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计算机教学论文

时间:2022-04-13 10:39:09

关键词: 计算机教学  教学论文  教学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硬件的不断更新使学校的计算机教育设备无法跟上发展的潮流;另一方面,层出不穷的软件使中学计算机教育无所适从。面对这种状况,计算机教育必须摆正位置,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的配置两个方面都立足于基础教育,才能适应现代化的需要。

计算机教学论文

计算机教学论文: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计算机课程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课。计算机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计算机教学在开展创造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计算机教学实践中,又怎样实施创造教育、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呢?

一、唤起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激情。

创造力包括创造意向、创造思维品质和创造技能。创造思维品质是重心。而创造思维过程大体又可分为4个阶段:准备阶段、酝酿阶段、顿悟阶段、检验阶段。关键在顿悟阶段。产生顿悟要有必要的心理环境。如对计算机知识有主动获取的追求,对计算机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对计算机问题有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等。

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同样需要“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

1.运用学科特点,唤起创造意识。

学生的创造意识是在对计算机特点、内容发生兴趣时引发的。因此,我们备课时尽可能挖掘学科的创造思维因素,唤起学生的创造意识。如:在开学第一节课上,我们先提出问题:“计算机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什么作用?”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计算机可以打字;可以玩游戏;可以看影碟;可以辅助学习……我们接着问:“计算机在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用处,那么在社会中又有哪些应用呢?”由于学生社会经验有限,感到这个问题有些困难。这时我们结合计算机的特点讲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当学生得知每天收看的天气预报都是用计算机算出的、家里用的自动洗衣机、微波炉以及手腕上的电子表都是由计算机程序控制的时,感到非常神奇,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的兴趣。

2.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好奇心是对新、特、奇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对感知到的新信息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产生深入分析、思考的急切心理。教师要利用这种心理,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如有一次,在讲“计算机与信息社会”一节课时,我问学生:“最近我国信息产业界发生了一件大事,大家知道是什么事吗?”学生纷纷摇头,并急切地想知道答案。我告诉他们:这件大事是我国最大的计算机产业集团联想公司与我国软件业巨头金山公司联手合作。大家都知道联想集团是我国信息产业界硬件领域的骄子,而金山公司则在我国软件业一枝独秀。这一“硬”一“软”相联合,必将推进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步伐。借这件事,我向学生介绍了我国信息产业与某些发达国家的差距,特别强调了美国微软试图垄断我国软件业的企图及金山公司的W作为唯一与微软的WORD抗衡的汉字处理软件在开发过程中经历的艰难,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的信息产业要赶超世界,需要包括他们在内的全体国人努力拼搏。由此学生更迫切地想要学习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学习,从而引发了强烈的创造激情。

二、重视个性发展,培养创造意志。

1.尊重个性发展,树立新型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个性对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并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正如美国一位教育者罗伯特·马金所说:“当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天才,启发引导学生不但成功地取得了超越他们过去水平的优良成绩,而且达到了他们认为应该达到的预想目标时,使命中的要求就变得更加切实可行了。个性化教育成为鼓励学生自信的工具,但是,更加重要的是,它在师生之间创造了一种不同的责任制,即创造了一种为保证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实质性改善而相互承担责任的精神”。

我注重在实践中应用教育技术理论,形成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并且愿意学好。在每届新生入学,开始本学科学习的第一节课,我都请学生回答一份问卷,以了解他们对计算机的掌握情况及对计算机学科的态度,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表示他们愿意学好并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我为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感动,更加确信只要公正地对待学生,他们中的每一个都能有所进步、有所创造。同时我还确信:充满爱心和个性化的课堂,是以促进达到最根本教学目标为中心的;在这样的课堂里,所有的学生不论学习好坏都受到欢迎。上机实习课上,我把学生分成小组,学生在小组里共同讨论问题,学会尽情地思维、用心地学习,大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表达自己的观点,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在小组里,学生逐渐意识到:学习需要团结协作而不只是竞争,进而感到全班同学、学校乃至国家与自己的利益休戚相关,决不能仅仅考虑个人进步、成功与否。平时,我则尽可能地了解学生,并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这种学生可以感受到尊重、信任和鼓励的环境中,他们可以精力充沛地学习,全神贯注地获取知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反映出对DOS学习无兴趣,认为这部分内容“不象游戏那样好玩”。我送给他们一句话:“生活中不只有糖和蜜,还有茶和咖啡。”糖和蜜吃得过多,就可能觉不出甜,甚至会感到苦,而茶和咖啡初尝时可能觉得苦,细品后却会体味出甘甜与清香。学习也是这样,贪图安逸舒适,是难以学到真本领的。对此,我要求学生“向追求安逸的思想挑战,增强学习能力。”与此同时,也提醒自己承担起对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所负有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课堂上,我与学生间形成的良好的关系也培育了学生真正好学的风气。我号召学生成为“探索者”,要求学生在平等的师生关系面前展示他们的才能。学生能够获得轻松自在的感觉,能以通常习惯的方式展示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学习成绩的新标准取决于教师对他们尊重和信任的新标准。而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则取决于教师对他们尊重和信任的程度。

2.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主动性。

没有主动性,便无法充分挖掘潜在的创造力。教学过程中,我既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经常思考:学生的潜能怎样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他们学会学习了吗?计算机课作为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实践。上机实习时,我总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开始个别学生有畏难情绪,依赖性很强,希望老师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故意不理他们,也不许相邻的学生帮忙,这些想“偷懒”的学生只好自己摸索,当他们自己最终解决了问题时,特别兴奋,有一种特殊的成就感,以后也就乐于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启迪了学生创造的思维;既提高了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志。有的学生在计算机学习阶段 总结中说:“最大的收获就是通过基本的知识能自己摸索出别的知识与技巧。”我认为学生的这种收获,就是教师的最大收获!

三、注重因材施教,开发创造才能。

要使所有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地发展,必须“因材施教”。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早已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还难以完全做到“因材施教”。计算机的特点则决定了“因材施教”可以在计算机教学中很好地实行。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家庭,毕业于不同的小学,有的学生小学学过计算机课,有的家里有计算机;有的学生在市级竞赛中多次获得过一等奖,有的则从未接触过计算机。针对这种状况,我在讲课时先向学生提出:学过这部分内容的同学可以不听课,但要学会自学,把时间利用好,要借助已掌握一定程度的计算机能力的优势,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走在其他同学乃至老师的前面;没接触过计算机的同学不必心急,踏踏实实从头学起。上机实习时,我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不同特长安排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练习与实践,如让基础好的学生学习Basic语言,让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练习指法、输入汉字等等,并给予相应的指导,使他们分别得到提高。

怎样让学生去迎接学习上的挑战?怎样培养他们勇敢地去面对和熟悉一个复杂、令人迷惑不解、始终变幻的世界?思考着这些问题的同时,我深信: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育他们健康成长,比教给他们知识本身更重要。当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健康成长以后,他们的创造力无疑会得到最充分的开发。

计算机教学论文:浅谈虚拟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近几年,虚拟机逐渐被应用于许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领域,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工具。笔者从自身的计算机教学实际出发,借助虚拟机解决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有效地提高了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 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目前,计算机教学取得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硬件方面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需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硬件的更新速度加快,计算机教学的开展也受到全新的挑战。由于我国目前招生规模的扩大,经费又相对投入有限,使得实验设备和实验场地不能及时得到扩充,教学设备的硬件建设相对欠缺和滞后,新建计算机硬件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等更是不现实的。但是,计算机教学中的很多实验,如局域网的搭建,需要利用多台计算机和多种设备,由于现有的硬件配置条件有限,学生没有亲自做实验的条件和机会,无法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1.2 软件方面 目前的计算机教学一般是使用公共机房。公共机房只能满足一般的实验要求,同时为了便于机房的管理和维护,通常为所有的计算机安装硬盘保护卡和应用系统策略来限制学生的某些操作。学生上机的时候,不允许他们随意安装软件,更不允许进行如硬盘分区、格式化等操作。学生无法在实际的环境中操作练习,只能被动地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实践教学的效果较差。

1.3 教学方面 许多计算机教师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在计算机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一直采取单一的理论讲授教学,非常抽象、枯燥,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当然,也由于经费等各方面的原因,教师一般采取以讲代练或课堂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只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动手实践,无法操作实验,对一些知识点无法掌握透彻。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计算机教学存在问题的关键是教学设备不足。如何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设备,来满足最大化的教学需求,这是一个新的挑战。笔者认为利用虚拟机可以改善上述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较好地达到一机多用的目的。

2 虚拟机简介

2.1 虚拟机的概念 虚拟机(Virtual Machine,简称VM),就是虚拟的计算机,是指运行于物理计算机上的、用软件模拟出来的、具有完整硬件系统功能的、运行在一个完全隔离环境中的计算机系统。虚拟机是相对于常用的物理计算机而言的,又被称为逻辑计算机,其本质上是对物理计算机的模拟仿真。 虚拟机以文件的形式存放于物理计算机中,仅占用物理计算机的一部分资源。一台物理计算机,可以虚拟出多台完整的虚拟机,并且不同的虚拟机可以运行单独的操作系统而互不干扰,使用的时候就如同打开一个应用程序一样。 每台虚拟机都具有自己的CPU、内存、硬盘、网卡、BIOS、光驱、显卡、声卡、USB接口等,只不过这些硬件设备都是用虚拟软件模拟出来的。在计算机教学中,可以利用虚拟机进行开机、关机、硬盘格式化、设置BIOS等操作,这一切对主机没有任何影响。 目前,计算机教学中比较常用的虚拟机软件主要有WMware公司的WMware Workstation和微软公司的Microsoft Virtual PC这两种。VMware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可以虚拟更多的主流操作系统,功能更强大,使用起来比较容易,市场占有率比较高。

2.2 虚拟机的优点

1)集成性。能够在一台PC机上运行多个虚拟机,每个虚拟机都可安装不同的操作系统,而不需要对物理硬盘进行分区或重新开机,不受到物理计算机硬件的限制。各虚拟机与主机之间可以进行通信、共享文件和网络资源。

2)移植性。虚拟机表现在物理电脑上是一个文件,不同的操作系统之间能够进行互动操作。使用者可以直接拷贝备份好的虚拟机文件到其他计算机上使用,大大节省系统安装的时间。

3)经济性。由于虚拟机是利用软件来模拟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无需添加新的硬件设备,真正可以做到一机多用,同时又节省维护费用。

4)可维护性。虚拟机与主机之间有良好的隔离性,在虚拟机上进行的操作不会破坏物理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和软件,对主机现有的硬盘分区和数据都不会造成任何破坏。

3 虚拟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3.1 操作系统安装 操作系统有MS-DOS、Windows98、Windows2000、Windows XP、Linux、Unix等不同系列、不同版本。由于操作系统的安装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可以在硬盘上建立自己的虚拟机,并进行安装操作系统的练习。在虚拟机环境下可以实现多个操作系统同时运行,带来极大的方便。

3.2 计算机维护 出于公共安全考虑,磁盘分区、格式化等危险操作,学生一般没有机会亲手实践。在虚拟机环境下,学生可以任意进行磁盘分区、格式化、设置CMOS、设置BIOS SETUP参数等一些计算机维护操作。操作完成后,通过映象功能可以非常轻松地将操作系统恢复到原样。

3.3 网络技术应用 学生在学习局域网的组建、网络配置与管理、FTP、邮件服务器等各种网络服务的配置、远程访问和路由的设置等知识时,单凭理论讲授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利用虚拟机,学生可以在单台计算机上组建网络环境,进行各种网络配置,也可以组建虚拟局域网,实现集群试验。若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实验,借助虚拟机的挂起功能,保留当前状态,以便下次继续完成。

3.4 网络安全 在网络环境下,病毒、木马、黑客程序非常盛行。教师在讲解计算机病毒、木马等知识时只能停留在讲述阶段,利用虚拟机可以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可以在虚拟机系统上植入病毒文件进行病毒、木马程序的传播与演示,以及实现安全防御等操作,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系统的安全及防御技术。

3.5 软件测试 学生在学习软件设计、网页设计等课程时,编写的程序需要在多种环境及多种操作系统环境下进行测试。应用虚拟机,不需要实际安装所有的系统与插件,就可以轻松地模拟出各种测试环境,有利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6 课件制作 计算机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常常会需要多种操作系统中的操作。通过虚拟机软件,可以使用Snagit、HyperSnap-DX等屏幕捕捉程序,方便地把样图抓取下来,或者直接利用视频捕捉功能将操作过程录制下来,有助于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 总之,虚拟机是计算机教学的有效工具,在计算机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广泛的应用。如何利用虚拟机更好地为计算机教学服务,是每个计算机教师需要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计算机教学论文: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随着素质教育在学校的全面展开,对学生在各方面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儿童在思想品德、智力、能力、心理等方面要获得全面发展才行。而一个人要想在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其中起着决定作用的还是他的意志品质。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那么在生活中,他如果遇到一点小困难就很难克服,而不能达到想要的结果,一事无成。所以,在对待学生方面,从小就要通过各种训练来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与信心,以达到目的,来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在几年的计算机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平时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观察,发现有些小学生缺乏独立完成任务的意识,遇到一点小困难就求助于周围的同学或老师,如:五年级学生在学习改变“字体”这一内容时,有的学生单击了格式——字体,出现了对话框,也在里面选择了字体、颜色、字形等,但单击确定按钮后发现所要改变的字根本没有产生变化,反复几次也是如此,这时的学生就开始有些做不住了,“某某,你帮我一下,可以吗?” “老师,这个我不会,你给我做吧,”更有的则心甘情愿放弃操作,坐在哪里看别人完成,或者对老师说:“这个我不会,就不做了”。这种现象在各个年级的学生当中都普通存在,我想他们有的根本就是上课没有认真听操作步骤;有的是对操作失去了信心,就不愿意做下去,也根本不去想为什么我也操作了而字没有产生变化?是不是操作步骤有问题?在有的学生就是等,想让别人替他完成。同时这一现象也说明了现在的孩子意志品质不强,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求助,根本没有自己独立完成事情的信心。这样下去时间久了他们则养成了一种依赖心理,学习兴趣下-降,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这学期,在课下我和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几次交谈,“老师,我们愿意上计算机课,有的操作一点也不难,我一看就会做,可有的我做了几遍,还是不会就不想练了。”“老师,我们做错了,您不说我们可以吗?”通过孩子们的语言让我有了很深的感触。发现其原因是自身努力不够或方法不当造成,这也正说明现在的孩子在意志品质方面比较差,同时,作为教师也缺乏为学生服务意识,没有让学生乐学、会学。所以,我想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要逐步改变教学方法及模式,通过各种方法及手段去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让学生爱学、会学、乐学。

一、对学生进行增强信心的训练。

1、课堂上老师多表扬,多评比。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在完成过程中对它失去了信心,那最后的结果则是以失败而告终。因此,我决定在计算机操作训练过程中以激励为主,多鼓励,少批评,通过各种活动来增加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由于孩子喜欢听表扬,那老师就不要吝惜你的语言,多给他们一些鼓励的话语,如:“今天你做的最好”,“某某最出色”,“好样的”等。今年在我教四年级的一个班中,上了几次课之后,就发现了这样一个学生,每次老师交给的操作任务不是有问题,就是最后一个完成,甚至有时还不能完成。因此我开始对他留心注意,观察中看到了他的动手能力比其他同学稍差,有时不会做了就在那里坐着看别人练习。那次练习画圆,练习时我便在他旁边坐下,看其画图,可没过多会儿,就出了问题,听到他说:“我画的为什么总是不圆,我不画了。”我便主动接近,指着他的画说:“看,你画的这个不是很好吗?别着急,老师和你一起来画。”经过努力他成功了。这时我便抓住机会跟全班同学说:“今天练习画图,表现最出色的是某某同学,他画的画最好,不信下课以后同学们可以去看一看。”说话的同时我看到全班学生都在看他,他的脸上露出了从未有过的喜悦。到现在他的操作能力有了提高,那次课上练习用多边开工具画图,当我走到他身边时,他笑着说:“老师,您去看其他同学吧,我自己能行。”学生年龄小,意志力不强,尤其现在独生子女又比较多,他们的依赖心理较强,但是在一些活动中他们又都想得第一,成为老师心中的好孩子,谁都不愿意落后,因此就更要求老师要以鼓励为主,开展各种评比活动,来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如:在教学活动中开展“自立小能手”、“今天你最棒”等活动。通过活动来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

2、提供成功的机会。实践证明,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适当降低操作任务的难度,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成功感,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因此要求教师要把握好操作任务的难度,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能力就可以了。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文字处理的复制和剪切这一内容上,我便采取照顾多数,少数拔尖的原则,降低难度,让学生只掌握复制和剪切文字的一种方法——菜单法,在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以后,便提出更高要求,看提示完成其他方法的复制和移动文字(利用工具栏上的按钮、利用快捷菜单、利用鼠标等)。这样,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们纷纷拿起鼠标开始操作,一会儿有个学生说:“老师,我会用工具栏上的按钮了,这个比用菜单简单,”那个说:“我来教你,我用键盘上的几个键也能行。”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了困难,最终都能够成功,孩子得到的是一种喜悦。

二、减少学生依赖心理。

1、适当限制孩子的行为。任何能力的发展都与学生的意志品质有密切关系。良好的意志品质可以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在操作过程中有的学生一遇到困难就要求别人的帮助,说明他们的依赖心理太强,缺乏独立意识。为了能帮助他们克服这一心理困难,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我采取了下面的措施,对学生的这种总是喜欢求助于别人的行为进行限制。要求他们在操作过程中如果是遇到下面的一些情况则禁止求助于其他人,而其他人也不能主动去帮助他。“如对以学过的计算机知识、操作过程中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时、自己没有去大胆尝试过的操作” 等都不能请求别人的帮助。而在这关键时刻,作为老师就要即时鼓励你的学生多“试一试,点一点,做一做”,同时还可以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字处理的修饰文字这一内容时我先上学生用菜单法对文字进行了改变字的大小、字体、字形的练习,然后看提示(利用菜单中的格式——字体)完成改变字体的练习。要求:完成本次操作不准让别人帮助,只让你手里的鼠标帮助你,多点一点,试一试,我们比一比看谁发现的东西多。这样学生在打开了字体对话框之后,便动起鼠标在里面开始点击各个按钮,不一会儿有的同学便大声说:“我能给字加颜色了,“那个又说:“我还能给字下面加曲线呢。”同学们便开始交流起来。在最初,学生有些不适应,但坚持了一段时间后,他们知道遇到困难时应如何去做了,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果然有了明显的提高。计算机操作在多数情况下是需要有耐心的,而在缺乏了信心之后就容易产生放弃心理,以至最后无法完成操作任务

。就这一现象而言,老师在操作过程中要在限制学生依赖心理的同时,用个别学生的努力行为去感染他们,要求他们不要放弃,努力了就一定能够成功,一定能顺利的完成操作任务,达到目标。2、协作学习。计算机课上,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组时要注意到每组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的合理性,做到均衡互补。在课上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新年快到了,我便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画笔工具和字处理软件制作新年贺卡,送给老师的活动。这下子学生们开始活跃起来,有的找来许多旧贺卡,照着样子画图,有的开始用字处理软件打出对老师新年祝福的话语。就连平时操作不十分好的学生都说:“这次,我一定做一张漂亮的贺卡,送给老师。”这样,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就可以一起讨论问题,思考解决的办法。一张张新年贺卡终于出现了,同学们看到自己的成果真是高兴。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依赖心理的学生在优秀学生的带领帮助下也完成了操作任务,同时还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学生之间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是分组完成任务,这样也有了一种竞争,在这种氛围中互相促进,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向上,信心增强了,意志品质也得到了锻炼。

正是由于有了和学生的多接触和他们的交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半学期的努力,现在的学生上计算机课,在也不怕键盘、鼠标,他们敢于动手了,而且有时还说:“老师,你让我们在动一会儿吧。”“教师,您别看着我,我不让别人帮助。”出现了以前没有的场面,有的学生不愿意离开计算机室,有的学生说:“这节课怎么这么短。”

有了这一点成功,我发现,老师不但要研究教材、教法,更重要的是还要研究学生。教学树立服务意识。

计算机教学论文:浅议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农科院校 教学质量 连续性 高职教育

论文摘要:为了解决农科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中存在开设计算机课程偏少、不合理、缺乏连续性和层次性等的问题。通过多年从事计算机教学的研究和在校的实践,提出了针对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改革方法和对策,并提出了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的分级、连续性和层次性教学模式。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能力。

1 引言

在告别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在农业发展逐步实现产业化、市场化、标准化的进程中,越来越需要既懂农业技术又懂计算机技术的人才,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化浪潮正在全球兴起,现代的信息技术正在迅速地向农业领域渗透,对农业的发展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就我国整体范围看,农业的发展速度较缓慢,远低于工业的发展速度,农业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西方发达国家早在70年代就广泛开展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而我国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上应用则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作为培养跨世纪农科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对农科大学生的计算机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

面对着日益发展的现代化农业信息技术和不断提高的社会要求,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2 目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针对我校和其它兄弟院校的调查研究,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有以下几点:

1)重视不够。因为,这些学生是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些领导、老师认为懂一点计算机基础知识就行了,不需要更深的计算机方面知识。如会上网、聊天、打字排版就行了。在将来现代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中,学这么点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在农业科研中怎么能充分利用好计算机这个工具,提高科研项目的速度和质量。对学生来说,意识不到计算机的作用,意识不到计算机是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工具,计算机知识是解决未来工作中面临问题的钥匙,而是仅停留在文档处理、表格处理的认识水平,对编程等认为“高深莫测”,缺乏信心。

2)所学计算机课程较少。进入90年代,各高职院校基本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其它有关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基本没有开过,一般只学一个学期,最多60个学时,到目前为止,我校大多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和学时还是这个情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与时俱进。现在世界真正进入了信息时代,人类的社会经济生活等发生了新的巨大变化。在这个信息时代的社会中,作为一个农科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这么一点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在现代化农业生产和科研中根本不够用,距现代化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要求相差甚远。

3)计算机课程开设的不合理。大家都知道因材施教这个道理,在农科高职院校里,要根据不同的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相关的计算机课程。

4)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每年我校绝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有的学生是对口生,有的学生是普招生,他们的基础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已学过计算机知识,有的学生没有学过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极少数学生学的计算机比较好,不少学生一无所知。

5)目前农科高职院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缺乏连续性和层次性。在学校三年时间根据不同的专业应连续不断地开设不同的计算机课,分层次进行教学。

3 提高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对策

针对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教学改革设想和策略。

3.1领导、老师和学生要充分认识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

要达到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需要校级领导的充分重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加大投入, 筹集资金,改善计算机设备条件,淘汰使用多年的机器,及时补充新设备。(2)加强管理、资源共享,学校机房众多,由于涉及多个系部,因此难以统一协调管理,设备使用和人员工作整体效率低下。一方面是设备陈旧落后,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另一方面个别系部教学实习资源充足,设备无法发挥作用,有些系部甚至购买的计算机多年未投入使用。而计算机更新换代快,超过一定时间不用造成巨大浪费。通过制定协调的政策,开放全校机房,统一调配,可以优化管理全校资源,使利用有限的资金购买的新设备能发挥最大效益,提高使用效率,把设备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

要达到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除领导的重视与大力支持外。教师必须认识到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并不是不需要掌握太多的计算机知识。教师要转变这些旧观念,就要走向社会,深入农业企业搞调查研究,参与农业企业的生产工作,我校一位教师就是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深入调查研究,结果开发出了一个养猪管理方面的软件,这位教师并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足以证明了,随着现代农业信息化的大发展,愈来愈需要这方面的人

才,既具有本专业方面的技术知识,又比较懂计算机技术知识的人。

要达到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除领导和老师的重视与大力支持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对在校学生来说,由于没有深入到专业研究,仅处于专业学习阶段,难以了解计算机在本专业学习和研究中所发挥的作用,仅停留在知道专业需要计算机理论和基本技能。知道相关内容很重要,但不知道如何用,需要学到什么程度。许多同学只重视一般的键盘操作,他们误认为打字速度快就是计算机操作熟练,而往往忽视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和训练,把软件编程看作高深莫测。部分同学计算机基础较差,学习跟不上,对学好计算机缺乏信心。针对在校学生的这种情况,我们应该组织学生到现代化农业生产和科研企业去参观。组织这方面的专家到学校去做报告和讲座。

3.2增加开设课程门数和学时数

我们要到农业企业去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获取大量的信息,重新修订专业教学计划,增加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加大计算机教学的学时数,以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如猪生产与疾病防制专业的,增加开设“猪博士”管理软件的学习、“养猪场信息管理系统(专门针对于现代养猪场开发的)软件”的学习和“现代化养猪生产管理软件”等的学习。同时建议每个非计算机专业都要学习一下《信息检索》这一门课。信息检索具有三大重要意义:1) 避免重复研究或走弯路;2) 节省研究人员的时间;3) 是获取新知识的捷径。同时,增加上机学时数,让学生多上机多实践,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3.3因学生基础不同,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

针对高职农业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现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和形式上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可以在学生入学后统考一下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根据统考成绩将学生分三个等级,对每个等级进行编班上课,根据不同等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授课方式、不同的考核方式,等级高的即基础好的班级要求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地增加信息量,扩大学生知识面,使基础较好的同学能学到更多的新知识。等级低的班级可以从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开始学习,学习进度慢一点。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模式,使计算机教学既符合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现状及规律,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3.4要保持计算机教学的连续性和层次性

连续性。计算机能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计算机技术、知识更新速度快,学校安排的有限的课时难以达到预定要求。此外由于课程设置及时间安排问题,学生普遍反映低年级开始上计算机课时,学生很难将计算机与自己的专业结合起来;高年级进入专业课时,有了将计算机与专业问题结合的机会和需要,但却发现计算机知识仅停留在表面和能够应付考试,与解决问题的要求相去甚远。

鉴于此,笔者认为,计算机教学应结合专业的课程进度保持连续性,积极研究教学安排与专业的结合,使计算机知识及应用教学融入整个专业教学课程。结合专业课程的进展,由浅入深,由基础到应用,在其他课程中注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穿插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保证三年大学学习中计算机学习不断线,使学生认识到并能充分利用计算机这一工具。

层次性。原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曾提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要上三个层次”,对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具有指导意义,计算机教学的连续性就是要根据“三个层次”教学基本要求组织和指导计算机基础教学。

第一层次为计算机文化基础。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具备计算机的一般通用认识基础。

第二层次为计算机技术基础。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需要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本专业与相关领域中一些问题的初步能力,具备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利用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工具的基本技能。根据专业特点选择课程,例如我校的猪生产与疾病防制专业可选《养猪场信息管理系统》、《现代化养猪生产管理软件》、《Access数据库》等。

第三层次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层次的重点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和解决专业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生在本专业及相关领域中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能力。例如猪生产与疾病防制专业教学课程选择《程序设计》、《信息检索》等,总之,应当结合专业需要和特点组织相关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体系,体现连续性和层次性。

3.5对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对于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计算机成为在校学习和未来工作的重要工具,也是展示个人能力的重要方面。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属于重要的公共课程,很多专业在要求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同时,更侧重计算机技术在本学科的应用。这对承担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老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改革计算机教学模式,提高计算机学科教学质量,才能使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利用计算机更好的为专业提供支撑。尤其是作为当代的大学生,除了在学校学好专业知识掌握好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外,在走出校门后,更应具有不断更新知识、跟踪跟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能力。在全面提高高校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意识非常重要。实际上学校学到的计算机知识远远赶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很多人将不得不接受计算机技术的“再教育”,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

4 结束语

总之,农科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完善本学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要让农科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好计算机,各级领导、教师及学生都要站在一定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重视计算机的学习,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计算机技术引领下,深入研究、探讨改进农科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方式、方法,找出一条适合于专业需要的计算机教学的新路子。坚持计算机教育的连续性,注重计算机应用的不同层次需求,将会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使计算机应用课程更好的与相关专业结合,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农业信息化和科研方面的专业人才。

计算机教学论文:中专计算机教学如何提高学生能力水平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中专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部分中专毕业生往往找不到适宜的工作,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中专计算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社会的需求,采用的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影响了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当前形势之下,中专院校要想提升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率,就必须要加强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中专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一)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不一致

我国的产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结构为主,这就要求中专学校在进行计算机教学工作的时候,必须加强学生操作技术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而就目前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工作来看,在进行计算机教学工作时,大部分的中专学校设定的专业目标过于广泛,造成学生虽然有着广阔的知识面,但所学的知识却不深入,导致学生没有突出的一技之长,从而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使得中专学校出现毕业生就业率不高的现象[1]。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实际应用

由于计算机是一门对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技术实践的应用。但是大部分的中专学校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活动时,开设的多为纯理论性的课程,而缺乏实际的操作课程,这就造成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不足,不利于计算机能力水平的提高,从而影响到计算机的教学质量。

(三)教师缺乏操作经验,无法进行经验教学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一般来说,中专学校的计算机教师承担着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的任务,但由于中专计算机教师长久以来的教育工作,使得他们的理论知识十分扎实,然而由于很少参与到计算机的项目建设中去,使得他们相应的实践经验比较缺乏,从而无法对学生进行实践经验的教学工作,使得学生计算机能力水平得不到提高,影响着学生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2]。

二、提高中专计算机教学学生能力水平的策略

(一)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

中专计算机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就必须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理念[3]。因此,中专计算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一言堂”的现象,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做好对学生学习的指导,让学生决定自己的学习进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得学生能够激发出自己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深入到计算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实践,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往往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在中专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提升学生能力水平,就必须要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甚至一些教学课程之时,需要与当前的技术相结合,向学生适当介绍一些基础性的前沿计算机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此外,由于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适当对所用的软件进行详细的介绍,也可以分析当前计算机的发展形势,使得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收获更好的知识,促进学生计算机知识学习兴趣的提升,为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重视因材施教

中专学校在以往的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通常采用常规的教学方式,即整体式的教学,对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不加重视,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偏低。因此,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必须要加强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视,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根据学生能力水平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的制定教育教学计划,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能力的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中专学校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改变以往教学中存在的不良现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

计算机教学论文:计算机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计算机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北京市密云县河南寨中学

郑瑞媛

摘要:

我们正跨入一个新的时代——亟需一种新的创造精神的时代。“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课程,正迅速普及到中小学,成为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学科。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各种教育手段、方法,各种媒体,帮助学生萌发创新意识,产生创新的欲望和兴趣,采用探索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增设课外知识,使学生产生新欲望和兴趣

二.创设探索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动手操作,创设参与学习的氛围

2.教知识,更要教方法

(1)学习方法的指导——对理论课知识的学法指导

(2)实验指导——对学生的操作实验作现场指导

(3)线索指导——为学生提供知识体系的线索

三.不教打句号的课,给学生留下探索的空间

关键词:创新 探索 指导

我们正跨入一个新的时代——亟需一种新的创造精神的时代。新世纪的人才应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迅速直观地获取知识,借助计算机收集大量的信息,去探究许多未知的事物,所以会使用计算机是新世纪人的基本技能。而“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课程,正迅速普及到中小学,成为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学科。

教育有培养创新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新精神的力量。面对这种情况,一种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驱使我投入到教育改革的洪流中,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各种教育手段、方法,各种媒体,帮助学生萌发创新意识,产生创新的欲望和兴趣,采用探索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增设课外知识,使学生产生新欲望和兴趣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只满足于“教材里有什么,就教什么”的低层次的教学思想。教材一经采用,至少一年,而关于计算机的新动态几乎每天都有,就跟看仙人下棋的樵夫一样,转眼人间已过数百年,已经不是他所处的年代了,所以,教师应该走在知识的前沿,博览群书,给学生最新的信息。

于是,我将在报纸、新闻、杂志上看到的,以《新动态专栏》的形式公布给大家。如:电脑用土豆来供电。起因是有人和电脑迷打赌:土豆不可能为电脑供电。可是发明者却真的做到了,而且还建立了土豆网站,多神奇?!这些信息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创新欲望:原来奇迹的产生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敢去想,敢去尝试。

另外,利用实际现象讲解,这样会更直观。例如,在做游戏的时候,出现了画面被破坏得支离破碎等现象,我先演示如何用杀毒,再利用这个机会,讲解有关病毒的知识:病毒是人为编的小程序,它的目的是破坏。有人制造病毒,就得有人阻止它去破坏。鼓励学生为计算机的“健康”想一想。

创设探索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动手操作,创设参与学习的氛围

在研究性的学习中,被动式,接受性的学习还占主流,这样,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如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地去与计算机进行交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方法——人机交流,就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提出要求,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去完成梦想。在学习Word中某一“向导”的使用方法时,让学生自己利用“Award向导”为自己制作一张奖状,每个学生都在为自己的奖状忙碌,有了乐趣,学生就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奖状的内容五花八门:学习进步,第一名,为世界和平作出突出贡献,在科学研究中获得发明奖……我表扬了那些“敢想”的学生,因为他们的理想远大,而丰富的想象力能使童话变成现实。

1、教知识,更要教方法

未来的教育,重要的不再是教会学生什么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计算机的普及正改变着学习的内容和速度,一张盘就是一本丰富多彩的书,互联网上的知识如大海一般,教师已不可能传一切之道,授一切之业,解一切之感,其主要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去学习。

学习方法的指导——对理论课知识的学法指导

2、学习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书。向人学习的方法是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揣摩,,用实际行动去学习。而向书学,就存在着一个读书的方法问题。读书分为泛读和精读。泛读是找到书中的“主干”;而精读则是为每一部分“主干”添枝加叶。在上理论课时,以学生自学为主,充分表现学生的能力。当然,学生真正做到“会学习”,还要教师给学生适当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上课时,首先,让学生泛读,找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几个内容,有的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有的却找不到,我就让找到的学生说出他是怎么找到的,标志是什么,这样学生就知道怎么找了。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该精读了。精读的目的就是了解这些内容具体讲解的知识是什么?在一个范围内,提出若干个问题,学生就有目标和范围了。这种方法掌握以后,学生就找到了探索和解决问题的“钥匙”了。

3、实验指导——对学生的操作实验作现场指导

学生在上机实践所学时,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教师和学生的计算机没有联网的情况下,除了巡回指导外,我还安排了学生中的优秀者参与指导,让这些学生把探索的过程“再现”一次。另外,学生在完成既定的任务后,总是喜欢看看这个(软件),看看那个,当出现新奇的画面时,常引得周围的同学观望,此时,我并不以为他是“故意捣乱”,他这是在尝试探索新的东西,所以,我总是耐下心来对他的实验给予指导,让他在实践中去学习。

线索指导——为学生提供知识体系的线索

例如:在学习了画笔、书写器中打开、保存、和退出等基本操作后,在Word的打开文件,保存文件的操作同画笔、书写器一样,并鼓励学生到没有学过的Excel中去试一试打开文件,保存文件,让学生自己去发觉它们内在的联系,感觉探索的乐趣。另外,让学生观察:在“另存为“的对话框中多了一个“选项”按扭,它是干什么用的?试试看!它会带你走进另一个窗口,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作用?为学生提供线索去探索。

不教打句号的课,给学生留下探索的空间

一节打了句号的课,看起来很满意,但却把学生圈在一个圆里,一切都解决了,没有问题了。没有了“?”,怎么去“探索”?所以我每节课下来,都要给学生留下一个(或多个)问题,例如:学习了怎么删除文件后,问:“还能不能在恢复了?”让学生去书上去寻找答案,上机实践去验证自己的想法。这样,给学生留下展示聪明才智、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机会。这样学生不是只会模仿,也会去创新。

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有识之士早已提出:“我们国家的最高经济利益,将取决于我们同胞的创造才智,而不取决于我的自然资源。”能创造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教师,就应该冲破应试教育的陈规,树立创新教育教学新观念,为国家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计算机教学论文:关于计算机教学改革的论文

摘要:计算机是高等学校的主要课程,如何搞好计算机教学一直困扰着许多教师,本文就该问题做了新的观念论述。

关键词:教学方式,启发教学,幽默语言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脑普及的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正日益受到新的科学技术的冲击,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开发技术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新科技群。计算机技术课也成为高等学校的必设课程和重点课程,但它以高速发展性、综合性成为制约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的难点。

为了培养优秀的跨世纪人材,必须提高教学效益,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下面就多年来计算机教学的工作总结,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1计算机教学方式适应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教学应主要注重实际操作,计算机课程它是一门技能性极强的课程,它的理论性东西有些比较抽象,不应要求学生理解,但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势,以适应该课程的特点。可以借助许多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给同学们介绍一些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这些教学软件,它们通过图形、声效,进行直观、形象地教学,加之优美动听的音响效果,有较强地趣味性。它能把各种信息表现形式如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能充分协调地剌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能更好地领悟和记忆,且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同时,计算机教学更应注重实践。中国计算机教育专家谭浩强同志曾经讲述过学习计算机的问题,他说:“计算机对于绝大部份人重在使用,对于它的软、硬件理论部份,非专业人员可以不必要求”。计算机教学它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点,它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比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要更新得快。因此教学应以上机为主。同时机房上课要求我们的教师由以往的知识传播者,变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向导或顾问。

2计算机教学方法采取相互学习、启发教学

计算机操作学生学得特别快,也很容易接受,有的东西尽管老师没有介绍,通过同学们自己上机摸索也能很好的掌握操作方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电脑不是学出来的,是玩出来的”,它的确有一定的道理。记得学习画笔一节,首先跟同学们简单介绍了绘图工具中一些常用工具的功能,然后让同学们自己画创意画,可围绕老师提出的主题,也可自由发挥,要求是充分利用绘图工具,以达到同学们熟练掌握使用绘图工具的目的。同学们之间相互学习,很快就掌握了基本要领。

授课中还可设计一些不同的授课方法,比如,在学习画笔一节中,当同学们学会了绘画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后,提出绘图中如何重复绘出某一图形?提示利用Windows文件操作中的技巧,请同学们自己在操作中发现操作方法。请最早做出的同学教全班同学操作,这种问题的提出,给那些电脑操作爱好者很大的刺激,他们马上钻研、探讨,同学们学习思路敏捷,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这样使得整个教室学习气氛活跃,然后,请做出来的同学,到教师机上,利用屏幕广播教学,当小老师,将他的操作方法演示给全班同学看,小老师的操作比教师的教学真的没有差。通过这些方法,计算机教学组织形式要多样化,让同学们开心,学东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计算机教学中语言的艺术性

3.1使用悬念手法,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时,喜欢上机操作,对课堂理论性教学则感到单调。此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注意听讲和积极思考,效果不会很好。如果采用电视节目预告中使用的“悬念”手法,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此时悬念已产生,兴趣也调动起来了,学生会怀着极大的好奇心要编出程序来验证一下这个问题,教师这时恰当地点出编这个程序的几个主要环节,引导学生操作,预期的教学效果就达到了。

3.2富有哲理的幽默语言,可让学生轻松愉快掌握知识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在计算机课的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记忆较困难。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或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杂化为简洁,沉闷化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3.3设置故错,启迪学生积极思维

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过:“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故错是置疑、激疑、制造矛盾达到引思的一种方式,以此启迪学生的思维。

4高校计算机教材现状与出路

普通高校在几年的教育改革过程中,通过合并的形式实现了资源整合及共享,教学环境也在不断地改善,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不断向高水平方向发展。

4.1高校教材现状

现在高校所用教材都是由老师挑选,老师在挑选教材时难度也很大。选教材时老师常是挑选专业或更高层次的学生使用的计算机教材。但导致的结果是在不同起跑线上的学生,都使用一样的教材,会出现学生听不懂课,老师讲课吃力的现状。最终结果是,学生真正没有学会应该掌握的知识,导致动手能力相当差。

另外,现在计算机与许多专业课程都结合相当紧密。大量的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现在非计算机专业所选的教材都是大众化教材,大部分教材并没有把计算机结合进自己的本专业来讲解。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材一直是走趋同化的路子,基础课教材无任何区别。

在基础教材中大部分都是介绍如何打字,如何排版的内容,忽视了结合自己专业特点的内容。几乎所有专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都涉及到没有结合专业知识来编写的问题。

4.2寻找教材改革

之路

原因多半是出版社结合高校教育的需要而编写的教材少,在收集适合教改的一线信息来策划和组织编写教材方面做得不够。组织编写高校教材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作,人力、物力都有很大的投入。大多教师认为普通高校教材的编写并非教了十年书的老师就一定能完成的,最少应该有相当深的功底,也应该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与实际项目操作能力。

现在的教育模式还是偏重于理论教学,理论教学模式直接结果是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薄弱。当然,对于自己的学生,最清楚的莫过于老师了。教师本人所编写的教材不能以任何理由让自己的学生使用。虽然此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一些不良现象,但也可能带来一个弊病,就是学生用不上适合自己的教材。

高校相同专业使用一样的教材,谈不上是因材施教了。教材的趋同化对各自的教学都有不利的一面。明确了教学目的,组织编委会,让更多的一线老师加入到编写教材中来,让老师与出版社的策划编辑密切配合,就能编写出适合各自学校学生的教材。

5结束语

总之,通过对大学计算机教学的改革,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电脑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

计算机教学论文: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李慧北京丰台区丰台第一小学

提要:

文章首先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全面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第二部分写出在教学中应该及时发现、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为学生的创新创造环境。第三部分阐述了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勇于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尝试、大胆创新的意志品质。第四部分叙述了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解决问题,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主题词:小学 计算机教学 培养 创新能力

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然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需要通过后天的有目的培养才能获得,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

一、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画图是Windows中自带的一个小程序。通过教学与研究发现,如果教师站在思维发展的高度讲授画图程序,便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计算机可以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生动的表象,并通过实际操作将这些表象外化,为学生提取、加工表象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教学生用画笔工具绘制几何图形和线条,并让学生练习这些基本图形和线条的各种变化画法。学生通过利用软件中的矩形、圆形、多边形等工具亲自动手操作,画出了形态各异的基本图形的变形,在脑子里逐渐形成这种图形的表象,从而积累了创作的素材。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这一事件本身并不见得能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形象思维的能力,关键还要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全面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便成了教师颇费思量的事情。因此,要想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能动地驾驭课堂,给予学生恰当地点拨与适时地指导,才能使他们真正开阔视野,提高动手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如:讲解“复制图形”这一课时,可以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他们预先动手操作并思考复制有哪些作用。通过认真思考,同学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比如:利用复制功能可以轻易地画出汽车四个大小一样的轮子;可以画小动物两只完全一样的眼睛;可以画许多美丽的花朵等等。在综合了同学们的答案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总结了复制的用途:

①可以节省时间。

②可以轻而易举地画出一样的图形。

③可以避免失误、精确度高。

通过采取这种方式,学生自觉地根据老师的提问与讲解,调动头脑中已有的表象,将曾经学过的知识与新学内容联系起来,画出了汽车、花丛、树林、圆的运动轨迹等许多充满童趣的作品。由于同学们真正开动了脑筋积极思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同学甚至提出了利用图形翻转技术画对称图形的想法,从而迸发了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二、及时发现、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为学生的创新创造环境。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最高层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小学教学改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没有创新,人类就没有今天的文明与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及时发现、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为学生的创新创造环境。

如在讲解画小房子一课时,先用多媒体演示了几幅由各种几何图形搭建的小房子的图画,如图所示:

然后依次提问:

①图中的小房子由哪些图形组成?你们还见过哪些形状的房子?(帮助学生整理表象材料)

②除了现实中的房子,你们还可以想象出什么样的房子?(对表象进行初步加工)

③闭上眼睛,在头脑中把你刚才所想象到的房子放入一个美丽的环境中,然后将它画出来。(对表象进行再次加工处理,形成雏形)。

就这样,在教师的耐心启发下,学生脑海里具备了图画的大致形象,因此他们操作的过程实际变成了形象思维外化的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能会发现实际效果与预想的效果有所不同,他们思维的积极性被进一步调动起来,一些更好的办法也随之出现。通过对表象进行多次再加工、再处理,他们会寻求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操作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由于每个同学的思维方式不同,他们创作的画面效果也就不同。如:有的同学用苹果瓣作为房子的烟囱;有的用大树作为房子的外壳,画出了住着小猴子的两层楼房;还有的画出了想象中太空中的房子、童话故事中白雪公主住的城堡;也有的同学画出了美丽的校园、自己的家。总之,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了各自的得意之作。从而可知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从课堂教学入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利条件,才能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又如:讲鼠标的常见图案以及它的含义时,首先启发学生:“同学们,我们学习了windows窗口的许多知识,在使用鼠标操作时,你们发现没有在不同的情况下鼠标的图案是不同的,……”我的话还没说完,学生就表示:“对!不一样!”“这节课就由你用所学过的知识来找一找鼠标都有哪些图案,并且想想这些图案的含义!”我的话音刚落,同学们就争先恐后地上机寻找了,只怕自己比别人少找一个。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利用所学的有关窗口知识积极上机寻找鼠标的各种图案,通过总结,学生找出了鼠标的六种常见图案:箭头、沙漏、多向箭头型图案、小手和“ I”等,并且一一说出了他们的含义。比如:箭头表示是预备状态,在等待执行命令;沙漏表示计算机在执行任务,你不能去做别的操作;多向箭头型图案表示可以移动窗口角落的方向;小手表示在使用帮助文件时,在手指图案处按一下,会出现另一层帮助画面;I表示鼠标在窗口内的位置等等。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而且体现了我们正在提倡的创造教育。创造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它要求我们传授的不仅是过时的知识,而且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适应新形势、新环境的需要,培养创造新方法的态度和能力,培养有心理品质、智能品质和伦理道德品质以及相应能力。因此,我们对学生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激励思维;不仅要灌输是什么、为什么,而且要启发学生怎么思考,而不是简单的向学生“奉送真理”,而是教会学生去发现真理。

三、创设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所必需的心理氛围

创造力是一个多维结构,是多个因素的有机结合。发散思维是其中比较重要的要素之一。画图教学中,我让学生做的每一个练习都允许学生在给定的题目中自由发挥。当然自由发挥是有限度的,通过实验发现如果我们对发散空间限制得太严,学生就不能主动灵活的处理问题,而如果限制得太少,他们就会产生大量稀奇古怪的想法,我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在给定的图画中任意添加或改变,但一定说明为什么。如:练习画一棵树,要求学生以树为中心组成一幅画。画完以后请他们说出为什么要这样画。教师和其他同学提出自己的意见供他参考。当然提出不同意见后,也有的学生坚持己见,此时要特别强调尊重他的意见,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看待问题。经过这样反复的培养和引导,学生自我控制创造过程的能力提高了,从而收到了既不降低思想的灵活性又增加实用性的效果。

在画图之前,我通常是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在小组中学生的思维可以相互启发,同龄之间可以更多地交流思维经验,容易使儿童感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在课堂上学生表达自已的观点时不会受到打击和嘲笑,主动验证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时不会遭到孤立。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所必需的心理氛围。

因而在培养学生创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敢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愿意在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中成长,并相信自己有战胜困难的能力和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培养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勇于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尝试、大胆创新的意志品质。我在画图教学及成果展示中提出,遇到困难可以得到教师的帮助,但每人只有一次机会。通过这样的要求之后,发现学生在上机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之后不再是马上想到举手,而是先想:“为什么?”“怎样解决?”,然后上机探索、查书,第二想到的是问周围同学,最后才是举手问老师。当然个别学生机会用完后,还有问题不能解决,我会用一两句关键的话启发他,使他们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不行,接下来的办法是给其他同学解答类似问题时叫他旁听,启发他思考,总之我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手段让他经过思考后弄明白为止,而不是简单的告诉他答案。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解决问题之后,从近期看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长远看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使他们体会到了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时的喜悦。经常有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使问题得到了解决,下课后对我说:“不用您,我自己也行”,这正是我所期待的。

四、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环境和机会,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环境里,学生才有可能发挥创造性,只有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实际任务让学生动手去实践,他们才有机会去发挥创造,才能去独立思考,才会有所创新。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注意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解决问题,其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逐渐进入主体角色,能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为此,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四个方面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是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思维。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为走出传统教学中“重求同,忽视求异,重集中思维训练,忽视发散思维训练的”泥淖,我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注重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具体来讲,就是引导学生的思考信息向多种方向扩散,提出各种设想、多种解答。如在讲授Windows的文件夹操作和文件夹属性的设置后,可故意将学生以往建立的文件拷贝到一个隐含的文件夹中,学生上机时便发现自己的文件“不见了”,纷纷提出为什么?此时再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他们便可能找出“被删除、被重命名、被设置为隐藏属性、被复制到其它文件夹中后再删除源文件”等多种答案。教师再对他们的想法给予分析肯定,并让他们自己归纳总结。

(二)是设疑启思,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知。可见,营造“疑”与“思”的良好情境,用疑问开启学生创造思维的心扉,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讲了些什么并不重要,而学生想了些什么更重要千万倍。对疑难问题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授人以“渔”,对“怪”问题以及不同的主张和见解要“沙里淘金”,肯定其中合理成份。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强的问题,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要改变教师“一言堂”唱“独角戏”的老方法,还学生以自我学习和钻研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敢标新立异,敢于质疑发问,敢于打破常规。如在《Logo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设计一些易出错的程序,让学生自己对这些程序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错误,进行修改和完善,从而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是联系实际,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辩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如指导学生用计算机编辑文稿,制作小报,用Windows画图程序画出简单的彩图和制作书签、卡片等。

(四)是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手是大脑的入口”。手脑并用,能充分发挥大脑左、右两半球的思维功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同时还增加学生的实践性和体验性,巩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一方面指导学生练习基本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引进或自制一些音乐、游戏软件及辅助教学的课件,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如让学生经常在计算机上进行画、拼、编、图案着色等手脑并用的活动。

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就是使学习者主动卷入学习,并从中体现到自己有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勤学好问。因为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普通人和天才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问题是缺少一把打开这座神秘宫殿的钥匙。相信学生是发展创造力的“兴奋剂”。老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驱使学生向无数次的成功前进。

计算机教学论文: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探索

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探索

作者单位:晋江市养正中学 作者:姚建议

摘要:

在国家教育部提出贯彻素质教育的今天,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对于教学任务的确定、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教学手段的改进,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估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评估学生学习成就已大大包含了学生学习态度的变化、学生解决问题时的执着程度、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弱等内含。而在实施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更应体现现代教育技术、教育观念的改变,本文试着从教学模式、教学媒体、考核教学效果三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在现代社会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知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学习观和知识观,要求人们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水平、结构。学校的集中式学习变成了人生旅程的短暂时光,如何提高学习效率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的动力,以使其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走向社会,这就使得学校的教学模式也必须要经过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计算机文化的普及和推广,中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大多是计算机操作,主要是一些软件的使用,计算机对他们来说既是学习对象又是学习工具,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软件发展的推陈出新,使得我们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使学生掌握每一种软件的使用,而应该教会学生学习探索的方法。

一、从教师讲授、叙述向教师辅助、指导的转变

目前,学校仍然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实行班级授课方式,给予学生共同的思想和知识教育,而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方式正处于发展阶段,这样的教育模式忽略了学生潜在的个体差异,阻碍部分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处于被动的。

我们在具体教学中进行了尝试,在教学内容上我们选择了Office 2000、Internet等内容,把班级进行分组,学生可以独立或者几个为一小组,同时我们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搭配,在教师的讲授和引导下提出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如:收集整理鼠标的发展、Internet的发展、电子邮件的由来等;编写一些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说明(如Winzip、Winamp等);编排小报、制作有一定主题的网页等。教师在过程中指导和鼓励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主动去学会构思计划、完成任务。同时亦改变了学生互相竞争的班级学习气氛,提倡协作学习、相互讨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动力,转变全体学生都按相同的方式学得相同的知识,让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方法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这样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得到很大的发展。

二、灵活使用各种现代教育媒体,积极创造创新条件

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单调的教学手段,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还直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一门新课程时,开始时都有极大的兴趣和努力学好的决心,但由于知识积累、先天素质的千差万别,一段时间后就使得不同程序的学生产生不同的态度,甚至失去了兴趣。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将各种电教、网络设备的功能充分应用于教学,如计算机辅助计算机教学;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室、网络教室进行演示教学;将每节课教学内容和从Internet上收集的相关资料制作成网页放于Internet上,让学生能于课余时间去利用等手段。这样不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的作用,还能在学习的同时熟练掌握我们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改革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创新潜力

中学生对学习计算机是很感兴趣的,但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因素,使得这种兴趣无法持续,应付考试也是其中缘由之一。大多数的计算机考试还是笔试和在笔试基础上增加上机操作考试,还是没有改变传统模式的框框,统一的考题、标准的答案,既让学生厌烦和恐惧,还束缚学生的思维和创新。

我们采取教师规定主题的要求,给学生自选其中之一,给出一定时间准备,最后再集中进行作品创作,进行评议。考核方式的探讨,使我们更注重于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力的培养,我们高兴地发现,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了很多,很多学生变得勤于思考,乐于收集学习资料,分析能力也得到很大的发展,同时也有大量优秀学生作品的出现。

几年的计算机教学实践中,我们一直在探索着更好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创新探索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学校的计算机课程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正常开课或开课课时很少、计算机软硬件资源、还有统一考试的制约等等。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和教学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也将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正如怀特( White)和沃特森(Watson)在研究时,列出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十个影响因素:

(1)主动学习的意向; (2)学习的动机; (3)学习所花费的时间; (4)学习的愉悦感; (5)教学资源的使用; (6)问题解决能力; (7)反馈; (8)与其他学生的合作和交流; (9)独立性; (10)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 通讯地址: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 邮政编码:362261

计算机教学论文:中学计算机教学要立足基础教育

石泽全

(名山 石泽全)

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中学计算机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硬件的不断更新使学 校的计算机教育设备无法跟上发展的潮流;另一方面,层出不穷的软件使中学计算机教育无所适从。面对这种 状况,中学计算机教育必须摆正位置,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的配置两个方面都立足于基础教育,才能适应现 代化的需要。

计算机硬件设备发展更新虽然迅猛,但构成计算机的电子设备、机电设备、光学设备、声音设备的基本原 理没变,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数学基本知识没变,布尔代数的基本理论、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依旧是当 今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中学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的教学应该以布尔代数的基本知识和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为基 础,建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模型,这不仅体现了计算机硬件结构的一般规律,也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中 学阶段学生通过计算机硬件基本知识的学习,建立起正确的计算机模型,了解基本设备的功能及其简单的操作 方法,为学生使用计算机提供操作的基本技能,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研究各部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软件是支持计算机工作的必须条件,如何编制软件的程序设计原理和方法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占有十分重 要的位置。在中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原理和方法的教学中,要体现计算机处理问题的一般规律及数据结构最常用 的一般方法。目前计算机的语言种类数以百计,但就语言构成的程序结构而言,都包括了顺序、分支和循环等 基本结构,数据结构中以数值型数据、字符型数据和数组等数据为基本类型,程序设计的方法以自顶向下,逐 步求精为主。这些是程序设计原理和方法中最基本的内容,是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应该突出体现的基本知识。

中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原理和方法的教学不应以某种计算机语言为蓝本进行介绍。原理和方法是基础,具体 的语言应用是该基础知识的应用环境,如果我们忽略了这种主次关系,不仅脱离了中学基础教育为学生传授基 础知识的特点,也使学生今后的发展受到限制。当然中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原理和方法的教学脱离具体语言进行 也是不现实的,因此,选择适当的计算机语言说明有关原理也是必要的。

软件使用方法的教学应把重点放在软件使用的一般规律上,着重向学生介绍如何构造软件运行的环境、如 何从软件中取得帮助信息、如何使用软件的服务功能等,使学生通过中学计算机课的学习学会使用计算机软件 的一般方法。中学计算机软件应用的教学中要加强操作系统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管理硬件和软件 资源的基本命令,学会建立计算机工作环境的一般方法。软件使用方法的教学还要从建立计算机的工作环境入 手,通过软件一般以文字、图形、声音向用户传递信息的特点使学生掌握软件使用方法的一般规律。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不断更新,中学要立足于基础教育分档次配置计算机硬件,建立适合中学实际的计算机 辅助教学、教学管理及教学实习、练习、演示环境。在配置学生用机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选择能体现计算 机结构基本模型,能实现所选择的计算机语言实习、练习,能进行基本软件操作的计算机配置。在配置好学生 用机的基础上,还要考虑教学演示用机的配置。科学、合理、适用的中学计算机硬件配置,既能满足中学计算 机基础教育的需要,又使有限的资金投入发挥其最大的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优秀范文
相关期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