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文本科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7-22 08:24:31

中文本科论文

中文本科论文第1篇

按人才培养的类型进行高校分类,其最大的意义在于,通过确认高校具体的类型归属,可以明晰自身的办学定位,从而为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规定了基本路线图。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直作为一种“工程”进行安排实施,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实际上巨大的投入与产出之间是不成比例的,改革的有效性已成为一个值得充分关注的重大课题。在我看来,要提高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性,首先应该解决好高校人才培养类型与教学改革设计的适配性的问题,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应当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落脚点。由于应用型高校的独特性,它处在学术型与技能型高校的“夹层”之中,在实际中不是“就高”偏向学术型,就是“触底”类同于高职教学,在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中缺乏应有的“定力”,而带来的教学组织设计以及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也就更为突出。因此,应用型高校更需要找准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在厘清人才培养类型与人才培养工作实施之间的逻辑关联中,夯实教学基础工作,优化教学改革的实施,以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应用型高校从数量上看,它占了中国本科高校的大多数,从人才培养的数量看,它培养了大多数的本科人才,因此,基于应用型高校的定位,进一步深化这一类高校的教学改革意义重大。高校的人才培养有其基本规律和组织方式,学生通常要按照不同的学科专业进行分科学习。所谓学科专业其要义是知识理论体系的组织,不同的学科专业其建构各有特异。在这里,我们关注的是同一学科专业在不同类型高校的具体存在。从总体上看,它既应当遵循本学科专业的基本规律,满足学生对于本学科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能力的一般需求,同时它也需要注意它在不同类型高校的特殊需求,即要处理好专业学科的基本要求与高校类型的特殊要求之间的关系。关于基本要求,我们可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8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二章第十六条提出的高等学历教育应当符合的“学业标准”:“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这是对各类本科高校通用的要求。问题的关键在于各类不同的高校其各自的特殊性如何表达和如何满足它的特殊性。就应用型高校而言,人才的“专业性应用型”是其培养的基本目标,因此不同于“学术性研究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它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在系统性上只要求“必需”和“足够”,而更强化对能力培养的要求。这就是应用型高校不同于学术型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具有的显著的特殊性。由于培养目标的差异,应用型高校由学术型高校知识理论的一元教学,转变为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双元教学,由学术型高校的从知识理论到创新,转变为从知识理论到应用,创新与应用,一词之异,彰显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不同价值取向和追求。知识与能力并重的教学设计,适配的正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见,知行结合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实现自身培养目标的关键之所在,它应当成为应用型高校的基本教学思想和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式。

正是在这样的应用型本科的视阈中,我们来探讨中国现代(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问题。视阈的设置便于我们能在一个具体的议程中,建构一个理想的模式,由此观察话题存在的现实、问题,思考它优化的种种可能。应用型是我们言说这一话题的逻辑前提。在应用型本科与中国现代文学教学这组关系中,应用型是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中国现代文学这一课程自然应该指向总的目标,而这一课程的教学则关联着实现培养目标的传授内容、教学模式等,即包含了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之需的“教什么”和“如何教”两个部分。中国现代文学是中文本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和中国古代文学等课程支撑着这一专业的基本框架。一般地认为,这一课程为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类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掌握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史程及其规律,理解重要作家作品、重要文学思潮和流派等文学史常识等;所以,以往教学只注重其中的知识要素的讲授,没有或很少注意挖掘这一课程中的能力因素的教学。当然,我们言说应用型本科中知识与能力双元教学,着眼的是这一类型高校教学的总体性要求,并不表示每一门课程都需要或都可以作双元并置的教学,如文学概论与基础写作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课程,基础写作本身就应是一门实践性见长的课程,写作能力培养应当成为这一课程教学的“主元”,而文学概论本身就是一门理论化程度强的课程,基础理论和知识的教学,应当是这一课程教学的“主元”。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能力培养。这里的关键是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实际的“有机”联系中,合理把握知识理论与能力教学的“度”。不同于学术性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厚基础、宽口径,应用型本科中文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多地考虑适应某些具体的职业或岗位群进行专业的具体设置。这一类型的高校较少设置通用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而更多地设置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文秘)等专业方向,或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上衍生出秘书学专业。由此可见,在这一类型的高校,通过专业或专业方向的设置,从根本上确定了应用、实用成为学科专业基本的价值取向,由此也规约了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需要既重学理也重致用。在这样的背景中,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应当而且也有可能有所作为。但就现状而言,目前这种价值取向在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中还悬置于一种形而上的理想,在整体上并没有付之于实际的行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作为传统的基础理论知识类课程,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的应用因素并不可以唾手可得,在其中有机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是教师已有的思维定势固化了教学行为。具体表现为,一是教学内容依照学术性研究型大学安排,目前采用的教材基本是由“211”大学、“985”大学教授主编的注重学术性、体系化,体量规模较大的教材,过重的学科化、体系化,与应用本科的“应用性”相背离,课程的价值依然停留于“为系统知识而组织”的层面。简单地搬用研究型大学的教材,不仅无法实施必要的应用教学,而且也使所谓知识体系教学浅表化。目前的现代(当代)文学史教材主要有两种制式,一种是现代与当代分离,分别编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当代文学史》;另外一种是合体的教材,如北京大学严家炎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中下三册,34章,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武汉大学陈国恩、樊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下册,39章,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山东师范大学发、魏建的《现代中国文学通鉴(1900-2010)》(上中下三册,15章,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山大学黄修己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16章,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苏州大学朱栋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上下册,35章,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等。这些教材的大体量与应用型本科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相对较少的课时形成了矛盾。以常熟理工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秘书学专业为例,作为学科基础课程的中国现代文学,师范专业安排课时两学期每周3节,共96节,秘书学专业安排两学期每周2节,共64节。很显然,如果按照通常的学科化体系化教学,这些课时难以承载学术研究型教材的内容,就只能以蜻蜓点水的方式过一遍而了事。二是教学模式的单一化。教学模式对于达成课程的教学目标至关重要。同样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其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应用型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性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教学模式上的导入。但在应用型高校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中,比较多的还是教师的单边主义,以教师讲授为主,有的纯然讲读预制的PPT,缺少师生的教学互动,较少地安排学生作为另一个主体对于教学的参与。三是在学生学习评价上有一种唯知识化的倾向,考学生对于教材的熟悉、对任课教师所教内容的记忆,以单一的试卷形式考核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把本为意蕴情趣生动丰富的现代文学简化为毫无生趣的一堆知识。这不仅使学生无法从中获得可以应用的能力,而且也会使他们对抽空了具体的文学存在的知识心生厌倦。其结果必然会影响这一课程的教学效果和价值实现。

明确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其课程教学的基本逻辑,发现了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目前还不适配教学对象的主要问题,我们需要回到应用型的定位,回到现代文学课程本身,研究改进教学的具体举措。

1.我们需要调整并重组现代文学的教学内容,释放知识教学的空间,为课程的能力培养创造条件。

现在普遍采用的学术型教材,依据现代文学的知识谱系编写,从社会与文化背景,到思潮、流派、社团,按照文体序列,铺排作家作品,形成较为完整而系统的文学史全景。我们可以对这一既成的模式作必要的解构,根据应用型本科的实际,建构“模块”化的集成式的教学内容。在模块的组织中,以重要作品为支点和核心,由此推介重要作家的创作情况及其特色,进而概述一个时段的文学史面貌,由点及面,多面立体,形成一个由个案到整体的文学史教学构架。这样的模块建制用具体作品切入文学史,由作家的独特建树支撑文学史的行进,使学生在感性的文本讲析中,理性地了解文学史建构与演进的基础性知识,这是符合学生认知事物的基本规律的。在这方面已有先行者。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就是一部“以文学作品为主型的文学史”,“突出的是对具体作品的把握和理解”。6在这部教材中,作品成为中心和主干,文学史的一般叙述被大幅度地压缩。如第一章《迎接新的时代到来》共四节,其中三节是关于具体作品的分析论述,包括《胜利者的政治抒情:<时间开始了>》、《寻找时代的切合点:<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故事>》和《潜在写作的开端:<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等。我们可以仿照这部教材的做法,根据自己对于现代文学的理解和教学对象的实际,编制具有一定涵盖面的教学内容模块。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采用模块法重组教学内容后,教学的学科化、学术性会有所弱化。而高校的人才培养应当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的个性,应用型高校的应用性是其总体性价值取向,但不是取向的全部。事实上,学生向往进入学术型高校读研的也有一定的比例。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可利用学科团队学术研究的优势,开设《新诗研究》、《现代戏剧研究》、《台港文学研究》和《中国现代散文研究》等专业选修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一方面部分地弥补了相关专业基础课某种学术性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满足部分学生对学术性、研究性的个性发展需求。

2.在教学内容的调整中,可以适当导入“地方性”内容。

应用型高校相对于研究型大学,具有显著的地方性特征,生源和毕业生就业地等都以本地区为主。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2014年常熟理工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报道:“本校2013届就业的毕业生中,有86.4%的人在江苏省就业。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城市为苏州(51.5%)。”这种情况在应用型高校中是很有代表性的。根据这种特点,现代文学课程教学除了主要内容应保证具有基本的文学史价值外,还可以将本地区一些具有全国影响的重要作家及其创作情况作为教学内容的有机补充。这样可以增添教学的地方特点和校本特色。以苏州地区为例,叶圣陶、陆文夫、苏童、范小青等可以作为重点的地方性教学内容作深化,对叶弥、朱文颖、戴来、王一梅、杨守松、金曾豪、荆歌、小海等作家可作专题性讲授。适当引入地方文学资源,对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也有意义。现在的毕业论文选题雷同是一大问题,很多学生不是选张爱玲就是选王安忆,甚至有一些学生抄袭他人论文。如果引导学生选择一些有价值的地方性作家作为毕业论文写作的选题,既可以避免选题的趋同,又可以显示出地方高校教学的特色。学生通过论文的写作,即可获得学术研究的真实体验,又可以深入地了解地方的社会生态和历史文化,具有一举多得之功。

3.我们要改变原有只有讲授的单一教学模式,建构双主体的现代文学“学习共同体”。

有教育专家指出“:现代课程实施认为,知识是人们对世界的一种解释,技能是一种行为,学生个体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心理建构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和技能完整有效地传送到学生的头脑中,因而教学的重心在于学生的学习。”据此,我们需要调整以往的教学主体设置,建构由教师和学生作为双主体的“学习共同体”,在这样的“学习共同体”中,学生不仅是教学活动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一个参与的主体。这样就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而且在主动的参与中获得能力的培养。“在高校分类发展的情况下,不同类型的高校可以组建不同性质的学习共同体。研究型大学则以学术为中心形成学术共同体,应用型高校则围绕专业学习和实践形成专业学习共同体。在专业学习共同体里,强调行为主体间共同学习新知识,共享实践经验。”基于应用型价值导向的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以作品主导取代原有的知识系统,以作品作为核心的教学模块成为教学内容的基本组织方式。在这样背景中,学生对于作品的阅读和鉴赏情况就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模块教学的要求,对学生的作品阅读提出严格的规定。同时,对一些模块可组织“教学共同体”安排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具体的模块的教学要求,预先布置学生阅读并进行备课;在教师的主持下,由学生授课并开展讨论;最后由教师评点补充。这样的设计充分注意到了基础知识理论类课程应用要素的挖掘,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等都会有所帮助。此外,与地方文学资源引入相应,适当组织一些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结合的活动,如邀请本地知名作家来校作创作讲座,并与学生互动交流;组织学生采访本地作家,写作访谈记等,还可寻访与作家创作有关的处所等等。适当拓展教学空间和内容,可使现代文学的教学更加多样丰富。

4.我们要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现代文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切实改进对学生学习的考核评价。

中文本科论文第2篇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是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实行企业内外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消除生产经营过程中一切无效的劳动和资源,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价值流和业务流的有机集成。

本文介绍了中小企业实施ERP系统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ERP供应商,并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在实施ERP系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的解决以确保ERP系统能最终适合企业的发展所需,提出了企业在ERP实施过程中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案。

关键字: ERP、实施、风险控制

ABSTRACT

ERP is guided by the market and the needs of the customers,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nterprises inside and outside most optimum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as target, eliminating all of the invalid labors and resources in the course of the operation and realiz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stream, logistics, fund stream, value stream and business stream.

The paper give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necessit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ERP system b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how to choose a right ERP supplier and analyze the problems that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come across in our country in putting ERP system process into practice and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 effectively to ensure that the ERP system can be suitab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s and put forward the projects on the risk control in the course of implementation of ERP system by enterprises.

KEYWORDS: ERP, implementation, risk control

正文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

第二章 ERP概述 2

第一节 ERP定义 2

第二节ERP发展历史 2

第三章 中小企业ERP实施现状 5

第一节 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5

第二节 ERP在中小企业中的作用 7

第四章  中小企业ERP软件选择与实施风险 9

第一节 中小企业ERP软件的选择 9

第二节 中小企业实施ERP系统的必要性 10

第三节 中小行业ERP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1

第四节 中小企业ERP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 12

第五章 中小企业ERP实施策略探讨 13

第一节 中小行业ERP实施中的对策 13

第二节 ERP实施的步骤和内容 15

第三节 ERP实施成功的关键因素 18

第四节 ERP实施的风险规避方案 18

第六章 企业实践-浙江球冠集团有限公司 20

第一节 浙江球冠集团有限公司介绍 20

第二节 浙江球冠集团有限公司ERP项目背景 26

第三节 ERP环境下主要业务内部控制设计 27

第七章  结 论 32

第一节 中小企业ERP实施策略总结 32

第二节 中小企业信息化未来趋势的展望 32

参考文献 33

致    谢 34

 

 

第一章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国际化竞争市场的一部分,谋求全球化竞争的手段和方式多种多样,但突破地区隔阂的最直接和最有竞争力的核心手段是信息全球化。

当前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发展中的企业往往由于制度不健全,信息化程度不高,人员素质不高,阻碍企业的进一步扩大发展。同时随着中小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手工管理已无法适应,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实施ERP(企业资源规划)来规范企业的管理,提高企业的效益。

国内企业借助ERP技术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成为众多企业应对未来的一致选择。但是导入ERP系统决不仅仅是一种信息技术和管理软件的应用,其实质是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再造,是企业管理的又一次革命。此外,高昂的成本、庞大资金项目、实施单位复杂多变、执行难度大 ,导致国内企业ERP用户中,实施成功率不足30%,出现了ERP的 “三分论”,即“三分之一能用、三分之一失败、三分之一修改后能用”,为此许多企业陷入资金深渊,无力发展。

ERP的先进管理体现在科学制定企业中、长期规划和生产作业计划,规范企业内部整体运作流程,细化各个流程中的每一个业务环节并能够有效地进行实时监控,达成精细管理。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让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三流合一,使企业的业务生产、财务管理一体化,使生产成本由事后总结变成事中控制、事前预防,减少企业决策时的迟滞甚至错误,最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使企业最终立于不败之地。

如何成功的实施ERP系统以及成功实施ERP系统能够为企业带来多大的效益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ERP实施案例的分析和探讨,研究如何有效的实施ERP系统以确保企业的发展所需。

第二章 ERP概述

第一节 ERP定义

ERP为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缩写,中文翻译为"企业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一词是由Gartner Group. Inc咨询顾问与研究机构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来的。GGI提出了ERP概念及其内涵,面向供需链的管理。把ERP界定内容超越了MRP II,信息集成范围更为广阔,并且支持动态监控,支持多行业、多地区、多模式或混合式。ERP具有强大的系统功能,灵活的应用环境和实时控制能力,是制造业未来信息时代的一种管理信息系统。ERP是目前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十分流行的一种形式,大多数的ERP系统在全面解决企业在供销存、财务、计划、质量、制造等核心业务问题方面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并产出效益。ERP的意义在于以经营资源最佳化为出发点,整合企业整体的业务管理,并最大限度企业经营的效率。ERP的概念也是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企业最早关注物料、库存(MRP),后延伸到生产计划和制造(MRPII),随着管理外延和产品功能的不断发展,一个比较完整的制造业ERP系统应该包含了MRP和MRPII,不过今天的ERP的概念外延可能更加广泛,几乎是企业信息化的代名词。

第二节ERP发展历史

ERP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基本MRP阶段、闭环MRP阶段、MRPⅡ阶段和ERP阶段。ERP理论的形成是随着产品复杂性的增加、市场竞争的加剧及信息全球化而产生,实现对企业拥有的人、财、物、信息、时间、空间等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

一、MRP阶段

20 世纪60 年代,早期的MRP 是基于物料库存计划管理的生产管理系统。MRP 系统的目标是:围绕所要生产的产品,应当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按照规定的数量得到真正需要的物料;通过按照各种物料真正需要的时间来确定订货与生产日期,以避免造成库存积压。

---库存订货点理论:

目的:保障生产、减少库存。

方法:概率理论、最大库存量、安全库存量。

条件:物料消耗、供应稳定,需求独立,价格不高。

特点:根据经验操作。

---物料需求计划:

目的:保障生产、减少库存。

方法:根据订单计算物料需求。

条件:订单有足够的提前量。

特点:根据订单操作(根据需求操作)。

二、闭环MRP阶段

20 世纪70 年代,MRP 经过发展形成了闭环的MRP 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MRP 基本原理是,将企业产品中的各种物料分为独立物料和相关物料,并按时间段确定不同时期的物料需求;基于产品结构的物料需求组织生产,根据产品完工日期和产品结构规定生产计划;从而解决库存物料订货与组织生产问题。MRP 以物料为中心的组织生产模式体现了为顾客服务、按需定产的宗旨,计划统一且可行,并且借助计算机系统实现了对生产的闭环控制。

目的:应对生产条件的变化,保证可行。

方法:能力校验、执行控制。

条件:明确生产过程、及时信息维护、能力资源信息。

特点:生产计划来源于规划和需求、能力保证、执行/监控/调整。

闭环MRP理论认为主生产计划与物料需求计划(MRP)应该是可行的,即考虑能力的约束,或者对能力提出需求计划,在满足能力需求的前提下,才能保证物料需求计划的执行和实现。在这种思想要求下,企业必须对投入与产出进行控制,也就是对企业的能力进行校检、执行和控制。

三、MRPII阶段

在MRPⅡ中,包括人工、物料、设备、能源、市场、资金、技术、空间、时间等制造资源都被考虑进来。MRPⅡ的基本思想是:基于企业经营目标制定生产计划,围绕物料转化组织制造资源,实现按需要按时进行生产。MRPⅡ主要环节涉及:经营规划、销售与运作计划、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与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管理、物料管理(库存管理与采购管理)、产品成本管理、财务管理等。

目的:资金流和物流的统一。

方法:集成财务管理。

条件:有良好的管理模式。

特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统一。

从一定意义上讲,MRPⅡ系统实现了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在企业管理方面的集成。由于MRPⅡ系统能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一个完整而详尽的计划,可使企业内各部门的活动协调一致,形成一个整体,它能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和效益,优化资源。

四、ERP阶段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MRPⅡ经过进一步发展完善,形成了企业资源计划ERP 系统。ERP 除了包括和加强了MRPⅡ各种功能之外,更加面向全球市场,功能更为强大,所管理的企业资源更多,支持混合式生产方式,管理覆盖面更宽,并涉及了企业供应链管理,从企业全局角度进行经营与生产计划,是制造企业的综合的集成经营系统。ERP 所采用的计算机技术也更加先进,形成了集成化的企业管理软件系统。

目的:信息集成,集团企业、企业之间协作。

方法: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

条件: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

特点:生产为主线、财务为重点、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

库存不是生产必需的,它是保证连续稳定生产的手段。在理论上,零库存是可以实现。零库存是整个供需链的零库存,区别于某个环节的零库存。只有链上的企业全部得到优化,才能达到。

归纳起来,ERP的发展简史可由图2-1所示。

图2-1  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发展简图

第三章 中小企业ERP实施现状

第一节 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组织,如何运营,如何制定、修正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如何形成、发展企业文化,如何吸引、管理人才,如何统筹规划、核算财务等等。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这类问题出现的形式和方式不同,解决的办法也不一样。适时的建立先进的管理模式,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过去的1O多年里,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的竞争变为TQCS (Time、Quality、Cost、Serve)等全方位的竞争。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面临的将不再仅仅是产品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而更重要的是企业如何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以及来自跨国公司的挑战,如何有效的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不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新型的经济形势需要有先进的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即企业资源规划是顺应时代要求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新思想相结合的产物。ERP管理模式在全球掀起了强劲的变革狂潮,并已在中国悄然兴起。

一、ERP成功实施案例

2000年8月15日,联想集团就正式对外宣布由联想、SAP和德勤合作的联想集团ERP项目实施成功。联想集团通过实施ERP系统,对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和重组,使业务住处得以准确、实时、集成化的采集长记录,实现了业务过程的实时、全程监控。ERP系统正式运营后的短短一、两年里,联想为客户的平均交货时间从11天缩短到5.7天,应收账周转天数从28天降到14天,订单人均日处理量从13件增加到314件,订单周期由75小时缩减到58小时,结账天数由20天降到1天,加班人次从70人削减为7人,财务报表从30天缩至0.5天 。

国家863计划CIMS应用示范企业之一的江苏昌升集团,致力于市场观念创新、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开发创新,在实施CI-CIMS昌升计算机网络管理过程中,积极推行ERP,实现了企业产品设计程序化、财务核算电算化、传递信息网络化的现代企业管理方式。江苏昌升集团应用ERP实现了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优化了企业各项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加工质量,增强了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缩短了产品的设计周期,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和市场的潜在需求。昌升集团2001年1~9月份完成工业现价产值9268.7万元,高新技术产品价值比去年同期增长48% 。

分析以上两个案例,可将其ERP实施的成功秘诀归纳如下:

(一)企业领导重视与支持。在所有ERP实施效果好的企业,高层领导尤其是“一所手”都十分重视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与ERP的实施,并对此特别有具体措施。

(二)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目标、正确的策略、合理的计划。实施ERP工程应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稳步渐进。

(三)改革旧的企业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按时ERP思想进行企业 结构调整、生产经营管理模式改革、企业文化的更新。

(四)组织落实,政策落实,队伍稳定。采用多级项目组织结构,有专业人员实施监督,使企业各层管理与业务部人员积极参与ERP实施工作。

(五)数据准备与编码标准化工作。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是ERP最重要的技术因素之一,编码标准化也是ERP系统的基础。

(六)资金落实。资金是工程实施的基本保证,必须按照实施计划及时到位,否则将引起工程拖延或停顿甚至半途而废。

二、ERP实施失败案例

2000年,哈尔滨医药集团决定上ERP项目,参与软件争夺的两个主要对手是Oracle与利玛。一开始,两家软件公司不想伯仲,一年之后,Oracle最终击败利玛,哈药决定选择Oracle的ERP软件。然而,事情的发展极具戏剧性,尽管软件选型已经确定,但是为了争夺哈药实施ERP项目的“另一半”—实施服务,2001年10月,利玛联手哈尔滨凯纳击败了哈尔滨本地的一家公司—华旭,成为哈药ERP项目实施服务的“总包头”。但是,始料不及的是,到了2002年3月份,在哈药实ERP的施蒋明炜与60多名同事集体哗变,利玛在哈药ERP项目的实施团队全部离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整个哈药项目也被迫终止 。

许继是以电力系统自动化、保护及控制设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主的国有控股大型企业,国家520户重点企业和河南省重点组建的12户企业集团之一。在机械行业100强排名中,许继排名第29位。从1998年初与Symix公司(现更名Frontstep公司)签单来实施ERP,到同年7月份,许继实施ERP的进展都很顺利。到了1998年8月份,许继内部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开始发生重大的机构调整。企业经营结构变了,而当时所用的ERP软件流程却已经定死了,Symix厂商也似乎无能为力,想不出很好的解决方案。于是许继不得不与Symix公司友好协商,项目暂停,虽然已经运行了5个月,但是继续运行显然已经失去了意义,当初实施的ERP如今也成了个负担,那500万元打了水漂 。

从这些失败案例中我们知道,确实有很多企业没有能够从所实施的系统中获得预期的效益,目前业界公认的最乐观的成功率估计仅达到1/3,甚至曾有过“成功几率等于零”的观点。还有学者的调查数据显示,国外企业的实施成功率只有约33%,国内则更低,不到10% 。可将其失败的原因归纳如下:

(一)选错软件。ERP软件都有重点问题解决方案。ERP软件没有万全功能的,要根据企业的管理特点来选择软件。如果不懂ERP,只是听信ERP软件公司提供的解决方案和承诺,往往会被其表面功能所迷惑。有些软件什么功能都有的看上去挺全,但是当你深入了解时,就发现其功能十分有限。

(二)资源配备不足。经常有这样的声音:用ERP软件是想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手。但使用了ERP软件,效率没有提高,反而要增加人手。上ERP有什么用?其实,现在增加人手是因为过去整理基础资料时没有做好。实施ERP要从研究开发部门入手,首先要编制《物料编码规则》,再编制工艺路线、产品结构,最后编制BOM。这个过程会增加很多工作量。

(三)人员流动频繁。在中国,ERP人才是紧缺的,接受了ERP培训的人员,往往能找到更高的职位和薪水。往往是企业培养了一批人员就会走掉不少,再培养第二批,又走了些,造成了为他人做嫁衣的局面,也给实施带来了无法估计的困难。

(四)轻视培训和实施。采购ERP时,很多公司要求软件费用与培训结合在一起,现在现在国内ERP软件的价格压得很低,而ERP软件公司的发展又需要大量资金,因此有些地方就能省则省,这即不利于ERP项目的实施,也不利于ERP软件公司的发展。

(五)ERP的局限性。任何一个工具都会有局限性,ERP也是。一是ERP对数据的精度要求高。二是通用ERP并不适合所有的行业。三是有些数据维护比较困难。现在有许多公司通过ERP与其它系统的结合来克服ERP系统的不足。

(六)认识错误。多数用户将ERP示为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范畴,强调ERP对原有业务流程的适应和操作需求,更多地把ERP当作一个“网络计算器”,拿先进的管理工具往落后的管理模式上套,ERP并没有提升到管理流程改造和“一把手工程”的高度。

第二节 ERP在中小企业中的作用

随着中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资源规划的理念和相应的软件,在中国悄然兴起。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生存下来,就必须加大改革力度,不断创新。企业必须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才能促使企业的更一步发展壮大,因此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迫在眉睫。

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ERP扩展了管理信息集成的范围,除财务、分销和生产管理以外,还集成了企业的其他管理功能,如人力资源、质量管理、决策支持等多种功能 ,并支持国际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和外部网、电子商务等等。

 (二)ERP不仅着眼与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信息管理,而且还能满足同时具有多种生产类型企业的需要,扩大了软件的应用范围。

 (三)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如:图形用户界面技术、面向对象的关系数据库技术、第四代语言和开发工具、第二代客户机/服务器技术 (C/S)、分布式数据处理系统等等。

(四)ERP理论为企业管理赋予了全新的定义同时,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在不断促进着ERP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当今企业管理的核心已从传统工业时代注重内部资源、控制生产环节转变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供应链管理。在Internet时代,为每个客户(包括分销商)提供专门服务将成为现实,客户服务(CSM)将成为ERP中最重要的系统。

第四章  中小企业ERP软件选择与实施风险

第一节 中小企业ERP软件的选择

中小企业进行ERP选型时,建议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一、选公司

选择商誉卓著、经营绩效良好、经验丰富的公司。公司的知名度及美誉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软件商产品水平和项目服务的能力。据了解,国内目前从事ERP产品和服务的厂商高达数百家,企业不可能对他们进行一一考察和了解。有一定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规模的ERP厂商自然成为企业软件选型时优先考虑的对象。软件业进入门槛很低,但是软件公司要能长期经营的障碍却很高。软件及服务都是无形商品,应该选一家经营绩效良好、经验丰富的公司。

二、选产品

不管是选择国际著名的大供应商 (SAP、Oracle)的产品,还是选择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软件供应商 (如用友、金蝶、浪潮通软)的软件,所选产品的功能一定要适合企业的内 部结构和具体要求。选择的产品不仅要能满足企业当前的需要,还要能满足企业长期发展和未来多样化的需求,质量要稳定 ,维护要容易。

三、看服务

选择的公司必须拥有完善的售后服务机制,可提供并愿意满足公司各种和各地需求的服务。选型时有时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软件的供应商是国际或国内知名的大公司,选择的产品也比较适合企业的需要 ,但服务商出于节约人力成本或其他方面的考虑,可能会 “吝啬”对企业的售后服务。这就需要企业事先同供应商或服务商进行沟通甚至谈判,来保证ERP实施的顺利进行。

四、比价格

在各方面的条件都一致时,当然应该选择成本较低廉的解决方案。中小企业选择 ERP软件有不少特殊的规律,一般来讲民营企业的规模比较小,不太可能像大型企业那样投入大量资金去购买高价格ERP软件和服务,希望ERP的上马过程短、平、快,很少采用外包定作形式开发自己用的ERP软件。

ERP选型事关企业的ERP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必须引起企业领导和业界人士的高度重视。ERP的成功也是 “条条大路通罗马”,不拘泥于任何一种已有的实现方式,但无论如何,企业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最大可能地保证选型的正确,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第二节 中小企业实施ERP系统的必要性

由于一直带着传统行业的帽子,中小行业与信息化之间总是被认为存在不小的距离。这种认知和其所决定的行动都造成了中小行业信息化工作起步晚、进展迟缓 。劳动密集被认为是行业的最突出特点之一,也是行业成本优势的典型力量。事实上,传统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维持竞争力,就必须把各种可能的成本大量降低,信息化恰恰为传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根据国内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分析,实施信息化改造实在是迫在眉睫的事。

基于中小行业的外向型特点,这一点显得更为突出。服装销售的季节性和时尚性,决定了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的生产销售特点。要求中小企业从采购、订单、生产、库存、销售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有敏捷的反应速度,并且各个环节能够科学地统筹结合在一起,以最短时间完成从生产到销售的流程 追求零库存状态。以原料采购为例,原料采购是每个中小企业都必须关心的重要问题。受供求关系、市场变化等因素影响,市场价格往往有波动这就造成了采购成本的差价比较大。为节省成本,采购除了要按照订单要求满足必要的生产外,还要根据市场的价格波动情况,选择恰当的采购时机进行收购。原料采购如此,生产销售面对的情况就更为复杂。

如何强化采购管理,如何有效缩短从订单到排单生产的时间,如何实现库存生产的合理调配,各部门信息如何及时互通,管理层如何即时了解生产销售进度,如何快速响应客户要求,如何实现业务快速成交,如何根据市场生产现况实现瞬间决策,这些管理上长期存在的盲点,深深困扰着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们,显然,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信息化为其发展指明了方向,找到了出路。

但是,我国中小行业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信息化目标需求的多样性推行步骤的渐进性。据翟燕驹介绍,2000年以来企业信息化的投入有了显著的增长,信息技术应用项目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需求转变,企业正成为信息化项目的投资主体、实施主体和受益主体。ERP在2000年以来需求增长最为显著成为行业的重点需求。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对应用ERP的愿望迫切,而系统的开发方式正从自行开发、合作开发逐步转向购买商品化软件,近两年企业更多倾向于用ERP系统,对内连接生产监测系统对外连接因特网,着眼于电子商务从而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带来新的活力。

ERP的实施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竞争的表现形式不仅仅体现在企业之间,更多的体现在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传统的企业管理考虑的是销售、采购、生产、库存、研发等职能管理,没有考虑如何让职工满意,让客户满意。当前的企业管理重点在于资源管理,管理方法是以流程制代替科层制,使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与中低层员工,员工和客户可以很好的沟通和交流。企业实施ERP,是提升管理能力的必要手段。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思想。计算机技术特别是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改变管理思想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已成为企业进行生产管理 及决策的平台工具,使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与客户或供应商信息共享和直接的数据交换,从而强化了企业间的联系,形成共同生存发展的商业链,体现了企业生存竞争的供应链管理思想。ERP系统相应实现这方面的功能,使决策者及业务部门实现跨企业的联合作战。

第三节 中小行业ERP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行业既具有制造业的共同特点又有自己的特点,如中小行业的传统性——信息量大,处理手段落后;中小生产过程的多变性——多流程生产,计划变化快;车间作业的复杂性——作业连续、工序多、化学变化很难控制;成本核算的繁琐性——费用分摊难;中小品种的多样性——季节性强、颜色款式多。因此中小行业同其他行业一样,ERP的实施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

我国中小行业ERP实施中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复合型人才

与其他的制造行业一样,中小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有对中小行业、信息技术和企业管理都比较精通的复合型人才。而事实上,开发人员往往不了解中小业特征,而懂中小业的人又说不清如何用计算机来控制。因此,开发出的产品往往需要不断地修改,拖得企业疲备不堪。

二、实施矛盾多

ERP的集成性与实施中部门间协调困难的矛盾,ERP的先进性与企业人员素质差的矛盾,应用范围广与数据准备工作量浩大的矛盾,计划的精确性与IT系统基础数据差的矛盾,较长的实施周期与 IT技术快速更新的矛盾,企业需求与系统工作重心偏差的矛盾,高投入与慢收益的矛盾,较长的实施周期与企业“一把手”重视程度及心理承受力的矛盾等。

三、不可控因素多

ERP涉及到企业管理理念的变革、流程的新建、重组与再造及企业资源的整合,因此被称为“一把手”工程,但“一把手”工程本身就不可控;对基础数据的唯一性、完整性、准确性要求不可控;因实施人员的素质因素使得实施质量不可控;因不同层次需求不一致 ,使得需求与验收标准不可控;因各方存在职能与观念的错位,常导致实施主体缺位。

第四节 中小企业ERP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

一、大多数企业没有真正了解ERP系统

近几年,媒体上大量地宣传ERP系统 ,说它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利器,是国有和民营等企业成长壮大的必由之路等等。事实上稍微分析一下就会发现,真正花大力气宣扬的还是大量的 ERP软件供应商,而且大多数只是从ERP的技术实现手段和主要功能方面去宣传,他们的宣传给社会大众特别是企业造成了一种错觉,以为 ERP只是一种简单的计算机系统,导致企业在上ERP系统时过分夸大的计算机管理人员的作用。

二、企业在 ERP系统选型时过分求大求全

大多数企业在上 ERP系统时虽然也成立了项目小组,但是在ERP选型时不理解 ERP系统 ,不知道怎样考察软件商和软件,对ERP的需求不明确,总的说来是不知道ERP到底能够给企业做什么。

三、企业中高层领导对 ERP系统认识和支持力度不够                                

实施 ERP系统是企业业务流程整合与系统实施并行的过程。系统对这两方面要求都很高,如果单纯将业务流程进行重组,没有用 ERP系统来固化流程的管理咨询难  以达到治本的作用;而单纯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将原有的业务用计算机管理起来,同样没有达到应有的作用。业内人员常说如果企业对业务流程一点都没有改进,想成功地实施ERP系统几乎是不可能。因此,这就要求企业在实施ERP系统前对企业的业务流程重新做整合。

四、企业本身基础管理较弱,达不到ERP管理的要求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管理水平较弱,企业的业务流程 都没有理顺和固化。平时在工作中处理问题的随意性比较大,对数据的要求也不太高,处理问题只要有个大概就行了,并且长期养成了这种定性分析问题的习惯。而运行ERP系统强调的是定量分析,需要企业的各种基础数据必须准确。

五、企业对ERP系统的期望过高或误解了ERP系统的功能

企业在上ERP系统前,一定听了不少 ERP软件商的宣传,以为它的上线就能给企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和明的效益。但由于ERP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管理软件,它是通过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提高企业的效益的。因此在上线初期,由于流程需要理顺、制度需要建立、数据需要清理,这样一般不容易给企业带来明显的收益。有的企业对ERP期望过高,发现上线后没有达到当初设想的期望值,对ERP产生怀疑,怀疑投入了这么多是否值得。这种怀疑情绪一旦在企业弥漫,就容易造成系统风险。

第五章 中小企业ERP实施策略探讨

第一节 中小行业ERP实施中的对策

针对上述中小ERP实施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参照我国中小行业 ERP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提出以下对策:

一、加强全面人员培训

使用一套全新的工具来管理和运做一个企业,必然伴随着从企业高层领导到一般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改变,这要通过培训和教育来解决。关于ERP的教育和培训,有两个重要的目标:一是增加人们的知识,二是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当人们学习了什么是 ERP,ERP能带来什么好处以及如何实施ERP之后,就了解了这种科学管理的新方法,增加了这方面的知识。但这还远远不够,使企业中成千上百的人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学会以正规的方法经营企业才是根本目标。这是一项艰苦的任务和真正的挑战,而这也正是成功实施 ERP的核心。教育培训对象可分为三个层次,一种是面向企业高层领导的,参加对象是企业的总经理和主管生产、财务、工程和市场销售的副总。另一种是面向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参加对象是生产、计划、销售、采购、工程和数据处理部门的负责人。最后是整个企业的广大员工。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原理、概念和技术的介绍。应用方法的研究,即是如何应用这些工具来为特定的企业工作,其目的在于如何管理好企业,以及软件系统的培训,它更依赖于某一特定的ERP软件,注重软件的细节和某些特定的功能,目的是如何操作具体的ERP系统。总之,培训和教育贯穿项目实施和日后应用的始终,也是实施成功的关键所在,如何强调都不足为过。

二、建立良好的管理基础

ERP系统的实施是建立在较好的管理基础之上的,因此,企业必须进行管理基础优化。企业管理基础涉及许多个方面,总结起来较为关键的有以下几点:

(一)制度基础

特指企业的产权制度、法人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等企业基本制度。良好的制度基础是企业建立和使用信息系统的动力源泉,也是突破实施障碍的关键。

(二)业务流程基础

企业的业务流程应该较为固定而且固化成为管理制度。即使业务流程经常发生变化,企业各个部门也应该根据规定按部就班地进行各种调整。包括财务管理、经济核算、质量管理、仓库管理、合同管理、生产管理等制度。

(三)数据基础

不知道有多少项目因为数据问题而失败,以至于项目实施人员经常发出 “一份技术,两分管理,七分数据”的感慨。因此,必须进行基础数据的整理,要有一套完整、准确的数据资料,它往往是系统成败的关键。

三、企业业务流程再造(BPR)

企业在实施ERP后,企业的管理流程会发生一些变化。一方面,因为ERP的推行实施,企业的业务数据可以共享、业务处理的速度明显加快,可以处理的业务工作量加大了。再之,由于企业的业务数据在网络中传递,使用ERP的业务模块已经可以不是原来的业务职能部门了,如此的业务变更为管理的变革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企业原来的业务管理模式与ERP要求的企业管理及市场营运模式肯定有一定的差异,有些是落后的管理模式,而有些又是与 ERP管理思路、信息流程不相符的管理模式。因此ERP系统的实施与应用离不开进行企业管理模式改造和管理手段改造的 BPR(企业流程再造),与此同时,通过对ERP系统的应用来保障并支撑起新的业务流程。可以说,不进行BPR的ERP应用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可能导致ERP失败的。

四、长远规划、分阶段实施

理论上完整的ERP系统,业务流程覆盖广泛,功能繁杂。由于时间、资金、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约束,企业实施 ERP通常不可能在所有的业务流程同时开始实施。也不可能一下子实施ERP中的所有功能。因此,企业领导者应该长远规划,分阶段实施,从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的角度出发。从那些 “瓶颈”业务流程入手,对于业务流程内的功能需 求,优先考虑哪些对改进关键增值活动有明显效益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既有效控制ERP项目的时间、成本,又能切实看到效益,这样后续的ERP项目才能进行。

五、转变实施态度,注重实施工程中的项目监控

ERP上线是一个新旅程的开始。一般来说,ERP项目的先期投资非常大,而期望的应用生命周期也在 1O—20年左右,项目上线决不是结束,而是项目真正 的开始。因此应该保留ERP项目实施小组的主要人员——包括业务和技术人员,以保障ERP的应用,处理应用中的瓶颈问题,改进系统。ERP实施是一项风险很高的工程,需要进行严谨认真的项目监控。具体来说,应该规范项目例会和阶段性评审制度:定期召开由企业的项目领导、各业务部门的领导以及实施咨询人员参加的项目实施例会,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部门协调、人员沟通、技术支持、时间和成本控制等问题,分阶段对项目实施进行评估。规范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文档管理也是一项关键工作。应该对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的文档记录,详尽而规范的实施文档不仅有利于企业、ERP软件厂商、管理咨询公司之间的交流,而且对于ERP项目的后期维护和持续改进都是重要的基础资料。

六、选择合适的系统和实施伙伴

国内外的ERP软件不下几十种,各有特色,企业应选择与企业自身的管理需求、管理理念最一致的ERP系统,这样实施成功的把握较大。ERP实施合作伙伴的选择对企业也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在选择 ERP供应商时要综合考虑的因索有 :其对 ERP系统及其开发工具的掌握、跟踪服务、技术升级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对企业存在的环境、经营理念与文化有深刻的认识,对企业文化与管理思想认同。实施咨询商主要是针对ERP产品及供应商的挑选、企业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的重组等提出意见,协助企业实施ERP工程。对于大型管理软件的实施,企业需要指定明确、量化的应用目标,建立项目管理体制和运做机制,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进行业务流程重组,选择 ERP软件和制定项目实施方法等,这一切仅靠企业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请专业咨询公司介入,不仅是大型企业管理软件实施过程的复杂性所要求的,也符合企业管理软件国际发展经验以及现代产业发展分工细化原则。

第二节 ERP实施的步骤和内容

一、成立项目组

项目组由总经理助理,信息中心主任,软件公司实施顾问及各部门业务骨干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在总经理的领导下 ,对ERP项目负责规划,培训组织,协调工作,确保项目按计划、分步骤的顺利实施。

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我们将整个 E R P工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运行财务管理系统 中的总账系统,报表系统 、应收应付系统 ,工资系统 、固定资产系统、供需链管理系统中的采购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仓存管理系统和存货核算系统。第二阶段运行办公 自动化系统 、管理会计 (预算管理 )系统 、生产管理中的生产计划系统、车间管理系统和成本核算系统。

三、做好培训工作

培训工作包括 计算机基础培训、ERP软件应用培训、编码培训、业务流程培训、初始数据准备培训等。使各部门业务人员学会使用计算机  学会使 用计算机进行业务处理。

四、业务流程再造

业务流程再造是在深入调研 广泛讨论的基础上,按照 “科学、合理 高效”的原则,继承企业传统管理的先进经验,改进不合理的工作流程。充分利用计算机程序化 的特点对科学的业务流程进行固化和强化。对业务流程再造时,要深入调查研究,要结合软件的功能反复讨论,既不能脱离企业的实际又不能离开软件的功能去搞业务流程重组。业务流程如图5-1

 

图5-1 业务流程图

五、软件实现

软件实现包括ERP软件的原型测试、数据准备、模拟运行、系统转换等步骤。将该阶段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调试解决等过了产品磨合期之后方可正式使用。

如图5-2

 

图5-2系统组成图

六、现场指导、跟踪服务

ERP项目正式运行 标志着新的业务流程和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处理各项业务的开始。为了保证每一个环节都能在规定 的时间运用新的手段、遵循新的流程完成任务,项目组一方面每日利用网络系统监控系统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另一方面组织项目组人员现场指导跟踪服务,哪里是关键,那里就有项目实施人员。

第三节 ERP实施成功的关键因素

从ERP长期实施的实践来看,ERP实施能否成功,归纳起来关键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企业的产品是否有生命力

如果企业患了致命疾病,由于机制问题内外矛盾严重,或者投资方向就错了,产品根本没有市场生命,没有经营效益甚至处于亏损状态,或者企业没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经营环境,想依靠ERP来“冲喜救命”是不大可能的。有的企业的失败其实并不是因为上ERP导致的,而是本身有ERP无法解决的毛病。不但在开始对企业有这样的要求,就是在实施ERP项目的过程中也要保证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否则ERP搞了一半的时候亏损了,必然也没有精力和实力来继续推进ERP了。

二、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和实施决心

企业的领导班子是否具有改革进取的决心,理解ERP,有一致的明确目标且比较团结,如果企业领导没有搞清楚ERP到底是怎么回事就盲目地实施。也要导致失败。因为实施ERP项目必然要进行管理创新、流程再造,必然涉及到具体的利益问题,必然会碰到很大的压力。如果领导班子没有团结一致,勇往直前地下定决心,而是貌合神离、矛盾重重,还是不要上ERP的好。联想的ERP系统之所以能成功,与柳传志下的决心有很大关系,他在有关内部会议明确表态 :不配合实施 ERP责任人将被撤职,领导一生气,阻力变动力。

三、有没有为ERP项目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

这个目标应该是量化的,如资金周转率、市场占有率、利润、股东权益提高多少百分点,生产周期、成本下降少,对市场的响应速度提高多少时间等。如果不是一个量化的指标,也就无法考核,要评价ERP是否成功,就要对比目标 。

四、选用的 ERP系统软件以及合作的软件供应商是否合适

ERP软件供应商有没有自己的咨询队伍,有没有自己的专家中心,如果ERP供应商不自觉地在实施ERP时把技术放在第一位,肯定要出问题 。

第四节 ERP实施的风险规避方案

一、考察服务商综合实力

由于ERP系统实施周期长、见效慢,软件的成熟程度只有在企业大规模应用时才能体会到。因此进行ERP选择时 应该重点关注服务提供商的经营实力和服务质量,考察软件公司实力、商誉、经营绩效、研发能力、实施顾问经验、员工队伍及稳定性等各方面,尽量选择规模大、经营良好、行业经验丰富的合作伙伴。

二、避免对 ERP实施的期望值过高

ERP系统涵盖了企业的各个业务管理范畴,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和管理能力逐步进行系统建设,清楚划分项目各阶段实施范围及目标,遵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指导思想,正确地认识技术在系统中的作用,认清ERP系统非企业信息化的全部,避免过度期望,并提前作好应对实施过程中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

三、确保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ERP系统 2O%的基础数据往往决定8O%的运行效果,企业必须规范数据标准,建立科学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方式,确保数据的准确,才能获得有价值的决策信息。企业应严格按照实施顾问的要求,进行基础数据的整理和收集。软件厂商应提供全面规范的基础资料收集范围,保证收集进度,提供深入的基础资料准备建议,如B0M架阶、物料编码、仓库设置等指导,提供标准的数据收集表格和流程,确保数据质量,提供数据转档的技术支持和相应工具。

四、加强ERP项目人员培训

培训是成功实施 ERP系统的重要因素,培训只限于产品具体功能是远远不够的,应该给予企业员工一般管理概念的培训。培训应是两方面的,第一是教育,是观念和知识结构的提升,让员工接受新观念、新方法 ;第二是有关操作技能的改善,加强项目核心小组成员培训,使之成为强有力地推动队伍。

第六章 企业实践-浙江球冠集团有限公司

为进一步明晰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完善,本文以一家实施ERP项目的合资企业浙江球冠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分析研究浙江球冠集团有限公司是如何在ERP环境下设计与完善内部控制的。

第一节 浙江球冠集团有限公司介绍

浙江球冠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通信设备制造、销售以及提供通信系统解决方案和系统集成的合资企业,注册资金980万美元,其中中外双方各占50%股份。从1996企业成立至2007年,其经营业绩成倍增长,成立当年销售收入仅几万元人民币,2000年销售收入就已超过四亿元人民币;企业总资产也由成立之初的8000多万元人民币发展到3亿元左右。

一、公司财务

(一)主要会计数据

表6-1会计数据表                                          单位:(人民币)元

项目

2007年 2006年 本年比上年增减(%)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后

营业收入  1,034,886,022.09

837,543,518.52  837,543,518.52  23.56%

利润总额

48,501,103.95  74,952,821.58  75,021,307.98  -35.3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1,050,882.68  52,112,949.17  50,939,763.82  -39.0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23,368,164.30  48,616,273.00  47,443,087.65  -50.74%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51,140,588.82  61,882,544.53  61,882,544.53  -17.36%

总资产  949,753,279.24  921,934,487.32  925,358,414.98  2.64%

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  535,076,108.22  516,686,225.21  520,075,225.54  2.88%

股本  160,500,000.00  107,000,000.00  107,000,000.00  50.00%

(二)主要财务指标

表6-2财务指标表                                            单位:(人民币)元

项目

2007 年 2006 年 本年比上年增减(%)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后

基本每股收益  0.19  0.43  0.42  -54.76%

稀释每股收益

0.19  0.43  0.42  -54.76%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

0.15  0.41  0.40  -62.50%

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  5.80%

10.09%

9.79%

-3.99%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5.90%

25.97%

24.89%

-18.99%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  4.37%

9.41%

9.12%

-4.75%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4.44%

24.23%

23.18%

-18.74%

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0.32  0.58  0.58  -44.8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  3.33  4.83  4.86  -31.48%

(三)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表6-3非经常性损益表                                        单位:(人民币)元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金额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  -187,182.89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与公司业务密切相关,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定额或定量享受除外)  1,674,424.00

其他营业外收支净额  -721,132.82

其他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7,887,124.92

企业所得税影响数  -1,037,054.60

少数股东所占份额  66,539.77

合计  7,682,718.38

(四)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表6-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单位:(人民币)元

项目 本期数 上年同期数

一、营业收入 938,223,826.78  897,313,820.83

 减:营业成本 825,764,633.52  778,780,627.06

 营业税金及附加 3,316,472.15  1,886,255.74

 销售费用 9,792,464.29  9,607,202.36

 管理费用 49,699,013.15  34,541,746.16

 财务费用 11,388,887.00  15,657,345.80

 资产减值损失 836,301.12  -2,315,688.33

加: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 号填列) -68,486.40  68,486.40

 投资收益( 损失以“-” 号填列) -3,707,412.44  -1,750,615.69

 其中: 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4,340,481.34  -1,865,724.16

二、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33,650,156.71  57,474,202.75

 加:营业外收入 2,681,711.47  1,914,426.81

 减:营业外支出 1,489,692.19  515,349.13

 其中: 非流动资产处置净损失 153,002.83  84,954.88

三、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 号填列) 34,842,175.99  58,873,280.43

 减:所得税费用 12,295,222.77  17,965,408.35

四、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 22,546,953.22  40,907,872.08

二、产品流程

(一)产品介绍

 

图6-1 产品资料图

(二)销售明细表

 

图6-2销售明细表

(三)客户分布清单

 

图6-3客户分布清单

(四)入库单

 

图6-4  入库单

(五)出库单

 

图6-5  出库单

(六)调拨单

 

图6-6 调拨单

 (七)送货单

 

图6-7 送货单

(八)开票单

 

图6-8 开票单

第二节 浙江球冠集团有限公司ERP项目背景

随着企业滚雪球式的高速发展以及行业竞争日益加剧,企业原来粗放式的管理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成本控制粗放

在原来相当粗放的管理模式下,企业签订销售订单时主要依据每年修改一次的产品价格目录 ,而且随着通信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产品的销售价格不断下滑,成本预算则是根据一些经验的数据进行估算。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每个销售合同基本上都包含设备、安装、调测、验收等过程,而且一般每个合同时间跨度都在半年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两年,而大部分进口原材料价格基本上每年都有要变化,这样到一个项目完全结束时,成本往往与预算相差很大,在手工核算模式下很难分析原因;而且人工成本更是无从控制,有时一件任务一周就可以完成的,实际上却干了两周,甚至每个项目上有多少工程师在现场都无人准确知道,成本控制更无从谈起。

二、库存越来越高

由于企业是采用手工核算,往往一套设备就包含几十个机盘,每个机盘再往下分解又有几十个零部件,因此一套设备细分下来可能上千种零件,企业在核算上就十分粗放,仅计算机至设备和采购金额,而每次订购原材料时都会多订购一些备用零部件及机盘以备现场需要,但时间一长,对这些备用材料无从查找,致使库存材料越积越多,到2000年就高达几千万元人民币。如何降低库存成为公司管理层的一大“心病”。

三、职能部门之间脱节

在手工核算方式下,各部门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的业务数据交流困难,形成大大小小的信息“孤岛”,对公司管理层的决策很难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而且部门之间经常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扯皮,有责任相互推诱,有利益就互相争取,使管理层将大量精力放在部门之间的协调。

由此,公司决定上马ERP项目,借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加强企业内部控

制。通过比较分析,管理层决定选用国外比较先进的ERP软件—SAP R/3,在这种情况下,ERP系统中单一的数据库,使过去跨部门的审批流程得到简化和压缩。压缩所造成的一个结果是,用于企业内部控制的许多审计线索在ERP系统的引入后消失了。同时,企业过去基于文件审批的内部控制机制,也无法适应ERP基于流程的管理需要。更重要的是,由于企业的业务运作更加依赖于ERP系统,这种依赖和信息系统本身特点所导致的脆弱性,形成了企业新的业务风险。在新的业务执行环境中,这些审批处理自动化方法将改变企业内部原有的一些风险特征,这时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就需要重新评估和设计。

第三节 ERP环境下主要业务内部控制设计

当然,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每一功能模块都贯穿了SAP先进的内部控制与管理经验,基于公司的业务状况及性质(根据项目合同组织资源),浙江球冠集团有限公司整个业务链条是以销售为起点,根据销售签订或预计合同状况,采购及生产部开始准备基础物料,根据合同开工时间工程部安排工程师到现场进行设备安装督导及调试,直至项目完工验收合格交付使用单位,其基本业务流程如下图:

流程 说明

 

(1)销售部门签订合同,生成物料需求清单(BOM)

(2)采购部门根据系统中的BOM,运行MRP,系统根据库存状况及安全库存自动生成物料采购申请进行物料采购。

(3)生产部门根据采购情况安排组织生产。

(4)工程项目部门根据工程计划及物料、设备组织情况进行现场安装督导。

(5)以上流程中关财务数据同步进入财务系统、从财务系统可以实时反映各项工的财务情况。

图6-9  SAP业务模块关系图

一、销售系统内部控制的主要特性

(一)系统的定价灵活性和完备性很强。企业可以利用有关规则来定价,并可以存储最复杂的定价情况。可使用户服务代表从复杂的定价劳苦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更致力于本职工作:销售和服务。

(二)在完成订单输入之前,可用性检查主要是核对企业手边是否具有足够数量产品以满足新订单需求。企业可以规定企业的系统是否基于可承诺签约量(ATP)来进行检查,甚至可以检查多个工厂的可用性。所有这些都有助于企业的组织机构对潜在的交货瓶颈的最新信息,做出销售订单的决策,并且在改善客户满意程度的同时,帮助企业按计划完成商业过程。

(三)在信贷检查方面赋予企业极大的灵活性。企业可以在销售周期中的任何时间内,可以从订单收货到交货,利用信贷限额检查功能。企业可以对集中或分解的运作过程或任何过程之间建立信贷检查,对于一位己知客户,企业可以定义一个总的限额或对一个信贷控制范围定义特定限额。企业还可以在限额超出时确定系统的响应。

(四)系统包含一整套客户服务功能,包括呼叫管理、担保管理和服务合同处理等。它还包含出租或采购设备的维护和修理合同,并允许企业记录全过程,确保即时的服务响应和准确无误的开票。

基于以上特性,浙江球冠集团有限企业为了防范销售人员为了单纯追求销量指标而违反甚至损害公司利益的情况出现,特制定了以下的控制流程:(如图6-10)

流程 说明

 

(1)销售部门根据公司目录价格及与客户初步谈判情况制定出销售价格,并根据标准成本匡算出项目利润情况供审批人复审及批准,对特殊情况需经公司管理层讨论。

(2)价格确认通过,系统会检查交货条款及客户信用状况(公司工程项目一般为分期付款)系统会根据客户授信额度确认是否通过,如经特殊批准,可以单次追加授信额。

图6-10销售订单流程图

二、采购生产系统

物料管理的目的是满足下列各种处理,即物料需求计划、物料采购、库存管理、发票确认和物料估价。SAP的各个部分是集成在一起的,MM(Material Management)系统与下列部分有接口:

生产计划和控制

仓库管理

集成的

资源计划

 

图6-11物料管理模块与其他模块的关系图

通过使用采购和仓库/库存系统,系统能够提供物料需求计划的基础数据。基于消耗的物料需求计划,根据消耗数据生成基于再订货点原则或预测的采购建议,其他需求以采购申请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分配给相应的采购人员。

采购具有强大的功能,可以优化相关的处理过程,即从采购申请的生成到打印采购订单和长期采购协议。在采购过程中,可以根据现有的报价单生成订单。或首先发出报价单申请。在很大程度上,采购订单可以根据现有的数据自动生成,例行项目可根据采购协议生成。此外,系统可为评价、选择供应商和监控与订单有关的活动提供相关信息。系统为采购人员和物料计划人员提供库存数据、库存可用量(地点和时间)、供应商、采购订单历史、交货时间和未结订单数量。

仓库管理能够定义并管理复杂的仓库机构,可以将仓库分为不同的物理或逻辑单元,例如高架区和存 储区。可以随机的组织和管理,或按图示存储原则组织和管理。系统可利用己定义的策略提示用户货物应存放的区域,哪些区域的货物应取消,或货物应从哪些区域取出。

发票确认(发票匹配或发票取消)功能清晰地表明了系统集成的程度。发票确认需使用物料主数据、采购订单和收货的有关数据,在理想状态下,用户只需要输入对应采购订单项目的发票总额,根据预先定义的参数,所有过帐生效,生成应付帐。如果超出了预定的限额(例如数量、价格和交货期),则冻结对该发票的付款。

三、内部会计控制系统

SAP的财务系统与各业务模块是紧密无缝的联接,所有业务模块发生的跟

资金或收入成本费用相关的都会自动在财务模块产生数据,均可以查询到对财

务数据产生的影响,其基本关系如下图示:

 成本检验 

应收 财务总帐 应付

 现金流管理报表 

图6-12 SAP数据流向图

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是保证业务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保证业务活动以正确的金额,在规定的会计期间,记录于规定的账户;保证账面资产与实有资产定期核对,并揭示薄弱环节;保证企业经济活动依法、有效、有序地进行。为此浙江球冠集团有限公司根据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建立了以下实施控制的方法:

(一)组织结构和权责体系的控制

(二)授权批准控制

(三)信息记录控制

(四)财务预算控制

(五)内部会计控制有效性评估

(六)内部审计

第七章  结 论

第一节 中小企业ERP实施策略总结

总体来说,ERP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企业方的原因,如人力资源结构方面、员工心态方面、企业管理方面、数据管理方面以及管理者思想认识方面;也有实施方的原因,如没有对企业业务进行深入分析、实施方与企业客户对项目成功的理解不一致、实施方没有综合审视企业在其他方面的能力。

针对中小企业 ERP实施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参照我国中小行业 ERP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提出以下对策:企业要对 ERP有明确的认识,根据自身情况量体裁衣;全面考察,选择最佳的软件供应商;重视复合人才的选拔,组建金字塔式的实施团队;明确的需求分析,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重视用户培训,并贯穿项目始终;企业规章制度的更新与落实;充足的基础数据储备;加强进度控制。

第二节 中小企业信息化未来趋势的展望

中小企业实施ERP可以整合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实现数据共享,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规范企业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ERP的实施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企业生产,技术,经营和管理的各个方面,我们必须清晰的认识到它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ERP系统能够真正适合企业的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速度的加快和中国成功的加入WTO,这对我国所有的企业来说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尤其是中小行业,企业面临的市场的压力越来越大,推行ERP是提升行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成功实施ERP不仅将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综合实力,更重要的它将推动企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参考文献】

[1]杨映明.ERP系统的实施与风险防范.[M]云南科技管理,2004,(1):40-42

[2]汪国章.ERP原理、实施与案例. [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1.237-243

[3]陈启申.企业资源计划(ERP). [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9.

[4]初铭畅、谷宝华.国有企业实施ERP系统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3,5(6):1-2

[5]张佰根.企业资源计划(ERP)项目实施策略. [J].现代计算机,(137):52-54

[6]黄友澎、程晓枫.ERP实施风险分析与管理[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4,32(2):65-68

[7]徐建新.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沿革与扩展. [J].电脑与信息技术,2001.

 [8]张显悦.ERP系统的实施风险及其防范[J].森林工程,2006,22(6):66-68

[9]朱岩、肖盛金.一种ERP风险评估——企业资源展开法EFD[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6(S1):1115-1119

[10]温咏棠.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J]企业管理2001年第197期:45-46

[11]刘勇、傅巍.ERP项目的实施风险管理[J].矿山机械,2005,33(7):134-135

[12]李立志.我国企业实施ERP项目的外部风险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9(11):3-5

[13]刘伯莹、周玉清、刘伯钧. MRPII/ERP原理与实施,[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第二版

.Information Systems Frontiers.2000.2:2:233±24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04.5:319–338。

致  谢

中文本科论文第3篇

一、中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回顾及特点美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发展较成熟的国家,商业诚信环境好。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起步早,历史悠久,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和科研资源,专业办学特色鲜明,定位准确,课程体系设置科学,教师梯队合理,有良好的教学基础,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速度都比较快。以美国富乐敦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为例,该校自1957年建立以来,以其应用型和研究性的传统而闻名,并不断地科学合理地界定工商管理的内涵与外延,引领探讨工商管理学科包含的知识体系,从理论上把工商管理研究引向深入。从目前美国高等学校商学院管理类院校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1)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与MBA和DMA的教育有着明显的差别。在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更加注重商业经济管理的应用性,其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主要是围绕着商业经济管理的应用性以及市场需求而设定的,而在工商管理硕士和博士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注重的是工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性与领导性。

(2)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美国高校商学院管理类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日趋成熟并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到MBA和DMA的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上看,都有整套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

(3)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从学生入学起就介人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对学生进行职业发展素质教育,并且对学生进行职业倾向测试,进行一对一的职业发展辅导和构建强大的现代技术网络支撑平台,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平台各类信息。

而我国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起步晚,从目前经济管理类院校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看,特点如下:

(1)计划经济时期高等院校经济学分科的影响仍然十分明显。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的设置都是建立在原工业经济或商业经济的基础上,因此工商管理教育的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与现实企业类管理问题存在偏差。推荐阅读: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与评价体系构建论文

(2)在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与MBA的教育没有明显的差别。在工商管理本科教育中,这样一种倾向越来越严重:把国外MBA课程直接复制到本科教育中。

(3)我国改革开放后在引进西方工商管理教育过程中,我们一开始就强调中国特色,但是中国特色的呼声好像有越来越弱的趋势,在课程设置上直接照搬国外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结果,要么是课程设置水土不服而流产,要么是缺乏符合要求的师资力量而使得许多课程难以开出或降低要求开设。

二、中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框架分析

工商管理本科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是围绕着课程而展开。课程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设置和一系列教学环节是组成教学计划的主体。课程设置的合理性、适用性、前瞻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商管理教学质量的高低,从而影响到培养人才的质量。

中文本科论文第4篇

关键词:科学人文主义;萨顿:人本主义 

 

“科学人文主义”一词是萨顿首先提出的,其提出目的是为了解决科学和人文这两种不同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协调、紧张关系的。然而,在内在论影响之下,科学哲学向来是见物不见人,把科学活动看作一个封闭的系统,只研究科学自身的因素,而忽视了研究科学的人的因素的重要性。近代以来,逻辑实证主义者片面强调主观感觉的“中性”,更使科学逐渐脱离社会因素和人的因素。这里仿照萨顿科学人文主义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寻求一种在科研活动中实现科学人文主义的手段,即人本主义思想。 

 

一、科学人文主义的缘起、内涵及意义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并展现出了无穷的魅力,使“瓷本主义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科技的繁荣压倒了其他文化形式,衍生出了惟我独尊的大科学主义。但是,繁荣的背后往往总是存在着阴影,科学过度发展所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也日渐突显,人文主义者们对其的批判之声越发之大,发科学主义的浪潮也变得日渐高涨,不可避免的就是科学与人文的分裂对立日益加深,后果愈加严重。对此,萨顿指出,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怕的冲突”。这种冲突必将伴随着科学和人文的发展进一步加深·旧人文主义是以解放人性、寻求自由为主题的,而萨顿就针对科学与人文的矛盾敏锐地提出了新的科学人文主义。萨顿明确指出:“我们必须使科学人文主义化,最好是说明科学与人类其他活动的多种多样关系——科学与我们人类本性的关系”。在萨顿看来,只要关注科学中的人性,或者在科学中“注入”人性,问题就会得到解决,他于是提出一种以科学为基础的新人文主义,即“科学人文主义”,他又将之称为“科学人性化”。 

萨顿指出仅仅依靠科学并不能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爱因斯坦也曾说:“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手段,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是取决于工具。”所以,必须使“科学人性化”,强调促进科技发展的目的是服务于人,在这一点上。科学发展观与之完全一致。它主张科技发展要以人为本,因此,是萨顿科学人文主义的继承、弘扬、创新与实践。 

如仅就文化层面而言,科学人文主义产生的总背景是“两种文化”的分裂与对立。所谓“两种文化”,在目前状况下,可按萨顿和斯诺所指认的加以理解,即:一是科技专家的文化,另一是人文学者(文学知识分子)的文化。具体而言,科学人文主义产生的基础至少有三:一是传统人文主义,二是近现代科学及科学文化:三是现当代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以及人们对此问题的求解。萨顿的科学人文主义是一种理想的科学技术发展观,它至少包含四层意义:作为一种新人文主义,其以科学为基础:同时肯定人文的价值,强调必须以正确的人文价值观为导向促进科技的发展;倡导科技与人文的协调共进;其目的是使科学发展完全为人类服务。 

科学人文主义自提出后,引起科学哲学等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及深入探讨。至20世纪50年代末,斯诺明确指认了“两种文化”现象,之后布罗克曼提出“第三种文化”,同时伴随着“索卡尔事件”、“科学大战”,科学人文主义思潮在西方得到时代的关注,获得了新的发展。 

既然科学人文主义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如此重要,那么作为科研工作者又如何才能在日常的科研活动中实现科学人文主义呢?这需要寻求一种适用的手段。 

 

二、在科研活动中实现科学人文主义的手段——科研人本主义

(一)人本主义思想的起源和特点 

在古希腊时期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就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入的理性力量。在西方中世纪,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封建神学的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成了束缚人的枷锁。到了14世纪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新兴的学者以研究古代文化为借口,首先在思想上展开了反封建主义和天主教的神学统治的斗争。文艺复兴在15世纪扩展到了整个欧洲,到16世纪达到高潮。在文艺复兴运动中,资产阶级思想家抨击封建神学的“神本主义”,要求“以人为中心”,提倡以“人性”来反对教会的“神性”,主张个性解放和自由,把人们的价值由天堂拉回到人间,高扬人的意义和价值,形成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再次兴起则首先是基于其发展之中面临的新矛盾,因而现代西方人本主义与传统的人本主义比较出现新的特征:传统人本主义从人本身出发研究自然、以某种精神或物质的实体为基点来说明人。在认识论上要求得某种共性的东西,因此是本质主义的,并且强调人的理性作用。而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反对自然的研究,认为哲学只研究人,把人的存在提到本体的高度,主张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本体论。对人的理解,排斥做自然主义、理性主义的解释,认为人是孤立的个体,其存在及本质是情感意志和心理体验等,是超出精神物质之外的。现代西方人本主义不承认世界有所谓共性的东西,强调人的个体性,在个体的自我中寻找人格的完整,更注重于人的非理性的情感意志及体验。 

 

(二)从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思想发现科研中的人本主义 

中文本科论文第5篇

1.1理论基础与学习习惯

“中职本科”是目前部分应用型本科招收的一类本科学生。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和大量的课外接触,该部分学生理论基础较差,大多是初中毕业,且对初中基础知识的理解也很有限,日常学习自律性不强,对于课程内容总是浅尝则止,自信心不强,由于之前的学习习惯不好,大多数学生没有独立学习的习惯,课堂氛围较活跃,对于基础理论缺少兴趣,偏爱实践操作,这与之前所受教育有很大关系。高校“普通本科”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均不适合“中职本科”学生,造成大多同学学习一年后收获少、自信心丧失、学习兴趣减弱。学生不爱动脑思考,觉得“设计”离自己十分遥远。

1.2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

由于目前全国并没有专门的“中职本科”高校,“中职本科”只是普通高校培养的一类对象。普通高校的教师上课由于教学对象不单单是“中职本科”,同时兼有“普通本科”或“高职本科”,故很难划清界限。教学上按照经验讲述原理多,主要按照普本教材章节进行理论讲授,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素材与教材的结合占据了课堂,相比之前的纯理论教学和课程设计在教学效果上有所改善,但对“中职本科”的学生来讲,还远远不够。

1.3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

目前而言,“中职本科”的培养目标主要被定位为职业教育,要求学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实际教学内容却与此完全脱节。实验实践内容并没能有效结合,验证性实验的偏多,动手操作的较少,和课程衔接不到位,显然不适合目前的“中职本科”教育。课程设计题目多为经典的带式运输机减速器的设计,只有少数同学能按照手册完成设计,但是这么算却说不清楚,学生一头雾水,并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方法。

1.4成绩考核

成绩考核仍然以主要期末测试为主,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为辅。形成了“高分低能”的社会现象。而“中职本科”的培养目标则要求学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这部分的考核也该在成绩考核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我们制定的改革思路是:教学内容以行业岗位上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及生产实际需要为目标,以解决工程实际设计问题为指导。

2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经过对“中职本科”生源中职阶段培养方案、教学体系、及学生个人情况的调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中职本科”学生学习《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2.1框图法教学,整合知识体系

整理总结《机械设计基础》中的核心知识点,自编校内讲义或教材,结合一个综合实例,如蜂窝煤压制机、机床C6140主轴箱,以机构、传动、零件三大部分为主线,制作框图,帮助学生快速、直观地理解整个机械设计基础的知识体系,由此知识体系展开教学单元。围绕综合实例,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讲解内容时重点把握能让学生了解典型机械或结构的设计思想、理解装配要点、掌握分析故障和维修。

2.2模型演示教学法

采用玩具激励法(机构部分可以拆装模型,观察机构运动、计算实际的自由度、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的兴趣。慧鱼组合模型可以应用于教学课堂,让学生在验证理论知识的同时,实现理论和动手实践的统一。通过对模型的研究与分析,启发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的认识,并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自己查阅学习资料的能力。既满足了学生爱玩的天性,又学到了知识。

2.3设计软件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使用Solidworks等机械设计类软件在《机械设计基础》的课堂上结合典型设备进行建模、模拟装配、指导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分析,或结合实验室的试验台,教师建立虚拟实验模型库,课后学生可以利用该模型库进行学习建模、装配、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机械系统。除了大型的常用的机械设计软件CAD、solidworks,网上有大量机械设计小软件,还有一些企业应用的机械设计软件,该类软件界面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帮助学生计算参数,不需理解繁杂的公式及理论推导,教学中,指导学生应用此类软件,相当于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机械零件的一些参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日后实际工作应用打下一定的基础。

2.4项目教学代替章节学习

教学内容及顺序调整:分四大部分,均为先通过先讲整体一个实例,再拆分讲解,类似于项目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各部分。机构部分: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通过参观实验室机构展台通识,以分析玩具的机构组成和原理,带动学习的积极性,拆装,分析,计算。机械传动部分: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通过玩具模型讲解几种传动的特点,再分别介绍具体知识点,轻参数、重结构,轻计算、重原理。机械零件部分:齿轮、轴、轴承、联轴器、弹簧等,本部分设计先以减速器原理讲解为起点,通过动画和实验拆装,逐步进入理论学习。增加机械维修工具、量具部分内容,学生应该进行系统学习。能在实践和工作中更快地进入角色。

2.5实践、设计成绩考核替代期末考核

“普通本科”的专业基础课考核多以期末测试为主,以辽宁科技学院目前而言,平时成绩占30%,期末卷面测试占70%。这种测试并不能真实地体现学生的水平,尤其是对“中职本科”的学生。因此,本文认为对于“中职本科”的《机械设计基础》,应以实践考核替代目前的期末卷面测试。

2.6建立班级学习QQ群和微信群

建立班级学习QQ群和微信群,改善师生关系,方便课后复习答疑,沟通情感,讨论问题。90后的学生几乎人人上网,网上的教学及互动不容忽视,以往的网上教学多为网上精品课或论坛,对于不爱学习的学生难以调动其积极性,因此,以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去指导和教学不失为教改的一个重要环节。

3结语

中文本科论文第6篇

所谓“人本管理”是将“人”作为管理的主体和核心,将组织内所有成员作为开发和服务的重要资源进行管理,其核心理念即尊重主体,关心个体,激发人的创造欲望,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人本管理兴起于二十世纪80年代,它的出现有效地将管理与人本进行了融合。随着教育科研管理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科研管理注重制度制定和执行,似乎将工作的主体剥离于工作之外,这种管理模式无形中抑制了被管理者的主动性和探索热情。因此,将人本管理理念引入教育科研管理,对于加速教育科研发展和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人本管理是教育科研管理的核心理念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人本管理中“本”可以理解为“根本”、“本位”,即将人本身视作生产和管理的关键要素。就目前而言,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科研机构设置空缺,学校通常设置校长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等机构,却不设立教研处,没有相应的机构设置,自然缺乏专人的管理;二是教育科研管理不接地气,教育科研重点往往体现在撰写论文,上报创新成果上,与实际教学关系不大;三是教科研活动“含金量”低,教研活动多局限于制订计划、统一进度、优化教学设计,缺乏科研的理论和实践,缺少专业性的课题研究;四是学校教育科研成果与教师绩效不能挂钩,导致教师课题研究积极性不高。纵观当前学校科研暴露出的这些问题,不难发现学校对教育科研的管理模式抑制了教师的参与热情,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地位,创新能力和创新的持久性都得不到开发。因此,引进人本管理理念,将教育科研的地盘还给教师自己,让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内施展拳脚,是未来教育科研发展的唯一出路。

三、人本管理理念应用于教育科研管理中必须遵循一定的管理准则。

人本管理以人自身为管理核心,以促进个性发展为趋势,以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的。因此,矫正以往小学教育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学校科研管理向更高层次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准则:一是遵循个性化发展准则,学校在组织教师进行教育培训、资源配备、岗位调换过程中,必须以教师本人的意愿、能力及长远的发展作为管理的依据,应当允许教师在合理的范围内对自己的工作提出个性化的要求;二是遵循引导性管理原则,要求管理者放下“架子”,和所有的科研成员构建平等、友好的关系,用有效的引导代替死板的命令,协调并帮助教师完成研究目标;三是遵循环境创设准则,以人作为科研管理的主体的管理模式中,必须为科研人员配备设备、空间、设施等优良的物质条件,从而促进教育科研的顺利进展;四是遵循高素质管理准则,为了实现高水平的人本管理,管理者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才能挖掘科研人员内在潜力,协调好成员之间的关系,促进学校教育科研的健康发展。

四、学校教育科研管理中的人本管理可以满足教师更高层次的需求。

人本管理理念下的教育科研人员主要是教师,教师作为一个特定的群体,具有极强的职业特点,在保证他们必要的物质生活基础上,他们更需要精神的满足。教师这个职业被社会赋予了太多的光环,在这些光环的笼罩下,他们更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而教育科研工作可以说是一种能力的展示,是超越日常工作,更高层次工作能力的展示。以人为本的管理,要求管理者充分尊重教师的研究成果,在研究中互相探讨,彼此欣赏,在满足教师精神需求的同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从而迸发出更强大的科研动力。

五、结语

中文本科论文第7篇

1.旅游专业教育规模大幅增长。

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高等院校旅游专业教育规模呈现快速扩大趋势,高等院校在旅游学院数量、专业学生数量等方面都在不断增加,而且教学实力也有所增强。但是随着这种外延式增长模式的扩大,一些地方高等学校会受到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因素的影响,使得旅游专业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而且难以根据我国旅游市场的实际发展需要,培养出适合时展的旅游专业适用性人才。

2.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已经建立起了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以及各类中职生的教育体系,但是针对于旅游专业,本科教育培养人才的体系还不够完善,导致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没有准确定位。有些院校虽然把培养旅游专业适用性人才作为了人才培养的目标,但是对旅游专业自身固有的特点却缺乏深入了解,在人才培养中往往与社会实际需要相脱节,导致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实践能力及敬业精神相对缺乏。

3.旅游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高校旅游教学,在学科设置上,普遍缺少科学性,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在专业课与选修课之间往往出现结构失衡现象。必修课的选课数量远远大于选修课,而且有些选修课内容安排不够合理,实用性不强,导致学生的选修课学习积极性不高,时常还会出现旷课现象。另外在授课过程中,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还很深,采用较为单一的教学方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二、加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对策

在开展高校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工作时,需要依托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本校教学水平与规模,对旅游专业课程进行详细分析,掌握学科特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与内容,有效控制旅游专业的教育规模与教学质量,促进旅游专业教学发展,培养新时期社会发展的旅游专业高素质人才。

1.控制教学规模,调整体系结构。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旅游教育已具规模,针对当前旅游专业本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对教育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旅游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教育体系进行合理布局,使其发挥出较大效益,因而当地教育部门的宏观调控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需要对教学规模进行控制。当前,从而我国各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高等教育情况来看,旅游教学规模比较大,当地教育部门需要结合旅游市场的实际发展情况,对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做出合理预测,对旅游院校或专业的扩张速度和幅度进行合理控制,促使其与旅游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相适应。同时要加大对各个院校的扶持力度,提高地方旅游专业的教学质量。另外,由于很多高等院校在本科旅游专业或学院设置中具有一定盲目性,因而相关部门需要对各个高校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对高等教育旅游专业的本科教育进行合理规划,把握好审批尺度,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对教育结构进行调整,使旅游专业教育体系呈现出金字塔形的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人才培养结构,不仅能够与旅游业发展建立起相互对应的人才培养关系,同时也有助于各个旅游院校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课程进行合理设置。

2.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学科实践。

为了更好的开展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立足于本校教学实际,将培养出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性、适用性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作为教学培养目标,最大程度的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要建立起集教学实习、专业实习等为一体的实践教学组织体系,借鉴其他先进的旅游管理教学经验,例如可以适当的把大学学习中的三分之一或者更多的时间用于旅游管理实习,使教学与实践进行完美结合,让学生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也可以与当地知名企业建立起信息文化交流与合作平台,为旅游专业学生的实习与继续深造提供合适场所,从而扎实基础,拓宽学生的知识储备面,为学生个性化和专业化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课程改革。

针对当前高校旅游专业本科教育中存在的学科设置不合理现象,首先需要推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改革与发展。注重教材设计,突出专业特色和优势,增强各个学科之间的支持力度,拓展专业口径,促进学科专业化建设。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加强师资专业化队伍建设,通过培养鼓励在职教师再学习的方式,使旅游课程教师在完成基础教学任务的同时,通过专业知识的研修逐步提高技术教育的适应能力。同时要根据旅游课程多元化化发展需要,加大复合型人才及高学历教师的聘用与引进力度,着眼于高校的发展未来,做好人才储备工作,注重双师发展战略,注重培养与选拔学科专业的带头人。此外,要在加强课程专业建设的同时,推进课程改革。根据教学实际,增强课程体系灵活性,并结合学生个性发展与职业的适应性,对课堂内容进行及时调整,构建出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教学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执行教学计划,结合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管理特色,重新制定出实践课程教学方案,力争在素质教育中取得新成果。

三、结语

中文本科论文第8篇

 

近年来是否要取消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争论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赞同者有之,反对者亦理由充分(1)。其实这种争论的本质是现行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等学校教学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任务更加艰巨(2)。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作为毕业生走出学校的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系统性的实践课程;笔者认为应该重新审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方法、评价体系,改变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模式;积极地将用于现代工程项目中行之有效的项目管理理论、方法引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各个环节,有效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培养目标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近年来有被弱化的趋势,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本科毕业生面临较强的就业压力,往往忙于找工作而疏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教育部2004年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一文中重申了本科毕业设计的重要性,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础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

 

长期以来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目标定位大多在学生能够综合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一个较复杂的课题上。毕业设计的实施手段不外乎开题报告、翻译、教师答疑、论文评阅和答辩。这种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如课程设计)有近雷同的趋势且带有太多学究式的色彩,完全不同于企业对项目的开发方式;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对面临就业压力的毕业生很难提供经验积累。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不仅是对大学生本科阶段学习的一次实践检验,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一次准职业化的训练。通过模拟企业的项目管理模式,学生能够熟悉企业的工作方式,贴近企业的技术环境和用人标准,符合企业精确定位的用人需求。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通过认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可以极大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培养目标除了我们传统的认识之外,当前尤其需要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包括解决问题的条理性、计划性,强烈的质疑精神,风险规避意识,以及项目团队合作素质等。这些素质的培养必须改变传统的重结果、忽视过程的做法,而项目管理的应用能够确保以上素质得到锻炼和培养。

 

二、引入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创建于1969的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对项目的定义是:项目是一项为了创造某种特定的产品或服务所做的一次性的努力。项目管理就是为了满足项目干系人对项目的需求和期望,将理论知识、技能、工具和技巧应用到项目的活动中,以满足或超过项目干系人对项目的需求和期望。项目具有一次性和独特性的特点。项目管理的知识领域包括九个方面: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和项目集成管理。

 

根据《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的定义,项目管理包括五大过程:

 

1.启动过程:认可项目可以开始。

 

2.计划过程:为完成项目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而对实际可行的工作计划的设计。

 

3.执行过程:通过人员和资源分配执行计划。

 

4.控制过程:通过监督、检查进度并在必要时采取改进措施来确保达到项目目标。

 

5.结束过程:正式地接受项目并使它有序地结束。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完全符合现代项目的特征,理应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体水平。项目运行全过程中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只有有效地运用项目管理的科学和艺术,才能极大地提高项目成功的可能性。传统的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手段比较单一,主要依靠指导老师的督促和学生的自觉性,论文的好与坏完全取决于学生是否足够优秀,过于强调高水平运用知识的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其他科研素养的培养如沟通、合作等。

 

将项目管理引入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也是改变教育脱离实际的一个重要措施。项目管理不是精确科学,通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改进。这就要求指导老师或机构能够不断研究企业的运作方式和管理手段、工具。例如软件类课题的管理,通常需要应用多种工具软件来管理项目,如版本控制软件CVS、项目计划变更软件Project等。

 

将项目管理引入到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也是指导老师或机构不断成长、成熟的需要。通过系统化的细致管理过程,可以有效地积累指导项目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不断进行改进。

 

三、在毕业设计(论文)引入中项目管理的五大过程

 

项目管理是多种理论、方法、手段和工具的综合,经常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权衡,某方面的获得或许需要另一方面的损失为代价。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引入项目管理的五大过程,每个过程是产生结果的一系列行为。五大过程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五大过程之间的关系图

 

(一)启动过程

 

启动过程标志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正式开始,学生认可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启动。可以通过较为隆重的大会形式,如学校领导、名教授的参与,往届优秀毕业谈经验,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参与座谈等方式,以此强调毕业设计(论文)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使学生在思想上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计划过程

 

对毕业设计课题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计划设计应考虑分阶段设置任务,通过设置里程碑的检查点控制项目进展,计划设计应充分考虑人员和资源的应用,关注项目计划中的关键实施路径。项目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并达成共识,项目计划应是科学的和可行的,其变更应是可控的。一些好的项目计划软件可以帮助我们实施计划过程,如MS Project。

 

(三)执行过程

 

执行过程是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执行过程是建立在项目计划之上的,要严格按照项目计划实施执行过程,只有项目计划发生改变,执行过程才能发生改变。执行过程要在控制过程的监督之下执行,要受到控制过程的影响。

 

执行过程中要应用时间管理,制定合理的工作时间,如项目周例会、技术研讨时间、培训时间,项目走读(Review)时间等,形成周报告制度。对学生加强各方面的培训工作,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

 

建立或开发适用于项目管理型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信息技术平台,以有利于项目管理过程中信息的收集、沟通和运用。

 

(一)控制过程

 

控制过程不仅直接影响执行过程,而且影响计划过程。当控制过程识别到某些变化影响到计划内容,应该从控制过程回到计划过程,修改计划后再变更执行过程。

 

控制过程应设在学校系一级或教研组,建议成立系级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控制小组实施项目控制过程,控制过程应在质量标准文件的基础上对项目的计划、执行和结束实行监督和衡量,必要时可以采取改进措施保证目标的实现。质量控制小组的成员应定期参与项目组的周例会,并监督、记录、指出其不符合计划或质量标准的部分。

 

(二)结束过程

 

结束过程表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可以有序地结束,结束过程必须通过控制过程,而不是从执行过程直接进入结束过程。论文评阅指导老师应由质量控制小组的成员担任,应由质量控制小组提议是否允许某论文进入答辩程序,而不是由指导老师确定。

 

四、建立项目管理型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机构

 

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变革,传统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机构是不能适应这一变革的,建立项目管理型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机构是这一变革的必然趋势。

 

美国PMI学会提出了组织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OPM3,OPM3设计了一组用来提高组织项目管理能力的基本方法。OPM3把组织定义为4个级别:1.标准化的,2.可测量的,3.可控制的,4.持续改进的。

 

项目管理型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机构的设置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可以参考OPM3的基本做法,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个细节,确保组织能够获得不断成长,最初应做好标准化的工作,通过三、五年的努力力争达到4级标准。

 

五、结语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完全符合项目的特点,在执行过程中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只有将项目管理的知识、方法有效地运用到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才能极大地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成功的确定性。同时也能够使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机构形成不断改进的项目成熟度模型,确保组织机构的成长、成熟。

中文本科论文第9篇

关键词:材料类;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185-02

毕业论文(设计)是普通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文)》明确提出:“毕业设计(论文)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毕业论文(设计)对大学生将四年所学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于实际生产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尝试从事科学研究,探索新知领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3]。它对大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工作岗位或者顺利开展科学研究都有直接影响。一所高校本科教学整体水平如何,毕业论文质量也是一个关键评价因素[3]。然而不能否认的是,近年来,我国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呈现出整体下滑趋势,甚至出现了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废之争[4,5]。在这种形势下,笔者对长沙理工大学材料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结合材料类专业的特点探索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一、材料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及考研与毕业论文(设计)存在冲突,影响了毕业论文的顺利开展

进入大四第一学期,学生们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找工作或者复习考研上,这使得他们无暇顾及毕业论文(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进入最后一学期,未找到工作的学生继续找工作,部分找到工作的学生被就业单位要求去实习,考研通过初试的学生要继续准备复试,未通过初试的学生转而把精力放到找工作上,这就导致就业及考研与毕业论文(设计)发生冲突,使得毕业论文的时间得不到充分保证[2-6]。

(二)毕业论文选题与学生就业、读研方向脱钩,学生兴趣不高

材料类专业实践性要求高,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能尽快胜任担负的工作。学生迫切希望毕业论文选题能与其将从事的工作相结合,以便能顺利过渡到工作岗位。另外,考研的学生也希望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能与其选择的读研方向相结合,为今后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但目前采用的选题方式都是单向方式,即由导师拟题,学生网上选题,学生在拟题上没有参与权,这就使得毕业论文选题与学生就业、读研方向脱钩,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部分毕业论文存在诚信缺失,学术不端现象

近些年来,社会急功近利思想严重、诚信意识淡薄,大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出现的学术不端现象也日趋严重,主要体现在剽窃抄袭,数据造假,等方面。学术不端现象不仅有违学术精神,还败坏学习学术风气,同时扼杀了学术的公信力和创造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一种很大的伤害[6]。

(四)师生交流不畅,毕业论文过程难于管理

随着近年来学校提出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专业教师自身的压力不断增大,不仅承担繁重的课堂教学工作,还要开展课题研究,完成一定量的科研任务,而指导毕业生数量常在5~8人,一些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难免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选题机制后,部分学生会去就业单位开展毕业论文工作,大部分时间在校外,这也造成师生交流不畅。

(五)毕业论文评价体系片面,客观性不强

尽管笔者所在学校的毕业论文评定中存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几个等级,也有相应的评定细则,但存在指标体系不够全面,重结果轻过程,操作性不强,在实际操作中容易被人扭曲,产生很多不合理的问题。如论文及格率过高,不及格者几乎为零;评定老师自由裁量的弹性度太大,出现了许多人情分等。这都影响了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二、提高材料类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对策

(一)延伸毕业论文时间,缓解毕业论文与择业及考研在时间上的冲突

近年来,长沙理工大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鼓励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开展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生课外科技立项”、“创新创业大赛”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并制定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校企联合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材料类专业可以以这些课题和科技活动为依托,将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与之相结合,让学生在大二或者大三就进行与毕业论文相关的科学研究并完成一部分工作,从而解决大四因考研或择业导致毕业论文安排时间不充裕的问题。

(二)建立“师生协商拟题”的毕业论文选题机制,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改革仅由导师拟题的单一选题机制,实行“师生协商拟题”机制并行。笔者所在材料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及读研方向与专业方向基本一致,学生在拟题阶段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就业、读研的需要与本方向的指导教师进行协商,拟出双方都满意的论文题目,再由教师编写选题审批表提交学院,由学院组织的专家审定小组评审下达。这种方式,由于学生参与了拟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热情。

(三)引入论文重复率检测系统,严格毕业论文质量出口管理

为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营造学术诚信氛围,长沙理工大学自2013年起,对应届全部本科毕业论文采用“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进行检测,具体要求为:(1)理工科R(文字重复率)≤30%,文科R≤40%,通过检测,是否修改由指导教师或学生自定。(2)理工科30%70%,疑似有严重抄袭行为,学院确定三人专家组进行鉴定。如确认毕业设计(论文)不存在严重抄袭行为,按B类处理;如确认毕业设计(论文)存在严重抄袭行为,专家组写出鉴定意见,学院签署意见后,报校教务处备案,同时取消答辩资格,成绩计“不及格”,学生需在一年内重修毕业设计(论文)。

(四)借助互联网工具,建立毕业论文师生沟通平台

以QQ群、微信群等为纽带,以指导老师为单元,建立毕业论文师生沟通平台,指导教师和学生不用面对面也能进行顺畅交流。师生沟通平台涉及信息、实验数据上传,进度汇报,疑难解答、资料共享、网上评阅、语音或视频在线群组讨论与交流等。指导教师可以基于群记录对学生论文进度进行考核。

(五)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毕业论文模糊综合评价系统

毕业论文的评价体系涉及选题质量、文献查阅与综合能力、论文工作状况、基础知识水平、知识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论文写作水平等一系列指标的考核。它实际上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考核体系,它的建立需要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进行。荆宁宁[7]、曹柬[8]提出的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法)的毕业论文模糊综合评价系统,根据专业特点进行修正后可用于材料类本科毕业论文的评价。首先将毕业论文每个环节均纳入评价,运用设计毕业论文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再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将教师的定性评价(优秀,良好,中,合格)转化为定量评价(百分制分数),最后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按照学校规定的比例,对学生成绩进行分等列出。这一方法评价系统、全面、合理、有效、公正、简便。

三、结语

笔者在长沙理工大学开展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和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项目(湘教通[2015]291号第150项)时发现,学生在开展毕业论文工作时,可以实实在在地从事科研活动,将四年所学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于实际生产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延伸毕业论文时间、建立师生双向拟题与选题机制、引入系统、创建网络交流平台、构建模糊综合评价系统,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改革创新工作,对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蒋亦华.我国本科毕业论文制度的阐释与建构[J].现代大学教,2009,(2).

[2]陈贞丰.关于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25).

[3]柯颖.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对策思考[J].学术论坛,2008,(10).

[4]任森春,李菁楠.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与改革思路[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

[5]田春生.目前我国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4).

[6]陈艳娇.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设计方案新构思[J].江苏高教,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