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新时代下居住环境的乡土文化景观

时间:2022-11-22 10:11:08

关键词: 新时代  居住环境  乡土文化 

摘要:“大音希声”是指越好的音乐越悠远潜低,而乡土民居景观中的“大音希声”,那就应该就是自然之声。春风拂柳、深林鸟语、海浪涛涛、流水潺潺、小雨淅沥……景观设计师营造景观是需要考虑听觉的介入,这需要从生态方面加以考虑。

新时代下居住环境的乡土文化景观

新时代新科技带来的生活形态的改变,使得人们有了幸福感、获得感。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念,增强民族自信心,使得人们有归属感。景观在居住环境中去营造浓厚的人文气息的环境、丰富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新时代下的乡土景观

现今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崇尚自然、追求诗意的田园生活,选择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到自然中放松身心,体验乡村纯净质朴的生活,这成为当下人们对居住环境的主要意识流。随着互联网的全覆盖,新时代下的生活形态让城乡地域边界变得模糊,人们可以选择通过互联网远程办公,长期居住在环境优美的乡村,甚至定居乡村。越来越多的高端居住产品选择在乡村,倾向打造乡土文化元素的人居项目,以文化和自然为切入点,提升地产产品附加值,更重视原汁原味乡土自然景观环境的保护和乡土文化景观的营造。

2乡土景观设计的原则

2.1坚持生态保护优先

乡土景观的设计应考虑生态的可持续性,不可过度开发,不可乱砍乱伐树木,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平衡。积极修复生态环境,营造“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充分发挥乡土环境的生态价值。实现乡土文化景观的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在设计中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尽可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乡土居住环境可持续发展。

2.2注重乡土文化理念

乡土景观设计应根据新的发展理念,充分体现当地特色地域文化内涵。充分考虑和周边的文化氛围融合,注重乡村格局和村落肌理、街巷空间尺寸等因素,设计符合当地乡土文化氛围的景观。深度挖掘本土文化,尊重和弘扬优秀的当地地域文化理念。只有保护和利用好乡土环境,重视与周边环境的协调融合,才能发挥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景观魅力。

3新时代下的乡土景观营造景观方法

3.1深耕历史和弘扬地域文化的乡土景观

乡土情怀的景观根植于乡土文化。心理学家认为,长时记忆(long-termmemory,LTM)是从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中获得的所有体验、事件、信息、情感、机能、单词、范畴、规则和判断等[1]。乡土文化的记忆是长时记忆,是全感官的记忆。时间推移可能变模糊,但潜意识中全感官的记忆会有痕迹。乡愁的定义在某种程度上是现代人对过去的另一种形式的诠释、一种追念。记忆中的乡愁已经不可简单重现,现实生活中的景观设计不能全搬照抄,而是基于文化的背景下推陈出新,对乡愁元素的取舍是在符合现代人的需求下进行的。换个角度看,可以理解为优秀的文化是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历久弥新。景观设计中需要用现代的语言去准确传承优秀的文化理念。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理念和符号。并在景观中得以体现,让其发挥独特的文化魅力。居住环境的景观设计中增加一些乡土文化元素的植入,来唤醒人们对环境的感知和认同。现今乡土景观大多忽视了地域的文化特点需求,应营造深耕当地历史和尊重弘扬优秀的地域文化的乡土景观。乡土文化景观包含了当地人们的故事和记忆,在景观设计在前期调研时,需要深入挖掘历史,营造符合当地文化环境和记忆的乡土景观。在乡村景观中,运用当地文化资源的优势,挖掘并打造地域文化特色,需要景观设计师以景观的语言展示本土文化。整合优势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制定渗透着本土文化的景观规划,表达具有本土自适性的文化特色设计。整体形成特色乡土景观,突出其与众不同和淳朴自然,增加本土艺术性设施植入,吸引外来游人前来体验。

3.2新时代下的景观空间文化体验

要满足人与自然、人与文化互动的需求。人们对空间的了解程度依赖与景观客体中发生互动体验,景观设计的空间互动,给主体带来共鸣体验。体验空间加入到乡土文化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增强现实、空间体验和视觉体验等形式,在体验过程中通过五感来感受空间,从而引发思考,如文化的认同和共鸣。景观设计中更需要考虑的是主体对环境客体的体验,在这种体验中去感知文化魅力,营建富于乡土气息的居住环境。通过感知心理去发现景观的问题,改进、优化、解决问题,提升文化乡土景观魅力。乡土文化景观是可以通过居住环境的营造给予居住者更多的心灵的慰藉、文化的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因此,在景观设计中,要将不同感知的景观元素融合起来吸引人们主动参与到文化景观空间中去,增强人们对文化的感受和体验。乡土景观在自身文化的基调下,增加互动的乡土小品、构筑物、互动水车等,在装置和环境场景上建设体验项目,同时设计营销的活动和特色文化,增强体验感,丰富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互动,感受乡村旅游的乐趣。结合景观的设计手法、空间布局体验,增强空间感受,达到文化乡土景观给人的亲近感、自然古朴感、归属感等。

3.3五感的方式去感知乡土景观

景观设计中基于人主体本身对环境客体的体验,如何在这种体验中去感知自然和文化魅力,营造宜人居住环境成为设计重点。景观感知理论是从环境心理学中发展起来的独立理论,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指人作为感受主体以五感对外部环境客体产生的感觉认知体验,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感觉器官实现对外界信息的获取,得以辨识人和环境的关系。约翰•西蒙兹所说:“人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不是形体,而是一种体验”[2]。美国学者欧文也提出了一个景观感知模型,将人、景观和人与景观的相互作用统一到一个闭环中,并认为景观感知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3]。

3.3.1有形的景观结合无形的文化,形成视觉文化感知

由于人们通过视觉对于外界景观信息的捕捉相对于其他感官要更加敏感。景观形态会在通过还原曾经的场景、物件等视觉体验,达到人们乡愁回忆的目的。但现今有些乡土产品环境过于表现于有形,过于强烈的视觉冲击,而缺失文化表达、人文的深度挖掘。如为追求视觉的优美,设计过度起翘的亭子,会引发园林风格定位错觉。乡土文化符号过于增强体量感来达到视觉冲击效果,文化元素符号的泛滥运用和形式单调粗暴等。文化是有温度的记忆,结合中国人的文化表达思维习惯,更多是无形的,是含蓄内敛而富有底蕴力量的。景观设计师不能停留在视觉冲击层面,而多角度理解文化底蕴的挖掘和深度展现文化。结合感官来营造丰富的景观氛围,挖掘文化理念打造地域性独特的故事名片,打破乡土文化景观设计中视觉景观的单一和空洞感,使得景观空间中有丰富的文化感知。

3.3.2“大音希声”是乡土民居独特的听觉盛宴

“大音希声”是指越好的音乐越悠远潜低,而乡土民居景观中的“大音希声”,那就应该就是自然之声。春风拂柳、深林鸟语、海浪涛涛、流水潺潺、小雨淅沥……景观设计师营造景观是需要考虑听觉的介入,这需要从生态方面加以考虑。比如海景房、竹亭、蛙塘、蛐蛐山等等。海景房就是考虑大海的声音,竹亭是以竹叶的沙沙声为背景作景观构筑物定位的,而动物的引入,是生态良性循环的表现,可以直接将人们带入宁静的乡村凉夏之感。而这样的声音场就是快节奏都市生活所没有的,是绝佳的疗愈空间。自古更是有诗人对居住环境的声音描写,“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等。能从诗词中体会居住空间中全方位的声音感知。景观设计也需要从种植、空间、风向、朝向等诸多因素去考虑这种多感空间的营造,营造诗意的空间视听形态,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如设计羽叶式植物,营造“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的视听效果。同时需要考虑规避不良声音,如车辆行驶的轰鸣、工地施工嘈杂等,避免不良声音破坏优美的居住环境氛围,营造乡土文化景观中的乡土听觉环境,提升游客及居民美好的听觉感知体验。

3.3.3“乡土气息”的景观嗅觉环境营造

熟悉的气味会重新激发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温暖记忆,如母亲做的饭菜香味、家乡泥土的气味等。嗅觉记忆在乡土景观中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儿时的芳香植物在庭院内的运用充满了乡土记忆。如桂林,早在秦始皇时广西已名为桂林郡,以桂树成林之意而命名之桂林。每到花开时节,大街小巷就会闻到自然的桂花香,这就是地域独有的嗅觉记忆。居住在这样环境的人们,对桂花的香味记忆是深植内心的。因此,居住环境的植物景观不能只追求新奇特,更需要考虑乡土树种对当地人的心理影响因素,适度考虑含芳香烃的乡土植物运用点缀,增加“乡土气息”的设计,营造“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的高端居住空间,在房前屋后营造乡土记忆的温暖气息。

3.3.4乡土景观的质感碰触

乡土景观有别于其他景观,很大程度是它年代的肌理感,更有质感。通过视觉感受,从而定义它的历史,而现今人们更愿意去接触乡土景观,去感受年代质感。尤其是有文化沉淀的乡土景观,如老石头、老磨盘等。村头的老槐树,虬枝苍劲,触摸有时候会给人更深刻的体验。因此,保留现状的乡土大树可以增强乡土居住空间的年代感。在空间布局中,和煦的春风拂面需要景观塑造小气候的空间,也能够增强触觉的感知,体验乡间的风、乡土的质地。文化潜移默化地植入,更是结合了当地实际情况产生的那个年代的温度。景观需要增强触觉体验,增强现实、增强文化故事性,把当地最好的文化理念传承下去。针对儿童开展乡村活动,科普知识,寓教于乐,增强体验、学习知识和强壮体魄,增加乡土拓展训练,让儿童碰触自然,感知文化肌理。3.3.5乡土味道。乡土味道是儿时最温暖的味道,家门口地里的大葱、水萝卜、韭菜,后院的红红的苹果、山楂树、甘甜冰凉的井水、雨后泥土的味道等等,都是乡土的真切味道记忆。味觉的感知很多依赖于视觉的传达。比如看到红红的苹果,进而引发的味觉体验。“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展现古人居住环境的悠然野趣田园之风。景观营造中需适当考虑果实植物和预留留白景观空间,营造乡土味道记忆。乡土居住区内,可以预留种植空间,社团、家庭或团建的活动户外空间。能够直接与自然接触,体验乡土味道,丰富居住区的空间功能。运营方面的活动体现乡土味觉。设计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开展主题活动。设计农事活动,让游人体验其中,乐在其中。种植蔬菜、瓜果的知识等等,体验种植和劳作的农事活动。如某高端居住区项目,挖掘二十四节气的不同农事活动,增强主题活动的参与性和趣味感,给居民和游人耳目一新感觉。故事性的活动和农家集市,增加了乡间田园的参与性,给居住区增添了产品附加值和卖点。突出新式农家乐等烹饪品尝活动,让游人味觉体验乡土文化,也可以以家庭和团队形式的烹饪聚餐,丰富人们居住区业余文化生活。

4结语

现代居住环境中,乡土文化景观设计通过五感来感知,通过现代的手法去诠释,通过活动去增加体验。景观设计师需要在五感上深度挖掘各类乡土的特点和记忆。同时符合现代人乐于接受的形式,让更多人去了解和喜爱乡土景观。乡土景观就是找到本来的乡土自我,那个原来的味道,那个最优秀的文化记忆,让它保存和展现出来,发挥其文化价值,促进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和谐发展。

作者:丛玮蔚 单位:北京北林生态田园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