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森林草原防火技术优选九篇

时间:2022-12-16 17:29:47

森林草原防火技术

森林草原防火技术第1篇

关键词 森林草原;火灾;发生规律;内蒙古兴安盟

中图分类号 S7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194-01

Abstract Using the grassland and forest fire data of Hinggan League Fire Office from 1981 to 2004,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local forest and grassland fire occurrence regularity was st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occurrence periods of forest and grassland fires were in April,May and October every year;high incidence period in a day was between 10:00 and 15:00;Aershan and Horqin Right Wing Front Banner were the areas of high incidence of fire.

Key words forest and grassland;fire;occurrence law;Hinggan League of Inner Mongolia

兴安盟林地面积142.09 hm2,覆盖率为23.8%,林区主要分布在阿尔山和科右前旗。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油松、蒙古栎、桦木、杨、柳、榆等10余种。草原面积有343.4万hm2,占国土面积的57%,草原主要分布在前旗西北部、扎旗西北部以及中旗西北部,草场类型主要为典型草原,牧草种类有贝加尔针茅、野古草、羊草、柳蒿、冷蒿等。森林草原火灾对森林草原资源危害甚重。

1 资料来源及统计方法

1.1 森林草原火灾资料

森林草原火灾资料采用兴安盟防火办公室6个旗县市1981―2004年3―6月春防期和10―11月秋防期资料。内容包括森林草原火灾的发生日期、地点、起火原因、燃烧面积和火灾强度。6个旗、县、市包括阿尔山市、扎赉特旗、科右前旗、乌兰浩特市、突泉县、科右中旗。

1.2 统计方法

用24年中发生的587次森林草原火灾样本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的方法,分别进行了发生日期、地点、起火原因、燃烧面积、火灾的强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影响森林草原火灾的关键时期及影响[1-3]。

2 结果与分析

2.1 森林草原火灾发生原因

对兴安盟24年来森林草原火灾资料的统计和分析可知,由于天气长期干旱无雨,森林草原内的腐殖质层含水量过低,森林草原火险等级高,一旦有火源就会导致森林草原火灾的发生和蔓延,森林草原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见表1。

2.2 森林草原火灾发生规律

兴安盟森林草原火灾主要发生在每年的3―6月和10―11月。统计1981―2004年中587次火情火灾个例,平均每月发生火灾2次,其中4―5月和10月发生最多,计355次,占60.48%。如1986年4―5月和10月发生森林草原火灾25次,占全年总次数的81%。可见4―5月和10月是兴安盟森林草原发生火灾最频繁的时段,定为火险盛期,3月和9月定为火险初期,6月和11月定为火险末期。从森林草原火灾的地域分布情况看,前旗发生火灾频率较高。统计表明,科右前旗1986年共发生森林草原火灾16次,占1986年全盟发生火灾次数的52%,扎旗发生火灾8次,占全盟1986年发生火灾的26%,沿林区发生火灾7次,占全盟1986年发生火灾的23%。普查历史资料发现,中午前后最容易发生森林草原火灾[4-5]。1982―2004年436次火情、火灾中,发生在10:00―15:00的就有309次,占71%。因此,10:00―15:00是兴安盟森林火险的高发时段。

3 结论

分析结果表明,每年4月、5月、10月是火险盛期。每天10:00―15:00是火险高发时段。阿尔山和科右前旗是重点防火区域。

4 参考文献

[1] 冯琰.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的开发技术与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1(17):204-205.

[2] 买买提・阿布来提,沙拉木,普宗朝.2006年乌鲁木齐天然牧草长势初报[J].新疆农业科学,2007,44(增刊2):206-208.

[3] 李兴华,武文杰,张存厚,等.气候变化对内蒙古东北部森林草原火灾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11):114-119.

森林草原防火技术第2篇

关键词 营林用火;防火技术;火烧;安徽广德

中图分类号 S76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2-0155-01

森林火灾发生的扩大和熄灭有一定的规律性、复杂性、随机性、危害性,主要受植被、林型、地形、相对湿度、气温、风力、风向等因素的综合影响[1-3]。为控制森林火灾发生与成灾,减少森林火灾的危害与损失,探讨与研究科学防火机制,通过在广德县应用积极防火措施如大面积营林用火防火、火烧防火线与采伐剩余物、雨后烧除、先烧除易燃物后人为综合调控的方法,达到控制并逐渐杜绝森林火灾的目的[4-5]。

1 大面积营林用火防火技术

大面积营林用火防火技术是利用点火地段和周围环境的湿度梯度指标,安全地进行点烧控制线和大面积普烧。这种大面积科学营林用火防火,对减少和控制森林火灾能起到明显效果[6]。营林用火不仅投资小,见效快,而且可以变被动为主动,改变在防火期停产待命、死看硬守蛮干的做法,更主要的是起到降低林区火险、阻截外来火的作用,又因可燃物少、火温低,减少了布防、扑火的人力和物力投入。据广德县多年来营林用火实践表明,前5年扑火费用是后5年营林用火费用的22倍,而且后5年基本未发生森林火灾,同时可减少森林防火投资的护林经费,其计划烧除成本是人工开设成本或人为防火成本的1/500。可见营林用火成本低,消耗少,效果好,已产生了可观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营林用火防火包括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的林内点烧、林外点烧,包括林缘防火线、沟塘防火线、草场和农田残留物点烧等。一般在枯霜期有霜打洼地现象,沟塘草地的草本植物先枯黄,含水量少,湿度小,而林内因受树冠遮挡,仍具有绿色植物的特性,林下可燃物含水量多,湿度大,林内、林外便能出现明显可燃物的湿度梯度,这是营林用火防火的重要依据和关键分界线,林内特征主要成为点烧沟塘的依托。

在春季融雪期点烧阳坡和草地的控制线,因为林缘接受阳光快,升温高,可燃物含水量迅速减少,它与有积雪的林地、草地呈现明显的湿度梯度,而林缘一条狭窄地可燃物干燥,只要一个火种就能点燃并烧出一条控制线,将草地和林地分开,为普烧提供安全依托。在春季融雪期和初冬雪后阳春期同样利用阳坡、沟塘和阴坡出现可燃物的湿度梯度,使阳坡或沟塘形成有边界条件的“点烧窗口”,以便大面积点烧阳坡和沟塘草地,最终安全用火[7]。

2 火烧防火线技术

据查广德县近年来发生的森林火灾、火警,大多是从草沟塘起火再烧入林内的,过火面积较大,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直接扑火费用20多万元,每年还用一定的防火费用开割防火线但防火效果不佳。后来林业局采用火烧防火线方法,采用计划烧除法把森林划分为若干安全区和若干小块,阻止了森林火灾的蔓延和外来火的烧入,防火效果显著。

火烧防火线技术是一种省时、省力、省钱、防火效果好的方法,是目前林区常用的方法,比机耕法、化学除草法、刀割除草法等更有防火效果,并且简便易行、成本较低。为克服纯粹火烧防火线带来的荒废土地、浪费牧草资源、容易跑火上山造成局部小火灾、易污染空气和生态环境、年复一年重复投入等并发存在的问题,还应从生态学、经济学角度出发,重视防火线的防火效果及其经济、生态、社会效益[8]。可在火烧防火线后同时开设农田防火线、牧场防火线、防火林带网、生产用地防火线、生物防火林带等,充分开发利用防火线上的土地、牧草、矿产资源;在交通不便、无力开发经营的地带,仍要每年进行火烧防火线作业。一般原则是远火烧,近种粮,不远不近牧牛羊,逐年分段栽林网。

火烧防火线技术包括点烧前的准备工作、点烧时间选择、点烧方法等。①点烧前的准备工作。全面踏实规划,查清地形、林分、可燃物数量载重量、小气候等,建立物候观察哨,提前掌握防火用火安全期和科学用火期。②点烧时间选择。一般选择秋季火烧,可1季管2季。多选第1次霜降后4~5 d至第2次严霜之间,深山区多在9月25日至10月2日,这样既消除发生火险的隐患,又能有效地阻止林火蔓延,烧1次管2年。一般过火林地比未过火林地早萌动5~7 d,可见使用低能量火反而能加快树木生长。如能有计划地把火安全引入林内,将大大缩短森林更新期,当然前提是先人工清除掉林内大量的杂乱物中最易燃烧的部分。③点烧方法。在第1次酷霜后3~4 d划塘杂草发黄时,先掌握好时差和位差。可在砂土的草塘里大面积点烧,选3~5级风力(或3 km/h)的天气最好,这样火到林缘自灭,在出现火线断条、花脸时应补烧。当林内杂草稍变黄、树木呈深五花色时,黏性土壤有积水的沟塘可点烧;当树叶全发黄并开始落叶,林内外湿度相差不大时,可点燃公路两侧,但必须有灭火机看管待命;当树叶全部落叶后,林外可燃物含水量减少到10%~15%时,此时点燃速度快但危险性大,应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应先在下风口点火,先烧出火边,然后扩大间距点火,使火头顺风而下,一般点着后应有专人专机看管。有条件的也可在春季3月中旬使用“雪溶粉法”火烧防火线。

3 火烧采伐剩余物技术

一般可燃物含水率小于10%时,对于易燃、可燃物的引燃概率为100%;大于40%时,其引燃概率为0。一般草本植物的易燃程度及临界点含水率均高于针阔叶植物,草本植物需引燃的时间也最短,针叶植物次之,阔叶植物需时最长。随可燃物含水率的增加,火烧强度呈抛物线型降低,其截点含水率为38%。据调查,主伐、抚育伐后剩余物为15~25 t/hm2,既是森林防火一大隐患,又给病、虫、鼠、菌的大量繁衍提供了有利场所。因此,有目的、有计划地把采伐剩余物进行再利用或火烧处理,能变火害、火灾为火利[5]。

据广德县防火实践与研究,凡火烧采伐剩余物处理的土壤,其P、K含量增加2~3倍,地温增加1.4 ℃,丰富了土壤有机质养分。强度火烧时,采伐剩余物的N挥发达72%~97%,而中度火烧时N挥发为11%~38%。火烧采伐剩余物还可提高土壤中NH4-N 203%、NO3-N 51%、速效磷 1 417%、速效钾329%、交换性钙114%、镁34%、CEC 13.75%,同时可增加灰分,改善肥力,加快土壤矿物质化过程和营养物质循环速率及养分积累。

炼山是我国南方清理采伐迹地剩余物的有效措施,但由于炼山火烧强度较大,氮损失大,其烧火率随可燃物堆高的增高而加大,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小,常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壤有机养分流失,一般是不炼山的5~24倍,直至炼山后3~5年才逐步恢复。因此,可据火后水土流失规律及土壤肥力状况,对炼山采取水土保持及幼林保护措施。

为此,确定火烧采伐剩余物的专门技术指标如下:火烧时间在1—3月或7—8月;火烧对象为隔年枝丫堆;含水率20%~30%;规格为枝丫堆2 m×1 m×1 m;安全距离为距林木1.0~1.5 m;火烧原则是先易后难、先高火险后低火险;应保存档案即采伐年限、火烧时间、面积、林龄、组成、区划图、施工队、点烧负责人等。

4 雨后烧除技术

日常用火防火中以打烧防火隔离带较为安全,但难度较大且费工费时,稍不慎会跑火酿灾。为此,探索出一套新的防火用火技术——雨后点烧技术。

雨后点烧是在雨后一定时间内,对紧靠林缘的地块、道旁进行烧除,利用雨后林内与林外的明显湿度差,使火烧只限在林外烧,火头进入林边即自动熄灭[4]。一般林内湿度比林外高12%~18%,林冠遮覆使地表蒸发量比林外低40%~80%,同时林内风速小、相对湿度大,特别是雨后林内湿度更大,不受或很少受阳光照射,其蒸发甚少,地表植被上水珠尚未蒸发,而林外恰正相反。所以在雨后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林外植被与林内植被湿度相差很大,能形成良好的点烧条件,并可确保烧除安全,烧除也较彻底。

据广德县1992—1995年试验,火烧防火线15 km,烧荒面积100 hm2,其中林缘线10 km。在14:00顺风点火,点烧处与林缘接壤,林缘附近没有防火隔离带,点烧后到林缘处自行熄灭,烧后无花脸,林外植被均烧尽。共出动1台摩托车和3人次,比以往常规点燃法节省大批人力物力。

雨后点烧在雨后24 h、相对湿度不大于60%、13:00—15:00烧较好。应根据连续降雨总量、雨后湿度高低、风速大小的天数来确定点烧时间的期限范围。秋天连续降雨2.5 mm以上、雨后均温不大于5 ℃、风速不大于4 m/s时,点烧时间在雨后第2~4天;若降雨量较小,雨后温度高,风速大,则点烧时间适当前移。而在春季有效安全期限不超过第3天。

5 结语

以火防火技术在于主动科学地合理用火,利用温差、湿差递度指标,人为控制大面积营林用火、火烧防火线、火烧采伐剩余物、雨后烧除等,达到以火防火的目的[9-11]。操作时要区别不同森林环境、小气候特征、人力物力、交通条件、专业技术水平等,科学运用,并与生物防火工程、水土保持、防火林带网、牧草防火线等有机结合起来,灵活机动[12-14]。

6 参考文献

[1] 李长权.应当重视防火线的经济效益[J].森林防火,1992(3):41.

[2] 夏志明.火烧防火线是一项省工高效的重要措施[J]森林防火,1992(1):31.

[3] 李云海.七台河林区开展大面积营林用火的效益[J].森林防火,1992(1):40.

[4] 罗廷贵.雨后烧除技术初探[J].森林防火,1992(2):48.

[5] 金义忠.火烧采伐剩余物的探讨[J].森林防火,1992(3):26.

[6] 杨道贵,王金钖,马志贵,等.火烧对土壤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J].森林防火,1992(2):3-7.

[7] 杨玉盛,李振问.火对森林生态系统营养元素循环的影响[J].森林防火,1992(3):12:-14.

[8] 王贤祥.森林火行为的分级或分类标准的研究[J].火灾科学,1995(3):12-18.

[9] 杨美和,高颖仪,玉金.森林火险的序贯分析初探[J].火灾科学,1993(2):29-37.

[10] 朱零平,王海晖,王清安,等.一种确定地表火蔓延边界的新方法[J].火灾科学,1995(2):10-16.

[11] 王贤祥,刘宪德.森林火蔓延方式与火强度及自然风场的关系[J].火灾科学,1996(1):35-39.

[12] 胡志东.森林防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森林草原防火技术第3篇

当前又到了森林草原防火的关键时期,之前督战小组也开展了大量工作,但草木干枯,可燃物多,形势依然严峻,仍需紧绷安全弦,高度重视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特殊重要性,对各项工作进行深刻反思,落实好《关于公职人员带头落实森林草原防灭火要求的规定》要求,发挥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带头示范作用。

一是认清形势,高度重视。认清当前全县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面临的形势,思想上不放松,行动上不懈怠,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坚持把森林草原防灭火贯穿于工作全过程。

二是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牢固树立森林生态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干部群众生命安全和森林生态安全放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切实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

森林草原防火技术第4篇

关键词:森林防火;营林技术;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繁荣,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了当今时代的主题,而森林资源作为大自然给人类最宝贵的馈赠之一,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能够有效的保护森林,森林就会以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来回赠人类,同时,森林还能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多的资源,有效地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火灾对于森林来说是十分常见的灾害之一,对森林的破坏力也十分巨大,所以,要想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做好森林防火管理工作十分重要。造成森林火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森林中的荒地、杂草、枯枝等,都是引发森林火灾的潜在隐患。

1森林防火与营林技术之间的联系

营林技术防火就是将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方式有效运用到森林防火管理工作中。在营林建设中,营林建设者首先应考虑营林实际应对森林火灾的能力和作用。建设者在设计森林防火方案时,要尽可能地提高自身对森林火灾的防范意识,将森林在面对各种火灾时应该具备的应对能力综合考虑到设计方案中,进而就森林火灾的应对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和策略。(1)在营林建设最初阶段,首先需要工作人员深入了解营林建设的施工环境,包括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特点。对营林的适应能力进行综合、合理地分析和考虑,结合当地森林资源自身的内在价值,充分发挥营林建设的作用。(2)工作人员在营林建设初期,还要勘测调查营林建设周围的环境。对过去一年中森林内部火灾事故和外部火灾影响的记录进行统计,从而对森林火灾可能发生的形式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了解。(3)在完成以上2个步骤之后,需要制定出详细的营林建设发展规划,在建设营林时,设置一定数量的营林防火安全通道,统一规划营林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和项目,使得营林发展项目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得到有效改良。若要想有效提升营林建设发展的动力,要将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营林建设不同于其它建设项目,主要是通过植树造林的方式,达到保护森林的目的。通过开展一系列植树造林活动,为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事实上,营林建设就是为了让森林预防火灾的能力有所提高,在营林建设过程中,需要有科学的营林技术做指导,不仅可以丰富森林资源,而且能够降低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2初期营林建设技术措施

2.1科学设计营林防火预期

在实际林业资源开发过程中,采取科学的营林防护措施十分必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建设营林防火通道。对于一些大面积含有幼林比较多的森林区域来说,首先,要科学设计和规划防火通道,等到这些幼林未来成为大面积的成林之后,使得防火通道有所保障,进而减少火灾对森林的破坏。在森林防火通道路径的设计过程中,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防火通道的路径能否将整个森林覆盖,设计防火通道的长度和宽度时,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地理条件,进而使得防火通道对森林起到很好的防火阻隔作用。另外,扑救设计也不容忽视,需要严格按照阻隔带的路径分布情况和路线来进行科学的规划[1]。

2.2仔细检查潜在的引火物

在初期营林建设完工之后,就要开始割灌林地。割灌不但能增强林木的透光性,同时能有效地割除林地的可燃物,进而达到森林防火的目的。在林地建造营地之后,地面土壤的含水量和地面软硬程度十分适宜杂草生长,所以,这个时候清除杂草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只有养护人员及时清除杂草,森林火灾的隐患才能得到有效降低。

2.3及时清理营林的杂草

对于森林防火来说,及时清理杂草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工程。割灌林地时,结合实际的营林建设部门所设计出来的方案,清理杂草,同时及时地清理一些可燃物,给幼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营林杂草的清理时间一般在8月中下旬,能有效防止杂草二次生长。

3森林防火中营林技术的有效运用

对于森林防火而言,营林技术的应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将营林技术有效地应用到森林防火中,才能有效减少森林发生火灾的频率,火灾带来的经济损失也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3.1幼林成长后期应该采取的营林建设措施

(1)对幼林进行人工修枝。幼林生长8~10天后,幼林的枝叶日益繁茂,秋冬落叶之后,这些干枯的落叶就会成为森林火灾的潜在隐患,所以,应在幼林生长茂盛时,适当进行人工修枝。所谓人工修枝,就是将幼木的侧枝修剪掉,并将修剪的废物及时带出森林。(2)修枝的具体方式。修枝的方式主要有2两种:全面修枝和带状修枝。至于采取哪种修枝方式,要结合具体的经济条件和林场环境。全面修枝的优点是防火效果好,但成本较高;带状修枝方式是林场普遍采取的修枝方式,预防火灾效果良好,经济实用[2]。

3.2造林措施的具体应用

(1)造林要全面,有效增加森林植被覆盖率。根据近些年森林火灾发生的地点和情况来看,大多数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荒凉的山脉和草坡地区,火势沿着林地的可燃物一直蔓延到森林内部,着火点主要是在一些布满杂草的地区,这些地带由于湿度比较小、通风条件好,十分容易发生火灾,并且能迅速蔓延。如果能在营林建设中,首先考虑在这些地带建设营林,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森林火灾发生的频率和可能性。(2)不断引进不容易燃烧的林种,有效提高森林自身的抗火性能。我国东北地区,红松阔叶混交林由于自身的适应能力强,加上它可以形成“森林气候”,抑制了森林火灾的发生。

3.3加强抚育管护工作

(1)不断加强造林整地和幼林管理力度。对于造林地新植幼苗来说,造林整地和幼林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正是通过有效管理幼林和造林整地,及时消除幼林里一些潜在的火灾隐患,比如一些杂草和枯叶等。通过造林整地和幼林管理,不但为幼林的生长提供了更加良好的条件,同时有效防止了森林火灾的发生,使得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得到了有效地减免。(2)针叶林郁闭之后,进行修枝处理工作。针叶林郁闭之后,很容易形成一些整枝,这些整枝吸收掉了针叶林大部分养分,最终使得一部分枝叶出现了死亡和干枯的现象。这些死亡和干枯的枝叶由于缺少水分,容易形成火灾,进而对整个林场的安全产生威胁,使得长期辛苦培育的林木最终被摧毁了。所以,对于营林建设管理来说,修枝工作是重中之重,只有及时进行修枝工作,才能促进林木的生长发育,大大提高森林防火能力[3]。

4结语

总之,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和调查研究我们不难看出,能否科学运用营林技术,对于森林火灾的预防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将森林火灾的防范工作落实到日常工作中的每个环节。在营林建设初期,做好防火设计工作;在营林建设后期,做好维护和规划工作,这样森林防护火灾才能得到有效保障。只有保护好了森林资源,我国的自然资源才会得到保护,才能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赵永林 单位:云南省陆良县三岔河镇林业站

参考文献

1杨学东.营林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2(36)

森林草原防火技术第5篇

关键词:森林防火;难点;技术措施

森林火灾已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损失,森林防火已成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甚至是各级政府在森林防火期的一项十分突出的工作。近年来,用于森林防火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行政资源越来越多。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频频出台森林防火的法规、政策文件,禁火令(禁止炼山、禁止一切野外用火)及各种处罚措施,频频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检查、督察。应该说对森林防火工作是非常重视的,也取得了效果。然而森林防火的形势却仍然十分严峻。笔者以江西省赣州市的实际情况为例,浅述从技术措施层面有效解决几个森林防火难点的思考和建议,供参考。

1 对当前主要森林防火措施之一“严禁烧田坎、严禁炼山造林等野外用火”的思考

据统计,造成森林火灾的主要成因之一是农民烧田坎、上坟烧纸、弱智人员玩火等人为野外用火。那么,除人为活动、雷电等外在因素外,森林的分布、林分的组成、林木的阻燃能力可以说是森林火灾成因的一个客观内在因素,人为野外用火主要包括烧田坎、上坟烧纸、弱智人员玩火、炼山造林等是导致森林火灾的重要因素,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林区职工和农村普遍生活燃料已不再是柴草为主了,田坎上的草灌不烧不铲,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铲割下来,如果不烧掉,不易腐烂,也会影响农作物种植。因此,林区职工和农民普遍用烧田坎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并且成为一部林区职工和分农民的一项习惯性农事活动。单纯地从森林防火需要的角度禁止烧田坎,部分林区职工和农民对此不是很理解,仍然抱着侥幸心理去烧田坎。上坟烧纸是我国民俗传统,一刀切的禁止,实践中是难以实现的。

采伐迹地人工造林,如果不炼山造林,确实杂灌太多,整地造林难度太大,而且造林效果差,不利于幼林生长,严重影响人工商品林的经济效益。说明炼山造林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因此,简单的一刀切“禁止炼山造林”的做法,实践中是难以做到的。单纯从森林防火的角度禁止炼山,有人认为存在林业内部部门的本位主义倾向,不利于林业的整体发展。

然而烧田坎、上坟烧纸又的确是引发森林火灾的一个主要因素;还有弱智人员玩火也是导致森林火灾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应该注意到,弱智人员玩火主要是在山下路边、人群活动频繁的地方,特地跑到远山林子里面的较少。真正要靠其监护人把这些弱智人员全天候监护起来,客观上难以实现。

2 建议

在继续做好原有的森林防火措施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提高森林防火效果。

2.1 提高林分的防火能力

在易发森林火灾地段,如人为活动频繁处的林分、上坟烧纸周围的林分、农田边缘的林分等,种植一定比例的防火树种,增强森林的自身防火功能。在容易受到人为活动影响的林分,特别是在山下道路边的林子,混交种植一些阻燃性能较强的树种,如木荷、银木荷、花榈木、油茶、茶树、石笔木、火力楠、马蹄荷、杨梅、桃叶石楠、阿丁枫、乐东拟单性木兰、深山含笑、乳源木莲、丝栗栲、苦槠、甜槠、青冈、冬青、米老排、交让木、椤木石楠、女贞、竹柏等防火性能较好的乡土树种,以增强森林自身的防火功能,降低发生森林火灾的风险。据报道,防火树种达到25%~30%的比例,林分自身的防火功能能够得到较好的体现。

2.2 有条件地实施炼山造林

应该实施有条件的炼山造林。不炼山的确不利于人工造林,不能因为怕发生森林火灾就禁止炼山,况且发生的森林火灾绝大部分都不是炼山造成的,不能顾此失彼,而应该采取疏堵结合的方法。为防止炼山造林引发森林火灾,应该研究制定安全炼山、可以达到安全炼山要求的技术条件(标准),如适宜的气象因子(风力的大小、风向、空气湿度等)条件、需要的隔离带的宽度、守护人员的数量等技术指标,就可以炼山造林;否则,就不能炼山。炼山安全系数达到什么程度,就算是安全等,制定了标准,就好操作,让炼山造林者有标准可依。

2.3 修建农(田)林(分)间的防火带

实践证明,仅仅靠严禁“烧田坎”的一刀切的做法,效果不甚理想。一方面要继续宣传不准烧田坎;另一方面应该采取标本兼治、疏导的方法,可以在路边做些防火的技术处理,即在山脚下有农田的地方,沿农田与林分交界处靠林分一侧修建一定宽度的防火带,可以是防火林带,也可以是不种树草的防火带。

森林草原防火技术第6篇

关键词:森林防火;营林技术;应用研究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速发展,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多种理念已经被我国政府提上日程。针对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居住面积的快速扩张,使周边绿化用地的面积不断缩减,从而致使苗木种植业的成本越来越高。城市居住用地也应当注重生态保护,通过与自然和谐的相处将能够提升住宅地区的居住质量。在这一社会环境变化的背后,森林土地用地也进而受到了牵连。城镇一体化致使大量房地产公司开始投身城市、农村郊区用地开发,使森林面积及保护收到了严重影响。而大火一旦发生,将较难扑灭,从而会在短时间内给森林资源造成大量损失。因此,针对森林资源就应当开展防火的相关研究,其不仅应当重视日常防范以降低森林火灾出现的几率,而且也应当重视火灾发生之后的应急处理。

2营林技术在林业项目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途径

营林技术能够为有效提升森林火灾的预防效果与降低森林火灾造成损失目的的实现提供重要帮助。其在林业项目建设初期开始实施,通过有效规划森林中苗木之间种植结构,促使整个森林科学化结构的形成,从而为今后森林火灾的预防与森林火灾发生后的应急措施实施提供重要的基础。其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通过全方位、科学化火灾通道的建设,能够使火灾发生之后,让消防人员顺利到达火灾一线,对火灾局势进行有效控制;(2)通过营林技术的使用,将能够有效减少对森林内灌木丛的处理,从而有效提升森林苗木成活率,使森林内的苗木发育与生长的更加快速与健康。并且,还能够灌木丛与杂草的清理,消除可供轻易引燃的火源,降低森林火灾的发生几率;(3)营林技术充分把握了因地制宜的原理。树木生长于自然当中,在适者生存的定律下,本地森林苗木更加易于培育森林区域,其拥有着天然降低火灾发生几率的特点,并且还有益于森林苗木的培育。

3营林技术在森林培育中的应用

3.1营林技术在幼林郁闭阶段的应用

森林幼苗经过培育一定时间之后,不同棵苗木之间的枝杈就会相互接触,形成相互衔接的状态。这种现象被称为郁闭成林。对于森林的培育而言,郁闭成林预示着森林已经初具规模。因此,这一阶段对于整个森林的未来发展,森林管理区的未来运作而言都十分重要。但是,这一阶段却也成为了森林区域内火灾发生几率较高的时期。特别是处于秋季与冬季时,新长出的枝杈会由于天气的变化开始枯萎并掉落,从而在地面形成堆砌区域,致使可燃物的出现,给森林区域安全造成了大量风险。因此,基于营林技术而言,就应当将这些堆砌可燃物进行人工收集,在经过送往林区外肥料加工厂进行处理之后,再运输到森林区域给予区域回肥处理。另外,还可以针对幼苗枝杈交错的密集区域进行人工修建,主动将枯萎枝杈修剪三分之一(便于苗木生长),并将剪掉物进行上述处理。在对枯萎枝杈进行修剪过程中,还应当坚持因地制宜的重要原则,还应当把握成本效益原则。为此,可以根据当地环境与成本投入,选择全面修剪或者是修筑防护带,通过研究当地风向、雨季等因素,为其安排一定距离防火带,有效隔离林木培育区域与成林区域,以防止森林火灾由幼苗区域向成林地区波及。

3.2营林技术在成林后期的应用

在森林区域的树木进入成长期,形成林业区时候,就应当针对成林后期相关事宜进行管理。在成林的后期,营林技术要求林业管理区工作人员定期对树木的高位区域进行修枝作业。其通常能够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枝条、枝干的清除。在进行上述作业过程当中,应当把握科学性原则,对不影响森林苗木正常发育与生长的枝杈进行清理,以免对苗木的生长点造成抑制。另外,需要尽量针对苗木低矮处、不易受到光照处的枝干与枝条进行修剪,从而避免苗木成长所必须光合作用的减弱;(2)灌木丛、杂草的清除。在进行上述作业过程当中,应当重视对天然成林地区的灌木丛、杂草的清除。由于自然成林会造成清理困难,应尽量利用科学探测设备规划好清理路线,以保证堆积可燃物区域能够有效的清除。通过有效清除灌木丛及杂草,将能够减少森林内可燃物数量,降低森林火灾发生几率。

4结论

在本文中,作者针对当前我国森林资源进行了现状分析,并针对营林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作用及其途径进行分析,并最终针对森林苗木成长阶段进行分类应用研究。通过使用营林技术,对森林区域中苗木初期及后期的管理,将能够大大降低森林火险发生几率,从而起到有效预防的作用,减少国家森林资源的损失。

参考文献:

森林草原防火技术第7篇

[关键词]营林技术;森林防火工程;应用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S7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384-01

为了使我国林业建设能够平稳的发展,加强森林防火防范,我国在森林防火技术上不断有研究和改善。其中不,营林技术是我国森林防火中专业很重要的一门技术。营林防火技术的应用不完全等同于其他生物防火工程,生物防火工程主要是利用了森林中的生物对森林燃烧存在特殊限制的特性,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森林防火。使用营林技术防火主要是通过各种营林措施改变营林过程中存在的易燃物质的物质基础,对易燃物质进行及时处理,以预防火灾发生为主,进而达到森林防火的目的。

1 什么是营林技术

营林技术以一种防患于未然,以预防火灾发生为主的方法运用到目前的森林防火模式中。为了营林技术能够在森林防火中发挥更大的效应,就要求营林建设设计者首先要考虑到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要做到对营林防范火灾的设计,并在森林火灾发生中有一定应付能力。营林技术的防火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者的设计方案,因此,林业建设设计者在设计时要着重加强森林火灾防范意识,对森林建设中有可能发生火灾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考虑,提出多元化的解决方案和相应的途径。另外,很多人营林技术就是绿色防火工程,实际上营林防火不完全等同绿色防火工程。绿色防火工程,是指利用绿色植物的某些影响特性,有计划地实施的防火工程。它不包括非绿色的微生物和动物的利用。而营林防火技术更具有实际价值,营林技术包括有生物技术措施,同时也有非生物技术措施,有技术措施,同时也包括非技术措施。营林技术表面上看就是植树造林,但其本质上还有效的提高森林的预防火灾发生作用。

2 营林技术对于森林防火的意义和价值

营林防火是森林防火的基础,营林技术从植树造林开始,从根本上做到防止森林火灾的生。根据森林燃烧圈学说,森林燃烧主要是由气象圈"植被圈和火源圈构成,所以说营林防火是森林防火的基础技术措施,在林业生产中也是非常重。另外,森林植被是森林火灾的基础,再加上林业生产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埋经纬度的气候区从事森林植被的经营工作,而营林防火技术要求森林经营工作者从森林生态系统出发,以自然群落为基础进行林业生产和工作,减少森林植被的燃烧性。所以营林技术对于森林防火有着切实的意义和价值。营林防火不但在防止森林火灾方面发挥巨大作用,而且还丰富了林业资源的建设,坚强了林业的生产和经营,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建设工程!

3 营林技术森林防火的具体做法

3.1 植树造林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木材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虽然我国的森林产业非常庞大,林木的覆盖率也不小,但近年来由于人们大量砍伐,再加上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原因,我国森林资源入不敷出。所以急需增加森林植被的覆盖率,进行全面的造林,一方面可以增加我国的森林资源,另一方面,植树造林从本质上还可以解决森林防火等问题。

3.2 定期检查森林中的易燃物质

定期检查森林中的易燃物质,并及时处理。森林中的细小树苗,枯枝烂叶以及杂草等在干燥之后就变成了易燃物质,非常容易引起森林火灾。因此在营林建设中及时清理林地的杂草,及时将枯枝烂叶处理掉,这也是一件非常重的防火措施。定期清理周围的可燃的物质,不仅可以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还可以一定程度上的促进树木的生长。对森林中易燃物质的检查周期一般根据当地的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清理时间段基本都在每年8月左右,这个时间段清理可以防止杂草进行二生长,也不会影响到幼苗的生长。

3.3 适当改善森林中的林木种类成分

树木本身就是一种可燃物,但是不同的树木材质不同,燃烧性能也有所不同,例如常绿阔叶林较落叶阔叶林不容易燃,落叶阔叶林较针叶林不容易燃,针阔混交林较针叶纯林不容易燃。而像松树纯林、低效松林、松树疏林等一类树木的材质燃烧性能很高,容易燃烧,因此要避免大面积种植燃烧性能很高的树木,应该将两种树木混杂着种植,而且种植的间距也要适当扩大。营林时营造不容易燃烧的树种,对易燃林分进行改造使其形成不容易燃林分,增强森林本身的防火性,可以有效地防止森林火灾,从森林本身做到预防火灾。此外,利用不容易燃烧的树木营造防火隔离带,这样可以在森林火灾发生时,起到防止使森林火灾的蔓延的作用。

3.4 从林业设计建设方面入手

在林业建设设计时,要着重考虑森林防火设备以及措施的建设,例如建设营林防火通道。在对一些大面积含有幼林较多的区域是,要科学的进行规划防火通道的设计,保证在未来成为大面积的成林后阻挡防火通道,给森林带来不必要的损伤。在选择森林防火通道的路径时,要考虑到整个森林大小情况,地理位置以及所处的环境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所选的路径要保证能够起到很好的森林防火阻隔效果。要保证当火灾发生时能够根据所设计的路线进行森林火灾的扑救,做到最大程度上的减少森林火灾带来的损失。

3.5 定期调整林木密度

当森林林木密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很容易引起森林火灾的发生,而且一旦森林火灾发生,密度大的森林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扑救造成困难。因此对林木的发育及密度情况进行及时的抚育间伐工作,定期调整森林中林木的密度,也是防止森林火灾的一项重要措施。一般森林在郁闭以后,林木就会分化,要加强抚育管理,在这期间要及时进行间伐,将生长不良的林木砍伐掉,包括非目的树种、弯曲木、枯立木、病腐木等,随时割除生长在林下的杂草灌木,将间伐掉的林木及杂草及时清理出林,将林内可燃物大大的减少防止火灾的发生,而且也不会在森林火灾发生后阻挠对火灾的扑救。

3.6 杜绝火源

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域段的森林植被有所不同,可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林业建设措施。例如我国的一些荒山荒地、灌木林地、疏林地等地域段,可采用封山育林。要严格实行封山育林,杜绝火源进入到森林中,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

结束语:

我国森林面积的占有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五,覆盖面广,种类繁多。我们在考虑如何利用好森林资源的同时,也要着重考虑如何保护好森林资源。森林火灾的破坏性大,危险性高,给森林资源带来了严重的破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做好森林防火是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措举。诱导森林火灾的因素有很多,要善于分析并找到其中的原因,及时处理诱导森林火灾的因素。除了建设防火区域等常规森林防火办法之外,还应该使用科学技术,从营林建设开始,从本质上做好森林防火工程。从而降低森林火灾带来的破坏和造成的经济损失。营林防火是一项多多效益。利用营林防火不仅可以预防森林火灾,还可以增加森林的生态效益,增加我国的森林资源,给社会带来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森林草原防火技术第8篇

关键词:森林火灾;发生原因;预防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8-113-02

森林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森林防火在森林建设上十分重要。本文重点分析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以及影响森林火灾发生、发展的因素,并提出森林火灾预防技术与措施,为今后更好地做好护林防火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1 森林火灾发生的要素

任何燃烧现象都必须具备3个要素,即可燃物、助燃物(氧气)和一定温度。森林火灾也不例外,必须具备森林可燃物、助燃物(氧气)和一定的温度。

1.1 森林可燃物 森林可燃物通常指森林植物及其枯落物,包括森林中的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苔藓、地衣,干枯植株、倒木或凋落地面的叶、枝、皮、果以及腐殖层、泥炭等。其种类、数量、大小、分布等对林火能否发生,发生后是否成灾和灾害程度均有明显影响。

1.2 助燃物(氧气) 森林燃烧需要一定浓度的氧气。1kg木材完全燃烧需要氧气0.6~0.8m3,大约需要3.2~4.0m3的空气。氧气含量降低到14%~18%,燃烧就停止。若氧气供应充分,火焰明亮且基本无烟雾,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灰分,释放热量多,称为完全燃烧;若氧气供应不充分,火焰暗红并伴有大量烟雾,燃烧生成很多可以再次燃烧的中间产物,如焦油、CO等,释放热量较少,称为不完全燃烧。

1.3 温度 只有当温度达到燃点,可燃物才会燃烧。所谓燃点是指某种可燃物在火源作用下,开始着火的最低温度。森林可燃物的燃点较高,如干枯杂草的燃点为150~200℃,木材的燃点约为250~350℃。导致森林火灾发生的最低能量一般都来自外界,因此外界火源是森林火灾发生的主导因素。

2 影响森林火灾发生蔓延的因素

2.1 可燃物的特性

2.1.1 森林可燃物种类及其燃烧性 易燃可燃物:包括干枯的杂草、枯枝、落叶、凋落树皮、地衣和苔藓及针叶树的针叶、小枝等,是森林火灾的引火物;燃烧缓慢可燃物:指直径大、排列紧实的可燃物,如枯立木、风倒木、风折木、树根、大枝、腐殖质以及采伐剩余物等;难燃可燃物:指正在生长的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多数阔叶树不易燃烧,如木荷、米老排、火力楠等,可用作防火树种。

2.1.2 可燃物含水率 可燃物含水率一般用绝对含水率来表示,即可燃物所含的水分量与其被烘干后重量的百分比。死可燃物当含水率大于30%时,不易燃,即使被点燃,也难以蔓延;含水率为26%~30%时,较难燃,但点燃后仍可以保持连续蔓延;含水率为11%~25%时,可以燃烧;含水率小于10%时,20s内就能引燃,而且火蔓延速度快。

2.1.3 可燃物类型 分布于同一地区,具有相似的可燃物特征和火行为特点的可燃物称为可燃物类型。与可燃物类型有关的群落特征主要有:林木组成、郁闭度、林木年龄、林木层次。

2.1.4 与可燃物类型有关的群落特征 针叶林易燃性大,而阔叶林较小;林分郁闭度大,林内光照弱,温度低,风小,蒸发小,湿度大,不易燃;幼林,杂草灌木丛生,易发生火灾。中龄林,林分郁闭,林内杂草灌木少,燃烧性显著下降。老龄林,树木高大,林冠稀疏,林地杂草丛生,易发生火灾。异龄针叶林内,由于林层衔接,易使地表火转为树冠火;单层林,易燃;发生地表火;复层林,不易燃。针叶复层林地表火易转为树冠火。

2.2 气候和气象条件 气候决定火灾季节的长度。所谓火灾季节,是指1a中具备森林火灾发生条件的时期。在我国,森林火灾严重的年份大约有5~6a和10a的准周期性规律。其中降水直接影响可燃物含水率,特别是死可燃物的含水率,月降水量如果超过100mm时,也不会或很少发生森林火灾。每次降水如果超过2~5mm,火灾危险性明显降低或不发生火灾;相对湿度直接影响可燃物含水率;相对湿度小于30%时,林区极易发生森林大火;相对湿度大于75%时,就不易发生森林火灾;气温升高加速可燃物的干燥,提高可燃物本身的温度,使可燃物达到燃点所需热量大大减少,影响相对湿度的变化。所以气温高,森林火灾危险性大;风能加速可燃物干燥,增大林火发生的可能性;能补充火场的氧气,促进燃烧,使火更旺;还能改变热对流,增加火头前方的热量,加速火的蔓延。

2.3 地形 阳坡、陡坡、山上部和山脊,水分易流失,林地较干燥,可燃物易干燥,容易发生森林火灾;阴坡、缓坡、坡谷地带,可燃物不易燃烧;火从山下向山上,蔓延速度快,火势旺,称为“冲火”或上山火,不易扑救;火从山上向山下,蔓延速度慢,火势弱,称之为“坐火”或下山火,容易扑灭。上山火,地形使风速、风向有新的变化,影响林火行为。

3 森林火灾预防技术措施

我国的森林防火方针是“预防为主,积极消灭”。只要掌握了森林火灾的发生蔓延规律,森林火灾是完全可防可控的。预防森林火灾需要采取行政、法律、经济和工程相结合的办法,运用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综合治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发生次数。

3.1 森林火灾预警监测 通过对火险天气预测预报、可燃物人为控制和对火源的监测,森林火灾的危险评估,发出森林火灾警报,为森林火灾预防、扑救等提供依据。

3.1.1 森林火灾预报 森林火灾预报指通过测定和计算影响林火发生发展的自然和人为因子,预测、判断林火发生的可能性、难控程度和可能损失的一系列技术方法的统称。森林火险等级是综合分析评估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火险因子,得出一个能反映该区域森林火灾危险程度的数量指标系列,并将其分成若干等级。根据最高气温、最小相对湿度、降雨后的连续晴天数、最大风力、物候季节等因子和指数值确定。全国森林火险天气等级共分5级,由各级气象预报部门和林业部门结合向社会进行。

3.1.2 森林火灾的监测 森林火灾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发现火情,监测火灾扩展、蔓延的过程,为迅速控制和扑灭森林火灾提供准确的信息。其方式包括地面巡护、了望台定点观测、空中飞机巡护和空间卫星监测4种形式。

3.2 森林防火阻隔 是指利用人为和自然的障碍物,对林火进行阻隔,达到林火控制的目的。其中,人为的障碍物包括防火掩护区、生土带、防火沟、防火线、防火林带等。

3.2.1 阔叶树防火林带 (1)树种选择。抗火性强,枝叶茂密、含水量大、耐火性强、含油脂少、不易燃烧;生长迅速、郁闭快、适应性强、萌芽力强;下层林木应耐潮湿、与上层林木种间关系相互适应;无病虫害寄生和传播;乔木:木荷、冬青、火力楠、交让木、珊瑚树、苦槠、米槠、构树、青栲、红楠、红锥、桤木、杨梅、青冈栎、竹柏等;灌木:忍冬、卫茅、油茶、柃木、茶树等;(2)防火林带的规格。国界防火林带50~100m;林缘防火林带20~30m;林内防火林带20~30m。标准铁路:每侧30~50m(距中心线);森林铁路:每侧20~30m(距中心线);林区公路:每侧8~10m(距中心线);居民点周围防火林带:30~50m。

3.2.2 营林防火 营林防火措施主要有营造针阔混交林,增强林分抗火性;封山育林形成针阔混交林,改造利用现有阔叶林为阻火林;改造低价值天然次生林,加大林分密度,改针叶林为针阔混交复层林;在针叶幼林地套种耐荫、难燃的灌木。如山茱萸、砂仁等中草药;加强幼林抚育,清除易燃性杂草、林内干枯倒木、梢头木;引种木耳、蘑菇、竹荪等食用菌,提高地表枯落物的分解速率,减少可燃物积累,降低森林火灾危险。

3.3 森林防火行政管理

3.3.1 提高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是主要责任人,主管部门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建立森林防火组织体系,包括国家、省、市、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建立区域性森林防火联防组织,建立森林警察部队、林区派出所和专业护林队等专业组织。

3.3.2 加强森林防火的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主要有防火期内开展宣传月、宣传周活动、举行各种会议和集会、开展森林防火知识竞赛和有奖征文活动、编印各种宣传材料、建立永久性宣传标志和利用现代传播媒介。

3.3.3 火源管理 主要管理措施有绘制火源分布图与林火发生图,确定火源管理区,开展火源目标管理等。

参考文献

森林草原防火技术第9篇

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心得体会

州林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何晓宇

凉山西昌“3.30”森林火灾造成多名人员伤亡,我州也发生多起森林草原火灾。灾害发生后,一天内两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迅速调集力量开展科学施救,在确保扑火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全力组织灭火,严防次生灾害。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在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同时,抓实安全风险防范各项工作,坚决克服麻痹思想,深入排查火灾等各类安全隐患,压实各方责任,坚决遏制事故灾难多发势头,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情怀和对四川工作的关心重视,为我们抓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学习感悟

对凉山州西昌市森林火灾的重要批示指示和在中央政治局常务会上的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我进行了系统学习、深刻体悟。

(一)森林草原防火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森林草原火灾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危险性高,是全球发生最频繁、处置最困难、危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突发性公共事件之一。州委州政府做出了建设“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的决定,将生态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载体。着力推进森林草原防火、地灾防治、防汛度汛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实施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实基础、维护森林生态安全的根本举措和有效途径。

(二)森林草原防火是筑牢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战略使命。近年来,世界各地森林草原火灾此起彼伏,很多国家相继爆发历史罕见的森林大火,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和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在我州生态安全体系和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中地位特殊,是构建结构稳定、功能强大的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对巩固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成果,维护流域生态平衡、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三)森林草原防火是满足全州人民对美好家园期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责任担当。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增多,全球进入森林草原火灾高发期,我国也进入森林草原火灾易发期和高危期,森林草原防火能力急需进一步提升,防火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森林草原防火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构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生态安全格局和建设生态文明美丽阿坝的重要举措。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生活环境,是新时期满足全州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的责任担当。

二、对自身工作的启示

我州是四川省主要天然林分布区,是国家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是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在全国生态安全大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是全国全省森林草原防灭火重点区域,区位和资源定位对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国家生态安全提出更高要求。

近年来,中央、省加大了对我州森林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健全了森林草原防火责任体系和科学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逐步形成了政府全面负责、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我州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控能力不断提升。但是,阿坝州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森林草原防火形势仍然严峻。阿坝州幅员面积广,海拔高差大,生态脆弱。一是红原、若尔盖等县海拔高,高原气候寒冷,自然生态环境恶劣,草地退化严重,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造林与生态恢复难度大。二是小金、汶川等高山峡谷地区,气候干燥、土壤瘠薄,基本为干旱半干旱河谷区(我州干旱河谷区域涉及全州9个县),总面积170余万亩,面积广,水土流失严重,林草植被恢复困难。干旱河谷地区是建设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关键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是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综上,一旦发生森林草原火灾,不仅将给我州脆弱的生态雪上加霜,还将对我州保护、发展、民生、稳定等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新时代,新征程,结合自身20几年林草工作经验,有几点启示。

一是抓保护要害是防火。防火的核心是四个字:人防防人。人防就是防火工作要靠人来做,要做到装备人、培训人、教育人、激励人。装备人就是要有专门的防火机构和专职人员,要有专业的扑火队伍,要有专业的扑火设备,如配发电台、标志服、检查证等。培训人就是对各级防火人员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这很重要,要年年抓。教育人就是通过卡片、传单、横幅、宣传牌碑等各种形式教育、提醒、引导群众,特别是要提高林区农户、中小学生的防火意识。激励人就是要建立奖励机制,对长期在防火岗位上成绩突出的人员进行表彰宣传奖励,并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上对他们优先考虑。防人是因为森林草原火灾大都是人为引起的,所以防火实质是做防人的工作,就是防止把火种带进林区,要各类措施一齐上,坚决把火种控制在林区外。特别要在重要时段盯住特殊人群,严守重要关口,把引发火灾的各种人为隐患排查整改好。

二是现代综合的灭火手段至关重要。工欲善其事必须利其器,要抓紧配备现代化灭火救援装备,装备出战斗力。对付现代火灾和特种灾害事故,仅仅靠扑火队员的勇敢精神是不够的,必须配备现代化的装备,灭火救援才有扎实的基础和保障。要把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基础设施项目争取实施好。比如森林防火、林区道路、航空护林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尤其是航空护林站的建设,在我们这两年森林草原防火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是要持续开展森林草原防火演练提升应对火灾能力。应有针对性地抓好各类火灾处置办法,深入研究业务理论知识,提高指战员的业务理论水平。逐渐完善现行技术训练方法,将模式化训练转向实用性训练,增加实战性训练项目,熟练掌握技术装备,做到会用、敢用、善用,不断提高战斗员的实战能力。大力开展实战演练,通过贯彻扑救各类火灾的行动准则,提高战斗员的战斗意识和协同作战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基层扑救火灾和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认真学习领会关于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要求,化思想自觉为行动自觉,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实际行动上。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清除盲目乐观的思想、坚决消除视而不见的麻痹作风、坚决去除消极畏难的情绪,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局党委的安排部署下,以更严标准、更高要求切实履职尽责,重新审视并扎实推进我州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工作。

  (二)扎实工作履职尽责

森林草原防火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守责。当前,我州已经形成“人人都是防火员”的良好工作格局。作为党政领导干部,我将在局党委的安排部署下结合分管业务和防火工作统筹兼顾、齐抓共管。一是管好用好生态护林员,综合运用公益性岗位巡林巡草,配合无人机巡护、在线监测等手段,对高危区、高风险区实行全方位、全时段监测,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二是抓好抓实民生工程,加快推进国有林区改革,强力推进林业企业发展转型,为天保工程实施和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理顺体制机制,增添森林草原资源夯实基础。三是大力涉林涉草工程建设,实施绿化全州行动、干旱半干旱河谷治理、防沙治沙、荒漠化治理、湿地保护等工程,做好“一增一减”加减法,努力实现增绿和添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