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优选九篇

时间:2024-04-22 15:22:29

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

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第1篇

一、思维导图的作用

地理学科的特点是难、偏、繁,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得不到重视。而思维导图可以将庞杂、繁琐的知识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进行加工整合,促使知识模块分割明确、易懂和易记。因此,思维导图充分弥补了传统教学和学习模式中的诸多不足。

1.前置预习中可激发兴趣和化解难点

课前预习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提出知识要点,引导学生展开前置性探究。由于学生在预习时通过先做后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学习,可降低对新知识的畏难情绪。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可适当引入学生的预习作品作为教学资源,并分析和有针对性地讲解学生所画思维导图中存在的问题。这样不仅丰富教学手段,而且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化解教学难点。

2.课堂学习中可梳理知识和把握重点

思维导图主要运用图文并重之技巧,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按各级主题的关系,用互相隶属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并建立记忆链接。在地理教学中主要采用主树图和对比图两种方式。主树图用于梳理知识点,归纳各知识点间的关系,促使学生掌握其相关性。对比图则以对比形式归纳相关知识点间的异同点,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主动寻求答案的学习习惯。通过灵活运用这两种思维导图的结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和资源融会贯通成为一个系统,形成系统学习和思维的习惯,而且可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3.课后评价中可整合知识和深化提高

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进行自学,就如同带着地图和指南针外出到陌生地方旅游,可以选择合适的路线,做出有效的安排而不致于迷失方向。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很好地应用思维导图,可以使其学习更加有效。同时,教师收集学生上交的作品并进行批改,再组织学生集体分析作品的对错优劣,进一步化解教学内容的疑点和难点,不仅可帮助学生学会知识、善用知识,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评价意识,使思维导图真正服务于地理学与教。

二、思维导图的应用

1.教学中的应用

地理教学中许多学生在学习上习惯于跟着教师步伐走,一步一步地学习,不太注意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只见眼前,不见整个过程。 但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和知识量的不断增加,很多学生会感到所学内容越来越繁杂,头绪越来越理不清,记忆负担也越来越重。事实上,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个整体都是由各个部分组成,因此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能使所学知识更易把握。例如,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中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日本”,作为第一个地区学习案例,通过对该地区的学习,不仅可教会学生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地区,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等的分析归纳一个地区的特点,同时也为后面学其它地区和国家地理区域提供了基本方法和策略,起到铺垫作用。本节思维导图归纳教学知识点如图1。

2.学习中的应用

学生动手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学生知识主动建构和内化的过程,长此以往,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促使学生习得一种学习方式,对今后其它学科的学习都有帮助。地理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当天学到的地理知识绘制成一张思维导图。这是对一天所有学过知识最有效的整理和梳理过程,也是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仓储式管理的最好方式。知识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存储和分类,就像物品没有归类。同样,如果教师让学生把每节课所学内容制成一张思维导图,再把每节课所绘的图以一章为单位绘成一张大的思维导图,那么学生在绘图过程中,无疑是一次高效率的强化复习过程,因为前面所学知识通过几天的消化和沉淀,一定会有许多新的感悟和体验。例如,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可作为一个大洲学习的案例。本章教材共分两节,学生通过把两节内容所绘的思维导图经过加工绘制成本章的知识梳理图,归纳教学知识点后的思维导图如图2。这样,学生在分析理解基础上,又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同时激发学习兴趣,锻炼其发散思维,在轻松氛围中掌握地理知识。

三、思维导图应用的注意事项

1.注意思维导图的适用性

虽然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但并非所有地理教学内容都适用,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合理使用思维导图。从学生层面看,思维导图在学生自主学习时使用效果更加突出,学生通过绘制单元知识思维导图可以检验自己的单元知识结构是否完整有效,教师也可从学生的单元知识思维导图中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2.注意正确及时引导

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第2篇

思维导图从宏观上看是一个庞大的整体,从微观上看,它有主次之分,每一个分支相对独立,并且又能够衍生出更多的结构。从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定义里,我们清楚地知道高中地理是一门整体性与局部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学科。然而,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将零散、琐碎的知识点相互衔接成直观性强的系统整体。思维导图虽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展示,但是具体的构图框架和结构可以灵活多变。根据个人思维模式和记忆方式的差异性,能够创造出主题相同、形式不同的思维导图。针对高中学生思维相对成熟独立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适当运用思维导图,既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其创新思维,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在将思维导图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时,教师首先要考虑教材的适用性和学生的可接受程度。思维导图的建构是一个从繁到简的重组归纳过程,教师要根据课程知识的难易程度判断所授课知识是否运用思维导图。以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教材为例:必修一的主要内容以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气候类型和气候变化,水资源及海水运动,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变化以及陆地自然带等自然地理为主。这部分知识对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要求很高,对高一学生来讲,难度特别大。所以在课堂教学或学生课后练习、测验中更适合导入各类思维导图。然而,必修二以人口、城市、交通、农业、工业及环境等人文地理为主,这部分知识相对简单,多为陈述性的知识,对理解、记忆的要求较高,所以这部分内容利用思维导图的总体要求较低。但也不是一概而论,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一必修一课本中,第一章第一节内容“宇宙中的地球”,第二章第一节“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等等,这部分内容很简单,就不适合运用思维导图。而必修二课本中,第三、第四章中农业、工业的区位及主要农业区和工业区的形成,这些内容比较繁琐且联系十分紧密,在课堂上导入思维导图效果会更好。如果教师在上课之前没有充分地甄别教学内容是否适用于思维导图,那么课堂教学也会成为一个难易混淆、本末倒置的过程。教师根据知识深度循序渐进地运用思维导图,初步引导学生学会用放射式的思维构建一个主题与分支明确清晰的图形框架,这样,才能让学生的知识掌握得更熟悉、更牢靠。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法宝。首先,教师导入新课时,可以将本节课中关键词和学生的疑问当成思维导图中的枝干提炼出来,一是探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二是探寻学生在本节课想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有侧重点地进行授课,实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目的。其次,高中地理课堂要求学生“脑动、眼动、耳动、手动”。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曾经做过一个“是否做笔记对课堂听讲效果影响”的实验,结果证明记笔记对课堂听讲有促进和提高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做笔记时,思维始终跟着教师积极思考,眼睛和耳朵也高度集中地获取相关信息,手则要将思考的过程直观表现出来。最后,思维导图式的笔记相较传统线性结构的笔记模式,提高了学生在课堂记笔记的效率,通过关键词的延伸能够产生精简明了的效果。所以思维导图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并且缩短了学生做笔记的时间,自然能够提高课堂效率。思维导图是巩固知识、快速解题的坚强后盾。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让我们知道,学得的知识在一天之后会被遗忘的只剩25%。因此我们要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人的大脑并不是一个“记忆容器”,教师也不能再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复习方式就是以看、背和反复做题为主,这种方式既枯燥乏味又没有明显的效果。所以在新授课时,思维导图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已经将图画、关键词、数字等有利于记忆的因素凸现出来,并且教师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就是模拟逻辑理性思维可视化的过程。学生在巩固知识时,可以将思维导图的内容按顺序从关键字到主干、分支回想一遍或者重新组合。这样的复习方式既能够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又能使他们在细微知识点上做到不缺不漏。地理学科常以图画、图表的方式进行出题,学生在答题时通常要用较多的时间分析图画所带来的信息,进而再思考解决的办法。然而,解题就是从问题出发,采用逆向思维逐个击破的过程。问题是我们要寻求的答案,而题目所透露的信息就是处于思维导图起始状态或者中间过程的某个信息,学生根据问题的实质向正确的方向推进就能够得到答案。

三、努力让学生建立自己的思维导图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既要能够保证学生在必修阶段完成学习目标,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解决了众多的难题,学生也乐于接受这种直观性、逻辑性强的教学手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在启发引导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尝试建立自己的思维导图。在初级阶段,教师先利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思维的差异性,从而取长补短,拓展思维,实现放射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发展。学生熟悉思维导图的建构过程后,可以让其独立完成。在预习阶段学生根据内容绘制思维导图,教师授课时对照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查缺补漏的完善工作。教师要积极对学生构建的思维导图进行评价,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另外,教师既要因势利导将其他适用的思维导图类型介绍给学生,又要将这种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模式应用到其他学科和生活中,帮助学生实现认识的飞跃。

四、结语

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第3篇

关键词: 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 运用效果

1.引言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同一问题以不同方式体验所学知识时,学习效果最佳。因此教师应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反馈和思维活动情况多元组合教法以提高效率。所以,改变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思维导图的运用是教与学的改变之一。思维导图运用图像和文字形式,通过思维结构将主题要表达的隶属关系及相关层次结构表现出来[1],从而建立起主题、关键词、图像、文字的记忆链[2]。思维导图把散乱的内容分类别、分层次管理,使知识结构更系统化,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思维导图的主要模式

思维导图强调的是整个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层次性。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授课,能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性[3]。在日常教学中思维导图经常被运用到教学PPT中,常见的思维导图有圆圈图、树状图、气泡图、双重气泡图、流程图、多重流程图、括号图和桥型图八种主要思维模式[4]。

3.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与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是可以帮助学生把握知识内容,控制学习进度,实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构建能力素养的一种教学工具。这种工具有利于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有序、高效的学习。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作为一种规范和引导学生思维的工具存在,进而帮助学生学习。

在课前预学中:因为高中地理学科理论性强,很多内容理解难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把握教材,为降低难度,便于学生掌握,可建议学生采用思维导图。教师在课前就教材内容设计好大体流程,理出主要知识点,为学生自主学习指出思路,从而降低学习难度。学生可以依着图的流程,带着问题看书、读图,预学。待学生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或绘制思维导图能力之后,自己画出这样的思维导图,并且不断完善,对于没有理清楚的内容,学生可以在图上做标注,上课时有针对性地听老师讲解,提高效率,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无形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在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这章节内容是从整体性角度展示圈层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然后往下到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各个要素的特征。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圆圈图表示自然地理环境这个整体。往下可用树状图,衍生出自然地理环境这个有机整体的各个要素。再下一步,拓展地理环境各个组成要素时,可以把树状图往下展开。如水圈这个要素,水圈即主干,水圈的组成、分类、分布就是树枝,每一项具体内容则是树叶,不断完善补充下去,这一项就很详细,学生对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继续介绍大气时,以大气为树干往下展开,重点分析大气中气候的成因、特点、分布、判读下一级树枝,每一项具体内容相当于是树叶。这样气候这一项要素就十分清楚。当然要素还有地形地貌、土壤、植被这些,每一要素都像大气与水圈这样展开。这些要素间是平行的关系,同属于自然地理环境这个整体。组成这一线索捋清之后,又可以从自然地理环境这个整体圆圈中两侧展开(与构成要素之间是平级关系)整体性与差异性这两个特征。整体性有什么,差异性又有什么,逐一分层次展开。最后,各个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又可以用桥图把它们联系起来,具体内容可在连线上体现。

这样一个章节的内容就完全体现在一张思维导图上。对于学生来说,各个知识点能汇聚到这一幅图上,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清晰明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各自的见解,并讲解。最后由教师归纳并得出结论,这样课堂气氛生动、活跃,学生主动性充分发挥。

在课后复习中: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对重、难点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还可拓展相关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能力,可以说简明高效。

4.结语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具体目标是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给高中地理教与学注入新思路,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应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记忆锻炼和发散思维及对高中地理课程的整体性把握。学生在学习中可多用思维导图,理清知识脉络,提高效率,最终提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蒋连飞.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的运用[J].地理教学,2013,7(2):119-122.

[2]王飞雁.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第4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课前预习;课堂笔记思维导图在我国属于一个新颖的教学理念,普遍应用在各种教育行业中,教学应用中对于思维导图的研究最多。高中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的特点就是信息量大、知识的区域性以及综合性很强,在高中地理的实际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将分散复杂的地理知识结合起来。教师是思维导图的引导者,在进行教研教改时,教师合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是培养学生高效迅速的学习能力的重要核心。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英国最先提出了思维导图这个概念,主要就是为了培养人类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很早以前就有学者认为思维导图是人类发散性思维的一种外在表现,表现了人类的思维在不断的进步。思维导图中能够表现出,人的思维主要专注的是思维导图中央的部分,然后会围绕这个中心主题,向着四周发散,在发散中会产生多个图形分支,分支中都有着一个关键图形或是关键词语来概括,发射的图形之间都保持着互相联系,最后形成一个网状的关系结构。思维导图能够突出重点部分,清晰地展现出思维导图的结构,思维导图的结构与人的大脑思维的功能分布有一定的关联,有助于人们进行发散性思维。有关部门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在人的大脑结构中,左半部负责的是语言处理和逻辑、次序思维等,右半部则是负责音乐、节奏、图像等内容的处理,从而帮助人进行思维的交流和学习。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实际应用

1.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

预习就是指学生对即将要讲授的课程或者是新的知识进行提前的自学过程。学生在进行预习时,能够对新课程或者是新知识有一个初步的判断,提前了解到什么是课程的难点、重点和疑点。学生在进行高效的课前预习过程中,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还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是以现在的这个情况来说,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不明显,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于课前预习的不重视,更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科学的预习方法。

我们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课前的预习效果,学生可以提前确定出想要预习的内容,并根据教师的教学进度以及教材内容的难易来安排学生的预习时间以及重点,找到知识内容中的关键词,将其写在预习笔记的中央位置,再依次将关键词写到分支上,并在思维导图上做好标记,用不同颜色来标记自己对于其中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例如我们在讲人口迁移的时候,就可以借助板书设计提高学生的兴趣,下图为板书设计:

2.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在进行预习时所制作的思维导图,来进行重点听讲,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的讲解内容与自己预习的知识进行对比,找出不足并加以改正,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并记忆新知识,快速地将课程内容消化理解。

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来做课堂笔记。学生在做课堂笔记的过程中,能够让眼睛、耳朵、脑、手统一进行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记录好课堂上所讲的知识要点和内容结构,以便于课后更好的复习和记忆。但是,现在的情况则是学生在做课堂笔记的时候,没有侧重点,只是一味地记录,不能体现出知识点的联系以及层次性。这些情况的出现就导致学生无法从笔记中顺利的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不方便学生记忆。采用思维导图方式所记录的课堂笔记则具有传统记笔记方式所不具有的优势,采用思维导图方式记录的笔记重点更加突出、明显,将知识重点以关键词的方式进行记录,用线条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描绘出来,不仅突出了重点,而且还将知识的结构更清晰的表现出来。采用思维导图方式记录课堂笔记还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思维导图的形式更为活泼,重点更加明显,节省了学生在记笔记上的时间,增加了学生的思考时间。学生在进行复习时,可以根据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将知识内容有结构的记录在脑海中。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发现关键词之间的不同联系,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运用视觉效果与听到的信息进行相互印证。

3.运用思维导图复习旧的知识

在进行高中地理知识学习的同时,对原有知识的复习以及总结也是相当重要的。因为所要复习的内容都是学习过的知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会太主动,而复习知识内容最注重的就是要对旧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所以,地理老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复习效果。学生所要复习的知识量很大,如何能够将琐碎的知识进行关联就是复习的关键。思维导图则满足了学生的这个需求,让关键词以点连线,再以线连面,帮助学生将知识内容整理成结构化、系统化更加明显的系统。利用思维导图方式的活泼性和知识可视化的特点,让学生建立起知识网,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复习兴趣,让学生发挥出其主观能动性。

4.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解决问题,想要完成高中地理的习题不能仅仅记忆课本上的知识,而是需要将多个层次的知识相结合,学生要记忆的题型种类繁多,所以要能够将知识灵活的运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学会从问题的根本出发,使用“问题出现―审题―解题―验证”这个解题模式,采用逆向思维、顺藤摸瓜等方式,综合的使用多层次的知识来解答问题。

在运用思维导图方式进行解题时要注意,不能盲目的解题,要明确学生了解到知识与应用之间的联系方式,要简单精炼,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师则要发挥出其引导的作用,应当引导学生对问题正确的分析以及发散其思维,要引导学生挖掘问题中的隐藏信息,做出相应的思维导图,然后按照思维导图的排列对问题进行解答。

在高中地理的实际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方式,不但能够结合高中地理的特点进行教学,保证教学的质量,还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思维导图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主动学习能力都十分的重要。思维导图能够快速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并活跃课堂的气氛,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我国目前对于思维导图的研究还处于理论的层面,处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工作者,要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地使用思维导图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并积极地探索、分析出适合我国教育体制的思维导图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愉快的获取知识,尽可能地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出具有独立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来满足这个新时代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孟祥和.思维导图在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3(5).

[2]伍加旭.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对思维导图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8).

[3]管仪彬.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9).

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第5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地理;教学实践

一、结合地理教材,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感性思维导入

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延伸到各个领域和阶段当中,其中可以结合地理教材进行备课,并设计课程所要讲述的内容与知识点,构建要素联系的框架图,形成完整性的系统结构,进而利用感性思维进行知识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素养.所以,我们就可以在初中地理实际教学当中,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地理教材,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感性思维的导入,通过相关知识点中碎片知识的总结,从而构建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与体系,然后再来进行整体知识结构的阐述与讲解,以此促进学生知识掌握的整体性,进一步提高地理学习效率与水平.例如,我们在讲述初中地理世界的气候这一课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教材的基础上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同时领悟气候给我们所带来的影响,所以我就为学生描绘了思维导图,结合地理教材,将气候划分为很多层次,然后利用多媒体设备将第一层的教学内容进行展示,让学生了解到气候所延伸出来的其他相关知识与内容,具体如下图所示.通过本思维导图的展示,学生们了解到气候会影响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其中服饰、饮食和交通等都是我们能够理解的方面,其他的方面则需要我们根据思维导图结合实际教材,进行较为深入的讲解与教学,然后再对学生进行感性思维导入,通过我所展示的第一层知识结构,探究第二层知识点,并进行全面表述与总结,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二、利用思维导图拓展学习思路,提高学生思维逻辑能力

在初中地理实际教学中,想要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和学习基础知识,并延伸出更多方面的内容,就需要运用思维导图来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与学习,同时通过学生思路的拓展,延伸出更多的知识内容与任务点,从而引导学生对碎片知识进行整体学习和总结,以此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那么针对这一点来说,我们不仅要在适当的时机选择构建思维导图,运用此种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例如,我们在学习初中地理自然灾害这一课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本课程知识点,并且对思维导图进行拓展,从而强化学生思维提高学生逻辑创新能力,所以我就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实践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与逻辑创新能力.如我首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自然灾害的有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自然灾害的威力,其次再引导学生通过自然灾害想到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案例,或者通过自然灾害所想到的方面.将课程内容与实际紧密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并延伸出自然灾害的第一层知识结构.其中主要包括:自然灾害的分布区域、分布的原因、自然灾害的类型,以及自然灾害控制的方法等,以此促进学生自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与框架,具体思维导图如下.学生通过观察思维导图发现自然灾害延伸出的点都非常具体,以此作为整体切入点引导学会合作探究,通过第一层知识结构,探讨第二层知识结构的添加与组建.由此激活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科思维与素养.

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第6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三;地理教学;具体应用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高三阶段的地理教学主要以复习为主,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为了帮助学生完成对相关地理知识的系统梳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加以剖析,让学生对地理知识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可以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中,为地理复习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辅助,增强复习实效,为学生在高考阶段取得良好的地理成绩提供相应的保障。

一、思维导图的定义和特点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

思维导图教学是一种综合教学模式,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将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作为最终目的,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深化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认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说,思维导图教学主要以对学生实施引导和象征教育为主,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形成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也能够养成一定的地理素养,进而构建相应的地理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地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思维导图教学的特点

思维导图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是由于其本身具有个性化的特征,一方面,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促使信息向图表转变,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思维导图也能够对知识进行有效归纳,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而让学生对知识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此外,思维导图具有对学生大脑数据进行优化处理的功能,让学生能够更为轻松的掌握大量的学习信息。

二、高三地理教学的特征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教育背景下,教学的重点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到相应的强化。高三地理教学以知识点的复习为主,在初期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而在后期主要为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突破。而我国高中阶段地理知识系统相对复杂,知识点众多,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很难完成对地理知识的全面学习和理解,学习具有片面性,复习效果受到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为了增强复习实效,十分有必要将思维导图教学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对地理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并合理把握复习重点和难点,攻克复习难关,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也为学生地理成绩的强化创造条件。即是说,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思维导图在高三地理复习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教师加强对这一教学模式的重视。

三、思维导图在高三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也被逐渐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在课堂上发挥着相应的作用,特别是一些图片和动画的展示,能够极大的促使教学效率和效果得到相应的提升。在高三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同样可以借助多媒体对学生实施思维导图教学。将思维导图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的结合,能够以更加清晰明确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地理知识体系,并且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地理形成系统的认识,为学习效果的强化奠定基础。

例如在对“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这一知识点进行复习的过程中,由于教材用大量的内容去对这部分知识进行阐述,学生一般难以把握复习重点,复习效果相对较差。此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需求针对这部分知识设计如下思维导图,将考点和考察角度都进行明确的标记,让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到本部分知识所要复习的内容,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最大限度的提升复习效果,在实际考察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二)在学生自主复习方面的应用

高三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控制时间是保证复习效率的根本点,但是课堂教学实践毕竟有限,所以为了增强学生的复习效果,促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教师就应该加强对课后实践的重视,引导和组织学生充分利用课后实践进行自主复习,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和内化,取得较好的复习成效。在此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的自主复习效果,教师可以适当的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训练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自主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进而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把握。

(三)思维导图在地理知识整合方面的应用

当前我国高考所涉及到的地理知识面相对较为宽泛,一个考点的呈现可能与地理教材中多个教学内容相关,因此在高三复习阶段高中地理教师必须加强对各部分教材知识整合工作的重视,通过合理的思维导图设置,让学生能够全面把握教材内容,深化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为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中,教师合理的应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思维导图教学的重视,积极将其应用到复习教学中,促使学生地理复习能力得到相应的强化,为学生获得更好的地理成绩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高立华.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4(36):97-98

[2]徐云.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价值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2):255

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第7篇

关键词 思维导图 中学地理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1思维导图教学的基本内涵

思维导图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与教学目标的实现来达到教学内容学习的过程,同时引入各种象征性教育与引导式教育来进行发散教学,让学生头脑中形成各种与学科知识相关的影响,此外,再经由科学系统的方式将有效因子进行不断的融合,从而帮助学生理清学科知识的整体脉络,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加深功能记忆,保障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与教学效果的圆满实现。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上,这种课堂教学效果更为明显。

2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思维导图的优势研究

2.1引入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培养地理思维

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引入,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融合主要的教学内容,在短时间内掌握内容的基本脉络。同时学生又能带着问题,有重点地进行学习。一方面减轻了学生预习的负担,又帮助学生构建地理思维模式,另一方面紧凑了高中地理教学节奏,突出难点与重点。

2.2加深知识理解,强化团队协作意识能力

过去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课堂,教师通常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没有太多精力与时间检验学生的地理知识理解程度与掌握程度,学生大多也是埋头记录,无法进行知识的深入思考。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使得知识学习的脉络更加清晰,明确构建地理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关键词以及醒目字体的标注,清晰地梳理了知识内容与重点难点,确保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集中于思维连贯性的一致。此外,小组形式的系统学习还能让学生绘制导图时明确各自的角色与任务,及时并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强化学生交流能力与协作能力。

2.3便于课后复习,有助巩固知识检验成果

具体到高中地理教学上,教师通常采用开放式的思维导图形式,适当地留下一些教学空白,让学生在复习或是知识记忆的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与自主补充,从而达到完善并充实学生地理知识构架的特点,也更能让学生养成自行监督与自主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3思维导图在中学地理教学课堂上的应用

3.1利用思维导图改善学生课前预习效果

高中地理的学习强调系统性与科学性,知识章节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学生要想学好地理科目,必须保持连贯与一致,坚持不懈。为了加强整体性知识的把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前的预习必不可少。教师要根据高中地理知识难度与教学的进度为学生规划预习时间与预习内容,从而明确学习重点与目标,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增强高中地理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例如,在学习《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内容风的形成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工作上找出教材的关键词,比如“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力环流“等等,采用不同颜色的笔将预习时不懂的知识标识出来,包括一些已经理解却延伸更多地理知识的问题,监督学生养成自觉构建地理思维模式及高效学习模式的习惯。

3.2利用思维导图优化课堂环节丰富内容

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上,教师使用思维导图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进而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纵观高中人教版地理教材,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思维导图教学形式,所以在教学的同时必须具有选择性地对内容进行筛选。比如在学习《人口与环境》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将核心内容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于是很快发现章节内容的重点在于“人口”,丰富教学内容:第一层次的分支主要在人口的增长模式、人口的合理容量、人口的迁移以及人口的地域文化;第二层次的分支主要是第一层次分支基础上的延伸,如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合理容量的数量、迁移的方式以及地域文化等。这两个层次都需要教师对学生相关知识的发散性思考与引导,进而根据思维导图中的某种模式发展类型进行第三层次发展,比如人口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最大的容量将是多少,人口迁移方式在比较下有哪些进步性?等等,教师通过引导教学,让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来丰富思维导图的分支,培养个性化的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3.3利用思维导图综合区分各个结构要素

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要充分发挥思维导图教学方式的高效性,首先就要求教师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与关键。比如在学习有关荒漠化的内容时,要先确定荒漠化的核心概念,为学生区分荒漠化与沙漠化的异同,再联系土地盐碱化、土地石漠化、草场退化等相关概念的区别,结合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从根本上区分这些专业术语的概念,更加强了学生对荒漠化含义的理解。其次,教师在制作思维导图时要保证内容梳理具备层次感,要从点及面、从局部到整体进行整合与拓展,强化每一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3.4利用思维导图设置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中学各科目的学习最终是为了处理实际问题而服务,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各种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并将每一个层次和每一个章节的基本知识融会贯通。通过科学设置问题的形式,借助思维导图构建专业的地理知识网络,挖掘地理问题中的深层信息,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与解决准确率。例如,在学习《地表形态的塑造》时,可以将知识要点设计成系统知识网络,如下图所示。

地表形态塑造思维导图

学生完成了章节内容的整合与设计图表以后,教师要对学生设计的内容进行及时的评价与分析,找出导图的优点与不足,为学生找准学习的方向。思维导图的应用使杂张乱无章的知识变得井然有序,储存知识,发现问题,设置问题,也为获取问题的解答提供了便利,形成科学系统的知识网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归纳对比的方法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当中,建立新旧知识间的有效联系,真正实现有效地学习地理,拓展创新整合思维,加深理解,使知识得到迁移与发展,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中学地理教学课堂上的应用,是当前我国初中地理教师运用较为广泛,较为推崇的一种教学形式与手段。尽管这种方式的教学效率较高,却也不能适用于所有的地理教学内容,并且教学的形式也不能保证一成不变。任何一个优秀的地理教师,都要从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出发,从教学知识体系出发,努力将教学内容融入整合到学生的知识积累与学习架构中,不断丰富思维导图的教学形式,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面的引导与正确的点评,从而将枯燥零散的地理知识融合成一个整体,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卉.思维导图在中学离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2014,11(12):22-23.

[2] 吴乃春.思维导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5,10(18):18-19.

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第8篇

关键词: 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 教学应用

思维导图被称为心智地图或脑图,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学者托尼・巴赞研究和开发出的一种放射性思维工具,它能有效利用逻辑、色彩及空间意识等知识表征加深人脑对事物的记忆。高中地理教学涉及很多地图和图表信息,运用思维导图实现图表信息与文字数据的良好转换是地理学习的有效方法,因而研究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思维导图与高中地理教学整合的优势

思维导图可以通过绘制图表的方式将人们认知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想象有层次、有规律地展现出来,充分发掘人脑潜能,有效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效率。高中地理侧重对地理基本原理和要素的综合分析与掌握,教材中涉及的地理知识内部联系十分密切,是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及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大综合,其学科综合性特征十分适于思维导图教学。将思维导图与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整合,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学习的重点和思路,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生通过意义建构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更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学习,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分析、归纳和总结。

2.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教师可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运用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分解和整理,使教学流程和重点难点问题都清晰、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形成知识网络,促进学生对学科内容的整体把握和理解。然而,在具体的思维导图教学中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和注意事项,需要引起教师的充分关注和重视。首先,思维导图只是一种思维工具,并不是课堂教学的万能钥匙,因而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时一定要考虑学科内容的适用性。其次,教师不但要在教学设计中考虑思维导图的有效运用,更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再次,对于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是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制作还是直接在黑板上板书要视具体教学内容和具体情况而定,力求发挥其最大效能。最后,对于学生自主绘制的思维导图要适时进行评价,使学生不断改进,最终灵活运用。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遵循以教材为基础的理念完成思维导图教学

思维导图只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辅助手段,课堂教学内容的设置最终要以学校教材为基础,任何脱离教材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是舍本逐末的、不科学的。目前高中地理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是基本统一的,因此教师要按照教材规定完成教学任务,在遵循教材的基础上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学科内容的掌握。

2.结合学生实际特点和需要完成思维导图教学

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而存在。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基础及心理年龄特点等客观因素。高中生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十分旺盛,教师应该在结合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有效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完成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和延伸。

3.恰当选择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发展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综合能力的提高。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因而适于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性;但是有些教学内容只是单纯的规律和理论,并不适用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因而对于这类知识就没必要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引导。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分辨知识的性质和类型,恰当选择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4.把握教学时机适时选择和引入思维导图教学

教学时机的选择对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和授课类型,把握准确时机适时引入思维导图教学工具。在高中地理新授课中教师可以以本节课的主题内容为中心,将知识点和问题分类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多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最后将学生思考的主线与教学主题融会贯通,从而完成思维导图框架。在此过程中,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这充分证明了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机对思维导图教学的重要性。

三、结语

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目标主要涉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信息加工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等方面。只有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学会自主思考,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与环节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使得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获得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云辉,谢百治,赵丽.思维导图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01).

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第9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地理;教学应用

高中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中地理的知识很杂,很多知识都有很大的联系,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总是顾此失彼,不能整体掌握。教师要善于使用思维导图,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构成系统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能力。

一、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1)确立中心词。在使用思维导图之前,教师和学生必须掌握高中地理的整体结构,能够归纳总结地理知识的框架。教师要加强引导作用,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思考高中地理的脉络,系统全面地回忆每册课本中重点章节的知识,能够一一列出重点的中心词,保证能够将这些中心词串联成一个思维导图的整体。

(2)设计思维导图。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了相关的知识后,学生就要独立完成思维导图的设计工作。学生可以单独进行操作,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根据找到的中心词进行基本的绘制工作。学生个体或者是小组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教师要做好辅导工作,及时进行点拨,让学生突破思维的限制。小组成员在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工作以后,要进行相互交流,互相借鉴,为以后的思维导图设计积累宝贵的经验。

(3)拓展思维导图。教师对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分析总结思维导图的优势和缺陷,对于优点要给予肯定,对于缺陷要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改进。教师对大部分学生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提高学生的认识。对只有少数同学出现的问题,要进行针对性地分析,帮助同学们逐渐提高。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中的应用

(1)在地理复习课上使用思维导图。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一直都是使用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教师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学生是做题的工具,教师让学生一直进行反复练习,直到学生掌握了高中地理的知识。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学到知识不集中,没有固定的知识体系。教师进行思维导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使用颜色、数字、图像等多种方法,进行高中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整体把握能力。教师使用思维导图软件进行设计思维导图,能够提高思维导图的整体性,在细节部分处理得干净整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

在高中地理复习中,思维导图能够发挥极大的优势,学生依据绘制的思维导图,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地理学习的重点,能够了解章节的分布,系统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复习。使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思路进行复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点的复习。

(2)在地理习题课上使用思维导图。高中地理考查的知识点全面,要求学生必须能够整体把握高中地理的知识,否则难以进行相关的解题。教师在高中地理的习题课上,要给学生讲述高考考查的模式和高考题型的转变,增强学生解题的整体意识。在高考题型中,还会不断地出现新的题型,地理基础差的学生根本无法解答新颖的题目,只能是抓耳挠腮眉头紧皱。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学生的基础不牢固,根本无法下手。教师在进行习题课教学的时候,要注重思维导图的使用,面对着一道复杂的难题,教师首先就要教给学生审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审题的时候绘制思维导图,然后让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发挥,或者是小组之间进行沟通交流,进一步完善思维导图。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能够掌握题型考查的本质,从而顺理成章地进行解题。

(3)区域地理知识复习中的应用。在高中地理考查的时候,很多都是依据不同的地理区域而进行出题考查,这种区域地理的考查模式对学生的要求很高,所以教师要加强学生复习的方法。教师教给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梳理章节,将同一区域中的地理知识进行汇总,提高学生的能力。要明白该区域在地球上的明确位置,主要有经纬度的位置和海陆位置,以及该地区的地形特点,主要是湖泊、平原、海拔、山脉、河流等,以及地区的城市交通和本土的风土人情等。学生要明确每个区域的特点,使用思维导图进行统一的标注,形成区域整体,这样能够提高对区域地区的了解。

(4)建立完善的思维导图评价体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指标就是分数,教师并不重视学习的过程,一味地看重结果。在这种评价体系中,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也很难进行相关的知识探索,只能压抑着自己投入到题海中。新课标下,教师要注重学生解题能力和个人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缓解过分重视结果的教学现状。教师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地评价,包括学生的技能知识、方法过程、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评价。教师要传授给学生思维导图的技能,然后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方法,从而进行思维导图的运用。学生在思维导图使用的时候,能够增强自己的地理素质,提高看待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要全面评价学生,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教师要建立完整的思维导图使用模式,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建立、设计过程,从而增强使用思维导图的能力。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整体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的高中生。

参考文献:

[1]王晶.研析新课改下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的实践与研究[J].文教资料,2014(7).

[2]王飞雁.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