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7 15:58:22

新时代的发展趋势

新时代的发展趋势第1篇

关键词:新经济 营销 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一个崭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开始呈现在人们面前,这就是以网络、信息、知识和高新技术为主要特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核心的新经济迅速发展。

所谓新经济,主要是以美国经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为基础所产生的概念,即那种持续高增长、低通胀、科技进步快、经济效率高、全球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状态。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1)经济稳步、温和、适当地增长。(2)高科技与技术创新加速推动了经济发展。(3)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传统产业结构及服务业面临着彻底的改造。(4)竞争日趋全球化。(5)与传统经济相比。新经济呈非线性增长趋势。

新经济是一个崭新的经济形态。它必将在新世纪中发挥着独特的重大作用。新经济是一种召唤,它呼唤每个民族扩大视野。锐意进取。

在新经济时代,每个企业如何抓住机遇,创新发展呢?关键在于对新经济时代营销的发展趋势的认识,以下谈谈自己的认识体会。

趋势一:创新是新经济时代营销的核心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企业常盛不衰的源泉,是新经济的核心。全球性信息网络的形成,使得技术扩散的速度加快,因而造成产品和工艺在技术上的趋同化。企业间竞争实力,就体现在创新能力上。惟有大力创新,不断推出新技术和新产品方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与此同时,技术贸易壁垒也必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而日趋强化。在这种形势下,开发自己的技术,提高本企业的创新能力,就成了新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

(1)产品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和成长的基础

在新经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可持续的,企业的持续发展是企业的最高目标。产品创新与企业持续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可以说产品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产品创新在促进企业自我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大作用。多数企业都重视开发新产品,力图向市场投入更多的新产品,扩大本企业的产品市场份额。某类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可以使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特别是新开发的产品,一般技术含量高,多为高附加值产品。这种新产品投入市场,必然使企业获得高收入,这对企业的成长无疑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2)产品创新可以维护企业的竞争地位。

一般说来,产品竞争双方都力图通过新产品开发去取得某一特定市场的主导或支配地位。例如,当加拿大的米勒公司推出了LITE啤酒获得成功后,几乎所有的啤酒公司都相继投入了自己的类似产品,参加市场竞争在几个月之内类似LITE的新产品有40多个,但由于米勒公司不断创新产品,结果其他公司都无法取代米勒公司在这一市场上的领导地位。

(3)产品创新是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基本手段

当企业发现消费者需求发生变化或者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预示着企业的现有产品正出现衰退的可能,则必须采取产品创新的方法开发出新产品为企业寻找新的机会。以北美为例,当企业发现城市居居民对酒类的偏好发生改变。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喜欢饮烈性酒时,便争先开发出品类繁多的低度饮料新产品。另外,近些年,在工业市场上由于能源的短缺和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愈加重视,现在很多厂家都把新产品的开发方向放到了高效、低耗、无污染的绿色产品的开发上。由于产品创新适应了市场和环境的变化,因此,也使企业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新时代的发展趋势第2篇

论文关键词:新经济 营销 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一个崭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开始呈现在人们面前,这就是以网络、信息、知识和高新技术为主要特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核心的新经济迅速发展。

所谓新经济,主要是以美国经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为基础所产生的概念,即那种持续高增长、低通胀、科技进步快、经济效率高、全球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状态。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1)经济稳步、温和、适当地增长。(2)高科技与技术创新加速推动了经济发展。(3)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传统产业结构及服务业面临着彻底的改造。(4)竞争日趋全球化。(5)与传统经济相比。新经济呈非线性增长趋势。

新经济是一个崭新的经济形态。它必将在新世纪中发挥着独特的重大作用。新经济是一种召唤,它呼唤每个民族扩大视野。锐意进取。

在新经济时代,每个 企业 如何抓住机遇,创新发展呢?关键在于对新经济时代营销的发展趋势的认识,以下谈谈自己的认识体会。

趋势一:创新是新经济时代营销的核心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企业常盛不衰的源泉,是新经济的核心。全球性信息网络的形成,使得技术扩散的速度加快,因而造成产品和工艺在技术上的趋同化。企业间竞争实力,就体现在创新能力上。惟有大力创新,不断推出新技术和新产品方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与此同时,技术贸易壁垒也必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而日趋强化。在这种形势下,开发自己的技术,提高本企业的创新能力,就成了新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

(1)产品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和成长的基础

在新经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可持续的,企业的持续发展是企业的最高目标。产品创新与企业持续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可以说产品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产品创新在促进企业自我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大作用。多数企业都重视开发新产品,力图向市场投入更多的新产品,扩大本企业的产品市场份额。某类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可以使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特别是新开发的产品,一般技术含量高,多为高附加值产品。这种新产品投入市场,必然使企业获得高收入,这对企业的成长无疑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2)产品创新可以维护企业的竞争地位。

一般说来,产品竞争双方都力图通过新产品开发去取得某一特定市场的主导或支配地位。例如,当加拿大的米勒公司推出了lite啤酒获得成功后,几乎所有的啤酒公司都相继投入了自己的类似产品,参加市场竞争在几个月之内类似lite的新产品有40多个,但由于米勒公司不断创新产品,结果其他公司都无法取代米勒公司在这一市场上的领导地位。

(3)产品创新是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基本手段

当企业发现消费者需求发生变化或者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预示着企业的现有产品正出现衰退的可能,则必须采取产品创新的方法开发出新产品为企业寻找新的机会。以北美为例,当企业发现城市居居民对酒类的偏好发生改变。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喜欢饮烈性酒时,便争先开发出品类繁多的低度饮料新产品。另外,近些年,在 工业 市场上由于能源的短缺和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愈加重视,现在很多厂家都把新产品的开发方向放到了高效、低耗、无污染的绿色产品的开发上。由于产品创新适应了市场和环境的变化,因此,也使企业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趋势二:新经济的营销是体验营销

在新经济时代,企业更重视顾客的体验、感觉。企业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将感官、情感、思考、联想、行动五个点作为一种设计思考的方式,根据不同的地区特性及终端销售环境,展现不同的体验需求。广告做到哪里就说哪里的话,把消费者见物所思、见景生情完全控制在手中,但品牌的整体理念、定位、系统都必须讲究一致性,这样品牌资产才不至于丢失殆尽和受损。如西式的速食龙头麦当劳,为充分掌握时代趋势,近日在国内大玩“体验营销”,特别是近日在广州地铁上推出的新广告,充分将感官的体验呈现而出,以至让人耳目一新。麦当劳在跨入21世纪,就力推“欢乐欢笑每一刻”的品牌形象,一改过去的“欢乐美味,在麦当劳”,“百分之百顾客满意”,以及后来使用的“麦当劳都是为你”等口号,并以“完全用餐经验”重新定位,期望征服顾客的心,在不同的时段,针对不同的顾客群,提供“对口”服务,从而创造一种互动的欢乐气氛,让顾客觉得好玩、有情趣,用体验来达到顾客满意,进而增加顾客重复购买,这也是造成国内外许多小朋友对它情有独钟、忠诚度极高的原因所致。

这次麦当劳推出的广告,在体验营销上玩得更是精彩纷呈,可以说将体验式营销发挥到了极致。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麦当劳近日推出的这一系列的平面广告:

第一则:在地铁的车门旁,一左一右有两幅广告一模一样,都是一个大的汉堡包,1:3语化的广告语很特别——“张口闭口都是麦当劳”,整张广告简洁明朗,一目了然,卖点很是突出,让人不由不去联想。伴随着地铁门的一开一合,就会让人想到嘴巴一张一合的用餐情景。

第二则:在地铁车里的进口处位置,也有一则广告,广告语也很特别——“想吃只需多走几步”,似乎人人在车内走都是想吃麦当劳。试想,车门一开,谁不往里走呢?

第三则:在地铁车内的对门位置,一包薯条放在广告的一侧,仍是配以醒目的广告语——“站台人多不要紧,薯条越多越开心!,,没错,就连我们在车上挤来挤去,这种滋味,它都知道!,.

第四则:还有一幅贴在车窗上的广告——“越看它越像麦辣鸡翅?一定是你饿了!”,画面上有一块麦辣鸡翅烤得黄亮亮的,很是诱人。看看,这则体验广告替我们把体验都说出来了,绝!

第五则:在地铁座位的上方,原先有一块各站点的指示牌,也被取代成麦当劳的指示牌了,广告语——“站站都想吃”,每一个“站台”都是麦当劳在

麦当劳一改以往的传播手法,这些在地铁里的广告,放到哪里,就说哪的话,让消费者感受、留下印象,以至产生强烈共鸣。

体验营销是21世纪营销最有力的秘密战斗武器,它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互动最有力,谁能牢牢地把握,淮就会讨得消费者的欢心。这种体验式营销的实施,可以让品牌更有竞争力!

趋势三:高科技产品大行其道

高科技是新 经济 时代营销的基础,新技术革命直接催生了新经济,使新经济成级数增长。在新经济社会中,随着高科技产业化速度的加快,它对新经济的量增效应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呈放射 网络 状的态势全面展开。新经济是一种信息经济,是可持续 发展 经济,是未来主宰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朝阳经济”。随着高科技因素在经济形态中的含量不断提高,经济形态必然会飞跃到以知识技术、智力为主要资源的新经济形态。

电脑、互联网、激光、生物工程、卫星通信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不仅改变和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还改变了传统的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和原则。全球知名 企业 咨询专家科克·泰森在他所著的《世纪企业制胜法则》中指出:在20世纪时,科技不断发展,改变更是屡见不鲜,21世纪的改革步调,将呈现前所未有的速度,20世纪末的后20年,科技发展所带来的进步,远胜于过去200年的发展。21世纪末的发展,又相当于今日的10倍。可见,未来高科技营销管理将是企业制定市场营销战略的重点。在产品策略的组合方面,高科技所占比重会越来越高。高科技产品在市场总体份额中逐渐超过传统产品的市场比重,出现供应引发需求而不是需求决定供给的现状,源于新产品的问世皆是基于高科技的不断创新。在这一点上完全不同于传统营销强调的由调查研究市场需求之后而确定供给的模式。

产品日益高科技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加速了产品寿命周期的缩短,同时,由于产品科技含量高,更新换代速度快以及科技发明层出不穷等原因,加之消费者对高科技产品认识不足和缺乏消费经验,促成高科技市场营销环境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营销人员无法按照常规预测、把握该市场对新产品的需求特性和相关数据。这就是为什么近年高科技行业利润高、风险也高的原由。

显而易见,高科技营销除了注重持续创新,建立专业分工协作体系抵御其风险性经营之外,围绕高科技产品创建相应的服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服务体系不止是解决客户对高科技产品缺乏了解和购买的后顾之忧,更为必要的是,21世纪的高科技产品竞争最终归结为服务的较量。

总之,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高附加值的产品能够以高价销售,能够在满足顾客的同时,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趋势四:网络世界,连接未来

21世纪人类迅速进入数字化生存时代,商业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和网络化将市场营销中的分销移植到了互联网,实现真正的虚拟营销。 电子 商务改变了 工业 时代传统的、物化的分销体制,企业必须为适应btob或btoc的业务开展在网上建立全新的分销模式。

数字化分销渠道缩短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距离,节省了商品在流通中经历的诸多环节,消费者或用户通过互联网在电脑屏幕前直接操作鼠标就可完成购买行为。

新时代的发展趋势第3篇

论文关键词:新经济 营销 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一个崭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开始呈现在人们面前,这就是以网络、信息、知识和高新技术为主要特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核心的新经济迅速发展。 

所谓新经济,主要是以美国经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为基础所产生的概念,即那种持续高增长、低通胀、科技进步快、经济效率高、全球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状态。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1)经济稳步、温和、适当地增长。(2)高科技与技术创新加速推动了经济发展。(3)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传统产业结构及服务业面临着彻底的改造。(4)竞争日趋全球化。(5)与传统经济相比。新经济呈非线性增长趋势。 

新经济是一个崭新的经济形态。它必将在新世纪中发挥着独特的重大作用。新经济是一种召唤,它呼唤每个民族扩大视野。锐意进取。 

在新经济时代,每个企业如何抓住机遇,创新发展呢?关键在于对新经济时代营销的发展趋势的认识,以下谈谈自己的认识体会。 

 

趋势一:创新是新经济时代营销的核心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企业常盛不衰的源泉,是新经济的核心。全球性信息网络的形成,使得技术扩散的速度加快,因而造成产品和工艺在技术上的趋同化。企业间竞争实力,就体现在创新能力上。惟有大力创新,不断推出新技术和新产品方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与此同时,技术贸易壁垒也必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而日趋强化。在这种形势下,开发自己的技术,提高本企业的创新能力,就成了新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 

 

(1)产品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和成长的基础 

在新经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可持续的,企业的持续发展是企业的最高目标。产品创新与企业持续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可以说产品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产品创新在促进企业自我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大作用。多数企业都重视开发新产品,力图向市场投入更多的新产品,扩大本企业的产品市场份额。某类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可以使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特别是新开发的产品,一般技术含量高,多为高附加值产品。这种新产品投入市场,必然使企业获得高收入,这对企业的成长无疑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2)产品创新可以维护企业的竞争地位。 

一般说来,产品竞争双方都力图通过新产品开发去取得某一特定市场的主导或支配地位。例如,当加拿大的米勒公司推出了lite啤酒获得成功后,几乎所有的啤酒公司都相继投入了自己的类似产品,参加市场竞争在几个月之内类似lite的新产品有40多个,但由于米勒公司不断创新产品,结果其他公司都无法取代米勒公司在这一市场上的领导地位。 

(3)产品创新是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基本手段 

当企业发现消费者需求发生变化或者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预示着企业的现有产品正出现衰退的可能,则必须采取产品创新的方法开发出新产品为企业寻找新的机会。以北美为例,当企业发现城市居居民对酒类的偏好发生改变。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喜欢饮烈性酒时,便争先开发出品类繁多的低度饮料新产品。另外,近些年,在工业市场上由于能源的短缺和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愈加重视,现在很多厂家都把新产品的开发方向放到了高效、低耗、无污染的绿色产品的开发上。由于产品创新适应了市场和环境的变化,因此,也使企业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趋势二:新经济的营销是体验营销 

 

在新经济时代,企业更重视顾客的体验、感觉。企业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将感官、情感、思考、联想、行动五个点作为一种设计思考的方式,根据不同的地区特性及终端销售环境,展现不同的体验需求。广告做到哪里就说哪里的话,把消费者见物所思、见景生情完全控制在手中,但品牌的整体理念、定位、系统都必须讲究一致性,这样品牌资产才不至于丢失殆尽和受损。如西式的速食龙头麦当劳,为充分掌握时代趋势,近日在国内大玩“体验营销”,特别是近日在广州地铁上推出的新广告,充分将感官的体验呈现而出,以至让人耳目一新。麦当劳在跨入21世纪,就力推“欢乐欢笑每一刻”的品牌形象,一改过去的“欢乐美味,在麦当劳”,“百分之百顾客满意”,以及后来使用的“麦当劳都是为你”等口号,并以“完全用餐经验”重新定位,期望征服顾客的心,在不同的时段,针对不同的顾客群,提供“对口”服务,从而创造一种互动的欢乐气氛,让顾客觉得好玩、有情趣,用体验来达到顾客满意,进而增加顾客重复购买,这也是造成国内外许多小朋友对它情有独钟、忠诚度极高的原因所致。 

这次麦当劳推出的广告,在体验营销上玩得更是精彩纷呈,可以说将体验式营销发挥到了极致。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麦当劳近日推出的这一系列的平面广告: 

第一则:在地铁的车门旁,一左一右有两幅广告一模一样,都是一个大的汉堡包,1:3语化的广告语很特别——“张口闭口都是麦当劳”,整张广告简洁明朗,一目了然,卖点很是突出,让人不由不去联想。伴随着地铁门的一开一合,就会让人想到嘴巴一张一合的用餐情景。 

第二则:在地铁车里的进口处位置,也有一则广告,广告语也很特别——“想吃只需多走几步”,似乎人人在车内走都是想吃麦当劳。试想,车门一开,谁不往里走呢? 

第三则:在地铁车内的对门位置,一包薯条放在广告的一侧,仍是配以醒目的广告语——“站台人多不要紧,薯条越多越开心!,,没错,就连我们在车上挤来挤去,这种滋味,它都知道!,. 

第四则:还有一幅贴在车窗上的广告——“越看它越像麦辣鸡翅?一定是你饿了!”,画面上有一块麦辣鸡翅烤得黄亮亮的,很是诱人。看看,这则体验广告替我们把体验都说出来了,绝! 

第五则:在地铁座位的上方,原先有一块各站点的指示牌,也被取代成麦当劳的指示牌了,广告语——“站站都想吃”,每一个“站台”都是麦当劳在中国推出的产品.逐个相继标出,并用连线串起,“巨无霸、薯条、麦辣鸡翅、麦乐鸡、麦香猪柳、板烧鸡腿、圆筒冰淇淋、新地、麦辣鸡腿汉堡、汉堡包、开心乐园餐”。……  

麦当劳一改以往的传播手法,这些在地铁里的广告,放到哪里,就说哪的话,让消费者感受、留下印象,以至产生强烈共鸣。 

体验营销是21世纪营销最有力的秘密战斗武器,它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互动最有力,谁能牢牢地把握,淮就会讨得消费者的欢心。这种体验式营销的实施,可以让品牌更有竞争力!  

趋势三:高科技产品大行其道 

高科技是新经济时代营销的基础,新技术革命直接催生了新经济,使新经济成级数增长。在新经济社会中,随着高科技产业化速度的加快,它对新经济的量增效应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呈放射网络状的态势全面展开。新经济是一种信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经济,是未来主宰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朝阳经济”。随着高科技因素在经济形态中的含量不断提高,经济形态必然会飞跃到以知识技术、智力为主要资源的新经济形态。 

电脑、互联网、激光、生物工程、卫星通信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不仅改变和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还改变了传统的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和原则。全球知名企业咨询专家科克·泰森在他所著的《世纪企业制胜法则》中指出:在20世纪时,科技不断发展,改变更是屡见不鲜,21世纪的改革步调,将呈现前所未有的速度,20世纪末的后20年,科技发展所带来的进步,远胜于过去200年的发展。21世纪末的发展,又相当于今日的10倍。可见,未来高科技营销管理将是企业制定市场营销战略的重点。在产品策略的组合方面,高科技所占比重会越来越高。高科技产品在市场总体份额中逐渐超过传统产品的市场比重,出现供应引发需求而不是需求决定供给的现状,源于新产品的问世皆是基于高科技的不断创新。在这一点上完全不同于传统营销强调的由调查研究市场需求之后而确定供给的模式。 

产品日益高科技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加速了产品寿命周期的缩短,同时,由于产品科技含量高,更新换代速度快以及科技发明层出不穷等原因,加之消费者对高科技产品认识不足和缺乏消费经验,促成高科技市场营销环境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营销人员无法按照常规预测、把握该市场对新产品的需求特性和相关数据。这就是为什么近年高科技行业利润高、风险也高的原由。 

显而易见,高科技营销除了注重持续创新,建立专业分工协作体系抵御其风险性经营之外,围绕高科技产品创建相应的服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服务体系不止是解决客户对高科技产品缺乏了解和购买的后顾之忧,更为必要的是,21世纪的高科技产品竞争最终归结为服务的较量。 

总之,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高附加值的产品能够以高价销售,能够在满足顾客的同时,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趋势四:网络世界,连接未来 

21世纪人类迅速进入数字化生存时代,商业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和网络化将市场营销中的分销移植到了互联网,实现真正的虚拟营销。电子商务改变了工业时代传统的、物化的分销体制,企业必须为适应btob或btoc的业务开展在网上建立全新的分销模式。 

数字化分销渠道缩短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距离,节省了商品在流通中经历的诸多环节,消费者或用户通过互联网在电脑屏幕前直接操作鼠标就可完成购买行为。 

在网上购物不仅可以节省时问,方便快捷,而且还省钱省力。互联网对于传统的市场营销最具革命性的影响就在于此。据统计,1992年全球网上购物总值达50亿美元,而到1998年已增长30倍,总额达1500亿美元。 

2003年6、7月间,浙江举办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次网上交易会“浙江省工业品网上交易会”,首次尝试将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品交易会相融合。结果,网交会能量惊人,短短一个月吸引参展企业5千多家,参展产品涉及30多个行业2万多种,页面访问量累计达2千多万次,其中国外访问量占14.6%。参展企业共协议成交14.2亿元,当月实际成交量就达到4.57亿元。 

随着竞争的激化和复杂、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很多企业已逐渐认识到要保持竞争优势必须改变组织结构,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可以靠单干保持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了战略联盟的道路,营销的重点从交易转至关系,采用关系营销战略,进而又不断地转移到管理独立组织问的战略联盟,企业从交易型营销向网络组织型营销模式转变,企业及其市场环境间的传统外部界线变得日益模糊不清,企业不断开发与供应商、分销商、顾客的战略营销伙伴等网络组织形式,通过网络的开发,网络成员都提供了一种其他成员缺乏的核心能力,网络成员通过高度复杂的信息和决策支持系统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价值增值系统,为企业带来优势。 

趋势五:速度经营、快速致富 

新时代的发展趋势第4篇

论文关键词:新经济 营销 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一个崭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开始呈现在人们面前,这就是以网络、信息、知识和高新技术为主要特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核心的新经济迅速发展。

所谓新经济,主要是以美国经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为基础所产生的概念,即那种持续高增长、低通胀、科技进步快、经济效率高、全球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状态。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1)经济稳步、温和、适当地增长。(2)高科技与技术创新加速推动了经济发展。(3)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传统产业结构及服务业面临着彻底的改造。(4)竞争日趋全球化。(5)与传统经济相比。新经济呈非线性增长趋势。

新经济是一个崭新的经济形态。它必将在新世纪中发挥着独特的重大作用。新经济是一种召唤,它呼唤每个民族扩大视野。锐意进取。

在新经济时代,每个企业如何抓住机遇,创新发展呢?关键在于对新经济时代营销的发展趋势的认识,以下谈谈自己的认识体会。

趋势一:创新是新经济时代营销的核心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企业常盛不衰的源泉,是新经济的核心。全球性信息网络的形成,使得技术扩散的速度加快,因而造成产品和工艺在技术上的趋同化。企业间竞争实力,就体现在创新能力上。惟有大力创新,不断推出新技术和新产品方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与此同时,技术贸易壁垒也必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而日趋强化。在这种形势下,开发自己的技术,提高本企业的创新能力,就成了新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

(1)产品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和成长的基础

在新经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可持续的,企业的持续发展是企业的最高目标。产品创新与企业持续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可以说产品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产品创新在促进企业自我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大作用。多数企业都重视开发新产品,力图向市场投入更多的新产品,扩大本企业的产品市场份额。某类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可以使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特别是新开发的产品,一般技术含量高,多为高附加值产品。这种新产品投入市场,必然使企业获得高收入,这对企业的成长无疑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2)产品创新可以维护企业的竞争地位。

一般说来,产品竞争双方都力图通过新产品开发去取得某一特定市场的主导或支配地位。例如,当加拿大的米勒公司推出了LITE啤酒获得成功后,几乎所有的啤酒公司都相继投入了自己的类似产品,参加市场竞争在几个月之内类似LITE的新产品有40多个,但由于米勒公司不断创新产品,结果其他公司都无法取代米勒公司在这一市场上的领导地位。

(3)产品创新是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基本手段

当企业发现消费者需求发生变化或者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预示着企业的现有产品正出现衰退的可能,则必须采取产品创新的方法开发出新产品为企业寻找新的机会。以北美为例,当企业发现城市居居民对酒类的偏好发生改变。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喜欢饮烈性酒时,便争先开发出品类繁多的低度饮料新产品。另外,近些年,在工业市场上由于能源的短缺和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愈加重视,现在很多厂家都把新产品的开发方向放到了高效、低耗、无污染的绿色产品的开发上。由于产品创新适应了市场和环境的变化,因此,也使企业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趋势二:新经济的营销是体验营销

在新经济时代,企业更重视顾客的体验、感觉。企业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将感官、情感、思考、联想、行动五个点作为一种设计思考的方式,根据不同的地区特性及终端销售环境,展现不同的体验需求。广告做到哪里就说哪里的话,把消费者见物所思、见景生情完全控制在手中,但品牌的整体理念、定位、系统都必须讲究一致性,这样品牌资产才不至于丢失殆尽和受损。如西式的速食龙头麦当劳,为充分掌握时代趋势,近日在国内大玩“体验营销”,特别是近日在广州地铁上推出的新广告,充分将感官的体验呈现而出,以至让人耳目一新。麦当劳在跨入21世纪,就力推“欢乐欢笑每一刻”的品牌形象,一改过去的“欢乐美味,在麦当劳”,“百分之百顾客满意”,以及后来使用的“麦当劳都是为你”等口号,并以“完全用餐经验”重新定位,期望征服顾客的心,在不同的时段,针对不同的顾客群,提供“对口”服务,从而创造一种互动的欢乐气氛,让顾客觉得好玩、有情趣,用体验来达到顾客满意,进而增加顾客重复购买,这也是造成国内外许多小朋友对它情有独钟、忠诚度极高的原因所致。

这次麦当劳推出的广告,在体验营销上玩得更是精彩纷呈,可以说将体验式营销发挥到了极致。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麦当劳近日推出的这一系列的平面广告:

第一则:在地铁的车门旁,一左一右有两幅广告一模一样,都是一个大的汉堡包,1:3语化的广告语很特别——“张口闭口都是麦当劳”,整张广告简洁明朗,一目了然,卖点很是突出,让人不由不去联想。伴随着地铁门的一开一合,就会让人想到嘴巴一张一合的用餐情景。

第二则:在地铁车里的进口处位置,也有一则广告,广告语也很特别——“想吃只需多走几步”,似乎人人在车内走都是想吃麦当劳。试想,车门一开,谁不往里走呢?

第三则:在地铁车内的对门位置,一包薯条放在广告的一侧,仍是配以醒目的广告语——“站台人多不要紧,薯条越多越开心!,,没错,就连我们在车上挤来挤去,这种滋味,它都知道!,.

第四则:还有一幅贴在车窗上的广告——“越看它越像麦辣鸡翅?一定是你饿了!”,画面上有一块麦辣鸡翅烤得黄亮亮的,很是诱人。看看,这则体验广告替我们把体验都说出来了,绝!

第五则:在地铁座位的上方,原先有一块各站点的指示牌,也被取代成麦当劳的指示牌了,广告语——“站站都想吃”,每一个“站台”都是麦当劳在中国推出的产品.逐个相继标出,并用连线串起,“巨无霸、薯条、麦辣鸡翅、麦乐鸡、麦香猪柳、板烧鸡腿、圆筒冰淇淋、新地、麦辣鸡腿汉堡、汉堡包、开心乐园餐”。……

麦当劳一改以往的传播手法,这些在地铁里的广告,放到哪里,就说哪的话,让消费者感受、留下印象,以至产生强烈共鸣。

体验营销是21世纪营销最有力的秘密战斗武器,它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互动最有力,谁能牢牢地把握,淮就会讨得消费者的欢心。这种体验式营销的实施,可以让品牌更有竞争力!

趋势三:高科技产品大行其道

高科技是新经济时代营销的基础,新技术革命直接催生了新经济,使新经济成级数增长。在新经济社会中,随着高科技产业化速度的加快,它对新经济的量增效应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呈放射网络状的态势全面展开。新经济是一种信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经济,是未来主宰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朝阳经济”。随着高科技因素在经济形态中的含量不断提高,经济形态必然会飞跃到以知识技术、智力为主要资源的新经济形态。

电脑、互联网、激光、生物工程、卫星通信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不仅改变和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还改变了传统的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和原则。全球知名企业咨询专家科克·泰森在他所著的《世纪企业制胜法则》中指出:在20世纪时,科技不断发展,改变更是屡见不鲜,21世纪的改革步调,将呈现前所未有的速度,20世纪末的后20年,科技发展所带来的进步,远胜于过去200年的发展。21世纪末的发展,又相当于今日的10倍。可见,未来高科技营销管理将是企业制定市场营销战略的重点。在产品策略的组合方面,高科技所占比重会越来越高。高科技产品在市场总体份额中逐渐超过传统产品的市场比重,出现供应引发需求而不是需求决定供给的现状,源于新产品的问世皆是基于高科技的不断创新。在这一点上完全不同于传统营销强调的由调查研究市场需求之后而确定供给的模式。

产品日益高科技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加速了产品寿命周期的缩短,同时,由于产品科技含量高,更新换代速度快以及科技发明层出不穷等原因,加之消费者对高科技产品认识不足和缺乏消费经验,促成高科技市场营销环境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营销人员无法按照常规预测、把握该市场对新产品的需求特性和相关数据。这就是为什么近年高科技行业利润高、风险也高的原由。

显而易见,高科技营销除了注重持续创新,建立专业分工协作体系抵御其风险性经营之外,围绕高科技产品创建相应的服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服务体系不止是解决客户对高科技产品缺乏了解和购买的后顾之忧,更为必要的是,21世纪的高科技产品竞争最终归结为服务的较量。

总之,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高附加值的产品能够以高价销售,能够在满足顾客的同时,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趋势四:网络世界,连接未来

21世纪人类迅速进入数字化生存时代,商业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和网络化将市场营销中的分销移植到了互联网,实现真正的虚拟营销。电子商务改变了工业时代传统的、物化的分销体制,企业必须为适应BtOB或BtOC的业务开展在网上建立全新的分销模式。

数字化分销渠道缩短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距离,节省了商品在流通中经历的诸多环节,消费者或用户通过互联网在电脑屏幕前直接操作鼠标就可完成购买行为。

在网上购物不仅可以节省时问,方便快捷,而且还省钱省力。互联网对于传统的市场营销最具革命性的影响就在于此。据统计,1992年全球网上购物总值达50亿美元,而到1998年已增长30倍,总额达1500亿美元。

2003年6、7月间,浙江举办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次网上交易会“浙江省工业品网上交易会”,首次尝试将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品交易会相融合。结果,网交会能量惊人,短短一个月吸引参展企业5千多家,参展产品涉及30多个行业2万多种,页面访问量累计达2千多万次,其中国外访问量占14.6%。参展企业共协议成交14.2亿元,当月实际成交量就达到4.57亿元。

随着竞争的激化和复杂、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很多企业已逐渐认识到要保持竞争优势必须改变组织结构,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可以靠单干保持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了战略联盟的道路,营销的重点从交易转至关系,采用关系营销战略,进而又不断地转移到管理独立组织问的战略联盟,企业从交易型营销向网络组织型营销模式转变,企业及其市场环境间的传统外部界线变得日益模糊不清,企业不断开发与供应商、分销商、顾客的战略营销伙伴等网络组织形式,通过网络的开发,网络成员都提供了一种其他成员缺乏的核心能力,网络成员通过高度复杂的信息和决策支持系统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价值增值系统,为企业带来优势。

趋势五:速度经营、快速致富

新时代的发展趋势第5篇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传统广播;发展趋势;融合

0 引言

1923年1月,美国无线电商人奥斯邦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让有收音机的上海人第一次听到一种新的声音。1940年12月,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的诞生,为我国广播事业的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近年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的精神追求也是与时俱进。数字电视、网络传媒等新媒体应运而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在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在大力冲击着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地位。从国家到地方,广播电台的效益每况愈下,但将其取而代之倒也不能。因为广播还是有一定的受众市场,广播作为机动车车主获取各种资讯的主要媒介,收听率必然会随着近年来机动车数量的剧增而提高,此外重大新闻第一时间传播的最快捷的方式仍是广播,条件受限的地区服务于人们的媒介依旧是广播。因此广播未来的发展是非常值得思考和期待的,而传统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也是大势所趋。

1 传统的广播与新媒体的优势和不足

1.1 传统广播的优势及局限

无论你在何时何地,只要你想聆听,广播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将讯息传送给你,不受国家限制、没有语言障碍、更不需高昂的费用,这些正是广播的传播优势。现如今调频(FM)广播最为受用,声音辨识度高、覆盖范围广、更新换代及时。广播的受众市场庞大、没有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的限制。节目针对性强、伴随性强、选择性强,听众还可以在节目直播中参与节目与主播进行实时互动[1]。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切身感受到的传统广播的优势。

当然,广播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传播技术较为单一,令听众只能通过听觉进行信息的获取。即使主播的对象感再好,情景再现能力再强,也只能让受众获取听觉上的享受,无法给受众带来一场全方位的感官体验[2]。传播平台的单一,只能通过调频进行直播,无法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节目直播时间过后受众无法再次选择收听。这些都是广播在新媒体时代下凸显的局限性。

1.2 新媒体的优势和缺陷

科技创新引领生活进步,新媒体就是科技进步带来的产物。如何定义新媒体?技术手段的提高,传播方式的多样,运营模式的丰富……如果只是单一的从某一个角度来描述,都不能准确的定义新媒体[3]。新媒体与报纸、电视、广播相比更多的在于它的新,不再是大众化的传播而是更加明确细致、有个性的小众化传播,主要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微博等平台进行信息的。传统的媒体更加突出的是政府的喉舌,而新媒体还兼具了民众的喉舌,逐渐的由“新闻闯天下”向“内容是王道”转变。当今社会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渐增多,不仅是新闻媒体人,人民群众也可以成为信息的采集者和者,尤其是微博的诞生更是成为了当今信息获取的第三大源头。对社会中不良现象的揭发、对公务部门贪腐行为的检举、对生活讯息的传递……这些信息都可以第一时间通过微博传递,充分满足了新闻真实、及时、准确的特质,也让信息保持了更加长久的生命力[4]。平台的多样化让受众与新媒体的互动更加方便、快捷,这些正是新媒体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改变。

市场是新媒体的主导者,决定了它的运营模式和营销策略,但如果缺乏政府的监管和引导,势必会存在一些问题。不可否认市场营销让新媒体的受众市场更加宽广、针对性也更强,但是,一味地迎合市场就容易失去原则和底线。近年来为迎合市场而出现传播内容低级趣味化的苗头已然出现,若不加制止必然会导致传播的意义价值大打折扣,逐渐背离初衷。

传统广播与新媒体都是不同时代缔造的产物,市场发展遵循优胜劣汰的准则,任何事物都无法一劳永逸,只有通过不断地改进、发展,才能生生不息。当前新媒体的时代已经来临,传统媒体诚然受到了一些冲击,但新媒体在前进的路上离不开传统媒体积累的经验基础,传统媒体也需要学习新媒体的新技术、新理念,两者只有相互借鉴,融合共生,才能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更好地为广大受众服务。

2 传统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现状

2.1 传播方式多元化

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广播只能依赖无线电调频的局限,如今只要有数字信号就可以接收到广播。受众可以通过网络、手机客户端、微信、QQ等平台收听广播,更加突显了广播可以随时随地让听众收听的便捷优势[5]。当今如果传统广播还是局限于无线电调频的方式,不便性会使其很容易流失受众群,而与新媒体的融合则牢牢地稳固了受众群。

2.2 广播节目个性化

新媒体改变了传统广播节目单一的情况。传统广播节目以新闻为重,而现在的广播节目内容不仅丰富而且更加小众化、个性化,例如生活服务类节目就被细化为爱车保养、美容美妆、育儿经等众多小类节目,让广播成为受众的贴心小助手。与新媒体的融合还改变了传统广播节目只能传递声音讯息的限制,受众可以通过网络手机客户端等平台,在聆听主播声音的同时浏览相关的文字图片,这样更符合受众在新时期对于媒体视听一致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节目的个性化加强了受众与主播之间的互动,打破了“一人播,众人听”的局面[6]。受众可以通过微信、微博、QQ等平台参与节目互动,主播也可以定时更新讨论话题,增进主播与受众间的交流,对提升节目的质量和关注度有很大的帮助。新媒体是一个以内容为主的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在网络平台上也陆续有人创建了自己广播节目,随着受众的选择性更大、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精品节目也会不断涌现。

2.3 经济效益灵活化

新媒体与传统广播的融合推动了广播经济的发展,广播主要的收入来源在于广告效益,而新媒体可以为广播节目中的广告推广进行造势[7]。以美食类节目为例,如果只是在线上让受众聆听有关美食的介绍肯定达不到预期的宣传效果,若能与商家携手举办一些线下的主题美食节等活动,让受众可以实实在在地品尝到美食,这样的互动体验效果想必更佳。在活动中不仅对节目品牌进行了大力推广,而且对商家品牌的宣传也会使节目的经济收益不断提升。

3 传统广播与新媒体未来的融合发展趋势

3.1 节目更加立体

传统广播向来是以内容取胜,如果没有好的内容,节目也就失去了灵魂。传统广播节目与新媒体融合后,节目内容更加生动、受众视听一致的需求被充分满足,这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目从最初单一的平面传播到通过网络数字化的平台同步直播,令受众的参与度也随之提高。新闻资讯的来源将更广泛,不仅来自主持人实地的采访,听众朋友也可以为节目提供相关的信息,使节目内容更贴近听众的生活。广播节目的发展离不开新媒体技术的支持和推广,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这些平台会促进广播节目不断朝着预期的目标进军,充分满足不同受众群的需求,极大程度上稳固了受众基础[8]。

3.2 主持人素质能力更高

新媒体的发展速度在不断提高,主持人作为传播者更要紧随其后。之前传统广播主持人可能只需将编辑整理好的稿件内容播讲完毕即可,而现在的主持人不仅要播讲稿件,而且还要去现场实地采访,收集、整理材料等,可谓“集采访、编辑、播出于一身”。其次在节目的制作中,还要将文字、图片、视频及音频整合在一起通过相应的平台传播出去[9]。这就要求主持人的“硬件软件”都要过关。在这个“自媒体”的时代,主持人更要把握好自己的原则底线,摆正自己的位置,对各种信息要有较强甄别能力,做到播讲内容符合时代的需求,符合听众的期待。这些就需要主持人多深入一线调查,多了解受众的需要,只有亲身实践才会有深刻的感悟。

3.3 管理理念更新

传统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非一朝一夕之事,离不开完善周到的管理。在当前大力提倡传统广播与新媒体融合的时代,也有一些电台因循守旧,没有做好转型升级的准备,依然保留传统的管理理念,节目类型、运营模式依旧单一[10]。新媒体源于市场,服务于市场,传统广播通过与新媒体的融合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但传统广播不能只依赖新媒体推广,也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运营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市场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以广播为首的传统媒体只有改变陈旧保守的管理理念,充分学习、借鉴新媒体的理念和内涵,取长补短,与时俱进,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

4 结语

新媒体在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让以广播为首的传统媒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融合的过程中,传统广播必须舍弃自身陈旧保守的理念,更新管理和运作模式,借鉴而不是依赖新媒体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做到真正的融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传统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只有遵循与时俱进,相互借鉴,融合共生的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服务于广大听众。

[基金项目]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lzujbky-2016-k06)

参考文献

[1] 郑D. 传统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探析――以“湖北之声”新媒体融合为例[J]. 新闻前哨,

2015(2):69-71.

[2] 马丽. 传统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研究[J]. 科技风, 2016(9):122-122.

[3] 张军. 优势互补 融合发展――浅析中央电台传统广播与网络新媒体的互动发展之路[J]. 中国广播,

2010(7):30-32.

[4] 刘伯勇. 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分析[J]. 电子世界, 2014(5):193-193.

[5] 孙峰. 论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以新疆人民广播电台949交通广播为例[J]. 采写编, 2016(3):17-18.

[6]黄志强. 对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考[J]. 中国广播, 2009(7):86-87.

[7] 江健焯. 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之路[J]. 西部广播电视, 2014(22):48-48.

[8] 蔡文戈. 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探究[J]. 新媒体研究, 2015(11):56-57.

[9] 马维军, 吴涛. 浅谈地市级传统广播媒体与网络新媒体的融合[C]// 全国互联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

新时代的发展趋势第6篇

[关键词]大众媒介 新旧媒体关系 全球化和本土化 媒介大融合 发展方向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技变革加上社会、经济、政治的推动,新的媒介产生的速度加快,不断冲击着这些传统媒介,并迫使它们从对抗走向合作。一些新兴媒体虽然还没有被大规模使用,却具有影响受众接触传统媒体的潜力。新旧媒介在激烈的竞争中,一方面,整个媒介生态空间出现整合汇流趋势;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在剧烈的竞争中,调整结构,以多元的方式,推出适应新媒体环境的产品。

一、旧媒介消亡论

在整个大众媒介传播史中,每当出现一种新的媒介,原有的媒介就会深感不安,做出相应的制裁措施。因为,在一定时期内,受众和广告资源有限,一种新媒介的流行,就意味着旧媒介市场被瓜分,利益受到侵害。因此,经常会有人发出媒介消亡的论调。然而,事实证明,随着新媒介的扩张,旧媒介并没有立即消失,而是逐步调整媒介呈现方式,主动与这种新兴媒介融合,最终达到媒介生态新的平衡。

报纸出现后,很快遭到启蒙运动先驱们的鄙薄。伏尔泰(Voltaire)把报纸看作“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的记叙”。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认为,“一本周期性出版的书是怎么回事呢?那就是一本既无价值又无益处的昙花一现的著作。”在这些以图书为依托、传播人类文明的启蒙者眼中,报纸只能削平知识传播的深度。

广播出现时也是如此,在与报纸经过短暂的蜜月期后,受到后者的种种非难。在长期居于大众新闻传播首位的报纸看来,广播对其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在我国,改革开放对于广播业来说,首先是摆脱报纸,自己走路。正是在这种竞争中,广播才逐步找到了媒介自身的特性,制作出能够发挥其更大潜能的节目。

二战后,电视步入发展轨道,很快对传统大众媒介构成威胁。美国电视公司直接采用挖广播电台明星的方式,与广播展开竞争。当时就有人预言,广播不久将会自动消失。面对具有强大优势的电视,广播从屈服逐渐走向独立,至今仍然占有一定的市场。

在电视的起步过程中,同样受到戏剧和电影等媒体的排斥。后来,美国电视界与好莱坞联合,制作出经典的电视电影节目,而且扩大了好莱坞电影的推广,从而赢得了互利。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影视分歧刺激了电视的发展,最终使之走上独立制作、发展的道路。

如今,面对21世纪的新媒介,各种传统媒介态度更为积极。它们纷纷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移动电话等新兴媒介,为自己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在此过程中,媒介的呈现方式得到改变,严格意义上说,有些已经超出了传统媒介的性能特征。例如,网络广播已经改变了原有的信息传播流向,受众变得更为自由。

在这种多元的媒介生态环境里,没有哪一种媒介会取得绝对的优势,也没有哪一种媒介会立即消亡。它们之间的竞争已经从过去的排斥走向适应和利用,没有哪一种媒介是真正的敌人或者朋友。能否从新技术中吸收营养,不断寻求吸引受众的传播方式,才是竞争的核心。媒介存在的理由,归根结蒂,是能够满足人们信息的某种需求。媒介满足了或者刺激了受众需求,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二、媒介整合汇流

20世纪70年代以来,媒介更新速度加快,媒介之间泾渭分明的界限在不断模糊。媒介发展基本方向是:传播者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质量保证信息传播取得更好效果;接受者在选择信息方面能够拥有更多的自主性、多样性;某种单一的信息呈现方式,正被混合方式替代。从经营管理层面来说,媒介的“整合汇流”表现在跨媒体、跨行业的产业联合,新兴媒介大多产生于经营旧媒介的这些联合企业。媒介整合打乱了原有的格局,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基于新技术的新人际关系。

从媒介来说,随着第四媒体和第五媒体的兴起,这种整合汇流集中表现在传统媒介积极与互联网、手机媒介的融合。它们都在寻找新的表现形式来适应这两种媒介的强势。现在,不仅在网络上可以传播传统媒介的内容,而且还围绕手机产生了各种形态的变体,比如手机报、手机出版、手机广播、手机电视、手机电影、手机游戏、手机音乐、手机广告等等。

(1)印刷媒介

作为大众媒介的元老,报纸首先放下姿态,对新媒体的挑战做出回应,建立起数字平台。20世纪90年代中期,报纸网站推出即时新闻,以弥补印刷报纸和突发新闻事件之间的时间差。另外,报社还利用网络,推出在线资料库等功能。

报纸这种积极的态度,对网络文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新闻学中,编辑似乎失去了议题规划的主导权。编辑和记者渐渐掘弃了谨慎处理新闻的原则,不再经过多次印证,迅速将信息传送出去。更有甚者,网络新闻与广告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新闻中往往夹杂着广告营销。

电子版产品为报纸赢得了一些网络地位,却没有遏制住读报群体的下降趋势。报纸似乎只是吸引了原来的读者,却无法开发新读者,尤其是年轻群体。网络时代的年轻消费者,很少阅读印刷报纸,大部分没有养成看报的习惯。此外,企业新闻稿的权也表明了报纸部分新闻优势的丧失。企业新闻稿一直是先发送给传统媒体,然后发送给有需求的单位。

期刊业利用先进技术,加强印刷质量,且经常附带多媒体光盘,增加附加值并提高内容表现力。学术期刊则通过网络,将学术论文快速、广泛地收入查询系统,使文章影响力和利用率达到空前。许多图书也利用网络,以扩大发行和影响力。

(2)广播

广播的重大变革基于数字技术的应用。数字广播从根本上解决了电波问题,既保证了高质量、稳定性强的信号,又可以让全球听众收听节目,从而摆脱发射电波的限制。广播网站则加强了与听众互动的机会。与传统电台相比,这种广播方式成本低廉、运作简单,对于地方电台和小型电台来说非常有利;对于国际广播来说,能够更便利地打破地域界限,实现节目的跨国传播;此外,还促进了广播专业化和“窄播”化。手机短信的应用也为广播电台增加了互动性,使节目更具个性化色彩和吸引力。

但是,广播的网络化为传统伙伴——音乐制造了麻烦。长期以来,电台播放现场制作或者唱片音乐给听众,音乐界为电台提供丰富的节目素材,并从中获得影响力和更大的销量。二者的互惠、和谐关系因为免费下载音乐,引发著作权的法律纠纷,受到动摇。

(3)电视

目前处于媒介龙头地位的电视也不甘落后,全方位引进新技术。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卫星电视等付费节目带来了节目多元化,加上网络影音服务的普及,免费电视收视率明显下降。媒介整合加强了电视的互动功能,观众不再被动收视,而拥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权利,从而使电视也向个性化方向迈进。

电视台公开网址,观众可以通过网络收看节目,商业广告也移入网络。电视还鼓励观众通过电子邮件或手机表达对节目内容的意见,增强了节目的互动性。并且引发了一种电视制作的新趋势,即受观众反馈意见的影响,决定电视剧情发展。

由于网络可以精确地测定点击率,广告商能够依据用户的详细资料,制定广告计划。网络广告可以针对与日俱增的网络大众,倾斜其媒体目标。在这种情况下,电视广告也受到非常大的冲击。

(4)电影

电影在面对新媒介时,反映出超强的活力和适应力。由于高科技在电影中的作用日渐增大,电影制作和宣传成本越来越高,跨媒体经营成为一种重要趋势。经过整合后的电影业将是风险性和利润性同样高的产业。

而新技术对于电影的表现手法和传播手段也起到重大影响。电脑动画制作、影像和声音合成、立体声仿真和最大影像播放系统、直播卫星传送节目、具有多元发展可能的网络电影、个人DV电影等等,都是电影对于新技术元素的吸收。电影产业在运作过程中,将产品运用到高清晰电视上,直接传送到用户家庭电视屏幕上,并将多媒体影碟作为电影的重要附加产品销售。

21世纪,媒体呈现出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面貌,传统媒体在这种媒介环境中展现出富有弹性的活力,并整合了新科技。对大众媒介的消费者来说,接受信息和娱乐的渠道更加多元。大众媒介在社会中的作用将日益彰显,呈现出一个媒介的社会。

三、新媒介发展趋势

1.媒介大融合

大众媒介的融合是旧媒介面对新媒介的一个基本策略,报纸是在图书基础上的演变,而杂志是从报纸分化而来,电视则综合了各种已有媒介,并且在运营中还频频从广播媒介中获得资源。20世纪晚期以来,媒介的融合在规模、范围和深度上都达到空前的程度,表现出一种大融合趋势。它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1)技术融合

计算机、互联网和卫星三大技术使媒介在操作层面实现了相互融合。一方面,几乎所有媒介都在信息制作过程中应用了数字技术。信息不再被某种媒介单独呈现,而是在各种媒介之间交互使用。另一方面,在远距离传播中,信道不再为某种媒介独有,而是可以多种媒介共用,最终实现多网合一。

(2)平台融合

在技术融合的条件下,媒介内容传播平台之间的界限也出现模糊。传统媒介纷纷推出网络和手机形式,而这些新媒体也在更新内容和表现方式。例如手机电影既可以是传统电影在手机上观看,也指专门为手机制作的电影。

(3)运营融合

技术和平台融合促使媒介产业在运营上互相渗透,而非此前旧媒介对新媒介的敌视态度。互联网的确以其强大的优势对传统媒介造成了巨大冲击,却离不开它们在内容方面的供给。如果互联网失去了这种资源共享,也就丧失了核心竞争力。手机媒介在发展过程中,也是在不断从传统媒介资源中开拓出新的赢利模式,来提高自身竞争力。

(4)组织融合

以上融合最终促成媒介企业之间的融合。为了节约成本,发挥媒介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的优势,不同媒介企业通过合并重组,形成一个在运营上能够真正协调的统一体,跨媒介集团应运而生。

2.传媒集团

在跨媒介横向整合的同时,媒介集团还积极寻求同行业的垂直整合。为此,它们往往跨越地域限制,组成跨媒介、跨区域的超级传媒集团。在更大范围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利用数字信息产品高投入、低成本复制和媒介转换、高回报的特性,来扩大竞争优势。在媒介政策上,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放松管制的浪潮。国营和公营媒介机构纷纷私有化,为超级传媒集团扫清了障碍,使其全球性扩张更为便利。

3.全球化和本土化

超级传媒集团改变了大众媒介在国家政治中的角色。它们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实行弱化意识形态的策略,不去触及子公司所在地敏感的政治问题,而生产能够超越国界的信息产品。这样,它们经常以内容和形式的本土化,来适应当地受众的媒介需求,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全球化和本土化景观。从另一个角度讲,全球化的意义还在于,超级传媒集团的这种策略使越来越多国家的媒介企业被强行纳入全球竞争轨道。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媒介产业还处在较初级阶段时,就与跨国传媒集团展开竞争。

4.长尾经济

传统经济时代,媒介产业遵循“二八原则”,由处于领先的少数企业来决定整个产业的规模。数字时代,媒介经济将朝着两个极端发展。一极是前述的超级传媒集团,以庞大的经济体系来实现对行业的主导;另一极是互联网给予无数小而多的企业机会,使之形成整体上不逊于头部企业的巨大尾部经济效益。这就是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所谓的“长尾(The Long Tail)理论”。

5.分众化

在悄然而至的后现代社会,人们不再像原始、封建乃至现代社会那样,寻求行为的一致性,而呈现出更多的去中心化。这种特征也明显地表现在对信息需求的个性化上。对于大众媒介来说,需要针对这种需求细化,不断地将其目标受众进行分化,实现大众传播小众化。在技术上,新兴媒介在细分受众方面越来越准确而有效,这种趋势可能导致人们对社会认知的破碎感逐步增强。

6.媒介文化

早在电子媒介时代,梅罗维茨(Joshua Meyrowitz)的媒介情境论和波德里亚的拟像化理论就指出,人们生活在媒介信息所构造的环境之中。数字时代,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更是以数字化生存来描绘人们对媒介的信赖。手机等移动媒介的兴起使人们彻底陷入一个非真实的生存环境之中。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和生活方式等等,都处于这个由大众媒介信息所编织的拟像化世界里。在波德里亚看来,媒介将一种新型文化植入日常生活的中心,这是一种置于启蒙主义理智与非理性对立之外的新文化,即媒介文化。

[参考文献]

[1][法]皮埃尔.阿尔贝、费尔南.泰鲁:《世界新闻简史》,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版,第13,94页。

[2][美]约瑟夫.斯特劳巴哈:《今日媒介:信息时代的传播媒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页。

[3]温世仁、庄琬华:《媒介的未来》,大块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版,第124页。

[4][美]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页。

[5][美]施拉姆:《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香港: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

[6]邵培仁,海阔:《大众媒介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版。

[7]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80页。

新时代的发展趋势第7篇

论文关键词:新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发展趋势

企业文化建设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的,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2l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也有新的发展趋势。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传播和应用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知识要素不仅仅渗透于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还使其使用价值成为劳动过程诸要素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知识就是力量,在新经济时代得到充分的证明和体现。正因为如此,尊重知识,重用人才,知识共享成为现代企业共同的信条。在此大背景下,企业文化出现了以下几种趋势。

1企业文化要适应新战略发展的要求

“协作竞争、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是美国著名的麦肯锡咨询公司提出的2l世纪企业发展的新战略。这是一种适应新经济需要的网络型的战略,其特点是优势企业抱成一团,目的是为了把竞争对手挤垮,或者使对手实力受创。虽然其责权关系是宽约束,但从本质上讲,它是企业界组织制度和经营机制的一种创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种战略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结盟、兼并、接管的事例层出不穷。近三年,世界上有3.2万家公司进行联盟。这是经济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这给企业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企业重组后企业文化怎样融合的问题。因为企业联合、兼并的过程中,不能只从经济和财力方面考虑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文化方面的差异各个企业都有各自的文化特征、创业历史、发展目标、经营理念、所处环境、队伍素质等各有不同,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必然各具特色、互有差异。所以,只有做到取长补短、扬长避短、达成共识,形成“结盟取胜、双赢模式”型的企业文化,企业才更具生命力、凝聚力和竞争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要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联合兼并企业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2)双方都应注意克服排斥对方的自大心理,加强相互的了解与交流,吸纳对方文化的精华,发展成为经过融合后更为优秀的企业文化。

2企业文化要注意学习氛围的培养

20世纪末最成功的企业是学习型组织,它不仅仅被视为业绩最佳、竞争力最强、生命力最强、最具活力,更重要的是使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在心灵上潜移默化、升华生命的意义。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组织形式向扁平式的灵活方向发展,其管理的核心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从线性思维到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转变,对个人及企业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强调“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根源于知识及它的灵活运用、潜能和智慧的开发”。可见,学习对组织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新经济环境下最成功的企业仍然会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受到进一步关注。

3企业文化与生态文化有机地结合

生态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它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是人对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和。生态文化属于生态科学,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的是生态精神。而企业文化则属于管理科学,主要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体现的是人文精神,但是本质上二者都属于一种发展观,运用系统观点和系统思维方法,从整体出发进行研究;都强调科学精神,即实事求是,努力认真地探索;从狭义角度来看,都是观念形态文化、心理文化,而且都以文化为引导手段,以持续发展为目标。并且企业文化发展的诸多方面,需要以生态文化来与之相结合。因为:1)大部分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重视了人的价值,却忽视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环境的恶化及末端治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2)现代消费群体更青睐于绿色产品,企业也想通过“绿色浪”提高产品的生态含量;3)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化”是其必由之路,生态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后不仅可扩大企业文化的外延,而且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4企业文化将更注重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直接与企业的兴衰、优劣相联系,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机结合构成了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良好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是企业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如果声誉卓著,企业就能招揽到更多的优秀人才和顾客,就能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能得到周围邻里的支持和帮助。经济全球化使得竞争更为激烈,企业要脱颖而出,形象战略尤为重要,它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运作的实力、地位的体现。21世纪,企业竞争除了人才与科技的竞争以外,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谁最先发现消费空档,并以良好的形象占据消费之心,谁就能占据市场,不断扩大经营效益。

5企业文化更注重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要努力培养“生死与共”的价值观,使企业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能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共生死,做到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实现“人企合一”。海尔的文化建设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典范。海尔集团极具远见,公司对职工的工作不断给予鼓励,使他们对工作经常保持新鲜度,责任感无形中得到加强。

新时代的发展趋势第8篇

【摘要题】服务贸易

【关键词】全球化/服务贸易/中国经济

一、全球化进程中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首先表现为贸易与市场的全球化。各国的商品不仅在本国,而且在国外与本国及其他国家的竞争者进行竞争。这种竞争最初是在有形商品之间展开的,随着经济与贸易的不断发展,进而在无形商品之间展开。贸易的全球化首先是货物贸易的全球化,然后才是服务贸易的全球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服务贸易的发展有其不同于货物贸易的独特趋势。

(一)服务贸易发展的加速化趋势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各国政府逐步放宽了对服务贸易的限制,国际服务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1970年,国际服务贸易的出口额仅为710亿美元,而1999年则高达13400亿美元,29年间增长了17.8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0.7%,不仅高于同期世界GDP的平均增长率,而且高于同期世界商品贸易出口额的年平均增长率。服务贸易的增长不但快,而且还有不断加速的趋势。服务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比例,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约为20%,但在90年代则上升到25%左右。从各国国内的情况来看,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不断上升。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就一直在60%以上。1996年,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全世界平均为63.5%,其中,发达国家已经达到79%,中等收入国家为53%,低收入国家则达到37%。所有这三类国家服务业所占的份额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都增长了5~10个百分点(高文书,2002)。

(二)服务贸易发展的高科技化趋势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不断推进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服务贸易也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呈现出知识化和高科技化特征。目前,国际高科技领域发展最快的是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IT)产业,而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心及发展的方向则是软性化的服务。如果我们考察服务业的分类目录,就会发现服务业是高新科技产业化的主要领域。在服务业的各子目录中,很多产业都是目前技术水平发展变化最快的行业。由于世界服务贸易以高新技术为载体,服务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过去十年中,许多新兴服务行业从制造业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服务经营行业,其中技术、信息、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发展最快。其他如金融、运输、管理咨询等服务行业,由于运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也很快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大。高新科技的发展,不仅使得世界服务业的发展不断地高科技化,而且也使很多传统的产业和传统的服务都被高科技手段所武装,金融的电子化、商务活动的电子化、电信业务的数字化都体现了世界服务贸易的高科技化趋势。

(三)服务贸易发展的非平衡化趋势

世界服务贸易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其不平衡性也不断加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地区间的非平衡性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是和经济发展的水平紧密联系的,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不平衡。世界服务贸易一直是以发达国家为中心而发展的,欧盟是世界上服务贸易额最大的地区,该地区服务贸易的发展专业化强,与经济的拟和程度高,而且一直是服务贸易的净出口地区,其服务贸易的进出口额占世界的比例一直在40%以上。亚洲地区仅次于欧盟,服务贸易额占世界总额的比例位居第二,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例在20%左右。而且,由于中国、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及中国香港的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亚洲地区的比例还在不断上升。但是,由于亚洲地区除日本外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的总体发展水平不高,服务贸易中进口大于出口,是服务贸易的净进口地区。北美地区则恰恰相反,由于该地区国家少,虽然服务贸易总量不如亚洲,但由于美国和加拿大都是发达国家,经济与贸易发展水平比较高,因此该地区是服务贸易的净进口地区。

从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国家排序来看,位居世界服务贸易前列的国家大多是发达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额最大的前10名国家和地区中,只有我国的香港特区位列其中。1997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进口额排在前20位的国家和地区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仅有中国香港(分别列9、13位)、韩国(分别列14、9位)、新加坡(分别列12、18位)、中国(分别列16、14位)和中国台湾(分别列19、12位)。美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最大的服务贸易进口国和出口国,1996年美国服务贸易额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17.6%(见表1)。

1990年、1995年和1996年,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额分别为6586.73亿美元、9056.51亿美元和9351.28亿美元,分别占世界服务贸易额的70.1%、72.0%和70.3%。与此形成明显对照的是,1990年、1995年和1996年,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额分别为2062.47亿美元、3503.33亿美元和3944.02亿美元,仅占同期世界服务贸易额的29.9%、28%和29.7%,可见,发展中国家占据的份额还相当小。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的不平衡,不仅体现在世界市场的份额上,还体现在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存在大量逆差,而发达国家则有大量的顺差上(见表2)。由于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的发展远远跟不上本国市场对服务贸易产品的需求,因而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与此相反,发达国家则长期保持服务贸易的顺差。作为世界服务贸易超级大国的美国,虽然每年都有巨额的外贸赤字,但在服务贸易上却有大量顺差,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务贸易顺差国。1996年美国商品贸易有1892.5亿美元的逆差,但服务贸易却有819.1亿美元的顺差2.部门间的非平衡性发展。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性,不仅体现在总量方面,而且体现在结构方面(见表3)。从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比例来看,世界服务贸易的进出口额中,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所占的比重一直在60%左右,而电讯、建筑、保险、金融等其他服务所占的比重一般都低于10%(除了其他商业服务之外)。

数据来源:WTO秘书处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收支平衡表统计推算。

(四)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趋势

二战以后,由于第三次产业革命,电讯、金融以及各种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得以迅速崛起并快速进入服务贸易领域,从而使得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原有的运输、旅游及其他服务中,运输服务比重下降,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信息服务业在新的科技浪潮的推动下,增长速度很快,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970年,在世界服务贸易的构成中,国际运输服务占38.5%,国际旅游占28.2%,其他服务占30.8%。经过20多年的发展,这种结构已经发生变化。截止1996年,国际运输服务比重由38.5%下降到27.3%,国际旅游的比重由28.2%上升至31.9%,其他服务的比重由30.8%上升至40.8%(见表4)。1996年,全球运输业增长率为2%,旅游业增长率为6%,而金融服务、电信服务业的增长率则达到7%,增长速度方面的差异正体现了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优化趋势。

(五)服务贸易壁垒的隐蔽化趋势

由于服务贸易的特殊性,关税保护方式并不适用于对服务贸易的保护。但是,由于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要求,各成员国必须加快服务贸易的自由化进程。于是,为了保护本国的服务业,各国纷纷采取非关税壁垒措施。M.J.Trebilcock和R.Howse(1995)把各国所采用的服务贸易壁垒分为四类:1.直接明显的歧视性壁垒,即直接针对服务业的明显的贸易壁垒,如电视和广播中对国内内容的管制、外国人建立和拥有金融机构的限制等;2.间接但明显的歧视性壁垒,指不是专门针对服务业但明显歧视外国人或要素在国际间流动的贸易壁垒,如对移民以工作为目的的暂时入境的限制、向国外付款和支付的限制等;3.直接但明显中性的贸易壁垒,即对国内外单位和个人都限制的服务业管制,如电路和电信的管制等;4.间接但明显中性的壁垒,指并非针对服务业,也并非针对外国人的壁垒,如国内标准、职业服务中的许可证、文凭或凭证规定等。在《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签署之后,上述第一种与自由化趋势明显相背的壁垒已经被限制或者被要求逐步取消,使用的余地不大。第二种壁垒也由于其明显的歧视性,其作用也受到限制。因此,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主要在第三、第四种不太明显的方式上下功夫,比如制定一些不利于外国竞争者的行业标准;政府在安排服务支出的时候,优先考虑本国企业;对本国服务出口实行隐蔽性补贴、减免税等,这些做法都体现了服务贸易壁垒的隐蔽化趋势。

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低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不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导致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不仅落后于其他产业,而且落后于其他国家。从1990~1998年,以当年价格计算,我国服务业的增加值增长幅度很小,1990年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增加值的31.3%,而八年之后的1998年这一比例也只是32%。如果以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则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增加值的比重在此期间不仅未升,反而有所下降,1990年为31.3%,1998年为28.3%。

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与其他国家相比也明显落后。1998年,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32%,美国则是70%,中国不足美国的一半。1993年,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的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是38%、51%和65%,即使和低收入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的比重也明显偏低,甚至达不到低收入国家1970年33%的水平。(注:黄胜强,《国际服务贸易多边规则利弊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如果和平均收入与中国相近或者比中国更低的国家相比,中国的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也是比较低的。1998年,按购买力评价汇率计算,中国的人均GDP为3320美元,服务业的比重是32%,而人均GDP和我国相近的国家的情况分别是:约旦,服务业比例为50%;牙买加,服务业比例为58%;摩洛哥,服务业比例为54%;菲律宾,服务业比例为52%;印度,服务业比例为45%。(注:华而诚,《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经济研究》2001年第12期。)

(二)服务业出口有限,与我国的经济及贸易地位不相符

衡量一个国家服务贸易的国际地位有两个指标:一是各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的世界排序;二是一国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份额。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数据,1995年服务出口额居世界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法国和德国,出口额分别为1895亿美元、960亿美元和805亿美元。中国居第16位,出口额仅为184亿美元,不及美国的1/10。1999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排名从1995年的第16位上升到第14位,但与主要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从各国服务贸易额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例来看,欧盟是世界上服务贸易出口最多的地区。2000年,欧盟的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总出口额的50%左右,其次是北美,占20%左右。从单个国家来看,美国是服务贸易的超级大国,其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总出口的比重达18%,之后依次是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分别占7.6%、5.9%、5.7%和4.8%。我国作为世界贸易的大国,进出口总额在世界排名第7位,但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却仅排在第14位。2000年,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额为266亿美元,仅占世界服务贸易总出口额的2%(见表5),这与我国的贸易大国地位不相符合。

另外,从各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占本国总出口额的比重来看,大部分发达国家均在20%以上,其中西班牙和奥地利分别达到33.1%和34.5%。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仅占出口总额的12%,可见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滞后于一般商品贸易。

(三)服务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服务贸易不仅发展相对滞后,而且结构也欠合理。从表6可以看出,在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行业结构中,所占份额最大的前三项依次是旅游、其他商业服务和运输。这样的结构,表面上与国际服务贸易的出口结构是一致的,但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中旅游所占的比例过大,1997年、1998年分别占到49.12%和52.38%。1996年,世界旅游服务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总出口的比例为31.9%,可见我国服务贸易出口过分依赖旅游业的出口。与旅游业相反的是,我国运输服务业的出口比例又远远低于世界水平。1997年和1998年,我国运输服务业的出口仅占服务贸易总出口额的12.08%和10.04%,1996年这一数据的世界水平是27.3%,是我国的两倍多。另外,由于我国旅游及运输业之和已经占服务贸易总出口的60%以上,其他服务贸易出口所占的比例相对比较低,如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专利服务等的出口比重与世界相比明显偏低。从服务贸易进口的行业结构看,运输和旅游依然占总进口份额的60%以上,其各自所占份额大致相当,分别为30%多一点。从进出口总体行业结构对比中可以看出,我国出口依然以劳动密集型出口为主,进口以知识、技术、资本密集型为主。在出口方面,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较快,在出口份额中的地位有所上升,但与其在进口份额中所占比例相比,仍然偏低,处于比较劣势状态(见表6)。

(四)服务业缺乏比较优势,竞争力不强

比较优势指数(comparativeadvantageindex,CAI),也称净出口比率(netexportratio,NER),是行业结构国际竞争力分析的一种工具,总体上能够反映出计算对象的比较优势状况。其计算公式为:NXij=(Xij-Mij)/(Xij+Mij),其中,NXij为比较优势指数,Xij为i国家第j种商品的出口,Mij为i国家第j种商品的进口。比较优势指数取值范围为[-1,1],当其值接近0时,说明比较优势接均水平;大于0时,说明比较优势大,且越接近1越大,竞争力也越强;反之,则说明比较优势小,竞争力也小。如果NXij=-1,意味该国第j种商品只有进口而没有出口;如果NXij=1,意味该国第j种商品只有出口而没有进口。

康承东(2001)根据比较优势指数计算公式计算了我国1997年和1998年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指数。从比较优势指数分析来看,1997年和1998年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分别为-0.1043和-0.0928,均呈现出负数状态,表明这两年中,我国对外服务贸易在整体上处于比较劣势,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从行业上看,两年中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零的只有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而一向被认为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运输和建筑服务的比较优势指数也呈负数状态。

三、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思路

(一)应该增强政府在支持和保护服务贸易发展中的作用

在这方面,美国的经验值得借鉴。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就已经认识到,美国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已从商品领域转向服务领域,扩展服务出口对美国实现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的宏观经济目标极为重要。而当时,美国服务出口面临各国设置的重重壁垒。于是,美国政府开始了旨在促使外国开放服务市场,为其服务出口提供动力和保障的一系列努力。在对内政策方面,美国政府主要通过宣传、立法、设立专门机构等手段,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体系和管理机制,为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对外贸易法》首次提出,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服务贸易。该法案第301条款授权总统对阻碍美国商务扩张的外国进行报复。198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贸易与关税法》,1988年又通过了《综合贸易与竞争法》,这两个法案都把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并列作为扩大出口的两项内容,同样适用301条款和超级301条款。1994年,“乌拉圭回合”结束不久,美国政府就制定了新的对外贸易法案——《乌拉圭回合协定法》,不仅重申了以前法案的规定,而且对外国政府的“不公平”、“不合理”贸易措施作了扩大解释,将外国政府对美国产品和服务进入其市场的机会产生“限制性影响”的措施也包括在内。该法案还规定,美国贸易代表在鉴别外国政府措施的限制性影响时,应考虑美国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地位和出口潜力,并在有关调查及制裁情况的半年报告中,说明这一程序使美国产品和服务出口机会增加的程度。除了上述综合性法案外,美国政府还制定了十分广泛的行业性法律法规,如1978年的《国际银行法》、1984年的《航运法》、1995年的《金融服务公平交易法》、1996年《电讯法案》等。

美国的所有有关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都体现了保护本国市场、限制外国竞争者的目的,它们为美国政府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寻求法律基础。在对外行为方面,美国凭借其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实力对别国施压,以达到自己的要求。在多边关系领域,美国始终是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热心推动者,致力于建立一个类似于GATT的全球性规则。《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签署,与美国在这方面倾心推动是分不开的。在区域关系方面,美国积极与加拿大、墨西哥进行自由贸易谈判,先后签订了《美加自由贸易协定》、《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把实现区域内服务的自由流动作为重要内容,并由此为其服务出口带来了切实利益。在双边关系领域,美国在1975~1988年间,曾11次援引贸易法301条款处理双边服务贸易争端,涉及航空运输、海上运输、广告、广播、电影发行、建筑与工程、保险等部门,如迫使日本、韩国等国开放保险市场、建筑市场等。为了促进和扩大服务出口,美国政府其他许多部门,如商务部、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财政部、运输部、国务院、旅游管理局、进出口银行、国际开发署等,与服务业企业密切合作,为其提供有关市场、外国经贸法规等信息和咨询服务,并牵线搭桥,帮助企业与外商接触,积极开拓市场。

综上所述,美国政府对其服务贸易的干预是广泛而深入的。美国的经验说明,在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尤其在服务贸易发展的初期,政府行为的有效介入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起到保护新生、促进成长、形成优势的重要作用(程大中,2000)。要发展我国的服务贸易,政府必须担负起相应的重要责任。

(二)加快服务业对内开放的步伐

加快服务业的对内开放,意味着打破原有的封闭状况,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进入和退出。长期以来,我国服务业部门如电信、银行、保险等,具有很强的垄断性,这不仅破坏了正常的公平竞争秩序,而且导致服务业创新不足、效率低下和竞争力缺乏。这些行业也是我国加入WTO谈判中,主要缔约方要求我国开放呼声最高的部门。在这种条件下,服务业的大幅度开放和外资的大规模进入势必对国内服务业造成严重冲击。因此,在服务业全面对外开放的同时,必须实行对内开放,降低国内市场的垄断程度,适当放宽对内资企业的审批标准,允许国内有条件企业投资这些行业,通过充分的国内竞争来鼓励创新,提高国内企业的效率和国际竞争力,为我国服务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创造条件。

(三)加强服务贸易立法,建立系统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

在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中国香港、新加坡和韩国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发展服务贸易和开放服务市场方面都有一套严格的法律规定。因此,我国应加强有关服务业的立法工作,按照GATS的有关规定,制定统一的《服务业外商投资法》。当外资服务业对国内服务业造成重大损害或有损害威胁时,能按照法规及时采取相关的保护手段,如服务进口保障、国际收支平衡的例外等。另外,对于我们已经承诺开放的服务领域的现行立法,应该按照GATS的规定进行全面的审核和修改。对那些已经承诺开放但尚未立法的服务领域,应按开放的程度、开放的时间进程等做出统筹安排,避免出现立法上的无序现象。超级秘书网

(四)积极进行服务产品结构的调整

加入WTO,开放我国的服务市场,有利于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与市场体系,参与新一轮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业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日臻成熟,正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我国应积极参与世界性的服务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国内产业结构,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五)健全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加强国家对服务贸易的宏观管理

由于服务贸易涉及的行业广泛,而且服务业企业的经营活动需要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和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所以发展服务贸易不是单独的行业、部门和企业所能办到的。我国应迅速建立一个权威性的服务贸易宏观管理和对外开放协调机构,从战略角度制定出中、近期的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战略和策略。这个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全国服务出口的政策、法规和战略;负责与国外进行多边或双边服务贸易谈判;监督国家给予服务出口企业的优惠政策的执行情况;统计和掌握国际、国内服务贸易的基本数据和市场状况等。

【参考文献】

[1]程大中.美国服务贸易中的政府行为及其启示[J].经济纵横,2000,(5).

[2]高文书.国际服务贸易理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3]胡庆明.论服务贸易总协定及其对我国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4]黄胜强.国际服务贸易多边规则利弊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5]康承东.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J].决策借鉴,2001,(5).

新时代的发展趋势第9篇

关键词:网络,电视新闻,发展趋势

 

1.网络新闻的比较优势

1.1话语权的解放与互动式信息传播

网络传播条件下的信息往往是共享、流动、自由、自在的。而电视新闻,更强调新闻的守望价值,强调严谨、系统和风格,强调集体、秩序和责任,强调对话语权的把握。网络新闻存在的最大哲学价值恰恰在于对话语权的解放,它重新定义话语权的归属。话语权不再是某个机构、某些人的特权,而延伸到了大众。每位上网者都拥有发表意见,提出看法的权利。从传播学角度来说,“传者”和“受者”之间的界线被淡化了,每个个体都有话语权,这就意味着他们承担着双重身份,信息传播在所谓“传者”与“受者”之间呈交替互动式。在电视新闻中,信息传播是单向的,具有很强的单向传播特征。当然,这并不是说它毫无互动机制,比如可以通过热线电话、读者来信等形式进行信息反馈。但这种反馈大多是事后的,缺乏即时性和直接性。即使是在事件中,由于受电视新闻播出时段的影响,互动性特征也很难显现。

1.2舆论的非中心化与个性信息传播

在“去中心的”网络传播环境里,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没有执照的电视台。几乎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一个人按自己的意图、想法、技术和知识,建造属于他自己的信息机构:个人主页或个人网站。在网络新闻传播中,每个上网者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它打破了只有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才能够制造的大众舆论的传统局面,任何一个有信息来源的人都可以在舆论中加入自己的声音。

1.3全天候新闻报道与滚动式信息传播

全天候新闻报道正是网络新闻较之电视新闻的又一巨大优势。在网络传播环境里,网络的全天候新闻报道不仅强调报道时间的持续性、更新的及时性、设置的丰富性和信息传播的滚动式,更强调新闻报道侧重于受众的需要。网络新闻的时间战略要听命于受众的“安排”。在/0小时内,每位受众都有自己的特殊传受要求,但他们都能在网络中得到满足。而这些是电视新闻很难企及的。

2.电视新闻的比较优势

2.1公信力、权威性

电视新闻较之网络新闻的第一大优势就是公信力、权威性的存在。一方面,多年来电视新闻建立了自己的品牌,无论从情感上,还是从实践中,受众对之信任有加。《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一批名牌栏目的公信力与权威性令网络新闻望尘莫及。而出于保护品牌和无形资产的需要,电视新闻更注重新闻的真实、可信。另一方面,“把关人”是挑战信息恐慌,树立电视新闻公信力、权威性的一把利器。电视新闻的“把关人”不仅严格遵守把关人制度,更重要的是履行其为受众服务的义务,使新闻的受众更加乐于收看新闻。首先,“把关人”在选材、采访、制作、播出等方面严格把关,把新闻出错或弄虚作假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剔除假新闻、考证真实性,从而保证电视新闻的公信力与权威性。其次,面对庞杂的信息,“把关人”使信息更加精练、纯度更高。因为受众接受信息太容易形成记忆上诸内容之间的相互抑制。一个人读少量精确的信息,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并思索新闻本身。免费论文参考网。相比较而言,网络新闻信息来源的无限制性导致可信度差、权威降低甚至丧失。

2.2主持人的人格魅力

英国报业联合会新媒体公司创造出电子“新闻女郎”安娜诺娃在网上代替真人播报新闻,在一套运行速度极高的电脑系统的支持下,“她”为全球网民提供!'小时不间断新闻报道。这引起了业界的极大轰动。但透过短暂的震惊,我们发现,网络主持人和虚拟主持人完全不能与电视新闻主持人同日而语。免费论文参考网。电视新闻主持人以自己的学识、人格感染观众,以人类共有情感与观众达成共鸣并由此对观众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2.3电视新闻报道的形象可感性

数字化时代虽然已经到来,但技术上的缺陷使网络新闻难以做到至善至美。网络新闻的主页无论设计得多么精美实用,都无法突破“图片+文字”的基本模式。尽管网络被人们称为集文字、声音、图片、动画、色彩、音乐、影视、三维空间、虚拟视觉等所有传统媒体所具有和不具有的手段于一身的名副其实的“多媒体”,但受技术限制,在新闻报道中很难显现“多”的优势。其实,绝大多数运用“图片#文字”的方式做出的新闻远不如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电视新闻那么生动、形象。

2.4强大的人才资源优势

电视新闻应对网络新闻挑战的另一大优势是其强大的人才资源优势。电视新闻有自己一支强有力的采、摄、编、播队伍,拥有大批掌握了娴熟技巧的记者、摄像师、编辑人员。同时,很多名牌新闻栏目的主持人已成为品牌的代言人。

在网络时代,这种人才资源优势有丧失的趋势。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我国,高质量的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的流失现象一直存在。近年来,很多高素质人才被网络公司“挖走”。网络媒体正急不可耐地大口“吞食”人才资源这块大饼。然而,电视新闻人才的流失正从反面说明了网络新闻人才的奇缺,印证了电视新闻人才济济。只是如今,在网络媒体一日千里的发展中,如何保持人才资源优势已成为电视媒体亟待解决的问题。

3.电视新闻的发展态势

美国学者罗杰·菲德勒曾提出媒介形态变化原则:一切媒介都有它的自适应系统,当新媒介出现后,旧的媒介为了在不断改变的环境中生存,不得不找寻自己的优势或吸取新媒介的长处来适应和发展。正缘于此,我们力图从电视新闻与网络新闻的比较优势中有所发现,在发挥电视新闻的优势的同时,不断吸取网络新闻的长处,从中探索电视新闻的发展之路。

3.1创建电视新闻频道

在网络时代、信息轰炸的今天,利用自身的优势创建电视新闻频道,是迈向世界级一流大台的题中应有之义。电视新闻的公信力、权威性是创建新闻频道以拉回受众的保证,资金、人才优势是创建新闻频道的基本条件。总部设在瑞士的欧洲新闻频道是电视新闻频道的范例。它是第一家泛欧全新闻频道,用法语、英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种语言共享相同画面进行同步播出。欧洲新闻频道使用的是先进的卫星数字播出系统,人们可以通过电视电缆和卫星天线收看。在欧洲大陆,它成为与美国CNN并驾齐驱的电视新闻频道。

3.2“网上造浪”,新闻栏目上网

欧洲新闻频道不仅可以通过电视电缆、卫星天线收看,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收看。可以说,电视新闻节目网上造浪是电视媒体的一大手笔。电视新闻栏目是电视台的神经中枢、是支柱,既可将新闻栏目内容网络化,又可将栏目“链接”受众群,让受众参与,甚至还可策划网络活动,充分延伸栏目空间的活动平台。

3.3互动电视时代的信息互动

互动电视是通过宽带网络实现的具有交互性的电视形态!。免费论文参考网。在互动电视中,新闻节目播出时可随观众需要及时显现节目指南;观众可点播想看的新闻节目,并且在观赏中可以暂停、倒退、快进及重放;在直播中,可随时调阅相关的资料;观众还能对节目内容进行一定的信息反馈,例如对节目内容、形式等方面的肯定或否定的表态。近期,美国又有媒体(CNET NEWS)报道,微软与ACTV,ECITY,RESPAND TV三家公司开发基于微软).平台的电视商务和互动广告应用软件的合作有了结果,一种应用于机预盒的软件将满足用户边看一个节目,边录制另一个节目的需要'。互动电视将是未来电视传播的发展趋势,互动电视的信息互动将使电视新闻具有广阔的活动空间,电视新闻也不致因为网络新闻的攻击和电视本身单向传播的特性而失去魅力与市场。

参考文献:

[1]张海燕. 电视新闻播音风格的个性化[J]. 青年记者, 2010, (03).

[2]王文军. 让同期声成为电视新闻的兴奋点[J]. 视听界, 2010, (01).

[3]熊萍. 论电视新闻“非语言符号”的传播功能[J]. 长江学术, 2010, (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