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道德与法治的改进建议优选九篇

时间:2024-01-30 15:10:58

道德与法治的改进建议

道德与法治的改进建议第1篇

一、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

依法治企,包括企业外在法律体系的建设和规范运行,也包括企业内部组织行为的适法性要求。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来说,依法治企着重强调后者。具体点讲,就是要依照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本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依照规章制度经营管理企业,领导和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保护企业自身利益的内在需求和有效调节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客观需要,使依法治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需要和不可替代。首先,市场竞争的有序进行需要有力的法治约束。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导致市场竞争方式的多元化,不同的市场主体基于其利益趋向的不同,采取的经营策略会有很大差别,但其前提是必须在一定的框架内进行,这个框架不是别的,就是法律规范。其次,企业体制改革需要法治。企业改组、改革、改制导致不同利益主体的融合和重整,必然会发生利益冲突,只有法律才能成为各方认可的利益调节机制。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市场化变革,也需要法律的调整和规范,没有完备和强有力的法治支撑是不可能有效整合企业内部资源的。另外,企业行为规范运作需要法治。如规范经营管理者行为,规范职工行为,规范民主管理程序等,都需要依法办事。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建立和完善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管理和规范员工行为,促进生产经营的规范化运作。

但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光讲法治不行,还必须强调德治。这是因为:

首先,企业的德治与法治是一个有机整体,二者缺一不可。企业的德治与法治都是建立在共同经济基础之上,为经济基础服务的,都是以权利和义务为调整内容,都是维护企业经营管理秩序的重要机制和手段。企业的德治是法治的思想基础,德治支撑着干部、职工的文明行为、法制意识及廉洁自律,支撑着企业的文明生产、合法经营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企业的法治是德治的保证,它保障着企业道德规范的实现,保障着文明生产和合法经营。二者必须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使德治与法治并举。

其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企业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需要德治与法治并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国有企业改造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微观实体,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但是,这种改革必须是有序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一切市场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约束。但在经济转型的过渡过程中,由于相应的法律法规有待建立和完善,不法行为往往趁虚而入,不时干扰甚至破坏了企业改革的正常进行,扰乱了市场秩序,这使得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变得时不我待。只有通过不断提高人们的道德觉悟,才能使之自觉做到诚实守信,合法操作。这就说明,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企业改革的同时,还要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使法制与德治并举。

二、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途径

近年来,我厂通过积极实践,初步探索出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一些途径。

1、制定企业道德原则与规范,为德治奠定基础

道德原则是调整个人与集体道德关系所遵循的根本原则。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道德上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的社会或阶级对人们行为基本要求的概括,也是道德原则的具体体现。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原则。根据这一原则,企业以培育“四有”职工为目标,以“五爱”为基本要求,以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标准为重点,结合自身实际和行业特点,制定出《××职工道德行为规范》,并把它与劳动考勤制度、职工奖惩条例、《文明职工评价标准》等制度汇编成《职工手册》,让全厂干部职工共同遵循,为企业推行德治奠定基础。

2、依靠职工“立法”,在“立法”中体现道德要求

在制定重要规章制度时,坚持赋予职代会“立法”权,充分发挥职工群众在“立法”工作上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维护职工的民益,广泛调动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以及制定各项重要规章制度,须经职代会审议并通过,只有占半数以上的职工代表同意,企业的各项重大决策及规章制度才能生效实施。

在坚持依靠职工“立法”的同时,强调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要体现道德原则和道德要求,让干部职工在受到规章制度约束的同时,也受到道德规范的约束。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厂坚持从法治与德治的要求出发,对广大职工告之以德,晓之以理,激之以情,导之以行,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一是大力宣传企业道德规范,弘扬企业精神,激励职工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习惯。二是培养职工的道德责任感:对国家,要爱党爱人民,具有民族精神;对企业,要爱岗敬业,具有主人翁精神;对社会,要自觉奉献,尊重他人,具有助人为乐,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三是增强职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在全厂广泛开展宪法等法律知识和与职工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引导职工充分认识法律就是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自觉地遵纪守法,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实践社会主义道德。四是建立互控式民主管理机制,增强职工的民主管理思想,创造条件让广大职工直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增强职工依法管理企业的意识,促进德治与法治有机结合。企业制定的各项重要规章制度,如《各部门、各岗位工作职责》、《干部管理考评办法》、《目标经济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既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又不同程度反映了道德要求,有利于把道德建设的任务落实在各项工作中。

3、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领导干部,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遵纪守法和遵守道德规范的表率

表率作用对实行德治极其重要。为此,首先着力建设学习好、道德好、团结好、廉洁好、勤政好的领导班子。学习上,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班子成员的头脑,把班子成员的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来,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道德上,坚持贯彻依法治企和以德治企的思想,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全面提高班子成员的法律素质和道德素质;团结上,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做到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工作上同步;廉洁上,除了形成一种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外,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勤政上,坚持经常深入车间、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妥善解决难点、热点问题,切实为职工、为企业办实事。

其次,坚持抓好党员干部的法制教育和德治教育。一方面,认真落实法制宣传教育计划和普法工作责任制,增强党员干部依法经营的素质,依法管理企业的素质,依法保障企业利益的素质和依法解决企业间经营纠纷的素质,使之成为依法办事、依法治企的行家里手。另一方面,坚持抓好德育工作,使党员干部明白入党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并能够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耐得住艰苦,顶得住诱惑,抗得住歪理,管得住小节,成为道德上的标杆,人格上的榜样,专业上的高手,管理上的权威,思想上的先锋,政治上的强者,在各方面成为职工群众的表率。

三、依法治企与以德治企相结合应处理好的问题

依法治企与以德治企相结合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认真研究,精心策划,务求实效,形成规范。在具体实践中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依法治企,民主为本,道德为基。依法治企必须充分体现民主管理思想,而道德是民主与法治共同的思想基础。不讲民主,法治难以得人心;没有道德规范,真正的民主难于实现。企业推行法治,要在增强干部、职工法制观念,认真建立和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依法保障职工行使民利的同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打好民主与法治的思想基础,才能得到民主与法治的完美统一。

2、以德治企,必先“立德”。企业应结合实际,尽快建立和完善与现代企业要求相适应的经营行为规范、干部职业道德规范和职工道德行为规范,分层次抓好干部职工的德育工作,重在以德育人。同时,应把良好的传统道德与现代文明规范有机结合起来,在弘扬我国优良道德传统的同时,注意去除封建道德糟粕,不要把道德与家道的概念相混淆,德治与儒家思想相等同。在继承传统道德观念时,要批判旧礼教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传统观念。

3、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企业党政工团必须齐抓共管。党委加强对企业法治和德治工作的领导,行政重视依法治企与以德治企相结合的工作,不能厂长抓法治,书记抓德治;或只抓法治,不抓德治;或只讲德治,不管法治,人为地把二者分开,形成“两张皮”,导致一手硬,一手软。德治与法治同属政治文明,党政工团要齐抓共管,责无旁贷,谁也不推托责任。要把依法治企与以德治企相结合的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有计划、有组织、有考核、有步骤地进行实施。

四、法律工作者参与企业重大经济活动的方式

多年来,我厂一直坚持外聘具有律师执业资格和法律顾问资格的律师担当企业法律顾问,为维护企业权益,保证依法经营发挥了积极作用。聘请的律师参与企业重大经济活动的方式是:一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决策进行咨询,提供法律建议和依据,保证依法决策和科学决策;二是负责审核企业经营管理业务中的合同、协议以及其它有关法律事务的文书和规章制度,保证合同、制度、文件等的合法性;三是进行法律咨询服务和协助企业对职工进行法律宣传和法制教育。通过认真履行法律顾问职责,保证了我厂做到依法经营,较好地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今后,我厂将结合“三改”设置法律专职岗位,进一步加强法律事务工作。

五、对集团公司法律事务工作的建议

1、加强对基层法制宣传教育的指导,制定普法教育计划,提高基层企业普法针对性。

2、适当举办针对性和适用性强的法制案例讲座或培训班,帮助基层企业领导和法律工作者提高预防法律风险的能力和依法科学决策的能力。

道德与法治的改进建议第2篇

一、以德治校 势在必行

1.“以德治校”,是对“以德治国”思想的具体落实

江泽民同志在新旧世纪交替的历史条件下,于2000年6月召开的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首先使用了德治的概念,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进一步阐述了“以德治国”的思想,并明确赋予德治以新的内容,把德治与法治有机结合起来。他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①这是对治国理论的全面总结和阐述,也是对我国古代德治传统的批判继承和中国共产党治国学说的理论创新。宣传落实江泽民同志的以德治国思想,对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以德治国,其核心是德治。德治,即用德去治理,其有两层意思:一是要确立社会主体道德规范;二是要用它们规范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以达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实行以德治国,就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用体现共产主义方向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去教育全体社会成员,提高其道德觉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以德治国,落实到学校就是以德治校。所谓以德治校,就是贯彻“以德治国”的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来全面规范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这是在学校里贯彻“以德治国”思想的具体体现。

2.“以德治校”,是学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对完成党的十五大制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目标和任务,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特殊的基础性地位与作用。以德治校的提出与加强,不仅是学校贯彻执行党的十五大精神的基本要求,也是学校教育如何更好地坚持依法治校,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的内在要求。所以,在学校实行以德治校,符合学校客观实际,符合教育本质与规律。

3.“以德治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呼唤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②实行以德治校,就是要在素质教育中,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加大德育力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实行以德治校,是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实践的呼唤,势在必行。

二、以德治校,系统施工

实行以德治校,涉及组织领导、内容构建、活动载体、督导评估和保障机制等正位、正德、正行方面因素的重组、建设与管理,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系统工程,重在规划好、建设好和管理好。在加强学习、树立以德治校理念的基础上,应加强六大体系的建设,做到系统组织,科学运作,精心施工,整体建设。

1.构建以德治校的领导体系

这是实行以德治校、摆正德育位置,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以德治校的决策与实施涉及学校的人、财、物、时、空的统一调动与管理,必须实行学校一把手工程责任制,即学校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党政工青妇研等有关部门配合抓,校、系、班(队)层层落实。学校领导组织体系主要负责学校德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与德育目标的制定,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检查、指导、总结、表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校德治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2.构建以德治校的内容体系

实行德治,必须先行治德,即正德。依据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构建学校道德规范体系。一是通盘考虑学校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坚持直接教育与间接教育结合,坚持分层次、分系列,向综合运作要整体效益。二是构建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学校道德规范细则,应包括学校公德、干部道德、教师道德、学生道德等方面的规定。具体内容应体现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所作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提出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体系和框架。学校公德,既要体现社会道德关于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守纪律等方面的要求,又要体现学校教育的实际需要;干部教师道德,既要体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统一职业道德的要求,又要具有学校职业道德的特点。

制定学校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及具体安排实施细则,要体现并解决市场经济提出的道德问题,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要体现正确批判继承我国古代优良的德治传统与传统美德,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要体现积极吸收全世界各民族的优秀道德成果,做到以我为主,中西融合。

3.构建以德治校的活动体系

德育活动就是以道德规范为内容开展具体有效的活动。德育活动是实行以德治校的重要的有效载体。德育活动的过程,既是抵制批判腐朽道德思想,实行德治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与德育目标要求和目标到达度之间的关系调整、内化、提高的实践过程。构建德育活动体系,既有各项活动连续的整体设计和总体规划,又有每项活动目的、内容、方法与条件等环节的有效设计与实施。

学校德育活动体系的建设很重要。一般来讲,学校德育活动主要包括:学校思想品德政治伦理课及其学科课外德育活动;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开展的多层次、多形式的丰富多彩的专题德育活动;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的各种各样的文体美教育活动;根据政治教育需要设计开展的社会调查以及深入工厂、农村的德育实践活动;校园的绿化、美化、文化、香化、亮化等建设方面的公益劳动活动以及科研部门、学术团体举办的德育科研活动,等等。

关于校内外结合,中小学、幼儿园主要是设计搞好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有机结合的活动;大学主要是设计搞好学校德育与社会德育的有机联系活动。

4.构建以德治校的保障机制体系

建设德行机制是实行德治的重要保障,可包括导向机制、宣誓机制、奖惩机制、养成机制、督评机制等等。

导向机制。追求崇高,渴望圆满,向往幸福,仰慕伟大,这是人的普遍心理倾向与远大理想追求。建立导向机制,要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高度,根据人们仰慕高尚的心理倾向,制定远大的、高尚的具有吸引力、凝聚力的道德目标与规范,以激励先进,鼓舞高尚。要注意运用那些道德楷模、英雄志士的崇高理想、高尚道德和奉献精神去鼓舞、提升每一个人的道德实践的信心与决心。

宣誓机制。就是用宣誓的方法推进道德诚信的实践。对待诚实守信的态度以及诚信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与民族道德水准高低的标志。借鉴古往今来的经验,实行德治,应建立宣誓机制,即通过一定形式,让个人发誓、宣誓,切实做到不说谎、不欺骗、不造假,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而有信。如宣誓就职、宣誓入党入团,宣誓承诺、宣誓决心书,宣誓志愿某种活动,就是一些比较有效的举措。宣誓是自律机制,强调道德素质的内化,唤起人们的自觉,具有民主性、实效性、长效性,有普遍应用价值。

养成机制。这是实行德治,实现德育内化的重要机制。自我养成,包括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建立自我养成机制,关键在于把道德养成作为追求道德圆满的内在理念,作为道德自我完善的内需目标,作为高尚道德人格建构的内化情愫。

5.构建以德治校的目标与评估指标体系

这是实行德治,培养学生具有高尚道德素质的有效机制。以德治校的目标体系与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学校的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干部与教师的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学生的品德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学生守则)。有了道德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对象就可依据评价标准评判检查自己达成目标的程度,可使评判者依据道德评价指标,判断对象到达道德目标的状况,从而推进道德素质的提高。关于道德评价测量方法,应根据评价目的与对象的特点及道德发展的需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

6.建设以德治校的教育队伍体系

学校能否坚持以德治校,实行德治与法治并举,始终将德育放在首位,获得总体实效,关键要有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格高尚,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干部队伍与教师队伍。要提高学校领导干部、共产党员和广大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用领导干部的高尚道德素质去带动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用教师高尚的道德素质去培养高质量的学生。中小学还应重视家长德育队伍及社区德育队伍的建设,齐抓共管,搞好学校、家庭、社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三、以德治校 重在驱动

德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应体现德治思想,坚持以德治校,依法治校,就要坚持德治与法治并举。以德治校,依改促教、依法治校,科研兴校同属学校发展与建设的动力系统的策略,实行以德治校,离不开依改促教、依法治校和科研兴校的有机结合与驱动。

1.实行以德治校,必须依改促教,坚持综合改革

实行以德治校是学校教育的重大改革,涉及办学指导思想、德育定位、德治理念、德治内容、道德规范、德行制度、德育方法等等因素,对这些因素的陈旧观念及传统做法,不进行清理、改革与创新,就不可能实现德治。所以,实行以德治校应处理好德治与改革的关系。笔者认为,正确方法应是依靠综合改革,以改革为动力,以德治为内容,对学校教育进行有效的系统的改革。

2.实行以德治校,必须依法治校,坚持德与法的结合

“法制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实行以德治校,学校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紧密结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达到学校总体效益不断提高。目前有些校长对德治忽视,对法制重视,花很多钱安装闭路监控系统,坐在办公室里监控学校员工,动辙以炒鱿鱼或下岗去“法治”教师,把校长与教师关系搞成老板与打工仔之间的雇佣关系。法治不是人治,人治也不是德治。没有了尊重、民主、宽松、和谐的良好的氛围就无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3.实行以德治校,必须坚持科研兴校发展战略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以德治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有很多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探索与解决,所以,应将德治难题作为科研课题,通过对德治难题的研究,去解决德育如何提高针对性与实效性的问题。目前,由于市场经济成分多样化,带来了价值观与道德观取向多元化。

干部、教师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德治实效的高低问题。特别是学校领导干部是“执政者”,其道德影响力非常重要。孔子曾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③所以,在干部、教师队伍中亟待开展“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教育和有效机制的建设,以规范干部教师的教育道德,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当前,教育科研兴校(教)已经成为众多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和托起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的重要对策与实践,所以,实行以德治校需要教育法制与科研来加盟。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用法治、德治研究成果去推进与提高以德治校的质量与水平。

实行以德治校,坚持德治与法治并举,是新形势下的新理念,是世界科学、民主与法治发展的潮流,其实践经验尚待探索与总结。相信只要我们勇于去实行、去实践,在以德治国思想的指导下,落实以德治校,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就能不断前进,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注释:

①《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01年1月11日。

道德与法治的改进建议第3篇

1.“以德治校”,是对“以德治国”思想的具体落实

同志在新旧世纪交替的历史条件下,于2000年6月召开的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首先使用了德治的概念,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进一步阐述了“以德治国”的思想,并明确赋予德治以新的内容,把德治与法治有机结合起来。他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①这是对治国理论的全面总结和阐述,也是对我国古代德治传统的批判继承和中国共产党治国学说的理论创新。宣传落实同志的以德治国思想,对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以德治国,其核心是德治。德治,即用德去治理,其有两层意思:一是要确立社会主体道德规范;二是要用它们规范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以达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实行以德治国,就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用体现共产主义方向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去教育全体社会成员,提高其道德觉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以德治国,落实到学校就是以德治校。所谓以德治校,就是贯彻“以德治国”的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来全面规范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这是在学校里贯彻“以德治国”思想的具体体现。

2.“以德治校”,是学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对完成党的十五大制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目标和任务,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特殊的基础性地位与作用。以德治校的提出与加强,不仅是学校贯彻执行党的十五大精神的基本要求,也是学校教育如何更好地坚持依法治校,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的内在要求。所以,在学校实行以德治校,符合学校客观实际,符合教育本质与规律。

3.“以德治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呼唤

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②实行以德治校,就是要在素质教育中,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加大德育力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实行以德治校,是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实践的呼唤,势在必行。

二、以德治校,系统施工

实行以德治校,涉及组织领导、内容构建、活动载体、督导评估和保障机制等正位、正德、正行方面因素的重组、建设与管理,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系统工程,重在规划好、建设好和管理好。在加强学习、树立以德治校理念的基础上,应加强六大体系的建设,做到系统组织,科学运作,精心施工,整体建设。

1.构建以德治校的领导体系

这是实行以德治校、摆正德育位置,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以德治校的决策与实施涉及学校的人、财、物、时、空的统一调动与管理,必须实行学校一把手工程责任制,即学校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党政工青妇研等有关部门配合抓,校、系、班(队)层层落实。学校领导组织体系主要负责学校德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与德育目标的制定,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检查、指导、总结、表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校德治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2.构建以德治校的内容体系

实行德治,必须先行治德,即正德。依据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构建学校道德规范体系。一是通盘考虑学校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坚持直接教育与间接教育结合,坚持分层次、分系列,向综合运作要整体效益。二是构建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学校道德规范细则,应包括学校公德、干部道德、教师道德、学生道德等方面的规定。具体内容应体现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所作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提出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体系和框架。学校公德,既要体现社会道德关于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守纪律等方面的要求,又要体现学校教育的实际需要;干部教师道德,既要体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统一职业道德的要求,又要具有学校职业道德的特点。

制定学校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及具体安排实施细则,要体现并解决市场经济提出的道德问题,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要体现正确批判继承我国古代优良的德治传统与传统美德,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要体现积极吸收全世界各民族的优秀道德成果,做到以我为主,中西融合。

3.构建以德治校的活动体系

德育活动就是以道德规范为内容开展具体有效的活动。德育活动是实行以德治校的重要的有效载体。德育活动的过程,既是抵制批判腐朽道德思想,实行德治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与德育目标要求和目标到达度之间的关系调整、内化、提高的实践过程。构建德育活动体系,既有各项活动连续的整体设计和总体规划,又有每项活动目的、内容、方法与条件等环节的有效设计与实施。

学校德育活动体系的建设很重要。一般来讲,学校德育活动主要包括:学校思想品德政治伦理课及其学科课外德育活动;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开展的多层次、多形式的丰富多彩的专题德育活动;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的各种各样的文体美教育活动;根据政治教育需要设计开展的社会调查以及深入工厂、农村的德育实践活动;校园的绿化、美化、文化、香化、亮化等建设方面的公益劳动活动以及科研部门、学术团体举办的德育科研活动,等等。

关于校内外结合,中小学、幼儿园主要是设计搞好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有机结合的活动;大学主要是设计搞好学校德育与社会德育的有机联系活动。

4.构建以德治校的保障机制体系

建设德行机制是实行德治的重要保障,可包括导向机制、宣誓机制、奖惩机制、养成机制、督评机制等等。

导向机制。追求崇高,渴望圆满,向往幸福,仰慕伟大,这是人的普遍心理倾向与远大理想追求。建立导向机制,要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高度,根据人们仰慕高尚的心理倾向,制定远大的、高尚的具有吸引力、凝聚力的道德目标与规范,以激励先进,鼓舞高尚。要注意运用那些道德楷模、英雄志士的崇高理想、高尚道德和奉献精神去鼓舞、提升每一个人的道德实践的信心与决心。

宣誓机制。就是用宣誓的方法推进道德诚信的实践。对待诚实守信的态度以及诚信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与民族道德水准高低的标志。借鉴古往今来的经验,实行德治,应建立宣誓机制,即通过一定形式,让个人发誓、宣誓,切实做到不说谎、不欺骗、不造假,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而有信。如宣誓就职、宣誓入党入团,宣誓承诺、宣誓决心书,宣誓志愿某种活动,就是一些比较有效的举措。宣誓是自律机制,强调道德素质的内化,唤起人们的自觉,具有民主性、实效性、长效性,有普遍应用价值。

养成机制。这是实行德治,实现德育内化的重要机制。自我养成,包括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建立自我养成机制,关键在于把道德养成作为追求道德圆满的内在理念,作为道德自我完善的内需目标,作为高尚道德人格建构的内化情愫。5.构建以德治校的目标与评估指标体系

这是实行德治,培养学生具有高尚道德素质的有效机制。以德治校的目标体系与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学校的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干部与教师的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学生的品德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学生守则)。有了道德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对象就可依据评价标准评判检查自己达成目标的程度,可使评判者依据道德评价指标,判断对象到达道德目标的状况,从而推进道德素质的提高。关于道德评价测量方法,应根据评价目的与对象的特点及道德发展的需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

6.建设以德治校的教育队伍体系

学校能否坚持以德治校,实行德治与法治并举,始终将德育放在首位,获得总体实效,关键要有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格高尚,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干部队伍与教师队伍。要提高学校领导干部、共产党员和广大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用领导干部的高尚道德素质去带动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用教师高尚的道德素质去培养高质量的学生。中小学还应重视家长德育队伍及社区德育队伍的建设,齐抓共管,搞好学校、家庭、社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三、以德治校重在驱动

德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应体现德治思想,坚持以德治校,依法治校,就要坚持德治与法治并举。以德治校,依改促教、依法治校,科研兴校同属学校发展与建设的动力系统的策略,实行以德治校,离不开依改促教、依法治校和科研兴校的有机结合与驱动。

1.实行以德治校,必须依改促教,坚持综合改革

实行以德治校是学校教育的重大改革,涉及办学指导思想、德育定位、德治理念、德治内容、道德规范、德行制度、德育方法等等因素,对这些因素的陈旧观念及传统做法,不进行清理、改革与创新,就不可能实现德治。所以,实行以德治校应处理好德治与改革的关系。笔者认为,正确方法应是依靠综合改革,以改革为动力,以德治为内容,对学校教育进行有效的系统的改革。

2.实行以德治校,必须依法治校,坚持德与法的结合

“法制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实行以德治校,学校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紧密结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达到学校总体效益不断提高。目前有些校长对德治忽视,对法制重视,花很多钱安装闭路监控系统,坐在办公室里监控学校员工,动辙以炒鱿鱼或下岗去“法治”教师,把校长与教师关系搞成老板与打工仔之间的雇佣关系。法治不是人治,人治也不是德治。没有了尊重、民主、宽松、和谐的良好的氛围就无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3.实行以德治校,必须坚持科研兴校发展战略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以德治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有很多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探索与解决,所以,应将德治难题作为科研课题,通过对德治难题的研究,去解决德育如何提高针对性与实效性的问题。目前,由于市场经济成分多样化,带来了价值观与道德观取向多元化。

干部、教师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德治实效的高低问题。特别是学校领导干部是“执政者”,其道德影响力非常重要。孔子曾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③所以,在干部、教师队伍中亟待开展“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教育和有效机制的建设,以规范干部教师的教育道德,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当前,教育科研兴校(教)已经成为众多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和托起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的重要对策与实践,所以,实行以德治校需要教育法制与科研来加盟。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用法治、德治研究成果去推进与提高以德治校的质量与水平。

实行以德治校,坚持德治与法治并举,是新形势下的新理念,是世界科学、民主与法治发展的潮流,其实践经验尚待探索与总结。相信只要我们勇于去实行、去实践,在以德治国思想的指导下,落实以德治校,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就能不断前进,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注释:

①《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01年1月11日。

道德与法治的改进建议第4篇

【2017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树立我校教师队伍良好风貌,展现教育新形象,促进教育和谐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是进一步提高育人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要求。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师德建设的意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强化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增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效性。根据阳教字〔2017〕62号《阳城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的实施方案》,特制定芹池中心小学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核心,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为重点,紧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践行师德规范,弘扬高尚师德,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推进师德建设工作改进创新,努力形成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着力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浓厚氛围,激励教职工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目标任务

(一)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引导全校教师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

(二)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

增强教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培养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志存高远、爱岗敬业,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三)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大力弘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务实求真精神,进一步增强教师主人翁责任感,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尽职尽责,教书育人,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廉洁从教,依法执教。

(四)进一步规范教师的育人行为

教师的高尚言行、完美品德,是学生直接模仿和接受感化的重要来源。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精心育人,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三观”教育,提高教师思想政治教育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崇高的人生追求影响和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二)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认真学习贯彻《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师德建设目标,把师德教育工作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提升教师素质,使教师队伍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规范的职业素养。

(三)营造良好氛围,健全工作长效机制

积极探索新形式下师德师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建立以德育人、甘于奉献,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严谨治学、精业勤业,团结协作、携手共进,尊重家长、共同育人,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良好氛围。

(四)开展主题活动,落实建设具体措施

实施“共产党员承诺亮牌”工程,积极开展“比修养、比学习、比奉献、比业绩,争创职业道德优秀,教育教学优良,学生家长满意”的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和“师爱进万家”的专题活动,让广大教师成为“勤奋学习的模范、师德修养的模范、教书育人的模范、服务学生的模范、遵纪守法的模范”,使师德师风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五)关心教师心理健康,提高教师心理调节能力

树立“尊师重教、科教兴校”良好气氛,切实提高教师地位,尊重教师劳动成果、理解教师苦衷、减轻教师过重的社会压力和心理负荷,创设一个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目前实施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小心理症状出现率。

(六)完善考核办法,实现师德“一票否决制”

完善师德师风考核办法,与教师签定师德师风建设目标责任书,严格执行“芹池中心小学教职工职业道德考核办法和教师十不准”:

1.不准宣扬封建迷信和歪理邪说,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观点和思想。

2.不准参与赌博、酗酒等违公德和职业道德的不健康不文明活动。

3.不准从事有偿家教,违规从事校外教学、培训辅导。

4.不准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出现其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5.不准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辅助材料、书籍和各类商品。

6.不准向学生、家长索要钱物,托办私事。

7.不准擅自停课、缺课、上无准备之课和不布置、不批改学生作业。

8.不准上课时间接听私人电话或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

9.不准弄虚作假、欺上瞒下、。

10.不准参加封建迷信和组织活动。

对有违反以上教师职业道德不良行为之一的,即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年终考核为不合格等次。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学习阶段(2017年9月——10月上旬)

1、成立领导组,制定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9月 日召开教职工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活动目标、任务和具体方法步骤。

2、强化学习,

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全校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对加强自身师德修养意义的认识,增强以德治教,依法治教的意识。

①组织教职工学习《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阳城县教育局关于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以及阳城县教育局《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县教育局长范学斌同志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深化课程改革”会议上讲话精神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全校教职工,特别是青年教师对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规范言行,树立良好师表形象的自觉性。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学习优秀教师的典型事迹,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②开展拒绝有偿家教、拒绝滥定教辅资料、拒绝违规收费的倡议活动。学校有倡议,教师有表态,学生家长有评价。

③开展“说我身边的师德风范”征文和演讲活动,大力宣传身边的优秀教师事迹。(每个年级组至少两篇)

活动要求

各小组至少安排4次以上集中学习,每次有记录,有体会。每个教职工读书笔记不少于4篇,学习心得不少于2篇(此项工作10月10日前完成)。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使学校干部和教职工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依法执教和为人师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2、结合实际,通过橱窗、宣传栏、广播等载体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充分发挥学生家长及社会舆论的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3、结合实际,拟定和签定师德师风建设目标责任书。

4、党员教师亮牌上岗。

(二)自查自纠、民主评议阶段(2017年10月中下旬)

1、活动内容

组织教职工从思想和行为上回顾自己的从教经历,对照以下标准进行深刻剖析,写出书面材料。(不少于2000字)

①思想方面有没有违背教育方针、政策,散步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言论;有没有只顾个人得失,不顾全大局,或只教书不育人的思想。

②工作方面有没有敷衍塞责、马虎从教,不备课,不批改作业等行为;有没有拒不接受学校正常工作安排,消极怠工,甚至擅自脱岗;有没有不爱学习,不钻研业务,将他人的成果据为己有用于晋职晋级的行为;有没有讽刺、挖苦学生,歧视后进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

③行为方面是否存在有偿家教,向学生、家长推销教辅资料,接受或索要学生、家长财物等以教谋私的行为。

④学校认真查找是否有违反规定乱收费、强行推销教辅资料、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等办学行为不规范的问题。

2.阶段要求

①以年级组、后勤组为单位,开展小组活动和集中活动相结合的办法。学校领导实行包组负责,深入下去和教职工一起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②在个人剖析的基础上,召开民主评议会,邀请镇分管领导和学生家长代表参加;

③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发放征求意见书,征询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办学及教职工工作状况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他们对学校和教职工工作的评议及批评。

④评议结束后,各小组将民主评议过程中教职工存在的各种个性、共性问题及学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梳理,形成自查报告。(10月底前上交办公室)

(三)建章立制落实整改阶段(2017年11月)

1、制定整改方案。学校针对各小组的自查报告,综合梳理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逐步逐项予以落实解决,直到社会和群众满意为止。

2、建立健全制定。在整改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学校师德师风考核制定,改革和创新师德师风评价办法;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学习教育制度经常性的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奖惩制度,褒奖先进典型,惩处失德行为;建立健全师德师风民主监督制度,及时发现、解决师德师风问题;建立健全师德师风档案制度,把思想政治素质、思想道德品质作为必备条件和重要考察内容,并实行一票否决。要把师德表现作为教职工绩效考核和评优奖励、职务评聘绩效工资分配等的重要依据,对严重失德行为者,五年内不得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不评先进;影响恶劣者,调离教师岗位,直至解聘,并依法撤销教师资格。

3、建立长效机制。教职工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校要以此次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为契机,不断改进实施办法,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将教职工职业道德教育与教育改革、教育科研相结合,从内容、形式、方法上不断创新,努力提高师德师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育效果。

(四)、总结剖析,综合评价阶段(2017年12月20日前)

活动内容

学校积极组织开展“三评”活动。学生评教师、教师评校长、家长评学校。让干部的工作作风、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教学质量及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自觉接受社会和学生家长的监督,评议结果公开,切实改变学校和教师的工作作风。各小组及时开展自评总结和分析,认真总结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经验和成就,用典型的力量带动人,用先进的力量引导人,用榜样的力量鼓舞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使师德水平有大幅提升。

阶段要求

学校将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的择优上岗、晋级、评聘职称、评先推优、绩效考核相挂钩。对违反从教行为和职业道德缺失的,将进行严肃处理。

道德与法治的改进建议第5篇

【关键词】 依法治国 法治中国 以德治国 四个全面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

宪法和法律得到实施,党的领导也得以实现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不是一句空的口号,必须具体体现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上。宪法和法律是党的意志和人民意志的共同体现,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主要体现在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宪法和法律得到实施,党的领导也得以实现。依法执政是党的基本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

为保证法律得到正确实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对于司法,党的领导体现为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各级党委要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为此,在2014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建立健全违反法定程序干预司法的登记备案通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这一指示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得到了体现,《决定》要求,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对司法的不正当干预不是党的领导,而是损害了党对司法工作的正确领导。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2013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将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确立为实现法治总目标的原则之一。法治和德治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有争论,甚至相互对立、排斥。其实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其他“三个全面”

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大鹏之两翼、战车之两轮

党的十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决定》要求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建设法治国家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形成了姊妹篇。指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提出的总目标,而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则如大鹏之两翼、战车之两轮,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顺利实现。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将党内法规建设纳入了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中。不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都对从严治党提出了新要求。在整个过程中,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改革与法治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全面深化改革绘制了蓝图,新一轮改革的大潮随即在祖国大地展开,但在如何深化改革的问题上,也不乏改革“必然要突破现有的法律框架”的观念,认为地方要“先行先试”,应允许一定的“良性违法”。对此,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这一重要讲话,明确了改革与法治的关系,统一了改革决策者的思想认识,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但另一方面,也不能因为现行法律规定就不敢越雷池一步,那是无法推进改革的,正所谓“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指出需要推进的改革,将来可以先修改法律规定再推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四中全会《决定》很好地处理了改革与法治的关系,提出要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要及时上升为法律。实践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的,要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权。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要及时修改和废止。

本土资源与西方法治经验

对西方法治经验,不能先贴标签,一概拒之门外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既不能罔顾国情、超越阶段,也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坚持从实际出发,就是要突出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我们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探索如何驾驭人类自身这个重大课题,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自成体系的成文法典,汉唐时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典。我国古代法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智慧和资源,中华法系在世界几大法系中独树一帜。要求,要注意研究我国古代法制传统和成败得失,挖掘和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汲取营养、择善而用。

当然,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不等于关起门来搞法治。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于各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我们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四中全会《决定》也明确了要完善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有的地方已经制定了行政程序规定,也有的地方准备制定行政程序条例,将来条件成熟时可能制定全国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对于可以为我所用的西方法治经验,不能先贴标签,一概拒之门外,理应有选择性地借鉴。

关于法治中国建设中这些重大问题辩证关系的论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怎样建设法治国家的根本性的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关于法治建设若干辩证关系的重要讲话精神,为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建设法治中国的科学指南。

(作者为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法学部主任、教授)

【参考文献】

道德与法治的改进建议第6篇

根据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的要求,本人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三实三同”为总载体,认真贯彻市委“四找四转四进”的部署,以“三研究三抓好三深化”为抓手,认真组织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内容,以解决“”突出问题为主要目标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本人结合“六个查一查,八个照一照,四个剖一剖”,通过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查找出自身存在的“”方面问题9个,并坚持以高标准、严要求开门整改,当前已进行逐项整改,将坚持长期贯彻执行,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巩固成果,不断进步。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清正廉洁的基础。本人一直把道德作为做人的立身之本,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在工作中努力做到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兢兢业业、助人为乐,讲文明、树新风;在生活中艰苦朴素、厉行节约,谦虚礼让、洁身自好,家庭和睦,邻里和谐,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切实做好道德规范的表率,树立社会主义道德核心价值观,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保持道德品行的纯洁性,以高尚的道德品行约束自己,以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民。

__年以来,组织召开人大常委会会议14次,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13项,认真开展执法检查,依法开展人事任免及市人大代表补选工作,作出决定、决议24项,及时把县委关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决策和部署,转变为全县人民的意志。

(一)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切实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组织人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在我县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提出“科学植树造林,保证森林管护资金,加大管护力度,确保森林安全”、“按照城中有林,林中有城,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的理念抓好城市绿化建设”等意见和建议,推进了林业工作发展。受市人大委托及配合市人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在我县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推动了有关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组织召开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__沟水库水质治理、学前教育、重大工程及重点项目建设和财经工作等专项报告,提出了“加快库区移民搬迁工作,引导沿河农户改变种植习惯,加大积雨区退耕还林还草力度,提高绿化率以及加大对沿河污染企业的查处、取缔力度,依法从严打击偷排、乱排行为,优化生态环境,净化水质”、“按计划公开招考幼儿教师,提升幼儿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监管,提高办园质量”、“强化税收征管,压缩非税收入,优化财税结构,提升财政收入质量”、“加大对政府性投资项目实施的监督力度,促进资金规范管理,推进项目顺利实施”等意见和建议,推动了各项工作积极健康发展。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法院关于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促进设立专门的未成年人刑事审判法庭,提高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质量。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检察院关于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推动加大了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宣传力度,争取了社会支持,促进了工作发展。带领县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及各工作机构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方式,加强常委会与代表、代表与选民之间的联系,充分保障代表知情知政、参政议政的权利。加强代表业务培训工作,引导代表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好

代表作用。(二)其他工作。牵头督促推进妥乐古银杏景区的开发,推动景区完善了部分设施和经营方式,迎来了全市旅发大会在__妥乐古银杏景区召开,获得广泛好评和赞誉。

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自觉执行中央、省、市纪委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廉洁自律意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市委、县委“十项规定”,结合《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贵州省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十严禁”》和《贵州省党员干部作风“十不准”》,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各项纪律,切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从思想深处构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始终做到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原则,廉政勤政,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谦虚谨慎,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没有利用职务影响为自己、家人和身边同志谋取不正当利益,家人和本人都没有经商办企业,配车、住房、出国、公务接待等方面都没有违反规定,且单位职工无违反规定情况,切实营造了风清气正的人大机关工作环境。

回顾过去一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组织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一是业务学习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监督方法上还需作进一步探索和创新;三是联系代表方面还需进一步强化。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不断加以改进和弥补。

针对存在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践行“三严三实”,主动适应新常态,切实贯彻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紧扣县委工作中心,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切实做到廉洁自律,不断完善自己,积极推动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刻苦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政策和法律水平。把加强学习作为做好人大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理论知识。认真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熟练掌握人大业务知识,并严格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人大工作,切实维护法律的权威。加大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力度,及时掌握国家的最新政策,确保工作的正确方向,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积极向老同志、向兄弟县区人大学习,不断提高素质和水平。

(二)积极探索新方法,不断增强监督效果。在深入学习人大业务知识的基础上,认真借鉴和总结人大工作的好经验,积极探索和创新监督工作方法,带领常委会组成人员,正确处理好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关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县有机统一,探索新的监督方式,创新监督方法,不断推进人大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道德与法治的改进建议第7篇

我校自开展评议行风工作以来,严格按照xx市教育局关于“20**年xx市教育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以加强行风建设为核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广泛宣传发动,认真组织领导,强化责任纪律,广泛征求意见,深入查找问题,切实改进作风,促进学校依法治教、规范管理,树立学校新的形象。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开展了行风建设工作,经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初见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我校高度重视行风建设工作,成立了行风工作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了由xxx校长任组长,其他副校长为副组长、组员的行风评议领导小组,具体抓行风建设与民主评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学校行风工作计划,信息收集,宣传报道,情况上报,协调检查等日常工作。并制定了《20**年xx小学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实施方案》。

二、广泛宣传,营造气氛

我校召开了行风评议动员会,并利用橱窗搞好宣传工作。积极宣传上级有关部门的行风的有关文件精神以及学校评议行风的实施方案,让全体教师对我校各项工作及行风建设工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20**年6月16日召开行风评议动员大会,提出要求,统一思想认识,大力宣传,使行风建设成为全体师生的共识。

三、认真排查,规范管理

在加强领导、抓好学习、提高认识、作好宣传的基础上,学校认真做好排查工作。

(1)规范收费

学校领导把治理乱收费工作作为工作要点,组织全校师生认真学习上级有关各部门下发的关于规范教育收费的若干规定,明确乱收费的危害性,能按文件精神和要求规范收费,坚持各项收费公开管理制度,开具正规票据,及时在“收费公开栏”、“校务公开栏”公布每学期各项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让学生明白,让家长放心。一切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上做到及时上交财政专户,及时申请批拨支付,收入支出帐目公开。学生课本、教辅读物严格按上级标准及规定,禁止教师推销及代办学生教辅读物。把有限资金真正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2)校务公开

学校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校务公开栏、行风评议意见箱,设立监督电话。坚持实行公开办事规定程序,公开办事结果,虚心接受教师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学校教师职称晋升、评先选优等问题,按照客观、公正、公平、择优的原则,集体研究决定,张榜公示,增强透明度。

(3)师德建设

学校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倡导爱岗敬业、服务学生、奉献教育的职业道德。组织广大教职工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xx市教育局关于政风行风建设的有关文件,结合学习“八荣八耻”活动的文件精神,认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学校利用政治、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八荣八耻》和学习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开展师德建设意见的通知》等,并写出心得体会和学习笔记,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思想认识,使他们明白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的目标和要求,了解评议工作的步骤与方法,弄清自己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并努力在教学中实践,通过自查互查,教职员工中没有违法乱纪现象,也没有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做到了关爱学生、文明执教,展现了我校良好的师德师风。

四、强化措施,自查自纠

道德与法治的改进建议第8篇

一、现在教师队伍治理现状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77所(小学70所,低级中学4所,综合中学1所,幼儿园1所,师训教研中心1所),校舍建筑面积41351平方米,在校学生9303人(学前教育749人,小学4717人,初中2621人,普高801人,职高415人),寄宿生5091人(小学2120人,普通中学2971人),农村留守儿童2063人。教职工607人(幼儿教育21人,小学458人,中学228人),小学、初中、普高和职高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8.5%、96.4%、73%,小学教师的大专率和初中教师的本科率分别为72.4%和44.3%。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把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摆到了重要位置,以进步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状况和加强骨干教师选拔培养为重点,调整布局,深化改革,优化治理,注重成效,取得了明显进展。教育行政部分按照县政府的同一部署,有计划地进行学校布局调整,高标准、高水平新建、扩建、改建了部分学校,显着改善了办学条件。在重视外延建设的同时,注重提升内涵水平,认真抓好师德建设、人才培养、人事改革三项重点,以理论学习和法制教育、师德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了教师队伍治理。

(一)治理从不规范走向逐步规范。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颁布,为教师治理提供了全面而可靠的法律依据。此外,与这些法律法规配套的其他一系列有关教师队伍治理与建设的文件,则为教师治理提供了科学的操纵办法。因此不管是教育行政部分还是学校,对教师治理的盲目大大减少,进步了其整体治理的科学性。

(二)治理增强了教师队伍的活力。教师聘任制的逐步推行、教师结构工资制的试行,教师聘任制与结构工资制相结合治理模式的探索,增强了教师的责任心与事业心、激进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进步了教育教学质量、也带来了学校工作的生机。

(三)治理使队伍建设取得了成绩。一是教师队伍总量稳中有增,基本满足需求。二是学校内部治理基本形成了由教师聘任制度、岗位负责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绩效激励制度等构成的治理体系。三是教师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进一步进步。四是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有所进步。

二、面临教师队伍治理的题目

我县教师队伍建设固然取得较好成绩,但是与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的奋斗目标、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与广大群众的强烈愿看相比还存在差距。

(一)少数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师德师风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题目。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少数教师的师德师风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相比,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之处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个别学校领导干部和少数教师滋生了、产生了“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与不注教学质量、忙于有偿家教的的现象。一些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上班时间从事商品经营活动。还有少数教师不尊重学生,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少数教师师德失范,损害了人民教师的形象。

(二)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教师队伍城乡分布、学段与学科结构不尽公道,教师分配、调配不尽公道,教师编制的结构性题目突出。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实施,初、高中教师按学科紧缺的矛盾突出且缺少学科带人头,普遍存在编制虽够却按科分配教师不足、胜任教学教师不足,出现有富余职员或是不称职职员的现象,并且学校的富余职员和不称职职员分流困难,一旦碰到教师病、产假或脱产进修等情况,任课教师就“断档”,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职员能进能出的机制尚未形成。由于结构性缺编,加上升学率压力,部分教师超负荷工作。

(三)师训经费不到位,影响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财政安排中小学教师培训和校长培训经费不足甚至未能落实,使学校只能以校本培训为主。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紧张,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极少。培训的不足、继续教育的欠缺,导致现有师资队伍的质量与未来教育的不适应、现行教育教学方法的呆板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适应、现行教研方式的陈旧与指导教师教学的不适应,从而出现了“身在课改中,处在理念下,留在陈旧里”的普遍现象。

(四)教学本钱投进偏低,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经费来源只有学生的学杂费,既要按规定保证硬件投进,又要按需要满足教育教学,进不敷出,难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由于市县间、县乡间教师收进、福利待遇差别较大和高中、初中教师的层层由下向上的选拔,造成了县内优秀骨干教师因外调和转业向外流失,因选拔和调动的的内部流失,且特级、高级教师数目不足、年龄偏大,在培养指导中青年教师方面,发挥作用不够,学校骨干教师队伍难以稳定、难以形成且新老交替面临形势严重,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下降。

(五)学校班子建设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是学校班子老化,班子凝聚力、影响力较弱,班子成员运用现代学校治理理念与遵循现代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缺陷难以适应治理需要;二是少数学校用人随意,不能真正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的任人机制,造成班子佣肿、人浮于事,甚至导致骨干教师流失;三是个别学校领导素质较低,拜金主义、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意识、不集众意主观臆断倾向存在,至使学校治理混乱与教育教学水平停滞不前甚至逐渐落后。

三、加强教师队伍治理的建议

优化教育结构,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在我县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富有活力,与时俱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我们建议:

(一)进步教师队伍职业道德水平

建议县政府和教育部分在师德建设上要认真抓好教育、制度和治理三项建设,规范教师从教行为,进步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教育观,增强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引导教师形成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教书育人为核心精神品质;引导学校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赏罚机制,建立鼓励教师教有创新、学生学有发展的“评教体系”和“评学体系”。坚持实施师德建设长效治理,建立有效的师德建设监视机制,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有损教师形象的行为,应予批评教育乃至行政处分。同时,在教教师有偿教育题目是当前社会反响强烈的热门题目,政府、教育行政部分和各学校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研究,制订相应的治理办法,正确地加以引导,禁止从事以营利为目的有偿教育。

(二)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

建议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要有计划地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尊师重教的*宣传。广泛宣传《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的战略地位和我县教育教学各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宣传教育战线上敬业奉献、为人师表的模范教师和先进事迹等等。力争在全社会形成重视教育、支持教育、参与教育的良好氛围,使教师真正成为受人尊重、令人羡慕的“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三)保障培训经费,进步教师待遇

建议政府、教育行政部分及学校“三位一体”,采取给一点、补一定、筹一点的办法,启动以进步全体教师素质为主的“提升工程”和以骨干教师培育为主的“名师工程”,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安排和组织教师培训,构筑和完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通过外出学习培训、教育部分集中培训、教研科研活动培训、立足岗位校本培训等方法,促进教师教育思想的“刷新”、知识结构的拓展、能力结构的激活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重视教育的外延发展,对学校的硬件建设作必要投进,更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注重进步教师的福利待遇和改善教师办公教学条件,让教师真正工作顺心、在校安心、教学尽心、生活舒心。政府按财政增长水平,逐步进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别是农村和边远学校教师的福利待遇,让教师的“身价”有增无减,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四)理顺治理体制,优化队伍结构

建议根据教师治理特点,广泛征求意见,建立健全一套符合教师队伍建设的编制、人事、劳动治理制度。充分发挥教育主治理部分的宏观调控作用,充分吸纳各个学校与一线教师的建议意见,以形成健康的教师能进能进能分流的任用机制和治理机制。建议教育行政部分完善教师分配、调配机制,坚持按学校实际情况核定学校编制,按学科、依专业配备初、高中教师,走教师队伍专业化的路子,促进教师资源的公道配置,真正做到用有所专、教有所长,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进步。

道德与法治的改进建议第9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公民道德建设,促进纠风工作开展,推动政风行风建设,按照中央文明委领导批准的《关于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的方案》部署要求,结合《2012年全市纠正不正之风工作要点》,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切实解决公共服务领域特别是窗口行业诚信缺失、职业道德失范等问题,引导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进一步纠正不正之风,为促进转型发展,建设“皖北江南、文明”提供有力保证。

二、目标任务

专项教育治理活动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通过大力推行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强化政风行风监管,健全职业道德规范。充分发挥道德评议在纠正诚信缺失、职业道德失范方面的重要作用,将道德评议纳入民主考评政风行风工作之中,深化民主考评基层站所和服务窗动,促进纠风重点部门和行业带头做好民主考评,包括职业道德考评工作;深入开展创建人民满意的部门和行业活动,注重树立职业道德建设正面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全面推广电台、电视台、报社、网络等多种媒体联动的政风行风热线模式,拓展群众反映问题、表达诉求和民主监督的渠道,扩大教育治理活动的影响力,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促进各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工作举措

1.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社、网络等多种媒体联动,多渠道多层次多手段向各部门和行业开展诚信教育和公德教育,使各部门和行业充分认识到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治理活动的重要意义,使各部门的领导和干部群众成为道德建设的参与者、维护者、践行者。结合全市“保持党的纯洁性、迎接党的十”主题教育活动,和“转作风、提效能、促转型”主题活动,通过组织各部门积极参与政风行风热线,深入开展民主考评政风行风等活动,使各单位和部门干部群众反躬自省、修身律己,践行道德规范。

2.组织自查巡查。各部门和行业,尤其是公共服务领域窗口行业,要围绕诚信缺失和公德失范两方面的问题,在本单位本部门开展自查自纠活动,梳理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治理措施,明确工作目标。同时,组织道德模范、劳动模范、职工代表等开展定期巡查,帮助查找问题和不足,督促整改。

3.整治突出问题。各部门和行业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坚持严管重罚,大力整治诚信缺失和公德失范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并将整治结果公之于众,接受群众和上级部门的评议监督,确保问题整治到位,让人民群众看到明显进展,推动行风、政风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市民主考评办公室要深入开展检查、监督、指导,确保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4.开展道德评议。充分发挥道德评议在纠正诚信缺失、公德失范方面的重要作用,把道德评议纳入民主考评政风行风工作之中。市民主考评办公室制定道德评议的具体标准和考核办法,有针对性地对相关单位和接受考评的百名科(处)长的进行考评。

四、活动步骤

专项治理活动分为三个阶段逐步展开。

1.宣传发动阶段(7月1日——7月31日)。制定并下发此方案,对开展活动提出明确要求。各有关单位要制定具体活动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