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医药产业的重要性优选九篇

时间:2024-04-01 10:57:44

医药产业的重要性

医药产业的重要性第1篇

关键词:知识产权;生物医药企业;重要性;保护策略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3.056

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从20世纪70年展至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是国家重点发展产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尤为重视。现阶段,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在全球化发展中面临着更为艰巨的挑战,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是促进行业发展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1知识产权对生物医药企业的重要性

知识产权实质上为财产权,是依法享有的权利。大部分研究学者认为知识产权象征着自己的研究成果获得人们肯定,包括著作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等。医药行业知识产权即为与行业相关的发明创造与智力成果衍生出的财产权,主要组成部分为专利、技术、商标、商业中的未公开信息、计算机软件等。

生物医药行业对于知识产权有着很强的依赖性,这是其科技含量高、投入资金多、回报高等特征决定的。所以,很多国家对生物产业相关事项进行立法的步伐逐渐加快,指导与保护生物产业发展。从1985年至2008年期间,逐渐颁布与完善了一系列关于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反映出政府重视知识产权的态度。

在当前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产权带来的财富与名誉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生物医药行业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提高我国整体医疗水平,促进国家的稳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重视生物医药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够促进科技向创新方向转变,使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变的速度加快,提高国际竞争力。因此,对知识产权相关法规进行进一步完善,对生物制药领域的技术研发优势进行知识产权优势与产业发展竞争优势的转化,占据科技与市场高地,促进政府率先进行有关规则与行为标准的制定,在国际交往中获取更多的话语权与谈判资本,在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中进行资源的保护与分享,有利于经济利益的维护。

2生物医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受到保护的知识产权种类较少、质量不好。虽然我国当前生物医药行业发展速度较为迅速,但是很多药物实际上是对国外已经研制出的药品进行仿制。事实上,我国药品开发的能力显然不及一些发达国家。例如我国在某个时期中研制出的新药多于1500种,其中一类新药多于70种,但是分子机构具有独立性的只有2种,几乎没有全球公认的创新药物;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意识不足。虽然知识产权能够显著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但是其重要作用并未得到全面普及。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在生物医药行业中确切了解知识产权包含种类的人员仅仅为43%,了解其中具体内容的更少,大约在16%,了解知识产权保护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不到十分之一;对其进行的保护与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由于我国开始建设相关制度时间并不长,与起步较早的发达国家具有较大差距。这种制度上的缺失导致部分保护工作不能切实进行。另外,转化一些科研成果时使用的方式通常为技术转让,在签订合同时并未按照相关规定严格进行,对权利与责任等规定不明确,引起资产不必要的流失。

3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3.1增强资金投入力度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与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创新能力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手段,更是企业在残酷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筹码。对于生物医药企业而言,只有增加资金的投入,加强对科研重视,创新技术,才能使竞争力得到提高。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通过仿制生产医药的方式已经不再适用,单纯改变剂型的方式受到冲击,进行非专利药物的生产不能保证经济收益,给企业生存带来严峻的考验。加强技术上的创新,是夹缝中求生存的唯一手段。由此可见,生物医药企业需要审视自己以往研发与生产中存在的弊端,加强技术上的创新,构建创新体制,以适应当前市场与时代需要,创造技术创新条件,并且完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为技术上的创新提供助力。

3.2加强对中医药行业优势的重视

虽然相较于一些发达国家,我国生物制药处于劣势,但是中医药行业在我国已经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与现代技术进行配合,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随着化学药物的负面影响逐渐被人们重视,生物医药与中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WTO显示,虽然化学药物能够对一些疾病起到治疗效果,但是有引发另一种疾病的可能;在医疗技术与现代人们治病观念的影响下,使用药物对疾病进行治疗的目的发生了改变,由传统的将病原体直接杀死转变为对生物体自身功能进行强化,依靠人体天生对疾病的对抗能力治愈疾病;在当前环保意识加强、医源性与药源性疾病增加、老龄化社会到来等的影响下,疾病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继续使用化学药物已经不能实现疾病治疗的目的。中医药是我

国现阶段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但是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其优势,不断加大研究力度,例如美国每年在中医药研究中投入的研究资金高达千万美元,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中医药甚至能够在治疗艾滋病等中发挥作用,我国应该感受到危机的存在。我国的中医药资源极为丰富,当前分为35类、43种剂型,中成药多于5000种,在传统中医药行业中融入更多现代技术与新进治疗理念,并发挥长久以来使用中医药治疗疫病的经验的作用,加强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为生物医药行业知识产权与其他国家的竞争提供辅助作用。

3.3培养优秀知识产权人才

现阶段我国相关人才数量明显不足,不能适应生物医药企业知识产权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相对于我国知识产权意识觉醒时间晚、重视力度不足等情况,一些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设置有专门的课程,十分重视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是我国很多高校并未设置相关课程,在生物医药行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人也不是专业人才,并未经过正规的知识产权教育,阻碍了生物医药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针对该种情况,需要拓宽知识产权教育范围,培养综合性的人才,不仅了解相关法律,还需要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在该过程中,对激励制度进行创新,提高科技人才参与到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兴趣。

3.4完善相关制度

为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生物医药卫生企业需要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进行完善。具体措施包括:实行知识产权战略,提高知识产权管理的有效性,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政策制度、信息技术设备、评估体系等进行完善;提高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先进性;政府要认识到在执法机制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改善。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地方法规的重视,严厉打击假冒专利、侵权、盗用的等行为,营造良好的氛围环境。

4结语

针对当前生物医药企业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增强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对中医药行业优势的重视、培养优秀知识产权人才、完善相关制度等措施。生物医药行业要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作用,重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提高科研人员参与技术研究的积极性,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不仅能够促进医药行业整体的发展,还能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参考文献

[1]孙妍妍,王斌.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核心机制――信任机制、知识产权保护与政府支持[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29):35.

[2]马帅,蔡然,王伟华.基于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区知识产权集群管理模式初探[J].山东工业技术,2015,(6):265265.

[3]李林,李国春,张溪.从青蒿素的专利历程和现状看医药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6,11(2):189192.

医药产业的重要性第2篇

医药产业作为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其发展的中心环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药产业的整体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仍然很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国家忽视了新药上市后走向市场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缺乏在新药市场转化环节上的延续性政策扶持。对于一个新药来说,给予市场更为重要,让创新型药品有市场,才能真正促进企业创新的积极性。简单地将药品市场划分为医疗保险市场和非医疗保险市场两大部分,无疑医疗保险市场对药品的销售起着决定性作用。医疗保险市场已成为制药企业所不能忽视的重要药品市场。要促进我国医药企业的药物创新,必须有来自医疗保险政策的支持,要对医疗保险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加以完善,以适应鼓励企业药物创新的需要,发挥医疗保险制度对企业药物创新的促进机制。

2药物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药物研发旨在生产出在疗效上优于现存品,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程度低的新型治疗药物,是全球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源动力,具有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1医药产业发展的需要

医药产业是高技术产业,创新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医药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表现为产品的竞争。增加医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对整个医药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我国的医药产业存在的重要问题就是数量有余,而质量不足。我国已经成为制药大国,医药制造业总产值逐年增加(见图1),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但是我国并非制药强国,一直以来我国医药企业都是以仿制式的研发为主,企业进行药物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整个医药产业的新药研发能力弱,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国自主开发获得国际承认的创新药物只有2个,青蒿素和二巯基丁二酸钠,青蒿素还被其他国家医药企业注册了专利[1]。据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统计[2],我国目前生产的药品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不到3%,而97%以上的国产药为仿制药,并且外资药及合资药基本占据了原研药市场。因此我国的医药企业要强大,医药产业要发展,就必须集中力量专注于药物创新。

2.2人们健康的需要

健康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目标。同时健康也是一个投资物品,健康可以提高个人生产力,提高个人的生产和投资积极性[3],进而可以促进整个国家生产和经济的发展。药物是开启现代医学之门的钥匙,保健服务者促进健康的能力主要取决于药物[4]。创新药物研发不仅能给企业带来高额回报,还意味着挽救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创新药物的研发成功往往成为人类与疾病斗争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我国重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攀升,如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肝炎等,忧郁症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这些疾病严重危害着人民健康[5],因此药品作为一种维护和改善公众健康水平的重要物质,药物创新对实现公民的健康权利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医药市场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3当前医疗保险政策在促进药物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

3.1新药不能立即进入医保目录

在现代社会中,医疗保险作为医药市场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已广泛为世界各国认同和利用。随着医疗保险体系的日益健全和发达,药品能否进入医保目录,对药品在市场上的销售命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新药品种如果顺利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利用新药保护和市场先机,差不多可以拿下市场60%以上的份额[6]。另有数据显示,一个列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市场销售和医保销售两个渠道的比例悬殊高达2∶8[6]。可以说,医疗保险市场是制药企业不能忽视的重要的药品市场,新药进入医保目录也是众多创新企业的目标。当前我国企业创新药物在医疗保险政策中,遇到的最重要障碍就是新药不能立即进入医保目录。我国的政策中对药品进入医保目录的规定是,新药进入医保药品目录必须有“超过2年的临床使用时限”。

3.1.1新药难以进入医保目录的原因

政策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新药有充足的临床数据支持,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医保费用控制与鼓励创新难以协调。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是按照“保基本、广覆盖”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医保基金总量有限,要控制费用,只能是价格低的药品进入目录,而新药往往价格高,进入医保目录没有优势。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要对促进研发和保障消费者进行权衡取舍。

3.1.2新药不能进入医保目录导致的后果

但事实上,新药没能进入医保目录也会给企业的药物创新带来负面的影响。由于研发的新药大多数都是处方药,因此医院是这些创新药物主要的终端市场。新药没能进入医保目录导致在医院的使用率不高,就难以获得足够的临床数据,没有足够的临床数据支持,就更加难以进入医保目录,形成恶性循环。在这个恶性循环中,新药无法进入药品市场的销售主渠道,并且企业在推介产品、做宣传时也都会遇到阻力,研发企业更是无法赚取利润,甚至无法收回新药的研发成本,导致企业创新投入和市场回报失衡。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3.2当前的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不利于促进药物创新

除了新药难以进入医保目录这个政策限制外,当前的医保费用支付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药物创新。从制度经济学角度讲,医保费用的支付方式,影响医生的处方行为,而医生的处方行为,则决定着药品的使用和销售。可以说,医保费用的支付方式间接影响着新药的临床使用,从而影响企业新药的市场前景。当前我国广泛使用的是按照服务项目付费的支付方式,指医疗保险机构根据约定的医疗机构或医生定期上报的医疗服务记录,按每一个服务项目(如诊断、治疗、化验)等向服务提供者支付费用。按项目付费的支付方式不能约束医生的行为,医生没有成本意识。尤其是在“以药养医”体制下,医生偏向于销售利润空间大的药品,而很少考虑具有更好效果、更低成本的新药。临床使用决定企业研发,只有医生愿意开新药,企业才会愿意研发新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会有动力去积极研发具有更好成本-效果比的新药。另一方面,按项目付费的机制不利于控制医疗费用,这对医保基金也形成了压力,从而使新药进入医保目录的难度增大,打击了企业进行新药研发的积极性。

4关于完善医疗保险政策的建议

4.1尽快将新药纳入医保目录

鉴于进入医保目录对新药销售的重要促进作用,虽然出于保障群众用药安全的考虑,政策规定新药进入医保药品目录要有超过2年临床使用时限,但执行政策不能一刀切,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制定有弹性的政策体制。首先应建立我国本土重大创新药物进入医保目录的评价机制和“绿色通道”,尤其是那些治疗重大疾病、罕见疾病有更好疗效地新药,允许其优先进入医保目录。一方面可以鼓励研发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许多患者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满足其健康的需求。其次,针对鼓励新药研发与保障有限医保基金合理使用之间的矛盾,为更好地兼顾二者,建议新药进入医保目录时,采用药物经济学的方法进行评价。药物经济学评价是对药品临床价值以及总体治疗成本进行总体衡量的方式思路,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有效评估模式。对任何一种新药而言,评价其价格高或低,都无法简单地从成本利润的角度进行分析,而要通过其对患者整体康复时间是否缩短、治疗费用是否降低的角度来分析。对那些价格略高,疗效更好的新药进行增量成本-效果分析,比较新药与原目录同种药品的增量成本-效果,预算新药进入目录后,对医保基金支出的影响,以此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4.2改善医保费用支付方式

按项目付费的支付方式,使医生偏向于使用利润空间大的药品,同时也给医保基金带来很大压力。如何实现既满足医疗保险基金的总体经济性,同时又有效地促进药物创新,可以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做法,实行按病种付费的支付方式,即在确定病种医疗总费用的前提下控制用药总费用,不具体规定能否使用什么药品,医生和病人可在规定的医疗总费用中,选择需要的药品,按规定报销。在这种情况下,医生选择的药物组合必须让整体的治疗费用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之内,且减少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因此很可能会选择虽价格会高于传统药物,但在总体治疗费用和患者康复时间上都显著优于传统药物的创新药物;而企业会根据临床的需要不断研发确实可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整体治疗费用的新型产品,同时会更加考虑药品的经济性评价指标,将产品的价格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从这个角度来看,以疾病本身与费用挂钩进行报销的疾病相关诊断报销机制,对于药物创新更为有利。

4.3鼓励发展商业医疗保险

当前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以低水平,广覆盖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为主,医保目录严格规定了报销目录的品种和适应证范围,主要保障基本用药和低收入群体用药的需求。而对于一些具有更好疗效、价格更高的新药,基本的医疗保险不能给予报销,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药的临床使用,缩小了新药的市场范围。商业医疗保险为主的补充医疗保险能很好地适应创新产品的普及和使用。由于不受医保目录和国家医保基金的限制,商业医疗保险可以更加灵活地与企业建立谈判机制,共同确定产品价格,可以率先将部分优质高价的创新型产品普及到部分需要高端医疗服务和医药需求的社会群体之中。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商业医疗保险覆盖面仍然很低,尤其是美国,85%以上的人口拥有商业医疗保险[7]。所以我国应扶持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例如在税收方面给予商业医疗保险政策支持,对经营补充医疗保险的公司,保费收入减免营业税;对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部分不征收个人所得税等[8],形成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满足不同消费级别患者对药品的使用需求。

医药产业的重要性第3篇

1.1中医药产业自主创新水平我国中医药具有自主创新优势,要创新发展中医药理论、技术、产品,需将中医药的原始创新潜力转化为自主创新能力,将中医药的资源优势和知识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中医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小是影响中医药产业安全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中医药产业研发投入比例:是指中医药产业投入到产业中进行新产品和新技术研究、开发的费用和比例。一般来说,研发投入比例越大,则科技投入力度越大,相应地会产出更多创新成果,体现出更强的自主创新能力。2010年至2012年我国医药行业研发投入比例统计显示,生物制品行业平均研发投入比例最高,化学制药行业次之;中药行业研发投入比例虽有逐年上升趋势,但在整个医药行业的研发投入比例中仍属最低,见表1。与国外40%~50%的研发投入比例相比,我国中医药行业任重而道远。中医药专利申请与授权量:中医药专利是中医药科技成果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中医药专利申请与授权量可反映出中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规模和程度。一般情况下,中医药专利申请及授权量越大,表明中医药产业创新能力越强。反之,则说明中医药产业创新能力越弱。经统计,1985年至2006年,我国专利申请总量为1951792件,其中中医药类专利申请量为29157件,占1.49%。此外,中医药专利申请中已授权的7244件,授权率为24.84%。中医药专利类型分布:我国专利法所保护的客体分为3类,即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故中医药专利可划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3类。在实践中,中医药专利可分为中医类器械(发明、实用新型)、中医药外观设计、中药类发明专利等。现行专利制度要求保护的客体具备“三性”,即发明和实用新型必须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外观设计是工业品的外观美感,只需具备新颖性和实用性。中医药产业专利类型的结构可反映出产业整体的技术发展水平和专利质量。通常情况下,发明专利代表了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为稳定的权利状态。相比之下,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水平则较低,权利不太稳定。2000年以来,中药发明专利数在国内所有发明专利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中组方类专利占绝大多数,占中药专利总数的84.88%。中医药专利转化率:中医药专利的价值最终要通过利用才能得以显现,中医药专利转化率是衡量中医药专利价值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尺,可通过专利权的有效维持期限间接体现出来。由于我国专利权的期限是自申请日起开始计算,专利权的生效日是专利证书的颁发之日,而发明专利的审查授权通常在3年左右,这无疑缩短了专利的真正有效期。总之,我国专利转化率普遍不高,专利转化和维持时间比国外短,见表2。我国中医药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很多宝贵的传统中医药产权都被外国抢注了,这使得我国传统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形势异常严峻。此外,我国中医药专利的低转化率使得大多数中医药专利处于休眠状态,没能发挥其应有价值。中医药企业本着“传承大于创新”的理念,往往忽略了中医药行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中医药商标注册及使用率:由于商标可以让消费者对一件商品产生认同感,所以商标在中医药界特别是中医药行业中的影响力非常大。中医药商标主要包括使用于中药产品、中医服务或中医药教育上的商标(第5,44,41类)。中医药商标是中医药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信誉保证,是中医药企业的无形资产,更是中医药产业市场竞争的利器,个人和组织只有对商标进行注册才能获得商标专有使用权。对于中医药产业而言,提高产业商标保护意识和及时进行商标注册是保护中医药产业安全的重要举措。截至2006年4月,中国的注册商标累计总量约为249.9万件,经统计,其中第5类中明确标注使用在中药(以中药成药、补药为例)上的有62531件,占全部商标的2.5%。截至2006年8月,全国共认定驰名商标945件,其中属于第5类的有84件,占驰名商标总数的8.89%。

1.2中医药产业品牌化发展水平品牌就是知识产权,代表着竞争力和影响力。中医药品牌是中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影响中医药产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有着丰富的中药资源,利用这些中草药形成的秘方验方数量繁多,但成为国际名牌的却寥寥无几。因此,在中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中医药商标、中医药道地药材、中药材植物新品种与中医药老字号的保护,努力开发一批疗效确切的中医药新产品,培育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现代中医药企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医药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卫生、科技等领域表现出多元化价值。同时,在国际竞争格局中,中医药产业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2013年8月20日,主席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提出,要促进“中医药在海外发展”,体现出对中医药走向世界成为中国国家品牌的期待。把中医药打造成国家品牌寓意丰富。首先,要把中医药打造成健康促进品牌。中医和西医作为世界最具实力和潜力的2种医学,在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推动了我国医改的进程,促进了我国健康事业的发展。其次,要把中医药打造成中华文化品牌。中医药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此外,还要把中医药打造成为民族产业品牌。随着健康观念、医学模式的变化,中医药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我国14个部门力推中医药服务贸易,中医药或将成为对外贸易最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中医药大国,我国应将原创优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变中医药大国为中医药强国。

1.3我国中医药知识产权运行环境专利制度:现行专利制度通过保护中药领域的技术成果来进行中药的利用和技术创新,在保护和鼓励中药产业发展中发挥着一定作用。但由于专利制度在中医药领域的运用是一种探索过程,因而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现行的专利制度对中药复方专利的审查标准比较宽泛,不能完全体现中药复方自身的技术含量,对最具中医特色和最有疗效的中药复方组合物或用途不能进行有效保护。其次,中医药的技术创新模式与现代医药的技术创新模式存在很大差异。中医药的技术创新主要依靠临床应用而不是现代科学技术,临床不仅是中医药知识创造的源泉,也是推动其发展、创新的动力,同时还是衡量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依据。现行专利制度对中医药自身的技术创新行为难以起到鼓励作用。此外,现行专利制度主要保护可商业化或产业化的智力成果,在商业化利用中医药知识方面发挥了促进作用,但它不能阻止国外经济势力对中医药传统知识的不当占有和利用,不能平衡知识持有人与利用人之间的利益。商标制度:我国商标制度虽在中医药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对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利用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我国中医药行业整体知识产权意识还不够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和经营意识相对缺乏,对商标的市场价值理念还未真正形成,与中医药产业的知识产权竞争需要还存在一定距离。商标注册总量少、注册范围小、商标设计差及商标的盲目注册是目前商标制度在中医药行业存在的问题。而且,中医药老字号的驰名作用并未在商标上得到体现。现行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不完全适用于中医药老字号,因为中医药老字号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比较驰名,在整个社会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其驰名是依靠产品长期质量稳定、服务周到且具有一定的企业文化而形成的,并不是依靠广告投入、商品促销、媒体宣传等方式而获得的。此外,一些中医药特有标志符号也被不当注册为商标。商标的最终目的是使用,中医类产品的使用与中医文化密切相关。中医药企业的信誉、商品的质量也与中医药商标的信誉紧密相连。因此,为维护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安全,中医药企业应当注重对商品商标的注册工作,以商标制度来创制自身的品牌。著作权制度:著作权制度在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中发挥着一定作用。中医药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在其医疗和科研活动中创作的作品,如专著、文章、口述作品、工程设计、产品说明书、计算机软件、数据库等都可以自动取得著作权。著作权制度可以对中医经典古籍中的精神权力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并对中医经典作品的演绎作品实行保护。现行著作权制度虽然在保护我国中医药类作品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著作权制度在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作用还远远不能满足中医药发展的需要。著作权制度对保护的客体有一定的期限要求,中医药知识大都世代传承,大多数已超过著作权法所设定的保护期,因而作为我国中医药传统知识主要载体的古籍大都成为人人均可无偿使用的公有作品。同时,著作权保护的客体是作品的表现形式而不是其思想内容,因此,著作权制度并不能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的实质内容,对于他人对中医药知识的不当占有和不当使用行为也不能有效阻止,不能真正起到鼓励中医药自身创新的作用。

商业秘密制度:中医药技术秘密是那些不为外界所知的中医药知识、技术和信息,包括中医秘方、中医特有诊疗方法、中药种植技术和炮制加工技术等。根据中医药技术秘密自身的性质,可以将对其保护方式分为作为商业秘密和作为国家秘密来保护2种。无论哪种都是我国中医药发展过程中从业者进行自我保护和法律保护所采取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已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由于中医药技术秘密自身的特殊性,目前运用技术秘密保护的方式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中医药界的一些技术秘密拥有者,其自身并非是经营者,其掌握的有些技术秘密目前看来也很难说有实用性,这使得中医药技术秘密在运用反不正当竞争法时面临着许多难题。其次,大数据时代知识经济的繁荣使人才流动加速,而一个企业的技术秘密往往存在于本公司人才的头脑中,人才的频繁流动势必会对技术秘密的保护造成严重威胁。另外,国外一些利益集团通过科技合作或高薪聘用中医药专业人才等手法获取中医药技术秘密,导致我国一些中医药技术秘密的外泄。我国目前尚缺少关于中医药技术秘密的法律规定。地理标志制度:由于地理标志所标示的产品与特定的地理区域相关联,可形成一种独特的资源,这种资源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甚至会形成绝对优势。运用地理标志可以提高特定区域内的特定商品的质量,维护本地市场的秩序,提高特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强产品的信誉,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价格水平。中医药知识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的特点,为充分发挥地理标志在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将中药材纳入“地理标志”制度中进行保护,对加强我国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及提高我国中药材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但地理标志制度在保护中药道地药材的实际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主体资格难以确定。主体不能确定,使得道地药材的保护工作处于无序状态。一些道地药材品种出现了“南移北栽”现象,许多非“道地”药材产区也盲目种起了“道地药材”,这引起了中药材供求的不稳定及中药材价格的波动。另一方面,申请地理标志的道地药材没有建立起统一的标准。目前,虽然中药道地药材申报了地理标志,但缺乏严格的与之相关的标准规范,使得一些药农受市场利益的驱动而改变原来的做法,大大削弱了道地药材的质量优势。

2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医药产业安全的作用路径

2.1对提升中医药产业竞争力的作用知识产权是保护中医药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我国中医药产业具有高知识、高技术含量的特点,同时又拥有资源优势和知识优势。实施中医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充分调动中医药企业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中医药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同时,对中医药产业进行知识产权保护能够促进中医药新产品的研制,有利于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品牌和拥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从而使我国中医药产业在国际医药保健主流市场占据一席之地。通过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中医药产业的竞争力,进而维护中医药产业的安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是我国中医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知识经济时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作为中医药的发源地,我国拥有浩瀚的中医药科学文献和古籍、丰富的中医药知识库以及不断传承的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用药方法,这些都是国家宝贵的知识财产。在中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对这些知识财产进行知识产权研究、管理和保护有利于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安全发展。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突破中医药产业知识产权壁垒:中医药行业属于高科技行业,具有知识产权保护的中医药产品势必会在世界医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积极运用专利、商标等手段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知识产权壁垒的突破,从而保护中医药产业安全。同时,我国应主动与世界接轨,注重中医药标准化与知识产权的结合,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与实施,在标准范畴里引入知识产权,促进相关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增加中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实现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目标:使中医药理论和实践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使中医药产品和服务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在世界医药市场发挥中医独特的医疗保健康复模式的价值是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目标。中医药产业国际化不仅是医疗产品和技术的国际化,更是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实施中医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对传播中医药文化,保护中医药精髓具有重要作用。综上所述,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医药产业安全的作用路径之一即通过提升中医药产业的竞争力来间接保护中医药产业安全。

医药产业的重要性第4篇

总的来说,这次会议内容丰富、务实高效,开得很紧凑、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主要收获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确立了建设中医药强省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通过这次会议,大家认识到,建设中医药强省是实践*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全省建立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加快构建和谐广东的迫切需要;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中医药产业竞争力,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的迫切需要;是发掘和发展岭南中医医药文化,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迫切需要。因此,必须把发展中医药、建设中医药强省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来抓。大家一致认为,这次会议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必将对我省中医药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大家表示,在振兴中医药事业和产上,我们应该有所作为,也必将大有可为。

二是增强了建设中医药强省的紧迫感。中医药发展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广东是我国中医药大省,中药资源丰富,中医药文化根深叶茂。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中医药发展迅猛,科研和生产有较强基础,市场十分广阔,具有加快事业发展,做大做强产业的良好条件。但同时也存在创新不足、现代化水平不高和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制约了我省中医药的持续发展。面对国际国内十分激烈的竞争和挑战,我们必须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倍努力,集全省之力,走建设中医药强省之路,才能抓住机遇,立于不败之地。

三是明确了建设中医药强省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思路。这次会议明确,要以建立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中医药制造和流通产业体系、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中医药创新体系、中医药标准体系为基础,以打造名院名科、名药名厂、名店名城、名医名校和自主创新、国内国际合作、弘扬岭南医药文化为重点,全面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围绕这一总体思路,2010年,要实现全省中医的医疗服务体系和网络较完善、医疗水平明显提高,中医药产业产值居全国前列,中医药人才队伍壮大、结构优化,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形成若干家产值超百亿元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和一批制造技术领先、国际知名的中药企业的目标;到2020年,我省要实现成为中医药综合实力全国领先的中医药强省的目标。这些目标要求具体明确,完全切合我省的实际,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四是制订了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政策措施。会议讨论通过的三个文件,从医疗、产业、科研、教育等方面明确了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是我省建设中医药强省工作的重要纲领性和指导性文件。会上,大家对这三个重要文件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都提得很好,会后要认真整理,合理的意见尽可能吸纳,其他意见也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探索,通过实践不断丰富、总结和提升,适时采纳和运用。这三个文件将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尽快下发执行。只要我们认真按照文件的要求开展工作,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中医药强省建设就一定能够取得实效。

五是总结交流了发展中医药的经验做法。各有关单位在会上介绍的经验和做法,都是各自在实践中探索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运用这些成果,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大政方针已定,接下来的关键是要深刻领会会议精神,扎扎实实抓好省委、省政府决定的落实,全力以赴推进建设中医药强省各项工作。具体要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抓提高认识和统一思想。建设中医药强省是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省委、省政府在新阶段新形势下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性决策。大家回去以后,要组织认真学习张德江书记的重要讲话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定,深刻领会这次会议的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的重大意义。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建设中医药强省,对促进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意义重大,是实践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中医医疗是我省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诊疗方法和科学的理论体系,对中华民族的健康和发展,曾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的注重预防和治本的特点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方向,日益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和高度重视,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和应用空间。中医药对很多常见病效果好,它以丰富的治疗手段和灵活的方法,以及简、便、廉、验的优点,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对我们目前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也不失为一个重要途径。我省中医药历史传统悠久,群众基础好,普遍比较信中医、用中药,乘势加快中医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发挥中医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作用,必将造福全省人民。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建设中医药强省,做大做强中药制造业和中医服务业,将会有力地推动我省经济发展,是我省抢抓发展机遇的又一项重大举措。中医药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不少国家把以中医药为主的天然药物作为重要的战略产业,中医药产业正面临着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国外发达国家利用技术和资金优势,加快中医药等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和现代化,不仅国际市场竞争激烈,而且洋中药已兵临城下,我们处于不进则退的局面。我省中药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素有“岭南出好药”的美誉,一批中药制造企业在全国打造了自己的品牌,拥有在国内领先的技术,中医药将成为我省*时期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对调整优化我省产业结构和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至关重要。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主动应对挑战,大力推进我省中医药产业发展,建立完善中医药创新体系,研究开发一批大品种名中药,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催生现代中医药产业集群,打造一批技术领先、国际知名的中医药企业。这样,我们才能抓住机遇而不是丧失机遇,发挥优势而不是丢掉优势,在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竞争中抢占先机,率先发展。再次,要充分认识到,建设中医药强省,发扬中医药文化,也是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内容。正如张德江书记所指出的,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中的辩证思维和养生之道,都包含着丰富的哲学、伦理学、社会学思想,也反映了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先进理念。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继承、弘扬中医药文化,对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岭南医学源远流长,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传统中医药理论,自成一格,底蕴深厚,形成了我国重要医学流派之一。挖掘、保护和弘扬岭南中医药文化,促进形成鲜明岭南特色的中药文化,培养一大批中医药人才,是我省振兴祖国传统医学,弘扬中华文化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我省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建设文化大省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总之,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医药强省建设,不断深化认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张德江书记重要讲话和《决定》的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建设中医药强省的紧迫感和抢抓机遇意识,形成推动中医药振兴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二,抓完善规划和配套政策。统筹全局、科学规划是高起点推动中医药强省建设的重要基础。张德江书记的重要讲话和省委、省政府的《决定》对建设中医药强省了明确要求,是建设中医药强省的纲领性文件。《决定》、《纲要》和《规划》形成了建设现代化中医药强省的方针政策、总体规划和工作措施,为建设中医药强省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指出了途径。但由于中医药强省建设的具体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各地、各部门的情况千差万别,一次会议、几个文件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建设中医药强省要按照张德江书记反复的做到规划先行,科学规划、超前规划。全省各地、各部门尤其是发展改革、卫生、财政、经贸、科技、教育、外经贸、质监、中医药、药监等职能部门,要按照张德江书记重要讲话中的要求和这三个文件总的指导原则,结合实际,进一步抓好具体规划与配套政策的完善与细化。一方面,要把推进中医药发展纳入本地区、本部门总体规划中通盘考虑,在制订地区规划、行业规划中切实把加快中医药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明确本地区发展中医事业和壮大中药产业的思路,编制本地区发展中医药的近期和中长期规划。同时又要注意科学规划,统筹兼顾,把振兴中医药放在工作大局中去研究和谋划,注意发挥优势,合理定位定方向,防止一哄而起。另一方面,要结合实际加快制订具体的配套措施和办法,尽快形成完整的发展中医药政策体系。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对过去有关文件规定和政策措施进行必要的清理,凡是与这次会议精神及即将下发的《决定》、《纲要》、《规划》精神不相符的要作出修改和完善。

第三,抓重点工作的推动和落实。张德江书记,要实现我省建设中医药强省的目标,必须着力促进观念转变、促进中医药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促进中药制造业做强做大、促进中药现代物流业的壮大、促进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中医药自主创新促进中医药走出国门促进岭南中医药文化发展。这八个促进,完全符合我省中医发展的实际,抓住了关键,抓住了要害,是我省今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工作着力点。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围绕这八个促进,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项一项地抓落实。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力争在以下五个方面首先取得重大进展,以点带面推动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各项工作。

一是完善中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这是促进中医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载体。要认真整合现有医疗服务资源,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中医院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努力建设中医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紧跟现代医学发展方向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支持优质中医院通过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整合中小医院,发挥以强带弱的辐射带动作用。要在扶持市级中医院发展的同时,着力提高县级中医院的服务水平,使县级中医院成为农村中医三级网络医、教、研的龙头。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扩大服务领域,使中医服务延伸到中医医疗、预防和保健等领域。开展社区中医医疗保健和服务,努力建设一批有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点。与此同时,要十分重视中医专科的建设,重点把省级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和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拥有的大批部级、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发展成为临床治疗中心或专科医院。要加强重点专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重点专科的示范带动作用,构建以部级重点专科为龙头,省级重点专科为骨干的全省各地区中医专科协作网。各地也要结合实际扶持发展一批市、县级重点专科,逐步形成省、市、县三级重点学科与重点专科群。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要针对当地的常见病、多发病开设具有特色的中医专科。要做好富有岭南特色的中医适宜技术及民间验方、单方的挖掘、研究和推广工作,丰富中医药学术体系,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二是推进中药产业化。要促进中药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首先必须加强中药的产业化建设。要采取措施扶持发展广药集团等一批已形成相当规模、具有较强实力、市场前景看好的中药制药企业,努力打造规模领先、技术领先、人才领先、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中药制造企业航空母舰。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充分发挥我省王老吉、黄振龙等传统中药名牌的影响力,扩大开发生产中药产品,打造知名品牌。要努力建设中药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引导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支持*、**、*、*等地区发展成为我省中药产业的集群区。此外,还要结合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发展效益农业、生态农业,因地制宜发展中药种植业。

三是加强中医药科研开发。增强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加强中医药研发。要力争在中医药基础理论和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科技研发力量,开展以治疗性中医品种剂型改革为重点的科研开发工作,大力开发中药新剂型及其新型辅料,提高中药制剂生产水平。加快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病毒性疾病、免疫功能性疾病、糖尿病和老年性疾病等疗效确切、原创性强的中药大品种的产业化开发。推动企业对新产品进行研发和名优大品种中药二次开发及技术创新。重点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中医药现代化技术创新平台、科研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大力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中医药工程技术中心或技术创新中心,创办重要科技成果孵化基地。鼓励企业按照产值的一定比例提取专项经费用于研发,促进产、学、研、中有机结合,协同发展。加快省中医研究院的建设,加强与国家中医研究院的合作,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大学和医疗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制定广东中药优势品种的药品标准在标准制定层面上引领中医药的发展潮流,抢占中医药发展制高点。

四是强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设中医药强省,人才是关键。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等各类医药学院的学术优势,培养一批优秀的学术带头人。依托名老中医工作室,聘请全国名老中医,扩大名医带徒。充分发挥名老中医的传帮带作用,培训一批专业基础扎实、临床水平较高的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加快培育一批优秀中青年名医。与此同时,要加强基层中医医疗机构人员的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基层中医医疗服务水平。尽快启动县级中医院骨干工程,着力培养县市中医院中医骨干人才。加强乡村医生的中医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培养一批新型的赤脚医生。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医疗服务中的作用,提高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水平。

五是拓展中医药发展空间。要切实加强中医药的国际国内合作,拓展我省中医药发展空间。扩大中医药领域的招商引资,吸引外资投向我省中医药的研发、生产和中药材的种植、养殖。鼓励外资企业在我省设立中医药研发基地、生产基地和中医医疗机构。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中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积极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开拓中医保健和医疗对外服务。要充分利用港澳在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与港澳合作开发中药新品种。充分利用兄弟省区市特别是泛珠三角兄弟省区市的中药材资源、市场,合作开发生产中药产品,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第四,抓环境建设。良好的环境是建设中医药强省、振兴中医药的重要保障。一要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省里已成立了中医药振兴计划领导小组,各地也要根据实际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为建设中医药强省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推进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强大合力。各有关单位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努力为建设中医药强省开绿灯。二要营造良好的体制环境。进一步深化中医药管理体制改革,坚决消除一切束缚中医药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建立有利于中医药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相结合的体制机制,合理引导各方面资源投向中医药。要逐步完善有利于中医药发展,同时又有利于人民群众获得满意医疗服务的价格机制。三要营造良好的资金环境。各级政府要千方百计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投入。,但是建设中医药强省,仅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多渠道筹集资金。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建立以科研院所、中医院、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中医药科研投入机制和风险投资机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海外侨胞捐赠筹资回和单位、个人通过各种途径筹资等,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四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要规范中药市场管理,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实施和完善源头打击、终端监管的中药市场监督和打假机制,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中药产品。要加强对中药材市场的监管,特别是对目前已具相当规模、有一定知名度的中药材市场要切实强化管理,扩大影响,进一步发挥集散作用。完善执业药师和驻店药师制度,发挥药师队伍对中药的质量监督作用。加快中药现代物流中心建设,消除阻碍中医药发展的市场壁垒。五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向全社会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提高全社会对中医药的认识和认可程度。要加大对中医药疗效和诊疗方式的宣传,让全社会了解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使广大人民群众信中医、用中医并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要加强中医药的对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互联网、博览会等方式把岭南中医药推向世界,提高中医药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六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加强对岭南传统医药文献的研究,对民间医籍、单方、验方和诊疗技术进行发掘、整理和提高,加大实践探索力度,丰富理论内涵。加快整理出版岭南历史中医药文献、现代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广东中医药学术成果和中医药科普读物。加快中医药重点文化工程建设,建设中医药文化公共基地,并向省内外青少年、公众开放,开展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公共服务,营造浓厚的岭南中医药文化氛围。

医药产业的重要性第5篇

总的来说,这次会议内容丰富、务实高效,开得很紧凑、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主要收获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确立了建设中医药强省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通过这次会议,大家认识到,建设中医药强省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全省建立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加快构建和谐**的迫切需要;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中医药产业竞争力,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的迫切需要;是发掘和发展岭南中医医药文化,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迫切需要。因此,必须把发展中医药、建设中医药强省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来抓。大家一致认为,这次会议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必将对我省中医药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大家表示,在振兴中医药事业和产上,我们应该有所作为,也必将大有可为。

二是增强了建设中医药强省的紧迫感。中医药发展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是我国中医药大省,中药资源丰富,中医药文化根深叶茂。改革开放以来,**中医药发展迅猛,科研和生产有较强基础,市场十分广阔,具有加快事业发展,做大做强产业的良好条件。但同时也存在创新不足、现代化水平不高和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制约了我省中医药的持续发展。面对国际国内十分激烈的竞争和挑战,我们必须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倍努力,集全省之力,走建设中医药强省之路,才能抓住机遇,立于不败之地。

三是明确了建设中医药强省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思路。这次会议明确提出,要以建立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中医药制造和流通产业体系、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中医药创新体系、中医药标准体系为基础,以打造名院名科、名药名厂、名店名城、名医名校和自主创新、国内国际合作、弘扬岭南医药文化为重点,全面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围绕这一总体思路,提出2010年,要实现全省中医的医疗服务体系和网络较完善、医疗水平明显提高,中医药产业产值居全国前列,中医药人才队伍壮大、结构优化,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形成若干家产值超百亿元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和一批制造技术领先、国际知名的中药企业的目标;到2020年,我省要实现成为中医药综合实力全国领先的中医药强省的目标。这些目标要求具体明确,完全切合我省的实际,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四是制订了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政策措施。会议讨论通过的三个文件,从医疗、产业、科研、教育等方面明确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是我省建设中医药强省工作的重要纲领性和指导性文件。会上,大家对这三个重要文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都提得很好,会后要认真整理,合理的意见尽可能吸纳,其他意见也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探索,通过实践不断丰富、总结和提升,适时采纳和运用。这三个文件将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尽快下发执行。只要我们认真按照文件的要求开展工作,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中医药强省建设就一定能够取得实效。

五是总结交流了发展中医药的经验做法。各有关单位在会上介绍的经验和做法,都是各自在实践中探索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运用这些成果,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大政方针已定,接下来的关键是要深刻领会会议精神,扎扎实实抓好省委、省政府决定的落实,全力以赴推进建设中医药强省各项工作。具体要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抓提高认识和统一思想。建设中医药强省是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省委、省政府在新阶段新形势下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性决策。大家回去以后,要组织认真学习张德江书记的重要讲话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定,深刻领会这次会议的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的重大意义。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建设中医药强省,对促进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意义重大,是实践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中医医疗是我省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诊疗方法和科学的理论体系,对中华民族的健康和发展,曾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的注重预防和治本的特点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方向,日益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和高度重视,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和应用空间。中医药对很多常见病效果好,它以丰富的治疗手段和灵活的方法,以及简、便、廉、验的优点,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对我们目前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也不失为一个重要途径。我省中医药历史传统悠久,群众基础好,普遍比较信中医、用中药,乘势加快中医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发挥中医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作用,必将造福全省人民。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建设中医药强省,做大做强中药制造业和中医服务业,将会有力地推动我省经济发展,是我省抢抓发展机遇的又一项重大举措。中医药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不少国家把以中医药为主的天然药物作为重要的战略产业,中医药产业正面临着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国外发达国家利用技术和资金优势,加快中医药等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和现代化,不仅国际市场竞争激烈,而且洋中药已兵临城下,我们处于不进则退的局面。我省中药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素有“岭南出好药”的美誉,一批中药制造企业在全国打造了自己的品牌,拥有在国内领先的技术,中医药将成为我省**时期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对调整优化我省产业结构和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至关重要。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主动应对挑战,大力推进我省中医药产业发展,建立完善中医药创新体系,研究开发一批大品种名中药,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催生现代中医药产业集群,打造一批技术领先、国际知名的中医药企业。这样,我们才能抓住机遇而不是丧失机遇,发挥优势而不是丢掉优势,在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竞争中抢占先机,率先发展。再次,要充分认识到,建设中医药强省,发扬中医药文化,也是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内容。正如张德江书记所指出的,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中的辩证思维和养生之道,都包含着丰富的哲学、伦理学、社会学思想,也反映了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先进理念。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继承、弘扬中医药文化,对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岭南医学源远流长,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传统中医药理论,自成一格,底蕴深厚,形成了我国重要医学流派之一。挖掘、保护和弘扬岭南中医药文化,促进形成鲜明岭南特色的中药文化,培养一大批中医药人才,是我省振兴祖国传统医学,弘扬中华文化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我省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建设文化大省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总之,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医药强省建设,不断深化认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张德江书记重要讲话和《决定》的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建设中医药强省的紧迫感和抢抓机遇意识,形成推动中医药振兴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二,抓完善规划和配套政策。统筹全局、科学规划是高起点推动中医药强省建设的重要基础。张德江书记的重要讲话和省委、省政府的《决定》对建设中医药强省提出了明确要求,是建设中医药强省的纲领性文件。《决定》、《纲要》和《规划》形成了建设现代化中医药强省的方针政策、总体规划和工作措施,为建设中医药强省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指出了途径。但由于中医药强省建设的具体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各地、各部门的情况千差万别,一次会议、几个文件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建设中医药强省要按照张德江书记反复强调的做到规划先行,科学规划、超前规划。全省各地、各部门尤其是发展改革、卫生、财政、经贸、科技、教育、外经贸、质监、中医药、药监等职能部门,要按照张德江书记重要讲话中提出的要求和这三个文件总的指导原则,结合实际,进一步抓好具体规划与配套政策的完善与细化。一方面,要把推进中医药发展纳入本地区、本部门总体规划中通盘考虑,在制订地区规划、行业规划中切实把加快中医药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明确本地区发展中医事业和壮大中药产业的思路,编制本地区发展中医药的近期和中长期规划。同时又要注意科学规划,统筹兼顾,把振兴中医药放在工作大局中去研究和谋划,注意发挥优势,合理定位定方向,防止一哄而起。另一方面,要结合实际加快制订具体的配套措施和办法,尽快形成完整的发展中医药政策体系。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对过去有关文件规定和政策措施进行必要的清理,凡是与这次会议精神及即将下发的《决定》、《纲要》、《规划》精神不相符的要作出修改和完善。

第三,抓重点工作的推动和落实。张德江书记强调,要实现我省建设中医药强省的目标,必须着力促进观念转变、促进中医药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促进中药制造业做强做大、促进中药现代物流业的壮大、促进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中医药自主创新促进中医药走出国门促进岭南中医药文化发展。这八个促进,完全符合我省中医发展的实际,抓住了关键,抓住了要害,是我省今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工作着力点。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围绕这八个促进,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项一项地抓落实。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力争在以下五个方面首先取得重大进展,以点带面推动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各项工作。

一是完善中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这是促进中医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载体。要认真整合现有医疗服务资源,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中医院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努力建设中医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紧跟现代医学发展方向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支持优质中医院通过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整合中小医院,发挥以强带弱的辐射带动作用。要在扶持市级中医院发展的同时,着力提高县级中医院的服务水平,使县级中医院成为农村中医三级网络医、教、研的龙头。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扩大服务领域,使中医服务延伸到中医医疗、预防和保健等领域。开展社区中医医疗保健和服务,努力建设一批有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点。与此同时,要十分重视中医专科的建设,重点把省级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和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拥有的大批部级、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发展成为临床治疗中心或专科医院。要加强重点专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重点专科的示范带动作用,构建以部级重点专科为龙头,省级重点专科为骨干的全省各地区中医专科协作网。各地也要结合实际扶持发展一批市、县级重点专科,逐步形成省、市、县三级重点学科与重点专科群。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要针对当地的常见病、多发病开设具有特色的中医专科。要做好富有岭南特色的中医适宜技术及民间验方、单方的挖掘、研究和推广工作,丰富中医药学术体系,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二是推进中药产业化。要促进中药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首先必须加强中药的产业化建设。要采取措施扶持发展广药集团等一批已形成相当规模、具有较强实力、市场前景看好的中药制药企业,努力打造规模领先、技术领先、人才领先、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中药制造企业航空母舰。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充分发挥我省王老吉、黄振龙等传统中药名牌的影响力,扩大开发生产中药产品,打造知名品牌。要努力建设中药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引导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支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等地区发展成为我省中药产业的集群区。此外,还要结合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发展效益农业、生态农业,因地制宜发展中药种植业。

三是加强中医药科研开发。增强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加强中医药研发。要力争在中医药基础理论和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科技研发力量,开展以治疗性中医品种剂型改革为重点的科研开发工作,大力开发中药新剂型及其新型辅料,提高中药制剂生产水平。加快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病毒性疾病、免疫功能性疾病、糖尿病和老年性疾病等疗效确切、原创性强的中药大品种的产业化开发。推动企业对新产品进行研发和名优大品种中药二次开发及技术创新。重点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中医药现代化技术创新平台、科研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大力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中医药工程技术中心或技术创新中心,创办重要科技成果孵化基地。鼓励企业按照产值的一定比例提取专项经费用于研发,促进产、学、研、中有机结合,协同发展。加快省中医研究院的建设,加强与国家中医研究院的合作,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大学和医疗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制定**中药优势品种的药品标准在标准制定层面上引领中医药的发展潮流,抢占中医药发展制高点。

四是强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设中医药强省,人才是关键。要充分发挥广州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等各类医药学院的学术优势,培养一批优秀的学术带头人。依托名老中医工作室,聘请全国名老中医,扩大名医带徒。充分发挥名老中医的传帮带作用,培训一批专业基础扎实、临床水平较高的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加快培育一批优秀中青年名医。与此同时,要加强基层中医医疗机构人员的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基层中医医疗服务水平。尽快启动县级中医院骨干工程,着力培养县市中医院中医骨干人才。加强乡村医生的中医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培养一批新型的赤脚医生。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医疗服务中的作用,提高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水平。

五是拓展中医药发展空间。要切实加强中医药的国际国内合作,拓展我省中医药发展空间。扩大中医药领域的招商引资,吸引外资投向我省中医药的研发、生产和中药材的种植、养殖。鼓励外资企业在我省设立中医药研发基地、生产基地和中医医疗机构。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中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积极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开拓中医保健和医疗对外服务。要充分利用港澳在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与港澳合作开发中药新品种。充分利用兄弟省区市特别是泛珠三角兄弟省区市的中药材资源、市场,合作开发生产中药产品,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第四,抓环境建设。良好的环境是建设中医药强省、振兴中医药的重要保障。一要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省里已成立了中医药振兴计划领导小组,各地也要根据实际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为建设中医药强省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推进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强大合力。各有关单位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努力为建设中医药强省开绿灯。二要营造良好的体制环境。进一步深化中医药管理体制改革,坚决消除一切束缚中医药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建立有利于中医药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相结合的体制机制,合理引导各方面资源投向中医药。要逐步完善有利于中医药发展,同时又有利于人民群众获得满意医疗服务的价格机制。三要营造良好的资金环境。各级政府要千方百计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投入。,但是建设中医药强省,仅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多渠道筹集资金。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建立以科研院所、中医院、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中医药科研投入机制和风险投资机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海外侨胞捐赠筹资回和单位、个人通过各种途径筹资等,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四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要规范中药市场管理,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实施和完善源头打击、终端监管的中药市场监督和打假机制,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中药产品。要加强对中药材市场的监管,特别是对目前已具相当规模、有一定知名度的中药材市场要切实强化管理,扩大影响,进一步发挥集散作用。完善执业药师和驻店药师制度,发挥药师队伍对中药的质量监督作用。加快中药现代物流中心建设,消除阻碍中医药发展的市场壁垒。五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向全社会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提高全社会对中医药的认识和认可程度。要加大对中医药疗效和诊疗方式的宣传,让全社会了解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使广大人民群众信中医、用中医并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要加强中医药的对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互联网、博览会等方式把岭南中医药推向世界,提高中医药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六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加强对岭南传统医药文献的研究,对民间医籍、单方、验方和诊疗技术进行发掘、整理和提高,加大实践探索力度,丰富理论内涵。加快整理出版岭南历史中医药文献、现代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中医药学术成果和中医药科普读物。加快中医药重点文化工程建设,建设中医药文化公共基地,并向省内外青少年、公众开放,开展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公共服务,营造浓厚的岭南中医药文化氛围。

医药产业的重要性第6篇

【关键词】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业;集群;政府导向;南通市

【中图分类号】R—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252-01

生物医药产业是正在蓬勃兴起和迅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技术密集、资本密集、高附加值及低能耗、低污染等特性,直接与人类健康、食品生产和安全、绿色资源和生产、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业是指运用生物医药研发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为生物医药研发活动提供研发策划、技术支撑和成果转化服务的产业,包括政策咨询、投资咨询、技术咨询、创业孵化、研发、技术交易、成果转化等服务内容。生物医药服务外包现已成为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新药开发过程的日趋复杂和国际上医药管理的不断完善,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业得到迅速发展。

1.南通市生物医药产业基础

南通市生物医药领域已经形成现代中药、生物医学材料、生物药等产业。2010年全市规模生物医药企业90家,实现产值132.4亿元,同比增长42.8%。新医药产业发展迅猛,在全省的产值排名从2009年的第7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5位,首次超过了南京、无锡和常州。南通市生物医药产业已形成中成药系列、西药制剂系列、生物与海洋药物系列和医用新材料四大产品系列,已逐步形成了以南通大学为依托的江苏省神经再生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南通市生物医药技术重点实验室、良春风湿病研究所、江苏省核酸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市级生物医药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南通市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1 政策导向支持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业发展

生物医药产业是一个资本密集、知识驱动的高技术产业,产品研发时间长、成本高、风险大,技术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并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格管理。生物医药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药物发展、开发、制造和销售,每个阶段包含着一系列专业化的环节。整个环节以占据支配地位的大型跨国“生产者”为中心,来协调各环节的经济活动,形成全球供应链的垂直分工体系。

2.2 集群优势推进南通市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业发展

南通市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产业集群现已初具规模。其中,在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就分布有30多家生物医药服务外包相关企业。其中,联合国南通农药剂型开发中心作为亚洲地区最具现代化的农药剂型研发中心之一,为我国和亚太地区生态农业、环境保护工程化研究开发的公共服务平台。南通联亚药业有限公司多项新药申请成功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审查,已成功在美国上市或正在通过FDA认证的制剂药品累积达到100多种,并与全球十大著名医药公司之一——美国礼来制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拓展仿制药生产和销售。南通联科药业有限公司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纳人才进行新药研发。百奥生物技术(南通)有限公司拥有关键技术的自主性知识产权以及10余项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其总公司在美国硅谷设有研发中心,是全球知名的小片断干扰核酸(siRNA)药物研发公司之一。南通迈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美国知名的分子技术工业公司(MTC)在中国的生产基地、研发中心、销售中心。江苏领航干细胞再生医学工程有限公司是国家重大自主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是中国干细胞技术自主创新的引领者,拥有国内目前标准最高的干细胞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示范基地,建有产业化规模的干细胞GMP制备中心、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干细胞储存库。江苏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直销经营许可,该公司食用菌研发中心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食用菌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江苏省农业科技型企业”,并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

3.南通市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业发展对策

3.1 借力政策东风,加快南通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业发展

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业的发展与医药产业发展密切相关,是受政策影响较大的产业,政府主导的药品招标、政策性药品降价,以及普药“定点生产、直接配送、统一价格、强制使用”等措施,都对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南通市至今未正式出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政府要尽快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战略发展目标,研究重大发展问题,制定相关扶持引导政策,实施战略发展措施,强化组织协调和服务功能,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建立生物技术、医药、临床等研究领域、生产领域的技术专家、产业发展、生产经营管理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开展战略咨询、技术论证、产业规划、市场研究等,提高产业发展的科学性、可靠性。

3.2 打造特色园区,建设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业集群载体

集群发展有利于缓解生物医药产业持续不断的高投入,更有利于塑造区域内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业的市场影响力。比如江苏泰州医药高新区,已集群了50多家大学和医药研发机构,有300多家公司先后落户,并加大了国际国内合作和人才引进,与全球十大生物产业园区建立了战略联盟。为此,江苏省科技厅专项支持泰州医药高新区休斯顿医学研究中心建设,打造国际医药研发交流合作平台。

3.3 强化政府主导,培育南通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专业孵化器

医药产业的重要性第7篇

关键词:医药;制造;金融支持

一、医药制造金融支持空间演变

由于我国地域广泛,且不同地区经济状况不同,所以其对于医药制造金融支持也存在差异,所以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当前我国不同地区的医药制造业的金融现状:

(一)区域性金融支持特点凸显。

众所周知,医药制造业投入高,但回报也高,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产业正向园区、经济发达地区聚集,结合全球医药产业布局可以看出,其分布地区科技、经济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金融支持的力度,我国目前医药制作多处于沿海地区,其运输方便,经济发达且相关的医药制造研究沟通频繁,而中心部地区的城市医药制造业便相对落后,金融支持力度不高。

(二)地区医药制造金融特点鲜明。

首先是上海、北京地区,其是当前我国医药制造与国际金融机构最多的城市,其金融产业对于医药制造的投资、营销手段豆浆成为我国医药制造行业的榜样。分别来讲,北京地区科研院较多,人才资源丰富,金融支持一般在于人才培养方面,而上海与国际交流较多,产业环境先进,金融支持主要为技术投资,产品交流。其次是我国中部地区医药产业情况,当前我国内陆医药企业多以中小型规模为主,其配套金融体制不完全,产业链条不完整,所以一般是针对其技术支撑、生产装备方面的投资。以山东医药产业为例,其主要以基因工程药物、发酵工程药物、生化药物等为重点,截止二零一零年,其医药制造产值也达到两千亿,预计今年能够达到两千九百亿。2016年,在国家大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前提下,医药制造产业的金融投资已经成为众多银行的一项重要投资战略,一方面医药制造产业的发展及产业转移能够带来巨大利益。另外一方面,面对以后医药行业政策发展的趋势来看,医药制造的金融投资是实现银行与医药产业共赢发展的重要前提。所以根据上面的不同地区医药制造金融空间分布,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应对:

(1)选择背景雄厚地区的企业作为投资目标,一方面要重视医药制造的实力、国内市场地位;另一方面,良好的公众性也是作为投资考虑的重要因素。医药制作水平同样也是投资考虑的因素,应该把是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新药开发成功率高等因素作为技术参考条件来对待,通过行业知识的积累加以判别,对于产品没有竞争力、创新力度不高的医药产品应该取消或降低其金融投资支持。

(2)灵活运用不同地区的医药行业金融服务工具,建立生物医药制造行业专业化营销服务体系,从而达到积极使用流动资金贷款的目的,同时对于贸易融资品种也应该灵活使用,掌握医药制造企业的主要环节,通过融资等活动积极扩大结算和综合收益。

(3)对于医药制药的子行业,如中药饮片、医疗信息系统等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通过金融创新为制药行业提供金融服务,积极发展与国内外医疗信息系统的交流。另外,当今是信息时代,网络也是可以利用的一点,通过网上银行等新型模式扩大医药行业的消费类别,让其发展具有更多样的金融模式。

二、医药制造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

(一)资金短缺问题。

综合我国医药产业的资金供应和需求情况,可以发现我国当前的医药企业主要面临着制造资金不足的问题,其主要分为开发性资金、发展资金和流动资金。面对医药制造,设备改造升级尤为重要,资金短缺不仅制约医药企业做大做强,更重要的为影响整体人民群众的就医水平。除此之外,当前医药制造企业还需要进行内部企业结构调整,实现医药制造的升级换代,而流动资金的不足,导致医药制造企业的长期健康运营成为问题,从长远上看,是无法使医药制造产业同世界先进的技术相结合的。所以说资金短缺问题成为了制约我国医药制造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二)医药市场发展滞后。

我国直接接触融资金融的医药制造企业多部分处于发育不足阶段,很多医药制造企业只是获得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中期票据和私募债的资格,这样对于医药制造企业发展的支持作用是极为有限。

(三)政府金融制度力度不够。

医药制造行业同其他行业不同,其关系到民生问题,所以具有其特殊的市场地位,所以需要得到更多的政府财政支持,我国一些经济不发达省份,其经济基础薄弱,政府对于医药制造企业财政支持力度不够,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四)银行金融支持力度不够。

由于医药制造业高风险、高技术要求、高回报等特点,当前我国银行对于医药制造业的贷款注意点多集中在其安全性与企业偿还能力,所以对其投资十分小心。引起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点是在这种高风险、高回报的贷款中银行多处于劣势,只有收集更多的相关医药知识,才能做出贷款的决定;另一点就是医药制造企业为了能够得到贷款,往往夸大其职责能力,使得双方信息不对等,致使银行对医药制造企业不信任,甚至出现了拒绝向医药制造企业进行贷款的举动。

(五)金融融资结构单一。

当前我国医药制造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多数只是采取政府拨款、商业贷款和期权融资等方式,造成发展速度缓慢,所以应该加大融资结构体系,考虑其他融资渠道,是金融对于医药制造企业的支持方式多样化起来。

三、医药制造发展的金融支持措施

(一)金融支持的外部措施。

(1)发挥政府的指导职能。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通过相应的货币政策,发挥投资引导作用,对当前发展较好的医药企业进行重点支持,从而引导金融资源进入医药行业。因为政府的指导能够把控金融投资的整体方向,不会造成金融重复投资。正如上面提到,我国地区金融环境存在问题,政府制定政策之前应该进行地区金融调查,在合理的地区采取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措施,通过税收调整、财政划拨、基金建设等方式强化政府对医药制造业的政策性支持,从而达到社会闲散资本集中向医药制造业汇聚的目的,最终把医药制造业推向规模化发展的道路。其次,改善投资环境,我们可以以沿海地区医药制造业为例子,近年来,沿海地区经济模式多以旅游业为主,金融资源多在房地产行业,医药制造业所占比例甚小,所以说投资环境的改变迫在眉睫。对对于这种情况,一方面应该加强医药产业基础建设,发挥有特色的原料药、通过加强区域内医药企业与外界机构的合作交流,争取新药生产基地;另一方面,畅通本地资金进驻渠道,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为金融投资的金融提供一个安全、简便的审批程序。最后,完善与金融投资相匹配的法律法规及监督机制。对于医药制造企业,要修善公司融资政策,使之更加实用;同时要学习发达国家的公司融资方法,去粗取精,我今后医药制造业融资更加科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推行有效的政策制度,对全面建设优良的市场融资环境是具有无可代替的作用。

(2)畅通医药制造业融资渠道。

首先,传统的医药制造业融资渠道应该进行改变,一方面是通过政府的财政支持,对企业的创新技术、技术改造等方面进行改善;另一方面,发展专项资金,例如设置医药创新基金等,鼓励企业进行创新研究,同样的资本市场融资、银行信用贷款也是并不可少,不仅可以加强医药制造企业同其他产业进行交流,建立一个协调的沟通平台;也可以争取银行等金融机构增加对整个医药制造业的贷款规模。其次,积极开发新的金融渠道,高新技术银行的建立,将贷款对象转变为了高新技术企业,为技术引进、技术研究、新药物的研发与推广提供了融资服务等资金支持。同时,项目融资也是可以帮助医药企业把已建立的项目经营权在一定的经营期内移交给私人、机构投资者,从而获得资金来进行医药制造的新建、二次开发工作。通过这样新的金融渠道能够推动银行机构扩大对医药制造业的融资业务,降低医药制造业融资成本。

(3)健全本地金融市场。

首先,对我国证券机构进行重点支持,发挥本地医药制造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的意识。繁荣债券市场,发展本地区医药制造企业市场服务机构,为医药制造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资行为树立良好的经济基础。其次,商业银行对于医药制造业的贷款服务应该逐步完善。一方面要对知识产权重视起来,使得制造技术、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能够入股,从而得到上级银行的金融支持,在风险把握得当的前提下增加信贷授信范围,扩大信贷投放实力,为医药制造企业自主创新发展提供更多贷款品种和金融服务。所以说,完善商业银行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是构建医药制造企业信息专有平台,发扬银行信息网络优势,促进商业银行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条件。最后,规范金融秩序,完善控制体系。如上文所说,医药制造业具有高风险的特点,根据其这一特点,应该设置相应的风险控制系统,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从而使得金融投资更加安全,使得商业银行在金融环境中能够全方位地为医药制造业进行信贷服务。

(二)金融支持的内部措施。

(1)优化医药产业结构,使得医药制造形成品牌化,鼓励医药企业培育自有品牌,政府应该多办法促进性政策,使得医药制造发展走高端路线。另外引导医药制造形成产业聚集,形成规模效应,这样不仅能够使得金融支持政策能够更快、更有效的落实下去,同业也能提高整个医药制造业的竞争力,推动医药制造行业发优良发展。

(2)发展生态药业,促进内部金融投资的多样化,当前社会是生态同经济相结合的社会,发展高效、低耗、零污染的医药制造产业是对我国医药发展的最新要求。所以说要从根本上塑造正确的发展思想,把产品创新同自然保护相结合,提供优良、安全、绿色的医药产品,使得医药制造也绿色发展同金融支持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四、结语

本文通过以医药制造业金融资金地区分部为切入点,讨论其特点以及存在问题,从而引发自我国当前医药制造业金融支持所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医药制造业存在问题集中在产业融资困难、金融支持路径单一,加上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却别较大,从而造成了银行对于医药制造业信贷支持力度不到位等现状。对于上述问题,本作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提出以政府指导为主,相关政策为辅,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相结合等方法,健全医药制造业融资市场,形成对医药制造的强有力应对措施。综上所述,医药制造业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应该加以重视,加强金融支持,使医药制造业成为我国医药核心产业。

参考文献:

[1]张永庆,刘清华,徐炎.中国医药制造业研发效率及影响因素[J].中国科技论坛.2011(01)

[2]梁谋,卞鹰.中国医药制造业财务风险的实证分析和控制措施[J].企业活力.2010(05)

医药产业的重要性第8篇

一、抓住跨国公司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机遇

从国际医药产业分工的格局来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呈现不同的特点,前者主要以以新药研发为主,依靠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占据着产业分工的高端;后者主要以跟踪创新为主,依靠仿制药品处于产业分工的中低端。目前,国际上诸多大型制药企业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移和扩散,致力于进行中低端产业环节的转移。因此,我国政府、高新园区和企业等需要及时抓住这个契机,尤其是作为唯一的部级医药高新区的中国医药城需要成为承接国际医药产业转移前沿阵地,从而在十二五期间真正步入“创新为主题。仿制为依托,创仿相结合”发展道路。

二、推动创新型中小企业成为突破点

作为生物医药技术创新链上的重要一环,创新型中小企业是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合发展组织(OECD)的调查显示,60%活跃在生物技术领域的企业雇员不足50人,欧盟有超过3000家,美国有超过2000家。这类中小企业在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体系中发挥着三个重要作用:1.中小企业是创新机遇空间里知识的探索者;2.中小企业是科学知识到技术和商业应用的转移者;3.在创新人力资源部门中,中小企业是向大型企业提供专门研究服务的关键媒介。我国以“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为代表的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扶持体系里,依托企业打造创新平台的重要性越发凸显。目前,在我国各个生物医药园区(集群)中,中小企业所占比例大多在50%以上,而且大多中小企业入驻园区单单是为了国家的优惠财税等政策,并非源干创新的带动效应。因此,我国急需推动创新型中小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从而成为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突破点。

三、发挥集群集聚效应,力促国际化发展

2011年4月,赛迪顾问在北京《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指出生物医药产业当前已经初步形成以长三角、环渤海为核心,珠三角、东北等中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但是总体来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结构高度分散.产业集群的效应并未能充分发挥,这也必将导致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后劲不足。为此,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我国各个生物医药园区(集群)和研究中心等需要注重研发和发展方向的聚焦。比如北京亦庄生物医药产业园需要集中优势资源,争取在医疗器械及设备制造、化药及中药生产、生物药研发及生产和CRO研发服务这四个核心行业上有所突破;南京生物医药谷已经集聚生物医药企业70多家,将主攻抗肿瘤药、心血管药等领域,力求建成国内重要的生物医药创新产品研发中心和制造中心。2.加速国际化进程。目前,我国政府、学术界和产业界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必须走国际化道路。从科研角度看,生物医药的研发不能仅仅依靠一个国家的资源,必须大力推动和开展国际合作。从商业角度看,生物医药市场的国际化需要企业国际化。当前,国外知名制药企业先后在我国设立了研发中心,如诺华、拜耳、诺和诺德、辉瑞、强生、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礼来、罗氏等。在这种趋势下,我国需要更加深入和广泛地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医药产业的重要性第9篇

关键词 医药经济 医药发展 创新管理 审计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 F42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09-0048-04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management of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in Chines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JIN Lianya

(China National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orporation, Beijing 100190, 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s well as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rein. Moreover, it analyzes in detail that in order to reach bette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macro environment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good management system and innovative management are required. Various management systems such as audi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duction and material are complementary and indispensible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KEY WORDS medicine economy; medicine development; innovative development; auditing management

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水平要求的不断地提升,对于医药行业的需求越来越大,医药行业经济发展的空间也非常之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企业要把内部管理做好、做新,做出自己企业的特色。所以,我们要对现在医药行业的现状和所处地位,发展的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地分析,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医药企业经济规模发展得越来越好。

1 医药行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地位

1.1 经济产业特性

医药行业是公认的世界化的行业,它的经济产业也有一定的特性,在各国的产业体系和经济增长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药行业的产业特性显得尤为突出,第一,医药行业和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医药工业在经济上的价值可以通过医药新产品的销售额与我国GDP比例看出来,几十年来,医药产品总的销售额占GDP的比重一直是呈上升趋势的,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表现出动态稳定性特征。第二,医药行业是朝阳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国际性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是永不衰落的产业。第三,其产业特性为高投入,高风险,当然同时也是高回报的,并且有垄断性质。高投入体现在新药研究与开发上,制药企业新药的研究开发费已占其销售收入的15% ~ 20%。医药行业的高投入也导致其高风险,一旦企业开发失败,就会使其巨额投入血本无归,但是一旦成功,那么医药行业的利润是巨大的,发达国家医药行业的销售利润率高达30%,而且医药行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由以研究开发为基础的制药公司垄断的产业,利润巨大且具有垄断性。

1.2 医药行业现状

医药行业按国际标准划分,是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1]。其主要门类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器械、卫生、制药机械、药用包装及医药商业。我国只是一个制药大国,并不是一个制药强国[2],回顾中国医药行业近年的发展情况,一直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发展。现状很理想。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迅速。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行业不断壮大,到目前为止中国大约有5 000家大大小小的制药企业,生物制药企业有200多家[3]。制药企业的产值,以每年平均16.6%的速度增长,在我国GDP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达到了4%。与此同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原料药的生产和出口国之一,整个医药行业呈现比较好的发展态势。

1.3 机遇与挑战

我国医药行业的经济发展将迎来黄金的10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对身心健康的需求使得医疗药品市场迅速增大;新医改到2020年实施完成,医保全覆盖及大健康计划,会带来医药市场扩容及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这些对医药行业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而且,有国家政策的扶持,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卫生部、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制定的《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显示了国家对医药行业将进一步加大管控和扶持力度,目的是尽快实现医药行业由大到强的转变。研发决定未来,得专利者得天下。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配套政策的加快推进和全面实施,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会很激烈;新颁布相关政策与制度对市场的掌控;各地区政府地方保护的设置;制药企业小而多、低水平的竞争等。

1.4 医药行业现有的地位

医药行业的地位十分重要。医药行业是一个融合保守与现代的综合高科技行业,也是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行业,它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人民群众非常重视健康、保健、看病等问题,所以它是保护民生的特殊重要行业,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它的发展状况与人民群众享受的医疗水平直接相关。医药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的行业。对于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计划生育、救灾防疫、军需战备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医药行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问题

2.1 发展趋势

随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全面推进,我国医药行业经济发展到底是呈怎样的方向,是我们关心的问题,医药行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涉及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当今世界医药经济已经趋向于全球化[4],医药经济运行将继续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人口的自然增长是药品需求的基本因素,再加上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健康及生存质量提升的要求,加大了对药品的需求。药品价格渐趋合理,使得医药经济越来越向好的方向发展。药物制剂,生物药物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对医药行业有着深刻的影响,据专家预测,在未来3年里世界医药市场年增长率为9%,而生物制药市场年增长率为20%。同时,非处方药的迅速增长趋势很明显,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药物,一般都是非处方药,比如感冒药、抗过敏药、止痛药、胃肠道药和维生素等。全球老龄化时代来临,在未来十几年内,人口老龄化程度还会加剧,所以,老年用药市场将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市场。2013年,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医药大国,预测2020年前后中国也将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医药大国。

2.2 医药行业存在的问题

2.2.1 制药企业小而杂,竞争激烈

我国大型的企业少,行业集中度低,使得产品经济效益太分散,中型尤其是小型企业太多,大多数企业不仅规模小、生产条件差、工艺落后、装备陈旧、管理水平低,而且布局分散,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远远低于先进国家的水平,而且这些企业还无法达成规模经济优势。

2.2.2 创新体系不完善,效率低

我国创新体系不完善,新药产力不足,医药科技投入不足,我国产权品种很少,产品更新慢,重复严重。老产品多、新产品少;低档次与低附加值产品多、高技术含量与高附加值产品少;重复生产品种多、独家品牌少。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较慢。多数老产品技术经济指标不高,工艺落后,成本高,缺乏国际竞争能力。新药的预期回报率一般都比较低,所以,医药企业很少甚至不愿意投入资金去研发新药,从而导致研发新药的创新能力比较弱。

2.2.3 医药市场体系不健全,竞争体制不完善

在旧的体系格局被打破后,新的市场流通体系还没有形成。加上生产领域多年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药品低端而且重复,供应的量太多而卖不出去,流通秩序混乱,导致消费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医药市场治理任务艰巨。

3 医药企业的创新管理

3.1 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纵观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我们既有优势又有不足,也有很多的机遇,只是医药企业的规模,流程管理有些问题,作为医药企业,要想做得很成功,企业管理是不可少的,管理有了系统的体制,企业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科研、生产、营销管理上台阶是企业成长中的重要环节。其深远意义不仅是资源合理的配置,全面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力,从中获取最大利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强化了抵抗风险的能力。

从国内制药企业经济技术管理学角度来看,对于不同类型和不同构架的公司必须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一般认为“小企业是权威管理、中型企业是制度管理、大型企业是文化管理”。

随着国内众多制药企业的成长和壮大,强化企业的制度建设及管理上台阶已是迫在眉睫。在多项日常管理中,加强内部审计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环节。这也是国外许多发展中的制药公司管理中所重视的。内部审计,也叫内部控制,与公司组织机构设置、质量管理、经营控制、生产控制、研发系统控制、财务控制、物资管理、人力资本管理的控制等8个方面的合理化对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审计、生产、研发和物资这4个方面又是一个制药企业的命脉。

3.2 审计管理

在管理系统中,综合审计部(有称“综合计划部”),这是一个独立的部门,也是一个复合型人材相对集中的部门。它不但要对生产计划、设备检修计划、基建、技改工程计划、营销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科研计划进行全面制订、审计,而且要对相关图纸、材料预算、费用预算、各类合同进行审计、把关,不是简单扼要的文字条理性审校或靠“一支笔”签字能解决的问题。

审计部直接向公司领导汇报,犹如质量管理一样,是对一个制药企业的监管。一个优良的管理系统应该是“事事有人负责,人人勤于工作,减少管理层次,加快经营决策,强化内部控制,缩短工作周期,提高工作效率”。也就是说“不能有空白、也不能有重复、不能有交叉”。

为了强化管理体系的控制,应采用多种方式建立报告制度。保障信息及时、信息准确、信息共享、信息互补和综合。现代化的制药公司(集团)最重要的信息是财务分析月报、销售分析月报、库存分析月报、生产计划月报,这些将有利于正确及时地决策。管理系统既要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又要有利于内部监督控制,也有利于贯彻企业的政策方针。

3.3 研发管理

近年来,研发管理在现代化的制药公司(集团)中的地位逐年上升。而实际运作中,研发管理与企业中各项管理有着共性,也有个性。研发工作一定要重视信息工作,确定自己的优势,把握研发定位点。

在信息时代,审视确认研发的系统流程,完善职能系统建设。特别是对所开发的新项目的国内外市场、新产品专利、工艺路线调研后做出开题报告。经学术委员会讨论决定立题并制订通过草案。经审计后纳入计划,其中包括了人员投入、计划指标、技术指标、工时预算、材料预算、设备预算、设备考察、成果监定和结题报告等。

3.4 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人力和机器的合理配置及充分利用。为了保障批量的适宜性,要充分力求合理、经济地生产。对每个品种、每个批量要计算工时和设备运行台班,逐渐推行和完善工时管理制度。从这些基础数据出发,合理配置人员和设备,从而减少人力、物力、设备的闲置或隐性浪费。

虽然是以销定产,然而营销预测常常不准确。受一些政策性和多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非人所能预料。虽然营销的预测按月滚动,计算机系统也会及时地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调整。

实践证明,如能综合考虑到营销预测,以及前三个月平均销售业绩和未执行的合同,则生产计划会比较切合实际,可以纠正单纯营销计划所产生的误差。尤其是公司不是静态生存的,而是年年在发展,要采用动态管理,GMP实施必须量化,细到各个环节,而审计是保障企业运营的关键环节。

3.5 物资管理

物资、物流要科学管理。库存管理是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美国FDA检查的重要项目之一。验收物品要求实物清点,任何收发料、舱位转移等过账,都有单据备查,专人核对。计算机系统有过账审计报告,以此核对单据和系统的一致性。

负责计算机输入的人员和物流管理人员要各负其责。避免帐物一人管理,造成帐物不清。发料和发货遵守先进先出原则,避免库存的积压和货品过期。物品应按日期的先后编制流水号、批号和供应商批号,以便跟踪。成品、药检报告、原料、包装材料、退货、不合格品、宣传资料、礼品、办公用品、设备、备品备件、废品等均需分类管理,进入不同的会计科目,以使电脑的查询功能更为实用。

仓库管理中,原辅包装材料、成品都要有状态。即待验、合格、不合格、销毁等,状态可划分区域和贴标签。不合格品要严格管理,一般由QA负责。从GMP规范来看,标签的管理要特别重视。用计算机管理的系统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计算机过账和实物移动要同步,包括出入库和移仓。计算机管理库存中,有很多信息要能充分共享。总之,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现代化物流管理,它与生产、科研、营销具有同等重要性。

4 结语

现代医药制造业成为技术创新最坚实的依托,无论是行业管理或是经济学家都无法将研发和制造业进行分割。生产与技术创新的相辅相成,推动了历史车轮的前进。当前,发达国家出现随着制造业转移到海外,研发也随之转移的现象是为了效益与利益的最大实现。中国医药制造业走过了一个个里程碑,而要走的路依然漫长。虽然任重道远,在《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的指引下,医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日益凸显。

参考文献

[1] 李思成,温德良,冯燕丽. 我国医药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国药房, 2003, 14(3): 132-133.

[2] 孔学东, 干荣富. 中国医药产业的机遇、挑战及相应对策[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1, 42(1):76-78.

[3] 杨广林. 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浅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 15(15): 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