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健康教育的原因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4-03-16 08:15:01

健康教育的原因分析

健康教育的原因分析第1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 原因分析 对策

正文:

护理健康教育是指护理工作者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系统教育,促使患者自觉地采用有利于配合治疗和恢复健康的行为,以配合临床治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干预,它向人们提供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所必需的知识、技术与服务等,使人们在面临促进健康和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层次的健康问题时,有能力做出行为抉择,消除和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观念的更新,健康教育逐渐被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引入护理活动,成为护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医院为满足患者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内容往往做不到位,即使进行,也只限于向患者介绍一些住院知识与常见病的注意事项,教育效果不够满意。现将原因分析和对策总结如下。

1 主要原因分析

1.1护士方面

1.1.1专业知识不熟悉,不能很好地完成健康教育工作,素质有待提高。

1.1.2没有计划,护士健康教育工作随意性太强,不能保证健康教育的质量。

1.1.3时机不对,护士没有根据病种和病情分阶段有针对性得实施健康教育,导致效果不佳。

1.1.4观念没有及时改变,长期受功能制护理模式的制约,没有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健康教育者角色的认识。

1.2患者方面

1.2.1病人自身素质差别较大

患者文化、职业、环境、素养等各不相同,对疾病的认知态度,对健康知识的渴求程度,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都有很大差异。针输液的,怀疑护士所讲的知识。

1.2.3 缺乏健康信念及学习动机:健康信念是指一个人对健康问题的认识和看法,而这些认识和看法往往受个人文化背景、经济状况的影响,同时影响患者主动学习的动机。主动学习,易于接受健康知识,而被动学习,则接受知识仅处于应付状态[2],其效果必然较差。

1.2.4知识缺乏

有的病人对疾病的预后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对疾病的复发、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

1.3医院方面

1.3.1管理层没有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单独的重要工作来抓,监督不够。

1.3.2 缺少明确的质量控制办法

在实施健康教育考核过程中,由于其没有一种科学的量化的考核评价标准,在质量控制中缺乏明确的、具体的考评指标,从而影响到了健康教育的质量评价。

1.3.3缺乏有力的后勤支持

健康教育实施中的一些辅助器材也需要投资,如宣传手册、电视、光盘等物品。

2 对策

2.1 护士方面

2.1.1加强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将健康教育纳入继续教育的内容,规定不同年资、职称的护士接受健康教育培训的学分;通过举办学习班、专题讨论、外出短期学习等方式,使护士掌握有关行为科学、传播学、心理学和预防医学等基础学科知识,同时掌握医学、教育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聘请院内外专家和护理骨干编写下发较为系统的健康教育教材,并将健康教育纳入岗前培训的内容,以利于护士更好、更快地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缩短培训周期。

2.1.2提高认识,促进护士观念转变

由于我国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慢,对现代护理认识相对滞后,缺少健康教育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护士需要不断地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面,掌握实施健康教育的交流与技巧,以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不断需求,从而拓宽护理服务领域,达到最佳护理效果[1]。

2.1.3加强与医生的沟通

开展健康教育前护士将健康教育计划与主治医生沟通,达成一致后在对病人实施。

2.1.4实现弹性排班

对护理工作任务、内容、程序、人力和时间等影响因素需做通盘考虑,做出系统、科学地安排,使护理人员明确职责、任务,以满足病人护理需要为原则,保持各班工作量均衡,合理有效地安排人力,以使病人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效率不断地提高,使健康教育逐步满足病人需求。

2.2患者方面

2.2.1实施办法因人而异

护士在与病人进行沟通时,要注意语言的针对性、准确性和通俗性,根据病人的社会、文化及知识背景的不同,使用简繁不同的语言;正确选择词汇,直截了当地表达,以准确传递信息;使用易为病人理解的语言,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必要时要反复释义,以免引起误解。

2.2.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把握健康教育时机。

护患关系是指护士与病人通过特定的护理服务与接受护理服务而形成的人际关系,是护理实践活动中最主要的一种专业性人际关系[3]。

2.2.3加强宣传,使新的健康观念深入人心

在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类疾病谱和死亡谱也发生着变化,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已由急性传染病向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转化,导致这些疾病的主要原因是不良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2.3医院方面

2.3.1加强健康教育工作的督促管理。

2.3.2加强考核标准,制定健康教育评价标准。

细化健康教育考评指标,制定监督管理办法,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价。

3 结论

护士只有完成了对病人的科学的、系统的健康教育工作,才可以说实现了对病人的整体护理[1]。健康教育是一种通过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建立健康行为的教育活动,通过健康教育的影响和改变人们的不健康行为,引导人们养成有益健康的习惯,使之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3]。

参考文献:

[1].赵美燕. 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指导[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1-29

[2].范景敏,黄爱松.影响健康教育实施的护患因素[J].华夏医学,2001,14(5):723.

健康教育的原因分析第2篇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对医嘱依从性;健康教育

临床上已趋向将除典型的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以外的缺血性胸痛统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除变异型心绞痛具有短暂ST段抬高的特异心电图变化而仍为临床所用外,原有心绞痛的其他分析命名临床均已弃用。这不仅是基于对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的深刻认识,也表明这类心绞痛病人临床上的不稳定型和进展至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我们对此进行调查,分析其相关因素,有针对性的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认识到对医嘱依从性的重要性,以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率和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0―2012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60例,男93例,女67例;65岁以上53例,55-65岁50例,50岁以下57例;国家干部91例,工人26例,农民43例;高中以上文化78例,初中文化30例,小学文化48例,文盲4例。

采用自设问卷方法,对1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别发放问卷调查表,发放问卷160份,收回160份,经审查结果真实有效。

1.3统计学分析采用多样本率比较的卡方检验。

2结果

2.1发生率1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存在不依从性医嘱行为58例,占被调查者的36.25%。

2.2医嘱依从性差的相关因素

2.2.2不依从医嘱行为与自身素质和家属支持相关在部分患者中,23例(14.4%)男性不能戒除烟酒,24例(15%)病人不能规律生活,13例(8.1%)病人离不开麻将桌。

3讨论

依从医嘱行为指患者在就医后其行为(服药、合理饮食、优化生活方式、适量运动等)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即依从医嘱的行为活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自身的依从医嘱行为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本调查显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对医嘱依从性差的发生率为36.25%,需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我们分析其主要原因与文化程度,经济状况,自身素质及不稳定心绞痛发作状况有密切关系,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行为干预帮助受教育者掌握健康知识,树立健康理念,自愿采取健康行为的生活方式,消除健康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教育活动[2]。不依从医嘱行为,不仅影响不稳定心绞痛的控制,而且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增加了住院时间和经济负担。我们认为在治疗过程中,掌握不依从医嘱行为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措施。通过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增加病人防病治病,延长寿命的知识,促进其依从医嘱行为。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文化程度的差异,我们注重健康教育多样化,因人而异,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床边讲解,举实例现身说法,同时,还针对不同个体的特殊情况,制定合理的个性健康教育方案,矫正错误认识,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使患者易于接受,提高患者依从医嘱行为,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健康教育的原因分析第3篇

经调查:一周岁以上的患:儿陪护有68%是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在担当,由于他们年龄偏大,文化程度相对偏低、医学知识贫乏、认识能力差,接受外来信息观念淡薄,主动学习积极性差,因此健康教育效果较差。(2)患儿住院时间短

由于患儿住院时间短,接受健康教育内容、次数相对较少;98%的患儿陪护都是非专业医学人士,他们对医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相对较慢。3.2 护理人员的因素(1)护理观念滞后,缺乏主动性 有26.4%的陪护认为护士健康教育缺乏主动性。是由于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观念转变较慢,在履行职责上缺乏主动服务意识,难以对病人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2)健康教育时机及环境选择不当 据调查,25.9%的患儿及陪护认为刚入院时心神不定,顾虑重重,是难以安静接受健康教育的。还有环境嘈杂,气氛不和谐也影响健康教育质量。(3)方法不当 ,自身缺乏教育知识技能 有23.8%的陪护认为护士的宣教不能满足其需要。个别护士自身学历较低,知识面局限,采用方法简单,内容范化,对疾病知识、用药指导及药物的作用等掌握不够,针对性及实用性不强,不能满足患儿及家属的需要;工作流于形式,影响了健康教育知识的理解和接受。(4)语言缺乏艺术性和吸引力

10.8%的患儿及家属认为护士进行健康教育时似作报告,语言缺乏趣味性与幽默性,不能吸引其专心听讲。5.6%的病人认为护士工作忙时走过场,内容不到位,健康教育流于形势。(5)护患沟通不良或障碍 有9.1%的患儿及陪护认为与护士沟通不良。据调查,30%的护士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如何根据不同的情绪采用不同的沟通技巧;83.3%的护士沟通方式基本不了解;33.3%的护士认为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不加理睬,对疑虑过重,爱唠叨的病人采取的态度是不加理睬[2]。由此可见,护士的沟通能力与病人的要求不相适应,也影响健康教育质量。4 对策4.1 对陪护复杂的教育对象,要注意到重点陪护,把要进行的健康教育内容向他们介绍清楚,对年纪较大的陪护要抓住时机和方法进行施教 。4.2 改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

护理人员要真正树立现代护理观,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是健康教育实施的前提。护理管理者要有计划、有系统、分层次进行健康教育、明确其在现代护理中的重要性,而且明确开展健康教育不仅是对病人权利的尊重,也是护士应尽的义务。4.3 选择不同形式、不同教育时机、最佳教育时间、适宜的学习环境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有报道显示: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比单纯的口头教育形式效果好;在非治疗护理时间内的教育效果优于护理时间内的教育效果;疾病缓解期的教育效果优于发作期的效果[3]。因此,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要抓住关键:尽量选择患儿疾病缓解的非治理及护理期。要掌握好患儿及陪护的心情,理解他们,知道他们现在最需要什么,等他们心情平静时,为其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采取口头讲、演示、书面教育、图片及幻灯等多种方式对患儿及陪护进行健康教育。4.4 灵活运用语言技巧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与病人谈话,不仅要重视内容,还要讲究技巧。任何时候都要避免"审讯式"的提问,否则会阻断信息的沟通;应在谈话的态度、方式、语言、语上多下功夫,力争创造和谐融洽的氛围,在相互信任的气氛中激发病人及陪护的交谈欲望,从而了解病人的困难和需求;谈话力求达到准确、富有感染力,让病人感受到护士的真情,愿意对护士倾诉。4.5

健康教育的原因分析第4篇

【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424-01

繁衍后代与扶养子嗣是现代社会中每个女性都在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自原始社会以来,无论是母系主导时代还是父系主导时代,女性在生子育女方面都比男性更据主导优势。但是由于中国的封建社会持续的时期较长,许多人对女性的社会地位都存有歧视的思想,一直认为生儿育女是每个女性都应尽的职责,而且受封建思想的毒害,一些地方甚至会将不能生育的女性视为“克夫”的灾星,一旦发现某些女性不能生育,就会对他们施以各种封建刑罚,给女性同志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摧残。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政策施行以来,伴随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推行和优生优育政策的逐步落实,现代的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揭开“不孕不育”病症的神秘面纱的高度。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女性不孕不育的呢?通常来说,年龄增大、过度肥胖是容易造成女性不孕不育的外在因素,而多囊卵巢综合症、子宫感染、子宫内膜异位这些妇科疾病则是容易造成女性不孕不育的内在因素。下面,我就和大家来共同探讨一下女性同志不孕不育的原因和人工流产的健康教育。

一、易致女性不孕的六大因素。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以下六大因素是造成女性不孕不育的主要原因:一是年龄增大。女性的生育机能和和年龄大小是有紧密联系的,就普通女性而言,25岁至29岁是女性最佳的生育年龄,一旦过了35岁,就属于高龄产妇了,这个阶段的女性在生育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生心脏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等并发症,而这些病发症对女性同志的生育是有重大危害的。生育过程中如果出现了这些并发症,极易致使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出现畸形、缓慢,胎儿的死亡机率也自然就会随之高。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卵子质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一旦超过了最佳的生育年龄,体内代谢产生的卵子数量会逐渐减少,质量也会有所下降,特别是接近更年期时,女性的月经周期不但会比从前变短,时间更会变的非常不规律,与之相对应的,女性的子宫内膜会变的越来越薄,受精卵着床的可能性也会越来越小,胚胎的形成也会越来越困难,从而导致不孕不育。二是过度肥胖。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女性肥胖症的发病率也越来越多,过度肥胖会破坏女性的内分泌,内分泌一旦紊乱,势必影响女性同志的生育排卵,严重的还会导致其它健康问题。同时,过度肥胖还会降低女性同志的身体免疫能力,因此,病态式肥胖的女性在治疗不孕不育症时的成功率也会比正常人要低。三是盲目减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现代的社会观念以瘦为美,许多女性在生活中都会有过减肥的举动,科学的减肥是对人体有益的。但是,如果盲目过度的减肥,对女性同志的身体却是有害的,盲目减肥除了会引起内分泌紊乱外,还会影响到女性同志对微量元素的吸收,一量身体当中出现缺乏微量元素的信号,势必影响生育。因此,我在这里郑重建议,年龄一旦超过30岁的女性同志,应该在医师的指导下科学减肥。四是人工流产。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女性同志发生不孕的比率与流产的次数是成正比例的。特别是机械式的刮宫手术,将子宫内膜壁刮的非常薄,即使怀孕,也很难得到充分的营养,容易自行流产。同时,人工流产还容易导致盆腔内膜炎等其它并发病,一旦感染上这类疾病,受孕的概念会越来越小。五是生殖器官感染。生死器官感染是导致女性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女性一旦感染了盆腔炎的话,就会造成输卵管的的扭曲、粘连,从而导致宫外孕或是不孕,而且盆腔炎是一种持续性的妇科疾病,一旦感染,很难根治。六是不良的性习惯。有些女性在房时不注意卫生,很容易引导生殖器官感染,还有一些女性在月经期间仍然行,细菌会趁机由官颈口进入盆腔,这些不良的性习惯都会影响女性同志的生育能力。 二、人工流产引起不孕的原因。人工流产是造成女性同志不孕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才使得人工流产引起不孕不育的呢?其实,所谓的人工流产,是指夫妻双方夫妻双方在避孕失败后所采取的一种紧急补救方法,是采用一定的医学手段来强行终止受孕过程的一项医学技术。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女性同志在妊娠的任何时期施行人工方法来终止受孕过程自然都是对身体有害的,特别是连续性频繁的实施人工流产对女性身体的危害更大,更容易导至不孕不育。总的来说,以下六个方面是人工流产手术导致不孕的主要原因:一是输卵管炎症阻塞,人工流产手术者如果有较重的宫颈炎或是流产手术过程中消毒不合格时,就会将病毒和细菌通过阴道引入宫腔从而导致生殖器感染,引发输卵管炎症以致阻塞。二是宫腔和宫颈粘连,人工流产手术是一项对生殖器管直接进行的手术,而生殖器管又是女性体内非常重要的生育器管之一,如果在实施人工流产手术过程中稍微出现差错,如吸宫方式不对、刮宫过于严重或是吸宫过度,都会对女性的子宫内膜和子宫颈管造成伤害,最终导致宫腔缩小、粘连或是宫颈阻塞、粘连,从而引发不育。三是闭经。如果人工流产手术后续措施不到位,会导致子宫内膜底层完全被刮掉或吸净,这样一来,子宫内膜无法再生,自然会导致闭经,一旦闭经,不孕不育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四是子宫内膜异位症,这种病症是人工流产手术后造成的子宫颈狭窄引起的,子宫颈狭窄会引起经血滞留子宫腔从而逆流到腹腔,近而造成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利于受孕。五是慢性盆腔炎,人工流产手术是一项极易感染的妇科手术,如果手术时不注意卫生或是手术后过早同房,都会引起盆腔发炎,以致不孕。六是月经不调,人工流产手术是一项强行打断妊娠过程的一项手术,手术过后通常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出现月经不调现象,如果女性的月经长时间不规律,自然会导致不孕。三是施行健康教育。不孕不育是当前医学当中的一个难题,普及生殖健康知识当前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采取措施预防不孕不育病症的发生:一是普及生育知识。受中国封建社会思想的影响,许多夫妇对于生育知识都是羞于启齿,接受不到正规的生育知识教育,对生育知识只是一知半解。因此,我认为各级计生部门应该大力加强生育知识的普及程度,加强生育知识的宣传力度,只有普及了生育知识,让民众真正从科学的角度了解了生育知识,这样才能有效的预防不孕不育病症的发生。二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总的来说,女性的不孕不育病症除了一部分是天生无法挽回的,余下的大部分都是可以采用一定的措施避免的。比如注意使用和采用节育环,就是目前技术条件下防止意外受孕施行人工流产手术有效措施,已婚育龄妇女适用节育环,未婚育龄青年适用,都可以避免多次人流造成日后不孕不育。三是注意个人卫生。对女性同志来讲,注意个人卫生,做好生殖器管的卫生工作,是避免疾病感染,预防不孕不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比如说,在做好人工流产的手术以后,要使用洁净的卫生护垫来保持外阴器管的清洁,同时还要采取一定的消炎措施,以防止感染。

以上内容就是我个人对于女性同志不孕不育问题的一些看法和见解,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健康教育的原因分析第5篇

【关键词】靖西市 中学生 体质健康 身体素质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B-0012-03

根据 20 世纪 80 年代末以来教育部公布的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的速度、耐力、爆发力、力量及身体柔韧性等多项身体素质指标呈持续下降的趋势,特别是肌力、耐力和柔韧性下降幅度较大。针对这一现状,分析原因,研究相应的、积极的对策,对扭转学生体质健康下滑趋势具有重要的F实意义。教育部 2001 年实施体育课程改革,2007 年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这些举措体现了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重视。以此同时,国家制定并实施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青少年体质的标准和目的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解释。这些年来国家对各学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方案进行监测,每年对各个学校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从总体来看,国家把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教育部、体育总局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组成部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教育部和体育总局实施《标准》的具体步骤 为:(1)从 2002 年新学年开始,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3% 左右的中小学校和 2 所以上的高等学校,小学从一、三、五年级开始,中学(中专)和高等学校从起始年级开始实施《标准》,以取得经验。(2)从 2003 年新学年开始,各地实施《标准》的比例扩大到 50% 的中小学校和所有高等学校。(3)从 2004 年新学年开始,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标准》。初中及以上各年级(含大学)测试项目为八项:身高、体重、肺活量、50 米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一分钟仰卧起坐(女)或引体向上(男)、800 米(女)或1000 米(男),测试的评分标准:86 分以上为优秀,76-85 分为良好,60-75 分为及格,59 分及以下为不及格。《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其目的和意义就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

二、我国中学生体质健康情况

根据近年来我国开展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实施情况所得的数据来看,我国中学生体质有着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2014 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学生的爆发力、力量、肺活量、耐久力等素质近 20 年来连续呈下降趋势。尤为严重的是,城市中小学生超重及肥胖检出率连续多年呈上升趋势,伴随而来的是许多成年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出现低龄化现象。2015 年教育部了关于 2014 年学生体质健康的结果监测报告,报告指出学生体质健康出现几个主要问题:(1)部分体能指标呈下降趋势;(2)反映心肺功能的肺活量指数呈下降趋势;(3)超重和肥胖率呈上升趋势;(4)学生的近视率仍然居高不下,各种本应该在中老年的症状出现在青少年的身上。检测数据表明,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已经成为非常严重的问题,引起社会和教育部的高度重视。

为了更好地了解靖西市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我们根据这个标准,对靖西市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靖西市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进行分析,以找到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的策略。现就调查与分析的具体情况阐述如下。

三、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

本次调查研究是以靖西市靖西中学、靖西民族高中和靖西二中的高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了解靖西市高一年级到高三年级的各个年度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情况。靖西市的这三所中学是全日制中学,各学校有各自的特色:靖西中学、靖西民高是重点高中,学生以考取大学为主要目标,学生中大部分来自市区。靖西二中是普通一级学校,学生的学习目标多种多样,学生来自市区和乡填。对这三所各具特色的学校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现状调查和研究,可从中了解靖西市各种层面的中学生的体质情况。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阅读了相关的论文和书籍。

2.数理统计法

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对学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得到的测试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处理和分析,用百分数对记数资料进行一般性描述。

3.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形式对靖西市靖西中学、靖西民高和靖西二中的高中学生的生活方式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体育锻炼、体育课程开展和对健康知识的认识情况。共发放问卷 330 份,收回300 份,回收率 91%,其中有效问卷 300 份。

四、靖西市高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与分析

(一)身高、体重指数分析

靖西市高中学生的身高、体重情况如表1所示。

分析,靖西市的几所中学学生的肥胖和超重这两方面的数据反映出来的情况比全国平均数要好,这方面可能和地域有关。从营养不良这方面看靖西市的中学生的比率要比全国比率大,靖西中学生较低体重比全国的少了 20 多个百分点,正常体重也比全国平均数值少了 20 多个百分点。从这三个方面看靖西市的中学生在身高体重的整体数据上比全国的低,原因是和当地的经济状况有关系,和生活饮食习惯有关系,和运动方面有关。因此,提高当地生活水平、改善饮食条件是重点,加强健身运动是改善体重问题的关键。

(二)肺活量指数分析

靖西市高中学生的肺活量情况如表 2 所示。

的分析,靖西市的中学生和全国的数据比较在及格方面差异不大,但是在良好、优秀和不及格三个方面和全国的平均值有一定的差距。不及格是最为严重的,有近 15 个百分点的差距。肺活量主要反映学生肺通气功能,同时也反映肺的容积和扩张能力。肺活量是评价人体呼吸系统机能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由此说明靖西市的中学生的呼吸系统机能不是很好。这与学生体育健康教育课程开展不到位、学生升学压力影响过深、课业负担过重、体育课进行耐力性方面的教学偏少等有关,因此,要进一步落实学生体育课节数,加强耐力性锻炼,来提高学生肺活量。

(三)速度、灵巧指数分析

靖西市高中学生的速度、灵巧情况如表 3 所示。

可以看出,在良好这方面靖西的中学生数值比全国的高外,其他三数据显示都比全国的平均数值低。各个中学不及格数值和全国相比差 5 个百分点左右,而在优秀方面跟全国最大的低 18.59 个百分点。这两方面都是反映学生速度、灵巧性情况的数据。这些数据反映人体的速度、灵巧素质,在这方面对体质发育尤其重要。影响这方面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少,对体育的理性认识不到位。因此,学校应积极实施大课间活动,多开展各类文体比赛及活动,以保证学生都能参加体育运动,施展个人体育特长,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为终身体育运动打下基础。

(四)耐力项目指数分析

靖西市高中学生的耐力情况如表4所示。

分析,整个耐力数据都和全国的平均数值相差不大,在及格和不及格的数值比率方面都要比全国的好,而良好方面和全国相差不明显。优秀方面则比全国的平均数值低 10 个百分点左右。从整个数据分析,靖西市的中学生在耐力方面相比全国平均水平来看是乐观的。影响耐力的原因是运动,不参加运动和少运动耐力就差。现代大多是独生子女,因为家长溺爱所以学生容易滋生惰性和依赖性,以致怕苦怕累,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不愿意从事时间长、强度大的运动项目,导致学生的耐力差。因此,加强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让家长多督促子女参加运动,克服学生的惰性心理是提高学生耐力的基础。

五、影响靖西市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各方面因素分析

(一)学生对参加体育运动的态度和意义认识的调查情况

学生对参加体育运动的态度情况如表 5 所示,对参加体育运动的意义的认识的情况如表 6 所示。

看出,在对参加体育运动的态度上,有 90% 的学生持积极的态度,8% 的学生持被动的态度,仅有 2% 的人持消极的态度。从参加调查的学生来看,很明显地表现出喜欢参加体育运动的态度。从表 6 看出,98% 的学生认为体育运动有利于健康,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体育与体质健康的关系有正向的认识。参与态度好坏大多数来自兴趣,因此要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这项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热情是比较积极的,调查结果也是非常乐观的。对于持被动和消极参加体育运动态度的学生来说,是因为对体育和体质健康的关系认识不足,以及身体方面的原因造成。当然这方面的人数比例是比较小的,只占总值的 2%。

(二)学生对学校体育课的评价和所持态度的原因

学生对学校体育课的评价情况如表 7 所示,对体育课所持态度的原因如表 8 所示。

发现,学生对体育课评价满意以上是比较多的。场地、器材方面的因素对学生的课外体育运动影响极大,学生运动少与学校运动场地和器材少有关。这说明运动场地和器材少使得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机会少。教学方式是与学校体育老师的教学方法选择和设计等方面有关。靖西市是广西南部边界上的县级市,位置偏远,对国家的体育课程改革还没有全面有效地得到落实和执行,因此学生在这些问题上对体育课做出表 7 的评价。体育课的评价满意以上占总体人数比例的 68%,这是对体育课好的肯定,说明体育课的开展工作是成功的。可是不能忽视的是评“一般”的学生却占 31%,由此看出开展体育课工作还是不够完善。评价一般的学生主要是根据场地器材、教学方式等两方面的因素来评定自己对体育课的态度的。因为靖西市和大城市相比学校的场地、器材有比较大的差距,所以差评因素中,场地器材占了 78%。由于靖西市的各中学都是全日制全封闭式的学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和场地、器材有着很大的关系。

(三)学生体育锻炼的频率和时间分析

学生体育锻炼的频率如表 9 所示,学生每次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如表 10 所示。

的数据分析来看,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次数还是较高的,一周进行体育锻炼 3 次到 5 次以上的学生占了61%,从这可以看出这些学生平时除了在体育课进行锻炼外还进行了课外的体育锻炼,这也证明有 61% 的学生对体育锻炼是比较感兴趣的。另外,有 39% 的学生每周只进行了体育课的锻炼。教育部规定中学生的体育课每周不少于 2 节。从表 9 的数据看,每周进行 1 至 2 次体育锻炼的学生可能会因为学习或兴趣等方面的原因没有进行更多的体育锻炼。运动生理学认为,每周锻炼多于 3 次时,最大吸氧量的增加逐渐趋于平坦;当锻炼次数增加到 5 次以上时,最大吸氧量的提高就很小;而当每周锻炼少于 2 次时,通常不引起变化。由于运动效应的积蓄作用,每周锻炼 3-4 次最为适宜。表 9 表明靖西市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不容乐观,相当数量的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只维持在 1-2 次的水平上,这就难以对机体产生刺激,从而影响学生身体素质水平保持和提高。从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来看,30 分钟以内的人数居多。高中生的学习压力是很重的,在学校的大多数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因此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时间少了。从整个数据综合来看,学生每个星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 2 个小时左右,对比教育部提倡的每天 1 小时的体育锻炼还有一定的差距,达不到正常的健康运动的标准。可见,体育锻炼的时间和频率是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

(四)家庭和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分析

在生活水平提高和营养条件改善的情况下,缺乏体育锻炼是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主要原因。身体素质是反映人们跑、跳、投等力量、耐力方面的能力, 也是人们体质强弱标志之一。学校体育是整个人生体育的中间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是一种与当代及未来需要相适应的教育策略,也是使学生能够健康生活学习的一个重要保证。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也是由社会和家庭以及自身方面的原因造成。父母认为孩子在学校只要学好文化知识就行了,从而忽视了孩子的体质健康。很多调查表明,中学生能否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和所在的社区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有关。社会体育活动开展多了,参与的人多了,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就会由此而生。社会环境是影响青少年发育成长的重要因素,社会要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条件。

六、建议

从各方面的数据调查分析来看,要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应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切实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加大体育宣传的力度,为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供更好的条件。

(一)提高学生对体育与健康关系的认识

体育锻炼以学校体育教育为传输导体,学校要教育学生充分意识到体育对促进健康、身体发育和娱乐等方面的作用。学校体育教育要充分考虑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的l展,进行科学的指导和引导。

(二)深化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

应全面考虑到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发育规律,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学校体育教学方案,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教育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努力开展课外体育锻炼

学校和社会都应全力支持青少年的课外体育锻炼,并给予高度的关注和支持,大力开展体育运动。

(四)家庭要做好启发引导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要了解孩子的体质健康状况,要启发和引导孩子去进行体育锻炼,并积极配合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使孩子能够健康地学习与生活。

【参考文献】

[1]刘淑慧.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教育部,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J].中国学校体育,2002,127(5)

[3]邓先强.论学校体质健康教育[J].体育学刊,1999(6)

[4]于云龙,何 琳.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J].西安教育(理论版),2006(10)

健康教育的原因分析第6篇

[关键词] 血液透析;健康教育;生活质量;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59.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c)-039-03

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CAO Ruiyan, LIU Yuqing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Yiyang City, Yiyang 4130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individualized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complication in the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ethods: 12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and control group, each 6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he routine nursing guidanc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he individualized health education for 6 months. The HRQOL score and complication incidenc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HRQOL score was markedly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was significantly elevated compared to that before intervention (all P

[Key words] Hemodialysis; Health education; Quality of life; Complication; Nursing care

健康教育是一种促使人们自觉采取有益于其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其健康的危险因素的社会活动,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表明,大多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迫切需要医护人员对其实施健康教育[1]。因此,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护理人员有必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满足其健康教育需求。本文中笔者通过对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为期6个月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旨在进一步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其生活质量和并发症的影响,为健康教育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8月~2009年5月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均符合1977年北戴河肾脏病会议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的诊断标准。其中,男77例,女43例;年龄65~84岁,平均(68.5±11.4)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71例,高血压肾病23例,糖尿病肾病17例,梗阻性肾病5例,多囊肾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因、治疗前的症状体征、各项检验指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指导。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由专职健康教育人员全面评估身体状况,并详细了解其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生活习惯、心理状态及护理需求等,然后有针对性地制订并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

1.2.1 健康教育形式以透析患者及家属为健康教育的对象。口头宣教为主,每次透析时与患者进行双向交流1 h,发挥互动效应,分发健康知识手册,透析场所张贴挂图,鼓励患者之间相互传授经验,播放DVD、电话随访等。

1.2.2 健康教育内容①心理指导:主动与患者交流,认真倾听患者倾诉,了解其内心的思想顾虑,耐心讲解一些疾病相关知识、透析治疗的重要性、过程及注意事项,并针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及时做好疏导宣泄,协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鼓励患者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体现自身价值,尽快适应角色转换。保持心情舒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现实。②饮食指导: 鼓励患者合理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低盐、低胆固醇的食物。蛋白质以高生物价优质动物蛋白为主,如鸡蛋、鱼、肉和牛奶等。忌食植物蛋白,尤其是豆类制品。水肿而又少尿或无尿的患者严格控制水、盐的摄入,进水量=前天的总尿量+500 ml水,2次透析之间体重增加以不超过干体重的4%~5%为宜,钠盐应限制在4~6 g/d以内,钾的摄入量为2~3 g,尿量>1 000 ml/d的患者不需要严格控制饮水量,多吃高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③用药指导:耐心解释药物的用法、作用机制及副作用等。强调遵医嘱长期按时按量服药。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性骨病,需经常补充钙剂;肾性贫血,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长素,2次/周,注意血压控制不良时不宜使用;适当补充铁剂、叶酸;心衰患者口服地高辛前要自测脉搏,若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3 观察指标

于干预前后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进行评估;观察两组患者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或组内自身比较采用t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Pearson χ2检验,P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HRQOL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HR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HR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明显高于干预前(P

2.2 干预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低血压、高血压、低血糖、内瘘闭塞、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是个体在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中功能能力和主观感觉的表现,能全面反映患者的健康状况,业已成为一个公认的疗效评价指标。岑琼等[2]研究发现,血液透析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和精神健康等生活质量维度上得分均显著低于一般人群,提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普遍低下。健康教育是血液透析患者获得血液透析相关知识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控制患者的病情,继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孟凤芹等[3]研究证实,健康教育干预可明显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张宝梅等[4]研究表明,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组资料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HR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经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后,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提示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提高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原因可能与个体化健康教育通过影响患者的知识态度、促使其形成了正确信念和促使其采取了有益于健康的行为、避免了影响透析的不利因素有关。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充分运用自己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在详细评估患者对健康教育的认知状况和对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提高其生活质量。

3.2 健康教育有助于减少维持性透析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

血液透析在挽救和延长患者生命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威胁患者长期存活和生活质量的各种并发症,如低血压、高血压、低血糖、内瘘闭塞、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消化道出血等。因此,做好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对提高老年患者血液透析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5]。时姣等[6]研究发现,经健康教育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改善,体重控制理想,血压异常及内瘘闭塞、高血钾、心衰、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认为健康教育能有效防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低血压、高血压、低血糖、内瘘闭塞、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经个体化健康教育后,老年维持性透析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提示个体化健康教育有助于减少老年维持性透析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个体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老年高维持性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丁惠芳,胡棣,黄海珍,等.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护理,2006,6(4):51-52.

[2]岑琼,王君俏,王永芬,等.2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186.

[3]孟凤芹,孟雷,马春梅.健康教育干预对慢性肾衰竭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7):27-28.

[4]张宝梅,赵爱民,李新华.健康教育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4):426-428.

[5]曾牡华,张舜英.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8,7(7):3-5.

[6]时姣.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3):35-36.

健康教育的原因分析第7篇

【摘要】:本研究从健康教育的特点、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健康教育的内容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患者对疾病了解,促进患者调整并适应这种疾病,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血透;康复;健康教育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疗法是以人工方法清除病人体内的氮质及其他代谢产物,使血液得以净化,同时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达到替代已丧失的肾脏功能的治疗方法。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期患者重要的肾脏替代疗法之一,其治疗是长期的,甚至是终生的,血透病人的健康教育是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对促进疗效,延长血透的间隔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要充分考虑血透病人的特点,探索血透专科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模式是护理工作者一个重要的课题。目前,血透患者透析不充分和营养不良问题,是国内大多数血透中心影响透析质量的主要原因,规范高效的医疗管理和积极有效的健康宣教对于指导患者充分透析和营养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探讨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本研究从健康教育的特点、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健康教育的内容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患者对疾病了解,促进患者调整并适应这种疾病,提高其生活质量。

一、血透患者健康教育的特点

对血透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全面掌握相关疾病知识,自觉进行饮食、饮水量控制,调整好情绪,以最佳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使透析顺利完成,并最终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目的。血透患者健康教育的具有如下特点:

1、健康教育的内容综合性强。血透患者其发病和治疗不仅与生物因素有关,而且还与心理、家庭、社会因素有关,其并发症多,常引起全身各系统的症状。因此,健康教育涉及的内容较多,除医学知识外,还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整体过程。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消除血透患者对透析的紧张、恐惧。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持精神愉快,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了解血透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和社会因素的相关性,对血透患者的治疗和生存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降低心理障碍的发生率是做好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3、健康教育的长期性。血透患者透析治疗具有周期长、心理依赖性强等特点。住院康复期间,医护人员应给予及时的心理护理。回归家庭社会后,同样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因此,血透患者的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仅要对患者还要对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不仅要在住院治疗期间进行教育,还要在出院后继续进行教育。只有长期坚持,采取各种途径和方法,持之以恒,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二、血透患者康复期健康教育的方法

全面收集评估患者情况,包括疾病过程,患者的不适症状,心理反应,对疾病了解程度,文化程度,家庭经济和社会支持系统。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健康教育的方法,现将健康教育的方法介绍如下:

1、针对不同的个体和不同的健康问题,采取面对面交谈。由医生和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肾脏疾病的表现及透析的原理、方法、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对透析的紧张、恐惧。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有效的正确的指导。对患者提出的疑点或难点,要耐心倾听和解释,帮助他们加强理解,正确面对现。

2、宣传、书面和视频资料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向患者发放一些肾脏疾病及透析的宣传资料,如小册子、书籍等,并给予讲解,在宣传栏张贴相关知识进行宣传。观看一些健康教育的视频,如何保持合理的营养摄入等知识整理成册,印发给患者及家属阅读学习,让他们掌握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提高对疾病的认识。

3、对病人亲属的教育。在整个健康教育过程中,要重视患者亲属的参与作用,让亲属享有知情权。通过健康教育,让他们了解血透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消除亲属对血透的无知和误解。

三、血透患者康复期健康教育的内容

1、正确及时的心理疏导:对于新进入血液透析阶段的患者,给予介绍血液透析的基本知识、必要性和各种注意事项,开展病人间成功经验的交流。由医生和护士向患者介绍血液透析的原理、方法及使用物品,包括透析器、透析管路、透析穿刺针,以消除对透析的紧张、恐惧。在透析及病情观察过程中,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及病情变化,及时为其排忧解难,缓解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告知患者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不适。通过良好的饮食控制和药物辅助治疗减少不适和并发症的发生。

2、合理调整饮食:透析患者应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食欲不好,进食差,是一个非常突出的护理问题,它造成了病人营养不良,最终影响病人的预后。首先,进食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鱼、瘦肉、牛肉、酸奶等)、维生素(如维生紊C、复合维生素D、叶酸)、钙及足够的热量。其次,避免摄入过多的水分和盐。以保证二次透析期间的体重增加控制在干体重的3%以下。最后,防止钾的过多摄入(如香蕉、桔子、葡萄、萝卜、白菜、香菇、核桃、坚果类等),控制含磷食物的摄入(如蛋黄、动物内脏、豆类、瓜子、核桃、花生、栗子、全麦面包、糙米等)。

3、指导正确服药。透析患者应严格按医嘱服药(包括降压药、补充铁剂、促红细胞生成素)。以达到良好的控制高血压、心力衰竭、过度贫血的发生。定期实验室检查,及时了解机体状态和检测透析效果,随时调整用药和透析处方,以提高血液透析质量。

4、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对于持续性透析的患者,运用护理程序针对患者及其家属不同情况,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指导;定期举行健康教育讲座,并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文化程度、社会经济状况、家庭背景等有针对性进行健康指导。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健康教育取得社会支持给患者更多的关心、帮助及安慰。

四、结论

根据血透患者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其理解能力进行健康教育。让血透患者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持精神愉快,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

参考文献

健康教育的原因分析第8篇

关键词: 体育教师 非体育教师 亚健康 比较

1.引言

亚健康是国际医学界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新概念,主要是指机体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却呈现出活力降低、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和代谢过程低下的状况。它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也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1]。这种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是慢性病的“潜伏期”,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名称。高校教师是亚健康高发人群的结论已被大量研究所证实。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多数研究的对象是高校中的非体育教师,而针对高校体育教师的研究却鲜见报道,更缺乏体育与非体育教师之间的横向比较。因此,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江苏部分高校的体育与非体育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旨在反映高校体育教师亚健康状态的现状及与非体育教师在亚健康方面的差异,为今后的同类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从江苏省的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地区抽取14所高校,共计1002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2.2研究工具

采用亚健康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亚健康状态进行评价。该量表是由日本亚健康研究学者山口大学医学部的山崎秀夫教授制定[2、3],后经国内有关专家修订而成,共有47项指标。通过信效度测试证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2.3评价方法

2.3.1健康状态的判定

首先,以问卷中的一个题为“经医疗部门诊断,是否患有某种慢性疾病?”的问题作为区别“患病”与“非患病”人群的依据。其次,对于“非患病”人群中的“健康”与“亚健康”人群的判定则是通过亚健康量表完成的,量表中的每一项指标都有“完全没有这种现象”、“几乎没有”、“偶尔有”、“常常有”、“总是有”五种选项,其中对于亚健康症状的指标,以选择“常常有”或“总是有”两种选项者视为亚健康,而选择其它三种选项者则视为健康。

2.3.2亚健康量表得分

量表得分(后称“亚健康得分”)是以分值的形式来评价研究对象的健康状况,是亚健康量表47项指标的得分分别乘以各自权重,然后相加得到的总分值。分值越高表示健康状况越差。

2.4研究方法

2.4.1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80份,收回1026份,其中有效问卷1002份,有效率为92.8%。其中男性536人(53.5%),女性466人(46.5%),体育教师221人(22.1%),非体育教师781人(77.9%)。

2.4.2数理统计法

采用描述统计中的频数分析法得到所需的各种比例,并按照性别进行一般的统计学分布描述。采用卡方检验来分析两个分类变量之间的关系,对于连续型变量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P<0.05为显著性水平。

3.研究结果

3.1体育与非体育教师的健康状况比较

表1的数据显示,体育教师中无论男女处于健康状态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体育教师,患病率的比较结果显示,男教师中体育教师的患病率明显低于非体育教师,而女教师则有所不同,两者之间几乎没有差异。不过,从总体上说体育教师的健康状况明显好于非体育教师。

3.2体育与非体育教师在不同年龄段的健康状况比较

表2的数据反映出了四个方面的信息。第一,体育教师在各个年龄段的健康水平均明显好于非体育教师(卡方检验显示,P值均小于0.01)。第二,通过亚健康状态的比例分布可以看出,体育教师中亚健康发生率最高的年龄段是30―40岁;而非体育教师亚健康发生率最高的年龄段是在30岁以下年龄段。第三,无论体育教师还是非体育教师,在40岁以上年龄段都会出现患病率快速增长的现象,说明40岁是教师群体健康状况开始出现快速下滑的临界点。第四,通过患病率还可以看出,虽然体育教师的患病率低于非体育教师,但40岁以后患病率的增长速度要高于非体育教师(40岁前后患病率的增幅分别为:体育:男23.3%,女26.3%;非体育:男20%,女21.5%)。

3.3体育与非体育教师在亚健康得分方面的比较

本次研究的有效样本数为1002人,其中患病者262人(26.1%);非患病者740人(73.9%)。因为非疾病人群中有38人没用填写具体年龄,所以下文中的数据来源于702名非患病者。

通过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相同年龄段的男女教师中,体育教师的亚健康得分始终低于非体育教师,其中在30―40岁和40岁以上两个年龄段的男教师中,两个群体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这两个时期,体育教师的健康状况明显好于非体育教师。在女教师中,虽然两个群体的亚健康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30岁以下年龄段,两个群体之间的差异已经非常接近0.05的显著性水平(P=0.06),可以认为在该年龄段体育教师与非体育教师的亚健康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前者的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后者。

4.分析讨论

4.1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年龄分布特征

年龄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外有关亚健康的研究表明,亚健康状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在35―55岁年龄段亚健康的发生率最高[4],国内的研究也显示40岁以后是亚健康高发的年龄段[5]。高校教师因其特殊的职业特点而导致的健康问题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是范存欣等人于2002年对广东高校教师的大样本调查,其研究结果显示,高校教师亚健康的高发年龄段为30―40岁,有年轻化趋势[6]。而最近几年则有研究表明,高校教师亚健康的高发年龄段已经前移至30岁以前,年轻化趋势十分明显[7]。本次研究的结果同样显示,高校非体育教师的亚健康高发年龄段出现在30岁以前。我认为造成亚健康高发年龄段前移的主要原因是当前高校日异增大的工作压力。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处于科技前沿的高校教师群体必须不断补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适应时展的潮流。同时由于我国高校系统的评价体系极其重视科研工作,大到学校排名,小到个人职称晋升、工资待遇无一例外都与科研工作有着密切联系。高校教师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从事艰巨的科研工作,其压力可想而知。另外,持续增长的物价,天文数字般的房价都在无形中加大了高校年轻教师的生活压力,导致他们过早出现亚健康状态。

本次研究显示,高校体育教师的亚健康高发年龄段出现在30―40岁,这一结果与彭业仁等人关于西部高校体育教师亚健康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8]。体育教师亚健康高发年龄段较非体育教师而言有所推迟的原因与体育运动因素有着密切联系。

4.2高校教师患病率的年龄分布特征

范存欣等人的研究表明,高校教师在40岁以后会出现患病率上升的趋势[6]。本研究结果则显示,在高校教师群体中,体育教师与非体育教师同样会在40岁以后出现患病率上升的趋势,而且上升的趋势非常迅速,进一步证明了范存欣等人的观点。另外,通过比较还发现体育教师40岁以后的患病率增长速度高于非体育教师,这个结果值得关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3体育与非体育教师健康状况的比较分析

本研究以健康状态分布百分比和亚健康得分两种方式对体育教师与非体育教师进行了比较,两种方式所得结论有所不同。首先从健康状态分布百分比的比较结果来看,体育教师无论男女,在各个年龄段的健康水平均明显好于非体育教师。而亚健康得分的比较结果却有所不同,虽然数据显示在各年龄段的男女教师中,体育教师的亚健康得分始终低于非体育教师,但只有在30岁以上的男教师和30岁以下的女教师中,体育教师与非体育教师间的亚健康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该时期体育教师的健康状况明显好于非体育教师,而其他年龄段差异不明显。究其原因可能是在30岁以下的男教师中,虽然体育教师日常的体育活动多于非体育教师,但由于比较年轻,身体机能都处于较好状态,因此两者之间虽有差距但并不明显。对于女教师来讲,30岁以前由于体育教师的体育活动频繁,因此健康状况明显好于非体育教师,而到了30岁以后,由于工作和家庭的双重负担使得大多数女教师无暇从事体育锻炼,从而导致女体育教师的健康水平下降,而与非体育教师的健康水平差异不大。

两种比较方式所得结果虽有差异,但总的趋势是一致的,即高校体育教师的健康水平好于非体育教师。健康分布百分比从总体上对两个群体进行了比较,而亚健康得分则进一步精确化了两群体间的健康差异。

5.结论

5.1高校教师亚健康高发期年轻化趋势明显,体育教师的高发期出现在30―40岁,而非体育教师的高发期则前移至30岁以前年龄段。

5.2高校教师在40岁以后年龄段会出现患病率快速增长趋势,体育教师的增长速度高于非体育教师。

5.3高校体育教师的健康水平总体上好于非体育教师,但在不同的年龄段差异各有不同。在30及30岁以上的男教师和30岁以下的女教师中,体育教师的健康状况明显好于非体育教师,而其他年龄段差异均不明显。

参考文献:

[1]李晶,金亚晶.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中医辨证[J].中国临床康复,2004,(9):1756.

[2]山崎秀夫.自症状に基づく半健康にする研究[J].日本公生1991,38,(2):132-139.

[3]山崎秀夫.健康状の尺度の造化と指数化、民族生[J].1994,60,(3):140-156.

[4]Steele L,Dobbins JG,Fukuda K,et al.The epidemiology of chronic fatigue in San Francisco[J].Am J Med,1998,105(3A):83S-90S.

[5]赵瑞芹,宋振锋.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19:10-13.

[6]范存欣等.广东省高校教工亚健康现况及危险因素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774-777.

[7]霍云华,王学良,李俊等.广东省某医学高校职工亚健康状态调查分析[J].广东医学,2007,(2):294-296.

[8]彭业仁,陈慧娜等.对西部部分省、区高校体育教师亚健康状态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62-65.

健康教育的原因分析第9篇

关键词:健康人力资本;教育人力资本;经济增长;时间趋势

一、文献回顾

国内外很多学者们通过分析认为,经济增长离不开人力资本积累,而人力资本包含两个方面:教育与健康,但在具体分析时只分析了其中一个方面,且方法不尽相同。

学者们研究证明:教育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教育是增加人力资本的主要渠道,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因而增加教育投资具有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如: Schultz(1961)采用投资增量法,分析了1929-1957年美国教育提高带来的收益约占美国同期国民收入总增长额的33%。Denison(1962)采用增长因素法,通过教育程度在劳动投入中的比例,分析教育对美国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在1929-1948年间为37%。20世纪80年代,教育与经济增长的探讨进入新阶段,将人力资本作为内生因素纳入模型。如:庄志军(2006)通过对比日、英、美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指出经济增长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王萍(2008)用回归分析法,研究1990-2005年甘肃省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出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及促进作用大。这些学者使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得出结果,但都只分析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作为人力资本另一个重要方面――健康却只有少量文献研究,结果表明健康对经济增长有正的影响作用。Rivera与Currais(2004)用西班牙17个地区(1973-1993年)每名工人GDP增长率的对数对卫生费用占GDP比例的对数回归得出,卫生投人每增加1%,会使人均GDP增长0.16%。刘国恩与傅正泓(2004)将人口健康作为人力资本,认为个人健康是决定中国家庭人均收入的重要因素;且农村人口比城市人口的健康经济回报更大,女性比男性的健康经济回报更大。王一兵与张东辉(2007)用中国健康营养调查1997-2004年的数据,用GLS、FE、HT几种模型分析了健康人力资本对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HT模型是比传统的FE模型更为有效的模型,且健康对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些学者使用不同方法和变量从不同角度得出结果,但都只分析健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以上分析大都是单独从教育或健康一方面来分析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忽略了另一方面也会对经济增长有影响,没有将教育与健康结合在一起考虑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际上,良好的教育对健康有正的影响并推动经济增长;良好的健康才能保证教育的效果并促进经济的增长。只分析人力资本其中一方面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必然具片面性,会减少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大小和可靠性。因此,本文以此为突破口,将人力资本教育与健康两方面同时考虑,从投入角度来分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解释结果,得出结论。

二、投入模型设定

在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时,主要是从消费者与厂商的最优化均衡来进行推理论证,其中厂商的生产函数是极为重要的。一般说来,生产函数中与人力资本直接相关且实际应用最多的是Cobb-Douglas生产函数,通过两边取对数后可以化为线性关系模型。

从前面研究文献中知,教育和健康都对经济增长有正的促进作用,且已有学者分析教育或健康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因此,在模型设定时,本文将教育人力资本与健康人力资本都纳入模型,用弹性表示,设定模型为:

lnY=αlnK+βlnL1+γlnL2+u

为了与单独分析时的结果作比较,本文先模拟出只使用教育人力资本或健康人力资本时的方程做回归分析;然后同时加入这两种人力资本,模拟出结果,从结果的不同给出解释。考虑到教育与健康之间的相关性与影响,本文还考虑用时间趋势来缓和二者的共线性问题及滞后影响。

三、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本文以我国1978-2007年相关指标为研究对象,直接采用从《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选取的数据,不足则从1991-2007年年鉴补全。由于不同人对各指标有不同理解,会采用不同的指标和数据处理方法。现在就本文几个重要数据分别解释其来源和处理方法。

经济增长与物质资本的度量:本文选择GDP作为我国经济增长指标;物质资本用固定资产投资表示。指标可以从统计年鉴上找到,从建国后到近期的所有时间序列数据,便于分析。

人力资本的度量:人力资本指标可以从投入方面去采集。投入即成本,是培养人力资本所需要投入的费用。从投入看,国家教育投入经费是教育投入中的主体部分,可以用国家教育投入经费作为教育人力资本投入指标。健康人力资本投入的直接成本是指卫生、医疗、保健服务等支出,可以对应地采用统计年鉴上的卫生教育总费用来表示。

四、模型结果分析

为估算分析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本文以我国1978-2007年的经济发展数据为依据,采用第二部分设定的模型,认为经济增长对物质资本、教育资本及健康资本的弹性变化都是线性的,可以直接用线性模型分析物质资本投入与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本文是从投入角度出发,模型为:

lnGDP=αlnK+βlnEDU+γlnHTH +u

此方程是本文采用的投入模型,其中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K表示物质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投入L,在此模型中分别用教育资本投入EDU、健康资本投入HTH表示。单独考虑EDU或HTH及同时考虑EDU与HTH的结果对应于结果表1的(1)、(2)、(3)列。数据分析得EDU与HTH之间相关性达0.9以上,为了去掉这种共线性影响,加入时间趋势。t表示时间趋势,u表示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为扰动项。增加时间趋势后对应于结果表1中的(4)列。

下面将对模型进行估计与分析:

从表1中可知:

当只用物质资本K与教育资本EDU来估计对经济增长GDP的影响时,物质资本贡献率为0.498,统计很显著;而教育资本的贡献率为0.363,统计比较显著,此时R2为0.9952。从数据分析上来看,物质资本比教育资本的贡献率大。

当只用物质资本K与健康资本HTH来估计对经济增长GDP的影响时,物质资本贡献率为0.274,而健康资本的贡献率为0.607,统计都非常显著,此时R2为0.9990。从分析结果来看,健康资本比物质资本的贡献率大。

当同时用物质资本K、教育资本EDU和健康资本HTH来估计对经济增长GDP的影响时,物质资本贡献率为0.307,健康资本的贡献率为0.640,统计都非常显著。此时R2为0.9991,比单独用教育资本或健康资本变量时要稍高。而值得注意的是教育资本的贡献率为-0.069,不仅统计不显著,而且系数符号改变为负,这与理论现实相背。

为了找到使教育资本变量从0.363变为-0.069的原因,在分析过程中结合理论做了更深入的分析。实际上,健康是人们拥有的一种财富,一种本质上和知识、金钱具有同样价值的财富,没有一定程度的健康,人们不会有机会获得教育,成为高素质劳动力。教育和健康间有极大的相关性。考虑到教育投资的滞后性及经济变量间的共线性,在变量中加入一个时间趋势变量更有助于分析经济问题。

加入时间趋势变量t,从表1中列4可知:物质资本贡献率为0.345,健康资本的贡献率为0.739,t的系数为-0.059,统计都非常显著。此时,教育资本的贡献率为0.133,统计比较显著,扰动项u更小。R2为0.99966,拟合度更高。

可见,经验分析与国内外很多学者的研究一致,用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来共同分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具解释性更可靠。教育资本与健康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共同影响是显著的,且从数据上来看,以往被人们忽视的健康资本弹性更大,更值得国家社会关注。

五、结论与建议

以上分析用1978-2007年的统计数据,以设定的线性回归模型从投入方面揭示了教育人力资本、健康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教育人力资本和健康人力资本都是引起GDP增长的重要原因,能促进经济增长。只考虑一种人力资本时,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607,而教育仅为0.363。

同时考虑教育人力资本与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大于只使用其中一个方面时的影响,与实际情况更相符。但要注意两种人力资本相关性大,存在相互影响。

投入模型结果表明,我国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0.133,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0.739,二者都对经济增长有推动作用,特别是健康人力资本推动作用更大;而物质资本的贡献率为0.345,不如健康投入大。这说明教育的部分影响通过影响健康进而影响GDP,也说明了教育与健康之间的相关性。

鉴于以上分析,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有必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加大人力资本投入,特别是健康人力资本。教育人力资本和健康人力资本是引起我国GDP变化的重要原因,应加强投入。物质资本固然重要,但其贡献比不上健康人力资本,且近年来国家物质水平已有很大改善,而人力资本水平相对较低,一方面教育水平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日益增大,但却未受重视。

加强素质教育与卫生设施投入,提高人力资本质量。我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素质教育缺乏。国家应改变教育体制,注重知识与素质教育并重,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本投入的贡献率。因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更大,国家在资金投入时要更重视健康投入。但不少地区特别是农村,卫生设施不完善,医疗费用高昂,健康水平受影响。因此,要适当加大政府卫生设施投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提高人们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Schultz,Theodore.Invest in Human Capita1[M].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1.

2、Denison,Edward F.How to Raise the High-Employment Growth Rate by One Percentage Point[M].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2.

3、庄志军.美日英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式比较[J].商场现代化,2006(6Z).

4、王萍.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甘肃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