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年底发言稿优选九篇

时间:2022-08-08 18:08:43

年底发言稿

年底发言稿第1篇

优秀员工代表发言稿1

 

尊敬的领导:

 

有幸作为公司的优秀员工代表上台发言,我感到无尚光荣和自豪。在这里,我代表所有优秀员工向大家表示感谢,感谢领导的厚爱,感谢同事们的支持。

 

我来到公司工作已经有3年了,在这3年里,我明显感觉到了公司的发展,也感觉到了自身的成长。记得刚踏入公司时,我还是个刚毕业的学生,没有任何的经验,这几年来,多亏了领导的悉心教育和提拔,让我有更多的发挥平台;也多亏了同事们的支持与帮助,使我在学习到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与人相处沟通的能力。

 

过去的3年里,我并没有为公司做出了不起的贡献,也没有特别值得炫耀的成绩,我只是尽量做好属于自己岗位上的工作,尽自己的努力尽心尽力的去完成每一次任务。每次遇到困难,我都会耐心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坚定自己的方向,把困难当成锻炼自己的契机,把生活环境上吃的这一点苦当成是对自己的磨砺和人生财富,让自己更有信心面对明天新的挑战。今天,我的这份付出得到了公司的认可,我想公司这次评优活动也再次向每位员工传达与说明了,只要有付出,只要做好了属于你的那份工作,就会有回报的简单道理。我也坚信,今后的工作会越来越好。

 

过去的成绩已成为过去,20xx年才是我们奋发图强的一年,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既充满挑战,更催人奋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将这份荣誉化为我今后工作动力,扬长避短,用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公司领导、同事的关心、支持和厚爱!

 

最后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优秀员工代表发言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今天,我代表20xx年度的优秀员工发言,在这里,我十分感谢各位领导的栽培和厚爱,感谢各位同事对我工作的支持!

 

在一年的财务工作中,我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不断的完善自我,无论在思想上还是业务素质上,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当好家、理好财、更好的服务于公司”是我工作的职责。所以,我作为鑫瑞特电机公司的青年员工,更应该为实现公司的共同目标添砖加瓦。

 

回首瞻望,我们熟知的“铁人”王进喜,凭着“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的干劲,获得了成功。大家都听说过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这句话吧,“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当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不因虚度年华而懊悔,也不因碌碌无为而后悔”他们的青春之火熊熊燃烧,放射出了灿烂的光芒,同时也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同样,公司给了我们每一个人展现自我的平台,我们不能把自己仅仅放在“小我”的狭隘圈子里,我们要以建设新型的、强大的鑫瑞特公司为己任。

 

虽然在20xx年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荣幸地被评为20xx年度“优秀员工”的荣誉称号,面对荣誉我们不能沾沾自喜,固步自封。20xx年的目标等待着我们大家齐心协力的去完成,我们要凝心聚力,再接再厉,登高望远,再攀高峰,为公司的全面发展和攀升目标而奋斗!

 

最后,我祝愿在坐的各位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和家幸福!

 

谢谢大家!

 

优秀员工代表发言稿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你们好!

 

今天在这里能代表优秀员工发言,着实有点激动,很多年都没这么激动过了,激动中又夹带了些欣喜和压力。就这两天评选的结果还没最终宣布,就有人调侃的不称呼我名字了,直接叫我“先进”,弄得我在这新年的伊始就觉得这给人倍感压力。当然了,有压力就是动力,有动力就有更多的能力提升空间,也就能更快的成长起来。

 

虽然今年的优秀员工只评选了六位,但是,我们肯定不能简单的说这六位就比其他人要优秀什么,或者多做了什么,可能只是他在专心的做一件正确的事情的时候,正好被领导们看见了,加深了很好的印象,而这样的次数多了,自然也就优秀了。又或者仅仅是一种处事态度和方式得到了广泛的肯定。

 

所以那些低调勤劳,埋头苦干,把公司当家的同事们,在这里更需要我们向他们看齐,就比如高工从早上一上班就开始奋笔疾书,不知疲倦一直写到下班,有时候还会因为工作而累倒;我们潘总把车间当办公室,每天督战在生产第一线,遇到重点难点问题都是亲自指挥战斗;我们强哥每天都是忙里忙外的,把车子当床铺,把泡面做三餐,不管大事小事,事事亲力亲为;我们计工也是忙上忙下,保质保量,严把着公司质量关;还有我们车间主任张师傅,技术部唐工,朱工,各班班长等等,都是为工作殚精竭虑。当然如果这些中层领导不在优秀员工的评选之列,那么来年是不是应该增加一项优秀干部的评选?领导中也有竞争,那样会有一个更好的良性循环。

 

时间就如白驹过隙般冲冲而过,来公司都有三个年头,对于自身的成长,和对公司发展也有了自己的理解,为了不影响同事们用餐时间,就把这些理解留到明年发言时再说吧。

 

总之,总结为一句话就是: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公司上下要紧密的团结在周总和曾总周围,高举着我们思创那实干、创新的精神,努力为公司的发展抒写新的篇章。

 

年底发言稿第2篇

当时,我在部队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经常给报社电台写一些消息类、人物通讯类的新闻稿件。工作之余,我也曾经试着给当时的《党的教育》投稿,但从未被刊发过。

1987年底,我转业到地方工作,开始学写言论,经过努力,《内直机关之声》杂志刊发了我的几篇文章。稍有信心后,我又到《党的教育》送稿,时任城市版编辑部主任的杜梓同志看了稿件后,肯定了我的言论写作,给了我极大的鼓励。杜梓同志还赠送我一本由他编著的《青年入党谈》,建议我在写言论文章的同时,也可以结合工作写些党建方面的稿子。

从那以后,我开始按着党刊的要求多方面尝试,陆续在《党的教育》发表了几篇短言论文章。这样一来,我的积极性更高了,信心也更足了,我开始尝试从几百字的短文练笔到千字的长文,又进一步从千字向万字冲刺。勤耕耘总会有收获,一路走下来,不但我的文字驾驭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还从《党的教育》投稿作者被列为了重点约稿作者。

1990年,华北五省区组织部研究室合作编著《从理论到行动》一书,我承担了其中《理论篇》的写作任务。时任《党的教育》编辑的王登华同志得知情况后主动联系我,在杂志上连载了这部分内容。之后又连载了我参与编著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书中的部分文章。同时,我还应约继续为《党的教育》写党建和组织工作方面的稿件。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党的教育》几乎每期都有我的文章,最多的时候一期有过3篇之多。

在那段忙碌又充实的岁月里,我得到过《党的教育》很多资深编辑的鼓励和支持,也得到过很多宝贵的指点和建议,这些都增强了我在写作路上走下去的底气和信心,也给予了我勤奋向前的不竭动力。之后,我陆续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百余篇,有的入选全国党建理论研讨会,有的被收入《中国共产党》等大型书刊,部分文章获得了自治区级一等奖。还先后参与编著了3本党建读物,出版了个人论文集《灯下走笔》,其中收入了在《党的教育》上所发表过的大部分文章。

回顾多年的写作之路,感慨良多。我是“”期间的高中毕业生,文化底子很薄,仅仅只是爱好写作而已。在部队搞新闻报道时,因任务要求让我学会了消息及人物通讯的写作,也曾尝试过短篇小说、散文和诗歌的写作,但对言论文章从未涉足。假如没有《党的教育》众多编辑的激励,我不可能在这方面做那么多的努力,也不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从一个《党的教育》的忠实读者,变为重点约稿作者,再到作家、诗人,我的成长与《党的教育》密切相关。它对我来说,就是人生路上的“加油站”,o了我信心,也给了我难以替代的精神动力。在此,我要真诚地感恩《党的教育》。

年底发言稿第3篇

一个好的播音员绝不仅仅是对语言精雕细凿的匠人,他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学功底。

在将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语言的过程中,播音员绝不是就稿论稿,而是凝聚着播音再创作。作者不同的文思文风、写作手法、语言习惯,对播音员在语言表达上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充分领会作者意图,了解写作手法,经过仔细揣摩,力求使语言表达与作者思想情感和语言风格贴切融洽。

例如,在《伟人》和《百年恩来》的创作中,撰稿人、著名作家任卫新在介绍、描写伟人生活,揭示、表述伟人内心世界时,常常使用大长句、大排比、大对称、大铺陈与大渲染的手法,在大手笔和大气魄中,既有诗歌化的叙述,又有哲理般的诉说,看似信手拈来,实则丝丝入扣,个中含义,很值得玩味。这样的写作手法,对播音员驾驭语言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严格按语言规范安排停顿、连接,又要巧妙运用重音的强调和语气、节奏的变化,保持内容情感连贯饱满,同时,还要区别于艺术化的朗诵,保持语言的张力和平实中的内涵。也正是这样的手法和修辞,为语言表达提供了一个全新思路,寻找到一种新的叙事抒情的方式。

那些有着固定模式、总能四平八稳地播新闻的播音员未必值得羡慕与称赞。这些年总是听到对“播音腔”的争论,笔者以为,首先要明确播音腔的定义。客观地说,播音是没有固定腔调的。不能把字正腔圆。悦耳动听,能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稿件思想感情和节目的精髓,并兼有普通话推广义务的标准普通话播音,定为“播音腔”。“播音腔”实质上应体现播音语言的特点,那就是: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它是新中国播音风格“爱憎分明、刚柔相济、亲切朴实、严谨生动”在语言上的共性要求和努力方向(张颂《“播音腔”简论》)。新闻播报、时评等节目的播音员那种字正腔圆的吐字发声、规范严谨的语言表达。特别是针对一些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那种大气磅礴、生动有力、不卑不亢的特有的表达形式,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呼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激励了几代人积极向上的信心。

我们不是反感播音腔。而是反感在任何节目中、播任何稿件都是同一腔调的播音员。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性别、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环境,所呈现出的语言样式是不一样的。有的播音员因为参加工作时间较长。对许多东西失去了新鲜感,备稿时不动脑子,每天只是机械性地播音,既没有情感,也找不到基调,完全自言自语。有时播完后,连今天的内容都一问三不知。那么,播音员应如何克服一成不变的“播音腔”呢?最根本的是从稿件的内容出发,认真地备稿。从这一层面来说,采、编、播一体化有利于播音者更好地表达稿件的内容。一些播音员满足现状、足不出户,使自己失去了许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自然会对稿件失去新鲜感。

年底发言稿第4篇

原告:沈金钊,男,72岁。

被告:上海远东出版社。

被告上海远东出版社前身为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年12月12日,被告与原告沈金钊签订了《俄汉大词典》的约稿合同。在此之前,被告即征得原告的同意,约请上海外国语大学童宪刚教授作为该词典的审稿人。童教授于当年10月即开始审校原告已完成的文稿。

1994年3月18日,原、被告双方签订了《多功能俄汉大词典》一书的出版合同(即《俄汉大词典》的改名)。合同约定:被告在1996年6月30日前出版合同所指作品,并享有7年中国大陆地区简、繁中文本的专有出版权,到期不能出版,原告可以终止合同,被告应按20元/千字报酬标准的30%支付原告赔偿金并退还广告费,原稿(共7175页)归原告;考虑到工本印刷等情况,原告自愿不收稿酬,并在当年10月内落实广告费22000元(含制作费1000元及佣金4400元);作品首次出版1年内,被告可以自行决定重印等。合同签订后,原告依约按时落实了广告费22000元,从中收取佣金5400元。

1995年下半年,被告通知审稿人童宪刚教授,称因遗失该书稿2000页,暂停审稿。至此时,童教授已校审完前4000页。据其证实,2000页遗失稿中附页不超过100页。被告在此之前已通知原告遗失2000页文稿之事,内容为自字母A至K部分。

原告因向被告索赔不成,遂向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按合同约定的页数和标准,判令被告给付不能按时出版的违约赔偿金、遗失稿件赔偿金,并退还广告费、给付精神损失费、一次性补偿等,共计人民币541875元。

被告答辩承认遗失书稿,遗失书稿每页可按500字计算,双方可终止合同。书稿不应按合同中载明的7175页计算,而应按原稿末页编码6228页计算。

审判

徐汇区人民法院审理中经清点原稿为4271页。该院审理认为:原、被告签订的出版合同,内容合法、有效。本案主诉为被告不能依约出版图书引起的合同纠纷,副诉为被告遗失原告的稿件产生的侵权纠纷。就合同纠纷而言,被告未能按时出版,应赔偿约定的违约金。合同明确原稿共7175页,审稿人的证词由于是对多年前工作的回忆,不能排除误认;现有事实虽表明原稿末页编码为6228页,但并非最后一页,其间另有附页。由于合同效力大于审稿人的回忆,故书稿页数应认定为7175页。就侵权纠纷而言,被告遗失稿件侵犯的客体是知识产权领域的著作权,因此,具体赔偿数额应参照社会科学专著从优付酬。双方就终止合同、交稿每页字数意见一致,可予准许。原告要求退还广告费,因合同已有约定,故应予支持,但应扣除原告所得佣金。考虑到被告遗失书稿给原告带来的精神伤害和潜在利益损失,故原告要求被告作一次性赔偿,应予准许,具体数额由法院判定。原告其余之诉缺乏依据,不予支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第四十五条第(八)项的规定,该院判决如下:

一、当事人双方签订的图书出版合同终止履行。

二、被告给付原告违约赔偿金21525元。

三、被告应退还原告广告费16600元。

四、被告给付原告遗失稿件赔偿金72600元。原告所著《多功能俄汉大词典》A至K条目的版权在2001年3月17日之前归被告所有。

五、被告应一次性补偿原告经济损失8万元。

判决后,被告上海远东出版社不服,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称:一审判决第二项是基于认定书稿页数为7175页和每页500个字的错误认定作出的。一审判决第三项混淆了法律主体与债权关系,造成被上诉人不当得利。一审判决第四项适用法律不当,翻译稿的价值有待进一步审核。一审判决第五项法律依据不足,不应把合同行为认定为侵权行为,且精神损失的赔偿法无明确规定。因此,请求撤销一审判决第三、五项,改判第二、四项。

被上诉人沈金钊答辩称:每页以500字计算是其让步的结果,双方所签合同明确上诉人收到的书稿页数为7175页。我的作品不是翻译稿,而是编译稿,是一种创作。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认为:上诉人、被上诉人签订的合同合法、有效。合同签订后,被上诉人已交付书稿原件,但上诉人丢失书稿造成不能按期出版,应承担违约责任;同时,其还应对遗失的书稿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上诉人称一审认定书稿为7175页有误,理由是被上诉人对书稿有过增删,现最后一页编号为6228页,故遗失的页数为2000页。经查,被上诉人交付书稿在前,合同签订在后,合同载明书稿页数为7175页,且现存书稿在2001页至6228页中还有附页43页,实际页数已超出6228页,故此上诉理由依据不足。上诉人以对现存书稿抽样统计为依据,主张每页应以400字计算,由于该抽样统计不具有代表性,且一审时双方对每页以500个字计算均予认可,故此上诉理由不予采纳。上诉人还提出一审判决其退还广告费侵犯了第三方利益,被上诉人为不当得利。由于该判决依据的是上诉人、被上诉人之间的约定,且并不影响今后第三方向被上诉人主张归还此广告费的权利,故本院对此判决予以维持。关于上诉人提出遗失稿件赔偿金过高及一次性补偿8万元没有依据一节,因书稿作为一部作品,作者享有该作品原件的所有权和作品著作权,现上诉人丢失部分书稿是侵犯了被上诉人对这部分书稿原件的所有权,而非侵犯被上诉人的作品著作权,因此,上诉人应对遗失的书稿予以赔偿,赔偿额的确定应结合作者付出的劳动、作品类型等因素综合考虑。综上,本院认为,一审查明的事实清楚,但认定上诉人遗失稿件侵犯的客体是著作权,并适用《著作权法》第四十五条第(八)项有误,且计算遗失稿件的赔偿金偏高,应予改判。一审判决上诉人在2001年3月17日之前享有遗失稿版权显属不当,应予撤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一百五十八条的规定,该院于1997年11月24日判决:

一、维持一审判决第一、二、三项;

二、撤销一审判决第四、五项;

三、上诉人应赔偿被上诉人遗失稿件损失45000元。

评析

一、本案的定性问题

首先,本案存在两种法律关系:(1)原、被告之间的出版合同关系;(2)被告因管理不严丢失书稿而产生的侵权法律关系。一审认为本案主诉为合同纠纷,副诉为侵权纠纷,且侵犯的客体是知识产权领域的著作权。但由于《著作权法》所保护的是作者创作的作品,是一种无形的智力成果,且《著作权法》对哪些行为构成侵权已作了明确规定,而稿件是作品的载体,是一种物,作为载体的稿件与稿件上记载的作品是分属于两个不同法律所保护的范围,前者是一种载体,属民法中物权保护的范围,后者是一种智力成果,属著作权保护的范围。物权与著作权又是可相对分离的,如作者将自己所写的一部小说赠与他人,但并不等于作者对此小说所享有的著作权会随着小说的赠与而转移给他人。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对此小说的所有权即物权与作者对小说所享有的著作权相对分离。因此,一审将本案中被告丢失书稿认定为侵害的客体是知识产权领域的著作权,混淆了物权与著作权的关系。二审认为,被告丢失稿件造成词典不能按期出版,其违反合同约定,应承担违约责任;同时,其还应对丢失的书稿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二、本案的赔偿问题

1.违约的赔偿额计算。这部分的赔偿额应按出版合同的约定处理。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出版合同中已明确约定,到期不能出版,原告可以中止合同,被告应按20元/千字标准的30%支付赔偿金,并退还广告费。对此,一审法院认为双方合同合法、有效,故应按合同约定处理,遂作出本案第一、二、三项判决内容。被告虽在上诉时对书稿页数、字数及广告费退还问题提出异议,但其理由均依据不足。故二审对一审判决的第一、二、三项判决予以维持。

2.丢失书稿的赔偿额计算。首先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丢失稿件应赔偿书稿价值,而不是赔偿书稿出版后作者能获得的报酬;二是记载作品的稿件与一般物品的价值又有所区别,稿件的价值不单单在于纸张,因为稿件的完成体现了作者的劳动,故书稿价值的赔偿应结合作者付出的劳动、作品的类型等因素综合考虑。(1)一审法院判决被告给付原告遗失稿件赔偿金72600元,其依据的是丢失的书稿页数以50元/千字计算。二审认为此计算偏高。原告的作品(即词典)是一部编辑作品,其不是一部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科学著作。因此,在肯定原告享有该词典著作权的前提下,结合作者已付出的劳动、作品的性质等因素,二审改以30元/千字为基础,酌情确定丢失书稿的损失为45000元。(2)一审法院判决被告一次性补偿原告8万元,依据的是被告遗失稿件给原告造成精神伤害及其作品的潜在利益,并考虑著作权的保护直至作者死后50年及今后稿酬标准的提高等因素。对这部分判决二审不予支持,理由是:首先,丢失书稿侵犯的客体为作品的载体,而不是作者对作品所享有的著作权;其次,就作品的潜在利益而言,这种利益的损失是一种间接损失,无法计算其价值;再次,一审法院在处理本案涉及的合同关系和侵权关系时,在赔偿中有重复计算的部分。因此,二审对第四、五项予以改判。

三、对本案的思考

年底发言稿第5篇

《杂文选刊》自十九年前创刊起,便努力倡导、扶掖杂文理论与批评的建设,倡导杂文概念的界定,倡导强化杂文的艺术构思,倡导杂文的文学性、可读性,倡导杂文作家的创作个性,倡导杂文艺术风格流派的多样性,倡导杂文作家学者化等,二十年来,《杂文选刊》的这些努力已经得到作家们的认可,我们知道,对杂文理论与批评体系的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

近年来,许多杂文作家、作者、报刊杂文编辑、高校文学理论教师都积累了一些杂文研究成果,为将这些成果集中面世,以期促进杂文事业并引起更多感兴趣的同仁研究杂文理论,《杂文选刊》编辑部拟于年底前编辑出版由刘成信任主编、王芳任副主编的《笔谈杂文》和《杂文评论选》两书,现向全国同好征稿。

《笔谈杂文》征稿内容:关于杂文文体概念的论证,关于杂文文体特征及其与其他文体之异同,关于杂文之选题、结构、角度、语言、艺术构思,关于杂文创作的逻辑推理、形象思维,关于杂文的类型、风格、流派等等,只要言之成理,见解独特,皆可自荐、推荐。《杂文评论选》征稿内容:对某位作家、作者创作的评论,对某篇、某部杂文集或某个时期杂文创作的评论等。只要能发一家之言,评出特色,均所欢迎。文章可以是曾发表过,亦可是新撰写:可以自荐自己的心血之作,亦可推荐他人的精妙文章,长篇短论皆可。

年底发言稿第6篇

《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第十五条明确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审计计划及其实施过程、结果和其他需要判断的重要事项,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6号——审计工作底稿》具体规定了底稿编制的要求,做到:完整、格式规范、标识一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并规定了底稿的10项要素。

注册会计师审计离不开工作底稿。但在当前的独立审计实践中,无论就设计、编制、归档而言,都存在许多缺陷,严重质量。笔者就此谈点看法。

一、底稿设计方面的缺陷

按照国际惯例,底稿一般由各家会计师事务所自行设计,只要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规范。为了使会计师事务所在设计底稿时符合“准则”的要求。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2号——审计工作底稿》(以下科称指南),详细规定了底稿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底稿之间的钩稽关系,底稿的复核、分类、整理和归档保管等内容,供各会计师事务所在设计时。此外,还列示了不少示范性的格式和编制说明。但实际上许多会计师事务所,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没有或没有完全依据“准则”和“指南”的要求设计底稿。举一例:财政部1999年12月22日发布的“会计信息质量抽查报公告(第三号)抽审100家国有中发现有28家(注1)事务所审计工作底稿不规范,底稿摘记整理杂乱无章,格式、标识前后不一,钩稽关系不明……。致使审计结论出现偏差,审计报告失实,一些企业会计信息重大失真未被充分揭示。有的连业务约定书的内容不全,重要条款遗漏。可见问题的严重。据笔者所见,底稿设计方面的缺陷一是不完整,“指南”的规定和审计实践的要求,审计工作底稿应由符合性测试、截止性测试、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底稿以及试算平衡表、审计差异调整表等组成。但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只重视实质性测试底稿相对比较完善,即使有符合性、分析性、截止性测试底稿也十分简单,不完全符合规范的要求。二是内容不齐全。《国际审计准则9--记录》规定:“工作底稿应当充分、完整和详细,使有经验的审计人员对审计获得全面了解。”我国审计工作底稿指南也规定:每张底稿应具备: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项目名称、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审计过程记录,审计标识及其说明,审计结论、索引号及页次、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其他应说明事项等10项内容。可是,这10项内容不齐的底稿常有所见,有的底稿甚至缺少审计过程,审计结论记录项目;三是不系统。审计工作底稿应由审计程序表,审定表(引导表)汇总表、明细表、测试表、抽查(盘)表、分析表、验算表、询证函等组成。形成一个互为制约、相互钩稽的完整体系。但从实际接触所见,部分底稿设计逻辑混乱,标题不当,底稿之间缺乏明确的对应关系。

二、底稿编制方面的缺陷

完整地、全面地将审计计划,审计过程包括注册会计师及其助理人员职责分工,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是注册会计师及其助手必须遵守的责任,绝对不有马虎。所以在编制底稿时,首先,内容上要做到资料翔实:就是获取的资料真实可靠,内容完备,注明来源;重点突出:对反映审计结论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应当作详细说明,繁简得当:“记录的范围是职业重要事项,因为由审计人员将每一项观察,考虑或做出的结论都记入他的工作底稿既不必要,也不切合实际”(注意2),所以一般问题可作简略记录,重要问题要作详细记录;结论明确;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该审计项目最终表达专业判断意见时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更不能不表示意见。其次,形式上要做到要素齐全:就是上文所叙10项内容填写齐全;格式规范:就是在一个事务所所使用的底稿应当一致;记录清晰:就是内容要合逻辑,文字要端正,数据要正确。但的现实是注册会师为了赶任务,提高效率,往往在编制底稿时匆匆忙忙,草草了事。归纳起来,在编制底稿时的常见缺陷有:

1、已执行的程序在程序表中漏作记录,未执行的程序没有说明原因;

2、底稿与底稿之间未作全面核对,已核对的数字未作标记;

3、审定数不填写或填写不全,同一张底稿明细数与合计数相加不符,不同底稿间的钩稽关系不符;

4、少数底稿漏记审计过程及审计结论,或者记录重点不突出,专业判断含糊其词;

5、抽查表没有说明抽查的范围、比例;

6、复核者,编制者遗漏签名,看不出有否经过复核;

7、字迹潦草、涂涂改改,有的甚至难以辨别文字的内容;

8、底稿所附复印资料质量低劣、模糊不清规戒律,有些传真件未复印;

9、未调整不符事项金额遗漏汇总,从而使重要性原则控制的金额失实,增大审计风险;

10、与已审计会计报表未作详细核对;

11、审计计划与审计编写简单,应付了事,许多审计计划是审后再补的,根本不起计划的规划,指导作用;

12、对例外事项和异常现象没有做出适当的评价和解释,譬如函询严重不符,关联方交易价格不公等;

13、客户管理当局提供的材料不符合底稿的要求形式;

14、很少使用标识。

除此之外,还可以列举许多毛病。

三、底稿归档方面的缺陷。

底稿可以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类,广义的审计工作底稿是指从承揽业务开始到审计工作结束止全过程形式和取得的资料、记录。换言之,除了正式审计报告外,审计过程中所形成的记录和取得的资料均属底稿范畴。狭义的审计工作底稿仅指审计实施过程中编制的记录。无论国际审计准则或我国审计准则的规定都是指广义的底稿。其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为规划、控制和整个审计工作,发表审计意见所形成的底稿,如业务约定书,客户的结构和组织结构的有关资料,审计的计划与总结,未审和已审报表,各种差异调整表,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设书草稿以及取得的被审客户申明书,陈述书等;二类是为执行审计程序所形成的底稿其范围相等于狭义底稿,如各种测试表,程序表、审定表、汇总表、明细表、抽查表、表、征询函等;三类是备查用底稿,如客户的营业执照,合营合同协议、批准文件、章程、董事会会议记录、重要的合同、协议、验资报告、与内审人员、律师、前任注册会计师、专家和其他第三者的通信函件或谈话记录,内控制度过,会计制度等。

由此可见,广义的底稿范围很大,的现状是:一该收集的不收集,少数项目的档案中连业务约定书、客户陈述书都没有,更不用说董事会记录,重要经济合同之类了,似乎这些资料与审计无关。确实“审计人员不应该编制与审计目标毫不相干的工作底稿,如果实在难以避免,审计结束后也不应该加以保留”(注3)。二、归档时没有很好分类整理,统一编码。底稿是注册会计师的财产,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应当由会计师事务所保管并保密,归档时应该区别永久性的档案与当期有效档案分别整理装订成册,利于下次审计查阅。可是少数事务所把永久性档案与当期档案混淆一起,不加目录粗糊乱成册,也不统一编码不便查阅。审计档案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一)可为下次审计查阅;(二)可备财政、税务、审计机关和注册会计师协会等对审计质量的检查;(三)万一发生审计纠纷或诉论作为区分审计责任与会计责任依据。笔者曾遇到这样一案例:某股份有限公司,在审计中发现向其投资方上交了“管理费”。按税法规定应当经过审批,该公司以没有见到此规定为由,不接受我们的意见,后向其提供了有关文件,才同意补办手续。鉴于时间所限,加以数额不算大,没有在审计报告披露,只在底稿中记录。数月后,被税务机关稽查发现,不但补交所得税务局,而且罚款数万元,客户董事会认为注册会计师对此有责任,当我们出示底稿记录才得以免脱。

我们在强调底稿重要性同时,要防止另一种倾向: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就是编制底稿,底稿编完了,审计也就结束了,由此而抢时间,赶编底稿,不是认真执行审计程序,努力搜集审计证据。从而严重降低了审计质量,加大了审计风险,当前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公害,与审计质量不高有密切关系。

要消除底稿设计,编制等方面存在缺漏,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1、除了采用省级以上注册会计师协会设计的底稿以外的事务所,应当把其使用的底稿报省级“注协”备案。省级“注协”认为底稿设计不符合审计准则及指南规范的,应当要求事务所改进;

2、每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均应拟订底稿编制操作规程,详细规定编制目的、程序、撰写工具(如钢笔、园珠笔)、复核、分类、整理、编码、归档等要求,并切实贯彻执行。

3、每位新从事审计的人员,在上岗前,应该对其进行编制底稿的培训,当作应知应会的必会备条件。

4、在注册会计师资格中,增加底稿的题量。

总之,底稿在整个审计工作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离开底稿,没有审计记录,审计无从谈起。

注:

1、这里所说的28家,并非28%的概念,因为有的事务所审计两家以上被抽查企业。

年底发言稿第7篇

报纸版面的设计要体现出编辑思想

一般来说,版面各种区间的强势大小可以排定为:上区优于下区、左区优于右区、上左优于上右、下右优于下左。这种版面区间位置大小的划分,为报纸表现编辑思想奠定了基础,编辑可以通过对稿件不同区间位置的安排,来表达对稿件内容的评价和对待新闻的立场。一个报纸版面容量和空间是有限的,稿件所占版面位置的大小往往决定看稿件的分量,但如果编辑对其题文作特殊的处理,也能突出该稿件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能取得一定的效果。新闻稿件的标题是报纸版面的“眼睛”,有时直接体现编辑的思想。做标题是一门艺术,通过标题,读者可以一目了然地领悟到文章的内容。在一些重大事件中,读者通过报纸的标题的处理可以明确地感受到报纸的态度。

同时,给稿件加感言、按语或编后,也能清楚地表达编辑的思想和态度,且更易为读者所接受。

例如: 2012年7月27日《兴安日报》一版头条刊发的《亮了“家底”明了“心底”———扎旗开展“三资一章”廉政建设纪实》。记者在采写后配发了感言:“雨润碧野绿,风正好扬帆。落实好农村牧区集体“三资”清理登记工作是深化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保证,是加强农村牧区社会建设,维护基层和谐稳定的基础工程,是推动农村牧区发展的根本要求。

扎旗通过“1323”、“三资一章”管理体系的构建,使该旗农村牧区集体“三资”管理由原来的“暗箱操作”变为“阳光管理”,从“监督缺位”变为“民主监督”,既亮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家底”,又明了群众的“心底”,有力的化解各种矛盾,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开创了农村牧区党风廉政建设的喜人局面。”

通过配发感言,有效增强了报道引导作用的分量,突出了社会新闻值得提示、提醒和点拨的内容,从而体现报道的“有益”价值。

配发图片,是报纸通过画面手段向读者说话与表达编辑思想的又一形式。图片的作用是文字无法代替的,它能使版面看上去更加灵活、形象。首先,单独的新闻图片由于是新闻事实的直观报道,如果它反映的内容非常重要,报纸可以通过给予显著的版面位置,增大照片尺寸,配置相应的标题和说明来表达编辑思想。另外,新闻图片又有美化版面、通过形象说明某些社会现象的作用,容易被读者所接受。采用新闻图片,一定要注意版面色彩的搭配。色彩的运用在版式设计中非常重要。色彩太多,看上去比较杂乱;色彩单一,版面显得呆板。一个版面不能超过3种色彩,色彩运用得好,才能使版面看上去美观,赏心悦目。

报纸版面设计美学要求不可缺

好的版式应给人以美感。报纸的美有它的独特性,它可以用其特有的美来吸引读者,使读者对报纸产生轻松愉快的阅读心理和阅读热情。因此,版式设计要运用美学法则,创造出千变万化的好版面。

版面设计具有语言的传达功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版面语言。版面编辑在进行版面设计时,要尽量使版面美观大方,以其特有的整体形式更好地表现内容。尤其在字体的运用上,要端正大方,并能吸引读者的眼球,使读者有强烈的阅读欲望。

通过版面设计不仅可以方便读者阅读,还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醒目的标题、新颖的题饰、精美的图片、独特的线条、巧妙的加框、舒服的色彩,都可以吸引读者的目光。

年底发言稿第8篇

1、做好充分的准备

如果是参加演讲比赛或者指定发言,之前肯定会有一段用来准备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要精心准备好一份演讲稿,稿件写好之后,可以请朋友或者专业老师帮忙看看,看是否有不妥或者不通顺的地方,在稿件没有任何问题的时候,就要背熟稿件,反复演练稿件。

如果是即兴演讲又该怎么办呢?即兴演讲一般是谈心得,讲感受,所以在平时的生活当中,要留意身边的人和事,脑海里面要有一些素材,这样即便是即兴演讲也能发挥自如。

2、着装大方得体

演讲按道理跟着装没有什么联系,但其实不是的,好的形象可以提升一个人的自信。假设演讲的当天,你穿的衣服扣子有一颗松动了,我想当你站在万众瞩目的台上时,心里多少会有些担心,担心这粒扣子不会突然掉下来吧。所以,在这种正式场合时,一定要穿上大方得体的衣服,充分展现出你的魅力。

3、了解听众,了解场合

不同的场合要演讲不同的内容,面对不同的听众更加要有不同的演讲内容。打个很简单的比方,比如台底下的听众是一群刚退休的老人,那你演讲的内容就不应该涉及到当代年轻人的用语,更不应该开些不庄重的玩笑。又比如,如果是参加别人婚礼发言,那发言的内容肯定都要是喜庆的,祝福类的。

4、精神状态要好

演讲的时候,如果精神萎靡不振,眼睛上还有两个黑眼圈,这种情况是不行的,所以在演讲的前一晚上,一定要有充分的睡眠,不要再想演讲的事情,看看书,看看电视,甚至找朋友聊聊天,要早睡早起,要有一个好的精气神。

5、放松心情

年底发言稿第9篇

一、使用统一的审计工作底稿就能实现审计规范的误区及纠正

一些会计师事务所认为,只要严格按照统一设计的一套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执业,就可达到审计规范的要求。因而,要求注册会计师对于每一项审计业务,都要不折不扣地使用统一的审计工作底稿,以求规范。

事实上,使用统一的审计工作底稿只是执业规范的部分内容,但它的实质也不是僵化地认为每一张底稿都不能改变。审计工作底稿显审计目的服务的,注册会计师如果不管审计目的和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拿起已设计好的底稿就用,势必无法高效率地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不能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完成审计目的。因而,在实务操作中,注册会计师不能拘于统一的审计工作底稿,必须运用高水平的专业判断,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审计项目的特点,选择通用或专用格式的审计工作底稿。

通常,注册会计师无论选择使用哪一种格式的审计工作底稿,必须同时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底稿必须服务于注册会计师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能够支持审计目标的实现;

(2)底稿要根据审计项目的特点,实用性要强;

(3)底稿要体现节约性,若专用格式已设计的项目不适用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需要,则可使用通用格式,简化格式栏。

二、简单地抄写计帐的审计误区及纠正

在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操作中,一些审计人员一到被审计单位,就埋头查看并抄写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帐簿,做些简单的试算平衡,就形成审计工作底稿。由于这样的审计工作底稿只是简单地抄写会计帐簿上的一些数字,而没有审计过程记录,也没有注册会计师专业判断或审计结论,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是无用的底稿。为克服审计人员只是简单地抄写会计帐形成审计工作底稿的错误做法,注册会计师在形成审计工作底稿时必须强调以下两点:

1.注册会计师要根据报表项目的性质和特征,专业判断审计该项目需要形成几张工作底稿。一般,审计会计报表项目可形成三个层次的底稿:

(1)对报表项目余额或发生总额的确认(审定表);

(2)余额或发生额总数的明细化(明细表);

(3)查证核实表(检查表、盘点表、计算表)。但如果报表项目比较简单,明细项目不多,则审定表与明细表可结合起来,此时审定表中既有总数又有明细数,甚至查证核实比较简单的,也可直接记录在审定表中。在实务中,每一项目审计能形成几张工作底稿,要根据专业判断而定。

2.在每一张审计工作底稿中,必须有审计说明和审计结论,来记录注册会计师的轨迹及专业判断。审计说明包括:

(1)底稿用到的标识含义的注明;

(2)注册会计师审计时实施的程序及发现的问题;

(3)注册会计师审核的每一层次底稿之间以及与其他底稿之间数字的勾稽关系。审计结论是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就符合性测试而言,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某项内部控制的满意程度以及是否可以信赖;就实质性测试而言,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某一审计事项的余额或发生额是否可以确认。

三、审计中没有问题的项目不做记录的误区及纠正

在审计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审计会计报表,往往侧重于查出被审计单位会计处理的差错和舞弊,并且只把查出的问题作记录,形成相应的工作底稿。这种做法给人们一种错觉,认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就是查差错,从而使许多注册会计师往往只注重查错防弊而忽视了报表审计的科学性和程序性。为克服这种错误认识,注册会计师必须在观念和程序上有所转变:

1.在观念上,审计目标要从查错防弊扭转到对会计报表的“三性”发表审计意见,以增强会计报表的可信性。会计报表的审计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这一审计目标决定了会计报表审计的范围、审计的过程、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及审计报告等。

2.在程序上,注册会计师要严格按照必要的审计程序实施审计业务,无论是否查出问题,只要是实施过的程序,必须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中。但同时要注意,注册会计师在记录审计过程及其结论时,既要保证轨迹记录,把实施的审计程序都记录下来,又要按照重要性的原则,作出专业判断,简明扼要地记录重要事项,不要把审计工作底稿记成流水帐。

四、外勤作业后填制底稿的误区及纠正

在实务操作中,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往往在外勤作业后填制底稿。这主要是迫于以下内外压力:

1.外部压力,即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业务监管力度加大。由于独立审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及注册会计师业务控制的日益完善,注册会计师协会及其他管理部门加大对各个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监管和联查。因而,一些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应付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检查,利用外勤作业后填制底稿的办法,编制完善的审计工作底稿。

2.内部压力,即注册会计师完成审计业务的时间要求紧迫。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报表审计业务集中在下半年的10月份到上半的的4月份,时间紧迫,业务量大,外勤工作时间短,这样,在外勤工作日内只能把一些主要的底稿填制完毕,其余的等日后再填制。

尽管内外形成的压力是事实,但注册会计师在外勤作业后填制底稿是造成注册会计师业务质量低下、增大审计风险的主要因素。所以,必须在实务操作中避免这种做法。具体方法有:

(1)建立和实施完善的预审或日常接触制度。为了与被审计单位建立稳定的业务关系,也为了减少最终审计的工作量,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起预审或与被审计单位的日常接触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分散审计业务量,减少审计风险。

(2)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业务水平和实力操作经验。审计业务的发展,要求注册会计师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能力。因而,每个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加大注册会计师的日常业务培训、后续教育等方面的投资,以提高他们的执业效率,保证他们在外勤工作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审计任务。

五、对他人提供或代为编制的底稿不予审计的误区及纠正

一些注册会计师对他人提供或代为编制的底稿,不予审计,直接进入档案形成审计工作底稿,这些底稿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的设立批准证书、营业执照、合营合同、协议、章程、组织机构及管理层人员结构图、

董事会会议纪要、重要经济合同、相关内部控制及其调查和评价记录报告等资料的复印件或摘录等。这种做法往往加大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和责任。因而,对由被审计单位或第三者提供或代为编制的底稿,在取得时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这些由被审计单位或第三者提供或代为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必须严格按照取得方式形成。一般首先应向审计资料的提供者说明该审计资料的基本要求;其次是对所取得的审计资料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并注明所取得资料的来源;最后作出相应的审计记录并签名,从而形成审计工作底稿。

2.在初次接受被审计单位的委托时,注册会计师一定要把这类审计工作底稿严格按程序取得,并详细列明目录清单;在连续审计时,只要根据被审计单位有关部门情况的变化而将更新的文件、资料随时补充,并注意资料的连续性,避免重复劳动。

3.注册会计师将这些资料归档为备查类工作底稿的同时,还应根据需要,将其中与具体审计项目有关的内容复印、摘录或综合后归入业务类工作底稿的具体审计项目之后。

六、审计工作底稿中随便签名的误区及纠正

在实务操作中,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在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时,往往随便签名。如在审计业务繁忙时,对于一些没有签字的审计人员审计形成的工作底稿,注册会计师没有复核,就签上了名字;一些审计工作底稿根本没有复核,却在复核人后签上了主任会计师的名字。这不仅给注册会计师带来很大的风险,也使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人为地降低了注册会计师的质量控制标准。

事实上,审计工作底稿不仅是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也是评价考核注册会计师专业能力和工作业绩,并明确其审计责任的重要依据。因而,为了分清审计责任: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