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目前新能源的现状优选九篇

时间:2024-01-19 15:04:15

目前新能源的现状

目前新能源的现状第1篇

[关键词] 新能源 投资 技术

一、新能源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新能源是一个相对于传统化石类能源的概念,泛指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核能等,涉及到生物、新材料、电子等多个领域。具体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核能、海洋能、地热能、燃料电池等。

1.投资现状分析

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多元化、立体式的新能源项目投资建设体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新能源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广。目前投资新能源的,既有属于国有性质的资金,也有民间投资;既有国外风险资金,也有国内民间资本。而国有资金虽然投资项目少,但单项投资额度大,是目前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2)投资方式灵活、领域广泛。国有大中型企业或各级政府的财政投资都以大中型风能、核能、太阳能项目为主;风险投资机构则以生物质能、太阳能和风能相关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为主;民营资本的创业投资则以太阳能、风能等节能辅助类项目为主。

2.经营现状分析

从整体上看,目前新能源企业的经营现状不佳,不同企业的赢利能力差异大。

(1)大型新能源项目亏损较多,少数中小型项目有高额投资回报,但整体堪忧。大中型新能源项目的投资目的主要是为了“节能减排”,其社会作用远高于经济价值,投资初期出现普遍亏损实属正常。中小型新能源项目因缺乏规模效应,使得新能源在价格上很难替代传统能源,盈利能力差。仅有采用成熟技术,针对特定细分市场开发或提供实用性强的产品或服务的新能源项目,才能获得超额利润和快速发展。

(2)不同能源类型的项目运营情况相差甚远。光热类太阳能项目的盈利状况最好。其次是中小型风能项目,尤其是提供中小型风力发电设备和工程服务类的企业盈利能力强,成长迅速。部分实用性强的光伏类项目、大型风力发电项目、生物能项目在相应的优惠政策下,具有发展潜力。而海洋能、地热能等项目还处于概念炒作阶段,能真正获得投资回报的项目少。

二、新能源经济发展存在的障碍

虽然新能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宏观环境和资源优势,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充足的项目资金,但从新能源项目的运营现状看,却不容乐观,因为新能源发展面临着以下不足和障碍:

1.信息障碍

新能源人才的不足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与其他产业发展不同的是,新能源产业人才的不足不仅是尖端科技人才的紧缺,更重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不足,使得技术、资本、市场三者之间存在信息障碍。

绝大部分新能源项目的技术关键并非是重大技术创新,而是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即把成熟的技术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根据各地资源和环境特点开发出实用的新能源产品与服务。因此,项目成功的关键便是技术、资本、市场三方面的有效沟通。但新能源发展时间短,懂技术者不懂投资、懂投资者不懂市场、懂市场者不懂技术,使得原本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技术、资本和市场三者间的关系断裂,导致项目效率低、盲目投资多。

2.技术障碍

从长期看,新能源项目发展必须依赖于重大技术突破。目前最大的技术障碍却并非技术成果少,而是现有技术难以转化成产品,基本技术的普及程度太低。主要表现在:

(1)项目系统内存在技术匹配障碍,降低研发效率、不利于系统优化。新能源项目主要是将成熟的新能源技术转化为实用新型产品,这一转化过程涉及到多个领域、需要多门学科知识,只有各项技术紧密结合,才能研发高效实用的新能源产品。而新能源学科领域跨度广,技术沟通难度大,系统匹配性能差。

(2)新能源项目的基本技术普及程度低,项目的投资、推广等存在技术障碍。如前几年各地一哄而上“水变油”、“乳化柴油”等名目繁多的新能源项目骗局,都能吸引了不少风险资本盲目加盟。这些华而不实的新能源项目的失败却使得许多风险资本对新能源抱怀疑态度,甚至于敬而远之。技术障碍已经严重制约了风险资本进入新能源领域,使得风险资本对新能源项目的态度走向两种极端:要么盲目迷信、要么彻底排斥。

3.资源障碍

新能源项目所利用的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和生物能资源虽然具有可再生性,但开发这些能源,却要受到相应的资源和条件限制,如自然气候条件、矿产资源条件、国土资源条件等。如风力发电项目必须选择在风力资源丰富的沿海或西部地区,太阳能发电项目投资在日照时间长、晴天多的区域效率更高,潮汐能则必须建立在潮汐落差大的海湾。另外,在目前新能源利用和转化率低的情况下,规模大的新能源项目都需要大量用地。如太阳能发电需要大面积场地获得太阳光能;风力发电场的占地规模动辄千亩以上;生物能则需要有大面积适应作物生长的土地;核能的选址则更加复杂。

三、结论

从新能源经济发展现状和面临障碍不难看出,我国新能源经济发展的关键并非是项目资金的不足和存在重大技术难题,而是要提高新能源基本知识和技术的普及程度,培养新能源行业的复合型人才。政府在新能源经济发展上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有在对新能源项目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进行新能源项目建设,才能真正的促进新能源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辜胜阻:新能源产业的特征和发展思路[J].经济管理,2006,(11)

目前新能源的现状第2篇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对于人们赖以生存的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问题也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而目前众多的人口给我国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污染,能源的浪费也使我国的能源状况出现了危机,下面我们就对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作以分析。

我国人口众多,而可利用土地面积却在急速的下降。在一些地区因为沙化、建房用地、土地荒芜等,我国平均下来每年都要减少将近五百万亩的可用地。可耕地逐渐减少,但是所需要的粮食还要增加,所以就出现了在耕地中出现化肥、农药、除草剂等的过分使用,不仅破坏了土壤特有的微生物结构,使耕地土壤的质量急剧下降,还给环境带来的很大影响。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步入小康阶段,并且在教育方面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但是还会有整体知识水平不高的一些农村乡镇。由于发展急迫,而且专业性的技术不到位、设备不完善、环境保护意识也不强,在乡镇建立工厂的同时,造成了地方性的环境严重破坏问题。例如,一个造纸厂污水排放污染了一条河;皮革厂的建立严重污染了地方的空气;个别地区还会出现冶炼把大片空地搞得寸草不生的现象。由于我国的监督制度目前还不能每个地方都会做到位,就造成了这些地方环境一直处于严重污染状态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能源还是以煤为主的,在工业中和民用中的煤的用量都是很大的。在短期内把煤改为其他燃料还不是很现实,燃煤对我们环境造成的污染还是要持续。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偏远地方还砍伐树木作为燃料,不仅仅对环境造成了破坏,还对我国生态循环造成了很大破坏。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即是我国目前对污水处理的体系建立的还不够完备,国家还不能提供对我国污水完全处理的资金用量。我国工业生产污水加上人们的日常生活污水,据相关专家估计每年要拿出几十亿才能对这些污水做到较为合理的处理,目前我国还没有这个实力。

二、目前我国能源利用状况与我国经济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虽然有能源含量很丰富,但是平均到个人的量却是少得可怜,而且还有各地能源分布不均匀、使用效率普遍不高、受污染相当严重等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不完全是技术的不够完备,还可能是因为管理体制的不科学以及我国经济体系不够完备等等原因。在专业技术方面对新资源的开发还没用制定出较为完善的制度,如此一来就对新能源的开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目前我国能源的利用对外的依存含量日渐增高已经成为了一个公认的事实,最近海关公布的相关数据有一次提醒了我国市场,随着当下我国从海外进口能源的含量逐渐地增加,从而使我国能源的对外依存含量也迅速升高。相关科研专家认为,伴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的产量和人均耗能量已经十分不对称,日后煤、油、天然气从海外进口的趋势是避免不了的,所以我国能源对外依存量的上升也在继续着。这样的能源发展趋势。对我国经济以及国防各方面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就目前世界能源逐渐减少的趋势来看,这些生活能源终有一天会用完,所以在此过程中,我们要珍惜这些可利用的能源,做到合理科学的利用,不浪费。最重要的还是努力开发新的可利用能源,代替目前逐渐减少的能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世界能源问题。

三、对新能源开发与我国综合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建议

在对“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在新能源的开发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然而也暴露了很多不容易发现的问题。为了从本质上加强我国新能源开发的发展力度和推动新能源发展的变革,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环保、经济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能源发展新体系,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希望会对我国的新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有所帮助。

(一)对新能源开发的发展规划要加强

目前,由于政府的职能变换不是很到位,重视相关项目的发展,从而忽略了相对应的规划问题。能源发展规划和现实中能源的开发相差太大,规划不仅落后而且还没有相关的约束管理,致使能源开发过程中发展无序化、资源浪费现状很严重。新能源的开发面临难并网、难调峰、难消纳等现实问题。所装设备多但是发电量却很少、运转速度很快但是产生效益却不容乐观,有些地区没有资源开发的条件,但是也盲目的跟随别的地区构建能源开发基地。因此我们在对新能源的来发进行发展规划时,要从战略全局的统一、科学、长远的的角度出发,对战略决策的约束力度和严肃性要加以强化。

在进行规划时首先我们需要解决的是电源和相关的电网配套的问题,要对相关项目发展的有效性做到保障,必须送的出去。其次,要对新能源的发展和传统能源的科学环保的利用之间的关系做到合理的处理。同时要把新能源的开发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做到合理调整,对发展的分布形式、和新能源的就地消纳给予鼓励。最后我们要学会因地制宜,对新能源开发产地要做到科学有效的利用,对于一些偏远地区交通不发达不利用运输,无法进行就地消纳的,我们要做到合理的缓解,从而避免对新能源的开发带来不必要的浪费。还有就是地方性的能源发展规划也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划要求进行。

(二)节能排减是新能源开发的基础

针对我们开发所要利用的资源和对环境带来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要严格按照节能排减的开发原则,加强对一些耗能高、排放高、效率低的能源开发技术的有效改造力度。同时我们还要加强能源发展合同化的管理理念,从而对通过拉闸限电这类的行政方式推行节能减排的方式做到有效的避免。我们还要结合东西方的科学寂静发展水平与环境容纳量,对节能减排的指标做到有效安排,坚决避免一刀切的方式。

(三)掌握新能源开发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

对新能源的开发最关键在其技术上。近年来,虽然我国对新能源的开发也有较为多的研究,但是我们却始终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在新能源的开发上核心技术及其设备我们还是在依靠海外进口。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要根据新能源发展要求对相关的科学发展体系做到更加的完善,从而加强能源开发的基础技术和核心技术的攻克。在一定程度上政府要增加相对应的科研的资金投入和政府对新能源开发的扶持力度,要建 立健全新能源开发的标准,坚强能源开发的监督和检测力度。在遵循市场服务机制的前提下,吸引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新能源的开发,增加企业自觉投入的税收优惠,从而对新能源相关科研成果的研究做到有效加强。

目前新能源的现状第3篇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0-4

前言

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起步较晚,教学经验不足,属于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经过了二十年的发展,目前这一专业教育在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的挑战,因此,改革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刻不容缓。

一、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就业需求现状

(一)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具体如下:

第一,教育内容与就业市场人才需求不相符。高校大学生学制一般为四年,这四年一般分为三年的校内学习,一年的顶岗学习。三年的校内学习目标为培养学生熟练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专业素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一年的顶岗实习则是锻炼并巩固学生的工作能力,强化心理素质,可以积极应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但目前高校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从就业指导来看,都无法很好地达成目标。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就业指导缺乏针对性,学生无法在三年的校内学习中获得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就业知识,因此也就达不到就业市场人才需求标准。

第二,教学模式单一且僵化,没有创新。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受到了压制。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这种模式的弊端日益显著,即便开展了教学改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依然没有得到创新,依然是单一且僵化的状态。

第三,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深化巩固,实践教育在专业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目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普遍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很少安排实践课程,这就影响了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不能在毕业后迅速投入到工作岗位中去。

第四,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依据目前社会发展趋势,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为: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法律知识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全方位人才。但目前高校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并没有明确清晰的目标,在教学中只重视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很少重视就业问题,导致学生毕业之后就会陷入迷茫无措的状态,影响就业率。

(二)就业需求现状

目前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需求主要存在于这些领域: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生产销售企业、培训机构和各大高校等,目前很多人力资源管理的从业人员都非科班出身,社会对于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有很大的需求,企业对于毕业生的需求是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兼备的专业人才,除了具备理论知识,还要求人才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最好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

二、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具体对策

针对上文提出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我们可以针对性地提出各项措施进行改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就业为最终目的,进行教学改革。

(一)以就业为导向,更新并丰富专业教学内容

目前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存在教学内容不切合实际,不符合就业要求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高校教师应积极更新专业教学内容,首先可以组织教师编撰校本教材,结合已经毕业的学生的实践工作经历,在教材中加入各类实际工作问题,充分在教材中融入就业因素。在编写校本教材时,注重保留人力资源专业的特色。其次,在教学中加入一定的实践课程,鼓励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自主探究,高校应为学生创设实践的场所和机遇,比如采取校企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培养基础的就业能力。

(二)探索创新教学模式,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的前提,明确的培养目标可以有效指导教学,完成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要紧紧围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坚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特色,不同的专业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在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时,要重视突出专业的特色和地域特色。同时,要谨慎仔细分析就业市场的需求,根据历年本地区本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就业状况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三)建设创新力强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的内在动力,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之一。因此,建设一支创新力强的师资队伍非常重要。优秀的师资队伍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高校要想建设一支创新力强的优秀师资队伍,可以从这两方面出发:首先,严格把关师资力量的积累,积极招募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对于能力不达标的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提高他们的能力。其次,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鼓励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创新措施,对提出行之有效创新举措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精神或物质奖励,关心教师的职业规划和工作问题,积极予以解决,让教师对学校产生归属感,从而留住人才,推动教育的发展。

结束语

综合全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目前的人才培养现状堪忧,教学模式陈旧,与学生就业需求脱节,几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改革已经刻不容缓,高校应结合社会实际,以就业需求为根本宗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不断的实践中,寻找切实可行的对策,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黄利梅.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力Y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农业网络信息,2012,07:127-129.

[2]林銮珠,张宏蝉,程城. 基于就业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析――以海南大学为例[J]. 中国农业教育,2015,02:55-59.

目前新能源的现状第4篇

关键词:电力新能源 生态环境 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a)-0066-01

近年来,各行业飞速发展对于我国电力能源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生态资源环境问题的恶化,电力新能源的研究与发展给社会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方向,逐渐成为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研究的重大课题。但就我国电力新能源发展的现状来看,诸多不完善因素给电力新能源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严重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主要研究电力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性,并分析我国电力新能源重要性和现状,探讨我国电力新能源的发展战略,为我国在电力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1 电力新能源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速度是极快的,而且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仅直接拉动了相关产业的进步与发展,而且还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因此,发展电力新能源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以及增加能源供应意义重大。总体上看,电力新能源对生态环境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解决能源危机。我国对于能源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能源的需求量一直呈现出上升的发展趋势,能源结构也是不断的完善。电力新能源作为一种能源,在较短的时间内是很难占据我国主要的能源市场。但是电力新能源所呈现出的巨大优势与潜力,却是有目共睹的,电力新能源的利用,可以有效的缓解我国煤电紧张的状态,进一步解决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而导致的能源危机。

第二,有利于节能减排。电力新能源的崛起,直接导致的结果便是石化能源利用率的降低。举例来讲,电力新能源的利用,会使得非法小煤窑的开采量极大的减少,进而对于小煤窑周围的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再举例来讲,电力新能源的利用,火力发电越来越少,使得大气污染的程度越来越低。

第三,满足生态环保。目前,对于我国生态环境污染带来影响的主要是煤炭发电以及冬季北方取暖,这是造成环境污染极为重要的因素。其中,造成大气污染最严重的要数电力生产。通过开发电力新能源不仅可以极大的满足人们的电力需求,而且还可以提高环境的质量。因此,发展电力新能源已经成为今后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 电力新能源发展现状探讨

电力能源是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当前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电力能源结构的调整,对我国能源体系进行重组,促进我国能源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今后我国新能源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是,就目前我国电力新能源发展现状来看,电力新能源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我国电力新能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及研究。

第一,我国的风电数量上看是比较多的,但是从规模上来讲,电网规模偏小,电网的顺利运行需要依靠更高电压的支持,才可以实现远距离运输。但是由于经济成本和电网技术问题,这些都给我国的电力新能源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第二,尽管我国目前在风力发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风力发电规模也在不断的增加,但是规模的增大又使得系统调峰调频出现问题。众所周知,我国的系统调峰主要是依靠煤电,通过大力开发新能源,使得社会对电力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给我国在系统调峰调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太阳能发电缺乏社会支持。太阳能发电是一种新能源,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太阳能发电还处于起步阶段,仍然还没有被广大的社会人士所认识和重视,因此太阳能发电缺乏社会支持。另外,新能源核心被国外垄断,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技术从一定程度上看是国外技术的“代工”,仍然还是缺乏核心技术的支持。

3 我国电力新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针对目前我国在新能源开发以及利用方面的构思以及设想,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提出了几条发展我国电力新能源的战略。

第一,开发燃煤发电技术。今后我国在发展燃煤发电技术方面应该努力做到主要以高效低排为核心,严格的按照我国的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的规章制度进行,同时努力学习国外先进的燃煤发电技术,在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进而提升本国燃煤发电技术。

第二,大力发展水电。水力发电也是我国发展新能源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是,在实际的水电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考虑到水电工程建设以及水库移民、周围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因素。在对这些因素充分考虑的基础上发展水电,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三,大力发展核电。根据中国现有的核电技术,想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核电产业,要求必须达到规模化应用,保证核电的正常持续运行。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核电科技和产业体系,强化大量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完善科技与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从而提高我国核电开发以及利用效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就我国现状来看,能源问题越来越突出,制约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行,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尽管我国在开展电力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做出了重大的突破,但是在实际的电力新能源开发利用中,还是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注意。为此,我国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研究电力新能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创新电力新能源开发利用策略,为我们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蒋坤云.论电力新能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2).

[2] 连杰,王璐.新时期我国电力新能源产业发展对策分析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11).

目前新能源的现状第5篇

内容摘要:与常规能源相比,新能源最大优势是地域分布比较均衡且资源量巨大,其资源量相比人类需求来说,可谓资源无限。开发利用新能源有利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保障能源安全。同时也是拉动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新能源大多存在能量密度低、资源分散等问题,难以在短时期内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对其开发利用需要在技术、成本、管理等诸多方面做更大努力。本文对新能源资源潜力和总体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并针对我国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新能源 资源潜力 发展现状 对策建议

新能源的特征与分类

新能源是相对常规能源而言的,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尚未大规模作为能源开发利用,有的甚至还处于初期研发阶段;资源赋存条件和物化特征与常规能源有明显区别;开发利用技术复杂,成本较高;清洁环保,可实现二氧化碳等污染物零排放或低排放;资源量大、分布广泛,但大多具有能量密度低的缺点。根据技术发展水平和开发利用程度,不同历史时期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新能源的界定也会有所区别。发达国家一般把煤、石油、天然气、核能以及大中型水电都作为常规能源,而把小水电归为新能源范围。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科技水平跟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和消费结构跟发达国家有着明显不同,对新能源的界定跟发达国家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小水电在我国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装机容量占全球小水电装机总容量的一半以上,归为新能源显然是不合适的。核能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不长,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很低,仅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比发达国家的水平更是低得多,核能在我国应该属于新能源的范围。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把新能源范围确定为: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天然气水合物、核能、核聚变能等共9个品种。生物质能在广义上分为传统生物质能和现代生物质能,传统生物质能属于非商品能源,是经济不发达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的主要能源,利用方式为柴草、秸秆等免费生物质的直接燃烧,用于烹饪和供热;现代生物质能包括生物质发电、沼气、生物燃料等,是生物质原料加工转换产品,新能源中的生物质能仅指现代生物质能。传统生物质能和大中小水电可称之为传统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则统称为新型可再生能源,是新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资源评价

跟常规能源相比,新能源最显著的优势就是资源量巨大(见表1)。太阳能是资源量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即使按最保守的可开发资源量占理论资源量1%计算,每年可供人类开发的太阳能也有1.3万亿toe,约相当于目前全球能源年需求量的100倍。风能的可开发资源量较低,但开发技术难度和成本也较低,全球陆上风电年可发电量约53亿kwh,相当于46亿toe。生物质能可开发资源量为48~119亿toe,不过由于存在粮食安全和环境问题,可开发资源量难以全部转化为能源。地热能的热源主要来自于长寿命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每年的再生量可达200亿toe以上。按照目前的技术进展情况,全球40~50a内可开发地热资源为1200亿toe,10~20a内可开发地热资源为120亿toe。海洋能资源量并不算丰富,按照全球技术可装机容量64亿kw、年利用2000小时计算,只有11亿toe。天然气水合物属于新型的化石能源,资源量相当于传统化石能源资源量的2倍,达20万亿toe。全球铀矿资源量为992.7万t,如果用于热中子反应堆,所释放的能量约相当于1400亿toe,而如果用于快中子反应堆,所释放的能量可提高60~70倍。核聚变所消耗的燃料是氘,海水中的氘有40万亿t,理论上可释放出的能量为3万亿亿toe,按目前能源消费量计算,可供人类使用200亿年以上。氢能的制备以水为原料,燃烧后又产生水,可无限循环利用,既是二次能源也可在广义上称之为可再生能源。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能源资源完全不存在短缺或枯竭问题,人类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碍是开发利用的技术和成本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能源价格的上涨,目前不可开发的新能源资源有可能变为可开发资源,因此,对新能源来说,理论资源量是相对不变的,而可开发资源量却可能会大幅度增加。

开发利用现状

不同种类的新能源在资源分布、技术难度、使用成本等多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各不相同。在新型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发展势头良好,已经进入或接近产业化阶段,尤其是太阳能热水器、风电以及生物燃料,已经形成较大的商业规模,成本也降至可接受水平。核能技术已经成熟,核电在国外已过发展高峰期,在我国则刚刚兴起。核聚变、氢能、天然气水合物、海洋能仍处于研究和发展之中,距离商业化还有较大距离。

截止到2009年2月,全球核电装机已达3.72亿kw,年发电量2.6万亿kwh,在全球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约为6%左右。相比而言,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还很低,以2006年为例,其在全球一次能源供应量中的比重仅为1%左右,占全部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也仅为8%左右。2007年,全球新型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量为1.65亿kw,相当于全球电力装机总容量的3.7%(见表2)。德国、美国、西班牙、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化水平已达到较高程度,其市场规模和装备制造水平跟其他国家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我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大国,太阳能热水器产量和保有量、光伏电池产量、地热直接利用量以及沼气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不过,我国对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多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供暖和制热领域,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水平和利用规模方面跟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新型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仅为905万kw,占全球5.5%,远低于我国电力装机总容量占全球16%的比重。

我国发展新能源的政策建议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发展新能源具有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增加能源供应、减轻环境污染等多重意义,同时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国政府把发展新能源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而加以重视,陆续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和配套措施。

从近几年的总体发展情况来看,我国新能源发展势头良好,增速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新能源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障碍和瓶颈仍未消除,主要表现在:资源评价工作不充分,技术总体水平较低,成本跟常规能源相比不具备竞争力,产业投资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市场规模偏小,公众消费意愿不强,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完善。结合国内外新能源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借鉴全球各国新能源发展经验,针对目前我国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正确选择新能源发展方向

根据资源状况和技术发展水平,确立以太阳能为核心、核能和风能为重点的发展方向。太阳能是资源潜力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风能、生物质能及某些海洋能都间接或直接来自于太阳能,地球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相当于当前世界一次能源供应量的1万倍。我国的太阳能热利用已经走在世界最前列,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产量也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不过在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面却与光伏电池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符。我国应进一步扩大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的优势,同时把发展并网光伏和屋顶光伏作为长期发展重点。风能是利用成本最低的新型可再生能源,风电成本可以在几年内降低到常规发电的水平,目前已经初步具备市场化运作的条件。我国风力资源较丰富的区域为西部地区及东部沿海,属于电网难以到达或电力供应紧张的地区,发展风电应是近期和中期的努力方向。核燃料的能量密度远高于常规能源,核电站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大量建造,迅速弥补电力装机缺口,最近国家发改委已经把核电规划容量提高了一倍多。

(二)加大新能源技术研发力度

我国从事新能源技术研究的机构分布在上百个高校和科研机构,数量虽多,但由于力量分散,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建议整合具有一定实力的新能源研究机构,成立中央级新能源科学研究院。抓住当前因金融危机而引发全球裁员潮的有利时机,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国外高端研究人才。以新能源重大基础科学和技术的研究为重点,加强科研攻关,尽快改变我国新能源科学技术落后的面貌。密切与国外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cdm机制,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并进行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努力实现技术水平的跨跃式发展。

可再生能源大多具有能量密度低、资源分布不均衡等缺点,对其进行低成本、高效率利用是新能源开发的首要问题。显然,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的复杂程度要比常规能源高得多,涉及资源评价、材料和设备制造、工程设计、配发和管理等多个领域,必须进行跨学科联合攻关,这对我国目前相对封闭的科研体制提出了挑战。国家需要在搞活科研创新机制、打造科研合作平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方面做更多的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三)有序推进新能源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只有实现新能源的大规模产业化和市场化,才有可能使新能源的利用成本降至具有竞争力的水平,为新能源普及打下基础。在新能源开发成本较高、使用不便的情况下,推进新能源产业化和市场化必须由政府作为推手。促进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措施涉及电价、配额、示范工程、技术转化、税费减免、财政补贴、投资融资等,要对各种新能源的不同特点进行充分分析,分门别类地制定合适的激励政策。为保证政策的长期有效要建立完善的督促检查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惩处,以维护国家政策措施的严肃性。

国家应及时更新新能源产业的投资指导目录,引导、鼓励企业和个人对新能源的投资。同时,也要对新能源投资行为进行规范,避免一哄而上,造成局部重复投资或投资过热。防止企业借投资新能源套取财政补贴、减免税费或增加火电投资配额等不良行为。约束高污染新能源行业的投资行为,尤其是多晶硅副产品四氯化硅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值得关注。

(四)及早实施“走出去”战略

我国是铀矿资源贫乏的国家,资源量远不能满足未来核电发展的需要,铀矿供应必须依赖国际市场。有关资料统计世界上铀矿资源丰富的国家有澳大利亚、美国、哈萨克斯坦、加拿大、俄罗斯等,这5个国家的资源量合计占全球的比重为三分之二。其中,澳大利亚和哈萨克斯坦都是无核电国家,所生产的铀矿主要用于出口。我国与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关系良好,可作为实施铀矿“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目的国。合作重点应该放在最上游的勘探、开采领域,争取获得尽可能多的探矿权和采矿权,为我国核电站提供稳定、长期的核燃料来源。

目前全球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地质工作程度还非常低,这为我国获取海外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在油气资源领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把全球的优质资源瓜分完毕,而在天然气水合物领域,我国还存在较多获取海外资源的机会。太平洋边缘海域陆坡、陆隆区及陆地冻土带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丰富,这一地带所涉及的国家主要是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应努力争取获得跟上述三国合作开发的机会。拉丁美洲国家沿海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也比较丰富,要充分利用这些国家技术力量薄弱、研究程度低的现状,加强与这些国家合作,以期能够在未来取得这些国家的天然气水合物份额。

东南亚处于热带地区,自然植被以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为主,特别适合油料作物的生长,是发展生物柴油产业的理想区域。东南亚国家是我国的近邻,可为我国的生物柴油产业提供丰富而廉价的原料。我国可采取以技术、市场换资源的合作方式,在当地设立林油一体化生产基地,产品以供应我国国内为主。

(五)调整、完善新能源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

我国已经出台的新能源发展规划有《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等,部分行业部门和地方地府也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了各自的发展规划。部级的规划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发展目标定得偏低,如风能到2010年的发展目标为1000万kw,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为3000万kw,而事实上,1000万kw的目标已经于2008年实现,3000万kw的目标也可能提前于2012年左右实现;二是缺乏设备制造产业和资源评价方面的目标。

国家有关部门应密切跟踪国外新能源现状,充分考虑新能源资源量、技术发展水平、环境减排目标、常规能源现状等因素,对我国新能源发展规划作出适当调整和完善,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指导。我国有关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规定和政策措施并不比国外少,但这其中有许多已经不再符合我国的实际,应立即对不合时宜或相互矛盾的规定和措施进行清理,制定出切实可行、可操作性高的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

(六)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新能源统计体系

做好新能源的统计可为新能源科学研究、政府部门决策、企业发展目标的制定等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我国在新能源统计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目前对新能源的统计主要依靠行业协会或学会,但这些机构所提供的统计数据在系统性、时效性、科学性等方面很难令人满意。迄今为止,我国没有任何机构和个人能够对新能源发展现状进行系统、全面、及时地统计,许多涉及我国的新能源统计数据只有国外网站才能提供。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调集各方力量成立专门的新能源统计机构,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国内外新能源统计数据,并把数据及时公布。

国际能源机构对一次能源进行统计时,将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直接换算成油当量,并不按火电容量因子进行折算。但我国有关部门在统计时,往往是按火电容量因子(约为33%左右)把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进行折算,这意味着有关部门的统计结果要比国际能源机构所提供的统计结果大2倍左右,这样极易引起误解和混乱。国际能源机构是全球最大、最权威的能源统计和研究部门,所采取的统计方法和公布的统计数据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可。为了便于对国内外新能源发展状况进行对比研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统计方法方面采用国际能源机构的标准。

参考文献:

1.iea. renewables information 2008[r]. paris: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2008

2.赵玉文,王斯成,王文静等.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06-2007)[r].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办公室,2008

3.中国地质调查局.我国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eb/ol].[2008-04-02]

4.wwea. wind turbines generate more than 1 % of the global electricity[r]. bonn, germany: world wind energy association, 2008

5.ren21. renewables 2007 global status report[r]. paris: renewable energy policy network for the 21st century, 2008

目前新能源的现状第6篇

关键词:新能源资源潜力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新能源的特征与分类

新能源是相对常规能源而言的,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尚未大规模作为能源开发利用,有的甚至还处于初期研发阶段;资源赋存条件和物化特征与常规能源有明显区别;开发利用技术复杂,成本较高;清洁环保,可实现二氧化碳等污染物零排放或低排放;资源量大、分布广泛,但大多具有能量密度低的缺点。根据技术发展水平和开发利用程度,不同历史时期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新能源的界定也会有所区别。发达国家一般把煤、石油、天然气、核能以及大中型水电都作为常规能源,而把小水电归为新能源范围。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科技水平跟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和消费结构跟发达国家有着明显不同,对新能源的界定跟发达国家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小水电在我国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装机容量占全球小水电装机总容量的一半以上,归为新能源显然是不合适的。核能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不长,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很低,仅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比发达国家的水平更是低得多,核能在我国应该属于新能源的范围。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把新能源范围确定为: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天然气水合物、核能、核聚变能等共9个品种。生物质能在广义上分为传统生物质能和现代生物质能,传统生物质能属于非商品能源,是经济不发达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的主要能源,利用方式为柴草、秸秆等免费生物质的直接燃烧,用于烹饪和供热;现代生物质能包括生物质发电、沼气、生物燃料等,是生物质原料加工转换产品,新能源中的生物质能仅指现代生物质能。传统生物质能和大中小水电可称之为传统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则统称为新型可再生能源,是新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资源评价

跟常规能源相比,新能源最显著的优势就是资源量巨大(见表1)。太阳能是资源量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即使按最保守的可开发资源量占理论资源量1%计算,每年可供人类开发的太阳能也有1.3万亿toe,约相当于目前全球能源年需求量的100倍。风能的可开发资源量较低,但开发技术难度和成本也较低,全球陆上风电年可发电量约53亿kWh,相当于46亿toe。生物质能可开发资源量为48~119亿toe,不过由于存在粮食安全和环境问题,可开发资源量难以全部转化为能源。地热能的热源主要来自于长寿命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每年的再生量可达200亿toe以上。按照目前的技术进展情况,全球40~50a内可开发地热资源为1200亿toe,10~20a内可开发地热资源为120亿toe。海洋能资源量并不算丰富,按照全球技术可装机容量64亿kW、年利用2000小时计算,只有11亿toe。天然气水合物属于新型的化石能源,资源量相当于传统化石能源资源量的2倍,达20万亿toe。全球铀矿资源量为992.7万t,如果用于热中子反应堆,所释放的能量约相当于1400亿toe,而如果用于快中子反应堆,所释放的能量可提高60~70倍。核聚变所消耗的燃料是氘,海水中的氘有40万亿t,理论上可释放出的能量为3万亿亿toe,按目前能源消费量计算,可供人类使用200亿年以上。氢能的制备以水为原料,燃烧后又产生水,可无限循环利用,既是二次能源也可在广义上称之为可再生能源。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能源资源完全不存在短缺或枯竭问题,人类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碍是开发利用的技术和成本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能源价格的上涨,目前不可开发的新能源资源有可能变为可开发资源,因此,对新能源来说,理论资源量是相对不变的,而可开发资源量却可能会大幅度增加。

开发利用现状

不同种类的新能源在资源分布、技术难度、使用成本等多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各不相同。在新型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发展势头良好,已经进入或接近产业化阶段,尤其是太阳能热水器、风电以及生物燃料,已经形成较大的商业规模,成本也降至可接受水平。核能技术已经成熟,核电在国外已过发展高峰期,在我国则刚刚兴起。核聚变、氢能、天然气水合物、海洋能仍处于研究和发展之中,距离商业化还有较大距离。

截止到2009年2月,全球核电装机已达3.72亿kW,年发电量2.6万亿kWh,在全球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约为6%左右。相比而言,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还很低,以2006年为例,其在全球一次能源供应量中的比重仅为1%左右,占全部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也仅为8%左右。2007年,全球新型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量为1.65亿kW,相当于全球电力装机总容量的3.7%(见表2)。德国、美国、西班牙、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化水平已达到较高程度,其市场规模和装备制造水平跟其他国家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我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大国,太阳能热水器产量和保有量、光伏电池产量、地热直接利用量以及沼气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不过,我国对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多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供暖和制热领域,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水平和利用规模方面跟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新型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仅为905万kW,占全球5.5%,远低于我国电力装机总容量占全球16%的比重。

我国发展新能源的政策建议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发展新能源具有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增加能源供应、减轻环境污染等多重意义,同时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国政府把发展新能源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而加以重视,陆续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和配套措施。

从近几年的总体发展情况来看,我国新能源发展势头良好,增速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新能源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障碍和瓶颈仍未消除,主要表现在:资源评价工作不充分,技术总体水平较低,成本跟常规能源相比不具备竞争力,产业投资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市场规模偏小,公众消费意愿不强,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完善。结合国内外新能源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借鉴全球各国新能源发展经验,针对目前我国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正确选择新能源发展方向

根据资源状况和技术发展水平,确立以太阳能为核心、核能和风能为重点的发展方向。太阳能是资源潜力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风能、生物质能及某些海洋能都间接或直接来自于太阳能,地球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相当于当前世界一次能源供应量的1万倍。我国的太阳能热利用已经走在世界最前列,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产量也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不过在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面却与光伏电池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符。我国应进一步扩大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的优势,同时把发展并网光伏和屋顶光伏作为长期发展重点。风能是利用成本最低的新型可再生能源,风电成本可以在几年内降低到常规发电的水平,目前已经初步具备市场化运作的条件。我国风力资源较丰富的区域为西部地区及东部沿海,属于电网难以到达或电力供应紧张的地区,发展风电应是近期和中期的努力方向。核燃料的能量密度远高于常规能源,核电站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大量建造,迅速弥补电力装机缺口,最近国家发改委已经把核电规划容量提高了一倍多。

(二)加大新能源技术研发力度

我国从事新能源技术研究的机构分布在上百个高校和科研机构,数量虽多,但由于力量分散,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建议整合具有一定实力的新能源研究机构,成立中央级新能源科学研究院。抓住当前因金融危机而引发全球裁员潮的有利时机,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国外高端研究人才。以新能源重大基础科学和技术的研究为重点,加强科研攻关,尽快改变我国新能源科学技术落后的面貌。密切与国外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CDM机制,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并进行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努力实现技术水平的跨跃式发展。

可再生能源大多具有能量密度低、资源分布不均衡等缺点,对其进行低成本、高效率利用是新能源开发的首要问题。显然,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的复杂程度要比常规能源高得多,涉及资源评价、材料和设备制造、工程设计、配发和管理等多个领域,必须进行跨学科联合攻关,这对我国目前相对封闭的科研体制提出了挑战。国家需要在搞活科研创新机制、打造科研合作平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方面做更多的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三)有序推进新能源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只有实现新能源的大规模产业化和市场化,才有可能使新能源的利用成本降至具有竞争力的水平,为新能源普及打下基础。在新能源开发成本较高、使用不便的情况下,推进新能源产业化和市场化必须由政府作为推手。促进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措施涉及电价、配额、示范工程、技术转化、税费减免、财政补贴、投资融资等,要对各种新能源的不同特点进行充分分析,分门别类地制定合适的激励政策。为保证政策的长期有效要建立完善的督促检查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惩处,以维护国家政策措施的严肃性。

国家应及时更新新能源产业的投资指导目录,引导、鼓励企业和个人对新能源的投资。同时,也要对新能源投资行为进行规范,避免一哄而上,造成局部重复投资或投资过热。防止企业借投资新能源套取财政补贴、减免税费或增加火电投资配额等不良行为。约束高污染新能源行业的投资行为,尤其是多晶硅副产品四氯化硅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值得关注。

(四)及早实施“走出去”战略

我国是铀矿资源贫乏的国家,资源量远不能满足未来核电发展的需要,铀矿供应必须依赖国际市场。有关资料统计世界上铀矿资源丰富的国家有澳大利亚、美国、哈萨克斯坦、加拿大、俄罗斯等,这5个国家的资源量合计占全球的比重为三分之二。其中,澳大利亚和哈萨克斯坦都是无核电国家,所生产的铀矿主要用于出口。我国与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关系良好,可作为实施铀矿“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目的国。合作重点应该放在最上游的勘探、开采领域,争取获得尽可能多的探矿权和采矿权,为我国核电站提供稳定、长期的核燃料来源。

目前全球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地质工作程度还非常低,这为我国获取海外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在油气资源领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把全球的优质资源瓜分完毕,而在天然气水合物领域,我国还存在较多获取海外资源的机会。太平洋边缘海域陆坡、陆隆区及陆地冻土带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丰富,这一地带所涉及的国家主要是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应努力争取获得跟上述三国合作开发的机会。拉丁美洲国家沿海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也比较丰富,要充分利用这些国家技术力量薄弱、研究程度低的现状,加强与这些国家合作,以期能够在未来取得这些国家的天然气水合物份额。

东南亚处于热带地区,自然植被以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为主,特别适合油料作物的生长,是发展生物柴油产业的理想区域。东南亚国家是我国的近邻,可为我国的生物柴油产业提供丰富而廉价的原料。我国可采取以技术、市场换资源的合作方式,在当地设立林油一体化生产基地,产品以供应我国国内为主。

(五)调整、完善新能源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

我国已经出台的新能源发展规划有《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等,部分行业部门和地方地府也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了各自的发展规划。部级的规划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发展目标定得偏低,如风能到2010年的发展目标为1000万kW,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为3000万kW,而事实上,1000万kW的目标已经于2008年实现,3000万kW的目标也可能提前于2012年左右实现;二是缺乏设备制造产业和资源评价方面的目标。

国家有关部门应密切跟踪国外新能源现状,充分考虑新能源资源量、技术发展水平、环境减排目标、常规能源现状等因素,对我国新能源发展规划作出适当调整和完善,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指导。我国有关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规定和政策措施并不比国外少,但这其中有许多已经不再符合我国的实际,应立即对不合时宜或相互矛盾的规定和措施进行清理,制定出切实可行、可操作性高的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

(六)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新能源统计体系

做好新能源的统计可为新能源科学研究、政府部门决策、企业发展目标的制定等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我国在新能源统计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目前对新能源的统计主要依靠行业协会或学会,但这些机构所提供的统计数据在系统性、时效性、科学性等方面很难令人满意。迄今为止,我国没有任何机构和个人能够对新能源发展现状进行系统、全面、及时地统计,许多涉及我国的新能源统计数据只有国外网站才能提供。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调集各方力量成立专门的新能源统计机构,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国内外新能源统计数据,并把数据及时公布。

国际能源机构对一次能源进行统计时,将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直接换算成油当量,并不按火电容量因子进行折算。但我国有关部门在统计时,往往是按火电容量因子(约为33%左右)把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进行折算,这意味着有关部门的统计结果要比国际能源机构所提供的统计结果大2倍左右,这样极易引起误解和混乱。国际能源机构是全球最大、最权威的能源统计和研究部门,所采取的统计方法和公布的统计数据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可。为了便于对国内外新能源发展状况进行对比研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统计方法方面采用国际能源机构的标准。

参考文献:

1.IEA.RenewablesInformation2008[R].Paris: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2008

2.赵玉文,王斯成,王文静等.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06-2007)[R].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办公室,2008

3.中国地质调查局.我国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EB/OL].[2008-04-02]

4.WWEA.Windturbinesgeneratemorethan1%oftheglobalelectricity[R].Bonn,Germany:WorldWindEnergyAssociation,2008

5.REN21.Renewables2007GlobalStatusReport[R].Paris:RenewableEnergyPolicyNetworkforthe21stCentury,2008

目前新能源的现状第7篇

1.1电子技术在新能源发电方面的现状

新能源由于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此外,其电网侧要求输入电能波动小,电能质量高。但是我国现在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还远远不够,稳定性差。目前,我们使用一些高端电子产品基本上也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可以,随着经济技术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人们的生产生活所需要的能源成为了现阶段各国都在研究的主要问题。由于一些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比例依然占能源消耗量的主导地位。如煤、石油等基础能源储量逐渐减少。并且随着能源的使用也导致了很多环境危机等问题,自然生态平衡遭受严重破坏。在这样一种全球化的紧张形势下,新能源的开发和运用,十分重要。当前,电子技术在新能源发电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就我国而言,也加大了相应电子技术应用的人才培养,在高校相应的设立了关于新能源发电的电子应用学科。对于我国电子技术的提高和发展的现状,我们可以采用风力发电系统,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等先进的电子技术。

1.2电子技术在电力牵引方面的现状

电力牵引是电子技术应用领域的最新拓展项目,受到了全球各国的广泛关注,并把电力牵引作为本国的核心战略项目开发内容之一。电力牵引,主要是指电动汽车或是高铁、轻轨等。在全球范围来看,特别是交通建设等方面,都大力提倡和使用电子技术在电力牵引领域的应用。从最直观的数据可以发现。截止到2015年,全球的新能源汽车产能将进一步扩大至200万辆,并却大力扩建地铁、高铁、轻轨等发展项目。

1.3电子技术在电气节能领域的应用和发展现状

电气节能,主要是由电能质量、有源滤波以及变频调速来组成。其中变频节能项目受到全球各国的广泛使用。同时,也是我国大力扶植的项目之一。电气节能的项目可以提高电机系统的整体性能,通过改变调速的方式,可以提高效率。采用变频调节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改进压缩机的电机运转速度,并且提高效率。所以,电气节能不仅涉及到电力系统和电子技术,还对其他国家基础行业效率的提高,起到很大作用。变频调速系统在我国的应用技术比较成熟,市场前景广阔,发展空间非常大。以后對于变频器的发展,应该更加专业化。使得整体的设计和制作都趋于专业化,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集成程度,使其更有竞争力。

1.4智能电网的现状

智能电网在电子技术上的应用,主要有一些传感技术、信息处理和控制等等一些方面。使用电子技术,可以将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扩大,使其安全性能提高,形成达到稳定高效的智能电网技术。目前,在我国智能电网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尚且没有大规模的应用。一些智能电网的示范工程只是在有限的项目工程中运用,将其作为示范,进一步去研究智能电网的优点。智能电网运用电子技术,的优势效果十分明显,比如具有较大容量,整体结构优化组合性能好等等。但是我国对其应用的技术还十分有效,所以一些器件性能还有待提升,针对现在的性能和功能不足的问题,重点研究,提高其安全运行的可靠性。

2我国电子技术应用探究

2.1电子技术在电机中的应用

无论是水利发电或是风能发电,都要相应的制约因素。水力发电机的发出电量,受到水力压力和流量的限制,所以水电发电的电量,变化差异很大。风力发电机的发电量,一般会受到风速的影响。并且风力发电的转子励磁电流频率与转子转速叠加后,要保持输出频率恒定的情况,才能够获得最大的风力发电功率。由于科学技术进步,电子装置在水力和风力的发电的变速恒,被广泛采纳并应用。在很大程度上省掉了励磁机的一系列环节,从而达到快速调节的作用。

2.2有源电力滤波器

电子技术在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作用也十分广泛。主要是从补偿对象中,检测出一些谐波电流的分量,再用这个补偿装置产生一个与这个谐波分量相等,但是极性相反的补偿电流分量。主要目的是要抵消一些谐波电流分量。电子技术在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使用有很大的优势作用。比如:动态响应的速度十分敏捷、功能多样化,并且这种补偿功能和特性,并不会受到电网阻抗的影响,可以有效的抑制谐波。

2.3电子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电子在高压直流输电方面技术的运用,主要是由发电厂,把发出的交流电用换流器将其整流为直流电,再通过输电线路,把直流电输送到受电端,最后再把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这样便可以为用户提供使用。这种技术的优势十分明显。比如:传输功率大、线路的造价成本低、损耗量小,性能优良、持续稳定等等。

3结束语

目前新能源的现状第8篇

关键词:供热工程发展;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集中供热系统是指将大量的热用户用热力网连接起来,由统一的热源提供所需热量的一种供热系统。改系统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热源、热力网和热用户。集中供热,特别是热电联产供热,对于节约一次能源,改善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重要的意义,因其便捷,可靠,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了普遍推广和应用。随着目前城市化发展进程越发迅速,那么城市集中供热工程的应用也即将更加广泛。

一、我国供热工程发展的现状

我国供热工程发展从20世纪40年代至今经历了从无到有大致分为4个阶段:单纯利用阶段-单纯管理阶段-基础建设阶段-综合发展阶段。供热工程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全局性发展有着尤为明显的推动作用,作为与我国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先导性产业,在短短的70年中发展已逐步走向正轨。而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北方大城市供热还以锅炉房为主要形式。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供热工程发展便迅速进入到综合发展阶段,热电联产,热交换站及其配套设施在许多城市相继建成。供热发达城市已远远不止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了。紧跟着供热工程发展的步伐,关于供热工程的理论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成长起来并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成为了高校理工科重要的研究课程。

二、目前我国供热工程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70多年不断发展,我国供热工程的热源提供以及相关配套设施都有了不断的进步与完善。但从可持续发展的与供热工程的程式化发展角度来看,与国外相比,我国的集中供热系统还较为落后。

运行方式不合理,供热质量差造成能源的浪费。

在大城市建筑设计多元化发展的驱动下,供热系统设计的更新升级显得更加迫切。而由于时间及技术上的种种原因,目前我国供热工程的设计观念趋于落后状态,系统内部暂未形成合理可靠的调节数据参数。因而只能以输出大能量以减少温差的方式运行,导致整个系统漏损大,耗电量高。楼宇内部多采用单管供暖系统,并且没有有效的调控设备缺乏自动调节装置造成供热状况严重失调,各户冷热不均导致居民无法自主调节室温致使热能白白浪费。

2、热源发展存在缺失

目前以煤炭为燃料的集中供热方式污染严重,并且投资成本较大。这方面的具体表现为部分地区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致使城市的集中供热工程发展失调,而在一些大城市,特大城市目前大部分热电厂,锅炉房的单机容量偏低,能源利用率低而能源消耗量却很大。环境污染严重,能源利用率低是目前我国供热工程热源发展的最大瓶颈。而目前国家针对集中供热方面立法与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3、规划设计水平低,导致节能工作未能有效的落实

我国现行热用户的热费基本上是按照供热面积计取,而现行的室内供暖设计标准设计标准却未能系统的规定供暖标准的技术要求,也没有有效的反映当今的实际节能技术水平。针对目前的这个现状,规划及设计部门却仍沿用旧的设计观念对待热用户,形成先天不足的状况,使节能并没有真正的落实到实处。

三、推动我国供热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采用节能新技术,建立智能控制系统。

结合目前我国技术创新发展的进度,较为先进的节能方式主要是利用热电冷联产,采用地表水以及地热能等自然资源是现今我国进行节能减排,提高系统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像北京亚运村,上海浦东新区的供热工程多都采用这种形式。多热源联网联合的供热系统经过几年的发展与运用在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方面以及供热量的调整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除了采用自然资源优势进行运用调节之外,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计算机在供热工程上的运用,已逐步从设计和简单计算机辅助向智能式与交互式方向发展。

智能控制的供热系统其方案与传统的供热系统方案有明显的区别,各个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采暖时间以及进行室温调节。并且多热源联合供热系统的结构能够使处于同一供热网中的多热源相互配合,以适应供热负荷的不断变化,因而降低了运行费用并且提高经济效益。

2、完善相关机制,节约能源成本。

以煤炭为燃料的集中供热方式是目前我国的主要形式,但众所周知,煤炭为可再生资源,长期使用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使用成本也呈现出持续攀升的状态。那么,建立完善的供热规划和供热审批手续,并在实施供热工程的过程中逐步改善供热系统以及采用更为环保的方式节约煤炭能源的使用显得尤为必要。一方面,避免造成供热项目的盲目建设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对于优化规划,保证各地区供热质量具有特殊的意义。

3、做好供热工程系统规划,把好建设关。

随着目前国内楼宇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各类用户采暖需求及采暖量也在逐步加大,那么,做好供热系统规划设计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因此,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说,地方政府需要在城市规划时就充分考虑供热分户计量问题,各级职能部门要严把审批和监督关,对于达不到要求的建设项目要坚决不予审批。同时要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管,为实行供热分户计量打好基础。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我国在供热工程项目管理中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做好能源节约,建立并完善可供操作的工程规划设计实现供热工程稳定持续发展是摆在所有供热工程同仁面前的一份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秦绪中,江亿集中供热网的可及性[J] 暖通空调。1999

目前新能源的现状第9篇

[关键词]百度知道;资源发展;用户发展;激励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672-0008(2012)02-0091-07

一、引言

网络信息资源开发是信息资源建设的一个主要内容。教育信息资源是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既是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内容,又是丰富与提升网络中文教育信息资源的国家战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第十九章第五十九条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第六十条明确指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随着泛在学习等学习概念的提出,人们对网络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对资源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资源建设方式。Web2.0使得互联网信息内容由专业人士生成转为由用户生成,网络用户利用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在补充、评价信息资源。利用Web2.0可以充分发挥广大用户在资源建设中的作用,体现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中的长尾效应。

百度知道是一个基于网络的知识问答平台,是在Web2.0时代信息资源发展的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产品。百度知道将机器搜索和人力搜索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新的信息发展和利用方式,这种方式变革了传统网络信息资源的发展和利用模式。用户在信息资源发展的过程中获取激励,这种激励会促进用户群的发展,并进而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的发展。用户和信息资源之间的交互关系如此复杂。基于还原论的研究无法明确体现二者之间的关系:仅仅依靠调查统计的方法,我们也无法获取足够的数据来归纳其发展的本质特征。在前期的研究中我们选取了一定的样本进行统计研究,分析了百度知道中信息发展的基本规律。在调查统计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方便地控制网络环境中的各种状态。是研究网络信息资源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这种方法的应用,不仅有利于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研究,同时也是将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一种尝试。

二、百度知道与CAS

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CAS)理论由圣菲研究所的Holland在1994年提出。CAS理论认为,主体之间,主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不是简单、被动、单向的因果关系,而是主动的“适应”,甚至是互为因果的关系,“适应性造就复杂性”。CAS是由多个拥有认知图式的主体(agent)构成的,依靠不断输入能量得以维持的自组织网络,在混沌边缘的共生进化并不断重构和演化。CAS具有将秩序和混沌融入某种特殊平衡的能力。它的平衡点就是混沌的边缘。因此CAS作为一种开放的耗散结构。表现出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非线性等特点。CAS概念的提出,为系统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为解决多主体的复杂主体行为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

CAS是一种开放的耗散结构,系统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并将无规律的信息作为随机信息处理。在以往的研究中,大脑、免疫系统、蚂蚁群体、人类社会等都被视为CAS的范例。研究表明,传统的建模方法(诸如还原论方法、归纳推理方法等)已不能很好地刻画CASp3;MAS(Multi-Agent System。多主体系统,CAS的常用建模方法)具有主动性、层次性、动态性、可操作性等优点,成为研究cAs的新有效手段。MAS将宏观与微观两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宏观方面,注重主体的层次性、多样性与聚合性,强调主体与周围环境及主体间的相互作用使系统不断演变或进化:微观方面则强调主体的主动性和适应性,主体通过与环境及其他主体的非线互作用“学习”或“积累经验”。目前已经有多种基于Agent的MAS仿真平台。如美国桑塔菲研究所的Swarm,SourceForge的Repast,Sandia国家实验室的Aspen项目,Uri Wilensky的NetLogo等。

百度知道是一个基于搜索平台的知识问答产品,提问者在百度知道中提出问题后等待其他用户来回答问题,问题的回答者在回答问题之前会先查看已有的回答,如果没有其他人回答,或者确定自己的回答与原有的回答具有较大的差异时,就继续回答:如果自己的回答只是对别人回答的简单回复,就放弃回答问题。有学者将万维网类比为一个复杂适应系统,运用CAS理论研究社会性软件与Web2.0,观察其中涌现机制及特征。百度知道是Web2.0的一种具体应用形式,符合CAS的特征,可以利用MAS方法进行研究。

三、NetLogo建模方法

(一)基于Netlogo的建模

NetLoge源自StarLogo,是由Uri Wilensky在1999年发起,由连接学习和计算机建模中心(CCL)负责持续开发,用来对自然和社会现象进行仿真的可编程建模环境。NetLogo适合对随时间演化的CAS进行建模,建模人员能够向成百上千独立运行的“主体”(agent)发出指令,可以在所有主流平台如Mac。Windows。Linux上运行,这使得探究微观层面上的主体行为与宏观模式之间的联系成为可能。NetLogo也是一个编程环境,学生、教师和课程开发人员都可以创建自己的系统;它也足够先进,在许多领域都可以作为一个强大的研究工具。在本研究中选用该软件作为模拟软件平台。

NetLogo定义了三种角色:海龟(Turtles)、瓦片(Patches)和观察者(Observers)。其中海龟是行为的主体:瓦片是主体的运行环境:观察者是主要命令的和协调者,运行状态的观察者。海龟与海龟之间的关系构成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海龟与瓦片的关系构成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用户通过建立这些角色来构建CAS,模拟现实世界的各种复杂现象。除了海龟和瓦片的设计外,NetLogo还设计了按钮(But,ton)、滑动条(Slider)、开关(Switch)、选择器(Chooser)、输入框(Input)来控制系统的运行,提供监视器(Monitor)、绘图(Plot)、输出器(Output)来显示和记录系统的运行状态。

(二)百度知道信息发展过程模型

结合百度知道中信息和用户发展演化的已有成果,本文利用Netloge软件建立模拟系统,突出的核心思想是:用户数

量的增长促进了百度知道内容规模的增长,用户在百度知道中通过解决问题而获取激励,用户和资源之间存在着一种互相促进和互为制约的关系。Netloge中程序运行窗口的黑色屏幕是由瓦片构成的各种主体海龟的活动场所,在系统中该屏幕由51×51个小方块组成。程序开始运行后,系统会随机产生N个主体,它们向随机方向移动,每一次移动1步,消耗一个能量:每回答一次问题就获得一定的能量激励:主体按各自的行为规则在屏幕上涂色,并根据环境的变化执行相应的动作。在系统中每产生一个新主体消耗的能量为50;每个问题被回答3次才能得到解决。黄色瓦片代表未回答的问题,蓝色瓦片代表已经有一人回答过的问题,绿色瓦片代表已经有二人回答过的问题,紫罗兰色瓦片代表已经有三人回答过的问题,即已经获得回答的问题。每模拟1步时,系统中的每一个主体都执行1次自己的操作,默认每个情景利用计算机模拟前2000步。为了减少需要处理的数据。规定每100步取样1次。主体的各种行为、行为规则和模拟意义如表1所示:

CAS强调主体的能动性和主体与环境的反复相互作用,强调系统的开放性和组织的不断演化重构,强调过程的不确定性、非线性和多样性,强调主体的不断适应和进化过程。本系统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体现了上述特点,既符合现实状态,又体现了CAS的特点。首先,封闭的系统必然趋向死亡,本系统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不断有用户引入或退出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其次,系统主体的能动过程。主体与主体之间、主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促进了系统的演化;其三,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引入了随机因素,不仅用户的运行方向,还有系统新问题的产生等都是随机的,系统每一次运行的结果都会不同,但是都指向了类似的结果,既有多样性,又体现了系统的稳定性。从整体上看,该系统既体现了CAS的特点,又结合了现实调查,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实际价值。

四、模拟结果及分析

在百度知道中,信息资源是用户之间交互作用的产物。为了分析资源发展和用户数目的关系,设置默认起始用户数目N=50,最大用户数SO=10000(足够大,可以看成是无限大)。每解决一个问题所获得的激励eg=10。每百个瓦片中新问题产生的比率re=3,每介绍一个新用户所需能量be=200。系统默认运行2000步,对在不同情景下用户和问题发展情况进行模拟分析。

(一)资源发展与用户激励的互动关系

1 不同激励值对用户和问题数量影响分析

用户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一定的激励,这种激励可以是用户在虚拟世界中的各种虚拟称号和虚拟货币,也可以是用户自我实现和自我满足的过程,甚至是在现实世界中的一种物质满足。在百度知道中用户获取激励的方式很多。但是在本文中我们不区别这些激励形式,将激励看成是主体需要的一种满足。为了分析不同激励值对资源和用户发展的影响,设每解决一个问题所获得的激励值eg分别取值5、10和20。得到未解决的问题和已解决的问题的变化情况比较如图1所示,用户发展过程的比较如图2所示。

从图1可以看到,不同激励值对问题的数量具有明显的影响。激励值eg=5的未解决问题曲线高于eg=10的未解决问题曲线,eg=10的未解决问题曲线高于eg=20的未解决问题曲线:激励值eg=5的已解决问题曲线低于eg=10的已解决问题曲线,eg=10的已解决问题曲线低于eg=20的已解决问题曲线。从图2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激励值对用户数量具有显著性的影响,激励值eg=20的用户数目曲线高于eg=10的用户数目曲线,eg=10的用户数目曲线高于eg=5的用户数目曲线。解决一个问题所获取的激励值越高,用户就具有更多的能量来引入新用户。因此激励值越高,用户数量增加就越快。系统的用户数量就越多。用户数目越大,问题获得解决的概率就越大,因此激励值越高,已解决的问题数目就越多;激励值越低,未解决的问题数目就越多。

2 不同问题再生率对用户和问题数量影响分析

作为一个开放的问答系统,系统会不断有新问题出现。系统中每次新出现的问题数量占整个系统中所有问题数量的比率就是问题再生率,也可以理解为系统中新问题出现的速率。设定问题再生率re为系统中平均每一百个问题中出现新问题的个数。为了分析问题再生率对资源发展和用户发展的影响,设置问题再生率re分别取值3、6和9,得到未解决问题和已解决问题的变化情况比较如图3所示,用户数量发展过程比较如图4所示。

从图3可以看到,不同问题再生率对问题的数量影响较小,虽然在统计学上re=3、re=6和re=9三种状态下已解决问题数目和未解决问题数目具有显著性差异,但是与问题总数相比,这种差异非常小,不同问题再生率的已解决问题数目和未解决问题数目曲线几乎重合。对于未解决问题数量曲线来说,再生率re=9的曲线略高于再生率re=6的曲线,再生率re=6的曲线略高于再生率re=3的曲线:对于已解决问题数量曲线来说,再生率re=3的曲线略高于再生率re=6的曲线,再生率re=6的曲线略高于再生率re=9的曲线。

从图4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问题再生率对用户数量具有显著性的影响,问题再生率越高,用户数量就越大:问题再生率越低,用户的数量就越小。从统计学角度来看,re=3、re=6与re=9的用户数量之间呈现出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0.996和1.000,p

3 不同新增用户能量对用户和问题数量影响分析

从创新扩散理论来讲,用户在使用某种创新产品时如果获得了较高的愉悦体验(激励),他就更倾向于向别人介绍该产品。用户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获得更多的激励。积累更多的能量,那么经他引入的新用户数目就越多,在系统中这就表现为引入一个新用户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这个能量就是新增用户能量be。为了分析不同新增用户能量对资源发展和用户发展的影响。设置新增用户能量be分别取值200,400和600。因为系统运行2000步时不能达到稳定状态,因此设置系统运行6000步,得到未解决的问题和已解决的问题的变化情况比较如图5所示,用户发展过程的比较如图6所示。

从图5和图6可以看到,不同新增用户能量影响了系统涌现出现时间的早晚,低新增用户能量的已解决问题数和用

户数的涌现现象出现较快,高新增用户能量的已解决问题数和用户数的涌现现象出现较慢。但是当系统进入稳定状态后,高新增用户能量和低新增用户能量的系统模拟无论是系统用户数目,还是已解决问题数和未解决问题数在统计上并无显著性差异。同时通过对比图5和图6我们发现新增用户能量对用户数量涌现现象的影响大大超过了对问题个数涌现现象的影响,不同新增用户能量的问题数量发展比用户数量更快得到平衡。因此得出结论,新增用户能量只影响系统涌现的时间早晚,对系统最终运行状态无显著影响:新增用户能量对用户数量的影响要大于对问题数量的影响。

(二)资源发展与用户数量的关系

1 不同起始用户数对用户和问题数量影响分析

不同系统在开始运行时其起始用户数量是不相同的,为了分析起始用户数对资源发展和用户发展的影响,设置起始用户数目N分别取值4和50。得到未解决的问题和已解决的问题的变化情况比较,如图7所示,用户数量发展过程的比较,如图8所示。

从图7和图8可以看到,不同的起始用户数影响了系统涌现出现时间的早晚,高起始用户数的已解决问题数和用户数的涌现现象出现较快,低起始用户数的已解决问题数和用户数的涌现现象出现较慢。但是当系统进入稳定状态后,高起始用户数和低起始用户数的计算机模拟结果无论是用户数目,还是已解决问题数和未解决问题数并无差异。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起始用户数只影响系统涌现出现时间的早晚,对系统最终运行状态无显著影响。

2 潜在用户数量对用户和问题数量影响分析

在具有无限潜在用户资源的前提下,用户数量和问题数量会达到平衡状态。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受潜在用户资源限制,系统实际用户数可能达不到理想状态。为了分析在有限的潜在用户资源的前提下,不同用户群上限对问题数量的影响,设置用户人数上限su分别取值1000和500,问题再生率re分别取值3和6。得到未解决问题和已解决问题的变化情况比较如图9所示。

模拟结果表明,在有限用户数量的情况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后,用户数量将达到用户人数上限su,系统并很快进入稳定状态。从图9可以看到,对于未解决问题,su=500、re=6的曲线在最上面;su=500、re=3和su=l000、re=6的曲线不相上下;su=1000、re=3的曲线在最下面。对于已解决问题,su=500、re=6的曲线在最下面;SU=500、re=3和su=1000、re=6的曲线不相上下,SU----1000。re=3的曲线在最上面。即在同等条件下,最大用户数越大,已解决问题的数量就越大,未解决问题的数量就越小:最大用户数越小,已解决问题的数量就越小,未解决问题的数量就越大。从su=500、re=3和SH=1000、re=6两条曲线不相上下的情况我们可以推断,在最大用户数不同的情况下,问题再生率可以弥补用户数不同所造成的问题数量差异。在用户数量有限的基础上,用户能够解决问题的数目与用户数量成正比,单位时间内出现的新问题数目与问题再生率成正比。

3 不同激励水平用户的互动关系

在前面的研究中,我们假设每一个主体在每一次行动所消耗的能量和解决一次问题时所获得的激励都是相同的。但是在网络利用过程中,不同用户在解决问题中所获取的激励和每一次行动所消耗的能量可能不同。主体激励所获取的能量主要用于维持自己的行为,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解决一个问题所获得的激励和每一次行动所消耗的能量绝对值的大小,而在于所获得的激励与行动所消耗能量的比值。为了研究不同激励水平用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互动关系,在系统中设置两种用户:普通用户和低激励用户,不同类型用户只会引入相同类型的新用户。假定所有用户每移动一次所消耗的能量是1单位,普通用户解决一个问题所获得的激励值是恒定的10单位,低激励用户解决一个问题所获得的激励值是恒定的单位。那么不同用户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获得的激励转变为能量后,能够支持的行为次数就具有了差异性。分别设置用户人数上限su、普通用户和低激励用户获得激励值的比值x为:su=500,x=2:SU=1000,X=2;su=500,x=4;su=250,X=4。得到用户发展过程的比较如图10所示。

从图10可以看到。在SU=1000。X=2状态下。普通用户的人数基本处于满负荷状态,即总人数在1000人,而且非常稳定,但是低激励用户在经历一个小的涌现现象后慢慢下降最后到达0。在su=500。X=4的状态下。当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普通用户的人数也处于满负荷状态,即总人数在500人:低激励用户在经历一个小的涌现现象后慢慢下降,最后到达0。而在前面的模拟中我们发现在相同条件下,在系统达到稳定状态时,普通用户人数在1750上下浮动。可见低激励水平用户在竞争中处于完全不利的地位,低激励水平用户对资源具有更高的要求,只有在更加丰富资源的条件下,低激励才有可能生存下去。

在su=500,X=2的状态下,当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普通用户的人数基本处于满负荷状态,即总人数在500人,而且非常稳定:低激励用户在经历一个小的涌现现象后慢慢处于稳定状态,250人上下浮动。在su=250,X=4的状态下。当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普通用户的人数基本处于满负荷状态,即总人数在250人,而且非常稳定:低激励用户在经历一个小的涌现现象后慢慢处于稳定状态。50人上下浮动。这说明在具有充足资源的情况下,不同激励状态下的用户可以共同相处。在su=500。X=2状态下的低激励用户人数远远高于SU=250,X=4的状态下的低激励用户,这说明在相同的外部状态下,用户的激励水平比其他因素对其团队的壮大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五、对结果的讨论

(一)激励对网络信息资源发展的影响

激励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我们认为,用户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会获得一定的激励,激励的形式可以是用户现实需要的满足:可以是用户自我成就感的满足,如在网络中实现理想状态下的自我:也可以是虚拟奖励。如在虚拟世界中所获得的称号、头衔、装备等。虽然不同用户在获取激励方面存在差异。但是激励是维持用户使用网络的重要因素。用户只有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获得足够激励,才有足够的热情参与到网络活动当中,并引入新用户:如果用户在网络活动中不能够获得足够的激励,就会慢慢退出该网络活动,在计算机模拟的过程中这就是用户的消逝(死亡)。在以百度知道为代表的网络平台中。用户获取激励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回答问题的数量和每回答一个问题所获取的激励大小。用户回答问题数与用户数目和单位时间内再生问题多少密切相关。单位时间内再生问题的数量既与问题的再生率相关,也与问题空间大小密切相关。

因此,对于一个系统来说,在系统达到稳定状态之前,单位时间内主体所能获得的激励越多,主体数量增长的速度就越快,系统演化就越迅速。当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后,如果无潜

在用户数量限制,主体运动所消耗能量与主体所获取激励的总和处于平衡状态,这时系统的主体数目、未解决问题数目和已解决问题的数目都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当其中某个要素发生改变后,系统将自动适应并逐渐达到新的平衡:如果系统受潜在用户群限制,当系统达到平衡状态后,用户数量不会改变,单位时间内新产生问题个数也保持稳定,系统每次解决的问题数与主体数目密切相关,主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大量的能量。

(二)用户群与网络信息资源发展的关系

在以百度知道为代表的Web2.0服务中。信息资源发展是用户相互交互的结果。在系统达到稳定状态之前,起始用户数影响系统涌现的时间早晚:但是当系统达到平衡状态后,系统状态与起始用户数无关,起始用户数只影响系统的演化过程,不影响系统的最终状态。系统受潜在用户数量限制在现实世界中非常常见,当系统关注的是一个大众的内容时,其用户数目通常受系统所能容纳的主体数目限制,我们可以将其看成是无潜在用户数量限制的系统:如果系统关注的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由于关注该领域的主体非常有限,因此可发展的用户数量也受到限制,我们可以将其看成是有潜在用户数量限制的系统:系统所关注的领域越专业越狭窄,该系统的潜在用户数量限制越严重。所以可以发现,在一些系统中,因为用户数量限制的原因,专业问题的参与人数非常有限,就如在百度知道中,一些普适的内容更容易得到回答,而专业的问题由于参与人员的限制,得到回答的几率小很多。

在一个系统中会有许多用户,这些用户之间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特别是激励水平差异。在系统中激励水平差异主要体现在回答问题所获取的激励和从事网络活动所消耗能量的比值。从前面的仿真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在有限问题空间和激励资源的情况下,如果系统的潜在用户数量越小,那么该系统中低激励用户更有可能存活和发展下去:而如果该系统的潜在用户数量越大,那么该系统中低激励的用户更容易被高激励用户排挤而逐渐退出系统。因此,对于专业领域来说。由于其潜在用户群更小,低激励用户更容易在该系统中存活下去而不会被排挤出系统。在系统高度开放的情况下,高激励用户可能存在于大众化领域中也可能存在于专业化领域中,但是低激励用户只可能存在于高度专业化的领域当中。

(三)网络信息资源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在前面的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到以百度知道为例的网络信息资源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如下图所示:

在上图中问题领域大小主要指系统中所涉及问题涵盖的范围大小,问题领域大小和问题再生率影响和控制了未解决问题的数目,未回答问题数和问题解决率决定了回答问题数目并最终影响已解决问题数,回答问题数和回答单个问题所获得的激励值决定了用户所获得的激励总量。用户所获得的激励值的大小和引入新用户所需的能量决定了新增用户量,而新增用户量受到最大用户量的限制。用户数、已解决问题数、激励总量和新增用户数形成一个复杂的闭合环,而且受未解决问题数、问题再生率、激励量、引入新用户能量等外因素的影响。

六、总结

百度知道作为Web2.0中的一种,通过聚集网络中大量用户的智慧来不断丰富和完善资源,为帮助用户解决问题,发展和利用信息资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百度知道是一个CAS,利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对百度知道中信息资源的发展和用户数量增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模拟,发现初始用户数、新增用户能量影响了系统的演化过程但不影响系统的稳定状态,回答单个问题激励值、问题再生率和潜在用户数量影响了系统中用户数量、未解决问题和已解决问题的数量。在资源充足的条件下,低激励用户和高激励用户都可以得到生存和发展。但是低激励用户的发展受到限制:在资源不充分的条件下低激励用户容易被取代。用户参与到资源建设的过程后可以实现资源的自动进化与发展,因此掌握网络信息资源动态发展利用的基本规律,对于实现资源动态发展的最优化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用户参与到资源建设当中需要激励,不同用户所需要的激励也各不相同。只有充分的激励才能实现资源的快速发展,但是激励的产生又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如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多少、解决每一个问题所能够获得的激励的大小等,不可能无限大。建立适合不同用户需求的用户激励体系。让不同的用户在参与资源建设中都能够获得其所需要的激励,提高系统中用户人数及用户积极性。保持系统持续稳定的发展,这对创建优质丰富的信息资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