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饮食调查报告优选九篇

时间:2022-02-12 17:22:32

饮食调查报告

饮食调查报告第1篇

一、我县餐饮消费食品安全现状

(一)领导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我县创建省级餐饮消费食品安全先进县工作自去年月启动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制订工作方案,将创建工作纳入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各乡镇和监管成员单位对照创建标准,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规范工作档案,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分环节建立“示范点”,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正在形成。

(二)加强协作联动,综合监管积极主动。县食安办充分发挥综合监管、组织协调的职能,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部署监管工作。各职能部门强化堵源头、严监管、树标杆、抓典型等工作措施,两年来,部门联合组织开展春节期间食品安全大检查、中、高考学生饮食安全大检查和食品添加剂、地沟油、一次性筷子、问题乳品等10多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推动农产品、动物源性食品、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消费领域的安全意识和行为得到加强。

(三)深入开展整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两年来,我县认真开展了食品安全隐患、食品质量、食品违法行为“大排查”行动,先后出动检查人员2800余人(次),检查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集贸市场、超市1947家(次),检查宾馆、学校食堂、夜市大排档、餐饮摊点372家(次),检查畜禽养殖企业、农资、兽药、饲料经营门店190余家(次),查办各类违法案件238起,下发整改意见书和限期办结通知书370余份,有效防控了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餐饮消费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

(一)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生产、流通、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不知、不懂、不在乎。食品生产者只要生产的产品能成为商品,合格不合格与已无关;食品经营者只要有人买,有钱赚就卖,心存侥幸心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知识知道不多,只要是市场上卖的和上餐桌的食品都去吃。很多人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知道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不顺。一是职能权限不清,综合监管有死角。食品安全由于是多头管理、多头执法,存在都管都不管的现象,许多职能相互交叉,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相互扯皮,导致小吃店、卤制品店、油炸食品店、面包店、餐饮摊点等现做现卖直接入口的食品存在监管空白,对前店后厂、甲地生产乙地卖不直接入口而自产自销的食品小作坊存在监管盲区。二是配套细则不完善,部门执法不力。少数部门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三是监管手段滞后,执法队伍素质不高。食品质量检测设备简陋、不配套,有的完全凭工作经验,监管人员在查处有“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问题时,需送样品到上级部门检测,自己难以迅速提供精确有效的检验结果,且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无经费。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比较突出。

(三)食品源头管理存在安全隐患。农村传统农家肥的使用越来越少,农民存在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饲料、添加剂的现象,老百姓吃的农家菜、水果和饮的茶叶等仍时有检测出农残超标。鸡、猪、牛、鱼等养殖业的业主随意、超剂量、违规使用抗生素、激素、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物质,动物未能消耗完的各种生长(促长)激素就无形转化到人身上,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四)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管理缺位。我县食品生产和经营单位点多面广,规模小,工艺落后,生活区和生产区混淆一起。豆制品、卤制品、月饼等制作间无必备的加工设备,室内光线黑暗,卫生环境差。成品间无纱门、无纱窗、无纱罩等防蝇、防尘、防鼠和消毒、通风、换气、防霉等必备硬件设施。大多数经营者不具备相应的食品生产加工专业知识和安全知识。

(五)食品流通环节不容乐观。一是食用油参杂现象存在。消费者反映,不少经营者在外地采购无质量保证的调和油,勾兑到芝麻油等价格高的食用油中,以劣充优、以次充好,以低价油冒充高价油。二是进货渠道有问题。许多卤制品店、餐饮业在进原材料时,让一些“关系户”将粮食、乳制品、肉、禽、蛋、菜、调料、酒类等直接送货上门。视察时发现餐饮店所使用的酱油、食醋均无QS质量安全认证。三是“三无”食品多。不少不法商贩向农村交通不便乡村出售即将过期变质或伪劣价廉食品。学校周边小商店和流动摊点向学生贩卖各种各样“三无”、假冒伪劣食品和糖精加色素兑纯净水用一次性塑料杯装的饮料。

(六)餐饮消费环节令人担忧。一是食品流动经营隐患多。街道边、路口处、医院门前、学校周围的流动食品加工小摊多数无任何有效证件和餐具消毒设备,环境脏乱差,生食和熟食无任何防蝇、防尘措施,食品易受交叉污染。二是饮食安全防范意识低。多数餐饮从业人员卫生习惯差、操作随意性,有的不经意拿公用抹布去擦拭油腻的托盘,上完卫生间不洗手,炒菜时用手抓菜尝咸淡;有的从业人员不穿工作服,不戴卫生口罩,一边收银一边制作食品。三是卫生条件差。餐饮店、夜市大排档、农家乐、小吃店无原料粗加工间、无专用餐具消毒池、无从业人员更衣室,无专门洗碗、洗菜、洗手池,切配、炒菜、餐具清洗和煤炭炉子都在一间操作室,厨房、仓库和就餐区不分。

三、加强餐饮消费食品安全的建议意见

(一)巩固创建成果,推进工作再上台阶。要充分发挥餐饮消费食品安全先进县创建工作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加快监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监管信息化和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我县食品安全水平。要以争创活动为抓手和载体,建立完善餐饮消费安全保障体系、问题追溯体系和安全应急体系,落实餐饮消费安全责任制,建立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机制,制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和添加非食用物质或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切实保障公众餐饮消费安全。

(二)提升安全意识,强化宣传教育培训。一是广泛宣传。加大对执行《食品安全法》和创建先进县活动好典型、好经验、好作法的宣传力度。利用电视、报刊、标语、宣传册和举办假冒伪劣商品展等载体,采取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厂矿等形式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二是加强培训。每年分期分批对食品生产加工、经营、餐饮业业主开展食品安全培训和教育。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增强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和法制观念。三是正确引导。各新闻媒体加强法律与知识的宣传,引导消费者改变不良消费习惯,提高辨别“三无”饮食、假冒伪劣食品和依法维权能力。

(三)加大监管力度,规范食品市场秩序。牢固树立“大安全”、“长安全”观念,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每年围绕农村集贸市场、街道路口、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以餐饮业、学校和建筑工地食堂、县城和农村聚餐为主要对象,针对粮、油、肉及肉制品、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调味品、酒、饮料、儿童食品等重点品种下重手、出重拳进行整治,采取横到边、纵到底、拉网排查式的专项治理整顿活动,从严打击食品生产、经营的黑窝点、小作坊、无证摊贩,坚持处罚与教育、整治与规范、打击与严管相结合的办法,依法追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经营、餐饮业等违法行为,定期在媒体上、公共信息专栏和网络上公示曝光不合格食品、有食品质量问题的生产企业(小作坊)和经销商,通过关门取缔一批、停业整顿一批、舆论曝光一批的举措,起到典型示范和警示作用,确保群众安全消费、放心消费。

(四)创新监管方式,构建群防网络体系。建立健全群众举报投诉制度,畅通举报投诉信息通道,广泛接受群众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充分发挥已建立的部门网络、12315举报网等网络作用,构建县、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乡镇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由“三员”构成,实现监管有网络支撑。建立外来食品、安全食品网上备案制度,运用现代技术推动食品安全。不断延伸食品安全监管链条,在社区、农村广泛建立消费维权监督点,聘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社会食品安全监督员,形成“食品安全,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法制体系、监管执法网络体系、监管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

饮食调查报告第2篇

为了深入了解本市居民家庭在酒类市场及餐饮类市场的消费情况,特进行此次调查。调查由本市某大学承担,调查时间是2001年7月至8月,调查方式为问卷式访问调查,本次调查选取的样本总数是2000户。各项调查工作结束后,该大学将调查内容予以总结,其调查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样品类属情况。在有效样本户中,工人320户,占总数比例18.2%;农民130户,占总数比例7.4%;教师200户,占总数比例 11.4%;机关干部190户,占总数比例10.8%;个体户220户,占总数比例12.5%;经理150户,占总数比例8.52%;科研人员50户,占总数比例2.84%;待业户90户,占总数比例5.1%;医生20户,占总数比例1.14%;其他260户,占总数比例14.77%。

(二)家庭收入情况。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从本市总的消费水平来看,相当一部分居民还达不到小康水平,大部分的人均收入在1000元左右,样本中只有约2.3%的消费者收入在2000元以上。因此,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本市总的消费水平较低,商家在定价的时候要特别慎重。

二、专门调查部分

(一)酒类产品的消费情况

1、白酒比红酒消费量大。分析其原因,一是白酒除了顾客自己消费以外,用于送礼的较多,而红酒主要用于自己消费;二是商家做广告也多数是白酒广告,红酒的广告很少。这直接导致白酒的市场大于红酒的市场。

2、白酒消费多元化。

(1)从买白酒的用途来看,约52.84%的消费者用来自己消费,约27.84%的消费者用来送礼,其余的是随机性很大的消费者。

买酒用于自己消费的消费者,其价格大部分在20元以下,其中10元以下的约占26.7%,10~20元的占22.73%,从品牌上来说,稻花香、洋河、汤沟酒相对看好,尤其是汤沟酒,约占18.75%,这也许跟消费者的地方情结有关。从红酒的消费情况来看,大部分价格也都集中在10~20元之间,其中,10元以下的占10.23%,价格档次越高,购买力相对越低。从品牌上来说,以花果山、张裕、山楂酒为主。

送礼者所购买的白酒其价格大部分选择在80~150元之间(约28.4%),约有15.34%的消费者选择150元以上。这样,生产厂商的定价和包装策略就有了依据,定价要合理,又要有好的包装,才能增大销售量。从品牌的选择来看,约有21.59%的消费者选择五粮液,10.795%的消费者选择茅台,另外对红酒的调查显示,约有10.2%的消费者选择40~80元的价位,选择80元以上的约5.11%。总之,从以上的消费情况来看,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基本上决定了酒类市场的规模。

(2)购买因素比较鲜明,调查资料显示,消费者关注的因素依次为价格、品牌、质量、包装、广告、酒精度,这样就可以得出结论,生产厂商的合理定价是十分重要的,创名牌、求质量、巧包装、做好广告也很重要。

(3)顾客忠诚度调查表明,经常换品牌的消费者占样本总数的32.95%,偶尔换的占43.75%,对新品牌的酒持喜欢态度的占样本总数的 32.39%,持无所谓态度的占52.27%,明确表示不喜欢的占3.4%。可以看出,一旦某个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是很难改变的,因此,厂商应在树立企业形象、争创名牌上狠下功夫,这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4)动因分析。主要在于消费者自己的选择,其次是广告宣传,然后是亲友介绍,最后才是营业员推荐。不难发现,怎样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对于企业来说是关键,怎样做好广告宣传,消费者的口碑如何建立,将直接影响酒类市场的规模。而对于商家来说,营业员的素质也应重视,因为其对酒类产品的销售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饮食类产品的消费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一些饮食消费场所和消费者比较喜欢的饮食进行,调查表明,消费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1、消费者认为最好的酒店不是最佳选择,而最常去的酒店往往又不是最好的酒店,消费者最常去的酒店大部分是中档的,这与本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是相适应的,现将几个主要酒店比较如下:

泰福大酒店是大家最看好的,约有31.82%的消费者选择它,其次是望海楼和明珠大酒店,都是10.23%,然后是锦花宾馆。调查中我们发现,云天宾馆虽然说是比较好的,但由于这个宾馆的特殊性,只有举办大型会议时使用,或者是贵宾、政府政要才可以进入,所以调查中作为普通消费者的调查对象很少会选择云天宾馆。

2、消费者大多选择在自己工作或住所的周围,有一定的区域性。虽然在酒店的选择上有很大的随机性,但也并非绝对如此,例如,长城酒楼、淮扬酒楼,也有一定的远距离消费者惠顾。

3、消费者追求时尚消费,如对手抓龙虾、糖醋排骨、糖醋里脊、宫爆鸡丁的消费比较多,特别是手抓龙虾,在调查样本总数中约占26.14%,以绝对优势占领餐饮类市场。

4、近年来,海鲜与火锅成为市民饮食市场的两个亮点,市场潜力很大,目前的消费量也很大。调查显示,表示喜欢海鲜的占样本总数的60.8%,喜欢火锅的约占51.14%,在对季节的调查中,喜欢在夏季吃火锅的约有81.83%,在冬天的约为36.93%,火锅不但在冬季有很大的市场,在夏季也有较大的市场潜力。目前,本市的火锅店和海鲜馆遍布街头,形成居民消费的一大景观和特色。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1、本市的居民消费水平还不算太高,属于中等消费水平,平均收入在1000元左右,相当一部分居民还没有达到小康水平。

2、居民在酒类产品消费上主要是用于自己消费,并且以白酒居多,红酒的消费比较少,用于个人消费的酒品,无论是白酒还是红酒,其品牌以家乡酒为主。

3、消费者在买酒时多注重酒的价格、质量、包装和宣传,也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持无所谓的态度。对新牌子的酒认知度较高。

4、对酒店的消费,主要集中在中档消费水平上,火锅和海鲜的消费潜力较大,并且已经有相当大的消费市场。

(二)建议

1、商家在组织货品时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2、对消费者较多选择本地酒的情况,政府和商家应采取积极措施引导消费者的消费,实现城市消费的良性循环。

3、由于海鲜和火锅消费的增长,导致城市化管理的混乱,政府应加强管理力度,对市场进行科学引导,促进城市文明建设。

市场调查报告,是在对调查得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筛选加工的基础上,记述和反映市场调查成果并提出作者看法和意见的书面报告。

饮食调查报告第3篇

一、餐饮业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区餐饮业快速发展,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居民消费需求中发展速度快、增长幅度大的行业之一。根据调查,目前全区共有各类餐饮单位1390家,其中大型餐馆3家、中型餐馆25家、小型餐馆363家、小吃店837家、学校食堂126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36家;共办证1280家,办证率达到92%;有从业人员7187人,其中6837人获得健康证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城区餐饮单位建立原料进货索证制度达100%;获证餐饮单位全部实施量化分级管理,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实施率达100%。

二、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今年以来,区食安办坚持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为主线,以宾馆、饭店、农家乐、学校食堂、六小行业为重点,全面整治和规范餐饮业食品市场秩序,切实提升了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整体水平,确保了全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全市餐饮消费环节监管工作会议后,我区庚即召开了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出台了《关于明确政府机构改革期间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通知》,及时明确了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职责,确保了全区餐饮消费环节监管在“旧法”、“新法”交替中的顺利、平稳衔接。6月26日,我区召开食品安全工作大会,对全区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会上,与乡镇、监管部门签定了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了目标任务,落实了安全责任。8月18日,召开了区食安委成员单位参加的夏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再次对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9月14日,针对当前甲型H1N1流感防控形势和国庆、中秋节日期间的食品安全工作,再次召开全区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三个多月来,区政府高度重视餐饮消费环节和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区长、分管副区长曾多次亲自带队到市场、乡镇、学校开展督查,多次到卫生、教育、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现场办公,现场拍板解决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各地、各相关部门按照全区的统一安排部署,各司其职,协作配合,确保了食品安全工作的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食品安全法》施行前后,我区开展了大规模、全方位的学习、宣传、培训工作。将5月确定为《食品安全法》宣传月,印发了《关于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学习宣传活动的通知》、《巴州区<食品安全法>宣传月活动方案》,对《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活动进行了详尽安排。5月15日,组织卫生、教育、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及龙头面业、飞霞食品等单位在南泉寺街举办了食品安全集中宣传活动。同时,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在全区大力开展《食品安全法》“五进”活动(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商场、进学校)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食品安全公开承诺活动。各地各部门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三个多月来,全区共开展集中宣传活动6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0万余份,悬挂宣传标语180余幅,制作大型固定宣传架5处,接受现场咨询2.5万余人次。采取举办培训班、现场培训、进户指导等方式,加强对执法人员、餐饮业主及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食品安全执法监管水平明显提高,餐饮业主自律意识明显增强,餐饮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三)规范许可,严格准入。我区结合机构改革过渡时期的实际,按照《*市专题研究部署餐饮消费环节监管工作会议纪要》的要求,明确了由卫生局负责受理、审查并核发《餐饮服务许可证》,使用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许可文书;由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及时提供《餐饮服务许可证》;在食品卫生行政执法工作中,卫生局承担执法主体责任,食品药品监管局提供行政执法文书。为确保食品卫生行政执法程序的合法性,我们从食品药品监管局抽调了两名工作人员配合卫生监督执法大队人员开展执法工作。区卫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紧密配合,深入开展了《食品卫生许可证》的清理整顿工作。同时,严格准入程序,提高准入标准,在7月启动了《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办理工作。截止目前,全区共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165个。

(四)突出重点,专项整治。一是开展餐饮行业专项整治。按照卫生部《关于全面实施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通知》,对全区50平方米以上的餐饮单位和学校集体食堂实施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截至目前,全区1280家食堂和餐饮单位已进行了量化分级管理,评定A级1家、B级8家、C级1271家,全区餐饮业整体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改观。同时,对餐饮行业开展了以食品原料采购、使用和餐饮具消毒、废弃物处理为重点的专项检查。全区共检查餐饮经营单位887家次,发出整改通知书57份,查处非法采购、使用劣质油和不合格调味品3家,处罚款3万元。二是开展学校、幼托机构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整治。制发了《巴州区关于开展学校和幼托机构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检查的通知》,组织卫生、工商、教育、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整治中,检查各类学校、幼托机构食堂126家,办理许可证126家,许可证持有率100%,抽查从业人员380名,健康证持有率99.5%,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持证率95.7%。重点对学校的副食摊点进行了清理整顿,目前,校内摊点已全部关闭。中考、高考期间,安排食品卫生监督人员6名,加强了学校食堂及学校周边餐饮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了考生的饮食卫生安全。三是加强集体聚餐和宴席办理的日常监管。8—9月是各类宴席举办的高峰期。为此,巴州区出台了《关于加强学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各地严格执行宴席办理申报制度,凡一次办理宴席5桌以上的,向所在地食品卫生监管部门报告,食品卫生监管部门安排卫生协管员实施现场监管,确保了学宴期间无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四是开展“六小行业”和集贸市场的专项整治。以国优旅游城市创建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载体,从卫生、工商、质监、商务、农业、畜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抽调人员,组建专门队伍,对城区的“六小行业”进行了摸底调查登记,建立了一户一档的工作档案。同时,制定了统一标准,动员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改善卫生设施,完善卫生管理制度。城区主要街道的小餐馆、小饭店、城郊农家乐的经营环境和人行道占道经营状况有了较大改观。

(五)加强督查,确保实效。为确保全区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和食品安全监管各项措施的落实,我区组织区监察局、目督办、食安办对各地、相关部门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特别是在开学前重点对学校的食品安全进行了专项督查,对个别学校整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逗硬实行了责任追究。从全区督查情况看,各地、相关部门召开了专门会议,健全了组织机构,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监管责任,落实了具体措施,加强了日常监管,确保了全区食品卫生安全。今年来,全区无一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全区餐饮业和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城市功能设施不健全,占道经营、无证经营的小饮食摊点仍然存在,食品安全存在较大隐患。

二是流动小摊点从业人员多为下岗职工、进城农民、低收入弱势群体,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缺乏,法律意识谈薄,饮食卫生安全监管纠而复生、难度加大。

三是由于农村点多、面广、部分农民卫生习惯差,加之监管力量不足,城乡结合部和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形势比较严峻。

四是个别学校负责人食品安全意识不强,抓食品安全工作的力度不大,部分学校还存在一些食品安全隐患。

五是餐饮消费安全监管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对以上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四、建议和对策

(一)进一步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组织各种宣传工具,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坚持不懈地开展食品安全法、卫生法规的宣传,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遵法守法观念,依法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继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法“五进”活动(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商场、进学校)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食品安全公开承诺活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识和监督意识,为法律的贯彻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二)坚持标本兼治,探索监管长效机制。一是狠抓源头监管,严把生产加工关,规范生产工艺流程和标准。二是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整顿和规范食品市场经济秩序。三是围绕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食品和重点环节,加强对学校集体食堂、个体小饮食店、小型食品生产加工点、集贸市场、建筑工地食堂、沿街流动摊点和农村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管。四是按照划行归市、集中管理、室内经营的原则,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力度,完善城市功能,做好城市配套设施规划和建设,使经营者有场所,最大程度的便民利民。五是强化食物中毒预防和控制工作,落实食物中毒应急物资和药品储备,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饮食调查报告第4篇

【摘要】

目的:

零食可能是每一个学生们的最爱,甚至是成年人都对它痴迷。可是你们又有没有关注到过这些你们平时食不离手的零食的危害呢?让我们进一步去了解它,使我们学生不再受到它的危害。

方法:

分别访问大人和孩子们。

结果:

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大人明显地比孩子知道的多,了解的也多,自我控制欲也比较强。但从访问的学生中可以看出,明显的是说一套做一套,道理都懂,但真正做到的却寥寥无几。总是抵不住诱惑。

结论: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欲,尽量少吃零食,做到无忧童年。

零食的危害:吃零食会影响我们一日三餐的饭量和胃口,乱吃零食会使我们的肠胃“不工作”而导致消化不良,还会增加脂肪和含糖量……

关键词:零食、健康意识

校园里,总是三令五申之后还是可以看到很多的同学们拿着一袋袋的零食明目张胆地吃着,随后的零食塑料袋便漫天飞舞了。虽说是学校中隔三差五教育我们,但有些学生却无所事事、若无其事地继续吃着。

这些卖零食的摊位们还经常把学校附近的治安弄得很差。不仅如此,有时候还因此造成了严重的交通堵塞或交通事故,把附近居民搞得“民不聊生”。

针对以上现状,我对大人们和孩子们的调查结果分析了。结果如下:

二、对访问的分析

(1)有许多人不喜欢零食,认为它很不健康,带进校园也很不卫生。很多孩子都会关心食品的卫生状况。

(2)也有许多人对零食确实痴迷无比,似乎没了它就不能生活似的。

(3)有将近一半吃零食的学生们因吃了零食而导致身体受到危害。

(4)许多孩子还认为这些零食、膨胀物品对人体无害。

三、调查结果分析:

许多学生还是说一套做一套,还是经常控制不了自己的零食欲。

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1、好奇心的结果

有些学生看到另外的同学们在津津有味地吃着零食的时候,好奇心使他们也行试试它们的味道,不知不觉中迷上了零食。

2、娇生惯养的结果。

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小时候很苦,吃不饱,非常艰苦地才走过这段路,于是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不受这些委屈,便给他许多钱,要他们自己另外也要温饱。

3、撒谎的诱因

有些学生们完全沉迷与零食,无法自拔。便想尽各种办法拿到钱。便向父母撒谎,说买另外用到的东西,但钱拿到之后却是拿去买零食了。

四、友情建议:

家长们也要做好自己的本职,早餐尽量自己给孩子做,而且要做一些有营养的食物,这样才能使他们在一天的学习中做到精力充沛、专心致志。

学校以及周边的有关部门,也要有所措施,对学校周围的治安管理要加强,对那些卖零食的小商贩们实施治理,让他们不再卖这些危害人体的食物。学校也要积极配合,多多教育学生们不买零食,更不能吃零食,要说明零食的有害性。

饮食调查报告第5篇

一是无证经营的经营户增多。调查发现,90%的经营户特别是小餐饮小卖部经营户都是先开店后办证,甚至部分小餐饮小卖部一直拒绝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

二是多数小餐饮小卖部达不到行政审批合格标准。例如:多数小餐饮店仅设置1-2个水池,未设立洗消池以及洗菜池、洗肉池;墙面、地面未使用不易积垢的材料;排水沟未设置可拆卸盖板等。

三是多数小餐饮小卖部服务人员无法提供有效健康证明。调查中发现,许多店面提供的服务员健康证明已过期,有的老板甚至不清楚经营食品需要持证上岗,这给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四是对建立台账、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和查验制度不能较好地遵守,未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因此对经营的各类食品追溯来源造成了较大的难度。

五是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条文中大幅度提高了行政罚款的额度。比如无证经营的处罚额度下限由2000元变成了5万元,本人认为,这一变化有喜有忧。喜的是老百姓,《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要求越高,对违法行为的处罚越严,老百姓的饮食安全就能得到更好的保障;忧的是基层执法人员,特别是我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执法人员,从此执法难度将会变大。我县地处边远,经济欠发达,群众收入不高,无证经营食品小卖部和餐馆遍布县城区和各乡镇、村、屯,而且经营规模小、散、乱,经营者大多文化素质不高,还有不少是老年人和移民群众,他们的店铺规模都很小,利润也不大,罚款的额度从2000元涨至5万元,这对于无证经营者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调查分析发现,小餐饮小卖部存在的问题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引发:一是经营户的法律法规意识薄弱。他们认为先经营后办证属于正常的行为,并未意识到这是违法行为;二是小餐饮小卖部受环境、门店布局和资金投入的制约,大部分小餐饮店装修均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导致其经营条件根本无法达到许可审批标准,由于投入了装修成本,不便更改,多数经营户在收到整改意见书后仍然无动于衷,从而增加食品安全风险;三是多数小餐饮小卖部经营均处于勉强糊口状态,经营户不愿意出钱为服务员进行体检,因为服务员的流动性是相当大的,有时候只做1-2个月就不做了;有的服务员不愿意花钱进行自我体检,因为多数服务员做这个行业许仅仅是一种过渡。他们潜意识里对健康体检这种“不划算”的行为是十分抗拒的。因此经营户和餐饮服务人员对每年一次148元的健康体检费用都不能理解,更不愿意花钱体检;四是小餐饮小卖部经营户对建立台账、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和查验等制度认识不到位,认为小餐饮小卖部均是自己亲力亲为,起早贪黑,没有必要再花时间和精力在建立台账、购货索证索票上。

根据上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结合本人在基层执法中的经验和思考,就如何加在小餐饮小卖部食品安全行政执法力度,本人有如下几点对策:

一是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宣传教育要从三个层面入手,第一个层面是主流媒体,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通过公益广告、新闻,报道违法事件、典型人物等方式加大对依法经营、持证上岗等行为的宣传力度;第二个层面是新兴传媒,通过网站、QQ、微信、微博等公众平台宣传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和政策;第三个层面是组织执法人员深入县城区、乡村进行宣传。当前机构改革,加大了对食药监的投入,成立了乡镇食药监管所,同时招聘了村(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要充分利用优势,发挥各环节的主观能动性,深入基层,不耐其烦进行政策的交流和讲解。教育引导经营户依法经营,招聘餐饮服务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上岗。

二是建议降低健康体检收费标准。食品经营和服务者不愿意体检,无法对传染病患者进行有效管控,导致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容易出现一个很大的漏洞。每年148元体检一次,有效期仅为1年,这对于起早贪黑、亲力亲为的小餐饮小卖部经营户以及每月工资加提成仅仅1000多元的小餐饮小卖部服务员来说,成本是高了一些,建议从县政府层面协调县疾控中心、县医院对食品经营从业人员降低健康体检费用,或县政府给予补助,如果将健康体检费用降低至20元-40元以内,达到食品经营从业人员能够愿意接受范围内。

三是加强日常监督。要加强日常监管巡查,发现有正在装修的要及时对负责人或者投资人进行宣传教育,指派专人指导装修布局,力争在投资初期就符合合理布局规定。此外,加强对小餐饮小卖部索证索票和查证验收制度的检查,督促其严格遵守采购索证索票以及查验制度,以确保所有食品能有来源可追溯。

四是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目前,各级政府正在积极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我认为,应当对因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采取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骗取行政许可的、拒不配合监督检查,严重影响行政执法等各种情况,涉及其中的生产经营者和责任人,一律纳入“黑名单”,记入食品药品监管信用档案,并设定信用期限。对纳入“黑名单”的生产经营者,可采取增加监督检查和抽检频率等措施,实施重点监管,并责令其定期或不定期报告安全管理自查自纠情况。纳入食品

药品安全“黑名单”的生产经营者、责任人员,再次发生违法违规行为,将依法从重处罚。五是加强食品批发企业管理,规范源头。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证明文件。但是,供货商给经营者供货时,法律并无要求查看经营者的许可证。如果供货商在供货时要求查看经营者的许可证,那无许可证的经营者就无法进货,那他自然就会办理许可证。然而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并无明文规定供货商应当查看经营者的许可证,怎样督促批发企业只对有证的经营者供货?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方法:一是登记备案,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对管辖区域内的所有食品批发企业进行登记备案,组织统一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签订承诺书,进行行业自律。二是对食品批发企业进行信用等级分级监管,降低向无许可证的小卖部、小餐饮店供货的批发企业信用等级,增加巡查、检查频次,限制评先评优活动,对涉及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对守信企业提高信用等级,推荐参加各级政府和部门组织的评先评优活动,年度内非主观故意的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可减轻处罚。

饮食调查报告第6篇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饮食健康;饮食习惯

1.调查与分析

1.1问卷构成

通过结构化访谈和文献查阅,共收集了40个关于大学生饮食健康方面的问题,其中选取了15个作为问卷题目,分布在大学生饮食健康情况、个人饮食习惯、日常饮食营养均衡情况等方面。

1.2对象

内蒙古科技大学全体在校学生

1.3调查

1.3.1 调查方法

抽样调查涉及内蒙古科技大学各年级大学生,期望能够客观反映当代大学生在饮食健康方面的状况。

1.3.2 样本结构

表一 样本结构

性别 年级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合计

男 97 87 68 57 309

女 55 54 44 32 185

合计 152 141 112 89 494

1.4问卷回收情况

共发放600份问卷,收回518份,回收率为86.4%,剔除废卷24份,有效494份,有效率为82.3%。在收回的有效问卷中,男生309份,女生185份;大一152份,大二141份,大三112份,大四89份。

1.5统计分析

1.5.1 大学生饮食健康现状

1.5.1.1三餐饮食习惯

(1)你的一日三餐都按时吃吗?

按时的有39.8%,从不按时的有22.5%,看情况的有37.7%。

定时就餐的同学很少,其中男生的规律性比女生更差,超过半数的男生不能按时吃三餐。

(2)你是否会因为心情而影响你的食欲吗?

经常会的有37.2%,不会的有13.4%,有时会的有41.7%,因好坏的程度而定的有7.7%。

大多数同学会因为心情而影响食欲,在积极、愉快的情绪状态下,有利于实现正常的消化功能。当处于抑郁、忧伤、失望、悲痛等不良情绪状态下时,不利于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其中女生更容易受情绪影响,这与女生自身的心理特点有关,其自我缓解情绪的能力差。

1.5.1.2膳食结构

(1)挑选食品时你首要考虑的是?

选择口味的有41.2%,选择外观的有23.3%,选择营养价值的有29.1%,选择其它的有6.4%。

多数学生根据喜好来挑选食物,而不是根据食物的营养价值来决定。这种饮食状况往往会引起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不利。因为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由各种食物供给的,没有任何一种天然食品能包含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

(2)你平时偏爱哪种口味的食品?

酸甜的有12.7%,清淡的有32.3%,辛辣的有46.2%,油腻的有8.8%。

选择清淡饮食的同学较少,很多同学喜欢辛辣食品。男生偏重于辛辣口味,女生则是清淡和酸甜口味居多。但是长期食用辛辣食品对肠胃有着不良影响。

(3)你的饮食习惯比较偏向于?

多肉少菜的有22.5%,少肉多菜的有52.3%,荤素均衡搭配的有25.2%。

大多数女生吃饭选择以素菜为主,男生则更多的喜欢食用荤菜。长期素食,虽能益寿延年,降低胆固醇含量,减少患癌症机会,但却能引起胆结石,不利于高血压者的降压,引起营养不良。

1.5.1.3饮食卫生

(1)你经常在哪吃饭?

食堂的有47.8%,校外饭店的有18.3%,路边小吃的有23.6%,宿舍里凑合的有7.9%,其它的有2.4%。

外出就餐频率上男生高于女生,但大一学生外出就餐率明显高于其他年级。然而就实地调查发现,学校周围有很多饭馆的卫生条件并不是很好。经常在街旁的饭店吃饭也不是一个很好的饮食习惯。

(2)吃饭时常会出现什么情景?

和同伴边聊边吃的有12.8%,一边玩手机一边吃的有42.9%,一边玩电脑一边吃的有11.3%,认真吃饭,其它什么干的有21.2%,其它的有11.8%。

能专心吃饭的的很少,男生更喜欢吃饭时玩手机,女生则喜欢与同伴聊天。人们在进食时,消化系统在大脑的统一指挥下,有条不紊的工作,唾液腺、胃肠的腺体不断分泌消化液,胃肠蠕动加快而促进消化与吸收。如果吃饭时高谈阔论,或一边吃饭一边看书或思考问题,势必把尚未嚼烂的食物咽下,加重肠胃负担,而营养成分也难于被人体吸收。则会引起胃病,久之则可能产生消化系统溃疡,患肠胃疾病。

1.5.1.4早餐饮食健康

(1)你每天都能按时吃早餐吗?

能的有57.9%,不能的有23.2%,偶尔的有18.9%。

大学生中很多人不重视吃早饭,70%女生按时吃早餐,男生则很少。每天上午是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重要阶段,非常需要大脑尽早地兴奋起来,早餐则是启动大脑的“开关”。

(2)如果有你会选择什么作早餐呢?

速食食品的有21.4%,饭菜的有23.3%,水果的有22.2%,随便凑合的有33.1%。

俗话说得好“早饭要吃饱,午饭要吃好,晚饭要吃少”,据一些营养学家认为早餐是非常重要的一餐,对人的健康十分重要,因为它提供了展开一天所需的能量。所以早餐应该吃得最多、最丰富。

1.5.1.5其他食物的摄取

(1)你经常会以什么饮品来解渴?

白开水、矿泉水的有23%,奶的有14%,碳酸饮料、瓶装果汁等的有38%,茶、新鲜果汁的有22.3%,其他的有2.7%。

很多同学喜欢喝碳酸饮料,这种饮料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很容易引起膨胀,影响食欲,甚至造成肠胃功能紊乱,并且大量糖分也有损人脏器健康。

(2)你喜欢以什么样的食品作为零食? (可多选)

水果的有38%,甜品、膨化食品类的有36%,坚果、蜜饯的有42%,其他的有16%,没有吃零食的习惯的有8%。

大学生中很大比例的人群喜欢吃零食,女生比例明显高于男生,吃零食的主要原因是情绪不好或没时间吃饭。

(3)你多久吃一次水果?

每天的有14%,偶尔的有47%,不吃的有22%,记不得的有17%。

总体来说,水果摄入很少,其中女生略优于男生。

1.5.2 大学生饮食健康观念特点

1.5.2.1饮食健康习惯的了解程度

(1)你了解什么是健康的饮食习惯吗?

选择非常了解有26%,选择基本了解有63%,选择不了解有21%。

非常了解的同学比较少。李素景朱惠兰等在《大学生营养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中调查显示缺乏了解和一般了解营养健康知识的人员占调查人员的86.75%,表明大学生不重视营养健康。

1.5.2.2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饮食健康存在显著差异

在调查中发现:

(1)三餐情况上,大学生不良的饮食习惯较严重,其中,偏食、因心情决定饮食、喜欢含油多、经常在小摊吃饭占比例较高。男女比较,三餐没有规律、为减肥而减少食量两项男女有显著性,男生三餐没有规律比例高于女生,女生为减肥减少食量比例高于男生。

(2)大学生经常喝的饮料方面,男生经常喝的饮料主要是白开水,其次是纯净水或矿泉水,还有碳酸饮料,而女生经常喝的饮料是白开水、牛奶,其他均较少。

(3)就餐地点上,男生主要选择学校食堂和学校外的饭店,女生主要选择学校食堂和校外小吃。

(4)零食喜好上,女生相对于男生更喜欢吃零食,膨化食品摄入量较大。

(5)水果摄入上,女生吃水果的频率高于男生。

(6)早餐就餐上,女生相对于男生更加关注,但是喜欢将水果作为早餐,男生则更加喜欢速食食品。

1.5.2.3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饮食健康存在显著差异

在调查中发现:

(1)在三餐情况上,大一学生初次离开父母,无人约束,相比其他年级学生而言更加没有规律。经常性暴饮暴食。

(2)大学生经常喝的饮料方面,大一学生偏向于碳酸饮料、瓶装果汁和牛奶,大四学生偏向于白开水、矿泉水。

(3)就餐地点上,大一学生因初到学校,经常聚会及因为口味问题更喜欢在校外就餐,大四学生则偏重于在食堂就餐。

(4)水果摄入上,大一、大二学生吃水果的频率更高,但大四学生因为忙绿很多不吃水果。

(5)早餐情况上,大一学生略好于其他三个年级,更多选择饭菜作为早餐,提供足够的能量。

2.结论与建议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我校大学生的饮食很不健康,且关于饮食健康方面的知识知道的少。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日常饮食没有规律、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质量不高、偏爱零食、偏爱快餐、偏爱油炸食品、白开水饮用量少、蔬菜和水果摄入量少,常因心情影响食欲等方面。威胁我校大学生健康最大的营养性缺乏病有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维生素A缺乏症、缺铁性贫血和钙的摄入量不足。

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饮食要规律,尤其要注重形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食品以满足食欲而又不觉饱胀为度,切不可养成暴饮暴食或饥一顿,饱一顿的不良习惯,并保持一个健康向上的状态和好心情;

第二,通过各种渠道了解饮食健康的知识, 加强自身的预防和学习意识,有节制的吃自己喜欢的食物,不挑食,不偏食、少喝碳酸饮料、少吃零食。不吃特别硬的、烫的食物,每天坚持吃适量水果或蔬菜,注重饮食的营养搭配,注重异地食品互补,特别要注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补充;

第三,注意饮食的卫生。习惯的卫生与否,与食物摄入后的消化、吸收有着密切关系,保证摄入后健康安全,要取舍清洁卫生、整洁、舒适的食堂进餐。

参考文献:

[1]李素景,朱惠兰,贾瑞珍,张树玲,大学生营养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4

饮食调查报告第7篇

关于吃饭速度

调查显示,在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日里,参与调查的中国家庭用于制作每一餐的平均时间均少于30分钟,甚至有3.5%的家庭只需要15分钟就能搞定一顿饭。至于吃饭的速度,同样是快得出奇的现代节奏,即便是大家都很看中的晚餐,大多数人也在20分钟之内解决掉,甚至有10%的受访者能用15分钟就吃完一顿晚餐,这与法国人动辄花费两个小时来吃晚餐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而相较于平时的工作日,周末的时间相对充裕,人们大多可以花费更多时间、更用心地准备每一餐。可即便如此,大多数的受访家庭也只会花45分钟来烹饪一顿饭,用餐时间也只比平时延长了10分钟左右。

解读:中国人自古便提倡进食时应细嚼慢咽,这也被视为重要的饮食养生准则。不过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一些人选择了在外就餐,认为既省时又方便。即便是在家里做饭,也是能简则简,通常只满足于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饱腹,而很少会从健康和营养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一次的调查结果则提示人们:填饱肚子只是吃饭的最低层次,应该更多地关注饮食健康营养。

关于在家吃饭

调查显示,在所有选择在家做饭的家庭中,有60.3%是出于对健康的考虑,27.2%是基于食品安全的原因,还有11%的家庭是为了省钱而在家做饭。在调查中,有77%的家庭表示享受在家烹饪的过程,更有44%的受访者将烹饪看成舒缓工作和生活压力的手段之一。另外还有52%的受访者认为在餐桌前看到家人满足的笑容,是他们在家烹饪的最大原动力。

解读:在家吃饭不但可以消除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更可以吃得健康营养,减少油脂、糖、盐的摄入,并有针对性地为家庭成员补充身体所需物质,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更重要的是,家人共餐对于情绪的调节也益处多多,这也提示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家庭需要不断提高家庭成员对于烹饪技术和技艺的自信,以使人们能够更多地留在家中用餐,保证饮食营养和健康。

关于烹饪用具

调查显示,大多数中国家庭的厨房都拥有2个砧板、3把菜刀、4口锅、4个小家电、8个调味罐和11套餐具,这几乎可以被视为中式厨房烹饪用具的“标配”。

解读: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开始重视餐厨卫生。基于居家饮食卫生和健康的原因,类似于生熟分离、分锅烹饪等处理方式已被更多的家庭所采用。从这个角度来说,烹饪用具的“标配”还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于和谁吃饭

调查显示,中国人在用餐时拥有各种各样的“伴侣”,有42.3%的受访者习惯于在电视节目的陪伴下度过用餐时光,这个比例还是相对较高的,这些人通常更喜欢将用餐地点设置在客厅,而且是更靠近电视的地方。

解读:其实,更好的选项应该是与家人同桌而餐。中国人自古便重视家庭氛围,喜欢与挚亲好友共享家宴。而随着工作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很多人与家人共处的时间正在慢慢减少,更别提坐下来共进一餐了。不过仍有57%的被调查家庭平均每个月会举办一次家宴,值得大力提倡。

关于自己种菜

饮食调查报告第8篇

一、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区行政区域内餐饮服务环节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二、工作原则

(一)完善制度,落实责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完善餐饮服务环节食物中毒事件应急保障体系,建立健全餐饮服务环节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制度,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职责。

(二)积极处置,措施果断。发生餐饮服务环节食物中毒事件后,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立即进行处置,并根据事件等级及时向市局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通报,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三)依靠科学,加强合作。餐饮服务环节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要充分依靠科学,组织开展防范和处置餐饮服务环节食物中毒事件的教育培训,与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有效预防和处置餐饮服务环节食物中毒事件。

三、分级和管辖

(一)食物中毒事件的分级

根据食物中毒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依据《省食物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预案》的分级标准,餐饮服务环节食物中毒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个级别:

1、特别重大食物中毒事件(Ⅰ级)

影响特别重大的食物中毒事件,由国家卫生部报国务院批准后确定。

2、重大食物中毒事件(Ⅱ级)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

3、较大食物中毒事件(Ⅲ级)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4、一般食物中毒事件(Ⅳ级)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且未出现死亡病例;学校、幼儿园及承办全国、全省性重要活动的接待单位,一次发生食物中毒人数在5人及以上、30人以下的;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食物中毒事件。

(二)食物中毒事件的管辖

1、一般食物中毒事件(Ⅳ级)主要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区分局负责管辖。

2、较大食物中毒事件(Ⅲ级)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管辖,区局负责做好前期控制和处置配合工作。

3、重大食物中毒事件(Ⅱ级)和特别重大食物中毒事件(Ⅰ级)分别由省和国家有关部门响应和管辖。市局和区局配合做好前期控制和应急处置工作。

四、应急组织体系及其职责

(一)设立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区分局餐饮服务环节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负责事件应急处置重大事项的决策;负责通报、事件的重要信息的审核;负责向上级部门报告;审议批准各工作组提交的应急处置建议和工作报告等。

(二)领导小组下设4个工作组。

1、组织协调组。由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科牵头,协助领导小组开展各项工作。组织相关人员深入调查事件发生原因,作出初步调查结论;联系卫生行政部门开展医疗救治、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涉及学校食堂的要及时联系教育行政部门配合工作;汇总信息并会同卫生行政部门抽调专家进行情况分析,向食品安全委员会报告有关情况,向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通报有关信息。

2、技术指导组。由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稽查大队有关人员组成,负责对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准备和处置提出具体落实意见;参与制定、修订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对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置进行技术指导。

3、调查处置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稽查大队牵头负责,迅速组织现场调查工作;对相关单位、食品采取临时控制措施;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对事件的定性,依法实施行政处罚等措施;对涉嫌犯罪的案件及时移送司法机关。

4、后勤保障组。由办公室牵头负责,负责与新闻媒体联系,通报有关情况,为事件处置提供车辆等后勤保障和政策法规支持。

五、预警与报告

(一)预警

1、加强日常监管。加强对重点品种、重点场所,尤其是餐饮服务环节高风险食品的日常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作出预警。

2、建立举报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监管部门举报餐饮服务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和隐患,以及监管相对人不履行或者不按规定履行食品安全事件上报职责的行为。通过举报信息及时作出预警。

3、应急准备和预防。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环节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对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件信息及时进行分析,按照应急方案的程序研究确定应对措施。

各工作组接到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信息后,应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按照方案做好应急准备和预防工作。

(二)报告

1、报告制度

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时,事发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联合卫生行政等相关部门,及时作出反应,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并及时向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食物中毒事件,或者接到有关食物中毒事件的举报,应当立即核实基本情况,经核实属实的,应当立即采取相关措施,并按照程序通报区卫生行政部门,并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对发生在辖区内的下列餐饮服务环节食物中毒事件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实施紧急报告制度:

(1)事件涉及人数在30人以下且无死亡病例的,应当于6小时内通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2)事件涉及人数30-99人且无死亡病例的,应当于2小时内通报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时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3)事件涉及人数100人以上(含100人)或者死亡1人以上的,应当于1小时内通报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时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4)事件发生在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用餐单位或地区性、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的,应当于1小时内通报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时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5)其它需要实施紧急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

2、责任报告单位

(1)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

(2)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餐饮服务单位;

(3)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其它单位和个人。

3、责任报告人

(1)行使监管职责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

(2)从事餐饮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

(3)消费者。

六、应急处置程序

(一)应急响应。在接到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后,接报人员应立即向分管领导报告,经初步调查核实后,由领导小组启动应急处置方案。

(二)组织实施。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启动应急方案指令后,各工作组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

组织协调组:组建技术指导组,对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准备和处置提出落实意见,对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置进行技术指导。负责向区食品安全委员会报告事件的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处置进展的情况。联系卫生行政部门开展医疗救治、检验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组织协调其他小组开展工作。

调查处置组:接通知后立即组织执法人员前往事件现场进行调查取证,做好以下工作:

1、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对中毒患者进行救治。

2、采取临时行政控制措施。

(1)封存造成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

(2)封存被污染的食品工具及用具,并责令进行清洗消毒;

(3)协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食物中毒现场环境、设备、工具、餐饮具、可疑食品原料、剩余饭菜、从业人员及厨师的手等进行采样检验;

(4)经检验,属于被污染的食品,责令餐饮服务提供者停止经营并监督销毁,未被污染的食品,予以解封。

3、对现场进行检查和调查。

(1)对食品加工、经营场所、设备、工具、食物及其加工经营过程进行现场检查或勘查,搜集食物中毒证据。

(2)调查食谱,筛查可疑中毒食品。制作可疑食物加工的工艺流程图,分析造成食物中毒的污染点及原因。

(3)如发生事故的为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必须调查供餐范围,立即追踪其他供餐范围内有无病人。

(4)对有关人员进行询问调查,包括对管理人员、采购人员、加工人员、直接为消费者服务人员的询问调查,做好询问笔录。

(5)食品原料的来源和质量卫生状况。

(6)可疑中毒食品的配方、制作工艺,包括食品加工方式、烹调方法,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等。

(7)食品加工过程和现场环境卫生情况:加工条件、加工流程、洗刷消毒、食品分装及储存条件、温度及时间、剩余饭菜的保存和处理、是否留样等。

(8)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状况:有无健康证、近来病史等;健康培训情况及个人卫生习惯。

4、根据本级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事件的结论性意见,对发生事故单位作出进一步处理。

后勤保障组:负责提供后勤保障,提供法律法规支持,向媒体通报有关情况,通报稿件应经局领导、区政府批准。

(三)响应结束。餐饮服务环节食物中毒事件隐患或相关危害因素消除后,处置工作终结。组织协调组应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经检测评价确定无危害和风险后,提出终止响应的建议,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后,宣布应急响应结束。

七、后期处置

(一)善后处理。事件发生后,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力配合其他部门做好善后工作。

(二)责任追究。纪检监察部门对在餐饮服务环节食物中毒事件的预防、通报、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置过程中,有关部门和单位、个人未依照本方案的规定履行职责,存在、失职、渎职情形的,或者迟报、瞒报、漏报重要情况的有关责任人,依法依纪追究其行政责任。

(三)实施约谈。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建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人约谈制度的通知》要求和事故管辖分工,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参加约谈的人员不得少于2人。

(四)总结报告。餐饮服务环节食物中毒事件处置工作结束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领导小组对事件发生的起因、性质、影响、后果、责任和应急决策能力、应急保障能力、预警预防能力、现场处置能力等问题进行分析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处置工作的建议,完成应急处置总结报告。

八、其他

(一)区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科制定食物中毒事件应急演练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适时组织应急演练,明确演练的队伍、内容、范围、场所、频次、组织、评估和总结等,锻炼应急处置队伍,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饮食调查报告第9篇

【关键词】 饮食习惯;危险行为;对比研究;青少年;城市

【中图分类号】 G 479 R 15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10-1170-03

Dietary Behavior and Influential Factor Analysis among Urban Adolescents in Shandong Province/WEI Xia, YANG Yu-lin, YAN Jing-yi, et al. Shandong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Jinan(25001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etary behavior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urban adolescents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nutrition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 formulation of nutrition intervention measures. Methods Totally 11 148 urban adolescents were analyzed from the data of Shandong "2008 national survey of adolescent health risk behavior". Results The rate of eating breakfast and drinking milk every day in the past 7 days was 67.23% and 26.88%, respectively. The rate of self-reported unhealthy behavior was 2.17% for drinking soft drinks frequently, 17.79% for eating sweet dessert frequently, 0.83% for eating fast-food frequently, and 39.62% were picky about food. Each kind of dietary behavior report rate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y gender, school type and family type. Conclusion The present dietary behavior of urban adolescent among Shandong is not satisfactory. The popularization and education of reasonable diet knowledg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evention unhealthy behavior to help forming healthy behavior.

【Key words】 Food habits; Dangerous behavior; Comparative study; Adolescent; Cities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人们饮食行为的形成和发展阶段,也是针对饮食行为进行干预的最佳时期。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对饮食行为干预得越早,人们接受的程度越高,取得的效果也越显著,并且通过干预形成新的饮食行为习惯也易于保持[1]。为此,笔者分析了2008年山东省部分城市青少年饮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以了解青少年饮食行为方面存在的不良趋势,为更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和制订营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按山东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分别抽取经济较发达、中等发达和欠发达的3个城市作为监测城市,以各市区现有的学校名单作为一级抽样框架,随机抽到班级名单作为二级抽样框架,以抽到的班级为单位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每个监测城市随机抽取初中、高中、职业学校和大学各2~6所,保证每个监测城市的初中生、高中生各不少于1 200人,职业学校学生和大学生各不少于600人。共分析43个学校,有效样本11 148人(男生5 608人,女生5 540人),问卷合格率为99.85%,其中初中16所4 034名学生,高中13所3 662名学生,职业学校9所1 671名学生,大学5所1 781名学生。

1.2 方法 按照统一要求,对相关学校班级的班主任及校医进行培训后,由班主任及1名项目组专业技术人员一同组织该班学生采用集体自填问卷方式进行调查,问卷采用匿名调查,统一发放, 全部答完后当场收回。

1.3 问卷设计 使用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编制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主要内容是在此调查前7 d内学生进食早餐、蔬菜、甜食、水果、喝牛奶/豆奶/豆浆及饮料等的情况。

1.4 统计分析 有效问卷经整理后,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双人双数据录入,并用SPSS 11.5和EpiCalc 20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单题错答或未答者则单题不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健康饮食行为 健康饮食行为的报告率从性别上比较,除喝牛奶男生高于女生外,其余3项均是女生高于男生;家庭类型比较均是核心家庭高于非核心家庭。学校类型比较也较为一致,总体上随年级的上升,健康饮食行为的报告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不良饮食行为 在各种不良饮食行为中,女生频繁吃甜点和讨厌吃某类食物(偏食)的行为比较突出,均显著高于男生;而男生频繁喝饮料的报告率显著高于女生;其他行为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核心家庭学生和非核心家庭学生在大部分不良饮食行为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频繁吃路边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不良饮食行为在不同学校类型中呈现不同的聚集性。其中初中生频繁喝饮料和吃甜点的报告率最高。高中生频繁吃路边摊和偏食行为较突出,职高学生频繁吃油炸食物、喝饮料、吃甜点和吃路边摊行为均比较突出,大学生偏食和频繁吃油炸食物较突出。见表2。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山东省有67.23%的青少年每天吃早餐,略高于2005年全国调查结果(66.0%)[2],显著低于2004年江苏省的74.3%[4];每天喝牛奶的报告率同样低于江苏省的41.4%[4]。偏食报告率为39.62%,略高于2005年全国调查结果(38.2%)[2],好于江苏省[4];频繁吃水果和蔬菜的报告率显著低于2004年上海市的44.08%和58.44%[5];频繁吃油炸食品的报告率高于上海市的11.19%[5];频繁吃甜食的报告率低于全国调查结果(22.6%)[2]和上海市的29.51%[5]。提示山东省青少年饮食行为现状不容乐观,应继续加强对青少年健康饮食的宣传和干预,特别应针对该省传统饮食习惯和鲁菜口味偏重、好油炸的特点,强调多食水果、蔬菜,少吃油炸食品。并进一步加强早餐重要性的宣教工作,使学生和家长充分认识吃好早餐对身体健康和学习效率的重要性,进而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调查显示,不良饮食行为存在性别差异,男生突出表现为较少吃早餐和水果、频繁喝饮料,而女生的甜食和偏食行为较突出,同季成叶等[6]调查一致,这与性别间的生理特征、个好等密切相关。提示学校可在营养宣教和干预活动中因材施教,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青少年的饮食行为存在学校类型差异。提示学校的营养健康教育内容应有所侧重。对于中学生应重点控制其饮料和甜点的摄入,根据其饮食行为易受家庭影响的特点,学校可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提醒家长减少饮料、甜食的购买,建立健康的家庭饮食习惯;还应加强对学校周围摊点的管理,尽量减少学生在外购买饮料、甜食的机会。针对高中生学习比较紧张、学校离家比较远和住校生较多的现状,学校可通过宣传栏、宣传画、校园广播等加强对学生的营养宣教,重点进行路边摊和偏食行为的健康教育,还应加强对本校食堂的管理,加强营养师的配备,提高伙食水平,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好的饮食条件,减少学生吃路边摊的机会。职业学校的学生不良饮食行为报告率最为突出,可能与职业学校的学生在经济上比较宽裕,家庭和学校对他们的管制也相对比较宽松有关。针对这种情况,除学校应加强营养健康教育外,还应配合大众媒体的营养宣教活动,开展以自我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健康营养为目标的生活技能教育,通常一对一的同伴教育形式最能取得实效[2]。而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相对较为成熟,具有良好的营养态度, 有迫切掌握营养知识的欲望[7],学校可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提供给他们大量正确的营养健康知识,提高其认知水平,进而影响他们对食品的选择,建立健康的饮食行为。

家庭类型对学生饮食行为的影响作用也很大,来自核心家庭的学生饮食习惯好于非核心家庭,每天吃早餐、喝牛奶和频繁吃水果的报告率明显高于非核心家庭。进一步统计显示,尤其是大家庭和核心家庭的各类饮食习惯明显好于重组家庭、单亲家庭的学生,一些不良饮食习惯(不能做到每天吃早餐、喝牛奶、偏食和经常吃西式快餐)的报告率以重组家庭、单亲家庭和其他家庭的学生比较突出。提示家庭、学校和社区应多关注那些较少受到家庭支持的学生,教给他们健康的生活和营养知识,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康的饮食行为。

4 参考文献

[1] 赵正雄,赵文华,陈君石.饮食行为干预的研究进展.中国学校卫生,2008,29(6):573-576.

[2] 季成叶.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告.2005.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62-69.

[3] 张俊,葩丽泽,王辉,等.新疆地区城市青少年饮食及减肥相关行为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7,28(7):638-639.

[4] 常桂秋,胥占忠,葛小伍.江苏省城市青少年饮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8):730-731.

[5] 高根娣,朱佳,彭宁宁,等.上海市青少年饮食行为调查分析.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7,19(12):636-638.

[6] 季成叶,陈天娇,黄丽巧,等. 中国城市中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及其聚集状况. 中国学校卫生,2009,30(2):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