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三年行动计划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4 15:20:04

三年行动计划

三年行动计划第1篇

【关键词】行动规划 近期建设规划 总体规划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我国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总体规划是战略性规划,重点在于中长期的发展控制,在城市规划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详细规划是规划实施的具体依据,但必须根据总体规划进行编制。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总体规划以建设项目在物质空间上的定位和落实为手段,偏重于对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理想状态的描绘,是终极蓝图式的规划[1],规划实施的指导性差,在规划实施中面临着或被违反或需反复修编的境况。

1现有规划体系的缺陷

总体规划的蓝图不可能与城市发展道路完全相符,首先在于城市未来的不可确定性;其次在于总体规划对于城市发展的终极性定位和静态思维,忽略了实施过程和实施机制;最后,在于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特殊性,如近年来城市与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市场推动机制还不健全、受政治因素影响大等。根据总体规划而来的详细规划依然无法摆脱这种缺陷。为了突出规划指导作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强化了近期建设规划的地位和作用,但近期建设规划更多还是作为总体规划基础上的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的罗列,实施的指导作用仍有不足。

2海盐开展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实践

2.1工作组织与运作程序

《海盐县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是2004年3月经嘉兴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通过的,在第一轮近期规划完成后的2009年,由海盐县规划管理部门牵头开展近期建设规划的调研工作,力求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把3-5年内城市建设任务在开发重点、方向、时序、空间上进一步落实与明确,并确定重要建设项目的重要举措,提出2009~2011年建设规划及后两年的延续考虑。该调研报告最后经过县政府常务会议和县委常委会审议,并以县委、县政府文件《海盐县实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形式确定为全县性的城市建设行动计划。

2.2重点几项工作

2.2.1对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

通过对过去5年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的客观评价,认为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海盐县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总体规划目标实现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公共投入不足且不集中,影响城市发展的道路框架、土地使用、城中村、城市特色等问题依然没有很好解决。

2.2.2确定城市发展策略

基于海盐县在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定位,及交通区位进一步改善、填海围垦工程的实施等,同时正逢国家四万亿刺激政策出台形成宽松的货币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抓住城市开发建设的有利机遇,力求加大投入和拆迁、建设力度,实现城市框架形成、功能提升、特色显现的目标,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以“两路两区”为中心引领城市开发建设新局面,以外接高铁内畅路网提升区位价值,以二、三产业转型升级强化城市功能,以地域文化与城市建设充分融合彰显城市特色、品位。

2.2.3确定重点发展地区与重大建设项目

到2011年,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主城区的主要道路框架基本建成,建成主干道路约38.7公里,形成五横四纵的交通格局;交通联系启动建设;在25KM2建成区范围内形成设施齐全、建设节约集约的城市功能区;重要区块、路段城中村问题基本解决,完成农房拆迁约3700户 ;通过整理可腾出约1万亩建设用地,力争3年内3000亩经营性用地推出,其中房地产开发用地不少于1500亩。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安置房建设、房地产开发三年实现100亿的建设投资规模。

为了确保城市规划实施的连续性,2012-2013年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完成滨海新城中央水系景观建设,为区域开发营造环境;城北功能区围绕客运中心项目建设商贸、物流等产业综合区;研究启动东西大道改城市道路。

2.2.4保障规划实施的机制和政策保障措施

将城市规划从法律文件上升为全县性的城市建设行动指南,确保了共同推进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同时,建立以城市竞争力为导向的、动态、连续和各方参与的规划体系,不断提高规划、经营、管理城市的水平。积极引导推动各种资源要素投入城市发展和建设,加大征迁与安置房建设力度,以“有形改造”与“无形改造”相结合加快改造城中村,确保各类项目的实施。

2.3实施效果

通过首个三年城市建设计划的实施,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01亿投资,156个重点项目顺利完成,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些薄弱环节得以加强,提升城市功能,带动老区提升、新区开发的旗舰项目纷纷建成,海盐成为浙北海岸线上的璀璨明珠。

3对于行动规划的思考

3.1行动规划的概念

行动规划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被定义为“在地方层次上解决问题的、实施导向的规划过程”,并体现了“规划和行动走到一起并相互融合”[2]。行动规划具有短期性和直接性特点,与传统规划侧重终极蓝图、体现静态思维相比,更注重规划实施过程的动态控制和把握,特别为当前我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规划实施所需要,成为城乡规划体系中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3.2行动规划的意义

海盐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它符合了当前城市发展的现实情况,首先,它维护和促进了总体规划的实施;其次,它的多元化目标促成多赢的局面,对于政府来说,实现了培育和发展城市竞争力、吸引投资、促进社会整体进步等政治目标,对于市场来说,给予更加清晰的市场预期(城市发展重点、每年推出土地等信息公开明确),对于市民来说给予更可感知和把握的家园近期建设计划,居住环境和配套功能得到迅速改善;最后,它将平面蓝图增加了时间维度,对于时间节点的把握可以更好地发挥城市建设的综合效益。

3.3行动规划改进方向

回顾海盐县首轮(2009-2011年)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应该加强公众参与,特别在计划决策和制订阶段扩大公众参与的范围;增加实现目标多样性;加强实施机制的研究,保障措施和方式的多元化。在第二轮(2012-2014)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有所改进。

4 结语

加强动态规划研究和编制,有助于快速城镇化时期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同时辨证解决城市规划的“变”与“不变”,不变的是战略性、原则性内容,在总体规划中体现;变的是战术性、具体性内容,以不断适应现实环境,最终还是服从于战略规划所确定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张晔华,闫旭东,赵旭花.从终极蓝图到滚动规划[J].山西建筑,2007(10).

2 陈玮玮.行动规划:完善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方法探索[J].规划师,2007(9).

三年行动计划第2篇

金华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根据金华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开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专项督导检查的通知》(金政教督〔20**〕15号)精神,我市对全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本次督查的重点内容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义乌市社会经济与学前教育发展基本概况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行政区域面积1105平方公里,现辖7个街道办事处、6个建制镇,及其下属行政村716个、居民委员会(撤村建居)61个和城镇社区(居委会)36个。全市常住人口123万人,2019年义乌地区生产总值726.1亿元,同比增长10.5%,人均98121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0.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0.5亿元,分别增长17.2%和18.0%。产业结构合理,2019年,义乌三产比重优化为2.7∶42.8∶54.5,成为全省三产比重最高的城市。

我市现有幼儿园328所,其中教育部门办幼儿园18所,其他公办幼儿园3所,省三级以上幼儿园148所,一级园9所,二级园23所,三级园116所。幼儿专任教师总数4107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数1250人,具有教师资格证2644人,持证教师比例为64.5%。在园幼儿数69427人,学前三年入园率99.65%,学前教育先进(达标)乡镇(街道)数2个。

二、义乌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

2019年8月我市下发了《义乌市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9-2019年)》。一年多来,我市确立了“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内涵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强化政府责任,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扶持高品质民办幼儿园,致力构建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公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的发展格局,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体系。2019年4月,市政府在大陈镇召开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会,各镇街、有关部门领导参加了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推动了三年行动计划的贯彻实施。

1.学前教育的教育经费投入

义乌市委、市政府于2019年下发了《义乌市委市政府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委发〔2019〕23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列为重点工作,根据我市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划,会同财政部门提出骨干园建设项目和资金预算,每年安排专项财政经费用于国有幼儿园的建设”。2019年义乌市人民政府又印发了《义乌市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9-2019年)》(义政发〔2019〕58号)和《义乌市财政扶持民办教育发展试行办法的通知》(义政办发〔2019〕104号),严格保障学前教育的教育经费。2019年学前教育专项2123.9万元(含学前教育奖励123.9万元,三元公司建设资金2019万元),学前教育事业费3197.4万元,学前教育经费合计5321.3万元,全市教育总经费151667.8万元,学前教育经费占教育总经费的比例为3.51 %。2019年学前教育专项2413.55万元(含2019年民办幼儿园奖补资金407.62万元,困难学生资助5.93万元,三元公司建设资金2019万元),学前教育经费事业费2793.80万元(预算),学前教育经费合计5207.3万元(预算),全市教育总经费134632.7万元(预算),学前教育经费(预算)占教育总经费(预算)的比例为3.87%,比上年提高0.36个百分点。

2.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

我市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是到2019年底,十三个镇街都建有一所硬件标准达省一级的国有中心幼儿园。市财政每年投资2019万元,各镇街落实土地,三元教育集团具体建设,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到目前为止,全市十三个镇街,已建成中心幼儿园6所:稠城中心幼儿园、江东中心幼儿园、稠江中心幼儿园、廿三里中心幼儿园、大陈中心中心幼儿园、赤岸中心幼儿园,达到三级以上幼儿园标准的乡镇中心幼儿园数13所。在建中心幼儿园3所:北苑中心幼儿园、佛堂中心幼儿园、苏溪中心幼儿园。年内开工的中心幼儿园2所:义亭中心幼儿园、城西中心幼儿园。已落实规划的2所:后宅中心幼儿园、上溪中心幼儿园。为到2019年底,全面完成镇街国有中心幼儿园建设奠定了基础。

国有中心幼儿园充分发挥中心幼儿园的管理指导和示范辐射作用,积极组织送教下乡、结对帮扶、发展共同体等对口支援活动,通过开展幼儿园半日保教活动评比展示、研讨活动和主题教学活动展示,不断提高农村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3.城市配套幼儿园和公办幼儿园建设

义乌市城市配套幼儿园已列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学校布局建设规划。在《若干意见》中规定新住宅小区开发配套幼儿园,由开发商建成后移交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由于土地招投标时未设前置条件等原因,到目前为止开发商建成的配套幼儿园尚无移交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而由开发商向社会招标落实承办人。最近,经教育局、国土局、住建局、财政局等部门共同协商,市政府将于近日下发《义乌市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的出台,使小区配套幼儿园的顺利建设和移交有了保障。老住宅区配套幼儿园统一由义乌市三元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国有全资公司)负责建设,建成后实行“园舍国有、园长公派、教师民聘、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国有民营模式运作,到目前为止,已建成8所国有民营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已有城市配套幼儿园22所,规划配套幼儿园35所。

4.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若干意见》明确了有关公立幼儿园事业编制、幼儿教师养老保险等政策。2019学年我市事业编制幼儿教师为220人,2019年和2019年新补充进编幼儿教师分别为29人和30人,公办幼儿教师派到乡镇中心幼儿园66人,非事业编制的合格幼儿园教师有487人参加了各类社会保险。教育主管部门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采用多种形式对学前教育的全体教师开展培训,2019年以来,我市有496名幼儿教师新取得教师资格证,持证教师比例达64.5%。培训教师人数2019年和2019年分别为3926人和4107人。

5.鼓励支持民办幼儿园的政策措施

《若干意见》明确:“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力量采取各种形式举办上规模、上档次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在审批注册、分类定级、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表彰奖励和土地使用政策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

一直以来,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幼儿园做好指导和管理。在经费补助上,结合上级文件精神,我局下发了《义乌市关于申报发放2019年学前教育扶持资金的通知》(义学前〔2019〕2号)。奖励补助包括升等奖励、低收费补助、社会保险费用补助、基本建设投资补助。升等奖励资金由受奖励幼儿园自行添置设施设备,改善办园条件。低收费补助资金由受补助幼儿园在不降低教师原有工资待遇的条件下,用于提高教师工资或自行添置图书、玩具。社会保险费用补助资金用于下一年为教师缴纳社会保险。基本建设投资补助用于进一步改善办园条件。近两年来,发放升等奖励、低收费补助、非在编合格教师社会保险补助、困难儿童求助等各项资金530万元。

教育行政部门同时采取多项措施帮助指导民办幼儿园提高质量,近年来,我们严格按照省定等级标准和评估管理办法,认真组织开展幼儿园等级评定工作,使达标升等成为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提高保教质量的有力抓手,促进了全市学前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具体做法是:①资金奖励,正面激励。去年以来,在省厅升等奖励政策的基础,加大了奖励力度,即“凡民办幼儿园升等成为省一级、二级、三级幼儿园的财政分别按每班2万、1.5万、1万元标准予以奖励”。2019-2019年共发放升等奖励资金800余万元。资金奖励政策,极大地调动了民办幼儿园达标升等的积极性,目前,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园条件,配齐配好教师,提高保教水平,实现达标升等目标已成为广大民办幼儿园的实际行动。2019年,我市有35个准办园通过努力,基本达到省三级的标准,进一步扩大了省等级幼儿园覆盖面。②提高准入,竞争推动。为推动民办园争创等级,严把审批关,提高准入标准,凡新批办的幼儿园都要达到省三级及以上的标准,使那些不思进取的准办园感受到“不进则退”的形势,主动要求达标升等,积极改善办园条件,提高教师待遇,求得生存发展。而公办国有幼儿园的不断增多,又推动着那些二级、三级民办幼儿园的进一步提高。③过程充分,程序规范。为真正促进幼儿园通过升等得到提高,我们改变过去在6月份开始等级申报的做法,将申报时间提前到每年的1月份,在长达9个月的过程中,通过“宣传发动、自查申报、中心校初报、局组织逐个察看、督促整改、6月初评、暑期整改、正式评估、局里复查、最后认定”等10个环节,使这些幼儿园有了很大的变化提高。许多幼儿园室外铺设了塑胶跑道,按每班6件配足桌面玩具,改善午睡条件,达到一人一床一被的标准。评估工作从申报、初评、正式评估到公示、认定、复评等环节,程序规范,公开透明。④结对帮扶,切实指导。在整个申报评估过程中,我们采取多项措施帮助指导申报幼儿园提高。一是组成发展共同体,结对帮扶。全市21个公办国有部门办的骨干园与申报园分别结成共同体,通过开展各种工作活动,在环境布置、园务管理以及保教工作等方面帮助申报园改进提高。二是举办申报园园长培训班,2019年初50名申报省三级的园长参加了近一个月的培训,通过24个专题和12节课堂教学的专题培训,参观12所优质幼儿园,园长们在课程理念、教育管理、教学方法、家长工作、卫生健康等方面受到很大启发和提高,为升等提高提供了思路方法。三是开展教师培训近年来,我们充分运用公民骨干园优质师资资源,成立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讲师团,以镇街为单位,根据幼儿园的需求,免费为民办园教师开展各种培训活动,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近100期,受益教师达10000多人次,取得明显效果。

6.科学保教提高办学质量

近年来,我们把幼儿园内涵发展作为教育教学指导管理的重点,全面落实《新课程纲要》、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幼儿园一日保教工作的提升和主题课程实施与推进为主线,强化一日常规管理的规范化、丰富化,坚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游戏为基本形式开展教学,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一是积极开展公民办幼儿园半日保教评比和展示活动,开展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讨,每年举办全市性教学研讨10多次,加强教学游戏化的研究,引导幼儿园科学施教。二是全面推进幼儿园文化建设。鼓励幼儿园举办各具特色的体育、艺术和幼儿园文化活动,创建生动活泼的文化氛围,让孩童在快乐、多彩的氛围中健康成长。涌现了宾王幼儿园丫丫文化、稠州幼儿园“灵动个性培养”、胜利幼儿园“画话”活动等特色文化项目。三是加强纠正“小学化”工作。推广正确的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禁止幼儿园开展写字教学,加强对幼小衔接的研究,开展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课堂对比观摩活动;加强对纠正“小学化”工作的督导和评价,组织纠正“小学化”工作专项督导(两年来共开展三次专项检查),检查幼儿园设备配备、活动组织、教学设计等,以多种形式规范幼儿园教育行为。

7.加强幼儿园规范管理和动态监管

2019年《若干意见》明确:“合理设置新设立幼儿园的办学规模、标准,严格审批制度。”我局现设有行政审批科和学前教育科,下设教育监察大队,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对新设置的幼儿园进行严格的察看、申批,加强已办幼儿园的日常监督。认真开展年检工作,对一些办园条件差、行为不规范的幼儿园通过年检手段促进改进提高。加强等级评估、管理工作。对申报省等级的幼儿园通过申报初评、帮助整改、镇街评估、市组织复评等程序进行认真评估,以评估为手段促进幼儿园投入、改进,达到提高的目的。对已评的省等级幼儿园,严格按要求开展定期复查和日常监督,对有问题的幼儿园给予发放整改通知书、通报批评、暂时摘牌等处理,促使幼儿园始终保持相应等级标准要求。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2019年秋季起我市全面禁止幼儿园车辆接送幼儿,消除了安全隐患和恶性竞争,取得了预期效果。2019以来,立案查处了非法举办的稠江杨帆幼儿园;稠江育深儿童发展中心;廿三里何店幼儿园;廿三里华溪幼儿园等4所幼儿园。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师持证上岗问题:目前我市幼儿教师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共有2644人,持证率为64.5%,离我市制订三年行动计划80%的比例还差15.5%,今年起又提高了学前教育教师资格的准入门槛,学历由原来的中专提高到大专,使得获取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证的难度加大。

2.等级幼儿园建设问题:目前我市幼儿园328所,其中一级园9所,二级园23所,三级园116所,三级园以上在园儿童数48000多名,比例为69.6%,离三年行动计划85%比例还差15.4%。

(二)下一步打算

1.抓好队伍建设,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

①合理确定公办、国有民营幼儿园的教职工编制。市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教育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结合义乌实际,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逐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探索支持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的新方法、新途径。②加大招考录用幼儿教师、保健人员的力度。机构编制部门要会同教育、财政部门研究制定幼儿园保教人员编制标准,满足公办、国有民营幼儿园用人和扶持民办幼儿园的需求。拓宽视野,引进省内外优秀幼教人才来我市从事学前教育事业。加强与全日制高等师范院校合作,提升我市职校幼师专业办学水平,为幼儿园提供合格人才。卫生部门要继续负责认真做好幼儿园保健和保育人员的培训和任职资格认定发证工作。③严格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根据国家颁布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建立健全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和注册登记管理制度。幼儿教师由幼儿园自主聘用,教育局给予注册登记。把幼儿教师持教师资格证情况作为幼儿园办园审批、等级评定、评优评先等的重要指标,实行与财政经费补助直接挂钩。新进专任教师必须符合国家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不符合任职资格的在职园长和保教人员限期202019年底内80%取得任职资格。④全面实施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把在职幼儿教师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整体规划,市财政按民办幼儿园现任在职教师每人每年100元安排培训经费。逐步建立起幼儿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三年内对全部在职幼儿教师开展一轮全员专业培训,全部在职幼儿教师(含民办幼儿园)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每年不少于72学时,培训成绩作为教师晋级、聘任、续聘、职称评定、奖励的重要依据之一,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实施“名师名园长”工程,通过特级教师培养、名师名园长培养、教坛新秀评比、教学基本功比赛等多种途径,培养一批有较高知名度的园长和教师。

三年行动计划第3篇

一、工作思路

美丽XX建设三年行动是我市推进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机构编制工作必须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编委的领导下,以十九大、二中、三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上级编制部门的工作部署,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为我市“建设天地之中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少林功夫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提供坚强体制机制保障。

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服务保障“美丽XX”建设,提升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为导向,以全面加强机构编制现代管理为目标,不断提高机构编制管理水平,加强机构编制部门自身建设,为市委和市委编委的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三、工作重点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是推进农业、交通、市场监管、生态保护、文化五大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减少执法层级,整合执法队伍,完善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责任,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二是扩大乡镇街道政府职能权限。参照省赋予经济发达镇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为乡镇街道下放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三是继续深化城市管理领域综合行政执法管理体制改革。

(二)不断优化职能配置,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推动涉改部门在职能优化融合上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改改革强大动力。一是整合优化职责。按照“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对改革后单位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调研,根据情况进行职责梳理调整。二是厘清交叉事项。对涉及多个部门的事项,为避免职责不清和推诿扯皮,明确事项牵头部门,分清主办和协办关系,明确职责分工。

(三)进一步推进机构编制资源的优化配置

1.从严控制机构编制总量。坚持严格遵守机构编制管理和程序,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量。坚决落实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要求,严控总量,盘活存量,调整结构,创新管理,实现增减平衡,切实管住管好、用好用活机构编制这一重要执政资源。继续采取动态调整、空编运行、撤一建一等方法,充分挖掘编制资源,实现机构编制效益最大化。

2.探索推进“互联网+机构编制管理”。充分发挥实名制系统的作用,逐步实现机构编制相关业务工作由线下转为线上办理;做好机构编制统计月报季分析工作;继续推进网上名称管理工作,努力实现中文域名注册、网站挂标全覆盖。

3.强化机构编制督查工作。组织开展控编减编、规范领导职数管理、机构编制纪律规定执行落实情况专项督查。加大机构编制违纪违规行为举报受理、案件查办力度,及时通报典型案件。完善实名制管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机构编制政策法规,促进机构编制动态监督。加大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履职尽责考核和机构编制审计工作,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四)服务大局,提升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坚持“瘦身”与“健身”相结合,统筹使用机构编制资源。一是加大精简力度,保障重点民生和美丽XX建设。盘活用好有限编制资源,对改革前后机构撤并整合、职能调整等变化情况进行科学合理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机构设置和编制调整的依据。二是加强统筹调剂,引导资源下沉。严禁挤挪用基层人员编制,加大机构编制统筹调配力度,做好编制“减上补下”工作,将有限编制资源向基层倾斜,从市直事业单位调剂部分事业编制用于执法一线,夯实部门执法力量。

(五)强化机构编制法制化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关于机构编制监督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严防“吃空饷”等违纪违规行为,巩固机构编制核查成果,重点对机构编制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机构编制数额的控制和人员配备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加强部门联动,严把进人关,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不合理增长,巩固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成果,防止机构编制的膨胀。

(六)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协调相关部门稳妥做好从事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积极推进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改革。

(七)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强化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窗口”服务制度和机制,实行“一站式”服务,推进“全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全面实施事业单位法人公示信息“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积极配合推进事业单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成社会统一信用代码赋码换证办证工作。创新事业单位管理,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工作。

(八)注重强化自身建设。按照完善职能、健全机构、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总体要求,以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为重点,以创建“学习型、创新型、规范型、服务型、务实型”编办为载体,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勤奋务实、开拓进取、公道正派的高素质机构编制干部队伍。

五、工作措施

(一)抓好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将各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政策和法律法规执行情况、“三定”规定落实情况、职能履行、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管理和领导职数配备等情况列入日常监督检查内容。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抽查,通过听取汇报、查验资料和实地核查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纠正,限期给予解决。同时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重点改革任务,制定专项督查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检查,严肃了机构编制管理纪律,进一步提高了机构编制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二)抓好事前监督与事后检查。对各单位提出的有关机构编制事宜的请示,依据机构编制政策法规认真搞好研究论证,形成有理有据的文字材料上报编委会,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机构编制事宜决议后,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对其机构运转、职能履行、人员编制配备和中文域名注册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促进机构编制管理水平健康发展。

(三)抓好协调配合。建立编制、人社、财政相互协调配合的控制约束机制。机构编制部门严格核定各单位机构编制,人社部门按照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安排新增人员计划,财政部门依据核定编制和人员数拟定财政预算和核拨经费,使三者间形成监督,从体制机制上有效地控制财政供养人员的无序增长。同时,建立与组织、纪检监察、财政等部门的协作机制,共同参与开展重大督查活动,形成齐抓共管、多方联动、共同监督的有效机制。

六、工作机制

(一)逐步建立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科学决策机制。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条例》对机构设置进行调研论证,逐步建立机构设置论证标准,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水平。

(二)建立以“三定”履职评估机制。坚持“内涵挖潜”理念,以职能管理为核心,构建科学量化的职能运行评估体系,重点评估职能来源依据、履责轻重强弱、岗位设置运转等情况,加强履职评估结果转化运用。

(三)严格执行机构编制总量控制制度。按照“要增编必清理、先减法后加法”的原则严控编制总量,对职能未作大的调整、工作任务没有大幅增加、新增工作为阶段性任务、新增任务可市场化解决的,一律不再增编,确保机构编制资源用在保障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上。

(四)建立健全监督检查的工作机制。加大机构编制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离任机构编制审计,认真研究一些加强监管的办法,明确责任,常抓不懈,务求实效。

三年行动计划第4篇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根据市安委会《关于印发<邵阳市安全生产“四大三基”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邵市安委〔2014〕8号)、县委会《隆回县安全生产“四大三基”三年行动计划》(隆安字〔2014〕16号)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特制定我镇安全生产“四大”三基“三年行动计划(大宣传、大培训、大检查、大整治、基本建设、基础工作、基层创建,以下简称”四大三基“)。

一、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

充分认识”四大三基“行动计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乡镇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安全监管的各项政策法规,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但当前我镇安全生产的现状仍然是:一方面,安全隐患和职业危害因素存在、事故易发;另一方面,安全生产”基础脆弱、基层薄弱“的问题仍然突出,一些基础性、本质性、长效性的工作亟待加强。面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立足我镇实际,通过扎实推进”四大三基“三年行动计划,在安全生产领域既总揽全局又协调各方,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努力治标又着力治本,既着力解决重点行业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又切实解决其它领域的安全生产突出问题,在确保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向好的前提下,为全镇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施”四大三基“三年行动计划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以”大宣传、大培训、大检查、大整治“为抓手,以”基本建设、基础工作、基层创建“为保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要求,切实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属地管理、部门行业监管责任,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不断提高全民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有效防范和遏制一般事故,坚决杜绝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促进全镇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通过三年的努力,到2016年,全镇生产安全事故总量明显减少,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控制在县控范围内。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体制机制建设、机构队伍建设、装备和信息化建设等得到加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本质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

实施”四大三基“三年行动计划的基本原则:一是标本兼治,重在预防。坚持预防为主方针,筑牢科学管理的安全防线,加强监管执法,深化专项整治。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机制,坚决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大幅度减少事故总量。二是整合要素,综合治理。整合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各类政策、资源、技术、人文要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安全基础,强化安全保障能力,提高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能力。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的手段,推动”四大三基“计划全面落实。三是落实责任,齐抓共管。完善安全生产奖惩机制,严格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充分调动各乡镇各部门各方面的积极性、责任心,形成安全管理的强大合力。四是重点突破,务实推进。坚持”求真务实、认真负责、雷厉风行、艰苦奋斗“的安监作风,坚决反对安全监管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既要盯住重点问题,攻坚克难求突破,又要稳打稳扎,务实推进见成效。

三、重点任务

(一)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宣传

1、抓好面向党政领导干部的安全生产宣传。镇党委中心组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安全生产专题学习。每年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至少安排一次安全生产专题辅导报告。镇安监站定期向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汇报安全生产及重要信息。

2、抓好面向社会各界的安全生产宣传。镇人民政府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媒体通气会,在广播、电视、报刊、电台、门户网站开辟专栏,大力宣传党委、政府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工作动向、决策部署。充公发挥媒体监督作用,及时曝光重大安全隐患和突出问题。各部门要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现场咨询、巡回宣讲,在集市和村(居)展示或悬挂安全生产宣传版报、标语,向居民编送一批书刊、画报、光碟,推进安全生产知识进村(居)、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

3、抓好面向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安全生产宣传。要定期编制一批安全生产警示短信向属地企业负责人发送,突出宣传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通报事故案例和安全生产预警信息。集中开展企业主要负责人保护职工生命安全若干规定的宣传,定期进行巡回宣讲,切实增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

4、抓好面向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宣传。督促企业利用自有广播、电视、墙报等方式,在车间和厂区大力营造安全生产氛围。督促高危行业企业建立每天班前检查和训话制度,建立职工举报奖励制度。企业主要负责人每半年要为员工至少讲一堂安全生产课。

(二)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培训

5、实施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工程。严格落实从业人员先培训后上岗制度。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采取脱产学习、委托培训、集中培训等方式,到2014年底,企业特种作业人员、矿山和危险品以及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100%持证上岗,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考试费用列入企业经营成本; 到2015年底,企业从业人员100%持证上岗。对安全培训责任不落实的企业,依法给予处罚;造成重特大事故的,其主要负责人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企业厂长(矿长、经理)。

6、实施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安全生产培训工程。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监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统筹安排安全监管人员参加市、县安监局举办的安全监管人员执法资格培训班和安全监管专题业务培训班,相关部门也要分行业开展培训。到2015年,全镇安全监管人员100%持行政执法证上岗。

7、实施干部职工安全生产培训工程。坚持每月在干部职工集中学习日开展一次安全生产课。镇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干部要参加市、县安委办每年举办的专题业务培训班。

(三)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

8、全面落实企业隐患自查自改的主体责任。2014年,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行业企业推行隐患自查自改月报制度,建立违规扣分、群众举报、核查抽查和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明确企业自主查隐患、部门抓监督的工作机制,推动企业认真落实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切实解决隐患排查”政府热、企业冷“的问题。

9、建立领导干部带队检查工作机制。制订领导干部带队检查的工作制度,督促镇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每年至少带队深入基层开展安全生产检查2次以上,协调治理安全生产重大隐患和解决安全生产突出问题。

10、推动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常态化。镇人民政府要成立常年检查组,每月至少检查1次。镇安委办分行业领域组成常年暗访督查组,每年至少开展2次以上安全生产大检查集中督查。针对重点地区和行业领域,突出重点时段,不定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

11、推动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规范化。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按照《湖南省安全生产行政检查暂行办法》规定的检查内容、方式、程序、要求和责任,规范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全面开展”有计划、严要求、规范化“的安全生产行政检查,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

12、创新安全生产大检查方式和工作流程。坚持”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开展安全生产暗访督查、突击检查、交叉检查、随机抽查复查。坚持”全覆盖、深排查,列表格、建台帐,签责任、严追究,下文书、速交办,促整改、抓到底“的五步工作法,落实重大安全隐患挂牌督办备案和复查验收制度,建立大检查闭环工作机制,落实隐患整改资金,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把大检查中发现的隐患整治到位。

(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整治

13、深化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建立”打非治违“驻点督导制度,各部门每年选择一批安全生产重点企业,由领导带队开展”打非治违“驻点督导。2014年起,成立由政府领导牵头的专门队伍,定期开展”打非“行动。建立联合”打非“机制,着力解决矿山无证开采、项目无证建设、烟花爆竹非法生产经营运输等突出问题。

14、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突出非煤矿山、道路交通、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民爆器材、建筑施工、电力、特种设备、燃气、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突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关键环节和要害部位,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着力规范安全生产秩序。

15、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以矿山开采、建材和家具制造等行业为重点,开展粉尘危害、高毒物品和重金属职业危害专项治理。2014年,重点开展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排查摸底申报、职业健康监护情况专项检查,全面摸清底数;2015年,重点开展职业卫生培训、职业卫生”三同时“、职业病危害告知和警示标识、现状评价等专项检查;2016年,重点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检测及个体防护等专项检查。

16、建立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包干负责制和举报奖励制度。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采取领导带队包干负责的方式,每年选择一批重点企业挂点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集中精力破解安全生产难题。充分发挥政府”12345“公众服务电话和安全生产举报投诉平台作用,强化落实安全生产隐患举报奖励资金,加强安全生产社会监督。

(五)强化安全生产能力基本建设

17、加快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装备建设。按照省市县安排,2015年底完成现场监督检查、职业危害快速检测、调查取证分析等执法装备的配备;2016年底前落实办公业务及保障用房及执法交通专用工具。同时,加强特种设备、建设工程、道路交通及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行政执法装备建设,完善城市消防站配备建设。

(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18、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强化乡镇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力量,规范镇安监站建设,开展镇安监站标准化建设,确保机构、编制、经费、装备”四落实“,做到有人干事、有权管事、有钱办事。建立和落实村级安全生产专干制度。严把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入口关,加强业务教育培训,优待关心基层安监人员。

19、切实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一岗双责。认真贯彻落实《隆回县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实施办法》,从定期学习、工作分工、年度述职、事故追责等方面加强配套制度建设,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 乡镇党委会议每年至少听取两次以上专题汇报,乡镇政府班子会议每年至少听取四次以上专题汇报,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提高安全生产指标在绩效考核、社会管理创新、文明单位考评和干部年度考核工作中的权重,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度。要认真落实党委分管或联系安全生产工作制度。严肃事故查处与责任追究,严厉查处事故迟报、谎报、瞒报行为,建立安全生产事前问责制度。

20、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检查落实安全专项经费提取和使用等经济政策,推动企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做到安全投入到位、教育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曝光制度,对存在严重非法违法和违规违章行为、发生安全事故的,在企业信用评级、项目核准、用地审批、资金安排、融资扩股、品牌评定、评先评优时予以限制。

21、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坚持进度服从质量,推动危险化学品和非煤矿山在2015年前全面达标。对创建达标的企业进行抽查,不再具备条件的坚决摘牌。

22、完善安全社会化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安全生产工伤保险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工作,到2015年全镇重点行业(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建筑施工、道路运输等)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覆盖面达到90%以上。积极鼓励建材、机械、烟草、电力、特种设备等行业企业参加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23、加快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应用。按照省市县要求,2014年底前,完成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尾矿库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建设,完善道路交通动态管理联网监控系统;2015年底前争取完成露天矿山中深孔爆破、道路交通动态监控等安全技术示范工程;淘汰落后装备和生产工艺,积极推广应用机械铲装、非电起爆、干式排尾等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提高企业安全防范水平。

24、加快淘汰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产能。坚决关闭取缔不符合产业政策、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五小企业“,淘汰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产能。

(七)深化安全生产基层示范创建

25、继续深化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创建活动。完善创建标准,严格考核验收,加强对口帮扶,强化动态管理,坚持数量服从创建质量。到2016年完成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创建并通过县级验收。

26、广泛开展安全生产示范企业、示范社区、示范村组、示范工地等创建活动。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安康杯“竞赛活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示范社区(村组)、示范工地、文明交通示范公路、平安农机、平安校园等创建活动。

四、保障措施

27、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镇安全生产”四大三基“三年行动实施领导小组,由镇长罗运河任组长,副镇长颜少江任副组长,镇安委会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镇安监站,由镇安监站条刘伟臣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和协调推动、督促、指导、考核”四大三基“三年行动计划。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抓好工作落实。

28、健全投入机制。各部门要整合现有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尾矿库治理、信息化建设、科技推广等专项资金,采取财政保障、按规定从工伤保险统筹资金和安全生产责任险中提取事故预防费用等办法,完善”四大三基“投入保障机制。从2014年起,根据工作情况由镇财政部门安排安全生产专项经费,重点用于”四大三基“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落实。督促企业提足用好安全费用,保障企业层面”四大三基“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落实。

三年行动计划第5篇

科学分析、认真总结实践成效和经验,对于切实增强抓三年行动计划、促有效投资的信心有着积极意义。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必须进一步凝聚共识,创新思路,敢担当、善创新、真实干,全力打好三年行动计划和重点工程建设攻坚战,更好地推进经济行稳致远发展。

[关键词]

三年行动计划;转型发展;重点工程建设;攻坚战

2014年开始实施的宁波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今年进入收官之年。科学分析、认真总结实践成效和经验,进一步凝聚共识,创新思路,全力打好三年行动计划和重点工程建设攻坚战,对于进一步推动宁波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科学分析、认真总结,切实增强抓三年行动计划促有效投资的信心

2015年是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二年。一年来,三年行动计划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推进加挡提速,有效投资实现了新突破,为全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从项目推进看,轨道交通4号线等261个项目开工建设,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奥体中心等420个续建项目加快推进,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环球航运广场等155个项目建成投用,宁波至余慈城际铁路(一期)等7个项目通过国批、省批。科学分析、认真总结实践成效和经验,对于切实增强抓三年行动计划、促有效投资的信心有着积极意义。一是强化目标导向,搭好平台、健全抓手。围绕在新常态下扩大有效投资,扎实做好三年行动计划的研究论证、谋划实施工作。一年来分两批下达重大项目836个,明确每个项目的计划书、路线图和责任人。组织开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重大项目百日攻坚等活动,推动项目落实落地。加强上下联动,市级部门创新要素保障、强化服务指导,各县(市)区积极为重大项目建设搭台唱戏,组织开展姚城赛马、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攻坚年、“六大攻坚突破”等攻坚活动,形成了项目推进的强大合力。二是强化创新导向,完善机制、激发活力。围绕理顺扩大有效投资体制机制,在深化改革、建章立制上下好功夫、做好文章。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进商事登记制度、要素配置市场化、审批制度改革,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金融改革创新,制定PPP融资指导性意见和具体操作流程,建立PPP项目储备库,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民间投资占比达到48%。创新督促检查机制,深入实施项目督查组、联合督查等制度,对重大项目开展定期督查、协调和推进,对项目难题进行集中会诊、分类破解,取得较好成效。完善联系服务机制,健全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选派205名中青年干部到重点工程项目单位挂职,选派20多名中青年干部担任重大项目代办经理人,有力助推了工程建设。三是强化绩效导向,加强监管、提升效能。一方面,强化监管系统建设。将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全部纳入重点工程监管系统,实施“红黄绿灯”管理,对未按期完成节点目标任务的项目实施“红黄灯”预警并进行转办。另一方面,完善综合考评办法。坚持以实绩论英雄,依托综合监管系统平台,实行重点工程年终考评与督查相结合,把实地督查结果、协调推进结果作为重要依据,切实提高考评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四是强化服务导向,加强协调、优化支撑。加大协调服务力度,积极帮助重点工程项目单位解决突出问题和困难,对宁波市图书馆新馆、宁海双盘三山涂围垦等开展协调80多次,解决问题百余个。抓好国家、省重点建设项目的滚动更新和补充,积极争取粮食水利、健康与养老服务、保障安居工程等中央资金和项目。制定出台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营造法治化、规范化的投资环境。

二、适应常态、把握趋势,积极做好今年三年行动计划和重点工程推进工作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凝聚共识,创新思路,引导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精心谋划安排年度重大项目,加快形成新的支撑力量,更好地推进经济行稳致远发展。在工作推进中,要敢担当、善创新、真实干,全力打好三年行动计划和重点工程建设攻坚战。

一是抢抓机遇,深度融入国家省里重大战略。

结合宁波城市功能定位,以扩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和省里重大决策部署,借力借势,努力打造更具辐射力的港口经济圈、更高能级的宁波都市区。首先,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以机场三期、杭甬复线宁波段一期、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宁波至奉化城际铁路等在建项目和沪甬跨海铁路、甬舟铁路等前期项目为支撑,构建完善的立体交通、通信、油气等区域互联互通枢纽,推动与沿带、沿路、沿江区域更高层次合作,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和多式联运国际枢纽港。其次,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加快“三江六岸”品质提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城市景观绿化、奥体中心、城中村改造、城市综合管廊试点等重点项目建设,提升中心城区建设品质,补好城乡发展的“瓶颈”和“短板”,为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服务经济、提升生活品质提供良好平台。第三,增强综合服务优势。加大高端服务业的集聚,以金融中心、国展中心11号馆等在建和新开工重大服务业项目为支撑,加快港航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升配套服务完善度和能级。加快海洋经济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海港、海湾、海岛联动发展,努力打造海洋特色新兴产业基地和科技兴海创新基地。

二是聚焦重点,大力推动产业创新转型发展。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在新常态下,要提高供给质量,既要扩大增量供给,也要优化存量供给,这些都离不开有效投资的牵引和拉动。要把产业项目投资作为重中之重,抓住“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机遇,大力推进一批具有引领性作用的产业重大项目,用大项目带动大创新、大转型、大发展。首先,突出重点产业发展。发挥工业机器人、海洋装备制造、宁钢环保提升改造等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引导石化、装备制造、小家电、纺织等传统产业和材料、电子、海洋生物等新兴产业向柔性化、智能化、个性化、高端化转变,带动更多产业实现高端、融合、创新发展。其次,突出重点功能区建设。加快杭州湾新区、梅山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新材料科技城、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跨境电商城、中意(宁波)生态产业园等重点平台建设,促进新兴产业做强做大,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第三,突出特色小镇、众创空间等培育。加快20个省级、35个市级、45个县(市)区级特色小镇培育建设,深度挖掘特色小镇的经济、历史、自然等优势,谋划推进一批特色项目。梅山海洋金融小镇、慈溪服务机器人小镇、象山影视星光小镇等已启动建设项目,要保证质量和进度,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级。各地要积极行动起来,按照特色小镇的各项标准提前规划,深入推进。此外,还要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空间。

三是滚动推进,形成项目推进建设良性循环。

要顺应投资发展趋势,注重长短结合、协同推进,努力形成“干着今年的、备着明年的、看着后年的、想着大后年的”的良性循环,夯实投资发展后劲。一方面,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坚持实干至上、行动至上的理念,在坚持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前期,抓好开工,加快续建,确保投产。对正在做前期工作的项目,要发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县(市)区有关部门要提前介入,主动服务,紧密配合,积极做好重点项目衔接和报批的工作。对完成前期工作的项目,要抓紧筹备,倒排进度,尽早开工,绝不允许因为主观的原因、自身的原因、工作的原因而影响工程进展。要以重大产业项目为突破口,进一步扩投资、优结构、提质效、增后劲。各地各部门要主动谋划,积极组织,挖掘潜力,加强协作,切实做好集中开工筹备工作。对在建、续建项目,特别是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电力、交通、水利和社会发展项目,要加快建设,按期完成,确保年度投资目标的全面实现。另一方面,要抓紧启动下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的谋划工作。要结合“十三五”发展目标任务,主动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抓紧研究谋划下一轮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安排,完善重大项目储备库,为争取更多中央资金、规划、政策支撑等打好基础。对各地的项目谋划和申报工作,要与投资考核及土地、资金等指标下达相结合,提高推进成效。

四是精准发力,努力突破投资瓶颈制约。

当前,投资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但办法总比困难多。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狠抓要素保障和难题破解。首先,破解“融资难”。在投资建设中政府不能唱“独角戏”。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四大产业基金建设推广PPP融资模式,做大做强做优国有融资平台,增强民间投资信心和活力。要主动对接国家重点支持32个方向的专项建设基金政策和企业债券政策,全年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100亿元、企业债券50亿元,更多申报中央预算内资金,同时也要用好资金、提高绩效。其次,破解“用地难”。既要以大战略、大规划向上争取更多用地指标,又要眼光向内挖掘潜力,深化多规融合、“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产城融合”等工作,做到向规划要土地空间、向创新要土地空间、向改革要土地空间。第三,破解“环境要素保障难”。合理使用环境要素容量,根据国家和省市下达的环境要素容量指标,经信、环保等部门要做好重大项目能耗优化的配置方案,在保障项目建设的同时持续改善我市生态环境。第四,要破解“拆迁难”。严格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组织精兵强将,配备专门力量,做好群众工作,加大依法拆迁力度。确保征地拆迁顺利推进,创造更好发展空间。

五是加强统筹,加大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

三年行动计划第6篇

在三年行动计划的编制过程中,要求“各学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注重内涵发展,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优质化全面发展”,把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发展目标作为重点工作。

在具体编制学校《三年行动计划》时,我始终把校园文化建设贯穿于计划内容的始终,因为校园文化就像是学校的灵魂,它是你走进一所学校不仅仅是靠看和听,更是要凭身心、呼吸去感受的一种内在品质。现在的教育界对校园文化的普遍定义是这样的: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地理环境、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高度成熟的文化。

正因为校园文化是对学校各项工作的集中体现,在学校《三年行动计划》中我把“文化立身、文化立校”之理念高调放入了学校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中去,提出要“积极创建健康向上的优秀校园文化,用文化引领学校的发展”。这既体现了学校领导班子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体现了学校将会从一味的抓学生成绩、看办学效益的单线条追求到办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一个质的变化。也向全校师生表明了学校发展的终极目标:以塑造学校文化精神为中心,以学生终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把文化发展作为一个学校发展的目标写进行动计划,并将在今后努力实现,这对于一个学校的不断向前发展将具有里程碑的作用。

三年行动计划第7篇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各项部署。按照“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坚持“六看六确保”和“四个严”的基本要求,聚焦社区脱贫攻坚突出问题,强化产业支撑,确保“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着力提高脱贫攻坚质量。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监督考核,注重日常考核,确保打好脱贫成果巩固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脱贫目标。

1.精准施策,完成脱贫攻坚计划。围绕年度脱贫计划,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年度脱贫攻坚任务,杜绝脱贫不实、脱贫不稳的现象。进一步完善帮扶计划,因人因户因村施策,做到“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确保把精准帮扶措施落实到户、到人、到项目,实现精准化管理,完成年度脱贫攻坚计划。

2.巩固提升,实现稳定脱贫。对脱贫户做好巩固提升,全力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使脱贫户实现稳步脱贫并逐步达到富裕。

二、重点任务

(一)动态管理。一是做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和信息更新。按照省市下达的年度脱贫计划,调整完善滚动脱贫计划。定期组织开展边缘户人群大排查,杜绝“漏评”;定期开展建档立卡脱贫人口信息“回头看”工作,杜绝“错退”;切实抓好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实时监测脱贫人口信息,开展脱贫人口收支测算、统计分析,杜绝“返贫”。

(二)提升信息系统数据质量。及时更新贫困户信息,提升数据质量,做到国办系统、扶贫手册、纸质档案、贫困户口述与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相一致。

三、重点项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贫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必须加强项目建设力度,强化项目支撑,增强贫困户 “造血”功能,拓宽其稳定增收渠道,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落细攻击点位。

1、在我社区扶持2014年建档立卡以来经过精准识别后的建档立卡且自愿发展产业的贫困户;经过社区干部的摸排走访,我社区2018年产业到户自种自养的贫困户有18户,;产业扶贫其他产业1户(经营小型服务棋牌室)申请补助资金3000元/年

2、产业扶贫到户园区带动类有11户,

3、金融扶贫扶贫小额贷款共22户,申请了产业扶贫经营主体带动,

4、帮助8户9人申请了贫困户在校子女教育助学扶贫,其中帮助了2名在校大学生申请了“雨露计划”,还有2名本科生申请了宣州区建档立卡困难大学生助学金,

5、就业扶贫外出务工转移就业补贴合计10户10人,

6、社保兜底(五保、低保、残补、护理补贴)合计27户

7、健康工程“351”政策合计11户,“180”政策合计12户

8、生态保护(护林员)2人,生态保护(巡河员)1人,

四、方案目标

提升“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推进“三有一网”点位扶贫模式,强化“三业一岗”就业扶贫模式,确保精准发力、吹糠见米。补齐突出短板,紧扣改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和农村人居环境短板,与农委、人社、金融办、卫计办、教体局、民政局、林业等行业部门规划相衔接,确保我社区全覆盖。

五、政策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增强部门合力。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政治任务,社区党政主要负责人是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完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增强与农委、人社、金融办、卫计办、教体局、民政局、林业等相互配合沟通合作,数据共享,统筹协调,确保我社区全覆盖。

(二)强化作风建设,加强干部培训。专项治理实施方案要求,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专项治理,扎实开展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同时加强对干部队伍培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脱贫攻坚能力,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经验主义和弄虚作假问题。

三年行动计划第8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突出问题导向,优化政策供给,坚持不懈抓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实,为2020年脱贫攻坚战完美收官奠定坚实基础。

二、着力实施教育脱贫攻坚行动

(一)师资扶持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继续增强贫困乡镇学校师资力量,通过特岗计划、事业单位招聘、“三支一扶”等方式继续争取为乡镇学校补充短缺学科的教师。继续实施农村教师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积极与人社部门沟通联系,待市人社局审批完成后,由财政统一发放2020年乡镇工作补贴,保障乡村教师待遇。

(二)办学扶持

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计划投资342万元,10月底前,对5所使用锅炉取暖的学校进行取暖改造,改造面积16000平方米。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推进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和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跨区域共建共享。

(三)助学扶持

1.核实学生基本信息

配合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对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基础信息进行比对核实,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加大对域外就读的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信息的整理力度,与学生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加强沟通,信息共享,确保应助尽助、应补尽补,不漏一人。

2.落实学生资助政策

全面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做好各学龄段各类助学金的审核、发放工作,推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争取在6月份将学前、义务、高中阶段国家春季助学金发放到位,在12月份将秋季助学金发放到位。落实贫困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积极协调驻临部队和其他部门,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雨露计划等政策的宣传工作。

3.提高特殊教育质量

积极落实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制定“一人一案”,组织全市各中小学校为残疾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及帮扶工作。通过“特教班就读、随班就读、送教上门”三种形式,满足不同类别的残疾学生接受适合教育的需要。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残疾学生的关注,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残疾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义务教育。

三年行动计划第9篇

一、指导思想

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实际需求为宗旨,将学前教育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强化措施,多渠道投入,推进学前教育园所建设。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注重特色办园,提高教育质量,规范监督管理,为适龄儿童提供优质的保教服务,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二、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市积极优化学前教育机构布局,努力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素质,保教质量不断提高,学前教育取得较快发展。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2647所。其中,登记注册幼儿园767所,占总数的29%,民办幼儿园1989所,占总数的75%。在园幼儿14万人,登记注册幼儿园在园幼儿7.3万人。学前三年入园率70%。幼儿园教职工1.1万人,专任教师8421人。其中,公办幼儿园教职工3198人,专任教师2723人,幼师及以上学历的占75%。

(二)存在问题。随着新一轮人口出生高峰到来和城镇人口的增加,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资源尤其对优质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目前,我市公办园数量偏少,仅占总数的25%,达不到办园标准的幼儿园占71%,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更是短缺。个别县(市、区)和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建设已然空白。城市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相关政策未能得到有效落实,有的小区不按要求建设配套幼儿园。公办幼儿园专任教师编制不足,数量短缺,不能满足保教需要。一些地方由于缺乏有效的规范和监管,出现一定数量的无证民办幼儿园。这些幼儿园和部分村办幼儿园基础条件差,师资水平低,硬件不配套,安全隐患多。

三、计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实施学前教育强基工程,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幼儿园增量部分以公办为主。“强基”重在加强学前教育园所建设,利用3年时间,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的园所建设任务,构建起“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城乡人民普遍受益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到2013年,全市公办和公办性质幼儿园占总数60%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

(二)年度目标

——2011年,学前教育园所建设全面铺开。大力发展城区公办幼儿园。努力建设农村幼儿园,重点建设乡镇中心幼儿园。积极促进民办幼儿园。县(市、区)新建公办幼儿园122所、改扩建149所。全市创建1-2所省级实验(示范)幼儿园、15所市级一类幼儿园。公办园招生人数明显增加,“入园难”问题得到初步缓解。

——2012年,县(市、区)新建公办幼儿园113所、改扩建201所。全市创建2处省级实验(示范)幼儿园,增加市级一类幼儿园15所。全市优质幼儿园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入园难”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

——2013年,建成1所市属达到省级标准的实验(示范)幼儿园。县(市、区)新建公办幼儿园138所、改扩建177所,全面完成公办幼儿园三年计划建设任务。每个县(市、区)均有2所以上幼儿园达到省级实验(示范)幼儿园标准。乡镇中心幼儿园全部达到省定基本办园标准和市级一类幼儿园标准。全市建成以公办为主体,以民办为补充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入园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学前教育特色突出,保教质量明显提升。

四、全面推进学前教育园所建设

(一)大力发展城区公办幼儿园

1.充分发挥县级实验幼儿园的引领示范作用。各县(市、区)要对现有县级实验幼儿园进行改扩建,补充人员,完善设施、设备,在未来3年内均要达到12-15个班的办学规模,建设标准达到或超过省级实验幼儿园标准。没有县级实验幼儿园的县(市、区),要在2011年建成。实施“名园带动战略”,县级实验幼儿园要进一步借助自身优势,向区域内其他幼儿园辐射,输出理念、管理、师资、保教模式等资源。每所县级实验幼儿园至少要在城区、乡镇建立3个分园。分园既可以是独立的法人单位,也可以是县级实验幼儿园的附属机构。

2.多渠道建设资源整合式公办幼儿园。由于生源等因素影响,一些学校在今后3-5年内出现部分校舍闲置、师资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各县(市、区)要统筹规划、合理调配、科学安排城区教育资源。各级各类学校的闲置教育资源,经整合改建符合省定基本办园条件标准,且没有安全隐患的,均可用于举办幼儿园。

(二)努力建设农村公办幼儿园

农村幼儿园建设既是我市学前教育园所建设的重点,也是瓶颈和难点。各县(市、区)要提高认识,抢抓机遇,采取措施,有所突破。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确保剩余教育资源优先用于补给学前教育。

1.重点建设乡镇中心幼儿园。2011年要基本完成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任务。每个乡镇都要在乡镇政府驻地建设1所规模在6个班以上的中心幼儿园,建设标准达到省定基本办园条件标准要求;人口较多、经济条件好的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办园规模要在10个班以上。增强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联动示范作用,发挥资源优势,每所乡镇中心幼儿园至少要联系2个村办幼儿园。

2.切实建好村办幼儿园。县、乡政府要分类指导,通盘考虑,合理布局,将幼儿园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5000人口、1.5公里服务半径”的原则建设村办幼儿园,督促相关行政村落实相应的办园义务。要创造条件,积极改善农村现有幼儿园保教条件,配备基本的保教设施、玩教具、幼儿读物等,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入园。

(三)统筹建设城镇居民小区配套幼儿园

城镇居民小区没有配套幼儿园的,县(市、区)要积极协调开发商和相关部门,统筹规划,积极作为。每5000人口居民区要规划建设1所规模为6—8个班的幼儿园。居民区人口超过5000人的,要适当增加办园规模。确保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要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新建居民区规划将不予审批。居民区配套幼儿园由县(市、区)教育局举办公办幼儿园或委托其他举办者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由县(市、区)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报市教育局备案。

(四)积极促进民办幼儿园建设

1.扶持新建幼儿园。各县(市、区)要鼓励和支持区域内外的行业、集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新建符合省定基本办园标准的民办幼儿园,并在土地使用、校舍建设、教职工招聘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新建民办幼儿园既可以是独资建设,也可以是股份制合作建设。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今后新增民办幼儿园,凡达不到同类国办幼儿园设置要求的,一律不得审批,并不准招生。

2.管好已批幼儿园。要加强对已审批幼儿园的管理和监督,做好招生、收费、保教、安全等方面的日常检查和综合性年度检查。各方面均达到设置要求的幼儿园,要进一步提升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尚未达标的幼儿园,要控制其招生规模,督促其举办者不断增加投入,改善条件,直至完全符合办园要求。

3.监控未批幼儿园。各县(市、区)每年要对无证民办幼儿园进行全面排查,下达整改通知书,区别对待,靠上监督,跟踪指导。对条件接近、举办者确有实力的,要动员对照标准,加大投入,不断完善。经投资改造达到相应标准的,要颁发其办园许可证。对举办者能力有限、整改后仍达不到保障幼儿安全、健康等基本要求的,要依法予以取缔,并要妥善分流和安置其在园幼儿。

五、切实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一)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

全面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避免“小学化”倾向。坚持“面向全体,关注个体,游戏为主,保教结合,寓教于乐”的办园方针,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和谐发展,为幼儿素质教育及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以统一幼儿教材管理为抓手,规范保教行为,提高教研与科研水平。突出特色办园,改革保教模式,注重对幼儿进行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智力能力和才艺等方面的培养,为幼儿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

(二)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建立城乡对口支援机制,加大城区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向农村的辐射力度,提高农村幼儿园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带动农村幼儿园共同发展。开展园长之间的“传、帮、带”、城乡结对帮扶、骨干教师送教下乡等形式的活动,缩小城乡幼儿园的办园差距。

(三)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1.建立正常的幼儿教师补充机制。各县(市、区)要按照省定配备标准,配足配齐公办幼儿园教职工。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制度,幼儿园园长、教师、保育员等均应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公办幼儿园新增教师根据有关规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城乡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教师经过培训后可转岗到幼儿园任职。对已经在岗尚不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员,要限期取得任职资格。

2.加大幼儿教师培训力度。将幼儿教师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高工程,三年内对幼儿教师进行新一轮全员培训。以县(市、区)为组织单位,利用学院和幼儿师范等市级培训院校,分期分批培训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以县级实验幼儿园为引领和示范,全面开展“园本培训”。实施“名园长培养计划”,用3年时间,每个县(市、区)培养幼儿园长20名。

3.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各县(市、区)要将公办幼儿教师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体系。幼儿教师在评先树优、职务评审、岗位聘用、培训进修等方面与中小学教师享有同等待遇。

六、加强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

(一)建立幼儿园动态监管机制

严格执行幼儿园审批及年检制度。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公安、卫生等部门审核幼儿园的办园资格。对审批注册的幼儿园定期组织年检并实行分类管理。要会同有关部门严格审核界定早期教育培训、教育咨询等机构的经营范围,防止无资质机构变相举办学前教育。建立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以县为主加强动态监管。实行信息年报制度,及时掌握各类幼儿园的办园条件、招生情况、收费标准、人员资质及工资待遇等情况。

(二)强化幼儿园安全管理

各县(市、区)要按照《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保障工作,综治、公安、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安监、质监等相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协调配合,依托乡镇(街道)、社区组织,建立无缝隙、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建立安全责任制,按照有关规定,配足配齐安保人员及设施,健全制度,落实措施,严防儿童伤害事件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七、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计划实施的组织领导

1.建立市级统筹,以县为主、县乡两级共管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市政府负责制定本区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政策法规,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统筹管理和指导监督。县(市、区)政府对本区域学前教育发展负主要责任,负责幼儿园规划布局,公办幼儿园建设、公办教师配备与工资保障、公用经费筹措、各类幼儿园的审批注册、常规管理和业务指导等工作。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承担本辖区学前教育发展和管理责任,负责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建设并办好中心幼儿园、社区幼儿园,扶持村集体办园。

2.各县(市、区)要调整充实托幼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明确任务,各司其职;要牵头建立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1至2次联席会议,通报学前教育三年计划的组织实施情况,研究制定学前教育发展政策,协调解决学前教育园所建设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教育部门要充实参与力量,加强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机构编制部门要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发展改革部门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落实学前教育的投入政策。规划和国土部门要落实城镇居民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建设的规划、用地。人社部门要制定和落实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劳动关系、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职称评聘政策。

(二)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

1.各级政府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发展学前教育。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未来三年要有明显提高。要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幼儿园建设、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培训园长和教师。确保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2.吸纳社会资金发展学前教育。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园和出资办园。纳税人通过非营利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对学前教育的资助与捐赠,按规定享受免税等优惠政策。

3.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市、县物价部门要会同财政、教育部门根据当地财政经费情况、办园条件、生均成本及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等核定幼儿园收费标准。民办幼儿园根据教育、物价、财政部门审核的办园成本确定收费标准,并报物价部门备案。各类幼儿园一律不得在核定的收费标准外收取建园费等费用。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