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班级建设管理策略优选九篇

时间:2024-03-06 16:21:14

班级建设管理策略

班级建设管理策略第1篇

【关键词】班主任 班级管理 班级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97-01

小学班主任肩负着学科教学、建设班级、全面育人的多重任务。新时代对小学班主任的要求更高。小学班主任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核心管理者,在班级建设的开展过程中应该采取多样的方式,班级活动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班级活动在班主任进行班级建设中的意义

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的主任教师,是负责组织、教育、管理班级学生,引导、帮助、促进班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责任人。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除了传授学生基本的文化知识素养的形成以外,还兼任着对于学生的思想、价值观、道德心理的熏陶;科学素养的养成;基本生活能力的辅导等。小学阶段教育的主要着眼点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班级活动有着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特点,对于在情感发展不完善,认知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的小学生开展多维度的教育无疑是极好的方式。

(一)开展班级活动是提升班级凝聚力的重要举措

班级凝聚力是衡量班级建设质量的重要指标。班级活动是全员参与的一项集体活动,它要求的是集体合作的力量,每个人都参与其中; 班级活动丰富多彩, 不同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都能看到自己对活动的贡献, 体会到成就感,有利于学生形成班级向心力。

(二)开展班级活动是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教育内容,通过班级活动的开展可以声情并茂的让小学生体验到德育教育的意义。比如:结合节日纪念日开展班级活动:“九一八”爱国书画展;母亲节:“送妈妈一枝康乃馨”板报征集等。通过班级活动的组织策划,深入了解活动的主题,动手动脑集结力量搞活动,将德育教育贯穿始终,意义深刻。

(三)开展班级活动是班主任学习管理的新尝试

班级活动的开展,最直接的切入就是活动主题与学生学习内容的结合。传统教学枯燥无味,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教学没有新意,教师工作也无聊乏味。然而将教学内容与班级活动的开展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充满新意,学生以更灵活的形式乐学其中,教师以新的形式组织教学,师生共同生成的课程内容更多。

二、开展班级活动的策略研究

学校是小学生每天所在的时间最长的地方,而班级活动应该是最吸引学生的魅力舞台。充满趣味性、建设性、教育性的班级活动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新的亮点,是班主任教育的重要方式。一个优秀的小学班主任一定是一个乐于实践善于通过班级活动进行班级管理与教育的能手。

(一)班级管理中开展班级活动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在班级管理中开展班级活动首先必须遵循教育性原则,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最根本在于使学生最大程度受到教育。活动的过程是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地作用?开展班级活动的目的一定是要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每一次活动的举办都是要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新的认知。

2.整体性原则。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出发点是整体发展,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开展班级活动是抓班级整体发展的最好机会。班级活动的开展要求学生的全员参与,有必要的情况下,要求家庭、社会和学校的三方配合;班级活动的内容选择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3.多样性原则。班级活动的多样性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正是因为班级活动的灵活多样,才使其成为班主任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首选方式。班级活动的多样性源于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特点,来自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生目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孩子只有生活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创作世界中时,他的精神生活才有充分价值。没有了这些,他就是一朵枯萎的花”。

4.创造性原则。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应是一项不断创新的工作,要求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班级活动的开展只有与时俱进才有意义。只有不断的创新,班级活动才具有吸引力。在活动的开展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二)班级管理中班级活动的实施

班级活动的实施是开展班级活动的中心环节,实施的效果关乎整个活动开展的成功与否。

1.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活动。在班级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班级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扮演的是指导者的角色,班主任的教育艺术在于是否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活动的主角。通过班级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成为最大受益人,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的实施中施展才华。

2.在活动中体现教育的价值。班级活动的教育价值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以及活动环节的开展过程中。班级活动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班级活动开展的环节中从设计到实施到最后的总结内化都要体现教育的价值,教育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得到发展,班级活动的实施就是给学生营造发展机会的过程。

3.活动后总结升华教育意义。班级活动的实施并非到活动形式的结束就结束了,对于小学生而言,班级活动的实施最难在于班主任教师把握每一个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得到了什么,这些活动中生成的东西具有多大的教育意义。班主任可以以书写文稿、日记、活动后感等方式指导学生领悟班级活动的教育意义。

三、总结

班级活动是小学班主任进行班级建设、班级管理的重要方式,本文作者探讨了班级活动对于班主任进行学科教学、班级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开展班级活动的策略。希望通过对这一主题的学习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当下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建设的现状,扬其长避其短。

参考文献:

[1]丁如许等.给班主任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6

[2]田恒平.班主任理论与实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

[3]林岩.班主任工作的策略与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1

班级建设管理策略第2篇

【关键词】 班级; 文化; 建设; 教育; 管理; 学生

Tak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e road,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class Strategy Research

Gong Rukang

【Abstract】Class management is the basis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the most basic level of an organization, a class is an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 is a cultural organization. In class managemen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rich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lass culture is coordinated, targeted, timeliness, comprehensiveness, persistent. Using the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various class daily management, heighten the daily class work,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ask canal that so clear, as the role of springhead .".

【Keywords】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education; student management;

班级管理是教育管理最基础、最基层的一个组织单位,班级就是一个教育组织,又是一个文化组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教育和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从义务教育初始阶段开始,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注重丰富的班级文化建设内涵。充分利用这一无形的潜在的力量,让学生反思、创造、实践、自我完善,用班级文化建设引领班级日常管理,烘托日常班级工作,以达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作用。

1 明确对象,有的放矢,彰显针对性

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学生,不同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其知识水平,价值观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班级文化建设也应有所区别。这学期,我带班级,学校在远离城镇的乡镇,学生大多来源于农村家庭的较多,家长农活忙缺乏对孩子的管教,学生普遍行为较差且厌学贪玩。针对学生年龄、生活、学习实际,除进行了常规管理外,首先利用班会、讨论制定了班规,并书写在黑板上方写下诸如:“加强纪律性,学习无不胜。养成好习惯,受益大无边。”并一边写上:“天天看”,一边写上:“常常念”。同时自编本班学习、安全、生活、纪律、卫生“三字经”,书写在后面周记本上,内容为:“晨钟响,忙起床,整衣装,梳洗忙,用早餐,来学堂,速洒扫,环境爽,朝诵读,书声朗……”,简单明了的文字,学生不但爱念,而且记忆牢固。加之狠抓严管,班风学风逐渐好转,学生学习自觉性、习惯性进一步养成。班级在“春风化雨”的文化氛围中浸润成长。

2 因材施教,讲究效果,展示时效性

班级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班级文化建设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学校教育工作的变化、阶段性任务、班风形成等确定。例如,学初,预防流感成为学校人群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所以,配合此项工作,我们在教室后黑板报专栏宣传预防疾病知识,强调讲究卫生,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教室前方张贴预防疾病的歌诀,教会学生学会自我保护、要懂得珍爱生命、关爱他人。本学期我们在班级实施“健康工程”,每天长跑一千米的阳光健身活动。唱响“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工作一辈子”的生活理念,以此为契机,我们班在黑板报开辟专栏,宣传阳光工程的意义,教育同学们要学会感恩,要知恩图报。心中记住:“一个蛋,一袋奶,体现党和国家的关怀,身体要得健,牛奶加鸡蛋,吃了蛋和奶,个子长得快,天天奶和蛋,学习干劲添。”用朴素的语言,凝聚起班级同学朝着文明健康的方向发展。

3 民主和谐,团结上进,给力协调性

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培养学生全员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创新图强、团结互动、合作交流。班级文化建设的载体是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其目标和任务与知识文化教育相一致,相协调。因此,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要多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如我们让学生办手抄报尽量以当前所学知识为内容,不光语文,还有数学、英语、历史、思品等知识,墙报要多彰显学生的大字、小字、书法、绘画、阅读、作业。教室张贴的守则、条例也要符合学生年龄学习生活实际,一切尽量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协调。

4 重视个性,明确目标,张扬全面性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视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班级文化建设要向多样性、全面性、丰富多彩的方向发展,例如,我们班的黑板报不光进行知识的宣传,而且是美术书法的园地,生活常识的手册,时政要闻的窗口,表扬与批评的平台,师生平等对话的桥梁,学生探讨交流的阵地……。板报不断变化、不断更新,烘托书香氛围,渲染知识气息,点燃启迪智慧的火花,班级文化工作之树枝繁叶茂,花红果香。走进书香校园,漫步书香学海。

5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显现持久性

著名表演艺术家赵老师曾说过:“人哪,要知你是从哪里来的?你是干什么的?你能干什么?”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老师,特别是教师,你干的就是辛苦的工作,就是为千家万户带孩子的职业,所以不要怕麻烦,那种一学期办一次黑板报,甚至布置一次教室,班级文化建设没生气,没有创新,没有变化,没有发展的作法是不可取的。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管理者,也是班级文化的主要设计者。班级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我们常抓不懈。

总之,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班级文化建设对建设良好班集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影响,通过丰富班级文化建设,强化无形教育力量来启迪学生、培养学生、熏陶学生,呵护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德育报》湖北师大出版社;

班级建设管理策略第3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 柔性管理策略 运用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它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法,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行为的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柔性管理策略”是指管理者依据集体成员的共同价值和文化精神氛围而采取的一种人本化管理的策略。柔性管理策略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策略之一,已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班级管理。“班级柔性管理策略”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感情需求、人格独立与个性自由;主张通过“柔性化”的班级管理,创造一种和谐的班级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班级主人翁精神,激发每位学生直接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从而极大地提高班级管理的整体效益。

一、班级柔性管理策略的基本特征

1.人本性

班级柔性管理策略的最大特点是“以人为本”。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人本”思想,强调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是管理的核心与动力,管理者必须发挥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选择不同的管理策略就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管理效益。班级柔性管理策略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思想,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义务和人格,主张班级管理主要不是依靠班主任的权威,而是依赖于发自每位学生内心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情感性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每个人都有感情的需求,且感情的需求非常广泛,包括关心、温暖;尊重、赞誉;信任、理解;支持、帮助……班级柔性管理策略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这就必然要求班主任尊重学生的各种感情需求。柔性管理策略要求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学生,乐为学生所乐,忧为学生所忧。要求班主任把班级作为“家庭式”的组织来经营,让班级成为一个充满爱意的大家庭,把每一位学生看作是自己的孩子,让每个孩子在和谐的班集体里感受到家庭式的温暖。

3.自主性

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思想下构建起来的往往是“保姆式”“警察式”的班级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强制性的、命令式的,学生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管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受到抑制,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而柔性管理策略下构建起来的是“民主式”“自主式”的新型班级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直接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实现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的角色转变,而班主任则从管理的主角地位退居管理的配角地位,真正把班级还给学生。

4.间接性

柔性管理策略认为,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知、情、意、行等因素相互作用、辩证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社会意识内化为个人意识,从而推动个人行为的过程,柔性管理实质上是一个间接内化的过程,它的的作用和效果不可能是立竿见影的。所以,柔性管理策略主张主要通过教育、激励、引导等方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教育管理的目的。实施班级柔性管理策略,就要求管理者认真把握学生思想行为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达到优化管理的目的。

二、班级柔性管理策略的具体运用

1.制定规范民主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集体要生存、发展,必须有一套规范来约束管理。而制定什么样的班级管理规范,怎么制定班级管理规范,不同的管理策略会作出不同的回答。通过民主的方式形成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班级精神,从而用这种班级精神来沟通、融合学生的思想,培养他们的群体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这就是班级柔性管理策略的一个具体运用。在班级管理的实际中,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在每一位同学直接、民主的参与下制定集体生活的则规,让学生用自己认可的制度来约束自己,不断培养自我调控、自我管理的能力,自觉地为创造健康向上的班风而努力。

2.设立目标合理化

目标是前进的方向,也是前进的动力。柔性化班级管理,强调设立“合理”的管理目标,包括合理的个人目标与合理的班级目标。合理化的目标指的是由学生自己制定的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由于目标的设立尊重了学生的意愿,所以能够使学生产生“这是我们自己制定的目标,我要尽力地完成”的心理效应,因而具有很强的自我勉励作用。班主任不给学生强加目标,而是引导学生自定“跳一跳,够得着”的可行性合理目标,就给了学生追求自我实现、自我教育的动力。学生在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都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能够不断激发学生朝更高的目标奋进。

3.管理决策全员化

教育决策是现代教育管理者的重要任务,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大多采用的是班主任一人决策机制。实行班级柔性化管理,就要求班主任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班风建设的积极性,形成班级成员“人人参与”的众人决策机制。这种全员参与的众人决策,超越了班主任的个人智慧,增强了“人本性”“自主性”,可以极大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使管理目标在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顺利地得以实现。

4.管理评价多元化

对班级管理效果进行评价是班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管理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传统的班级管理评价是以班主任为主的,对学生的评价往往重视学习成绩而忽视品德行为,重视结论而轻视过程,考评存在较大的片面性,缺乏科学性。

实施班级柔性管理策略就要求打破班主任单一评价的模式,建立师生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机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标准的制订,评价结果的确定),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评价内容上,做到学习成绩评价和品德行为评价相结合;评价方法上,做到过程评价和结论评价相结合,特别注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的过程评价。

三、正确处理班级柔性管理策略与其它管理策略的关系

柔性管理策略是对传统管理策略的大胆改革,是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的一种创新,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包括刚性管理策略在内的其它管理策略的排斥。一个班级应该采取什么管理策略,不能一概而论,不同年龄层、不同学段的班级采用的管理策略就可以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个班级,不同时期采用的管理策略也会有所不同。作为班主任,要从班级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辨正地处理柔性管理策略与其它管理策略的关系,恰到好处地运用柔性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班级建设管理策略第4篇

关键词:小学班集体 班主任工作 管理策略

班级授课制是我国当前教学最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单位,也是学校有机组成部分。班级管理的好坏往往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学校的学纪、学风等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成正比例关系。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然而班级的管理不仅仅需要班主任的智慧与耐心,更需要的是良好的管理策略,根据小学生阶段心理特征,帮助他们形成班集体概念,参与到班级的日常管理中来,才能更好、更有力的促进班级的管理工作。

一、小学生阶段心理特征与班集体的形成

小学生阶段的学生年龄段是7~13岁左右,据研究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学习特点,而且这一阶段也正是孩子们走向学校、班级社会化的开始。“儿童进入学校后,儿童与老师的关系成为其生活中除亲子关系外,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并且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同学关系在他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他们在互相交流之中彼此影响、模仿。班集体也就是在小学生们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在儿童的相互交流中,让小学生掌握和了解社会行为规范、增长了社会交往的技能和自我评价的技能,也培养了他们合作、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逐渐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班集体不仅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更是教育的巨大力量所在。我们知道班集体是小学生们学习、生活、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它为小学生们提供了学习、品德形成以及个性发展的基础环境和条件,一个好的班集体的形成能够帮助小学生学会交往获得友谊,集体荣誉感和自信等,也帮助小学生们在交往中自觉的审视自身的行为规范,珍惜自身在班集体中的声誉和培养他们为班集体负责的意识,促进小学生们自主管理,并形成良好的纪律、道德规范意识,因此谈到班级管理,班集体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二、班集体建设与班主任的管理策略

在小学教学中,班集体的建设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所谓班集体它不完全等同于班级的概念,它是有组织性、纪律性,有共同奋斗目标和凝聚力的学生集体,通常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一是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二是有严格的纪律;三是有坚强的组织领导核心;四是有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它的最外在的表现是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组织力。班集体建设是一项较为长期和复杂的工作,它并不仅仅靠班主任的管理就能够形成,它的建设是需要班主任和全班同学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

三、班主任的角色与班主任管理的策略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是否能够胜任,在相关研究中把班主任的胜任能力归纳为十个要素分别为:育人能力、心理辅导能力、职业道德、知识结构、成就动机、人际关系、自我监控能力、教学能力、班级管理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或多或少会看到一种现象,某些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中“一手抓”,认真负责的初衷是对的,但效果却不大。而有些班主任工作干得游刃有余,轻松自在,究其原因是班主任明确了自身的角色,管理的策略恰当。在小学阶段,班主任的角色应该是有阶段性之分的。班主任的角色与班主任管理的策略处理,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低年级的时候班主任是主导,这一阶段教师的管理策略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集体归属感、荣誉感,树立班级的共同目标,选拔学生干部,培养班级的学生领导核心以及组织机构的形成。其次,随着小学生们年龄的增长,班主任的角色和管理策略应及时转变过来,要相信学生,适当放手给班级学生干部管理,教师的角色转变为:策划者、激励者。学生干部是通过学生的民主选举选出来的,他们在学生之中,能够更快更及时地实现班级的管理功能。同时,他们只能分明各司其职是实现班级自主管理的关键。学生在这一自主管理的过程中也不断地提高了班级的集体感和荣誉感,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最后,班级自主管理这一阶段要求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管理中,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管理学中有句名言“管的目的就是为了不管”,在我们的教学中同样适用,但“不管”的意思不是班主任撂挑子了,这时的班主任角色转变为总指挥、引导者、促进者、协调者。

综上所述,小学班集体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负责过程,它需要班主任和全班同学的共同合作才能形成,形成后其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在这一过程中,它与班主任管理策略的结合,是培养一个良好班集体的有效管理途径。

参考文献:

[1]赵淑文主编.余,李波编著.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班级建设管理策略第5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班级管理;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8-0015-02

[基金项目]本文受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2012Y415)的资助。

[作者简介]童彦(1983―),女,四川越西人,硕士,曲靖师范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等学校学生班级管理工作。

一、引言

班级是教学和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基层的学生组织,也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重要场所。班级管理的运作状态与学生的健康成长、身心发展都有密切的联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班级管理体制受到较大冲击与影响,其决策机制也不例外,传统的班级管理评价方法与决策分析仅限于定性描述,评价结果缺少定量结论,缺乏科学性与针对性,不利于班级管理机制的创新。因此,在新的时展背景下,积极探索一套班级管理的决策分析方法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1]

二、研究方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决策分析方法。

运用层次分析法需要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一,分析系统中各因素间的关系,对同一层次中的各元素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步骤二,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并进行判断矩阵一致性的检验;步骤三,计算各层次对于系统的总排序权重,并进行排序。[2]

三、高等学校班级管理决策分析模型的构建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

依据学生工作经验,我们选择了40项高等学校班级管理评价指标,并对15位专家进行问卷调查,请他们依据聚类分析的原则对我们提供的评价指标进行归类。[3]综合专家三轮的评估意见,我们选取了战略层B的3项评价指标和措施层C的9项评价指标,建立高等学校班级管理层次结构模型,结果如图1所示。[4]

图1 高等学校班级管理综合评价模型

(二)决策分析计算方法

1.构造判断矩阵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让每位专家分层列写判断矩阵,采用和积法,求出每个判断矩阵的权重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得到专家判断矩阵群(见表1~4)。

2.计算各层权重

计算3个战略层B相对于目标层A的权重(见表1)和9个措施层C对每个战略层B的相对权重(见表2~4),并用B1、B2、B3的权重对措施层C的相应权重加权后相加,计算各措施层的组合权重(见表5),即层次总排序,它们表示各措施层对目标层的重要程度。[5]

四、结果分析

从表1层次总排序可以得出,要实现高等学校班级管理综合目标,首先要加强学风建设,积极创建优良学风,其权重为0.558,重要程度在本层次中处于第一位;但也应加强日常管理,计算结果表明这一目标的权重为0.320,其重要程度处于第二位。当然特色创新也应得到相应的重视,其权重为0.122,重要程度处于第三位。

从措施层的层次总排序看(见表5),首先要加强对考试及格率的监管,其权重为0.3231;制度建设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权重为0.2134,加强班级制度建设不容忽视;英语四级通过率也应放到重要位置上来,其权重为0.1423;组织建设和个人获奖率在班级管理综合目标中的作用也比较突出,其权重分别为0.1066和0.0675;随着高等学校科研工作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加强,社会实践和科技讲座的重要性也逐渐显示出来,其权重分别为0.0659和0.0362;此外,加强星级宿舍评比和专业竞赛的开展对实现高等学校班级管理综合目标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权重分别为0.0251和0.0199。

参考文献:

[1] 任碧芳,刘艳明.高职院校班级管理评价机制初探[J].咸宁学院学报,2011(4):92-94.

[2] 刘爱荣,宋子君,黄妍.层次分析法在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1(3):97-99.

[3] 毛军权.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设计与评价方法的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0-13.

班级建设管理策略第6篇

关键词:贫困地区;班级文化建设;符号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

一、概述

目前,很多优秀的高中学校都非常注重班级文化的建设,但是在很多贫苦地区的高级中学,由于地理偏远、经济落后、教学质量不高等原因,导致了优秀学生外流、师资队伍素质不高的现象发生。在贫苦地区的普通高中里,很多老师对班级文化的认识以及重视度不高,甚至有老师认为,在教室的墙壁上贴贴、画画,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种种原因导致了贫苦地区的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效果不佳。为了能够有效地促进贫困地区高中班级的文化建设工作有效地开展,需要从其在班级建设中的误区入手,找到在班级建设中存在的不足,而后提出对应的建设发展策略,从而有效促进贫困地区的高中班级文化建设,最终提升其管理质量和教学质量。

二、贫困地区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误区

1.班级符号文化层面的建设误区

班级符号文化主要包括了班级口号、标语、内部环境布置、黑板报、文化墙等方面的设计。大多数的贫困地区,高中班级的大部分时间是以文化学习为主,所以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往往存在走形式的误区。例如,在班级教师黑板报设计中,由于平时学习压力大,学生自由时间少,往往会很长时间才会更新黑板报内容,再加上对其不重视导致参与其中的人寥寥无几。在班级墙壁文化的建设方面,基本上是班主任选择几种名人标语等贴上,根本不考虑对学生警示的作用和效果;班级公告栏也以各种通知、班级作息表或者任课老师的试卷或习题等学习内容为主,很少涉及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

2.班级精神文化层面的建设误区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了班级学生的共同目标、班风班貌、人机关系等方面。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层,精神文化建设非常重要,能够对班级集体的发展方向起到导向和约束。然而,贫困地区的普通高中很不重视针对班级精神文化层面的建设,觉得这是在浪费学生学习的时间,会降低学校的高考升学率。即使有个普通高中提出了班级的共同大目标和短期小目标,也大都是跟学习、高考有关系,如在阶段性考试时提出“走好你的每一步”这样的目标,时时刻刻提倡“平时像高考,高考像平时”的口号观念。

3.班级制度文化层面的建设误区

作为班级管理的基石,班级制度文化管理是班级集体认可并遵守的规范,是促进班级文化建设有效开展的保障。在贫困地区的普通高中的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投入力度比较大,但是内容比较单一,并没有针对各种情况考虑多元化的准则和规范。在具体的班级制度管理执行方面,方式也比较单一粗暴,导致班级制度建设显得苍白无力。

三、贫困地区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1.设计鼓励性和针对性的班级符号文化

在班级符号文化层面的建设上,要本着让学生自信、快乐的原则,通过设计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班级符号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要构建班级的口号或班训,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来制定更有意义的口号。例如,在高一的时候,组织学生开展“老师,我想对你说”的口号,将自己的几年之后想实现的目标进行编写,并写出自己期望的班训,老师阅读后也能进一步了解学生,辅助制定班级发展的最终目标和过程目标,通过不同阶段口号,来激励学生时刻坚持和不断拼搏。其次,在班级文化墙上,可以充分利用公告栏和黑板报的空间,展示学生日常的作品,或者是老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而记录总结形成的相关资料,从而让学生在自己的空间中展示自我,对班级集体也形成主人翁的思想。

2.建立努力向上的班级精神文化

针对把班级目标、班风班貌、班级成员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精神文化建设上,首先要让班级的总体目标与班级的个人目标方向一致,而后形成班级凝聚力,让班级每个成员为了班级共同目标而奋斗,最终构建一个和谐、平等、互助的班级人际氛围。老师在指定班级口号时,要设定班级在不同阶段的宏观目标和各个阶段的小目标,如在高一阶段衔接入轨、高二阶段文艺并进、高三阶段冲刺高考的宏观目标,而后老师辅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个人目标。在班级目标设定之后,老师要辅助学生制定个人的总体规划和阶段计划并严格实施。在整个过程中,班主任自然成为了班级凝聚力的核心,在与学生的沟通以及为共同目标奋斗的过程中,人际关系也会越来越好,这些都为班级文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开展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制度文化

针对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要以班主任为核心,通过构建班委会组织来辅助老师开展学生的自主管理。学生自主管理是在班级良好的精神文化前提下开展,首先将建立健全完善的班级制度和奖惩机制,而后制定详细的学生行为规范和约束细则,在班委会的辅助下,督促各个小组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制度文化学习和执行,而班主任在整个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构建的制度内容,不能以老师身份自居而随意地对学生进行惩罚。此外,由于贫困地区的学生多为留守子女,在校寄宿,隔代教育环境下造成个性比较强,再加上父母不在身边得不到监管,性格内向且不善言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散漫不求上进。所以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的融入,多观察,多鼓励、多沟通、多给予老师的关爱,在学生犯错误之后切忌直接惩罚,要通过积极地引导,循循善诱地将其转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四、总结

班级是高级中学最基础的管理单元,是学校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载体,一个班级的文化建设好与坏,直接关系到高级中学教学质量高与低。对于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文化班级的建设,要分析其建设误区,抓住其根本原因,从而实施针对性的策略来开展班级文化的建设。当然,不同的贫困地区的高中其自身表现特征有很大不同,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改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观贫困地区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最终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文芬,吴魏.倾情打造文化名片构筑学生成长乐园———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J].科学咨询,2012,(07).

[2]杨慧敏.班主任如何搞好班级文化建设[J].甘肃科技,2010,(24).

班级建设管理策略第7篇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

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渠道,也是学校管理的最基层组成部分。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主要起组织、管理、教育作用。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与叛逆期,思维比较活跃,性格趋向多样,越来越难管,如果一味地压制管理,只会让学生惧怕或产生逆反心理,如果完全放任不管,也是不可取的,这就要求初中班主任积极探讨班级管理策略,不断创新,实现最有效的班级管理,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一、注重言传身教策略

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与班主任的领导管理能力有着密切关系,班主任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会影响到班级的发展与学生的命运。因此,班主任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多看一些班级管理方面的书籍,提高理论素养,并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践行,做到知行统一。初中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容易受身边人的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表率,加强自身修养,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要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注重自身的良好形象,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学生。如我要求学生不迟到,我自己要先做到;发现教室的卫生不好,自己弯腰捡起来……这样,学生就会在这无声的教育中受到熏陶,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任何说教都管用。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作为班主任,就要提高自身修养,做到言传身教,这对于班级管理来说是一剂再好不过的“好药”。

二、注重制度建设策略

班级管理工作中最忌无章可循,这样不仅会让学生觉得缺乏行为规范,也使班级管理工作难以有条理地展开,因此要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就要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这是班级进行正常教学活动的保障。班级制度建设既有成文的规章制度,也有非成文的制度。成文的制度是指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的班级管理制度。其实学校的常规管理制度都比较全面,如《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但面面俱到,有时候会忽视班级管理的差异性。所以,班主任接手班级后,要认真分析班级实际情况,在整体不变的基础上对一些细节进行修改,提高其操作性。同时班级管理制度方面还可以多借鉴一些经验丰富的班主任的做法,建立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这对规范学生的基本行为,确保日常教学工作有序进行具有积极意义。非成文的制度是指班风、学风、舆论等,这是班级管理中约定俗成的内容,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起引导、调节作用,可以说是班级的精气神,对班级整体氛围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三、注重宽严相济策略

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必须对学生宽严相济。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从思想、学习、生活方面给学生以关心与帮助。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有的教师讽刺挖苦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或平时较捣蛋的学生更是如此,极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或者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针锋相对,这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班主任班级管理要做到宽严相济。首先,尊重学生,公平、宽容地对待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班级管理工作中,后进生是最令人头疼的事情,有的教师简单对待这些学生,融入了恨铁不成钢的意味,认为只有严格管理才能出效果,结果越强制管理,学生越逆反。因此,教师要关爱后进生,讲究管理的方法与艺术,理解、体谅他们,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其次,学会欣赏学生。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仅有优异的成绩,还有劳动优秀、热心助人、文艺才能突出等方面,这都应该得到班主任的肯定与赞扬。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自尊心强,渴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因此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哪怕是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表扬。第三,要严格管理。为了更好地管理班级,班主任要制定可行的规章制度,用制度来约束学生言行,学生犯下错误时要给予批评教育,同时做好心理疏导。

四、注重自我管理策略

初中生正处在叛逆期,班主任管得过多会适得其反,这就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进行自我管理,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班级管理工作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如果班主任任何琐碎之事都管的话,永远也忙不完,还达不到相应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应放开手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让学生享有民利,积极地为班级内外事务谋划。要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选拔、培养好班级干部是关键。选拔班干部时班主任一定要慎重、冷静,明确选拔标准,在综合听取全体学生的心声后,选拔出平时表现突出、组织能力强、愿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为班干。选拔班干部后,班主任要在工作内容、方法等方面对其进行培训与指导,在学习、生活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处理好学习与工作、干部与学生的关系,成为班级建设的楷模。当班干部能独立工作后,班主任要大胆放手,只需在工作中给予相应的指导即可。同时对工作表现优秀的,要给予表扬与鼓励,促使他们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总之,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人物,但因为班级管理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其管理策略也复杂多样,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要不断创新,探索新的管理策略,从而提高班级管理效果,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刘楚琴.对加强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策略交流[J].现代阅读,2013(1).

班级建设管理策略第8篇

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中,班级作为学校的基本构成单位,班主任和各科老师在这项管理工作中担任着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角色,目的是将班级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发挥出来,以促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自主管理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益和综合素养。在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中,是将班级作为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主发展和自主生活的场所来进行的。

1.自主管理场所

在我国以往传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老师们一直都认为学生是管理的对象,而真正实施管理工作的人是班主任和各科老师,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很多时候是执行者的位置,因此,实施起来效率低,从而对整个班级和学校的教育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中,首先强调的是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翁,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工作中来,在班级这个场所之中,全班同学都是自己班级的主人,那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就会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班级的荣誉感也会得到很大的增强,进而会在自己的学习和有关班级各方面的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自主发展场

以往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管理实行的一刀切,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从而抹杀了很多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中,首先对学生是以尊重个体的差异性为前提的,因为每个学生作为一个个体,本身就是不同的。然后,再结合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引导其朝着自己善长的方向去发展。其次,在自主发展场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学生的过去,只能说明学生在过去的日子里的表现,而不代表他的今天和未来,所以班主任和各科老师要用动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培养学生,从而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3.自主生活场所

在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中,学生在自己的班级中,应该是轻松自在的,就像在自己的家中一样,并且对班级的事情,学生作为主人是有自己的发言权的,这样的环境才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在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的理论中,将学生的身心愉悦程度、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成就感和内心的充实度作为衡量班级生活质量的三大指标。也就是说,学生在班级中感到很舒服,不压抑,精神能得到很好的放松,就是身心愉悦;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班级中的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成功,并对自身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就是有成就感;而学生在班级生活中有明确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断努力,感到自己精神生活充实,就是充实程度很高。这样的状态,才是真正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应有的状态。

二、自主参与班级管理的实践

在自主参与班级管理的实践中,要求做到班级中的全体同学都是班级的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班级的管理实行的民主的方式,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管理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为班级的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能让学生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在实践中,首先要明确班级管理的目标,然后在管理的实践中也要讲究策略。

1.设定自主参与班级管理的目标

有目标才有动力,因此,在自主参与班级管理的实践中,我们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学生设立目标。首先,作为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的班主任,笔者主要结合了他们的情况,让他们明确在班级管理中的责任、权力和义务。目标的设定具体表现为:第一,“三会”,要在班级中先要学会做人,然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第二,“三自”,首先要人格上自强,然后在学生习上自立,生活上自理;第三,“三有”,不仅要有自主的精神,更要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根据以上这些目标,我分别对五年级和六级的学生设定了不同的标准,并在一学期期中的时候,对他们分别给予评价。

2.自主参与班级管理的策略有策略才能将目标进行很好的实施。针对五六年级的小学生,笔者的策略是:第一,情感策略,让同学们之间以尊重为前提,团结友爱;第二,目标策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立全班整体目标,小组目标和学生个体目标,环环相扣,互相促进;第三,民主策略,每位学生都有为班级管理发挥自己智慧和能力的权力和义务;第四,核心策略,为班级和个人分别设立重点目标和非重点目标;第五,制度策略,以制度监督目标的有效执行,增加学生的自律性;第六,激励策略,对进步特别明显的学生给予奖励,同时,与多元化评估相结合,促进全体同学的努力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当然,我在实行的过程中,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主要是采用自觉管理的模式进行,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在自理能力、自觉能力等方面比较成熟,以充分尊他们的主动性为主开展工作。

三、结束语

班级建设管理策略第9篇

关键词 应对策略;职校;班级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0-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1-

在我国的职校,班级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素质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也是学生的身心能够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班级文化不但能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与行为规范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还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还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还能够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班级文化的建设还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一定的规范,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与创业的观念。

一、班级文化的基本内容

(一)班级文化的基本概念

所谓的班级文化,指的是一个班级中的全体成员在其特殊制订的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之中所形成的,同时要为了这一个特殊制订的目标所进行服务的组织的亚文化,这是对班级中的全体成员其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环境其内部的环境以及价值观进行的整合。班级文化的建设就是一种战略管理的手段。

(二)班级文化的基本要素

在我国的职校中班级文化有着较强的目的性,我们要依照这种目的性和班级文化中的文化这一涵义的角度来进行考虑,并且依照着班级文化的基本要素其层次性来对班级文化的要素进行划分,主要分成班级的行为文化、班级的物质文化、班级的精神文化以及班级的制度文化。

(三)班级文化的基本职能

班级文化是一种战略管理的手段,为了进一步对其进行强调,我们对班级文化的基本职能进行了一定的概括,一是强调其心理与价值观的整体作用,二是为了能够使班级教书育人这一目标得以实现而服务。

二、职校中的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缺少一定的核心目标

现今在我国所有的教育者都很重视对于班级文化的建设,可是对于什么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同时还要围绕着这一目标进行对班级文化的建设,教育者们都没有对其进行考虑,这样就会使教育者们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没有工作的重点,因此就无法对班级文化进行很好的建设。

在我国的职校的教学过程之中,因为不需要直接面临很大的升学压力,所以教师在对学生的教学上对于学生学习的风气以及习惯都没有特别的关注,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只要在其毕业的时候能够找到工作,那么教师的就算是完成了其教学任务。并且还要很多的教师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完全的放手,这样是极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的,从而就会使学生养成的较差的纪律性,以及严重的缺乏对于学习的积极性。

(二)缺少一定的指导规划

职校在对其班级文化进行建设的时候,通常都会由教师来对其进行管理,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自主性有所降低,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产生严重的叛逆心理,这样对学生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还有一部分教师对于班级文化的建设没有提前制订出一个详细的计划,这样就无法根据其班级的实际情况来对其进行阶段管理,这样就很难形成一个具有其特色的班级文化。

(三)缺少一定的职业特征

对于不同的班级其所建设的班级文化业要有所不同,这样才能够体现其特有的班级文化,同时还能够使其班级成员的个性得到一定的体现。现在在我国职校中所建设的班级文化都没有充分的使其个性得到发挥,这是因为很多的职校都没有把职业的道德以及企业的文化充分的融入到对于班级文化建设的管理之中,这样就是学生能够对于职业没有一个基本的认同感。

三、职校中班级文化建设的应对策略

(一)以对职业文化的氛围进行创建为核心

教师要对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与团队精神进行培养。在班级中,学生通过集体共同进行学习与生活,能够使其对于集体与个人、纪律与行为等关系进行正确的处理,同时还能够使学生的政治觉悟与道德品质都得到一定的体现。

教师还要使学生的专业认知度得到提升,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工作前对于企业的氛围进行充分的感受,使学生对于企业的陌生感得以消除,从而能够使学生在对于企业的激烈竞争的环境有所适应。

(二)建立一个教师与学生同为班级主体的机制

班级文化的建设是教师与学生在其中充分的发挥其主体性的主要教育过程。我们在班级中使教师与学生同为班级的主体,就是要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的关系,只有在这种平等的关系中才能够使教师和学生正确面对并解决问题。只有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这种平等主体关系,才能够使教师与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就能够对班级文化进行更好的建设。

(三)以职业规划来作指导,对学生的职业意识进行培养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地适应能力进行一定的培养,同时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的氛围,并且还要适当的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教育。教师还要积极的引导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对于当今社会中职业的需求进行合理的分析与预测,从而才能够对社会职业的岗位需求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进行一定的规划,这样才能够使学生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我国的职校中对于班级文化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对班级的管理中一定要积极的引进班级文化,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树立积极进取、团结奋进的一种良好的班级风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的接受班级文化。对于班级文化的建设还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从而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得到充分的提升,进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都能够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