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4-19 10:40:0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信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是,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层转型,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使大学生在思想观念、文化教育、生活方式、价值趋向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部分大学生面对新的社会现实压力产生情绪浮躁、心情低落、前途渺茫等消极的心态。

    1.个人主义思想观念的倾向

    大多数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路线充满信心,但是青年学生思想活跃,求新意识较强,他们普遍反映存在学习紧张、就业竞争激烈、心理压力大等不良的浮躁情绪。在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学生认同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认同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认为诚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但在具体价值选择上,一部分学生更注重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更多地考虑个人利益和物质追求,呈现出功利化的趋势。

    2.网络信息对大学生文化教育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已成为青年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和交流情感的重要渠道,正在极大地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娱乐方式甚至语言习惯,对其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3.价值趋向多元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承认个人利益并维护民主、自由、竞争等基本思想观念的前提下,单一的社会价值取向是不可能的。当今,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多元价值观并存现象在当代大学生身上也表现得十分突出。有信奉“理想的追求高于金钱”,也有信奉“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价值观。总之,在当代大学生中,绝对权威崇拜和绝对一元的价值信仰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多元的价值世界图像。

    二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学方面的困境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采用封闭的模式来操作,“重课堂,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重说教,轻养成”“重教化,轻内化”,停留在过去的“填鸭式”纯理论灌输,将学生置于理想的环境之中,脱离现实世界,使学生产生了“信仰危机”。一些学者指出,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过时、无用、失信”,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论不屑一顾,对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的报告无动于衷,甚至怀疑,对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书籍、报纸更是极少关注。那么在解决现实问题时,就会显得软弱无力。但是这种做法在实践过程中往往演变成企图把受教育者按照统一的模式进行培养,使其成为一种被规训的人。从本质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只是为了规训人,把个体塑造成预先设计的样式,它更重要的在于启迪人,使个体的心智得到开启,能够在成长过程中从一种自发状态转向自觉状态,再从自觉转向自由,从而不断地实现对自身的超越,只有这时,才能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文化素质水平普遍不如专业教学及科研队伍,如相当多的高校存在这样的现象:在招聘新教师时,对于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辅导员仅要求本科学历,而对从事教学科研的教师则要求研究生学历。不少学校没有按照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去建设政工干部队伍,甚至有部分的政工干部根本没有受过专门的教育学、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培训,因而在工作中就很难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加上某些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手段落后,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更加重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另外,不少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是兼职人员,他们很难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上。

    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敬业奉献精神

    学生在接受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过程中,教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因此不断地加强教师自身的理论素质修养,使教师善于掌握和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在人格上影响学生,在道德上引导学生,在知识上丰富学生,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使得学生自觉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改革精神与创新能力,从而把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2.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科学的认识方法和分析方法,并对现实状况和思想问题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进行辩证分析,在信息处理过程中辨明是非,实现由灌输式教育向辨析式教育转变。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水平,提高自己的自主决定能力,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而努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走出校园,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3.运用网络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信息流通的便利条件

    网络育人法即通过网络这一科技载体,对学生进行影响和教育。适应时代的需要,与时俱进,运用网络技术,让校园教育同世界接轨,大力加强校园网建设,创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开辟热点追踪、精神家园、民族文化、心理热线、就业指导等各具特色的栏目,努力把网站建设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和交流思想、学习知识的好园地。高新传媒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和新的渠道,扩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总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教育方式,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将不同流派的、主流非主流的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新成果引入教育视野,引导学生比较、分析、选择与吸取,实现由封闭型教育向开放型教育的转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第2篇

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对于学生在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中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人文思想等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高校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协调校园人际关系。

高校校园是当代大学生融入社会、参加工作的最后一站,也是他们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场所。有效的校园人际关系对于学生的成长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在高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师生要共同努力,共同构建相互尊重、信任的良好的校园环境。因此,良好的校园文化生活是形成这种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与基础。

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宣传校园文化的有效方式与途径。

学校通过各种活动形式、组织内容等,能够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增加学生们的学术思想与文化内涵。加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改变当前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单一、质量不高的局面,就要从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与知识层面入手,从而可以使校园文化建设得到有效地提升与优化。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现如今,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在给我们带来更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对我们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各种腐化败坏的思想,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对当代大学生尤是如此。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内在涵养,能够使学生在接受健康思想与先进文化的基础上,从纪律、理想、道德等各个方面来武装自己,抵制各种腐化败坏的思想,保证自身的健康成长。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影响与作用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作用

1、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当前,大学生正处于自身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朝气蓬勃、充满力量,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要切实增强当代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知识,扩展他们的兴趣爱好,高校就要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其建立一个可以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而校园文化建设的加强恰恰是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与前提。

2、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内涵的增强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现今,我国社会就业压力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们承担着家庭与社会等各方的压力,对其思想与身体都造成了一定的伤害。所以,高校要切实增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从而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念,有效地促进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与作用

1、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作用。

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建设的内容来说,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校园文化的有效建设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以及教育效果等都要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从根本上来说,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引导者,其主导者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2、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制约作用。

在实际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不能否认其中必然存在着的具有一定负面影响的文化产物,这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以及思想文化培养等都有一定的消极作用。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限制与制约下,这些具有负面影响的文化产物将很难出现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从而为当代高校校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分属不同部门,无法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组合

从高校的实际工作来看,当前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仍分属不同的教育部门。一般来说,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与管理属于学校团委以及宣传部的工作范围,其大都是通过学生组织,如学生会、学生社团等来开展活动。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则分属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研中心等机构,其主要是通过教师课堂教授来进行的。这两者之间的影响与渗透较少,不能进行有效的融合与统一,从而降低了学校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性,限制了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性能发挥。

(二)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发展失衡

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工作来看,当前,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大都注重物质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却忽视了精神文化的建设。而物质文化建设仅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精神文化的发展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但是,当前许多高校都陷入了这一误区:仅是对校园文化的物质文化方面进行探索与挖掘,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真正内涵。这种缺乏精神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思想方面的引领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

五、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主要途径

(一)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高校想要切实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就需要要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这样才能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结合在一起,并将其纳入学校人文精神教育的总体规划纲要之中。就校园文化建设来说,良好育人环境的营造,对于学生社团的活动组织等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育人环境的营造,能够督促教师在专业课中融入人文精神的内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自身发展。

(二)完善相关制度的建设

为了使当代大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行为规范,就要在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制定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制度,从而对其各种不良行为进行规范与约束,切实督促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发展。但是,我们仍需要注意,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并不是让大学生被动性地被这些制度、规范所管制、所约束,而是要使得其将自身的行为与制度要求结合起来,从而逐步地引导自身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再者,相关制度的建立对于校园文化的良好建设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制度的建立对于具有负面影响的不良文化产物的产生也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从而切实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三)师资力量的合理配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第3篇

1.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困境

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依靠的是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进行理论的灌输与传授,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知识的源头、传输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高校学生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作为教育主体,他们的言语及举动都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举止。随着网络在现实生活中的普及,高校学生可以直接接触网络所提供的各种方便快捷的资源,网络内容也十分繁杂。这不仅开阔了学生们的眼界,与此同时,各种信息的融合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传递给学生的信息,不容易形成固定的理念被接受。高校学生接触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价值观念,并与社会主义相比较,产生消极固执的想法,很难再去接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传达的信息。换句话说,就是网络文化削弱了教育主体作为理论灌输者和信息垄断者存在的现实基础。网络的普及也对教育主体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是建立在应用的基础之上,它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正确地运用及操作。在网络文化的环境之下,部分教育工作者尽管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苦于不会操作计算机及多媒体等新兴设备,还是采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使得教育效果不理想。另外,在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教育工作者尽管可以熟练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但是他们缺乏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得不到及时地发挥。而且,网络文化背景下,知识的更新速度较快,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及时地掌握当前信息,出现知识的广度不如学生等问题。

2.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困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第4篇

“文化”一词来在西方来源于拉丁文cultrra,原义指农耕时代及对植物的培育。自巧川_纪以后,逐渐引申使用,把对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也称之为文化。”中西文化词源,都是指人类创造的财产中精华部分。今天的文化,在广义上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上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影视文化是指当代影视媒体、数字化信息和勺_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思想文化的传播方式从以文字媒介为卞转变为以影视图像为卞。影视文化以一种人家容易接受的形式来拓展人民群众接收文化信息和价值信念的途径,影视文化的文化观念卞要是指影视的文化取向,而价值信念则渗透在影视生产与传播的各个环}丁、各个方而。影视文化即作为一种客观的存在形态的“影视”,也作为一种隐形精神影响人类生活的“影视文化”。

“安德列·勒文孙说过:在电影里,人们从形象中获得思想;在文学里,人们从思想中获得形象。”匆文化趋于影视化,由于它具有信息的海量化和专业性、以及传播和更新的快捷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者之间的勺_动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产生了更好双向勺_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拓展更宽的空间。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影视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中国处于新旧观念的交替之中,人们的观念随着媒介环境的变化也发生着或人或小的变化。高校作为思想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也势在必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将从开放型的工作思维、“中国梦”教育内容、“一题多解”工作方法和四维立体工作机制四个方而着手。

2.1培养开放型的教育思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前提

马克思指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彼岸。”万在日前开放的传播环境中,传播媒介的多元化,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传播方式必须要创新,形成开放型的思维。

第一,信息思维。信息思维是指人们在思考、分析问题时占有、分析、处理信息所具有的思维方式。影视时代,人们每天而对的是人量便捷、直接、即时的图像信息。现在处于“信息爆炸时代”,人类知识越来越短的更新周期,要求我们的认识要不断更新。才能使高校受教育者对新事物具有自己的看法、立场和信念。

第_,系统思维。系统思维是指,把研究对象当成一个有机体系形成认识和观点。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当成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系统,借用现代科学方式和手段,结合各个学科,通过对整体性、动态性、层次性和最佳化等方而的分析,形成全方位的、开放的、多层次的工作模式。

第三,创造思维。创造性思维就是创造者在进行实践活动中,将客观事物的属性、关系、过程和规律作为创造内容内化于人的头脑中,使客观原型转化为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内在原则,进行思维构造的思维方式。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产生新的工作理论和工作方法,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新的血液。

2.2加强“中国梦”教育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核心

在参观文化民廊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人复兴,是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在中国共产党人追逐和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引领人们一步一步实现“中国梦”。

第一,道路自信教育。中国特色社会卞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卞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谐的社会卞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把道路自信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让人学生投身社会卞义建设事业中来。

第二,理论自信教育。中国特色社会卞义理论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坚持的马克思卞义理论,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体系的指导。“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勺_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几只有加强理论自信教育,巩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基础,从而源远流民。

第三,制度自信教育。中国特色社会卞义制度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卞义理论包括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制度等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卞义制度的完善。

2.3开创“一题多解”的工作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关键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者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日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所采取的影响和培养人们思想政治品德的各种方式和手段,是各种实现方法和工作方法总和。”几坚持“一题多解”的工作方法,促进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

第一,显性教育途径。“显性教育是指教育者把道理、观点和要求直接正而的现实开诚布公地向受教育者“灌输”的过程。”艺把影视文化,运用多媒体、数字图像等方式引入课堂教学;通过电视电影形式向社会传播思想道德规范;运用新闻人众传媒向川_界传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把不同途径,不同内容结合,殊途同归,达到育人的日的,从而实现人学生的全而发展。

第_,隐形教育途径。“隐性教育是指通过间接的、隐蔽的、潜在的形式将教育意图向受教育者“渗透”的一种自然系的过程。”称卞要形式包括校园文化、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规章制度、人际关系等。运用科技技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人学生精神;完善人性化的规章制度,养成自觉自律的社会生活习惯;丰富社会生活,扩展交际圈,构建和谐友爱的人际交示主关系链。

2.4创建“四维立体”的教育机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保障

四维立体机制即教育卞体、教育介体和教育客体三维的基础上加之社会实践。教育卞体是组织者,教育介体是粘合剂,教育客体是依托者,社会实践是检测器。四者相勺_联系,相勺_制约,形成一个循环系统。用社会实践来衡量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再反馈到教育卞体,完成它的检测仪作用。

第一,教育卞体。教育卞体在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在整个过程中起着卞导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充分发挥教育卞体的引导作用,教育卞体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明确的政策、方针、日标和方向。

第_,教育介体。教育介体在整个过程中起桥梁作用。它包括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艺术、载体和环境。根据受教育者的思想发展特征来选择合适的工作方法;运用理、意、情、言等艺术相结合,挖掘各种高科技技术载体结合受教育者的周边环境起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第三,教育客体。教育客体是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依托者,是教育工作效果的体现者。尊重客观实际,发挥卞观能动性。利用文化影视化平台,从多渠道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理论,形成“耳濡日染”的自我教育效果,不断提高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矫正的能力。

第四,社会实践。加入社会实践这一维度,卞要是针对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隔离的问题提出的。受教育者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体验,才能印证之前所接受的思想品德知识是否正确;只有经过多次的实践锻炼,才能强化自身的思想品德认识,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规范。

3结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第5篇

民办高校教师和学生有其特殊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审视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一是情感关系的异化。私有化的民办高校,充斥着较强的市场氛围。身为打工者的教师从事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活,学校给的待遇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能否全心全意地把所有精力都花在教学和爱护学生身上,全凭其职业道德水平和社会良知。作为教育客体的大学生,花了远高于公办高校的学费,按照市场规则,他们期望能够从民办学校获得更好的教学和服务,认为学校和教师为他们服务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这种思想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尊师、敬师的伦理秩序,无法和教师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和学生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有些买卖关系的意味,不能形成亲密的师生关系,虽然公办学校也存在此类现象,但民办高校表现更甚。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客体与教育主体的情感关系相异化。二是教与学的异化。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大学生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较差,但市场意识较强,最关注的是未来的就业问题,所以多数大学生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忽视人文学科,尤其是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不端正,表现为逃课、厌学等。同时,教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去迎合学生,片面追求课堂气氛,导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无法形成良性互动,也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异化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党委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领导地位弱化

公办高校采取党政联席会议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直接实现党委对高校的领导,能够保证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主导地位。而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民办高校实行理事会或董事会领导下的法人治理结构,由校长负责学校的管理,同时由政府派代表进驻民办高校,担任党委书记,并对高校的办学进行督导。但在实际工作中,民办高校多采用家族企业化的管理模式,举办者及其亲属才是民办高校的真正决策者和管理者,虽然党委书记作为政府代表可以在总体上监督学校的办学方向,但在具体参与学校的方针政策的讨论和监督过程中,受到很大的局限。目前我国的民办高校多是自筹资金办学,很少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而政府对民办学校没有资助或资金帮扶少,相应地在民办学校的发言权也小,对民办高校的影响也就小,因此政府派驻的代表———党委书记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里的领导力不从心,造成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力度的弱化,助推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异化现象。

(二)一些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办学目光短浅

较多的民办高校的举办者把办学当作投机性的盈利企业来做,没有办教育的公益性意识,举办者及其家族急于从办学中获得回报,也没有办一流名校的梦想,不愿在教学、科研和人才的培养上加大投入,更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等人文学科对国家、对学生全面发展和办一流学校的重大意义,只是把目光放在眼前的市场需要上,片面追求学生当前的就业和节约资金,不考虑培养出来的“产品”的发展潜力和学校的未来前景。当然,国内民办高校的外部生存环境和国外私立大学相比差距很大,它们缺乏政府的资金支持和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办学投资和发展的力度受到很大的制约,只能把有限的资金投在立见成效的环节上。因此,民办高校在教学与管理的实践中表现出较为严重的重理工、轻人文,重应用、轻理论的现象,这是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异化的重要原因,并有可能会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没有思想,只会操作机器的“工具人”。

三、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异化的应对思考

(一)政府应发挥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正能量

政府欲加强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首先必须加大对民办高校的扶持和监督力度,这既是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支持,也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统领民办高校的重要手段。

1.适当予以财政资助

对私立高校实施适度的财政扶持,为私立高校创设公平的竞争环境,是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中国的民办高校发展了几十年来,对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促进国民受教育权的实现做出了巨大贡献,政府有责任对民办高校进行扶持,尤其是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加强领导和给予资金支持。当前,公办高校拥有政府的拨款,资金较充裕,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以及教学、科研提供保障,而在民办高校,为了应对上级的检查和评估,也会提供一些经费预算保障,如生均15—20元的教学、教研预算计划等,但由于民办高校办学经费紧张以及办学者、管理者办学理念的偏差,实际上很少会动用这些预算经费,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经费投入相对较低,无法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高校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场所,政府有责任为民办高校创设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并提供适度的支持,至少要对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专项经费支持,促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和教学研究,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始终居于主导地位。

2.给予人才培养支持

目前,民办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主要由专职教师和外聘教师构成。外聘教师多为在读的硕士研究生,年纪轻,教学经验少。专职教师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极少数公办高校退休教师;二是在民办高校服务多年的本科生,后经过在职学习拿到硕士学位;三是新招聘的硕士研究生。从民办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构成来看,专职教师是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的主体,但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极少,相对于公办高校而言,教师的水平明显要低得多,这与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与公办学校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地位不相称。为了促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政府应设置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门培养计划,如博士培养计划,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的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进而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同时,政府部门还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信仰教育,培养他们对所从事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在生活和工作上给予关心和照顾,使教师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去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培养国家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

3.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

要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教育主管部门必须针对民办高校的实际和特点,在对民办高校施以帮助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和严格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和促进民办高校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推动民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防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标准和指标体系流于形式,主管部门还要加强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评估检查,通过检查和指导,推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质量不断提升,推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二)民办高校应凸显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职能

1.强化党委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领导地位

作为政府代表的党委书记,应想方设法为民办高校争取政府的各种支持,履行好督导职能,加强在民办高校中的话语权,领导党委充分发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4],指导和监督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教学和科研等,加强教师和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沟通、合作,构建党委、学工部门、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管理人员的全员育人机制,营造浓厚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强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统治地位,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为培养合格人才把好正确的政治方向。

2.转变思想,着眼长远

众所周知,发达国家的私立高校、尤其是一些名校,如哈佛、耶鲁等高校,特别重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获得全面发展的学生,才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也更容易取得成就,获得成功,相应也提高了毕业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我国民办高校的举办人和管理者应摒弃重理轻文,尤其是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学习发达国家私立高校的成功经验,要有长远眼光,善于总结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充分认识自身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民办高校面临的机遇是发展的外部环境将会越来越好,挑战是在生源逐步减少的情况下如何自保和发展。民办高校应紧紧抓住机遇,树立质量立校、特色立校、人才强校的名校意识,不断强筋健体,才不会被历史所抛弃。民办高校要学习发达国家私立高校重视人文学科的做法,对学生进行多学科、跨专业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思想、懂技术的全面发展的人。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通识教育中重要的一个学科门类,更应引起民办高校的重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思想保证和政治保证,是民办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5],民办高校应把它作为事关学校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工作来抓。

3.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第6篇

(一)实现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的教育,其对象是特定的人群———高职学生。高职学生由于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原因,表现出强烈的自尊,但由于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够,努力奋斗的结果往往与自己和家长的期望相去甚远,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又觉矮人一截,往往表现出自信不足,自卑有余,承受能力较差,容易自我否定,自暴自弃,甚至走极端。正是由于高职生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要融入人文关怀,通过对学生的真切关怀,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乐观、坚强等积极健康的人格。这不仅是受教育者的人性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呼唤,也是实现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实践

诉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理应体现人文关怀。然而事实上,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忽略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忽视对学生的现实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使思想政治教育偏离了“现实的人”这一主题,脱离了每个具体的个人对自身发展的追求,从而消减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不断自我完善中融入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才能焕发出具有灵性而鲜明的生命活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

(三)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现实需求

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创造团结、民主、平等、互助的工作环境,能促进成员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相互激励的良好心理氛围,能使人走出孤独和自卑,让人平衡心态,自信、自立、自强地生活,找到心灵的归依和慰藉。然而当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尚不尽人意,存在疏远与冷漠等不良倾向。这主要是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愿主动接近学生,不能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流,对学生的一些正当合理的需要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缺乏必要的关爱和帮助,对学生理解、尊重不够,往往出现管理多服务少、命令多引导少、灌输多启发少的现象,这些无不拉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距离,严重影响了双方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应在严肃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来温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受到平等与尊重,构建起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的思路

(一)理顺工作思路,把握人文关怀内涵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有普通高校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高职院校要把握人文关怀的实质和内涵,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进一步理顺工作思路,做到重点突出,求真务实,解决好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样才能使人文关怀深入学生心灵。

1.注重人文关怀基本点———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

高职院校对学生指导的内容较多,但对高职生学习方面的指导却是首当其冲的,也是最基本的。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学生进入高职院校的目的是通过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事实上很多高职生学习基础薄弱,加之高职院校学习气氛不浓,使高职生失去了学习动力和学习目标,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学好学坏一个样,混个文凭罢了,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思想。因此,高职院校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指导学生学习,这对于大学生自身成长与发展来说十分必要,也更加彰显学校的人文关怀。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着手:首先,高职院校要狠抓学风建设,加强教学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落实,严格把好人才培养的出口关,做到人才培养宽进严出。其次,要重视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育人作用,加强对高职生学习认知方面的帮助和指导;也可定期邀请一些著名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来校开展学习专题讲座,指导学生解决学习方面的困惑。第三,要发挥优异学生的榜样示范和带头作用,用先进典型去感染、激励和带动全体学生,从而营造出竞争、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2.把握人文关怀切入点———做好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与普通

高等院校大学生相比,高职生承受着更多的压力,更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障碍及心理疾病。因此,以此作为切入点做好高职生的心理疏导,不仅是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将人文关怀理念落到实处的有效方法。要做好高职生的心理疏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对高职生的心理变化有充分的了解和清醒的认识,探索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其次,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来进行心理疏导。比方说定期对高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行为训练,或者通过设立热线电话、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向高职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再次,要建立长效心理疏导机制,把心理健康列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到常抓不懈。

3.紧扣人文关怀关注点——注重对学生的就业

引导就业是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而高职生由于对自身定位不清,对就业形势认识不到位,造成了就业的极大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就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实现学生顺利就业、满意就业,这是高职院校最深切的人文关怀体现。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知识、信息、心理和实践等就业方面的指导。要通过座谈、讨论、板报、橱窗、专题广播、网络宣传、模拟洽谈会、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就业指导课、成功人士专题讲座等各种形式对高职大学生宣传就业方针、政策,介绍求职知识、技巧,培养高职大学生的求职能力;要提高高职大学生自我认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和自我决策能力,加强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训练和职业行为的养成,帮助学生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跨越。

(二)巩固教育载体,创新人文关怀方式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一定的载体进行。载体承载和传递着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的的中介和手段。因此,高职院校要不断巩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教育载体,并在其融入人文关怀,从而最终达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方式,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但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在课堂教学中“重教书,轻育人”、在教学方式上“重教师灌输,轻师生对话”,忽视了教育的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忽略了教育的价值是完善个人的发展。高职院校管理者和教师有必要对此进行反思,也要采取有效措施去加以改善和创新,让课堂充满“人情味”和人文关怀。笔者认为,第一、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的前提。教师要俯下身子,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以平等的身份、平和的口气、平常的心态,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视为自己的朋友、伙伴和亲人,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交心知心,以诚相待,以达到思想上的相互信任,感情上的相互理解,认识上的共同提升。”第二、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放在主置。这是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的关键。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式教学,创设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使每一位学生和谐、有个性地发展。

2.在校园文化中体现人文关怀

校园文化是高等院校办学理念和院校精神以及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被视为大学的风骨,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而高职教育由于发展起步晚、底子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底蕴不足、影响不够等状况,无法让学生感受到浓烈的人文情怀。因此,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中的作用。一是要完善校内基础设施,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好的学习工作环境会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师生的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开拓进取精神。二是要营造以学术科技活动为主导、以文化娱乐活动为基础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术科技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工作载体,也是提高学校的教学和育人水平的重要手段。而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娱乐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组织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还可以张扬其个性、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三是要综合运用电影、电视、广播、报纸、橱窗、网络等文化传媒,形成一个形式多样、体系健全的文化载体网络。

3.在社会实践中贯彻人文关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第7篇

(一)从社会大背景而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高要求和挑战。首先,社会认知度低。对高职院校的认识普遍停留在高考成绩较低的学生上,家长及个人普遍认为上不了本科,读高职院校学技术,尽早工作,因此,无论是从何种角度而言,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忽视;其次,从高职院校生源的基本情况来看,90后的大学生受来自西方的功利主义思潮影响,偏重于物质享受,学习、工作功利性和目的性强。前不久,对大学生入党动机进行了问卷调查,“寻找精神寄托”占8%,“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占7%,“为更好地服务人民”占2%,“为以后找工作方便”占83%。该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入党不再是寻求个人价值提升和人生信仰的依托,而是具有明显的功利性质。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理论性强,对学生而言,无直接应用性。更有甚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过时了,思想政治教育无用,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学生更偏重于学习专业课程,忙于考职业资格证和英语等级考试,而对思政理论抱着“60分万岁”的消极学习态度。

(二)从高职院校宏观角度而论部分高职院校依旧停留在扩招、盲目建设等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视之无物,总是等到出现因思政教育漏洞引发的大型事件,方才恍然大悟,大抓特抓思政教育。还有部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不突出,忽视占领学生的思想和感情阵地,教育效果极差,产生大量的有技能却无道德的半合格技术人才。而大多数高职院校存在的思政教育问题是针对性不强、方法不当、实效性差,教育目标模糊等问题。

(三)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角度而论从学生角度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枯燥、乏味且无用的,占用课时不少,上课就是听老师语重心长的开导,却无实际用处;就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而言,思政课的教学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有些教师课前认真备课,在课堂上注重理论讲授,而缺乏生动的事例,教学效果差,“觉皇”、“觉主”成群;甚至有学生调侃说:“看到马哲老师就困”。绝大多数思政课教师能够认真备课、潜心钻研,但因缺失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导致授课效果不理想。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方法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思政改革和发展也上升到校园建设的重要项目位置,因此,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高职院校领导和主管部门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成立由分管副院长或副书记甚至院长为组长,思政教研部、教务处、学生工作处、校团委主要领导以及部分学生代表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领导小组,统一对全院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进行听课、督导和评估,另外,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主体活动,充分调动教师投身思政教育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接受第二课堂教育,活跃教育气氛,各院(系)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配合院级工作组开展工作,并形成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例如: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在关于“我的中国梦”重要指导思想的倡导下,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我的中国梦”主题演讲活动、“道德小品”大赛、“我的中国梦”征文活动,活动成果显著,部分学生表示通过参加这样的思政第二课堂活动,提升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感受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加快完善相关制度高职院校要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保障。一方面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经费保障,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成效的保障,建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档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从新生入学开始,建立个人思想政治教育档案,其中涵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成绩、日常管理成绩、第二课堂成绩等,切实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制度化和教学计划之中,并实行学分制,把软约束变成硬要求,也为毕业生最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提供有效依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第8篇

【关键词】高校;网络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当前社会已经逐步进入到了全球网络化时代,网络已经深入到社会大众工作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人们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常态化的生活方式。而作为知识信息前沿阵地的高等院校,其网络文化也正在全面化、全方位地进入到师生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来,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当前各大高校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对网络文化的基本情况进行总结和概述,并探讨和研究网络文化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从而更好的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设和发展。

一、网络文化的概述

1、网络文化的定义

网络文化主要指的是计算机互联网络上的一些具备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等,它是建立在网络物质发展基础上的一系列网络精神化创造。网络文化主要流通在计算机互联网上,大多为网民所熟悉,而较少被非网民所了解的一种网络时代独有的文化。随着全球网络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化也逐渐的被人们所关注,并逐渐的将世界各地的文化在互联网上融合、同化、产生,有的甚至能够影响到现实世界,衍生成为一种现实世界的真实性文化。

2、网络文化的特点

网络文化是一种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所产生的新型的文化状态,因此它的特点同现实文化以及传统文化有着较大的差别,主要包括:

1)后喻性。即所谓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文化反哺”现象。

2)虚拟现实性。即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构架起一个虚拟的社会空间,使人们在虚拟世界中更加自由、大胆的表现“自我”。

3)扁平性。即淡化了现实世界中的等级障、权利争斗、身份意识等等,给人们在文化上带来更大的平等性和民主性。

二、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促进作影响和挑战影响,具体体现在:

1)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网络文化由于其快速性、时效性、广泛性等特点,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成果。

2)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对教育主体、客体的挑战;对教育内容的挑战以及对教育方法、模式的挑战。

2、加强网络文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针对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高校要想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网络思想文化的建设

高校必须站在文化未来发展战略的角度,用全新的观念和科学的态度来关注和看待网络文化。同时,还要针对大学生教育的特点,积极的构建网络思想文化体系,正确引导高校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严格规范高校网络道德,使高校网络文化向着积极、向上、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还要不断的吸取各种外来文化的精华,并通过我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构建起信息更多、形式更新、质量更高的中文网络信息平台,从而更好的弘扬和推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2)加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建设

高校要逐步的将网络媒体的特点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同过积极的开展网上信息的正确传播以及正面宣传,提高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吸引力,加强计算机网络的思想政治服务功能和教育功能。例如,通过在校园网上建立网上团校、网上党校、时事之窗、校长信箱、心理医生等网站,加强学生同教师在思想政治上的交流和沟通,使教师能够在网上牢牢把握住学生思想政治发展的动向,打好主动仗。同时,还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库建设,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通过上网进行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邓小平等领导人的论著以及党的基本知识和政策文献等的阅读和下载,使网络真正成为党和政府政策方针的重要宣传阵地,积极占据网络文化对策主动权,变被动防御为主动占领,从而更好的发挥网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良性作用。

3)加强网网络信息监管。高校要积极做好校内网络系统的控制和监管工作,通过各种网络技术不断完善和强化高校网络信息的管理和监督能力和力度,提高网络的过滤、监测、截获、跟踪等技术水平,从而有效的防止和避免一些不良信息在高校网络上的传播,确保高校网络的安全、健康、规范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网络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要想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要根据时代的需要和自身的发展情况,积极的进行各方面条件的创新和改变,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系统的建设,将网络文化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不断加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络化、信息化发展,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更好的顺应社会时代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不断增强它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进而促进和推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李大新.浅析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改革与开放,2010(14)

[2] 邵书峰.论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2(05)

[3] 李建明.基于网络文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第9篇

1.经济功能。人是各种活动的主体,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决定和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速度。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对经济基础产生能动作用,能够将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激发人们的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思想政治教育是推动物质生产力发展的可靠保证,为经济发展提供价值导向,为社会经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经济主体提供精神动力与道德激励。

2.文化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传递思想道德信息,传承中国上下五千年思想文化传统,增强人们互相理解、情感交流和团结协作,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思想形成、发展、变化产生一切文化因素的总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门有着严密的科学体系的科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文化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通过人的精神和文化机制发挥作用的“力”。

3.发展功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人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在个人的成才和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当今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材,大学生要不断发展自我,培养成才意识,正确进行人生的自我设计,建立诚信与社会责任感。高校要用现代知识来充实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使思想政治教育贴近现实,更有时代感。注重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解疑释惑,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树立现实生活中的先进典范,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注意发现、培养、宣传自己身边的典范,这会使学生更容易受到感染,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政治思想方面的成熟,缩短其走入社会、实现角色转换的适应期。

二、高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思想教育和教育管理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要抓住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我国高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上还存在环境干扰、缺少制度建设和教育团队整体素质偏低等一些问题。

1.环境干扰问题。当代的社会环境复杂,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越来越多,积极的社会环境能够促进大学生的思想健康,消极的社会环境会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严重影响,从而降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互联网在给学生的学习、交往和娱乐提供便利的同时,学生极易沉迷于网络的虚拟性、刺激性、隐蔽性、趣味性中,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和不良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正常推动造成一定的干扰。

2.缺少必要的制度建设。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代表着高校的软实力,学校的发展建立在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以及制度文化建设的基础上,目前大多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管理无序,缺少必要的管理规章制度和精神内涵,规章制度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实施和参与管理工作的法定依据和保障。一些高校没有制定出关于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办法,学生对校园文化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课余生活上,学生需求多以娱乐为主,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枯燥和逆反心理。

3.教育团队整体素质偏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就是为了实现预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管理原则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计划地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团队要定期参加统一的培训,加强团队的稳定性,协调教育团队的专业化水平、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合理调配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健康思想。

三、高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上应采取的对策

1.要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作用及影响。高校要配合社会发展,在教导中要积极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进行改革,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重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教导学生拥有社会存在感和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对他人及社会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自由表达情感,理解和接受对他人的情感,信任和尊重他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团队的建设。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和学生管理干部队伍的组织建设,提高教师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的思想道德修养,定期组织思想培训,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

3.要对高校学生加强实践教育。当代社会发展速度快,日新月异,学校要为学生创造大量的社会服务与课外活动的机会,接触社会,增加实践性和服务性,在实践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及时修补学生漏洞思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增强学生的道德责任感。

4.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手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合理的运用网络手段,拓宽教育管理的渠道和空间,帮助学生从网络上吸收积极健康思想,重视校园网的建设,校园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利用网络的强大作用,把握主动权,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并规范学生的行为准则。

5.要把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教育与管理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理解并尊重学生意愿,重视每位学生的价值。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