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目前会计行业现状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0 15:58:17

目前会计行业现状

目前会计行业现状第1篇

摘 要 经过多次改革,预算会计已经发展到新的阶段,但目前现行的预算会计在会计主体、会计目标、确认基础、财务报告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意在深入分析这些需要改善的地方,并提出改革的建议思路。

关键词 预算会计 问题 改革

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面临的预算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很多事业单位已经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阶段特征的转变,而且具备了一些新的功能特征:其资源来源除财政拨款外还有自己的事业收入;虽然具有社会服务性,但同时具有经营性,实行经济核算。基于上述情况,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已日显突出,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亟需做出进一步的改革与完善,以适应财务核算的新要求。

一、当前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

1.会计主体存在问题

会计主体是指在会计上能都独立的进行核算和监督的单位,具备独立的资金和经营活动。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是依据1998年颁布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分为的三大类,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根据财政拨款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三个会计制度已不能完全涵盖三种不同形式的事业单位。另外,由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管理方式上已逐步的趋于企业化,其较强的盈利能力已基本不需要政府的财政拨款,与政府财政也逐步脱钩,在这种背景下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已经不能真实、可靠、完整的反应出这些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因此当前的预算会计体系亟需根据事业单位的分类状况加以改革。

2.会计目标存在问题

当前主流的会计目标有两种,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我国当前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主要是以受托责任观为主,主要用来出资方即政府对其经营状况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的监督,具体的讲,各类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接受政府财政拨款,同时向出资方即政府反映其履行职责状况。但目前我国的预算会计信息的使用主体逐步多元化,其使用主体不仅局限于政府部门,公众对公开财务预算信息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受托责任观作为单一的预算会计目标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3.会计核算内容问题

会计核算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会计科目不完整,不能及时的调整以核算业务扩展的需要,很多事业单位发生的业务活动不能在当前科目中合理的反应出来,致使很多资金、基金项目不能纳入统一核算;二是由于预算会计适用的会计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也就不能真实反映控制固定资产的净值,另外由于收付实现制导致已发生的负债不能在报表里反映,从而造成预算结余的虚增。

4.财务报告不完善问题

目前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预算执行情况表,不能对基本建设资金、社会保障资金等财务信息进行披露。财务报告应该能够全面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预算执行状况以及应该纳入收支核算的所有重要财务信息,但目前的财务报告体系由于没有现金流量表和反映整体财务状况的合并报表,很多重要的财务信息没有披露出来。

二、预算会计体系改革的思路与建议

1.重新讨论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体系

当前事业单位根据拨款方式不同分类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目前来说这一分类是合理的,而当前的预算会计体系与事业单位的不匹配问题可以通过重新讨论事业单位会计归属的方式解决。前两种依靠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可以通过预算会计的方式加以管理,而对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可以将其按照企业会计来管理,考虑到这种事业单位也存在社会公益性,应当将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准则综合起来,制定一个适用于这种特殊的事业单位。

2.会计目标要逐步引入决策有用观

决策有用观的着重点在于不仅要对财政支持方提供决策有用信息,还要向其他有利益关系的相关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引入决策有用观的目的在于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增强财务透明度,在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二者的结合下,用资的事业单位不仅要对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税务部门提供相关信息外,还要向社会大众即纳税人提供包括预算执行和全面的财务信息等决策信息,更加透明的信息披露能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敦促事业单位提高其工作效率。

3.引入权责发生制,完善会计核算方法

权责发生制的引入在于其优越性,与收付实现制相比,它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具体的讲,对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实施收付实现制;对于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实施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实施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的引入也并非全面的介入,而是在固定资产、债权债务以及报表的编制中落实。此外,会计科目的更新要跟上业务扩展的速度,及时的对预算会计体系进行更新和调整以保障财务信息的完整性。

4.完善财务报告披露制度

完整的财务报告应当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包括:预算的执行情况、现金流量信息、资产负债和收入支出以及结余的会计信息、其他有关的非财务信息等。为了能完整的披露上述信息,建议财务报告制度应做出以下调整:一是增加现金流量表,不仅便于对现金的及时反映和管理,还能有效的对预算执行过程加以监督;二是增加整体的合并报表,以此来反映政府整体的财务状况和收支水平;三是增加与财务报表相关的信息披露,对重大事件的非财务信息加以说明;四是出具独立审计机构的审计报告,一方面保证报告的可信力和透明度,一方面对事业单位工作效率起到敦促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光辉,刘彬.预算会计重新分类问题探讨.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6).

目前会计行业现状第2篇

1.会计主体存在问题

会计主体是指在会计上能独立的进行核算和监督的单位,具备独立的资金和经营活动。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是依据1998年颁布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分为的三大类,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根据财政拨款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三个会计制度已不能完全涵盖三种不同形式的事业单位。另外,由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管理方式上已逐步的趋于企业化,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已经不能真实、可靠、完整的反应出这些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因此当前的预算会计体系亟需根据事业单位的分类状况加以改革。

2.会计目标存在问题

当前主流的会计目标有两种,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我国当前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主要是以受托责任观为主,主要用来出资方即政府对其经营状况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的监督,具体的讲,各类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接受政府财政拨款,同时向出资方即政府反映其履行职责状况。

3.会计核算内容问题

会计核算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会计科目不完整,不能及时的调整以核算业务扩展的需要,很多事业单位发生的业务活动不能在当前科目中合理的反应出来,致使很多资金、基金项目不能纳入统一核算;二是由于预算会计适用的会计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也就不能真实反映控制固定资产的净值,另外由于收付实现制导致已发生的负债不能在报表里反映,从而造成预算结余的虚增。

4.财务报告不完善问题

目前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预算执行情况表,不能对基本建设资金、社会保障资金等财务信息进行披露。目前的财务报告体系由于没有现金流量表和反映整体财务状况的合并报表,很多重要的财务信息没有披露出来。

二、预算会计体系改革的思路与建议

1.重新讨论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体系

当前事业单位根据拨款方式不同分类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前两种依靠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可以通过预算会计的方式加以管理,而对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可以将其按照企业会计来管理,考虑到这种事业单位也存在社会公益性,应当将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准则综合起来,制定一个适用于这种特殊的事业单位。

2.会计目标要逐步引入决策有用观

决策有用观的着重点在于不仅要对财政支持方提供决策有用信息,还要向其他有利益关系的相关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引入决策有用观的目的在于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增强财务透明度,要向社会大众即纳税人提供包括预算执行和全面的财务信息等决策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敦促事业单位提高其工作效率。

3.引入权责发生制,完善会计核算方法

权责发生制的引入在于其优越性,与收付实现制相比,它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具体的讲,对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实施收付实现制;对于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实施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实施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的引入也并非全面的介入,而是在固定资产、债权债务以及报表的编制中落实。此外,会计科目的更新要跟上业务扩展的速度,及时的对预算会计体系进行更新和调整以保障财务信息的完整性。

目前会计行业现状第3篇

关键词:会计教育;会计教育研究;现状;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现代经济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作为支撑,会计行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随之不断提高,会计人才的培养也越发受到重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传统的会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加快对我国会计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研究,对于培养现代化会计专业人才,服务经济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现阶段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新形势下的会计教育发展路径提出了几点策略。

1 我国会计教育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1 会计教育环境差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意识到会计教育和会计人才培养对我国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是从当前会计教育现状来看,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会计教育环境相对较差。一方面,我国会计教育分布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专科教育等多个教育体系当中,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学形式陈旧,师资力量短缺。近年来,我国虽然大力倡导教育体制改革,但是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需要一个较长的过渡期,会计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工程,会计内容多且复杂,包括财务会计、审计、会计电算化、会计职业道德等多个方面,很多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单一的考核方式,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于学生会计专业技能的提高。此外,会计教育环境差还体现在国家和学校没有为会计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所必须的设施和条件,现有师资的学历和能力水平也不能满足职业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师缺乏对会计教育的专业化研究和解读,导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目标不明确,教育效果差。

1.2 会计人才培养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我国融入了大量的跨国公司,并且开始开展本土化经营,这就使得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熟悉世界贸易规则的、实践技能型的金融、贸易、会计等方面的人才,会计行业在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逐步提升。在这一关键时期,加强对会计教育的改革和研究十分迫切。目前,我国会计教育面临的另一个关键问题在开展会计人才培养时缺乏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很多学校都没有对会计教育行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研究,也没有详细调查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现状,导致现有会计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难以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普遍存在重视专业知识教学,忽视职业技能培养的问题,导致我国会计教育行业发展停滞不前。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我国会计教育行业必须加大力度进行深化改革,以期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会计人才。

2 改进当前会计教育现状的对策

2.1 完善会计教育学科体系

要想切实推进我国会计教育行业改革,深化会计人才培养对现代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我国必须不断完善会计教育学科体系,根据实际情况优化会计课程体系建设。首先,作为培养现代化会计人才的职业院校,必须要摆脱行业和部门的限制,充分了解企业和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进而有计划地设置会计专业教学目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合理安排,在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的同时,还要实现会计学科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使得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满足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其次,学校要在现有会计体系当中加入学生就业相关的指导和技能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会计就业信息和发展前景,进而明确学习目标,在学科体系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掌握从事会计工作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完善会计课程设置,实现学科之间的有效联系,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进而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现代化会计人才。

2.2 加强会计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提升我国会计教育行业的发展水平,深化会计教育改革,我国必须加强会计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加强对会计教师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实践技能、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从根本上提高会计教育资源的整体水平。首先,学校要加强对高水平、高资历会计专业教师的引进,不仅要掌握现代教育技能,还要充分了解会计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具备较高的会计实践技能,进而在开展会计教学时就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其次,学校还要对现有教师进行教育培训,强化校企合作,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参与岗位实践;还可以聘请企业会计岗位的专业工作人员来校担任教师,从而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实践技能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此外,学校还要定期组织会计专业教师开展教育研讨会,深入探究当前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而促进我国会计教育行业的创新发展。

2.3 强化会计实践教学

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必须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因此这就需要现代会计教育改革过程中强化实践教学。首先,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会计专业学生提供参与会计岗位实践的环境和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岗位工作中熟悉会计软件系统的操作,提高实践水平。其次,教师还要建立会计校内实训基地,在现有课程体系当中加入会计实训课程,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与会计实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强化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

3 总结

综上,我国当前会计教育行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会计教育研究的也不够深入,会计教育环境相对较差,不利于现代化会计人才的培养。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必须加大会计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完善会计教育学科体系,加强会计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还要重视会计实践教学,从而实现会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对接。

参考文献:

[1]朱静.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现状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10):447.

目前会计行业现状第4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 职能作用 建筑企业 运用

建筑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支柱型产业。建筑行业相关部门越来越多的认识到将管理会计应用于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建筑企业发展水平的制约,导致管理会计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建筑企业相关负责人要结合建筑行业的市场需求,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工作,促进建筑企业资金应用的合理性,从根本上提升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一、管理会计的相关概念

管理会计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并不是很普遍。很多建筑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不够完善,并没有把管理会计纳入财务管理的范畴。建筑企业要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将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心由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向管理会计转变,实现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普遍应用[1]。

二、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

(一)对企业全面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信息进行规划

管理会计结合企业内部管理状况,提供各种管理信息。它既包括加工、修正后的财务信息,也包括大量的非财务信息。管理会计相对比较自由。不受会计政策和制度的制约,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和管理需求,对企业财务数据的变动进行分析,并通过与业务数据相结合,来反映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对企业全面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信息具有科学的认识和了解。

(二)通过分析指标变动,揭示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会计通过结合企业发展经营过程中的指标变化,充分认识到企业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向企业管理层反映。首先,管理会计通过纵向的数据对比,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资金应用情况等具有明确的了解,并对预期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其次,管理会计通过与同行业进行对比,认识到公司目前的发展状况和竞争中的态势,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规划[2]。

(三)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

以建筑行业为例,管理会计通过对国内外建筑行业的市场行情和行业变化等进行分析,对建筑行业发展趋势和发展过程中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评估,使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决策更加的科学合理。同时,管理会计通过对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资金、成本、税金和利润等进行核算和评估,以了解建筑企业的内部状况。管理会计通过结合当前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考虑经济规律的作用和经济条件的约束作用。通过合理科学的量化模型,对企业的成本、利润和资金应用情况等进行分析和预测,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合理的依据。

(四)实现全面目标管理,对企业内部进行协调

管理会计是根植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它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财务状况密不可分,直接决定企业发展和决策中的经济行为。管理会计通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企业进行全面目标管理,使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目标达到一致和统一。管理会计是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内部经营管理、决策和控制等相关信息进行整合,满足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对各部门的管理任务和目标进行明确的划分,实现各管理部门的相互沟通和合作,促进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整体管理目标的实现[3]。

(五)用数据信息对各部门工作进行汇总

企业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范围和管理要素相对比较多。企业的组织架构也比较清晰,企业内部员工各司其职。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各部门会对日常工作状况进行汇报。但是,企业各部门之间具有独立性,缺乏交流和沟通。管理会计能够改变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通过用数据信息对各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明确的反应,让各个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和了解,很大程度降低了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的难度,使各方面的信息更加清晰明确[4]。

三、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运用

(一)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管理会计在我国建筑企业中的应用并不是很普遍。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发展,相关建筑部门对外国的管理会计理论进行不断的完善。并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对建筑行业的会计管理制度不断变革。同时,建筑企业相关部门越来越认识到培养管理会计专项人才的重要性,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力度。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应用并不是很普遍,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从业人员并不能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建筑发展过程中的财务问题。相关建筑部门应该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对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和内容不断更新和完善,促进建筑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5]。

(二)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际脱轨。目前,相关从业人员很重视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不注重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建筑行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进行实践,导致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并不普遍。首先,研究人员对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的相关研究仅限于理论层面,缺乏可操作性。其次,管理会计的研究工作没有立足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而是对外国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大量的借鉴,并不能满足中国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最后,管理会计的研究层面狭隘,并没有在我国建筑行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得到普遍应用。

2.研究方法单一。管理会计涵盖的范围很广,适用于诸多领域。管理会计涉及到的知识构成也相对较多,既包括会计学和数学知识,又包括统计学和经济学知识。目前,我国管理会计主要停留在对经济数学的研究,没有认识到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一的理论研究,很难满足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6]。

3.法律法规不完善。完善的法律法规能够对建筑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制约。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建筑企业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没有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阻碍了管理会计在我国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普遍应用。现行的法律法规不适应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对建筑行业市场起不到很好的约束作用,导致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存在诸多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结合建筑市场的具体情况对法律法规进行不断完善。

4.专业人才缺乏。发展水平的制约,导致我国普遍缺乏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严重影响了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建筑企业中很多会计具有相关的管理会计知识,但是实践能力不足,导致其在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并不乐观。建筑企业的管理会计,既要具有扎实的管理会计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要具备相关的建筑学知识。会计专业人员虽然对管理会计相关知识有所涉猎,但是普遍缺乏实践,制约了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的普遍应用[7]。

(三)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途径

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结合。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进行结合,推进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对建筑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时候,要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加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避免管理过程中的重复和资源的浪费。管理会计对建筑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和进行相关财务决策的时候,要充分认识到财务会计的重要作用。在建筑企业日常财务管理过程中协调好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关系,促进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

2.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层面的发展很迅速,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却存在诸多问题。任何理论的研究都要为实践服务。研究人员在对管理会计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也要结合我国建筑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将管理会计应用于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进行相应的实践。将与管理会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践中,既能够促进我国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又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完善。

3.对管理会计行业进行有效监督。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在建筑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既要重视国家的宏观调控,又要重视建筑企业自身的发展。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结合我国建筑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对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监督,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规范和市场制度的完善。建立专门的部门和机构,有利于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同时,能够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学术交流,让管理会计相关理论真正为建筑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促进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完善和实践的快速发展[8]。

4.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管理会计理论与实际的分离,导致目前我国缺乏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管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我国建筑企业整体财务发展水平。相关部门要对管理会计师和普通会计师进行明确的划分,对管理会计师的相关职能进行具体的要求。管理会计师不仅要有专业的技能,同时也要有相应的管理才能和知识储备,满足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应用。相关部门要结合建筑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完善的制度考核体系,通过严格的考核,对管理会计人才进行选拔,促进管理人才整体素质的提升。同时,建筑企业也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措施,以提高管理会计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水平,适应建筑企业的发展需求。

四、结语

管理会计是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发展水平的制约,管理会计在我国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并不普遍。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结合建筑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加强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从根本上促进建筑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桂秀,汪智芳等.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和信息质量[J].现代商业.2011.(20):229.

[2]张妮,张旭锐.浅析责任会计在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5.(21):243.

[3]孙洁.加强农发行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5.(11):80-81.

[4]顾海燕.试论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推进企业精细管理[J].科技视界.2015.(04):319.

[5]郝桂艳.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4.(31):252.

[6]刘勇.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管理会计应用[J].中国外资.2014.(02):64-65.

目前会计行业现状第5篇

关键词:预算会计制度;事业单位;经济态势

一、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原因

(一)现行制度与时代有所脱节。

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中存在一些弊端,如果不进行改革,这些弊端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绊脚石。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飞快,进而带动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事业单位的财政动向已经一改原来的单一性,逐渐变得多样化。比如原来的事业单位的财政动向主要是员工工资的结算以及公共设施、设备的购买与维护费用等,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参与的项目逐渐增多,导致财政动向变得较为复杂,原有的会计核算已经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所以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改革后的预算会计制度必须在体制方面具有灵活性,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

(二)公共事业迫切需要。

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立在经济体制逐步成熟的基础上,我国社会需要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而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构建和参与者是我国的公共事业单位,那么国家为进一步提升对这些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以及推进公共服务的向前发展就必须对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建立更加科学、更加完善的制度,并且要保证这项制度与我国的现在的经济环境和发展趋势相适应。预算制度的改革能够有效地促进公共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在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促进财政状况向着合理、有序的方向发展。

(三)财政预算参与主体的需求。

我国的财政预算参与部门主要包括国家财务部门和各相关部门的财务机构,这些机构的良好合作是保证我国财政状况处于可控状态的基础。国家对国内的财政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后,才能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来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进行指导。在我国对国内经济发展进行调控中,公共事业单位在其中承担了重要作用,因为公共事业单位的良好运行会为社会提供充足的公共服务,从而保障了我国公民的基本权益。公民权益得到保障,会促进社会环境的改善和稳定,进一步的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这是财政预算的根本目的,所以需要进行相关制度的改革来调整财政预算参与主体的具体作用。

(四)财政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

公共事业单位的职责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从长远来看,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持续程度会受限于公共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所以公共事业单位必须对公共财政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在财政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国家财务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必须对财政资源以及具体实施项目的状况进行了解,做好财政预算,确保不出现财务浪费的情况。在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中,国家对公共事业单位的财政状况不能实现有效的监督,导致在财政状况的了解上存在误差,这会给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带来阻碍。

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方向

(一)增加会计机构的独立性。

长久以来,预算会计制度的功能就是为国家财政部门与公共事业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进行合理的规范,但是具体的财务信息只是作为相关财务部门制定某项措施的依据,并且这样的财务信息只能在财务部门之间进行传递或者储存。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方向就是要增加会计机构的独立性,会计人员有义务将财务信息的传递范围进行扩大。不仅如此,还会要求公开财务使用方向和政策依据,以进一步地对财政机构进行监督,预防腐败的发生。这样的改革是我国推进社会民主化中的重要内容,目的是确保社会向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

(二)改进财政预算中的核算方法。

以前财政预算的核算方法是基本的“收付实现”,这种核算方式是基于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进行,无论是收款还是付款,都是现时结清,不存在后续的财务纠纷。经过这种方式核算出的财务状况不会有“虚账”出现,能够真实反映目前的财务状况。但是,随着各种支付手段和交易方式的多样化,这种收付实现的核算方法存在一些短板,比如有些财务行为发生后,但资金没有现时到账,如果等待资金到账再进行核算,就可能造成财务统计的积压,降低核算效率。所以,在改革中对财政核算方法进行改进,加入“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方法,这两种核算方法同时并行,能够有效地反映出财务状况。

(三)扩大财政核算范围。

原先的预算会计制度中,财政核算的范围主要包括公共事业单位的财务使用状况,而对于国家财政的其他财务行为不进行核算,这样就会导致国家财务部门对财务状况不能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进而影响到后续的财政决策。当时,国家在制定预算会计制度时可能是受到当时会计核算水平影响,在核算范围上有所控制,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计核算方法和方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已经能够满足大量的财务核算要求。通过改革后扩大财政核算范围,我国的财务状况会更加明了,这将有利于政府对财政资金进行合理的使用和分配。

三、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的影响

(一)促进事业单位在核算制度方面的进步。

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以后,核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在原先收付实现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权责发生的核算方式。这样的改变会使事业单位在对财务进行核算时要对具体的财务状况进行分类,因为事业单位在向国家财务部门提交财务预算时,需要对预算数目进行准确的统计,否则就会出现财政紧张或者财务浪费的情况。事业单位的核算制度会逐渐向企业的方向发展,因为企业的会计核算能够清晰地展示当前的财务状况,企业一般采用的核算方法是权责发生制,但是企业财政是“自负盈亏”,可能会在一些状况下缩减财政支出,而事业单位是为公共利益服务,还需要对现时的财务状况进行核算来要求国家财政支持。

(二)推动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与主要业务进行分离。

在事业单位中,它的主要业务是为公共利益服务,而会计业务则加入到主要业务中,为主要业务的实施提供财政支持。但是会计机构在人事关系方面属于事业单位所调配,这会造成财政信息的不透明进而滋生出腐败现象。在改革后,会计机构的独立性得到了加强,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与主要业务之间进行了分离。事业单位在进行某项业务时所涉及的财务状况会被会计机构如实记录,这样有利于事业单位在财务使用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且能够使提交的财务报表具有更多的实际意义。

(三)事业单位更加趋向于服务单位。

我们知道,我国事业单位的基本属性是为公共利益服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事业单位承担着购买公共设施、营造公共服务环境的责任,这就会造成事业单位成为相关企业单位的消费对象,就可能出现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建立利益关系的现象,这不仅会对国家财政造成影响,还会损伤公共的利益。在改革后,国家引进了政府采购制度,隔开了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的服务属性。

(四)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后会计科目的设置更加趋向合理。

在改革后,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发生了改变,目的是能够更加全面清晰地反映出事业单位的全部收入与支出,进一步与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账目相呼应。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核算范围增加了债务预算收入、债务还本支出、投资支出等内容,将一些特殊的经济业务排除在核算范围之内,比如预借差旅费、拨付备用金、代管现金等。在进行具体核算时,应该以收付实现制核算方法为基础,将财务会计账目与预算会计账目具有关联关系的账目进行转移,对于特殊的经济业务,按照规定进行权责发生制核算。在改革后的制度中将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应返还额度纳入了财务会计账目中,为了与之对应,在预算会计核算中加入了“资金结存”科目,这样能够更加清晰地将财务变动、资产变动等内容在预算会计核算报表中体现出来,更符合财政管理和改革的要求。

四、结语

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改革之路是不会停止的。我国的事业单位要及时、充分地领会改革措施的内涵,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进内部的会计制度,达到与国家新型预算会计制度的统一。这不仅能够促进国家对财务状况良好控制,还能更加有效地服务于公共利益。

主要参考文献:

目前会计行业现状第6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 经济责任 审计 重点内容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企业要快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增强企业经济效益,保证财产安全与会计资料可靠真实,需要经济责任审计作为重要保障,它能强化干部的监督管理,准确评价与使用干部,规范干部行为,揭露腐败分子,还能客观鉴定企业前后任的经济责任与经营业绩,以确保企业工作交接的明确性与连续性。

一、经济责任审计概述

经济责任审计所指的是在企业领导任职期间,审计机构对企业负债、资产及损益等情况,以及相关经济活动负有经济责任的审计鉴证、监督与评价活动。在财务收支审计前提下,将审计结果进行人格化处理,落实到人。经济审计责任主要包含下列四方面内容,一是审计评价标准的多重性,审计评价标准作为是非判断与优劣评价准绳,是审计意见与决定根据,审计内容复合性与客体差异性,使得评价标准存在多重性,在审计评价标准中,不仅应用企业财务审计评价,还应使用个人受托、企业的财经法纪与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二是审计内容的综合性,经济责任审计并不是以单一审计事项为内容的,还涉及常规审计、专项审计内容,应综合利用财经法纪、经济效益与财务收支等审计,对企业领导任期中应履行经济责任,对企业领导管理结果与行为评价管理水平及其责任;三是审计目的的明确性,经济责任审计目的是建立在财务收支真实有效的审计鉴证监督前提下的,以确定企业领导任期中应负责任,给各纪检部、人事部与主管部进行干部评价使用的参考依据;四是审计对象的特定性,审计应以被审计企业财务收支与相关经济活动为对象,按照会计期间进行审计、非审计内容的划分,现代企业的经济责任对象为企业领导者,审计内容要依据企业领导者任职期限进行界定。

二、经济责任审计应把握重点内容

(一)经营目标完成与考核状况审计

在现代企业领导者任期中,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对企业每年度经营业绩与目标均给予责任要求,与企业签订目标责任书,因企业领导经营业绩,大多集中表现在经济指标实现状况上,一些企业领导为彰显自身经营业绩,常有虚列指标与弄虚作假等状况,要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的经济指标真实性,首先,要了解领导任期的企业目标责任与年度考核状况,目标责任作为上级部门对现代企业经管下达的具体指标,目标责任完成状况的审核成为经审重要的内容,审计准备时期,有关部门要了解企业财审报告与审计事项的落实状况。其次,在财务收支审计前提下,核实现代企业的各经济指标,为节省审计资源,加大审计效率,可充分运用原有财务收支的审计成果,加强企业内控测评,审核企业资产与损益等合法真实性,这与现代企业的财务审计目标相同,充分运用现代企业的财务收支规范成熟的审计方法、程序与技术,可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目标。

(二)企业资产完整与保值增值

企业资产保值增值所指的是企业资产通过固定时期里的增减变动状况。企业资产完整安全所指的是企业资产有无损失浪费、多报少报及有账无物等情况。要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及其完整性,应审计企业资产的数量与质量,企业资产质量方面,主要审核有无重大损失及潜亏没有披露,企业有无资不抵债及严重亏损等情况。同时对企业资产真实性给予反映审核,分析企业年度利润,审核企业经营状况及责任,并复合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状况,并排除客观因素影响,像国家无偿调拨与增加投资等。

(三)重要经济事项审计

重要经济事项所指的是对企业经营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经管行为,像重大融资、项目投资、并购与重组等事项。重要经济事项审计是企业经济审计重要内容,要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应做好审计前的调查准备工作, 在常规审计前提下,加强企业长中期的发展规划与变更状况了解,对企业领导任期中的重要经济事项进行会议记录,以确定重要经济事项,这些事项应按照已实施与未实施分类,充分了解项目进展,对未实施项目原因进行分析,判断未实施项目影响性,已实施项目落实状况给予了解。审计实施过程中,重要经济事项还可按照正面与负面影响分类,对重要经济事项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还要依照重要程度与类型给予排序整理,结合事项所处社会环境,对涉及因素给予综合分析判断,通过审计组的集体讨论后,给予初步审计认证。

(四)明确审计的直接与主管责任

在现代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当中,企业领导人实施直接与主管责任划分,可有效保障经济责任认证,确保审计评价的公正客观性。主管责任所指的是在任职期间,企业领导人对企业负债、资产及损益的合法效益与企业经济活动直接责任之外的管理与领导责任。直接责任所指的是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渎职失职行为,指使包庇纵容国家财经法规行为,违反国家财政纪律等行为。对于直接与主管责任认定,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执行,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性,还可按照领导职责分工与问题发生原因等给予划分,如决策原因应归属领导直接责任,执行问题应归属执行人的直接责任,其直接与主管责任划分是项复杂任务,关系着领导审计评价的公正客观性,应充分了解审计问题,找出原因,做好审计公正客观评价。

三、结束语

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审计工作重要组成,是其他审计工作所无法取代的,经济责任审计能有效预防现象,丰富规范审计内容,降低企业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保证现代企业管理经营的科学性,更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形势。

参考文献:

目前会计行业现状第7篇

近年来,环境保护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人们在对原有的发展模式进行反思的过程中已充分认识到,那种不加节制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应重视环境保护,并披露相关的环境会计信息,编制环境会计报告。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理论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国际上对于环境会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到现在已经有许多国家都开展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1998年2月召开的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15届会议讨论通过了《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成为目前国际上第一份较为系统完整的关于环境会计和报告的国际指南。在美国,涉及环境问题的会计信息披露工作主要是对环境成本和负债的报告,会计界已制定的关于指导环境问题的负债和支出的会计文献有: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1975年的第5号准则《或有负债会计》及第89-13号公告“石棉消除成本会计”和第90-8号公告“污染处理费用的资本化”。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已经完成并正式出版的研究报告主要有:《环境成本与负债:会计与财务报告问题》和《环境绩效报告》。日本环境厅在1999年3月末发表了《关于环保成本公示指南》,由此使日本的环境会计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道路。

我国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虽然经过了30多年的探讨,但由于环境成本计量方法的复杂性和会计处理方法的不确定性,我国企业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尚处于不成熟阶段。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了许多行动计划,这些法律法规和计划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但是,在实务操作中,由于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缺乏公认的计量基础,与环境保护配套的会计核算体系也未建立,仅在管理费用科目中设立排污费和绿化费项目进行披露,并没有设置单独的环境成本项目。目前的这种披露状况远远不能满足各利益关系人的要求,因此,应该以何种方式、披露哪些信息以及如何满足各利益关系人的信息需求,成为了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必须解决的问题。郭静娟(2003)对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构建提出了建议,认为应以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使用者和目标为立足点,对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主体和内容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两种模式:一方面借鉴财务报告模式的思路;另一方面编制独立的环境报告来提供企业的环境绩效状况。何少娟(1999)认为,披露环境信息是环境会计的最终要求,环境信息的披露要尽可能详细和实用。环境信息载体是环境会计报告,为适应信息披露的要求,会计报告应增加相应的内容,并采取定性披露和定量披露相结合的方式。定性披露主要揭示企业那些难以量化的环境事项和企业的环境成本,如企业负责环境问题的人员配置、环境教育、企业对社会环境项目的资助以及企业举办的环保活动等。定量披露主要报告企业环境资产、环境费用、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的变动情况。

总的来说,由于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环境会计在20世纪90年代快速发展。但由于目前环境会计的实务与理论还处于初创阶段,所以不管是在国际上还是国内,都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理论研究相对较多,在会计实务中应用的具体方法少。

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几种形式

鉴于我国环境会计制度不完善,并且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环境会计在我国全面实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

现阶段我国应该采用一种适合现状的披露模式。笔者归纳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几种形式:

(一)利用现行财务报表进行表内披露

即利用现有的会计报表,在原来正常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与环境有关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指标进行单独披露的方式。让报表使用者在了解企业财务业绩的同时,知晓该企业的环境状况。笔者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为例,拟增加变动的内容如下:

表中的内容包括现有财务报表的正常项目和新增的内容,正常项目下面的“其中”项目就是增加的和环境有关的会计信息。

(二)会计报表附注的表外披露

对于那些难以用货币计量的非财务信息可以通过会计报表附注披露。这种披露形式不拘泥于传统会计的货币价值形式,可以直接通过有关环境指标的运用,配合企业有关环境状况的报告书,实现对企业环保义务履行的监督。它可以采用文字叙述、表格及各种图形等多种形式形象地提供企业的环境信息,使信息使用者更易于理解。具体来说,该部分一般可以披露如下内容:

1. 企业采用的环境保护政策、环境方针及环境目标;2. 企业对与环境负债和成本相关的特定会计政策的说明;3.环境政策变更及其对企业产生的影响数;4.报表中确认环境负债和环境成本的性质说明,包括:对环境损害及要求企业对这些损害做出补救的法律和规章的说明等;5.计提各项环境资产减值的方法及其可能发生变动的说明;6. 环境负债的确认与计量基础;7.对每一类重大负债项目,应简要说明负债的性质、清偿负债的时间和条件。若金额或偿还时间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时,应对这一事实加以说明;8. 对于估计的环境负债金额,应详细说明该估计值的估算过程;9. 企业未遵守环境法规而被判处的罚款、对第三方的赔偿以及政府就环境保护措施给予企业的鼓励,如拨款和税收减免等进行的详细说明;10. 对企业其他可能发生的与环境有关的各项支出的说明;11. 对企业已经计划实施的环保项目、国家环保机关已经初步认定的治理项目的说明;12. 企业自实行环保政策以来或在过去五年中,在关键领域中做出的改进;13. 企业按照环境法律法规进行的任何重大活动。

(三)单独编制环境会计报表进行披露

为了能够让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环境形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解,企业可以将环境事项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影响单独编制报表加以详细披露。独立报告环境信息将环境信息与企业主要财务信息分开披露,可以避免将两者合并披露所引起的混乱,消除报告使用者对主要财务会计信息的错误理解,同时还可以加强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性,改变环境信息披露的附属地位。

1.环境损益表。该表揭示企业在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所取得的收益,发生的环境费用及对社会生态环境改善所作的贡献。具体格式和内容如表1。

2.环境资产负债表。该表揭示企业在一定日期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的情况,其编制建立在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权益的基础上,具体格式和内容如表2。

此外,除单独编制环境资产负债表和环境损益表之外,还可以编制环境保护支出明细表和环境成本费用明细表等附表与企业主表中的内容相呼应。

三、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框架设想

以上介绍的三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法,各有利弊。一般地说,利用现行财务报表进行表内披露不利于显示出环境会计的重要性,这种方式提供的环境信息太过于局限,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环境状况作出客观的评价,无从满足环境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而单纯利用会计报表附注表外披露的方式似乎又缺乏会计信息披露应该遵循的规范性,因为表外披露的都是一些难以用货币计量的环境成本方面的信息,文字性方面的叙述较多,造成披露的自主性较大,披露的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就目前来说,单独编制环境报表进行披露实施起来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现阶段要将环境会计从企业的财务会计中独立出来,单独设账,技术上和财力上并非一般企业所能承受的。环境会计的全面实施,首先需要一套成熟的会计理论来指导,制定出统一的环境会计准则,使会计人员在技术上有所保障;同时环境会计的实施必然要求企业投入更多的人力,企业必须提供更多的财力上的支持。而目前我国环境会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环境会计的全面实施还需要更多时间更多的努力,需要一个缓慢过渡的阶段,所以就目前这种现状来说,在我国单独披露环境信息的模式实在难以实施。

目前会计行业现状第8篇

【关键词】信息环境 会计审计 诚心价值

诚信是企业长远运营的基础,一个没有诚信的企业,终有一天会因为账目的不明确而受到严重打击。同时,诚信也是会计行业的立业之本,是每位会计人员都应掌握的基本素质。但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信息时代,诚信审计在会计中的地位逐渐衰退,加上信息时代中各项操作的便捷化与网络化,企业要想改变会计状态甚至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简直是轻而易举。在造假操作空间加大的背景下,我国企业会计审计诚信问题日益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运营的有序性。

一、诚信会计审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

现如今,企业的良好形象是与其他公司达成经济活动的基础,一所诚信缺失的企业必然会受到其他企业的怀疑,减少投资者前来投资。在市场竞争中,诚信逐渐成为了融资工具的重要项目之一,例如银行在为企业贷款时需要查看企业交易往来单据以及诚信状况等,若此时企业存在诚信缺失问题,贷款金额会大幅减少甚至无法申请到贷款。

在通过诚信等因素融资之后,企业在资金上能够得到保障,无论是用在扩大再生产还是凝聚人心方面均可提升竞争力。在经营环境改善的条件下,企业能够创造更多利润,从而吸引更多投资,推动自身长远发展。

(二)资金状况稳定,提高运营效率

企业的经济往来很大程度上受到交易效率的影响,其效率又取决于交易的成本管理。一些企业没有实行诚信审计,在企业自身资金状态管理方面较为松散,无法准确为企业提供一份切实可行的经济决策报告。同时,诚信原则的加强能够提升企业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通过各方面无缝配合提升经济效益,对于经济活动参与者而言,有诚信作为基础会让工作动力更为深刻。

另外对于整个信息环境下的经济交易市场而言,将会计审计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更能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在诚信审计状态下,社会资本成本得以减少,促进社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促进资源优化,形成规模经济

在诚信审计状态下,企业会计中存在的信息失真问题会逐步减少,管理者能够真正认清企业在市场环境中所处局势,并根据局势制定合理发展战略。传统会计审计中,由于缺乏诚信约束,造成会计账目漏洞较大,形成较严重信息不对称情况,在信息化时代,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两者已经不再紧密联系,易造成逆向选择难度加大情况。

(四)完善会计制度,加强内部管理

市场经济在信息化、网络化不断完善的背景下迅速发展,在会计审计方面的软件制作已经较之前发展显著。在新经济事项不断出现的状态下,企业若没有经受住金钱的考验,可能会出现钻会计制度漏洞的行为,诚信会计有效杜绝了这一现象的产生,让企业内部人员即使发现了漏洞也不会去利用。诚信是会计人员良心与责任心、事业心的保障,诚信这一隐性要求能够让会计制度即使存在漏洞也不会出现较大纰漏,让内部管理更为安全。

二、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提升诚信管理的要点

(一)完善会计制度

虽然诚信能够减少一部分钻漏洞行为,但仍存在自制力不强的会计人员利用会计制度漏洞达到个人非法目的的行为。因此企业应不断完善会计制度,并构建一个会计人员诚信档案,对于出现诚信问题的员工详细记录,同时调遣至其他部分。在诚信管理方面,可建设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其中记录不诚信员工姓名等基本信息,对员工产生制约感,减少不诚信审计行为的产生。

(二)实行委派方式

委派方式相对于传统依靠相关部门负责人了解财务状况的模式而言能够有效提升会计信息真实性,让会计审计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一些部门负责人会因为想要提升自身部门效益而谎报会计数据,让企业长期呈现出盈利状态。但在这种虚假盈利状态下,企业管理者在信息上无法准确分析,造成对经济决策制定的无效引导。

在实施委派方式管理之后,企业内部会计审计人员自然会加大审计力度,以免出现工作失误被查出情况。在这一点上,审计人员长期按照规范工作能够自然形成诚信状态,久之可撤销委派人员。

(三)优化信息处理环境

信息环境下,审计人员要想更改账目状况并不难,因此在信息处理的制定方面不断优化是相关人员应长期研究的主题。在构建会计信息系统前,应注重系统本身的安全性,并将其放在重点设置位置。例如,在进入系统时可以设置登录ID,并将登录信息详细记录,以免不法分子妄图通过冒名登录达到不可告人目的。对于一些企业内部较重要会计信息,可采用数据加密方式,只有密钥正确才能够读取,重要数据可另加入防火墙。会计审计的诚信构建首先应彻底断绝不法会计人员的不诚信念头,因此在系统设置时提升安全性能够切实保障审计诚信的构建。

(四)建立会计监督措施

会计审计工作需要相应监督机制来约束,就目前企业运营状态而言,会计监督似乎形同虚设。因此企业应在不断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会计监督状态,并加重不诚信问题的惩处办法,利用规定条款达到有效约束作用。另外还可针对内部财务员工展开诚信培训,提升会计信息有效性,减少疏漏与恶意错误情况的产生几率,解决会计审计诚信问题。

三、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状态下,会计逐渐成为了企业发展与制定决策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在信息环境下,若企业无法实施诚信会计管理,必将出现信息滞后、信息失真情况,不仅影响到企业资金的有效管理,还会产生经济决策制定错误的可能,影响企业健康发展。因此企业必须加强会计审计工作,让其更具价值性。

参考文献

[1]任慧彬.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中的诚信价值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3(01).

[2]方燕.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的诚信问题之我见[J].商场现代化,2013(09).

[3]杨京钟.会计审计中的诚信价值与博弈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01).

目前会计行业现状第9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报告 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 财务核心能力 改进 报告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企业财务报告与会计信息的批评越来越激烈。批评的焦点集中在企业财务报告没能跟上时代快速变革的步伐,未能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我国会计界对寻求财务报告的改进办法也进行了许多讨论(葛家澍,1998;王松年,薛文君,1999)。传统的企业财务报告重视企业财务资源和财务状况信息的披露,而事实上,会计信息用户不仅需要企业财务资源与财务状况的信息,而且更加需要企业财务能力尤其是财务核心能力的信息。因此,根据用户信息需求,构建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报告是企业财务报告改进的必然要求。

一、企业财务报告现状及其局限性

企业财务报告经历了以财务资源为重心、财务状况为重心和财务业绩变动为重心三个阶段。在财务会计产生初期,财务报告以企业拥有的财务资源即企业资产为核心内容,它主要通过资产负债表披露企业资产、负债和权益方面的信息。可以说资产负债表是企业财务报告的最初和基本形式。由于资产负债表的信息披露局限于企业某一时点的静态信息,难以反映企业经营的动态情况,影响了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因此,在财务会计的不断发展中,财务报告逐步增加了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经营结果的损益表,从而形成以财务状况为重心的报告体系。毫无疑问,以财务状况为重心的报告体系比以财务资源为重心的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增强了。但是,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及其信息还是难以解决。所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又增加了现金流量表(财务状况变动表),从而形成以企业财务业绩为重心的、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为主要形式的现行财务报告“三表体系”的信息报告制度。

根据决策有用理论,财务报表的目的是对相关利益集团即信息使用者提供在经济决策中需要使用的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变动的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这些信息集中体现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其相应的附注中。以财务资源和财务状况为核心财务报告的“三表体系”的信息报告制度,较好地满足了信息使用者关于企业财务资源和财务状况的信息要求。在企业外部环境相对稳定的市场条件下,也能基本保证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用性”要求。但是,由于企业拥有的财务资源是过去形成的,虽然现在拥有,但不一定能在未来带来收益;企业财务状况也只能反映历史和现在,难以对未来构成预测,“美国国会、政府监管部门、学术界以及会计职业界对企业报告普遍表示不满,认为企业报告没有能够像人们期望的那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会计信息严重地不完整,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现行的企业报告只关注过去而不重视未来”(iasc,1992)。这种批评是有道理的。对现行企业财务报告的缺陷已有很多讨论。

财务会计报告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最终产品,其缺陷反映会计系统的各个方面,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目标缺陷。财务会计报告目标基于财务会计信息用户的需求。财务会计信息用户到底需要企业过去的历史信息还是需要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信息,以前在财务会计学界并未引起足够重视。事实上,财务会计信息用户更加需要面对未来的决策有用信息,因为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信息的关心程度要高于对企业过去信息的关心程度。而现行财务会计报告显然偏离了信息需求者的目标。

第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假设缺陷。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是在会计假设基础上加工完成的,如果会计假设存在缺陷,必然导致财务会计报告产生缺陷。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四个基本假设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葛家澍,2001)。会计主体假设强调企业“拥有和控制”财务资源,非企业“拥有和控制”而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有重大影响的财务资源被拒之于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之外,显然不妥。持续经营假设难以反映企业财务危机状况,与实际情况不符。会计分期假设既影响信息的可靠性,又使财务会计报告信息难以反映企业盈利的可持续情况。货币计量假设使大量决策有用信息被拒之于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之外。

第三、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内容缺陷。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财务会计报告内容缺陷的影响是深远的。而我国现行财务会计报告的核心内容存在严重内在缺陷:即重财务资源轻财务能力,重财务状况轻财务潜力,重财务表现能力轻财务核心能力(朱开悉,2001a)。企业财务报告的“三轻三重”现象说明现行财务报告严重忽视了企业核心信息的披露。

第四、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形式与载体缺陷。现行财务会计报告基本采取报表、附注、补充说明等形式以定期披露方式进行,信息披露载体一直主要采取有形媒介方式,难以赶上互联网等信息传递技术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无法满足信息需求者对信息及时性的要求,从而对信息相关性产生影响。

二、财务管理目标、财务核心能力与财务报告的核心内容

企业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符合质量特征要求的财务信息,因此,财务报告改进目标无疑是增强财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财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增强是相对于信息使用者(或需求者)而言的,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或需求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不同。因此,传统的企业财务报告必须在不同相关利益主体之间进行权衡。而这种权衡的结果就是只提供企业财务资源与财务状况的报告,信息使用者需求的财务信息可以从财务资源、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变动报告中自行提取。但由于现行“三表报告体系”的局限,信息使用者需求的相关信息难以从三表报告体系中完全提取。所以,对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及财务报告的核心内容进行合理改进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构成财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两大特征是相关性和可靠性。可靠性是基础,相关性是保证。相关性最初是指一般相关,也就是将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变动信息都视为与使用者经济决策有关的信息。这种一般相关的要求,三表报告体系能够基本满足。但是,在共同信息需求以外的特定决策需要特定信息,而这种特定决策相关的信息在三表报告体系中却很难满足。所以,会计学家埃尔登.s.亨德里克森(hendriksenes,1987)指出:“相关性的另一备选概念则是就财务报表使用者所要达到的目标来讲的———目标相关性,”并且认为,“这是评价财务信息的相关性的最好概念”。目标相关比决策相关更易实现。那么,财务报告改进目标的讨论使我们可以集中于信息使用者目标的讨论。

诚然,不同信息使用者的信息使用目标是不同的。但是,企业财务信息首先必须满足企业管理当局的要求,并通过企业管理当局的代理行为与结果来满足其他相关利益集团的要求。因此,企业财务报告改进与财务报告核心内容的选择的核心是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然而,对于什么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界存在单一目标与多元目标之争。单一目标论的观点包括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净资产收益率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每股市价最大化、公司价值最大化等目标。财务管理单一目标论的各种观点我们统称盈利能力最大化观点。在风险一定时,单一目标论者强调盈利能力的重要性并以盈利能力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但是,企业财务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和社会贡献能力等,单纯强调盈利能力最大化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因而,多元目标论者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确保企业各种财务能力的有机协调统一。多元目标论的观点又可分为两能力(偿债能力与盈利能力)协调、三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协调和多能力协调三种观点。显然,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争论其实质为财务能力之争,那么,我们就必须对企业财务能力进行分析,以便确定最优的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财务能力是企业能力的一部分,它取决并服务于企业能力。企业能力包括财务能力、企业家能力、管理能力、生产能力、营销能力、研发能力、原材料供应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企业能力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较完整的企业能力体系。在企业能力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能够维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组织中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prahalad,hamel,1990)。企业核心能力虽然具有价值性、异质性、不能仿制性和难以替代性四个特征,但直接计量与反映却非常困难。因此,企业核心能力的披露必须借助企业财务核心能力。企业能力和企业核心能力的增强,必然反映在企业财务能力和财务核心能力的改善与增强上。而企业财务能力的提高,又能维持企业能力的提高,并确保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延续。

企业财务能力包括企业财务表现能力、财务活动能力和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企业财务表现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与社会贡献能力等多个方面,它是一个完整的能力体系。在企业财务能力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显然是企业盈利和成长能力。

但是,美国资深财务学家罗伯特·c·希金斯教授提出警告:“从财务角度看,增长不总是上帝的一种赐福。快速的增长会使一个公司的资源变得相当紧张,因此,除非管理层意识到这一结果并且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控制,否则,快速增长可能导致破产”(higginsrc,1998)。所以,希金斯教授强调公司应保持可持续增长,并指出可持续增长率是指在不需要耗尽财务资源的情况下,公司销售所能增长的最大比率。另一位著名财务学家詹姆斯·c·范霍恩也表达了同一思想(vanhorne,jc,1998)。尽管两位财务学家是从销售的可持续增长角度提出警告,但是他们强调成长的可持续性对我们有很大启示。在市场环境不变的条件下,企业可持续盈利成长动力主要来自企业资本的增加,内部管理效率的提高及企业财务政策的改变。企业资本增加主要表现在留存收益、增发股票或增加负债。内部管理效率的提高主要表现在降低成本、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周转率等方面。企业财务政策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企业分配政策、资本结构优化、财务杠杆的利用等方面。可见,企业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涉及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和社会贡献能力等财务能力的各个方面,它在企业财务能力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盈利能力的最大化不如盈利成长能力的最大化,而盈利成长能力的最大化不如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的最大化。

财务活动能力包括企业筹资能力、投资能力、资金运用能力和分配能力等,其核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包括组织的财务决策能力、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其核心是企业可持续创新能力。财务活动能力与财务管理能力最终将反映在企业财务表现能力上。企业可持续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可持续盈利能力,这三种财务能力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形成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即企业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企业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的基础是盈利,目的是成长,关键是可持续,三者缺一不可。由于企业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一方面反映了单一目标论观点,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财务能力协调化目标,因此,现代财务管理应以企业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的最大化为目标(朱开悉,2001b)。只有以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最大化为目标,才能抓住财务核心能力,从而全面提升企业财务能力,推动财务管理的深化。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决定企业管理当局信息需求的范围、数量、内容和形式,并通过管理当局的委托代理行为与结果影响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对信息需求的范围、数量、内容和形式。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仅决定企业财务报告的核心内容,而且决定企业财务报告的核心指标。也就是说,以企业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即财务核心能力为重心,构建财务核心能力报告体系,是对现行以企业经营业绩变动为重心的财务“三表报告体系”改进的新的思路。

三、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报告的内容与特点企业财务报告

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最终产品,其改进不仅必然涉及到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对象、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原则、会计体制和财务报告模式改革等会计基本问题的各个方面(葛家澍,陈少华,2001),而且必然涉及企业财务报告内容、报告形式、报告载体、报告时间、报告数据量、信息量等各个方面。显然,本文不可能对这些会计主要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也难以对财务报告质和量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仅对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报告的内容与特点提出个人设想,期望对财务报告改进的讨论有所帮助。

企业财务报告的核心内容取决于财务报告信息用户的需求。如上文所述,信息需求用户不仅需要企业财务资源和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方面的信息,而且更加需要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即企业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的信息,因此,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应成为现代企业财务报告的核心内容。以财务能力和财务核心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财务报告我们称为财务核心能力报告。按照这一思路,财务核心能力报告应该披露的核心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企业财务表现能力方面的信息。财务表现能力信息主要体现在企业财务资源、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方面。财务资源是基础,财务状况是主体,财务资源、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是延伸。这些信息集中体现在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其附注,以及相关补充信息上。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就是以财务资源、财务状况及其变动为核心,并间接反映财务表现能力。

第二、企业财务活动能力方面的信息。企业财务活动能力包括筹资能力、投资能力、分配能力和日常管理能力等。财务活动能力不仅决定财务表现能力,而且影响企业核心能力。因为,筹资能力直接影响企业资产规模,投资能力直接影响企业投资报酬,分配能力直接影响企业声誉,日常管理能力直接影响企业营运能力,它们共同影响企业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因此,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报告理应予以披露。

第三、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方面的信息。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既包括企业组织的预测能力、决策能力、计划与规划能力、分析能力、评价能力等,也包括组织的控制能力、协调能力、激励能力、创新能力等。财务管理能力取决于企业组织的治理结构、管理方式与方法、管理者的素质等多个方面,它直接影响企业财务活动能力和财务表现能力,因此,它们是财务核心能力报告的必要组成部分。

以上三个方面的信息属于企业财务主体的财务信息,构成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报告的核心内容。但仅此还不够,必须增加一定的非财务主体的企业能力及其核心能力方面的补充信息。企业能力包括生产能力、营销能力、研发能力、企业家能力、议价能力等很多方面,其核心能力尽管还存在诸多争议,但它们直接影响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补充披露。财务核心能力报告不是对现行财务报告的否定,而是对现行财务报告的发展。它具有以下八个基本特点:

第一、非完全会计信息。严格意义上说,会计信息与财务信息不同,后者的范围比前者更宽,我国现行财务会计报告既有会计信息,也有财务信息,但以企业会计信息为主。而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报告不仅包括财务与会计信息,而且包括财务活动能力和管理能力信息,同时还包括企业能力中有用的核心能力信息。

第二、非完全历史信息。历史信息是以财务资源和财务状况为核心的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基本特征。但是,企业财务决策总是面对未来。历史信息虽然可以作为未来预测的依据,即使其信息是可靠的,也会影响信息的特定决策的相关性。而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报告不局限于历史信息,将影响企业未来决策相关的重要预期信息纳入信息披露范围,从而使其突破了历史信息的范围。

第三、非完全货币信息。货币信息是现行财务报告的又一特征之一,这是由会计基本假设和计量原则决定的。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非货币信息对企业核心能力和财务核心能力的影响越来越大。财务活动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企业能力、企业核心能力等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超出了财务表现能力,而这些能力都难以用货币信息披露。

第四、非完全数据信息。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主要披露财务会计的数据信息,非数据信息只是数据信息的补充。数据信息主要采取财务报表形式披露,非数据信息主要采取文字说明形式披露。财务信息披露的历史是非数据信息披露不断扩大和增加的历史。财务核心报告则主要采取非数据信息形式。

第五、非完全主体信息。会计主体是财务会计假设的基本基石,也是现行财务会计报告的基础。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只披露会计实体主体的会计信息。但是,随着虚拟企业的产生和实体企业的不断虚拟化,会计主体假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所以,葛家澍教授提出了“现实主体与虚拟主体相结合”的假设。财务核心能力报告不仅披露企业拥有的财务资源和财务状况信息,而且要求披露企业未拥有但对企业财务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的市场竞争信息、人力资源信息、行业发展前景信息等相关信息。

第六、非完全定期信息。由于持续经营假设和会计分期假设,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体系主要提供定期的财务会计信息。但财务会计信息需求者对信息需求的时间要求越来越苛刻,定期信息披露显然难以满足信息需求者要求。因此,财务会计信息披露期限越来越短。而财务核心能力报告由于涉及财务活动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企业核心能力等信息,因而要求即时披露影响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重大事项。

第七、非完全规范信息。会计信息披露要求严格规范,这是不言而喻的。信息披露规范的依据是会计标准,它要求会计标准制定和执行的规范。除财务核心能力报告中有关财务资源和财务状况信息要求规范外,财务核心能力的其它相关能力信息的披露则不要求完全规范,只要能被信息使用者理解即可。

第八、非完全有形信息。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体系主要提供有形载体信息,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和相关的附注及说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行有形载体的信息披露虽然仍有必要,但更多地将采取无形载体的形式进行披露。现行讨论已反映了这一趋势。财务核心能力报告内容是一个完整体系,它包括基本财务会计报表、财务会计报表附注、财务会计补充信息及说明、重大事项及说明、财务活动能力信息、财务管理能力信息、企业核心能力信息、重要的企业能力信息等。前四个关于财务资源、财务状况与重大财务活动方面的信息采取现行财务会计报告形式披露,后四个关于财务能力和企业能力方面的信息采取多种形式、多种媒体予以披露。

参考文献

葛家澍 1998 纵论财务报表模式的改进 财会月刊,6

葛家澍 2001 关于财务会计基本假设的重新思考 北京: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讨会(厦门大学),9

亨德里克森 1987 会计理论 上海: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会计特别委员会 1997

改进企业报告———着眼于用户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王松年,薛文君 1999 论财务报告的改进 会计研究,7

朱开悉 2001a.论财务报告重心的转移:财务资源到财务能力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

朱开悉 刘伟四 2001 论企业盈利可持续成长能力 黑龙江财专学报,6

朱开悉 2001b 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 财经论丛,5

higgins,rc著沈艺峰,洪锡熙等译 1998 财务管理分析 北京大学出版社/科文(香港)出版有限公司

iasc 1992 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