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财务危机的特征优选九篇

时间:2024-02-23 15:55:49

财务危机的特征

财务危机的特征第1篇

【关键词】 汉王科技; 财务风险; 新特征; 管理策略

随着现代产业的不断融合和经济的转型与发展,财务风险也呈现新的特征。了解和掌握财务风险的新特征、新特点,对制定各项财务风险管理策略,预防财务危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案例资料与分析

(一)汉王科技股份公司简介

汉王科技股份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全球文字识别技术与智能交互产品引领企业,在联机手写识别、光学字符识别(OCR)、数位绘画板等领域拥有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基于手写识别技术及电子纸显示技术的汉王电纸书销量进入全球三甲行列,并稳居国内电子阅读器市场头把交椅。汉王产品链丰富,在电子政务、智能交通、个人办公、移动通信、数字家电等方面实现普及化和规模化处理信息。汉王科技在手写市场占有率超过70%,OCR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50%,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作为中国IT业中为数不多的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汉王科技拥有手写识别技术、笔迹输入技术、OCR技术和嵌入式软硬件技术等四大核心技术。2010年3月3日,汉王科技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并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010年度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010年度国家规划布局企业”等荣誉称号。

(二)汉王科技财务分析及讨论

作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汉王科技在2008年到2010年企业利润不断提高,规模持续增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到了2011年,公司财务状况突然恶化,如表1所示。

汉王科技在2008年净利润只有2 992.7万元,2009年飞涨到了8 560.04万元,几乎翻了三番,2010年公司的净利润稳定在8 790.16万元,但是2011年公司的净利润陡转直下,从2010年的将近9 000万元下降为-49 669.57万元。公司年报显示,2011年度汉王科技股份公司出现4.34亿元的巨额亏损,同时其他的财务与会计指标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突变。每股收益从2009年的1.07元变为-2.32元,净资产收益率也下降到了-53.80%。2010年5月24日,汉王科技股价最高达到了175元,荣登“股王”宝座。然而自此之后一路下跌,2011年因此成为“年度业绩变脸王”,被评为“2011十大熊股”之首,全年跌幅高达73.2%,目前股价在12元左右波动,“退市”疑云弥漫。面对企业从高峰跌落到谷底,公司管理人员只能坦承“没有预估到会这么严重”。

从图1中可以看到,汉王科技股份公司财务出现恶化并不是进入2011年后才开始的。2010年整个会计年度,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稳步上升,年末达到最高的123 703万元,2011年第一季度才出现收入的拐点。然而,反映企业真正盈利状况的净利润的拐点在2010年就已经出现。2010年第二季度末,公司利润实现8 688万元,较上个季度上升4 501万元,增长幅度超过了一倍,但是到第三季度利润增长已经放慢了脚步,只有1 314万元,财务风险初现端倪。形势在第四季度明朗:企业的净利润由三季度末的10 002万元下降到8 790万元。即2010第四季度汉王科技就开始出现亏损,亏损额已经达到了1 212万元。进入2011年后,公司的财务状况开始全面恶化,主营业务收入几乎“腰斩”,净利润一路下降,经营亏损持续增加,一年之间,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一个明星企业变成年亏损达到4.34亿元、濒临退市的上市公司。

汉王科技在2011年度报告中提到,受iPad等新产品的影响,国内电纸书市场竞争形势发生急剧变化,行业整体价格出现大幅下降,终端厂商利润摊薄并纷纷退出市场,市场整体出现衰退现象。市场的剧烈冲击加上公司管理层对市场变化估计不足,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大幅度下降,经营业绩较大亏损。不仅如此,在资本市场上,汉王科技也出现了重大问题:2011年3月21日,汉王科技9名高管集体利用信息优势精准减持,涉嫌内幕交易。2011年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对其进行了立案稽查,这样不成熟的股市行为大大影响了汉王科技的社会形象和公众口碑,公司近年来面临的法律纠纷不断,在自身发展不利的情况下雪上加霜,使汉王科技股份公司深陷泥淖,形势极为被动。

二、财务风险表现出的新特征辨识

从汉王科技的案例中我们发现,财务风险越来越表现出爆发突然、破坏性大的特点,一旦爆发甚至会造成毁灭性的后果。财务风险与其他风险大不相同,多种因素交错复杂、风险网络相互交叉,在市场系统性风险不断增大、脆弱性越来越强的大背景之下,财务风险逐渐呈现出以下具体特点:

1.财务风险的突发可能性增大,传播速度加快。汉王科技属于信息技术行业,近些年来技术更新明显加快,要求IT企业持续开发和利用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手段,以消费者需求导向为基础,设计丰富的产品。显然,汉王科技低估了非正面竞争对手抢夺其市场份额的能力,当发现威胁,采取应对措施时为时已晚,在短短的几个季度内从行业巨头迅速沉沦为巨额亏损的问题企业。

2.企业的内部系统风险连环,连锁反应普遍、多米诺现象明显。资料显示,汉王科技股份公司控股汉王制造有限公司(100%)、三河汉王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参股北京汉王机器视觉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中自技术集团。现代企业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电纸书等主营业务遭遇滑铁卢后,整个汉王科技公司也进入经营困境,经营成本高、资金周转慢,势必影响其他业务或者其他公司的运营。多元化经营把不同的部门和产业联系到一起,虽然危急时刻可以采取适时的资产剥离策略,但是一旦核心利润源出现问题,会逐步影响整个产业链,缺少运作空间和余地。

3.财务风险的潜伏时间长、隐蔽性强、识别难度大。2011年3月份,汉王科技股份公司第一季度财务报表曝光之前管理层获知了企业经营困境信息,但是在本文的分析中,2010年第二季度财务指标已经给汉王科技股份公司敲响了财务风险的警钟。当财务危机真正爆发的时候,风险已经潜伏了长达将近三个季度的时间,此时汉王科技却仍然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财务风险出现端倪时,并没有引起企业足够的重视,经营收入一直在稳定快速增长,但是利润却没有随之上升,管理层的传统管理方法和辨识风险工具已无法满足要求。

4.财务风险的传染性越来越强,波及范围越来越广。汉王科技在2010年3月3日上市,共发行2 700万股,每股发行价为41.90元,发行总市值达到113 130万元。截至2011年12月31日,持有该公司股票的股东为40 025户,总股本仅为2.14亿元,股价也仅有11.6元。抛去宏观经济形势和股市总体趋势影响,公司股价的巨幅波动使股民和消费者对公司产生了质疑和不满,高层管理人员的内幕交易和信息违规披露更让公司形象受损,极大地动摇了消费者对汉王科技的信任和忠诚度。

三、财务风险新特征出现的原因分析

一般来说,企业所属的行业特点、生产经营方式、资本运作以及管理层的治理水平决定了面对的财务风险种类和程度。从汉王科技的案例中我们发现,财务风险表现出的新特点更多地与现代经济的特征相联系。

1.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开放与外商企业在大陆市场的逐步布局,以IT业为首的新兴产业面临的竞争全球化越来越明显,新的竞争格局和竞争对手给传统的经营和管理、创新等领域都带来了挑战。各种信息、资源、人才巨量而迅速的流动要求像汉王科技这样具有民族品牌特色的本土企业重新进行市场定位,要想在严酷的竞争中生存发展,企业必须在抢占足够的市场份额基础上,掌握所在行业的核心技术和领导力。

2.财务信息的曝光度和透明度越来越高,决定了一旦出现财务危机,市场不会给企业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调整。汉王科技财务恶化迹象出现立即引起了众多媒体、竞争对手、监管部门、理论研究界的极大关注,并逐步对汉王科技的财务状况进行了深入透彻的追问和探析。本身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汉王科技由于极高的负面曝光率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生存危机,资金链的断裂、供应商和营销商的失信以及社会形象的损害,把汉王科技逼入了绝境。

3.财务风险的险源扩散,来源更加广泛,增加了信息挖掘和风险控制的难度。汉王科技股份公司的电纸书业务也一度遭到国内其他厂商的挑战,但是坚强的生存下来并成为行业龙头。然而不是其相同产品的竞争对手却给其致命一击,说明财务风险的市场性越来越强,与其他风险的交织程度趋向紧密,让企业无从下手。

4.现代企业之间资金融通活动频繁,扩大了财务风险的波及范围和破坏性。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会采取多样化的融资手段或者担保业务,以实现双赢或者多赢的局面。汉王科技与其他国内外企业合作众多,拥有的多项专利技术创造了多样化的合作机会,然而财务风险与资金活动交织存在,纽带是把双刃剑,为汉王科技打造利益链的同时,也成就了一条风险链,增加了承担其他企业财务危机和亏损的风险。

四、财务风险新特征的应对策略

汉王科技的案例显示,传统的管理手段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应对财务风险新特征的要求,因此本文认为,在做好基本的风险控制措施之外,企业应该从以下方面针对财务风险出现的新特点进行控制和管理:

1.应当提高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形成防控风险的组织文化,建立以财务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综合监测体系,建设和补充险源库、战略措施库。汉王科技仍采取传统的被动处理风险的思路,导致了极度被动、反应迟缓的局面,因此,企业应主动地掌握各类风险信息及动态变化,及时采取准备好的战略措施。组建企业职能部门、业务单位、财务风险管理专员和内部审计部门构成的多层次、全面综合的监测与控制体系,保证企业面对财务风险的有利局面。

2.企业必须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引进科学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学习和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逐步提高资本市场意识和运作水平,保证财务信息披露质量以及披露程序合规,切实提高公司的管理效率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效率,对社会公众负责,从而保证消费者以及股东的信任,提高公司的社会形象,避免像汉王科技在股票市场上出现的内幕交易、披露违规等不成熟行为。

3.企业应密切关注所在行业动态,从整体的角度思考行业所处的成长阶段,同时洞察国内及全球市场内消费者需求变化情况,根据市场信息不断调整发展策略,设计产品层次、明确市场重点,避免核心利润源单一、市场单一的状况出现,增强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汉王科技出现财务恶化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思想准备不足,低估市场变化速度。所以企业最好在立足行业的基础上,持续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掌握领先技术和核心竞争力,分别对企业短、中、长期制定不同的财务战略。

4.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的财务运营过程进行随时的跟踪与监控,在财务信息中挖掘和发现企业的危险信号,帮助管理者对企业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的诊断。当财务状况出现不良信号时,财务预警系统可以发出警报,提示经营管理者尽快采取调整和应对措施。杜绝出现汉王科技后知后觉的现象,同时帮助发现企业内部的薄弱环节,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中,避免潜在的风险扩大甚至造成现实的损失。

【参考文献】

财务危机的特征第2篇

【关键词】 财务危机;渐进型财务危机;突发型财务危机

财务危机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不论是定性研究还是定量研究,都有大量的研究文献。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了大量财务危机的研究成果。但研究的重点多集中于财务危机概念的界定、财务危机的预测、财务危机成本的计量、财务危机与公司治理等问题,对于财务危机的类型及其不同的特性则鲜有研究。本文拟对此作一尝试。

按照企业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特征,我们可以将财务危机划分为渐进型财务危机和突发型财务危机两大类。所谓渐进型财务危机,就是一般文献中所指的财务危机,即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项目投资过度、财务杠杆过高等原因所导致的严重亏损、现金流严重不足、无力清偿、资不抵债和破产清算等事项。它通常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体现为企业财务状况的不断恶化。突发型财务危机是指由于一些突发事件如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等给企业带来了资产的损失,从而所导致的财务危机。两者在表现形式上是相同的,但在形态特征、形成机理、外部影响和防范机制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下文从四个方面对这两种财务危机进行比较分析。

一、形态特征

由于渐进型财务危机是逐步缓慢发生的,而突发型财务危机是瞬间突然发生的,因此两者在形态特征上自然有着明显的差异。企业是否陷入财务危机可以以现金流是否充足作为判断的标志。如果把现金流量作为时间的一个函数,以时间(T)作为横坐标,企业拥有的现金流量(C)作为纵坐标作图,那么,渐进型财务危机和突发型财务危机的形态特征大致可以用图1、图2来表示。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现金流指的是净现金流,即相对于企业的现金支付需求来说,其现金供应是否充足。位于零点之上的则表明现金流入足以应付现金流出,而在零点之下则表明现金不足,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从图1可以直观地看到,渐进型财务危机类似于“自然死亡”。企业作为组织系统,象生物有机体一样,有一个从生到死、由盛到衰的过程,要经历发起、成长、成熟、衰退等不同的阶段,有一个生命周期。当一个企业开始进入市场后,随着其规模的扩大、技术的进步和经营管理的改善等,其现金流逐步增加。随后,由于外部市场竞争或企业内部存在的一些问题等原因,其市场规模和市场份额渐渐萎缩,在财务上表现为现金流的逐渐减少,这时,企业如不能采取有力的措施扭转局面,则最终陷入财务危机甚至完全退出市场。

图2表示的是突发型财务危机,与渐进型财务危机不同,这种财务危机类似于“猝死”,具有偶然性、突发性、瞬间性和不可预见性等特点。突发型财务危机可以发生于企业生命周期中的任何阶段,图中表示的只是一个可能的时点。从图2中可以看出,它可能与企业原来所处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完全不相关。例如,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一些原本经营业绩良好、现金流充沛的企业也遭受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即刻陷入了财务危机。

二、形成机理

(一)渐进型财务危机的形成机理

渐进型财务危机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不同时间段里,一般会依次出现导致企业陷于财务危机的各种原因、症状,企业最后陷于财务危机。

从产生的原因看,根据John Argenti的研究结论,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主要原因有八项:一是企业管理差。企业管理差主要是指高级管理层的结构缺陷,包括首席执行官一人独断控制企业;其他董事不作为;知识结构不平衡的高管队伍;财务职能弱;缺乏管理深度、具有很高权力的首席执行官等六个方面。二是会计信息不足或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缺陷。包括没有使用预算控制系统,或者预算控制系统不健全,或者完全不存在;缺乏现金流量预测;不存在成本核算系统;资产价值的不恰当估价等四个方面。三是企业对经营环境的变化不能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经营环境的变化可分为竞争趋势的变化、政治环境的变化、经济环境的变化、社会变化、技术变化等五大类。四是制约公司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的因素。五是过度经营。六是开发大项目。七是高杠杆经营。八是常见经营危险。其他学者对企业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有不同的分析和归类。但是,不管如何分析,都包含了企业内部原因和外部市场原因,而这些原因本身也是逐渐发生和演变的。同时,在众多原因中,企业管理差是其根本原因。

从形成的时间段看,根据财务预警分析中的“四阶段症状”分析法,企业的渐进型财务危机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财务危机潜伏期,特征是企业盲目扩张、市场营销无效、疏于风险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企业资源配置不当、无视环境的变化。第二阶段为财务危机发作期,特征是自有资金不足、过分依赖外部资金、利息负担重、缺乏会计的预警作用、拖延债务偿付。第三阶段为财务危机恶化期,特征是经营者无心经营业务和专心财务周转、资金周转困难、债务到期违约不支付。第四阶段为财务危机实现期,特征是负债超过资产、完全丧失偿付能力、宣布破产。所以,渐进型财务危机是一个动态持续、逐步递进的过程,且具有经常性的特点。

(二)突发型财务危机的形成机理

突发型财务危机的形成具有瞬间爆发的特点,没有一个较长时间持续演化的过程。

从产生的原因看,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突发性财务危机来源于自然灾害,即企业本身处于良好的经营状态,完全由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的外部因素所造成的财务危机。另一种情况是虽然财务危机的直接原因是外部突发事件,如环境污染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和披露,但产生的根源仍来自于企业的内部管理不善,如污水排放超标、产品质量不合格等。所以其实质上来源于人为灾害,如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实际上是行业潜规则曝光,吉化松花江水体污染事件和南京冠生园月饼陈馅事件则是个别企业不重视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人为灾害。不论是何种情况,突发型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相比渐进型财务危机更单一、更明显、更直接。

从形成的时间段看,第一种情况下的突发型财务危机几乎没有阶段性,随着自然灾害的发生,企业同时发生了资产损失,随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陷入了财务危机。第二种情况下的突发型财务危机发生的时间比第一种情况下相对要长一些,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信任危机期,表现为客户流失、产品滞销、市场竞争力显著下降等。第二阶段是财务危机期,表现为现金流不足、无力偿付、筹资渠道缺乏等财务危机的一般症状。

三、外部影响

作为整个社会组织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某个企业所发生的财务危机也具有外部性,对企业外部产生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

(一)经济影响

不论是渐进型财务危机还是突发型财务危机,都会产生外部经济影响。

在微观层面,一个企业的财务危机会给其外部利益相关者带来经济影响。首先,给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竞争对手)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不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原因所引起的公司特有的财务危机使得竞争对手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甚至实行寡头垄断,从而带来利润的增长等好处;另一方面,一个企业的财务危机会“传染”给行业内其他公司,这一负面影响往往占了上风。其次,企业的客户和供应商也会受到其财务危机的损害。再次,企业的财务危机也对其贷款银行产生影响,对此,国外有很多研究,虽然具体的结论和观点不同,但都说明企业的财务危机这一事项对贷款银行产生了负面影响(张培莉,2005)。

财务危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的财务危机能引发银行体系脆弱性,进一步可能引发金融危机或深化金融危机,使经济难以复苏。并且,这种诱发作用存在必然性(王克明,2004)。

(二)社会影响

除了经济影响外,突发型财务危机还会产生显著、直接的社会影响。虽然渐进型财务危机因影响了宏观经济从而也可能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长期的、间接的。但突发型财务危机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并不是通过经济影响间接作用的,且在危机发生当时就产生了。当然,有时候很难区分这种影响有多少是由于突发型财务危机产生的,又有哪些是由于引发突发型财务危机的事件本身所产生的。

四、防范机制

渐进型财务危机和突发型财务危机的不同特征必然导致其防范和控制的时点和重点也有所不同。

关于企业财务危机预测的研究历史悠久,从20世纪60年代Beaver和Altman采用的单变量、多变量线形判别分析开始,涌现了很多预测的方法,如多元逻辑回归方法、生存分析法、神经网络模型等。有研究结果(吕长江、周现华,2005)表明,多元判别分析、逻辑线性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这三个主流的预测模型尽管其使用有各自特定的前提条件,但均能在企业发生财务危机前1年和前2―3年较好地进行预测。渐进型财务危机的可预测性使得企业能够对其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进行事前的防范。防范的重点在于调查企业内部存在的管理问题,寻找将要导致财务危机的主要根源,对症下药,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当然,如果企业的事前防范失败,陷入财务危机时,仍然可以进行事中和事后的控制,采取与企业现状相适应的经营策略和财务策略,提高盈利能力,增加现金流量,使企业逐步走出财务危机。

相反,突发型财务危机具有的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使得事前的防范非常困难,但仍然可以进行一定的风险防范。企业可以在盈利年度提取应急基金进行稳健性投资,平时的财务政策应注重流动性管理,对易损、危险性财产和工程项目进行保险等。这样,当意外事件突然发生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损失,防范财务危机。而对突发型财务危机的防范重点还是在于事后控制,即当意外事件发生后,财务危机已成为必然时,采取迅速的应急措施和策略安排,防止财务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尽可能降低企业所遭受的损失。 这时, 企业一方面要与股东和各债权方等进行良好的沟通,争取一切机会取得其谅解,对债务协议作出重新调整。另一方面,缩减日常开支,降低费用,生产自救。此外,还要积极筹集资金,特别是争取政府补贴和无息贷款,争取包括国际社会在内的社会捐助,从而弥补现金不足。

综上所述,渐进型财务危机和突发型财务危机由于其产生的原因不同,从而在形态特征、形成机理、外部影响以及防范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理解这些差异对于企业改善管理、有效应对财务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工孟,芮萌,许庆胜.现代企业财务困境预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 J. Argenti, Corporate Collapse-The Causes and Symptoms. New York: McGraw-Hill, New York: 1976.

[3] 李秉成.企业财务困境形成过程研究[J].当代财经,2004,(1):109-112.

[4] 张培莉.财务困境及其经济影响[J].财会月刊,2005,(B8):60-61.

财务危机的特征第3篇

【关键词】 财务危机;渐进型财务危机;突发型财务危机

财务危机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不论是定性研究还是定量研究,都有大量的研究文献。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了大量财务危机的研究成果。但研究的重点多集中于财务危机概念的界定、财务危机的预测、财务危机成本的计量、财务危机与公司治理等问题,对于财务危机的类型及其不同的特性则鲜有研究。本文拟对此作一尝试。

按照企业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特征,我们可以将财务危机划分为渐进型财务危机和突发型财务危机两大类。所谓渐进型财务危机,就是一般文献中所指的财务危机,即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项目投资过度、财务杠杆过高等原因所导致的严重亏损、现金流严重不足、无力清偿、资不抵债和破产清算等事项。它通常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体现为企业财务状况的不断恶化。突发型财务危机是指由于一些突发事件如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等给企业带来了资产的损失,从而所导致的财务危机。两者在表现形式上是相同的,但在形态特征、形成机理、外部影响和防范机制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下文从四个方面对这两种财务危机进行比较分析。

一、形态特征

由于渐进型财务危机是逐步缓慢发生的,而突发型财务危机是瞬间突然发生的,因此两者在形态特征上自然有着明显的差异。企业是否陷入财务危机可以以现金流是否充足作为判断的标志。如果把现金流量作为时间的一个函数,以时间(t)作为横坐标,企业拥有的现金流量(c)作为纵坐标作图,那么,渐进型财务危机和突发型财务危机的形态特征大致可以用图1、图2来表示。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现金流指的是净现金流,即相对于企业的现金支付需求来说,其现金供应是否充足。位于零点之上的则表明现金流入足以应付现金流出,而在零点之下则表明现金不足,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从图1可以直观地看到,渐进型财务危机类似于“自然死亡”。企业作为组织系统,象生物有机体一样,有一个从生到死、由盛到衰的过程,要经历发起、成长、成熟、衰退等不同的阶段,有一个生命周期。当一个企业开始进入市场后,随着其规模的扩大、技术的进步和经营管理的改善等,其现金流逐步增加。随后,由于外部市场竞争或企业内部存在的一些问题等原因,其市场规模和市场份额渐渐萎缩,在财务上表现为现金流的逐渐减少,这时,企业如不能采取有力的措施扭转局面,则最终陷入财务危机甚至完全退出市场。

图2表示的是突发型财务危机,与渐进型财务危机不同,这种财务危机类似于“猝死”,具有偶然性、突发性、瞬间性和不可预见性等特点。突发型财务危机可以发生于企业生命周期中的任何阶段,图中表示的只是一个可能的时点。从图2中可以看出,它可能与企业原来所处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完全不相关。例如,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一些原本经营业绩良好、现金流充沛的企业也遭受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即刻陷入了财务危机。

二、形成机理

(一)渐进型财务危机的形成机理

渐进型财务危机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不同时间段里,一般会依次出现导致企业陷于财务危机的各种原因、症状,企业最后陷于财务危机。

从产生的原因看,根据john argenti的研究结论,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主要原因有八项:一是企业管理差。企业管理差主要是指高级管理层的结构缺陷,包括首席执行官一人独断控制企业;其他董事不作为;知识结构不平衡的高管队伍;财务职能弱;缺乏管理深度、具有很高权力的首席执行官等六个方面。二是会计信息不足或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缺陷。包括没有使用预算控制系统,或者预算控制系统不健全,或者完全不存在;缺乏现金流量预测;不存在成本核算系统;资产价值的不恰当估价等四个方面。三是企业对经营环境的变化不能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经营环境的变化可分为竞争趋势的变化、政治环境的变化、经济环境的变化、社会变化、技术变化等五大类。四是制约公司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的因素。五是过度经营。六是开发大项目。七是高杠杆经营。八是常见经营危险。其他学者对企业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有不同的分析和归类。但是,不管如何分析,都包含了企业内部原因和外部市场原因,而这些原因本身也是逐渐发生和演变的。同时,在众多原因中,企业管理差是其根本原因。

从形成的时间段看,根据财务预警分析中的“四阶段症状”分析法,企业的渐进型财务危机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财务危机潜伏期,特征是企业盲目扩张、市场营销无效、疏于风险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企业资源配置不当、无视环境的变化。第二阶段为财务危机发作期,特征是自有资金不足、过分依赖外部资金、利息负担重、缺乏会计的预警作用、拖延债务偿付。第三阶段为财务危机恶化期,特征是经营者无心经营业务和专心财务周转、资金周转困难、债务到期违约不支付。第四阶段为财务危机实现期,特征是负债超过资产、完全丧失偿付能力、宣布破产。所以,渐进型财务危机是一个动态持续、逐步递进的过程,且具有经常性的特点。

(二)突发型财务危机的形成机理

突发型财务危机的形成具有瞬间爆发的特点,没有一个较长时间持续演化的过程。

从产生的原因看,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突发性财务危机来源于自然灾害,即企业本身处于良好的经营状态,完全由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的外部因素所造成的财务危机。另一种情况是虽然财务危机的直接原因是外部突发事件,如环境污染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和披露,但产生的根源仍来自于企业的内部管理不善,如污水排放超标、产品质量不合格等。所以其实质上来源于人为灾害,如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实际上是行业潜规则曝光,吉化松花江水体污染事件和南京冠生园月饼陈馅事件则是个别企业不重视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人为灾害。不论是何种情况,突发型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相比渐进型财务危机更单一、更明显、更直接。

从形成的时间段看,第一种情况下的突发型财务危机几乎没有阶段性,随着自然灾害的发生,企业同时发生了资产损失,随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陷入了财务危机。第二种情况下的突发型财务危机发生的时间比第一种情况下相对要长一些,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信任危机期,表现为客户流失、产品滞销、市场竞争力显著下降等。第二阶段是财务危机期,表现为现金流不足、无力偿付、筹资渠道缺乏等财务危机的一般症状。

三、外部影响

作为整个社会组织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某个企业所发生的财务危机也具有外部性,对企业外部产生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

(一)经济影响

不论是渐进型财务危机还是突发型财务危机,都会产生外部经济影响。

在微观层面,一个企业的财务危机会给其外部利益相关者带来经济影响。首先,给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竞争对手)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不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原因所引起的公司特有的财务危机使得竞争对手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甚至实行寡头垄断,从而带来利润的增长等好处;另一方面,一个企业的财务危机会“传染”给行业内其他公司,这一负面影响往往占了上风。其次,企业的客户和供应商也会受到其财务危机的损害。再次,企业的财务危机也对其贷款银行产生影响,对此,国外有很多研究,虽然具体的结论和观点不同,但都说明企业的财务危机这一事项对贷款银行产生了负面影响(张培莉,2005)。

财务危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的财务危机能引发银行体系脆弱性,进一步可能引发金融危机或深化金融危机,使经济难以复苏。并且,这种诱发作用存在必然性(王克明,2004)。

(二)社会影响

除了经济影响外,突发型财务危机还会产生显著、直接的社会影响。虽然渐进型财务危机因影响了宏观经济从而也可能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长期的、间接的。但突发型财务危机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并不是通过经济影响间接作用的,且在危机发生当时就产生了。当然,有时候很难区分这种影响有多少是由于突发型财务危机产生的,又有哪些是由于引发突发型财务危机的事件本身所产生的。

四、防范机制

渐进型财务危机和突发型财务危机的不同特征必然导致其防范和控制的时点和重点也有所不同。

关于企业财务危机预测的研究历史悠久,从20世纪60年代beaver和altman采用的单变量、多变量线形判别分析开始,涌现了很多预测的方法,如多元逻辑回归方法、生存分析法、神经网络模型等。有研究结果(吕长江、周现华,2005)表明,多元判别分析、逻辑线性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这三个主流的预测模型尽管其使用有各自特定的前提条件,但均能在企业发生财务危机前1年和前2—3年较好地进行预测。渐进型财务危机的可预测性使得企业能够对其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进行事前的防范。防范的重点在于调查企业内部存在的管理问题,寻找将要导致财务危机的主要根源,对症下药,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当然,如果企业的事前防范失败,陷入财务危机时,仍然可以进行事中和事后的控制,采取与企业现状相适应的经营策略和财务策略,提高盈利能力,增加现金流量,使企业逐步走出财务危机。

相反,突发型财务危机具有的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使得事前的防范非常困难,但仍然可以进行一定的风险防范。企业可以在盈利年度提取应急基金进行稳健性投资,平时的财务政策应注重流动性管理,对易损、危险性财产和工程项目进行保险等。这样,当意外事件突然发生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损失,防范财务危机。而对突发型财务危机的防范重点还是在于事后控制,即当意外事件发生后,财务危机已成为必然时,采取迅速的应急措施和策略安排,防止财务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尽可能降低企业所遭受的损失。 这时, 企业一方面要与股东和各债权方等进行良好的沟通,争取一切机会取得其谅解,对债务协议作出重新调整。另一方面,缩减日常开支,降低费用,生产自救。此外,还要积极筹集资金,特别是争取政府补贴和无息贷款,争取包括国际社会在内的社会捐助,从而弥补现金不足。

综上所述,渐进型财务危机和突发型财务危机由于其产生的原因不同,从而在形态特征、形成机理、外部影响以及防范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理解这些差异对于企业改善管理、有效应对财务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工孟,芮萌,许庆胜.现代企业财务困境预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 j. argenti, corporate collapse-the causes and symptoms. new york: mcgraw-hill, new york: 1976.

[3] 李秉成.企业财务困境形成过程研究[j].当代财经,2004,(1):109-112.

[4] 张培莉.财务困境及其经济影响[j].财会月刊,2005,(b8):60-61.

财务危机的特征第4篇

如何界定财务危机是进行财务危机预警研究所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定义不同,会直接影响到所收集的研究样本以及影响之后的研究结果,学术界对此有多种不同的定义方法。国外大多数研究将企业根据破产法提出破产申请的行为作为确定企业进入财务危机的标志(Altman, 1968; Ohlson, 1971; Zmijewski, 1984; Casey and Bartczak ,1984和1985;Aziz and lawson,1989;Platt & Platt, 1990和1994;Gilbert 等,1990),他们研究的对象是法定的破产公司。另外有部分国外学者如Beave(1966)把破产、拖欠优先股股利和拖欠债务界定为财务危机。国内学者则将特别处理(ST)的上市公司作为财务危机公司(如陈静1999;陈晓2000;吴世农2001;李华中2001等)。

我国公司股票上市规则(2006)中规定,上市公司出现财务状况异常或者其他异常情况,导致其股票存在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或者投资者难以判断公司前景,投资权益可能受到损害的,证券交易所对该公司股票交易实行特别处理。特别处理分为警示存在终止上市风险的特别处理(简称“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特别处理。退市风险警示的处理措施包括:在公司股票简称前冠以“*ST”字样以区别于其他股票和股票报价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其他特别处理的处理措施包括:在公司股票简称前冠以“ST”字样以区别于其他股票和股票报价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特别处理会给上市公司带来巨大的压力,陈晓、单鑫(1999)的研究显示被列入ST板块对公司的股票价格有显著的即期负面效应。另外公司不仅要受到更加严厉的监管,融资渠道变得更加狭小,还必须时刻防止连续三年亏损或者其他原因而导致其股票暂停上市,甚至终止上市。因此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本文将公司股票交易实行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界定为发生了财务危机,将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作为财务危机型企业是既合理又有法律支持的。

财务危机预警是以财务报告信息为基础,以其它相关重要信息为参考,通过设置并观察一系列敏感性预警指标的变化,对公司可能或者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所实施的实时监控和预测警报。

毫无疑问,任何公司的财务危机都会经历一个初步萌生到逐步恶化的过程,而并非瞬间所致,在这个较为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各种危机的因素和特征,都会不同程度地在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中得以表现,这样通过观察和判断一系列敏感性经营和财务指标,及其它们的发展趋势,就能对公司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发挥预警作用。正是基于财务危机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那么财务危机预警就应该贯穿于公司经营和财务危机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实时监控和预警。在公司财务危机从小到大的整个发展过程中,虽然这些危机都会表现出不同的财务特征,但这种表现可能并不是十分显著和明确的,有的甚至是潜在的,但一旦急速发展,就可能马上进入完全的财务危机状态,从而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对公司不同财务危机阶段所可能表现出来的不同经营和财务方面的危机特征,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和把握。

从财务危机出现的那一时点起,直至公司破产都属于财务危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财务危机有可能得到缓解,也有可能加重恶化。不同过程和程度的财务危机,其症状和表现也是不一的。国外学者对财务危机程度也有界定,如Laitinen(1991),认为财务危机上市公司失败可分为三个过程:A、慢性失败公司,B、收益失败公司,C、严重失败公司。又如Lau(1987)用五种财务状态来评估公司的财务状况。此五种状态分别为:状态0(财务稳定),状态1(不发或减少股息支付),状态2(技术性失败或违约偿还贷款),状态3(受破产法保护),状态4(破产或清算)。国内学者也对出现财务危机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张鸣等(2004)将财务危机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在各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财务危机特征,即财务危机的潜伏阶段、财务危机的发展阶段、财务危机的恶化阶段和财务危机的最终阶段,这四个阶段及各个阶段表现的不同特征,用下图进行描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数量逐渐增多,上市公司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中,公司财务状况的好坏往往是公司管理当局、投资者和债权人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因为治理结构失衡,公司管理层管理混乱等诸多原因,导致公司资金配置失效,投资决策失误,生产经营管理混乱,公司业绩逐年下降,出现亏损、财务状况异常甚至出现资不抵债等严重情形,最终受到特别处理,面临退市的危险,使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遭受巨大损失。如果能够建立一套科学的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评价体系,可以为公司的投资者、债权人提供及时的信息,防范和化解投资风险;同时,公司管理当局可以及早地发现公司的财务危机信号,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的萌芽阶段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公司的经营管理,从而有效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和危机。

财务危机的特征第5篇

论文关键词:企业 财务危机 类型 特征 成因 预防

一、企业财务危机的概念界定

综合各方面对财务危机概念的界定,财务危机的概念可以总结为:财务危机是指企业在日常运营活动中无法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来满足资本所有者的要求(包括债权人的偿付要求和投资者的报酬要求),而引起的财务紧张和财务困难。财务危机引起的不良后果包括企业对合同违约、企业亏损、利润下滑、股价暴跌,导致企业破产清算或者重组行为的发生。

其实财务危机的界定可以从过程、属性或原因等多方面来确定,无论在理论或实务中都没有公认的规定。

二、研究企业财务危机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企业体制的转轨,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企业理财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营管理者、股东和债权人必须时刻警惕本企业以及其他有关企业的危机问题。具有完备风险意识的管理者,才称得上是合格的管理者,准确预测公司财务危机,对公司经理人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可以使其提前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以阻止企业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避免进入破产清算或被收购兼并的境地;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可以将预测结果作为信贷决策的参考指标,从而降低信贷风险;对民间审计机构来讲,可以准确判断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从而避免因未能正确披露其经营失败而招致的法律诉讼。因此,企业财务危机研究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此,我们有必要对财务危机的类型和特征、预防作一个全面的分析,真正树立起财务危机的意识,建立起有效的财务危机预防机制。

三、财务危机的类型

一般根据惯例,按照企业财务危机的程度和对其处理程序的不同,通常将财务危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运营失败。运营失败是指企业收入低于包括其资本成本在内的全部运营成本。如果企业的投资愿意接受较低的投资收益率(有时甚至是负的投资收益率),并继续向企业投入资金,则这类企业还可以持续经营,还没有处于财务危机中。但是,如果企业没有能力在一定时间内扭亏为盈,而投资者又不可能不断向企业投入资本,因此这类企业的资产就会逐渐减少,陷入财务危机,最终会走向关闭。

2.商业失败。商业失败是美国一家著名的咨询公司所使用的名词,特指那种没有经过正式破产程序的企业,但却以债权人不能收回全部债权(即债权人蒙受了一定的损失)为代价而终止经营的情况。陷入商业失败的企业虽没有宣布破产,但企业整体情况已经恶化,资不抵债,陷入财务危机中,实质上已经失败。

3.技术性无力偿债。“技术性无力偿债”是指企业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企业运营安排调度不当、资金周转不灵造成的。如果宽限一段时间,企业可以筹措到足够的资金来偿清债务,那么企业还可以继续生存下去;但如果这种技术性无力偿债同时又是经济失败的早期信号的话,即使是暂时筹资度过了目前的难关,但也已经陷入财务危机中,难免会一步步会走向失败。

4.无力偿债。与技术性无力偿债相比,无力偿债是指企业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以抵偿企业现有的债务,这至少说明企业有两种财务状况的可能性,即企业盈利能力或收款能力很差,企业无法采用经营活动或投资活动所获现金来偿付其债务本息;其次是企业缺乏必要的筹资能力,企业在短期内可能无法筹集到偿债所必须的资金,而更严重的是这一状况可能并非是暂时的。

5.资不抵债。当企业总资产的市场价值低于其总负债的账面价值时,企业就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了。显然,这一情况要比技术性无力偿债严重得多,常常会导致企业破产清算。但是,资不抵债并不意味着企业一定会破产。

6.正式破产。根据法律规定,因无力偿债而正式进入破产程序的企业为正式破产。破产是企业财务危机的一种极端形式,当同时出现企业资金匮乏和信用崩溃两种情况时,企业必定会破产。因此,破产是指企业的全部负债大于其全部资产的公允价值,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出现负数,并且,企业无法筹集新的资金,以偿还到期债务的一种极端的财务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债权人或债务人要求,经法院裁定,企业需要按照法律程序转入破产清算。

四、企业财务危机的基本特征

一般讲,企业财务危机的产生并不是突发性的,而是一个长期积累和逐步发展的过程。企业财务危机在从小到大的整个发展过程中都会表现出不同的财务特征,但这种表现可能并不是十分显著和明显的,有的甚至是潜在的,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解决,逐渐积累,一旦急速发展,就可能马上陷入完全的财务危机状态,从而导致严重的后果。从实际看来,大部分陷入财务危机的企业的表现都是基本相似的,它们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只是不同的企业由于产生财务危机的原因不一,所以这些财务危机特征的表现各有不同,或者更侧重于某项或某几项危机特征的表现。

按照财务危机的发展过程可以将其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财务危机潜伏阶段、财务危机的发展阶段、财务危机恶化阶段、财务危机的最终阶段,并各自表现出不同的财务危机特征。

五、企业财务危机的基本征兆

企业要想有效地防范企业财务危机,就必须充分了解和把握本企业可能出现的各种财务危机的表现特征。财务危机的基本征兆主要表现如下:

1.财务状况明显恶化。企业可能发现财务危机最主要的和最显著的征兆就是企业财务状况明显恶化。其中包含的内容很多,突出表现在企业的营运资金供应困难、现金周转失控、负债比例居高不下、偿债能力明显减弱、收款能力不差、风险投资膨胀而投资收益日趋下降、企业费用和成本严重超支,等等。

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极易导致企业经营和财务的彻底失败,它是企业最显著的危机信号,企业必须时刻严密监控相关财务指标的变动,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经营状况的明显恶化。企业发现经营状况恶化到演变成财务危机虽然还有一定时期,但是如果恶化累积而没有应对措施,从理论上讲就必然导致企业的财务危机。经营恶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销售额的非预期下跌、非计划的存货积压、市场占有率较大幅度下降、平均收账期延长、投资决策失误、盲目扩张、企业自身交易记录恶化、经营管理制度混乱、客户大量流失、营销队伍不力、市场竞争能力低下,等等。

3.财务制度管理混乱。企业一定时期出现财务管理制度混乱和财务控制能力低下,往往是导致企业财务失败的重要因素。

4.经营效率明显低下。如果企业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经营效率低下,就说明企业已逐步丧失其持续成长的能力,正在不断衰退。因为企业经营效率持续低下,说明企业无法获得应有的利润,甚至亏损,企业的资本和净资产等都不能增值。企业应时刻关注这些指标,提高经营效率,避免财务危机。

5.经营环境明显恶化。企业经营环境的明显恶化,往往是导致企业财务危机产生的重要因素,但许多企业缺乏对环境变化的高度敏感性。

六、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分析

1.投资决策失误,盲目扩张。很多经营成功的企业总是追求更大的成功、更大的利润,因此不断的扩张成为成功企业的内在冲动和投资方向。然而缺乏明确目标和充分考察论证的扩张,必然会将企业陷入混乱,造成主业的缺失,而新的扩张和投资项目又无法获得预期的利润,继而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会恶化。这不仅仅会导致经营亏损,甚至最后会出现彻底的崩溃和破产。

2.企业内部缺乏管理才干和管理经验,导致管理失误。企业内部缺乏管理才干和管理经验,就没有合理的管理制度,造成管理效率低下和管理混乱,而这种混乱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必然是出现管理失误。

3.企业资产流动性差。一个企业的资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如果一个企业所拥有的流动资产占比例较大的话,那么它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就小。因为流动性好的资产本身就可以用于支付,容易变现,同时由于它们的价值比较确定,从金融机构抵押贷款也较为方便。而流动性差的资产,其本身的价值就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大幅度波动,一旦企业遇到财务风险,此类型的资产既不易变现也不易抵押贷款。如果在维持企业正常运转时,由于资金管理不当造成支付能力不足,若不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就会使财务状况整体恶化,诱发财务危机。企业持有较高比例的非流动资产、应收账款多且不能及时收回、存货积压多、存货质量差、周转能力不强这些都是企业资产流动性差的具体表现。一旦债务到期,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可变现的资产用来偿债,企业的财务危机就会发生。所以说资产流动性差是引发企业财务危机的导火索。而此类企业降低负债比例是比较有效的防范财务危机的方法。

4.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负债比例过高。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也是造成企业财务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发生财务危机的企业是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自有资金不足,过度依赖负债以缓解其资金不足,造成负债率过高,资本结构不合理,这样就加重了企业的利息负担,造成资金成本过高。出现负债比例过高,资本结构不合理主要是因为企业融资决策失误。在进行融资决策时企业没有处理好融资渠道、融资额、融资方式以及偿还期这四个方面的问题,而这几个问题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状况的稳定以及未来的财务风险和破产风险。

5.财务管理制度设置不合理。许多陷入财务危机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没有设置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基础脆弱,理财观念不科学,随意性较强。财务管理制度漏洞摆出,企业资产浪费严重。在筹资时,既不能科学合理地安排资本结构,造成负债比例过高,企业利息负担过重;在资金运营过程中,企业内部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经营秩序,也没有良好的财务经营机制和内控制度,使得财务信息失真,随意更改理财措施,这样就会造成理财舞弊和理财失败,成为财务危机发生的根源。

6.财务风险意识淡薄。有些企业在理财时倾向于获取负债的杠杆利益,但利益越大风险就越大,如果只顾通过负债所带来的杠杆利益,忽视了高杠杆收益伴随着的高风险,当负债过度,不利因素产生后,其潜在的债务风险就会转化为现实的债务危机,继而导致财务危机。

7.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外部原因。企业财务危机不仅与企业自身因素和所处行业这些内部因素有关,而且也有一些外部影响因素,具体内容包括:一是国家宏观管理制度不健全;二是经济环境的变化;三是国家政策的变化。另外,国家的产业政策会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对某些特定产业实行限制或淘汰,也可能引发这些企业的危机。

七、建立有效的企业财务危机预防机制和防范对策

1.树立风险意识和正确的财务观念。要做到真正有效地防范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重视这一问题,应加强对企业的领导和全体员工风险教育,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的观念,特别是要树立企业领导管理层的财务风险意识,防止好大喜功、不顾成本和不看市场的盲目的管理行为。此外还应树立正确的财务观念,正确的财务观念是企业生存之本的理念,再成功的企业,只要财务状况恶化,即便有再好的技术、质量和市场等,但由于资金的失控,都会使这一切化为泡影。稳扎稳打的经营方针和相对稳健的财务理念,应当始终作为企业管理者的警训。让每个管理者和员工都深知,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财务危机,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

2.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强化财务监控。要确保企业有效地预防其财务危机的发生,就要避免理财失误,就应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强化财务监控制度,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这是一个成熟和高水平管理企业的标志。科学合理的企业预算管理和财务监控制度应该是全方位,包括日常的营运资金管理、中长期筹资和资本结构管理、成本和费用监控、投资预算和投资资金监控、盈利水平和现金流量等有效监控等等。从长远和整体角度来看还应包括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进行的前瞻性的财务规划与控制。这一切,都应处在一个有效监控系统之中,高效率低风险地运行,如果不这样,一些企业的成功就可能是偶然的,最终面临财务危机却是必然的。

3.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一个企业发现财务状况从顺境到逆境不是一夜之间的事情,这也同其他事物一样,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因此企业应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对企业的日常经营与财务进行监测。

4.确定切合实际的经营战略和实施有效管理。对于企业的高层领导来说,将完善的风险意识和财务理念贯彻到具体经营决策中,这些管理活动包括产品的生产、市场营销、客户服务、质量保证、成本控制、新品开发、市场拓展、资金周转和品牌建设等等,良好的管理是确保成功和安全的前提,而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的短期成功是不会有长期保障的。

5.确定符合企业特点的负债比例,合理利用财务杠杆。企业为了得到利益而利用负债资金时会增加破产机会或影响股东利益,一旦企业息税前利润下降不足以补偿固定利息支出,就会出现财务危机。因为负债利息,即财务费用是事先确定的,不论企业盈亏与否,都必须按事先约定的利率来支付债务利息。所以债务利息是固定不变的,当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增加时,每股收益额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减少,这能给股东带来更多的收益,企业的价值也会随之增加;反之,则会大幅度地减少股东收益。因此,企业只要确定了适合自身的负债比例,通过财务杠杆的作用就会增加企业的价值。

6.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企业的主业和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和综合竞争力的体现。一个优秀而成功的企业,应首先明确自己的核心业务即主营业务,并以此为基础,合理考虑多元化经营,合理扩张,提高企业的持续发展力,稳固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生存基础。在扩张的同时,不能盲目,以防止主业的缺失导致财务危机。

7.培育和完善良好的环境。培育和完善企业良好的经营和财务环境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如如何有效地拓宽融资渠道,建立与金融界良好的银企关系,确定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树立企业信誉,确定良好的市场信用关系、实施有效筹划管理,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等等。总之,一个成熟的和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都会自觉地培育和完善企业的外部环境,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同时关注和跟踪经济环境变化的各种因素,及时有效地调整其经营战略和财务方针,达到有效预防企业财务危机发生的目的。

财务危机的特征第6篇

关键词:财务危机;征兆;信号;函数

中图分类号:F23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2-0093-02

从企业在现实中的经营情况来看,财务危机是由于企业财务状况的不断恶化导致的。当企业濒临财务危机或已开始陷入财务危机时会有一些明显的征兆,当这些征兆存在时,可以判定企业已经陷入财务危机或濒临财务危机,这时需对危机积极化解。

一、财务危机的征兆

(一)企业已经陷入财务危机的征兆

如果公司已成为了财务危机公司,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看税前利润。如果税前利润连续两年亏损,且亏损额并没有大幅度降低,亏损在累积,则该公司已经进入了危险区域。第二是看公司的经营借款与应付票据等经营债务的情况。如果公司的经营借款与经营债务已经超过了月平均销售额的4倍以上,那么该公司已处于危险状态(4倍这一数值为参考数值,应根据行业特性及企业具体情况而定)。第三是看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以及企业债券的总额。如果总额已超过月平均销售额的四倍以上,那么该公司已处于危险状况。

(二)企业濒临财务危机的征兆

如果企业存在以下现象,企业的财务危机随时都可能出现账目长期纠缠不清或处于混乱状况。

1.银行存款对账单与银行存款日记账长期不一致,没有定期作银行存款调节表。

2.往来账与实际发生的债权债务不相符?熏该收回的不能及时收回,该转入收入的也长期挂账不作收入,有的甚至通过往来账来搞其他公司的业务。

3.会计报表反映出的只是企业管理者们的目标数,其真实性可疑。表面上来看,上述企业的各项制度都已建立,企业会计人员都具有相应技术职能,但实质上却是内部控制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熏有的甚至处于严重混乱的状况。

(三)内部缺乏监督机制,财务关系混乱

1.一些企业管理者可以不受任何制约地主宰企业的一切资产,以权代法,随意地动用、处置企业的资金,重大的投资项目不通过招标等竞争机制,也不通过正常程序报批审核,对于有风险的长期投资不作任何可行性分析和考察,内部亦缺乏监督制约的机制,又违反法定的程序。

2.有的企业管理者将企业资产随意抵押,为其他企业风险的项目提供担保,引起官司后因承担连带责任而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有的把公款长期借给私人或私人企业占用?熏有的偷逃税款。

3.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四)主营业务不明,追求外延扩张

企业为了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往往开展多元化经营,不断开拓新市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多元化经营并不意味着以主导产品为中心。有的企业表面上看是多元化经营,注重外延性扩张,实际上并无突出主营业务,没有企业特色形象,不能形成资金的合力,投资分散,机会成本增大,往往出现市场占有率下降的情况。

(五)过度负债

适度负债,企业可以获取财务标杆利益,但过度负债则会使企业的支付能力变得极为脆弱,甚至发生支付危机。偏高的负债一方面会弱化企业的支付能力,蕴含着财务危机;另一方面,一旦信用链条上某一环节出现故障,或实际现金流量比预期净流量相差较大,影响即期债务偿付,必然会出现财务危机。

(六)追逐短期利益

1.有的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经营上毫无办法,却精于在财务上巧立名目。如有的企业主要业务收入连年下滑,却通过股票等投机行为,使其他业务收入大幅度增长。当国家行业政策一旦规范或是股票市场出现震荡的时候,企业的经营就举步维艰,其中,大部分的最终结果必然是收入滑坡,成本费用高涨,导致债台高筑。

2.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企业为了做大,常常不计成本,不择手段进行融资,不顾风险盲目扩大规模。

(七)企业之间常互相拖欠货款

目前,由于企业经营方式中赊销业务的大量存在,企业间相互形成了密切的债权债务关系,形成了“三角债”关系或更加复杂的一环套一环的债务链。因此,一旦关联企业倒闭,必然产生一系列的财务危机,波及其他的关联企业。

二、财务危机的早期信号

(一)销售的非预期下跌

一般情况下,销售的下降会引起企业各部门关注,但是,大多数人往往将销量的下降仅看作是销售问题,会用调整价格、产品品种或加强推销来解释,而不考虑财务问题。事实上,销售量的下降会带来严重的财务问题,尤其是非预期的下降(如恶性竞争,客户串通作弊等),只不过可能并不会立即反映出来。如当一个销售量正在下跌的企业,仍在扩大向其客户提供赊销时,管理人员就应该预料到其现金流量将面临的困境。

(二)非计划的存货与销售比率的变动反映非计划存货积压在早期阶段上存在的问题

管理人员应根据企业具体情况,掌握关于存货与销售比率的一般标准,任何一个月的存货与销售的比率如果高于这个标准,都可能是企业财务问题的早期信号,不少情况还与非预期的销售下跌有关,必须通过增加销售或削减采购等办法来及早解决这一问题。

(三)平均收账期延长

较长的平均收账期会吸收掉许多的现金。当企业的现金余额由于客户迟缓付款而逐渐消失时,较长的平均收账期就会成为企业严重的财务问题。当然,还有一些原因也会减少企业正常的营业现金余额,但管理人员应重视企业的收账期,从中可以找出主要问题,以免使问题变得更为严重。

(四)交易记录恶化

交易记录恶化不能单纯理解为客户偿付货款中的延期或违约现象。如今的企业几乎都有拖延付款的习惯,因而单凭这一点不能判断是否属交易记录恶化。当客户拖延付款时,管理部门应关注以下特征:

1.客户藉以拖延或拒付货款的理由是否合理,甚至是在强词夺理拖延偿付,这是财务状况不佳的危险信号之一。

2.客户一向是按期付款的,而最近突然延期或拒付,并未有正当理由说明。

3.客户承认财务状况困难并请求延期付款。在这种情形下,首先应检查与监督过去及当今的各项信息特征,考虑是否有其他伴随征兆。如果是暂时性困难,如季节性企业的淡季资金短缺或超负荷经营等,尚可继续与该客户业务往来;如果发现客户破产已无可挽回就应立即断绝交易关系,以减少客户破产带来的损失。

4.违约后未作出偿付承诺,在客户违约后负责人不对偿付作出书面承诺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同样,该负责人作出正式承诺后并未履行,也是财务状况恶化的信号。

5.客户与其债权人之间产生法律纠纷,债权人以法律手段要求偿付债款,并且数额巨大。

(五)过度扩大规模可使企业负担过重导致破产

过度大规模扩张,如一家企业同时在许多地方大举收购其他企业,同时涉足许多不同领域,可能使企业因负担过重,支付能力下降而破产。世界著名的连锁店,日本的八佰伴就是因为扩张速度过快,造成现金断流而倒闭的。

(六)及时公开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不能及时公开,财务报表不能及时报送,财务信息公开延迟一般都是财务状况不佳的征兆。但这只是提供一个关于企业财务危机发生可能性的线索,而不能确切地告知是否会发生财务危机。如果一个公司的财务信息总是公布不及时或是有意拖延,那至少表明其情况不佳,有时会隐伏着严重的财务危机。对这样的公司不仅要分析会计报表,还要关注会计报表附注以及有关的内幕情况,防范风险。

1.财务预测在较长时间不准确。财务预测偶尔发生误差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预测结果与实际状况长时间发生很大差距,这说明企业即将发生财务危机。

2.过度依赖贷款。在缺乏严密的财务预算与管理下,较大幅度增加贷款只能说明该企业资金周转失调或盈利能力低下。

3.过度依赖某家关联公司。如子公司如对母公司过度依赖,一旦母公司根据战略的需要或者整体投资回报率的考虑,觉得某个子公司不再有原有的利用价值,它们会立即停止对子公司的支持。而子公司如果在销售、供应甚至管理、技术各个方面都完全依赖于母公司的帮助,那么没有了支持,子公司很可能倒闭。

财务危机的特征第7篇

关键词:财务危机;管理控制;防范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3-0150-02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当财务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企业对财务风险失去控制时,常常会出现企业财务危机,影响企业经济的发展,甚至导致一些企业破产。本文针对财务危机管理内容和基本征兆进行全面分析,探讨科学合理的财务危机管理与防范措施,能够减缓或避免财务危机给企业带来的严重危害,有效保障企业的健康快速地发展。

一、财务危机管理的内涵特征

财务危机,是指由于企业经营不善或财务管理混合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的财务出现风险,这种风险积累到一定的程度造成企业财务无法正常运行的状况。财务危机管理就是对财务危机进行监测、控制、化解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的总称,是指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运用危机监督、危机预控、危机决策和危机处理等手段,从而避免和减少财务危机事件的发生的过程。财务危机管理能有效地减少财务危机的发生,降低财务危机的危害。

财务危机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对财务危机进行事前防御和事后处理。事前防御职能是通过强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地提高企业适应内外经营环境和化解财务危机的综合抵御能力,定期对财务现象进行全面分析,完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减少和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事后处理职能是企业在财务危机发生后,针对发生的财务危机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与处理,通过协调企业各方面业务关系,控制企业现金流量安全,缓解企业财务危机带来的危害,采取化解与控制财务危机的策略。企业财务危机大多是由意外事件引起的风险和紧急状况,这就决定了企业财务危机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不确定性。财务危机的突发性决定了企业财务危机管理的不确定性。财务危机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受多种意外和突发性因素的影响,使企业经营者难以监测与控制,这就导致了企业财务危机管理对象、财务危机预测、财务危机控制和财务危机处理计划都具有不确定性。

2.应急性。财务危机的紧迫性决定了企业财务危机管理的应急性。应急性管理是指在财务危机爆发过程中进行的危机管理,通常在财务危机爆发前,企业财务处于紧急状态中,由于处理危机时间紧迫,必须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量在财务危机爆发之前,进一步控制事态的发展,尽可能避免产生重大危害,使财务危机最小化。

3.预防性。财务危机的危险性决定了企业财务危机管理的预防性。预防性是财务危机管理的重要特征,是指在财务危机发生前,企业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防止危机发生,从而减少或避免财务危机产生的危害。当企业财务危机爆发后,企业管理者往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或避免损失,因此避免危机发生是财务危机管理的最有效途径。

二、财务危机管理的内容

1.协调的债务和资金结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财务管理就是要不断优化和调整债务和资产结构,使二者协调发展,实现现金流量的配置平衡。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只要把握好资金与负债整体结构协调,控制好现金流量平衡,就可以避免发生财务危机。

2.合理的现金流量规划。合理的现金流量规划是制约财务危机发生的关键因素。企业的战略目标就是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需要大量的现金流量为前提。因此企业的经营和规划必须以合理的现金流量规划为依据,实现现金流量的匹配。

3.准确预测和动态监测。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具有可预测性,企业需要以存量为基础采用多种统计方法对财务比率指标进行横向比较和长期跟踪,进而对企业财务危机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企业要采用先进的风险监测系统,以现金流量为基础,对财务危机进行动态实时监测,及时了解企业财务危机的承受能力。

4.完善的应急预案。完善的财务危机应急预案,是企业内部管理体系成熟的重要标志。企业需要建立合理有效、易于运行的财务危机应急方案,对于财务危机处理的目标与原则以及采取的策略等事项进行合理设计,这样能够有效地处理财务危机,避免企业出现混乱的局面。

三、企业财务危机的危害性

1.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企业财务危机会占用企业的流动资金,造成企业资金周转不灵,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不高,影响了企业的再生产能力,使企业生产经营无法正常进行。

2.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企业财务危机会出现坏账、死账等企业亏损现象,这直接导致了企业无法积累发展资金,影响了企业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使企业的发展停滞不前。

3.导致企业生产秩序的混乱。企业出现财务危机,作为企业管理者的工作重心必将发生转变,从而忽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也不能及时决策,从而造成了企业生产秩序的混乱,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

4.挫伤企业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企业财务危机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企业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活动,企业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无法保证,甚至收入锐减,这直接导致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不高。

5.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财务危机造成的经济效益下滑,生产秩序混乱,流动资金不足等问题,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四、企业财务危机的基本征兆

1.财务结构不合理。财务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筹资结构不合理、投资结构不合理、生产结构不合理和支出结构不合理等几个方面。这些不合理的财务状况,导致了企业的盈利下降,竞争力降低。因此,可以根据这些情况,分析和发现其规律性的东西,就可以发现财务危机的先期征兆。

2.企业信誉不断降低。企业信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的发展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一个有着良好信誉的企业无论是在项目的获得、资金的支持还是产品的销售等方面都比较顺利,而当企业的信誉降低时,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也就不可避免。因此,企业信誉下降是企业财务危机发生的又一先兆。

3.经济效益不断下降。经济效益是衡量一个企业成败的标准,企业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如果出现了经济效益下降,销售情况滞后,就会导致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企业的获利空间不断减少,企业的资金周转不灵,必然会使企业难以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断出现亏损现象,从而出现财务危机。

4.相关的企业趋于倒闭。企业之间往往存在着生产经营以及债权债务方面的关系,因此企业与相关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情况,能及时提醒企业对财务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当关联的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征兆时,企业要果断做出决策,防止由于趋于倒闭的相关企业,影响自己企业产生财务危机。

五、企业财务危机管理与防范对策

1.关注外部经营环境,及时调整经营战略。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不是真空的,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发展的。作为企业必须坚持稳健发展原则,时刻关注企业的外部发展环境,及时了解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在研究分析企业外部发展环境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经营策略、财务管理等方面不断做出战略性地调整,紧跟时展,不断研发新产品。从而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减少和避免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

2.优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运营效率。企业资金是企业的发展的根本,缺乏资金的企业是无法生存和发展的。因此,作为企业,要把控制资金当作首要任务,不断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能力,优化资金管理的规章制度,提高企业的资金变现能力,优化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资金的充足,保障企业的发展。

在资金管理方面要不断建立和健全管理制度,不断优化资金管理,对资金的运营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预测,合理安排和使用企业的经营资金,并进行有效地监督,从而避免资金的盲目使用和浪费现象的发生,提高资金利用率和资金运营效率。

3.提高企业的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作为企业只有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经济效益,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从而有效预防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企业通过不断改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工艺等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和销量,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拓宽融资渠道,降低经营成本。发行股票、发行债券、银行借款、融资租赁、商业信用等都是企业的筹资方式。在当前资本市场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企业也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筹资方式,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根据企业的自身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5.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能够使企业内部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但能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而且有利于提高和调动企业各部门参与财务管理的工作积极性,不断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6.提高风险意识,建立预警体系。预防企业财务风险需要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风险意识。企业管理者具有财务风险意识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具有财务风险意识,才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企业员工具有财务风险意识,才能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的参与度,从而对财务管理实现有效的监督。此外,在提高员工风险意识的基础上,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预警系统,及时预测财务风险,制定规避风险的策略。

六、结束语

总之,在当前企业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不断规避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因此,正确认识财务危机,分析财务危机发生的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和防范措施,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

参考文献:

财务危机的特征第8篇

关键词:财务危机;原因分析;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1-0150-02

一、企业财务危机的特征、原因和诊断

企业财务危机一般来说它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一是客观的积累性;二是突发性;三是多样性;四是灾难性。

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可以说是多种多样,但大致上可归结为以下几类:一是企业过度扩张投资策略;二是企业偿债风险过高;三是企业内部管理不善;四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过度追求高速发展或多元化。

企业的财务危机由萌生到恶化,会经历―个逐渐累积和转化的过程,只要留心,就会发现在企业财务危机爆发前往往会出现许多应引以重视的问题:一是企业财务结构不断恶化;二是企业信誉持续降低,投资人不断减少;三是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减弱;四是企业经营效益明显下降;五是企业受到关联企业倒闭的牵连。

通过适当的方法来诊断企业是否潜伏着财务危机,以便采取相应的手段和方法及早解决隐患能使企业有效防范财务危机,最常用的诊断方法是安全等级法和财务综合法。

二、应对企业财务危机的对策分析

企业要想避免财务危机,减少危机所带来的损失,就要加强对财务危机的控制和防范,但是危机一旦发生,就要积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手段,尽快地化解危机,渡过难关。

(一)危机的控制

1.定期进行企业财务综合分析

所谓财务综合分析,就是将各项财务指标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全面、综合地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剖析、解释和评价,说明企业整体财务状况和效益的好坏。目的在于全面地、准确地、客观地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对企业经济效益优劣做出合理评价,及早发现那些可能导致财务危机的早期信号,将那些可能会危及企业获利能力甚至生存的问题及早解决。财务状况综合分析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综合系数分析法。

2.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着日益多变的市场环境及不可预测的各种风险,随时都可能会受到财务危机的侵袭,任何企业任何时候均不可回避。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预警系统可对企业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多角度分析判断,及时发出危机警告,督促企业尽早做好预防和应对财务危机的准备。至于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方法,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外部环境,选用适合的方法。常用的危机预警分析方法有单变量模型、多变量模型等,当然,企业也可通过其外在特征及财务特征进行预测。但是不论何种分析方法都有其特点和局限性,在实际应用时企业应立足市场考虑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式、企业所在的地域特点及企业所处行业的特征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合适企业自身特点、满足自身需求的方法和模型并随着实际运用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更新,才能达到实时监控,及早防范、避免财务危机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功能。

3.平衡企业扩张速度和稳健经营的关系

企业只有不断成长,充满生机,才能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都会逐渐地扩大规模,并有可能涉足不同的领域,开展多元化经营.提高企业效益。但是在快速成长过程中,成功与失败只有一步之遥,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企业能否保持稳健经营。有时经营者为了达到快速成长的目的,不顾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盲目高速扩张,导致企业扩张过度,很容易使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或战略性失误引起亏损,如果亏损一直持续,会削弱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使企业面临资金短缺,陷入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境地。

企业更不应该只重视经营稳健而忽略自身规模的发展壮大,在当今经济形势下,任何企业都无法永远避免危机,当危机降临时,企业规模越小,所面临的困境就会越严重,小企业在出现危机时很难获得市场的信任,当他们需要大量的资金度过难关时,在市场上找到强有力的支持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在市场上也难以保持竞争力,最后也会不得不被迫退出市场。因此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只有在稳健经营的前提下取得的成长才是合理的。

4.抓好企业经营中的关键控制点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导致财务危机的因素非常之多,而作为管理者无力,也无必要对企业经营的所有细节进行监控。应选择若干关键敏感的环节作为重点控制对象。所选择的控制点应当可以反映出整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当这些控制点一旦出现问题,说明企业经营中潜伏着引发危机的诱因,应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二)危机的防范

每一个企业都不希望财务危机降临到自己的身上,那么尽可能地做好防御工作就至关重要。

1.结合企业自身能力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确定企业适度发展的规模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而竞争的成败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企业的竞争实力,即企业的规模。企业要想增强市场竞争力,就需要不断地适度扩大自身的规模,这里所强调的是一定要“适度”,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一个“度”,超过了“度”的限制,很有可能会带来反效果,反而得不偿失。同样的,企业发展规模也不是越大越好,它受到内外各种因素的制约。因此企业在确定其发展的规模时不仅要考虑到企业自身的能力,还要考虑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

2.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作为公司制机构的一项重要制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有效工具,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

3.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如果企业有着丰富的融资渠道,能在需要时获得宝贵的资金,使资金来源的持续性得以维持,企业就会较轻松地渡过难关。因此尽力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也是防范财务危机的一个重要手段。

4。完善对企业经营者的约束与激励机制

在现代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是高度分离开来的,由此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即经营者有可能不履行其受托责任而损害企业利益,因此完善对企业经营者的约束与激励机制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与效益的关键。

5.加强对企业成本费用的控制

一个亏损的企业更加容易受到危机的“眷顾”,而企业亏损的―个主要原因就是费用的失控,现代企业树立成本管理观念,加强内部成本管理,根据自身的组织规模、机构设置及本行业的特征和所处外部条件,建立适当的成本管理系统。加强经济核算,加大预算管理的考核,尽可能降低各种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财务危机的特征第9篇

关键词:因子分析;财务危机预警;logistic回归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6-0092-04

纵观国内外所有关于财务危机预警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财务危机概念的界定;二是预测变量(判别指标)的选择和预警模型的建立(企业财务危机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并直接表现为绩效指标的恶化,因此可通过一定的财务指标来构造企业的财务预警模型)。本文根据我国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数据(我国非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因为涉及到商业机密以及不容易获得或者暗箱操作较多等原因而不作为分析的依据),坚持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选用Logistic回归分析来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结合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以上两个问题做出了回答。

一、财务危机概念的界定

结合前人的分析,并根据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我们将上市公司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ST公司)认定为公司发生了“财务危机”。理由如下:

第一,尽管将企业依据《破产法》提出破产申请作为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标志是西方学术界的普遍做法,但在我国虽然《企业破产法》早在1986年颁布,1988年11月1日开始试行,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破产的案例,况且在现阶段,上市资格仍然是一种珍贵的“壳”资源,即使上市公司面临破产危险,也会有其他公司将其接收(即所谓的买壳上市),不大可能出现申请破产情况。因此,在目前阶段用破产申请来界定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是不适宜的。

第二,“特别处理”是一个客观发生的事件,在实践上有很高的可量度性。

第三,从摆脱特别处理的公司看,大部分公司是通过大规模财务重组才摘掉“特别处理”的帽子,这说明特别处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公司陷入了财务困境。

因此,本研究将上市公司股票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ST)视为陷入财务危机的上市公司,将其确定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二、选用Logistic回归分析来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原因

第一,Logistic回归对于变量的分布没有具体要求,适用范围更广,而判别分析则要求变量服从多元正态分布,这在现实中一般达不到。

第二,Logistic回归建立好模型后,具体公司代入模型得到的是一个概率值,给人直观明了的感觉,在实际运用中非常简单、方便。

三、预警指标和模型

(一)样本的选取

根据我国上市公司的年报披露制度,上市公司公布其当年年报的截止日期为下一年的4月30日,故上市公司(t-1)年的年报和其在t年是否被特别处理这两个事件几乎是同时发生的。Ohlson(1980)的研究表明:采用破产之后获得的信息来建立预测模型会高估模型的预测能力。因此本文采用的是上市公司(t-2)年的财务信息建立模型来预测其是否会在t年因财务出现困境而被特别处理,这样做可以避免Ohlson所指出的高估模型预测能力的问题。

本文根据需要从我国A股市场上2002年首次被ST的公司中选出14家,2003年首次被ST的公司中选出10家,2004年首次被ST的公司中选出4家,一共28家公司作为财务危机公司(简单记为ST公司)进行财务危机预警研究。选取ST公司的年度为3年,这样可以避免单期财务数据的偏差。样本的界定依据是:(1)连续两年亏损,包括因对财务报告调整导致连续两年亏损的“连亏”公司;(2)一年亏损但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股东权益低于注册资本,即“巨亏”公司;但不包括以下公司:(1)上市两年内就进入特别处理的公司,排除原因是财务数据过少和存在严重的包装上市嫌疑,因此与样本中的其他公司不具有同质性;(2)因巨额或有负债进行特别处理的公司,排除原因是或有负债属偶发事件,不是由企业正常经营造成的,与其他样本公司不具有同质性;(3)因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进行特别处理的,原因同(2);(4)某些财务指标数据不易获得的公司。再按照同行业、同时期、相似资产规模(资产规模相差不超过10%)的原则选取与其相对应的28家未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作为财务健康公司(简单记为非ST公司)。这样,我们就获得了一个容量为56的样本组。

(二)财务危机影响因子(变量)的选择

因子分析是通过构造几个不可直接观测的随机变量((因子)去描述原问题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从而达到对指标进行降维、简化、综合的目的,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广和深化。其方法是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求出指标变量的相关矩阵R,再根据相关矩阵R解出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然后进行方差最大化旋转使因子之间尽量不相关,根据不同因子得分求出原始样本组样本个体的综合因子得分。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因子分析是从研究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众多关系复杂的观测变量进行结构化处理,并最终归结为少数几个主因子(不相关)的高效统计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大小把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不同组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低,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这个基本结构称为公共因子或主因子。

本模型的构建是在财务比率的框架内进行的,考察了以往国内外相关研究中研究变量选择的情况,虽然在理论上没有一套“合适的”比率,但以往的研究发现合适的财务指标组合可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较为完整、客观的评价。借鉴以往的研究,结合我国财务管理实际,本文从长短期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风险水平、发展能力、股东获利能力等6个方面选出21个财务指标来构建评价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指标体系,作为研究中使用的初始变量,这21个指标分别是:

流动比率(X1)=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X2)=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流动负债,

营运资金比率(X3)=(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

应收账款周转率(X4)=销售收入/应收账款期末余额,

存货周转率(X5)=销售成本/存货期末余额,

总资产周转率(X6)=销售收入/资产总额期末余额,

资产负债率(X7)=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所有者权益比率(X8)=股东权益合计/资产总额,

流动负债比率(X9)=流动负债合计/负债合计,

营业毛利率(X10)=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总资产净利润率(X11)=净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

股东权益净利润率(X12)=净利润/股东权益平均余额,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13)=(本年主营业务收入-本年年初主营业务收入)/本年年初主营业务收入,

综合杠杆(X14)=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

每股收益(X15)=净利润/总股数,

每股净资产(X16)=股东权益总额/普通股股数,

资本积累率(X17)=(期末股东权益-期初股东权益)/期初股东权益,

总资产增长率(X18)=(期末总资产-期初总资产)/期初总资产,

净利润增长率(X19)=(本年净利润-期初净利润)/期初净利润,

营运资金对资产总额比率(X20)=营运资金/资产总额,

负债权益市价比率(X21)=总负债/权益市价。

根据以上财务指标体系,可以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做出较为完整、客观的评价。我们本部分的目的就是选出对ST公司和非ST公司区分能力最强的指标变量,并且这些变量之间尽量互不相关。但由于我们所选取的财务指标个数(变量)比较多,并且这些财务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因而使得选取的样本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所反映的信息有所重叠。另外,当变量较多时,在高维空间研究样本的分布规律比较复杂,势必增加分析问题的复杂性。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我们选用较少的综合变量来代替原来较多的变量,而这几个综合变量又能够尽可能多的反映原来变量的信息,并且彼此之间互不相关。以上我们介绍的因子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三)因子分析

我们运用SPSS软件(SPSS10.0 For Windows)对样本中的56家公司前两年的21个财务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其过程及结果如下:

第一,由于我们所选的财务指标数据具有不同的单位(如有的是比率,有的是次数或者倍数)因此在进行数理统计之前,往往需要进行处理,使数据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分析,故首先应该对所选去的数据进行标准化。

第二,利用因子分析计算KMO值和Bartlett检验值,如表1。

KMO是Kaiser-Meyer-Olkin所提出的取样适当性量数,当KMO值愈大时,表示变量间的共同因素愈多,愈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根据专家Kaiser(1974)观点,如果KMO的值小于0.5时,不宜进行因子分析,此处的KMO值为0.672,表示适合因子分析。

此外,样本分布的球形Bartlett's卡方检验值为1053.064,显著性为0.000,代表母群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第三,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为主因子。如表2(总方差解释表)。从表5我们可以看出,总共有6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这样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了6个主因子,其累计贡献率为74.489%。

第四,建立因子载荷矩阵(必要时旋转),如表3。

为了直观的显现各因子与财务指标(变量)的关系,我们省略了表6中载荷的绝对值小于0.5载荷值。

由于在主成分因子中载荷较大的财务指标可以反映主成分因子的经济含义,因子载荷越高,表明该因子包含的该指标的信息量就越多。因此,我们对上述因子的财务特征进行了如下归类解释每个因子的含义。

z1(因子1):反映公司的长短期偿债能力,Z2(因子2):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Z3(因子3):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Z4(因子4):反映公司的营运能力,Z5(因子5):反映公司的风险水平和长期偿债能力,Z6(因子6):反映公司的发展能力和营运能力。

第五,建立因子得分的系数矩阵,如表4。表7显示了每个因子和各财务指标的线性关系,也就是每个主因子的因子得分。

利用因子分析法将零乱复杂的指标体系进行结构化处理,既降低、简化了观测维度,同时也保证了原始数据的信息量,为逻辑回归分析提供了准备。

(四)模型的构建

1.Logistic回归模型的原理:

设事件Y上市公司出现财务困境的发生(记为Y=0)和不发生(记为Y=1)依赖另一个不可观察的变量V,而和我们使用的预测变量X有一定的函数关系V=f(X),为简单设计其为线性形式:

参考文献:

[1]吕长江,周现华.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方法的比较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6):99-109.

[2]吴世农,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2001,(6):46-55.

[3]王满玲,杨德礼.国外公司财务困境预测研究进展评述[J].预测,2004,(6):15-20.

[7]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1999,(4):31-38.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