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园林专业实习自我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1-31 15:47:01

园林专业实习自我总结

园林专业实习自我总结第1篇

关键词 园林专业 野外实习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Exploration of Landscape Professional

TANG Zheng[1], CHEN Xiaoxiang[2]

([1] Department of Metaplasia, Hezhou University, Hezhou, Guangxi 542800;

[2] Library in Hezhou University, Hezhou, Guangxi 542800)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scape professional and the actual needs 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take He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nalyzed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garden professional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integrated field practice content, to regulate the practice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to improve the assessment methods, provides help in order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Key words landscape professional;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野外实习是园林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不仅能进一步梳理总结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还能够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也应该成为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团结合作等思想意识和进行德育、美育、体育的重要途径,增强独立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野外生存和开展工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许多相关高校对园林专业野外实习教学并未给予足够重视,在野外实习中盲目效仿或者照搬其他高校的生物学(主要是植物学和动物学)、生态学野外实习的内容和方式,而这些专业往往以单项专一的方式进行,并不适合于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与目前园林专业蓬勃发展的现状和人才培养的模式极不协调。因此,加强园林专业野外实习教学建设已成为当前园林专业的必然要求和紧迫任务。

1 园林专业野外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贺州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系的园林技术从2006年自2009年间的野外实习过程来总结,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教学周期短、教学模式单一。受条件制约,野外实习教学大多以1周内的短期课程实习为主。教学模式相对比较单一,基本以参观学习辅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中好学者忙于笔记,无心者走马观花。实习过程中缺乏独立设计试验和动手实践的训练。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教学效果不理想。

(2)教学内容浅显、陈旧,不相符,缺乏创新性。园林专业野外实习内容大多只是针对生态学、植物学及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而设计,仅处于“认知”层次,不能和专业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园林专业课程中涉及到的树木学、花卉学等学科一般都采用农业类或理学类的教材,偏向栽培种植或科属分类、系统解剖等方面。与园林绿化、观赏等专业方面结合的教材不是太少,就是内容陈旧、浅显。由于没有合适的教材指导,而师范类的生物学、生态学野外实习又相对完善、系统,在野外实习中,很多方面都偏向植物学方面的实习,以动植物种类识别、分类检索等传统植物学内容为重点。除此之外,在实践性操作的内容上尤其欠缺,综合性、设计性和探究性的实习内容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无法实现不同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融合和创新。

(3)学生学习意识缺乏。学生的感性认识少,在实习过程中又处于被动地位,和实习基地、基地人员缺少交流与沟通,许多需要调查访问才能了解的内容知之甚少,因此,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联系不上,导致学生在野外实习中普遍缺少积极参与的意识和求知欲望。有的学生由于课堂知识学的差,极易产生逆反情绪,把野外实习当成郊游,在老师讲解时急于知道结果而忽视对其他特征的观察、描述和理论联系。如教师在将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环境、经济用途、搭配应用等作详细的描述,学生又会产生急躁情绪或注意力分散,直接导致了其他同学实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降低,影响极坏,造成野外实习教学实效不明显。失去了它在高校人才综合培养中的意义,形同虚设。

(4)仪器装备缺乏,影响了野外调查新方法、新技术的教学。在野外实习中,常规的仪器如GPS、望远镜、水平仪、经纬仪、绘图仪等器材极少,大大影响了在野外的调查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限制了实习效果。

2 园林专业野外实习的特点与改革思路

园林专业是培养具备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园林专业的野外实习应密切结合本专业的特点与培养目标,以生态学、建筑美学、园艺美学为核心,不仅要重点考察植物在自然中的功能与作用、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等生态学方面的内容,还要重点考察人类合理的、有效地开发、利用动植物,使之与环境相统一的利用方式,使学生深刻体会建设生态家园、绿色家园所必须遵循的生态学原理与规划的基本原则。除此之外,野外实习还应成为大学里最有效的德育、美学教育方式。通过各种方式去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也应该是实习的重点。

根据野外实习存在的问题和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习特点的需要,首先确立野外实习的目标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和具有扎实动手能力的园林专业人才,要将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培养融入到实习中去。园林专业应以园林植物与园林规划设计理论和技能的培养并重,既培养野外工作能力,又要引导学生自觉树立热爱自然,共建生态家园的意识,还要倡导在艰苦条件下吃苦耐劳的精神。然后在具体操作上,从实习内容、实习方式、实习时间、实习手段以及实习基地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努力探索,改善实习效果,以达到培养高水平人才的目标。

3 改革中的措施与实践

为了不影响教学的连续性,在2009-2011年的野外实习中,采取一边实习一边总结,逐年改善的措施,在实践中对园林专业野外实习进行调整与完善,采取的措施有:

(1)广泛调研,深刻总结。对周边的高校,如华南农业大学、肇庆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大学的相关专业的实习情况进行了调研,交流和总结经验,虚心学习,探讨更好的实习模式和方式。

(2)寻找理想的实习点,建设固定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建设是完成好实习任务的基础,有了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效果才能得到保障。结合以往积累的经验和实地考察,我们与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姑婆山植被保存良好,物种丰富,地形复杂,山势挺拔,溪流众多;依据地形地势,建有多处客家风情的建筑景观,是著名的影视基地。另外,还有古老的姑婆庙,颇具南国庙宇神韵;茶林多处,瀑布若干。自然风光与园林建设融洽结合,是比较理想的实习地点。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与贺州学院相距不足40公里,交通便利,大大节省了交通费用。该基地的部分工作人员为本校毕业生,极易与实习生相处,能为实习工作的开展提供不少便利条件。

(3)确定和延长实习时间。经过数年野外实习的实践,我们认为实习时间为两周比较合适,时间安排在第二学年结束后的暑假期间,这时与生态学、植物学、园林规划理论、绘图等的课堂教学已经结束,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基本知识,此时通过野外实习加以拓展和巩固,往往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全面的实习内容与专题实习内容相结合。野外实习前培训,也是野外实习的一部分。实习前培训的方式包括观看录像资料和多媒体课件、介绍实习方法和实习基地的基本情况,让学生对实习地点和实习内容有初步的了解;让学生自由组队,每个队设计一个或多个实习专题,通过实习老师集体商榷后确定其可行性,如果专题不可行,可由实习老师拟出10~20个与环境保护、资源调查与利用、模拟景区再规划、明确主题的植物选择与搭配、测量制图等有关的科研小题目供学生选择。提前布置任务能让学生带着各自感兴趣的课题和以更主动的方式投入到实习活动中。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有助于学生有目的地收集数据资料,完成好实习报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5)改革考核方式,使德育和美育与专业实习相结合。在过去实习考核主要以实习报告为依据,为了避免学生为追求好成绩只而重视实习报告不重视实习过程,我们制定了综合性的考核方式,目的在于全面考核学生的参与意识、遵守纪律情况、吃苦耐劳与合作精神、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获取知识能力等。考核主要包括四方面:遵守纪律情况与值日(约占15%);野外及室内工作表现(约占40%);实习报告(即专题研究)水平(约占25%);个人自由作品水平(约占20%)。遵守纪律情况与值日由小组成员自行评分取平均值,野外及室内工作表现由全体带队教师分别给分取平均值,实习报告根据内容由至少两位相关教师给分取平均值,个人自由作品水平由全体教师和学生评分取平均值。

个人自由作品是个人在实习结束前自由创作的作品,文章、诗歌、绘画、摄影、模型都可以,形式不论,只要是原创作品均可。个人自由作品在实习结束时与实习点举行作品展,在森林公园大门口公开展示,接受游客和工作人员的检阅。回校后,在校内再进行一次作品的公开展。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开发学生的才艺潜力,使学生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丽,要用学到的专业知识去更加深刻认识自然的美,自觉地去爱护自然,在大自然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4 结语

园林专业野外实习教学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系统工作,其教学改革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为了确保野外实习教学的顺利进行,更好地发挥它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应根据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改革和实践,不断从教学内容、管理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善和补充。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和热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促进道德、审美水平,培养成为高素质综合创新人才。

本文为贺州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编号为(HZUBS201005)

参考文献

园林专业实习自我总结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园林树木学;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园林树木学是农业类高职院校园林技术、园林工程和观赏园艺等专业重要的专业课,是一门对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植管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近几年来,我院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条件和学生自身的特点,调整了课程内容,优化了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改革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出了适应城市建设和园林行业需要的人才。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注入式”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园林树木学教学以描述园林树木的形态、生态习性、繁殖及应用为主,内容烦琐且枯燥,学生学习没有兴趣,教师教学效果下降。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际的教学条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如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认识园林树木,并将认识的树种做成专题,在课内与同学进行交流。在课下鼓励学生多看科普性的刊物,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培养爱自然、崇科学的高尚情操,做保护和美化大自然的使者。在教学之外,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访树木相关市场、生产基地,开展树种调查,了解最新的观赏种类、配置方式、养护管理等内容,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学会解决,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增强学习兴趣。

二、优化教学内容

随着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院各学科专业教学计划均做了很大调整。当前,教学课时的严重不足已成为限制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深度及广度的主要瓶颈。为解决此矛盾,应重新安排和优化教学内容,将不合适或不能适应园林发展的知识去掉,使内容精简新颖、学时合理,且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基础性和发展性知识的讲授,并引入最新知识、研究成果,保持教学内容的超前性和开放性,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园林树木学的教学用语单调、结构机械、内容难记易忘,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适应我国园林绿化的发展,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改传统的讲授法为引导法,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树木进行识别;在具体识别中,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通过实例、挂图、标本和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通俗化,这样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在内容的记忆上,可采用联想法或诗歌诵读法,编写出简短、精炼、整齐、押韵的诗歌或歌诀,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又锻炼了教师的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性教学是巩固和拓宽课堂讲授内容的重要环节。实践性教学的安排应以理论教学及园林树木的物候期为依据,不能把实践性教学单纯地理解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更不能按部就班地以课本顺序进行讲授。如在春季观察不同树种的花的器官结构,在秋季观察不同树种的果实的结构,可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区分树木间的差异。除正常的教学活动外,还可增加课外教学,如开设第二课堂,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开展调查,也可增加野外教学实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优化成绩考核方法

在高职教育中,分数不仅仅反映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反映出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因此,合理设计评分标准,对引导学生的学习有重要作用。我们对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作了一些研究和改革,加强对学生能力的综合评价。教师可将学生的成绩分为理论课成绩和实习成绩两种:理论成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中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终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实习成绩=出勤(占总成绩的10%)+工作态度(占总成绩的10%)+合作精神(占总成绩的10%)+识别能力(占总成绩的10%)+实习报告(占总成绩的60%)。

园林树木学是一门与生产联系非常紧密、实践性很强的应用课程,在学生知识、能力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还要继续注重学科交叉教学,紧跟本领域的发展方向,汲取新成果、新技术,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谭卫萍,廖伟平,杨运英,等.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园林树木学课程改革初探[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4-7.

[2]吕先忠.多媒体在《园林树木学》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职业,2007(6):113-115.

园林专业实习自我总结第3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园林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有计划系统地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一定风格与特征的组织样式和运行方式。[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园林技术专业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许多诸如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不够、专业知识创新应用能力不足、专业思想不稳定以及职业道德素养欠缺等问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园林专业人才在改善城市环境、进行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根据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的发展特点及人才定位,如何通过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来适应社会、行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需要,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广泛的调研与学习,结合江苏省对园林技术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原来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改为"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新模式,并进行了实践。

1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可以总结为:第一个"1"表示第一学年,学生在两个学期每个工作日的上午进行必要的人文素养、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工作日的下午和周六周日的部分时间,根据专业要求,在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进行必要的生产劳动实践、请园林相关企业老总和技术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参加企业培训以及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第二个"1"表示第二学年,学生进行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和职业必备操作技能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第三个"1"表示第三学年,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可根据学生所在的不同实习单位要求和实习内容,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一起对学生某一方面的职业技能进行强化培训,最后在校内外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针对实习内容完成毕业设计。

2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2.1实施模块教学,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依据培养方案,我们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和调整,尝试模块教学。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共分为三个模块,即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以及实践模块。其中,基础课程模块包括必要的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园林植物栽培类课程、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以及园林工程与施工管理类课程;职业素质拓展类课程模块主要为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模块包括生产实践、专业见习、专业综合实习实训以及毕业实习实训。

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可使本专业培养方案紧紧围绕园林专业就业岗位群所必需的知识、能力、素质,对课程进行了必要的增补和整合,如在文化基础课程中增加了大学语文和环境资源概论两门课程,将植物与植物生理、土壤肥料以及农业气象三门课程整合为园林植物栽培基础课程,将园林史、园林美学以及园林设计初步整合为园林规划设计基础课程,将素描、水彩与水粉整合为绘画课程。

2.2编写校本教材,改革教学方法

由于当前的许多教材多为全国性教材,普遍性知识过多,而地区针对性不够,因此,编写校本教材是较好的解决方法。对于专业基础课程,我们强调"适用、够用、实用",如在园林植物栽培基础校本教材中,增加园林植物知识,减少以往教材中过多的农作物知识;在园林植物栽培类专业课程中,根据学生就业情况调查资料,我们重点强调华东地区常见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管理技术以及市场前沿园林植物的介绍;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中,根据园林行业动态,适当减少纯理论知识内容,重点围绕职业技能要求编写教材;在综合实训指导书的编写中,根据学生就业岗位调研结果,强化居住区绿化景观设计、小游园景观设计、屋顶花园设计、垂直绿化景观设计及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等项目的实训实习,与行业发展保持一致。

教学方法上,我们在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中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改革,即由教师根据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布置任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在花卉栽培、园林植物栽培及养护、园林工程与施工管理、园林树木等课程中,进行项目式教学方法改革,即将上述课程根据岗位技能要求整合出若干技能培养项目,教师对该项目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实践动手技能等进行集中讲授。[2]如在小游园设计项目式教学中,几名专业教师将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植物配置、园林植物栽培及养护、园林工程及施工管理等课程内容进行整合,融入到项目中,教师全程参与指导。

2.3加强实训指导,提高动手能力

   由于园林技术专业一些课程的特点,以往由1名教师和实验员一起进行实训指导的效果不太理想。如在绘画、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中,由于指导每名学生的时间耗费较长,我们实行由2-3位指导教师和实验员一起同时进行实训指导,显著提高了实训效果。另外,在每学期的实习教学周中,根据课程开设情况,实行几门专业课程综合实训、专业教师集体参与实训指导的办法,使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模拟工作过程。此实训方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如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园林仿真实训,如校内实训基地树木园的规划设计、学校小游园的景观设计等;二是到利用本地园林景点及国内著名园林景区进行综合实习实训,如在扬州瘦西湖风景区、苏州园林、杭州园林等地进行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植物配置等课程综合实习实训。通过以上这些做法,可以加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效果良好。

3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分析

3.1遵循教育规律,突出素质教育

   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职人才,符合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实践,不但可以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在大量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在指导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可以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圆满完成 "实践-理论-实践"的认知循环,把班杜拉认知理论体系中三元交互决定论的环境、行为和人的主体因素三要素做到了完美的结合,达到了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3]

大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专业教育,首先应该是素质教育,学生要在先成人的前提下方能成才。该培养模式从学生入校开始就对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并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使学生在毕业实习及今后的就业中可以留得住,有效解决了目前本行业普遍存在的毕业生怕吃苦、流动频繁的问题。另外,该培养模式中开设有大学语文、环境资源概论、就业与创业指导等课程,在专业课程教学及实训中重视人文素质、强调团队协作与统筹,培养学生分析事情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可以很快适应就业岗位,并为学生毕业后的后续学习、终身学习给予了指导。

3.2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动手能力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4]本培养模式中三个"1"的核心均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第一个"1",可使学生初步了解接触专业,了解岗位职责,为将来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个"1"中,通过基础课程整合,减少理论教学时间,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践技能训练项目,并定期进行技能考核,在毕业前全部学生需取得园林行业中级职业技能证书,部分技能突出学生可以获得高级职业技能证书;第三个"1"中,教师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一起对学生在顶岗实习及毕业实习中的技能操作进行及时指导,并通过集中授课、技能操作示范等对学生某一方面技能进行强化培训,为学生将来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园林技术专业"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学生学习和实践的自主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据我们最近一次调查,喜欢此教学模式的同学和家长占总调查人数的92%;二是,加强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学生实践项目的增加同样对教师的教学及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通过聘请行业能手等担任实践指导教师对专任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起到很好的传、帮、带的作用。同时,由于园林行业自身的特点,通常一个园林企业只能安排3-6名学生实习实训,这与一些工科专业可将许多学生安排在同一个企业不同,因此,本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大量企业的参与。而由此涉及到校企合作、经费投入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在培养模式的实践中逐步完善和解决。

参考文献

[1]杨杏芳.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J].高等教育研究,1998(6):69-72.

[2]邓小妮.高职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8(16):48-50.

[3]丁夏君.建设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4):73-75.

[4]刘献君.创新教育理念,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9(1):18-20.

作者简介:杜庆平(1962-),男,江苏扬中人,从事园林技术、园艺技术及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园林专业实习自我总结第4篇

园林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织在一起的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涉及生物、工程技术及艺术三大范畴,是生物、工程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园林专业高等教育,无论是专科还是本科,无论是普通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技术教育,无论是全日制高等教育还是成人函授教育,其教学环节都是由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课程设计、毕业实习(设计)或毕业论文等几部分组成,其中教学实习环节对巩固课堂理论教学效果,扩大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实际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等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体会,现就我校全日制园林专业高等教育中“教学实习”环节的有关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完善教学计划,设置综合性教学实习

我校现行园林高等教育,不论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在其教学计划中都比较注重对各课程的教学实习的安排,相对地轻视或忽略对各课程间的综合性教学实习的设置。笔者认为,在教学计划中除各有关课程安排教学实习外,还应突破专业各课程间的分科界限,设置相关课程间的综合性教学实习环节。

设置综合性教学实习,其目的在于综合学生相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其融为一体,因为园林专业是一个由多要素构成的综合体,是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结果。

几年来,我校的园林专科教育尽管课程多,但不论是基础课或是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课,都有专门的教学实习,其学时也为数不少,但由于缺乏这样的综合性教学实习,许多学生在其后期学习中,仍表现出己学过的各门课程难以融会贯通,综合地加以运用。

二、提高实习效果,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

目前我校园林专业的教学实习地点多局限于南宁市及郊区为数不多的几处风景园林绿地,较多的课程教学实习地点集中在人民公园、南湖公园、良凤江森林公园、青秀山风景区几处,各处尽管名称叫法不同,但其绿地类型、内容却差别不是太大,耐人寻味的园林精品不是很多。实习地点重复情况严重,同一地点,前期的课程去那里实习,后面的课程实习仍去那儿,加之学生平时节假日游玩也去,尽管教学实习内容各有不同,但学生因实习地点过多重复,而感实习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未能充分发挥实习教学的作用。

由于条件所限,到目前为止,我校的几届园林专科班,大多数课程实习只能局限于南宁地区。

我校目前虽在园林植物识别方面的实习内容能部分在校园内进行,但尚没有完整的校内园林教学实习基地,不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校外实习基地,也停滞在每次课程教学实习时各任课教师临时带学生去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公园绿地进行,尚未建立起实习基地模式。

目前我校园林本科教育发展迅速,校内外建立专门的教学实习基地异常紧迫和重要。

在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尚未建立起来,在南宁市园林实习地点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争取把实习点伸向市外、区外。我们组织九四级在最后一个学期去北海市进行了为期五天的毕业综合实习,参观考察了北海的公园、城市广场、立交桥绿化、风景区及城市街道绿化、街头绿化小品等建设情况;组织九六、九七级学生在1999年世博会期间去云南昆明进行了为期一周半的以参观考察世界园艺博览园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实习。通过这样的实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大地开阔和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笔者以为,宜直接利用城市己经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园林绿地,学校应加强与有关公园、绿地、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建立联系、进行合作。这些部门不仅仅限于南宁市,还应包括南宁以外的区内其他园林绿化建设好的城区,如桂林、柳州、北海等;为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面,还应开辟区外综合性教学实习基地,如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园林综合实习基地,以江、浙为代表的江南园林综合实习基地,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岭南现代园林综合实习基地,以云南昆明世博园为代表的世界园林博粹实习基地。

三、教学实习形式、内容及学时数的确定

园林专业的教学实习,宜采取各单一课程教学实习形式与各课程间的综合性教学实习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设置。课程教学实习主要是解决各单一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深化学生对课堂理论教学的理解和掌握。综合性教学实习主要是解决各相关课程间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使学生全面理解掌握,把所学的知识能真正地融合为一体,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合理分配各课程教学实习及综合性教学实习的学时数,有助于充分发挥教学实习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作用,促进整体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高。

在我校目前的园林专业教学计划中,不论是本科还是专科(新高职)各课程的教学实习时数充足,而相关课程间的综合性教学实习的时数却显欠缺。在教学计划的制订过程中,由于受到总学时数的控制,注重了各课程的教学实习的安排问题,相对地就轻视或忽略了对相关课程间的综合性教学实习的设置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应在教学计划修订时,在保持总学时数不变的情况下,宜适当压缩各课程的教学实习时数,增加对综合性教学实习的时数;也可考虑利用部分暑寒假期进行综合性教学实习。

在进行教学实习的具体设置时,笔者认为,园林本科:综合性教学实习宜分成两部分内容来安排,在大二下期末安排一次,以园林植物、美术、园林设计基础、工程地质等为主要实习内容,时间考虑2~3周为宜;第二次在大三下期或大四上期初安排,以园林艺术、规划设计、栽培养护、园林建筑、工程技术等为主要综合性教学实习内容,时间以4~6周为宜。园林专科(新高职)因其学制为三年,综合性教学实习设在大二上期末或大三下期毕业设计(实习)前进行为宜,安排一次即可,实习内容以园林植物(包括栽培养护)园林艺术及园林建筑、工程、规划设计为主,时间以5周左右为宜。

园林专业实习自我总结第5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

高职高专园林艺术设计专业以培养能够从事园林规划设计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主,因此设计类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已成为衡量本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能否解决好这些问题,成为关系到高职高专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关键。

1高职高专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对专业学习缺乏兴趣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学生思想活跃,个性强,动手能力强,但文化课基础较薄弱,同时大多数的学生没有接触过园林设计的实践,缺乏对园林行业的真切感受和认知,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园林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1.2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和规范掌握不牢

艺术类学生的美术功底不错,他们在设计过程中往往是色彩、形体表达比较出众,但是涉及到工程制图、设计初步方面的基本技能和规范,则掌握不好,成为其进行后续设计类课程学习的瓶颈和障碍。

1.3学生不能触类旁通地综合运用设计基础理论

要想完整出色地完成一个园林设计项目,需要学生掌握园林制图、园林艺术、园林树木、园林花卉、园林建筑、园林设计、园林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富有创造性地将所学理论触类旁通地综合性运用于设计实践中,并以园林设计图纸的形式表达出来。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如何使学生将设计理论综合运用于设计实践中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中重要的命题。

1.4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待提高

高职高专学生的教育不仅是培养专业技能,在涉及诸如计算机常用软件(如word、power point)的熟练使用、文献资料的熟练检索、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园林专业以外的其他背景知识的涉猎等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也应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和目标[1]。

1.5校外参观实习及岗位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通过校外实地参观学习,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和体验到实际的园林景观,从而增加感性认识。但出于安全等各种因素的考虑,这种校外参观实习的机会并不多,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接受程度。岗位实践要求学生到园林设计的一线工作环境中,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对口或相近的工作,并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有效对接。但目前,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导师的推荐,实现到一线园林设计公司实习的目标。也有学校和企业联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但就园林行业的特点来讲,校外实训基地并不能解决大部分学生的岗位实践目标。

2高职高专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2.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性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缺乏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社会上对园林、景观设计专业的需求量较大,而且由于这个行业的综合性特点,还有很多相关专业的人士也都在从事这个行业,但学生并不了解。可以通过给学生介绍工作方面的前景动态,以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教育学生通过受教育而丰富自己,发展个人内在的精神能力,从而获得摆脱现实奴役的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大学的教育,以专业技能的培养教育为依托,着重培养学生通过系统化的专业学习,掌握学习一门专业的自我学习能力,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习、思考、研究的习惯和理念。而高职高专的职业性教育特点决定了实践性教学成为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最主要途径。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性,并不是一味强调要求学生掌握某种实践技能的操作,更主要的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成为一个主导性的角色,积极自主地参与到实践操作中,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寻找和培养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方法以及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2.2突出实践性教学,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高职高专的职业教育特点决定了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应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市场性特点;高职高专院校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教学目标突出职业性特点,教学过程突出实践性特点,这些是职业教育院校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因此,突出实践性教学应是高职高专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特色。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无论是操作练习、设计练习,还是实地参观学习,学生才能触类旁通地综合运用设计基础理论,教师在实践中“教”,学生在实践中“学”,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4]。

2.3注重讨论式教学方法,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学习

运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强调师生双方的互动,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4考核形式多样化,突出综合评价

以前的考核形式主要是以纯理论考试为主,而这是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弱项,为了提高考试成绩,教师会在考前提前给学生划重点,平时不太努力的学生,考试之前突击复习,成绩也还可以,但背过就忘,往往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5],建议高职高专园林设计类课程的考核形式应该多样化,尤其是应用类课程,应该突出平时的技能训练、综合的技能培养,再加以理论考试,重视平时实训实习作业的完成情况,甚至应用设计类课程的最后考试可以采用快题设计考试或是综合性的课程设计的形式完成考核。

2.5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和渠道,拓宽学生实习实践的机会

园林设计类的学生,到苏州、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实地参观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深化设计理论的理解,拓宽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除了导师推荐,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其实习实践的机会。

3高职高专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特色

3.1《autocad》课程的教学改革

熟练掌握autocad的操作技巧和方法,是从事园林设计行业的必备技能之一。这门课程是园林设计专业学生首先接触的设计软件课程,熟练掌握该课程,不但能熟练运用这门软件的相关操作技巧,而且还能为后续设计软件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autocad课程的讲授,首先简单介绍这门软件的特点及在专业领域中的应用,让学生对软件有初步地认识。然后,由浅入深地系统介绍软件工具和命令的使用特点和技巧,其中穿插适当的小练习,以巩固学生对工具和命令的理解和熟练操作。基本绘图工具和编辑方法讲完,便结合园林专业的特点,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本命令抄绘各类园林设计图(4幅左右)。在实践中,一方面让学生熟练操作技能,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明确绘制园林设计图的基本步骤和操作命令。图块、文字标注和尺寸标注、打印输出部分的内容有一定难度,因此先是结合实例来讲授,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掌握,然后再由教师系统化讲授,最后再由学生结合作业练习所学内容。在这个过程,采用“实践认识—针对实践的理论学习—再实践”的教学方法[6],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打印输出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要求更强,一般都要求学生亲自去打印,才能发现问题,学到东西。最后结合园林设计类专业的特点,让学生结合本学期所学知识,综合运用所学工具和命令技巧,绘制简单的园林建筑设计施工图以及园林设计图。同时,注重和学生的交流、辅导工作。

通过由浅入深地学习和实践操作练习,一是让学生熟练掌握autocad常用工具、命令及操作技巧技能,能够熟练进行园林设计和施工图的绘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园林设计理论和autocad操作技巧的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通过autocad软件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一门应用设计类软件的学习特点、方法和技能,以期让学生触类旁通,为后续其他设计类软件的学习提供一种学习方法和思路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在新课讲授前,让学生提前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并上机操作,这对教师讲授新课非常有利,学生学得快且注意力集中,教师讲授省劲。教师通过布置合理的上机操作练习,让学生自己主动积极地进行上机操作练习,在练习过程中熟练运用所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性作用,突出实践性教学,对高职高专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至关重要。

3.2《植物造景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植物造景设计》这门课程是高职高专园林设计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要求很强的园林应用设计类特色主干课程。因此,该课程除讲授园林植物造景的设计原理外,还安排大量实践性作业,突出实务性和操作性,力图使学生掌握植物造景的原理、原则及艺术手法与技能,从而能在师法自然的基础上,应用植物因地制宜地做出既具科学性又具艺术性的植物种植设计。同时《植物造景设计》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这门课程开设之前,已经开设了一些园林设计的基础课程,如园林制图、园林设计初步、园林艺术、园林树木、园林花卉、园林生态等。因此,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课程的基本内容,熟练进行各类园林景观绿地的植物造景。

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进行设计表达,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突出重点,突出实践性,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注重讨论式教学方式,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学习。一是突出重点。课程的讲授分为总论和分论部分,总论部分主要讲授植物造景的概念及意义,植物的功能作用、植物造景的原理等内容,由于植物造景的原理(设计原理、生态原则等)在以前的课程中已经多有涉及,因此总论部分突出重点,着重讲述植物的建造功能,同时实地参观学习并布置实训作业,使学生掌握利用植物的建造功能、美学功能进行植物造景设计。分论部分是对总论部分设计理论的综合运用,主要是结合实训作业进行的。课程的讲授和实训作业的布置均按专题模块进行,突出重点,强化训练,有的放矢。二是突出实践性。布置大量的实践性作业是必不可少的,在大量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植物造景课程设计类练习的内容从要求具体而明确的专题性练习逐渐过渡到要求宽泛、不具体的综合性练习,如按课程具体内容的设置先布置用植物构成空间的设计练习、植物群落设计、花坛、花境、花卉专类园等专题性设计,最后布置综合性小型观赏游憩公园的设计练习,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前面专题性的设计内容。设计作业的形式多样,手绘图纸应是主要的设计作业形式,这是园林设计类学生必备的基本功;鼓励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设计类软件交电子设计作品;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像花卉专类园作业则要求学生在文献资料检索的基础之上,熟练运用word、power point,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师生讲出来,从而锻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课程考核突出综合评价,分为平时技能、理论考核和综合技能3个模块,课程成绩按4∶2∶4的比例分配,平时技能包括平时专题性作业、小的快题设计练习、每周的手绘速写练习等;理论考核以常规笔试为主;综合技能是指课程设计项目的完成情况。考核形式多样化,主要是以“考”促学,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三是注重讨论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到实践项目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完成的作业采用分组讨论的学习模式进行评议,4~6人1组,每组学生学习水平均布,共同讨论自己的作业,然后每组中再推举出1~2人的作业在全班一起评议,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的指导并提出建议。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集思广益,让学生成为主导,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可使学生在评议的过程中自我剖析自己设计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向,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参考文献

[1] 杨学成,林云,徐正春.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3(3):67-70.

[2] 周国平.最合宜的位置[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3] 李文.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人教育,2008(6):88-89.

[4] 章广明.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分段式教学安排模式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8(4):57-59.

园林专业实习自我总结第6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

高职高专园林艺术设计专业以培养能够从事园林规划设计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主,因此设计类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已成为衡量本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能否解决好这些问题,成为关系到高职高专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关键。

1高职高专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对专业学习缺乏兴趣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学生思想活跃,个性强,动手能力强,但文化课基础较薄弱,同时大多数的学生没有接触过园林设计的实践,缺乏对园林行业的真切感受和认知,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园林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1.2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和规范掌握不牢

艺术类学生的美术功底不错,他们在设计过程中往往是色彩、形体表达比较出众,但是涉及到工程制图、设计初步方面的基本技能和规范,则掌握不好,成为其进行后续设计类课程学习的瓶颈和障碍。

1.3学生不能触类旁通地综合运用设计基础理论

要想完整出色地完成一个园林设计项目,需要学生掌握园林制图、园林艺术、园林树木、园林花卉、园林建筑、园林设计、园林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富有创造性地将所学理论触类旁通地综合性运用于设计实践中,并以园林设计图纸的形式表达出来。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如何使学生将设计理论综合运用于设计实践中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中重要的命题。

1.4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待提高

高职高专学生的教育不仅是培养专业技能,在涉及诸如计算机常用软件(如word、power point)的熟练使用、文献资料的熟练检索、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园林专业以外的其他背景知识的涉猎等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也应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和目标[1]。

1.5校外参观实习及岗位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通过校外实地参观学习,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和体验到实际的园林景观,从而增加感性认识。但出于安全等各种因素的考虑,这种校外参观实习的机会并不多,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接受程度。岗位实践要求学生到园林设计的一线工作环境中,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对口或相近的工作,并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有效对接。但目前,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导师的推荐,实现到一线园林设计公司实习的目标。也有学校和企业联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但就园林行业的特点来讲,校外实训基地并不能解决大部分学生的岗位实践目标。

2高职高专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2.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性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缺乏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社会上对园林、景观设计专业的需求量较大,而且由于这个行业的综合性特点,还有很多相关专业的人士也都在从事这个行业,但学生并不了解。可以通过给学生介绍工作方面的前景动态,以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教育学生通过受教育而丰富自己,发展个人内在的精神能力,从而获得摆脱现实奴役的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大学的教育,以专业技能的培养教育为依托,着重培养学生通过系统化的专业学习,掌握学习一门专业的自我学习能力,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习、思考、研究的习惯和理念。而高职高专的职业性教育特点决定了实践性教学成为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最主要途径。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性,并不是一味强调要求学生掌握某种实践技能的操作,更主要的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成为一个主导性的角色,积极自主地参与到实践操作中,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寻找和培养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方法以及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2.2突出实践性教学,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高职高专的职业教育特点决定了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应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市场性特点;高职高专院校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教学目标突出职业性特点,教学过程突出实践性特点,这些是职业教育院校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因此,突出实践性教学应是高职高专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特色。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无论是操作练习、设计练习,还是实地参观学习,学生才能触类旁通地综合运用设计基础理论,教师在实践中“教”,学生在实践中“学”,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4]。

2.3注重讨论式教学方法,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学习

运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强调师生双方的互动,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4考核形式多样化,突出综合评价

以前的考核形式主要是以纯理论考试为主,而这是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弱项,为了提高考试成绩,教师会在考前提前给学生划重点,平时不太努力的学生,考试之前突击复习,成绩也还可以,但背过就忘,往往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5],建议高职高专园林设计类课程的考核形式应该多样化,尤其是应用类课程,应该突出平时的技能训练、综合的技能培养,再加以理论考试,重视平时实训实习作业的完成情况,甚至应用设计类课程的最后考试可以采用快题设计考试或是综合性的课程设计的形式完成考核。

2.5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和渠道,拓宽学生实习实践的机会

园林设计类的学生,到苏州、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实地参观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深化设计理论的理解,拓宽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除了导师推荐,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其实习实践的机会。

3高职高专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特色

3.1《autocad》课程的教学改革

熟练掌握autocad的操作技巧和方法,是从事园林设计行业的必备技能之一。这门课程是园林设计专业学生首先接触的设计软件课程,熟练掌握该课程,不但能熟练运用这门软件的相关操作技巧,而且还能为后续设计软件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autocad课程的讲授,首先简单介绍这门软件的特点及在专业领域中的应用,让学生对软件有初步地认识。然后,由浅入深地系统介绍软件工具和命令的使用特点和技巧,其中穿插适当的小练习,以巩固学生对工具和命令的理解和熟练操作。基本绘图工具和编辑方法讲完,便结合园林专业的特点,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本命令抄绘各类园林设计图(4幅左右)。在实践中,一方面让学生熟练操作技能,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明确绘制园林设计图的基本步骤和操作命令。图块、文字标注和尺寸标注、打印输出部分的内容有一定难度,因此先是结合实例来讲授,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掌握,然后再由教师系统化讲授,最后再由学生结合作业练习所学内容。在这个过程,采用“实践认识—针对实践的理论学习—再实践”的教学方法[6],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打印输出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要求更强,一般都要求学生亲自去打印,才能发现问题,学到东西。最后结合园林设计类专业的特点,让学生结合本学期所学知识,综合运用所学工具和命令技巧,绘制简单的园林建筑设计施工图以及园林设计图。同时,注重和学生的交流、辅导工作。

通过由浅入深地学习和实践操作练习,一是让学生熟练掌握autocad常用工具、命令及操作技巧技能,能够熟练进行园林设计和施工图的绘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园林设计理论和autocad操作技巧的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通过autocad软件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一门应用设计类软件的学习特点、方法和技能,以期让学生触类旁通,为后续其他设计类软件的学习提供一种学习方法和思路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在新课讲授前,让学生提前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并上机操作,这对教师讲授新课非常有利,学生学得快且注意力集中,教师讲授省劲。教师通过布置合理的上机操作练习,让学生自己主动积极地进行上机操作练习,在练习过程中熟练运用所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性作用,突出实践性教学,对高职高专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至关重要。

3.2《植物造景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植物造景设计》这门课程是高职高专园林设计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要求很强的园林应用设计类特色主干课程。因此,该课程除讲授园林植物造景的设计原理外,还安排大量实践性作业,突出实务性和操作性,力图使学生掌握植物造景的原理、原则及艺术手法与技能,从而能在师法自然的基础上,应用植物因地制宜地做出既具科学性又具艺术性的植物种植设计。同时《植物造景设计》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这门课程开设之前,已经开设了一些园林设计的基础课程,如园林制图、园林设计初步、园林艺术、园林树木、园林花卉、园林生态等。因此,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课程的基本内容,熟练进行各类园林景观绿地的植物造景。

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进行设计表达,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突出重点,突出实践性,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注重讨论式教学方式,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学习。一是突出重点。课程的讲授分为总论和分论部分,总论部分主要讲授植物造景的概念及意义,植物的功能作用、植物造景的原理等内容,由于植物造景的原理(设计原理、生态原则等)在以前的课程中已经多有涉及,因此总论部分突出重点,着重讲述植物的建造功能,同时实地参观学习并布置实训作业,使学生掌握利用植物的建造功能、美学功能进行植物造景设计。分论部分是对总论部分设计理论的综合运用,主要是结合实训作业进行的。课程的讲授和实训作业的布置均按专题模块进行,突出重点,强化训练,有的放矢。二是突出实践性。布置大量的实践性作业是必不可少的,在大量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植物造景课程设计类练习的内容从要求具体而明确的专题性练习逐渐过渡到要求宽泛、不具体的综合性练习,如按课程具体内容的设置先布置用植物构成空间的设计练习、植物群落设计、花坛、花境、花卉专类园等专题性设计,最后布置综合性小型观赏游憩公园的设计练习,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前面专题性的设计内容。设计作业的形式多样,手绘图纸应是主要的设计作业形式,这是园林设计类学生必备的基本功;鼓励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设计类软件交电子设计作品;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像花卉专类园作业则要求学生在文献资料检索的基础之上,熟练运用word、power point,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师生讲出来,从而锻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课程考核突出综合评价,分为平时技能、理论考核和综合技能3个模块,课程成绩按4∶2∶4的比例分配,平时技能包括平时专题性作业、小的快题设计练习、每周的手绘速写练习等;理论考核以常规笔试为主;综合技能是指课程设计项目的完成情况。考核形式多样化,主要是以“考”促学,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三是注重讨论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到实践项目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完成的作业采用分组讨论的学习模式进行评议,4~6人1组,每组学生学习水平均布,共同讨论自己的作业,然后每组中再推举出1~2人的作业在全班一起评议,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的指导并提出建议。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集思广益,让学生成为主导,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可使学生在评议的过程中自我剖析自己设计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向,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参考文献

[1] 杨学成,林云,徐正春.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3(3):67-70.

[2] 周国平.最合宜的位置[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3] 李文.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人教育,2008(6):88-89.

[4] 章广明.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分段式教学安排模式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8(4):57-59.

园林专业实习自我总结第7篇

【关键词】2.5+0.5 园林专业 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014-02

一、“2.5+0.5”学制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及国家加强现代职业教育立交桥体系建设的需要,中等专业学校学制将由原先“2+1”模式转变为“2.5+0.5”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2.5年,在企业顶岗实习时间为0.5年。

1.“2.5+0.5”学制的实践

2013年江苏、广西等省份开始在中等职业教育实行“2.5+0.5”学制分段模式的改革,学生在校时间由原来2年延长到2.5年,在企业顶岗实习比原来缩短了0.5年的时间。改革后学生的校外实习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学期,这就要求学校创新管理思路,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学校期间的5个学期进行教学改革,正是通过学校的管理教育弥补学生0.5年的企事业单位顶岗实习时间的空缺,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与企事业单位节奏合拍,缩短学生与企事业单位的磨合期。江苏、广西等省份的实践证明,“2.5+0.5”学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贵州省林业学校园林技术专业“2.5+0.5”学制的实施

2015年秋季,贵州省林业学校园林专业作为试点专业,在2013级园林专业2个班级开始执行“2.5+0.5”教学模式。

园林技术专业在新的教学标准下,基本学制为“2.5+0.5”模式,即今后的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在校内的学习时间达到2.5年,走上顶岗实习、实训的时间应缩减到0.5年。新的园林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在基本学制发生变化后,教学时间安排、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主要连接专业、课程结构设置要求、职业范围、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均会发生变化。

二、 模块化教学

模块化教学法(MTM)是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应用广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在基础教育方面,该教学模式正在应用和推广。

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在第5学期开始进行模块化教学,对新学制进行初步探索。

三、制定模块化教学计划

第5学期由原先计划的顶岗实习改为模块化教学。通过社会调研和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了更加接近学生学习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制定了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校园木本园林植物电子图鉴、校园草本园林植物电子图鉴、GIS(地理信息系统)、测量仪器的使用、园林手绘、林业工程招投标概要和园林设计与施工等8个教学模块,安排8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模块化教学。

1.模块化教学内容的设置

一个学期进行18个星期的教学,根据模块相互之间具有衔接和延续性的特点,针对性安排教学模块的教学顺序,安排如下(表1):

2.教学模块一体化

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园林设计与施工为核心模块,其他模块围绕着这2个核心模块服务。形成2个一体化的模块群(见图1):

3. 设置园林专业主打模块

“园林设计与施工”模块

园林设计与施工是整个园林工程中投入最多、技术最复杂的环节,因为园林设计与施工模块涉及的图纸设计、栽植技术、植物管护等,牵涉到园林景观效果。每年毕业生就业,对于在园林设计与施工这块做到好的学生,深受园林绿化企业的欢迎。“园林设计与施工”模块作为园林技术专业模块化教学的重头戏,安排在适合于施工季节的学期期末阶段进行教学。

4.设置跨专业选修模块

(1)“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模块

2015年贵州省全省范围内开展第四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大量需要具有林业知识的职业人才。学生通过该模块的学习,在下一个学期即可参加项目的顶岗实习。对园林专业的学生跨专业选修现代林业技术的专业课程,拓宽了园林专业学生就业面。

通过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在校园和校园周边地区进行实地区划、调查、资源统计分析,让学生初步掌握二类调查的方法与步骤,在实习顶岗区间便可以在林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二类调查工作。

(2)“GIS(地理信息系统)”模块

农林类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中会经常使用到GIS(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y(GIS)在林业资源管理与动态检测、林业专题图编制、森林经验与林业工程规划、森林病虫害管理、森林防火、林业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以及林业其他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实用、技术含量高的学科,通过模块化教学,引领学生入门。

四、精心编写授课计划

指导教师在编写授课计划之前,与学生探讨教学内容,根据近2年学习过的相关理论课程,确定各模块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教师在制定授课计划的时候,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偏重于学生技能的提高。

五、组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教学

现代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清楚地告诉我们,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和参与的多少。学生参与意识是决定教学效果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形成“参与式”教学。以“制作校园草本植物电子图册”和“园林设计与施工”2个模块为例:

1. 特色之一:“制作校@草本植物电子图册”模块教学

教师指导学生制作园林植物卡片(见图2),然后汇编成图册:

教师先用图片讲解某种园林植物的识别要点以及园林用途,学生通过在校园内寻找该种园林植物,进行拍照,填写识别要点及园林用途,最后在微机上把所有植物照片汇总成图册。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特别深刻、特别扎实。

2. 特色之二:“园林设计与施工”模块教学

虽然《园林设计与施工》作为一门课程,有理论授课也有实践授课,但作为教学模块,更侧重于实际技能的提高。学生在其他模块学完后再学习该模块,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园林设计与施工这一模块。

教师在校园内划出一块区域(比如几块草坪和几条道路),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规划设计。根据学生的作品,指导教师对优缺点进行点评,提出缺点的解决办法。最后以把设计最好的作品,经过优化后,在校园进行施工实践。

指导教师在模块化教学中,手把手交学生绘图、示范园林植物的栽植与管护,最后在形成植物景观的时候进行点评与总结。

六、组织教学评价

1.学生填写教学日志并对教师教学水平进行评价

学生在教学日志中填写学习内容,填写学生的考勤,是学生学习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也让学生在学习中互相监督。每个模块化教学结束后,由学校教务科与组织学生对指导教师进行一次评价,学生对指导教师的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

2.教师填写工作日志撰写总结

教师在工作日志中填写教学内容,学生考勤,每周工作自我评鉴,便于教师在模块化教学中更好地总结经验。模块结束后,指导教师要撰写教学工作总结,并对不足之处提出改正意见。

3.教务科对师生评价进行总结

教学督导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进行听课和评课,学期结束后,根据收集到的评价资料,对模块化教学提出,进行阶段总结。

根据学生对教师授课水平的反馈意见,以及教师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务科制定整改措施并认真落实。

七、模块化教学管理

1. 撰写模块化教学总结

在学期结束后,根据指导教师的教学总结,学生的反馈意见,教学督导的意见与建议,由教务科总结模块化教学经验,对做得好的方面进行推广,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编写模块化教学校本教材

根据指导教师编写的教案进行汇编,装订成册,成为今后园林技术专业模块化教学的校本教材。通过今后模块化教学不断的探索,对校本教材进行不断的完善,从而摸索出一套适合于本校各专业的模块化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志峰.中职学校“2.5+0.5”学制分段后实施班级企业化管理必要性探析[J].新课程研究,2015(03).

园林专业实习自我总结第8篇

关键词: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订单式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对园林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园林行业被誉为当今的朝阳产业,园林行业的人才缺口较大。基于此背景,近年来全国的高等农林院校陆续设置了园林系或园林专业,在培养园林行业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缓解园林人才需求压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园林专业在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对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强能力、广适性人才的要求与呼声也越来越高。因此,探索新形势下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已成为高等园林教育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在河北农业大学的大力支持下,笔者开展了以强化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主旨的教学模式的探索,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办学思路

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立足河北省园林建设的主战场,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任务,在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以使学生掌握系统、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课、教学实习等第一个循环的实践和校外“三结合”基地综合实习、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等第二个循环的实践,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主要措施

(一)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基础

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园林人才,必须有一支业务素质高、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近年来,随着园林专业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力量明显不足的问题已经凸现,特别是高水平的师资缺口较大。这个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势必要影响教学质量。

针对目前园林专业高水平师资引进困难的现状,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在认真分析现有师资队伍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招生规模,按照“内培外引、双轮驱动”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了师资队伍的建设。

首先,选派专业骨干课青年教师到国内重点大学攻读学位。从2002年至今,学院先后有4名教师考取了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3人考取了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天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其次,采取多种途径引进高层次人才。近3年来,学院先后引进生态、建筑、植物、设计等课程的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他们均具有副高职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

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学院拥有正高职称的教师人数占教师总数的18.8%,有副高职称的教师人数占教师总数的34.4%;36-55岁的教师人数占教师总数的62.5%,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5%;拥有高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8%,已初步形成了一支整体结构较为合理、发展趋势良好且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此外,为了让教师、学生了解园林行业的现状及其对人才的需求,学院每年还拿出一定的资金邀请高校、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及行业部门的领导和企业家定期到学校为学生上课、作学术报告。3年来,先后邀请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建设部风景园林设计所、河北省林业局、河北省建设厅、唐山豪门园林公司的专家学者、领导和企业家来学院作学术报告共计15场。通过这种方式,促进了教师、学生对园林行业的深入了解,激发了学生热爱园林专业的热情;也使学院与国内同行、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与联系,使学院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大大增强。

(二)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教材建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组织是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社会对园林专业的人才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有的课程体系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学分制的实施和学生个性化培养的趋势,也要求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因此,结合学分制的实施,学院通过走访国内同行院校,在网上查询国外同行院校的相关情况,召开分别由教师、学生、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参加的不同层次的座谈会等,以征求园林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对园林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大胆改革。

1.加强教材建设

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面向21世纪教材和“十57'规划教材的编写,赋予教学内容以时代性和先进性。3年来,学院共有10名教师作为主编、副主编和参编人员,编写了《测量学》、《园林制图学》、《园林史》、《花卉学》等10部“十五”规划教材和面向21世纪教材。目前,学院专业目录规定的主要课程中已有90%以上的课程使用了“十五”规划教材和面向21世纪教材。

2.调整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

学院从加强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出发,结合学分制的实施,先后4次对园林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充分体现了注重学生基础课、外语和计算机等基础理论教学以及应用能力和信息素质培养的教改思想。

同时,根据社会的需要,重点对主要专业课进行了调整。一是增加了城市生态学、“photoshop、3Dsmax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等课程。二是按照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则,将专业划分为园林植物、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3个专业方向,且确定了每个专业方向的骨干专业课程。其中,园林植物方向的骨干专业课程为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和景观生态学,规划设计方向的骨干专业课程为园林制图、园林美学和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方向的骨干专业课程为园林建筑和园林工程。学生进入3年级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方向。三是普遍削减各门课程的理论讲授时间,增加实验课的内容,延长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的改革特别注重了每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和衔接,避免了同一内容在不同课程中的重复;并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信息,及时将科研成果充实到专业课的教学中去。

3.加强精品课程的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学院结合教学计划的调整,从每个专业方向的骨干专业课程人手,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与精品课程的建设。3年来,园林专业的植物学、园林树木学、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等课程参与了精品课程的建设。2003、2004年先后有植物学、园林树木学和园林规划设计等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4年植物学课程被评为河北省精品课程。

(三)通过两个循环途径,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社会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此,学院历来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校内教学实习与校外教学实习相结合的“两个循环”实践教学模式,并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加强实验室和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强化学生基本实践技能的培养

为了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学院根据教学计划的调整和实验课学时数增加的实际情况,按照专业方向和课程性质对原有的实验室进行了调整,成立了院中心实验室,并抽出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从事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工作。院中心实验室下设综合实验室、计算机应用实验室、园林植物资源实验室、园林规划设计实验室和园林建筑与工程实验室。学院还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实验室环境及硬件条件的改善,使实验室的功能、结构更趋合理,既保证了实验课的正常开设,也显著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

与此同时,学院的计算机应用实验室、综合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随时进入实验室,学院派专门教师和实验员进行管理和指导。这一做法深受学生好评,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科研和实践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方面,考虑到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学校投入近100万元的资金,建设了园林专业校内实习基地,并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参与基地的管理,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实验室和校内实习基地实践锻炼和进行科学研究,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2.重视教学实习环节,改革实习方式和内容

教学实习环节是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实习的综合效果,学院采取了相应措施。一是延长教学实习的时间,由原来的2周增加到3周;并在实习内容的设计方面,由单一地点的实习转变为涵盖南北方园林景点的多点实习。二是将原来一门课程的单一实习转变为多门课程的综合实习。三是实习由某一课程的教师指导转变为多门课程的教师综合指导,学院还邀请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学生实习的指导。

3.加强校外“三结合”基地建设,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通过校内实验课、校内基地实习的锻炼,学生初步具备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院结合自身的科研和师资优势,与园林企业和生产单位密切合作,按照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建设校外“三结合”基地,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目前,学院共有河北高邑金色世纪农林工程有限公司、唐山豪门园林有限公司和易县3个校外“三结合”基地。根据生产单位提出的任务,结合教师的科研,学院每年都派出多名教师到“三结合”基地从事科学研究、解决生产问题以及指导学生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习。对学生来说,利用这个机会,可以充分了解园林生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在校外“三结合”基地的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园林生产实际的机会。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为园林生产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可以发现自身的价值,这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园林、献身园林事业的积极性和热情。

4.充分利用横向课题多的优势,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国家对园林行业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一些单位、部门和企业纷纷来校寻求合作和支持。例如,一些单位和企业以横向课题的形式要求学院完成园林规划设计任务。学院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横向课题。据不完全统计,3年来,学院承担了“保定市园林普查”、“唐山市湿地公园资源调查和规划设计”、“小五台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藁城市万亩科技生态园区规划设计”、“河北农业大学新校区景观规划设计”等各类横向课题20项,直接参与横向课题的教师有22人,学生有1000多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横向课题,不仅可以认识到国家对园林行业的重视、社会对园林人才的迫切需求,而且全方位地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践证明,通过完成横向课题,不仅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而且学院的知名度也提高了。同时,还推动了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增加了学院的收入。这样,学院就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教学条件的改善,从而促进学院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三、实施效果

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2002-2005年期间,先后有12名学生参加了全国性的各类科技作品比赛,其中6名学生获奖,获奖率达50%;有9名学生参加了省级的各类科技作品比赛,其中5名学生获奖,获奖率为55.6%;有13名学生参加了市、校举办的科技作品比赛,其中8名学生获奖,获奖率为61.5%。此外,还有4名学生的毕业论文在省级以上的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并有35名学生的设计作品被社会采用。

2003年河北省唐山豪门园林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岐先生对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质量表示了高度赞同,并从2003年开始专门在学院设立了“唐山豪门张岐园林奖学金”,每年奖金总额为2万元。3年来,共有16名学生先后获得了该奖学金。与此同时,张歧董事长还与学院共同探索了园林专业人才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截止到2005年底,采用该模式培养的4名学生已经到该公司就职。

2003-2005年期间,先后有24、36、40家用人单位来学院招聘录用学生,涵盖了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行政部门和企业单位;而且这3年学生的一次签约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分别为87.5%、94.74%和95.17%,3年来学生的就业率均为100%。学生考研的入取率也呈逐年攀升的趋势,2003、2004和2005年的考研入取率分别为6.73%、13.16%和14.48%。其中部分学生还考取了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天津大学和南京林业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

(二)学院的办学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知名度逐渐提高

学院的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3年来先后有河北农业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经济干部管理学院、保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来学校招聘教师;有河北省各市的园林局和企业共30多家单位来学校寻求技术支持、技术合作和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学院共承担了各类横向课题20项,课题总经费达100多万元。

近年来,学院的生源也十分充足,生源质量逐年提高,第一志愿录取率由2000年的80%上升到2003年的100%,特别是2003年以后一直保持着第一志愿录取率100%的平稳态势。

园林专业实习自我总结第9篇

关键词:园林;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英语作为重要的信息载体,已成为人们生活各个领域中不可或缺的语言手段。目前各高校在本科教育阶段已广泛开展专业英语的教育教学。

园林专业在我校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能从事风景名胜区、公园、广场、社区等各种绿地的景观与绿地规划、建设施工与养护,从事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管理等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专业英语的学习成为在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园林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专业英语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在完成基础英语学习之后进行的进一步英语应用阶段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专业词汇的基础上,能够顺利阅读专业英文文献资料,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课程学习存在一些问题:1.受学时的限制,一般侧重阅读和翻译,讲解比较多;2.我校专业英语课程从大三开始,分三个学期进行,有些专业课学生尚未学习就开始学习专业英语,学生对许多相应的专业知识不了解,给课程学习带来很大困难;3.教学方式以板书为主,形式单一,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创新

结合不同教学方式,在有限的学时内,我们充分利用教材及各种网络、文献等辅助资料,将专业英语的教学分三个阶段开展:专业发展历史介绍、典型案例讲解分析、常见案例交流介绍,其中前两个阶段以教师讲解为主,而常见案例的交流介绍部分则由学生担当主体,教师予以辅导。形成了一个从总体把握、专业词汇集中学习到自由运用表达的创新型串联式教学模式。

1.对于专业发展历史介绍部分,教师主要以教材为依托,融入专业知识的联系教学,让学生在英语氛围下,学习和了解园林专业的创建与发展,了解不同国家(主要是意大利、英国、法国、美国、中国)的园林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里程碑事件,学习用英语表述不同园林体系风格(以伊斯兰园林、欧洲园林、中国古典园林为主)的特点与差异,让学生结合其他课程的学习对本专业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教师要督促学生在课下积极积累相关国家的背景知识和风俗习惯,以帮助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学习。

2.选择不同园林风格进行典型案例的具体讲解分析,主要传递的信息以专业词汇为主。在前一阶段园林专业发展历史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选择学生熟悉的不同园林体系或风格下的典型案例进行集中讲解学习。如在学习中国古典园林时,教师可以学生熟悉的中国四大名园为案例进行讲解,通过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这两种中国典型传统园林实例的讲解,使得稍显枯燥的专业英语词汇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融入课堂,同时强化学生对四大名园的掌握与表述。此外,根据相关文献,教师可介绍一些当今世界的优秀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当下园林发展的前沿与趋势,有助于学生将传统典型案例、优秀作品的学习与今后的实战结合起来。

3.英语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师的个人讲解上,因此我们在创新中加入了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块。在前两个阶段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事先给学生提出讨论的题目,让他们结合个人资料的查阅与教师辅导,写出自己的演讲稿,在课上给学生走上讲台进行简单案例的英文说明的机会。这个环节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训练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应具备的相应的听、说、读、写能力,结束了以往“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式,让教师与学生很好地互动起来。当一个或一组学生在台上用自己的方式讲解说明一个大家熟悉的公园、绿地或园子后,教师和其他学生会针对这一案例进行提问和讨论。这样的教学方式轻松而自由,且对知识的把握更全面。此外,我们也会穿插一些简单的科学论文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循序渐进,在专业英语学习后有一个明显的提升,也为学生在今后毕业设计中文献阅读和英文文献的书写打下了基础,对其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提高亦大有裨益。

三、今后的专业英语教学

针对园林专业英语的教学,很多同行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我们也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主要结合不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上做了较多的改革与创新,讲究分层次、分阶段进行不同的教学训练,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慢慢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变,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发展形成长期关注的习惯。从整体来看,改革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升,能够主动查阅专业文献,在专业内容的表述上相对更加科学、规范。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需要继续完善的地方,比如由于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存在差异,在专业英语学习过程中表现得会更明显些,特别是一些英语基础比较差、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明显吃力。此外,由于学时限制,以学生为主体的第三模块的学时较少,只有一部分学生有机会给大家做“presetation”,后期考虑结合一些课外兴趣组织来完成该部分的练习。

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将风景园林新增为一级学科,这成为我国风景园林教育及风景园林行业发展的一件大事,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要求学科建设要不断完善和创新。专业英语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与《园林史》《园林艺术》等课程有着重要的联系与衔接,除了课程本身的教学改革外,还需要在专业建设中充分考虑到不同课程间的相互辅助作用,努力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科学,使学生在专业英语的学习后有一个明显的提升。

加强专业英语教学是专业发展与时展的需要,我们要让学生在了解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实际英语的应用能力,学习能够进行方案说明与学术交流,学会用英语这个工具去获取更多相关的知识与信息,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我们目前仅是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与教学过程中讲究与学生互动这种教学方式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今后不断去努力,以发挥或进一步扩大专业英语学习在学生的日后工作或深造中的重要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徐云,《专业英语内容融入专业模块课程教学的尝试》[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2

2.赵忠,《寓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中》[J],《高教视窗》,2008.7

3.张启翔,《关于风景园林一级学科建设的思考》[J],《中国园林》,2011.5

4.张开明、郭楠、李永华,《园林专业英语教学探讨》[J],《河南林业科技》,2012.32

作者简介:李雪萍(1980— ),女,河南洛阳人,博士,讲师,从事园林专业的教学及园林植物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