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二生物考试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11-24 14:30:03

高二生物考试总结

高二生物考试总结第1篇

全省要推的“两考合一”沈阳已实现

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后,将实现一考多用,让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各地学校不得再另行组织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据了解,目前沈阳市已经实现了“两考合一”。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将覆盖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科目,其中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口语测试)、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13科作为考试科目;综合实践、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作为考查科目。

考试内容将注重引导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经验,增强考试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及综合性。各学科试题的难易程度按低、中、高三档划分,试题的分值比例为7∶2∶1。命题采取省、市分级负责方式进行,计入高中学校招生总分的科目委托省招考办组织命题,市里统一组织考试。

物理、化学动手实验操作将占20分

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同科目考试方式不同。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实行纸笔考试;物理、化学、生物采用纸笔考试和实验操作方式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实验操作将在“物化综合”考试总分120分中占到20分,物理、化学实验操作各10分;物理和化学、生物和地理、道德与法治和历史的纸笔考试采取同场分卷方式进行,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实行开卷考试;外语听力口语测试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科目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结论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以纸笔开卷考试和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信息技术考试采取上机操作方式进行;综合实践、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考查科目,由各市根据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要求,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统筹安排。“学完即考”且全省统一考试

考试时间按照“学完即考”的原则,实行全省统一考试。生物、地理考试安排在学生八年级学年末或九年级学年末进行;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安排在九年级下学期进行;外语听力口语测试在九年级下学期进行。

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口语测试)、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或历史、生物或地理等科目计入学业水平考试总分。其中,语文150分(汉字书写考试赋分不低于3分),数学150分,外语120分(100分笔试+20分人机对话),物化综合120分(100分笔试+20分实验操作,100分笔试中物理为60分、化学为40分,20分实验操作中物理、化学各10分),体育与健康60分。

高中将有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

《实施意见》指出,将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给予有条件的高中阶段学校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严格规范自主招生办法和程序,将自主招生的各个环节和录取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生物地理由各市选择一科以分数呈现

值得注意的是,《实施意见》提出,道德与法治、历史二科,地理、生物二科,各市须结合本地实际,分别选择一科以分数呈现,均为50分(二选一科目也可以采用等级方式呈现,然后各市依据等级每科以适当分值计入总分),所有文化课计分科目总分不超过700分。未选择计分的科目均采取等级呈现的方式,一般分为A、B、C、D、E等若干等级,各等级的划分由各市根据本市初中考生数量和高中招生计划合理确定。

目前,辽宁省各市中考具体政策略有差异,从沈阳市来看,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20分、理综合150分、文综合100分,生物、地理90分(初二已考),文化课计分科目总共是700分,再加上体育60分,全部总分就为760分。这里道德与法治和历史两科不是选择一科以分数呈现,而是同场合卷开卷考试,生物、地理也不是选择一科以分数呈现,而是同场合卷考试。

逐步打破以考试成绩作为招生标准

高二生物考试总结第2篇

省教育厅印发了《海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我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下简称中考改革)的背景、特点是什么?如何理解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录取办法与以往有何不同?带着这些问题,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去听听,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负责人是如何解答的。

1、我省此次《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和过程是什么?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围绕“促进公平、科学选才”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2016年3月,省政府制定了《海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及进度安排等。2016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统筹规划,进一步明确任务和要求,制订实施意见并报教育部备案。

为贯彻落实上述有关文件精神,2016年底省教育厅即成立了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改革方案研制组,先后多次深入全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等进行广泛调研,全方位听取关于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对其他省市的改革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和做法;形成初稿后,又广泛征求有关单位意见。最终经厅务会研究批准并上报教育部备案通过后正式印发。

2、《实施意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实施意见》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普职招生比例更合理。通过系统科学的制度设计,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将适合不同教育的学生合理分流到普通高中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畅通学生成长成才的多种途径,促进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为多样化人才培养创造条件。二是入学机会更公平。进一步完善了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规则程序,探索高中自主招生,形成指标到校生分配、统一招生录取、自主招生录取、推荐录取等多元录取方式,减少和规范加分项目,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平等升学机会,确保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三是招生录取更科学。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不再“唯分是从”,更加注重考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等。

3、本次中考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此次中考改革是在基本延续我省现行中考制度的基础上,根据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我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到2020年左右基本形成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建立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社会公平。

4、改革后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范围和考试方式怎么确定?

(1)关于考试科目。《海南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规定的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生物、地理、美术、音乐12门科目均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过早过度偏科,确保达到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要求。信息技术、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等为考查科目,积极创造条件将生物实验操作技能纳入考查科目。

(2)关于考试范围。教育部颁发的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必学内容。

(3)关于考试方式。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物理、化学、生物、地理7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实行闭卷笔试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2门科目实行开卷笔试考试;体育与健康科目实行现场测试,积极创造条件提供自选项目供学生选择;音乐、美术及考查科目由省教育厅制定考查方案,各市县(含洋浦,下同)具体组织实施。

5、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怎样呈现?

学业水平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生物、地理10门科目的考试成绩均以A、B、C、D、E、F六个等级呈现,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9门科目的成绩等级,根据考试成绩从高到低以全省当年考生人数按A等级10%、B等级20%、C等级30%、D等级20%、E等级15%、F等级5%依次确定。体育与健康学科成绩等级按考试成绩从高到低依次确定,其中A等级40-50分,B等级35-39分,C等级30-34分,D等级25-29分,E等级20-24分,F等级0-19分。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考试或考查成绩直接以“合格”和“不合格”呈现,其结果与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一并记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

6、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怎样组织和安排?

(1)关于考试组织。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生物、地理10门科目实行全省统一考试,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9门科目由省教育厅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体育与健康科目由省教育厅制定考试实施方案,由各市县负责组织实施。

全省统一考查科目由省教育厅制定考查实施方案,由各市县按有关规定组织考试、评定成绩。

(2)关于时间安排。全省统一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7门科目考试安排在义务教育九年级课程学习结束后(每年6月25-26日)进行,生物和地理2门科目考试安排在义务教育八年级课程学习结束后(每年6月27日)进行,体育与健康科目考试安排在义务教育九年级下学期3月—4月进行。

7、这次改革对综合素质评价有什么新的要求?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是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手段。我省此次改革方案中,一是明确科学确定评价内容。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内容。二是完善评价手段和方法。学校要为每一位学生建立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学生毕业时,提取经过审核、公示的相关材料形成《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表》,为高中阶段学校选拔学生提供依据。三是科学合理使用评价结果。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初中学生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招生学校应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发布前向社会公布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录取办法,确保使用程序规范透明、结果公平公正。

我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由省教育厅统一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8、普通高中学校录取的依据是什么?

高中学校根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即中考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中考成绩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各计分科目等级和各计分科目原始分总分呈现。各计分科目及分值为: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3个科目各12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4门科目各100分,体育与健康科目50分。生物、地理2门科目卷面分各100分,2017级初中学生(即2019年考试)各按卷面分30%计入录取总分,2018级各按卷面分40%计入录取总分,从2019级起各按卷面分50%计入录取总分。

在普通高中学校录取时,综合素质评价总等级作为门槛,其中“省一级学校”和经省教育厅批准面向全省招生的普通高中学校实验班只录取综合素质评价总等级达到A等或B等级的考生,其他普通高中学校录取时,对综合素质评价总等级的要求,由其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另行确定;若在录取时,根据录取学校招生计划按总分从高到低录取。若总分相同无法区分时,由招生学校根据考生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表》和《成长记录袋》提供的材料以及本校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录取办法,自主择优录取。普通高中学校在自主招生中,要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9、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如何制定?

按照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和学校的办学条件合理制定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继续实行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招生名额向农村初中和城区薄弱初中倾斜,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引导初中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到2020年市县优质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比例达到50%以上。继续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的政策措施。

10、这次改革对考试招生加分是如何规范和完善的?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大幅减少、严格控制中招录取加分项目,逐步将加分的激励导向功能转移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上来。从2017年起,我省取消了体育、艺术等学生加分项目;从2018年起取消省优秀学生干部、省三好学生、宋庆龄奖学金、“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我省实际保留的加分项目,严格控制加分分值。进一步完善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查公示制度。

11、取消有关加分项目后,如何继续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特长?

此次改革我省首次提出,支持普通高中学校根据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制定自主招生方案,探索建立高中阶段学校自主招生制度。试点普通高中“省一级学校”以自主招生方式,根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结合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招收具有体育、艺术等学科特长以及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要求。自主招生名额控制在学校总招生计划的8%以内(其中体育、艺术特长生总比例不超过6%)。自主招生学校要严格规范自主招生办法和程序,不得重复组织学业水平考试。自主招生录取方案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并向社会公布后实施。要将自主招生的各个环节和录取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招生结果公平公正。

12、此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于公办普通高中学校违规跨区域招生、恶性争抢生源等行为是怎么规定的?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健全招生管理工作规定,规范学校招生行为,进一步明确招生范围、招生规模等基本要求,严禁无计划、超计划招生,严禁违规跨区域和采取承诺、未经政策允许的签订协议等非正常手段提前招生,防止恶性竞争,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

坚持素质教育导向,规范中考成绩发布,坚决刹住炒作“中考状元”、“中考升学率”等不良风气。严禁任何学校公布、提供学生中考成绩。严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中考成绩、升学率排名排队、表彰奖励。

13、这次中考改革是从什么时候、哪一个年级开始?

本《实施意见》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义务教育七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14、这次中考改革对往届初中毕业生、学籍发生跨省异动等考生有什么规定?

《实施意见》也考虑到这一群体,明确提出:一是往届初中毕业生及由外省(自治区、直辖市)转学进入本省义务教育学校九年级就读的,或本省户籍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就读义务教育学校回本省报考的,可申请参加当年度生物、地理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其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录取总成绩。二是由外省(自治区、直辖市)转入我省初中学校就读的学生,其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经转入学校审核认定后,存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袋。从我省转出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考生,按外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执行。

15、请最后概括介绍我省中考改革方案与现行中考方案的主要变化。

由于我省从2015年起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始实施中考改革实验,因此我省现行的中考方案基本符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的总体要求,为了顺应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我省本次中考改革方案与现行方案相比,做了适当调整,主要体现在四方面变化:

变化之一,升学计分科目增加了生物和地理两科(总科目由8科增加至10科)。2017级初一学生参加中考时,生物和地理两科分别以30分(即总分的30%)计入中考录取总分。到2019级,两科计入中考录取总分的分值提高至50分。

将生物、地理两科学业考试成绩计入中考录取总分的目的:一是生物、地理两科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即将发布的海南省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中,生物、地理两科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考试科目(即6选3科目),是供学生选择的高考录取计分科目,中考时两科计入中考录取总分有利于初高中课程学习以及中考与高考的有效衔接;二是通过考试引导学生重视生物和地理两科的学习,夯实初中学生各学科的共同基础。

变化之二,探索和规范自主招生。试点普通高中“省一级学校”以自主招生方式,根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结合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招收具有体育、艺术等学科特长以及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要求。自主招生名额控制在学校总招生计划的8%以内(其中体育、艺术特长生总比例不超过6%)。

试点普通高中“省一级学校”自主招生,其目的是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给不同潜质学生升学提供更多的途径和机会。

变化之三,减少和规范加分项目。从2017年中考起我们取消了体育、艺术等学生加分项目,在此基础上,从2018年起取消省优秀学生干部、省三好学生、宋庆龄奖学金、“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加分项目。进一步完善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减少和规范中考加分项目,其目的是为学生创造更加公平的升学机会。

高二生物考试总结第3篇

2018年乌鲁木齐市高中三年级质量监测(一模)将于1月25日开始,1月27日结束。分别进行《语文》、《数学》、《英语》/《汉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共9门科目的考试。

从乌鲁木齐市教育局了解到,《语文》、《数学》、《英语》、《汉语》监测内容为高考考试大纲内容,试卷总分均为150分,《语文》考试时长150分钟,《数学》、《英语》、《汉语》考试时长120分钟;《物理》监测内容为必修1、2,选修3-1、3-5,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长100分钟;《化学》监测内容必修1、2,选修4,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长100分钟;《生物》监测内容为必修1、2、3,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长100分钟;《政治》监测内容为必修1、2、3、4,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长100分钟;《历史》监测内容为必修1、2、3,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长100分钟;《地理》监测内容为必修1、2、3,初中地理四本教材,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长100分钟;上述科目均为人教版教材。

第二、三次质量监测(二模、三模)监测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汉语》、《文综》/《理综》。

其中《语文》、《数学》、《英语》、《汉语》监测内容为高考考试大纲内容,试卷总分均为150分,《语文》考试时长150分钟,《数学》、《英语》、《汉语》考试时长120分钟;《文综》监测内容为《历史》、《政治》、《地理》,试卷总分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理综》监测内容为《物理》、《化学》、《生物》,试卷总分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高二生物考试总结第4篇

一、考试说明

江苏省高考生物考试说明对实验内容考查要求如下:

1.了解相关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2.初步具备验证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备初步探究一些生物学问题、恰当评价和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

二、实验复习策略

1.回归课本,熟记实验内容。

高考实验题年年变,而高考考查的知识点是相对不变的,都来自于考试要求的20个实验,这20个实验都出自课本,要让学生在高考中取胜,就必须要求他们回归课本,识记生物实验的基础知识。双基教学是高考复习的重中之重,只有打好基础,才会提高学生能力,才能够在复杂多变的高考实验题中得心应手。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根据考试说明带领学生认真看书,要想达到好的效果,学生必须做到三点:一是读,这里的读是精读细读,对课本上的实验从实验课题、目的、原理步骤、实验现象到结论一字不丢地读,达到考点无遗漏、知识无死角。二是背,对细读过的实验,根据老师的讲解找到重难点,注意事项,以及可能考到的原理现象及结论进行背诵,直到熟练为止。三是默,为了提高学生书写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要求学生能够把实验的考查点默写出来,字要写对。例如鉴定脂肪的实验现象橘黄色的橘字,鉴定蛋白质的试剂双缩脲的脲字很多同学都不会写,无形之中造成失分。

2.对实验进行归类总结,便于学生识记。

在进行实验专题复习时,可以对实验进行分类讲解和训练,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和领会。高考考查的实验可分为经典实验和教材基础实验。经典实验包括以下内容:探究光合作用发展历程的相关实验,植物激素的发现相关实验,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以及孟德尔遗传实验等。此内容考查相对较少。2011年,2012年,2013年分别考到一个单选题。教材基础实验每年考查内容较多,这是应该重点复习的内容。基础实验主要分为显微观察类、提取鉴定类探究设计类三种。显微观察类如观察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叶绿体及质壁分离等,对于这类实验复习要点,一是会使用显微镜,二是规范标本的制作方法,三是处理实验材料。鉴别类实验有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性糖、脂肪和蛋白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DNA的粗体取和鉴定等,对于这类实验的复习要点是选好特定的试剂,试剂要正确配制,熟记实验的现象。最后一类是探究设计类,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等,这类实验要求较高,开放性较强,后面专门作介绍。

3.加强实验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江苏高考对实验的考查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逐渐从对实验现象、结论、注意事项等记忆性东西的考查转向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查,这些知识让学生进实验室感受往往比单纯背诵效果更好。例如(江苏2012)15.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

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D.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

此题中的ABC三个选项如果靠记忆做起来难度较大,而让学生到实验室中实际操作,就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C。动手操作的和亲眼看到的往往比单纯记忆更直观。在实验复习时让学生重返实验室,重新感受实验的过程、体验实验的注意事项,这样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应试能力。甚至让他们带着问题进实验室,带着高考题进实验室,这样实验目的明确,实验效果更好。

4.理解探究实验的思路,提高创新能力。

探究性实验是对某个生物学问题或实验结论不知道或不清楚,需要通过一定的实验方法,对可能出现的多个预期结果进行实验探究,从而得出实验结论。探究实验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分析和评价的能力。其基本内容一般包括:明确实验目的、要求、条件;确定实验原理、研究对象、实验设计思路;设计实验操作步骤,对实验结果作多向预测和解释等。其难点是很多学生找不到解题思路,无从下手。在复习这类实验时,要注意解决以下问题:第一,明确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即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后三步往往是重点考查的对象。第二,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实验目的是解题的突破口,实验的过程和结论都是围绕实验目的设计的。第三,要找准实验中的变量。一是自变量即人为改变的变量,二是自变量即随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的变量,三是无关变量即指实验中除自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因素或条件。第四,要重点搞清楚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探究实验一般都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关键是对两组进行不同的处理,而处理的差别就是单一变量。

5.巩固练习,提高应试综合能力。

高二生物考试总结第5篇

一、精心研究教学大纲和考纲,把握备考方向

《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是中学生物教学和高考命题的依据,“考纲”是依据教学大纲所编制的,它体现了教学大纲的精神和内容,但“考纲”又必须反应时展的变化,体现当今生物学科的特点,所以应正确理解“遵循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这句话的精髓。复习时,要以“大纲”为标准去对照和理解“考纲”,把握好复习内容和方向。

二、认真研究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

仔细分析近几年来高考生物学科的试题,有利于追寻高考命题的轨迹,捕捉高考命题的规律,洞察高考命题的信息。通过近几年来高考试题的研究,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①复习要立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对“三基”的考查是历年高考的重头戏。

②突出对生物主干知识的考查,考点主要分布在新陈代谢、调节与免疫、遗传与变异这三块中。

③注重对识图、析图、及绘图的考查。

④突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

⑤关注社会热点,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对高考试题和考纲的研究,找准特点,把握要点,面对高考做到心中有数,复习有效。

三、确定复习模式和安排复习计划

采用二轮复习法。第一轮把选修教材的知识内容穿插整合到必修第一、第二册的内容中,根据知识内容分成七个单元。第一单元是生命的基础、结构基础和细胞工程;第二单元是生物的新陈代谢和发酵工程;第三单元是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第四单元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五单元是遗传、变异和基因工程;第六单元是生物与环境;第七单元是实验、实习和研究性课题。

按照知识复习———课时练习———单元测试———讲评归纳———构建知识网络的模式进行复习,每个单元复习结束时用一节课来构建知识网络,把本单元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高密度梳理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兼顾能力培养。

第二轮主要是模拟测试阶段,其中穿插一些小专题。这种模式既注重知识系统性又节省时间,有利学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握相关知识的交汇点,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

四、精选精练,总结反思

对高考的热点、重点、难点、易错和薄弱环节要多练,对典型的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进行总结,多开展举一反三的变式训练,提高应变能力。还要演练高考真题,高考试题凝集了高考命题专家的思维和智慧,容量大、科学性强、突出主干知识和逻辑性强等特点,且能反映出高考命题的趋势,也能使学生感悟高考命题的思路和方式。在练习中注意总结反思,每隔一段时间将原先做过的试卷及练习题整理出来,看看自己错在哪里,避免再犯同样的错。

五、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好的学习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高三第一轮复习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节奏快,学习方法直接影响到复习效果和高考成绩优劣。复习过程中要加强解题技巧和学科语言能力的训练,有效提高复习效果。在第一轮复习中穿插解题方法的小专题,如选择题的类型及解题策略、填空题的解题方法、遗传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实验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等。教会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加强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教学生如何在审题中找到关键词、隐含条件等,并指导学生规范答题,减少失分。

六、加强试题讲评课的研究

试卷讲评课不能从头到尾面面俱到,而应有选择,有侧重,否则既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又难有成效。试题的讲评,一是要抓典型,选择有代表性的题目,比如选一道题能集中表现某个章节的主要内容。二是分析命题思路,把握试题规律。教师在阅卷时找出问题的共性,看学生哪里错多,错的原因是什么。三是要善于将试题分类,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凡是碰到这类试题该注意哪些事项,并教会学生进行比较性小结归纳。四是对试题的延伸和拓展,这类题可能还涉及到哪些知识点,与现实中的哪些现象相关等。

七、心理辅导,提高应试能力

高二生物考试总结第6篇

作为一项公共政策,高考首先要公平,其次要完成选拔人才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就需要不断改革,注重引导性与时代性,同时要具有可行性。

(一)公平性目前,高考成为我国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保障,承担着促进社会公平的功能,高考科目设置首当其冲的第一要素就是要保障公平。科目设置的公平包含着最重要的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城乡差异为代表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下的考试公平;二是以性别差异为代表的考生群体思维结构差异下的考试公平。科目设置改革方向从考知识向考能力转变,本身没有错,但是也应当考虑到当勤奋刻苦的因素在高考成绩所起到的作用有所下降的时候,而受教育的条件和环境所起的作用有所上升的时候〔5〕,事实上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城乡不公平。目前,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在现行的高考方案中都是必考科目,其中包含了两门语言类科目,必然造成现行方案有利于语言天赋高、形象思维能力强的女生。

(二)三个“有利于”教育部对高考科目设置提出了三条基本原则: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促进中学素质教育,有利于扩大高校招生自。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就应该根据高校不同层次的要求分类考试,而不能实行报考所有高校的考生一张试卷。从每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就可以看到最高分与最低分往往相差上百分,所有考生一张试卷是难以实现高校选拔人才的个性需要的。在考什么学什么这一难以破解的难题下,要有利于促进中学素质教育就必须对考试内容做设计和调整,同时也要根据不同的中等学校教育目标开设多层次的考试科目。有利于扩大高校招生自,一是允许高校在全国统一考试的基础上开展单独测试,两者结合录取,如现行的自主招生模式。二是对于那些暂无资质实行自主招生等单独测试的更多的高校,应当在考试科目中设置一定的可选科目,由高校自主提出成绩要求,考生自行选择参考科目,这也符合进一步减少统考科目的改革目标与要求。

(三)引导性与时代性学科知识应当与社会需要相结合,能够反映时代的学科知识发展,并能够引导社会的知识价值取向,不同的历史时期也会对科目设置提出不同的要求。从历史实践来看,外语科目从无到有,从权重低到权重高,生物科目也逐步纳入到高考考试科目中也正反映了这一点。而当外语技能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内生需要,同时社会上已有多种得到广泛认可的外语社会化考试的时候,高考是否还需要对外语科目进行定量测试就成为一个必须研究的命题。高考制度自实施以来一直与招生录取紧密联系,为了实现统一录取的需要,客观上需要考生成绩以分数定量的方式呈现,以实现对考生的排队区分。而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一些层次的高校录取已经从选拔性向着合格性转变,部分科目也可以实现从定量向定性的转变。

(四)可行性高考科目设置须考虑到操作层面的问题,由于其承上启下的功能,既要使中学的教学组织工作便于开展,又要使高校录取时易于操作,并且还需要被社会、高校、考生和家长认可和理解。所以,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应考虑实际的国情与社会环境,制定可行的方案,使其能够接受实践的检验。在进行高考科目设置时,要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超前性与现实性、科学性与可行性三种关系。可行性是评价高考科目设置合理性的最终依据,也是最现实的依据〔6〕。

二、高考考试科目设置的改革

(一)现行方案的分析我国现行的高考考试科目方案多为本轮新课程改革后推出,主要以“3+综合(文科/理科)”为主,是“3+X”方案的完善和发展〔7〕。“3+X”之所以最终走向了“3+综合”,其原因在于“X”考生的选科不统一,但是最终录取划线、投档时却又需合并处理,而不同科目的试题难易程度常常不一致,极易引起社会和考生不满,同时其科学性也确实欠缺。一方面,减少考试科目,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保持一定的学科覆盖面,希望兼顾统一性与多样性。于是纷纷设置了综合科目,看似减少了考试科目,实际上只是将不同科目的考试合并成一张试卷。另外,各省通过会考或者学业水平测试此类标准参照性考试来考察考生在高中所学学科的水平,其目的在于试图纠正高考分科录取带来的偏科问题,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取得平衡。但综合来看,所有的科目设置改革均在语文、数学、外语之外展开,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始终在高考考试科目中占据最为重要的位置,自从外语科目被加入高考统考中,就从来没有哪个地区将语文、数学、外语从高考统考中剔除。“3+综合”在“3+X”推出后最终成为主流,应该说是实用主义的结果。这样的改革让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的重要地位愈发凸出。综合卷看似考一门,其实是换汤不换药,考生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减轻考生负担与全面发展的关系、中学教学与高校选拔的关系,这些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新的改革呼声越来越大,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改革方向被提出。以江苏省为例,2008年推出新高考方案,以三门总分划线排序投档录取,而其他科目分别以学业水平测试选测或必测科目的形式呈现,供高校录取参考。该方案尊重了高校及考生的选择权,让考生可以自由选择考试科目组合,高校也可以自主提出不同专业的考试科目要求。但在实践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部分高校对除语文、数学、外语之外的科目只提供等级成绩,认为区分度不够;二是尽管从大方案设计上给予了高校足够的自,但在具体执行中高校从方便出发,对提出等级的要求往往不予深究。比如,提出物理化学组合AB的等级要求,说明其接受物理A化学B或者物理B化学A的组合,但为何物理B+化学B+的等级组合院校就不予接受呢,这与物理化学AB究竟有何区别,暂时还没有被考虑。该方案仍然实行了文理分科考试、分科录取,同时,虽然是语文、数学、外语加学业水平测试选拔考试,但是后者也是在高考统考期间进行,实际高考统考5门。可见,高考科目设置的发展方向是多元化和开放性,其突出表现在扩大考生选择权、高校自。科目设置承认了考生个体差异在不同学科之间的发展存在不均衡,承认了高校不同专业的选拔要求,将对学科的基本素养的考察放到学业水平测试的合格性考试中去。那么,未来的科目设置改革未尝不可以考虑将更多的考试科目交给高校来确定,可通过增设学业水平选测科目的形式来满足高校对统考科目外的学业水平考察,同时高考也应该接纳一些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具有较高信度的社会化考试项目,将这些考试成绩作为高校选拔人才的重要衡量标准。

(二)外语科目替代效应分析教育部最新的高考改革方案顶层设计,拟选择英语科目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探索英语科目一年多次的社会化考试,学生可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究竟这种改革是否有科学依据,本文将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对高考考生的实际考试结果进行分析。江苏省从2008年起开始实行按照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总分投档录取,同时由高校自主提出学业水平测试选测科目的等级要求,考生根据高校要求在考试科目范围内选择对应的考试科目。以江苏省某年实际考试结果为例,对341277人的实际考试结果进行回归分析。首先检验江苏省现行三门总分投档录取方案是否可行,接着检验如果取消英语科目,而代之以二门总分投档录取方案是否可行。分别就五门总分与三门总分的关系、五门总分与二门总分的关系、三门总分与二门总分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可知,五门总分与三门总分、五门总分与二门总分、三门总分与二门总分之间的回归模型均具有显著性与适用性。三门总分对五门总分的解释性为92.1%,二门总分对五门总分的解释性为87.1%,二门总分对三门总分的解释性为96.7%。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分析的前提是考生均认为五门科目需要参加考试。替代效应是指在教育测量中,不同学科之间的能力替代,即考生可能学好该学科的潜质,而不是指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显而易见,当考生放弃某门学科学习时,知识必定下降,所以取消某一科目在高考中的统考,并不意味着取消该科目的考试。

三、高考考试科目设置建议

(一)高考减少统考科目是可行的,语文、数学两门可以对其他科目的能力做出较好解释尽管两门科目的总分可以解释能力,却不能代替知识,所以,其他科目仍旧要通过学业水平测试等标准参照性考试的模式在高中学习中展开,而不能一减了之。外语科目可以纳入到学业水平测试中,也可以采取直接认可现有的社会化考试的成绩,提供给高校供录取使用。

(二)高考减少统考科目后可推动文理不分科录取目前讨论很多的文理分科考试问题,众多专家强烈呼吁取消文理分科,认为文理分科影响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密西根大学认为,即使进入大学,学生也应该接受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教育。统考科目统一为语文、数学后,在录取机制上可以取消文理分科,按照两门总分实现对考生的统一排队、统一录取,同时配置以自主招生等其他录取方式对具有特长或特殊潜质的考生予以综合评价录取。为了满足高校不同专业之间的录取要求差异,可在学业水平标准参照测试的基础上,展开特定科目的选拔性测试,测试成绩以定性或定量的方式呈现,学校可根据不同专业提出不同的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将录取要求一致的专业归并为录取单位进行录取。这样,不仅可以弱化学校分数线的作用,不再分分必争,而且可以引导考生根据自身兴趣发展以及高校要求,自主选择考试科目,减轻学业负担。

高二生物考试总结第7篇

考试时间及科目

1. 初2018届学业考试文考时间:6月11日至13日。具体安排如下:

语文:6月11日9:00—11:30;

综合素质(一)(物理、化学):6月11日15:00—17:00;

数学:6月12日9:00—11:00;

综合素质(二)(思想品德、历史):6月12日15:00—16:30;

英语(含听力):6月13日9:00—11:00 。

2.初2018届体育考试时间:4月10日至5月15日(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3.初2018届理化实验操作考试时间:4月10日至5月15日(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4.初2018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时间:3月至4月。

5.初2019届生物、地理结业考试时间:6月13日15:00—17:00,生物、地理同堂合卷。

考试对象

1. 初2018届学业考试对象。市内外初2018届应届毕业生,市内外要求升入高中阶段各类学校和五年制高职(师范)的往届初中毕业生(含同等学历者)。

2. 初2019届生物、地理结业考试对象。全市初2019届在籍在校学生。

考试收费

文化考试、体育考试、理化实验操作考试的收费标准按有关规定执行。

考试内容与计分

1.考试内容。以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着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见市教科所考试说明)。

2.学科计分。初2018届学业考试成绩总分为805分。其中文考成绩总分740分,含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各150分,综合素质(一)总分160分(物理85分、化学75分),综合素质(二)总分80分(思想品德、历史各40分),初2018届生物、地理结业考试成绩按25%的比例折合总分50分;体育考试成绩总分40分;理化实验操作考试成绩总分25分。

高二生物考试总结第8篇

日程

工作内容

6月1日-5日

1、打印市区中考及生物地理考试准考证 。

2、上报中考及生物地理考试送考教师名单

 

6月6日-7日

1、发放市区中考及生物地理考试准考证。

2、各校领取中考及生物地理考试送考证。

6月12日

市区考生遗失准考证集中补办。

6月13日

1、各考点布置考点考场,下午4:00前各考点开放、考生熟悉考点考场;

2、检查考点考场布置,接待省巡视组。市级赴三县巡视组到岗 。

6月14日-16日

全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6月17日

1、上午10:00前各考点开放,生物地理考试考生熟悉考点考场;

2、下午2:00-4:00,初中生物地理考试。

6月18日前

1、各校完成考生政策加分申请审核。

2、市区各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导入中招报名系统。

6月17日-30日

市区及三县集中阅卷、登分统计、分数合成、打印成绩册。

6月下旬

1、完成中考志愿填报平台前期调试工作

2、召开市区普通高中志愿填报培训会

3、市区各报名点学校模拟志愿填报(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4、接收省五年制高职计划,

5、分别组织市区、及三县五年制高职、中职志愿填报宣传、培训会

7月2日(暂定)

公布中考成绩,各校领取成绩。

7月3日-4日

考生回报名点学校进行查分查卷登记。

7月4日

各校查分查卷汇总表导入中考中招系统(下午16:00截止)。

7月5日-6日

教科所组织相关人员查分查卷。

7月6日下午

1、反馈中考查分查卷结果。

2、三县上报成绩库。

7月上旬

上报中考成绩库至省考试院。

7月9日

公布普通高中最低控制分数线及成绩分档表。

7月11日--13日

1、市区各校组织考生填报志愿、校对、签名确认。

2、学生志愿确认表各校留存备查。

7月16日-18日

市区普通高中录取(提前批次、第一批次)录取。

7月19日

公布第一批次未完成计划。

7月19日-20日

1、市区普通高中提前批次、第一批次的录取考生报到(报到截止时间20日下午16:00)。

2、组织考生对第一批次未完成计划,填报补录志愿(填报截止时间20日下午16:00)。

3、提前批、第一批次高中学校反馈考生报到情况(20日下午17:00)

7月21日

1、第一批次未完成计划补录;

2、第一批次补录公布考生名单,补录考生报到(报到截止时间:21日下午16:00)。

7月22日

1、市区普通高中第二批次(市级示范、一般高中、民办高中)录取;

2、公布第二批次未完成计划。

7月23日-25日

1、市区普通高中第二批次的录取考生报到(报到截止时间24日下午16:00)。

2、组织考生对第二批次未完成计划,填报补录志愿(填报截止时间25日下午16:00)。

7月26日

第二批次未完成计划补录;公布第二批次补录考生名单。

7月27日

市区普通高中第二批次补录考生报到(报到截止时间27下午16:00)。

7月28-29日

1、校办市队运动员招生录取。

2、处理普通高中招生数据汇总等工作。

7月上旬

考试院对市区、三县进行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及中职网上志愿填报指导培训

7月-8月

进行五年制高职及各类中职网上志愿填报及招生录取工作。(具体日程安排以省考试院下发文件为准)

11月-12月

1、中考中招工作总结,上报总结材料

2、参加省中考中招总结会议。

高二生物考试总结第9篇

一、报名相关

1.具备什么条件可以在我市报名参加中考?

答: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在我市报名参加中考: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身体健康。

(3)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①具有北海市初中阶段学校正式学籍的初中毕业年级学生。

②具有本市常住户口,在北海市外就读的初中毕业年级学生。

③具有北海市常住户口的往届初中毕(结)业生。

④在北海市初中学校就读的八年级在校学生(只报名参加地理、生物学科学业水平考试,不参与中考招生录取)。

2.本市户籍在市外学校就读的初中毕业年级学生可以回北海参加中考吗?如可以,报名时需提交什么材料?

答:可以。这类学生报名时,提交以下材料:

(1)身份证明材料。考生本人户口簿或户籍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证明出生年月日、出生地、户口所在地、民族成份、身份证号等)。

(2)2.学历、学力证明材料。就读学校出具的在读证明(证明须包括入学时间、学籍号、是否应届毕业学生等,并加盖学校公章);往届初中毕(结)业生提交初中毕(结)业证书(《义务教育证书》)。

(3)当地招生考试部门出具的地理、生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证明和所在学校出具的物理、化学、信息技术实验操作成绩(注明合格或不合格等级)以及综合素质评定成绩(注明ABCD具体等级)等材料。

3.如何确定哪些学生具有定向生源资格?

答:中考报名时,根据下列规定审核考生是否具有定向生源资格:

(1)市直公办初中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可以确认具有定向生资格:

①初一入学时以正读生身份入学(以市招生考试院批录名册为准),且初中阶段自初一年级起至今连续三年均在录取学校实际就读的毕业年级学生。

②初一入学时以借读生身份入学(以市招生考试院批录名册为准),且初中阶段自初一年级起至今连续三年均在录取学校实际就读,在中考报名结束前,学生本人户籍或家庭房产地址变动,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学生,可变更确认具有定向生资格:

A.具有海城区常住户口。

B.家庭房产在就读学校的招生服务范围内(以初一入学当年划定的范围为准)。

③初中阶段从外地(指合浦县、铁山港区、银海区及北海市以外)学校转入并自转入之时起连续在转入学校就读至毕业年级,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学生,可确认具有定向生资格:

A.具有海城区常住户口。

B.家庭房产地址在转入就读学校的招生服务范围内。

(2)民办学校在校生具有现就读学校的初中阶段正式学籍,且初中阶段自初一入学起至今连续三年均在市辖区内民办学校实际就读(以学籍记录为准)的学生,不受户籍限制,可以确认具有定向生资格。

(3)社会考生中在市辖区外初中就读、跨县域返回户籍所在地报考的初中毕业年级学生(即应届生)可以确认具有定向生资格。

二、考试相关

4.对残疾或不宜从事剧烈运动的考生参加中考体育考试有何特别规定?

答:凡身体健康的考生,均须参加体育与健康考试。丧失运动能力的伤残学生和因身体欠健康(如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骨质疏松、心脏结构或心脏功能异常、侏儒症、巨人症等疾病)或家族中出现过猝死情况以及医疗机构认定不宜参加剧烈运动的考生,经本人申请,凭《残疾证》或二级(含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出具的疾病证明报市、县招生考试部门批准,可免予体育与健康考试,按36分计入中考总成绩。身体不适宜进行中长跑的考生凭二级(含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出具的疾病证明,可申请免考1000米(或800米)跑类项目考试,该项目按12分计入中考总成绩。

5.毕业年级学生因个人原因未参加八年级地理、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的怎么办?如已参加考试,但成绩不及格的呢?

答:由于个人原因,未参加2018年八年级地理、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的,须报名参加今年的地理、生物学业水平统一考试。地理、生物学业水平考试不及格的九年级毕业班学生,须参加所在学校组织的补考且补考成绩合格者方可被普通高中录取。

三、普通高中录取

6.普通高中招生依据什么录取新生?

答:除自主招生外,其他类型招生主要依据:

(1)学业成绩——中考总成绩等级和各科笔试成绩等级,包括生物、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2)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3)物理、化学实验和信息技术操作考查成绩。

7.普通高中录取的条件都有哪些?

答:(1)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及享受示范性高中政策的招生学校

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北海中学、北海市第七中学、廉州中学、合浦县第一中学;享受示范性高中政策的招生学校:北海二中(北京八中北海分校)、北京师范大学北海附属中学、北京八中北海实验学校、北海市外国语实验学校。

①基本条件

A.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B等级以上(含B等级);

B.物理、化学实验和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考查以及生物、地理学科成绩合格。

②成绩要求

A.定向生计划。中考总成绩等级须达到A等级以上(含A等级);

B.教育精准脱贫计划。中考总成绩等级须达到A等级以上(含A等级);

C.统招生计划。中考总成绩等级须达到C+等级以上(含C+等级)。

(2)除上述8所学校外的其他公办普通高中和民办高中学校

①基本条件

A.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C等级以上(含C等级);

B.物理、化学实验和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考查以及生物、地理学科成绩合格。

②成绩要求

A.统招生计划。中考总成绩等级须达到C+等级以上(含C+等级);

B.教育精准脱贫计划。不受中考总成绩等级限制,但须是具备上述基本条件并经审核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考生。

8.中考成绩依据哪些规则来排序?招生时如何择优?

答:普通高中录取时,按以下规则对考生成绩进行排序:

(1)在普通高中各批次录取时间段中,招生学校先按照报名考生总成绩等级进行排序,总成绩等级高的考生排名靠前,先予录取。

(2)在考生总成绩等级相同时,按照考生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与历史等科目的书面考试单科成绩中等级的数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序录取;若考生等级的数量也相同,则按照次一等级的数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序录取;依次类推。

(3)报考同一所学校的考生,如总成绩等级相同且各单科成绩中各等级数量也相同的考生,则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与历史的顺序依次比较各单科成绩等级,单科成绩等级高的考生排名靠前,先予录取。

(4)如果用上述方法仍无法区分时,招生学校经市、县招生考试部门批准后,可调阅考生的相关材料进行比较,提出录取意见,报市、县招生考试部门审批同意后择优录取。

9.考生如何填报志愿?

答:今年我市辖区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工作将依托北海市中考中招信息管理系统分时段分批次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进行。在志愿填报的时段内,考生可通过互联网进入指定网站(http://bhzklq.com/)实现自助报名(详见《北海市辖区2019年普通高中招生志愿填报须知》)。

10.定向生计划是如何录取的?

答:指根据有关规定,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和北海二中(北京八中北海分校)、北京师范大学北海附属中学等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指该校当年招生计划数减去自主招生计划数)的80%分配到市直及市辖区的各初中学校,从定向学校考生中择优录取新生的计划。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的考生可以填报定向生计划志愿:

(1)经审核确认为具有定向生源资格的考生、市青少年艺术团成员或参加行政部门举办的国际、全国比赛集体项目获一、二等奖的考生。

(2)中考总成绩等级A等级及以上。

(3)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B等及以上。

(4)理化实验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考查和生物、地理考试成绩合格。

定向生录取安排在第一批次进行。招生学校根据定向分配到该校的招生名额从该校符合定向生录取条件并填报定向生计划志愿的考生中择优录取。如定向分配到校的名额因该校符合定向生录取条件的考生不足而剩余,剩余指标调整为统招生计划,按照统招生计划录取办法进行择优录取。定向招收市青少年艺术团成员和参加行政部门举办的国际、全国比赛集体项目获一、二等奖考生的计划单列,按考试成绩择优录取。

11.今年的自主招生如何进行?录取原则是什么?

答:自主招生实行提前招生,按以下程序进行:

(1)制定招生方案。经批准同意实行自主招生的普通高中学校根据本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编制自主招生方案,报送市教育局审批。

(2)招生方案公布及考生报名。招生学校通过学校公示告栏、校园网站、广播、政府网站等方式向社会公布批复的自主招生方案并组织报名。报名时间初定在4月下旬,具体以招生学校通知为准。

(3)测试与选拔。普通高中自主招生测试与遴选工作安排在每年5月上旬进行,招生学校严格按照公布的自主招生方案自行组织文化和专业测试,按测试结果遴选考生。

(4)招生预录公示及录取审批。测试结束后,招生学校按照本校的自主招生方案,根据测试结果择优确定预录取新生名单,在本校校内张贴和学校网站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将预录取新生名单报送市招生考试机构办理正式录取审批手续。

(5)发放录取通知书与注册学籍。已通过自主招生录取的考生于规定的时间到学校领取录取通知书并按时报到,招生学校按学籍管理办法及时为新生注册高中学籍。

自主招生的录取原则:政策类自主招生录取原则为按文化测试和面试成绩总和排序,从高到低依次录取;特长类自主招生录取原则为在文化测试成绩合格基础上,按专业测试成绩从高到低依次录取。

12.今年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批次及日程是怎么安排的?

答:市辖区普通高中招生填报志愿、录取日程安排如下:

13.辖区外单独招生具体办法和流程是什么?

答:示范性高中学校及享受示范性高中政策的学校经同意后可跨市、县域招生范围招收一定数量的特别优秀新生。具体办法如下:

(1)提交以下材料:

①学生和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口簿。

②初中毕业证书(《义务教育证书》)。

③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如下证明:

A.中考各科成绩以及总成绩证明,并注明当地示范性普通高中和一般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或等级)。

B.《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个人基本信息表》(从学籍管理系统打印)。

C.同意考生外出就读普通高中的意见函或证明。

④《中考准考证》。

⑤非广西户籍或户籍从外省迁入广西的考生还需提交学生父母的其中一方(或法定监护人)在我市具有合法稳定住所和合法稳定工作的证明材料。

(2)办理时间及流程

考生须于7月20日前携带上述材料到有意报读的普通高中学校报名,由招生学校审核报读材料并根据实际对考生进行文化测试或依据考生的中考成绩择优拟定预录取名单,报市、县招生考试部门审批。

(3)招生学校及招生人数

面向辖区外招生的学校名单及具体招生计划详见普通高中分类招生计划表。

14.经招生部门批准已被招生学校录取的考生,还可以报读其他普通高中吗?

答:每位考生当年只有一次录取机会。经市、县招生考试部门批准,普通高中学校已经录取的考生,不得流动转录到其他学校。一旦退档,当年不得再次录取。

四、相关照顾政策

15.中考有哪些照顾政策?

答:(1)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给予中考总成绩加30分后一并转换为总成绩等级照顾:

①烈士子女。

②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地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西藏自治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子女。

③在飞行、潜艇、航天、涉核等高风险、高危害岗位工作的现役军人子女。

(2)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给予中考总成绩加20分后一并转换为总成绩等级照顾:

①因公牺牲军人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子女。

②作战部队、驻国家确定的一类、二类艰苦边远地区和军队确定的三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子女。

③平时荣获二等功或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现役军人子女。

④安英模(指全国公安系统一级、二级英雄模范)和因公牺牲、一级至四级因公伤残公安民警子女。

⑤户籍在广西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独生子女考生和双女结扎户女儿考生。

(3)其他现役军人子女和军队文职人员子女给予中考总成绩加15分后一并转换为总成绩等级照顾。

(4)具有北海市涠洲镇常住户口,在涠洲镇初中学校连续就读三年且有完整学籍的考生给予中考总成绩加10分后一并转换为总成绩等级照顾。

(5)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给予中考总成绩加5分后一并转换为总成绩等级照顾:

①少数民族考生。

②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以及台湾省籍考生。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