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篮球机构教务工作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5-11 13:15:42

篮球机构教务工作总结

篮球机构教务工作总结第1篇

关键词: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学训矛盾;培养理念;能力本位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3)01―0009―07

中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竞技篮球全面发展和快速提高的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是我国竞技篮球运动项目发展过程中最为关注的焦点。通过文献研究,前贤们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提出对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发展策略。但是,针对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矛盾根源与基本问题,在以往的研究过程中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缺乏专门的探索,而剖析人才培养的矛盾根源与基本问题却是解决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系统工程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研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围绕管培矛盾、学训矛盾、培养理念、培养路径、培养效果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探究,以期为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国家体育总局系统内竞技篮球一二三线教练员为研究对象,选择管培矛盾、学训矛盾、培养理念、培养路径、培养效果为内容,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矛盾根源与基本问题进行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矛盾根源分析

2.1.1管培矛盾 管培矛盾是指我国竞技篮球运动项目教练员人才培养过程中责――权――利之间所存在的冲突关系。管培矛盾的本质反映的是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之间的矛盾。

探寻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管培矛盾的历史性根源,离不开对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背景的分析。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一个历史变迁,现行竞技体育管理机构的设置可以分为两大体系,即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机构。“政府主导”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模式,1998年国家政府机构改革和调整之后,在原有自上而下设立的体委系统基础上,经过调整成立国家体育总局一省(直辖市)体育局一地方体育局三级政府管理机构。目前,我国的社会组织机构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就是全国性的社会组织机构,如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等。第二种是社会群团组织,如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和共青团等部门中设置的分管体育工作的机构,这类组织的管理权限也仅限于本系统内部。第三种是民间体育组织,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职业俱乐部。项目管理中心是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具有过渡性质的特殊组织机构。项目管理中心既是国家体育总局的直属事业单位,同时又是协会的常设办事机构,具有双重性。显然,通过上述我国竞技体育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基本反映出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在“管――办”过程中的性质,这只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初衷。

竞技篮球运动项目作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总体改革方向与大环境保持一致。事实上,当前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的管理主要由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和篮球运动协会共同管理。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和篮球运动协会作为我国竞技篮球运动项目的管理机构,在教练员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执行各自的权力,履行各自的义务。从某种程度上讲,关于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问题,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竞技体育发展后备力量培养的重大性战略问题,这样的战略性任务应该由国家的政府组织机构承担。作为民间组织的篮球运动协会只能负责本组织内工作事务。然而,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赋予中国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既具有政府事业单位的属性,同时也具有民间组织的特点,集“官――民”于一身的双重属性。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本质上仍然是一个“国有企业”,行政力量是其运转的主要动力。篮球运动协会成为了体育行政部门的附属物,与篮球运动管理中心的关系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在“职责不清,官民一身”的背景下,面对教练员人才的培养,当遇到利益冲突的时候就会出现“大家都有责任,大家都不负责任”的现象。

同时,由于国家体育总局系统内一二三线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的人事产权极为复杂(如图1所示)。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一部分教练员的人事产权在政府系统(各体育局),一部分教练员的人事产权在社会群团组织(部队体工大队),还有一部分教练员的人事产权在民间体育组织(各职业俱乐部)。但是,教练员人才的使用权并非这样简单,关系错综复杂,正所谓“剪不断,理还乱”。有的人事权在部队,使用权在体育局;有的人事权在体育局,使用权在俱乐部。教练员人才的人事产权一人事使用权的复杂性,无疑增加了在教练员人才管理和培养过程中由“谁负责”的难度。

由此可见,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管培矛盾的根源在于:两种管理机构的性质不同,权利和责任也不一样,利益诉求也存在差异;同时教练员人才本身人事产权的不明晰,增加了两个机构的管理难度,导致在利益冲突情况下,相互推诿。这种矛盾突出表现就是一方面提倡“政事分开”的领导原则,一方面却在项目协会实体化改革中保留行政权力。在责一权一利矛盾关系冲突下,面对人才培养这样一个浩大、繁杂的系统工程,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和篮球运动协会都要负责任,但是两者都没有尽到责任,最终受伤害的是教练员,中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问题至今仍然成为制约我国篮球运动水平提高的“瓶颈”问题。

2.1.2学训矛盾 学训矛盾是指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在青少年运动员成长时期所发生的文化教育和运动专项训练之间的矛盾冲突关系。学训矛盾的根源在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和竞技体育体制之间的矛盾关系。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基本上都是由优秀运动员退役之后转型而来。他们都有着丰富的运动经历,同时也存在先天的不足,即所接受的文化教育不系统,文化素质和人文教育缺失,严重制约了教练员后期的可持续发展。从“人”的发展角度来讲,学训矛盾对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影响非常深远。

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的文化教育来源于三个方面即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如图2所示)。学校教育在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文化素质和人文教育培养过程中起着非常核心的作用。

竞技篮球教练员在运动员的成长时期,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基本上都要经历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级培养历程(如图3所示)。从理论上讲,如果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在运动员成长时期都能和其它的学生一样接受正常的文化教育,那么教练员们所掌握的文化知识应该处在一个正常的水平。事实上,由于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在接受文化教育培养时期基本上都是在少儿体校――青年体校――国家队接受运动专项训练。并且,最佳专项训练年龄和接受文化教育培养的年龄存在冲突,例如篮球运动项目青少年进入专项学习的最佳年龄为12岁左右,而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往往也正是进入初中学习的主力军。学习和训练成为他们人生抉择中最大的矛盾。

根据我国有关学者的研究显示绝大部分教学单位在义务教育阶段(1―6年级)都开设语文、数学、英语、音乐和美术等课程,但课时的权重和普教不一样,教学效果也不是很理想。特别是进入初中或中专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运动水平的提高,经常需要集训和参加比赛,上课出勤率更低,且不进行补课。调查报告进一步显示,优秀运动员的训练时间相当长,而文化课学习的时间却要少得多。整体来看,优秀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呈现年龄越大上课时间越少的趋势。到了大学阶段,运动员文化课学习的出勤率更低,由于训练和比赛的任务繁重,身心疲劳导致学习效果很差。

现代教育规律以及竞技体育训练规律同时表明,要掌握一定的文化科学水平,需要时间保证;同样,要使运动成绩到达高水平,更需要有足够的时间。然而,从“人”的角度出发,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对于绝大部分优秀运动员来说“鱼翅和熊掌不可兼得”,既要文化学习好又要专项训练水平高,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特别是我国竞技体育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为了“为国争光”和“奥运争光”,优秀运动员们必须舍弃文化课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专项运动训练中去。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在优秀运动员成长时期同样也逃不脱文化课学习与专项运动训练冲突的矛盾。从某种程度上讲,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都具有较高的专项运动水平和丰富的运动经历。但是,从受教育(仅指全日制)的经历来讲,他们接受的文化教育不系统,文化素质和人文教育存在严重缺失。

文化素质教育不系统,文化素质和人文教育缺失的这种现状给后期转型为教练员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致命的障碍。从竞技运动的发展规律来看,教练员的执教理念深刻地影响本项目的发展。甚至有学者指出现代篮球竞赛不仅是运动员的体能、技术、战术、智慧、心理、经验和意识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较量,更是教练员的篮球理念之间的竞争,从各种级别的比赛中反映出国内教练员的篮球理念与篮球强国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那么,是什么因素制约了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执教理念的发展,从而影响执教能力的提高?追根溯源,教练员有什么样的训练理念并不完全取决于具体的训练行为,而主要在于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对运动训练的感悟水平以及是否具有执着的敬业精神。众所都知,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在篮球专项运动训练过程中不缺乏对运动训练的感悟和执着的敬业精神,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问题的关键恰恰就是受学训矛盾的影响,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的文化教育不系统,掌握的文化知识数量和质量不高,文化素质和人文教育存在缺失。然而,文化知识却是理念形成的基础,对于竞技篮球教练员来说,文化知识不仅是训练理念的组成部分,更是促进训练理念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动力源,文化知识的数量和质量是决定训练理念的是否正确和先进的重要因素。如果教练员缺乏文化理论知识的支持,不仅很难形成正确的训练理念,而且还会缺乏对本专项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很难在竞争激烈的现代运动竞赛中占据主动权。

2.2基本问题分析

2.2.1培养理念 理念是人们在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基础上所表现出的一种理性观念。中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理念就是对我国应该培养什么样类型教练员人才的基本认识。岗位培训是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为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我国体育教练员的综合素质,国家体育总局从1989年起正式施行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并提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创新理念。“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创新理念正是基于对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合理评估之后总结出的深刻认识。

事实上,“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创新理念需要建立在一个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群体之上。但是,通过对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管理层的相关领导进行访谈,了解到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群体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就是“素质”较低,特别是“文化素质”低。因此,要真正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创新理念,首先要解决“文化素质低”的问题。在我国,竞技体育就是看成绩,为国争光就是看金牌,看第一。竞技篮球教练员的“素质”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一个综合体,素质是基础,能力是表现。中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能否进行“素质教育”的尝试。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整体上提高教练员的“综合素质”。当前,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更多的是接受“专才式的教育”,比如岗位培训、专题学习等。“专才教育”的特点就是过于强调“学以致用”,这在教练员的培养过程中表现尤其突出。它的缺陷表现在基础理论知识面不宽,文化素质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等方面。很显然,“通才教育”的特点正好是通过“百科全书式”的教育来培养个体各方面的能力,但是知识总量的增加与教练员学习时间较少形成尖锐的矛盾冲突,很显然“通才教育”是很好的方式,但不是很好的选择。这就是为什么提出“素质教育”理念的原因。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体育和教育相结合,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的培养坚持素质、知识、能力并重的价值取向。增加人文学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体教结合”文武并重,全面发展;“通专结合”扬长避短,突出能力,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竞技篮球教练员“素质”低下的局面。

由此可见,中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提倡“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创新理念,必须提高教练员人才素质,厘清“素质――知识――能力”发展关系,即:素质是基础,知识是本源,能力是表现。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以“能力为本位”,就必须给教练员打下厚实的基础,丰富他们的知识,才有可能实现能力提高的目标。忽视教练员人才的素质教育,知识学习,一味追求“能力”提升,将会陷入“欲速则不达”的困境。

2.2.2培养路径 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主要包括两条路径(如图4所示):参加教练员岗位培训和进入教练员学院学习。

1987年中国开始实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迄今为止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在体育教练员培养上已经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但就集体项目来说,我国竞技篮球运动项目教练员人才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中国篮球运动协会组织教练员岗位培训这条培养路径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管理体制。篮球运动协会是一种社会民间组织,代表民间组织的权益。在国家行政权力和民间组织利益产生矛盾冲突,又缺乏完善制度机制的情况下,容易造成管理失效,培养路径不畅的困境。其次,培训主体。主要指每期接受岗位培训的教练员。部分教练员岗培意识淡薄,把岗培当走过程。由于职前、在职缺少系统学习,教练员本身事务繁杂,在短暂的岗培时间里,很难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再次,培训客体。主要指教练员岗位培训师资。长期以来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岗位培训师资结构合理、实力雄厚,云集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教练员进行授课。但培训师资没有固定的人事编制,没有形成有效的师资梯队,师资人员不固定,整个师资属于“临时组合”,阵容豪华但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最后,培训载体。主要指教练员岗位培训的课程、大纲、教材、内容等。当前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岗位培训载体存在的问题表现在课程设置目标不明确,教学大纲不具体,课程内容不科学,教材陈旧。

我国第一所教练员学院于2010年6月16日在山东济南正式挂牌成立。为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教练员学院挂靠山东体育学院,为其二级学院,位于山东省体育训练中心内。教练员学院直属山东省体育局,山东体育学院承担主要教学任务。教练员学院的主要任务是:拟定并实施山东省体育教练员培训教学计划;组织省体育系统教练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负责省退役运动员转任教练员岗位培训及其他职业培训;承担国家体育总局和山东省体育系统其他人员的培训任务。同时也负责对基层教练员的培训,每期学员培训时间为半年。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学院于2010年12月21日正式揭牌成立。国家教练员学院挂靠北京体育大学,为国家教练员学院提供人才支持和人力保障。教练员学院是我国教练员在职培训的专门机构,特别是国家队教练员的知识更新、素质提高和部级教练员的岗位培训的专门机构。教练员学院在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培训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启动学院建设,完善学院功能,周密设计国家队教练员的培训计划,加快培训课程建设和专家团队建设,注重培训质量,为各省、市教练员培训提供支持和帮助。教练员学院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扩大培训视野,引进先进理念和人才资源,注重培训成果的总结、提炼、转化和推广,提高培训效益。各省市体育局和各项目中心、国家队要高度重视教练员培训工作,通过提高教练员素质来促进训练质量的提高。全国各高等体育院校要积极参与教练员培训工作,为教练员培训工作贡献力量。国家教练员学院的主要任务是:主要负责承办部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组织开展教练员教育培训体系和科学管理研究等。

通过对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两条路径进行分析,发现目前仅仅依靠社会民间组织对教练员人才进行培养还不能满足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的需求。面对竞技篮球教练员培训工作不完善,教练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更新慢,培训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个性化水平不高的现状。教练员学院培训机构应运而生,可以说,教练员学院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教练员在职培训工作迈入正规化、系统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但是,通过“国家”和“地方”教练员学院两个案例不难看出,我国成立教练员学院进行教练员人才培养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教练员学院和教练员岗位培训班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管理体制,培训对象的层次有所不同,但总体目标基本相近。同时,本研究认为作为两种培训机构,教练员学院和教练员岗位培训班两者之间的关系,体育相关管理部门没有明确的界定,而教练员学院具有明显的“皇家血统”身份,可能导致竞技篮球教练员为选择岗位培训路径带来困扰。

2.2.3培养效果 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效果是指培养过程及结果对培养对象和周围环境发生影响的总和。简单的说,就是指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过程效果以及培训结束后所产生的社会效果。

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过程效果主要表现为教练员人才对待岗位培训的认知和态度以及岗位培训机构对教练员培训完毕后的考核评价两个方面。笔者通过教练员岗位培训和跟队期间对不同层次的教练员进行访谈。其中,绝大部分篮球教练员非常希望参加教练员岗位培训,弥补在执教和训练方面的不足。同时,有25%左右的教练员认为参加岗位培训所得到的与自己期望的不一致。另外,有15%左右的教练员认为岗位培训所讲的内容理论性太强,理论与实践有点脱节。甚至,有5%左右的教练员对岗位培训所传授的训练理念有抵触,坚持自己的训练理念。通过对篮管中心、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受聘于教练员岗位培训讲师团队的专家和教授进行访谈。专家、教授们认为在岗位培训期间,绝对大部分篮球教练员认真严肃对待岗位培训工作。在培训期间,能够及时的完成布置的作业;积极参与相关讨论的话题,并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但专家、教授们同时也反映有些教练员在培训期间不遵守纪律,晚上出去应酬,影响培训学习效果。从整体上讲,我国不同层次和级别的竞技篮球教练员希望通过岗位培训来提高执教能力和训练水平,态度表现积极认真。从这一点是来看,反映出的培养效果较好。笔者通过岗位培训团队的专家教授了解到,当前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岗位培训,一般都是通过交作业的形式来结束本次培训学习。教练员岗位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通过培训结业典礼直接发放岗位培训结业证书。从某种程度上讲,教练员凭一份作业结束一期岗位培训,是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出他们培训效果的,这种考核评价方式不够科学,带有较强的主观性。据一位资深的培训专家讲,教练员岗位培训师资团曾经尝试过采用考试的手段来检测学员们在培训期间的学习情况,结果很多学员都不能达到所设置的考核标准,同时学员产生考试惧怕心理,影响下期教练员岗位培训正常开班。从竞技篮球教练员培养考核评价这个角度来说,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效果应该不是很理想,考核手段不科学,不能充分反映教练员在培期间掌握知识能力的实际情况。

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社会效果主要表现为教练员人才在实践带队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以及社会业内外的“口碑”两个方面。从我国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现状来看,我国青少年篮球在国内和国际上取得的成绩还不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在这一个层次上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和训练水平。另外,我国有很多具有篮球天赋的运动员都来自于基层,这也反映出在基层还是有不少高水平的教练员。但是,从国家队以及职业篮球俱乐部的这个层面来讲,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和训练水平不高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些年在我国篮球教练员岗位上不断增加的外籍教练员数量,反映出我国本土教练员存在的现实差距。笔者针对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和训练水平设置问卷,按照“非常认同――认同――不认同”的量级,对篮球运动训练领域的专家、教授;篮球运动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管理者;体坛周报记者还有资深球迷共20人进行调查,描述性统计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从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执教能力和训练水平的调查结果来看,65%的调查对象认同,只有35%的调查对象不认同,由此可见,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的“口碑”还不错,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教练员人才培养效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必须明确中国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篮球协会两者“责――权――利”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晰教练员人事产权,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学训矛盾致使教练员丰富的运动实践经历与接受的文化教育不系统,文化知识和人文素养缺失之间的矛盾关系,严重制约了教练员后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提倡“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创新理念,首先必须提高教练员人才素质,厘清“素质――知识――能力”发展关系,即:素质是基础,知识是本源,能力是表现。目前仅仅依靠社会民间组织对教练员人才进行培养还不能满足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的需求。教练员学院具有明显的“皇家血统”身份,可能导致竞技篮球教练员为选择岗位培训路径带来困扰。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过程效果比较理想,但考核评价手段缺少科学合理性;从社会效果来看,与国外教练员相比,本土教练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总体评价“口碑”较好。

3.2 建议

篮球机构教务工作总结第2篇

关键词: 中学生篮球比赛; 组织; 管理

中图分类号: G8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8-0043-01

前言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项目,需要组织部门、教练员、裁判员和运动员的参与。基层的篮球比赛组织与管理集中在赛前、赛中和赛后。对基层中学生篮球比赛组织与管理不仅要合理、科学,还要认真分析影响比赛的诸多因素,努力在球队内部营造一种和谐、公平的管理氛围。以提高参赛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1 比赛前的组织与管理

赛前组织与管理工作是制定比赛和实施计划的过程。它是从发出比赛通知到比赛开始时为止,主要包括建立组织机构,制定比赛策划和规程,比赛编排方法和实施方案,编印和设计秩序册,裁判员的选配和培训,准备场地器材,领队、教练员和裁判员联席会。

1.1建立组织机构。尽管是基层的比赛,无论参赛队伍多少、水平高低及时间长短,都需要建立多种工作部门共同协调配合。首先建立组织委员会(简称组委会),是比赛的最高领导机构,对比赛全程起组织领导作用。主委会是由主任、副主任和若干委员组成。其次,建立主委会属下的组织机构,通常设置秘书、竞赛、后勤等。最后,仲裁委员会的建立,一般由主委会成员和竞赛部门负责人。

1.2制定比赛策划和规程。基层中学生篮球比赛要有精心的计划。竞赛规程是比赛的基本文件,同时也是组织者、参赛人员、裁判员进行工作的依据,具体内容有比赛日期和地点、参赛资格、报名办法,竞赛办法、竞赛规则,名次与奖励、比赛服装,抽签日期、地点和注意事项等。

1.3比赛编排方法和实施方案。考虑到基础篮球比赛的实际情况,在选择比赛编排时尽量用时少,能客观、公平的把比赛编排完。比赛采用循环制比赛,第一阶段采用分组循环,第二阶段用交叉赛。特别是在编排时,要考虑到参赛队的实力及比赛的观赏性,贯彻参赛队之间机会均等、公平竞争原则。

1.4编印和设计秩序册和积分表。篮球比赛秩序册是篮球比赛的日程、轮次、有关规定等内容的小册子,是所有参赛队员必需遵循的规定性文件。包括的主要内容有秩序册封面、开闭幕式程序及场地图、篮球竞赛规程、竞赛组织机构名单、裁判员名单、总日程表、竞赛日程表、代表队名单、积分表等。为了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端正赛场风气,认真学习《运动员守则》、《教练员守则》、《裁判员守则》等文件。

1.5裁判员的选配和培训。裁判员是比赛“法官”,为比赛服务。基层比赛的裁判员主要来源于中小学学校的体育教师。选好后要加以培训是必要的。培训的主要内容有:最新篮球规则和裁判法的学习,统一判罚尺度,参加临场实习(裁判员之间的配合、记录台人员对比赛器材的熟悉),体能训练等。

1.6场地器材准备。篮球场地、器材是比赛的硬件。主要有比赛场地、赛球、记录表、笔、三音哨、24秒计时器、比赛计时器、秒表、个人犯规标志牌、全队犯规标志牌、交替拥有、记分牌、锣等。如果还是没有足够的器材,可以简易制作。例如,全队犯规标志牌用小红旗或红纸加工成小红旗;24秒计时器用秒表;个人犯规标志牌用硬纸板代替等。

1.7领队、教练员、裁判员联席会。赛前的领队、教练员联席会是为赛中的组织纪律做好准备,也是领队、教练员、裁判员之间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好时机。会议内容主要包括:对球队席的管理,故意打架、罢赛的处理办法等注意事项。强调各领队、教练员抓好参赛人员的安全问题及办理好相应的人身保险。

2 比赛过程中的组织与管理

2.1比赛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比赛活动要根据比赛的日程,安排好裁判员和相关工作人员,保证使每一场比赛都能按时进行,不能因个人原因或器材设备的故障而使比赛延误、停顿、脱节。一切都要按照篮球规则和法规来管理比赛,建立良好的比赛秩序,确保每一个参赛队能够在平等的条件下比赛。

2.1.1裁判工作组织与管理。比赛的管理,关键在于裁判工作。裁判员公正、公平和敬业精神体现了比赛的严肃性,鸣哨的准确程度体现判罚的权威性,执法尺度影响着参赛队的发挥,判罚时的个人行为会影响运动员、观众的情绪。杜绝“本位主义”、“私下交易”等不良裁判作风。

2.1.2运动员组织与管理。运动员是比赛的核心,建议采用分级管理办法。即提出统一要求和具体规定。领队和教练员负责全队运动员的管理。通过严格,切实有效的管理,使各队自觉做到公平竞赛,服从裁判,尊重对手,团结拼搏,文明礼貌,保持良好的比赛状态,创造优异的成绩。另外,赛中出现的“黑哨”或影响比赛正常进行的突发事件有充分的估计。竞赛、仲裁甚至安保部门都要相应的准备。

2.2非比赛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组织与管理赛事服务工作,做好赛后的新闻宣传,抓好对场地器材的检查、保养和维修。保障运动员受伤后的医疗、裁判员、教练员的安全。加强观众的组织管理既是保持让比赛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又是充分发挥比赛积极功能的客观要求。杜绝辱骂裁判、扔东西砸裁判员的不文明行为等。

3 比赛后的组织与管理

3.1比赛工作总结。赛后总结是进行各自的总结,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特别是作为组委会应总结出有指导性的结论。在赛后总结工作时,切忌流于形式,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分析并给予评价,使总结真正成为指导今后工作的宝贵借鉴。主要包括比赛概况、评优、主要成绩、工作经验、缺点教训,改进意见,新闻宣传等。

3.2闭幕式。闭幕式主要是宣布竞赛名次和发奖。包括时间、地点、闭幕式程序。特别是在运动员入场参加闭幕时的入场顺序很重要,否则会影响参赛队人员的情绪,可以借鉴大型比赛入场顺序方法,例如,按各学校第一个字的英文顺序排列。也可以根据基层的具体情况而定。

4 小结

基层篮球比赛作为一项活动,需要精心地策划、组织与管理。首先要做好人的管理,调动人的积极性,才会办得有水平有特色,同时也需要宣传推动、精神鼓励、纪律约束和物质保证。从而为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之间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推广先进的技、战术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其中,组织机构、教练员、裁判员对比赛的管理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实战和经验证明,只有遵循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把握好比赛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才能提高中学篮球运动队比赛管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左庆生.体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

[2] 中国篮球协会审定.篮球规则[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10.

[3] 中国篮球协会审定.篮球裁判员手册[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4.

篮球机构教务工作总结第3篇

关键词:CUBA;机构设置;规章制度

中图分类号:G8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2-1607-03

CUBA是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China University Basketball Association)的英文缩写,CUBA联赛是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和杭州恒华国际集团共同主办的一年一度全国性传统体育活动,是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面向高校、面向社会,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篮球人才为目标,采取社会化、产业化运作模式的大学生专项运动联赛。1996年开始酝酿,1997年建章立制,1998年正式推行。经过10年8届联赛的运作和发展,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组织机构,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规章制度,但是,从这几年的运行情况看,无论是组织机构的设置,还说规章制度的建设上都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

1CUBA机构设置

CUBA肩负着管理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篮球联赛的重任,因此,CUBA机构设置的合理、健全程度决定着它的管理效率的高低。正像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在《改革政府》一书中谈到的:“如果一个组织的结构是鼓励企业家精神和行为的,那么几乎人人可以成为企业家,反之,如果一个组织的结构是鼓励行为的,则几乎任何企业家都会变成者”。这充分说明了组织机构设置的重要性。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是全国高等学校篮球队和体育工作者的群众性体育团体,其组织结构如图1。

从图1可以看出,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既是国家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下属的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的单项体育协会之一,又是国家体育总局下属的中国篮球协会的会员单位。它必然要受到来自教育部门和体育业务部门的双重制约。因此,CUBA与国家教育、体育行政部门的关系不容忽视,教育、体育部门对CUBA联赛的认识程度对于联赛的发展和壮大同样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CUBA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会员单位代表大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大篮协委员会,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常务委员会是执行机构,常委会由委员会选举产生的主席、副主席及秘书长组成。常委会聘请副秘书长及常务秘书若干人,由秘书长领导,组织秘书处,办理日常会务工作。秘书处下设教练工作委员会、裁判工作委员会、培训工作委员会和科研、宣传工作委员会,四个委员会由常委会聘请相关专家、教授、干部组成。而且,为便于联系及开展活动,还成立了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四个分会,负责自己分区的具体工作。

然而,面对快速发展的CUBA联赛,目前CUBA的机构设置已不能胜任完全的管理任务,主要表现在:

1.1各级下属委员会的健全程度不够特定的结构需要特定的功能,而特定的功能也必然需要特定的结构([法]纳内・杜蒙马丽・弗郎斯・英坦 拉丁美洲的病态发展 世界知识出版社 77~78页)。随着CUBA联赛规模的扩大,各种商业活动的增多,目前的四个委员会的工作范围已经不能涵盖所有的事务,需要增加一些必要的专门委员会,如运动员文化学习委员会、商业运作委员会等来管理各自的具体事务。同时,由于CUBA联赛的影响面越来越广,各院校参与积极性的日益提高,CUBA管理层的权力也在不断增大,很容易滋生甚至腐败行为,因此,设立专门的监督委员会已势在必行,以保证协会工作的公开、公正,更好地维护各参赛院校的利益。

1.2缺乏省、市级基层的组织根据CUBA赛制,基层预赛是由各省、市负责组织的本地区球队的预选赛,每年90%以上的球队只能参加基层预赛,因此基层预赛是整个联赛的基础。然而,目前大篮协还没有专门的省、市级的基层组织,比赛的组织、管理只能交由各省、市的教育厅体卫处负责,而各省市的教育部门是政府机关,CUBA只是群众性的体育团体,双方没有上下级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因此,很容易造成基层预赛的组织管理不力,影响了各院校的参赛积极性。

1.3协会现有工作人员的工作力度有待加强目前专职的工作人员数量已不能负担日益增长的工作任务,造成一些日常工作不能有序的进行。以科研、宣传工作为例,工作重点是组织各种调查研究、学术交流等科研活动和通过CUBA快讯、CUBA网站及其它形式对CUBA进行的宣传活动。但从目前的情况看,科研活动的力度还很不够,10余年来,全国范围内针对各会员院校关于CUBA联赛开展情况的调查还没有进行过,而这种调查对CUBA联赛的发展显然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美国的NCAA就对各会员院校每年都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各会员院校的体育活动开展、资金的投入和需求、大学生运动员的学习、对协会的看法和意见等情况,以此作为制定和修改政策、法规的依据,这种做法值得CUBA借鉴和学习。CUBA网站是CUBA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但通过对各类人员的访谈发现,很多与CUBA密切相关的群体都很少上网浏览,即便是浏览过网站的人员也对网站不是很满意,这说明网站对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吸引力还很不够,网站的影响力还不是很大,这也反映出网站的信息含量和制作的效果、质量还有待提高。

2CUBA规章制度建设

所谓规章制度实质上就是一个组织的法律,是指用文字形式对组织内各项活动操作的要求、管理工作的要求所做的规定,是组织成员的行动准则。没有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这个组织就不能正常、高效地运转。

CUBA联赛的宗旨始终以培养人才为己任,充分体现了高校篮球组织的特点,为篮球人才即篮球运动员、篮球教练、篮球裁判的培养和普及高校篮球运动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在规章制度建设上也是处处体现出以学生为本、以学校为依托的特点,但是,由于CUBA的诞生只有短短的10年时间,在规章制度的建设方面仍有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2.1CUBA规章制度不健全,导致一些工作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目前,CUBA的规章制度主要有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篮球分会(简称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或CUBA)章程、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竞赛规程以及其它的一些条例。很明显,这些规章制度数量偏少,而且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形成各管一摊、各自为战的局面。而随着CUBA联赛的发展,联赛的规模越来越大,商业活动也逐步扩展和深入,CUBA和各院校遇到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仅仅依靠目前的这些规章制度已经不能很好地解决,因此,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适应CUBA联赛新形式的规章制度体系已刻不容缓。

2.2现行规章制度存在很多缺陷和问题,阻碍了CUBA联赛的发展

2.2.1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章程中存在的问题1) 章程没有对高等教育的主体――大学生的权力和地位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保护。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是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单项协会之一,是由全国高等学校篮球队和体育工作者组成的群众性体育团体,以发展高校篮球,培养篮球人才为宗旨,因此,大学生运动员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中心地位,所有规章制度的建立和修订都应在维护大学生运动员的利益的基础上进行,而大篮协章程在第4章大篮协组织构成中没有指出大学生应有的资格和位置。在这一环节上,美国NCAA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NCAA在校际体育的指导原则中明确规定:“NCAA及每个会员院校有责任让学生运动员参与与他们生活、学习有关的一切事务”。而且,他们也这样做了,在NCAA的许多委员会当中都有一定比例的学生运动员委员,他们可以在一些问题上发表意见、行使委员的权力,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运动员的利益不受侵害。

2) 章程对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的人员构成及具体职责没有做出明确规定。从第二届CUBA联赛开始全国按地域划分为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四个赛区,也设立了相应的CUBA联赛组委会四个分会,各自代表各自的利益。而大篮协的章程第8条中规定:“协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会员单位代表大会,代表大会通过协商选举产生大篮协委员会。”第11条规定:“委员会选举产生主席一人,副主席若干人及秘书长一人。当选本会主席、副主席者,一般是会员院校的校级领导干部。”第12条规定:“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常务委员会是执行机构。常务委员会由主席、副主席及秘书长组织。”很显然,首先章程没有对委员会的人员构成及法定人数做任何规定,这很容易造成委员会人员构成的随意性、不严肃性和区域的不平衡性,从而可能产生人为地增加、减少委员人数或少数学校的委员、某个分会的委员控制和操纵委员会的局面,这将大大削弱大篮协的权威和主导地位,挫伤各会员学校的参与热情;其次,章程也没有对委员会及常务委员会的具体职责做明确规定,这不利于委员及常务委员的工作开展,造成他们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另外,章程对常委和秘书长的任期及年龄没有做出规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少数人对常委会及整个协会的垄断,不利于发扬民主、集思广益。

3) 对委员会及常委会的会议召开次数及时间也没有具体规定。由于CUBA联赛正处在发展壮大阶段,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共同协商解决,因此,委员会及常委会会议的定期、及时的召开,无疑会对CUBA的发展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

4) 对协会各下设机构的具体职责及人员构成没有做出规定。章程第14条规定:“秘书处下设教练工作委员会、裁判工作委员会、培训工作委员会和科研工作委员会。四个委员会由本会常委会聘请相关专家、教授、干部组成。”但对委员会的人员构成及具体职责没有细化,这也容易造成各机构人员争夺权利或推卸责任,工作缺乏约束性。

2.2.2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竞赛规程中存在的问题竞赛规程是体育竞赛的指导性文件,是竞赛工作进行的前提。CUBA竞赛规程最初是在1997年建立,在1998-1999年第一、二届CUBA联赛的推行和实施后,大篮协根据遇到的具体情况及各参赛院校的反馈意见,经过认真的总结和修订,于2000年5月正式推出了目前的CUBA联赛竞赛规程,并从第三届开始实行,以后不再颁发年度的竞赛规程。这部规程以不变的参赛条件、固定的比赛时间和有利于系统训练的特点迅速赢得了各界的支持和拥护,并且对发展高校篮球运动,培养篮球人才,不断提高篮球运动技术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通过两年的推行,也暴露出一些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 规程对运动员参赛年龄的规定时间跨度太长,造成个别院校为留住水平较高的运动员而采取一些非常手段。规程第9条第一款运动员基本条件中规定:“运动员年龄为18~26周岁(不含博士生),入大学时年龄不超过22周岁者。”如此宽泛的时间跨度,使一些院校为了让水平较高的运动员多为学校效力几年,而采取本科毕业后保送研究生的方法,如第四届联赛男八强、女四强中就有研究生8名。而且运动员年龄普遍较大,甚至有队员的年龄已超过26周岁的最高上限,如2002年第四届CUBA联赛中电子科技大学的某运动员的年龄已经达到27周岁,却仍然参加比赛。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高等教育的基本原则,损害了研究生入学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无论对于大学生运动员还是普通大学生都带来消极的影响。而在NCAA就没有这种情况出现,它规定每名运动员最多只能参加一个项目4个赛季的比赛,而且这些比赛必须在5年10学期之内完成(NCAA Guide To Eligibility P29),这就有效地避免了学校想把运动员多留几年的作法,促进了篮球人才的良性循环。

2) 规程中还有一些规定用词不确切、含义模糊,缺乏严肃性、可操作性。例如:规程第16条第2款规定裁判员由大篮协裁判委员会与承办单位负责安排和聘任。而承办单位是各阶段承办比赛的高等院校,他们怎么能负责安排和聘任裁判员、尤其是临场裁判呢?这显然影响比赛的公正性。再如,规程第9条第2款规定政治思想进步,遵守运动员守则,文化考试合格,并经医院证明身体健康者方可参加比赛。从表面上看,大篮协对学生运动员的思想品质、文化学习很重视,而实际上只是喊几句口号、流于形式的做法,因为首先规程对文化课考试的合格标准没做任何具体规定,其次在运动员资格审查要求报寄的资格审查表、报名表及所有其它申报材料中,根本没有学生运动员学习情况的材料要求。另外,规程13条第2款规定:“为了搞好CUBA联赛工作,由资格审查委员会负责对运动员的资格审查工作。”而资格审查委员会的权属及构成却没有具体规定,笔者也查阅了大篮协章程以及CUBA联赛组委会组织机构的构成,都没有找到资格审查委员会这个机构,因此,这很容易造成资格审查如此重要的工作的盲目和混乱,影响资格审查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2.3CUBA联赛其它的规定和条例也不完善在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章程和CUBA联赛竞赛规程的基础上,CUBA也根据具体的情况和遇到的问题相应地制定了一些规定和条例,如各分会的工作管理制度、CUBA关于球队全年停学训练时间的规定以及大学生篮球协会关于运动员注册的暂行规定等,这些规定对规范CUBA各项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这些规定过于笼统,缺乏有效的实施和监督机制。

3CUBA联赛机构设置及规章制度建设的对策

3.1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结构,保证CUBA联赛的有序运行1) 完善常务委员会及各下属委员会的结构。首先,明确各委员会的成员数量,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少数院校的垄断。其次,明确各委员会成员的构成原则,以保证各分会在各级委员会中的合法权益。第三,明确各委员会的职责和义务,避免相互争夺权利或互相推卸责任情况的出现。2) 适当增加专门委员会的数量,包括商业运作委员会以及监督委员会等。3) 设立CUBA各省、市的基层组织,保证基层预赛的顺利进行,激发各会员院校的参赛积极性。4) 适当增加协会专职工作人员的数量,保证协会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

3.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科学化、民主化管理健全的规章制度是高效率管理的保证,没有科学、严格的规章制度,组织就会陷入混乱和无序,严重影响组织的发展、壮大。目前,CUBA联赛的规章制度还很不健全、完善,仅有的几项制度还处在分散状态,各自为政,甚至互相冲突,急需一种健全、完善、衔接紧密的规章制度体系,具体方案如下图2。

依据图2所示的各项规章制度,CUBA及各会员院校在管理过程中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将对提高CUBA联赛管理效率、保障CUBA联赛正常、有序的运转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

[2] [法]纳内・杜蒙 马丽・弗郎斯・英坦.拉丁美洲的病态发展[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

[3] 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竞赛规程,2001,5.

[4] 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章程,2000.

[5] 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

[6] CUBA联赛大事记.1,2,3,4.CUBA联赛新闻中心.

[7] Revenues and Expenses of DivisionⅠandⅡIntercollegiate Athletics Programs 1999. 省略.

[8] 2001-2002 NCAA Guide To Eligibility. 省略.

[9] 2001 NCAA Membership Report.省略.

[10] 2002 NCAA Division Ⅰ Man's Basketball Championship Handbook . 省略.

篮球机构教务工作总结第4篇

关键词:篮球;培训市场;学员

随着我国经济理论迅速与国际接轨,体育走向产业化、社会化,全民健身运动的顺利开展和积极宣传,为体育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而篮球运动在中国是最为普及的运动项目,篮球培训机构在体育产业中是一种重要的服务产品。

在中国经济地理圈内,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享有中国经济地理“心脏”的称号,是仅次于北京、上海的中国第三大科技中心,内陆地区的金融、商业、贸易、物流、文化中心,被誉为世界开启中国内陆市场的“金钥匙”。篮球运动在武汉市具有良好的地理、经济条件和群众基础,形成了活跃的篮球氛围。但是篮球培训市场处于发展阶段,未形成完整的、专业的系统体系,必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探析存在的问题,总结提出中肯的建议,希望对篮球培训机构管理人员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和促进篮球培训市场的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

一、学员的基本情况

(一)学员年龄

在篮球培训市场中,存在一定的年龄差异。其中3-6岁年龄阶段的学员占2.9%,7-13岁年龄阶段的学员占73.9%,14-16岁年龄阶段的学员占14.9%,17-19岁年龄阶段学员占3.2%,20-23岁年龄阶段学员占4.5%,24岁以上年龄阶段学员占0.6%。调查显示,学员主要集中在7-13岁年龄阶段。由此说明,培训机构的学员延续性不强,存在学员流失的现象,同时学员的新老交替存在断层。

(二)学员的性别

在篮球培训市场中女学员仅占9.8%,而男学员所占比例高达90.2%。学员性别的悬殊决定了教练员性别的差异,男女学员的比例也是培训机构在教练员聘任问题上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学员参加篮球运动的动机

(一)学员对篮球运动的喜好程度

调查显示,有26.5%的学员很喜欢篮球运动、其次53.2%的学员喜欢篮球运动、18.9%的学员对篮球的喜欢程度一般、仅有1.2%的学员不喜欢篮球运动。可见,大多数学员在参与篮球培训的过程中依然保持着浓厚的运动兴趣。

(二)学员参加篮球运动的目的

调查中发现57.6%的学员是因为兴趣爱好,加强篮球技术而参加篮球培训;47.9%的学员是为例锻炼身体,增强体质;29.9%的学员是为了培养运动精神,增强意志品质;19.4的学员是因为看到朋友在学,想跟朋友一起多交朋友;2.4%的学员是因为升学压力而选择篮球培训。运动目的不同是影响学员参与篮球培训的重要因素。

三、学员参加篮球培训的时间情况

(一)学员参加篮球培训的具体时间

相关数显示,学生参与篮球培训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周末和假期;而且市场上的篮球培训机构大部分是体院在校学生或兼职体育教师,他们的时间也主要集中在周末和寒暑假。这反映出市场上缺乏专职篮球培训机构或者篮球俱乐部。

(二)学员参加篮球培训的时长

调查显示,23.3%的学员参加篮球培训时间在1年以下,53.8%的学员参加篮球培训时间达到1年之久,18.3%的学员参加篮球培训的时间达到2年之久,仅有4.5%的学员参加篮球培训的时间达到3年以上。可见,武汉市部分篮球培训市场中,学员的延续性依然是一大问题;而且培训机构的专业性仍然停留在基础培训阶段,缺乏更高层次的培训水平,这无疑是学员参与篮球培训时间较短的一大因素。

(三)学员在上学期间每周的训练情况

65.6%的学员在上学期间每周训练的次数低于3次,很明显训练量达不到身体的需求,严重影响了训练效果,阻碍了学员体能、技术的提升速度。

(四)学员在寒暑假期间的训练情况

大部分学员在寒暑假期间训练次数会充足很多,影响学员参训次数的关键在于学员空闲时间的多少,在校期间学习任务较多,空闲时间少,寒暑假时期空闲时间充足,参训次数自然增多。

(五)学员在寒暑假期间参加培训的时间段

寒暑假期间9.4%的学员在早晨参加培训,30.3%的学员在上午参加培训,54.6%的学员在下午培训,5.7%的学员在晚上参加培训。大部分学员的训练时间都是在上午或下午,只有少部分学员选择早上或晚上训练,上午和下午参训人员相对较多,对于教学压力较大,教学质量会有所影响,随之也会影响学员学习的效果。

(六)学员每次参加培训的时间

大部分学员的训练时间都相对充裕、比较科学,但是也有极少一部分学员练习时间过长或过短,长时间训练会使训练效果降低,过短时间的训练达不到训练量,起不到训练效果。

四、学员对培训机构的主观认知

(一)学员对篮球培训场地设施的满意程度

据调查显示,62.7%的学员对现有的篮球培训场地设施比较满意,19.3%的学员对现有的篮球培训场地感到不满意,18.1%的学员认为篮球培训的场地无所谓。优良的篮球培训场地设施环境对篮球培训的训练效果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优良的环境设施对于篮球培训招生也有积极效果。可见,篮球培训场地设施是影响篮球培训市场的重要因素。

(二)学员对篮球教练员的满意程度

对于教练员的满意程度,满意的占70.7%,不满意的占11.2%,一般评价的占18.1。由此可见多数学员对于自己的教练员是满意的,是认同和接受教练员教学方式;相反还有293%的学员对于教练员是不太满意的,反映出教练员在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上存在学员难以接受的问题,教练员缺乏与学员的沟通,未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学员参加篮球培训的影响因素及篮球培训对学员的影响

(一)学员参加篮球培训的影响因素

据调查显示,49.7%的学员认为学习任务繁重是影响自己参加篮球培训的主要因素,27.3%的学员认为家长的态度是影响自己参加篮球培训的主要因素,40.3%的学员认为时间不够是影响自己参加篮球培训的主要因素,20.8%的学员认为场地原因是影响自己参加篮球培训的主要因素,19.3%的学员认为没有伙伴是影响自己参加篮球培训的主要因素,1.6%的学员认为不喜欢是影响自己参加篮球培训的主要因素,3.9%的学员是因为其他原因不想参加篮球培训。由此说明,学习任务繁重和空余时间问题是影响学员参加篮球培训的重要原因;家长的态度、场地因素和没有小伙伴的问题也存在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导因素。

(二)学员参加篮球运动后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态度

调查中发现,11.8%的学员认为参与篮球培训对生活学习和工作有负面影响,59.3%的学员认为参加篮球培训对生活学习和工作方面没有影响,28.7%的学员认为篮球培训对生活学习和工作有一些影响,但没有太大关系。运动本身就是一项强身健体的活动,参加运动可以提高个人的身心素质以及生活学习和工作效率。认为参与篮球运动会造成生活学习方面的影响,是与篮球培训机构的训练密切相关的,对于运动量、运动强度以及针对不同人群仍然需要更加合理科学的运动训练计划。

(三)学员最想提高的方面

据调查显示,68.8%的学员最想要提高篮球技术,50.3%的学员最想要提高身体素质方面,22.6%的学员最想要提高篮球意识方面,18%的学员最想要提高战术方面。数据说明,大部分学员对于篮球的认识还是停留在浅层面上,仅在于技术和身体素质方面,忽视了篮球深层次的篮球意识和战术素养方面的提高;仅仅重视自身技术和身体素质提高,缺乏团队协作意识。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学员参与篮球运动的动机比较明确,主要是兴趣、锻炼、磨炼意志以及认识新朋友,但是学员在参与过程中主要受到学业压力、时间不足的影响因素;家长对篮球运动的认识也是学员能否参与篮球运动的影响因素;而且学员未能达到每周应有的运动训练次数和运动强度;其次学员对于@球运动的认识不足,仅仅停留在自身基本技术提高的层面,缺乏对团队篮球运动的认知以及篮球战术层面的学习意识。

2.在武汉市部分篮球培训市场中,学员年龄分布相对集中;新老学员交替过程中,老学员流失现象严重;如今是互联网+的时代,网络媒体的宣传方式并没有没有得到重视;场地设施不够不完善,受到天气、距离等影响因素的制约。

3.教练员在训练课程计划设置上其运动强度及运动次数存在不合理因素,难以满足学员的运动需求;教练员市场是鱼龙混杂的市场,教练员的执教水平和专业素养有待考究。

(二)建议

1.由于大部分学员年龄尚小,生理心理发展不够完善,所以家长应该支持并鼓励孩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做孩子学业压力的减负者,这也是孩子健全人格培养的重要途径;其次学校教育部门更应该认识到体育运动对于青少年学习成绩以及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教练员要引导学员加强篮球知识的学习,提高对学员对篮球运动的认知水平。

2.良好口碑依然是培训机构重要的宣传途径,维护和保持良好的品牌形象需要培训机构不断地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以及教练员水平;除此之外,培训机构要认识到互联网的宣传效果,目前网络媒体是社会上传播速度最快、影响范围最广的宣传工具;当然,优良的场地设施环境对宣传效果以及实际训练效果也有积极的影响。

3.教练员作为运动训练的主要引导者,更应该提高篮球专业能力以及执教能力;不断学习并积累最先进、最科学的训练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训练方法更要注重训练效果的吸引力;其次,作为教练员,其执教素养更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丁攀.北京市营利青少年篮球培训市场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

[2]管廷伟.苏州市青少年篮球培训市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苏州大学,2011.

篮球机构教务工作总结第5篇

摘 要 根据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中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百链及相关书籍搜索查阅近十年大量的关于体育教练员、篮球教练员的研究文献,以“教练员”为关键词查阅到18524条结果,以“篮球教练员”为关键词查阅到1276篇文献,以“CUBA教练员”为关键词搜索到25条记录,并对以“篮球教练员”和“CUBA教练员”为关键词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篮球 教练员 对策研究

一、 国外关于教练员的研究现状

澳大利亚威恩・金斯密斯在《如何评价教练员的工作表F》一文中认为一个成功的教练员应该具备帮助运动员从一个时期转入下一个时期的能力,接受他们不具备帮助运动员转型的经验和能力的现实,清楚地意识到他们还不具备这样的必要技术知识。

美国著名篮球教练员鲍勃.希尔在《篮球教练员成功之道》中指出篮球教练员的三项基本任务:营造和谐的球队环境、训练篮球基本功、建设球队;教练员全面的执教思想应包括的七个方面,其中,教练员的篮球理念、奋斗目标、训练计划是球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Dongfang C.D.,Teng,P.C.等在《Perceptions of Prepar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f Basketball Coaches in Taiwan》认为:与美国教练(施威策,1989;帕默,1997)相比,台湾教练倾向于强调“前执教经验”和“拥有一定的教育程度”作为指导成功的标准。结果表明,应该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培训课程、宣传。对培训课程的内容,列出的六个七项被认为是有用和重要的。

综上所述,所查阅的文献中关于中外两国关于教练员的比较研究较多,在这些文献中不难发现对于国外教练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教练员的工作表现、管理机制、评价方法、培训体制等宏观方面的问题,这可能是与国外比较重视教练员这方面的体现有关,而对于教练员尤其是篮球教练员所处的现状问题研究的较少。

二、 国内关于篮球教练员的研究现状

王长征,刘静春在《高校篮球教练员能力结构的分析》中通过对教练员在业务素养的探究讨论,指出高校篮球教练员应该具备:篮球专项技能、组织管理、理解和应用知识以及社会活动5个方面的业务能力。

崔海明在《我国高校篮球教练员研究》中认为篮球教练员的水平没有及时的适应现代竞技篮球运动的发展,在现有的用人体制与观念之下,必然引起体育教师与教练员的分离,学生与运动员的结合从而为学校的竞技体育注入新的活力。

杨乐在《山东省高中篮球教练员工作现状调查分析》中,通过对山东省高中篮球教练员工作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果:山东省高中篮球教练员在专业运动经历、执教经历、学历层次、科研水平及从事业余训练的时间方面尚不足,但是年龄结构较合理。

综上所述,关于篮球教练员的研究在各个层面上,包括:高校、体校、青少年、高中、优秀、竞技、中国、高级等等的篮球教练员,在研究方向上也涵盖:能力、队伍现状、成长现状、执教能力、人力资源开发、职业地位等多个方面。可以看出学者们对于篮球教练员的研究内容比较全面。

三、 国内关于CUBA教练员的研究现状

赵海权的《NCAA与CUBA教练员管理方式的比较研究》中介绍到,能够增强教练员责任心、提高篮球队伍训练水平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教练员的专职化,建立科学的选聘制度与评价机制有利于教练员的长效发展。

王峰,张传来,张迎军在《NCAA与CUBA教练员的来源与选用方式的对比研究》中主要通过对比研究NCAA与CUBA教练员的来源与选用方式,发现我国篮球运动员与教练员在培养与体制方面存在所谓的“行伍”和“院校”之间的隔离,对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在选用教练员方面,美国主要是通过聘用制,而中国主要采用任命制而且大部分教练员还从事体育课的教学,具有繁重的教学任务,从而影响对篮球队的训练。

综上所述,在对CUBA篮球教练员的研究中,主要是关于发展现状、管理方式、执教能力、管理机制、来源与选用方式等方面,虽然CUBA最近几年在我国的发展势头很好,但是关于CUBA篮球教练员的研究内容还不足。

总之,现阶段关于教练员的研究国内外都有相当的研究文献,而且对于教练员的在管理方面、评价体系、培训、能力结构等等的多个方面都有所涉猎,学者们对教练员的研究正呈现一个增长的趋势,可见,教练员问题已经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但是对于东北赛区的CUBA教练员这个群体的现状进行专门研究的文章没有。为此,本文拟从整个东北赛区的CUBA的教练员队伍的现状为出发点,通过调查研究,为东北赛区的CUBA教练员事业能够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 威恩・金斯密斯.如何评价教练员的表现[J].体育科技信息.2001.

篮球机构教务工作总结第6篇

(一)我国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内环境因素

影响我国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内环境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竞技篮球发展战略思想,竞技篮球运动发展内环境的方向和目标就是竞技篮球发展战略思想,为竞技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可以说,竞技篮球发展战略思想决定了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的发展方向。依据我国篮球运动的实际情况,以快制高、以小打大、攻守平衡全面准确成为了我国篮球竞技运动的指导思想。第二,竞技篮球管理体制,竞技篮球运动的制度保障因素就是竞技篮球呢运动的组织管理形式、制度和性质。竞技篮球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就是要依靠良好的管理体制,这不仅能优化竞技篮球运动的内环境,也有利于竞技篮球运动适当的变化和调整。第三,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人力资源是竞技篮球运动内环境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也是竞价篮球运动发展的核心,因此在队伍建设中要不断吸纳优秀的篮球运动人才。在人才培养时,不仅要提升他们的运动技能,更要提升他们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使之成为高技术、高知识的全能型人才。第四,篮球教练员的水平,教练员是竞技篮球运动训练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一个球队不可或缺的力量。教练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运动员,制定训练计划,提升他们的技能和水平,为运动员明确训练目标。所以,教练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的未来发展。

(二)我国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外环境因素

影响我国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外环境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世界篮球运动发展趋势,世界各国的篮球竞技运动水平都在不断提高,强队之间的实力也在逐渐缩小,总体来说就是队伍扩大化、球员技术全面化、比赛竞争激烈化。我国竞技篮球运动要想顺应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方向,就要不断的学习国外竞技篮球运动的战略战术、训练技巧和管理经验,在结合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的实际情况,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篮球运动。第二,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现状,一个国家的竞技体育发展情况,标志着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实力水平。像奥运会这样的高水准的国际赛事,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所以,我国的竞技篮球运动要优化训练方式,促进运动员水平的提升,彰显我国竞技体育的高水准。第三,大众和媒体的关注,竞技篮球运动顺利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发面就是大众的关心媒体的关注,广泛的关注和群众基础,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到竞技篮球运动中。通过媒体的宣传,电视台对于一些国际级和部级顶级赛事的播放,在给球迷带来精彩的同时也能提高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的普及、发展与提高。第四,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经济的支持,体育事业也不例外。我国竞技篮球运动一直以来都是国家财政拨款支持,在经济上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保障。要进一步推动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的发展,就要结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思路的模式,为构建未来的竞技篮球运动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

二、我国竞技篮球管理体制研究

(一)竞技篮球管理体制现状

我国竞技篮球管理规章制度是由国家体育总局篮球管理中心统一制定,并对竞技篮球的发展进行统一的调整和规划。国家体育总局篮球管理中心既承担了提高全国篮球水平的任务,又要负责各种等级的比赛,例如,全国篮球职业联赛、全运会等大型比赛。篮球运动协会不仅要培养篮球运动员,更要负责运动员平时的训练和比赛,普及篮球运动,拉动群众积极参与篮球运动。篮球运动协会可以说是一个责、权、利统一的机构。俱乐部是独立社团组织或独立法人和各级运动训练组织开展的训练竞赛活动,这些训练竞赛活动是在协会组织的管理监督下进行的。

目前我国的体育事业运行机制是由财政和市场双重作用下推动进行的,正处于发展阶段,各个层次的权利、职责分工不够明确,管理体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资金缺乏、竞技篮球的社会参与度不高等现象仍然是竞技篮球管理体制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竞技篮球管理体制的制约因素

目前,竞技篮球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问题严重制约了管理体制的顺畅运行。这些弊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被名义化的篮球协会,篮球运动项目的管理工作本应该由篮球协会负责,但是却被篮球中心一手承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篮球协会的实体化进程,也阻碍了篮球职业化和社会化的进程。第二,资金体系尚待健全,社会化程度较低。竞技篮球的经费是由国家统一发放,社会经费仅占很少的比例,要想实现转型就要提高竞技篮球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打破市场经济固有观念,从而改善资金短缺,社会化程度低等问题。第三,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篮球协会的日常工作没有专职人员负责,有些协会负责人是优秀运动员退役后安置的,他们没有足够的管理能力,因此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相对较低。

(三)竞技篮球管理体制的发展对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竞技体育的传统管理制度需要改革和完善,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体系,使体育组织之间层次清楚,分工明确。所以体制的改革和运行机制的改变是促进竞技篮球管理体制发展的前提,国家体育总局、篮球管理中心、篮球协会等机构在各司其职的同时要做到相互配合,将竞技篮球管理体制切实过渡到篮球管理协会下,实现篮球协会的实质性工作意义。开展宏观控制的管理模式,对于竞赛制度的规定、运动员年龄划分、参赛资格等事宜都要制度相关政策,通过政策的方式间接实现宏观管理。旧的管理思想瓶颈需要被突破,与国际通用的现代竞技管理制度接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科学的管理制度,转变竞赛市场道路,以体育市场为基础,式篮球管理协会成为竞技篮球管理的主体,发挥市场经济价值效率,使体育竞赛得到更多经济上的支持,解决资金短缺等问题。

三、我国竞技篮球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竞技篮球要想持续的发展下去,就要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的方针政策,转变机制,开发篮球市场,提高社会关注度,加大篮球运动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群众对篮球的关注度和参与度,通过更多人的参与开发篮球项目的无形资产,多渠道筹措资金,发展我国篮球事业。注重团队建设,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结合实际情况系统的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通过竞赛的形式促进团队水平的提高,以科学的管理、训练、经营方式提高我国竞技篮球综合水平,促进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的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

篮球机构教务工作总结第7篇

内容摘要:职业篮球发展到现在已经由一项体育运动转变为一项体育产业,中国职业联赛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经历十几年的改革发展已经慢慢的向商业体育靠拢。虽然已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发展,但与NBA职业篮球联赛、欧洲职业篮球联赛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运行机制、品牌策略、商业价值方面差距更远。客观分析CBA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推动中国职业篮球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并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现有体制下的运行机制、品牌策略两方面剖析CBA职业篮球发展的现状,结合对比NBA运行机制的成功经验,从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和经济学等学科角度入手,为CBA职业化改革朝着科学规范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体育产业 CBA 市场经济 品牌策略 运行机制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世界职业篮球水平的高速发展,篮球运动已进入一个高度职业化、商业化的时代。在我国CBA职业篮球运动改革的十几年中,虽然已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发展,但与NBA职业篮球联赛、欧洲职业篮球联赛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运行机制、品牌策略、商业价值方面差距更远。客观分析CBA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推动中国职业篮球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对象: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职业联赛的运行机制,品牌策略。本文的研究方法:文献法;对比法;逻辑推理。

职业篮球运动的运行机制

(一)管理运行机制

我国在管理运行机制上与NBA相比较而言,NBA自成立自上而下已经逐步形成以联盟为枢纽,以竞赛活动管理为主要任务的管理体系,如今已经发展为由全美篮球运动项目协会,职业篮球联盟,职业篮球俱乐部组成的三级管理的管理体系,三者表现为一种“伙伴关系”,既各自独立,互不干涉,又彼此依存,以NBA联盟利益的最大化为前提,共同维护整个联盟的正常运转。

NBA大联盟的管理机构通常采用委员会的形式,作为整个联盟的最高决策机构,并采用投票制对涉及俱乐部的重大事宜做出决策,联盟的最高行政长官为总裁,对他的聘任及其任期终止必须得到3/4委员会成员的同意,而它的职责是以维护联盟的最大利益为原则,处理联盟范围的日常事务,并由联盟支付工资,其权利来自于联盟章程,而NBA联盟的各个子俱乐部其结构组织为:俱乐部主席领导俱乐部董事会,俱乐部总经理管理运动员,经营部,财务部办公室等部门,并直接对董事会负责。

受社会经济转型期“渐进式”改革的影响,我国职业篮球的管理运行机制上,各个俱乐部都是脱胎于计划经济下的各省市专业队,其管理受自上而下的强制性的垂直管理模式,虽然经过多年的改革,全国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加大了由行政事业部门向社会实体化的逐步过渡,但目前的管理仍然带有浓厚行政性管理的色彩。这种政府垄断性管理、经营严重背离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遵循市场规则,发展职业篮球俱乐部的原则,极大地阻碍了CBA职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更重要的是在联赛的管理体系中缺少了与CBA组织相对应的职业联盟和体育中介的组织机构,使权力过分集中,没有形成一套权力制衡机构组织,缺乏篮球管理中心与各个俱乐部进行联盟的枢纽和桥梁,使二者在CBA职业化改革的价值、利益、竞赛成绩、社会效益等目标取向上发生分歧,因此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CBA职业化发展。

(二)经营运行机制

NBA大联盟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时刻关注其经营状况水平,不断完善创新经营机制,以保证NBA的长盛不衰。其中NBA各个俱乐部的市场收益渠道多元化和资金使用增值化是NBA经营机制的关键内容。门票是俱乐部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它客观的反映了观众对比赛的满意程度,是衡量俱乐部经营优劣的重要标志,NBA俱乐部的营销理念是“以球迷消费为核心,以提供全方位服务为宗旨”,NBA的门票收入约占各个球队收入的40%-60%,其票价和球票的种类也多种多样。而CBA在门票销售方面,占其年收入的绝大部分,成为各个俱乐部进行资金运转的主要支柱,但门票价位的制定、品种的开发还需要根据各地区的人均消费情况区别对待,充分扩展其潜力。赞助和广告在NBA大联盟中占有重要地位,在CBA中由于各个企业的投资力度不同,导致各个俱乐部发展极不平衡,尤其是在广告方面的经营权受到很大限制,不能合理的获取广告的实际收益,收入微乎其微,而电视转播权是全球职业化体育俱乐部是否盈利的重要因素。

在资金使用增值化上CBA各个俱乐部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由赞助商企业全部负责,由于各个俱乐部自身的经营运作不善,企业的投资回报率极低,抑制了企业扩大投资的积极性。目前大多数企业处于观望多、投资少的窘境地,CBA各个俱乐部基本没有按市场经济的规则要求,仍未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身造血的现代企业制度式的公司模式。

(三)法律、法规运行机制

CBA的职业化改革过程中应本着市场经济为法制经济的前提条件,在法制建设上应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为基本原则。在美国没有专门的体育产业的主管部门,也没有单一、垂直的权威机构具体负责全局性的体育产业协调工作,政府主要是通过体育立法和实行鼓励政策等手段帮助和支持体育产业的发展。NBA的发展与美国对其提供的特殊法律、法规是分不开的,而我国CBA联赛的立法还相当薄弱,对球员在赛场上的不文明举动的惩处上没有明确罚则。在俱乐部经营开发和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方面,CBA联赛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CBA立法工作亟待加强,否则法律、法规政策的不完善将损害联赛各方的利益和参与开发的积极性。

(四)激励与制约运行机制

NBA在满足教练、队员、工作人员及各个俱乐部最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为约束各方的无序竞争和扰乱篮球市场的交易规则制定了多项限制各方收入的政策。职业篮球的最大动力是市场效益的最大化,在CBA职业联赛运作中,激励与制约机制在总体结构上处于严重的失衡状态,各个俱乐部正在以精神激励手段为主转向以经济利益手段为主,在不断强化激励机制的同时,俱乐部在自我约束、经济约束、制度约束等方面相对滞后,无法保障各个俱乐部激励机制与制约机制的协调发展,显露出了我国CBA各个俱乐部是脱胎于原计划经济体制下专业队的原型。

中国职业篮球的品牌塑造策略

(一)品牌运营

由于品牌运营的理论方法还处于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因此如品牌定位、品牌设计、品牌扩张、品牌保护等相关概念还未被广泛认知和接受。许多球迷都知道NBA的广告语是“I love this game”,观众穿着自己喜欢球星的队服,知名品牌的球鞋,他们认为是时尚文化的消费,这些都是品牌形象中的一部分。目前CBA联赛定位比较模糊,缺乏有针对性的广告宣传。在观众心目中就是一般的篮球比赛而已,并没有把观看或参与比赛看作是一种时尚或文化消费。而现在CBA联赛为消费者提供的是非物化产品,消费者购买的是运动员的劳务,是一种感知的欣赏性精神产品,与有形产品相比,这类产品具有易逝性、不易储存性、无形性、表现形式波动性大、购买区域的局限性等特性,这些都加大了中国职业篮球品牌塑造的难度。姚明作为中国篮球的一个象征、一个品牌,是中国向世界推出的一颗“原子弹”,中国篮球要前进,就要努力学习世界先进的篮球知识。CBA现在还没有一句耳熟能详的口号,市场上还没有出售各个俱乐部球队的球衣,没有专业的运动鞋厂家,球员还在穿着国外的品牌如NIKE、ADIDAS、CONVERS等。

职业篮球要发展就要注重市场调查,通过市场调查可以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变化。NBA在市场调查方法的工作值得CBA借鉴。NBA每隔两年就要委托专业的调查公司和媒体进行市场调查。调查由不同的公司和媒体完成同时调查涉及到观众的年龄、职业、教育程度、收入、家庭经济状况、业余爱好等诸多方面,NBA的使命就是把比赛办好给观众看,只有掌握观众的身份、收入、需要、才能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观众的需求,观众才会愿意花钱消费,联赛才能生存发展。而CBA在这些方面却做得很不到位,应该积极改进。

(二)产品的设计

产品的设计依次是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扩展产品。核心产品和形式产品设计更多的强调产品的亲和性。目前从篮球管理中心到各个俱乐部都比较重视核心产品质量的提升,赛制的变更、规则的繁重变动、外援的引进和使用等等,目的都在于此。而对于形式产品和扩展产品设计的重要性,各俱乐部与篮球管理中心的认识并不统一。尤其是对扩展产品的设计,作为提供无形产品的体育比赛,整个交易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因此,其扩展产品质量的高低尤为重要。

品牌少不了标志,CBA联赛的标志设计字色彩搭配上借鉴了国际知名品牌“柯达”和“McDonald”品牌标志设计的优点,采用了红底色补托黄色运动员扣篮的图案,比较醒目,且红黄两种颜色都是能引起热情、活力、积极、快乐的联想,这与高水平篮球联赛的风格是一致的。但也存在一些缺陷。CBA三个字母采用的是艺术体形式书写,难以清洗辨认,而且只有红黄两色显得单调,特别是在远处看就是一个小红块,没有创新之处,而且对大背景的颜色要求很高,颜色略浅图像就会显得很模糊。

在商业包装上,相比NBA,CBA球星除了在赛场上见到他们,别的场合很少出现他们的身影。虽然不能盲目的追求商业包装、品牌效应,但是为了篮球联赛能受到球迷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应该在比赛的水平上加强提高,只有这两者有机的结合好,中国的职业篮球才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处于市场经济中的中国职业篮球在我国却还是一项幼稚产业。由于人们对职业篮球商业价值的认识不足,总投入远远大于总产出,经济效益与巨大的市场潜力形成强烈的反差。因此导致了我国职业篮球的市场缺乏应有的活力。中国是一个尚待开发的篮球大市场,潜力是巨大的。因此投资者应着眼于中国职业篮球的发展上来。

(二)建议

职业篮球在其商业价值及市场功能上已经完全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体育范畴。因此就必须由按中国特有的市场规律来管理。职业篮球联赛一旦被披上商业的色彩,管理者的工作就不仅仅是球赛本身,而要考虑更多的上座率、转播权、转会等一切涉及经济领域的有关问题。

在职业篮球俱乐部的建设方面必须要改变知识结构单一、经营手段陈旧、开发意识落后等状况,紧紧围绕职业联赛这一篮球市场的经济杠杆,使中国的职业篮球俱乐部真正成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在借鉴管理机制、经营机制、法律与法规机制、激励与制约机制“四大机制”的同时,必须从市场化程度和篮球运动专项规律出发,从我国篮协体制出发,从CBA的“后发优势出发”,结合我国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和体育体制改革的背景才能为CBA进一步的职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建新,杨新.NBA运行机制对CBA职业化改革启示的研究,2003.3

2.宋君毅等.中国男子篮球甲A联赛品牌策略探讨,2003.6

3.赵映辉,王安平.浅析职业篮球的商业价值及我国篮球市场的开发,1999.1

作者简介:

篮球机构教务工作总结第8篇

关键词:高校;篮球运动队;管理手段;管理经费;运动员保障

中图分类号:G8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288-01

一、前言

高校篮球运动队的建设培养出了一批较优秀的体育后备力量,在各种比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近些年通过改革的深入,在篮球队伍建设上显露出一些问题,比如:管理手段、管理经费、运动员保障等问题,这些的不完善的体系应逐步解决,使其能够有效地保障篮球运动队可持续发展。本人通过查阅相关的理论书籍及文献资料、评论性文章、研究成果,总结分析出对策、方法、以供参考。

二、高校篮球运动队建设中的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篮球队的管理手段问题

1、高校篮球队的管理和运行的不完善、不科学

目前,普通高校在对学校篮球运动队的组队、训练等方面缺乏有效地管理,没有相关的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很多高校是赛前临时组队,短期训练。比赛结束以后,训练也即终止,等下一个赛事之前,又临时组队训练参赛,如此循环,表现出一种短期的、临时的行为。这种不完善的、不科学的管理方式已失去了高校篮球运动队的建设意义。

2、高校篮球队教练员的管理机制不完善

篮球队的教练是训练工作的组织者和直接管理者,其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球队的训练与比赛成绩,影响到球队水平的提高。据调查,江苏各个学院的篮球队的教练基本上由具有较高学历、系统的专项理论知识和精力充沛的青年体育教师构成,但缺乏训练高水平运动员的经验。他们在担任教练的同时,还承担了繁重的教学任务。另外,据调查,80%的教练无责任合同,75%的教练反映学校无奖励制度,65%的教练反映带队训练比赛成绩与评职不相关,竞争机制和奖罚机制不完善性。因此从教师的带队激情和工作的积极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得到了制约。

(二)高校篮球运动队建设中的管理经费问题

高校运动队经费的来源是学校的体育微量的活动经费和企业的赞助费。经费的短缺制约了运动员的训练条件、训练补贴、食宿以及竞赛等,严重影响了运动训练的效果。据调查,高校不仅仅组建了篮球队,同时还有足球队、田径队、舞龙舞狮等运动队。所以,篮球运动队的经费越发显得难以想象。

(三)高校篮球运动队建设中的运动员保障问题

对于高校篮球运动员的保障问题,高校篮球运动员和其他学生一样,有学习的权力,而篮球运动员学习外还要参加训练和竞赛工作,训练的强度、时间、训练竞赛的增加,对篮球运动队的学生完成学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针对这些学校没有制定相关的条例,篮球运动员学习和训练竞赛不明确,特别是对于高校篮球运动员的劳动保障、工资待遇、意外伤害等问题,都没有相关的条例,篮球运动员在学习和训练管理上依然存在隔膜。

三、对于高校运动队建设的建议

(一)建立完善、科学的运动队管理制度

学校各相关部门应大力支持和帮助,并切实安排好学生运动员培养教育工作。学校应在主管体育工作的院领导下完成有关:学生管理、学籍管理、教学、训练、后勤等工作,系部应有一位科级主任分管学生工作中的教学、教育、学籍管理、教师配备后勤等各项工作。运动训练工作则由体育部或体育教研室负责,体育部制定适合本校的篮球运动队管理制度;教练员培养,教练员带队责任和奖罚措施,使高校运动队的管理有相关管理条例。

(二)建议教练员队伍的培养

教练员首先思想品德好,事业心强,认真负责,熟悉高校教学特点,有较丰富运动训练经验的体育教师。教练员的确定,应由体育部或体育教研室选拔、推荐,经学校领导机构审批决定,试行聘任制。教练员应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教练员运动训练的工作量应与体育课教学工作量等同计算。学校每年对教练员的工作进行评定,对成绩突出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训练水平不高的教练员进行培训和优化。

(三)建议严格管理经费使用,多方面的筹集管理经费

管理经费是高校组建高水平运动队的重要条件,应严格管理经费使用。设立专项体育经费,以保证正常开支。同时高校必须多方面筹集资金,以解决高校篮球运动队伍经费不足问题。可通过校企合作的运作模式、体育场馆的创收等筹集。另外,再重视开发比赛的商业价值,扩大高校篮球运动队的社会影响力,各校要尽可能多地组织和参加各类比赛,提高运动队的实战能力,提高篮球运动队自我生存能力。

(四)高校篮球运动员保障的建议

要确保运动员达到学校教育培养目标。注意选择适合运动员学习的专业,制订符合学生运动员实际情况的专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对运动水平较高、训练任务重、学习困难的学生,可试行累计学分制、并将体育训练计入选修课学分,或者减免某些次要课程,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制定体育奖学金办法,对品学兼优、运动成绩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学校应设立篮球运动员学籍管理专卷,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高等学校课余训练试点工作评估方法》中有关规定,篮球运动员训练经费标准人均4000—5000元,对于运动员的劳动保障问题,如:保险、医疗和意外伤害等做出明确规定。根据《学生伤害事件处理办法》要求学生参加意外伤害保险。

(五)建立高校篮球运动队监管部门

建议高校对篮球运动队随机检查和考评制度。对篮球运动队建设有问题的、不达标的停止或不予批准组建篮球运动队,并建立高校篮球队运动员公式制度,接受校内外舆论监督。

四、结语

现正处于高校篮球运动队兴起的阶段,高校篮球运动队的组建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而高校篮球运动队面临着若干的建设性问题,尽可能的解决高校篮球运动队存在的问题,使其能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找出一条适合高校篮球运动队训练管理的模式和出路,为高校篮球运动队的组建工作做出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篮球机构教务工作总结第9篇

【论文摘要】篮球运动历经百年,其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学生篮球活动得到普遍开展,但因基础较差,经费缺乏,设施设备落后,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因此,还应在大学生中大力普及篮球运动,增强健身意识。 

 

一、学生基本情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活动是使受教育者将外在的教育内容和活动方式内化为自己的智慧、才能、思想、观点和品质的过程,如果没有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教育活动不会获得良好的效果。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得更加明显,所起的作用更大。 

1、学生的篮球基础。由于篮球运动的普及和全民健身意识的增强,nba、cba及cuba的宣传影响,篮球运动在大学生中开展情况良好,非常普及。但据调查统计得知,54%的教师认为学生的篮球基础一般,46%的教师认为学生的篮球基础较差或很差;在学生自我篮球基础评价中,有多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篮球基础一般或较差。可见,教师和学生对学生篮球基础的评价基本上是一致的,都认为学生篮球基础较差。 

2、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动机。俗话说爱好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说明篮球运动在大学生中具有广阔的开展空间和美好前景。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激励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主观动因。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学习的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常以学生对学习的意向、愿望和兴趣等形式表现出来,良好的学习动机是掌握技能知识 

的前提条件。 

 

二、篮球普修课教学条件状况 

 

1、篮球普修课教材使用状况 

教材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所要教的、学生所要学的对象。它在教学系统中处于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和考察的地位,对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起着中介和对象的作用。根据调查,目前普通高校篮球普修课没有统一的教材,而高校采用的教材多以体育学院通用《篮球》教材为依据,各校根据自己学校情况由本校体育部篮球教师自己编写。这些由本校篮球教师所编写的篮球普修教材能结合本校的实际,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高校篮球普修课的教学质量。 

2、学生上课人数 

从调查的20所高校来看,篮球普修课的上课人数最多为36人,学生上篮球课人数的多少也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篮球实践课,过多的人数会直接影响教师的讲解示范、管理指导及学生练习的量和强度。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篮球教师的人数不能完全满足上课的需要;学生增多使教学因有限的篮球场地、器材设施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深化教学改革,保证教学质量,克服人数多给上课带来的不利因素,建议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加大对场地和器材的投资力度,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增加上课教师,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篮球课的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作业条件为实现课的任务所采取的各种组织形式。主要包括教学常规、分组教学及教师行动的计划性等。篮球课的组织工作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课的组织是否严密、合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从调查得知,高校篮球普修课上课基本是根据班级上课人数来进行男女分组进行教学。目前高校采用的以班级为群体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虽然整齐划一,秩序井然,但不易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等进行有区别性的教育与培养。为适应学校体育发展、素质教育和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教学组织形式应不拘一格,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主,要全方位、多变化的形式,使学生在适合的环境和条件下,积极主动地完成实际的学习任务。 

三、高校篮球队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体制不健全,认识不到位 

随着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的改革与发展,逐渐显示出在高校运动队的管理上还没有形成和制定出一套规范的管理体制,不能满足运动发展的需要。其中篮球队问题更为突出。由于篮球队的管理工作牵涉到学校的许多部门,协调工作难度大,加上部分学校领导和体育部领导对篮球队发展的目的、意义认识不清,在政策支持、经费投入、人员管理等方面重视不够,使得篮球运动队的发展相当困难。所以,学校和体育部领导应提高认识层次,争取更多的支持,扩大篮球队的自主权,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完善和健全教练员、运动员训练、学习、奖惩的规范化、程序化管理制度,加大政策扶持、经费投入力度。 

2、训练与管理科学化程度低 

由于大学生篮球队属于业余性质的球队,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训练时间非常有限,所以想在有限的时间提高篮球队的运动成绩,必须提高训练与管理的科学性,提高每次训练的质量,从有限的时间里要高效率,在提高硬件保障的同时,重视软件水平的提高。目前从高校篮球队的训练情况来看,训练缺少先进的理论指导和科学手段的应用。教练员缺乏对训练工作的深入研究与总结,运动员缺少对篮球及相关理论的学习,造成运动专业知识的匮乏。 

3、经费短缺 

根据调查结果,大部分学校每年只能向篮球代表队提供有限的经费,经费远远不能满足篮球队的训练与比赛的需要,使得实现高水平训练目标只能停留在口头上。另外,从各队经费来源途径看,大部分学校篮球队单纯依赖学校拨款,而学校的体育经费普遍不足,也不可能挤占其他项目的资金供给篮球队以补充训练与比赛经费的不足。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尤其受计划经济思想观念的影响,目前高校各篮球队很少有经营和自我创收的打算和行动,更谈不上建立具有自我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活力的运行机制。由于学校体育经费的紧张,这种单一的经费来源途径和贫乏的自我发展观已成为限制队伍继续发展壮大的障碍。因此,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中利益均等的原则,把篮球队推向社会、推向市场,形成经费结构多元化是解决经费困难势在必行的办法。 

4、教练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运动队训练工作的好坏与教练员素质和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他们的真才实学和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训练工作的成败。部分教练员平时不注重理论学习,也不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与探讨,缺少有关的业务培训和研讨,对待训练不因人而异,不根据大学生特点进行;方法单一,使大学生篮球队的训练质量上不去,影响了篮球队的成绩和发展。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与教练员的敬业精神有关,而且与其自身的素质、能力及钻研精神有关。在敬业精神和业务能力两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