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精益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2-07-03 05:40:25

精益管理

精益管理第1篇

一、精益管理会计产生背景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以日本汽车工业为代表的制造业实施了一系列不同于传统的生产方式,运用了如JIT(准时生产制)、约束理论方法、6ξ及其他质量管理方法、价值流管理、作业管理法和目标成本法等管理方法,取得了巨大成功。美国管理学家对此现象进行了全面研究,于1990年将其总结提升为一种较完整的生产经营管理理论:精益生产方式。

在精益生产方式下,企业活动围绕价值流展开。价值流是为提品和服务所发生的所有物流活动和信息流活动的总称,这些活动既可能增加价值,也可能不增加价值,甚至可能减少价值。价值流分析的最终目标是消除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浪费(广义的浪费),减少流动过程中的停滞时间,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因此,完整的价值流要求由一名价值流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他要对整个价值流发生的所有环节进行控制,相应的就要求与价值流活动范围一致的所有管理会计活动为之服务。这种管理会计具备以下特征:成本核算的对象按照价值流而不是产品或生产步骤确定,每一个价值流都有独立的利润表,以便价值流管理人员对其负责的价值流实施直接控制,并作出追求更多盈利和更大增长的决策;制造费用直接计入各个价值流成本中,这样,大多数制造费用就可以归属于特定的价值流成本;简化成本核算工作,使产生成本的活动更容易处于受控状态。传统管理会计难以满足以上特征要求,其采用的以大批量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方法导致按大批量组织生产,储备大量存货,忽视其中的大量浪费行为,只关心财务业绩而不是经营业绩;其实施的差异分析法只为生产环节服务,忽视了整个价值创造的过程;其在项目评估时只考虑定量数据,忽视了非定量数据的重要性。

二、精益管理会计基本内容

精益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就是按照价值流进行成本核算、分析和管理。按照精益生产的观念,产品成本随着产量和产品组合的不同而变化,制造费用以整体形式与价值流发生关系而不与个别产品所耗劳动时间发生关系;某种产品的成本主要取决于它在整个价值流中流动速度的快慢,特别是在价值流中的瓶颈环节流动速度的快慢;成本核算、分析和管理的重点是产品在价值流中的流动速度问题而不是资源使用、个人效率或制造费用分配的问题。因此精益管理会计需要采用的是价值流成本法而不是完全成本法。

(一)成本核算在价值流成本法中,成本核算对象为价值流,即提品和服务的整个物流过程和信息流过程中的所有增加价值活动和不增加价值活动;成本计算期一般为每周(半月或月);核算内容是整个价值流中的所有耗费,而且所有成本都是直接成本,没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之分,而价值流之外的成本则不包含在其中;成本项目一般包括人工成本、材料成本、生产支持成本、机器设备成本、经营支持成本、设备维护成本、其他价值流成本等。其中,人工成本包括整个价值流中所有人工成本,只要是在价值流中工作的人员,无论是从事产品生产、材料搬运、产品设计,还是进行机器维护、生产计划、营销、会计工作,其人工成本都包含在其中;材料成本通常是计算本周(半月、月)已销价值流中产品的材料成本,而不是处于生产过程的在产品成本;支持成本包括为创造价值流而发生的备件、工具、能源耗用、日常开支等项目的成本。以上成本项目都是直接计入,唯一使用分配计入价值流成本的是对设施使用成本(如建筑物租金、维护成本等,属于其他价值流成本项目)按照其使用面积如平方米进行分配,其目的在于促进价值流团体成员努力降低价值流对空间的使用。在价值流之外的一些活动如会计服务、推进IS014000等的成本费用作为、业务支持活动的成本,并不计入价值流成本中,其目的在于为价值流管理者提供相关的、准确的、易懂的成本信息,以管理和改善所控制的价值流活动。

(二)利润报告由于不必对成本项目进行细分,价值流成本法降低了成本核算的工作量,此时以每一个价值流作为一个成本的归集中心,得出的价值流利润表中的利润就更加真实。每个价值流的当期利润等于本周(半月或月)实际发生的产品收入(按照价值流计算)减去同样按照价值流计算的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后的余额。核算过程消除了对制造费用分配的复杂过程,简化了核算,也使价值流中_的所有成员更明白其含义。价值流利润表的内容一般包括收入、成本、价值流利润、销售利润率(价值流利润与收入之比)、存货等五个项目。当销售量大于生产量时,价值流中的存货量会降低,利润表则会反映出更高的利润和更低的单位成本,反之则利润下降,单位成本上升。一个部门或企业的利润表就是由部门和企业内所有的价值流利润表构成的组合。将各个价值流的利润相加后再减去管理费用就是本部门或企业的税前利润。

(三)运用成本信息管理价值流通过编制成本信息计分卡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价值流的实际情况、差异对比分析情况和未来计划情况,以便根据成本信息对价值流进行管理。成本信息计分卡的内容分为行和列两个方面。行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上半部分为价值流情况,包括人均产量、准时交货率、实物周转天数、一次合格率、产品平均成本等指标;中间部分为流动能力情况,包括资金平均周转天数、有效生产率、无效生产率、生产能力利用程度等指标;下半部分为简化的价值流利润情况,包括收入、材料成本、其他相关成本、价值流利润等指标。列的内容也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列为上期成本,第二列为本期成本,第三列为未来目标计划。目标计划不是源于凭空想象或其他目标的展开,而是价值流团队成员的持续改进计划。为保证价值流成本法的实施,企业应当按照价值流而不是部门或产品报告成本和利润;应当尽可能不重复地将企业员工的劳动成本按照价值流进行分配;应尽可能将提供共同服务的职能部门的成本按照显著属性划分并直接计入各个价值流中;应当对生产过程进行合理的控制;应当对诸如废次品、返工情况等“失控”状态进行跟踪;应当持续有效地控制存货。

将精益管理会计与传统管理会计进行全面对比,能更全面地理解其基本内容。

三、精益管理会计实施障碍

尽管实施精益管理会计具有诸多好处,但由于其与传统管理会计之间存在诸多冲突,在实施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障碍。

(一)组织文化障碍传统管理会计相对应的组织文化是命

令式和控制式组织文化,而精益生产方式只能在重视协作的环境中才会有效。在命令式和控制式组织中,管理者是信息的储存者,员工只是按照指令行动而不是思考;会计人员则定期向管理者提供员工的信息以强化这种组织文化。而在精益环境下,创新和持续改进是每一个员工的工作,每个人都要思考,都需要信息,其信息收集为思考服务并按照最能发挥其作用的方向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传递,而不一定都是向上传递。会计人员是指导价值流中的员工如何有效收集和分析信息的顾问,管理者则是促进者而不是命令人。精益环境要求的是持续改进和对人的尊重,如果在不改变命令式和控制式文化的情况下企图将持续改进观念嵌入组织之中,则只能是一种精益模仿而不是真正的精益。可见,实施精益管理会计首先需要组织文化的转变,否则精益生产方式和精益管理会计的实施都注定会失败。

(二)会计人员角色转换障碍在命令式和控制式组织文化中,高层管理者几乎就是资产组合的管理者,他们基于财务报告分配企业的资源,按照财务报告进行业绩评价。在精益环境中,管理者必须放弃命令者和控制者角色,为价值流中的工作人员提供服务,成为变革活动的推动者。会计人员也要放弃其传递利润报告的角色,转而帮助价值流中的员工构建其所需的信息系统。总之,管理者和会计人员都要放弃领导者角色,融入支持者角色。因此处于这种地位的会计人员与具有同样观念的管理人员的相互依赖就成为了会计人员角色转换的主要障碍。

(三)教育障碍长期以来,会计人员的培养模式都是为公共会计职业人设计的。尽管绝大部分会计人员并不在诸如会计师事务所或会计管理部门之类的公共会计部门工作,但是其所接受的会计教育和公共会计部门对企事业单位的外在影响都强化了会计教育内容的管理职能。而从MBA中选拔管理者的做法也促进了命令式和控制式文化的进一步延续,因为MBA的培养模式也是强调对财务会计数据的使用,并以命令式和控制式的经济模型为基础,这就使得会计人员提供信息的方法和提供的内容在管理层中被普遍认可。

精益管理第2篇

早在2003年,无锡二院便开始探索构建医院精益管理链。无锡二院院长易利华介绍,“精益化管理是提高医院医疗质量与运行效率的必然途径。这在美国和亚洲的很多医院管理实践中得到了证明。”

医院精益管理链基于协同论的管理链理论搭建,协同论的核心观点是:任何系统中,其子系统相互协调的集体行动能力,决定了系统是否稳定与高效。

无锡二院运行的6大子系统为:人才成长系统、医疗质量系统、绩效考核系统、服务流程系统、内部结构系统及医院文化体系(见图)。丰田三角模型应用在这6大子系统中作为支点,形成管理链条后,整个医院的管理系统就好比坦克的履带,不容易断开,且运行更好。

通过阶梯化的人才培养,以及技术工具、管理工具、哲学理念的并用,无锡二院呈现出高效、现代化的崭新面貌。例如,40分贝为基准的静心病房;24小时自助挂号系统促成15秒完成挂号;医疗质量严格把控,成就患者投诉率最低;护理路径管理更安全有效;扁平化管理提高执行力度等等。

2013年,凭借“人才树”工程,无锡二院斩获亚洲医院管理人力资源发展类卓越奖。显著的成绩,吸引了400余家医院的管理者来此考察学习。易利华表示,“考察学习的推广能力有限,论坛交流的效率更高。例如,人才成长系统中的‘人才树’,我们希望全国每家医院都能播种,最终收获一片医学森林。”

精益管理第3篇

关键词 精益思想 精益教学管理 价值流分析法 BPR分析法 ECRS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Lean Thinking and Lean Teaching Management

LI Ping

(Beij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Beijing 100015)

Abstract Lean teaching management is guided by lean thinking, through eliminating waste, improving work efficiency and management efficiency. That is only when necessary, the use of the smallest and most reasonable resources and regulatory services, using reasonable means for clients to provide the best quality services, to achieve students and teachers' satisfaction, and customer's satisfaction. In this paper, take the freshmen registration and lectures process in the management of teaching for example, uses of value stream analysis methods BPR and ECRS analytical methods to deeply analyze the management processes, identify problems and suggest improvements.

Key words lean thinking; lean teaching management; value stream analysis methods; BPR analysis methods; ECRS analysis methods

精益思想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丰田生产方式(即精益生产),其核心价值是通过消除浪费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精益管理是精益生产理论的扩展,是以精益思想为指导,实现以最小投入获得最高回报的管理模式。

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是教学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学管理工作具有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复杂度高的特点,将精益思想引入教学管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获得更高的教学管理效益。

1 精益思想和精益教学管理

1.1精益思想

精益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①强调用更少的人力、更少的空间、更少的投资、更短的时间生产符合客户需求的高品质产品。具有规则性、服务性、系统性和细节性。②精细化管理的重点是梳理并疏导业务流程,找出关键点,采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消除浪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确保产品(服务)质量、提升整体效益。精细化管理并不是只重视细节,更不是简单的量化管理,其核心是做正确的事,用正确的方法做事(先优化、再细化),实现复杂事情简单化、简单事情流程化、流程事情定量化、定量事情信息化。③

1.2精益教学管理

精益教学管理是以精益思想为指导的教学管理,目的是消除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即仅仅在必要时,利用最小最合理的资源,采用合理的服务和监管手段,为服务对象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实现师生满意。

2 新生报到注册价值流分析及精益管理

精益思想的关键是从服务对象的角度确定价值,一个完整的价值流包括增值和非增值活动,价值流管理就是通过绘制价值流图进行价值流分析,发现并消灭浪费、降低成本,赢取最大效益。从精益行政管理角度看,教务管理工作主要存在六种浪费:一是不必要的管理环节。例如数据重复录入,没有必要的审核、签字和盖章,没有必要召开的会议等。二是资源利用不合理,包括过多的行政命令和干预,常规业务缺少授权和明确的职责分工,超标招待和采购,办公用品大量囤积等。三是过量的文件和数据,如没有必要收集的数据,没有必要编制的计划、文件和报告等。四是不必要的转移和搬运。例如经常搬运文件和物品,过多的邮件附件,没有必要的复印件,无效表单等。五是经常返工。例如计划不合理导致的返工,文件数据退回导致的返工,相同业务不同做法导致的返工,公文的多次修改等。六是不断等待。例如等待审批,等待接收数据,等待系统重启等。

下面以教务管理工作中新生报到注册为例,进行价值流分析,如图1所示。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办事周期过长,但处理时间短、等待时间长。学生无论办哪一件事都是要先排很长的队伍,为了办理2~3分钟的事情需要等待20多分钟。而且流程中无价值环节占的比重过大,办理整套的手续走的路程过长,往返于几栋教学楼之间数次多,做很多的无价值活动,并且纸面化程序太多。几个环节都需要查看公文记录,没有功能强大的统一数据库。此外,分工过于精细, 各部门职能分离。办理各个手续的工作人员没有沟通,有的甚至不知道办理其它手续的具置。

改进一:采用数据库技术将学生详细信息进一步采集整合,将流程中的注册和缴费合并,财务处完成缴费操作后,系统自动更新该生信息,生成已缴费标志信息。这种技术的运用可将流程总周期大大缩短。

改进二:改变布局,减少衔接时间。原来从宿舍到图书馆要走1200s 的路程,使总周期加长。现在为了减短行走路程,改变设施布局。将教材销售点搬至宿舍大厅,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办理住宿和购买教材的顺序,缩短了排队时间,加大了增值环节的比重。

改进三:加强各环节工作人员的联系。每个环节的负责人要及时地和其他环节保持联系,增加沟通。对某一时刻某一等待服务人数过多的环节及时进行分流,使整个流程更加高效。

改进后的价值流图如图2所示,改进后的办理总时间为4320s,有效作业时间为3660s,有效率为84.7%。

3 听课流程BPR和ECRS分析及精益管理

听课是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是教师相互学习、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目前,听课工作包括校外督导专家听课、校内专职督导员听课、校内兼职督导员听课、领导听课、教师相互听课、公开课听课5种类型,分别由教育督导室、教务处(办)和教学系(部)组织落实,工作流程按职能部门进行划分,如图3、图4、图5所示。

存在问题:(1)从听课人的角度划分听课形式,类型过多,且每一类听课工作的任务目标不明确。这种分类方式导致工作量大,重复率高,有效性差。(2)将不同类型的听课工作分配给不同的职能部门,每个职能部门只完成流程中的部分工作。这种分配方法体现了“部门职能中心”的管理思想,工作重点是部门职能的协调,而不是流程本身的运行。这种管理方式导致工作障碍多、时间浪费大、办事效率低、整体效益差。(3)整个流程涉及部门多,数据转移多,手工操作多,错误率高。(4)将被听课人(任课教师)置于考核对象的地位,过分放大了教学检查和考核评比的功能,忽略了教师的主体作用和教学实际。这种管理思想不利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采用BPR和ECRS法对现有听课流程进行改进和优化。BPR指业务流程重组,其原则是:(1)目标为导向调整组织结构,打破职能部门的界限,由一个人或一个工作组完成业务的所有步骤。(2)让执行者有决策权,消除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延时和误差,并对执行者有激励作用。(3) 各种重组过程都需要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支持。流程重组不强调“革命性”和“彻底性”,而是追求“实效性”和“可行性”。ECRS分析法用于对管理过程进行优化,以减少不必要的环节,达到更高的效率。ECRS,即取消(Eliminate)、合并(Combine)、调整顺序(Rearrange)、简化(Simplify)。

图3 教务处(办)负责的听课工作流程

图4 教育督导室负责的听课工作流程

对听课流程进行改进和优化的原则是:(1)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调整内部的管理工作。(2)以流程为中心,教务管理人员作为一个整体成为整个流程的一部分,每个成员都必须对学生和社会负责。(3)团队精神和扁平化组织。压缩组织,使组织扁平化,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将个人的成功与其所处流程的成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将基于个人的“以人为本”原则转变为基于团队的“以人为本”原则。

图5 教学系(部)负责的听课工作流程

4 结束语

教学管理精细化势在必行。树立教学管理精细化理念,采用精细化管理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增强队伍素质,提高管理效能。

精细教学管理体现在成本管控精细化、执行力管控精细化和衔接配合管控精细化三个方面。实现教学管理精细化的关键是更新管理观念,树立全局观念、时间观念,强化效率意识、成本意识和服务意识。重点是优化办事程序、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责任、依托OA系统构建协作管理平台。

注释

① 张亚莉.浅议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才智,2012(14):350

精益管理第4篇

关键词:财务 精益管理

财务精益管理是企业精益管理一个组成部分,将精益思想与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相融合,将精益管理的思想嫁接到经营管理活动实践中,可以构建新型的财务管理管控模式。

一、单位现有财务精益职能的诊断

将精益化管理应用到财务管理中就是将财务管理置于各项指标的价值流中,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迅速将其反馈给管理者,从而保证价值流的改进与完善。财务管理中引入精益化管理,可以更好地挖掘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从而保证财务管理更加灵活、有效,更好地促进单位经济效益。

构建精益化财务系统,需对单位目前的财务系统进行诊断,查摆需要提升的精益职能。

(一)指标分析效率有待提升

随着单位管理不断提升,财务人员需要处理的指标分析数据日益繁多,如何避免财务人员的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将财务人员从繁杂的日常业务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配合精益思想的推行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二)考核体系亟待优化

财务部门如何及时、准确反映单位的经营业绩,优化单位考核体系,使得指标准备过程更加简化和准确,使得考核更加高效和便捷,也是需要提升的重要精益职能。

(三)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财务部门在执行传统财务职责的同时,能否提升业务水平,理解并参与到其它部门的业务精益化决策和实施过程中也关系到财务精益职能的实现。

(四)跨部门的交流与沟通至关重要

在精益财务管理中,财务部门需要知晓其它业务部门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事项及其对财务业务的影响,这就要加强跨部门的交流和沟通。

(五)财务信息系统建设有待加强

财务信息系统能否支持财务数据的分析,信息数据传递是否及时、准确、高效,也对精益财务管理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诊断出本单位现有财务系统的状况,并发现其与精益化财务系统的差距。

二、如何提升财务精益化管理水平

要实现单位财务精益化管理的提升,必须以预算管理为手段、以成本管控为抓手、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来综合提升财务精益化经营管理水平。

(一)以预算管理为手段,实现财务管理的精益化

精益化管理要求财务管理要精确、细致,要求全面考虑影响单位财务管理的因素,为单位的经营管理工作提供支持和指导。预算管理是单位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主要包括预算分析、预算编制以及预算跟踪控制等各个环节,通过预算把各部门、各科室以及各班组之间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明确各自经济责任和相互关系,有利于加强薄弱环节的管控,协调各项运营活动,对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经营管理提升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以成本管控为抓手,实现财务管理的精益化

成本费用管控贯穿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环节,单位设定相应的目标成本,以目标管理手段合理控制各项成本,强化细节和精益,涉及所有岗位和业务环节的资金使用,同时配套完整的业务规范制度和目标考核指标,可运用平衡计分卡对费用成本实行全过程控制,通过成本管理目标层层分解,明确规定各科室及员工应承担的成本控制责任义务,使成本控制目标和管理措施落到实处,提升单位财务管理的精益化。

(三)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实现财务管理的精益化

利用信息平台,为财务核算的信息化提供基础。单位可以借助信息化平台,积极进行财务精益化管理,逐渐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通过在线、远程联网等手段提高获取业务数据的能力,有效降低营运成本,快速获取动态财务数据信息,有力地保障财务数据的质量,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精益化。

财务精益管理是单位经营管理发展的必然需求,从传统财务向精益财务转型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过程,它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财务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浅析基于精益思想的我国企业成本管理[J].商情,2012,(1):145.

精益管理第5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精益化标准;应用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我国企业整体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现代化管理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从管理学理论教学、企业管理实践中可以看到现代化管理理念的推广。

一、标准化、流程再造是实现精益化管理源动力

1.标准化是管理提升的基础。企业通过对核心价值链相关重要标准的可持续建设,有助于企业确定发展定位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实现标准对重点业务领域的覆盖,促进各项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做到简化、清晰,明了、可操作、可复制、可实施、可度量。应该说如果没有标准化,管理不可能取得不断的改善。

2.流程再造是管理提升的途径。流程再造是一种企业活动,是对企业系统改进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提高竞争力起着积极的作用的最有效途径。

3.管理的三轮定律。标准化注重的是企业管理活动的重复性活动,是防止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流程再造着眼点是企业管理的流程,关注各个流程的相互作用、匹配、相互促进,是介于驱动力与制动力之间的平衡力;精益化管理注重的是企业管理所有环节、所有过程、最大限度的降低浪费,是管理提升的驱动力。标准化、流程再造、精益化三者关系就像三个紧密的齿轮咬合,通过精益化管理指导流程再造管理和标准化管理,流程再造管理和标准化管理是实现精益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二、精益化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运用的重要性

(一)加大成本管控手段与措施,使企业成本管理精益化

精益管理的理念就是以价值创造和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一种活动,体现在财务精益管理上,就是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和措施,使成本得到控制和持续降低,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要使成本控制手段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成本管控机制,不能因产品或项目投资投产不久,企业就要因成本问题进行设计改进,不仅给组织生产带来困难,也给企业造成了浪费。那么,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或完善适应自身的如材料管理、保管、验收、出入库、消耗制度,成本管理办法,预算管理办法,资产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等与控制成本有关的规章制度,避免成本控制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坚持效益和效率相结合的方针,立足内部挖潜,强化精益化管理,努力实现集约化、规模化、低成本运营的模式。

(二)转变会计职能,推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使会计核算体系精益化

会计集中核算是会计核算体系架构构建的一种创新管理模式,是提升财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集中核算就是将企业所有会计工作都集中在会计部门进行核算,实行财务委派的形式,并且确保每个会计核算主体的相对独立性。在这一模式下,要统一核算制度,统一核算标准,统一资金管理,统一税费缴纳,统一预算编制,统一流程运作,使会计核算模式标准精益。

推行会计集中核算方式,一是可以减少核算的中间环节,同时缩短会计信息传递时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提高工作效率。二是使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相分离。如过去的会计机构设置是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融为一体,财务部门负责人既是运动员也是裁判员,在会计事项处理上经过部门负责人审签同意,既表示符合财务制度的财务审批,又表示符合会计处理规范的会计监督审批。这种集双重职能为一体的管理方式,缺乏财务与会计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使单位内部的会计舞弊行为成为可能。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审批职能由单位负责人行使,会计监督职能由会计核算中心行使,在审批责任人和实际操作人上形成相互分离,通过双重制约职能的建立,使得会计信息不会失真,经营成果真实可靠。三是转变会计职能,使会计人员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多端,使得企业的管理层对管理会计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管理层对财务人员在企业的内部管理、风险控制和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财务人员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站在财务战略的角度,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行业内部管理监督中的关键性作用,科学决策,依法理财,依法管理,严格把关,提高成本费用控制水平,加强成本费用考核来增强成本竞争力,加强会计核算体系建设,使其更加精益化。

(三)运用精益化理念,积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使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安全效益最大化

全面预算是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实施目标管理的方法和重要工具,具体包括预算编制,预算跟踪控制,预算分析,预算调整等各个环节,全面预算是企业资源最优配置、科学管理和价值最大化的一种方法。由于预算的执行涉及企业的每一个部门,所以,全面预算管理的控制要以各责任中心的自我控制为主体,在财务部门的参与和监督下进行。一是预算执行监控不能有任何“盲区”和“盲点”,真正做到精益化; 二是要有健全的监控措施; 三是全面预算与会计、审计、纪检等工作相结合,形成多道安保防线。由此可见,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意义,从一定程度上说,企业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

因此,要将预算精益化,把预算跟踪分析工作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财务部门专人对各月度的预算数据与实际发生数据进行对比,通过对差异的分析和对未来经济环境的判断,形成较为详细的月度预算完成情况分析报告。报告可以作为经营管理者顺利完成年度经营计划,适度调整经营的策略,才能使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安全效益最大化。

三、企业加强精益会计应用建议

(一)建立精益会计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当企业采用精益生产方式后,传统的业绩指标往往不能及时满足企业的信息需求。传统的指标多以产品为对象,报告员工的工作效率、机器利用率以及间接制造费用分摊等。传统的报告方式往往采用每月,这样在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上会浪费掉过多的人工资源。所以精益会计主要精简传统的衡量指标,从质量、成本、速度三个层面用精益生产单元业绩指标来对成本管理的业绩进行评价。新的计量指标主要有小时报告、首次合格品报告、在产品/标准在产品和总体设备效率。这些指标主要关注企业的战略与客户的需求,简化了复杂的信息,使业绩评价更加直观和简便。由于指标比较简易,在信息收集过程中也会比较迅速及时,减少尤其对指标理解不当和信息沟通不畅所造成的摩擦,能够及时有效的得到恰当适合的信息。另外,对于精益会计业绩的评价还可以从财务业绩指标入手,从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和未来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入手来进行分析。

(二)消除不必要的浪费,精益求精

精益会计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减少企业提品和服务价值流链条各个环节的浪费,不断完善目标,持续改进生产系统优化的管理会计活动。消除浪费使企业转型为精益企业首先要采购精益会计管理方法,找出价值流环节中那些不必要的耗费和不能为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增加价值的活动,只有首先明确这些不必要的环节才能进行后续的监督控制和整改。企业价值流管理人员应该对价值链各个环节的活动进行详细记录,然后分析每一项活动是否为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带来增值。价值流管理人员在进行价值流成本管理时还需要与各个生产活动负责人相协调,制定价值流成本优化方案。这样,根据信息的记录与方案的修改与执行便可以消除传统会计管理中所忽略的许多浪费企业资源的活动。

(三)完善以价值流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信息计分卡可以清楚准确地反映价值流的成本信息情况,还能够提供信息来进行差异对比以便于制定未来的计划。为了保证精益会计的有效实施,企业应该建立按照价值流进行成本核算的岗位,会计人员应该积极融入新的角色中,成为企业推进精益会计改革的先驱。另外,企业应按价值流核算产品的成本和利润,对以前的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进行重新划分,精简会计管理工作,使每个价值流都有人员负责,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能够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中得到有效合理的控制。价值流成本核算方法不仅有利于企业准确的计算各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成本,还能有效简化成本核算程序,能够消除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必要的浪费。另一方面,价值流成本信息还能为企业对于成本管理工作的效果进行科学的考核提供依据,能为企业制定未来的目标计划提供详细的信息。

(四)加强精益会计管理观念

企业加强精益会计应用很大的一个障碍是现代企业中管理人员一般对精益会计的了解少之又少,对于精益会计的实际作用与意义认识不足。传统管理会计是组织结构是控制式结构,而精益生产和精益管理会计需要平行协作的组织环境。在精益会计的管理环境下,企业的每个员工都要积极参与到精益会计的管理工作中来,都要及时传递价值流信息,为企业精益会计工作的决策做出贡献。会计人员需要指导价值流中的员工有效的收集和分析信息,价值流管理人员是促进价值流成本核算活动的开展而不是施令者。会计人员和价值流管理人员都应该适时参加相关的课程培训,提升在精益会计管理方法的专业技能,增加运用精益会计为企业提高效益的经验。

四、精益化管理,系统提升

1.企业精益化管理,先期分四大模块全力推进和实施。即“安全、营销、服务、文化”领域进行精益化管理;通过“改善计划、改善检查记录、改善提案” 应用工具的实施,形成相应的改善举措并全力推进实施,推动企业管理上转型升级,向管理要效益,最终实现全系统精益化管理。

2.精益化管理最终目标(“零缺陷,追求完美,追求卓越,追求尽善尽美),使精益化管理模式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推动企业管理管理升级的重要通道。

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精益化管理必将代替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内容、方式乃至整个财务管理机制,企业要生存并持续发展,必须加大改革与未来面临的挑战,根据新的财务管理要求,探索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发展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徐智俊.第三方物流企业精益管理的研究与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精益管理第6篇

1.解决计划与执行脱节,实现财务管理由“精细化”向“精益化”转变的需要。

历经多年的探索实践,目前大多数企业采取“实事求是,统筹兼顾,重点突出,量人为出”的预算管理模式,预算管理正逐步由“粗放型”向“规范化”和“精细化”转变,但由于预算执行过程中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未能实现无缝隙衔接,预算计划与实际执行相脱节、有差距,形式重于实际,预算管理距离“精益化”的要求还相去甚远。突出表现在:预算编制重财务数据的汇总而轻业务基础资料的整合,编报内容复杂但与业务实际结合不紧密,不可控因素、临时性追加项目频发,预算执行偏差较大,预算分析成果未能回归预算管控前端,过分追求预算管理的过程控制而忽视预算执行效果的考核。

2.强化对业务活动细节的分层管控,实现财务业务核心资源共享的需要。

传统的预算管理工作重财务数据而轻业务诊断,没有形成一个财务业务共享的资源平台,数据无法实时共享,造成重复劳动过多,在成本异常、预算干预、配套绩效考评、流量存量分析、决策漏洞等核心管理细节上不具备快速反应能力。比如:公司管理层不能实时掌握预算指标的偏离度及业务诊断报告;财务部门无法了解业务项目动态执行状况;业务部门不能实时了解其预算管理细节中的“短板”,无法随时调整其业务工作重心。预算管理不能为企业管理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和指导,财务管理与业务活动的错位与脱节,使得自身已具备的资源形成巨大的浪费。

3.丰富会计核算体系内涵,实现财务管理由“核算型”向“智能型”转变的需要。

目前的预算管理只是作为会计核算体系的一个子系统,对企业管理所发挥的作用也只是局限于财务指标的预测、汇总和分析,未能起到统领全局,指导经营管理活动的作用。参与面狭隘,脱离业务工作实际形成的财务预算,其生成的数据无法为管理工作提供前瞻性的技术指导,财务管理也就无法有效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末端,造成业务活动游离于预算管控的边缘,预算管理“在控”而不“可控”。而简单地把预算管控定位于会计科目汇总表的职能,显然曲解了会计核算体系的内涵,制约了财务管控的空间,不能实现财务管理由“核算型”向“智能型”的转变。精益预算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意义在于:首先,精细化财务预算管理要求在预算管理流程设计方面精益求精,保证预算管理流程的科学和顺畅。在预算管理流程设计方面,企业应以精益化理念为指导制定完整的预算工作流程,包括预算编制、预算跟踪控制、预算分析、预算调整等各个环节,使企业整个预算管理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企业需要明确各职能部门在预算编制和预算控制中的职权和责任,理顺各部门的相互关系,保证权责一致。其次,精益化的财务预算管理要求企业抓大放小、重点控制,提高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在预算管理中,集团企业应抓住对主要控股子公司、主要预算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同时对参股等影响不大的企业可通过设定投资报酬率指标的方式进行预算控制。第三,精益化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可促进企业细化财务预算跟踪分析工作。财务预算分析跟踪是落实企业财务预算的重要手段,按照精益化管理理念,企业应持续动态地对各月度的预算数据与快报数据进行对比,通过对差异的分析和对未来经济环境的判断,形成较为详细的月度预算完成情况分析报告。报告可以作为经营管理者顺利完成年度经营计划、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把握重点收入成本项目动态的重要参考文件加以使用。第四,精益化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将促进企业实现预期经营效益。作为不断追求股东利益和回报的企业,预算管理的主要目标是追求效益。公司预算管理中体现的效益是动态效益,也描绘出经营管理者通过努力带动全员能够实现的最大效益。公司通过适时监控外部经营环境变化,考察分析可以调动的内外部经营资源,对可实现的效益进行适当调整,并以此作为激励全体员工向更高目标努力的动力,这样就保证了公司利润回报的最大。

二、财务精益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主要作用

(一)有利于各职能部门的协调一致。

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必须协调一致,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预算。各职能部门因职责不同,往往会出现相互冲突的现象。传统管理模式下的主要缺陷之一就是按职能部门划分板块管理,各种职能部门管理之间缺乏整合,从而本位而零乱。

(二)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一旦制定了预算,就进入了实施阶段,管理工作的重心就进入了控制过程,即设法使经济活动按计划进行,企业外部的环境在不断的改变,必然会出现执行情况与预算有偏差,此时将预算与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为企业经营者提供了有效的监控手段。预算指标为企业控制提供了标准,哪些钱是可以花的,哪些钱是不可以花的。企业即然制定了预算,就要最大限度的去实现,而不能流于形式,国内许多企业对预算的态度非常随意,没有预算就改,最后预算表改得面目全非,预算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先前的预算的制定工作也就白干,浪费企业资源,且增加了企业对预算编制的随意性,因为知道预算编了还可以改,实际上这也是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低下的表现,而对一些内部控制好的企业,他们能严格按照预算指标进行企业的内控,即时出现执行情况与预算情况出现偏差时,也会事先设定一个上限,不能逾越。预算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中日益发挥核心作用,正如著名管理学家戴维•奥利所说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企业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

(三)有利于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企业员工加薪晋升的重要指标,在绩效考核指标的拟定过程中,首先应将企位的战略目标层层传递和分解,使企业中每个职位被赋与战略责任,每个员工承担各自的岗位职责。绩效管理是战略目标实施的有效工具,绩效管理指标应围绕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而不应与战略目标的实施脱节。而企业预算正是企业战略目标的量化指标,以此做为企业绩效考核的指标可以充分达到绩效考核导向性的作用,而且预算以数量化的方式来表明管理工作的标准,其本身具有可考核性,因而可以根据预算执行情况来评定工作成效,分析差异改进工作。而将绩效指标作为绩效考核的指标,此时企业的工作业绩是与下达的预算指标进行比较,此时这个指标就变成了相对数的指标,显然相对数的指数与绝对数指数更能客观地反映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大小。

(四)有利于量化企业各职能部门的奋斗目标。

企业预算的制定是企业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的结果,最后确定的企业预算是各个职能部门的综合平衡的结果。各个职能部门的预算目标实际上是企业预算总目标的分解,即企业预算的达成是以企业各职能部门的预算达成为前提做支持的。预算可以量化各职能部门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他们可以根据预算安排各自的活动。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蕴含着企业管理的战略目标和经营思想,是企业最高权力对未来一定期间经营思想、经营目标、经营决策的财务数量说明和经济责任约束依据,是公司的整体作战方案。没有战略导向性的预算管理就没有灵魂。公司战略通常是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综合系统分析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所做出的长远规划,即企业经营者为达到企业经营目标,依据经济规律所制定和采取的指导全局的方针政策和方法。全面预算管理正是以公司战略为出发点,通过规划未来的发展来指导现在的实践,是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具体落实与进一步量化,从而更加具有可接受、可实现、可检验和挑战性的特性。从而对企业战略起着全方位的支持作用。

三、精益预算管理体系的内涵设计

(一)体系设计总体指导思想。“精益管理”古已有之。朱熹日:“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也就是说,对任何事情要做到精密细致,好了还要追求更佳。“精益预算管理”的设计理念突破了传统思维,不是以传统的会计科目、指标报表为依据,而是侧重以业务为基础,管控为链条,切实提升预算管理的档次,使预算管理工作囊括企业最广泛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建立起涵盖企业全部经营管理活动流程完备、功能齐全、层次分明、责任明确的一体化管理系统。在追求过程控制的同时,强调实施效果,实现流程管控与效率效益的统一。以精心的态度实施精细的管理过程,获取精品的结果。

(二)体系设计总体目标。

预算指标是预算管理的基础,但不是预算管理的终极目标。预算管理是以预算目标为纽带,基于预算目标而重在企业管理。供电企业实施的“精益预算管理”一是要理顺预算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工作日清日结,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人人都参与管理,时时处处有管理,大事小事见管理。二是将预算责任逐级延伸至具体部门和关键点,落实预算管理责任,提高管理效率,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三是通过超前管控对数据资源进行理J顷、整合、规范,搭建全员参与、资源共享的综合系统管理平台,实现企业由规模型发展转向规模效益型发展。

(三)精益预算财务管理精益化。

一是总成本精益化。主要对总成本费用中的可控费用部分进行精益化管理,发电企业的可控费用,一是综合计划部门负责的技改大修和小型基建等费用;二是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的工资性支出;三是由财务部门负责的材料费、差旅费、办公费、运输费等等。这些费用的管理使用权都在发电企业基层单位的各级管理人员手中。要实现此方面的精益化管理,必须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财务部门对于费用指标核定要科学合理符合实际要求。当前基层单位核定指标较为粗放,所以需要进一步认真总结,科学分析各年度费用指标实际使用情况,正确评估下达的费用指标的有效率,以提高费用指标的有效性。第二,要合理编制满足实际需要的物资、材料库存定额,压缩二级库库存量,减少资金占用,避免材料浪费。二是直接成本精益化。对于内部施工项目,包括生产和非生产两部分。目前我国一般采用的是项目负责人制。要逐步建立项目经理负责制和奖惩制度,并不断完善发展使项目经理真正成为成本责任人。对人工成本控制,各基层单位机电设备检修等生产项目全部由厂内检修队伍完成,全民职工收入可以视为固定费用,在项目成本核算中可另计成本。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工民建和非生产工民建,及不是完全由全民职工完成的项目,按照项目的类别科学确定人工费总额控制比例,作为刚性目标,建立人工费管理奖惩机制。对材料成本控制,要及时修订完善《材料定额》,严格执行材料预算管理和材料出入库制度。剩余材料不能及时退库造成材料浪费是工程管理中的通病,因此必须以实际用量为原则领用材料,按照项目类别科学确定材料成本总额控制比例,作为刚性目标。建立材料成本管理奖惩机制,有实施材料库存定额管理,杜绝库内损毁损失。

四、精益预算管理体系的实施

(一)构建纵横相间、互为补充的精益预算管理体系。

具体可分为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纵向系统性是指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考核和奖惩各环节共同构成一个完整体系,上下环节紧密相连,共同形成预算的刚性;横向系统性是指各个部门的工作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的,某部门的预算目标未完成,会影响其他部门的预算执行,必须经过有权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批准。一是构建横向的精益化制度体系。在现有预算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委员会制度、成本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订支撑精益预算管理工作更加详尽的管理细则,如:修理费管理办法、分公司重大事项管理实施细则、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细则、电费收缴考核管理办法等,通过管理制度的精益化建设,优化预算管理流程,提高预算执行的效果,为“精益预算管理”营造和谐的制度体系。二是搭造纵向的四级精益预算保障体系最上级是职工代表大会,拥有预算管理的审批和否决权并负责监督年度预算的执行;第二级是预算管理委员会,是预算保障体系的核心,负责预算的编报与实施;第三级是财务业务协调委员会,由财务、生产、营销、基建等专业职能部门组成负责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的协调与沟通,组织业务调研会和项目可行性方案研讨会;第四级是由职能部室管理人员和基层单位预算员组成的预算执行工作组,负责预算基础资料的搜集整理、反馈和执行。通过搭建纵横相间、互为补充的精益预算管理体系,对电力企业的业务活动依据各自归属的业务陛员进行定义和分类,串联了各个层次独立分散的业务信息,使其既分离又相互联系,各自为不同的专业和使用者服务,实现了财务、业务管理的闭环控制。

(二)完善层次分明、管理有序的预算管理流程。

1、细分预算目标。

结合自身管理需要,将所有预算目标划分为公司层预算目标、专项预算目标和部门预算目标三大类。公司层预算指标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协调各职能部门及相关单位进行统筹安排;专项预算指标由各相关业务部门提出预算草案,经业务可行性方案论证会通过后,由职能部室会同各相关部门实施;部门预算指标由基层单位结合业务需求提报并实施,财务部、发展策划部负责测算和监督考核。三类目标的划分,将公司所有的预算指标全部纳入了预算管理范围,不同类型的指标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来进行,职能明确、责任到位,便于执行和考核监督。

2、优化预算管理流程。

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责任,明确目标,通过财务业务动态监控交流,最大限度发挥业务单位参与企业管理的能动性。精益预指标算管理体系流程的特点:一是将企业生产、供应、销售等环节逐级分配到各车间、各部门,各业务末端的数据信息通过精益预算管理这条主线有效串联,系统的纵向集成度不断提高。二是通过公司、专项、部门预算指标的层次划分,将不同的生产、营销、工程、资产等业务管理系统整合起来,并实现以预算点管理带动各层预算指标管理的效果。预算管理的基本流程:各业务部门编制预算草案提交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汇总初审,主要看是否与目标体系一致。各业务部门编制预算草案与目标体系一致的,编制预算总表提请财务主管审核;与目标体系不一致的,返回业务部门调整。财务主管审核并提出调整意见报主管领导把关后,提请公司预算管委会审批,需要调整的,返回业务部门继续调整;同意并批准的予以确定为“年度财务预算案”,由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付诸实施。

3、精益预算管理的全部过程。一般分为三步:

首先是精益预算的编制。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须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委员会和职能部门的作用,业务部门预算由分公司、车间这些基层单位根据实际需求提报,经财务部门合理测算后实施;专项预算需经归口职能部室进行业务评审;公司层预算还需经公司绩效管理机构组织相关部门会审合格后,方可纳入财务预算执行方案。其次是精益预算的执行。各业务预算经审批合格转为财务预算后,便进人预算执行阶段。在业务执行期间采用比例分析、在线监控等方式超前监督预算进度情况,通过预测预算指标偏离度,对各业务环节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指标异常情况发出预警信号,财务部门对各业务职能部门进行监督和干预对业务预算数据提出指导性意见,使预算责任人时时把握预算进度,也使管理层时时把握整体的预算执行状况和财务状况。最后是精益预算的反馈。即精益预算的“全过程控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对预算完成情况、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与及时性进行财务业绩评价,并结合二维对标及绩效管理模式,跟踪考核预算执行情况,审计预算计划的执行力,并进行相应业绩评价,利用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实现全价值链的管理控制,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预算的执行,实现财务管理的计划、控制、分析一体化。

(三)突出精益预算管理系统对管理方式的持续改进。

在实施精益化管理过程中,要先对精细化管理方式进行全面梳理和剖析,发现不足及时加以完善,以便逐步扩展运用精益化管理方法。同时,广大员工要积极参与,不断创新、持续实践,让精益化管理融入企业的安全生产、优质服务等各个环节、各项活动中去,努力实现企业的持续、良性、和谐发展,从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五、企业推动财务精益预算管理的措施

(一)领导的积极推动是贯彻精益管理的重要前提。

企业应设立“精益管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主抓精益管理的落实工作。所属各级单位决策层也应对精益化管理予以高度重视,高层领导应亲自指导和推动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全员参与是企业预算管理实践精益管理的必然要求。

一个成功的管理理念只有每个人都能够理解和加以运用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在企业日常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每个参与者都应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探索并解决各自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需要按照精益管理的理念把每个参与者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和提升,使其系统化和条理化,这样才能让精益管理落到实处。

(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是推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精益化的重要保证。

正如精益化管理理念所描述的那样,每个企业每一阶段的每一项管理工作中都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搞好精益化的财务管理需要努力建立起“精益管理”的长效机制并持续推进。要依靠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努力使精益管理成为在企业上下深入人心的企业管理文化,成为广大企业职工自觉并能有效运用的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

(四)精益化管理理念要与企业管理实践活动相融合。

在财务管理活动中,还有许多具体的财务管理活动可以引入该理念。如通过精益的成本管控从而实现企业经营成本的持续降低,通过合理分析资金需求确定精益化筹融资政策等。企业各级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在深入理解精益化理念的基础上,将其在工作实践中加以贯彻,这既有助于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又能促进本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精益管理第7篇

但是库存确是商业活动中中不可或缺的条件,零售商一定要有适量的库存以满足顾客的需求。所以,如何管理库存,如何在实时生产操作系统中尽量减少库存的产生和周转时间,是供应链的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供应链的库存

供应链中库存的多寡因产业性质会有所不同。以IT业为例, 苹果公司装配iPod或iPad需要不少零部件供货商的支持。苹果公司自然不会愿意承担大量零部件库存的风险,零部件供货商只好代替苹果公司存储所需的制造原料或零件,以备苹果公司下单时有足够的零件库存。然后以最快时间进行生产供货到苹果电脑的代工工厂。在这个案例中,上游零部件供货商会选择承受库存的压力的原因在于,苹果电脑是供应链中最为权威的公司。这种情况在IT行业屡见不鲜。

我们再以丰田汽车举世闻名的及时(Just in time)系统为例,来看看汽车制造业的情况。丰田利用质量可靠的外包商来生产汽车零部件,而在本厂仅仅负责完成装配成品的最终作业,以这种方式能够在装配厂尽量降低零部件的库存。这正是为什么丰田汽车厂在丰田市(Toyota City)被其供应商网络分布的零部件供货商所环绕的原因了。事实上,丰田市就是一个广义的丰田汽车厂,无须繁复的汽车零部件组装生产线;取而代之的是零部件供货商频繁地小量支持丰田汽车厂的汽车装配作业。这种合作模式成就了丰田汽车以低库存量扬名的及时生产系统的同时,丰田汽车的零部件外包商也同享了低库存量的好处,可谓是库存管理双赢的一种营运模式。

零售商的库存

再来看全球的零售龙头——沃尔玛 (Walmart)如何解决它的库存问题。实行的高效率补货系统。沃尔玛的贩卖信息系统,能准确地算计货架的库存量,在低于其安全库存量时,立即下单给其区域仓储中心。区域仓储中心负责收集、整合所有区域内的沃尔玛零售店的补货订单后,即可发货柜车至各零售店补货,而零售店多是在生意较淡的午夜开箱补货上架。

沃尔玛折价商店在60年代创始期,与全球最大的家用清洁品制造商宝洁(P&G) 有过一段脍炙人口的供应链大战。那时的宝洁凭借家喻户晓的洗剂品牌——汰渍洗衣粉傲视全美,几乎所有的零售商对其无不唯马首是瞻。对于总部设于偏远阿肯色州的零售商店铺沃尔玛,宝洁自然不看在眼里。双方在价格、库存上互不相让,冲突自然很难避免。

然而,沃尔玛很快在其极具领袖魅力的创始人山姆·沃顿(Sam Walton)的统领下日益茁壮,企业在80年代迅速遍布美国各州。面对日益强大的沃尔玛,宝洁终于妥协,与沃尔玛商议一个零售商与制造商密切合作的双赢运作模式。由宝洁派专员到沃尔玛的总部,收集由沃尔玛折价商店实时贩卖(point of sales)信息系统所提供宝洁产品的销售数据,实时传送回宝洁来决定生产规划方案。此举大幅提高了宝洁的生产效率,削减了库存成本,加上沃尔玛的大量订购,因而给予沃尔玛最优惠的进货价格。于是,沃尔玛折价商店打响了“天天低价”(everyday low price)的营销策略,大受顾客欢迎,在90年代初成功超越西尔斯(Sears)百货成为全美最大的零售商。

中间商的角色

在信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零售供应链中的中间商的生存空间正倍受大型零售商自创的区域仓储物流中心的压迫。零售商的采购部门如直接向制造商订货,不但免除了中间商的佣金,而且在供应链中删除了中间商的层次,大幅缩减了补货时间。高效率的仓储物流中心也无须太大的仓储空间,通常能很快地将制造厂的进货以货柜车派送到各地的零售店。因此,残存的中间商也只能专注于中小型的零售业者。然而,中小型的零售业也面临了空前的营运危机,不少经营不善的业者早已被巨无霸的大型零售商所吞噬。加上网络销售蚕食部分市场份额,零售中间商的基本客源也日渐萎缩,目前仅能靠并购其他中间商来谋求生存空间。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林立的独特企业结构,给了中间商一定的生存空间。然而,承担库存的任务是这些中间商寻求生存的一种方式。针对中小型的制造商或零售商,中间商需要先存储销量较大的零部件或零售商品,并向制造商大量订货以换取较低进价,然后再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响应下游制造商或零售商的订单。然而,这样做的前提在于,这些中间商必须专注核心重点产业,才能以库存、价格与顾客服务提升来尝试着开拓市场份额。

削减库存策略

供应链中通常是依据供应链成员在供应链中的地位来决定承担库存的责任,无论由哪一个成员来承担储藏库存的任务,都需要考虑降低库存量且满足顾客要求。减低库存的策略包括实行经济批量(Economic Order Quantity,EOQ)模式、物料需求规划(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MRP)系统。这些营运管理学中(Operations Management)常提到的库存管理法, 可以帮助企业减低供应链或生产系统中的库存量。

最近还有无线频率辨识(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的信息追踪(Information Tracking)技术的发展,对零售业、供应链与仓储物流系统已经带来莫大的影响。这种类似高速公路收费站的无线自动收费系统可读取贴在商品货箱或整个搬运台车上的RFID条形码,进而监控该库存在整个供应链的位置和数量。其对于精简库存控制人员、提高库存管理数据的准确性、以及送货排程的效率都有很大的帮助。

精益管理第8篇

【关键词】电力;班组;精益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F407.6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精益化体现在精和益,“精”要做减法,要做到少投入、少消耗、少花时间、少给班组增加压力;“益”要做加法,要提高效率、提高效益、提高质量、提高班组生产力。通过班组精益化管理,实现物的明朗化,行为的规范化,为全面贯彻落实《班组建设管理标准》,深入推进班组建设“创先争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国网公司班组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创建先进班组、争当工人先锋号”的活动方案,将“创先争优”活动与班组建设进行了有效的融合,要以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为着力点,大力推动公司发展方式转变。可见,加强班组建设,推行班组精益化管理,不仅是班组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

二、推行班组精益化管理的意义

推行班组精益化管理,是加快“两个转变”的客观需要。加快企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电网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是国网公司在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班组是深入开展“三个建设”、加速推进“两个转变”、努力实现“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目标的直接落脚点、执行者。在班组建设中引入精益化管理理念,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全面贯彻落实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只有在企业战略发展的全局中谋划班组建设,推进班组精益化管理,始终把班组建设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才能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之上。

推行班组精益化管理,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内在需要。企业千条线,班组一针穿。班组建设是企业管理最基础的工作,企业所有的管理思想、发展战略、任务目标最终都要落实到每一个班组和每个岗位。随着国网公司“三集五大”的持续推进,企业组织变革出现了组织结构扁平化的发展趋势,组织变革的调整方向主要是削减中间层次,加强基层班组,在这一新形势下,企业管理水平与班组的联系将越来越密切。因此,将精益化管理理念引入到班组建设中,全面提升班组管理水平,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各项经营目标,加快企业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推行班组精益化管理,是保障安全生产的根本需要。企业的安全生产大局在很大程度上是班组安全管理的集中体现。特别是对于风险较大、连续生产的电网企业来说,提高班组的安全管控尤其重要。班组安全管控能力的高低决定着隐患事故处理的质量。但是,客观地讲,目前,我们对班组的安全管控还不够到位,仍然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的痼疾,急需通过加强班组建设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而推行班组精益化管理,通过强化工作过程管理,规范资料管理,加强岗位技能培训等,不断提升班组管理水平和员工队伍素质,实现班组管理规范化、现场作业标准化、工作环境定置化、日常考核绩效化、员工队伍知识化、工作作风准军事化,无疑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强保障。

三、推行班组精益化管理的方法

1、创新理念,勤于学习善于借鉴,顺应班组建设时代要求。

班组不仅仅是完成生产任务的基层组织,而是涵盖生产经营、文化建设、技术创新、民主管理、团队建设等众多因素的综合性单元。随着企业管理方式的改变,班组与管理层的交流互动更加紧密、与生产流程的其他环节的协作配合更加紧密、与市场的直接联系更加紧密,因此,导入精益化管理理念,促进班组逐步向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班组转变,是增强企业活力的有效手段,必须与时俱进。创新理念,善于学习借鉴别人的好经验,要善于消化吸收再创新,进一步推动班组由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经济效益,增强对发展环境的快速应变能力。

2、以日常工作为抓手,以业务流程为重点,稳步推进班组建设工作。

班组在一线、在基层,班组工作非常具体明确。抓班组建设,就是要从具体的工作入手。我们抓安全生产“月计划、周安排、日分配”开始,抓工作依据、施工方案、开收工会、“两票三制”、人员组织、工器具的配备、材料的准备等等;我们抓营销管理从用户申请开始,勘察、审批、设计、施工验收、装表接电,是否规范、优质、高效。只有抓住工作这个重点,班组建设的各项措施才能落到实处,班组建设工作才有实际意义。

3、开展内涵丰富,个性鲜明的特色活动。

开展多种形式的班组活动, 各种班组QC小组选题紧扣工作实际,解决日常管理中变压器渗漏问题、快速寻找故障点、提高供电可靠性问题、提高智能电表数据采集率等。开展班组特色服务,为社区无保老人、残障人士提供特别服务,体现责任央企的社会担当,和公民的职业道德。

4、重视培训工作,培养班组核心竞争力

班组是否有实力、有战斗力,主要看班组长和班组骨干成员。班组成员的能力要靠日常的培训锻炼,培训班组长和业务骨干,就是培养班组核心竞争力和班组可持续发展。重视班组培训工作,年初制定公司以及各部门年度培训计划、供电所月度培训方案、员工个人学习计划,在培训工作上舍得投入。

5、提升素质,畅通职业发展通道,构建班组员工成长平台。

推行班组精益化管理,必须从提高班组员工综合素质入手。必须把导入精益化管理理念与员工的成长发展紧密结合,要营造班组员工学习新知识的良好氛围,拓展员工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活力。要以培育敬业、勤奋、创新、踏实、爱岗的员工队伍为目标,完善班组员工的培养、评价、激励机制,搭建班组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平台,加强对班组员工职业生涯的规划,畅通班组员工职业上升通道,为推行班组精益化管理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6、要分类指导,结合电力行业特点,突出班组精益化管理的个性特色。

电力行业的生产环境、经营方式、管理现状决定了班组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不同生产单位、不同服务性质的班组,其班组建设的目标、内容、要求、方式等必须有其特殊性。推行班组精益化管理要与生产单位自身特点相适应,要抓好重点、凸现特点、把握关键点。要体现效率,把握效益,要把班组精益化管理融入于企业基础管理,体现班组建设实效。

精益管理第9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精益管理;企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一、精益理管的核心思想

精益管理源于精益生产,是“旨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因此有些管理专家也称精益生产方式为JIT生产方式、准时制生产方式、适时生产方式或看板生产方式。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最终产品及顾客没有意义的行为就是浪费。也就是说,凡是超出增加产品价值所必需的绝对最少的物料、机器、人力资源、场地、时间等各种资源的部分,都是浪费。浪费包括很多类型,如:库存、不必要的工序、不必要的运输、超过需求的生产、人员的不必要动作、各种等待等,所有这些日常活动中很少为人们所注意但却大量存在,它们不仅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反而占用了资源,增加了成本,它们是精益生产所致力消除的。

二、“精益管理”的目的

“精益管理”的目的是消除浪费,目前,浪费问题已经严重制约国内生产企业的发展,资源投人与产出比例不相匹配,成本居高不下,且产品质量不能保证。

在矿山企业中,存在的主要浪费有:

1.等待的浪费。作业的过程有空档,在等待下一个作业。甚至对于已经安排的工作都难以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

2.人力资源的浪费。受企业办社会以及矿山地理位置偏远、后勤保障不足等因素影响,矿山企业往往存在教育、医疗等后勤单位与社会重叠,造成人力资源浪费,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完善,矿山企业已经具备甩掉包袱的客观条件。

3.流程混沌的浪费。很多企业工作流程混沌不清,未严格理顺,以致工作人员业务不够顺畅、清晰。

矿山企业实施精益管理的建议:

1.矿山企业有必要加强基层单位OA系统建设,提倡无纸化办公。

2.重视岗位设置,尽其用。人力资源存在浪费的有必要对业务岗位进行重新梳理和优化,做到人尽其用。

3.有必要对矿山企业各部门的成本进行核算,促使降低成本。矿山生产,相对粗旷,很多技术细节、工艺流程都有去完善、去改善的余地。

三、精益管理的基本原则

1.r值观:精益思想认为产品的价值需由最终的用户来确定,价值只有满足特定的用户需求才有存在的意义。

2.价值流:是指从原材料到成品赋予价值的全部活动。识别价值流是精益生产的起步点,并按照最终用户立场寻求全过程的整体最佳状态。

3.流动:精益生产强调要求各个创造价值的活动需要流动起来,强调的是动。

4.拉动:拉动生产亦即按用户需求拉动生产,而不是把产品强行推给用户。

5.尽善尽美:用尽善尽美的价值创造过程为用户提供尽善尽美的价值。

四、支持精益管理生产基础的管理工具

1.标准作业。标准作业是以人的动作为中心、以人的操作顺序有效的进行生产的作业方法,它由结拍时间、操作顺序、标准手持三要素组成。

2.均衡生产。包括龟兔赛跑、均衡化的意义、产生不均衡的原因、均衡化的内容、均衡化生产的基础、均衡化策略、如何实现混合生产排程、最终装配过程均衡性的重要作用、均衡化的要领、优势与难点。

五、准时化生产极其支持技术

准时化生产是精益生产体系的另一大支柱,通过准时化生产,帮助企业实现“只在必要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的必要零件”。

准时化生产具体包括以下工作:

1.工序流水化。

2.减小批量,均衡生产。

3.根据需要的数量决定节拍,按节拍连续流动生产。

4.后工序拉动,后道工序在需要的时候,向前道工序领取的拉动式生产。

六、精益管理的实施我们应做到

1.完善精益目标体系。制定目标策划表,确定精益管理工作的实施要点,合理设定关键精益指标目标值,制定分季度兑现计划,做到目标明确、措施有效,力争物流配送费用、车辆维修费用、办公费用等精益关键指标实现新的突破。

2.打造精益人才队伍。把企业视为连续的统一的整体,树立下道工序即顾客思想。制定以精益理念指引人才培养工作,通过外聘老师授课、内训师讲课、精益学习小组互助学习等方式,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3.拓宽精益管理载体。及时生产,保证产品与市场的顺利衔接。为了让精益管理落实到实践中,逐步解决流程不顺畅、创新乏力等问题,及时生产,保证产品与市场的顺利衔接。严抓质量,纠正质量缺陷。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对任何企业而言,消除浪费是永无止境的过程。企业追求精益管理的过程实质上是持续改进的过程。精益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由传统企业向精益企业的转变需持之以恒,持续不断地长期改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