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促进班级团结心理活动优选九篇

时间:2022-02-11 19:03:49

促进班级团结心理活动

促进班级团结心理活动第1篇

【关键词】班级 团体心理辅导 设计与组织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1-0179-01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课是以团体心理辅导及相关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学生个体发展取向为主导,通过班级中的合作互动活动方式,促使学生自我探索、体验与感悟,从而激发每个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认识自我,开发自我潜能,获得自主能力,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促进自身健康人格形成的团体辅导课程。

一 专家学者关于班级团体辅导的研究

李坤崇教授认为:班级团体辅导以全班学生为对象,运用适切的辅导策略或方法,借着团体互动,协助学生重新评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调整认知与增进应变能力,以预防或解决问题并激发学生潜能。

徐西森教授认为:许多辅导工作者努力将团体动力的精神与内涵、团体辅导的理论与方法融入班级情境中,“班级团体辅导”、“班级经营”的理念则由此形成。

吴武典教授认为:实施班级团体辅导的基本原则,便是使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同时又不损及群性。换言之,要使个人在大我中完成小我,完成小我又能促进大我,使大我与小我和平相处而并进。要使班级团体做到这一点,必须了解班级团体心理,运用团体辅导策略。

吴增强教授认为:所谓班级心理辅导,是指以团体心理辅导及相关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为目标,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心理辅导活动。

二 团体心理辅导的意义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有着非常突出的优点:(1)班级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重要组织,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也是心理问题的发源地。同一班级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发展基本上处在同一水平上,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及情感活动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大体呈现出一定的普遍性和规律性。因此,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满足每个正常学生发展的需求。对学生发展中的共性问题或即将遇到的同质心理问题,通过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省时省力又高效的心理辅导形式。(2)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是以教育性、发展性、预防性为主,专业要求略低于矫治性辅导,受过一定训练的教师都可以操作。而且活动的内容、目标与学校常规的教育教学活动有很高的同一性,并与班主任工作联系密切,其成效更直接决定和影响着班级建设。

三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设计与组织

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孙子兵法》上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前期准备是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成功与否的前提和基础。这一阶段主要需做好四件事:(1)调查摸底: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如活跃分子和惰性分子。明确要解决或教育引导的主要问题。确定团体心理活动的方向和主题。就中小学生而言,一般主要有:自我意识辅导、学习心理辅导、人际关系辅导、生活适应辅导四大类。(2)活动设计:根据辅导的方向和主题,确定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形式和内容。(3)落实分工:班主任、班干部及其他需要参与、表演或配合的成员。(4)准备活动用具。

第二阶段是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1)暖身活动,即营造氛围:一般为3分钟~5分钟。主要是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参与,形成一个良好的活动氛围和人际场,为活动的正常开展奠定情绪、情感基础。具体的暖身方式可根据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来确定,如集体性的鼓掌、合唱或者轻松的个体(老师、主持人)、群体(学生)互动、群群互动。(2)主要活动:一般为30分钟~33分钟。围绕主题展开,可以是多个类型的,也可以是一个类型多层次展开。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全体学生,引导不同类型的学生参与活动,关注惰性学生和重点需要帮助的学生。(3)结束活动,即总结活动:一般为5分钟~7分钟。指导学生,提升活动效果,是一次活动的精华点所在,也是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如确定发展目标、制订个体计划、制定团体制度、建立情感共鸣、实现经验升华。一般而言,活动的结束阶段尽量要以学生能做到的具体目标来体现,大而空的东西最终会让学生因为没有办法去落实、去实现,从而失去效果。

第三阶段是效果的反馈与强化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效果具有反复性。一次辅导活动不可能对所有学生都会产生效果,也不可能对一个学生产生持续的效果。因此,需要对活动的效果进行反馈,如通过谈话、通过学生自我评价、通过观察、通过向他的同伴了解等。对一些需要进一步强化的,可以通过个别帮助、小团体辅导、专业人员援助等方式进行。同时也需要根据新的情况进行跟进性的团体辅导。如新生入学后首先要帮助学生尽快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圈子,然后帮助学生确立班级意识、明确班级的努力目标、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促进班级团结心理活动第2篇

关键词:新生教育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 班级建设

一、研究背景

入学伊始,大学新生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入学适应不良。而班集体作为新生首先接触和了解的群体环境。对其个体心理发展势必会产生重大影响。融洽和谐的班集体将会减少大学新生对学校生活产生的不安症状。缩短其适应学校生活的时间。不仅如此,友爱团结的班集体还可以为其四年大学生活乃至终生提供发展环境,形成人脉支持系统。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有别于传统个体咨询,它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团体活动。运用心理学的辅导测量和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交流,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增强适应能力,激发个体潜能的助人过程。本研究针对新生适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辅导方案。运用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创设良好心理氛围,以期发挥新生主体性,优化班级人际关系,提高新生适应能力,增强班级合作意识和班级凝聚力。

二、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了广东某学院2016级5个自然班、共288名大学新生作为研究对象。回收有效问卷272份,问卷有效率为94.44%,其中男生70人,占总人数的25.7%,女生202人,占总人数的74.3%。

三、研究工具

1.团体成员主观评估量表

由樊富珉教授编制。作为前后测工具,对团体辅导效果进行主观评估。用来了解成员参加团体辅导前后各种心理能力的自我评估状况。共20题,均为客观题,采用5点计分法,1代表“我绝不是这样”,5代表“我总是这样”,总分越高,在团体中的自我评价越好。

2.团体活动反馈表,团体组员关系评价表

团体辅导结束后,着重了解成员参加团体辅导前后自我改变的主观感受,包含39个客观题,1个主观题。前者包含23项客观题。4个维度。涉及成员对参与团辅的动机、过程、气氛、内容的感受,采用7点计分法,总分越高,表示对团辅的反馈越好。后者包含16项客观题,涉及成员对团体辅导组员关系的感受。采用5点计分法。部分题型逆向计分,满分80分,总分越高,对组员评价越好,成员关系越融洽:1道主观题,补充反映成员对本次团辅的感受和建议。本量表参考徐西森编制的《团体氛围自评量表》并进行适当修改。

四、实施过程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先对朋辈辅导员进行为期半天的理论培训和实践体验。再由朋辈辅导员担任领导者和主持人,以班级为单位实施团体辅导,整个过程持续一节课,共2学时,包括1个热身活动、2个主题游戏以及1个总结分享。首先在团辅前让同学们扫描问卷二维码,进行前测。然后进行正式团辅。热身活动主要是让新生们尽快相互熟悉,活跃气氛,消除紧张。主题游戏包括:①人椅,进一步活跃小组气氛,培养同学们之间的团体合作能力;②同心协力,增强团体成员的归属感,了解团体协作的重要性。每个游戏活动后由学生进行感悟分享。最后由领导者作总结和彼此寄语,并让同学们扫描问卷二维码完成后测,对团体辅导效果进行评估。

五、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22.0和EXCEL2007进行统计分析。

六、研究结果:

1.大学新生班级心理辅导前后自我评估结果分析

表1可见。大学新生在参加班级心理辅导活动后得分普遍提高,前后得分相差悬殊。(p

同时,很多大学新生在谈及对于本次团辅的主观感受时写道:“感受到集体的凝聚力,很开心!”“对于这次班级心理辅导,我收获很多,增强了和同学们之间的友谊。”“我感受到了团结。还有就是团队里的每个人都会关心彼此,都会试着去了解彼此,我觉得在这个团体时常感到快乐。”“我很喜欢这种活动。希望以后可以时常参加。”可见。新生们普遍认为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团体活动中。愿意坦诚表露自己的想法。增进彼此了解。同时也促进了对自我的认识,提高了班级凝聚力。

2.大学新生对本次班级心理辅导的综合反馈

表2可见。该样本的团辅反馈总平均分为48.72。最低分-42,最高分69,标准差为21.316。可见,大学新生对本次团体辅导活动的综合反馈良好。

3.大学新生对本次团体辅导内组员关系的评价

表3可见。大学新生在组员关系上的评价总均分为61.31,最低分35,最高分80,俗疾钗8.695。因此,大学新生对本次团体辅导内组员关系的评价良好。

七、讨论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由于具备易组织性、易操作性以及辅导效果的持久性、稳定性和广泛性等显著优势,在高校中日益成为常见的辅助教育形式,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改善学生情感体验、预防学生问题行为发生等方面效果显著。本次辅导亦充分证明了这点,新生入学后存在的心理问题具有相似性和普遍性,其存在和持续时间因新生心理素质好坏而各有长短。实际上,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必然的,是每个大学生在进校之初都会经历的一种心理不适应状态。是完全可以通过团体辅导得到启发,逐渐克服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以朋辈辅导员为主导,以班级学生为主体。以趣味性和启发式活动为载体,激发团体动力,符合95后学生群体爱模仿、从众性强、易受团体成员影响的特点,使学生体验互助互利,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一种信任、关心、接纳的团体氛围,为大学新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不仅如此,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还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班级建设。对整个班级起到预防性和发展性的教育引导作用。

促进班级团结心理活动第3篇

【关键词】团队文化;医学院校;班级管理;应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医学院校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团队文化在医学院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加的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培养出医学领域所需的优秀人才。

一、医学院校班级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对当前医学院校班级管理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在社会、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学生面临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从而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导致部分学生出现极端行为,给班级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二是,学生集体意识较差。在网络信息、社会不良风气等的影响下,学生行为呈现随意性较大的特点,并且,不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各种活动,没有较强的凝聚力、团结意识等,大大降低班级管理的实效性。同时,学生没有明确的价值目标,不积极响应班级管理的各种号召,甚至出现少数学生捣乱的情况,给班级管理带来极大负面影响。三是,班级管理目标缺失。在医学院校不断加大班级管理力度的情况下,学生的思维呈现的多元化发展状态,部分学生过于追求个性化,给班级文化建设造成极大阻碍。因此,班级管理目标的不明确,降低学生的团队意识、责任意识等,给学生未来良好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二、团队文化在医学院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由于上述多方面的问题,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等都受到了影响,给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道德观、社会观等造成极大危害。在这种情况下,团队文化在医学院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注重活动的多样化,降低学生压力。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潜能,在加强班级管理的石海,必须注重班级活动的多样化,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从而达到降低学生压力的目的。因此,加强学生协作精神培养,提升学生职业素养,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例如:开展五四青年活动,将活动主体设置为“激发活动,激昂青春”,通过利用多媒体播放动感音乐和视频,不但能活跃学习氛围,还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在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合作意识等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2)制定合适的管理制度,正确引导学生。在不断加强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制度合适的管理制度,可以更好的约束学生的行为,是正确引导学生的重要基础。因此,根据卫生行业的发展需求和工作要求等,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严格要求自己,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是班级管理效用不断提高的重要体现。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利用团队文化提升学生的团结意识,如建立小组管理机制,不但能体现班级管理制度的公正性、公平性,还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高的目的。

(3)开展多种拓展训练,提升集体观念。在转变学生学习观念的情况下,团队文化的合理应用,需要通过开展多种拓展训练活动,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集体观念,从而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各种要求。一般情况下,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励志标语,是集体活动开展时的重要体现。因此,根据学生的专业课程,设置团队活动形式,加强班级管理与学生专业课程的联系,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最终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协作能力等有着极大作用。

(4)提升管理效用,促进全面发展。在医学院校的班级管理中,各种措施的有效实施,需要学生充分认识团队文化的重要作用,才能真正发挥每个学生的作用。因此,在学生行为特点各不一样的情况下,明确班级管理目标,构建科学的班级管理机制,并增强学生参与各种班级活动的积极性,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例如: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工作理念,是班级管理不断加强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团队文化合理应用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实现医学教学目标有着极大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医学院校班级管理,充分利用团队文化,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对于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等有着极大作用。因此,在不断降低学生心理压力的基础上,构建合理的管理制度,增强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才能真正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性,最终促进学生未来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影,师东菊,刘云超.构建医学院校学习型班级管理模式的策略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5,02:34-35.

促进班级团结心理活动第4篇

关键词:二级学院;团学工作

为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提高学生工作水平,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效率,为学院团学工作积累经验。学院结合自身实际,丰富完善,总结提炼,最终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六抓六促”团学工作法。该方法以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为出发点,不断丰富和完善团学工作内容,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功能,对学院团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六抓六促”工作法背景介绍

河南科技学院为普通本科院校,教育科学学院成立于2013年4月,团学工作处于探索阶段,面对这样的形式,我们只有结合自己学院的实际,边工作,边反思,边总结,边创新。学院学生情况较为复杂,包括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教育、本科对口教育、中外合作教育。针对这一情况,院团学工作者充分考虑学校实际、学院实际和学生实际,确定了团学工作的理念为快乐大学;目标为生活质量、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同步提高;原则是服务型管理、沟通型教育、学习型活动;途径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学院成立伊始,各项工作多而杂,繁而重,各种工作缺乏体系构建,因此在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的同时要思考学院团学工作的整体构架,要形成体系才能提高管理效率。

二、“六抓六促”工作法主要内容

在团学工作中我们结合学院实际,始终不断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坚持踏踏实实做好常规工作,稳步推进改革创新工作,逐渐形成了具有学院特色的团学工作“六抓六促”工作法。

(一)抓思想促文明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让学生从思想上有所改变,才能达到教育效果。思想教育是行为教育的基础,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先决条件。学院结合“文明河南”“文明新乡”“文明校园”建设,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将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理论结合实践,认知结合行为,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为此学院开展了抓思想促文明系列活动:首先是抓新生思想稳定。开展立志成才系列报告会;专业思想教育工作会议;安全稳定工作动员会等,促进新生入学适应,稳定学生思想。其次对中高年级的学生通过开展“我们的节目”主题教育活动,继承优良传统,传承优秀文化;开展“学习雷锋 不忘初心”系列活动,教育学生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第三对毕业班学生主要进行励志成才和就业等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举办就业能力、职场素质等方面的活动,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引导学生创新创业。

(二)抓班风促学风

班风正则学风浓,学院高度重视塑造优良班风,并把“抓班风促学风”作为学院学生工作的核心。新生报到之初我们重点开展优良班风塑造工作。通过开展新生趣味运动会,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使班级成员之间相互融合,初步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进一步加深情感,为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奠定基础;通过班风建设先进集体评比活动使班风建设常态化,每学期评选出若干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培养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对毕业班学生通过开展感恩教育,培养感恩同学、感恩老师、感恩学院、感恩母校为主题的活动,培养具有感恩精神和团体意识的合格人才。

(三)抓活动促就业

就业能力的核心是综合素质,作为第二课堂的学生活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学院构建了三级文化活动框架,通过第二课堂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首先是推广班级文化活动,做到“班班有活动,人人都参与”,利用短剧表演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让学生勇于登台表演,敢于展示自己。其次是开展社团文化活动,针对学生特点打造二级学院学生社团,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联合起来,共同提高专项技能;第三是开展院校文化活动,学院通过三场晚会――迎新晚会、元旦晚会、毕业晚会将全院的精品节目集中起来,丰富学生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将最优秀的节目推荐到学校,参加校级或省级比赛,让同学们走的更高更远。

(四)抓案例促管理

学院成立之初,经验缺乏,每一个学生工作案例都是值得总结的,为提高学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学院非常重视案例分析和研讨。学院安排了专门时间进行学生工作案例交流,每周分析一个案例,总结反思,将一些成功或失败的案例讲解透、分析透、理解透,为今后工作积累经验,促进学生工作水平的提升。

(五)抓机制促效率

健全管理机制是提高效率的必要条件,学院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机制建设。首先是健全工作制度体系,将成熟的管理举措以文件形式固定下来,形成制度,用以规范日常工作。其次是加强组织建设,成立新生班主任联合会、学生会和党员组织,对不同的对象进行个性化教育。

(六)抓作风促务实

良好的作风是工作质量的保障,是工作取得进步的关键,是促进全体学生工作者务实工作,追求进步的基础。学院通过制度规范、教育引导、激励诱导等措施加强作风建设,形成了务实、奉献、担当、合作的优良作风。

三、“六抓六促”工作法的作用与意义

六抓六促”工作法是学院团学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总结提炼出来的,为学院团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形成了学院团学工作的体系,对推进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具有重要意x。全院学生工作成效显著,对学生成长成才,学院学生工作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六抓六促”工作法为团学工作者提供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框架,培养了团学工作者的全局意识,让工作不再是单打独斗,将本来零散的工作梳理有序、有章,形成了合力,提高了效率,取得了实效。

“六抓六促”工作法拓展了团学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形成了系统,对团学工作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丁云鹏.结合医学实践,创新医学院校团学工作[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6(07):85-88.

[2]宋俊杰,侯亚林.浅谈高校团学工作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西部皮革,2016(08):125.

促进班级团结心理活动第5篇

关键词:学习型班级;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4-0108-01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知识经济时代进程的加快,企业、学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环境的变化,传统的组织模式和管理理念已越来越不适应这种环境。因此,为应付变局,研究企业、学校等组织如何适应新的知识经济环境,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及组织的生命力,已成为企业界、理论界和教育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理论就这样应运而生了。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其所著《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提出:“《学习型组织》是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因为你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

2001年6月国家教委颁布《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新课程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激发他们的成功体验,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未来的社会里,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我们的学生必须树立终身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基于以上分析和认识,我校在近年来开展了学习型班级的研究和实践。

二、研究目标

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精神,借鉴国内外一些单位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经验,结合中学的实际,我们确定的研究总体目标是:1.转变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2.改变心智模式,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3.开展团队学习,营造互动式学习氛围;4.促进系统思考,学会管理的辩证法。

三、主要措施

1.改变观念,领悟学习型组织理念

首先,召开全体班主任会议进行动员学习,促进并倡导全体班主任深入了解学习型组织原理,深刻领悟创建学习型班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其次,对全体班主任进行培训,认真学习《第五项修炼》内容,理解学习型组织理论,并要求撰写学习心得体会。2011年,在实验班级进行的“关于创建学习型班级”的问卷调查中,共收到101张调查表,有83名学生认为创建活动与自己紧密相关或与自己有一定的关系,65名学生表示愿为团队做力所能及的一切事情。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们对创建活动都表现出积极、合作的态度,而且充满了期待、新鲜、好奇的心情。最后,在全面理解创建活动的任务和目标后,进一步讨论研究如何创建学习型班级并着手实践。

2.建立激励机制、完善班级管理体系

根据学习型班级的理念,让实验班级着手构建“学生个人――团队――班级”学习循环体系,改变以往由班委、团支部指挥班级工作的管理模式,将班级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即若干个团队,以次作为班级工作的若干个基本单位,并将班级的各项活动都落实到每个团队中,这样,班委、团支部则由原来的“主角”变成了“配角”,仅仅作为每团队开展活动的辅助。为使学习型班级创建活动有序进行,学校制订了《学习型班级评比标准》、,同时要求实验班级结合班级自身实际制订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具有可操作性的奖惩机制,把“学习+激励”的学习型组织管理理念贯穿于创建活动的始终。

3.通过深度汇谈,认真制订团队愿景、个人愿景

在学习型班级创建中,共同愿景就是全班的共同目标。通过班主任的引导,各团队之间进行深度汇谈,实事求是地对班级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班级、各团队及个人的优势和不足之处,然后制订班级目标、各团队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再制订个人目标。为实现既订的目标,各团队在共同愿景的感召下不断进行自我超越、共同奋斗。这是因为共同愿景所具有的那股令人深感号召的力量,使全班学生难以抗拒的融入到集体之中。

4.开展团队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习型组织的观念认为在未来的社会中,学习应变的单位不再是个人而是团队,在团队中运用合作沟通,互帮互助,促进每个人的潜力智能都以充分发挥,使团队的智能与贡献远大于个人之和。因此,在实验班级中要经常举行团队内、团队间及师生之间的深度汇谈,深刻地理解班级学习系统中的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及整个班级学习等三个不同层面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使学生懂得了每个人的学习与他人也是息息相关的,2011年3月份,对实验班级学生进行调查,67%的学生认为班级的学、赶、帮、超、竞的气氛浓厚了,7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头脑发生了变化,已经尝试着用新的角度、另一个立场看待问题,这些又成为学生们继续再学习、再创新的动力。2001年9月份,对实验班级学生进行调查,67%的学生认为班级的学、赶、帮、超、竞的气氛浓厚了,7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头脑发生了变化,已经尝试着用新的角度、另一个立场看待问题,这些又成为学生们继续再学习、再创新的动力。

四、研究初步结果

经过一年的实践与研究,创建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与经验,总结如下:

1.促进了我校师生观念的转变,树立起学习型班级管理理念,完善了我校班级管理机制,形成了我校学生管理新模式。

2.激励了全体师生再学习的意愿,组成了班级学习团队,促进班级学习氛围,初步形成了学习型班级结构。

3.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完善了学生的行为规范,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层次及学习、协作、创新等综合能力。

4.促进了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班主任的理论知识及经验总结能力,同时班主任的整体素质也得到提高。2011年秋,两实验班级均获得了万州区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我校共5个班级)。

5.基于学习型班级的探究实验成功,我校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巩固,于2012年春全面启动全校的学习型班级建设活动,不断总结、思考学校管理、班级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发展的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加强,学生的整体发展素质全面进步。

五、系统思考

促进班级团结心理活动第6篇

关键词:中职;团体心理活动;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6-0031-02

近十年来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培养日益受到重视,团体心理活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且正被越来越多的学校纳入到课程的系统安排中。一些研究认为团体心理活动符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同时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工具。目前团体心理活动主要以课程的形式在普通中小学开展,在中职生群体中开展团体心理活动的研究尚少,值得深入探索与思考。

一、团体心理活动在我校的实施情况

(一)指导思想

针对我校中职学生所具有的共性问题开展以班级为单位、以教室为主要场所、以活动为主要导向的团体心理活动,借助整个团体的动力及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团体成员更深的自我探索、自我领悟及自我完善。在彼此尊重、安全、轻松、开放的氛围下,团体成员放下个人的防卫,充分投入团体活动中,在体验和领悟中致力于每个成员的内在成长。

(二)实施目标

通过团体心理活动的开展丰富我校德育载体,在理论上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中职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研究,在实践上探寻并建立一种科学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中职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方法和途径,为中职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一种范式,对促进中职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现实和重要意义。

(三)实施对象

选取我校2014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使用心理测评系统中的《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其进行测试,最后根据专业、班主任意愿等因素选择9个班作为被试。

(四)实施内容

根据测试结果以及班主任讨论会中反映的目前我校中职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华南师范大学郑希付教授提出的中学生心理素质结构模型为基础,选择和最终确定主要围绕人际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情绪调节能力、责任感、自信心、意志力、进取心、抗挫能力、积极乐观九种心理素质来设计和开展团体心理活动。每种心理素质设计一至两次团体心理活动。

(五)活动设计和开展要求

每次团体心理活动主要包括导入、活动体验、活动讨论分享、活动总结、活动结束等环节。导入环节通过一些热身活动或小故事等引入活动主题;体验环节开展主题相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或游戏中体验和感悟;讨论分享环节通过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分享讨论结果,促进学生对游戏和活动的感悟;活动总结通过教师对本次活动的小结,点出活动的主旨,起到总结升华的作用;最后的活动结束可采用歌曲、诗朗诵、集体口号等形式,来达到进一步强化和提升活动效果的作用。其中,讨论分享是每次活动的重点,包括个体分享、小组内分享、班级分享。活动体验完成后,各小组组员在老师的问题引导下进行组内讨论分享,然后再由小组代表把小组讨论结果在全班进行分享和讨论。

二、中职学校开展团体心理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一)团体心理活动丰富德育载体

团体心理活动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分享和感悟,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有别于一对一的个体心理辅导,它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心理辅导,更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可以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种新的范式,在以往的社团活动、主题班会、纪律教育等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学校德育教育的载体。

(二)契合中职学生的心身特点,提高教育成效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心理活动课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在做中学,在体验中学的教学思想,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思想。这与中职学生不擅长传统教学的学习,好动、好奇、好模仿、动手能力强等特点相符合,能很好地把中职生的优势特点展现出来,进而提高他们的信心和积极主动性。如此,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性得到大大提高,教育的成效自然增加。

(三)促进班主任和学生心灵成长,提高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

通过团体心理活动,使学生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团结合作及情绪调节等方面受到积极影响,促进其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使班主任在引导学生提高认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和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方面有更多的途径和更有效的方法,提高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与自我效能感。

1.在活动体验中收获自信和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

不少班主任反映自己班上的学生刚进校时明显缺乏自信心,很多学生不敢上台发言,上课不敢与老师互动交流,班上死气沉沉,毫无生气。还有一些学生照相时不敢把自己亮出来,总是躲躲藏藏,遮遮掩掩,对自己没有一点自信心。还有很多班主任反映绝大部分中职生都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他们在学习社团、学校、班级活动等方面,都抱着消极的态度,不愿主动去参与和争取,班主任需要在班上做大量的动员工作,很多时候还是收效甚微。

在一次次团体心理活动中,很多学生收获了老师、同学和自我的肯定,在这些肯定中他们成长了,进步了。在课堂上他们能自信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在相机镜头前他们会自如地微笑……一位班主任老师说:“今年学校组织的校运会和艺术节,我们班的学生不用我动员就自发地报名参加了,在校运会上他们努力拼搏、互帮互助、团结一致,取得了入场式第五名、一个单项第一名的好成绩,这对于他们来说真的是很大的进步,看到他们的点滴变化,我觉得特别高兴、特别自豪!我和他们一起在成长。”

2.在活动中增进感情,提高班级凝聚力

活动的互动交流增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理解和接纳,因此同学之间的交往更友善,班级氛围更融洽。班级的凝聚力提高了,同学们更有青春活力,班风更积极向上。他们更加懂得团结合作的力量,更愿意打开自己的心扉,与同学真诚合作,共同完成学习和生活中的各项任务。

14会计2班的班主任分享说:“通过团体心理活动,我们班的同学有了更多的互动和了解,感情更加密切。他们学会了接纳、倾听和沟通,真诚对待他人。”14模具班的班主任感慨地说:“我们班的同学在每次活动中被带动起来,放松身心,打开心扉,彼此合作,营造轻松愉快的班级氛围,还拉近师生距离,班级的凝聚力大大提高。” 14物业班的同学说,这些活动让他们体会到了团队合作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3.在活动中学习心理调节,保持良好心态

学生在活动中对各种心理和情绪调节方法的学习和体验,让他们了解到自己的心情是可以去自我调控的。当他们有郁闷、愤怒、难过等情绪时,懂得了运用一些方法去自我调节,让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和心态。

4.在活动中体验担当,提高责任感

团体心理活动在促进学生各方面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他们对责任的理解,提高责任意识,包括对自己的责任、对他人的责任和对社会的责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生活更有活力。他们更加积极地看待身边的人和事,更积极努力地去面对自己的人生。

三、思考与建议

(一)设计独具特色的校本化的团体心理活动方案和课程

中职生有其共同的特点,但是每个学校由于专业设置、专业构成、招生情况等因素差异,学生的情况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独具特色的校本化的团体心理活动方案和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决定着活动开展的实效性。拿我校来说,我校是工科学校,专业以工科为主,90%左右均为男生,在活动方案设计时必须考虑性别因素,很多其他学校适用的活动方案未必适合我校学生。

(二)组建一支优秀的研究和实践团队

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要有机地结合,以科研促进教学实践的改革和提高。团体心理活动的开展也是一样,学校可组建一支研究和实践团队,把活动的开展作为科研课题来抓,班主任和学校心理健康教师以及学校德育主管领导是必不可少的团队成员。组建一支优秀的团队对团体心理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保障和决定作用。

(三)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讨论、反思和改进

团体心理活动的方案在设计出来后需要召集团队成员进行讨论、修改,然后开展实施。方案实施后还需再集中团队成员就实施情况、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再次对活动方案修改和完善。

(四)加强团队的专业学习和培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数量有限,参与团体心理活动实践的绝大部分教师都是非心理学或心理学相关专业毕业的,或者是从事德育工作的老师,他们对团体心理活动的认识有限,因此需要对他们加强团体心理活动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培训,可集中定期培训,或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讨论,还可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指导。这样,能促进团体心理活动开展的专业性以及实效性。

参考文献:

促进班级团结心理活动第7篇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情商教育;职校班主任

在职业学校多以班级为小团体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协助学生在团体情境下促使学生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中自我认识与提高,自我实现,快速消除陌生环境的紧张与焦虑情绪,与团体的无缝对接,从而促进学生个体与班级团体共同成长的过程。

一、结合班主任工作――身兼两职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加强情商教育

职校班级管理第一人是班主任,也是学生情感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为推进职业学校情商教育的发展与创新,以共青团工作为切入点,协助学生成长成才和成功。班主任可以多一个身份:班级团支部辅导员。职校学生在目前教育评价标准下不突出,问题较多,光靠单纯的普通教育是不够的。班主任兼任本班团支部辅导员后,不再单纯是学校规定和制度的传话筒,更注重学生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可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制定团活动计划,定期运用团辅活动开展团活动,注重学生思想上引导,说教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同步心理感受与心理活动体验分享。挖掘学生的潜能,发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阳光心理品质的培养与训练、积极服务于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青春期叛逆心理关怀与矫正、平衡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等。为学校培养合格的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工作把好德育教育第一关的同时,也为社会培养高情商的技能型人才。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已被职业学校班主任,辅导员等广泛地运用到学生情商教育工作中,成为一线基层班主任们的职业品质提高和学生工作创新形式的新方法。

二、结合班级建设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加强情商教育

结合班级建设搞团体心理辅导,把班集体作为一个“团辅团体“,从而树立班级正气,提高凝聚力也间接地教育和带动了班内的问题学生。即“小团体运动”,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在一起。对新生班主任来讲,在活动过程中留心观察,也会意外收获有带动性和创新性的班干部候选成员。以新生班级建设为例,我们分如下几步开始团辅活动:第一步:开场暖身。如跳兔子舞、“大风吹”、“小风吹”等等,这些都是以快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运动性活动。第二步,注重分享。这是团辅的主要活动阶段,注意活动的时间控制,最好每次活动安排3个左右主题相关的项目,具体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目的是为消除同学之间的陌生感,大家变得“亲近”起来,变得乐于交往和互相学习。注意,每个项目都要注重分享,分享与总结是不同的,应该全员参加,防止游离的成员,总结同学们的共,分享是彼此心灵沉淀和触动的过程。第三步,总结收获,处理离别情绪、彼此祝福,评估团体辅导的效果。我们采用宁静身心项目,如唱告别的歌曲、祝福留言卡等。

三、结合主题班会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加强情商教育

班会是班主任工作的又一利器,有效的主题班会使学生在思想、情感、心理上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促进学生情商发展的重要途径。团体心理辅导与主题班会的完美结合,让主题班会形成各个系列化的小团体辅导活动,并与团辅的形式多样化相互补充,将成为班会创新和发展的新趋势。统一安排和布署主题班会,运用团辅理念和游戏辅导、角色扮演、价值澄清法等多种形式等把主题班会有序地连接,以提高主题班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激发学生自我省悟和主动改变。所谓“系列主题班会”充分发挥了团辅的创新应用性与拓展性,与传统班会最大的不同就是班主任要尽量保持中立立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看法;重视学生的意见,理解和尊重学生;无条件地关怀和接纳学生学生。

综上所述,团体心理辅导以其特有的优势在中职学校的班主任情商素质教育中起到了积极的桥梁作用。团体心理辅导与中职学校班主任情商教育与德育教育工作的完美结合与运用,利用其团体心理转导自身的优势让更多的中职学生受益。开展过程中还有一些注意项,应引起班主任们的重视和注意,提高决策力,掌握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静,陈杰.中专学生心理需求的特点及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发展[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5):424-427

[2]吴磊,钟国芳.谈团体心理辅导与高职院校班级德育工作[J].教育与职业,2006,2(1):73-75

促进班级团结心理活动第8篇

一、团结的基本含义

团结,是由多种情感聚集在一起而产生的一种精神。(摘自百度百科)通过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团结首先要求的是聚。团结就是合力共为。由团结而生出凝聚力、生出战斗力、生出创造力;由团结更能生出团队精神,民族精神与国家大义。团结一切,合个体为整体。团结与孤独、独来独往、只顾小家不顾大家是相对的,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无法离开集体,离开社会的而存在。“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孙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叔本华)

二、对于团结的正确理解

有一首歌,相信许多人都会唱。这首歌的名字叫《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首歌伴随我们多年。每到重大活动,举办歌咏比赛,各班一般都会选唱这首歌。体现出团结的重要性。然而有些人却对团结产生了一定的误区。

那么,什么才算是认识团结,怎样才算是做到团结呢?

认识团结,就要消除团结的两个误区。

团结不是一团和气。一团和气的团结不是团结。不仔细考虑,一团和气貌似团结;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团和气是一种不讲原则的假性团结,充其量就是一帮老好人,一锅浆糊。你好我好大家好,制度原则不见了。该办的事办,不能办的事也办,人情面子永远第一,最终会危害到我们整个班集体。在班内学习时,乱哄哄;有集体活动时,不见兵。此时信马由缰,随心所欲,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不干,不计后果,不着边际,危害最大。

团结不是拉帮结派。整个班集体是由每个宿舍、每个同学组成的。一个宿舍内的团结不是真正的团结,几个同学的团结也不是真正的团结。乍看上去,小集体的团结好像是一部分人的团结,但从全局的角度衡量,却是一种不团结。因为真正意义的团结是整体上的大团结,而不是局部上的小团体。一小部分人组成的小团体,往往是一种纯粹的利益团体,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而结党营私。一旦相互之间触动了自己的利益,立马就会土崩瓦解、烟消云散。弄不好会危害到我们的整个高中生活。

要想做到团结,就要领会团结的两个内涵。

团结是一种精神的融合。团结就是心往一处想,把每一个人的思想都建立在为班集体的和谐发展而努力的共同目标上。团结是一种合奏,而不是独奏。团结是取长补短,而不是抑长护短。团结是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拆台。作为班委来说不能我负责的事你不管,你负责的事我不管;作为普通同学来说不能嘴里说谁都不错,心里看谁都不好;或者明明看见对方的毛病,也绝不说出来,任凭对方犯错误,自己没事儿偷着乐。而是把实现成为优秀班集体的总体目标最终变成班级成员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团结是一种力量的凝聚。团结就是劲儿往一处使,把每一个人的力量都运用在了促进班级发展的的具体实践上。所以,团结就是向着共同的正确的目标努力前进的集体行动。团结起来力量大,不团结就会是一盘散沙,就会坐失良机,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众人拾柴,火焰才会旺盛;众人划桨,方能开动大船。只要人人都拉紧前进的绳套,班级距成为优秀班级体的总体目标就不再遥远。

因此在班级管理中不但要讲团结,更要会团结。让团结成为班级文化精髓和不竭动力,用团结推动班级建设,最终将班级建设为一个奋发向上、团结进取的优秀班集体。

三、团结班集体的保障措施

第一.以正确的集体舆论引导人

集体舆论,就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或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或集体成员的言行,成为控制个人或集体发展的一种力量。正确的集体舆论也是在开展一系列有益的集体活动中逐步培养和形成的。作为班主任,要善于设计和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并有意识地在活动中培育和引导正确的积极的集体舆论。

第二.以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陶冶人

在一个班集体里,由于种种原因,集体成员在学习、生活和活动中难免产生种种磨擦、矛盾和冲突,人际关系难免出现种种不协调不和谐的情况。班集体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及时发现和研究集体成员之间(包括同学之间、男女生之间、干群之间、师生之间等)思想上的矛盾,认识上的分歧,心理上的隔阂,尽快地加以调整,力求统一思想认识,消除分歧和隔阂,最终形成一种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集体氛围。

第三.以班委会核心作用团结人

一个班集体中,必须有一部分热爱集体工作又有较强工作能力、自身素质较好、在集体中有一定威信和影响力的学生组成班干部队伍,形成集体的核心,通过他们团结、带动其他集体成员,沟通信息,协调动作,开展班级工作。这些“小领袖”式的学生干部,作为同龄人,在班级学生中的作用往往是班主任不可替代的。班干部队伍建设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认真选拔;二是加强教育;三是放手使用和锻炼;四是让集体的每个成员都有参与管理为集体服务的机会。要通过干部的核心作用,吸引和带动所有集体成员积极愉快地参加集体活动,从而自觉地产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这样就能加快发展建设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促进班级团结心理活动第9篇

一、班级管理精细,促“成才教育” 科学化

多年来,我们坚持班级管理精细个性化,以制度引导规范班级管理的做法,制定了新的《班主任工作职责》、《班主任工作责任事故的认定及处理办法》、《学生、家长、任课教师和班主任换位评价制》、《班级特色文化建设评比细则》等制度,变严控式管理为精细化引导,促进学校管理工作有序高效地发展。每学期开展3次班主任经验交流,每月进行1次班级目标跟进情况总结,每周1次班主任汇报。利用定期的班主任例会,有针对性地开展班主任论坛,促进班级管理经验的交流学习和借鉴提高。同时,每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确立自班三年的发展计划目标和阶段措施。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形成特色班风、班训和班级口号,自编班歌,创办班报。班级文化建设中注重学生风采展示,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提升学生榜样力量。

二、深化“自主管理”,促“成才教育”民主化

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最好的管理是自我管理。我校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选准切入点,把尊重教育、自主教育、自主管理引入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建立了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学生会演变为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负责宣传、监察、督导和自评反馈,形成了政治处——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班级自主管理岗——班主任——政治处 、校委会——政治处——值周团队——班级(班主任和班级自主管理团队)——班主任——校委会和校长——包组领导——班主任——任科教师——学生代表——校长等三个管理链。政治处团总支在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班级自主管理岗——班主任——政治处这一管理链上,对各环节实施督导、监察、考核、评价、反思、整改和帮扶工作,管理学校和班级都细到定岗、定人、定时、定量、定位置,实施细化量化考评,做到每日一通报,每周一总结,每月一表彰。在班级自主管理中,班主任敢于创新,自主创设符合班级实情的德育体验活动,搭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舞台。

三、德育途径多元化,德育活动生活化,促“成才教育”特色化

(一)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主渠道,要求任课教师“人性化”的渗透德育,把握科学知识中折射出的人文光辉,滋润学生的思想和情感。

(二)拓宽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内容。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周五的联检、每日中午的校园广播、板报、书画展、学生课间十分钟体验等活动,有特色、有创新,形成了我校固有的风格。社区慰问演出、社区献爱心活动、以“传递爱心”为主题的“爱心超市”系列活动已成为特色德育主阵地。

1.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庄严的国歌、冉冉升起的国旗、慷慨激昂的国旗下演讲、整齐嘹亮而又振奋人心的班级口号……这一切,给校园注入了活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2.通过学生自主管理岗进行自主教育。学生每日课间一通报,每次学生会议一汇报,班级自主管理每周班主任工作一总结。学校自主管理政治处总结评估,既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独立自主意识及关爱集体意识。

3.抓好校本课程活动。强化德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人格修养教育、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审美教育。把社会教育引入校园,请法制校长及其他公检法人士作法律法规教育讲座,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国防意识。校园诗歌朗诵会、演讲会、校园歌手大赛、书画展、征文展、文艺演出、队列操等文体兴趣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培养了他们的爱好和特长。

4.培养星级学生激发荣誉感。每学期评比表彰智慧之星、进步之星、文艺之星、体育之星、劳动之星、进步之星、礼仪之星、品德之星等等,做到一日一查,一周一公布,一学期一总评,使之制度化、常规化、系统化。通过这些途径,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和气质,张扬个性,发展特长,增强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