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三年级下数学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9-27 08:04:31

三年级下数学总结

三年级下数学总结第1篇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 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期间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工作中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工作之余,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充实自己的头脑,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一学期将过,我付出过辛劳,也有收获的喜悦。为了下一学期更好地工作,现作如下总结: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作业练习。

2、上课。(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沉闷的局面,使学生乐于思考,敢于积极回答问题。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根究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作业。 做到精讲多练,有针对性。同时对学生的数字作业及时批改,认真对学生的每一道错题进行纠错。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二、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年级下数学总结第2篇

 一、主要成绩和经验

1、我首先用德律己。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及时总结得失,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以满腔的爱心关心学生,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一视同仁。本学期全勤,没因个人私事耽误学生一节课,能主动认真的服从和配合学校各级领导安排的工作,并与本年级组同事们团结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了《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一课题的结题工作。

2、用心教学。真对本班学生的差异和年龄特点,因材施教。教学中重点做到精讲多练,重视运用直观演示、运用学具动手操作,精心设计练习课,讲究练习形式的多样化,提高了练习效率。整体上使不同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3、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了“教”与“学”,“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参与认知结构的过程,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

4、完成了如下知识教学目标: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初步认识了简单的小数,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理解了面积的含义,体会并认识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比较大小等。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备课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学用书、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难点,上课时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

二、存在的问题

1、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不完成。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不能积极与老师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3、还有一部分同学做作业只讲数量、不讲质量,书写较差,正确率较低。

三、今后努力方向和设想

1、自己还要不断充电,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争取教出更好的成绩。

2、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

3、对学生注重加强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认真审题、自我检查的能力。

>>更多同主题文章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结

三年级下数学总结第3篇

一、主要成绩和经验

1、我首先用德律己。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及时总结得失,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以满腔的爱心关心学生,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一视同仁。本学期全勤,没因个人私事耽误学生一节课,能主动认真的服从和配合学校各级领导安排的工作,并与本年级组同事们团结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了《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一课题的结题工作。

2、用心教学。真对本班学生的差异和年龄特点,因材施教。教学中重点做到精讲多练,重视运用直观演示、运用学具动手操作,精心设计练习课,讲究练习形式的多样化,提高了练习效率。整体上使不同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3、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了“教”与“学”,“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参与认知结构的过程,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

4、完成了如下知识教学目标: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初步认识了简单的小数,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理解了面积的含义,体会并认识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比较大小等。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备课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学用书、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难点,上课时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

二、存在的问题

1、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不完成。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不能积极与老师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3、还有一部分同学做作业只讲数量、不讲质量,书写较差,正确率较低。

三、今后努力方向和设想

1、自己还要不断充电,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争取教出更好的成绩。

三年级下数学总结第4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生体质测试;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3-0023-03

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是学校体育最主要的任务。2002年,教育部、体育总局印发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试行方案)》(以下简称《健康标准》)及《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试行方案)实施办法》。《健康标准》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合作”的精神;进一步了解学生健康状况,提高学生的体质,为学校开展体育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促进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认真上好体育课,增强学生体质,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百所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之一,在广东省也是名列前茅的大专院校,在全国高职高专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笔者采用对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进行体质测试的方法,对该校学生做了体质调查,旨在了解高职高专学生的健康状况,并将测试结果与国家大学生体质测试标准之间的差距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影响高职高专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为正确指导学生体育锻炼方式提供依据,确保学校体育教学健康持续发展。

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06~2008级各专业的在校生(成人教育与培训班学生除外),具体如表1所示。

(二)研究内容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三届学生均测试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测试、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6项。统计抽查样本的体质测试数据(身高和体重、肺活量、握力、台阶试验、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求出平均值作为我校大学生体质测试结果,并与三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相关项目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三)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健康标准》、统计学及有关体质健康调研的论文和期刊为本次统计分析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测试法 对2006~2008级学生进行体质指标测量,包括形态指标(身高和体重)、机能指标(台阶试验、肺活量)和素质指标(立定跳远、握力体重指数〈男〉、坐位体前屈〈女〉) 6项指标。测试仪器为教育部权威部门认定的电子测试仪器(尤西姆公司生产)。测评指标及权重评价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进行,其中,身高和体重用来评价身体形态(权重值为0.1O);肺活量(权重值为0.20)、台阶试验(权重值为0.30)用来评价身体机能;立定跳远(权重值为0.20)、男生握力体重指数(权重值为0.20)、女生坐位体前屈(权重值为0.20)用来评价身体素质,具体如表2所示。

统计分析法 将2008~200年测试的2006~2008级学生的体质指标测试结果,依照《健康标准》及2007年3月颁布的新标准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如图1所示。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身体形态的指标测试统计结果与分析

身高是反映人体纵向发育的指标,也是直接反映人体形态的指标;体重是直接反映人体的骨骼、肌肉、脂肪及内脏器官发育状况的指标。进行身高、体重测量,能够直接反映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评价大学生的身体匀称程度和营养状况。

从三个年级学生的身高体重评价表中可见(如表3~5所示),虽然我校超重与肥胖的学生较少,但体重正常的学生仅占总人数的1/4~1/5,半数以上的学生体重偏低,且与男生相比,体重偏低的女生比例稍高;同时,有16%~24%不等的男女学生处于体重偏低、营养不良的状况。

(二)身体机能的指标测试统计结果与分析

身体机能是人体组织器官和各系统表现出的生命活动能力,台阶指数是一项简易评价心血管机能水平高低的指标,指数越大,心血管功能越好。肺活量指数是相对于体重的肺活量数,反映肺的容积和扩张能力,能比较客观地评价人体肺功能的优劣,是评价人体呼吸系统机能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台阶试验统计(表6、7)显示三个年级的男女生处于良好与及格的人数比例均超过75%,不及格人数不超过2%。其中,2008级不及格人数比例最低,及格以上的人数比例高于其他两个年级,2006级男女生测试优秀人数相对较多,2007级男生与2008级女生测试良好人数较高,这说明参加测试的我校学生整体上具有良好的心肺功能。

相对台阶试验统计而言,肺活量评价的统计结果(表8、9)比较喜人,三个年级学生优秀人数比例均超过60%,其中,2006级男生优秀人数最多(占72.1%),2008级女生优秀人数最多(占79.5%),2008级男女生及格以上的人数比例总体上均好于2006级和2007 级。2008年进行体质测试时,正值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增加耐力素质项目练习与期末考核),测试结果充分说明了这次体育教学改革对学生身体机能产生的积极影响。

(三)身体素质的指标测试结果统计与分析

学生体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自身身体素质的优劣,身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后天的体育锻炼意识、锻炼程度所决定的,一般而言,锻炼意识强的学生身体素质自然较好。进行立定跳远、握力、体前屈测量是对大学生上下肢肌肉力量、身体协调能力及身体发育水平和谐度的评价。

立定跳远测量人体下肢肌群的爆发力能力。握力体重指数(男)、体前屈(女)是对人体下肢肌肉力量和身体协调能力的测试。该项测试结果(表10~13)分析如下:2006~2008级男女生这两项测试的及格、良好人数比例均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女生立定跳远测试略不明显),其中,男女生立定跳远及格人数比例分别从85.2%和64.8%,下降到30.3%和20.3%;从比例分布可知,立定跳远项目测试显示2006、2007级学生大部分处于及格边缘,而2008级男女生不及格人数分别为60.3%和38.3%;男女生立定跳远、握力体重指数(男)、体前屈(女)优秀人数比例略有上升趋势,女生立定跳远项目最为显著,由9.2%增长至31.1%,但总体优秀人数比例偏少。

以上身体素质测试统计数据说明,三届在校生的上下肢力量素质现状不容乐观,整体优秀人数偏少,且三个年级学生该项素质有明显下滑迹象,其中,2008级男女生的立定跳远成绩为测试所有项目中最差的一项。这提示我们在体育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中应加强学生上下肢力量练习,加强练习方法的讲授。

(四)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总评评价分析

分析我校学生体质测试结果总体评价表(表14~16)可知,我校三个年级学生不及格人数比例一直保持在3%以下,尤其是2008级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测试结果令人喜悦,但三个年级均表现出及格人数增多,良好人数减少的趋势,2008级男生表现最为明显,与2006级相比,良好人数由78.3%下降至37.3%,及格人数由13.2%提高到58.5%;与男生相比,2008级女生这种趋势不太明显,但优秀人数比例较往届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我校学生身体形态普遍体重较轻,超重及肥胖人数少,但体重正常人数也偏少;身体机能测试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耐力水平处于及格及良好层次,肺活量指标为整个测试中结果最优的一项,男女生优秀人数比例分别达到72.1%和68.2%;力量素质指标是测试中最差的一项,男女生不及格人数分别占60.3%和38.3%;测试结果总体呈正态分布特征,大部分学生处于及格与良好范围,三个年级的女生均好于男生,2008级学生整体得分水平有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力量素质测试数据普遍偏低。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从身高及标准体重总评价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我校学生超重及肥胖人数少,身体形态普遍处于较低体重范围,随年级变化趋势不明显;男女生中营养不良人数比例均超过15%,体重正常范围人数偏少。

2.从身体机能的指标测试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我校学生表现出普遍较好的心肺功能。台阶测试结果呈正态分布,多数学生处于及格与良好范围,肺活量测试结果优秀人数较多(较其他项目测试而言),且两项测试不及格人数比例均不超过3%,无明显随年级变化趋势。

3.身体素质的指标测试统计结果显示,三个年级学生普遍力量素质偏弱,其中,2008级女生立定跳远1/3以上人数不及格,男生不及格人数占60.3%,握力测试(男)与体前屈(女)相对好些,但此项测试显示出整体下降趋势,2008级表现尤为明显,女生的测试结果普遍优于男生。

4.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总评评价结果上看,总体呈正态分布特征,大部分学生处于及格与良好范围,及格人数增加,良好人数减少,三个年级女生的情况均好于男生(优秀及良好人数较男生多,不及格人数较男生少),2008级学生整体得分水平有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力量素质测试的数据普遍偏低。

(二)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学生对主动参加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要加强对体育与健康关系的宣传和引导,指导大学生强化体育参与意识,不断吸取健身知识,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与意义;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把体育运动作为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增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2.在我校体育课程改革方面,建议加强一年级体育必修课程中身体素质练习内容的比重,尤其是上下肢力量练习,可通过体育游戏的形式安排并控制运动负荷与运动量。尽可能地在允许的范围内开设体育俱乐部,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在二年级以后继续以体育课外活动的形式参与体育锻炼,达到以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目的。

3.不合理的膳食生活习惯、错误的健康观念及审美观是导致部分学生营养不良或体重较轻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议学校应对学生开展膳食营养与健康方面的理论知识讲座,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

4.加强对体质测试的重视,建立体质健康档案制度,以学年为单位,向学校和体育部提供体质测试的原始数据和统计分析数据,并将测试数据与分析结果汇总成分析表格或结论性的总结报告,以使学校领导和教师了解每一学年度全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基本情况,为学校及时了解与关注全校学生身体健康的总体状况提供相关的统计数据,为学校的教育改革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S].2002.

[2]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学生体质标准[S].2007.

[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张明立.常用体育统计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86.

[5]邢文华.体质测量与评价[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85.

[6]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7]韩晔.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J].体育学刊,2008,15(5):61-63.

[8]杨贵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9]马蕲,刘昊.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选测项目分析[J].体育学刊,2006,13(5):142-144.

[10]王林,彭军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测试指标的可行性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2):256-258.

[11]王锐,王宗平.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诠释与探究[J].体育学刊,2004,(5):90.

[12]陈晓荣.对我国高校体育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的思考[J].上海体院学报,2003,(1).

三年级下数学总结第5篇

关键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统计与分析方法;准确;高效

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实施工作的质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按要求建立了严格的检查督导制度,每年一次的检查验收便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在实施《标准》中,本市、县(区)教育局都是严格要求各学校在《标准》测试工作结束后,及时、准确地上报测试结果,并对测试结果进行认真地统计、分析、评价和总结,并建立畅通的反馈渠道,让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都知道测试的结果,使测试工作发挥其应有的激励作用。为强化督导作用,在一级自检中要求各学校百分之百地完成测试、上报工作;在二级抽检中各县(区)每年完成一、二次抽检工作;在三级抽检中,每年12月进行一次全市范围的抽检工作。

笔者近年来全程参与了本市的抽检工作,并负责对每年的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工作。经过几年的摸索,总结了一套了测试、统计和分析方法,现呈现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准备工作

通过教师信息工作平台或“体育教师QQ群”了“被抽检学校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抽检记录表

2011年本市抽检的三个项目是耐力类项目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柔韧、力量类项目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速度、灵巧类项目篮球运球。

各学校在抽检老师确定了抽检班级后,及时将这张表的“学校、班级、日期、姓名、原检”几项内容填写完整,交给来抽检的老师。三项 “抽检” 数据为空白,留作现场抽检时填。抽检结束后,将填完的“抽检记录表”复印一份,留作填写“抽检导入模板”。

2.学籍卡

学校教务处准备好被测班级的学籍卡,抽检时核对学生;体育组做好场地、器材准备工作。

3.电子稿材料

(1)原测导出成绩表(Excel表)

形成方法:将被抽测班级的本校体育老师测的六项成绩(原测成绩)填入“原测导入模板”中打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点“数据导入”,将被抽测班级的原测成绩导入点“自动评分”,形成分数、等级数据点工具栏中的“数据”,在下拉菜单点“数据导出”在对话窗中填文件名,文件名为“学校+班级+原测导出成绩”,如“XX中学204班原测导出成绩”,形成“原测成绩导出表”。

(2)抽检导出成绩表(Excel表)

形成方法:在“原测导入模板”中将抽检的三个项目中的成绩全部删除,重新填上现场抽检的三项成绩,形成“抽检导入模板”,下一步再按形成“原测成绩导出表”的程序,形成“抽检成绩导出表”, 文件名为“学校+班级+抽检导出成绩”,如“XX中学204班抽检导出成绩”。

注意:如实填写抽检成绩,一定不要有虚报,请仔细校对。将这两份电子稿材料及时发往指定邮箱。

二、数据的整理与统计

Excel是运用比较广泛,教师比较熟悉的软件,“抽检成绩导出表”也是Excel表,所以用它统计数据比较合适。通常按以下步骤进行。

1.整理数据

将“抽检导出成绩表(Excel表)”中的姓名(F列)、性别(G列)、耐力类项目分数(U列)、耐力类项目等级(V列)、柔韧、力量类项目分数(Y列)、柔韧、力量类项目等级(Z列)、速度、灵巧类项目分数(AC列)、速度、灵巧类项目等级(AD列)等8组数据复制、粘贴到Excel表的空白处(如:第F60—M112单元格,如表2)。

在所有抽检的学校中,选其中一所抽检班级学生人数最多的学校最先做统计工作(如:八中204班人数最多,52人),并以此班作为模板设定统计函数,其他学校的统计只需按同样方法将设定的统计函数复制、粘贴到Excel表的相同单元格内,就可以直接统计出结果,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八中的统计数据设在E114—S125的单元格内,则统计另一所学校(如:九中)数据时也必须将统计数据复制、粘贴至E114—S125的单元格内,这样,所有九中的统计结果便直接出来了。所有数据设置单元格格式时,选“数值”,取2位小数(表3)。

2.统计数据

以八中204班52人的数据为例,每位学生测试了3个项目,总测试52×3=156人次。

(1)单项平均分:先算耐力项目分数(H列),鼠标单击H116单元格,在函数工具栏点fx插入参数 ,在“选择函数”中,点“AVERAGE”,再点“确定”,在“Number1”选择“H61:H112”,再点“确定”,得耐力项目平均分92.06,再单击H116单元格,可以看到右下角的小正方形,鼠标指向它时,会变成小十字,然后向右拖动,便会在J116单元格出现柔韧、力量类项目平均分(66.50),在L11出现速度、灵巧类项目平均分(84.25),I116和K116的数据不需要,直接删除(表4)。

(2)总平均分:鼠标单击G117单元格,在函数工具栏输入“=(H116+J116+L116)/3”,按回车键,得80.94(表5)。

(3)优秀人数:鼠标单击I118单元格,在函数工具栏点fx插入参数,在“选择类别”中点“统计”,在“选择函数”中,点“COUNTIF”,再点 “确定”,在“Rang”中选定范围“I61:I112”,在“Criteria”中输入定义条件“优秀”,再点“确定”,即在I118单元格中出现“37”(表6)。

同样方法,在I120单元格统计出“良好人数”,在I122单元格统计出“及格人数”,在I124单元格统计出“不及格人数。”

(4)优秀人数比例:鼠标单击

I119单元格,在函数工具栏输入“=I118/52*100”,按回车键,得71.15(表7)。同样方法,在I121单元格统计出“良好人数比例”,在I123单元格统计出“及格人数比例”,在I125单元格统计出“不及格人数比例”。

(5)总优秀人数比例:鼠标单击O118单元格,在函数工具栏输入“=(I118+K118+M118)/156*100”,按回车键,得44.23,即三个单项的优秀人数总和除以总测试人次数(表8)。

同样方法,在P118单元格统计出“总良好人数比例”,在Q118单元格统计出“总及格人数比例”,在R118单元格统计出“总不及格人数比例”,总合格率(总达标率)=100-总不及格人数比例。

(6)三个测试项目总体等级分布、平均分、合格率、排名对照表(表9)。

根据前面统计结果,将各校的数据填入对照表中,并统计出总体情况,依据平均分和合格率分别给予排名。

三、撰写分析报告

1.抽检情况概述

主要包括抽检的目的、项目、时间及人员安排、总体抽检人数等。

2.抽检结果分析

主要进行分数分析(平均分)和等级分析(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达标率),以及各抽检学校的比较分析。

3.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对抽检时成绩比较好或比较差的学校,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结合深入访谈与实地考察等方法,寻找其中成功的经验或问题,比如,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程度,结合体育课、阳光体育活动、学校运动会等提高学生测试成绩的措施等,学校测试成绩的形式与方法等。

参考文献:

三年级下数学总结第6篇

关键词:建筑产业;市场结构;规模结构;行业结构;专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85831(2014)02004607

建筑产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对维持各区域经济的增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经典的“结构―行为―绩效”(SCP)产业经济分析范式认为,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进而影响产业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本质上,建筑市场结构是指各种规模和专业的建筑企业之间的数量比例及相互关系[2]。因此,建筑产业市场结构涉及规模结构、行业结构与专业结构三个方面。目前在中国建筑业市场中,中小型企业占绝大多数,而具有强大影响力的超级大企业和企业集团较为匮乏;与此同时,小企业中全能型居多,专业化、协作化水平差[2],这种“大而不强、小而不专”的不合理结构造成了目前建筑市场无序竞争与过度竞争严重存在,并直接影响到建筑产业的绩效水平[3]。在当前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整体战略推动下,加快构建分工明确、合作畅通的多层次建筑产业结构,规范建筑企业市场行为,避免恶性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当务之急。但目前针对建筑产业市场结构进行研究的相关文献并不多见,Stumpf [4] 、Ofori [5]、Chiang [6]等学者探讨了英国、新加坡和香港的建筑产业结构发展轨迹,并分析了建筑产业竞争力与产业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金维兴 [7]、陈建国 [8]、叶敏[9]、李小冬[10]和廖玉平[11]等分析了当前中国建筑产业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措施。整体上,这些研究缺乏系统性,难以把握建筑产业结构调整的整体状况[2],在多维视角下展开针对中国建筑产业组织结构动态变化趋势的系统研究并不多见。基于此,本研究依据产业组织理论,以中国建筑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9)与《中国建筑业统计年鉴》(2001-2009)从规模结构、行业结构与专业结构三个维度系统揭示进入21世纪中国建筑产业近10年市场结构的演变趋势,挖掘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性,为建筑产业市场结构合理化政策的提出,以及实现建筑业经济增长的长期性和持续性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一、中国建筑产业规模结构演进趋势分析

建筑产业规模结构反映建筑产业大、中、小企业的比例关系,主要采用绝对集中度与相对集中度这两个市场集中度指标来刻画。其中,绝对集中度主要反映特定产业中处于前几位的企业集中程度,但它并不能很好地反映企业规模分布状况。基于此,本研究采用相对集中度指标研究中国建筑产业规模结构演进趋势。相对集中度主要采用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和赫芬达尔指数来表示。考虑到建筑产业指数计算时数据搜集的困难度,故不选用赫芬达指数作为本研究的评价指标。

(一)数据来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9)以及《中国建筑业统计年鉴》(2001-2009)搜集近9年中国建筑企业资质等级划分的企业数和企业总产值的基本数据。需要强调的是2000-2001年,建筑产业企业的资质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等级外,而2002-2008年的建筑产业企业的资质等级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及以下、等级外。

(二)基于洛伦茨曲线的中国建筑产业规模结构演进趋势

洛伦茨曲线反映的是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从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绘制出中国建筑产业洛伦茨曲线图(图1)。该图的横轴表示建筑业市场中由小到大企业数目的累计百分比,纵轴表示这些分类企业的年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的累积百分比。

若所有的企业规模完全相同,即全体企业平均分配市场,则洛伦茨曲线是一条均等分布的对角线。反之,洛伦茨曲线表示为对角线下方的一条曲线。一般来说,曲线偏离对角线凸向右下角程度越大,就表明企业规模分布的不均匀程度越大,换句话说,就是市场集中程度越高。

由表1可以看出,中国建筑产业在9年内的整体规模变化程度不大。2003-2004年可以看作是一个比较大幅度的增长,说明从这年开始企业规模的层次性转变比较明显。另外,各年基尼系数的计算数值都介于0和1之间,说明建筑企业间的规模分布是有差距的,且中国的建筑市场不是一个完全垄断的市场。需要指出的是2000、2001年的基尼系数很大,特别是2000年的数值大小几乎接近于2007、2008年。其原因可能是2002年前后中国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划分有所调整。最后,通过基尼系数从2000-2008年的变化情况,可以预测出中国建筑业市场的规模结构在未来几年的演进趋势是将以较为平缓的速度逐渐拉开差距。

(四)中国建筑产业规模结构发展的总结与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建筑产业集中度无论是绝对值还是相对值整体上都处于偏低的状态,整个中国建筑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更为重要的是,与其他产业相比,建筑产业最大的特征在于市场结构存在局部垄断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2]:第一,建筑产品的固定性造成了建筑市场易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加剧地区市场分割的局面;第二,建筑产品受到建设部、水利部、交通部等多部门监督管理,因而其市场准入容易受到部门保护主义的影响;第三,目前中国建筑产业所采用的多层次承发包体系,以及相应的资质管理专业划分,为专业企业形成专业垄断提供契机。这样,实际上中国建筑产业市场结构形成了一种“竞争为主,局部垄断并存”的局面。在这种局面下,大型的国有企业在水利、交通、铁路等工程领域具有绝对优势,竞争并不充分,与之相比,其他的中小型企业处于过度竞争状态。这种局面既不利于中国建筑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也不利于整体建筑效率的提升。未来,提高建筑产业的进入门槛、适度增加进入壁垒,防范控制地方保护主义与部门保护保护主义,进一步完善工程交易的相关法规,对中小型建筑企业给予必要的政策与资金的扶持,将有助于优化中国建筑市场的竞争环境[12]。

二、中国建筑产业的行业结构演进趋势分析

建筑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涉及面非常广泛,不仅包括建筑工程,还包括土木工程与安装工程等多个行业。本质上,各行业类型所划分的行业结构是建筑产业的各个子市场,即生产不同类型建筑产品的建筑企业构成的子市场。不同行业的竞争程度各不相同,该指标主要反映建筑产业市场竞争格局。

(一)数据来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9)搜集的近9年中按建筑业行业划分的企业数和建筑企业总产值的基本数据。需要指出的是,搜集的数据不包括劳务分包企业以及资质以外的企业。另外,因2003年起年鉴的各行业名称和分类有所调整,在此省略其他建筑业这一项,具体数据见表2。

(二)中国建筑产业的行业结构演进趋势

中国建筑行业以房屋和土木工程两个为主,建筑安装业和建筑装饰业为辅。房屋工程建筑从2000年开始到2008年总产值一直呈递增趋势,2000年的总产值是14 316.8亿元,2008年的总产值是36 720.7亿元,增长幅度高达1.5倍;然而企业个数并没有与总产值保持一致的发展趋势,反而有所减少。土木工程建筑从2000年开始无论是总产值和企业个数,还是在行业中所占的比例都呈递增趋势。2000年的总产值是5 821.7亿元,2008年的总产值是17 040.1亿元,增长了近2倍;同时土木工程建筑总产值所占行业比重也从25.2%提升到了27.5%。另外,建筑安装业和建筑装饰业总体上也呈现出递增的趋势。

(三)中国建筑产业行业结构发展的总结与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中国整体建筑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其中,房屋建筑的施工技术较为成熟,而且市场壁垒较低,造成企业众多、规模偏小,市场竞争激烈;与之相比,土木工程对资金、技术和管理有较为严格的要求,行业进入壁垒较高,而且该类项目多为政府投资项目,部门保护严重,市场竞争程度较低[2]。与之相比,建筑安装和装饰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企业和产值正在逐步增加,展示出良好的发展潜力。未来,政府应着力扶持建筑安装和建筑装饰两个行业发展,这两个行业既是房屋工程行业和土木工程行业的有益补充,又是未来工程领域发展的重点。对于房屋工程行业应该加大行业进入壁垒、提高集中度,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而且稳步引导企业向土木工程行业转型,缓解过度竞争压力。对于土木工程行业应该建立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杜绝工程领域商业贿赂的发生;规范工程交易行为,提高监管的有效性,遏制部门保护主义,提高竞争的强度。

三、中国建筑产业的专业结构演进分析

自1984年中国实行企业资质等级管理后,国家先后多次对各类施工企业资质等级标准进行修订。2001年制定的新建筑企业资质划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该资质管理办法决定了不同类型的建筑企业的职能分工和市场空间,三种类型的企业构成了建筑产业的专业结构。该指标是建筑产业内分工协作水平的客观反映。

(一)数据来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0)搜集8年中按总承包、专业承包划分的企业数和建筑企业总产值的基本数据。特别指出搜集的数据不包括劳务分包企业以及资质以外的。另外,因2002年前建筑业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2002年以后才被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所以前后两者的数据不具有一致可比性,在表3就只列举了2002-2009年中国建筑业企业专业结构分布的数据。

(二)中国建筑产业的专业结构演进趋势

从表3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建筑业市场呈现出以总承包为主、专业承包为辅的格局,并且从2002-2009年总承包和专业承包的企业数和从业人数呈递增趋势,同时反映出中国建筑业产业专业结构规模在扩大。总承包占企业总数比例从2002年的63%到2009年的54.2%,专业承包占企业总数的比例从2002年的37.0%到2009年的45.8%,说明虽然从企业总数上显示两者都有所增长,但

专业承包的规模比总承包规模扩大更多,即中国建筑业开始注重专业化。但同时专业承包的从业人数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从2002年的12.8%下降

到2009年的11.1%,说明中国建筑业专业承包的企业规模数目与相应的从业人员不成正比,重量不重质。这一点也可以从企业平均人数分布看出。另外,中国建筑业的总产值在8年中不断增长,2002年总承包产值共计15 069.6亿元,占总产值总额的85.1%,专业承包总产值共计2 639.0亿元,占总产值总额的14.9%;到2009年总承包产值高达67 964.6亿元,所占比例提高至88.5%。而专业承包虽然也增长到了8 843.2亿元,但所占比例却有所降低,仅有11.5%。以上说明了中国建筑业总承包和建筑业承包企业的发展失衡,这一点也可以从企业平均产值的变化看出。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企业的专业结构内部状况,寻找造成总承包与专业承包企业发展失衡的原因,从《中国统计年鉴》(2003-2009)以及《中国建筑业统计年鉴》(2003-2009)搜集7年中按建筑企业资质等级划分的企业数和建筑企业总产值的基本数据,分析专业结构下企业的规模分布,形成数据见表4。

表4 2002-2008年中国建筑业专业结构的企业规模分布

年份企业数量(个)

从2002年开始,三级以下的企业占主要部分。例如,2006年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三级以下的企业数量达到了企业总数的63.7%。总体上,企业数量是按企业资质级别从小到大分布,例如2008年企业总承包特级数量是343最小,而三级及以下的数量是22 034最大。但是,从每一年的平均人数和平均产值这两列可以看出,其分布并不是按照企业数目的规律,而是相反的呈现倒金字塔的形式,即等级越高,平均规模越大,平均效益越高。由于从2002年开始有了总承包和专业承包的分法,我们选取2002、2005、2008这3年来看其中的发展趋势差距。2002年,总承包特级的平均人数和平均产值分别是一级企业的2.2和3倍,二级企业的5.8和13.2倍,三级及以下企业的15.4和45.8倍;专业承包一级的平均人数和平均产值分别是二级企业的2.5和3.9倍,三级及以下的4.1和8.2倍。2005年,总承包特级的平均人数和平均产值分别是一级企业的3.5和4.6倍,二级企业的11.2和27.9倍、三级及以下的28.6和87.7倍;专业承包一级的平均人数和平均产值分别是二级企业的2.6和4.9倍,三级及以下的5和10.9倍。2008年,总承包特级的平均人数和平均产值分别是一级企业的4.1和5倍,二级企业的13.3和28.6倍,三级及以下企业的34和80.6倍;专业承包一级的平均人数和平均产值分别是二级企业的2.9和4.6,三级及以下企业的5.7和10.4。从这3年每年的平均人数和平均产值看出,总承包比专业承包的差距大很多;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承包特级企业与其他级别企业的差距逐渐增大,而专业承包一级企业与其他级别企业的差距随时间的改变波动不大。

(三)中国建筑产业专业结构发展的总结与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目前中国建筑市场中,总承包企业数量过多且规模偏大,而专业分工企业结构分布不合理,总承包企业与专业承包企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分工协作关系,造成竞争不均衡[2]。未来,总承包企业应该向设计、管理咨询行业发展,向附加值更高的领域迈进,将生产职能逐步让位于专业分包企业。建立有效的总分包体系,将有效提高产业内部的分工协作水平,促进组织结构的优化,提升建筑产业链的整体效率。

四、结论

根据产业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对中国建筑产业组织结构从规模结构、行业结构、专业结构三个维度进行了具体分析。从规模结构的角度看,近10年中国建筑产业市场企业规模比较稳定,整体上呈现出“竞争为主,局部垄断并存”的局面。未来,提高建筑产业的进入门槛、适度增加进入壁垒,防范控制地方保护主义与部门保护保护主义,进一步完善工程交易的相关法规,对中小型建筑企业给予必要的政策与资金的扶持,将有助于优化中国建筑市场的竞争环境。从行业结构的角度看,房屋建筑的施工技术较为成熟,而且市场壁垒较低,造成企业众多、规模偏小,市场竞争激烈;与之相比,土木工程对资金、技术和管理有较为严格的要求,行业进入壁垒较高,而且该类项目多为政府投资项目,部门保护严重,市场竞争程度较低。未来,对房屋工程行业应该加大行业进入壁垒、提高集中度,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而且稳步引导企业向土木工程行业转型,缓解过度竞争压力。从专业结构的角度看,现在中国建筑产业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失衡,总承包企业的数量过多而且规模偏大,而专业分工企业结构分布不合理,总承包企业与专业承包企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分工协作关系,造成竞争不均衡。未来,建立有效的总分包体系将有效提高产业内部的分工协作水平,促进组织结构优化,实现建筑产业链整体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炳胜.中国区域建筑产业竞争力形成机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2]范建亭.中国建筑业发展轨迹与产业组织演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张雪芹.基于市场主导的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

[4]STUMPF petitive pressures on middlemarket contractor in the UK[J].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Architectural Management,2000(2):159-168.

[5]OFORI G.International contractors and structural changes in host country construction: Case of Singapore[J].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Architectural Management,1996(4):271-288.

[6] CHIANG Y H, TANG B S, LEUNG W Y.Market structure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Hong Kong[J].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2001,19:675-687.

[7]金维兴.建筑市场结构与企业经营基本战略模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1999(4):307-310.

[8]陈建国.加入WTO调整和完善建筑业产业组织形态[J].建筑经济,2001(10):3-6.

[9]叶敏.关于我国建筑企业规模结构问题的思考[J].建筑经济,2001(4):14-16.

[10]李小冬.我国建筑业企业结构特征分析[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2(5):105-108.

[11]廖玉平.建筑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J].建筑经济,2005(3):5-9.

[12]刘炳胜,申映华,王雪青,等.基于组合模型的中国区域建筑产业竞争力系统评价[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190-199.

The Threedimensional System Analysis on the Evolution Trend of Market Structure of Chinese Construction Industry

LIU Bingsheng, WANG Xueqing, CHEN Yuan, ZHOU Shuguo

(College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P. R. China)

Abstract:

三年级下数学总结第7篇

[关键词]统计;数据分析;数据收集;数据整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1-0015-02

小学阶段所学的简单统计,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学会把小组收集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汇总,从而感受不同数据总体蕴含的信息既有所不同,又存在关联。《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可见,小学统计学习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然而,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统计活动中,逐步感受收集数据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下面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第一课时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教学思考。

一、基于问题,激发收集数据需要

【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关于上学时校门口拥挤的情景)。看完之后,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齐):校门口很拥挤。

师:是呀,每个学校上学时可能都是这样的情景。看完这个视频,老觉得,今天我们三年级同学上学方式最多的是乘坐汽车,可以这样凭感觉下结论吗?

生(齐):不行。

师:凭感觉可不行,需要统计,我们得用数据来说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怎样用数据来说话。(板书课题)既然要用数据来说话,那老师就现场询问几个同学。

师:有了这4个同学的数据,老师又认为我们整个三年级学生上学方式最多的是乘坐汽车,现在大家怎么想?

生1:只是4个同学的上学方式,还是不能说明整个三年级学生上学方式最多的是乘坐汽车。

师:只知道4个同学的数据,不能下结论。看来得用更多的数据来说话。(板书:收集数据)同学们,我们需要知道哪些数据呢?

生2:知道三年级步行上学有几个学生,乘坐汽车上学有几个学生……

师:同学们说的其实就是收集整个三年级学生的数据,怎样收集呢?

生3:一个班一个班地收集。

师:当数据比较多时,我们就需要给统计对象分组。(板书:分组)今天就先从我们班开始,先分4个小组来收集数据。

(小组收集,组长汇报)

【教学分析】要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首先要让学生有意识地从数据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引导学生想到通过收集数据来解决问题。因此,课始播放视频后,笔者提出“今天我们三年级同学上学方式最多的是乘坐汽车,可以这样凭感觉下结论吗”这个问题。学生的直觉反应就是不能凭感觉说话,于是“用数据来说话”就水到渠成了。来自学生的生活问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收集数据很有必要,有了统计之后的数据,才能解决“上学方式最多的是什么”的问题,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对有些问题的判断不能仅凭感觉,要用数据说话,从而真正体会数据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与价值,充分感受到收集数据的必要性。

二、解决问题,体会数据蕴含信息

【教学片段二】

师:这是我们班4个小组同学的上学方式,那全班同学上学方式最多的是什么?

生1:计算步行上学的有几个学生,骑自行车上学的有几个学生……

师:也就是汇总全班的数据。(板书:汇总数据)现在来看看汇总之后的数据,,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师:看来收集并汇总之后的数据,更方便我们进行观察和分析。

【教学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需要借助于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分析这一系列的统计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的全过程,体会数据本身所蕴含的信息,是教学统计比较重要的方式。在从数据出发的统计教学活动中,学生充分掌握了统计的方法,数据分析观念得到了培养。

【教学片段三】

师:现在知道我们班上学方式最多的是乘坐电动车,你认为全年级也是这样吗?

生1:是。

生2:不是。

师:大家的意见不一致,看来还是得用数据来说话。这是老师课前收集的三年级其他各班的上学方式。(课件展示)怎样才能知道三年级学生上学方式最多的是什么呢?

生3:汇总三年级的数据。

(师生共同汇总数据)

师:现在看看这张表格(略),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通过分组收集数据及汇总三年级的数据,清楚地知道了三年级学生上学方式最多的是乘坐汽车。分析数据在整个用数据来说话的活动中是最重要的,分析数据的方法可以是多样的。你们认为整个三年级学生的上学方式与我们班的一样吗?

师:我们试着比比看。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4人一组交流一下,再选其他班的数据与整个三年级的比一比。

(整个三年级的上学方式与每个班级的上学方式有一定关联,但由于调查对象不一样,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

【教学分析】分析数据时,先让学生比较我们班的数据与整个三年级的数据。学生发现统计的数据与调查的对象有关,由于调查对象不一样,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再让学生比较其他班的数据和整个三年级的数据,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的样本与总体之间的关系。对于同样的统计活动,样本与总体所蕴含的信息是存在关联的,有时样本的信息与总体的信息一致,有时不一致。

【教学片段四】

师:其实分析数据的学问可多了,刚才我们体会了调查的对象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对于我们班的数据,如果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又会是怎样的情况呢?

师:按照绿色出行和非绿色出行重新分类,你得到了什么?

师:光看这些干巴巴的数据,你们可能只感受到哪种出行方式的人数多。在分析数据这个过程中,如果加上一些背景资料,你得到的感受肯定会更深刻。我们不妨来看一段背景资料。(课件展示)

师:看完后,对于出行,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教学分析】用不同的方式描述数据,以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发现其中蕴含的一些规律,是数据分析的基本内容之一。分析数据是从收集和整理数据开始的,对小学生来说,整理数据的方法就是分类。教师应引导他们思考“对于我们班的数据,如果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又会是怎样的情况呢”这一问题后得出“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往往是不同的”的结论。

三、练习运用,强化统计活动

【教学片段五】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老师对你们有了一些了解。现在老师想了解我们班同学中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这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生1:小组收集每个月份生日的人数。

师:下面我们就分组收集后再汇总。根据我们班同学的出生情况,你知道了什么?

师:刚才我们是按照出生的月份来分析的,对于我们班的数据,还可以从哪些不同的角度来分类呢?组员一起商量,组长填写表格。

小组汇报:

组1:按照上半年和下半年矸掷唷

组2:按照季度来分类。

组3:按照大月、小月和特殊月来分类。

组4:按照单月和双月来分类。

师:在刚才的活动中,汇总数据比较简单,其实就是求和。最有讲究的是分析数据,同样是我们班的数据,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得到的信息是不一样的。

【教学分析】“我们班同学中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这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有了前面数据收集和汇总的方法,学生很容易学以致用:“先分组统计,再进行全班汇总。”教学应不止于此,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对于我们班的数据,还可以从哪些不同的角度来分类呢?”这样,既让学生体会了同一组数据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得到不同的结果,又体现了不同的分析方法对理解数据信息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走向大数据

【教学片段六】

师:同学们,回顾一开始的活动,我们调查了每位同学的上学方式。一个人的数据很微不足道,但将很多人的数据汇总起来,就会有很多结论,可以做出有意义的预测。我们还是以出行为例,看一段人们在“五一”黄金周出行的视频。(多媒体播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大数据的时代。数据对我们现在的信息社会来说真的很重要。有人就把大数据形容成未来世界的石油……

【教学分析】要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在学生有了迫切需要解决的生活问题以及分析方法上的指导后,教师还应扩大到大数据的简单介绍。可能学生对于大数据不是很了解,但有了“五一”黄金周人们出行的视频,有了每个人的数据,并汇总成更多的数据,就可以预测出很多的结论。这就是未来社会,谁拥有了大数据,谁就可以俯视整个世界,这就是分析数据的魅力所在。

三年级下数学总结第8篇

二、申报理由:本人从1991年7月参加工作至今近12年,一直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并任班主任5年,级组长7年。其中1991-1994年在广西平南大安高中任教,1994年起至今于南海区第一中学任教。1997年获得中学数学一级教师资格,同时被聘为中学一级数学教师。

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极强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在政治思想方面,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文选》,深入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精神,坚决拥护改革开放的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于1996年光荣加入中国*。我十分注意加强师德的修养,注意在遵纪守法、做人、治学、劳动等方面为学生起表率作用,用自己的言行来感化、教育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其为日后成为四化建设的主力军、合格的社会公民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在教学工作方面,我注意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钻研教材,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经常总结和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改正缺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力求把每个知识要点以最佳方法正确传授给学生,教学效果良好。

现把任职中学一级教师以来的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1997-1998学年度任教高三级303班、304班,担任高三级级组长。

1998-199年度任教高一(6)班、高一(7)班,担任高一级级组长。

1999-2000学年度任教高二(3)班、高二(4)班,担任高二级级组长和高二(4)班班主任。

2000-2001学年度任教高二(6)班、高二(7)班,担任高二级级组长。

2001-2002学年度任教高三(7)班、高三(8)班,担任高三级级组长。

2002-2003学年度任教高一(15)班、高一(16)班,担任高一级级组长。

1997年主持南海市第一中学数学提高小组课外辅导工作,成绩明显,论文《数学竞赛辅导初探》获南海市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由于表现突出,被评为"佛山市优秀教师"。

1997-1998学年度,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积极开展素质教育的探讨,刻苦钻研教学大纲,结合高三复习课的特点,狠抓学生的双基训练,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效果显著,所带的慢班会考合格率达98.5%,高于年级平均水平96%的2个多百分点。每次考试均有学生进入理科数学单科成绩的前10名。由于成绩突出,年度考核评为"优秀"。

1998-199年度,我在所任教的高一(6)班和高一(7)班进行素质教育教学改革试验。

目标是:

(1)、减轻学生课业负担。(2)、提高教学质量。

方法是:

(1)、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做法:A、上课前请学生谈前一天作业或学习数学的心得。B、提问后暂缓给出结论,而是由学生谈自己的看法。C、课堂练习有时个别提问,有时一题多解,之后请学生判断优劣,最后老师评点。D、上讨论型、自学型的新授课。

(2)减轻学生负担,大量减少课外练习、作业,只留一些易混淆的题,对比认识。

由于在教学中我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重视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能力,因此我上的课课堂气氛活跃,很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很好。高一(6)班入学成绩数学平均分排在全级九个班中的第八位,上学期中段考升至第六位,下学期中段考升至第四位。高一(7)班上学期末平均分排在全级第九,下学期中段考升到第四。"希望杯"数学竞赛第一试,36名获奖者中,高一(6)班、高一(7)班共11人,约占总人数的1/3,大大超过平均比例,其中汤锦威同学更以102分的绝对优势获第一名。

1999-2000学年度,我担任高二(3)班和高二(4)班的数学科教学任务。在1998-199年度的试验基础上我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这是两个政治班,基础较差,自学的能力不强,缺乏讨论交流和互相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实验一度受阻。但我不气馁,继续坚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少讲精练,通过"交流--互动"来实现教学目的,再辅以"一练一评一测"和"课堂限时速度训练"做法,收到了较好效果。三次大考中,高二(3)班和高二(4)班平均分居同类型班两第一,一次第二,高分层(90分以上)人数最多。

2000-2001学年度,我担任高二(6)班和高二(7)班的数学科教学任务,这是两个理科平行班,基础较好,适逢学校开展了"主体式教学"和"分层教学"试验,我积极支持并亲自参与了"主体式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带领学生进行了《自学--总结学习》模式的探索。总结出了《自学--总结学习》的一般模式、层次和方法。同时,由于网络的介入,信息技术又对我的教学产生了新的冲击,我开始对在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进行思考,产生了新的教学理念。

我立足教材,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求者,学问的研究者,方法灵活,贴近学生,我的课受到了学生充分的肯定,在学生评教中我名列第一。同时我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讲座"寻找数学美"受到学校和数学科组的高度评价。这一年年度考核评为"优秀"。

2001-2002学年度是我教师生涯中第四次带高三。我任高三(7)班和高三(8)班的数学科任。

高三实施分层教学,物理班按数学、物理、英语成绩分班,面对B班,我犹豫过。但我还是选择了迎难而上,我通过找学生谈话,测试摸底等方法调查,对教学定位,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努力在B班挑出几个基础和能力都略好的学生进行培优,通过定期检查练习,面批面改,加开小灶,谈话鼓励等办法,使一批学生数学成绩稳步提高,在上学期连续三次向A班输送优生之后,下学期还有学生能在模拟考中考出数学单科年级前十名的成绩。培优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数学优生的进步带动了整个班级学习数学的良好风气,因此班级的数学成绩提高也很快!在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我对高考的认识,我举行了"高考大题考什么?"、"立几对策"、"规范作答在解答题中多拿几分"等专题复习,很受学生欢迎。高考成绩在同班五科中排第一。由于成绩突出,年度考核评为"优秀一档"。

2002-2003学年度我担任高一(15)班和高一(16)班的数学科教学任务,在前几年教学试验比较成功的激励下,我在高一(15)班和高一(16)班开展"自学--总结学习"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我在"题组练习"、"变式研究"教学中向学生展示"构题过程",并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也选题、编题、命题、讲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连作业都是学生自己出,自己讲解的,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极大的尊重,我也深得学生的喜爱,在两个班的学生评教中,我分别获得第一名和第二名。

教研是教学进步的动力,更是教学特色形成的根本途径;因材施教,与时俱进,改革教学手段、方式、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多年来我坚持在教研中教学、在教学中探索,在探索中教书、在思想的升华过程中育人。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开展了"主体式教学"、"分层教学"、"尝试法教学"、"自学--总结学习"的尝试和"多媒体环境下多师教学法"、"网络环境下教师角色淡化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教学模式的探索,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使自己成为有教学个性的教师。论文《走出"练"的误区》在《广西教育》2003年第6期第36页发表,论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探》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社会科学版·教育研究(增刊))第87页发表。本学年年度考核为"优秀"。

21世纪的教育是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继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我积极参加省、市及学校的继续教育培训,不断追踪教育科研信息,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动态,利用工作之余自学教学法、现代教育理论。先后完成了《数学思维教育学》、《教育评价》、《计算机应用》、《数学素质教育学》、《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概论》、《生活中的数学》、《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数学建模与中学数学教学》、《管理教育专题》等科目的学习,成绩良好。

使用多媒体手段和借助数字化信息辅助教学是现代高水平教师的重要标志。有了这个认识,我于1998年开始学习电脑操作,当年就能熟练使用word编印试题,到1999年已经掌握了Excel和Powerpoint的使用,200*年学习使用Authorware制作简单课件,同年通过了"计算机初级考核",200*年学习Flash软件,200*年学习Photoshop和网页制作,现在已拥有个人主页--华韵数苑,200*年通过了计算机中级考核。

做为一级教师,我负起培养青年教师的责任,先后与多个青年教师结成对子,一方面认真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为他们提供一些宝贵的教学素材;另一方面我也虚心向他们学习。这几个青年教师进步非常快,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且能胜任高一至高三的数学教学工作,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

德育工作能面向全体学生,我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德育大纲精神,充分利用班会课进行学生品德情操教育。善于在与学生的广泛接触或个别谈心中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解决他们的思想症结、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多年的班主任、级组长工作使我积累了较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带领班主任探索班级管理新模式,在"量化管理"、"民主治班"、"创建先进班集体"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总结出了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等内容的深层次活动系列。论文《笔谈--余味无穷》在中华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学年度我担任高二(4)班班主任,走过了由"跟班管理"到"量化管理"到"民主管理"的路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班级的班风正、学风浓,学生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进取心,每次大考进步人数之多居全级之最,每月都被评为"文明标兵班",高二(4)班团支部还被评为"佛山市红旗团支部",成绩显著。

由于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我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评价,获得很多荣誉:1997年被评为"佛山市优秀教师",200**年被评为,"优秀党员"受到南海市教育局党委的表彰。200*年被评为南海市优秀教师。200*年当选为南海区中共党代表。

三、晋升后的工作设想:

1、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研究教与学规律,注意总结教学经验,大力进行教学改革,争取成为一名学者型教师。

2、参加继续教育,力争在教科研究方面有突破性的成绩。

3、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年级下数学总结第9篇

二、申报理由:本人从1991年7月参加工作至今近12年,一直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并任班主任5年,级组长7年。其中1991-1994年在广西平南大安高中任教,1994年起至今于南海区第一中学任教。1997年获得中学数学一级教师资格,同时被聘为中学一级数学教师。

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极强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在政治思想方面,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文选》,深入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精神,坚决拥护改革开放的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于1996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十分注意加强师德的修养,注意在遵纪守法、做人、治学、劳动等方面为学生起表率作用,用自己的言行来感化、教育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其为日后成为四化建设的主力军、合格的社会公民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在教学工作方面,我注意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钻研教材,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经常总结和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改正缺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力求把每个知识要点以最佳方法正确传授给学生,教学效果良好。

现把任职中学一级教师以来的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1997-1998学年度任教高三级303班、304班,担任高三级级组长。

1998-199年度任教高一(6)班、高一(7)班,担任高一级级组长。

1999-2000学年度任教高二(3)班、高二(4)班,担任高二级级组长和高二(4)班班主任。

2000-2001学年度任教高二(6)班、高二(7)班,担任高二级级组长。

2001-2002学年度任教高三(7)班、高三(8)班,担任高三级级组长。

2002-2003学年度任教高一(15)班、高一(16)班,担任高一级级组长。

1997年主持南海市第一中学数学提高小组课外辅导工作,成绩明显,论文《数学竞赛辅导初探》获南海市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由于表现突出,被评为"佛山市优秀教师"。

1997-1998学年度,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积极开展素质教育的探讨,刻苦钻研教学大纲,结合高三复习课的特点,狠抓学生的双基训练,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效果显著,所带的慢班会考合格率达98.5%,高于年级平均水平96%的2个多百分点。每次考试均有学生进入理科数学单科成绩的前10名。由于成绩突出,年度考核评为"优秀"。

1998-199年度,我在所任教的高一(6)班和高一(7)班进行素质教育教学改革试验。

目标是:

(1)、减轻学生课业负担。(2)、提高教学质量。

方法是:

(1)、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做法:A、上课前请学生谈前一天作业或学习数学的心得。B、提问后暂缓给出结论,而是由学生谈自己的看法。C、课堂练习有时个别提问,有时一题多解,之后请学生判断优劣,最后老师评点。D、上讨论型、自学型的新授课。

(2)减轻学生负担,大量减少课外练习、作业,只留一些易混淆的题,对比认识。

由于在教学中我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重视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能力,因此我上的课课堂气氛活跃,很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很好。高一(6)班入学成绩数学平均分排在全级九个班中的第八位,上学期中段考升至第六位,下学期中段考升至第四位。高一(7)班上学期末平均分排在全级第九,下学期中段考升到第四。"希望杯"数学竞赛第一试,36名获奖者中,高一(6)班、高一(7)班共11人,约占总人数的1/3,大大超过平均比例,其中汤锦威同学更以102分的绝对优势获第一名。

1999-2000学年度,我担任高二(3)班和高二(4)班的数学科教学任务。在1998-199年度的试验基础上我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这是两个政治班,基础较差,自学的能力不强,缺乏讨论交流和互相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实验一度受阻。但我不气馁,继续坚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少讲精练,通过"交流--互动"来实现教学目的,再辅以"一练一评一测"和"课堂限时速度训练"做法,收到了较好效果。三次大考中,高二(3)班和高二(4)班平均分居同类型班两第一,一次第二,高分层(90分以上)人数最多。

2000-2001学年度,我担任高二(6)班和高二(7)班的数学科教学任务,这是两个理科平行班,基础较好,适逢学校开展了"主体式教学"和"分层教学"试验,我积极支持并亲自参与了"主体式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带领学生进行了《自学--总结学习》模式的探索。总结出了《自学--总结学习》的一般模式、层次和方法。同时,由于网络的介入,信息技术又对我的教学产生了新的冲击,我开始对在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进行思考,产生了新的教学理念。

我立足教材,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求者,学问的研究者,方法灵活,贴近学生,我的课受到了学生充分的肯定,在学生评教中我名列第一。同时我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讲座"寻找数学美"受到学校和数学科组的高度评价。这一年年度考核评为"优秀"。

2001-2002学年度是我教师生涯中第四次带高三。我任高三(7)班和高三(8)班的数学科任。

高三实施分层教学,物理班按数学、物理、英语成绩分班,面对B班,我犹豫过。但我还是选择了迎难而上,我通过找学生谈话,测试摸底等方法调查,对教学定位,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努力在B班挑出几个基础和能力都略好的学生进行培优,通过定期检查练习,面批面改,加开小灶,谈话鼓励等办法,使一批学生数学成绩稳步提高,在上学期连续三次向A班输送优生之后,下学期还有学生能在模拟考中考出数学单科年级前十名的成绩。培优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数学优生的进步带动了整个班级学习数学的良好风气,因此班级的数学成绩提高也很快!在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我对高考的认识,我举行了"高考大题考什么?"、"立几对策"、"规范作答在解答题中多拿几分"等专题复习,很受学生欢迎。高考成绩在同班五科中排第一。由于成绩突出,年度考核评为"优秀一档"。

2002-2003学年度我担任高一(15)班和高一(16)班的数学科教学任务,在前几年教学试验比较成功的激励下,我在高一(15)班和高一(16)班开展"自学--总结学习"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我在"题组练习"、"变式研究"教学中向学生展示"构题过程",并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也选题、编题、命题、讲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连作业都是学生自己出,自己讲解的,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极大的尊重,我也深得学生的喜爱,在两个班的学生评教中,我分别获得第一名和第二名。

教研是教学进步的动力,更是教学特色形成的根本途径;因材施教,与时俱进,改革教学手段、方式、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多年来我坚持在教研中教学、在教学中探索,在探索中教书、在思想的升华过程中育人。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开展了"主体式教学"、"分层教学"、"尝试法教学"、"自学--总结学习"的尝试和"多媒体环境下多师教学法"、"网络环境下教师角色淡化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教学模式的探索,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使自己成为有教学个性的教师。论文《走出"练"的误区》在《广西教育》2003年第6期第36页发表,论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探》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社会科学版·教育研究(增刊))第87页发表。本学年年度考核为"优秀"。

21世纪的教育是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继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我积极参加省、市及学校的继续教育培训,不断追踪教育科研信息,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动态,利用工作之余自学教学法、现代教育理论。先后完成了《数学思维教育学》、《教育评价》、《计算机应用》、《数学素质教育学》、《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概论》、《生活中的数学》、《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数学建模与中学数学教学》、《管理教育专题》等科目的学习,成绩良好。

使用多媒体手段和借助数字化信息辅助教学是现代高水平教师的重要标志。有了这个认识,我于1998年开始学习电脑操作,当年就能熟练使用word编印试题,到1999年已经掌握了Excel和Powerpoint的使用,2000年学习使用Authorware制作简单课件,同年通过了"计算机初级考核",2001年学习Flash软件,2002年学习Photoshop和网页制作,现在已拥有个人主页--华韵数苑,2002年通过了计算机中级考核。

做为一级教师,我负起培养青年教师的责任,先后与多个青年教师结成对子,一方面认真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为他们提供一些宝贵的教学素材;另一方面我也虚心向他们学习。这几个青年教师进步非常快,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且能胜任高一至高三的数学教学工作,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

德育工作能面向全体学生,我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德育大纲精神,充分利用班会课进行学生品德情操教育。善于在与学生的广泛接触或个别谈心中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解决他们的思想症结、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多年的班主任、级组长工作使我积累了较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带领班主任探索班级管理新模式,在"量化管理"、"民主治班"、"创建先进班集体"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总结出了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等内容的深层次活动系列。论文《笔谈--余味无穷》在中华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1999-2000学年度我担任高二(4)班班主任,走过了由"跟班管理"到"量化管理"到"民主管理"的路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班级的班风正、学风浓,学生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进取心,每次大考进步人数之多居全级之最,每月都被评为"文明标兵班",高二(4)班团支部还被评为"佛山市红旗团支部",成绩显著。

由于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我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评价,获得很多荣誉:1997年被评为"佛山市优秀教师",2000年被评为,"优秀党员"受到南海市教育局党委的表彰。2001年被评为南海市优秀教师。2003年当选为南海区中共党代表。

三、晋升后的工作设想:

1、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研究教与学规律,注意总结教学经验,大力进行教学改革,争取成为一名学者型教师。

2、参加继续教育,力争在教科研究方面有突破性的成绩。

3、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