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优选九篇

时间:2023-11-18 10:23:14

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

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仿真;高职化工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0-6842-02

高职院校是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其主要职责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提高其技术水平,从而为企业输送高质量的实用型人才。化工专业中有很多单元操作仅仅靠书本学习难以形成动手操作能力。靠化工实验能够在一定程度培养学生操作能力,但一般院校中化工实验设备较少并且简单,与实际生产相距甚远。因此,企业实习是该专业教学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企业实习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化工生产流程复杂,并且往往伴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毒气等危险因素,因此没有操作经验的学生一般只能观摩,动手操作的机会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实习的效果。

计算机化工仿真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出化工生产过程的操作单元。学生通过计算机仿真训练,能够掌握每个操作单元的特点,提高了分析能力和操作水平,这比实验室操作更加贴近生产,比企业实习更加安全有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

1 化工仿真技术

化工仿真技术是以软件为基础,将生产过程中的操作单元以动态数学模型的形式模拟出来,以完成如何开车、停车、及常见的事故处理的全过程[1]。具体来说就是将化学工业中的典型单元操作如:离心泵单元、液位控制单元、换热器、管式加热炉、精馏塔、吸收解吸单元、离心式压缩机、真空系统等,此外还包括大型的合成氨、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反应等流程工段。化工仿真技术是计算机与化工的有机接合。其主要的仿真原理有:系统仿真、过程系统仿真和DCS仿真系统。

1.1系统仿真

系统仿真是运用物理或数学模型代替实物进行实验和研究的一种技术,分为数字仿真和物理仿真两类。数字仿真以实物的运行规律为依据,建立数学模型而后在计算机上进行研究。物理仿真则是以实物为基础,然后按一定比例或规律进行放大或缩小建立物理模型,并以此模型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相比之下,数字仿真灵活性更强,能够对相反的动态特性模型进行研究,是一种经济且有效的研究方式。

1.2过程系统仿真

过程系统仿真是对过程系统的数字仿真。其对过程系统的动态特征进行数字建模,然后再将数学模型在仿真机上体现,从而在仿真机上实现对过程系统的研究。过程系统仿真由过程系统、数学模型和仿真机等三个主要部分组成。通过建模和仿真将三部分联系在一起。

1.3 DCS仿真系统(集散控制系统)

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简称集散控制系统,特性是使用多台计算机分散控制、操作,实现控制回路分散化、数据管理集中化的控制系统。将事故的危险性大大分散。

2 仿真技术在化工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仿真技术运用到高职化工的教学中,学生能够感知真实的化工生产环境,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使学习过程更具个性化,提高了学习效率。 仿真技术又优化了化工类实验与实践性环节的教学过程,有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化工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2]。

以煤为原料的合成氨工艺流程的仿真界面为例,如图1所示。该课件以小合成氨生产中煤制气工段为基础,提供了该工段的生产原理、设备结构图、设备照片、过程控制、样品分析方法等详细的技术资料,学生能够通过该仿真学习,掌握合成氨工艺的理论知识。同时课件还提供虚拟生产、工艺计算、现场录像等模块,能够让学生如同在工厂操控室一样,对过程进行操作与数据分析,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计算机仿真在教学中的优势

计算机仿真能够让学生比书本上更直观、具体地认识化工生产过程,又避免了在工厂实习的一些弊端,在化工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化工生产系统一般都是大型工业系统,生产连续性强。学生不可能在工厂中学习反复开停车等操作。而在仿真教学中学生在计算机上可以反复停车、开车甚至设计故障,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仿真实验主要在仿真机上进行,通常用软件形式体现。传递复制极为方便,大大地节省能源、材料、人力。

3)动态仿真数学模型可以产生被仿真系统受到各种外部扰动或操作变化的动态响应,即模型的预测性。

4)仿真软件大多提供参数设定、报警记录、数据记录、成绩评定等特殊功能,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便于实施各种新的教学与培训方法。

5)仿真机上可以做一些现实情况不允许作的实验。在计算机上学生可以设定各种参数的极限状态来学习复杂生产过程的运行情况,也可以做一些破坏性的试验,而不会造成任何损失。这都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决策能力。

4 仿真教学优化的思考

化工仿真在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这一优势发挥更好呢?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4.1 课程安排优化

首先要优化课程安排[3],增加仿真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互动性,使学生不仅从理性上认识化工单元操作,也能从仿真教学中获得具体操作、处理能力。比如仿真课程与化工原理同步,如化工原理课程从理论上学习了离心泵之后,仿真教学随之进行,那么学生在仿真课程中能够加深对离心泵原理理解的同时,增强操作实践能力。

再者,仿真教学与工厂实习结合起来。如果学生直接从课堂走到工厂,面对复杂而又危险的生产环境,往往不知所措。在实习之前,针对性的进行几个单元操作的仿真教学,使得学生对生产工艺有一定的认识,到工厂后结合实际情况,能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也提升自身在复杂生产工艺条件下的决策能力。

4.2 教学资源优化

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智能手机也在学生中迅速普及。一方面我们要完善学校教学资源,如购置一些新的仿真教学软件,使得仿真教学能更加贴近实际生产。另一方面,建议仿真教学的软件开发者,可以结合现在的智能手机普及情况,开发一些经典单元操作的手机应用,学生在课堂上随时能通过手机应用来学习,从而使理论学习变得具体、形象、可操作。

4.3 教师自身技能的提高

高职院校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要求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也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高职教师应该注重提高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对每个化工单元操作做到成竹于胸。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也应该重视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化工仿真教学是衔接课堂与实际生产的桥梁,能够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提升其操作技能,是高职化工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新的技术手段,使得学生能够更直观的理解生产过程,是计算机仿真在化工教学中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侯焕福.化工仿真在化工专业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4):121-123.

第2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学生;学习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3-0000-01

"Course of Engineering Tasks" Application Research in the Vocational"Computer Culture"Teaching

Yao Xu,Yu Yue,Yu Shuang

(Institute of Qiqihar,Qiqihar161005,China)

Abstract:"Computer Culture"course is offered by a vocational college in public basic course.It's teaching goal is to nurture students to become able in their own area of expertise,skilled use of modern management of complex computer talents.

Keywords:Teaching;Mode;Students;Learning

一、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学生学习的起点不一,需求不同。由于计算机、网络普及程度的提升,高校不再是计算机教育的起点。一些中小学已开设了计算机课程,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教学设施设备的差异,造成了高职院校新生入学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另一方面,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学习个性无法发挥。计算机教学分为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理论课上采用“计算机+大屏幕”的形式,教师讲解的内容多、进程快,课堂50分钟几乎全都交给了老师,学生完全成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实验课多是“验证性”实验,而不是“创造性”实验,很少有鼓励、刺激学生创造性、开发性的实验内容。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提出了“工程任务课程化”的教学模式,并且把它应用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中。

二、“工程任务课程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工程任务课程化”是一种教和学的模式,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从而获得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或任务的知识与技能。

(一)“工程任务课程化”教学应满足的条件。1.具有一个轮廓清晰的工程任务说明,工作成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学生通过项目遇到和学到课程的核心概念。2.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并且能够自己克服处理在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3.“具有一定的难度,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还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4.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商业经营行动有直接关系。5.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对工程任务成果进行评价。

“工程任务课程化”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中心的转变,即由“以教师为中心(主体),以课程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主体),以项目活动为中心,以实践、探究为中心”。所以,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工程任务课程化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即通过解决学生身边或未来职业岗位上的一些实际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

(二)实施策略。在“工程任务课程化”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面临一个全新的角色。在这里学生要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靠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教师的职责是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要像学生一样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先诊断出学生的学习需求,然后向学生提供他们所需的帮助。教师采取的应是一种友好、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不能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

(三)实施步骤。整个项目教学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六个步骤:1.确定项目,小组分工。2.选择主题,制定计划;这两个阶段为准备阶段。3.自主协作,收集资料。4.分析资料,共享资源。5.活动探究,作品制作;这三个阶段为实施阶段。6.成果交流,活动评价。此阶段为评价阶段。

三、“工程任务课程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运用的优势

“工程任务课程化”教学在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实践,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范式,实现了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化,体现了学校与企业教育的融合,实现了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综合培养。

(一)提高了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来说,运用“工程任务课程化”教学,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工程任务结束时,他们不仅学会了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思考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提高了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的能力。计算机课程实践性、应用性强,但是深奥难懂的理论较少。这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提供了可能。在工程任务实施的过程中,由学生小组讨论并制定完成项目的个体实施方案,学生自主决定用何种策略、何种方式、何种方法。教师的作用主要以组织、指导的方式去帮助学生,至于学习的步调、方式等则由学生自主决定,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另外,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每一位学生不仅要了解自己的状况,也要了解他人的信息,并及时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可以使不同程度的同学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得到提高,体会成就感。这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团队精神的培养大有益处。同时也让他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够与他人愉快合作、顺畅沟通。

(三)提高了学生探索创造的能力。计算机课程具有较强的发展性和创新性。通过开展工程任务,学生可以解决复杂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多角度考察、多途径探讨,有效地训练了思维的发散性、创造性。同时,学生还要不断地优化工程任务解决方案,在这样一个观察、思考、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的分析问题、独立思考习惯不但得以培养,更养成了探索性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四)提高了学生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学生围绕着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展开研究,需要他们去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知识。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抽象专业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策略及学习策略会大为提高,同时也就发展了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

(五)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就业能力。由于在教学中,工程任务的主要内容是真实的工作岗位上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所以它能够将学生学到的学科知识与社会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实现“工学结合,深度融合”的教学目标。因此,“工程任务课程化”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帮助学生适应未来职业要求的教学模式。

(六)促进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相结合,让学生去完成与专业相关的任务,这不仅提高了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水平,而且对专业知识进行了学习和深化。同时,为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第3篇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计算机网络技术;项目设计;应用

一、项目化教学法的含义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即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行为导向为方法,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旨在将课堂教学与工作情境完美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融入更有意义的工作任务中,通过任务的完成,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实现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培养。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技能培养的效率。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及网络组建技术,掌握目前应用最广泛的TCP/IP协议的基本知识,会组建小型局域网,会安装、配置常用的网络服务,能为各种常用的网络服务提供技术支持,能管理小型网络,对在网络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排除和解决,能保证网络安全稳定的运行。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深化改革,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在项目学习中具备局域网组网与管理的能力。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

(1)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一般教师在讲授计算机网络课程时更多的是采用传统教育管理和教学模式。首先,对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发展、硬件组成等内容进行介绍;其次,介绍OSI七层模型、TCP/IP 协议、各种网络的功能;最后,介绍网络的应用与网络安全的防范等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看起来教师已经把计算机网络知识全部传授给了学生,但对于学生来说如何管理和维护一个网络仍无从下手,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只停留在书本上。(2)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好。教师在讲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过程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满堂灌”。内容理论性强,相对枯燥,学生看不到又摸不着,很快会对计算机网络从感兴趣到失去兴趣,这会直接导致学生上课走神、不听课、教学互动差,达不到教学效果。针对平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教学改革,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把项目教学法引入网络技术课堂中,可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践需求统一起来。

四、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1)项目设计。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首先要设计典型、实用的项目。按照教学内容的需求,结合网络真实的市场需求及学校的实际情况,选取现实的对象、材料为项目,项目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还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融会贯通。如组建一个小型局域网络这一项目,主要是培养学生组建网络、管理网络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项目实训熟悉网络工程的实施流程和方案设计方法,完成小型家庭办公网络的构建。根据这一过程,可将其分成7个子项目:小型局域网的需求分析及可行性论证;小型局域网网络规划;组网设备及预算;网络施工(虚拟网络环境/架设部分网络);接入Internet;网络安全与管理;签合同及技术文档。(2)项目实训内容。为实现各个子项目,我们将每个子项目划分为若干个任务。如小型局域网需求分析及可行性论证需掌握网络的基本理论知识,网络系统组成、网络分类、传输介质、网络通信协议、网络操作系统及网络安全等知识,此项目要求学生根据客户需求,灵活运用网络知识设计网络方案。小型局域网网络规划包括使用Visio软件绘制网络拓扑图、思科模拟器(Packet Tracer)的安装及使用、根据实际需要布线。组网设备及预算包括双绞线的制作、光纤熔接。网络施工(虚拟网络环境/架设部分网络)包括Virtual PC安装、服务器端及客户机端操作系统安装、双机互联、多机互联、IP设置及划分、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及级联、划分VLAN、使用路由器的基本配置、网络资源共享。架设网络服务包括Active Directory安装与配置、DNS安装与配置、DHCP安装与配置、WWW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FTP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邮件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六个任务。接入Internet包括常用的局域网接入Internet方法:ADSL接入方式、“光纤+LAN”的因特网接入、无线接入方式(组建Ad-hoc模式网络、组建Infrastructure模式网络)。局域网共享Internet连接(文件共享和打印机共享),还会涉及网络命令及网络故障诊断实训内容。网络安全与管理包括系统自带的安全管理工具、计算机网络安全措施两个任务。这方面的实训主要有:使用抓包工具软件分析网络数据、交换机的端口镜像、端口和MAC 地址的绑定、服务配置、网络带宽的监控维护等。签合同及技术文档,让学生了解合同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3)项目实施。一是创设教学情境。项目教学法主要是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贯穿整个教学。教师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引出项目后应适时以恰当的形式告之学生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分析出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提炼出教材中的要点,精心编写一些典型的。把理论讲解和技能训练统一安排,把老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统一安排,把教学过程和自主学习统一安排。二是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要使项目教学法成效显著,必须重视网络实训环境的建设,有相应的硬件设备和软件配置,保证大部分项目实训能够实现。对于某些不能实现的子项目要安装模拟软件、建立虚拟实验室和参观校园网络建设来达到目的。还要将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如类比教学方法,把网络中一些枯燥、抽象的计的概念用实际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物与理论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使抽象、神秘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4)项目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由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衡量,先是对学生参与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各单项任务的完成情况,这些项目任务能体现本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如绘制实训室网络拓扑图;双绞线制作;双机互连的完成情况。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参与项目教学的态度和创造性,解决实践中问题的能力,评判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态度、表现,还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只要项目任务设计适当,考核方式合适,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较好地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可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评三部分。除了对学生的学习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外,教师还应在教学项目完成后及时进行总结反思,对项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和研究,及时完善项目内容及考核方法,为下次教学积累经验。

五、结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内容多,范围广,知识更新快,且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紧贴网络实际情况,设计典型实用的项目,从真实的网络应用入手讲解网络的组建、应用、管理和维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要把项目教学法用好用活,学生就会感到学这门课程是非常有用的,会积极地投入到项目学习中去,更好地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参 考 文 献

第4篇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学科的每一个领域之中,各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化学工程学科也不例外。目前,计算机已经深入应用到化工模拟、计算化学和化工制图等化学工程学科的各个层面之中,对化学工程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推动作用。化学工作者应该抓住机遇,在新时期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熟练掌握运用计算机,将其应用到化工设计、化学本文由收集整理计算中去,使化工学科能够更快地发展。

化学工程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长期以来是以实验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是一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学科。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化学工程的研究中又增加了计算与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它已经逐渐成为化学工程中最富有生命力的研究方法。随着电子计算机在化学工程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化学工程学科已逐渐成为一门集实验、计算、理论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科研工作者就利用计算机解算化工过程的数学模型,使研究方法出现了一个革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化工过程模拟已经成为普遍采用的常规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化工过程的研究、开发、设计、生产操作的控制与优化、操作培训和技术改造之中。

一、流程模拟

化工过程流程模拟或流程模拟是根据化工过程的数据,诸如物料的压力、温度、流量、组成和有关的工艺操作条件、工艺规定、产品规格以及一定的设备参数,如蒸馏塔的板数、进料位置等,采用适当的模拟软件,将一个有许多个单元过程组成的化工流程用数学模拟描述,用计算机模拟实际生产过程,并在计算机上通过改变各种有效条件得到所需要的结果,其中包括最受关心的原材料消耗、公用工程消耗和产品、副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等重要数据。

流程模拟就是在计算机上“再现”实际生产过程,由于这一“再现”过程不涉及实际装置的任何管线、设备以及能源的变动,因此给化工模拟人员最大的自由度,可以在计算机上任意进行不同方案和工艺条件的探讨、分析。流程模拟式计算机技术是化工方面的最重要应用之一。应用流程模拟系统不仅可以节省时间,也可节省大量资金和操作费用,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降低消耗。流程模拟系统还可以对经济效益、过程优化、环境评价进行全面地分析和精确评估,并可以对化工过程的规划、研究和开发及技术可靠性做出分析,并快速准确地对多种流程方案进行分析和对比。

二、单元模拟

化工工业处理的过程是以质量、动量和能量的连续流动为特征,传统手段对这一过程的处理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经验以及一些宏观参数表达的经验关系式。现代流程模拟技术中,绝大部分单元过程仍被处理为“黑箱”模型,对流动、传质、热、反应比较敏感的单元过程的设计、放大,需要了解有关质量、动量、能量流更多微观和深入的信息,单元模拟技术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产生的。

在单元模拟过程中,单元内部的介质基本是多组分或多相的,传质、传热、反应过程相互耦合。单元模拟技术通过离散方法求解这一耦合体系,以获得空间和时间的速度分布、温度分布、压力分布、浓度分布、相分数分布等。单元模拟技术可以提供传统手段难以获得的大量信息,如单元过程内部所有参数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通过这些信息可以深入理解单元过程内部的机理,在发生异常时亦有助于分析原因。因此,它是一种低成本的调优手段,当结构形式或结构参数变化后,单元过程内部随工艺参数和操作参数而变化的过程,可以在计算机上很方便地进行试验,直接用于优化和改造手段,而且单元模拟的计算不是经验性的,比较可靠,目前单元模拟主要用于化工生产的工程放大、优化设计、诊断及扩能改造、生产调优及控制四个方面。

三、反应动力学模拟

化学反应动力学是一门研究各种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和反应机理的科学,在根据实验结果和对反应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它们对反应器的设计、最优化条件的选择都是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

目前所采用的物理化学教材对一系列对峙、平行、连

续等复杂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仅给出分离变量法或消元法等单一的数学处理方法,这种方法对于非常简单的复杂反应可以求出解析解,但大多数化学反应的反应机理非常复杂,由于从反应机理得到的微分方程组,非常不便求解,因此借助电子计算机用数值解法,可以方便地求解从反应机理得到的微分方程组。

计算机模拟在复杂化学反应动力学的计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得到的结果可以预知反应过程中各反应物质浓度的变化,通过对连续反应最佳时间的计算可以控制反应时间以得到所需要的物质的最大浓度,通过计算平行反应和对峙放热反应最佳温度,可以控制反应温度,优化反应条件,使生成产物的速率达到最大值,这些计算机模拟计算的数值可以为实际工业生产中工艺条件的控制以及反应器的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四、分子模拟

从分子水平来研究化工过程及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无疑是21 世纪化学工程的一个重要方向,计算机模拟研究已渐成为与实验研究及理论研究相平衡的认识自然规律的第三种重要方法。化工热力学数据对于化学工业过程的设计、操作以及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热力学数据一般通过三个途径取得:即实验测定、理论总结及计算机分子模拟。通过计算机分子模拟,可以较为严格地从流体的微观相互作用出发,预测流体的宏观热力学性质。特别是在一些极端的条件(如高温、高压、剧毒)下,进行实验是很困难的,计算机模拟则较易实现,并且比较经济。采用计算机分子模拟方法,可以得到相当可靠的热力学体系的径向分布函数、宏观热力学性质以及输运性质,这为我们建立与改进各种描述实际现象的理论或模型提供可靠的依据。

化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学科,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化学学科中的广泛应用,逐渐形成了应用计算机研究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的独立学科,它以计算机为技术手段,进行化学反应方面的数值计算,这就是计算化学。

计算化学是理论化学的重要分支,是利用电子计算机、通过数值计算解决化学问题的一门方法学。计算化学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它运用数学、统计学与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方法,进行化学方面的理论计算、实验设计、数据与信息处理、分类、分析和预测。随着化学仪器对自动化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化学实验过程用人工进行控制相当困难,需要可靠的控制技术系统,因此计算机计算模拟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化学实验技术。

计算化学以数值计算为基础,用高级语言及其编程技术,解决化学中的数值计算问题,它将数学的计算方法通过计算机程序具体地应用于化学过程中,通常用来研究化学中一些常用的、共同的、较为常见的计算方法,是化学计算的核心。实验数据的内插、函数拟合、线性方程组求解、高阶方程组求解、解微分方程组、求本征值与本征向量等,它们均与化学中量子化学、分析化学、化学平衡、化学动力学和试验数据处理等密切相关。现代计算化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够将各种化学性质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定量地联系起来,化学因此正从实验科学迈向实验、计算、理论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化学已经由多实验少计算,演变为先实验再计算,也必将逐步演变为先计算再实验。

目前计算化学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中都有广泛地运用,具体来说,计算化学要完成的任务主要有量子结构计算、分子从头计算、半经验计算和分子力学计算等量子化学和结构化学范畴,以及物理化学参数计算,包括反应焓、偶极距、振动频率、光谱熵、反应自由能、反应速率等理论计算,这些属于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及统计热力学范畴。在计算化学中,数值计算是最根本的任务,其目的是将已知参数通过适当的数学计算得到一个预期的结果,这个结果可以和实验结果相比较,也可以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相比较,最终得出结论,用来指导化学实验的实施。

化学工程设计具体的任务涉及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厂区布置图绘制、车间布置图绘制、设备装备图绘制、管道布置图绘制、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绘制、设备选型及强度校核计算等许多工作,如此众多繁杂的工作,如能引入计算机辅助,将大大减轻化工设计工作的强度。

过去那种利用普通纸笔绘制化工图样、利用计算尺和计算器进行的各种计算将被计算机软件应用所取代。计算机辅助设计制图和普通制图相比不仅具有绘制精确、图面整洁等优点,而且还具有随意修改、重复利用、按需打印等普通手工绘制无法具备的特点,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进行化工工程图绘制已经是21世纪的基本趋势。

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计算机技术经过接近70年的发展历程,从传统计算机的数值计算功能,发展到计算机多方面应用领域。尤其最近10年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取得成绩越来越多。尤其Internet网络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升了人们的工作效率。计算机的应用的未来发展方向,越来越专业化、智能化。这是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应用成果基本保障。

1计算机技术应用的现状与分析

1.1数据管理。

计算机技术早期应用数据管理与科学计算。数据管理主要是通过数据库的系统软件对一些大型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数据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提升数据管理的规律性,应用的价值性。数据管理主要是根据数据库管理系统为管理者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并提高决策者的管理水平,并改善管理策略的一种计算机技术。数据库软件的有效应用是提升数据管理的基本方法之一,数据库的发展经历了多年的历程,现有的数据库软件都是网络版本,在企业应用比较多的现在是Oracle数据库,其特色是应用大型的网络数据库,其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应用意义。在对数据进行管理过程中,主要的流程包括了数据采集、数据储存、数据加工分类、数据排序以及数据检索和等过程。数据库管理主要通过采集、储存、加工进行有效的管理,方便数据的共享等管理机制,减少代码的冗余性。数据管理已经成为当今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一个主要方向,是现代化科学管理的主要基础。数据管理是软件开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应用数据库管理,是提高软件开发的基础,也是有效软件开发的基本保障。据不完全的统计数据显示,有超过80%以上的计算机应用主要是对数据进行管理,这足以说明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主导方向就是数据管理。计算机中数据管理是计算机主要工作方式之一,也是计算机基本功能之一。目前,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数据管理已经十分的普遍,其主要应用到现代办公自动化技术,企事业单位计算机辅助管理和决策、情报检索、图书馆等公共场所以及电影、动画设计和会计电算自动化等各个领域中。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提升的标志,计算机字长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

1.2科学计算。

科学计算是计算机的主要功能之一,也是最早计算机唯一功能。世界第一台计算机1946年2月诞生,无论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也是一个划时代的改革,其具有计算功能。计算机经过近70年的发展,其不仅是计算功能,而具有其它很多功能,计算机从开始的简单计算,现在能完成很多复杂计算,其应用领域比较广泛,比如天气预报、数学计算等。这些领域都需要复杂数学计算,用人工计算是非常难的,也是比较容易出现错误,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准确无误,还节省了大量时间。利用一些固化的程序进行计算,完全可以取代人工计算,其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1.3计算机过程控制。

自动化工程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比较多,主要应用与计算机过程控制。利用计算机对一些大型仪器进行过程控制,机器在工作过程中,人不直接进行控制机器,而是在利用计算机进行过程控制,节省了人力资源,利用计算机控制准确,出错概率低。过程控制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并按照预定的目标对控制对象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计算机进行过程控制,其应用技术比较成型,利用人工进行控制,控制工人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其工作错误率高,还有一定的风险。过程控制技术的应用可以明显提高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水平,切实提高控制的准确定和真实性,从而提高控制的效率,切实提高工作能力。计算机过程控制是科学技术水平发展标志,也是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需要。目前,计算机过程控制主要应用到是由生产开发、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和电力企业等行业中,其应用范围将会进一步得到扩展。计算机过程控制的应用领域的广泛应用,是我国工业快速发展标志,对企业提高最高利润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1.4计算机辅助技术。

计算机辅助技术主要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教学三方面。这三方面广泛应用,提升了其领域的应用成果。比如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教学中的引用,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加了教师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利用,图文并茂,音频视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定的帮助。现在我国各个领域的学校,基本都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丰富了学生的教学手段,完善了教学内容,也是学生课外学习的一个很好补充。

2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1微型化。

微信化是计算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微信化是计算机体积越来越小,其功能越来越完善,这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标志。计算机经历了大致4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计算机的元器件都发生变化,其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现阶段发展水平促使计算机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2.2专业化。

嵌入式设备和工业计算机在专业领域和工业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如各种终端设备、车载电脑等。随着信息化不断向前发展,很多特殊行业对计算机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就要求了计算机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要更加的专业化。

2.3智能化。

智能化是计算机未来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使其能够专门从事各种人类行为的计算,使得计算机处理更加的人性化和智能化。这些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势必将会对现在计算机存在的某种弊端进行全面的改进,从而进一步的加快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梁宏,许南山,卢罡.新浪微博用户及其微博特征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王子成,豆根生,叶盟盟.基于DNA链置换反应的编码器逻辑运算模型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

[3]韩哲欣,谷国太,肖汉.量子计算机的研究与应用[J].河南科学,2015(9).

[4]孙海波,王丽敏,韩旭明.引入趋势因子的BP模型在股市预测中应用[J].统计与决策,2015(19).

第6篇

关键词:计算机;现状;应用;发展趋势

一、我国计算机应用的现状1956年,中国科学院成立计算技术、半导体、电子学及自动化四个研究所,标志着我国计算机事业的起步。从电子管小型计算机103计算机的问世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集成电路大型计算机150计算机的成功研制,我国计算机主要用于石油、地质、气象和军事等部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自行研制出第一台亿次运算计算机――银河-I号,填补了我国巨型机的空白。近些年,我国高性能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则更为迅速,曙光4000A高性能计算机的运算峰值每秒达到10万亿次,进一步缩短了我国高性能计算机与世界顶级水平的差距,通用高性能微处理器龙芯1号和2号的问世也标志我国在现代通用微处理器设计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1]。

20世纪70年代,我国计算机开始被应用到社会的一些领域。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中国已广泛应用到政府、服务、农业以及文化教育等不同的行业中,同时也走进了人们的家庭生活中。近些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极大地拓展了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加快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1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是基于数据库管理系统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提高决策水平、改善运营策略的一种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的流程包括数据的采集、存储、加工、分类、排序、检索和等。数据加工是当今计算机的一个主要应用,是现代化科学管理的基础。据不完全非官方统计,八成以上的计算机应用主要是数据管理,成为计算机应用的主导方向。数据管理已广泛应用于办公自动化、企事业计算机辅助管理与决策、情报检索、图书馆、电影电视动画设计、会计电算化等各行各业。

2科学计算

科学计算是计算机较早的应用领域之一,它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处理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所遇到的数学计算问题。在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中,经常会遇到大量复杂的数学计算问题,这些问题如果用一般的计算工具来解决是非常困难的,而利用计算机高速的处理能力、数据存储量大和连续运算能力强等特性来进行处理,则可以解决人工无法完成的各种科学计算问题。例如:卫星导航、天气预测、工程设计、数学计算等都需要依靠计算机来承担其繁杂的计算工作。

3计算机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并按预定目标对控制对象进行自动控制。过程控制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高控制的准确性和实效性,从而提高生产力水平。目前石油开发、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电力行业等都是计算机过程控制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

4计算机辅助技术

计算机辅助技术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人们进行最佳设计效果的一种技术。CAD技术已应用于集成电路设计、交通工具设计、工程建筑设计等领域。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应用不但缩短了设计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设计质量。

计算机辅助制造是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产品的加工控制过程,输入的信息是零件的工艺路线和工程内容,输出的信息是刀具的运动轨迹。将CAD和CAM技术集成,可以实现设计产品生产的自动化,这种技术被称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计算机辅助教学则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的一种应用。如:制作教学课件可以用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等工具软件。CAI的应用能让教学内容更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氛围,是现代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

5互联网

互联网(Internetwork),又称为因特网,它是指网络与网络之间进行互联形成的一个庞大的网络,这些网络遵守一定的通信协议,从而在逻辑上形成全球性的巨大网络。互联网能够不受空间的限制来进行个性化信息的实时相互交换,它替代了传统的以实物为载体的交换方式,并使得信息传递的形式多样化,成本也更低,有价值的信息资源通过整合使得人们获取的速度更快、更准。在现实生活中互联网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互联网上可以进行信息检索、收发电子邮件、学习、娱乐、购物、网络会议、远程医疗服务等,让人们在学习、生活、事业上都受益匪浅[2]。

二、计算机未来的发展趋势1巨型化

未来计算机在功能方面要巨型化。计算机在军事、天文、科学计算、生物工程等领域应用面临着大量的数值计算,对计算机存储容量和处理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功能强大的巨型计算机必将成为其重要发展趋势。

2微型化

从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来看,其经过了电子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四个大的阶段,从最开始的体积大、功耗大、速度慢、存储容量小、可靠性差、维护困难和价格昂贵到现在的每一个人都能拥有个人计算机,其成本和体积在成千上万倍地缩小,这就促使了计算机在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快速地渗透和普及。随着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计算机使用的方便性有着更高的要求,希望能随时随地随身携带、使用计算机,如目前已慢慢兴起的智能化穿戴设备已具备计算机的部分功能。所以未来计算机的发展也将会不断地趋向于微型化。

3专业化

嵌入式设备和工业计算机在专业领域和工业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工控计算机、车载电脑、智能终端设备等。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很多特殊行业对计算机的应用要求变得更加有针对性、更加个性化,这也就要求计算机未来的发展更专业化。

4网络化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在通信、交通、医疗、金融、教育等各行各业中,甚至是我们的家庭生活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计算机网、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在向着三网合一的方向进行建设,以便将来能更好地通过网络传递信息,使计算机的实际应用效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所以,未来计算机的网络化会进一步加深。

5智能化

人们目前使用的第四代计算机已经能够代替人进行部分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但是相对于人的逻辑能力则显得笨拙多了,所以人们希望计算机能具有更多人的智能,比如相互交流、自主学习和思考、语言理解、感观和视觉的判别等,这就促使了一批新型计算机的诞生,如量子计算机、DNA计算机、光子计算机、分子计算机和纳米计算机,等等。这些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将会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计算机存在的一些弊端,加快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3]。

参考文献:

〖=1〗王吉.计算机系统硬件发展探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1).

第7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应用 现状 发展趋势

计算机的出现转变了现代社会的发展模式,使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变得极为便利,沟通交流也更为方便,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与领域都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持续进步。

1 算机技术应用的现状

1.1 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是当前计算机技术应用最成熟有效的一个方面,主要功能在于通过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完成数据的采集、存储、分类、加工、排序、检索以及等管理工作,通过数据处理为各领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提升决策管理水平,改善管理方法。数据管理是现代化管理的基础之一。当前绝大多数计算机需要完成数据管理工作,数据管理是当前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主导方向。在办公自动化、企事业单位管理、情势检索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等领域中,计算机数据管理技术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大提升当前各行业、各领域发展的速度与效率。

1.2 科学计算

计算机技术应用较早的领域就在于科学计算,通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科学研究以及工程技术等研究过程中需要的各种数学运算。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及工程设计要面对复杂性、困难度极高的大量数学运算,人工或者普通的计算工具很难精确完成,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先进技术,具备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大量持续计算的能力,能够更为高效、准确的完成科学计算,对于一些复杂度较高的数据分析与处理工作,计算机技术有明显的应用价值,如卫星运行、天气预报、微观数学运算以及工程设计等都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才能完成。

1.3 过程控制

通过计算机技术采集、分析数据,根据预定目标驱使控制对象完成自我控制即过程控制。过程控制对于自动化以及智能化有很好的推动作用,能够使控制更为高效、精确,广泛应用于机械生产制造、电力系统和交通运输等领域,运用效果较为理想,控制效率以及工作生产能力都有极大提升。伴随着自动化技术创新速度的加快,过程控制也表现出更为显著的应用价值。

1.4 辅助应用

计算机技术的辅助应用包含多个方面,主要有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以及辅助教学(CAI),计算机技术辅助应用切实保障了原有工作的完成效果。计算机辅助设计提高了设计水平,便于细化具体设计内容,设计工作的适应性及实用性更为理想,设计偏差获得了有效的改善,提升了设计效率和质量,在集成电路、建筑工程和交通工具等设计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计算机辅助制造能够优化控制加工过程,制造中的各种道具和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与精准性都有大幅提升,根据预定的工艺路线及工程内容,制造工具根据输出后的运行轨迹信息就能完成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相结合,能够实现设计制造自动化,即集成制造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即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如办公软件、多媒体软件等的应用,教学灵活性、趣味性、效果都有很大提高,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教学手段。

1.5 网络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互联网的推广应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极大提升了信息资源的开放性与共享性。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对于现代社会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改变着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方式,体现着极强的应用价值。

2 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

2.1 巨型化计算机

计算机的巨型化不是简单意义的体积变大,而是致力于提升计算机的运算空间、运算速度以及运算模式的精准度等。军事、生物工程以及天文等领域,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性能有更高的要求,需要通过巨型计算机才能体现应用效果。

2.2 微型化计算机

微型处理器技术的不断发展,的出现使计算机体积不断缩小,成本不断降低,计算机软件行业发展迅速,使计算机操作系统更为便捷,外部设备性能更为完善。 这两个方面的不断发展,使计算机逐步向微型化发展,携带轻便、功能强大、体积小型化以及运行快速化成为计算机发展的重要需求。微型化计算机应用价值更强,普及范围更广,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如家电智能化对于微型计算机的应用,生产企业中各种工控设备中的核心部件也是由微型化计算机构成。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微型化计算机技术创新性不断增强,其发展前景和应用范围将会不断扩大。

2.3 专业化计算机

专业化将成为未来计算机发展的核心趋势之一。专业化发展是各种特殊行业对于计算机技术的主要需求,需要计算机技术表现出更突出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专业领域及工业领域,嵌入式设备以及工业计算机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和前景,以此为依托,能够制造各种终端设备以及车载电脑等设备。信息化与自动化的发展,使特殊行业对于计算机性能的要求也更高、更为专业化,需要计算机技术不断向专业化发展,以满足各种特殊需求。

2.4 智能化计算机

计算机技术已经能够取代很多人力资源,完成一些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体现出了强大的功能以及运行速度,但逻辑能力及智能化仍然存在较大的不足,不能与人脑相比。智能化计算机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让计算机更好地表现人类思维,具备人类的逻辑能力与思维能力,能够与人类直接沟通交流,不必再使用编码程序运行,而是直接发出指令,处理更为人性化、智能化。智能化计算机能够使一些行业不必过分依赖人力资源,从而大大释放人力资源,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如一些危险性行业及领域。

2.5 网络化计算机

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计算机不断网络化,互联网成为人们沟通交流、共享资源、信息检索的主要工具。无线网络技术,使网络使用便捷性大大提升,计算机网络化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要求。

3 结语

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将会体现出更大的应用价值,在更多的行业和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推动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未来计算机将会呈现更多的形态,展现更多、更优越的性能,服务于更多行业,逐步成为人力资源不可或缺的替代技术。

参考文献

[1]张雪.刍议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电脑迷,2016(09):29.

[2]文萍芳.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25):6076-6078.

[3]廖晨.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计算机发展趋势[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11):183-183.

[4]刘青梅.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计算机的发展趋势[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09):193-194.

第8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财务管理 学校

电算化主要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对现代化的数据进行有效处理的一项应用技术,会计电算化的主要作用就是将这种技术更好的应用到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去。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各个学校进行财务管理的主流。因此,加强学校内财务管理中会计电算化的任务势在必行。只有会计电算化应用技术得到加强,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学校财务管理的水平,使得会计电算化在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1.会计电算化在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学校财务管理会计制度相对比较落后

据调查分析,目前大部分院校内仍旧采用以手工核算为主的传统会计制度。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需要在账户登记的方法、会计工作组织、账户的设置以及财务处理的程序等多种方面进行相应的变化。 此外,加上学校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或者过分重视会计电算化在学校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严重导致会计工作人员缺乏对会计管理功能的充分认识,使得会计电算化的功能仅仅停留在学校财务管理中预算、报账以及核算的工作上,完全忽略对学校整体管理的控制。 因此,必须加强学校对内部财务管理工作调整。 对部分不合理的制度进行修改,否则把全部精力集中在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上, 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将会受到严重阻碍。

1.2学校财务管理会计系统过于陈旧

目前,会计电算化已经被部分学校所应用,但由于缺乏相应的会计信息系统,致使会计电算化仍旧无法得到较好的应用。 部分院校将会计电算化在原有的信息系统上进行,造成学校财务信息处理不够及时,管理的效率严重偏低以及所得数据不准确等现象。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院校对会计电算化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但在调整的过程中由于对原有的信息和手工系统分析不过明确,加上改进技术不到位等原因,造成学校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了环节重复或者多余等状况, 给会计电算化带去一定的工作难度,同时还致使学校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混乱。

1.3学校财务管理会计人才缺乏专业性知识

学校财务管理在实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严格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会计制度、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与之相关的计算机软件的应用。 会计工作人员只有掌握这些知识之后,才能够更好的维护信息系统,并对其进行及时更新等一系列工作。 因此,学校缺乏专业性的会计工作人员已经成为阻碍会计电算化运用的绊脚石。

2.学校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优化改造手工模式下的业务流程

对手工模式下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调整和改造,制定解决方案,对各个处理环节的功能、数据处理特点、权限和职责作出科学规划,确定系统目标,实施经费预算,从而提高学校财务管理的效率,充分体现学校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

2.2完善会计软件功能

实现会计软件从会计核算型向财务管理型的顺利过渡,要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为学校财务管理服务,就必须完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增加具有管理型功能的模块。

2.3完善财务制度,规范学校财务管理

依据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制定岗位责任制,制定计算机操作人员、计算机管理及维护人员工作规范,明确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人员职责,对会计数据备份管理形成制度,制定计算机病毒防治制度,确保系统高效、安全地工作,充分体现会计电算化的优势。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对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发展会计电算化,有利于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更好地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为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2.4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

会计电算化要求财会人员不仅应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还应对计算机和财务管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财务工作应是计算机专业人员与财务专业人员的有机结合。在传统会计核算形式下,从对原始凭证的分析处理开始,一直到财务报表的生成和财务数据的分析,都由财务会计人员完成。而在电算化会计核算方式下,会计报表的生成以及一部分财务数据的分析都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维护计算机正常运转的计算机工作人员就相对显得比较重要。因此,一个完整的会计电算化体系既需要财会专业人员,也需要计算机专业人员,应是两者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单位自身特点,设计最为适用的会计制度,利用电算化会计的优点,为单位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务。因此在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应注意培养“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

3.加强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3.1调整建设思路,做好科学规划

加强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主管领导要切实增强信息化意识的紧迫感、责任感,坚定推进管理信息化的决心。科学规划要以实用性和综合性为重点,做好基础性工作,加大资金、政策和技术支持。要把人才培训作为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大力引进和培养即懂会计管理、又懂软件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努力培养和建立自己的研发、应用和维护队伍。此外,还要加强全员培训,提高全员信息化意识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2制定信息规范,注重基础工作制定

学校信息编码统一规范,是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最关键的基础工作。只有规范的信息编码才具有交换性和可比性。为数据的集中、合并、生成与管理及报表的自动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健全财务信息安全防范体系、建立开放式的学校信息管理系统、强化财务人员的素质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加强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措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必然是财务信息化建设。

财务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希望通过学校财务信息化的建设近一步提升会计电算化的水平,使国家教育部门的财务资产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并有效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第9篇

(1)课程的综合性特点。

《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是由计算机和化学化工等多个专业交叉融合而成的新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化学化工领域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利用现代技术去解决本专业问题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常用化学化工专业软件的运用,还要提高通过互联网获取化学化工信息的检索能力等。

(2)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与其它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实践性非常强。除了规定的上机练习实践教学外,在计算机命令和执行的演示,化学化工软件程序说明和运行的示范,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检索等都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反复实践练习才能掌握,所以采用传统的单纯理论讲授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课程的前沿性特点。

《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是运用计算机技术来解决化学化工领域中问题的一门新课,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现代科技领域中又是更新换代最快的一个学科,再加上化学化工行业本身飞速发展的特点,势必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求相关知识前沿,及时注入最新的科技成果才能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不断拓展《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

《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所涉及的范围异常广泛,所应用到的计算机软件也相当繁杂,而目前各个高校并没有一套较权威的专门教材。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我们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动态的设计与管理。

(1)电子讲义取代纸质课本。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化学化工上的应用也日新月异。因此,为了开拓学生视野,把计算机技术在化学化工应用的新信息、新知识和新动向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以反映当前该学科领域的新理论和新动态,我们结合实际编写了本课程教学的电子讲义,取代了传统的纸质课本,不仅方便了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而且博众家之长,有效避免了一书独大的局限性。

(2)师生共同设计学习内容。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来设计和安排教学的具体内容,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我们结合《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的课程特点,由主讲教师公布教学大纲和重点,广泛征求往届学生和应届学生意见,采取了教师主导,学生参与,共同完成学习内容设计的方法,受到了学生广泛好评。

3积极推进《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课程的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质量的提高依赖于教学手段改进和教学方法创新。在《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了教学改革与探索: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课我们采用了2/3理论和1/3实践的模块教学形式。理论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的交互式教学模式。与课堂上的教学相比,学生对于实践教学表现出更大的兴趣。通过上机练习实践教学不仅能巩固和融会贯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反映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现代技术与传统模式相结合。

《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课的理论教学模块中,我们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模式并用的课堂教学方法。对于涉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内容,我们多采用多媒体演示的形式进行教学,而对于化学化工知识方面的内容,我们又运用了一些传统的板书和实物模型展示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现代技术与传统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3)自主探究与课外辅导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也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主体性是需要通过教育实践来培育、弘扬、规范和定型的。为此,我们通过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其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在课后,教师要布置相应的课外练习作业,并辅导学生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4)大辅导与小专业相结合。

《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课是化学化工所有专业学生的选修科目,选修的学生人数较多,但专业方向不同。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基础知识大辅导,模拟实践与具体小专业方向相结合的方式,做到了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

(5)师生面对面与网上互动相结合。

在《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教学中,我们不仅在课堂上面对面辅导学生学习,课下还通过QQ群、电子邮箱、微信群等多种形式与学生进行课程内容的交流与互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拓展了传统教学的内容和空间。

4优化创新《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课程的考核方式

学生的课程成绩评定是对其学习成果的一个总结,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课程考核方式对促进学生学习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优化考核方式,使教师由课程成绩评定的仲裁者转化为课程学习的鼓励者。因此,优化考核方式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优质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在《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课的考核中,我们改变了一张卷子定成绩的传统方式,开展了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多种形式并举的考核方式探索。为提高学生对上课、作业、上机操作等各个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也为了能科学合理的评定课程成绩,达到全面客观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目的,该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平时考核、上机操作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学生的成绩分为平时成绩、上机操作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个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20%,上机操作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包括上课考勤、课堂互动表现和平时作业等;上机操作成绩包括预习报告、上机操作报告和师生互动信息反馈等;期末考试成绩由理论卷面成绩和上机实践成绩两个部分组成。通过考核方式的优化,一方面促使教师做到多策并举、因材施教,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既关注学习过程又重视学习结果的目的。

5结语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