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绿色会计毕业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6-13 12:00:38

绿色会计毕业论文

绿色会计毕业论文第1篇

关键词: 本科毕业论文指导 实验员 化工化学类毕业论文实验 角色转变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生教育的一个综合性科学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理工科尤其是化学化工学科而言,毕业论文实验又是毕业论文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训练专业科学研究思维与方法的重要环节[1]。

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实验是一种综合性的设计实验,不同于单学科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理论知识和实验内容、方法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需要学生把所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这样就对论文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然而,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的增加,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本来就有比较繁重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学与科研任务,有限的精力使得他们对毕业生实验的指导和管理经常不能到位,“带而不管、管而不力”的现象时有发生[3]。而且,学生还有可能因为实验室条件以及仪器、药品、耗材等不能到位,对实验过程拖拖拉拉,学生的侥幸心理、畏难情绪等也会影响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此外,当前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量的分配问题,势必会影响实验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毕业论文实验的顺利开展。因此,在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如何定位实验员的角色,发挥他们在实验室工作的优势,更好地服务本科毕业论文,提高毕业论文和人才培养质量,也将成为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研究的话题。以下就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中实验员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探讨。

1.做好实验资源规划师,实现实验资源合理利用和资源共享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论文完成期间,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的学生人数相应增加,势必会造成实验室用房和仪器设备以及药品耗材等的紧张。因此,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统筹规划,做好一名规划师,使实验室资源利用最大化,优势资源有效共享,保障学生毕业论文实验的正常开展。

(1)实验室用房。

我院学生毕业论文实验,一般安排在专业实验室。根据每个指导老师所带学生人数,合理分配实验室用房,有研究生用房的指导老师,会根据要求,少提供用房面积或者不提供。我院应用化学系每年拿出4个120m2的专业实验室供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实验,有效地保障了每个进入实验室开展论文实验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实验室用房问题。

(2)实验室仪器设备、药品及耗材。

①实验室公用设备:例如电子天平、气流干燥器、超声波清洗器等,每个实验室提供一套;而干燥箱、冰箱等则放在专门的干燥实验室和冷冻实验室供学生使用。

②实验所需器材、药品等: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选题,查阅文献,统计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药品、耗材等,先由指导老师认真审阅签字确认,再交实验室管理人员最终审核,以指导老师为小组登记、领取。对于化学反应中常用的小型仪器,如调压器、加热套、磁力搅拌器、水浴锅,根据指导老师所带学生人数,统筹安排,保障每三个学生有两套仪器。对于药品、耗材,如高分子反应所用的引发剂,以及一些催化剂等,用量较少,而且不易保存,一般一届毕业生,共用一瓶已经足够;而耗材,如标签纸、试纸之类,一般交由指导老师小组统一领取。这样可有效避免学生“只借不用”,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

③大型仪器设备:如气质联用仪、流变仪、红外光谱仪等,一般由专门实验技术人员负责管理,为全校开放,保障优势资源有效共享。

2.做好实验全程的“绿化师”,加强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毕业论文期间,化学专业类学生,大多数都要进入实验室开展为期3个月左右的实验。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有毒、有害,甚至“三致”物质等,如果进入环境,必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类造成危害。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高校培养人才方式的转变,化学实验实现绿色化是化学实验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化学教师更应该具有绿色化学的思想,提倡绿色教育[4]。所以,实验员在毕业论文全程中,应该做好一名“绿化师”,加强和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严禁把废气、废液、废渣和废弃化学品等污染物直接向外界排放[5]。

在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要实现绿色化学,实验员首先要从源头上降低化学污染物的生成。为此,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提供微型实验装置,开展微量化学实验。如在有机合成研究课题中,实验室统一提供成套半微量玻璃仪器实验装置。这样既可以减少化学试剂的用量,降低“三废”的排放,又可以节约水电以及一些辅助耗材的消耗,降低了实验成本,并且能使爆炸、燃烧、中毒等事故相应减少,极大地改善实验环境条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6]。(2)提供无毒或低毒试剂和溶剂。当学生领用有毒有害试剂开展实验时,需要指导老师及学生研究讨论,考虑更换试剂,实在无法更换的,必须做好防护措施,小心操作,并且对实验过程中的所有废弃物回收处理。其次是对“三废”的有效处理。“三废”处理,必须分类集中收集,分别处理。尽可能采用废物回收、以废治废的方式,降低成本,提高实验室污染治理率[7]。如对废液中有机溶剂尤其是重结晶后的溶剂,可通过蒸馏回收,重复利用;对酸液、碱液可通过实验室提供的废液回收装置,分类集中收集,统一处理。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或有异味的气体,必须采用密闭式操作或在通风橱中进行,能吸收的,进行吸收处理。对废渣,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必须进行无毒化处理。最后,实验员还应该经常进入实验室,督促学生清洁实验,保持实验室卫生,培养他们的绿色意识、环保观念。

3.做好学生实验的安检员,保证毕业论文实验正常安全开展

完成毕业论文是学生自己查阅文献,确定研究思路和方案,自己搭建实验装置,分析和处理实验结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验员应该做好一名安检员,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操作,进行适当的引导,对有危险操作步骤的学生多巡视指导,防止事故的发生,保证毕业论文实验正常安全开展。

作为一名安检员,实验员应该对以下两方面进行监督检查。第一,在实验室安全方面。首先应该给学生灌输安全思想。这方面我们采取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全体学生集中学习实验室各种规章制度,开展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其次是实验员还应该经常巡查有易燃易爆易腐蚀物以及有污染源的学生。例如,学生在研究混凝土高效减水剂时,用水泥净浆做性能测试,虽然学生对大量废渣已经妥善处理,如不加以提醒,忽略了烧杯壁上少量的水泥残渣,而直接冲洗进入下水道,由于积少成多,也会造成水管堵塞,影响实验室的正常运转。最后,实验员还应对精密贵重仪器以及实验室的水电、消防器材等加强监管,确保论文实验正常安全开展。学生在用气相色谱开展检测分析时,应从载气钢瓶、减压阀、注射器以及检测器等多方面给予指导,强调注意事项,并且观察学生实验过程,保证操作无误后,方能离开。第二,检查学生实验操作是否规范。论文实验过程中,由于学生素质有高有低,动手能力有强有弱,难免有操作不规范,而且只追求结果、不注重过程的人,这样就会给实验室安全带来不小隐患。学生在开展有机合成研究时,最容易造成实验装置搭建不规范。如在研究有HCl、H2S等有毒有害气体生成的实验中,没有搭接尾气吸收装置,这样既会给环境带来污染,又会给师生健康带来危害。第三,在安检方面,还应该密切关注为学生开放的精密贵重仪器室,重点检查学生操作情况与水电等,确保仪器安全。

4.做好学生问题的咨询师,服务引导毕业论文全过程

毕业论文实验期间,学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学生问题覆盖毕业论文完成的全过程。实验员是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离得最近的人,最有可能成为学生咨询问题的第一人。因此,实验员应该做好一名咨询师,服务引导,帮助解决论文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学生需要查找实验过程中的一个小步骤、药品性质;仪器不会使用,出了问题;实验过程中缺东少西,等等,这些情况学生一般都会找到实验员,要求帮助解决。在解决问题期间,实验员办公室成为服务学生的场所,实验室的办公电脑成为公用电脑,实验员成为全体学生的辅导老师。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实验员应充分体现优良的“敬业、献身、奉献、负责”的教育精神。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咨询师,实验员必须加强学习,自我提高。实验员除了具备基本的人文社科素质之外[8],还应该具备文献资料查阅、仪器设备维修、结果分析处理、计算机运用以及实验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能力,真正成为一名综合型、多能力的“通才”。例如,学生在用TU-19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测试时,仪器初始化失败,并且出现氘灯、钨灯能量低等情形,这时,学生就会第一时间找到实验员,并且表现出束手无策的样子。其实,实验员只需打开机箱底座,松开光栅驱动轮,用手转动进行调整,再重新开机,仪器就能恢复正常。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实验员自我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进入社会前进一步学习的过程。

总之,实验员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多方面的。实验员必须正确认识自己,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勇于承担起多重角色,发挥在实验室工作的优势,积极工作,乐于奉献,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才能真正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和人才培养质量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黄道战.高校扩招后实验室在毕业论文实验管理与指导工作中的改革实践[J].高教论坛,2003,(5):77-79.

[2]聂容春.谈谈化工类专业毕业论文环节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化工高等教育,2005,(3):115-117.

[3]闫兰英,李天良.化学与化工系开放实验室效果分析[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4,(3):7-9.

[4]魏正妍,杨秀清.在研究型化学实验中培养绿色意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1):36-37.

[5]张世仙,陈文兴,勾华,等.遵义师范学院化学实验室污染调查及分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8,(1):68-71.

[6]徐常龙,曹小华,陶春元,等.通过绿色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化工高等教育,2009,(3):42-44.

[7]张淑华,张杰,肖忠新,等.实验室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与防治对策[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9,301-302.

绿色会计毕业论文第2篇

摘 要:在VI设计中,各式各样的要素影响着作品的效果,色彩则是其中一个影响着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的要素,一个好的VI设计作品必然会有引人入胜的视觉传达效果。文章简述了色彩在VI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影响,结合作者参与的项目论述了色彩在实例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VI设计;色彩;标准色 

1 色彩与VI设计 

VI全称Visual Identity, 即企业VI视觉设计,通译为视觉识别系统。是将CI的非可视内容转化为静态的视觉识别符号[1]。为了更加有力的传播企业理念、树立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人们往往要充分做好VI设计,施行科学的视觉识别系统。随着VI设计需求的日益增长,要想在这方面赢得优势,就不得不对影响作品效果的各种因素进行更深的研究和探讨,其中,色彩是设计中最重要的视觉元素。 

在VI设计作品中,色彩的应用在传递作品本身信息的同时也同样寄托着设计者的精神情感。因为对生活经验、记忆或知识的积累,所以我们总会将映入眼帘的色彩和与色彩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称之为色彩的联想。人们在日常的消费中往往离不开对色彩的联想,尤其是在卖服装,工艺品、装饰品和其他需要展现外观的商品时,必定会从商品的色彩上产生与之相对应的联想[2]。消费者对色彩的联想对于商家来说也是一种启示,如果能够将色彩对人各种联想和心理作用恰到其处的应用到VI设计中的话,将对作品的效果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从色彩的功能上看,色彩主要有识别与符号的功能,从识别功能看,其实就是同一双方的认知过程,使得色彩自身的表现力和外界对色彩的认知达到基本一致。例如当我们看到“粉红色”时就会认为这是粉红色而不是其他什么“粉紫”或“紫红”色。这就是我们对色彩的认知。从色彩的符号功能来看,色彩在本身情感属性上就是一种符号的表现,不同的色彩具备不同的符号意义,而受众对不同的色彩同样会有不同的认知[3]。色彩其实可以看作一种载体,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有着其自身独特的识别性,一个好的VI作品甚至会让人一看到和作品有着相同的颜色的事物就能立刻联想到作品本身,这就对作品的传播扩散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 标准色与校园VI设计 

标准色是指企业在塑造独特的企业形象时确定的某一特定的色彩或者一组色彩系统,应用在所有的视觉传达设计的媒体上,通过色彩特有的知觉刺激和心理反应,来表达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产品服务的特点[3]。标准色有三大特点,分别是科学化、差别化、系统化。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受本身生活经历、传统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而对色彩迸发联想和抽象的感情,因而标准色的运用还需注意两点:要注意色彩自身所含的特性,使其较好的结合设计理念,防止产生较大偏差;其次在应用标准色的过程中还应该避免与一些风俗习惯发生冲突。比如在法国人们不喜欢绿色,因为纳粹军服也是绿色的,容易产生联想。由于法国在举行葬礼时有铺撒绿叶的习俗,所以他们很忌讳用绿色的地毯。所以在做各种设计之前,必须按照各种特征,充分发挥色彩的功用,标准色选用则要尽可能单纯、简明,要尽最大努力做到以小见大,从而准确快速地传达信息。校园VI的设计也可以通过标准色的这些特点来表达和传递学校的价值理念。 

3 项目中色彩的具体应用 

在以我校的《校园VI设计》项目中,项目组成员对校园VI设计中的色彩选择进行了详细的斟酌和讨论,包括讨论了校徽、名片、明信片、信封、录取通知书等一系列的校园VI设计的色彩的选择和设定。 

3.1 校徽色彩的选定 

校徽的再设计与标准色设定是校园VI设计的核心,因为校徽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的象征。经过项目组再设计后的校徽增添了代表我校特色的元素,与原母体学校校徽进行了区分,主体仍然与原母体学校校徽一样采用圆造型,保留了上半部分的简约地球符号,象征学校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办学思路,下半部则用南国商学院的简称SCBC进行合理抽象化形成一个整体,既保证了与广外的关联性又体现了我校的独立性。原校徽主体以中蓝色为基调,背景为白色,简约明快,寓意大学的学术自由和独立精神。中英文校名为红色,醒目突出,体现热情、智慧与活力。再设计后的校徽保留了原校徽的红色,用红色作为此次校徽的标准色,寓意传承和创新,加之临近我校20周年校庆,从古至今,每逢佳节喜事人们都会选用有关红色的各式东西加以装饰来表达对喜事的喜悦之情。红色不但表达了人们庆祝节日的欢快之情,更是营造了浓郁的喜庆氛围,恒久的喜庆气息也正从这象征传统吉祥的红色中传递开来。因此在校徽设计上内部整体都采用红色,字体则选择了和大红对比鲜明的黑色,代表着学校对办学的严谨态度。再设计后的校徽与原校徽如图1。 

3.2 色彩应用的心得 

在此次项目中还有明信片,录取通知书等一系列的校园VI设计在色彩的选定和搭配上需要仔细讨论。就明信片而言,小组成员共设计了两种风格类型,一种是风景写实风,另一种是动漫风。风景写实顾名思义是以风景为主,因此在一些细节的色彩选择中还是以此次项目标准色红色为主。动漫风明信片的色彩则会丰富许多。在此次项目中如果换用其他标准色也不是不可,之前也有考虑过,色彩有着传递信息和情感的作用,所以无论选用何种颜色,都是应该以正确传递该VI设计的理念为前提。其次再在创新方面考虑。在以我校为例的校园VI设计项目中,其实也可以继续以原来的校徽颜色蓝色为标准色来继续进行其他VI设计。为此,小组也进行过多次对比讨论,将各种设计方案放置校内公众号,让同学们来进行投票选择。大概是校庆临近带来的喜庆氛围使大部分同学选择了红色调的校徽,最后综合投票结果票选出了此次项目的再设计校徽。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色彩是最明显的外化表现,起到对物体的渲染作用,不止在校园VI设计,在其他任何VI设计中作为影响作品的重要因素都应给予慎重考虑。为了充分发挥色彩的巨大的魅力和功用,在选择标准色的过程中必须对色彩的象征意义和心理效应进行充分了解,同时还要考虑一些忌讳或风俗习惯,避免造成误会。 

参考文献 

[1]田梅.论标准色在VI设计中的应用[J].大舞台. 

绿色会计毕业论文第3篇

工商管理学科是管理学一级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二级学科群,是以微观营利性经济组织的活动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一类学科。在不同的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的本科课程设计理念具有较大的差异,有的偏重于科学研究,如部分研究性大学;有的偏重于应用,如部分地方性高校或者二本三本院校;有的定位于职业技能和一线应用,如大部分职业技术学院。虽然各个高校的工商管理学科本科课程设计理念具有一定差异,但传统工商管理学科的课程设计理念大致可以概括为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专业素养、基本能力、技能与方法要求以及基本身心素质等几个方面。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方面。工商管理学科属于典型的宽口径学科,要求学生掌握较为宽泛的经济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法律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熟悉国内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专业素养方面。掌握工商管理专业所需的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及必要的专业知识,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基本能力、技能与方法方面。

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和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创新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获取及处理信息能力;掌握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能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决策;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基本身心素质方面。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工商管理课程设计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课程评估标准,均没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需求。首先,课程设计理念上缺乏生态意识。如上所述,传统工商管理本科课程设计理念中主要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技能,能否运用这些知识、理论和方法为企业服务。

这种课程设计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关注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运行,以效益经济作为企业运行效率的唯一标准,缺乏生态理念,只会被动履行或者隐性逃避企业的生态责任,更不会主动实施清洁生产与生态管理。总之,没有融入生态文明理念的课程设计理念也会培养出相应的缺乏生态理念的企业管理人员们、企业家们乃至企业们。其次,课程设计内容上缺乏环保教育。在工商管理本科课程设计的内容上,无论是理论教学内容还是在实践教学内容中,都难以找到基本的环保通识课程和环保专业课程,如传统的工商管理本科课程设计中缺乏基本的环保课程、日常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教育以及环保实践操作,更不必说企业的清洁生产、循环生产等绿色课程。最后,课程考核环节缺乏环保导向。传统的工商管理本科课程设计的考核环节基本上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基点,考查学生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可以认为现有的课程考核环节是单向的以知识和能力为导向的,缺乏基本的环保导向,如没有要求学生进行清洁生产、循环利用方面的社会调查和生产设计,没有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必要的环保知识等等。

二、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工商管理课程设计改革

如前所述,随着人类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工商管理学科也应该融入生态文明理念,越来越多地关注生态环境,不断地进行课程设计改革探索。

(一)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工商管理课程设计理念改革

如前所述,高校工商管理课程设计理念上缺乏生态意识,因此必须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工商管理课程设计的整个过程。不仅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技能以及能否运用这些知识、理论和方法为企业服务,还应关注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是“生态人”———具备强烈的生态意识,主动履行企业的生态责任,主动实施清洁生产与生态管理,生态思维成为一种常态,并将其融入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型企业。从而践行教育的共同目标———个人的发展、适应环境及与社会互动。要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的课程设计,就必须确立新型的生态知识观。传统的课程体系信奉客观主义知识观,将知识视为普遍的外在于人的真理。个人见解无法融入给定的课程知识体系。对知识客观化与科学化的追求以牺牲个人知识与见解为代价。而新型的生态知识观融入了学生个人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强调对生态知识的深刻理解与重新建构。

由于学生这一个体的参与,学习知识不再是纯粹的认知活动,它与学生对生态文明的兴趣、情感、信仰等态度相关,学生的个人生态生活、个人生态知识、个人生态经验也构成了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资源与材料,面对课程知识,师生获得“某种尊严和言说的权力”。在课程设置的生态目标上,应致力于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协调发展,注重一致性与差异性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以及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的辩证统一;在课程设置的内容上,应突破狭隘的科学知识的束缚,谋求科学知识课程与生态文明理念的完美融合,使得工商管理课程体系之中渗透生态文明理念和环保体验等人文精神,把科学知识、生态文明理念、社会道德与社会责任融为一体,进入每一个学生的意识,成为每一个学生的事业成就过程之中,使学生的个人生态知识、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成为他自己的特殊精神世界,并在高校工商管理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位置,使得生态意识成为工商管理学科学生的一种习惯思维方式。

(二)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工商管理课程设计内容改革

王牧华、靳玉乐等学者认为,生态主义课程是运用生态主义理论研究课程的产物,它主要表现为三种形态。以生态主义理论为指导发展起来的课程及其理论;有关于生态主义理论的课程;为了实践生态主义而发展的课程。以生态主义理论为指导发展起来的课程及其理论是一种广义的理解,它包含了广泛的课程形态及其理论。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工商管理课程主要是指第三种涵义,即为了践行生态文明理念而设置的课程,目的在于在高校的工商管理学科中更好地传播和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在高校工商管理学科课程设置的具体内容与实施之中,可以采取如下几点措施:第一,设置若干关于环保生活常识、企业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系统设计、企业关于环境方面的社会责任等选修课程或讲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必须选修一门或者若干门课程并达到规定的学分才能毕业。

同时加强隐性生态文明教育,使学生从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滋养,养成“生态人”的思维习惯。第二,设置绿色实践课程。主要包括设置绿色课程实践和设置绿色社会实践。绿色课程实践方面,学校可以通过相关课程的野外参观和调查,让学生深刻领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建立工商管理“清洁生产”或“生态教育”校内外课程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进行清洁生产或节能减排实习体验或模拟实验;利用节假日组织安排学生到荒野中体验与实践,激发生态环境悟性,让学生在融入大自然中体味自然环境、热爱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环境。绿色社会实践方面,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环境保护实践或社会调查。如生态或绿色协会组织学生开展建议废除一次性方便筷、回收旧电池、垃圾分类、节能减排、减量消费、生态消费、环保知识竞赛等活动,深入中小学和居委会开展生态宣传教育活动等;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环境问题的社会调查,如环境与疾病发病率的关系、企业排污对社会的危害、企业实施生态生产对自身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从而认识到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企业实施绿色生产兼具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使得工商管理学科的学生在环境知性、悟性和德行方面形成健全的生态人格。

(三)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工商管理课程考核环节改革

绿色会计毕业论文第4篇

本人自小就对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有着浓厚兴趣,而传统天然染色则是色彩专业研究生在读期间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自己在2年多的研究生学习生涯中接触时间最长的一门与色彩相关的传统技艺。通过2年多的系统学习后,自己也深刻体会到它是一门聚集了历史学、化学、物理学等跨越多个知识领域的学科,并且是一门每次体验都充满未知且富有魅力的传统工艺。    

天然染色中的青色系本身也是极具研究价值,如不同程度的蓝色系、绿色系颜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频繁的有彩色系颜色,同时青色也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好的天然染色手工艺色彩之一。另外,本人的毕业论文是以天然染色中的青色作为研究主题,因此对该领域更是有着较深的体会与领悟。上述种种,都是自己在诸多毕业设计方向中最终将天然染色青色系作为毕业设计元素的主要原因。    

总之,能将这些带有历史印迹的颜色加以再设计,使其重新焕发新活力,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具意义又富有挑战的事情。

2 设计要点    

此次毕业设计是以天然染色这一传统工艺为基石,因此显然也是关于天然染色一青色系(蓝色系、绿色系、紫色系、黑色系)为理论研究依据,而在实践层面上予以的一种视觉化的呈现尝试。    

这一特殊设计对于材料和工艺是有所严格限定的:一方面,想要实现青色的色彩再现,材质只能是以天然材料为主,如棉、麻、丝、毛、莫代尔、牛奶纤维、竹纤维、大豆纤维…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材质,同等条件下还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色彩。所以就制作工艺角度来看,需要做大量实验了解不同材质的染色成效,才能更好地指导设计;另一方面,青色系的色彩受外界(时间、空间、温度…)影响较大,对染色工艺要求很高,其重复性难度较大难以把握。所以就设计角而言,天然染色作品具有的不可复制性,如此特点也使其拥有了一种独一无二性的艺术品质。

2.1 设计灵感    

此次毕业设计关注要点如下:一是染色工艺本身,即青色染色过程与成色;二是青色系特殊功用,即拥有消炎、抗菌等实用功效;三是青色拥有丰富的色彩。上述三点是本人毕业设计作品的灵感所在以及重要的创作依据。

2.2 设计方案

在上述设计灵感基础上,经过多方思考,最终确立了以下三个设计方向:

2.2.1“瞬间永恒”(装置类)

2.2.2“百家衣”(服装类)

2.2.3“青调一一七巧拼包”(箱包类)

 2.3 毕业设计制作流程    

“青”是名词同时也是一个形容词。提起“青”总会使人联想到“幽静的小树林”、“清新怡人的湖泊”、“富有生命力嫩芽”等富有美好诗意的意境。单一个“青”字就能起到调和调动人们情感得神奇魔力。      

“青”并不是单一的色彩,其本身(囊括蓝色系、部分绿色系、蓝紫色系与黑灰色系)包含了丰富的色彩。    

在毕设方案设计过程中,我最终选取青色系最常见的色彩,用包为载体,以天然染色为实现方式,结合“青”本身字体结构和文化寓意“震褂”出发从而联想到,可拆卸可组装的七巧包设计巧思,进行我的毕业设计作品创作。    

七巧拼包其外形轮廓己依据“青”字变形所得,而后设计着重考虑以色彩分区进行可组装可拆卸的设计思路,继而结合天然染色的色彩制作工艺得,到理想的设计材料。最后进行七巧拼包的最终制作。

3 小结    

绿色会计毕业论文第5篇

关键词:情景模拟;毕业设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暖通空调

中图分类号:TU;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2-0131-04

一、背景概述

在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如何快速融入社会发展,把握专业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实践能力是关键。重庆大学肖明葵等[1]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SRTP)中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北京交通大学文永奎等[2]在大学生创新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江大学刘昌明等[3]提出“基地实训―设计院”模式,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可见,除传统教学模式外,各个高校也在寻找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以下简称建环专业)属于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属于土建类专业,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需求量大。众多用人单位面临职位空缺却招不到合适人选的尴尬境地。因此,如何培养合格的建环专业人才是一个重要而且紧迫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这样的:大一学习基础课,大二学习专业基础课,大三大四学习专业课,最后通过毕业设计环节,针对某栋建筑设计其空调、供暖、通风系统,达到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和毕业设计能积累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在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存在较大的缺失。整个知识传授过程是按照学科知识体系进行的,而实践中会按照工作岗位和环境的要求进行,二者有较大的区别。这也是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较难及时适应工作要求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此,文章提出情景模拟实践教学法,通过模拟实际工程项目过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并帮助他们初步了解行业发展形式,使之在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要求。

二、课题实施方法

欧美的工科教学经验值得借鉴参考。德国大学教育中有1~2年的时间供学生到企业实习工作,因此,德国的工科大学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后能较快适应实际工作要求。美国大学虽然没有专门的学期供学生实习,但是美国学生从小独立性强,参加社会工作较多,社会经验较为丰富,再加上美国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较为重视,因此,美国的毕业生也与社会需求较为吻合。

中国学生独立性较差(包括经济和心理方面)、社会经验少(中学时期较少有工作和社工经历),以及对专业实际认识较为模糊。随着中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希望学生能尽快适应工作,而较少单位有耐心和资金对员工进行完善的培训。目前在中国大学工科教育中,十分重视数理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口授时间较多,专业实践课程也仅局限传统模式,且课时较少。同时,由于专业知识内容多,而且不同的职场发展方向需要的专业知识不尽相同,仅仅通过不同课程的学习往往让学生感到头绪众多,无法从全局把握自身的发展方向。

文章提出的情景模拟实践教学法,在进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者科技创新项目时,抽象出本行业不同类型项目执行流程。学生通过模拟项目执行过程中不同公司的职能,认识实际项目执行过程,不仅能学习和运用知识,而且通过近似于实际项目的设计过程的锻炼,提高实践能力,了解本行业不同类型公司之间的定位与职责,并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形成一定的概念,在实践中提高专业能力,锻炼实践能力。

根据建环专业的特点,文章将该专业毕业生在社会中的工作项目分为三类:普通工程建设类项目、绿色与节能类项目和研究类项目。下面分析了三种不同项目的特点,并设计了各自的项目执行技术路线。

(一)普通工程建设类项目

工业与民用建筑类项目是大部分建环专业学生的主要工作内容。按照工作中的不同角色,将这个项目的实施路线制订流程(图1)。

项目中由教师扮演甲方的角色,制订项目定位与计划书。将学生分为四组,分别是咨询公司、设计院、施工单位与设备公司。其中,咨询公司根据甲方的项目定位与计划,为甲方提供项目执行策略、方案设计以及施工监理服务。设计院根据咨询公司的要求,完成施工图纸与设计服务。施工单位根据甲方要求和设计院图纸,在咨询公司的监督下完成施工内容。设备公司负责提供满足实际需要的设备;或者是由能源监测公司在咨询公司、设计院的配合之下为甲方提供工程项目的能源监测方案、图纸及监测验证计划。

在项目执行时,代表咨询公司的学生的职责通过方案设计、模拟分析等手段来体现,并需要协调其他单位积极完成项目。代表设计院的学生的职责较为明确,与建环专业传统设计内容基本一致。代表施工单位的学生的工作可以通过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软件,通过计算机仿真施工过程来实现。代表设备公司的学生,需要对建筑设备系统作细致了解,根据设计单位的要求为该项目提供合理的设备,并为咨询方提供设备价格和概预算,以便进行方案优化选择。代表能源监测公司的学生,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设计项目能源监测方案,编制能源监测软件,并制订能源系统的监测―验证计划。本项目的成果是业主需求书(POR)、项目设计图纸、施工组织方案及其在BIM中的实现、设备及材料供应清单、能源监测软件、图纸等。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通过与“合作单位”的共同协作完成项目,在实践中了解本工作职位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整个工程建设中各不同公司的职能、工作内容,提高实际工作能力。项目本身可以是实际或者虚拟的公共建筑、住宅建筑或者工业建筑中暖通空调与防排烟系统的工程内容。

对工程项目设计、建设有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普通工程建设类项目。

(二)绿色与节能类项目

在近几年国家提倡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绿色与节能类项目增长很快。绿色建筑公司、节能评估公司以及节能改造公司近几年也吸纳了较多的建环专业毕业生。因此,文章将绿色与节能类项目作为一类主要的项目类型,在完成项目的同时,能较多地了解这类项目的特点,以及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如图2所示,项目中由教师扮演甲方的角色,制订绿色建筑项目或者节能改造项目计划书,并将学生分为四组,分别是咨询公司、节能公司、施工单位与设备公司。其中,咨询公司则根据甲方的项目定位与计划,通过技术方法如软件等为甲方提供按节能公司设计的方案进行的绿色建筑项目评估、能源审计、节能改造潜力评估等服务。节能公司根据咨询公司的所制订的项目方案以及甲方的要求,完成节能改造项目实施方案与设计服务或改造工程设计服务。施工单位根据甲方要求、咨询公司的改进方案和节能公司的实施方案,在咨询公司的监督下完成施工内容。设备公司则负责为项目提供符合标准和改造要求的设备。本项目的成果有节能公司的节能方案设计说明书、绿色建筑评价报告与能源审计报告、绿色建筑材料与设备清单及其概预算、节能改造工程在BIM中的实施方案。

项目本身可以是实际或者虚拟的绿色建筑评估项目。节能改造项目应选择实际的节能改造项目,以供学生在项目中进行现场调研、能源审计等工作。

对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绿色与节能类项目。

(三)科研类项目

在科研类项目中,教师扮演科研主管机构的角色,制定本年度研究项目指南与计划,学生向科研主管机构递交研究项目方案,申请成功后开展研究工作。

科研类项目的成果根据内容不同,形式和协作单位可有所不同,具体操作时应根据实际内容分别对待,此类成果一般为较高水平的科研项目申请书、综述研究报告、科研报告或论文。

对解决工程实际中遇到的基础问题感兴趣,且有志于读研究生的学生可以选择科研类项目。

三、实践内容及成果

情景模拟实践课题的执行周期为3~6个月,实践对象为大四学生。在大四上学期选择实践内容,准备就业的学生可以在前两种项目中选择,准备读研究生的学生建议选择科研项目。

笔者按情景模拟实践教学思路,在2012年毕业设计环节中进行了尝试。在实际操作中,采用了普通工程建设类项目模式。共有三位学生参加,其中:一位学生代表咨询公司,负责能耗模拟与系统调试计划的工作;一位学生代表设计院,负责空调系统设计工作(也是传统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内容);一位学生代表能源监测公司,负责建筑能源监测系统的设计及测量与验证(Measurement and Verification,M&V)计划的制定。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前期由咨询公司和设计院共同制订出几种系统方案,咨询公司对设计院的方案进行能耗模拟和改进,通过经济技术分析,选择最佳方案。在此基础上,设计院进行深化,出系统图、施工图等图纸和计算说明书,而咨询公司则形成建筑能耗报告,并对针对所选用的空调通风系统,按照ASHRAE(American Society of Heating,Refrigerating and Air-conditioning Engineers,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协会)标准制订调试计划(ASHRAE标准的调试计划较为全面,且满足国际要求)。能源监测公司则针对该建筑与系统的特点,设计建筑能源监测系统,设计能源监测系统的界面、接口以及监测程序,并选择末端监测设备,形成建筑能源监测的解决方案;同时,根据国际节能效果测量和认证规程(International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Verification Protocol,IPMVP),制订该建筑的M&V计划。整个工程三个职能不同的公司合作关联图见图3所示。

该项目经过约3个月的毕业设计实践,甲乙丙三位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等信息见表1所示,通过毕业设计和论文审阅以及答辩,其中两位学生的毕业设计获得优秀,一位获得良好,毕业设计的质量获得了大部分教师的认可。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代表咨询公司、设计院和能源监测公司的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完成毕业设计,更要相互之间进行合作,才能完成该项目。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对行业内不同单位所担任的角色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帮助他们在工作后尽快进入角色。

四、结语

文章通过对中国学生基本情况和目前高等教育实际情况的分析,提出了情景模拟实践教学方法,并论证了其可行性和实效性。以建环专业为例,对该专业的实际工程项目进行梳理和分类,分为三种类型,并制订了每种类型项目的实施路线。

在2012年度的毕业设计环节中,笔者应用情景模拟实践教学法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达到了较好的效果。该方法能切实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学会了在复杂工作中了解全貌,锻炼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面对目前工程行业越来越多的大协作、大交叉,情景模拟实践教学法则是一种适应现代社会运作模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肖明葵,李英民.在SRTP项目总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2):91-93.

[2] 文永奎,卢文良,杨丽辉.基于研究型教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实验活动的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6):122-125.

[3] 刘昌明,曾磊.地方高校土建类大学生设计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5):49-51.

Application of scene simulation teaching method in practice course of built environment and facilities engineering specialty

HAN Xing, HUANG Chen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architecture,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P. R. China)

绿色会计毕业论文第6篇

关键词:《绿洲农业学》 教学现状 对策

《绿洲农业学》是我校唯一一门农业部重点学科及自治区十大重点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中的专业课程之一,同时是农学专业主要专业课。长期以来,由于课程体系改革及学科发展的需要,《绿洲农业学》课程组依附于“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发展,并作为我校特色学科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绿洲农业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科学发展日新月异,自然科学更是如此。因此,《绿洲农业学》课程内容的变化也比较大,尤其是精准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的兴起使《绿洲农业学》的教学内容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能把握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还要了解国内外的农业最新动态。这样,对于教材的取舍就要仔细斟酌。现在农业类学科专家同仁普遍认为,该课程讲授中既不能总是追求最新版的教材,不分析学生和课程的特点,致使教学效果不太好;也不能忽视教材内容和信息的滞后性,因为一般教材不能代表该学科最前沿的发展动态,在教学中要增多学术讲座,学术交流会、实例分析等来弥补教材的不足;更不能多年使用某一版老教材、老讲义,使授课内容僵化不变,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落后于时代,不知道外界进行着什么耕作制度。

目前,国内外很重视对绿洲农业的研究,《绿洲农业学》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试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也势迫在眉睫,这将在主要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加强基础教学、增强教学实践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具体操作工程中仍然不够详尽,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任务路还很远,需要长期不懈的集体努力,顺应现代科技的发展,进一步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深层探索,以期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判读能力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二、具体改革内容

通过对《绿洲农业学》课程特性的分析,锻炼学生从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三方面对该课程加深认识和了解,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进行专业英语(双语教学)的能力,这是农科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功,对《绿洲农业学》教学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伴随着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我们主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1)理论密切联系生产实际。结合新疆绿洲农业结构调整,绿洲农作制度改革及教师科研工作与课程理论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对学习该课程的兴趣;(2)不断更新讲课的内容。备课、授课中注重国际国内新资料、新技术的收集与掺入,特别是结合自己的科研体验,使学生及时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开阔创新思路;(3)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根据课时需要,我们在自行制作幻灯片的基础上又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使文字教材为有形教材。充分利用幻灯、投影、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可视性和操作性;(4)在教学方法上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老师少讲、精讲,启发学生结合生产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双语学习的能力,变被动为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践内容上,不断充实《农学专业毕业实习指导书》,为保证实验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构建新的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减少了验证性、重复性实验课,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内容。

作为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将更加严把毕业实习质量关,在学生毕业实习初期,让他们围绕实习地的农业生产情况,查阅文献资料,提出试验初步设想。实验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毕业论文中,按照指导教师提出研究方向――学生选题――学生做开题报告等一套严格管理环节,精心指导学生试验设计,实验观察、记载内容、归纳、整理数据、分析试验结果,写出较高质量的本科毕业论文,并力争使《绿洲农业学》课程上升为精品课程。

三、教学方法改革

为了适应社会对农业人才的需求的变化。我们首先修改了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厚基础、宽口径、广适应”的课程体系。新课程中体系专业课的学时减少,但对专业课的教学要求更高了。为了使学生能在较少的课时中学到更多知识,在教学内容上我们进行了精选,删除了与其他课程有重复的部分,突出了重点难点;加强了基础理论的讲授。对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环节进行了改革,农学专业学生的实习自1998年起,由原来的“三段制”(即第六学期末的夏收实习,第七学期初的“三秋”实习和第八学期的毕业实习)改为现在的“一段制”(即三项实习内容全部在第六学期开学后第四周左右开始至第七学期开学前完成),相应《绿洲农业学》课程的教学由原来的“理论―实践”体系改为“理论―实践―提高”的体系,学生一致反应这种教学体系易于接受。

理论与实践并重,课堂讲授与课下自学相结合,建立一类课程的两个网络版课件,认真准备及贯彻双语教学,多方面慎重考虑如何给民族生上课,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的学习《绿洲农业学》的有关知识和内容,更大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综合素质。

与名校名师进行联合,参考大师们业已成熟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建立优化的《绿洲农业学》课程理论内容体系,确定特色种植和气候工程技术度为重点内容,并将绿洲的社会经济和畜牧业发展相关内容作为自学内容,以此确定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总之,社会实践考察与试验基地参观相结合的专业理论课实践教学运作模式,以及《绿洲农业学》专业课网上自测软件,目前在国内农科专业中尚少见。其选题、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理论建构的创新性,将较好地解决“扩招”条件下大学生专业课实践教学的可行性问题,提高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永飞,马三梅.提高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质量的一些体会.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

[2]强海燕.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及其在我国的借鉴[J].比较教育研究,2000,(4).

[3]朱曼殊.心理语言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1990.

[4]李桢,刘锦梅,潘庆杰.提高细胞生物学理论教学效果的体会.中国林业教育,2006,(2).

绿色会计毕业论文第7篇

1以专业融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探索

作为现代工业重要的门类之一,建筑行业的发展依赖于相关学科领域的科技进步和各专业的分工协作。由于所涉及到的知识十分庞杂,为了便于学习、掌握并提高工作效率,必需进行细化的专业分工,将原本完整、连贯的建筑设计活动肢解成为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环境控制设计、施工建设等先后不同的几个工种。各工种又从有利于自己操作的专业角度出发,利己主义走强,导致专业间条块分割、难以融合统一,建筑整体性能难以实现。如今,我们知道这种简单的专业分工方式,虽然有利于单项技术进步和知识的传播,但却不利于建筑整体质量的提高与整合,带来了许多问题。例如,建筑被简化成了若干单项“建筑科技”或“建筑技术”,建筑设计与技术设计配合不佳,设计与施工分离,设计与使用脱节等。目前,在我国土建高等教育领域,绿色建筑主题涉及到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土木工程、风景园林、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大致6个一级学科和其下包含十几个二级学科,共同完成培养建筑工业所需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目标。客观地说,上述学科都分别在领域内对如何提升建筑的绿色性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关注,但却没有一个学科以全面解决绿色建筑设计质量为核心去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就绿色建筑的实现途径而言,建筑学学科应该肩负起全面实现绿色建筑的职责。绿色建筑给传统建筑学在教育科研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需要更综合的理论体系、更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更高的技术要求,也需要掌握更先进的理论前沿、更广泛的知识体系、具备更理性的技术思维逻辑、熟练运用多样化的分析工具等。需要以建筑学为核心,整合相关学科,研究和建立具有整合思想的绿色建筑设计专业方向,它具有相关各学科乘积的效应,整合各专业最先进的元素,以培养能够胜任时代要求的建筑设计人才为目标,以同步提高建筑整体质量和建筑与环境的友好关系为社会责任。这就需要重新思考、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绿色建筑领域专门人才培养模式。近期可以在已有的分工基础上考虑学科融合,建立健全建筑设计学科对环境控制设备、结构设计、计算机模拟分析、数理分析等必要知识体系的整合,加强建筑设计人员对相关绿色建筑研究进展和技术的理解,以便能够真正起到整合、组织设计工作的责任。针对相关方向研究生教学,加强包括建筑技术、结构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等相关领域通课程的学习,以便掌握健全的知识体系、能力结构和最新科技进展。

2教学实践

2.1学科融合探索始于1990年代,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调整了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框架(图1),就此,式,以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和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为核心,部级课题负责人为主体组成的绿色建筑研究团队,建设了陕西省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取得了一批代表性成果,成为绿色建筑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基地。同时还打破了专业与职业隔阂,拓展绿色建筑通识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课题组内各专业负责教师频繁交流,形成了和谐结合专业发展的众多思考,围绕建筑学基本能力训练,展开了系列探索,形成了相对开放的教学体系,重点探索了以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努力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建筑设计与研究人才,科学研究成果密切结合行业与社会发展需求。经过多年积累,形成了一套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实践和科研相互促进的创新模的科研关系,相互支持业务工作;注重打破研究生的专业界限,无论具体专业都强调需要掌握完备的建筑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经常开展跨学科的学习、研究、讨论。课题组内涉及的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等专业研究生共同学习绿色建筑通识课程,提高综合理解与设计能力。教学与科研相协调,明确了培养绿色建筑设计人才的目标,强化了建筑设计专业在学科群中的核心作用,其余门类均围绕此开展。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并重、多专业协同,促进学科间相互学习和知识体系的健全完善。瞄准绿色建筑行业前沿问题,将研究生论文研究与部级课题相结合,采用先进的、可重复的研究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10年来,累计培养毕业绿色建筑方向博士50余名,硕士100余名。在西部地区,系统地开展了多种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下的绿色建筑的环境测试、建筑模式研究、方案创作、示范建筑实施等系列科学研究工作。

2.2教学模式探索探索改变单纯的“线性”的绿色建筑设计方式,“并行式”设计方法,提高建筑整体品质。在承认建筑的使用功能、空间形态、文化传承等基本需求的前提下,逐渐摸索形成了并行的绿色建筑设计创作方法。与常规先功能、再形式、后绿色技术设计的“线性”流程不同,将绿色建筑关键的环境与能源指标量化模拟分析前置在建筑方案之前进行。在利用计算机分析工具对环境与能源指标分析评价的基础上,从实现绿色性能的角度提出若干种可能建筑形态,再进一步落实功能和组织交通流线等设计工作,还需对上述环节进行若干轮次必要的调试和优化工作,形成满足多目标需求的绿色建筑方案。“并行式”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的示意见图2。依照此方法,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多专业共同指导,探索了多重约束条件下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可能途径,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2.3绿色建筑设计教学实践2014年,结合本科毕业设计,课题组进行了“并行式”绿色建筑设计教学实践,检验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教学目标,将17周课时分为设计准备(理论学习与调研)、总体概念、方案设计、成果表达等4个阶段,在重要环节增设了专题辅导(表1)。毕业课题的选址位于夏热冬冷地区的苏州市,是一家建筑科技企业的研发总部,占地1.7hm2。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北侧隔路与自然山体相望,东侧隔路与城市绿地公园相邻。由科研办公、对外技术展示、各类实验室、培训教育中心、学术会议厅等功能组成,要求符合绿色三星标识(图3)。本次绿色建筑设计教学实践的关键内容:1)从自然气候条件出发,形成绿色建筑设计概念。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采用当地气象数据参数,利用Revit、Doe、Ecotect等绿色建筑分析软件,进行了生物气候、风环境、日照分析,探讨了包括风、日照、降水、温湿度在内的自然气候要素对建筑的影响,并从建筑节能潜力、主被动节能措施等方面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方向和可能性开展了探索,让学生掌握借助计算机分析工具理性地开展绿色建筑设计的能力。2)复杂的功能组织与绿色建筑的基本目标相结合。设计对象功能构成复杂,涉及到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出入口确定、大小空间的协调、交通流线组织等一系列问题,单项技术难度不大;在此之上,又需要运用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环境和能耗模拟等手法,审视建筑方案的合理性,并做出相应的修改完善。经过反复的调整,让学生掌握了“并行式”设计流程,不但可以提高建筑物理环境品质、控制建筑能耗水平,也能提前对建筑的关键环境性能参数做出定量预判,提高了绿色建筑的设计效率。3)以节能为主要目标的围护结构设计手法。在建筑技术专业参与下,运用计算机模拟分析,尝试建筑立面设计的新方法。以降低建筑能耗为目标,主要采用自然通风降温、夏季遮阳防热、争取冬季日照、围护结构隔热保温等被动节能措施,在建筑表皮做出了积极反应,形成了差异化的建筑立面设计(四个立面的形态、开窗与遮阳、墙体构造等均不相同),体现了绿色建筑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4)参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的等级划分和指标构成,组织设计文件。该体系由“四节、环保、运营”等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又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构成复杂,难以应用。通过学习、难点讲解、重点辅导等手段,让学生掌握了利用现行标准从事绿色建筑设计的技能,并将相关内容表达在设计成果图纸中,进行了一次完成的绿色建筑方案设计教学实践。

3结语

绿色会计毕业论文第8篇

1.1DB模式在绿色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对承包商的施工安装过程以及项目设计的总承包叫做设计一建造模式,英文缩写为DB。业主在该模式下需要完成两个任务,分别是明确项目的要求和原则,之后在选定项目的设计与施工。而需要注意的是,绿色建筑项目要同时保证业主在质量、工期以及成本、绿色等级等方面需求的实现,这是与传统的项目相比最大的不同。而对于前三种目标的实现,DB模式都会很好的解决,但是对于绿色等级方面的需求,则会出现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这是要值得注意的地方。DB模式很好的将设计与施工环节融入到了同一合同当中,这非常有利于绿色等级需求的实现。而且,合同项目不会因为DB模式在绿色建筑项目上的运用而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基于业主对绿色建筑知识的相对缺乏,而为了能够让业主更好的完成绿色等级方面关于要求与原则的制定,因此对绿色专项咨询工作的外包委托工作就应该首先完成。同时,业主有必要考虑到绿色技术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而在进行协调管理任务时,要委托绿色专项咨询工作人员来帮忙,这样才更稳妥一些。

1.2CM模式在绿色建筑工程项目中应用

通常为了能够给设计人员提供施工方面的建议,故在工程一开始就雇佣CM单位来参与到施工建设当中。而风险型CM模式和带理型CM模式是CM模式的主要两种形式。利用CM模式必须要确保绿色等级方面需求的现实以及质量、工期、成本方面与绿色等级的协调关系。因此,在项目生命周期内的分解工作上,业主必须要同CM经理或者绿色专项咨询机构权力配合,以便弥补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在协调与管理方面,CM经理在采用风险型CM模式或型CM时都要承担这两方面的责任。业主可以采用两种形式来对绿色等级目标进行任务分解:(1)自己单方面与绿色专项咨询机构签订委托合同。在负责绿色方面需求目标实现的工作上交给绿色专项咨询机构来完成,而协调和管理工作则由CM经理来完成。(2)绿色专项工作交给CM经理来承担。而此时的CM经理可以自己来完成,也可以与绿色专项咨询机构签订分包合同,不过这都要根据自己团队的情况来确定。绿色建筑项目中的CM经理必须要比传统型CM模式更早的进入项目才行,毕竟绿色专项咨询工作是要面向全生命周期的。而在实现业主绿色方面需求的参与方,如承包商、咨询工作人员等,CM经理都要负责协调方面的工作。而在绿色方面需求目标的实现的工作上,则要由绿色专项咨询机构来负责完成。绿色方面的施工工作,则是由风险型CM经理来负责的。

1.3PMC模式在绿色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在对项目进行整体规划、工程招标、施工、项目定义、选择设计等全方位的管理上,项目管理承包商是可以代表业主进行全面管理的。在采用PCM模式对绿色建筑实行管理,那么业主负责的协调管理工作,包括绿色工程的质量、成本以及绿色方面需求目标等都要由项目管理总包负责。而绿色建筑项目在此项工作上是与传统项目有一致性的。业主可以通过两种形式来对绿色方面需求目标工作进行安排。(1)挑选有一定资历的绿色专项咨询机构,可以直接从社会上寻找,这方面可以由业主负责。(2)业主交给项目管理承包商来负责绿色专项咨询工作,但前提是项目管理承包商也要有一定的能力和资历。如果没有,可以通过聘请有相关工作能力的绿色项目咨询机构来做。虽然PMC是一定要承担管理与协调方面的工作的,但是负担的程度却各有不同。在项目管理承包商与绿色专项咨询机构的关系上,如果采用的是直接委托,那么两者就是协调与管理的关系。而绿色专项咨询机构不会因为业主将相关的指令权利交给了项目承包商而承当相应的责任。不过,绿色专项咨询工作的项目如果由项目管理承包商来负责的话,风险将会变的更大。而想降低风险,用增加费用的方式来弥补是一个好方法,不过对于实现绿色方面需求的工作则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只有项目管理承包商的资历与能力得到了业主认可的情况下,项目管理承包商才有权负责该项目。

2对比分析和建议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能够了解到,模式之间都能互相适用,这是各个管理模式最主要的特点。而绿色建筑管理模式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但是在诸多的项目模式当中,业主还是倾向于PMC模式。其中一点原因是PMC经理在专业知识上比DB承包商和CM经理更丰富。他们在管理协调工作方面更在行,所以业主为了弥补自己在某些专业知识上的不足和缓解工作方面的压力,通常会把项目管理工作交给他们来做。而且还会对施工单位与绿色咨询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效率会起到提升作用。终上所述,PMC自己承担绿色专项咨询并且完成项目工作、业主与绿色咨询机构签署合同来完成项目工作是PMC模式的两种主要形式。不过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还不具备PMC自己承担绿色专项咨询并且完成项目工作的能力,而提供绿色专项咨询工作更是无从谈起。所以就目前的情况看,由业主与绿色专项咨询机构签署合同的PMC模式是最适合采用的模式。

3全寿命周期在绿色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3.1决策阶段工程项目行动方案的过程是一个项目的决策阶段。并且要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对方案的行动过程进行判断,以便获得最高的成本效益。因此如果想合理的利用资源,在绿色建筑过程中需要考虑:(1)把多种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用规范的涉及眼光,科学的程序,理性的思维进行筛选,从中选择最优化的项目方案。(2)综合评估整个设计队伍,运用科学的论证、多种文化要素来进行评估。

3.2设计阶段对于设计队伍来讲,必须要从质量、成本、环境等角度认真考虑好才可以进行设计,因为建筑设计毕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因此在进行设计时需注意减少室外环境的污染、节约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以及与周围建筑相称才行。只有做好了这四点要求,才会为将来的施工和建造出合格的建筑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3施工阶段设计的实现需要靠施工来完成,而在传统的额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团队通常缺少交流,造成绿色建筑的工程质量下降,因此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观念,首先要加强组织管理,其次,要减少材料的浪费,最后就是加强施工团队间的交流,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施工任务。

4结束语

绿色会计毕业论文第9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 人才培养特色 教育质量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培养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选题编号:20121-1)的阶段性成果;辽宁科技大学环境经营优秀教学团队的阶段性成果;辽宁科技大学标志性成果建设项目《工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31-0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探索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制定分类管理办法,克服同质化倾向。根据办学历史、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等,确定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科专业设置,……突出学科专业特色和行业特色。”可见,探索专业建设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已经成为高校的重要工作。对于工科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如何突出专业特色和行业特色、探索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显得越来越重要。辽宁科技大学前身是鞍山钢铁学院,是一所具有明显冶金行业特色的院校,学校的办学特色是“立足冶金,校企合作,注重实践,培养踏实肯干、适应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我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如何凝练专业特色成为市场营销专业必须要探讨的问题。

一、工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的凝练

工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应该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凝练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辽宁科技大学的市场营销专业就是按照这样的指导思想对人才培养的特色进行的凝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依托工科、突出冶金行业特色,创新工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以我校“依托工科、立足冶金”的办学特色为出发点,设置行业特色课程模块,坚持走学科特色与行业特色相融合的专业内涵式发展道路,培养具有行业特色的特色型人才。依托工科、立足冶金主要是依托学校钢铁冶金、材料加工、耐火材料、化学工程等具有明显行业特色的专业,将行业特征与市场营销的专业课程紧密结合,培养具有行业特色的专门管理人才。

2.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及企业家精神的培养

通过营销技能修炼课、营销特色实训室、各种学科竞赛、创新实践班、创业实践班等途径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通过企业家进课堂、校企协同建设、双导师制等途径加强学生企业家精神的培育。

3.注重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育

培养环节中设置环境及社会责任课程模块,通过“环境宣传周、环境经营活动月、绿色文化年”等活动,培养具有较高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低碳环保型人才。

二、工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特色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根据以上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应该在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实践技能训练、毕业设计、制度建设等环节进行改革,培养基础扎实、应用能力强、具有行业特色的高级营销人才。

1.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市场营销教学团队现有教师11人,专业教师全部为硕士以上学位,其士学位3人,在读博士4人,正高级职称3人。2009年市场营销系被评为辽宁科技大学优秀基层教学单位,2010年和2011年市场营销系党支部被评为辽宁科技大学先进党支部。

在队伍建设方面紧紧围绕特色专业建设需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努力建设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骨干,教学和科研综合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将优质教学与研究资源用于本科教学,根据教育目标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①加强能承担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的优秀教师的培养和引进,探索与社会联合培养教师的新途径,努力打造教学名师,完善教师激励机制。②积极引导专业教师到相关产业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每年按计划派遣专业老师下场实习或取国内外访学,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鼓励青年教师提高学历。③聘请相关产业领域优秀专家、资深人员到学校兼职为本专业学生及教师授课,形成交流培训、合作讲学、兼职任教等形式多样的教师成长机制,建设一支熟悉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2.改革教学内容

在原有的市场营销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加具有冶金特色的课程模块、创新课程模块、环境及社会责任课程模块。冶金特色的课程模块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冶金概论、钢铁企业市场营销学、冶金产品市场调查与预测等;创新课程模块包括:创新技法、营销综合技能拓展课程,包括:应用商务礼仪、商务谈判技巧与实务、营销量化工具、顾问式销售技巧、销售团队管理、营销执行力打造等;环境及社会责任课程模块包括:环境经济学、环境经营学、工业生态学、绿色营销、企业绿色供应链、资源配置论等课程,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这些课程模块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培养与行业特色、创新能力培养、环境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有机结合。与此同时,市场营销教学团队编写了相关的特色教材。

3.改革教学方式与考核评价方法

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方面:理论教学是进行营销基础知识和营销技能传授的主要手段,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中一改过去那种教师占主导地位的状况,尝试采取案例教学、录像教学、情景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学生自讲、策划教学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以动手实践为主,以课堂讲授为辅。实践教学主要方式是营销模拟实践,ERP沙盘模拟对抗等为主要的授课方法,对提高学生各种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考核方式改革方面:对学生学习评价采用“过程+结果”、“知识+能力”的方式,改革考试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考核方式改革的主要课程有:《市场调查与预测》采用实地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形式、《市场营销案例》采用学生按组选案例、课上讲解和答辩形式、《广告学》采用学生按组拍摄广告、编写策划书、课上演示形式、《营销策划》采取市场调研、撰写策划书、课上讲解的形式,《消费者行为》采取调研+撰写消费行为分析报告的形式,《环境经营学》采取课题立项+撰写小论文+撰写研究报告+课题答辩的形式。这些考核方法的改革,真正体现“过程+结果”、“知识+能力”的考核,对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4.加强实践技能训练

实践技能训练分为课内训练和课外训练两部分。课内训练主要是通过开设营销技能修炼课程等环节来完成。课外训练中组建了营销沙龙实践协会、ERP沙盘协会、环境友好研究会等学生社团。营销沙龙实践协会,承担学生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市场调研、营销模拟实践、广告设计大赛、营销策划大赛等实践活动;ERP沙盘协会承担ERP沙盘大赛、挑战杯创业大赛、挑战杯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等,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环境友好研究会主要承担与环境、社会责任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举行“环境保护宣传周”、“环境经营活动月”、“绿色文化年”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环境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通过校企协同建设,使学生在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走进钢铁冶金企业和环保型企业,与上述几个专业特色紧密结合。

5.实行导师制,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在市场营销专业全面推行导师制,从大一年级开始配备导师。按照教师研究方向对学生进行分组,我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是钢铁企业营销模式、绿色营销等,体现了我校的“冶金特色”、“低碳环保”的专业特色。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研究方向查找资料、撰写论文,每人确定两个实体企业进行调研和比较研究,查找该企业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该项活动将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与教师课上案例紧密结合,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学习更有目的性。

在毕业设计环节一改以往毕业前临时选题的做法,实行毕业论文先期介入的方式,在选定的研究方向、调查的企业、撰写的小论文的基础上确定论文题目、完成毕业论文,有效地杜绝了学生抄袭、拼凑的现象;毕业论文选题是根据学生到实体企业调研发现的营销问题或者相关企业提供给学生题目进行的,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调研、思考,研究对策,切实提高应用知识能力。在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进一步探索论文答辩要由企业人士参加的做法,实现教师指导理论、企业人士指导实践的目标,提高毕业论文的答辩质量。

6.制定相关制度作为特色人才培养的保障

学院制定了一系列从教学组织、运行、建设、改革到质量监控、考核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主要包括:①教师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制定了教学管理岗位责任制和工作规范,职责明确,易于落实;②审批制度严格。建立了教学各环节的审批制度,培养计划修订、主讲教师资格认定、教学任务变动、教师调(串)课等均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确保各项制度得以落实;③监控制度完善。通过实施教学督导、领导听课、学生座谈、教学检查等措施,广泛听取师生对规章制度的落实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修订相应的规章制度;④事故追究制度。学院对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差错及事故进行严肃处理,教育本人,警示他人。这些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保证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教技〔2012〕6号

[3]Zhuxiaolin ,LiuHongYu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for Marketing in Engineering Colleges―A Case of Marketing 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J].,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Science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 (ESME 2011) ISTP检索

[4]朱晓林.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9(7):162-163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