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建筑基础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25 03:40:57

建筑基础论文

建筑基础论文第1篇

岩石和土壤的形成在其整个历史的存在,已经经受住了各种复杂的地质过程,因而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应力场的环境。不同类型的岩土性质往往是非常不同的,其区域的性质和强烈的个性。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各种特殊地质条件,例如:黄土,粘土,软土,红粘土,冻土等,特别是岩土地震作用将意味着很大的变化,如断层、液化。工程实践表明,岩土工程是一个非常实用的科学,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深化研究的领域也很多。

有鉴于此,地基基础设计人员不可以认为有地质工程报告,规范的依据取得了数据。有了这些依据还远远不够,我们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和善于思辨能力,更加重视实际知识来源于实践。地基基础的设计方案不是唯一的,将各种地基及基础的处理方法和当地的实际、实践经验相结合,以获得一个更理想的解决方案。根据作者的工作经验,仅仅通过该方案建议地质报告提供的数据未必是合理的。由于许多地质报告,数据与实地描述不匹配,缺少实际地下水数据,结果报告不完整,图表数据混乱,数据是不真实的,关键问题交代不清的现象频繁出现,甚至出现欺诈行为。因此必须认真仔细分析,注重所提供的各项物理力学指标的正确性,注意所建议的地基基础方案的合理性及可行性是极其重要的。

以下两个例子可说明这一观点。某某住宅项目,单层均为11至15短肢剪力墙结构层的小高层建筑。地质报告建议采用大直径孔桩基础,桩承载的风化花岗岩层,但仔细分析后发现,现场水位较高,因此具有较高的人工挖孔桩降水的成本,且因户型原因也不易布桩。另外,挖桩需要穿越3m左右的卵石层。原建筑方案各单体仅设置半地下室,经分析,若增加一层地下室,不但可以保证基础埋深要求,而且可以将基础坐落于卵石层上,卵石层fak=260kpa E0=22Mpa。最后该项目采用了本方案,不但施工方便,而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

某某工程,地质层报告给出的各层土的土壤承载力和实际开挖目测效果相差甚远,重新化验结果显示,承载力取低近一倍。这也显示了基础设计的另一个方面,必须有一流的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调查试点,但也可以在基础设计消除事故发生前。

2应重视地基沉降计算的范围与要求

地基设计,包括强度设计和沉降计算两部分组成,地基的设计强度在不同条件下的设计强度可以提高和降低使用,但沉降值不低于地基沉降的允许值结算价值,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根据合理基础设计计算与结算或测试结果来验证。沉降很小,可以不进行验算,例如端承桩基础, 及规范中给出的根据上部结构、地基土层分布形式、地基承载力等参数确定的只做强度设计的地基。另一种是对沉降没有严格要求的地基,例如一般路堤和砂石料等松散原料堆场地基等。

对深软土路基的建设来说,解决和差异沉降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软基础施工事故发生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过度,特别是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最大。某工程深厚软粘土,厂房部分是一个独立的桩基,靠近客厅与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时有意放大,没有做沉降验算,并以为没有问题,实际使用一年后,生活间明显下沉,,达到15厘米,而该工厂是几乎没有下陷,严重影响了使用功能。深软土沉降与工程投资是紧密相关的,需要增加投资,以减低结算,因此,解决合理控制是至关重要的。控制沉降的目的是确保安全,可靠,节省投资。因此,软土地基沉降检查是必要的,甚至比强度设计也重要。另外,相邻基础地基承载力变化大,有软弱下卧层的地基等等必须验算沉降。沉降计算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计算沉降的荷载只考虑静荷载及准永久荷载,而不考虑风荷载、吊车吊重,地震等瞬间荷载。所以计算地基承载力与计算沉降的荷载组合不同,这一区别规范中有明确规定,但在设计中却往往被忽视。

(2)注意对计算沉降点的地质资料分析,更要注意分析土层分布不均匀性及地下水位变化对地基差异沉降带来的影响。

(3)沉降计算中应力值只采用附加应力值,而自重应力随深度随深度增大自然形成的变形已经形成,不产生新的沉降量。

3 应充分考虑复合地基中褥垫的作用

随着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复合地基技术作为加固地基的一种方法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复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加固区是由基体(桩间土),增强体(桩)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复合地基中桩体和桩间土是共同承担荷载的。复合地基可分为三种:散状材料复合地基、柔性桩复合地基和刚性桩复合地基。实践证明,在桩和桩间土顶部加一层砂性土褥垫可充分发挥桩间土的作用,使桩间土的承载力大大提高,避免了由于不考虑桩间土承载力而造成的大量浪费。

(1)保证了桩同承担荷载。由于桩的弹性模量远远高于桩间土,桩产生的沉降量比桩间土小,褥垫在压密过程中使用桩刺入垫层,将上部总荷载传到桩和桩间土上,此时桩间土承载力超前发挥而桩的承载力发挥滞后。

(2)一定厚度的褥垫可调整桩、土荷载的分担比。当垫层厚度大于等于1000mm时,即可保证桩间土承载力超前发挥,同时减少桩顶面的应力集中,使基础底面反力分布更均匀些。

(3)垫层厚度调整可使桩,土水平荷载分布比变化。当垫层厚度较大时,作用在桩顶和桩间土表面的应力相差不大,基础与褥垫材料之间的摩擦系数一般为0.25~0.45,故此天然地基抵抗水平力的能力增强因此褥垫作用对刚、柔性复合地基具有普遍意义,对节省工程投资有显著的效果。

4加强高程控制,防止基底超高

建筑基础论文第2篇

做好基础施工技术,就有助于保障工程质量,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信誉,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新时期建筑项目的发展推动了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新工艺、新材料以及新设备不断地被使用在施工过程中,且工程复杂的结构,特殊化的功能,新颖化的装修,使得建筑物的整体水平进一步的提升。但是,人们对新工艺的使用还处于适应的阶段,所以只有加强建筑工程的基础施工才能进一步的发挥新技术的功效。

2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解析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事实上很多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都并没有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施工,管理人员不履行自己的职责,导致操作人员违规操作,很多时候影响工程质量的直接原因都是因为建设过程中基础施工环节做的不到位。

2.1手工作业不合理

操作人员一般是进城务工的农民,缺少理论知识,在建设过程中没有采用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原材料缺少科学化管理导致的极大浪费,原材料储存放置未按标准进行直接影响原材料的合格率,影响工程进度,对施工进度的控制不明确,造成损失。

2.2安全措施管理混乱

安全负责人、操作人员缺乏安全保护意识。施工过程中违章操作,管理人员不进行安全教育、防护措施不到位等诸多原因都留下安全隐患。

2.3初期材料选用不当

目前,国家对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没有进行强制性政策,但是由于相关人员节能环保意识较差,致使承包商在图纸设计过程中,为减少成本尽量不采用节能环保的新材料和新工艺,使得在建设过程中严重浪费资源,施工措施项目周转率低且能耗较大。

3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基础施工在保障高层建筑的稳固以及避免倾斜、地基下沉等问题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基础施工过程中主要的材料是混凝土,下文主要以混凝土施工技术来分析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

3.1基础施工

建筑工程工期较长,所以要重视废渣、弃土的处理和污水的排放,严谨随处倾倒废渣,乱排污水;选择适合建筑工程的基坑支护可以减少基底回弹,有利于施工的进行。在卡挖土方之前,应做好地形的勘探、地质分析、水文调查等工作,根据各方信息确定最合理的开挖方式和最优的施工方案;为使施工有序进行,选用合适的施工设备,要安排好施工流程。

3.2控制混凝土质量

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及民用建筑施工工艺有最直接的的影响,对于不同用途的建筑项目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混凝土。比如民用住宅应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选用水泥进场时要有产品合格证及化验单,进场后的水泥要求进行材料复试,对于不合格的水泥,要坚决杜绝进场。民用住宅所需要的砂应该是优质河砂,对于碎石针片状颗粒状必需严格控制,不能超过一定比例。混凝土质量的检查工作要每天进行,重量比和投料量的偏差一定要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而且还要进行抗压试验,一检验混凝土的强度。检查方法一般是,制作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块,在温度为20士3℃和相对湿度为90%以上的潮湿环境或水中的标准条件下,经28天养护后试验确定。试验结果作为核算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依据。

3.3注重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把混凝土浇灌到模板内并振捣密实是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过程的重中之重,是民用建筑工程的基础。混凝土工程施工是个艰难而缓慢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建筑工人就应根据建筑结构特点进行分段、分阶层进行流水作业施工。开始浇筑混凝土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必须检查模板和支架、钢筋和预埋件的规格和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只有各方面都符合设计要求后才可以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对于模板,它的尺寸、位置、垂直度的正确性都是检查的范围,这关系到支撑系统的牢固性以及模板接缝是否严密。在浇筑混凝土前,一定要注意清除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积水更是不能有。

3.4关注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浇筑、捣实混凝土之后应该创造一个具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的环境,使混凝土凝结硬化,从而增强混凝土的强度。一般的混凝土养护方法分自然养护和蒸汽养护两种。自然养护主要是通过洒水的方法来保持混凝土的湿润,促进水泥的水化,当气温比较高时,也要增加浇水的次数。蒸汽养护主要是是将构祥放在充满饱和蒸汽或者饱和蒸汽混合物的室内,在较高温度及较湿环境下进行养护,加快混凝土硬化。

4结语

建筑基础论文第3篇

高层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保证依赖于高品质的原材料。受原材料市场信息的限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建筑物施工材料都是施工单位自行购买,施工单位在购买原材料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对原材料的认识水平有限或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在采购原材料的过程中会出现购买劣质原材料的现象,劣质原材料用于高层建筑物的施工会造成建筑物出现崩裂或坍塌的隐患,严重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和人们的生命安全。

2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2.1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材焊缝的检测检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材焊缝的质量,是从源头上杜绝危害建筑物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的有效措施。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用于检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材焊缝质量问题的技术有激光检测技术和红外热像检测技术,下文针对这两种技术做出具体的介绍。(1)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材焊缝的激光检测使用激光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钢材的焊缝与焊接检测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仪器设备为线激光器和CCD相机。线激光器主要用于向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射激光束,CCD相机主要用于接收激光束反馈的质量信息。这两种设备的联合使用,可以将激光检测的整个过程有理有力的反映出来,能较好地说明钢结构的检测质量。在实际的焊接焊缝检测过程中,将激光束固定于不等厚度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上方二十厘米左右,使激光束与钢筋混凝土面板呈六十度夹角,而后将CCD相机以同样的方法固定在能接收到激光反馈信息的位置。待二者的相对位置固定完毕后,将激光束在等待检测的钢板焊缝部位来回慢速移动,使钢板的质量信息通过CCD相机的作用充分地反映给检测人员。技术人员根据该钢板的成像反应,判断钢板焊接的质量。通常情况下,焊缝截面直线拟合值为0.9,钢材截面直线拟合值高于或等于0.9时,钢材焊接质量有保证,若钢材截面直线的拟合值低于0.9,则钢材焊接的质量有待进行一步完善。(2)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材焊缝的红外热像技术检测红外热像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无损伤的钢材焊缝检测技术,该技术能适应不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检测,且检测的可靠性较高。红外热像检测仪以超声波作为热激励源,通过携带能量的超声脉冲对钢结构进行照射,超声波对钢结构进行穿透的过程中,由于受钢材焊缝质量的影响,超声波会与钢结构分子产生摩擦,质地均匀的钢结构焊缝处利于超声波的通行,其产生的摩擦力小,质地非均匀的钢结构不利于超声波的通行,其产生的摩擦力大。摩擦力大的区域会在红外热像检测仪上形成颜色较暗的区域,该区域代表的位置即为焊缝质量不合格的位置。经过激光检测和红外热像技术检测后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其质量比检测前有较大的保证。在运用这两种技术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一旦发现质量不过关的钢材焊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改进,避免钢筋混泥土结构投入使用后造成更大的安全问题。

2.2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原材料质量保证高层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的原材料的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进:第一,检测水泥的各项指标。用于高层建筑物施工的水泥必须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有具体的生产单位和生产日期以及水泥成分说明。水泥成分不达标或是超过了使用日期,都会影响建筑物墙体或地基的质量,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此,对不达标的水泥应不予使用;第二,在选择墙体或地基填充材料的过程中,应选择质地坚硬且大小适中的粗砂料。质地坚硬的填充材料具有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不会因为建筑物日积月累的使用而出现崩裂或垮塌的情况,大小适中且形状规则的填充材料有使建筑物美观的效果。第三,在验收阶段应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应标准对建筑物各项环节的质量情况作出测试。对进入工地的水泥和钢筋进行验收时要查看水泥和钢筋的质量证明书,认真填写验收报告单,验收任务应具体到责任人,若验收过程中出现问题,视情节的轻重作出相应的惩罚。

3结束语

建筑基础论文第4篇

1.1编制合理化的综合性技术指标

根据地基的基础性工程施工标准完成相关的准备过程,编制合理的内容、对重点问题进行突出分析认识,变更多种适当的技术指标、实现合理化的商务标准分析,为整体工程的后期施工过程创造较为合理化的成本管理条件分析。为了合理化的增加综合性的经济效益基础,针对工程的相关实施阶段,保证合理化、有效化的综合性技术标准分析过程•,从而逐步完善相关的技术水平要求分析。

1.2签订合理的综合性承包过程控制分析

针对综合性的造价管理控制制定合理的承包过程签订控制。在施工前对整体的造价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制定合理的有效化的工程造价比例数据规范管理,从而实现法律法规的工程合理性。严格按照投标的相关文件完善综合性的内容填补和充实。

1.3合理的控制综合性的地基基础成本

针对工程的相关额定标准,控制整体工程中的相关成本预测数据,从而逐步加强整体化的科学预测效果控制。针对科学化的成本预算分析,提高整体施工中的相关财务管理,防止出现一系列的相关管理失误,防止造成一系列的相关成本失控,产生一系列的严重后果问题。针对综合性的成本预测数据分析,合理的控制地基基础建设过程中的工种、项目工人、材料、机械细节,从而改善各项不同施工中的方案分析过程,制定合理的综合性施工措施管理,提高整体经济施工的效果,积极的降低整体成本预算,节约工期,实现有效化的综合性成本过程分析。

1.4签订周密的科学化分包和整包过程控制

针对施工工程的相关成本制定有效化的周期签订分包和总包合同内容。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合理的认定施工项目中的各个阶段的相关竞争机制,管理有效化的综合性调度措施控制过程,从而逐步实现高效化的合理工程使用效果控制。合理的改善整体项目的综合性进度水平,针对相关的整体质量、安全情况制定细致的分析制约处理过程分析。在合同中实现各项指标的调查和分析,按照严格的标准完善综合性的量化控制。

2地基基础性的建筑施工质量标准造价控制

2.1建立良好的法治法规基础地基规范

以合理的综合性法治法规管理形式实现有效化的综合性企业规范,其高综合性的企业发展过程控制,逐步提高整体意志水平评价,实现统一化、规范式的综合性程序文件分析。按照整体科学化的民主判断过程分析,实现一体化的综合性企业法制法规分析管理,从而逐步明确工程的综合性法规质量控制,制定合理的综合性管理方案、制定集体或个人的法律法规监督约束,制定合理化的文件质量管理。加强整体教育的培训工作过程控制,实现质量体系环境下的一系列的施工特点制定,从而保证施工程序文件、施工适应性、可操控性、标准化、质量体系认定控制和运行等一系列的相关步骤的处理过程控制。建立地基基础性的责任管理制度控制,实现项目经理的综合性执法。保证制度和质量的有效化奖惩控制,改善综合性的实施效果力度,提高职业化质量体系的责任水平自觉化管理,从而逐步实现言行统一、力度控制合理。

2.2建立良好的地基基础性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合理的认识相关项目的质量过程,针对项目经理的质量策划内容,完成包括建立、资源准备、编排和审核的综合性问题控制管理,制定合理的原材料质量控制分析,从而建立良好的综合性地基基础型施工过程控制,保证整体材料的有效化控制,对相关的主材钢筋、钢绞线、混凝土和砂石进行有效化的控制管理。保证相关的供料厂商的优质性,加强材料的检查过程,实现对材料质量的把关,从而逐步采用复合形式的综合性验收处理过程,完善整体工程项目的交底、验收,实现有效化的检查和核对,从而逐步改善综合性的材料可靠性供应。做好综合形式的项目交底工作控制,从而保证相关环节的有效化沟通,对不同的环节进行设计人员施工意图控制,保证施工项目的技术人员的综合性施工交底,从而逐步保证整体施工项目技术的图纸清晰化管理。合理的控制地基基础施工参数的相关差异,从而逐步完善综合性的特殊过程控制,按照规定完善整体控制过程中的相关方法,严格按照整体的相关步骤进行处理,实现每一项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方法控制的合理化。

3保证地基基础建筑施工中的工期造价管理

针对工程的工期进行合理化的控制,从而实现地基基础性工程的施工全过程分析。制定合理的综合性计划、组织、协调安排。合理的实现有效化的各个阶段的目标分析和控制,从而逐步完善整体工程工期的相关步骤,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目标控制,从而保证工期的有效化实现过程。工期过程的控制前提是制定一个合理化、科学化、使用化的综合性进度计划控制,针对各项工作结构中的相关方法实现划分基础的单元分析,制定工作中的各项逻辑关系控制过程,保证各项逻辑关系的网络结构图控制,逐步测算相关的工作时间参数,从而完善整体优质化的计划调整。

4结语

建筑基础论文第5篇

1.1处理的主要方法分析

置换和填压地质材料主要是指置换和填压材料层。所谓的材料层主要是指建筑地基原本自然形成的地面材料。置换和填压地质材料就是要将这种自然形成的地面材料换成砂石或是鹅卵石、土等。这些材料本身硬度比较大,并且收缩性低、透水性比较好,以及不容易被其它的材料腐蚀。特别是鹅卵石,坚固无比。这样就能够达到一个加固地基的作用,一般来说,地质比较软的地基不适合建造楼房的,比较软的地基容易变形,会引起楼房的地基下陷,楼层倾斜,甚至是楼层轰塌。这样就给我们的建筑埋下了安全隐患。因而,对于比较松软的地基一般都要进行加固处理。将地面自然形成的材料置换之后,最重要的还是对地基进行强力的打压,夯实整个地基。

1.2特点分析

置换和填压地质材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被广泛用于建筑行业。这是因为这种方法具有自身的一些优点,这些优点是无可替代的。首先是这种置换和填压地质材料之后,能够改变地基自然形成土壤的一些诸如腐蚀性强,容易变形,土质疏松而柔软,硬度较小等的一些缺点。其次是,置换和填压地质材料这种方法基本是无污染的。现代社会污染日益严重,水污染、噪音污染、空气污染、光污染等不断蔓延,这就要求我们在生产生活中尽量采用节能环保无污染的绿色资源。置换和填压地基原料,基本不会产生什么空气和水质污染等。

2向土壤注碱

2.1处理的主要方法分析

向土壤里注入碱这种方式又被叫做碱液法。它是指将碱液注入土壤中,使表面的颗粒活化。连接处相胶化。因为碱液自身并不含有固体杂质,这样就能够使地基加固,加强土质的硬度。向土壤里注入碱的比填压原料这种方法要稍显复杂。一般要分为几个步骤。首先是测量工作要做好。将灌注孔的平面距离量清楚。独立的基础部分需要在四周都设孔。对于条形的基础则应当在两侧个各布置一排。孔距的设置则要根据实际的加固情况而定。一般来说,灌孔的直径在六十多左右。钻好孔之后,在进行埋管工作埋入砂石之后,将开了口的钢管插入,接下来,就是在管子周围埋些砂石,最上方用灰土加压。值得注意的是,注入的碱需要加热至高温。

2.2特点分析

总的来说,向材料中加入碱这种方法是非常简单的,且非常的实用,加固之后的地基硬度很强。但是,也应该看到,用于加固的材料价格偏高,整个生产成本增加,这一点就不如第一种方法廉价。并且,在加固的时候,所能够到达的深度不大,因而常常只在比较浅的地方进行加固。加碱这种方法还是有其自身的缺陷,还只得更多的研究,希望能够找到一个两者兼顾的办法。

3煤灰加碎石家水泥打桩法

3.1主要处理方法

这种打桩的方法一般来说在复合地基中运用得比较多。这种桩主要主要是将碎石、煤灰、水泥等材料进行均匀的搅拌之后,制造出强度较大的桩。在打桩的同时,为了使桩子与地基一起荷载重力,要在桩与地基之间设置厚度合格的垫层。这种方法一般是在粘性土质中运用,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地基的软化,也能够使地基更加的坚固,承载的力量更大。

3.2特点分析

这种混合打桩方法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多种材料混合,多种材料受力,与混泥土的原理极为的相似,它的承载力非常的强大。它不光承载力大,而且比较稳定,不容易发生形变。在具体的施工中,它是的工程比较简单,容易实现。最重要的一点是它比较廉价。在实际的施工中,投资者为了尽量降低生产成本,大多会青睐与这种桩。特别是在复合地基中被广泛的运用。可以说是一种物美价廉的技术,它具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实际的工程中为社会创造巨大的价值。

4粉粒加固搅拌

4.1粉粒加固搅拌概述

其主要是指的将一些粉粒状态的物体和着石灰、水泥等材料搅拌到地质比较柔软的地基中。经过搅拌的混合土料会发生一些化学上的反应,这样还做不但能够增加土质的硬度,还能够改变土质结构。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不用置换填压材料,只是将一些原料搅拌到原有的土质中。这样就减少了工人的工作程序,也减轻了工作成本。所以在建筑工程中被广泛的利用,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主要是软土土质的地基运用得较多。

4.2特点分析

这种搅拌方法是最常见的,因为其简单的工序被广泛利用于软土地基工程建设中。目前为止,利用得最多的便是水泥搅拌,石灰等搅拌利用得较少,因为水泥遇水凝固之后硬度较大。这种搅拌方法的利用越来越广泛,大大的改善了土质,还增强了土质的硬度,防止了地基下陷,甚至是房屋倒塌的情况发生。因为,地基是整个房屋的关键,特别是高层建筑对地基的要求更加的高,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地基大多土质较为松软,这就不得不寻求加硬土质的方法,水泥搅拌这种方法,简单可行而又价格实惠,自然受到广大建筑商的青睐。

5挤压法

5.1处理方法分析

挤压法也是建筑地基中采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它的工作程序很简单,简而言之就是对地基的一种碾压。利用大型的机械对地基进行碾压,夯实,将土质中的空气和液体排出,增加土质的相对密度。这种方法对技术的要求较低,成本较低,一直受到建筑商的喜欢。但是,这种方法产生的噪音比较大。

5.2特点分析

虽然谁这种方法对技术的要求较低,也可以说是比较简单的一种方法,但实际的操作却不是这样的,由于建筑物占地一般较大,需要的机械也很大,机械也需要人来操作。实际的工作就显得比较繁琐。加之,它产生的噪音较大,对周围人群影响很大,不适合在人群密集的地方使用。一般来说,它比较适用于工厂、机场、车站等的建设,因为这些建筑的周围都比较空旷,人员较少。

6结语

建筑基础论文第6篇

施工单位可以将建筑工程中面对的地基土体情况归纳为以下两种:首先是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地基上部土体性质较为软弱、同时下部土体深处土体性质较为坚硬时,这种土体情况是较为适宜使用桩基础施工技术的情况类型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建筑地基土体的整体深度中土体上部的软弱土体类型较厚而桩基础的最深深度无法有效的触碰到土体下部的坚硬土体时则需要充分考虑到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的沉降问题,需要将桩基础施工技术使其能够通过桩基础有效的将何在传到下方的软弱土体层中,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一定要密切注意这一点,保证桩基础施工技术确实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其次是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不允许地基出现较大的沉降现象或者是存在不均匀沉降现象的高层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这种情况下也是桩基础施工技术能够有效发挥其相关性质性能的最佳施工现场之一,桩基础施工技术能够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的提升建筑结构的承载力以及水平应力,防止高层建筑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倾斜现象,在这一过程中也应该密切注意做好桩基础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沉降现象的控制工作,确保桩基础施工技术确实较好的发挥其相关功能。

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技术的实践应用

1.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践应用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践应用可以分为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以及挖孔桩基础施工技术三种,其中沉管灌注桩施工技术指的是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利用冲击力将桩基础直接打入地基土体中,具有施工设备操作简单、施工工艺快捷方便以及施工成本投入较低等优点,但是相应的缺点是在沉管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对桩基础施加的打击力很容易就导致桩基础本身材料的损害,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好桩锤的力度是施工单位在沉管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应该必须做好的工作内容;钻孔灌注桩则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钻孔的方式完成对桩基础成孔工作,继而在桩孔中完成对灌注桩的混凝土浇筑和保养工作,使灌注桩、混凝土以及土体形成三者结合的新型土体材料,有效的完成对建筑工程土体性质改造的目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是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常用的灌注桩施工技术类型,施工单位在钻孔灌注桩施工应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做好对桩孔彼此之间间距的控制工作,保证相邻的桩孔施工不会形成相互干扰,保证桩孔成孔过程中的深度、垂直度以及相关参数,进而保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性能得到有效发挥;挖孔桩技术则是指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直接使用人工劳动力完成对桩孔的挖掘工作,进而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完成灌注桩的浇灌以及保养工作,人工挖孔桩技术虽然节约了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经济投入,但是桩孔的精度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同时还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事实上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因此已经渐渐被建筑行业所淘汰。

2.预制桩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践应用预制桩指的是在建筑工程桩孔技术施工之前就根据建筑工程对桩基础的实际需求完成对桩体的提前制定工作,在完成桩基础的预制工作以后直接使用打桩设备将桩基础打入地层之中已完成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工作。预制桩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包括混凝土预制桩以及钢预制桩两种类型,其中混凝土预制桩具备坚固耐久、施工快捷的优点因此是当前预制桩施工技术的主流应用类型。预制桩的打入过程中会使用静力沉桩、振动沉桩以及射水沉桩等等技术,施工单位应该合理的做好对打入桩技术的控制工作。

三、结语

建筑基础论文第7篇

桩基础在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物的建造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下面主要介绍常用的桩基础进行分析,从而提高桩基础的施工技术。一是人工挖孔桩基础。人工挖孔桩基础是依靠人工完成的,这种桩基础技术具有施工难度小、成本低、承载力低、操作简单等特点,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到实际的建筑中。二是静力压桩技术。居民区和高层建筑中对施工环境有较高的要求,而静压力桩技术在施工中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小,施工中没有噪音、无冲击力、操作简单,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到建筑工程的施工中。静力压桩基础是对预制桩施工的技术之一,这种技术是利用静力压桩机的自重和桩架上的配重对预制桩施加力的作用,从而可以把预制桩压入土里。静力压桩的过程中会破坏土层的结构,在施工中尽量的避免中途停止施工,这样可以确保施工的质量。三是预制桩技术。预制桩适用于要求高的建筑中,原因在于预制桩具有强度高、节省材料的特点。预制桩的施工是利用沉桩设备把预制桩压入振土中,在具体的施工中需要注意预制桩顶部的高度以及方向,一旦方向没有确定,在沉桩的施工中就会出现方向的问题。需要对每个桩基础的间距进行控制,防止锤击的时候振幅过大而造成桩基础周围的土变形。四是灌注桩技术。对于灌注桩的施工可以采用冲击法和沉管法。冲击法适应于土质松软的土地,施工的操作简单,但是需要做好防坍塌的工作,而沉管法在施工会将土体挤压变形。在灌浆施工中,需要不仅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而且要准确的确定管桩埋入土层的深度,这样才能够延长桩基础的使用寿命。

2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技术应用的要点

2.1桩基础技术应用的分析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桩基础的选择对于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桩基础的选择面依据建筑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确定桩基础的类型需要遵循下列的原则:一是依据土层条件因地制宜。在建筑工程桩基础的施工中,需要考虑土壤的成分、桩端持力层的深度以及地下水的水位等因素,这些因素影响着桩基础的施工质量,因此具体的施工中依据各种桩基础的结构和技术指标来选择合适的桩基础类型。二是基础荷载量的有效控制。基础荷载量是影响单桩的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在建筑工程桩基础的施工前需要对建筑上层和基础荷载量进行详细的计算,并且设计出合适的桩基础。三是工程进度的控制。建筑工程的进度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需要采取措施准确的把握工程的施工进度。如果施工的工期比较短,采用施工速度快的静压力桩的方法进行施工。如果施工的工期比较长,可以利用应用范围比较广泛的人工挖孔桩进行施工。

2.2桩基础技术施工的质量控制桩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重要的部分,桩基础的质量关系到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桩基础的施工工序复杂,对施工工艺的要求逐渐的提高。在桩基础的施工中出现一些质量问题。例如桩基础的倾斜角比较大、桩位偏差、单桩的承载力低于设计要求值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筑施工中需要采取一些提高质量的措施:一是补桩法和纠偏法。补桩法可以利用承台以及地下室的结构承载静压力桩的施工的反力,这样的措施操作简单,而且能够确保施工的质量。纠偏法适用于桩体发生倾斜而没有断裂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局部开挖之后使用千斤顶进行纠偏复位。二是扩大承台的方法。在建筑工程桩基础的施工中如果出现桩基础承台平面尺寸不够的情况,就需要扩大桩基础承台的面积。如果设计中单桩的承载力达不到设计的要求,需要考虑桩基础和地荃共同的分担荷载。

3结语

建筑基础论文第8篇

建筑学专业美术教育的目标就是把更好的服务提供给学生,为其从事建筑设计打下坚实的美术基础,技能传授和理性归纳是其注重的对象,而知识传授和感性描述往往被忽视;而在美术专业美术教育中,更加注重对象精神性内涵的挖掘,注重对个人情感的释放。而建筑学专业美术教育在当前培养建筑学专业人才方面,应改变传统的狭义误区,注重把学生的知识面向更加广博的方面拓展,强调学生基本功的扎实程度,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对国际竞争的参与能力。为此,改革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教学极具必要性,而且也是当务之急。

二、美术基础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措施

(一)素描教学

就建筑美术课程来看,最为基础的课程就是素描课,对学生观察和写生以及空间想象等能力的培养是其目的所在。就总课时来看,建筑学素描课要远远少于美术专业,学生美术基础几乎就是没有,而且具有薄弱的造型能力。在教学大纲中一般都是在大一设置建筑学专业素描课程,从建筑素描总体教学课时来看并不多,而且在安排教学上还存在分散状况,学生对素描技法和表现形式的掌握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因此在素描教学上,要求目的性与针对性较强就显得极为必要,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素描的表现技法进一步的明确,掌握物体形体的结构规律,加深学生对形体的认识与理解。在实践中体会到:①在安排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现有基础,遵循由浅入深和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规律;②选择教学内容应开始于简单的训练静物形体结构写生,逐渐过渡到大量训练建筑空间风景写生;③结合临摹和写生应是教学方法采用的方式,从而能够与学生的基础和专业需要相适应,为教学效果获得良好奠定基础。结合自身的经验认为建筑学素描基础教学应以学科特点为出发点,把设计类的素描作为重点,设计类素描与结构素描相仿,对物体的结构形态进行研究是结构素描的主要内容,这有利于对学生设计思维进行拓展,推动其想象能力的活跃,有利于推动学生形象思维和创作意识的培养。结构素描有利于推动学生一般造型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对形式美规律的认识训练,推动学生对物体形态和构造相关的比例尺度进行研究,强化物体的视觉效果,该设计素描较为理想。结构素描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以及室内外装饰等设计方面应用广泛。

(二)色彩教学

水彩画通过水对透明颜料进行调配,进而运用其绘成的绘画,绘画的艺术效果具有透明和流畅,以及轻快和滋润特征。在没有开展系统训练色彩前,学生练习的水彩渲染也极为简单。从教学实践得知,大多数同学在训练过程中对绘画技巧过度强调,致使对水彩的色彩变化等因素很难掌握。对水彩画技法过度追求往往使学生忽视基本色彩理论知识,致使在建筑表现与专业设计课上不利于掌握搭配颜色技巧,出现不协调的色彩冷暖关系等。而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水粉画作画工具,颜料具有较强的覆盖性,修改起来很容易等特点,表现力也较强,初学者掌握起来更容易些,所以一般情况下水粉画色彩训练常常被安排在第一学期色彩训练中。通过水粉画的练习对学生的色彩进行培养,学生首先在对解色彩意义进行充分的理解后,逐步开始学习水彩画。

(三)加强速写训练,快速提高学生造型能力

速写实质是学生学习绘画的最简化形式,是对物体造型综合表现的绘画方法,对于一个设计师而言,在对建筑进行观察和记录以及艺术构思表现方面,它属于主要方式,是对感性知识进行有效获得的艺术手段,也是原始资料积累的最佳途径。在素描教学的全过程中,应把结合素描与速写的学习始终贯穿于学生学习美术课程中。讲授理论,对线条进行学习应是速写教学的开端,由于课时不多,而速写的学习和练习需要的时间却很多,因此速写教学在大一、大二的安排上,要求学生必须在训练方面花费大量课余时间,教师在课堂中主要运用对学生作业进行查看的形式,把学生的优缺点找出来,尽力做到每次的练习都有新的进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创新能力培养

传统观念认为,针对建筑学专业与城市规划专业进行的基础美术训练,也就是我们说的建筑美术课程,只要能让学生掌握下一阶段的专业课教学提供基础的绘画能力和欣赏能力,即具备基本的美术素养,就可以了。这恰恰是一种认识的误区,一直以来,我们没能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和更具前瞻性国际视野、宏观的设计思维理念。此为建筑美术教学现存的突出问题。我们的建筑美术课程正是一门培养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锻炼学生深刻的感知能力,提高其修养并且与建筑的专业课程(也包括城市规划的专业课程)紧密衔接的基础课程。在着重培养学生造型基础、色彩观察能力和技术性表达的同时,还应该对学生的个性化品质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通常认为建筑美术,可以不考虑设计创意和设计观念的培养,认为那是以后建筑专业和规划专业教学方法中去面对和解决的事情,不在美术基础教学的讨论范围中。但实际上我们从历届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必须在基础阶段就通过教学方法来解决学生的创意习惯养成和观念意识植入的问题。这一点特别重要。

三、结语

建筑基础论文第9篇

(1)砖基础施工技术

该施工技术多见于温暖区域或干燥区域,主要涉及砖块选择-浇水湿润-基础放线-确定砌筑工艺-部署皮数杆-砖块砌筑以及后期清理等工艺流程,故有着施工简便、造价经济、可就地取材等优势。通常砖基础以上为基础墙、下为大放脚为特点,其中大放脚包括间隔式和等高式两种形式,且在砌筑时确保每个皮丁转与皮顺砖处于相间状态,同时相互错开竖向灰缝60mm,并在交界处或者转角处,根据实际需要加砌1/3砖、半砖或3/4砖,若无法同时砌筑,则应预留斜槎;若砖基础有着不同的底面标高,建议砌筑时从低处着手,结合由高向低逐步搭砌,并尽量将搭砌长度控制在大放脚高度以上;同时选用饱满度大于80%的砂浆填充厚度小于10mm的水平灰缝,而在处理防潮层时,往往选用1∶2的水泥砂浆。

(2)毛石基础施工技术

该施工技术虽然常与砖基础共同用于浅基础工程,但其强度良好、耐水抗冻、经济合理,主要包括验槽、选材、放线、组砌以及清理等施工环节。由于其多是以砖基础底层形式出现的,所以需要选用饱满砂浆进行铺浆砌筑,并保持80%以上的沾灰面积;必须对首个皮石块进行座浆处理,并使其大面一侧朝下,结合大的平毛石用于砌筑交界处和转角处;毛石砌筑期间,尽量保证内外搭砌,上下错缝,结构紧密,禁止先砌筑外侧后进行中间填心,选用过桥石、斧刃石或铲12I石,以及出现石块相互接触等现象;针对较大的石块空隙建议依次进行填充砂浆和嵌实碎石,严禁工序颠倒;而在部署拉结石时,应根据基础宽度大小确定搭接形式和长度,如基于400mm以上的基础宽度,尽量使用内外搭接,并将其拉结石长度和搭接长度分别控制在2/3基础宽度和150mm以上。

(3)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

混凝土基础多见于易受低温影响或较高地下水位的建筑浅基础工程,而这与其耐水、耐久、坚固、刚性角大、形式可变等特点有直接关系,但在施工中往往选用阶梯型或梯形基础断面,并将其台阶宽高比控制在1∶1-1∶1.5范围内;有时为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工程的混凝土用量,则会选择毛石混凝土这一混合基础,其中毛石体积应小于整个基础体积的20-30%,粒径小于300mm,基础高度大于300mm,并在完成浇捣以及水泥终凝后,对外露混凝土进行覆盖保温、洒水湿润等养护操作。

2柔性浅基础施工技术

(1)柱下独立浅基础施工技术

矩形、阶梯形、锥形三种形式均属于柱下独立浅基础形式,而且其施工要点极为相似,即首先是在完成验槽后,及时清理基础表层上的扰动土、浮土、积水等,随后经振捣密实得到表面平整的混凝土垫层;其次是进行钢筋绑扎,此时需要在确定混凝土强度大于1.2MPa的前提下进行表面弹线,以便规范绑扎,避免漏扣,其中柱插筋弯钩绑扎需与底板保持45°,并分别在距离底板和基础顶50mm处分别绑扎第一道和最后一道箍筋;为防止柱插筋发生走样和变形,还需在浇筑定位筋后设置塑料垫块;再者是模板支设,具体可以使用木模或小钢模结合木方或架子管进行加固,若基础坡度小于30°,可分别借助井字木架和300mm间距的钢丝网控制钢筋和混凝土移动;若大于30°,建议支护斜模板,结合底板钢筋和螺栓防止其上浮,并在模板上部设置合适的振捣孔和透气孔;最后是混凝土浇捣,完成杂物清理、模板润湿后,则要予以分层浇筑,为确保钢筋定位准确,可先浇筑一层厚度为50-100mm的混凝土加以固定,并在浇筑完一层台阶0.5h后浇筑下一层,同时加以科学、均匀振捣,防止出现漏振、过振或振捣不实;待初凝后进行7d以上的常温养护以免引发裂缝,并在混凝土强度符合要求后规范拆除模板,防止破坏其棱角。

(2)墙下条形浅基础施工技术

具体而言,该类基础虽然有锥形板、矩形梁板以及锥形梁板等几种形式,但施工流程基本一致,如杂物清理、设置垫层、绑扎钢筋、安装模板、混凝土拌制和浇捣、后期养护以及拆除模板等,考虑到其与柱下独立基础施工特点十分近似,在此不再赘述,但除此之外,还有几点事项值得注意:当基础实际高度超过900mm,应将柱子四角位置的插筋延伸至基础底部,至于伸出长度可通过计算柱子受力、分析钢筋规格决定,而其他的钢筋无特殊要求,只需达到锚固长度即可;若基础高度小于900mm,则应将插筋延伸至基础底部中的钢筋网上,并使用直弯钩端部,以增强基础牢固性;同时还应密切注意钢筋模板、螺栓、管道、支架等移位、变形、走位等情况,以便予以及时加固和修整,为高效浇筑提供保障。

3结束语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