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精神文明优选九篇

时间:2022-11-24 17:30:56

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第1篇

纵观现代日益发展的社会,按照理论来说,人类的幸福指数也该随着上升,犯罪率也该随之下降。却为什么恰恰相反呢?

也许主要原因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遗失。古时候人类日升而耕,日落而息。虽然物生活不富裕,但是精神生活也与之相匹配。古代的唐诗宋词元明曲皆是人类的精神之源,日子过得朴实而惬意。

从某个程度上来说,人类是以精神生活为主,物质生活为辅。二者却一都不称为一个健康的人,而所谓的健康更注重的是精神的健康。物质上的缺失尚且可补,但精神上的缺失则是无可救治的!

精神文明第2篇

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科学文化方面,包括社会的文化、知识、智慧的状况,教育、科学、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项事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

二、是思想道德方面,包括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面貌、社会风尚和人们的世界观、理想、情操、觉悟、信念以及组织性、纪律性的状况。

精神文明第3篇

关键词:社区经济;社区精神文明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近几年在我国许多城市中开展起来的、旨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的一项活动,是把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区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基层的一项重要措施。而“社区经济”作为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无论是在经济学中,还是在社会学中,人们对社区经济的探讨都很少对社区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的研究更少。因此,加强社区经济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研究,对于大力发展社区经济,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社区经济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

大力发展社区经济,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社区经济的发展可以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持和物质保障,这是实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的根本保证。在我国,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就是要与社区建设相适应,逐步把我国的社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服务完善、文化教育发达、社会秩序稳定、提共安全可靠、生活质量优良、居民安居乐业的新型社区。当前,随着我国城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越来越紧迫和繁重,社区管理、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等各项事业都需要大量资金。只有依靠社区自身的资源,积极发展社区经济来提供建设资金,才能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切实的物质保障。

2.社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吸纳城乡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拓宽劳动就业渠道,这是社区稳定的重要保证。社区经济是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服务型经济,它的发展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为社区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一是可以大量吸收、消化和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员和“两劳”释放人员就业,为他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最基本的保障。二是可以为城乡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提高他们的就业热情,增强其劳动自立意识。这样,既减轻了社会负担,又减少了社会潜在的不安定因素。三是可以在经济上解决一些与社区居民休戚相关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3.社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这是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社区经济的发达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社区这是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途迳。一般来说,社区经济的发达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以及整个社区的文明程度。因为,发展社区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社区建设,而社区建设(包括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无论从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要依赖于社区经济的发展。随着社区经济的发展,社区建设资金的增多,社区居民赖以生存的社区环境、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治安等状况必然会得到进一步改善,社区居民的文明程度、生活质量,乃至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都会得到提高。

4.社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社区凝聚力,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提高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参与率的有效手段。社区居民在思想意识、心理情感上具有共同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是社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是社区凝聚力和吸引力增强的基础。由于社区经济大多数是规模小、分布广,主要面向广大社区居民的集体经济,因此,它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社区内部可以通过合作、合股等形式举办社区经济项目,不断增强社区的凝聚力。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而且可以大大激发他们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热情。

5.发展社区经济有利于社区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拉动城市经济和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更好地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社区经济是城市经济和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城市和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导向和拉动作用。随着社区经济的发展,社区居民不仅在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方面有更多、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文化娱乐、体育、卫生、教育等精神生活方面也将表现出更多、更高的要求。然而,居民的这些需求满足主要是在社区内部解决的。所以,社区经济最能反映出居民消费需求的点滴变化,可以为整个城市经济和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同时,发展社区经济,有利于社区闲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社区市场和全国统一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形成一种公平竞争、平等互利、公开透明的社区生活环境。

二、发展社区经济,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社区经济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实质上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两者“合则双赢,分则两败”。一方面,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由社区经济来决定的。正如小平同志指出:“精神文明说到底是从物质文明来的嘛”。另一方面,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又以巨大的力量反作用于社区经济,对社区经济的发展方向、成功与失败,都将会产生重大的、甚至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当前我们必须认真处理好社区经济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积极发展社区经济,并以社区经济的建设成果来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真正落到实处。然而,由于社区经济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都是近年来在我国城市中兴起,进而在全国城乡社区广泛开展起来,因此,许多基层社区在社区经济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普遍都缺乏经验。根据近年来专家们对上海、南京、北京、杭州、长沙等地社区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和研究,并结合我国社区经济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发展我国社区经济提出以下建议:

1.依托社区资源,提高社区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社区内部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环境资源、技术资源、社会资源等,并在某些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优势,成为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立足于社区的优势资源,充分发挥社区的独特优势,力图形成与大市场、大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规模经济”格局,不断创造出规模经济效益,增强社区经济的发展能力和参与市场竞争的综合实力。如杭州市下城区天水街道,就依托杭州丝绸经济的优势,与浙江省丝绸公司联合投资改造社区小厂,使之一跃成为具有相当实力的区重点骨干企业,并带动一大批社区企业的发展。

2.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社区经济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社区经济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要开展高效的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就必须要有扎实的经济作基础,但又决不能抱着“等、要、靠”的思想,指望上级部门拿钱或向群众摊派费用来发展。这不符合社区经济发展的精神实质,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筹措问题。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社区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认为社区经济只是“角落经济”、“夹缝经济”、“路边经济”。这种偏见不仅阻碍了社区经济自身的发展与壮大,也严重影响和动摇了社区经济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随着全面发展观的深入,社区经济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可以说,如果乡镇企业的发展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个浪潮,那么,社区经济将很可能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二个浪潮,成为中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所以,社区经济将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3.适应市场经济,实现社区经济经营机制的大转换。长期以来,我国社区经济的基础差、底子薄,一直处于“小打小闹”状态。面对这种状况,必须转换社区经济的经营机制。一是在发展方向上,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潮流,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二是在管理体制上,要从直接抓生产经营转变为政策指导、监督服务等间接管理上来,充分发挥社区经济内部管理机制的作用,扩大社区经营企业的自。三是在经营机制上,要灵活多变,积极推进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明确企业内部产权关系,全方位放开,让各经济实体走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道路。四是在劳动人事管理上,政府及基层社区只管一个法人、一个合同、一个监督机制、一个服务体系,各经济主体可以自主招聘、调动、使用和解聘人员。

精神文明第4篇

在对中学生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的语言文明教育,健康的文学作品和影、视内容汲取性教育,公益性和公德教育,爱国主义理想教育,以及一般的规范教育,其他方面似乎也道不出什么来。中学生与小学生相比,特别是中学高年级学生,其知识范围和对事物的认识远远要比小学生宽阔、深刻。我们对中学生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必须注意一定的全面性、完整性和视野的开阔性。联系对中学生精神文明建设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实际,往往存在着一系列的“盲点”:

1?缺乏对协作精神养成的教育。在对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只注重简单的友爱教育,而缺乏一定层次的协作精神的养成教育。协作精神除了“友爱”之外,这其中还包括与校园文化、科技和风纪建设的协作;对生活空间中的法制、法规和道德规范建设的协作;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传播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促进深入开展“希望工程”和“手拉手”等活动的协作。所以,我们要突出对他们的协作精神的养成教育,要把协作精神的养成教育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决不可以满足于表象的、仅仅的参与,更不可以受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而去滋长和鼓励过度追求高等文凭的个人奋斗意识。

2?缺乏对批判能力培养的教育。我们在对学生施行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方式上往往呈封闭状态,从而使学生产生了一系列的逆反性和猎奇性心理,一些精神文明之外的东西也难免溅到稚嫩的心灵之中。有关教者们对于一些是非问题往往只满足于简单的说教,缺乏对学生自身免疫能力的提高,缺乏对他们的批判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些污染人们精神的东西不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层的分析、辨别。如对有关的摄影、雕塑、文学、歌曲、信仰等褒贬不一,判断不清,有时则使学生毫无意识地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3?缺乏对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教育。一些独生子女中学生一般都是在父母的呵护和控制之下逐渐成长起来的,进入学校后一部分学生受着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他们基本上又是在教师的束缚性调教下进行学习,所以学生除了集中于对有关课程的思维之外,而对所学知识的再造性思维能力则处于一种停滞状态。针对有关的制作、发明、创造、设计、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灵活的渗透性应用等显得力不从心,有时迫于课程的压力和时间的原因,往往兴趣不浓、介入很少。

4?缺乏对社会进行正确全面透视的引导。中学生们对社会现象虽然具有一定的观察透视能力,但是由于经历、阅历、知识和接触角度等的限制,他们对社会的透视往往又比较肤浅,常常出现一些错位现象。如商品质量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就业形式问题、有关行风问题等,他们有时则被一些枝枝叶叶遮住了自己的视野,看不到精神文明的主流,辨别不出精神文明的主旋律。教者针对学生如此认识总感到棘手、棘口,对其透视社会的方法不能够雄辩地解释和指导,而是畏畏缩缩,甚至持默认态度,从而使学生透视社会的有关现象越发感到模糊或迷茫,心中似乎总有千千结。

5?缺乏平凡的就业思想形成的教育。一个人的追求必须高尚,从事的职业必须服从于社会的需要,要善于、乐意做平凡的事,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示出自己的才智,对于跨世纪的人才来说更需要如此。可是,我们的一些中学生们对此却表现得比较淡保奋斗,只为自己所需要的一纸文凭而奋斗;追求,只为自己想从事安逸、舒适的职业所追求,有时甚至连父母的就业状况,家庭事件等都不愿意主动热情地去关心、了解。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中,相当一部分教者对此注意得也比较少,只看到学生在认真地读书,只看到学生优异的文化成绩,同时只看到学生表象的守纪现象,其他并不在意,也并没有真的去透视一下。所以,往往导致一些学生的成才思路比较狭窄,不良的成才动机也往往使一些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埋怨和“急躁”情绪。

6?缺乏对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深化教育。尽管“青年志愿者”和“手拉手”等活动在一定的范围内搞得轰轰烈烈,比较扎实,但是在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当中对此并不在意,他们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往往理解成为是一种比较幼稚的思想,陈旧过时的思想,与市场经济不够吻合的思想。有些中学生虽然为别人做了一点好事,但心理上却比较勉强,缺乏一种深层次的激情和意愿,表扬欲时常占了上风,有时甚至把为别人服务、做点好事视为一种任务,是一种一次性的活动,缺乏持久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我们的教者对中学生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也缺乏严格的督导,有时呈敷衍状态。

其一,他们认为中学生的时间相对紧张,课后作业量如滚滚流水,滔滔不绝,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容易得到足够展示的机会。

其二,教者对学生进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时,备课不够充分,内容比较平淡,通常采用比较肤浅的、泛泛说教的方法来应付“门面”,教育缺乏感染性。

其三,教者在“激发”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时,常常是搞摊派、下任务,使一些学生的为人民服务思想往往在过度外因的作用下则转化为一种被动性的反射。许多教者们在对学生进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时,不能够从宏观上去激活学生的服务意识,也没有从微观上去牵引和起动学生为人民服务的主动性和原动力,也就是说缺乏了一定层次上的深化教育。

7?缺乏对传统文明思想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继承和汲取性教育。在对学生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过程中,一部分教者往往缺乏对传统文明思想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继承和汲取,有时甚至把“礼仪之邦”中精髓性的东西也当成“辫子”被剪掉了,也有的教者对世界优秀文化了解甚少,认识片面,使传统的文化思想和世界优秀文化不能够与现阶段精神文明的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在对学生施行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过程中,也无从对学生进行较高层次的引导和教育。

8?缺乏对精神文明建设氛围营造的主动性意识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人们都是这么说。一些教者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自身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而忽视或忘却了学生渗透于社会细胞中的积极作用;忽视和忘却了利用精神文明建设的对象来营造精神文明建设氛围的促进作用。我们不但需要学生去风化家庭中不够规范的问题,同时也需要学生在促进家庭文明的过程中去教育自己、提高认识。如家长们的行为道德、择业思想、行风意识、致富途径、睦邻关系等等,都需要学生们去参与净化,以至促进一定生活空间的生态平衡。

9?缺乏对学生中不够诚实的行为的教育。一些学生往往受到有关的所谓行风的影响、公关意识的影响,办事说话不够守信,诚实不足,“圆滑”失度,“老练”而“事故”,纯朴中似乎夹杂着一些浊气。如在学生中所出现的考风问题,日常行为规范问题,社会实践中的参与性意识问题,面对一些违纪现象的态度问题,待友接物的导向性问题等,常常给人以一种浮躁感、正直欠缺感、胸怀袒露的“羞涩”感。我们的教者有时则看不到中学生们这些现象,只满足于一般的说教,忽视了对学生行为的动态性监测和扫瞄,忽视了对一些学生所存有的“圆滑”的畸形性应变能力的矫正,缺乏对这些不够诚实守信行为根源的揭露和批判,同时也缺乏了点对一系列正面典型的树立和对照。

在对中学生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教育过程中的“盲点”如此种种,所以,在实施有关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加以克服和避免,要努力提高对学生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的全面性和通透性,要明确目标,重心稳定,不断灵活转换教育角度,力求消除其教育“盲点”。

1?指导学生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决议》为我们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明确了指导思想,所以我们每个教者特别是班主任、团委会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学习,掌握《决议》中的有关要求。

(1)从思想上认真帮助学生完善和了解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做到仔细体会,深化理解。

(2)可以利用主题班会、团的活动等专门的时间来认真学习,还可以结合有关的课程教学有机地渗透《决议》的相关内容。如语文课、音乐课、美术课、思想政治课、劳动技术课、择业教育课等有关的课程都可以进行有序的学习,以至达到扩大视野、加深印象的目的。

(3)要提醒学生,学习《决议》、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并非是某一阶段性的任务,这应当是每个人的自觉和完善人格形象、净化生活环境、服务于人民的终身要求。

2?认真强化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和完善性。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内容,《决议》中讲得非常明确,而且比较具体,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决议》时不可以片面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更多、更广、更加丰富的有关内容。对于我们常常忽视或偏颇的有关内容一定要注意认真强化。

(1)在引导学生朝着一定的目标攀登的同时要引导他们摆正好国家和个人利益的关系,要把自己的追求放在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中加以考虑;要把社会主义协作精神的养成教育视为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慎防“追求为个人、发财为自己”的陈旧而庸俗的思想浸染广大的学生。

(2)努力加强学生批判能力的培养。社会的机体总体来说是健康的、茁壮的,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一些浊气和残渣在侵蚀着年青的一代,对此,我们在加强中学生们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免疫能力,不断批判有损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歪风和邪气,要教育他们学会分析,学会总结,分辨是非,要使他们的思想不断浸渍在文明的氛围之中。

(3)要帮助学生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在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给学生以科学的导向,要使学生们的思想与教学改革相适应,与时代的节拍相适应,要认真强化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全方位的能力培养。

(4)正确全面透视社会。在帮助学生学会透视社会时,要指点他们学会真正全面透视社会的能力。不要以一斑而视为全貌,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反感情绪;更不要以其一斑而去效仿或随“大流”。我们要不断帮助学生调节好焦距,调整好视野,要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要以自己的端正品行去影响环境、透视社会,我们不但要指导学生看到美丽的城市和农村,同时也要指导他们学会正确处理垃圾的能力。

(5)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思想。择业问题是青年们敏感的问题,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因材施教,慎防盲目、过度追求高等文凭的现象出现,三百六十行,每一行都能发挥人们的才智,平凡的职业都有用武之地。教者要不断地向学生展示多角度、全方位的成才渠道,不断地向学生展示名人、伟人形象和效应,积极确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使每个学生的理想和追求真正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

(6)指导学生不断汲取传统文明思想和世界优秀文化。中华民族的文明思想源远流长,作为优秀民族的子孙后代,我们必须不断汲取传统的文明思想,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还必须仔细品味汲取世界优秀文化,要为中学生们走向未来、走向世界打下坚实的基储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中学生们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必须放眼于未来、放眼于世界,我们的目的才能达到。

3?每个教者应当是一个完善的文明人格形象。在加强对学生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我们每个教者应当是一个完善的文明人格形象,只有这样才能有益于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加速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1)教者必须首先认真学习《决议》内容,严格执行《决议》精神,深化理解,仔细对照,在教育、指导学生的同时也要学会不断地教育自己,督促自己。

(2)教者必须具有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培养合格人才为第一己任,从教乐教,紧握教育的方向盘,坚决排除应试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干扰和惯性影响,切实加强学生对多种能力及素质的培养,永远不辱教育之使命。

(3)言行一致,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对学生的潜移作用。

精神文明第5篇

今年1月以来,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全市组织开展了重新提炼三明精神大讨论活动,经过广泛讨论和反复征求意见,5月11日,市委将广大干部群众普遍认同的“开明、清明、文明”审定为新时期三明精神。这是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共识和共同心声,是三明人传承历史、继往开来的真实意愿,是对三明地名文化内涵的高度概括。新提炼的三明精神,对于激励全市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加快三明发展步伐,推动三明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实现加快崛起和更大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明,内涵是开放、务实、创新。就是要坚持改革开放,敞开胸襟,跳出山门,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活思维融入沿海,融入全国,融入世界,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实现更快崛起和更大跨越;就是要坚持求真务实,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发扬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增强抢抓机遇、奋发图强的意识,自加压力,迎难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工作;就是要坚持开拓创新,摒弃落后保守的思想观念,改变不合时宜的做法和规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应对新要求,探索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开辟新途径,不断开创我市各项事业新局面。 清明,内涵是依法治市、清廉从政、风正气顺。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市、以德治市,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大力倡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经营,形成学法、用法、守法和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就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清正廉洁、优质高效,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影响和带动社会风气;就是要坚持弘扬正气、团结奋进,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努力营造人民安居乐业、社会风气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 文明,内涵是建设三个文明、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全面发展。就是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聚智集力把三明经济搞上去,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就是要坚持社会和谐团结,突出以人为本,努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坚持三个文明并进,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努力实现“强市富民、发展三明”的奋斗目标。 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要大力弘扬和实践三明精神,用三明精神凝聚人心,鼓舞斗志,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携手共创三明更加美好的未来。

大力弘扬“开明、清明、文明”的三明精神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精神文明第6篇

无论真象或假象,都是现实的存在,都是现实的现象。精神文明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区分出真象与假象,去伪存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精神文明观念,掌握识别真假精神文明的方法,把握精神文明的实质,增强享受和创造精神文明的实际能力。从现象形态上看,精神文明现象分为现象一般和现象个别。任何现实的精神文明现象存在,都是精神文明现象一般与个别的统一;精神文明现象个别是精神文明现象的外在表现,而精神文明现象一般则是精神文明现象的内在实质。离开个别的一般与离开一般的个别,都是虚无。精神文明学不仅要研究人类精神文明历史的一般,更要研究人类精神文明历史的不同阶段,揭示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轨迹,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个性特征。从现象构成上看,精神文明现象分为整体现象和部分现象。在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任何民族的精神文明都只是人类精神文明整体的部分体现;另一方面,任何民族的精神文明都体现了人类精神文明的整体。在现实的精神文明现象中,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相依,彼此交融,形成错综复杂的矛盾运动,展现为人类精神文明的整体状态。从现象逻辑上看,精神文明现象分为历史现象、现实现象和未来现象。历史是现实的基础和起点,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和拓展,未来是历史与现实的综合走向。通过对历史精神文明现象的研究,追寻真象和真谛,把握现实精神文明现象的历史精髓,理解现实精神文明现象的厚重历史基础;通过对现实精神文明现象的研究,理清其历史脉络,发现其未来走向,从而调整、找准现实精神文明现象的存在坐标,使现实精神文明现象站在历史的轨迹上,面向未来的大方向。我们研究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传统,就是要追溯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把握中华民族的根基和血脉,为现实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历史依据和经验参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劲的历史动力和坚实的现实基础。广东创立的精神文明学,就是源于对广东改革开放实践历程的深刻反思,源于对广东、全国乃至全世界历史与现实中人们精神文明现象的哲学提升,体现了对世界人文的高度关注,对人类如何走向、拥有和发展精神文明的自觉责任意识。

二、精神文明学的哲学发生学基础

有了人类,就开始有了人类文明。人类文明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晶,是人类创造活动的积淀。任何人类文明都是发生的,都是人类自觉的发生事件,都是人类有目的的发生活动。要研究人类文明的实质,就一定要考察人类文明的发生,既要考察人类文明的一般发生机理,更要进一步考察人类不同文明的个别发生机理。精神文明学研究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对精神文明进行哲学发生学的研究,展现精神文明的过程性质和历史特征;就是要考察人类社会主体精神的发生机理和发展机制,展现人类社会主体精神的现实“生长点”,避免人类社会主体精神的可能“死亡点”。从主体方面来看,精神文明发生分为个体发生、群体发生和社会发生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主体在理论上存在着逻辑上的重叠和包含关系,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从属和交叉的关系,但是,它们之间并不能相互代替,不能非此即彼。精神文明学所要研究的人类精神文明发生,就是要对这三类主体的精神文明发生进行总体性和一般性的研究,就是要对人类的精神文明发生进行最一般的抽象。从性质上来看,精神文明发生分为原发性发生、继发性发生、整合性发生等。原发性发生是从无到有,是实质性的变化。继发性发生是从有到有,是有的继续和拓展。综合性发生是包含有与无的复杂性发生,并不是单纯的从无到有或从有到有,不是直线式的发展,而是立体的、综合的、波动的发展,是无序与有序的复杂统一。实际上,许多精神文明现象发生都是综合性的,都是多种因素多种力量的整合、综合、磨合。值得注意的是:原发并不等于创新,继发并不等于守旧,综合并不等于折中。从历史演进来看,精神文明发生分为早期、中期、近期、当下和未来几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发生事件和意义,将这些事件和意义组合起来,就是精神文明演进的历史,就是精神文明升华的过程。从整体的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来看,人类的精神文明发生经过了原始社会精神文明、奴隶社会精神文明、封建社会精神文明、资本主义社会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社会精神文明阶段,最后要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精神文明阶段———这是当下各种精神文明活动和现象努力趋向的更高层次的精神文明发生。从区域分布来看,精神文明发生可分为东方精神文明发生与西方精神文明发生两大部分。按照洲际划分,又可分为亚洲精神文明发生、欧洲精神文明发生、非洲精神文明发生、美洲精神文明发生、大洋洲精神文明发生等。按照国别划分,又可分为中国精神文明发生、美国精神文明发生、俄罗斯精神文明发生、印度精神文明发生、德国精神文明发生等。不同区域的精神文明发生当然有着各自的特点。从人群聚集来看,精神文明发生可分为城市精神文明发生、乡村精神文明发生,单位精神文明发生、家庭精神文明发生等。根据不同的视角,可以对精神文明的发生进行多方面、多学科的研究。但这些研究的最终目的,都是要更加深刻地理解精神文明与社会历史相结合的“发生点”,精神文明的“生长点”,从而为现实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现象呈现,提供正确的观念指导和科学的方法指引。

三、精神文明学的哲学形态学基础

精神文明的现象发生总要通过一定的形态相对稳定下来,从而对人们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产生实质性的和更广泛的影响。现象通过形态而获得形式,形态通过现象而现实发生,成为现实的存在,成为影响现实社会生活的现实因素。意识的社会形态,是以社会的形态而存在的意识,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现实形态。世界的多样性,决定了意识社会形态的多样性;同时,意识的社会形态多样性也体现了世界的多样性。一个又一个具体的意识社会形态,就成为了一个又一个具体存在的精神文明形态。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加速和加深,意识的社会形态多样性在不断增加,其层次性也在不断丰富。精神文明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对这些具体形态进行哲学的抽象,从具体形态中把握一般形态。从形式上看,精神文明形态可以分为观念形态、物质形态和虚拟形态。观念形态的精神文明,指的是以观念、心理、意识等形式存在的精神文明,如哲学、科学、宗教、道德、社会风俗等。物质形态的精神文明,指的是以可感觉的声音、图画、形状、实物等形式存在的精神文明,如音乐、书籍、公园、房屋等。虚拟形态的精神文明,指的是以网络的形式而存在的精神文明,如手机电话、网上社区、网络聊天、网络信息等。网络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可以说,网络正在改变一切,而网络活动中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利用网络来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等问题,都是具有很强挑战性的重大课题。精神文明学的研究,理所当然地要关注虚拟形态的精神文明,研究精神文明的虚拟形态。从内容上看,精神文明的形态体现在真善美三大领域。真的领域,主要的形态有教育、科学、卫生、体育、新闻出版等。善的领域,主要的形态有哲学、伦理、宗教、政治等。美的领域,主要的形态有文学、艺术等。这三个领域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其实相通,相互之间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无论是对真对善还是对美进行精神文明形态学的研究,都要从真善美的整体出发,离开了整体,任何真善美,都可能变成假恶丑。从主体上看,精神文明形态可分为个体精神文明形态、群体精神文明形态和社会精神文明形态三个大的方面。深入研究这三种形态的精神文明,有利于厘清不同主体在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所应承担的责任义务以及权力,有利于不同主体在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相互理解支持、协调推进,有利于更多更好地发挥精神文明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四、精神文明学的哲学生态学基础

事物的生态环境和条件,指的是与事物的生成和发展过程密切相关的因素。必须指出的是,相对于环境和条件来说,事物本身也是这环境和条件中的环境和条件,因为此事物只有成为其他事物的环境和条件时,其他事物才能成为此事物的环境和条件,从而成为影响此事物发生和发展的实际力量。这就是说,事物的发生和发展与它的环境和条件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这种作用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多向的,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多次往复的,并不是机械运作的,而是充满了创造性的。正是在交互作用中,精神文明才发生,才发展,精神文明的价值才得到应有的实现和丰富,精神文明才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现实力量,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因素。对精神文明的发生发展进行生态学的研究,就是要通过对影响精神文明发生发展的诸多因素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更加清晰地把握精神文明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系统联系,把握精神文明与环境和条件之间的应有结构和系统运演,从而对现实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精神文明的未来发生发展提供应有的环境和条件支撑。从时间上看,精神文明的生态环境可以分为历史的生态环境和现实的生态环境以及未来的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历史的生态环境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起点和基础,如果没有历史可以继承,精神文明建设就会显得底气不足。但历史的生态环境要发挥现实的作用,就一定要成为现实的精神文明生态环境的因素、组成部分。而未来的生态环境则是现实生态环境的延续与拓展,未来精神文明将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发生发展,受到现实生态环境的影响。现实生态环境一头连着历史,一头伸向未来。对于精神文明建设来说,历史的、现实的与未来的生态环境的综合,才是精神文明现实的真正的“生长点”。从系统上看,作为文明大家庭中的一员,精神文明的发生发展离不开其它文明的协调与支持;其它文明,正是精神文明发生发展的直接生态环境。这些文明主要有六大方面。一是物质文明。物质文明是所有其它文明的物质基础,也是其它文明综合作用的现实结果。二是政治文明。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进入到政治生活时期的产物,是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象征,它对其它文明具有主导性的作用。三是法制文明。法制文明对其它文明起到保护和协调的作用,规范其他文明的发展方向和拓展边界。四是人种文明。人种文明是人类其它文明的载体,也是其它文明的综合效应。人类社会越是发展,人种文明的问题就越受到重视,从而人种也就越文明。五是生态文明。人与自然界是相互统一的整体,只有爱护自然、珍惜自然、合理科学地利用和创造自然,人类的文明才会有更多的保障。六是网络文明。网络正在飞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结构,正在让人类创造并享受一种崭新的生存和发展方式。网络创造了新的文明领域,同时,只有对网络进行文明的创造,网络才会同时真正成为文明的载体。网络文明的综合性越来越明显,在社会文明发生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也就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刻。以上这六大文明,既是精神文明的现实生态环境,更是精神文明发生发展的现实力量,它们和精神文明一起组成了人类文明的“全家福”、“七子图”。精神文明学正是通过对这七大文明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揭示精神文明发生发展的条件和机制,评介精神文明在社会协调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说明,只有同其它文明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作用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

五、精神文明学的哲学价值学基础

精神文明第7篇

(一)

要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上来。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核心,必须立足中国现实,继承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同志这一精辟论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深刻地阐明了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精神文明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根本性标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最基本的政治优势。如果我们认识不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就不能够准确、全面、科学地理解小康社会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就体现不出来。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没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制度就没有吸引力和生命力。背离了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也就失去了方向和意义。

精神文明建设应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我们正在经历由传统的封闭的计划经济向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在整个转变过程中,人们的思想、价值、道德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利益的多元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日益复杂多样,从而给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新的考验和挑战,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进步,而且要聚精会神地常抓不懈。

精神文明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和精神支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特别是近代文明都是人类智力高度发达的产物。没有精神文明提供的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支持,物质文明难以正常健康地发展下去。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日显重要。

(二)

精神文明建设要与相关的各种制度建设密切地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多彩,涉及思想、政治、道德、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各个方面都需要有一定的规范和制度来约束和指导本部门、本行业从业人员的行为。对于一些已经成熟而且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被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所证明,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制度,国家应该通过立法的形式,使之逐步形成法规、法律,促使人们自觉地遵守,从而真正使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厦的支柱。对于一些尚不成熟,还需经过社会实践检验的具有临时性质的制度规范,如涉及道德领域的一些内容,就需要大力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文化道德素质来加强和充实。要把精神文明建设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用各种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是全民思想、道德、文化等素质全面提高的过程。人们的制度观念和制度意识的树立有赖于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来说,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此外,精神文明制度建设也需要不断创新,绝不能把那种几十年不变的经验和方法上升为制度而抱残守缺,而是要不断实践,取长补短,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三)

精神文明第8篇

第一条、为加强本公司精神文明建设的管理,科学地评价精神文明建设的效果,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性,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建立一套能够反映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者的业绩、体现精神文明建设实际效果的考核体系,是实施公司《企业三项责任制管理考核办法》的重要措施,通过考核活动,进一步提高基层领导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条、开展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考核,主要是检验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在保证、贴近、融入三个方面的实际效果;检验基层党支部是否重视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检验思想政治工作是否从实际出发,加强针对性,深入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检验思想政治工作是否坚持以人本,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第二章 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的前提条件

第四条、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的前提条件是:

1、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坚强有力,班子成员廉洁勤政,没有受到党纪、政纪、法纪处分的。

2、能完成安全、生产、经营责任制各项目标及经济技术指标,未发生重大人身伤亡事故和其他重大责任事故,未发生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

3、完成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目标,未发生一票否决的重大问题。

4、未发生违反计划生育等基本国策的问题。

第三章 精神文明建设考核方法

第五条、精神文明建设考评按照本公司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办法进行。精神文明建设考核标准共分四大项,分值为50分,一、三项各为15分,二、四项各为10分。

第六条、精神文明建设考核,与本公司三项责任制考核同步进行、同步奖惩,按标准考核实际得分,多得多奖,同时兑现。

第七条、为鼓励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创新,在考评的基础上评选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并给予一定物质和精神奖励。

第八条、由党总支组织相关部室成立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组,对基层党支部进行考核;对发生否决条件的单位,只记考核得分,不参加精神文明建设优秀单位的评选。凡考核得分在45分及以上的单位,才可参加精神文明建设优秀单位的评选。

第四章 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的管理

第九条、本公司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工作,在公司党总支领导下进行,并成立精神文明建设考核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公司党群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第十条、本公司精神文明建设考核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思政部,主要负责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的日常管理工作。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精神文明第9篇

百花吐蕊、万物复苏,在这明媚的春光里,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回顾去年以来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部署当前和今后全县精神文明建设主要任务,进一步深化全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圆满完成今年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为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今天参加会议的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政府副县长,县总工会主席,宣传部常委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团县委书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广电局局长,县妇联会主席,以及各乡镇、县直各单位的主抓领导。

今天的会议共有五项议程,下面分项进行。

会议进行第一项:请县文明办主任同志传达文明委[]2号文件《关于认真做好全县精神文明建设评先工作的通知》,大家欢迎!

会议进行第二项: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广电局局长同志宣读文明委[]4号文件《关于开展争创“文明服务窗口”争当“文明服务标兵”活动的通知》,大家欢迎!

会议进行第三项:请县委宣传部常委副部长同志传达文明委[]9号文件《年社会志愿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大家欢迎!

会议进行第四项:请县总工会主席同志传达宣[]22号文件,关于印发《县道德模范暨身边好人评选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大家欢迎!

会议进行第五项: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同志讲话,大家欢迎!

同志们,刚才同志传达了文明委[]2号文件《关于认真做好全县精神文明建设评先工作的通知》,同志宣读了文明委[]4号文件《关于开展争创“文明服务窗口”争当“文明服务标兵”活动的通知》,同志传达文明委[]9号文件《年社会志愿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同志传达宣[]22号文件,关于印发《县道德模范暨身边好人评选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最后,部长回顾了年以来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并就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特别是就如何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发表了重要指示。希望今天参会的各乡镇、县直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领会,传达贯彻,切实把今天大会主要精神特别是崔部长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下面,我就贯彻本次会议精神,再讲三点意见:

一、要坚持服务大局,在凝心聚力、促进发展上下功夫。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落实我县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目的就是要提升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优化全县的发展环境氛围和发展空间,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心聚力,促进发展,在创新载体上出思路,在强化措施上出实招,在培育特色上见实效,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与各单位、各部门经济发展工作一同规划、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考核,努力推动全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争一流。

二、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关注民生、促进和谐上下功夫。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各单位要着眼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进一步拓展精神文明建设的空间。要突出保障改善民生,提升服务水平,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既要改善民生、确保民安,又要促进民和、增添民乐,让广大城乡居民在共建文明的过程中共享发展成果。要紧紧围绕民生主线,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把精力放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受群众欢迎的事情上,从基层实际出发推进思想道德建设,贴近群众需求开展各类文明创建,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支持创建、参与创建、共同创建的实践过程中得到更多实惠。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