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调研报告可研报告优选九篇

时间:2022-08-03 07:52:26

调研报告可研报告

调研报告可研报告第1篇

关于房地产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房地产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一】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居住小区(暂定名)

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a市城市拆迁管理条例》liuxue86.com

(3)《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定》

(4)《住宅设计规范》

(5)《住宅建筑设计标准》

(6)《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场设置标准》

(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规范》

(8)《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项目概况

1 )地块位置:该基地东起xx南至x路,西至x路、北至xx围合区内土地面积约xx平方米,该地块属a市x类地段。

2 )建设规模与目标:

土地面积:

容积率:

开发周期:

土地价格: 元/亩(a市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起价)

建筑面积(预计):总建筑面积:

3 )周围环境与设施

(1)步行约10 分钟可至a市中心。

(2)西侧为 市城市中心景点。

(3)东侧为城市绿化带,南侧为广场。

(4)西南靠近a市小学。

(5)北面为a市人民银行。

4、项目swot分析

优势及机会

(1) 该项目地处a市最具发展潜力的地段,周边环境在不久的将来是最佳的居住区域。

(2) a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和市政建设步伐,使得该区域的房地产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

(3) 东侧 的成功开发,为该区域的房价定位提供了市场认可性。

(4) 周遍日趋成熟的居住配套及商业氛围的逐步形成,为该项目的商铺价格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5) 拆迁的当地居民选择就地回迁的比例较大,对该项目的资金流压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6) 该项目以毛地出让,起价

元/亩,使得取得该地块的前期资金较少。

(7) 该项目规划定位为a市第一个小高层住宅小区,我公司在b市开发小高层的经验可以为之借鉴。

(8) 我公司与a市的政府及建设主管部门的良好公共关系背景,有利于我公司今后在当地的发展。

(9) 物业管理公司在a市的先行介入,为今后该项目的物业管理,具有一定的优势互补的性。

(10) 拆迁的难度较大使得外地的资金有所顾虑,为我们取得这次竞价成功创造了一定的机会。

劣势及威胁

(11) 拆迁密度过大,拆迁成本及风险是该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

(12) a市拆迁实施细则的即将出台,拆迁成本的预测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13) 市政设施的带拆带建,因其标准的不确定性,使的成本的测算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14) 外来资金的介入,有可能使得土地的挂牌价抬的过高。

(15) 规划中对于地块的居住用地的定位,今后商业的规划能否通过,具有一定的不可确定性。

(16) 小高层的居住观念的形成,物业管理费、电梯的运行和维护等,将给今后的销售带来一定的抗性。

(17) 该地块的居民大多是二次拆迁,拆迁的难度较大。

(18)花园的日趋完善,又是多层住宅,与本项目的竞争将比较激烈。

(19) 拆迁的难度,使该项目的建设周期具有延期的可能。

(20) 周遍的生活配套设施及交通不够完善。

二、市场分析

1 a市概况(参考)

a市位于

河南岸,面积

平方公里,人口 万。

生态环境优良。境内有部级森林公园、部级野生动植物保护区、部级水禽湿地保护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6%,1996年和1997年被国家批准为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地方试点。

投资环境良好。交通通信便捷,公路已形成了以国道、省道及沿江公路为骨架的交通运输网;水运以长江干流的重要港口——a港为枢纽,拥有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年设计吞吐能力达500万吨,a港泥洲新港区一期工程已动工;通信已形成以数字传输、程控交换为主的多种通信方式和多功能通信服务网络。

项目所在区位于 江中下游南岸,与b市接壤,是a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总面积2516平方公里,人口62万,辖8个乡、13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城区人口12万。

2 a市房地产住宅市场分析

a市房地产业从起步到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88年至1993年为第一阶段,以房屋统代建为主,所建住房多为福利性,商品化率低,房地产业处于萌芽状态。1994年至1998年为第二阶段,统代建行为逐步消失,商品房开发逐渐兴起。

1999年至今为房地产业发展与规范阶段。以城区南门“两点一线”旧城改造和西苑小区的成片开发为起点,掀起了城市建设新一轮高潮。尤其是地改市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建成区人口、规模迅速扩张,城市建设与房地产开发两者良性互动,房地产场进入有序发展时期。到目前为止,a市房地产业基本实现了创业任务,完成了原始积累。居民住房质量显著改善,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二oox年,a市房地产业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表现之一:投资增幅大。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6亿元,投资增幅达33.4%,占全市建设系统投资65%,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2.6%。

表现之二:市场供销两旺。主城区竣工商品房面积 20.04万平方米,销售面积22.04万平方米,消化空置房2万平方米。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达26平方米。

表现之三:房价平稳上升。城区商品住宅价格较去年上涨17%,净增400元/m2左右。

房地产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二】

一、国内环境:中国房地产还有20年以上的好景

xx年12月3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第六届中国住交会拉开序幕。与往届相比,本届住交会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人气上都堪称史无前例。共有253家房地产企业及相关行业代表参加本届展会,从侧面反映开发企业普遍对未来房地产市场预期向好,一致认同住交会主办方所预言“中国房地产还有20年以上的好景” 。

“中国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2003年中国GDP增长的9.3个百分点中,有1.8个百分点是由房地产业直接贡献的。

中国房地产业直接带动了57个相关产业的产出增加,没有一个其它行业有如此广泛的行业推动力。

1998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竣工面积、销售面积始终保持了年均20%左右的增长。

2003年中国住宅投资占GDP比例超过了美国,已经达到了5.7%。而在美国,房地产业作为国家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汽车、医药、房地产)之一,已持续了50多年。

2020年,中国的城镇人口将达到10.2亿人,年均增长4%,城镇住宅存量面积将达到330亿平方米,比2004年将净增198.5亿平方米,年平均需净增12.4亿平方米。”

二、xx房地产市场:整体良性发展与现阶段迅速升温

1、湖北省宏观政策的指导

2004年6月,为了促进房地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结合我省实际,湖北省政府出台《省政府关于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商品房市场,保证房产市场健康发展。

2、政府出台房改政策,取消福利分房

自2000年年底荆州政府取消福利分房制度,个人购房数量骤增。同时,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消费者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对商品房的需求也持续呈上升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商品房市场迅猛发展。

3、人口城镇化,扩大了市场消费需求。

荆州是一个文化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连贯南北的交通要塞和物资集散地,随着近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吸引了许多外地人来荆州投资经商。另外户籍制度的改革,使农村人口城镇化,城镇人口大量增加。这些都为荆州市的商品房消费市场增添了新的主力军。

4、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消费能力逐步增强。

2003年荆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93元,上年增长7.4%。人均消费支出5400元,增长3.3%;200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502元,增长3.9%。(摘自:《荆州纵横》之《2003年荆州市经济运行特点、问题及对策》)

2004年荆州市完成生产总值43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00元,比上年增长7.2%;农民人均纯收入3002元,比上年增加500元,增长20.0%,增长速度创九年来最好水平,增长速度居全省第一位,增加绝对额居全省第二位。(摘自:荆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办公室《2004年经济发展情况新闻稿》)

以上数据反映了企业和个人的投资与消费仍蕴藏着较大的增长潜力。

近年来,相当一部分住旧楼房和平房的居民为了改善居住条件,将以旧换新,以小换大,逐渐从追求“居者有其屋”向“居者优其屋”发展。电脑、移动电话、摩托车等消费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城市消费品市场的活跃,汽车、住房消费的增加预示着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已为期不远。

5、同类物业的市场情况

荆州花园、顺驰太阳城、翰林苑、观邸、白云绿水、丽景家园等一批高档次概念住宅的推出,完成了对本类产品的市场说明任务,人们对高档住宅已广为认同和接受,希望拥有这类高档住宅。在此基础上,本类产品的推广、销售也逐步成熟,深入人心。

三、xx房地产消费市场的新机遇:旧城改造与银行按揭

1、旧城改造,造成了需求量的增加

鉴于原荆州城内人口密度过大的状况,为减轻市政压力, 2003年,政府出台“为古城减压,城内只许拆房,不许建房”的新规划,开始对城墙及城内古迹、古建筑加以保护。同时下令城内十二万人外迁六万,短期目标是三年迁出三万人。这给城外的房地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2、银行按揭政策的出台,让大量经济实力不是很强的家庭也步入了购房者的行业,增加了市场的需求量。在银行按揭政策,这些消费者通常仅需支付相当于总房款两至四成的首付款,即可提前入住,享受房产的居住权。这就大大增加了消费人群数量,有效刺激了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三】

一、房地产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房地产开发项目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它涉及立项、方案设计、施工、销售等一系列复杂的程序。可行性研究是房地产项目决策前必要的手段,可行性研究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最终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交投集团、成渝公司内部立项审批以及最终投资方案的主要依据。

通过可行性研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房地产项目决策的正确性,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其目的是使房地产开发项目决策科学化、程序化,从而提高决策的可靠性,为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实施和控制提供参考。

二、规划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1.在既定容积率、净用地面积、住宅面积、配套公建面积、控高、建筑密度等条件下,制造出的产品是什么类型和特性,是否符合规划设计概念。主要从规划设计角度判断将上述硬指标转化成现实产品的可能性。

2.容积率变化对产品设计概念、产品类型和特征的影响。

3.土地本身特征对产品设计的影响和考虑。如图例,对产品设计和环境保护的影响及解决的方法。

4.周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产品设计的影响及考虑。如:治安环境、噪声环境、污染环境、空气情况、危险源、“风水”因素等对产品规划设计和环境保护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5.周边市政工程配套设施对产品设计的影响和考虑。如:道路状况(可能与小区主要出入口有关)、供水、排水、通讯(有线电视、电话、网络)、永久性用电和临时施工用电、燃气、供热及生活热水等对产品规划设计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6.周边生活配套设施对产品设计的影响和考虑。生活设施对自身配套建设规模和面积作出判断。

7.市场分析结果对产品设计的影响和考虑。如:市场价格限制、总价控制原则与产品类型和产品特性设计是否存在矛盾,对产品品质是否有影响,及如何解决。

房地产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四】

可行性研究过程中的误区及应对措施

(一)常见误区

1.一个标准的效益分析

如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十分肯定地明确将来能赚多少钱,而且一定能赚这么多钱,这绝不会是一份实事求是的报告。一份专业而严肃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不可能只是一个效益标准。在可行性研究时,会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使项目未来的价格及销售进程处于一种相对的不确定之中。因此,可行性研究的“效益分析”也不可能是十分确定的,只能是一种合理的预测,而这些预测需要假定的前提,那就是期望值。可行性研究根据不同的期望值给出不同的期望效益预测。

2.先入之见的可行性分析研究

通过一些房地产投资项目失败的案例,发现其中大部分项目的失败都是由一些可预见的因素造成的。这些因素包括:在一个离市区较远的乡镇开发高层公寓,结果是无人问津;准备在一个规划失控的农民居住区开发商住小区,结果在廉价“集资房”的冲击下半途而废;同一时间同一城市同类楼盘供应量过大致使需求短缺;建设成本远远超过预算造成资金不继等等。通过失败的案例可以发现,房地产项目在可行分析研究过程中,只是从各个角度描绘这个项目投资的美好前景,却偏偏不提项目投资的不利因素。这样的“可行性分析研究”,自始至终都是为了证明该项目是可行的,犯了“先入为主”的大忌。

(二)应对措施

1.重视专业化及市场培育工作。加快专业化及市场培育工作,推进行业规模化与专业化,是提高可行性研究水平,确保其精度、深度、控制误差的根本保证。当前市场逐渐走向规范和成熟,日益剧烈的市场竞争成为企业加强可行性研究的外在动力。

2.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这是控制可行性误差的基本保障。在某种意义上看,可行性研究人员应该是“全才”,必须具备相当的工程技术、经济、房地产开发经营、法规、税务、金融等专业知识。

3.建立可行性研究数据库。当前国内房地产市场透明度还不高,可行性研究人员往往难以收集到完整和准确的市场信息。信息的缺失或误差,可能给可行性分析带来巨大误差。在这种情况下,可行性分析人员更需要加强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将市场上分散的信息整理为可用的数据。另外,还可加强项目后评价工作,按照四川交投集团《投资项目后评价指引》的方法和内容,通过分析对比,总结经验,改善投资管理和决策,进一步提高可行性研究的实用性。

加强房地产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一些建议

(一)重视多方案比较

一般情况下,可行性分析要研究的不是单一方案,而是同时研究多种方案,有时几个方案都可能是可行的,而且很可能都具有吸引力。要在多个可行方案中优选出最优秀方案,研究人员只能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市场、资金、风险等各方面的问题,综合评价合理取舍。

(二)坚持可行性研究的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就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根据拟开发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论证而得出可行或不可行的结论,不为任何单位或个人而生偏私之心,不为任何利益或压力所动。

(三)提高可行性研究编制人员素质

相当一部分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人员可能就是一、两个人,不能适应房地产开发的多专业要求,而且编制人员往往不了解和熟悉房地产开发领域,他们能做的仅是依葫芦画瓢,定性分析东拼西凑、定量分析草率计算、经济评价流于形式。不能根据特定的对象进行必要的调查、数据收集和分析,对一些关键的数据进行处理用来满足经济评价结果的需要,失去了可行性研究的真实性和指导作用。

五、结语

总之,可行性研究要以市场为导向,对房地产项目所涉及的领域、经济效益、技术可行性、环境、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论证和评估。项目可行性研究对项目成败及投入的收益将产生直接、巨大的影响。可行性研究要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经济效益为中心,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各要素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和详细的测算分析,进行多方案的比较论证,最大限度优化方案。同时我们应注意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工作中应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发挥可行性研究的实际作用,使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工作有据可依。

房地产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五】

一、完善文本内容。本报告中,应增加建设单位的相关情况,清楚开发单位是否有资质和能力承担项目开发;增加和深化销售预测和销售策略;深化投资环境和市场研究,特别是项目区域开发区的房地产销售情况及经济发展情况。

二、增加相关图纸。本报告中没有任何图纸来表述报告中内容,项目可研报告,一定要附项目总平面图和日照分析图。总图可以知道建设规模和内容,清楚开发强度和经济技术指标,也可知道设计是否符合相关规范要求。日照分析图可以看出是否对项目外有日照影响,是否满足国家强制性条文。

三、完善相关设计依据。文中设计依据有些已经过时,应采用国家最新规范;娄底市近期专门出台了一些针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文件,应加上去,增加项目的本地性。

四、完善建设内容。建设内容应当明确是高层还是多层住宅,限高多少;增加公厕、垃圾站、配电房、绿化等建设内容;说明项目用地权属情况。

五、细化和修改文字内容。文中劣势描叙中,项目区域为未开发区域不对,该项目区域已经是成熟开发区域;文中对房地产市场的分析应当主要侧重开发区的房地产市场分析,而不应是湖南省和娄底市的,说服力不强。

六、投资进一步细化。该报告中,项目总建筑面积19663平方米,总投资9748.79万元,成本将近5000元每平米,投资成本过高,不符合目前房产市场开发情况,应调整。其次,在投资分析中,地下车位12万/个,超出娄底实际价格,目前一般为8万/个;工程量中,土石方应进一步核实,该区域主要是填方,挖方较少;人工工资88元/日太低。

七、修改项目工期表达方式。项目工期改为采用以月为单位计算工期,以季度不太精确;文中工期部分地方前后不一,工程本是2021年5月完成,在销售方案中却2021年8月才举行奠基,2022年4月18日才开始团购,时间前后不一致。

八、完善对项目开发条件的描述。本报告中,项目建设基础条件的描叙与本项目实际建设地不符,应具体针对性地对项目建设条件进行精准描叙。包括项目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情况、周边建设情况等。

九、工程管线设计应深化。该报告中,住宅采用三台800kVA室外箱式公变供电,公共部分在地下室设两个专变配电室,共设4台高压开关柜、2台800KVA干式变压器和24台低压配电柜,配置不合理;该报告中,给水管道200管径过大,150足够。

调研报告可研报告第2篇

一、地理概述

拟选划的青岛文昌鱼珍稀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位于胶州湾口外,竹岔岛东北,大桥岛以东海域,距青岛市区以南五公里,南部紧邻大公岛岛屿生态系统省级自然保护区,中心区位于南沙一带(东经120°20′15″-120°24′49″;北纬35°57′57″-36°00′18″)。该海域周边有进出胶州湾的主要航道和锚地,并临近我市城区和港口区,地理位置较为重要。

二、自然环境状况

(一)海底地貌

拟选海域位于鲁东隆起区东南的沿海地带,是灵山岛坳陷与胶莱坳陷的结合部,最小水深6.8m,平均水深15m,由南沙向ESE向延伸,呈新月形展布。

该处砂体是块古沉积体。根据柱状取样,钻孔和浅地层剖面资料,除北部边缘沟底部有基岩出露,其余均被第四系松散沉积物覆盖。基底为燕山期花岗岩。央有后期侵入的基岩脉。该区自中生代末期花岗岩侵入之后,处于稳定状态,长期受风化侵蚀。从第四纪晚期更新世开始,有陆相冲洪积沉积,该时期沉积了大量由花岗岩等风化形成的以长石石英为主的砂、砾沉积,这是该区砂矿形成的主要时期。冲洪积沉积之后,发育了湖泊和沼泽,该时期沉积物岩性复杂,以粘土,粘土质细砂为主。这两个成矿时期形成M2矿层(陆相砂)的主矿体。进入全新世海水开始入侵初期是以粗砂为主的海陆过渡沉积,该时期是M1矿层(海相砂)的主要形成时期。后期在潮流作用下,沉积物被重新改造,形成以南沙为中心的潮流沙脊。

砂体周围的海底地貌比较复杂。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都很发育。具有代表性的侵蚀地貌是三条侵蚀深槽。(1)由胶州湾口向东偏南方向延伸(中央水道湾外部分),长20km,宽2~3.5km,水深在20m以上,最大水深45m;(2)竹岔岛东西两侧侵蚀深槽,槽底有钙质或铁质胶结物团块粉沙质粘土和粘土质粉沙覆盖,水深均在20m以上。其西支一竹岔水道,流速较大,槽底基岩。东支流速较小,槽底有钙质铁质胶结团块和贝壳的砂一粉砂一粘土和黄色亚粘土覆盖;(3)由赤岛以东海域向西南方向延伸,经小麦岛前延伸到浮山湾、燕儿岛外的深槽。东西向长8km,南北宽最大2.2km,平均1km左右。一般水深22—23m。最大水深为24.5m。底部较平坦,由钙、铁质胶结团块及贝壳的砂一粉砂一粘土覆盖。冲刷沟槽构成了青岛沿岸天然的黄金水道。

潮流沙脊主要分布在该区潮流冲刷深槽的两侧,是堆积地貌代表地形。该区沙脊主要有三条,顺潮流方向,呈长条状,规模大小不一。沉积物以中粗砂为主,分选好,含少量或不含粘土。潮流沙脊是潮流在流动过程中产生分流或水流扩散流速减小情况下形成的堆积体。受潮流控制并与原始地形有关。其中最大的是南沙,东西长5km,南北宽0.6km。东端潜伏在海底泥面以下,沙层厚度约8m,是本区主要的黄沙矿体。另一条是北沙,是中央水道与赤岛一小麦岛外呈NEE—SWW向延伸的水道之间的沙脊。该沙脊断断续续地分布,东西长约6km,南北宽约0.2~0.5km,有分选很好的沙质沉积。第三条沙脊为大竹沙脊,断断续续出现在竹岔水道两侧,由砾砂和中砂组成,分选好。以上三条沙脊都是与潮流方向一致的长条状沙体,沙脊最高处水深小于10m,沙脊以深槽间隔,呈放射状排列在胶州湾口外,每一条沙脊又由许多呈雁行状排列的砂体组成。沙脊上沉积分选很好的中粗砂,是文昌鱼的栖息之地。这些沙体构成了青岛沿岸天然的黄金链。以上是该区显著的海底现象。其他的还有冲刷洼地和水下浅滩、水下堆积平原、水下沙坝等。

(二)海底底质

本区海底底质类型比较复杂,有现代海洋沉积物,也有被改造的晚更新世海侵前的陆相沉积,还有晚更新世海侵初期形成的准残留沉积(残留砂)。其海底地貌也比较复杂,海底出露的有基岩或基岩风化壳、晚更新世的黄色粘土、残留砂以及现代沉积的海相层。沉积物类型可划分为13种。

本区海底沉积物分布受海底地形和水动力条件的影响基本分布规律如下:

1、三条水道区:强流区(最大可能流速为150~160cm/s)的中央水道、竹岔水道为基岩区,其为砾石粗砂带;赤岛、小麦岛和燕儿岛一线南部水道亦为强流冲刷区,冲刷程度稍差一些,有黄色亚粘土,经过改造后形成砂一粉砂一粘土。

2、三条潮流沙脊区:其上沉积的为中砂一中粗砂,分选性好(沙脊的西端好于东端)。其中中砂含量占绝对优势。底质以南沙为中心呈半圆形分布,中心部位为粗砂,在潮流长期作用下,砂粒度粗,分选好,含粘粒很低,粗砂之外依次为中砂、细砂、粉砂和淤泥。由于胶州湾口附近潮流流速大,靠湾口近的区域沉积物较粗,远的则较细,形成半环状分布格局。

3、三条水道、三条沙脊之外分布的主要是粉砂质砂、砂质粉砂和砂一粉砂一粘土。其中粉砂质砂和砂质粉砂主要分布在青岛近海,而砂一粉砂一粘土主要分布在薛家岛海西半岛近海和青岛外海。两者来源不同,海西半岛外的砂一粉砂一粘土(不合或含很少贝壳和团块)来自胶州湾。青岛外海的(含较多贝壳和团块)则来自东北向西南向的山东半岛沿岸流和残余沉积物。

4、本区最细的海底沉积物(中值粒径为5—7Φ)为粉砂质粘土和粘土质粉砂。主要分布在湾口潮流通道的东部和南部,说明这里是湾内向外输送物质的主要沉积区。

5、近岸带沉积物分布主要受波浪控制,中值粒径等值线基本上平行于海岸沿等深线分布。

6、外海的残余和残留沉积物的分布区,由于泥沙来源不足,未被现代沉积物覆盖。由岸向海扩散的泥沙只影响到赤岛和竹岔岛附近。

(三)水文环境

1、潮汐

本海区平均海面2.42m,最高潮高5.36m,平均高潮高3.80m,最低低潮高-0.70m,平均低潮高l.02m,最大潮差4.75m,平均潮差2.78m,平均高潮间隙4小时40分,平均涨潮历时5小时39分,平均落潮历时6小时46分。为正规半日潮。

2、海流

流向:总体涨潮流向为偏西向,落潮流向为偏东向。

流速:该海区内潮波属于前进波的性质。海流最大流速出现在高、低潮面前约l.5小时;最小流速出现在半潮面前约l.5小时,这一时刻为转流时刻。潮位由低潮面上升到高潮面再回落到低潮面,完成一个涨落过程,流速发生了由大到小再到大再到小,最后达到最大的变化。

3、海浪

波形:本海区以风浪为主,多年平均风浪频率为98%,累年各月风浪频率基本相同,年变幅仅为2%。累年平均涌浪频率为69%,各月平均涌浪频率差别较大,年变幅为36%。

波向:海区各方向均有风浪出现,但多集中在E—SW向和WNW—NNW向。累年以NW向风浪最多,频率为10%。海区涌浪大部分出现在E—SW向,并集中在ESE—SSE方向。其中SE向涌浪最多,年频率为26%。

波高:海区累年平均波高为0.7m,累年平均波高0.1m,平均波高年变化趋势是:上半年逐渐增大,7月份达到0.9m,下半年逐渐减小12月和1月最小,均为0.5m。就季节变化而言,夏季波高最大,秋季次之,冬季最小。

潮流:海区内的潮流主要受南黄海海州湾外M2分潮无潮点左旋潮波的影响,潮流类型判断数都小于或等于0.5,其潮流类型属于正规半日潮流。该海区的潮流完全受海州湾外为中心左旋潮波的控制,潮流为逆时针旋转。该海区的海流流速和潮流流速都比较大,为强海流区。

余流:海区内大潮期间余流强,最大流速达到267cm/s,小潮期间的余流弱,最大流速只有7.0cm/s。小潮期间表层呈现出左旋环流的形态。

(四)气象

1、气温

该区属北温带海洋性气候,1960—1987年的资料统计结果表明:多年平均气温为12.5℃,年平均最高气温15.8℃,年平均最低气温9.8℃。最热月出现在8月份,月平均气温25.5℃,月平均最高气温为28.6℃,月平均最低气温23.3℃;最冷月出现在1月,月平均气温-0.2℃,月平均最高气温为3.0℃,月平均最低气温-3.3℃。

2、风况

海区春夏两季以ENE—ESE向风为主,其中夏季偏东风最盛,仅E向风的频率达20%。秋冬两季以NW-N向风为主,冬季NW向风尤其多,频率达24%。海区累年平均风速为5.0m/s,累年月平均风速11月份最大,为6.1m/s,6月份最小为3.9m/s。累年平均风力大雨等于8级大风日数为51.7天。

3、降水

海区年平均降水量最大为732.3mm(1975年),年最小降水量为23.8mm(1981年)。多中各月最多降水日数7月份最多,1月份最少。日最大降水量182mm(1970年9月3日)。

4、雾

本区海雾频繁,夏季是海雾盛行季节,以东南风产生的雾最多。雾多发生在4—7月,4个月约占年平均值的80%,尤以6、7两月最多。雾的持续时间最长可达9天(1997年5月)。

本区的雾一般在傍晚发生,入夜浓度逐渐增加,至次日晨最浓,到中午消失,风大时消失更快。

5、冰冻

砂矿区处于胶州湾口外,冰冻情况不同于胶州湾。受海流等的影响一般不结冰,特别是近几年来,气候有逐渐变暖趋势,湾内很少结冰,矿区更无结冰可能。

6、相对湿度

砂矿区为明显的海洋性气候,气候湿润、温和,雨量较多,四季分明,具有春迟、夏凉、秋爽、冬长的气候特征。

7、灾害性天气

影响该海区的灾害性天气有寒潮、风暴潮和台风,出现这种过程若恰遇天文大潮,则海面升高,并且伴随有狂风巨浪,造成沿岸道路破坏,码头被毁,船只沉没,房屋倒塌,良田、果园、养殖场被淹没,同时破坏海上构筑物,造成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近几十年来影响本海区的灾害性天气较少。

(五)水环境

该海域盐度变化范围为:31.25~32.01,平均值为:31.77,分布趋势为自岸边向远岸逐渐增高,由东向西逐渐升高。

该海域海水pH变化范围为:8.15~8.21,平均值为8.20,属正常范围,pH在调查海域的东北角形成一低值区,其余海域呈由南向北逐渐升高的趋势。

该海域水交换能力强,水化学环境各项指标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其中磷酸盐、Pb和Hg含量符合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二类),其余指标均达到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一类)。

三、自然资源状况

胶州湾外拟选保护区海域不仅是多种鱼虾类的产卵、索饵、肥育场和鱼类洄游通道,同时也是国家二级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文昌鱼的栖息地,其渔业地位十分重要和敏感。

(一)浮游生物

2001年5月下旬在胶州湾外拟选保护区海域的调查中,共检出浮游植物10属17种,其中硅藻8属15种,占88.2%;甲藻2属2种,占11.8%。浮游植物数量的变化范围为1439.9~2218.15×103cell/m3,平均数量为1742.70×103cell/m3,浮游植物数量平面分布呈由西南向东逐渐降低的趋势,近岸海域略高于离岸海域。密联角毛藻属适温范围很广种类,5月下旬在该海区形成优势种,其数量变动范围为1186.42~1681.64×103cell/m3,占浮游植物总量的75.8~82.3%,其数量决定浮游植物的数量其平面分布与浮游植物的分布趋势完全相同。由于该海区浮游植物优势种明显,占比例较大,因此多样性指数较低,单纯度较高。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结构指数显示出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数较多,数量较为丰富。是鱼虾类较为适宜的产卵场和索饵场。

(二)鱼卵、仔稚鱼

5月是多种鱼类的产卵期。经调查,该海域获得鱼卵的有7个种类,隶属于4个目7个科。鱼卵的种类组成均为浮性卵,其数量基本呈北高南低趋势,并以鳀鱼卵的数量最多。从浮性鱼卵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可看出,胶州湾外海海砂开采水域是多种经济鱼类重要的产卵场。

但2001年5月上旬的调查中未采到仔、稚鱼。5月份下旬调查时,正值大部分经济鱼类的产卵、育幼时期,因此捕获的各种鱼类种群结构中,幼鱼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体重很小。

(三)渔业资源

鱼类是海洋经济动物资源的主体,在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并在资源更新中可持续提供为人类直接利用的高蛋白食品。中科院刘瑞玉院士(1992年)在《胶州湾生态学和生物资源》一书中指出,胶州湾及邻近海域栖息的鱼类约有100多种,其中暖温性种占61%,暖水性种占23%,冷温性种占17%,优势种有斑鰶、梭鱼、青鳞鱼和牙鲆,其它优势种有赤鼻棱鳀、中颌棱鳀、细条天竺鱼、鳀、长蛇鲻、黄鲫、带鱼、焦氏舌鳎、白姑鱼、长绵鳚、黄姑鱼、短吻舌鳎、油魣、绿鳍马面魨、鲈、银鲳、木叶鲽、皮氏叫姑鱼等,23种鱼构成渔获尾数的96%。尽管近10年来渔业资源的数量、优势种构成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其种类组成应该说相对较稳定的。

每年从5月开始有多种鱼类先后进入胶州湾及沿岸海域产卵、索饵、育肥。5月和6月产卵繁殖的鱼种分别达到26种和36种,为该海域鱼类产卵盛期。另外,8月份水温高时,分布于南方的暖水种通过湾口进入胶州湾;10月份水温下降后,暖水种又开始离开。所以,胶州湾口外水域不仅是多种鱼类的产卵和索饵、育幼场所,还是暖水种鱼类的洄游通道。

对该海域渔业资源的综合调查中,共捕获鱼类29种,分别属于27个科,29个属。评估计算结果表明,底拖网浮拖捕获鱼类的资源量中以中上层鱼类为主,总资源量为317577Kg,其中玉筋鱼占第一位资源量为306503Kg,单位小时网获量为1930Kg,占总渔获量的94.3%;方氏云鳚居第二位为6554Kg,蓝点马鲛居第三位为1153Kg,青鳞鱼居第四位为1088Kg。其它种类的资源量均在400Kg以下。底拖网捕获鱼类的资源量中以底层鱼为主,但资源量很低,总资源量仅为808Kg。调查捕获的无脊椎动物共15种,优势种为口虾咕,单位小时网获量为11.6Kg,占总渔获量的27.3%;其次为双斑鲟,单位小时网获量为5.5Kg,占总渔获量的15.2%;长蛸居第三位,单位小时网获量为4.6Kg,占总渔获量的9.9%。无脊椎动物动物的总资源量为4033Kg。说明该海区是许多经济鱼类的产卵、育幼场所。

由于不同季节水温变化,在鱼类组成特征上会有明显的差异,亦会导致各个月份鱼类资源量的变化。随着春季水温逐步上升,许多鱼类开始陆续进入调查海域产卵繁殖,资源量明显上升,5月份形成了春季渔汛期,7月资源量达到最高峰。

(四)文昌鱼资源

文昌鱼是世界上海洋珍稀动物之一,我国国家二级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俗称蛞蝓鱼,隶属脊索动物门,头索纲,文昌鱼目,文昌鱼科。文昌鱼喜栖于水清、流缓、疏松的沙质海底,常倒卧潜居于海底,前端露出沙面,进行滤食。文昌鱼栖息海区的水深为8~15米,盐度为21~31.6,不能忍受盐度低于15的海水。该动物是研究动物进化的重要材料,也是教学单位的重要实验材料,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文昌鱼主要分布于厦门刘五店沿海水域。曾经因在该水域形成文昌鱼渔场,而闻名全球,但70年代以来,已形不成渔业,年产量仅数十公斤,资源已处于濒危状态。资源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海岸建筑和围垦所造成的渔场环境恶化,使原来的沙质海底覆盖了淤泥,致使文昌鱼大量死亡和迁移。

青岛市沿海也有文昌鱼分布。由于青岛近岸海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海砂资源,加之胶州湾外前海海域水交换能力强,水文条件稳定,属一类水质,底质大部分为有机质含量较高的中粗砂质,该海砂砂体是一万年前形成的古沙丘,基础饵料丰富,砂粒适中,极利于青岛文昌鱼的生长繁殖。中心区南沙为青岛中央水道与竹岔水道交叉形成的潮流沙脊,沉积物以分选很好的中粗沙为主,属文昌鱼最佳栖息环境。

1999年9月,青岛海洋大学在该区域调查得知,该区文昌鱼密度变化范围为1~30尾/m2;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00年1月调查结果显示,该区域文昌鱼栖息密度变化范围为7~27尾/m2;另据农业部黄渤海区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2001年6月15日用老牛网拖网的调查结果显示,该海域东部区域文昌鱼分布较多,并以南沙水域为高密度分布区。在拟建保护区海域的8个调查站中,采捕到文昌鱼的站有4个,占50%。文昌鱼平均栖息密度为1.35尾/m2。(详见下表)

综上所述,该区域文昌鱼分布较密集,是青岛文昌鱼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

表胶州湾外拟建保护区海域文昌鱼资源数量分布

站位

渔获量

尾数/10m

体长分布范围

mm

平均密度

尾数/m2

2

---

---

3

---

---

4

5

30~41

0.5

5

---

---

6

20

28~41

2.0

7

19

28~43

1.9

8

10

26~42

1.0

10

(注:本资料为2001年6月15日调查结果)

四、我国保护区建设发展状况

1、我国自然保护区现状

中国海域纵跨3个温度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具有海岸滩涂生态系统和河口、湿地、海岛、红树林、珊瑚礁、上升流及大洋等各种生态系统。中国海洋生物物种、生态类型和群落结构表现为丰富的多样性特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己愈来愈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防止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海洋和海岸保护区通过控制干扰和物理破坏活动,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的生产力,保护重要的生态过程。海洋保护区的主要作用是保护遗传资源。为了海洋物种和生态系得以维持延续,必须既保护生态过程,又保护遗传种质资源。

1988年7月,中国确立了综合管理与分类型管理相结合的新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规定“林业部、农业部、地矿部、水利部、国家海洋局负责管理各有关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1月份,国务院又确定了国家海洋局选划和管理海洋自然保护区的职责。1989年初,沿海地方海洋管理部门及有关单位,在国家海洋局统一组织下,进行调研、选点和建区论证工作,选划了昌黎黄金海岸、山口红树林生态、大洲岛海洋生态、三亚珊瑚礁、南麂列岛等五处海洋自然保护区,1990年9月国务院批准为部级海洋自然保护区。1991年1O月国务院又批准了天津古海岸与湿地、福建晋江深沪湾古森林两个海洋自然保护区。在这期间,一批地方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相继由地方海洋管理部门完成规划并经国家海洋局和地方政府批准建立。

2、青岛市自然保护区概况

青岛市作为我国东部重要的沿海城市和海洋科研教学基地,是我国唯一的“海洋科技城”。近年来,青岛市围绕创建“海洋科技产业城”的总体目标,立足于发展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科技优势,大力实施依法管海、科技兴海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了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1年,青岛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316亿元,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308.7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0.3%。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已占全市GDP的11.1%。

但是,随着青岛市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海洋开发活动的增加,我市近岸海域环境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海洋生态环境受到威胁,局部海域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有效的遏制,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尤其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已迫在眉睫。

为切实保护我市近岸海域生态环境,2001年3月7日青岛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青岛市级灵山岛海珍品种质保护区,保护区包括灵山岛本岛及小牙岛外缘海域,总面积32.832平方公里,主要保护对象是沿岸海域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保护区的建立保证了灵山岛海珍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对青岛市持续、健康地发展海水养殖苗种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001年12月2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青岛大公岛岛屿生态系统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6平方公里,其中岛屿面积约O.17平方公里,主要保护对象是岛屿及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它将有利于青岛市部级生态系统示范区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更进一步促进我市的海洋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但目前我市还没有建立部级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五、建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文昌鱼是暖水性潮下带名贵珍稀小型头索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研究动物进化的重要材料,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青岛近岸海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海砂资源,其中,前海海砂砂体是一万年前形成的古沙丘,该区域水质良好、砂体有机质含量高,砂粒适中,极利于青岛文昌鱼的生长繁殖。但由于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在该海域从事偷采海砂等违法活动,严重破坏了文昌鱼的栖息环境,对文昌鱼资源造成毁灭性损害。为此,需尽快建立文昌鱼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管理,遏制破坏行为。

建立青岛文昌鱼珍稀动物省级自然保护区既能够保护文昌鱼的栖息环境,保护我市珍贵的海砂资源,防止海岸带的侵蚀,为我市海洋经济的发展营造安全的环境空间;又可以强化污染源管理,进一步促进我市海洋环境保护建设,加速我市生态城市建设步伐,为2008年奥帆赛的顺利举办提供优良的环境保证,提升青岛城市的整体形象。

2、可行性

拟选划的文昌鱼自然保护区位于胶州湾口外,竹岔岛东北,大桥岛以东海域,距青岛市区以南五公里,南部紧邻大公岛岛屿生态系统省级自然保护区,该海域水交换能力强,水质优良,水文条件稳定,底质大部分为有机质含量较高的中粗砂质,基础饵料丰富,底质环境优越,适宜于文昌鱼的栖息繁殖,同时也是多种渔业资源的产卵场和繁殖场所,中心区南沙为青岛中央水道与竹岔水道交叉形成的潮流沙脊,沉积物以分选很好的中粗沙为主,属文昌鱼最佳栖息环境,从保护该拟选区域的文昌鱼及其他多种渔业资源的栖息环境和该区域地质环境,防止自然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角度出发,具有建立文昌鱼自然保护区的有利条件,而且建区的条件也较为成熟,建立保护区是可行的。

六、现有基础与保障条件

我市的海洋执法队伍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海上监管能力,具备了建立保护区的管理基础;同时,该海域距离青岛距离较近,可以进行陆上巡回监管,有利于减少保护区建设上的投入,便于管理工作的开展。

另外,我市已经选划建立了大公岛岛屿生态系统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灵山岛海珍品种质保护区,在保护区的选划和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今后自然保护区的选划和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自2000年起,我局对拟选划海域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调查工作,对该海域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状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为保护区的选划建设工作提供了较详实的基础资料。

七、拟选保护区范围及保护对象

拟选划的文昌鱼自然保护区位于胶州湾口外,竹岔岛东北,大桥岛以东海域,距青岛市区以南五公里,南部紧邻大公岛岛屿生态系统省级自然保护区,中心区位于南沙一带(东经120°20′15″-120°24′49″;北纬35°57′57″-36°00′18″),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海域。

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对象为文昌鱼及其生存环境,以及该海域的渔业资源和其他不可恢复的自然资源,使该海域及临近海域的海洋生态系统保持天然状态。

八、保护区管理设想

文昌鱼属底栖物种,只要禁止在该区域及临近海域进行底拖网作业和采挖海砂等破坏行为,即可达到保护文昌鱼和渔业资源的目的。因此,该保护区的管理可依靠我市渔政和海监队伍,对其实施巡视管理,而不必再行建立管理机构。

保护区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合理规划、强化保护、科学管理。做到:物种保护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保护区管理和渔政管理相结合,巡视管理与科研监测相结合。根据海域的生态特点和保护需要,制定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的保护计划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深入开展科学研究与公众保护意识教育工作,切实保护该区域的文昌鱼及其他多种渔业资源的栖息环境和地质环境,防止自然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九、建区进度安排

1、市政府同意建区意见后,立即组织专家对海域及周边海域进行实地探测和专项调查(包括水环境、底质环境、水文环境、生物环境和地质地貌等调查),经分析对比后,确定保护区具置、范围及保护对象,划分核心区、实验区和缓冲区。

2、编写“建区论证报告”,绘制相关图件准备拟建保护区的照片、图件、录像带等资料。

3、组织各相关部门专家,对“建区论证报告”进行评审。

以上工作将在2个月内完成。

4、依据“建区论证报告”和专家评审意见,向市政府上报建立文昌鱼珍稀动物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请示报告,市政府同意建区后即可建立保护区。

5、经政府批准建区后,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保护区位置、范围、主要保护对象及功能区划等进行公告,并勘界划界,落实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实施保护管理。

调研报告可研报告第3篇

一、 地理概述

拟选划的青岛文昌鱼珍稀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位于胶州湾口外,竹岔岛东北,大桥岛以东海域,距青岛市区以南五公里,南部紧邻大公岛岛屿生态系统省级自然保护区,中心区位于南沙一带(东经1202015-1202449北纬355757-360018)。该海域周边有进出胶州湾的主要航道和锚地,并临近我市城区和港口区,地理位置较为重要。

二、 自然环境状况

(一)海底地貌

拟选海域位于鲁东隆起区东南的沿海地带,是灵山岛坳陷与胶莱坳陷的结合部,最小水深6.8m,平均水深15m,由南沙向ESE向延伸,呈新月形展布。

该处砂体是块古沉积体。根据柱状取样,钻孔和浅地层剖面资料,除北部边缘沟底部有基岩出露,其余均被第四系松散沉积物覆盖。基底为燕山期花岗岩。央有后期侵入的基岩脉。该区自中生代末期花岗岩侵入之后,处于稳定状态,长期受风化侵蚀。从第四纪晚期更新世开始,有陆相冲洪积沉积,该时期沉积了大量由花岗岩等风化形成的以长石石英为主的砂、砾沉积,这是该区砂矿形成的主要时期。冲洪积沉积之后,发育了湖泊和沼泽,该时期沉积物岩性复杂,以粘土,粘土质细砂为主。这两个成矿时期形成M2矿层(陆相砂)的主矿体。进入全新世海水开始入侵初期是以粗砂为主的海陆过渡沉积,该时期是M1矿层(海相砂)的主要形成时期。后期在潮流作用下,沉积物被重新改造,形成以南沙为中心的潮流沙脊。

砂体周围的海底地貌比较复杂。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都很发育。具有代表性的侵蚀地貌是三条侵蚀深槽。(1)由胶州湾口向东偏南方向延伸(中央水道湾外部分),长20km,宽2~3.5km,水深在20m以上,最大水深45m;(2)竹岔岛东西两侧侵蚀深槽,槽底有钙质或铁质胶结物团块粉沙质粘土和粘土质粉沙覆盖,水深均在20m以上。其西支一竹岔水道,流速较大,槽底基岩。东支流速较小,槽底有钙质铁质胶结团块和贝壳的砂一粉砂一粘土和黄色亚粘土覆盖;(3)由赤岛以东海域向西南方向延伸,经小麦岛前延伸到浮山湾、燕儿岛外的深槽。东西向长8km,南北宽最大2.2km,平均1km左右。一般水深2223m。最大水深为24.5m。底部较平坦,由钙、铁质胶结团块及贝壳的砂一粉砂一粘土覆盖。冲刷沟槽构成了青岛沿岸天然的黄金水道。

潮流沙脊主要分布在该区潮流冲刷深槽的两侧,是堆积地貌代表地形。该区沙脊主要有三条,顺潮流方向,呈长条状,规模大小不一。沉积物以中粗砂为主,分选好,含少量或不含粘土。潮流沙脊是潮流在流动过程中产生分流或水流扩散流速减小情况下形成的堆积体。受潮流控制并与原始地形有关。其中最大的是南沙,东西长5km,南北宽0.6km。东端潜伏在海底泥面以下,沙层厚度约8m,是本区主要的黄沙矿体。另一条是北沙,是中央水道与赤岛一小麦岛外呈NEESWW向延伸的水道之间的沙脊。该沙脊断断续续地分布,东西长约6km,南北宽约0.2~0.5km,有分选很好的沙质沉积。第三条沙脊为大竹沙脊,断断续续出现在竹岔水道两侧,由砾砂和中砂组成,分选好。以上三条沙脊都是与潮流方向一致的长条状沙体,沙脊最高处水深小于10m,沙脊以深槽间隔,呈放射状排列在胶州湾口外,每一条沙脊又由许多呈雁行状排列的砂体组成。沙脊上沉积分选很好的中粗砂,是文昌鱼的栖息之地。这些沙体构成了青岛沿岸天然的黄金链。以上是该区显著的海底现象。其他的还有冲刷洼地和水下浅滩、水下堆积平原、水下沙坝等。

(二)海底底质

本区海底底质类型比较复杂,有现代海洋沉积物,也有被改造的晚更新世海侵前的陆相沉积,还有晚更新世海侵初期形成的准残留沉积(残留砂)。其海底地貌也比较复杂,海底出露的有基岩或基岩风化壳、晚更新世的黄色粘土、残留砂以及现代沉积的海相层。沉积物类型可划分为13种。

本区海底沉积物分布受海底地形和水动力条件的影响基本分布规律如下:

1、三条水道区:强流区(最大可能流速为150~160cm/s)的中央水道、竹岔水道为基岩区,其为砾石粗砂带;赤岛、小麦岛和燕儿岛一线南部水道亦为强流冲刷区,冲刷程度稍差一些,有黄色亚粘土,经过改造后形成砂一粉砂一粘土。

2、三条潮流沙脊区:其上沉积的为中砂一中粗砂,分选性好(沙脊的西端好于东端)。其中中砂含量占绝对优势。底质以南沙为中心呈半圆形分布,中心部位为粗砂,在潮流长期作用下,砂粒度粗,分选好,含粘粒很低,粗砂之外依次为中砂、细砂、粉砂和淤泥。由于胶州湾口附近潮流流速大,靠湾口近的区域沉积物较粗,远的则较细,形成半环状分布格局。

3、三条水道、三条沙脊之外分布的主要是粉砂质砂、砂质粉砂和砂一粉砂一粘土。其中粉砂质砂和砂质粉砂主要分布在青岛近海,而砂一粉砂一粘土主要分布在薛家岛海西半岛近海和青岛外海。两者来源不同,海西半岛外的砂一粉砂一粘土(不合或含很少贝壳和团块)来自胶州湾。青

岛外海的(含较多贝壳和团块)则来自东北向西南向的山东半岛沿岸流和残余沉积物。

4、本区最细的海底沉积物(中值粒径为57)为粉砂质粘土和粘土质粉砂。主要分布在湾口潮流通道的东部和南部,说明这里是湾内向外输送物质的主要沉积区。

5、近岸带沉积物分布主要受波浪控制,中值粒径等值线基本上平行于海岸沿等深线分布。

6、外海的残余和残留沉积物的分布区,由于泥沙来源不足,未被现代沉积物覆盖。由岸向海扩散的泥沙只影响到赤岛和竹岔岛附近。

(三)水文环境

1、潮汐

本海区平均海面2.42m,最高潮高5.36m,平均高潮高3.80m,最低低潮高-0.70m,平均低潮高 l.02m,最大潮差4.75m,平均潮差2.78m,平均高潮间隙4小时40分,平均涨潮历时5小时39分,平均落潮历时6小时46分。为正规半日潮。

2、海流

流向:总体涨潮流向为偏西向,落潮流向为偏东向。

流速:该海区内潮波属于前进波的性质。海流最大流速出现在高、低潮面前约l.5小时;最小流速出现在半潮面前约l.5小时,这一时刻为转流时刻。潮位由低潮面上升到高潮面再回落到低潮面,完成一个涨落过程,流速发生了由大到小再到大再到小,最后达到最大的变化。

3、海浪

波形:本海区以风浪为主,多年平均风浪频率为 98%,累年各月风浪频率基本相同,年变幅仅为 2%。累年平均涌浪频率为 69%,各月平均涌浪频率差别较大,年变幅为36%。

波向:海区各方向均有风浪出现,但多集中在 ESW向和 WNWNNW向。累年以 NW向风浪最多,频率为10%。海区涌浪大部分出现在ESW向,并集中在ESESSE方向。其中SE向涌浪最多,年频率为26%。

波高:海区累年平均波高为0.7m,累年平均波高0.1 m,平均波高年变化趋势是:上半年逐渐增大,7月份达到0.9m,下半年逐渐减小12月和1月最小,均为0.5m。就季节变化而言,夏季波高最大,秋季次之,冬季最小。

潮流:海区内的潮流主要受南黄海海州湾外 M2分潮无潮点左旋潮波的影响,潮流类型判断数都小于或等于0.5,其潮流类型属于正规半日潮流。该海区的潮流完全受海州湾外为中心左旋潮波的控制,潮流为逆时针旋转。该海区的海流流速和潮流流速都比较大,为强海流区。

余流:海区内大潮期间余流强,最大流速达到267cm/s,小潮期间的余流弱,最大流速只有7.0cm/s。小潮期间表层呈现出左旋环流的形态。

(四)气象

1、气温

该区属北温带海洋性气候,19601987年的资料统计结果表明:多年平均气温为12.5℃,年平均最高气温15.8℃,年平均最低气温9.8℃。最热月出现在8月份,月平均气温25.5℃,月平均最高气温为28.6℃,月平均最低气温23.3℃;最冷月出现在1月,月平均气温-0.2℃,月平均最高气温为3.0℃,月平均最低气温-3.3℃。

2、风况

海区春夏两季以ENEESE向风为主,其中夏季偏东风最盛,仅E向风的频率达20%。秋冬两季以 NW-N向风为主,冬季NW向风尤其多,频率达24%。海区累年平均风速为5.0m/s,累年月平均风速11月份最大,为6.1m/s,6月份最小为3.9m/s。累年平均风力大雨等于8级大风日数为 51.7天。

3、降水

海区年平均降水量最大为732.3mm(1975年),年最小降水量为23.8mm(1981年)。多中各月最多降水日数7月份最多,1月份最少。日最大降水量182mm(1970年9月3日)。

4、雾

本区海雾频繁,夏季是海雾盛行季节,以东南风产生的雾最多。雾多发生在47月,4个月约占年平均值的80%,尤以6、7两月最多。雾的持续时间最长可达9天(1997年5月)。

本区的雾一般在傍晚发生,入夜浓度逐渐增加,至次日晨最浓,到中午消失,风大时消失更快。

5、冰冻

砂矿区处于胶州湾口外,冰冻情况不同于胶州湾。受海流等的影响一般不结冰,特别是近几年来,气候有逐渐变暖趋势,湾内很少结冰,矿区更无结冰可能。

6、相对湿度

砂矿区为明显的海洋性气候,气候湿润、温和,雨量较多,四季分明,具有春迟、夏凉、秋爽、冬长的气候特征。

7、灾害性天气

影响该海区的灾害性天气有寒潮、风暴潮和台风,出现

这种过程若恰遇天文大潮,则海面升高,并且伴随有狂风巨浪,造成沿岸道路破坏,码头被毁,船只沉没,房屋倒塌,良田、果园、养殖场被淹没,同时破坏海上构筑物,造成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近几十年来影响本海区的灾害性天气较少。

(五)水环境

该海域盐度变化范围为:31.25~32.01,平均值为:31.77,分布趋势为自岸边向远岸逐渐增高,由东向西逐渐升高。该海域海水pH变化范围为:8.15~8.21,平均值为8.20,属正常范围,pH在调查海域的东北角形成一低值区,其余海域呈由南向北逐渐升高的趋势。

该海域水交换能力强,水化学环境各项指标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其中磷酸盐、Pb 和Hg含量符合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二类),其余指标均达到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一类)。

三、 自然资源状况

胶州湾外拟选保护区海域不仅是多种鱼虾类的产卵、索饵、肥育场和鱼类洄游通道,同时也是国家二级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文昌鱼的栖息地,其渔业地位十分重要和敏感。

(一)浮游生物

2015年5月下旬在胶州湾外拟选保护区海域的调查中,共检出浮游植物10属17种,其中硅藻8属15种,占88.2%;甲藻2属2种,占11.8%。浮游植物数量的变化范围为1439.9~2218.15103cell/m3, 平均数量为1742.70103cell/m3,浮游植物数量平面分布呈由西南向东逐渐降低的趋势,近岸海域略高于离岸海域。密联角毛藻属适温范围很广种类,5月下旬在该海区形成优势种,其数量变动范围为1186.42~1681.64103cell/m3,占浮游植物总量的75.8~82.3%,其数量决定浮游植物的数量其平面分布与浮游植物的分布趋势完全相同。由于该海区浮游植物优势种明显,占比例较大,因此多样性指数较低,单纯度较高。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结构指数显示出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数较多,数量较为丰富。是鱼虾类较为适宜的产卵场和索饵场。

(二)鱼卵、仔稚鱼

5月是多种鱼类的产卵期。经调查,该海域获得鱼卵的有7个种类,隶属于4个目7个科。鱼卵的种类组成均为浮性卵,其数量基本呈北高南低趋势,并以鳀鱼卵的数量最多。从浮性鱼卵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可看出,胶州湾外海海砂开采水域是多种经济鱼类重要的产卵场。

但2015年5月上旬的调查中未采到仔、稚鱼。5月份下旬调查时,正值大部分经济鱼类的产卵、育幼时期,因此捕获的各种鱼类种群结构中,幼鱼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体重很小。

(三)渔业资源

鱼类是海洋经济动物资源的主体,在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并在资源更新中可持续提供为人类直接利用的高蛋白食品。中科院刘瑞玉院士(1992年)在《胶州湾生态学和生物资源》一书中指出,胶州湾及邻近海域栖息的鱼类约有100多种,其中暖温性种占61%,暖水性种占23%,冷温性种占17%,优势种有斑鰶、梭鱼、青鳞鱼和牙鲆,其它优势种有赤鼻棱鳀、中颌棱鳀、细条天竺鱼、鳀、长蛇鲻、黄鲫、带鱼、焦氏舌鳎、白姑鱼、长绵?、黄姑鱼、短吻舌鳎、油魣、绿鳍马面?、鲈、银鲳、木叶鲽、皮氏叫姑鱼等,23种鱼构成渔获尾数的96%。尽管近10年来渔业资源的数量、优势种构成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其种类组成应该说相对较稳定的。

每年从5月开始有多种鱼类先后进入胶州湾及沿岸海域产卵、索饵、育肥。5月和6月产卵繁殖的鱼种分别达到26种和36种,为该海域鱼类产卵盛期。另外,8月份水温高时,分布于南方的暖水种通过湾口进入胶州湾;10月份水温下降后,暖水种又开始离开。所以,胶州湾口外水域不仅是多种鱼类的产卵和索饵、育幼场所,还是暖水种鱼类的洄游通道。

对该海域渔业资源的综合调查中,共捕获鱼类 29种,分别属于27个科, 29个属。评估计算结果表明,底拖网浮拖捕获鱼类的资源量中以中上层鱼类为主, 总资源量为317577Kg, 其中玉筋鱼占第一位资源量为306503 Kg, 单位小时网获量为1930Kg,占总渔获量的94.3%;方氏云?居第二位为6554Kg, 蓝点马鲛居第三位为1153Kg, 青鳞鱼居第四位为1088 Kg。其它种类的资源量均在400 Kg以下。底拖网捕获鱼类的资源量中以底层鱼为主,但资源量很低,总资源量仅为808 Kg。调查捕获的无脊椎动物共15种,优势种为口虾咕,单位小时网获量为11.6Kg,占总渔获量的27.3%;其次为双斑鲟,单位小时网获量为5.5Kg,占总渔获量的15.2%;长蛸居第三位,单位小时网获量为4.6Kg,占总渔获量的9.9%。无脊椎动物动物的总资源量为4033 Kg。说明该海区是许多经济鱼类的产卵、育幼场所。

由于不同季节水温变化,在鱼类组成特征上会有明显的差异,亦会导致各个月份鱼类资源量的变化。随着春季水温逐步上升,许多鱼类开始陆续进入调查海域产卵繁殖,资源量明显上升,5月份形成了春季渔汛期,7月资源量达到最高峰。

(四)文昌鱼资源

文昌鱼是世界上海洋珍稀动物之一,我国国家二级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俗称蛞蝓鱼,隶属脊索动物门,头索纲,文昌鱼目,文昌鱼科。文昌鱼喜栖于水清、流缓、疏松的沙质海底,常倒卧潜居于海底,前端露

出沙面,进行滤食。文昌鱼栖息海区的水深为8~15米,盐度为21~31.6,不能忍受盐度低于15的海水。该动物是研究动物进化的重要材料,也是教学单位的重要实验材料,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文昌鱼主要分布于厦门刘五店沿海水域。曾经因在该水域形成文昌鱼渔场,而闻名全球,但70年代以来,已形不成渔业,年产量仅数十公斤,资源已处于濒危状态。资源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海岸建筑和围垦所造成的渔场环境恶化,使原来的沙质海底覆盖了淤泥,致使文昌鱼大量死亡和迁移。

青岛市沿海也有文昌鱼分布。由于青岛近岸海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海砂资源,加之胶州湾外前海海域水交换能力强,水文条件稳定,属一类水质,底质大部分为有机质含量较高的中粗砂质,该海砂砂体是一万年前形成的古沙丘,基础饵料丰富,砂粒适中,极利于青岛文昌鱼的生长繁殖。中心区南沙为青岛中央水道与竹岔水道交叉形成的潮流沙脊,沉积物以分选很好的中粗沙为主,属文昌鱼最佳栖息环境。

1999年9月,青岛海洋大学在该区域调查得知,该区文昌鱼密度变化范围为1~30尾/ m2;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5年1月调查结果显示,该区域文昌鱼栖息密度变化范围为7~27尾/m2;另据农业部黄渤海区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2015年6月15日用老牛网拖网的调查结果显示,该海域东部区域文昌鱼分布较多,并以南沙水域为高密度分布区。在拟建保护区海域的8个调查站中,采捕到文昌鱼的站有4个,占50%。文昌鱼平均栖息密度为1.35尾/ m2。

综上所述,该区域文昌鱼分布较密集,是青岛文昌鱼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

四、 我国保护区建设发展状况

1、我国自然保护区现状

中国海域纵跨3个温度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具有海岸滩涂生态系统和河口、湿地、海岛、红树林、珊瑚礁、上升流及大洋等各种生态系统。中国海洋生物物种、生态类型和群落结构表现为丰富的多样性特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己愈来愈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防止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海洋和海岸保护区通过控制干扰和物理破坏活动,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的生产力,保护重要的生态过程。海洋保护区的主要作用是保护遗传资源。为了海洋物种和生态系得以维持延续,必须既保护生态过程,又保护遗传种质资源。

1988年7月,中国确立了综合管理与分类型管理相结合的新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规定林业部、农业部、地矿部、水利部、国家海洋局负责管理各有关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1月份,国务院又确定了国家海洋局选划和管理海洋自然保护区的职责。1989年初,沿海地方海洋管理部门及有关单位,在国家海洋局统一组织下,进行调研、选点和建区论证工作,选划了昌黎黄金海岸、山口红树林生态、大洲岛海洋生态、三亚珊瑚礁、南麂列岛等五处海洋自然保护区,1990年9月国务院批准为部级海洋自然保护区。1991年1O月国务院又批准了天津古海岸与湿地、福建晋江深沪湾古森林两个海洋自然保护区。在这期间,一批地方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相继由地方海洋管理部门完成规划并经国家海洋局和地方政府批准建立。

2、青岛市自然保护区概况

青岛市作为我国东部重要的沿海城市和海洋科研教学基地,是我国唯一的海洋科技城。近年来,青岛市围绕创建海洋科技产业城的总体目标,立足于发展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科技优势,大力实施依法管海、科技兴海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了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15年,青岛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316亿元,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308.7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0.3%。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已占全市GDP的11.1%。

但是,随着青岛市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海洋开发活动的增加,我市近岸海域环境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海洋生态环境受到威胁,局部海域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有效的遏制,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尤其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已迫在眉睫。

为切实保护我市近岸海域生态环境,2015年3月7日青岛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青岛市级灵山岛海珍品种质保护区,保护区包括灵山岛本岛及小牙岛外缘海域,总面积32.832平方公里,主要保护对象是沿岸海域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保护区的建立保证了灵山岛海珍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对青岛市持续、健康地发展海水养殖苗种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015年12月2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青岛大公岛岛屿生态系统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6平方公里,其中岛屿面积约O.17平方公里,主要保护对象是岛屿及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它将有利于青岛市部级生态系统示范区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更进一步促进我市的海洋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但目前我市还没有建立部级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五、 建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必要性

文昌鱼是暖水性潮下带名贵珍稀小型头索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研究动物进化的重要材料,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青岛近岸海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海砂资源,其中,前海海砂砂体是一万年前形成的古沙丘,该区域水质良好、砂体有机质含量高,砂粒适中,极利于青岛文昌鱼的生长繁殖。但由于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在该海域从事偷采海砂等违法活动,严重破坏了文昌鱼的栖息环境,对文昌鱼资源造成毁灭性损害。为此,需尽快建立文昌鱼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管理,遏制破坏行为。

建立青岛文昌鱼珍稀动物省级自然保护区既能够保护文昌鱼的栖息环境,保护我市珍贵的海砂资源,防止海岸带的侵蚀,为我市海洋经济的发展营造安全的环境空间;又可以强化污染源管理,进一步促进我市海洋环境保护建设,加速我市生态城市建设步伐,为2015年奥帆赛的顺利举办提供优良的环境保证,提升青岛城市的整体形象。

2、 可行性

拟选划的文昌鱼自然保护区位于胶州湾口外,竹岔岛东北,大桥岛以东海域,距青岛市区以南五公里,南部紧邻大公岛岛屿生态系统省级自然保护区,该海域水交换能力强,水质优良,水文条件稳定,底质大部分为有机质含量较高的中粗砂质,基础饵料丰富,底质环境优越,适宜于文昌鱼的栖息繁殖,同时也是多种渔业资源的产卵场和繁殖场所,中心区南沙为青岛中央水道与竹岔水道交叉形成的潮流沙脊,沉积物以分选很好的中粗沙为主,属文昌鱼最佳栖息环境,从保护该拟选区域的文昌鱼及其他多种渔业资源的栖息环境和该区域地质环境,防止自然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角度出发,具有建立文昌鱼自然保护区的有利条件,而且建区的条件也较为成熟,建立保护区是可行的。

六、 现有基础与保障条件

我市的海洋执法队伍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海上监管能力,具备了建立保护区的管理基础;同时,该海域距离青岛距离较近,可以进行陆上巡回监管,有利于减少保护区建设上的投入,便于管理工作的开展。

另外,我市已经选划建立了大公岛岛屿生态系统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灵山岛海珍品种质保护区,在保护区的选划和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今后自然保护区的选划和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自2015年起,我局对拟选划海域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调查工作,对该海域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状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为保护区的选划建设工作提供了较详实的基础资料。

七、 拟选保护区范围及保护对象

拟选划的文昌鱼自然保护区位于胶州湾口外,竹岔岛东北,大桥岛以东海域,距青岛市区以南五公里,南部紧邻大公岛岛屿生态系统省级自然保护区,中心区位于南沙一带(东经1202015-1202449北纬355757-360018),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海域。

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对象为文昌鱼及其生存环境,以及该海域的渔业资源和其他不可恢复的自然资源,使该海域及临近海域的海洋生态系统保持天然状态。

八、 保护区管理设想

文昌鱼属底栖物种,只要禁止在该区域及临近海域进行底拖网作业和采挖海砂等破坏行为,即可达到保护文昌鱼和渔业资源的目的。因此,该保护区的管理可依靠我市渔政和海监队伍,对其实施巡视管理,而不必再行建立管理机构。

保护区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合理规划、强化保护、科学管理。做到:物种保护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保护区管理和渔政管理相结合,巡视管理与科研监测相结合。根据海域的生态特点和保护需要,制定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的保护计划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深入开展科学研究与公众保护意识教育工作,切实保护该区域的文昌鱼及其他多种渔业资源的栖息环境和地质环境,防止自然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九、建区进度安排

1、市政府同意建区意见后,立即组织专家对海域及周边海域进行实地探测和专项调查(包括水环境、底质环境、水文环境、生物环境和地质地貌等调查),经分析对比后,确定保护区具置、范围及保护对象,划分核心区、实验区和缓冲区。

2、 编写建区论证报告,绘制相关图件准备拟建保护区的照片、图件、录像带等资料。

3、 组织各相关部门专家,对建区论证报告进行评审。

以上工作将在2个月内完成。

4、依据建区论证报告和专家评审意见,向市政府上报建立文昌鱼珍稀动物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请示报告,市政府同意建区后即可建立保护区。

5、经政

府批准建区后,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保护区位置、范围、主要保护对象及功能区划等进行公告,并勘界划界,落实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实施保护管理。

调研报告可研报告第4篇

非洲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但是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差,贫穷、疾病、社会动荡。这些负面因素使得大多数人不看好非洲,甚至到了谈“非”色变的地步,更别说去发展了,也因此非洲变成了全球最后被开发的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后发的经济优势,物资的短缺,市场竞争还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使得这里发展空间巨大,是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理想投资目的地。我们应抓住这难得机遇大胆走进非洲,践行“走出去”战略,为企业乃至国家可持续发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推动力。

通过在非洲一段时间的工作生活,我对非洲有了一些基础的认识,我希望就我的感受和思考与大家一起分享,以下为我对非洲投资的利弊分析,仅供参考与交流。

一方面,对非洲投资发展的有利因素。

国家鼓励“走出去”的政策及中国与非洲众多国家的传统友谊是我们走进非洲极其重要的前提。非洲因经济发展滞后,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需要进行大量的投资建设。这里自主研发生产能力弱,因而生产生活物资严重短缺,除了少数几个非洲国家外,其余国家基本上需要靠进口来满足。市场空间和潜力巨大,价格也只能掌握在别人手里,如果我们能利用我国的产业优势和充足的产品来源综合对非洲市场进行开发,优势显而易见。另外,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贵金属、稀有金属、有色金属、木材、珍稀动植物,大面积的海洋和渔业资源,丰富的旅游资源,大面积适宜种植的土地,充足的劳动力,大量的国际援助等等都为我们走进非洲发展的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我国企业走进非洲不但发展了事业,还把先进的中国产品、技术、文化等传播到非洲,这是一件有着积极意义的事。中兴和华为等众多中国公司在非洲发展都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就是很好的例证。

当然,来非洲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非洲的安全、疾病、贫穷、落后、差的基础设施、没有支持产业发展的供应链、社会腐败、相对低的人品素质、局部地区社会动乱、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路途遥远等等是我们走进非洲的不利因素。前不久英国外交部一家安全评估机构评估了世界上最不安全的20个国家和地区,非洲就有南非、苏丹、刚果金、利比里亚、布隆迪、尼日利亚、津巴布韦7个国家。这些国家目前对外来人员威胁较大,尽管如此,还是吸引了众多来发展的人群,我国也有众多企业和个人在这些国家发展,而且发展的很好,关键是要深入调研和评估,加强安全防范。

调研报告可研报告第5篇

主任、各位副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是一部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的重要法律,于去年7月1日正式施行。为了解该法在我县的贯彻执行情况,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按照年初工作要点的安排,我们于本月中旬开展了关于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情况的调研,本次调研一是到政府办和法制办了解了全县贯彻实施情况;二是先后到政务中心、国土局、建设局、文化局、环保局和交警大队等行政执法单位进行调研,听取他们情况汇报,查看行政许可案卷材料,并进行座谈交流;三是召开被许可人座谈会,听取他们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工作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四是在“祁门人大网”论坛开设“行政许可法调研”专题,听取和收集社会上的意见和建议(累计共有50人次浏览了论坛专题,共收到8条意见和建议)。下面将本次调研活动了解掌握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1、广泛宣传、狠抓培训

县政府高度重视《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工作,把此项工作作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改善政府形象及优化投资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领导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层层召开动员会,核拨专项经费,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宣传活动,加强对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各项工作的监督检查。初,结合领导干部的春训工作,对全县乡镇科级干部进行了培训,此后,县委组织部、政府法制办和人事局共举办五期《行政许可法》培训班,对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了全面的轮训;把《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宣传和培训纳入“四五”普法规划,重点宣传,并制定了验收标准;同时,在〈黄山政府法制〉开设了祁门专刊,对我县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工作进行大力宣传。各行政机关内部还结合本部门特点组织了专门的学习讨论,一是邀请法制办同志对机关干部开展《行政许可法》讲座,仅郑任凡主任一人就到各部门授课20余次;二是派员参加省市相应部门组织的《行政许可法》培训,如建设局、文化局组织执法人员参加省厅举办的《行政许可法》培训班;三是机关组织各类培训班,如文化局先后组织文化市场从业人员法制培训班9期。据统计,去年以来,我县共培训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1000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500余份。

2、全面清理、依法许可

根据《行政许可法》合理与合法、效能与便民、监督与责任的原则,对有悖于《行政许可法》规定,明显不符合法律要求的许可项目和实施主体进行了认真的清理,全县共对行政许可实施主体73个、行政许可实施项目270项进行清理,最终确定保留行政许可实施主体64个,取消了9个,确定保留行政许可实施项目250项,取消了20项,并以政府第一号令和祁政办字()60号文件向社会公布。国土局在清理工作中,废止了与《行政许可法》不相适应的规范性文件一份,取消行政许可收费项目5个,如对农村居民住宅用地,除收取工本费外,其他费用全部取消(仅此一项,每年免收费用30万,让农民得到了实惠)。

3、配套制度、政务公开

一是去年8月县政府转发了市政府五项配套制度,即:行政许可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监督检查办法、听证程序规定、实施程序若干规定和公开规定。二是各实施机关均制定了相应的配套制度或工作程序。如行政许可一次性告知制度、首问责任制、ab岗工作制度、限时办结、办事公开制度、听证制度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明确了各个环节的程序和承办人、审批者的责任。各实施机关均能在办公场所采取公示栏、会议、简报等不同方式,公示有关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大大方便了申请人,提高了工作效率。

4、“一口对外”、集中审批

政务中心是政府为了方便群众办事,促进政府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投资环境,规范办事程序的重要阵地。它直接折射政府的工作作风,反映政府的行政形象,是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最直接的体现。目前,我县政务中心共有13家窗口,可 办理68个审批事项,今年1—9月共受理行政审批9075件,统一收费824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了17%和7%,群众满意率达95%。政务中心的功能在逐步显现。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通过调研,我们感觉我县实施行政许可法一年多来,总的情况是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实施顺利,效果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引起重视:

1、法律学习培训缺乏持续性和制度化,特别是对被许可人的宣传明显不够。不少人对行政许可法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个别领导干部和政府部门的思想观念仍然没有完全转变,工作上仍习惯于传统的行政管理和审批方式,出现“说起来按法办,事实上按习惯办”、重结果、轻程序”现象时有发生。

2、各项配套制度虽然建立了不少,但真正得到落实的不多。有些配套制度过于原则,针对性不强,缺乏可操作性。如某些执法主体不规范,行政许可的听证举行的不多,“书面告之少、口头告之多”,责任追究制度几乎是空白等等。

3、政务中心功能和作用仍发挥不够。一是中心的场地有限、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能模糊、手段不强,监督协调工作力度还不够。二是很多部门的窗口不能全套进入(进入率仅1/4),窗口直接办结率低,有的窗口办事人员只是在收件、接件、登记、颁证或者答复,一定程度上只起到“收发室”或“咨询处”的作用;三是入驻单位重建轻管,授权不够,除直接办理少量“即到即办件”以外,没有直接行政审批权限,往往造成群众来回跑。四是在行政管理体制上如何实施“一个窗口对外”,统一办理,联合办理和集中办理以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方法不多,力度不够。

4、变相收取行政许可费用以及“搭车收费”现象仍然不少。各种名目的收费令被许可人苦不堪言,如:个体协会收取的会员费每年480元,不交就不给年检;文化市场从业人员法制培训费60元和120元,不交便给予处罚;本县农运车进城有文件规定不交费,但现在要交10元/次;质量技术监督局收取的“检测费”有时高的离谱(新买的200元的秤“检测费”要300元);办理消防许可时要搭售300多元的光盘(虽说是自愿,但谁敢不买呢?)等等。

5、执法力量薄弱影响了部分行政许可工作的开展。如政府法制办只有3人,与其应承担的责任不大相配,环保监察大队虽已挂牌成立,但是没有一名专职执法人员(全部由局机关干部兼),建设局和国土局各股室均只有1-2人,很难抽调人员充实政务中心“窗口”,ab岗制度往往也因为人员不够不能落实等。由于执法力量薄弱,使得我县相当一部分(大约50%)法律规定的行政许可工作没有开展,如建设项目的环评、夜间燥音许可、道路修理和挖掘许可等没有开展,以文化局为例,该局共有许可项目28项,真正开展的大约只有10项左右,其他部门也有类似的情况。

三、几点建议

1、政府及其部门必须充分认识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重要性。要继续做好学习和宣传工作,把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作为长期工作来抓,切实转变政府管理理念、增强公务员的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推进依法行政进程,打造全新的服务型政府,加大对公民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够拿起这部法律武器,维护和实现自己的权利和利益,有效监督政府的行政权力,以求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的具体规定。

2、不断完善各项制度,进一步加强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建议政府尽快建立健全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制度体系,如行政效能、行政投诉制度、行政首长问责制、行政许可违法责任追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制度、重大行政许可决定备案制度和行政许可公示制度等,确保行政许可法的全面贯彻实施。创新管理体制,探索逐步集中行政许可工作制度,逐步实现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积极推进部门综合行政许可,彻底清理规范与实施行政许可相关的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尽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3、要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转变观念,而且要增强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工作责任心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更要把建设高效、廉洁的行政执法队伍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改进工作作风,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行政许可的质量和执法的水平。要充实行政执法队伍力量,合理分配公务员人力资源。对于违法许可的行为,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加强廉政建设,杜绝借许可吃、拿、卡、要和“搭车收费”等现象,树立公务员勤政廉洁、干净干事的形象。

调研报告可研报告第6篇

所谓土地整理,就是在一定的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工程技术的等手段,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土地整理在我国源远流长,如果追溯历史的话,可对上溯到殷周时代的“井田制”。以后如曹魏时期的“屯田”;唐宋时的“均田制”,明清时的“屯田垦荒”及“更名田”等等,都积极鼓励劳动人民开发整理土地,耕地面积不断增加。仅清初的一百年里,全国耕地面就增加了百分之四十。解放后,我国进行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几次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在一定意义上都属于土地整理的范畴。通过这些措施的治理,对加强和巩固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保持粮食的稳产,高产和社会的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当前从各地土地整理的实践证明:土地整理符合中央提出的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实现耕地动态平衡的要求。是一条走集约利用,内部挖潜,永续利用土地资源的好路子。通过土地整理,可以把“荒”(荒山、荒地、荒滩)、“废”(工矿企业造成的废弃地)、“闲”(厂矿机关单位的闲置地)的土地充分利用起来,实现土地的再度开发利用。

土地整理带给经济和社会的效益是巨大的、无法估量的。其效益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农田整理可以增加大量的耕地。由于我国长期对土地的粗放利用,造成现有耕地和其他土地的“荒”、“废”、“闲”较多,因而内在潜力很大。二是通过对存量土地的整理,可以控制城市外延,减少占用耕地。如通过旧城改造,可以使城市建设不外扩。据资料统计:我国目前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用地面积已达153平方米。如果通过旧城改造,治理“空心村”,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容积率等治理措施,将人均用地逐步降到100平方米,能提供建筑用地的需要。三是土地整理,具有广泛的区域性。可整理的资源分布在各个角落,而且土地类型多种多样。这种情况,尤其对于既要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建设用地,又要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而且耕地后备资源稀缺,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的遵化,应主要依靠土地整理来实现。由此可见。土地整理是我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途径。

二、搞好土地整理的对策和建议

去年,我局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报请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遵化市土地整理中心”,定了编制,调配了人员,明确了办公地点和职能、职责,配置了相应办公设施和办公电话。万事具备,然而如何加强土地整理中心工作,搞好我市土地整理工作已是我们急需探讨研究的问题。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开展工作:

1、加大土地整理宣传力度。土地整理是近几年来国内理论界提出解决土地开发利用,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条新途径。新《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土地整理。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土地整理不仅是农村、农业、农民的主要工作,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性措施。鉴于当前的社会对土地整理观念淡薄,特别是市、乡一级党政领导还缺乏这方面认识的现状。当前应主要抓好二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社会的宣传。不但土地管理部门要大力宣传,并且农业、水利、城建以及新闻宣传单位、也应加强这方面的宣传。使之造就一种社会舆论氛围,形成全社会的一种共识。二是对领导的宣传,特别是对市、乡一级领导的宣传。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或座谈会,或讲座等,进行政策、法律、法规、技术等方面的学习,增强领导干部对土地整理的时代感,紧迫感和责任感的认识,从而认真抓好这方面的工作。

2、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开展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要强化规划和精华的作用,加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精华管理,强化规划和计划的约束作用。要从实际出发,元规划修编为契机,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理规划,科学制定“十一五”期间土地整理目标任务,科学安排整理项目。土地整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因此,在编制规划时,必须围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规划、通盘考虑各种工程措施,确保工程实施按规划,有步骤地进行。根据先进地区的经验,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在编制土地整理规划时,应主要注意四个方面的内容:①山地整理。以小流域为单元,在流域内,对田、水、路、林、村全面衡量,合理布局。②村镇土地整理。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原制定的村镇规划进行修订,重新界定村庄,居民点和乡镇界线,绘制材庄和乡镇驻地规划图。逐步做到三个集中。即农民住宅向中心村和小城镇集中: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③改造中低产田。改善耕作层,移土回填,使瘦田变良田,低产变高产。④旧城改造。清查“荒”、“废”、“闲”,挖掘城镇存量潜力,控制城镇外延,解决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通过土地整理,使农村成为规模经营,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农业园区,城市成为容积率适中的现代化城市。

3、精心组织,规范管理。土地整理是政府行为,从编制规划、制定政策、筹集资金到组织实施都应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规范管理。土地整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也是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解。目前我市已成立土地整理中心,并在逐步建立和完善项目立项、申报、实施、验收等环节的规章制度。二是搞好协调。土地整理涉及农业、林业、水利、电力、财政,城镇建设、乡镇企业等很多部门。要使这些部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发挥各自的职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利用行政、经济、法律、科技等手段积极参与,形成强有力的土地整理的合力。三是抓好示范。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抓好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地类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防止一哄而起。四是目标考核。将土地整理纳入经济发展战略,列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对完成土地整理任务好的要给予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要给予黄牌警告。评选先进时要实行“一票否决”。

调研报告可研报告第7篇

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的主要难点是深度贫困。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需要找准导致深度贫困的主要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脱贫攻坚举措。为深入贯彻落实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找准我县深度贫困村致贫主因以便对症下药寻找到破解贫困之策,我县严格按照自治区统一部署,由县主要领导亲手抓、县处级领导亲自带队,组织县、乡(镇)、村三级人员深入深度贫困的可考村开展“解剖麻雀”式的典型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分析,摸清可考村贫困现状,为精准帮扶提供方向。

一、贫困村基本情况

可考村位于北景镇正北面,距镇府所在地65公里,行政区域面积约28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321户1558人,其中瑶族占82%,共有17个村民小组,分为2个片区,一片有10个村民小组,分别为水洞屯、弄平屯、卡拉屯、可合屯、大弄炳屯、弄甲屯、弄同屯、小弄炳屯、可考屯、可羊屯;二片有7个村民小组,分别为弄洞屯、弄盘屯、弄捧屯、上弄荣屯、下弄荣屯、弄乃屯、弄水屯。全村现有耕地面积984亩,全属旱地,人均耕地面积0.63亩。

可考村既是“十三五”规划贫困村,又是深度贫困村,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2015年底精准识别后,全村贫困人口198户952人,贫困发生率78.94%;2016年脱贫6户35人,2017年脱贫7户33人,同时2017年动态调整应纳尽纳和返贫共25户159人。截至2017年底,全村未脱贫贫困人口198户1076人,贫困发生率为89.22%(见表1)。全村贫困发生率高于50%的村民小组有12个,分别是水洞屯、弄同屯、可考屯、可合屯、卡拉屯、弄水屯、上弄荣屯、小弄炳屯、可羊屯、弄甲屯、弄乃屯、弄平屯。

表1:可考脱贫情况一览表

2014年乡村人口数

人数

1206

2015年精准识别数

户数

198

人数

952

贫困发生率

78.94%

2016年脱贫户

户数

6

人数

35

2017年脱贫户

户数

7

人数

33

2017年动态调整户

应纳尽纳 

 户数

6

人数

43

返    贫

 户数

19

人数

116

2017年底贫困数

户数

198

人数

1076

贫困发生率

89.22%

 

二、脱贫攻坚主要做法

2015年底以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可考村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在镇党委、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立足于本村实际,充分利用国家各类扶贫惠民政策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其主要做法有:

(一)精准识别,不漏户不漏人,夯实攻坚基础

    识别时,可考村充分借助帮扶后盾单位力量,解决入户工作队人手不足问题,组成了一支包括市、镇、村三级人员在内的精准识别队伍,对全村每家每户都进行了地毯式摸底打分,收集好第一手数据,并充分发挥党员代表、人大代表和队长的作用,做好评议工作,基本上确保了全村困难群众都纳入了扶贫管理系统。同时,认真开展好贫困户动态调整和脱贫攻坚大排查工作,动态管理全村贫困户,做到“应纳尽纳、应返尽返、应剔尽剔”。

(二)精准帮扶,狠抓民生工程,夯实脱贫基础

可考村将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和无劳动能力户划分出来,其中无劳动能力需要低保兜底的有133人,已全部获得农村低保。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考村重点从产业扶贫以奖代补、扶贫小额贷款、雨露计划等方面进行扶持。

1.加强道路交通建设。2015年底,可考村的17个村民小组中仅有弄平、弄盘、弄捧3个屯通屯级路,2016年以来,可考村立项建设20户以上屯级路7条、20户以下屯级路1条、小队硬化路3条,目前已完工6条,正在建设3条,惠及全村16个村民小组,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极大改善。

2.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一是包含村级篮球场、村级医疗卫生站、农家书屋、村委会等在内的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启动,设计、征地等前期工作已完成,目前正在筹备施工中,预计将于2018年底建成;二是建设有垃圾焚烧炉2个、垃圾池1个,方便群众处理生活垃圾。

3.解决群众饮水和住房困难问题。2015年底以来,共为群众申请到危房改造指标62个,家庭水柜指标29个,集体水柜修缮指标3个,移民搬迁指标13个。

4.聚焦产业发展,提高群众收入,为村集体创收。一是通过大户示范作用,带动养羊、养猪产业发展,充实村集体经济收入。成立了正平养殖合作社,养殖本地母猪28头,带动贫困户4户14人;发展养羊大户5户,共养殖肉羊294只,带动贫困户13户58人,为村集体经济创收5800元。二是因地制宜发展毛葡萄种植业。结合可考村山多地少和毛葡萄耐干旱、易成活的特点,在红水河边上建设了1个15亩的毛葡萄产业种植示范点,计划通过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更多的贫困户加入到该产业中。三是针对有劳动力贫困户,鼓励利用小额贴息贷款发展产业,激发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可考村共有93户贫困户获得贷款,大部分用于发展养羊、养猪、养鸡等产业。如2016年,全村共有29户贫困户利用贷款发展了七百弄鸡养殖业。

5.促推教育扶智工程,努力提升全民素质。一是开展控辍保学工作,组织帮扶干部入户宣传国家九年义务教育优惠政策,对适龄儿童进行动态监控,第一时间发现辍学第一时间入户动员,确保全村没有1名适龄儿童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原因辍学。二是开展“雨露计划”政策定期宣传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都能够及时申请、及时获得补助,目前可考村贫困户中在读中职、高职的16名学生均已享受到每个学期1500元的补助。

6.抓实医保缴费工作,为群众健康提供保障。通过帮扶干部的“三进三出”宣传和动员,提升群众参保意识。2018年可考村贫困户参合率接近75%,目前,帮扶干部仍在进一步动员中。

三、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难点分析

可考村是大石山区村,境内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多地少,自然条件恶劣、资源匮乏,经济条件落后,发展制约因素较多。

(一)贫困群众文化素质低、缺技术

可考村主要收入来源为外出务工收入。但群众主动接受教育观念不强。存在一些适龄儿童因厌学辍学、家长不注重小孩教育、重男轻女等问题。因群众文化素质较低,全村四分之三以上的人只有小学文凭或中学文凭,且没有专业技术,外出务工工作难找、选择少、工资低,大多数只能从事重体力活,所以不少群众宁愿在本村周边打零工而不愿意到广东等地进厂,劳动力创造的经济价值与其数量不成正比,导致家庭收入不稳定。

(二)群众超生现象严重,家庭负担重

目前,全村已经办理独生子女证和双女证的仅有8户;198户贫困户中有4个(含4个)以上子女的有76户,子女多且年龄普遍较小,这部分贫困户家庭劳动力少、生活压力大、人均纯收入少、生活质量差。

(三)可考村基础设施薄弱,行路难、饮水难、住房不安全问题突出

1.道路交通:目前,可考村未通屯级路村民小组有10个,其中包括在建屯级路村民小组7个,分别为卡拉、可合、大弄炳、小弄炳、弄洞、上弄荣、下弄荣;全村没有一个村民小组实现屯内硬化。

2.安全饮用水:集体水柜和家庭水柜是可考村群众的用水来源,每年冬季,缺水明显,尤其是弄平、弄同、弄甲、弄水、上弄荣、下弄荣等村民小组。目前全村有集体水柜13个,约130户贫困户没有家庭水柜,只能依靠集体水柜解决饮水问题,饮水有困难。

3.住房保障:可考村尚有80户443人未解决稳固住房问题,其中可羊、弄甲、上弄荣、下弄荣无稳固住房户数较多。

(四)产业基础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困难

群众的经济来源除外出外工外,主要依靠在家种植玉米、黄豆、火麻等农作物和养殖山羊、土猪。但因受限于自然条件、人口文化素质、交通不便等原因,可考村产业发展落后,种养殖大户极少、没有特色产业、没有龙头企业或者大户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只有1个。产业发展弱进而导致了可考村集体经济发展困难。目前可考村集体经济零基础。

(五)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

一是瑶族同胞“酒文化”氛围浓厚,部分群众整天沉浸在酒精中、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过分依赖低保等政策扶持,不愿意主动去创造脱贫条件;二是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开展,贫困户能够享受到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贫困户为了能够长时间享受政策,不愿意脱贫,且全村 “争当贫困”思想严重,不少群众以是贫困户为荣。严重影响了整村脱贫的进度。

根据走访调查和座谈会了解到,可考村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有:交通条件落后、缺技术和缺劳力等(见表2)。

表2  2017年底可考村未脱贫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数据

2017年底贫困人口数

户数

198

人数

1076

因病致贫

户数

9

人数

42

因残致贫

户数

3

人数

18

因学致贫

户数

19

人数

101

缺土地

户数

2

人数

17

因灾致贫

户数

1

人数

2

缺技术

户数

59

人数

304

缺劳力

户数

63

人数

356

交通条件落后

户数

42

人数

236

 

四、下一步脱贫攻坚工作计划和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可考村经济发展。一是要继续推进道路交通建设,争取项目,既要要实现屯屯通路,还要实现屯屯、户户通硬化路,从根本上完善可考村交通网络。二是要全面解决群众饮水困难问题,可考村有弄洞、弄盘、水洞、可考、可羊等5个村民小组有水源,希望能够尽快争取到饮水一体化建设项目;而针对其他12个村民小组,希望能够获得集体水柜指标,减轻群众负担,缓解饮水困难。三是加快移民搬迁项目落实,经过摸底,目前可考村共有52户群众报名搬迁,希望能够早日得到落实,解决群众稳固住房问题。四是改善通信网络,方便群众与外界沟通。目前可考村二片7个村民小组、一片卡拉、大弄炳、弄平等屯手机信号差,群众与外界联系困难。

(二)进一步加强教育扶智工作

 思想落后,严重阻碍可考村发展。一是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努力使年轻劳动力都能够有“一技之长”,提高劳动力素质,为其就业提供保障;二是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群众运用种植、养殖科学技术的能力,实现高产增收;三是加强九年义务教育政策宣传和落实情况跟踪,提升群众主动接受教育意识。

(三)进一步抓好产业扶贫工作

 围绕全市“十大百万”产业布局,参考全县“5+2”特色产业,结合可考村实际,大力发展生态养殖黑山羊、可考香猪、种植毛葡萄、豆类等 “3+1”特色产业,重点打造可考香猪品牌,提高特色产业覆盖率,增强群众参与全村产业发展力度,提升产业扶贫在可考村脱贫攻坚中的作用。

(四)进一步加强脱贫攻坚政策宣传

调研报告可研报告第8篇

关键词:麦可思调研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社会评价是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作为独立调查的机构,麦可思公司提供的数据及分析具有广泛而深入的影响。笔者学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认真学习了麦可思公司提交的《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4)》,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跟踪数据分析

1.基本情况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2013届毕业生65人,参加调查的有效邮箱57个,回收问卷33份。全校有效邮箱共4397个,回收问卷2370份,答题率约为54.8%,近一半的学生没有提交问卷,说明有部分毕业生对此次调查不关心,或没有关注到此次调查。

2.原因分析

(1)宣传力度不够。由于对此次麦可思公司跟踪调查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宣传力度不够,使得部分2013届毕业生没有认识到此次问卷调查的意义和作用,出现了答题率偏低的结果。

(2)学生填写问卷技巧不足。由于学生没有参加此类调查的经验,在填写问卷时回答问题不足,使得有些项目的有效样本数达不到要求,影响了调查质量。

(3)学生对母校感情不深。有些学生认为已经脱离了学校,对学校、就读专业的发展不再关心。

3.应对策略

(1)加强宣传。要让全体教职工知道这项调查工作的意义和作用。通过调查分析,能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

(2)加强思想教育。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教育、责任心教育、爱校教育。

4.整改方法

(1)要求辅导员及时通知调查范围内的学生,做好组织填写问卷工作。要求专业教师对调查范围内的学生宣传此项调查的重要意义及作用。通过加深学生对此项调查的了解,提高答题率。

(2)组织在校学生试填写问卷,指导学生掌握填写、提交答卷的方法。

(3)建立班级QQ群,辅导员和专业教师都加入到群中,便于与学生交流,加强与学生在校期间及毕业后的联系。

二、就业竞争力分析

1.基本情况

报告显示,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达到97%,月平均收入3081元,毕业时掌握87%的基本工作能力,就业现状满意度达到60%。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为55%,职业期待吻合度为30%,学生认为职业不符合期待的原因主要是不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和生活方式。

2.原因分析

就业率达到97%,说明学生的工作能力不弱,能够适应工作的要求。专业相关度低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就业环境不够理想,看不到今后的发展,想更换行业、职业。这反映出学生在求职时普遍没有正确地评估自己,缺少长远目标,盲目就业。

职业期待不吻合度和离职率是相互关联的,二者均较高说明毕业生还没有对专业、行业职业有清晰的认识,现实与学生的想法有偏差。月收入偏低符合行业规律,初就业的一般薪资较低,但随着技能的成熟、资历的增长,收入会大幅提高。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应该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国内相应产品开发不够,学生就业可能存在困难。但随着行业的发展及成熟,就业形势会转好。

3.应对策略

准确的职业定位、明确的目标设定和可行的通道设计,是一个人职业发展的基础。要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将来要从事的工作有充分的认识,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提升学生就业层次,提高学生就业率。

4.整改方法

(1)组织课外专业活动。组织系列专业课外活动,如专业社会调查、专业技能竞赛等,促使学生主动了解专业,认识职业。

(2)深入社会调查。通过深入社会调查,关注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分析典型工作岗位(岗位群),扩大学生的就业面。

三、就业特色与优势

1.基本情况

生物制药专业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是产品安全工程技术员,主要行业是药品和医药制造业,67%在民营企业,20%在合资企业,6%在国有企业。毕业生所在单位的规模在51~300人的占38%,1000人以上的占28%,301~1000人的占28%,50人以下的占10%。

2.原因分析

毕业生主要从事的职业和所在行业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用人单位集中在民营企业和中型企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特点相一致。

3.应对策略

摸准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和职业环境,根据职业要求帮助改进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入职教育。

了解用人单位的特色,分析用人单位的类型、规模,更准确地指导毕业生进行就业定位,有针对性地培养职场文化,使毕业生具有职场文化方面的优势。

四、校友评价分析

1.基本情况

对母校的满意度达到91%。但愿意推荐母校的只有59%,不推荐的主要原因是认为校风学风不好。

2.原因分析

满意度较高,反映出学生对学校教学、生活管理等各方面比较满意。但对母校推荐度较低,说明毕业生对学校的某些方面不尽满意,如认为学校洗浴服务、交通服务、教室设备与服务等方面不够好。

3.应对策略与方法

(1)建设好校园环境,包括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服务环境,提升学校在学生中的形象。

(2)做好专业课程建设,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3)增加学生与企业的接触机会,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做好实习组织管理工作。

五、工作能力及知识分析

1.基本情况

基本能力测评情况。五大技能群对应的各项基本能力分别是: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动手能力。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最重要的基本工作能力前3项分别是积极聆听、积极学习和有效的口头沟通,相应的满足度分别是91%、88%和82%。

该专业最重要的核心知识前3项是生产与加工、工程与技术和中文语言,相应的满足度分别是86%、89%和95%。

2.原因分析

急需改进的基本工作能力中体现了对毕业生的独立性、自主性的要求,学生在理解与交流能力和管理能力方面有待加强,营销和化学知识需要补充。

3.应对策略

将各种基本能力、核心知识融会到教学中,实现教师教法转型、学生学法转型。

4.整改方法

(1)组织教师学习各项基本能力、核心知识的概念,探讨如何将这些能力和知识融入到课程中,如何从填鸭式教学转向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发挥主动性。

(2)组织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讲座、交流等形式,教会学生在大学中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从依赖型学习转变成自主型学习,将单纯为分数而学的方法,改变为以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为目的、同时考虑分数的方法。

六、培养过程分析

1.基本情况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有《生物技术制药》《药物制剂技术》《制药工艺设计》《药物分析与检验》和《药事管理》。在麦可思的报告中,没有对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度及满足度评价。

2.应对策略

在做好生物制药技术行业企业岗位分析、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改革教学模式。以提高课程质量,提升学生及社会对本专业的满意度。

3.整改方法

(1)会同行业专家、技术能手、优秀毕业生,修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

调研报告可研报告第9篇

草莓高架基质栽培,是为解决常规土壤栽培中定植、抹芽、打老叶、采收等弯腰作业、费工费力的突出问题,以镀锌管为支架,在离地1.0~1.2 m高处搭建栽培槽,采取基质栽培,滴灌自动肥水调控等方法进行草莓生产的一种省力栽培方式。利用高架栽培草莓,不但管理、采摘方便,生产的果实外形美观、表面洁净,品质优良;也方便了市民的休闲观光,体现了农业旅游的人性化。

为迎接2012年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在北京的召开,促进北京市设施草莓生产技术水平提升以及种植模式多样化发展,自2009年起,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小汤山特菜大观园开展现代化温室草莓高架基质栽培的研究与示范工作,取得成功,成为都市型现代农业中的又一亮点。在2012年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中,作为草莓博览园中主要的种植模式对外展示,受到业内人士和市民的普遍欢迎。2012~2013年度,昌平区在日光温室内引入高架基质栽培模式,共发展日光温室高架基质栽培175 栋,主要用于休闲观光和采摘。

为更好地了解游客对草莓高架基质栽培的认可程度,预测草莓高架基质栽培的发展前景,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联合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共同进行了“市民对于草莓高架基质栽培认可度”的调研工作。通过向游客发放调查问卷―游客填写调查问卷―收集调查问卷―数据录入、统计分析等一系列程序,形成《关于市民对于草莓高架基质栽培认可度的调研报告》。

调查问卷的编制

以重点突出、填写方便为编制原则,从高架草莓特点、口感、价格以及市民对采摘园区的要求、对草莓高架栽培的整体印象等方面入手,编制调查问卷,其中设立与草莓栽培、采摘相关问题11 个,受调查市民的年龄段和性别问题1 个,共计12 个问题(见表1)。

调查问卷的发放

调查问卷共印发465 份,自2013年2月~4月的草莓生长季,在昌平草莓主产区进行发放(见表2)。由各园区人员对进园采摘高架草莓的市民进行调查。

调查问卷的统计方法

收集已填写完成的调查问卷,逐一进行录入。调查问题1~3以及5~12,选项唯一,对于已选项记录为1,所有问卷的同一问题进行汇总,确定每个选项的百分比;调查问题4,选项需排序,排在第一的选项记为5,排在第二的记为4,以此类推,分别记为3、2、1,对所有问卷进行汇总,以数字最大的排为1,最小的排为5。

调查结果

此次调研共计收集调查问卷348 份,受调查市民的年龄集中在20~60 岁之间,占84.1%。其中,20~40 岁之间的市民占57.4%,40~60 岁之间的市民占26.7%,20 岁以下和60 岁以上的市民分别占11.0%和4.9%。男性和女性市民所占比例分别为42.0%和58.0%。调查结果如下。

采摘草莓的频率

在348 份问卷中,100%回答了此问题。其中,47.4%的市民偶尔采摘,33.0%的市民经常进行采摘,第一次采摘的市民占受调查总人数的19.5%(见图1)。

采摘草莓的目的

在348 份问卷中,100%回答了此问题。其中,41.4%的市民采摘草莓的目的是“休闲观光”,38.2%的市民是为了“品尝鲜果”, 20.4%的市民是为了“体验农业文化”(见图2)。

对草莓价格的接受程度

344 位市民对此问题进行了回答。其中,42.2%的市民能接受20~50 元/斤的采摘价格;29.4%的市民能接受50~100 元/斤的采摘价格;能接受

引导市民采摘的决定因素

设置此项调查的目的是通过市民对设立的5 项相关因素的选择与排序,了解吸引市民采摘的主要因素,用以指导园区的建设,促进园区的进步与发展,增加种植者的收入,满足市民的观光采摘需求。

此项调查共有344 位市民参与,其中,完整填写五项因素排序的问卷有128 份。在128 份调查问卷中,按照统计方法,分数最高的是“果实品质”,为587 分;第二位是“服务态度(诚信、热情等)”,365 分;第三位是“园区位置(交通是否便利)”,337 分;第四位是“果品价格”,329 分;第五位是“周边环境(舒适度、有无景点、餐饮)”,303 分。按照统计结果,5 项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为“果实品质”>“服务态度(诚信、热情等)”>“园区位置(交通是否便利)”>“果品价格”>“周边环境(舒适度、有无景点、餐饮)”(见图4),而“果品品质”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统计分数高于其他因素60%以上。

对草莓高架栽培模式的熟悉程度

在受调查的348 份问卷中,有174 位市民表示见过草莓高架栽培模式,占受调查总人数的50.0%;有72 位市民在电视或其他杂志上见过,占总受调查人数的20.7%;有67位市民以前听说过草莓高架栽培模式,但这是第一次见,占总受调查人数的19.3%;而以前从未听说过这种模式的市民有35 人,占总受调查人数的10.1%。在见过草莓高架栽培模式的174 位市民中,在草莓大会博览园见过的占62.1%,在北京其他园区见过的占31.6%,在国外和外地见过市民极少,分别仅占3.4%和2.9%(见图5和图6)。

对草莓高架基质栽培的认可度

草莓口感

草莓高架基质栽培过程中,由于浇水较土壤栽培更为频繁,所以普遍认为高架草莓较土壤栽培的草莓口感淡,为此设计高架草莓口感的调查。在受调查的340 位市民中,有71.2%的人认为高架草莓口感香甜、味浓;有25.3%的人认为味淡;还有3.5%的人认为高架栽培的草莓不好吃(见图7)。

草莓价格

对于3 种高架草莓价格的调查,受调查的344 位市民中有26.7%的人希望高架草莓与地栽草莓价格相同;有73.3%的人可以接受高架草莓的价格高于地栽草莓,其中38.4%的人可以接受每斤高架草莓的价格高于地栽草莓10 元;有34.9%的人可以接受每斤高架草莓的价格高于地栽草莓20 元(见图8)。

最大特点

在设定的3 个具体选项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采摘方便,有50.6%的受调查市民选择此项;排在第二位的是果实干净,有28.9%的受调查市民选择此项;排在第三位的是环境美观,有20.5%的受调查市民选择此项(见图9)。

整体印象

对于草莓高架栽培模式的整体印象,在345 份问卷中,有71.0%的市民选择了“喜欢”,有26.1%的市民选择了“一般”,而仅有2.9%的市民选择了“不喜欢”(见图10)。

希望从园区购买的其他产品

除了采摘草莓,对于市民希望从园区购买的其他产品的调查中,58.3%的市民选择了“农副产品”;有24.6%的市民选择了“种苗、种子”;有16.8%的市民选择了“与草莓有关的小饰品”(见图11)。

结论与讨论

市民对草莓高架基质栽培模式总体认可

在调查中,有50%的受调查市民对于草莓高架基质栽培模式的最初认识来源于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的草莓博览园,体现了世界草莓大会对北京市草莓产业的推动作用。70%以上的市民喜欢草莓高架基质栽培模式,觉得高架草莓采摘方便、口感香甜浓郁,并可接受采摘价格高于地栽草莓10~20 元/斤。市民对草莓高架栽培模式的认可,将促进草莓高架基质栽培的发展,并且较高价格也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果实品质是吸引市民采摘的最重要因素

果实品质是吸引市民采摘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园区能否发展和草莓产业能否发展的关键。果实品质中,最重要的是食品的安全问题。种植者在追求产量的同时一定要保证草莓的品质,注意控制农药和肥料等生产资料的投入。

产品综合开发是园区增收的重要手段之一

生产功能在休闲观光农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农业生产活动或进一步的加工活动,开发出多种相关产品,既可以为市民提供更多选择机会,又可以增加园区的收入。产品的综合开发一定要树立品牌意识,并因地制宜生产园区的特色产品,吸引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