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煤炭产业发展现状优选九篇

时间:2024-03-05 14:45:32

煤炭产业发展现状

煤炭产业发展现状第1篇

[关键词] 内蒙古; 资源产业; 现状综述; 节约型社会

内蒙古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区域内煤层面积大,分布范围广,煤炭品质优良,易于开采,为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内蒙古按照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的总体安排和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创新机制,积极推动转型,促进了煤炭资源产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 煤炭资源查明储量全国居首

作为我国原煤生产第一大省份,内蒙古已经成为全国主要的能源保障基地。目前共勘查含煤盆地103个,全区含煤面积12万平方公里,煤炭资源远景含量13000亿吨,累计探明煤炭储量8080.65 亿吨。在探明储量中,亿吨级以上的整装煤田36处,查明煤炭资源量居全国第一位。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煤炭产量10.8 亿吨,比 2011 年增长10%,其中电煤占总产量的95%以上。

内蒙古煤炭资源品种齐全,主要有烟煤、褐煤、焦煤、无烟煤,分别占煤炭资源总量的57%、32%、9%、2%。烟煤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鄂尔多斯、包头、巴彦淖尔等地区,查明及预测资源量4161亿吨;褐煤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呼伦贝尔、通辽、锡林郭勒、赤峰地区,查明及预测资源量2336亿吨;焦煤主要分布在中西部乌海、包头、阿拉善地区,查明及预测资源量657亿吨;无烟煤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阿拉善地区,查明及预测资源量146亿吨。

根据煤炭资源勘探程度,目前具备规划开发利用条件的资源储量为2570亿吨,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锡林郭勒、呼伦贝尔等地。其中鄂尔多斯市规划利用储量1482亿吨,占全区规划利用总量的57.67%;锡林郭勒盟规划利用含量494亿吨,占全区规划利用总量的19.22%;呼伦贝尔规划利用含量294亿吨,占全区规划利用总量的11.44%;乌海市规划利用储量43.24亿吨,占全区规划利用总面积的1.68%。

二 煤炭资源整合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等重点产煤省份,要以大型煤炭企业为主体,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促进煤炭资源连片开发;对已设置矿业权的矿区,鼓励优势企业整合分散的矿业权,提高勘查开发规模化和集约化;要继续培育大型煤炭集团,鼓励兼并重组;目标是到2015年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煤炭产量占全国60%以上。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自治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的通知》,对内蒙古开展新一轮煤炭资源整合、企业兼并重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不仅明确了煤炭资源整合、企业兼并重组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以及企业兼并重组的范围、主体和形式而且提出了较为全面的政策措施。

坚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加快煤炭产业优化升级。通过关闭、淘汰、整合等措施,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促进煤矿与煤矿之间的联合整合。截止到2012年,全区煤矿数量由2005年的1378处减少到目前的598处,淘汰落后产能250万吨,年产30万吨以下的煤矿已于2010年底全部退出了市场。到2013年底,全区地方煤炭生产企业数量将由2012年353户调到80-100户,在地方企业中形成1-2户亿吨级、5-6户5000万吨级、15-16户千万吨级的煤炭生产企业。在进行资源整合的同时,积极推进煤炭机械化改造,目前内蒙古煤矿机械化程度已经由原来的不足40%提高到80%以上,2013年底将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

三 煤炭工业产业转型步伐加快

尽管内蒙煤炭项目的工艺、技术水平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初步形成了“煤电-化工-建材”、“煤-电-冶金”、“煤-电-粉煤灰-氧化铝”等产业链,但却始终处于“卖碳翁”的被动局面。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内蒙古提出不再无限制扩大煤炭生产,今后要把生产规模控制在10亿吨以内,把主要精力转到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上来。

2011年以来,内蒙古以推进煤炭资源产业转型为重点,积极开展新型煤化工项目示范基地建设,争取到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气、煤制乙二醇5大部级示范工程。在推动煤炭资源产业升级过程中,内蒙古坚持以“延链、扩链、补链”的方式发展煤基产业,大力推动技术集成和技术储备,初步占领了新型煤化工的技术高地,已经建成2个部级工程中心,引进和培育一大批大型企业,围绕煤炭加工利用形成了100多项专利技术,“煤炭―电力―冶金”、“煤炭―电力―多晶硅―光伏制造”、“煤炭―电力―稀土新材料”、“煤炭―电力―煤化工”等7条产业链同步发展,预计这些产业链到2015年可实现工业增加值9000亿元,占内蒙古“十二五”末期GDP的40%以上,带动就业30万人左右。

四 煤炭物流园区建设稳步推进

2012 年,内蒙古煤炭外运量从2001年不足2000万吨猛增至2012年的6.6亿吨,而铁路运力却迟迟没有跟上煤炭产量增长步伐,铁路煤炭运能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公路运量虽然持续快速增长,但很难满足旺盛的煤炭运输需求,导致“京藏高速”等内蒙古境内主要公路大堵车现象频繁上演。在煤炭销售旺季,特别是雨雪天气后,公路拥堵与事故频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治区国民经济的良好运行。

为解决内蒙古煤炭资源运力不足问题,内蒙古进一步加大了煤炭物流园区建设工作力度,并煤炭工业与发展物流仓储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激活民间资本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了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2012 年初,内蒙古自治区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围绕国家煤炭基地建设,通过联合兼并组建一批大型专业化煤炭物流企业,有计划地新建煤炭物流园区。

目前,在煤炭的主产地鄂尔多斯市建成以及在建的具有煤炭物流功能的物流园区三个,分别为阿康物流园区(空港物流园区)、札萨克煤炭物流园区和大路煤炭物流园区。其中,阿康物流园区为自治区级综合物流园区,是一个集物流、交易、会展、保税、信息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型区域性物流园区;札萨克煤炭物流园区包括鑫聚源札萨克镇煤炭物流配送中心和鄂尔多斯市新街煤炭物流配送中心;大路煤炭物流园区项目属于鄂尔多斯市及蒙西煤炭外运前端工程,是一个可以提供综合性煤炭物流服务的物流园区。在自治区主要工业城市包头,建有土右旗大城西煤炭产业园区、东河现代物流园区、面向蒙古国的满都拉口岸物流园区和筹建中的华电蒙能公司大型现代化物流园区。首府呼和浩特建有和林县大红城煤炭物流园区、土左旗晋丰元煤化物流园区和托克托县嘉和煤炭物流园区。在煤炭出区的主要窗口乌兰察布市,建有兴和庙梁煤炭物流园区 (隶属于自治区重点园区乌兰察布综合物流产业园区)、集宁现代物流园区%察右后旗贲红煤炭物流园区以及商都弘达煤炭物流园区。

五 生态环境治理机制不断完善

内蒙古坚持煤炭资源开发与矿区生态环境治理稳步实施,建立健全矿山开发利益补偿和分配机制,全面实施矿山开发保护抵押保证金制度和绿化专项资金制度,坚持“谁开发、谁治理、谁投资”的原则,对煤田火区实行分类治理,截止2012年全区累计投入治理资金209亿元,完成复垦绿化4135万立方米,已发现的238处火区2013年底可基本达到熄灭程度。

六 煤炭安全生产取得重大成效

内蒙古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煤炭资源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事故总量和死亡总人数大幅度下降,从2002年166人,减少到2012年的33人;较大以上事故起数明显下降,从2002年的8起、16人减少到2012年3起、16人,且连续两年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明显下降,从2002年的1.45下降到2012年的0.031,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2012年以来,内蒙古强化监察、严格执法,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创自治区历史最好水平,继续保持了全国领先水平。2012年内蒙古煤炭产量在同比增长近10%的情况下,发生事故20起、死亡33人,百万吨死亡率0.031,同比分别下降33%、34%和40%;事故起数连续10年下降,死亡人数连续7年控制在百人以内,百万吨死亡率连续8年下降。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认真履行国家监察职责,全年全局共监察生产经营单位1560矿次,矿井监察覆盖率100%。

总结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内蒙古按照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的总体安排和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创新机制,积极推动转型,促进了煤炭资源产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六个方面对内蒙古资源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

具体而言,作为我国原煤生产第一大省份,内蒙古已经成为全国主要的能源保障基地;坚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加快煤炭产业优化升级;内蒙古提出不再无限制扩大煤炭生产,今后要把生产规模控制在10亿吨以内,把主要精力转到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上来;内蒙古进一步加大了煤炭物流园区建设工作力度,并煤炭工业与发展物流仓储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激活民间资本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了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内蒙古坚持煤炭资源开发与矿区生态环境治理稳步实施。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还应在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上下工夫。

[参考文献]

[1]苏雅 .内蒙古煤炭产业经济效益研究[J].北方经济,2013(5).

[2]孙立强.内蒙古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措施[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5).

煤炭产业发展现状第2篇

关键词:选煤技术;发展现状;煤炭清洁利用;影响

煤炭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之一,因此这一资源与人们的发展息息相关,所以要重视煤炭资源的开采及利用过程,并且在当今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为我们所提供的信息优势与科技优势的支持下进一步推动煤炭资源开采与利用技术的发展。而选煤这一环节作为煤炭事业的基础性环节更应该得到人们高度的重视,同时这一环节中的对煤炭进行清洁的过程还与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不谋而和,因此相关部门更应对选煤环节的革新与完善加以高度的关注,而这就需要从我国选煤技术的发展现状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1 我国选煤技术发展现状

1.1 重介质选煤比例提升

重介质选煤工艺现已成为选煤工业发展的首选技术,成为我国选煤技术的优先发展领域。此外,耐磨技术也有很大进步。并在设备大型化、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提高入料上限、降低有效分选下限以及简化工艺系统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进一步提高了重介质旋流器选煤的效率和经济性,标志着我国重介质选煤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2 跳汰选煤技术的进步

跳汰物料处于松散状态的时间占总脉动周期的比例已增长到70%以上,使有效分选时间增加,分层状况得到改善;多次进气使物料床层更好地松散,减少因吸啜而产生的透筛损失,降低顶水耗量;使分选下限降低,分选的粒度范围增宽,脱硫效果显著提高。近年来,动筛跳汰机以其处理量大、用水量少、工艺简单、分选效率高、运营费用低等优点,备受选煤界的广泛关注。

1.3 浮选技术发展大型浮选机的推出

浮选柱作为一种高效细粒煤分选设备,由于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成本低,建设周期短,节省能耗等优点,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目前主要使用新结构充填式浮选柱、旋流微泡浮选柱及射流浮选柱等。我国研制的浮选柱有效分选下限可达10?滋m,其性价比高于同类进口设备和其他类型的浮选机,应用前景广阔。

2 我国选煤技术煤炭清洁利用的影响

2.1 整体提升煤炭质量

煤炭洗选即从原煤中将煤和矸石分离,从而获得质量不同的产品的过程。随着煤炭消费剧增和环保意识增强,煤炭的洗选加工得到了各国的高度重视,因而推动了选煤技术的发展。使得选煤在煤炭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煤炭的清洁利用的主要步骤是对煤炭的洗选,而这一步骤作为煤炭清洁领域中尤为关键的环节其背后所体现的环保意义也是尤为巨大的。这一步骤的实施基础是原煤,而原煤体系实际包含两个部分,即煤层和矸石性杂质,洗选这一步骤主要就是将矸石性杂质从原煤体系中分离出来,进而使相应的煤种能够得到更高层次的质量提升,因此这一环节对于煤炭事业来说意义重大,应予以一定的发展性条件支持,如资金、技术等,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选煤体系中的实际原煤质量。

2.2 推动能源节约事业

煤炭洗选可大大降低灰分,脱除硫分,使烟尘(TSP)、SO2和NOx的排放显著减少。同时,去除大量的洗矸石和高灰分煤泥可用作电厂的燃料,或生产砖、水泥,铺路、充填塌陷区,为节能减排和减少了矿区环境污染创造了条件。煤炭的清洁体系实际上是一种煤炭的高效利用体系,这一体系的实际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进一步提升煤炭的质量,进而使煤炭燃烧所释放的能源数进一步提升,在发热的同时因为杂质的减少,相应的电能消耗也会减少,所以在工业化的煤炭燃烧过程中,相应的热能效能够得到较为明显提升,并且与传统的煤炭燃烧相比,产生同样热能耗所需要耗费的煤炭数量也会因此而降低,较为符合当下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事业的相关要求。同时也为能源节约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3 推动产品结构优化

经过清洁技术处理的煤炭,因其质量上的变化可以将其进一步开发成优质精品煤炭产物,进而将实际的煤炭根据质量的差异性而二次加工成不同质量的产品,其中精煤提纯之后的中煤可以提供给类似焦油化工厂、电力厂、化肥加工单位这一类对于煤炭数量需求巨大而相对来说对于煤炭的质量并不是特别高的产业,进而节约其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实际煤炭成本。而提纯后产生的泥类煤质可以经过一定的电解等技术进一步将其中的电解铝等材质析出,从而作为市面上的铝材为相关的工业体系所用,因此这一系列的开发与利用工程的而实际推进在一定程度上革新了煤炭产品的实际结构,进而使煤炭产品有了较为多样化的选择,一改从前煤炭产品结构单一、孤立的局面,以全面带动煤炭产业所引发的经济变革。因此,将改变煤炭企业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短,经济效益差的局面,有利于煤炭产品由单结构、低质量向多品种、高质量转变,延伸煤炭企业的产业链,实现产品的优质化,为煤矿提高经济效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开展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创造了条件。

2.4 提升煤炭的竞争力

我国的煤炭很大一部分都用来出口,进而获取巨大的贸易差价,而这也是我国主要的经济来源,在此基础上,许多国家对我国的煤炭的需求量就进一步增大,而与此同时,这些客户也希望获得更为优质化的煤炭资源,因此它们开始对于我国的煤炭有了一系列的要求,因此基于这一背景就需要进一步提升煤炭的清洁度,而对煤炭清洁利用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落实能够全方位提升煤炭的质量,进而使出口的煤炭满足相应国家对与煤炭各成分与含量的要求,因此这一煤炭清洁利用体系的实际开展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下我国煤炭事业的发展对于我国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在此基础上全面建设我国的选煤体系,进而为工业的发展和建设选出更为优质的煤炭资源,同时还要切实注重煤炭清洁技术的开发,以此来提升煤炭的可利用性,以减少相应的资源损耗,这两部分的开发与建设有利于革新我国的煤炭事业结构;有利于完善我国的煤炭体系建设,同时还有利于进一步强化我国的煤炭质量,进而在此基础上,从煤炭的角度带动我国的经济建设水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志国,张东晨,闵凡飞.我国选煤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煤炭清洁利用的影响[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1.

[2]董令令.刍议我国选煤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煤炭清洁利用的影响[J].山东工业技术,2014.

煤炭产业发展现状第3篇

【关键词】 煤炭产业 集团化战略 分散型产业

一、我国煤炭资源现状与我国能源构成

根据1991年到2005年间我国的能源生产总量及其构成表(表1)和同期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及其构成表(表2)所反映的近十五年间我国的能源生产与消费状况,可以清楚的看出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绝对优势地位。

二、煤炭产业走集团化道路的必要性

1、煤炭产业实施集团化战略能够保障我国能源的安全

煤炭产业通过走集团化道路改变 目前 我国煤炭产业竞争主体过多而造成的资源无序开采、市场无序竞争局面,还能把我国煤炭 企业 的经营范围从国内扩展到国外,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销售,到最有利的地方投资办厂,实行合作开发,联合经营;在国外设立销售 网络 ,占领市场,直接销售,或集资放贷,多种经营,提供服务;由单纯的商品出口转向发展跨国公司(企业)的外部市场贸易条件和内部先天优势,并将我国急需的优质煤炭供应国内,延伸我国的煤炭资源供应链,确保我国的能源供应多样化和可持续性,延缓我国资源的紧张形势。

2、煤炭产业实施集团化战略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煤炭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3、煤炭产业实施集团化战略有助于解决我国煤炭产业 发展 过程中产生的各类 问题 4、煤炭产业实施集团化战略能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三、煤炭产业走集团化战略的可行性

1、客观条件

从客观上讲,一是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现状及行业布局为实施集中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000年末,我国有煤炭探明开采储量2000亿吨,丰富的煤炭资源是我国煤炭产业实施大集团战略的重要基础。二是国内外煤炭企业和行业外其它企业的发展为我国实施集团化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示范。世界上主要产煤国家,如俄罗斯、印度、美国、澳大利亚等,都形成了一个或多个占有垄断或控制地位的煤炭企业集团。 2、主观条件

从主观上讲,党和国家调整经济结构的决心和力度,为我国煤炭工业实施集团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方向。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较为明确指出,要在培育和壮大企业集团上寻求突破,加速资产重组和企业并购,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产品、优秀企业家集聚,发展壮大一批主业突出、实力雄厚的大企业集团,使之成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载体和支撑。

“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到,要培养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以市场运作为主,强化政府推动和政策引导,打破区域界限,发展跨区域企业集团;打破行业界限,发展煤、电、化、路、港为一体的跨行业企业集团;打破所有制界限,发展各类资本参与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集团。

四、结论

煤炭产业走集团化发展战略符合当前党和国家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和煤炭工业的发展方向,符合煤炭企业自身和发展战略要求,符合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目标要求。在我国煤炭产业现有的发展情况以及政策之下,实施集团战略也是可行的。因此,有理由认为煤炭产业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是实现我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 参考 文献 】 [2] 国家经贸委:《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3] 仵自连:我国煤炭产业过度竞争原因及对策,经济经纬[J].2006,4。

煤炭产业发展现状第4篇

2012年我国原煤产量36.5亿吨,原煤产量列世界第一位。中国煤炭消费量占全球消费量的比重首次超过半数,达50.2%,创历史最高水平。但是由于煤炭属于一次资源,煤炭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污染,不符合国家最近提倡的低碳环保的理念。随着国家最近对能源市场产业布局的调整,煤炭市场存在着低迷的现状。因此,必须对煤炭市场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并不断改善。

一、我国煤炭市场的现状

(一)煤炭价格下降,供大于求

煤炭在2003年到2013年处于黄金阶段,当时煤炭资源在我国占有者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的煤炭资源的使用量较高、利润较大。当时大批投资者看中煤炭市场,不断投入大笔资金导致煤炭资源的产量升高,后期随着国家对资源市场布局的调整和全球低碳环保的理念的提出,导致煤炭市场走向低迷,煤炭使用量的下降再加上货品的囤积,使煤炭的价格也呈现下降的趋势,更是为煤炭营销市场带来了挑战。

(二)环保理念打击煤炭营销市场

在中国发展前期煤炭资源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由于当时人们对于环保理念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也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对煤炭资源的使用并没有很大的抵触。而煤炭资源属于一次资源,在中国的产量丰富、价格合理,因此在中国的使用量大大提高,也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最近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和全球污染逐步严重,低碳环保的理念逐步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煤炭资源由于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污染,因此煤炭资源的使用成为了环保理念推进的主要矛盾之一。迫于我国对环保理念方面的压力,因此我国对资源营销布局提出改善和优化,对煤炭的销售量提出了定量化的局限,因此严重制约了煤炭的营销。

(三)营销观念较为落后

煤炭企业员工对于煤炭的市场营销没有一个充分的认知,往往认为煤炭的市场营销只是单纯地销售煤炭而已。这种想法是十分表面和错误的,煤炭的市场销售应当与销售其他产品一样,包括产品的开发、煤炭价格的制定、销售市场分配,也包含产品销售和产品的售后服务。但是当前的煤炭市场只是一味地注重产品的生产与营销两方面,而对于宣传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并不看重,也缺乏相关的人才,导致煤炭市场销售过程中的某些环节过于薄弱,这种现状造成了煤炭产量过高囤积过多引起了煤炭价格的下降,对煤炭市场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同时由于对于市场销售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够做到深刻的反思与改进,并且难以对市场的趋势做出针对性的产品开发和营销模式,难以改善煤炭营销的持续低迷情况。

在中国经济发展初期由于生产力还较为落后,所以能量资源的产量较少,煤炭资源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大量使用,不存在现在供大于求的情况。并且我国的煤炭企业属于国家企业,由于企业与其他单位存在紧密的联系,煤炭企业的与其上下游企业都存在息息相关的关系,所以当时的煤炭企业借助并且依赖这些关系,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当今中国已经摒弃过去的计划经济,逐步走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然而煤炭企业没有完全适应当今的经济形势,反而持续过去的营销模式,所以并不具备有效的销售模式和先进的销售观念,且难以针对变化的市场做出策略调整,更加制约了煤炭企业的长足发展。

二、煤炭市场营销改革策略

(一)研究价格趋势,适时调整价格

针对于前面提到的煤炭市场存在的价格下降的问题,要求煤炭企业要适应当前煤炭市场瞬息万变的发展模式,对于市场的变换要及时做出政策进行调整。对于客户提出的要求,要学会深入分析,适当地对煤炭的价格进行调整,争取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同时要牢牢把握各地煤炭价格的变化规律,对当地煤炭市场做到透彻分析,了解当地煤炭市场的需求饱和值,改善原来的盲目生产的情况,避免货品囤积导致价格下降的情况。

同时由于煤炭货品生产过剩,国内的需求量难以企及,为了有效解决国内生产过剩的情况,这就要求企业进行国际化市场的开发。中国的煤炭企业必须要对世界内经济有待发展且对煤炭有需求的国家进行分析研究,在企业内吸纳大量有用人才,实现国外市场的开发,对国外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和了解,实施相应的营销策略。同时铺设煤炭运输路径,实现煤炭的出口,有效解决国内货品囤积的现状。另外,开发国外市场也不只是进行货物的出口,还可以在国外实施采矿,对其提出技术咨询、经验讲解、资金支持的服务,利于中国煤炭企业发展良好的优势,与国外煤炭市场实现协同发展,谋取共赢。

(二)改善产品,缓解环保问题压力

煤炭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污染,由于国内出现的雾霾严重、沙尘暴等环境污染,导致煤炭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针对国内目前存在的低碳环保的压力,煤炭企业应当对自己营销的产品做出改善,顺应全球对于环保的呼声。对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改善,减少或者摒弃原来污染严重的煤炭的生产,转而开发新型产品,着重生产对环境危害较小的产品,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煤炭企业顺应时代的发展。

(三)转换营销理念

原来的煤炭企业过分注重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两个方面,反而对于产品推广和售后服务等环节没有足够的重视,这种情况会引起煤炭市场营销中出现薄弱环节,使煤炭企业难以实现长足发展。因此企业必须吸纳大批人才投入市场营销的薄弱环节,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加大产品推广,提升产品的营销量。我国煤炭企业必须摒弃原有的注重关系的营销模式,要顺应当代市场的发展,根据市场的变化实施相关策略,并且对营销模式做出改善,实现企业的不断发展。

煤炭产业发展现状第5篇

关键词 煤炭行业现状 原因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P2 文献标识码:A

1当前我国煤炭行业现状

1.1煤炭主体消费地位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可探明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1886亿吨,人均探明煤炭储量145吨。另外,还有3317亿吨基础储量和6872亿吨资源量共计1万多亿吨的资源,可以留待后人开发。从能源利用结构来说,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但是煤炭始终是我国主要能源。至今为止,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消费结构中仍稳定在70%左右。因此,煤炭是我国的主体消费能源在未来及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

1.2煤炭行业市场现状

从煤炭企业本身来说需求疲软以及开采成本的增加加重了煤企的负担。因此有部分小企业因不堪重负加之贷款困难而接连破产。对于大型国有企业来说,在市场和资金方面均占有较大优势。虽然现实面临亏损,但是在其它方面的投资(如房地产建设,化工材料制备等)仍可进行一定的弥补。因此它们仍继续维持生产以面对困境,但是产量相对而言则大幅下降。对于煤企工作人员而言:不仅工作环境艰苦而且有可能面对难以开工资的困境。当然也有一些员工不得不选择了转行;对于政府而言,经济下行难以面对。尤其是依托资源发展的大省,经济发展结构单一,煤炭行业辉煌时期财政收入一路飙升,煤炭行业萧条则经济低迷。

2败因分析

2.1 房地产影响

在过去的一年里,随着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以及影子银行系统发展滞缓,来自中国的大宗商品需求严重下降。煤炭价格暴跌只是众多商品价格崩溃的表现之一。据行业咨询公司环球钢讯(Stell Business Brifing)的统计,今年以来,澳洲出口煤炭的价格已下跌85.40美元/吨,跌幅14%。而在2011年,季度基准价格曾一度达到330美元/吨。炼焦煤价格在2011年达到峰值后,随着中国钢铁需求下降,煤焦价格也开始出现下跌。

2.2 新能源冲击

随着如今国家经济技术的发展,新能源的应用显得日益突出。尤其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新能源的应用则更为广泛。中国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底,中国水电装机2.5亿千瓦,年发电量超过980亿千瓦时,太阳能发电装机700万千瓦。因为发电用煤是我国煤炭的主要消耗入口之一,所以这些数据从另一方面说明:新能源在发电应用中的冲击不容忽视。

2.3 进口煤炭对国内市场的冲击

从2009年以来,中国由一个煤炭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到2011年,中国进口煤炭1.82亿吨,占全球煤炭贸易量(19.93亿吨)的18.3%,成为了全球煤炭进口量最大的国家,至2013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再刷新高,据海关统计,2013年累计进口煤炭3.27亿吨,同比增长13.4%。2014年我国煤炭进口量为2.9亿吨,大幅下滑10.9%。2015年我国煤炭进口继续下滑。虽然数据开始下滑,但是由于进口煤炭价格低廉以及我国煤炭运力及运输费用高昂,使得我国部分煤企在竞争方面显得疲软。

2.4低碳环保的要求

在日益恶化的环境面前,人们开始了对环境保护的重视。215年我国新环保法已正式实施,对排污治理,低碳环保清洁生产的要求更高。以煤炭消耗为主的粗放型、高污染行业则不得不面临新一轮的挑战,当然这也对上游煤炭生产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因为环保的要求,上游煤炭企业大幅减产。

3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趋势

3.1 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

根据山西、河南等地煤矿企业兼并从组,资源整合的经验,各地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完善小煤矿退出机制,加大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对有条件的小煤矿,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和职工的素质为重点,提升办矿水平。大力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以产权为纽带,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参与兼并重组。对尚未开发的煤田,要科学、合理划分矿区和井田范围,制定矿区总体规划和矿业权并设置方案,依法向具备开办煤矿条件的企业出让矿业权,提高资源勘查开发规模化、集约化的程度。

3.2加快企业转型以深加工促发展

3.2.1 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现状

现如今我国煤企对煤炭的加工技术主要为洗选加工。这是煤炭洁净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原煤洗选加工中炼焦煤洗选占了很大比例,而真正进入洗煤系统的动力煤比例非常之小。其结果一是导致锅炉热效率下降,造成能源浪费;二是加大了运输负荷,造成了动力浪费;三是排放烟尘量增加,造成大气污染。

目前,煤炭的清洁利用技术主要有:煤的高效燃烧及燃烧后烟气处理、净化,即脱硫、脱硝、二氧化碳的捕获与封存(CCS),循环流化床燃烧(CFBC)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技术等。我国洁净煤技术计划还包括:型煤、水煤浆、增压流化床发电技术、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燃料电池、;烟气净化、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煤层甲烷的开发利用、煤矸石和煤泥水的综合利用、工业锅炉和窑炉等。

3.2.2加快推进大中型煤企技术改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生产结构单一、技术水平低下,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环境严重破坏。因此大力推创新促改革迫在眉睫。我国必须深入研究我国煤炭高效洁净利用,开发高效、洁净燃煤发电技术,这是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保护环境的根本所在。近几年,我国部分大型煤企投资大量资金用于技术改革。今年八月,盘江股份了定增方案,开始了国企深化改革的第一步,募资49亿元,用于优化产业链,布局煤气及“采煤采气”的综合优化产业格局,这将会大大节约公司的成本,并开拓新的利润空间。招商证券在最新出具的研报中表示,盘江股份会有很大潜力。另外,我国最大的煤炭企业中国神华也提出了要以煤炭清洁化为核心,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的清洁能源供应商作为转型战略,继续向下游发展,加大发展清洁发电业务,以拓宽煤炭市场。

4结语

虽然当前煤炭行业持续低迷,但是我们应坚信: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发展潜力巨大,形势只能向好。企业技术创新改革必将为日后的更好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面对大型上市公司兼并重组的现象也不必惊叹,这是煤炭行业周期式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市场准入机制进一步完善,落后产能强势淘汰,我国煤炭行业将会向制度更加规范,技术更上一层的清洁、高效、可持续方向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惠荣.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

煤炭产业发展现状第6篇

关键词:先进制造技术;煤炭加工工程;虚拟现实技术;绿色制造技术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8.063

0前言

国内消耗的主要能源之一就是煤炭资源,作为有限资源,煤炭资源受到国家重视,并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目前状态下的煤炭资源呈现出了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而煤炭产品本身的结构不合理导致国内的煤炭加工产业存在发展方面的矛盾。现在,很多煤炭加工企业都存在产品单一并且竞争实力不足的问题,该种问题导致了其产品在销售的过程中销量不断下降,严重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大力研究并推广先进制造技术,将其运用到煤炭加工当中,致力于提升煤炭产品质量。

1先进制造技术分类

先进制造技术建成AMT,其由微电子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等多种技术组成,在经过多种变化以后,形成机械集成的技术形式。虚拟现实技术以及绿色制造技术都属于AMT的范畴,该两种技术通常被运用到煤炭加工工程当中,让煤炭加工的错做更加方便快捷,产品加工的流程也更加优化。AMT主要面对的是制造行业,其属于工具群以及技术群方面,在计算机辅助下,煤炭加工工程能够在生产的过程中将生产所產生的废物减少到最低,并且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1]。

2先进制造技术在煤炭加工工程中的应用实践

(1)虚拟现实技术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在煤炭加工当中的应用首先体现在设计方面,煤炭加工当中采用该种技术能够使技术人员明确的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以及设备的运行状态,而在三维动态的仿真状态下,技术人员能够更加熟练的操作生产,适应各种操作条件,将自身的生产状态调节到最佳,实现煤炭加工流程的优化。例如,煤炭资源加工当中利用了虚拟现实技术以后,其能够通过该种技术的模仿明确设备的运作过程、各个部件的运动状态、煤炭矿浆的运动轨迹。其次,该种技术的应用还体现在控制方面。现在的煤炭加工当中都会以自动化的控制作为核心技术,而自动控制也成为煤炭加工的核心环节。但直接的自动控制并没有办法得到校验,要想实现对自动控制的检验,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无力,甚至在校验的过程中对机械设备造成损伤。但在虚拟现实技术的支持下,该技术能以虚拟的形式对自动控制程序进行检验,并且评价该自动控制是否符合生产的要求。最后,虚拟现实技术在煤炭加工的应用还体现在教学和培训方面[2]。现代化的技术具有较为高深的核心理念,很多煤炭加工的技术人员无法学些和理解这些高新技术。而对于一些技术不熟练的人员,其在生产的时候因为操作的不熟练以及对于事故判断能力较低,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存在偏差。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教学方面,主要是通过虚拟模拟的形式来为员工呈现出生产系统当中可能会出现的事故,并且让员工在这种较为真实的场景当中模拟判断事故并解决事故。员工则能够在该种模拟操作当中得到实践能力的锻炼,了解书面当中都无法理解的知识内容,将自身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在一起,避免造成实际工作当中的失误。

(2)敏捷生产技术应用。敏捷生产技术也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一种形式,而该种技术也是煤炭加工当中比较常用的技术。现代煤炭加工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其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不少煤炭加工企业所拥有的产品都属于结构不合理而产品的种类也相对单一。在该种产品状态下,企业的发展必然会陷入到困境当中,其缺乏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无法让自身的产品销量提升,整个企业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的限制。而敏捷生产的技术能够帮助煤炭企业进行产品结构的优化并且调整生产的流程,让煤炭企业重新制定自身的发展目标,利用先进制造技术来天黑时呢过产品的质量,促使自身的产品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3)绿色制造技术应用。煤炭企业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煤炭资源当中存在非常多的硫,该种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危害非常大。在煤炭燃烧的时候,其会释放出浓度非常高的有害气体并且会伴有大量的尘埃,该种物质会对动植物产生一定的损伤,更加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二氧化硫会对金属物质产生腐蚀作用,并且且抑制动植物的生长。而绿色制造技术能够让煤炭产品的加工建立在绿色化学的基础上。例如,企业选择绿色选煤技术,通过对生物体内的生物酶应用来抑制煤炭当中所产生的有害物质,也可以选择微生物的技术来直接抑制矿物质当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可以说,该种绿色制造技术能够在煤炭的洗选过程中产生作用,利用绿色的煤炭生物技术来对煤炭进行脱硫,从而使被加工出来的煤炭产品属于绿色状态,能够为生态环境的维护做出贡献[3]。绿色制造技术也可以被综合的运用到煤炭的伴生资源当中,其在生产煤炭的过程中对煤炭进行技术加工,从而使煤炭呈现出清洁燃烧的状态。而绿色化的加工技术能够对煤层气以及矿井水等方面的物质进行回收利用。该种利用形式减少了煤炭加工对于环境的污染,也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更加提升了煤炭企业的生产水平。

3结论

国家需要重视煤炭加工当中所采用的技术,积极支持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在煤炭加工企业当中需要发展清洁技术以及产品的深加工技术,利用该种高新技术来降低煤炭产品对于环境的污染,促使煤炭产业的发展更加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让煤炭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升,降低煤炭生产的成本。先进制造技术要求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而管理人员也需要对煤炭加工进行集中化的管理。煤炭企业将会利用该种技术来提升自身的生产力和竞争力,让其在市场竞争当中占据主动地位。

参考文献: 

[1]赵建辉,马永航.先进制造技术在煤炭加工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 化工设计通讯,2017(05):86+129. 

[2]黄霞春.先进制造技术在煤炭加工工程中的应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2):59-60. 

煤炭产业发展现状第7篇

[关键词] 煤炭物流;现状分析;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F470 [文献标识码] B

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基础能源,相比其它资源,储量比较丰富,但质量参差不齐,分布不均匀。从整体上看,山西和陕西等中西部地区的煤炭资源相对比较集中,但东部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却是煤炭需求集中地。即使在产煤区当地,开采现状也各自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新疆储量第一但开采难度较大,内蒙古产量第一但地理位置比较偏远,云南小煤矿多且开采水平落后,除东北地区的煤炭能够自给自足外,其他产区的煤炭都要进行输出外销。

煤炭运输主要依靠铁路、公路以及沿海和内河水运。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铁路和水路年货运总量中,有40%是煤炭运输,由此可见煤炭物流在我国流通领域一直占据重要位置。煤炭物流系统由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以及整个过程的信息流所构成,存在于煤炭产品的开发准备、生产过程和销售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其重点是煤炭产品在煤炭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实体流动,即煤炭销售物流。销售物流由煤炭的外部运输和煤炭利用两个重要的部分组成。

一、我国煤炭物流现状分析

分析我国煤炭物流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我国煤炭行业上游生产企业与下游的电力、冶金等工业企业分布较为分散,流通距离长,环节众多。因此要实现物料的移动,往往要经过多种运输方式、多种运输工具才能实现。(2)由于煤炭物流自身具备的大宗散货运输的特点,这决定了规模经济和距离经济效应的产生。也就是说,运输的规模大、长距离等特点可以带来单位运量的经济性。(3)铁路是煤炭运输主要方式,但目前铁路运力不足、分配不平衡制约了煤炭供应的发展。再者,公路、水运的运输能力的发展速度也难以满足煤炭物流的需求。(4)煤炭运销公司或部门是煤炭物流的主力军。煤炭物流多是由传统的煤炭运销业务发展转变而来,因此在各产煤大省或大型企业,煤炭运销公司或部门充当煤炭物流的主力军。(5)煤炭物流市场无序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顺利发展。

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主要的物流方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个体运输户。因为我国煤炭生产存在“散、小、乱”状况,小型煤炭企业中从事煤炭铁路、公路发运的个体运输户数量庞大。以山西省为例,2008年在山西铁路部门立户从事煤炭铁路发运的经营业户就有几千家,从事公路煤炭销售的个体运输户有50多家,他们正逐渐成为山西煤炭销售的主力军。这些小企业将煤炭贸易作为业务的中心,因此主要的赢利点来自煤炭贸易价差。管理粗放、技术落后,导致整个流通环节信息滞后、效率低下,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第二,自建物流公司。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加上政府政策支持,近年来,煤炭产业市场化进程加快,众多小企业被合并,形成大型煤炭集团。大企业倾向建立自己的附属煤炭物流企业,如下属销售公司。除此之外,也有用煤大户如大型发电厂、煤化工企业等自己组建物流公司,在进行煤炭贸易的同时,提供煤炭运输服务和配煤等加工服务,但主要盈利点仍然是煤炭贸易,专业服务水平较低。

第三,第三方物流。企业将自己的物流运输外包给专门的物流公司,或者与大型煤炭企业成立的向外拓展业务的物流公司建立物流业务联系。与上述两种方式相比,第三方物流的效率较高,但目前这种方式运用的较少。核心业务从煤炭贸易转型为煤炭流通,在从事流通贸易的同时提供专业化的煤炭加工和数字化配煤等服务,这种准确、高效、全过程的煤炭供应链服务将作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主要基点。

二、煤炭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息化程度低,缺乏配套的物流数据支持

目前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煤炭企业的应用面仍然十分狭窄,煤炭物流行业的网络化并没有实现。这导致了行业中的信息壁垒大量存在,信息共享也因为传输效率的低下而无法进行,“信息孤岛”随处可见。虽然ERP系统在大部分企业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系统内部的信息交流传播的范围比较有限,实现高效物流所需要的信息交流平台并未有所体现。这就导致了现有的管理系统只能够被动地管理现有物资,而无法为物流体系的构建提供相应的数据信息支持。

(二)自营物流现象普遍,第三方物流产业发展缓慢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我国的煤炭物流效率和世界一流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主要是由于煤炭物流的专业化程度不够所造成的。物流在煤炭企业中一直扮演着辅助角色,长久以来并没有被纳入企业利润增加的主要渠道。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企业一直关注的是如何降低开采成本、物资消耗成本以及如何提高矿区的开采效率,忽略了非生产领域的“第三利润源”。尽管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被引入我国,但源于行业的特点和传统观念的制约,“第三利润源”在煤炭行业中并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在资源数量一定和生产技术水平相当的条件下,企业的物流水平成为了限制企业的发展瓶颈。除此之外,“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发展观念在煤炭企业中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许多企业之所以将更专业更高效的第三方物流拒之门外,就是担心采购、销售权的外包,会导致额外利润的流失。然而,由于缺乏配套的管理体系,往往不但没有赚取超额利润,反而为此投入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影响到了企业整体的运转效率。

(三)煤炭物流市场混乱,造成了过高的交易成本

由于我国煤炭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支撑作用在未来的时间内仍然是长期而稳固的,如何科学的向市场高效地供应煤炭成为物流产业关注的重点。然而,我国煤炭资源地区储备和消费的分布不平衡,为煤炭物流带来了管理不足、流通环节过多等方面的问题,抬高了物流的成本,对市场煤炭价格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目前煤炭物流产业结构规划同一性较差,这造成了地区、行业、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现象严重。尤其是相对大型的煤炭企业,纷纷建立自己的附属物流公司,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由于政府部门尚未制定系统的行业标准对企业的行为进行标准规范,造成了部门监管的缺失,阻碍了煤炭物流行业的进程发展。

(四)缺乏专业的煤炭物流人才以及企业内部缺乏专业指导

目前煤炭企业吸收的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在生产领域的技术型人才,而从事企业管理尤其是物流领域的人才却严重缺乏。目前煤炭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主要通过技术层面提拔,并不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要找到既熟悉煤炭行业背景知识又具备企业管理、物流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并不容易。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矿区的工作条件限制,往往集中在比较偏远的地区,远离城市,即使收入可以保证,仍然不是相关专业人才的职业首选。另一方面,由于煤炭企业内部的自身限制,传统的管理和控制方式与从事物流研究的人才的知识结构并不能很好地相匹配,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管理人才在煤炭企业的发展空间。

三、关于煤炭物流发展模式的几点建议

(一)企业要提高煤炭物流管理的观念,提高对煤炭物流管理的重视

由于煤炭物流在提高经济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中的重要作用,被人们称为是继降低原材料成本和劳动力消耗之后的“第三利润源”[5],从而逐步受到各级政府及企业的重视。但是基于对煤炭物流的现状分析,发现各煤炭企业对物流的重视程度不足,并没有将物流真正视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各个企业要从企业的基层人员到高级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煤炭物流管理的重要性,企业要把一部分在生产领域的注意力转移到煤炭物流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的可能性较小,而且效果不明显。但是基于煤炭物流现状的分析,煤炭物流存在很多问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企业要从根本意识上注重煤炭物流的管理,因为煤炭物流的管理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还可以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

(二)注重煤炭物流人才的培养

为从根本上促进煤炭物流的发展,培养专业性的物流技术人才是非常关键的。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培养适合自己的物流技术性人才,也可以通过直接聘用高级物流人才,直接实施企业物流方式的改变和提高。还有一个更长远合适的方法—企业和学校建立合作关系,企业为学校提供资金和实习场地,学校为学生提供技术和知识,培养出拥有专业的物流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物流人才。

(三)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煤炭物流评价体系

为促进煤炭物流的发展,企业可以建立物流评价体系,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该体系应涉及到煤炭物流的成本、效率和社会责任(比如: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程度)等方面的评价,而且这些评价尽量使用量化指标,以便于企业内部和不同企业之间的比较。降低煤炭产业物流成本、提高效率同保护环境有机结合,构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物流评价体系将是企业煤炭物流快速发展的捷径。

(四)发展绿色物流

我们在过分追求煤炭物流成本和效率的同时,不能忽略煤炭物流带来的环境成本。煤炭物流过程中都有可能引起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从煤炭开采、流通加工、销售到废弃物,这一系列的程均包含着大量非绿色因素。而这些因素的存在不仅影响着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对资源、环境产生的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企业要注重发展绿色物流。

(五)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煤炭物流业向产业化、集约化发展

对于中小型煤炭企业,由于专业化物流服务和经营管理水平有限,利用第三方物流可以把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以便企业不断扩大规模。而且第三方物流有专业的物流服务,可以提高企业的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专业的物流服务还可以给企业赢得更多的客户。

(六)建立物流信息交流平台

物流信息交流平台可以延伸到国内各主要产煤区、矿业集团的平台办事处,构建服务平台网络,也可加强国际合作,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建设信息期刊及平台信息网站,及时供销采购信息。平台要不断创新,不断寻找低成本、高效率、低污染的物流模式。该平台还可以为企业提供物流技术的咨询服务,促进企业煤炭物流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汤希峰.余静.煤炭物流系统体系结构的研究[J].物流技术,2004(10)

[2]侯瑞刚.煤炭物流产业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5)

[3]李嘉琪.资源整合下煤炭物流的发展策略[J].经济视角,2010(14)

煤炭产业发展现状第8篇

一、前言

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在已发现的一百余种矿物中,煤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一次能源消费中有70%~75%来源于煤炭,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由于当前中国原油的进口依存度仍然逐渐提高,而煤炭资源相对丰富而廉价,所以煤炭产业具有明显成本优势。同时我们看到,多年来我国过度依赖能源的经济发展模式、能源“一煤独大”的单一产业结构、以粗加工为主的传统煤炭能源产业发展现状,都在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面对我国脆弱的生态环境,传统的煤炭产业发展更是积累了不少问题。由于受到发展基础、区域分工、经济结构、地域特点等因素制约,我国非资源型产业、新兴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真正壮大还需时日。而煤炭产业作为我国优势产业,如果能够实现全面升级转型,则是我国当前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方式最务实的举措。因此,转变传统煤炭产业经济发展模式,推行绿色采矿,发展煤炭资源的深加工,打造高效益、高技术、高附加值、长产业链的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新型煤炭产业经济新模式,是我国能源发展最现实的选择和最有效的途径。

二、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系统分析

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之一是实现资源的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消耗量和污染物产出量。通过资源代谢分析,可本文由收集整理以了解资源的流动路径和环节,以及各环节的资源投入和产出情况,为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煤炭行业涉及的资源种类繁多、数量巨大,进行资源代谢分析是研究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的基础。资源能否做到层级利用、循环利用,不仅取决于资源种类及其自身特性,更取决于其流动方式和规律。

(一)资源代谢方式的转变

1.“资源—资源—资源”型的代谢方式

以这种形式流动的资源每经过一个环节后都会产生新的资源,这些新的资源在经过相关环节后再产生新的资源,依次发展下去直到最终环节。

2.“资源—处理—资源”型的代谢方式

资源的这种流动方式是指资源流经若干环节后其基本的用途和作用没有太大的变化,经过处理后仍能被重新利用。这种资源流动形式,有的经过简单环节的循环,有的经过多个环节,甚至重复循环。这种流动方式易产生过程损耗,需要不断补充新的资源。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过程损耗与技术水平有关。资源的这种流动特性为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奠定了基础。

3.“资源—废弃—再生”型的代谢方式

资源的这种流动方式是指资源经过一个环节或多个环节后,原有的用途和功能基本丧失,成为暂时没有用途的资源。经过处理后,一部分资源能恢复原来的用途,另一部分资源经过处理后再做他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再生。大多数资源都按这种方式流动。这种方式是构成环境损害的主要方式,也是循环经济讨论的重点。

(二)循环经济与煤炭产业价值增值

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可以实现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在这种不断增值的状态下,循环经济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价值流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循环经济理念下的煤炭行业价值链增值,主要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实现的。

1.价值链延伸

循环经济条件下的生产方式本质特征就是延长了产品价值链的环节,通过对行业价值链形成过程中副产品的减量与处理,以及生产消费过程中废弃物的回收处理与再利用,延长了该行业的产业链,使得有限的资源能创造出更大的利用价值。对煤炭资源来讲,压缩煤炭产量,减少资源绝对开采量,积极发展煤炭的深加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拉长煤炭产业的价值链,是实现煤炭产业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产业附加值的关键。

2.网状或环状化

煤炭企业对生产或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进行处理,使处理后的副产品产生再利用的价值,作为新的原材料供应给其他企业使用,使该行业的价值链与其他相关行业的价值链形成了交叉,从而变为网状化或环状化。尽管对废弃物的处理和回用会增加一些额外付出,但是考虑到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价值链总体是不断上升的。有些专家学者将这一循环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构造为“螺旋上升的链网结构”,即物质循环是闭合的。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价值流是增值上升的。

煤炭产业发展现状第9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煤炭产业 产业结构优化

一、科学发展观与山西煤炭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

(一)国家政策对山西煤炭产业结构优化的导向作用

国务院决定于2004年至2006年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全面推进节约能源、原材料、水和土地等资源以及资源的综合利用,这是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的重大举措。

山西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产量居全国第一,煤炭产业是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长期大规模、超强度的开采,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使得生态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社会效益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认识到优化山西煤炭产业结构的紧迫性,努力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尽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这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直接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二)煤炭产业结构优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由之路

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对煤炭资源的依赖度很高,这种状况使得山西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首先是经济结构单一,就业结构单一,一旦面临煤炭资源枯竭的局面,经济将不可避免地遭受严重的打击;其次是煤炭产业发展过程中忽视环境保护,地区污染严重,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第三是资源型城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科教文卫发展滞后,直接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因此,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尽快优化山西煤炭产业结构,改善城市软、硬件环境,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才能真正把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到实处。

二、山西煤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山西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它是在国家实施优先发展工业战略的强力推动下,依靠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矿产资源逐步形成的。建国以来山西一直肩负着支援我国经济建设的重任,国家每年从山西平价调出大量的煤炭、电力、焦炭、化工原料等产品。山西煤炭产业发展的特殊历程一方面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同时也为今日山西经济的发展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山西煤炭产业的发展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资源的利用方式粗放,浪费严重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但煤炭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对资源的利用方式比较粗放。煤炭开采和洗选加工过程中,每年排放大量的瓦斯气、粉煤灰和煤矸石,焦炼工业资源浪费严重,煤焦油、粗苯等化工产品回收率很低。大量与煤炭相伴生、共生的其它矿产资源也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据估算,山西每开采1吨煤,就要消耗与煤伴生、共生的各种矿产资源8吨,这些与煤相共生、伴生的铝矾土、硫铁矿、高岭土、耐火粘土等矿产资源几乎都被白白浪费掉了。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初级化特征明显

山西煤炭产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煤炭开采业发达,煤炭加工业滞后;产品初级加工较发达,深加工、精加工较欠缺,产业链条短;产品品种单一,产业发展过于依赖初级产品;煤炭加工转化率低,投入产出率低,产业自我积累能力低下,经济效益不佳。具体表现为:筛选、洗选、炼焦、发电在山西煤炭加工转化的整体数量中占有绝对比重,深度加工产品比重极低。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如工业型煤、干法洗煤、水煤浆、煤焦油深加工、煤层气开发等基本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烟气除尘脱硫净化、煤基合成汽油等煤炭开发利用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则处于空白状态。

(三)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外部不良经济状况日益突出

山西省20多年的能源基地建设,大规模开采煤炭,造成矿区土地塌陷,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污染触目惊心,并因此引发了许多自然灾害。据测算,山西省每挖1吨煤造成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损失约为61元,保守估算,1978~2004年全省产原煤70亿吨,生态环境损失约5000亿元左右。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造成外部不良经济状况日益突出,进而使得山西煤炭产业的后续发展能力不足,山西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能力受到极大削弱。

(四)安全保障程度差,生产事故频发

近两年来煤炭产品的市场需求旺盛,煤炭价格一路上扬。一些非法煤矿及中小煤矿为了牟取暴利而在达不到安全生产标准的情况下,无视政府监管,拒不停产整顿或者停而不整,继续违规生产。这些煤矿普遍存在瓦斯突出、冲击地压、水害威胁等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并且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煤矿安全生产连着千家万户,也与地方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密切相关。长期以来,山西省煤炭产业由于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欠账严重,生产集中度低,中小煤矿安全设备落后以及安全管理技术人才缺乏等原因,造成煤炭企业生产事故频发,煤矿事故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要充分认识到全省煤炭行业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确保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

三、山西煤炭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煤炭资源丰富

山西煤炭资源的探明储量达260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三分之一,煤炭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煤炭的调出量占全国交易市场的三分之二,而且煤炭的品种齐全,品质优良,炼焦用煤占全国57%,无烟煤占全国43%。煤气已经探明的储量达10万亿立方米以上,占全国已探明产量的三分之一多。山西每年炼焦炭所排放的焦炉煤气大约有100多亿立方米,煤焦化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这些优越的自然赋存条件为新时期山西煤炭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煤炭作为基础能源的地位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也在急剧增加。但是我国能源资源的现状是:煤炭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不足,水力、核能开发的投资力度难以满足。从这些因素看,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不会降低,煤炭产业将保持旺盛的发展趋势。从这种能源需求状况来看,山西的煤炭资源优势十分突出,要充分发挥山西的煤炭资源优势,煤炭产业的结构优化就成为必然。

(三)煤炭市场旺销

由于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的相对缺乏,煤炭成为我国的基础能源,在一次能源构成中占70%左右。据有关专家预测,未来几年,煤炭需求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同时,由于国际石油供应趋紧,油价一路攀升,国内石油消费受到抑制,一些生产单位开始考虑更多的采用石油替代品,煤电、煤炭液化产品消费增加。另外由于安全生产原因对大量小煤矿的关停并转,也使得煤炭的市场供应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煤炭市场将保持旺销态势,这为煤炭产业进行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

四、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山西煤炭产业结构优化的途径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是实现地区经济的必然选择。山西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有较好的重工业基础,具有大规模发展煤炭工业的有利条件。山西不可能离开煤炭资源优势谈发展,而在于如何把握好山西煤炭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克服煤炭产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实现煤炭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在目前特定的煤炭生态环境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山西煤炭产业结构,实行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途径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煤炭产业资源利用率

山西要实现煤炭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就必须摒弃以“资源―――产品―――废物”为特点的单向式直线过程的发展模式,而要代之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为特征的反馈式循环过程的发展模式,以尽可能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循环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它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有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发展煤炭及其相关产品的综合利用,是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落实山西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工程。具体来讲,一是要充分利用好与煤共生伴生矿产。大力开展煤共生伴生矿产资源利用,是缓解环境压力、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的有效途径,是国家能源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二是要充分利用好煤炭在开采、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渣,对废气废渣进行处理和再利用,是发展煤炭工业循环经济的关键。

(二)延伸煤炭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据有关学者研究,如果将煤炭作为燃料所产生的价值视为1,制成焦炭可增值50%,提取煤焦油可增值10倍,加工成塑料能增值90倍,合成涂料增值375倍,制成药品增值750倍,而用来制造合成纤维,可增值1500倍。而且,产业链延伸可使煤炭产业结构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优化升级,由生产初级产品向生产深加工产品的方向发展,由采掘业占优势向资源深加工业占优势的方向发展,由劳动密集型占优势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方向发展,促使煤炭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为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山西省要把煤炭产业的结构优化转换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以科技为先导,在有效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煤、焦等资源的深加工,着力培养和发展煤化工、煤电一体、煤机合成油,煤成气和焦炉煤气的开发利用,促进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实行煤电、煤气等上下游产业联营;在发展煤、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的煤炭产业发展战略指导下,真正使山西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三)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是资源的载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结构十分紧张,资源禀赋与人口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增长,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和模式,不仅有损于人的生活质量,而且有悖于于科学发展观。因此,我们要努力建立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体系,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应用环境友好的科学技术,形成资源消耗少、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高、废弃物排放少的生产体系,使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能够控制在生态环境可自我更新的范围之内。

(四)以人为本,狠抓煤炭产业安全生产

人是最宝贵的资源。没有人的安全,就没有社会的和谐,人的生命安全是社会和谐最基本的要求和条件。和谐需要稳定,稳定需要安全。煤矿矿工生命的安全是煤炭产业发展的基础,是煤炭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没有煤矿的安全,就没有煤矿矿工生命的安全,就谈不上以人为本,也就谈不上煤炭工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更谈不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近年来,煤炭产业的安全生产问题突出,山西省作为煤炭大省,在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任务更加重大。要彻底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就必须按照标本兼治的原则,构建煤矿安全保障体系,从国家、地方、企业三个层面落实煤矿监管职责;还要完善中央、地方和企业共同增加煤矿安全投入的机制,中央财政加大支持力度,地方财政专项列支配套资金并同步到位,企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三要加强煤炭专业人才培养,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职工培训、定向培养和继续教育,全面提高煤矿职工素质,确保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王智杰. 对山西朔州煤炭工业发展思路探析[J]. 煤炭企业管理,2005.(1).

[2]张新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推进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J]. 生产力研究2005.(6).

[3]于尚仁.构建煤炭资源节约标准的社会环境[J].大众标准化, 2005.(9).

[4]史海英,聂锐.江苏省煤炭企业发展战略研究[J].发展论坛, 2005,(3).

[5] 张莲莲.山西洁净煤技术开发利用现状及面临的问题[J]. 中国能源, 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