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电力市场调研优选九篇

时间:2024-01-16 16:19:27

电力市场调研

电力市场调研第1篇

一、**电力市场现状

**市现有**省地方电力公司所属**供电局,**省电力公司所属**供电公司两个供电单位。**供电局成立于**年,原为**地区管辖,**年划归西北电业管理局,**年移交**省农电局管理,成立以来承担着**市十二县区周边部分地区供电任务。

**供电公司成立于**年,**年西北电管局将所属**330千伏变电站基础上组建的**电力工委更名为**省电力公司**供电分公司,同年接管了神华集团神东矿区自备电网供电区域,**年改制为**供电公司,主要承担着神华集团神东矿区、神朔电气化铁路供电及**各经济开发区的部分供电任务,中电国华发电厂(2×100兆瓦)的上网转供电以及**电网的趸售电任务。

二、**电网现状

电源状况:**电网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性电网。多年来,由于**电网在**的电源建设相对滞后,**电网一直未与关中大电网并网联接。全市的电网建设和用电管理,一直由**省农电管理局所属**供电局负责进行。电源主要来自70年代晋陕两省合建的山西天桥水电站,及区内原有的几个单机容量很小的小火电机组建,电源十分匮乏。90年代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能源化工基地的开发建设,用电负荷骤增。为了满足用电需要,省、地方电力部门筹资先后新建扩建了20多万千瓦的小火电,**年底,**电网网内调管小火电厂、站共21座,总装机容量492.3兆瓦,**电网最大负荷为930兆瓦,区内可供负荷450兆瓦,不足部分由山西电网供200兆瓦、宁夏电网供70兆瓦、**电网供350兆瓦。

电网规模:**年底,**市境内已运行的电网设备有:**供电局所属110千伏变电站27座,变电总容量1483.1兆伏安,110千伏输电线路54条,总长度1475.96千米;35千伏变电站55座,变电总容量265.95兆伏安,35千伏输电线路86条,总长度1521.01千米。**电网**供电公司所属330千伏变电站2座,总容量600兆伏安,110千伏变电站6座,变电总容量213兆伏安,110千伏输电线路18条,总长度510千米;35千伏变电站6座,变电总容量43.2兆伏安,35千伏输电线路10条,总长度97.51千米。

电网运行状况:**这种比较特殊的电源结构,使**电网形成特殊的运行方式:府东电网以山西电网为电源点,由2座火电厂和2座110千伏变组成,并入山西电网运行;北部电网以**电网为电源点,由10座小水火电厂和7座110千伏变电站组成,并入**电网330千伏神木变运行;南部电网以**电网电源点,由9座小水火电厂和12座110千伏变电站组成,并入**电网330千伏**变运行;西部电网以由5座110千伏变电站组成,并入宁夏电网运行;**电网**供电公司除向**电网趸售电量以外,以神东矿区为主要供电区域,沿330千伏输电线路延伸发展用户。

三、**电网目前存在的问题

1、电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

**电网依靠20多座小水、火电厂,山西、宁夏、**电网四个电源点供电。**年底,**电网调管小火电厂、站有21座,但分布不合理,多分部在北部,且均为小机组,单机容量最大的2.5万千瓦,最小的0.08万千瓦,总装机容量492.3MW,这些机组能满足全网50%左右的负荷需求。**年以来,**市陆续开工了一批火电项目,总装机72万千瓦,但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大多数项目延期建设,预计**年底能投产20万千瓦。

**年,**电网外购电占供电量的50%,外购电受多种因素影响,限电比较频繁,全网限负荷30余万千瓦,其中**电网限10-25万,山西网限5-8万,频繁的限电制约了经济发展,也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

2、电网网架薄弱、结构不合理。

110千伏网架薄弱结构不合理。**电网以110千伏为主,形成了环网运行的双回路供电网络,经过电网改造,网架结构不断改善,供电能力大幅提高,但与高速增长的负荷相比,网架的薄弱是显而易见的。负荷集中在神木、府谷、**三县区,而且负荷增长过快,该区域的输变电设施长期满负荷甚至过负荷运行,给电网安全构成较大威胁,南部电网与西部电网缺乏电源支撑点,电压质量较差。

110千伏电压等级低,供电能力不足。**市仅有2座330千伏变电站,1条330千伏线路,全市电力供应主要依靠110千伏、35千伏输变电设施,**年以来,**市调整工业发展思路,提出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变大上项目为上大项目的产业发展战略,一批大型能源项目落地开工建设,高科技含量的化工项目如雨后春笋,这些大项目对电压等级和供电质量要求比较高,仅从技术层面上讲,110千伏也无法满足大负荷发展的要求。

3、市场竞争激烈,重复建设浪费严重。

**年**供电分公司接管神东矿区自备电网供电区域以后,开始沿330千伏输电线路发展用户,扩大供电范围,从而在**地区形成国电与地电并存,并开展激烈的电力市场竞争。为了规范管理,**年**省人民政府颁发了陕政发(**)10号文件,对在陕中央电力企业与地方电力企业的电网建设、运营及管理等作了明确的规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省级文件,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电力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在局部地区发展为无序竞争。

十六大以后,**市提出建设西部经济强市、文化大市、秀美山川新**“三大目标”和“三步走”战略规划,以及实现“三个转化”、做强“四大产业”、建设“五个园区”战略举措,使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连续以两位数增长。**省电力公司看好**电力市场的巨大潜力,把开拓发展电力市场的重点放在了**,凭借雄厚的实力与**供电局争用户、争市场。售电量逐年大幅度增长,2001年3.5亿千瓦时,2002年8亿千瓦时,**年15.04亿千瓦时,**年21.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纵观今天的**电力市场,单从售电量来说,三分天下**供电公司已有其一。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两个不同主体的供电企业相互竞争原无可争议,而且竞争使得双方都在不断的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受益的是广大用户。但竞争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

一是竞争的不公平性,**供电公司竞争发展的用户均为**、神木沿线的优质用户,负荷大、损耗小、便于管理维护、效益好。而**供电局在发展用户的问题上是没有选择的,效益好的要供电,效益不好的甚至亏损的也要供,米脂、佳县、清涧、吴堡、子洲、绥德、横山七县都是农业县,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差,输电线路迂回曲折,损耗大用电量小,均为供电亏损县,**年,农村排灌和化肥生产有三个亿的电量,形成大额度亏损。在总体经营盘子中,**供电局通过神、府、榆等5县的盈余弥补其他7县的亏损,保持全局经营的平衡或者略亏,若**供电局也一味地发展优质高效益的用户,置南部广大农村和政策性补贴用户不顾,又有违于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供电局是背着巨大的包袱与轻装上阵的**供电公司竞争,竞争的不公平性和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是重复建设浪费严重。双方互争供电范围,电网重复建设,如为了争供**城区的化工负荷,双方均在**市郊开发区新建110千伏变电站,两站相距不到一公里,容量均为10万千伏安,在郭家湾、何家塔、柠条塔双方均建有35千伏变电站,电网建设投入高,110千伏工程动辄上千万甚至几千万,35千伏工程也在几百万以上。国电地电都姓“国”,**供电局和**供电公司分属**省电力公司和**省地方电力公司,都是完全的国有企业,重复建设给国家造成巨大的资金浪费。

三是不利于电网互供余缺,使电力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按《**110千伏电网与**省330千伏电网并网购电合同及调度协议》,**330千伏主网供给**电网的电量应达到25亿千瓦时,**年**电网以330线路超载、网内电厂燃煤紧缺、机组检修为由频繁对**电网限负荷,实际供给不到1/2,**电网购**电网电量11.49亿千瓦时,购山西、宁夏电网电量11.95亿千瓦时,供电缺口在30万左右,**省公司在对**电网限负荷的同时,曾将其所属神木国华电厂余下的10万千瓦负荷长距离输送到延安。作为竞争的双方,一方对另一方限负荷也无可厚非,但客观上加剧了地方缺电状况,形成电力资源的浪费,受损的还是国家。

四是竞争将会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双方竞争的实质是利益之争,目的是为了实现各自效益的最大化,目标是效益好的大用户,而农村则不在之内,**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的83%以上,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需要电力的支持,**市委提出发展生态农业、建设山川秀美新**的目标,没有可靠的电力保障,生态农业建设将受到影响。

**电力市场的无序竞争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造成国家财力和电力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电网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不利于**电力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于体制创新

上述问题的产生,其根源是体制的问题,解决问题也主要应从体制上入手,应站在服务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站在推进电力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角度,按照科学的发展观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经过近一年的调研,提出以下建议:

1、实现**电网的统一规划建设、统一调度管理,解决**电网网架薄弱,供电能力不足的问题。

预计**年**电网最大负荷将达到1400兆瓦,未来三年,每年负荷将新增1000兆瓦左右。此外,经济的高速增长与缺电的现状刺激了电厂的建设,除了在建的锦界国华、府谷庙沟门、清水川电厂,兖州煤业和中铝集团自备等一批大电厂外,**电网还需接纳十几个中小型环保节能电厂,未来两年新增负荷近850兆瓦,到2010年,**市境内运行的电厂将近40座,总装机超过4900兆瓦。无论从电力发展的现实和前景看,还是电网调度管理技术方面考虑,实现**电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度管理,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符合科学的发展观,有利于**电网融入国家大电网,是建设坚强的**电网的最佳选择。

2、进一步明确职能,解决无序竞争以及**电网的发展问题。

电力市场调研第2篇

本文结合调查获得的数据,就农业类电视节目在农村的收视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对电视业界改进农业电视节目的采

编和经营管理有所裨益。

相关情况简介

对农业类电视节目的界定。本文中所提及的农业类电视节目,是指我国大陆地区以服务农村、农业、农民为主要目标,具有固定的宗旨、播出时间和周期、采编和管理队伍的电视节目,涵盖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相关电视频道、栏目和节目。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以户籍在江西农村的常住居民为主体,包括在当地谋生、工作的“留守族”和回乡过年的“打工族”。年龄层次在18-65周岁,且最近三个月经常看电视。从统计结果看,年龄在18-65周岁的占常住居民的98.3%;户口在农村、在当地居住一年以上、最近三个月内经常看电视的占调查总数的97.6%。其中男性占69.9%,女性占29.4%。

调查与数据处理方法。本次调查问卷采取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办法。分层抽样的主要依据是根据被调查者在当地的经济状况,分为富裕、中等、穷困三级,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调查区域涵盖了赣北、赣中、赣南、赣东、赣西,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6份,问卷回收率约为95.33%,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主要用SPSS10.0和EXCELL软件处理分析。

农业类电视节目在农村影响力的现状

节目总量少,在农村受众中的知晓度低。

在回答是否知道所在省的电视台有专门的农业类节目的问题时,54.5%的受访者选择“知道”,42%的受访者选择“不知道”,未填者有3.5%。有74.8%的受访者回答“不知道”在设区市的电视台有专门的农业类节目;有80.8%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所在的县(市/区)的电视台有专门的农业类节目。江西卫视曾于1997年1月至2004年6月自办过一档名叫《稻花香里》的农业类节目,至今在农村观众中仍有一定影响力。

有数据显示,在省级电视台中开办农村节目的不到二十家,市、县级电视台开办农村节目的更是寥寥无几,在368家注册的各种电视媒介中,开办农村节目的只占4%。在江西省内所有设区市级电视台中,现仅存赣州市电视台于2002年3月1日开播的一档农业节目《新农村》(原名《希望田野》《三农天地》),播出时间为每期10分钟。该栏目信号仅覆盖赣州市章贡区,其余17个县市及乡村并未覆盖。

在农村的认可度低。

关于有无从电视等新闻媒体获得帮助或启发的调查显示:在种植业生产过程中,仅32.9%的受访者认为“有”;在养殖业生产过程中,仅23.1%的受访者认为“有”,9.4%的受访者未填;在企事业单位工作或其他生产环节中,仅19.6%的受访者认为“有”,16.4%的受访者未填,31.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未在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或从事其他生产”。

在从哪条渠道获得帮助或启发的调查中,66.4%的受访者未填,只有17.1%的受访者认为是从“电视农业类专题节目/专栏/频道”获得;12.6%的受访者认为,是从“电视新闻节目”中获得;认为从“电视广告”中获得者最少,仅2.8%。

另外,尽管农民电子媒介接触率很高,但通过电子媒介传播的农业科技信息只占10%。在农村科技传播中,人际传播占有绝对优势,组织传播次之,大众传播最弱。

收视份额低、目标受众总体忠诚度低。

农村电视受众在农忙与非农忙期间的收视习惯变化不大,在非农忙时的农村受众收看电视居前六位的节目/栏目/频道中,农业类电视节目仅居第6位,收视份额并不高。

调查发现,农村受众主要是从中央电视台有关频道获取自己所需的涉农信息。40.9%和7.3%的受访者认为,从CCTV-7(如“致富经、科技苑”等)和CCTV-2(如“金土地”等)获得过自己需要的信息。农村受众对央视农业类节目的认可度也不到50%,而对省、市、县级电视台对农电视节目的认可度,低于6%。受众的忠诚度可从收看农业类电视节目显现出来。70%以上的农村受众只是“有时间就看看或偶尔看看”。天天收看的受众只有6.3%,经常看(4-5次/周)的仅15.7%,有时看(2-3次/周)的有36.0%,偶尔看(1-2次/周)的有35.7%,未填者和“从来不看”者各占2.4%和3.8%。

传播内容与农村受众的实际需求错位。

广大农民朋友“欲知”、“应知”的内容在电视节目中很少看到,即使是有关农村、农民、农业的新闻报道也缺乏贴近性与针对性,科技味、学术味太浓,与农民的理解水平不相适应;说教性强,形象生动性不足,难以吸引农民;面向广大农村的电视节目偏少,特别是面向农村的专题性节目更少。

存在的缺陷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从高到低依次为:1、所提供的信息不实用(占27.3%);2、播出时间不合理,不便收看(占23.1%);3、农业科学技术讲解不详细、不便学习(占21.0%);4、讲解枯燥、不生动、不专业(占14.7%);5、播出时间太短(占8.7%)。

农村电视受众认为,现在电视农业类节目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依次是:播出时间不方便收看(占27.3%);没有选择农民真正关心的问题(占22.4%);节目信息量小,内容单调、乏味(占11.5%);缺少反馈或反馈不及时(占9.8%),对问题的挖掘和揭示不深入(占7.3%);形式呆板,不好看(占5.9%);7、内容不真实,不能反映农民心声(占4.9%)。

加强市场调研,

提升农业类电视节目影响力

加强市场调研,确立受众本位传播观。当前农业类电视节目在采编、经营管理中,采编管理人员凭经验、靠感觉办节目的多,利用新闻传播学、统计学等专业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调研的较少,导致农业类电视在创办之初存在较大的主观盲目性,在关停节目时又存在较强的主观随意性。日常播出的节目存在针对性、可视性不强和传播效果欠佳等问题。

在电视节目异常丰富、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农业类电视节目要想提升影响力,就必须把满足农村受众需求放在第一位。农村电视受众无论在收视时段、兴趣爱好、信息需求与选择等方面都有着与城市受众不同的自身特点。因此,加强市场调研、确立受众本位传播观、避免传播的盲目性就显得十分必要。

满足农村受众需要,积极提升节目影响力。满足农村受众需要、提升节目影响力,传播者要弄清楚以下问题:

现代农民应该掌握哪些信息?概括起来有:方针政策信息、实用技术信息、优良种苗信息、农资供应信息、市场变化信息、气象变化信息和防治病虫害等方面的信息。

农民主要在哪个时段看电视?本调查显示,平时,农民看电视主要集中在三个时段:一、晚上19:00-22:00,具体数据为19:00-20:00占71.7%;20:00-21:00,占66.4%;21:00-22:00占36.4%;二、中午12:00-13:00占23.4%;三、上午8:00-9:00占10.8%。农忙时,农民看电视则集中在二个时段:一、晚上20:00-22:00,具体数据为:20:00-21:00占62.9%;19:00-20:00占44.1%;21:00-22:00占36.4% ;二、中午12:00-13:00占18.2%。

农村电视受众期待怎样的农业类节目?调查结果表明,居前五位的依次是:1.考虑到农民的作息时间,合理安排节目播出时间的有97例,占33.9%;2.全面、及时、真实报道农民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事,增加信息量的有56例,占19.6%;3.深入现场,多和农民面对面交流的有45例,占15.7%;4.报道农民真正关心的问题,把节目做深做透的有40例,占14.0%;5.用农民明白易懂的语言和方法制作节目的有17例,占5.9%。

哪些信息最受农村受众关注?关注度居前九位的依次是:1.治理乱收费、减轻农民负担(84%);2.农产品价格行情涨跌(80.4%);3.脱贫致富门路、技术等(77%);4.医疗卫生(75.1%);5.农村政策的执行、变化(73.8%);6.反腐败、廉政建设与教育改革、收费并列(各为69.6%);7.2008年北京奥运会(69.3%);8.农产品的贸易、销售(65.4%);9.打击假冒伪劣产品(64.7%)。

农村电视受众建议增加播出数量居前十位的选项依次是:1.脱贫致富门路(技术等);2.治理乱收费、减轻农民负担;3.农产品价格行情;4.农村政策的执行、变化;5.2008年北京奥运会;6.医疗卫生;7.打击假冒伪劣产品;8.教育改革、收费;9.反腐败、廉政建设;10.农产品的贸易、销售。

电视农业类节目哪些方面最吸引农村受众?调查显示依次是:致富信息(占41.6%);反映本地的实际情况(占34.6%);报道语言朴实、通俗易懂(占18.5%)。

加强媒介营销和受众媒介素养,拓展受众市场。电视节目的营销方式方法很多,既可以通过广告、赞助等方式进行,也要善于通过举办各种公益活动、策划媒介事件、深入农村现场、邀请农村受众参与节目采制等方式来提升节目知名度和美誉度。

此外,结合农村受众的特点,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媒介素养教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对农村受众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既要发挥政府在推进媒介环境硬件建设方面的作用,也要发挥电视等新闻媒体自身软件建设方面的作用。新闻媒体要发挥自身优势,不仅要广泛联系政府官员、各类专家学者、大中专院校学生,还要特别加强与农村基层干部、种养大户等“意见领袖”之间的联系,有意识地通过他们来提升普通农户的媒介素养。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加核心竞争力。人才是打造农业类电视节目品牌影响力的关键。目前农业类电视节目的从业人员从新闻、农学等出身的少,存在着基础薄弱、专业知识底子薄、凭经验办事等不足。笔者认为,应采取开门办节目的方针,采用 “电视台+农业院校”共同培养的方式。农业院校可以为电视台输送人才,电视台也可以为农业院校的新闻、农学等专业学生提供实习的平台并从中选拔优秀人才,从而实现互惠双赢。

参考资料:

⒈王京.《加强节目针对性,为农村电视观众服务――农村电视观众收视需求分析》.《电视研究》.2006-06

⒉彭光芒.《对当前农村科技传播媒介环境的调查》.《湖北农业科学》.2002-5

⒊吴信训,倪瑜等.《当代农村电视收视习惯调查》.《新闻爱好者》.2006-9

⒋周进.《现代农民应掌握的信息》.《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6-2

⒌郑智斌,樊国宝.《论农村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 -5

电力市场调研第3篇

【关键词】实时平衡;调度机制;安全校正机制;实时平衡;辅助服务

0.引言

就目前来说,我国的电力市场体系仍然是处在大力发展的建设状态,从世界当前的发展趋势和经验观察来看,无论是采用任何形式的市场体系,其中涉及到电力实时平衡调度方面的内容都必须要由国家、省级专业电力调度机构来进行全权负责,也就是说,电力的调度必须要保证与其他区域、省级之间的协调同步性。利用该系统,能够对不同层级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权赋予,这种形式的电力调度方式是目前确保电网能够稳定运行的一个有效措施。下文主要针对电力实时平衡调度交易市场运作的机制以及模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1.电力实时平衡调度机制

实时平衡交易主要是通过电网调度员来依据下一个时段的调度时刻的起始时间点中所存在的系统不平衡量多寡,来确定是否启用上调机组还是启用下调机组。同时,还要根据实时接收到的增减负荷报价,按照一定的规律对其进行排序,并且使得机组的负荷水平进行调整,直到其负荷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完全满足不平衡量,即可以开始对下一个时段之内的电网供需不平衡量进行调度。

实时平衡辅助服务一般由调度员通过市场成员竞价或与市场成员进行双边洽谈签订合约,主要是平衡每个调度时段内的ACE(一般通过AGC机组实现),并使每个调度时段的电网频率及电压(一般通过调频、调压实现)维持在规定的范围内,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和电能质量。调度员首先启用在日前市场(或合约市场)购买的辅助服务(包括调峰、调频、调压、各种备用等),如果日前购买的辅助服务不能满足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能质量,调度员就必须在时前/实时平衡交易市场购买与备用、频率和电压控制相关的辅助服务。

2.电力实时平衡交易市场设计及运作流程

有关术语定义:该时段调度计划出力(或调度计划电量)定义为:年度合约市场交易合同分解到该时段的出力(电量)+月度合约市场交易合同分解到该时段的出力(或电量)+周合约市场交易合同分解到该时段的出力(或电量)十双边交易合同分解到该时段的出力(或电量)+日前市场交易计划在该时段的出力(或电量)十时前市场交易计划在该时段的出力(或电量)。该时段调度计划出力也称为:对应时段调度计划出力、该时段(或对应时段)的基准调度计划出力、机组在该时段(或对应时段、上调(或下调)出力的基准点。该时段调度计划奄.量也称为对应时段调度计划电量。

2.1电力实时平衡交易市场的设计

电力实时平衡交易市场进行建立的一个初衷就是能够能够让电力调度员按照接收的负荷增减要求报价来对电力出力、负荷等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整个电力系统网络中的能量能够维持在一个较好的平衡范围之内,达到安全运行的目的。

而发电商自身在进行发电的过程中,可以依据自身的发电出力状况、发电合同、报价策略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来确定自身的电力发电机组是否需要加入到电力实时平衡调度交易市场中;如果说在有需要的情况下,要加入到实时平衡调度交易市场中去,就可以依据当前的市场规则不同,提前数个小时或者时间段向相应的实时平衡调度交易市场提出申报,其申报内容可以是出力范围的价格上调或者出力范围价格的下调。总之,实施调度交易中的计划制定和当前市场的单时段计划制定有着极大的相似性,而市场在运作的过程中,究竟采用怎样的报价方式和数据,这主要依据当前市场的变化和规则来进行制定;除此之外,在用户用电减少负荷报价之后,其性质就等于发电商自身必须要对出力报价进行提高,而用电方的负荷报价提高,那么就代表着发电生可以对出力报价进行降低。

2.2实时平衡交易市场运作流程

(1)发电厂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利用当前的电力市场运营系统,对实施平衡交易市场上所规定出来的机组报价数据进行实施的申报。

(2)电力调度交易机构接收数据申报、校核报价数据是否有效。

(3)在实时平衡调度时,进行未来一个(或几个)调度时段的超短期负荷预测。

(4)制定实时调度交易计划并对交易计划进行安全校正。对于每个实时平衡调度时段,实时调度交易计划的调整都基于原有的调度计划,如北欧电力实时平衡交易市场是以市场成员日前的调度计划作为机组实时调整的基准出力点;英国是以实时平衡交易市场关闭前市场成员申报的出力计划作为机组实时调整的基准出力点。经过调整后的实时调度交易计划必须进行安全校正。

3.实时平衡交易市场中的结算机制

实时平衡交易中所涉及到的电量结算必须要和当前的合约市场、日前市场中所存在的电量结算是完全分开的。并且实时平衡交易市场在这一过程中的交易量与合约市场、日前市场的交易量相比较而言,其实时店家在运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波动可能会远远其他市场波动。并且由于参与到下调出力的调度交易工作中,就会直接导致机组自身的收入减少,这促使绝大多数发电商都不愿意参与到下调出力的调度交易工作中。所以,为了能够让发电商积极的参与到下调出力中去,就应当在实时交易的结算规则中让下调交易对于机组来说具有更大的诱惑力。

3.1对被调度员接受的Bids和Offers的结算

在每一个实时的调度结算时间段之内,当上调机组在进行出力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机组自身的上调出力报价由低到高的选择顺序来对电力负荷进行调度,而在选择的过程中,要以上调机组所具有的最高报价来作为交易时段之内的一个统一价格,同时,对机组内部的电量进行实时的调整结算;当下调机组在进行出力的过程中,就应当依据机组的下调处理来按照报价由高到低的方式来选择性调度,并且选择的机组要使用最低报价来作为该机组的统一价格,同时对机组当前的实时电量进行调整结算。

总的来说,按机组在每个交易周期内被调度员接受的Bids/Offers进行结算,向提供Offers的机组付费,向提供Bids的机组收费。

3.2对不平衡,的结算

不平衡结算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决定不平衡电价及不平衡电量的结算。机组在某调度时段内的不平衡电量等于其在该时段合同电量减去其实际上网电量。不平衡电量按分钟进行累加,其计算方法不平衡量结算采用2种电价:一是系统买电价格(SBP),即以成交电量为权重的加权Offer价格;二是系统卖电价格,即以成交电量为权重的加权Bid价格。

4.结语

总而言之,实时平衡调度交易主要就是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对电网内部所呈现出来的供需不平衡现象进行调节,以此来使得电网调度不仅能够充分的满足电力需求,还能够严格按照市场的发展规律来进行调度。而实时平衡调度交易市场还是当前用电市场中一个有效的补充,它不仅仅为市场的各个用电成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调度交易机会。还利用其自身对于电价实时平衡的能力,灵敏的反应出了当前市场经济的信号,这能够便于电力平衡调度进行市场价(下转第141页)(上接第98页)格平衡,良好的对整个经济市场进行把控。 [科]

【参考文献】

[1]尚金成,张兆峰,韩刚.区域电力市场竞价交易模型与交易机制的研究:(一)竞价交易模型及其机理、水电参与市场竞价的模式及电网安全校核机制.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9(12):7-14.

电力市场调研第4篇

1电力市场调研的有关概念

1.1什么是电力市场调研

电力市场调研的定义:电力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进行电力市场经营、规划、生产和销售决策,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采用一定的程序,有系统、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收集、加工、处理电力市场信息,并得出结论的一系列调研活动称为电力市场调研。对客户服务需求及满意度调查体系的研究分析具体包括:市场占有率、购买意向与市场需求、潜在消费者群体规模与群体特征、新电价品种市场潜力研究等。展开来说,电力市场调研时电力企业进行管理时的有效工具。在电力营销的过程中,借助电力市场调研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丰富且真实的电力市场现状的第一手资料,作为制定电力市场有效营销策略的依据。同时,电力市场调研所用的调查方法都应该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资料收集力求完整和真实,在统计整理的过程中要有逻辑性。因此,可以说电力市场调研时在电力市场营销理念的背景下,以满足电力消费者的消费愿望为目标,客观分析电力消费领域的过程,为电力企业管理层的营销决策服务的。

1.2电力市场调研在电力市场营销中的作用及其常用形式

电力市场调研的作用可总结如下:首先,电力市场调研具有预测作用。例如,我们通过分析市场调研结果,初步掌握消费者对于某种新型的电力产品的态度和消费倾向,从而预测该种产品的潜在市场受欢迎程度;根据电力价格等估测企业在电力市场中的竞争形势等,对市场的正确预测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的分配电力销售任务,优化人员配置。其次,电力市场调研结果可对复杂的电力营销提供方法和策略。通过分析调研结果,可以搜集消费者对电力当今销售策略的意见,可以使管理层及时作出策略调整,选定最有效的电力效力销售渠道,从而拓宽市场。最后,市场调研的过程也是积极地、有针对性宣传地过程。例如:根据锅炉现有市场调查结果和潜在市场容量的分析,利用现行的分时电价政策,有针对性宣传,使客户在技术、经济比较后,优先使用电锅炉;支持、协助电动机、车的研制,宣传、鼓励、参与使用电动机、车,形成新的电力销售市场;对新开发的居民住宅,通过免费、优惠的价格,安装电力炊具、电热水器等,采用先入为主的营销策略,抢占电力市场。电力市场调研的具体方式有:网络问卷、现场问卷等。设计调研问卷的内容时,要根据不同的调查群体,设计有针对性的供电服务调查问卷。如:对有电力相关知识基础的专业客户可设计专业性较强的问卷。对于普通市民的调查问卷则应该尽量避免使用生僻的电力专业术语,以免影响与客户的交流效果。另外,问卷的选项应全面、直观并且没有歧义。

2电力市场调研预测工作中的问题及其相应的营销策略

2.1居民家庭能源消费状况分析,寻找电力消费增长点

通过调研分析发现,目前居民家庭能源消费中,电能形式的项目主要指照明工具和家用电器,这些仅仅占到居民家庭能源消费的一小部分。家庭生活的用能形式主要有洗澡、饮用水、取暖、制冷和厨房用电。在厨房用电方面,天然气的比例较大,虽然电饭煲、烤箱等电力厨具应用较为方便,但是天然气火力强,电力未能达到该方面的要求;饮用水电加热的方式为人们接受;洗澡方面电热水器是电力市场应该关注的方面;取暖方式一般为锅炉集体供暖,尽管也有电暖气等取暖设备,其市场条件尚未成熟。通过调研,我们初步掌握了居民的用能结构,为了扩大电力的市场占有率,我们可以根据调研结果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例如:根据居民的用电要求,对于新建的住房,要做好用电容量的估算,做好布线工作,对于老住房,则要做好电路改造工作;密切关注饮水机、电热水器、空调的研制和生产动态,联合生产企业等推出电力促销活动,鼓励居民用电,等等。

2.2加大电力宣传,提升服务质量

电力市场调研第5篇

关键词:电力营销;市场调研;供用电合同管理及客户服务的构架

中图分类号:TM561 文献标识码 :A

直面区域电力市场身处的特殊环境,需要在拓展市场空间,提升经济实力的同时,还应当根据电力供应与使用的特殊性,正确运用供用电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依法经营,规范供用电秩序,并围绕“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服务方针,通过市场调研手段,去充分了解客户的电力需求,及对电能产品或电力服务的满意程度,从而在区域电力营销工作环节中,体现公司的企业精神。因此研究如何建立市场调研、客户的供用电合同及服务客户管理体系的集约式框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一、供电企业建立市场调研、客户供用电合同及客户服务管理框架的缘由。

客户是供电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服务对象,是供电企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谁能赢得用电客户,谁就能赢得市场。用电客户是企业营销环节最重要的环境力量。首先必须要了解客户、研究客户。因此有目的、有重点的研究市场,必须要建立在合理区分客户上。供电企业可把客户分为:重要用电客户、大客户、一般客户三种。近期各类经销商热捧的差异化服务既是如此,如移动通信客户推行使用的贵宾卡,餐饮业中经常消费的固定大客户等。就广大的用电客户而言,保证连续供电、电能质量好,价格合理、购买手续简单、结算方便及周到、全方位、便捷的服务,是他们所共同追求的永恒目标。但对于重要用电客户,他的用电需求当然要高于其他用电客户,诸如对电能质量、用电负荷、供电可靠性(双电源)的需求等;由于是重要用电客户,那么他们除了需要在第一时间免费获得电力相关信息,具体日常业务的上门指导外,还需要在其他用电领域有需求时,供电企业对他的认同感和回报;大用电客户的需求与重要客户存在差异,那就是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及相应的供电信息,必要的服务,及电力专业方面的技术指导等,一般照明用电客户,从用电需求的角度来看,城市与农村也有较大区别,如保证用电需求,尤其是在电力供应紧张的时期,细致周到的优质服务,结算电费时的快捷、便利。

在合理区分客户、强化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还应加强对用电客户的契约化管理。供电企业与用电客户的关系,说到底是一种供用电(热)合同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是靠一纸合同来规范的。供用电合同就是供用电双方的“法律”,具有法律约束力。目前供电企业在供用电合同管理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即合同的内容与实际不符、应签定合同的未签,合同到期应签订的未续签,合同管理(如:低压居民的供用电合同)没有全部进入微机化管理等。此类问题的出现,一方面说明在供用电合同签定时不规范、不严格,另一方面也说明对供用电合同管理不到位,微机化管理应用程度有待加强。供电企业就可以借助抽样调查的方法,划分出具有个性电量增长的、持平的、增长幅度较大的各类用电客户,根据划分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用电客户的容量与电量增减的变化情况,采取必要的促销策略,引导用电客户的电力消费,挖掘潜在的电量增长点。

在建立平等的契约关系(供用电合同)上,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是供电企业的工作目标,也是树立良好企业形象,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保证。因此还可以对客户的诚信情况进行分类,如可依据用电客户的是否有违约、窃电行为,

用电客户是否按时足额缴纳电费等,开展客户用电信誉等级评价制度,对所辖用电客户实行分级管理,采用激励与限制措施,为用电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二、如何建立适应本公司特色的市场调研、供用电合同管理及客户服务的构架。

当前,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期、推进管理变革的攻坚期,改革和发展任务艰巨,矛盾和问题错综复杂,挑战和机遇互生并存。因此供电企业必须正视自身面临的困难和内外部环境,对构建市场调研、供用电合同管理及客户服务的框架,要在作出准确分析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同时也必须紧贴供电企业的实际,根据形势和情况变化,使之不断丰富和完善。创新日常管理机制,将现有具有管理、生产双重职能的工作进行剥离、重组,建立市场调研、供用电合同既客户服务管理的框架体系,使电力营销管理工作更具有专业性。

成立以供用电合同、市场分析、研究、客户服务管理为主线的独立职能管理部门(专业管理室),负责直供区及所辖县公司营销职能管理,具体从事供用电合同管理、市场分析、研究、客户服务管理工作。同时要根据职能和需要,成立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服务维修点,其人员和规模视实际情况而定,以此逐步建立一个与生产经营相匹配的电力市场研究、客户服务的框架体系。建立一个与生产经营相匹配的电力市场研究、供用电合同管理、及客户服务的框架体系,可具有以下优势和特点:

1 使供用电合同从签订到供用电合同管理,进入专业化管理的层次,为供用电合同的签订增加一道管理“防护”,并加强对修订供用电合同中间过程的监控力度,从而有效化小供电企业的风险,减小企业效益流失。

2 设置专职机构和配备专业人员对电力市场进行各类题材的专题调查,通过实际调查研究,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经过细致的筛选分析后,提出具体可行的电力市场研究方案,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3 通过缜密的电力市场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客户的服务进行专业化管理,只有专业化作的管理才能使电力市场调研、供用电合同管理、客户服务管理步入更科学、更规范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陈丽. 消费需要导向下用电营销模式探讨[J]. 科技风,2011(19).

电力市场调研第6篇

关键词:优化调度 市场机制 约束条件  前言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电力系统运行调度决策,往往是以一般意义下的运行费用(如投资费用、输电损失费用、运行和维护费用等)最小为目标,满足给定约束条件的一种优化方案,该方案通常就是电力系统运行的调度计划。传统意义下的电力系统运行调度决策机制面临严峻挑战,在追求一般意义下运行费用最小为目标的基础上,如何适度考虑特定意义下的费用(如阻塞费用、中断费用、校正或预防控制的附加费用、维持适宜有功、无功备用的附加费用等),进行电力系统运行调度的决策,以保证电力系统正常安全运行下的电力市场效益,已迫在眉睫。因此在电力市场环境下提出电力系统优化调度的新框架非常重要。

1. 电力市场中的研究优化调度的特点

电力市场属交叉学科,它涉及经济、电工、法律、能源、环境等多个领域,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有机结合体。从社会科学的角度研究电力市场时,应主要探讨电力市场改革所涉及到的法律、经济、社会问题,应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电力市场化改革应该注意的问题,同时采用法律、经济等手段来管理电力市场,研究和比较各国电力市场改革的历程、现状、异同,提出改革方案、组织框架等等。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研究电力市场,则主要以微观数理经济学为基础,结合电力系统专业知识,分析电力市场中的企业行为、市场特性,解决在建立电力市场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研究电力市场,需要用经济学家的眼光来重新审视电力工业中的各个方面。

2. 电力市场中的优化调度与传统优化调度的区别

2.1 目标函数

优化离不开目标,在市场机制下,电力系统运行优化调度的目标又被赋予新的含义,蕴藏诸多深刻的市场经济内容。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追求单目标:即追求一个目标的优化问题,传统电力系统中运行费用最小、网损最小等等,这些都是在已知发电成本的基础上,从整个系统优化的角度考虑的。而在电力市场环境下,发电商成了独立运营的实体,其成本不再是公开的信息,传统优化调度中的“成本”在电力市场中被发电商的报价曲线所代替,电网优化的目标也有所不同,主要是购电费用、网络损耗、输电能力等等。

②追求多目标:即追求若干个单目标问题的确定性组合所形成的优化问题。在电力市场中,此类问题很多,如运行费用与输电损耗,运行费用与环境污染限制,运行费用与安全、可靠水平等。对此,以单目标问题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寻求多目标间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权衡系数,会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适应社会整体效益提高的要求。

③目标与约束间的换位:目标与约束是相辅相成的,起作用的约束必将对目标施以影响,从数学意义上讲,目标和约束可以相互转化,从市场经济意义上研究这种转化的机理,如对应目标中既有可变费用又有不变费用的凸凹问题、旋转备用处理问题等。探索目标与约束相互转化的测度指标,会引导电力市场电价符合经济规律,抓住关键资源,把握资源的平衡使用,更重要的是给出合理价格及稳定、均衡市场的发展。

2.2 约束条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电力市场的建立,电力系统运行中受制约因素越来越多,处理约束函数是电力系统运行调度优化的重点,也是难点。探索研究电力系统运行中地域、时域上的关联,促使电力系统运行调度优化,实现解耦或弱耦合,将便于问题的快速求解。这方面的问题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能量受限:此类约束包括有一定调节能力的水电厂、抽水蓄能电厂、环境污染受限制电厂等,它与整个研究周期相关联,对电力系统运行有较大的影响。然而,与此约束对应的机组一般运行在电力负荷曲线的腰荷与峰荷之间,研究、寻求解耦或弱耦合的地域、时域范围,建立沿时域轴上、具有带状特征的约束模式,便于分解协调,简化数学模型,使复杂问题得到简单化处理,可使研究工作真正与实际工程相吻合。

②离散及有上下界:这种限制包括火电机组启停的时域关联制约,机组最大、最小的有功、无功限制,变压器分接头调整次数及上调、下调范围,无功补偿设备投切次数的限制,FACTS 控制量的限制等。配合系统有功、无功负荷变化的统计规律,研究此类约束适应统计规律的模式分类,建立沿时域轴上、具有反映各自特征模式的时域窗口,具有前瞻能力的约束模式,实现该约束的解耦或弱耦合,可有条理地对实际工程问题进行处理。

③依赖约束:该类约束受上述约束牵制,处于被动地位,如输电网络(N- 0,N- 1,N- 2 等)安全约束、负荷母线电压约束等。根据对电厂和用户地域及相应发用电的任意状态的全面分析,探索电网输电能力的最小割集表达,探索输电网络中各点间有显著影响的最大电磁波及范围,依次建立地域划分模式的度量指标,寻求关联或松弛的必要约束表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3 算法

目标和约束的结合便是电力系统运行调度的优化模型。模型的实现必须有配套的算法。具体体现在:

①前瞻技术:实现反映各自特征模式的多前瞻时域窗口下的在线优化技术;

②网络流技术:充分利用节点电流(KCL)和回路电压(KVL)定律表达的简洁性,探索二者分离且有效的线性约束表达方式,解决平面网孔搜索的系统方法;

③信息与稀疏技术:充分利用稀疏技术及约束不变信息,探索每一优化断面变化信息与不变信息的传递规律,实现有效率的计算资源利用;

④现代优化技术:模糊集合、Lagrange 松弛、网络流及现代内点等技术与研究内容充分、有机的结合,可实现快速计算的要求。

3. 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决策新理念

电力市场交易决策主要是用来解决唯一电力市场交易的机制。目前一般把电力市场分为能量市场和辅助市场,辅助市场又分成若干类。这样做,似乎对电力这一特有的行业有其合理性,但在操作上必然带来一系列问题。与目前一般意义下的电力市场相区别,本文所指的唯一电力市场,具有如下特点:

①等效电力商品:在电力市场交易中,市场参与者(包括电网)存在风险性信息,电力市场的风险由概率分析方法决定。在此背景下,提出等效电力商品的概念。等效电力商品比实际使用电力商品要大,即二者的比(等效系数)大于1。此系数与输电能力、安全、可靠水平关系密切。对此系数的分析,有助于探索辅助服务、发电随机性、用户用电随机性等向等效电力商品的转移规律,实现唯一电力市场交易。

②可变与不可变费用同时进入市场:这种情况对应于发电侧市场全面放开,尽管目前仅有少数国家实行这一机制,但这是电力市场的发展趋势。由于在这种情况下,研究问题的目标中必然出现凹凸成对的目标项,而且必须保证不变费用的收回,这是一个复杂的优化问题。

③理想化的电力市场交易:所谓理想化电力市场交易,是指买电卖电全部放开,多种交易形式共存,电网对买卖双方开放。应研究这一情况下电力市场的均衡规律,供给、需求的弹性变化趋势与电力市场决策机制的关系,分析市场参与者行为对市场总剩余的影响机理,借以完善电力市场交易的决策机制。

电力市场调研第7篇

建立区域电网电力市场,将面临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例如市场模式设计、市场交易方式;电价机制、及其调控;转供,开设输电通道;期货和现货合同等问题。本文仅就区域电网电力市场模式设计及其相关问题,予以探讨。

一、建立区域电网市场已具备前期条件

1、电厂具备良好运行状态

改革开放以来,电力系统的发电企业先后经过企业整顿、升级、双达标、创一流等阶段性重点性整治、改造、提高和创优工作,电厂的设备水平、安全环境、人员素质、科技手段、管理能力和效益实力,得到全方位总体提高,发电设备处于稳定可靠、环保效能的良好运行状态,已能满足区域市场的需要。地方投资主体的电厂,亦参照了上述做法。

2、电网基本框架已构筑

最近几年,随着西电东送战略部署实施步伐的加快,以及首批电源、电网项目的顺利进行和相继投产;同时,各省市“城乡两网”改造的预期完成,更好地提高了电网输、送、受电能的整体功能。至2000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总长度分别为:500千伏25910千米、330千伏8524千米、220千伏l22597千米。220千伏及以上主干网骨架已形成,提高了区域联网能力。

3、五大集团资源配置相当

“五大”发电主体,同等参与市场“公平、公开、公正”竞争。5家发电集团公司的资产规模、质量大致相当,地域分布基本合理,在各区域电力市场中的份额均不超过20%,平均可控容量约为3200万千瓦,权益容量在2000万千瓦左右。为五大集团参与竞争,提供了“透明、公开”市场平台。

4、有良好的区域网间输送技术与市场条件

随着西电东送项目实施,跨区联络线建设的加快,省市际交易和区域交换电力能力提高。尤在当前电力供应趋紧的形势下,区域内和大区联网效益作用更为显著。同时,随改革的深入,要求打破省际壁垒、开放市场等行政措施的配套,更为建立区域性市场奠定了市场基础。

5、高峰负荷错时性

各大电网根据发展形势和用电需求预测,为保证用电站可靠和持续性,均作出高峰负荷错时性按排。如华东电网,2003年高峰时段至少错峰340万千瓦。这种错时性按排,不仅有效地缓和了高峰用电,还为区域电力市场中省际间负荷的互剂,提供了交易平台。

6、有模拟或竞价电力市场的经验

早在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前,不少省、市结合经济责任制考核,就推出了以指标考核为主体的内部模拟电力市场,其实质内容除技术支持系统原因,不能实时交易结算外,其它基本具备市场要素雏型。1998年始,浙江、上海等试点省、市建立发电侧电力市场,研究和制订并实时运作,取得了成功经验,为建立区域电力市场奠定了市场的硬件、软件基础;同时培训了市场运作人员队伍,增强了竞价上网意识。

综上所述,当前开展区域电力市场试点、建立工作,时机已基本成熟。

二、区域电网电力市场模式框架设计

1、区域电网电力市场主体:区域电网电力市场主体是区域电网公司、省网公司及直接准予进入区域电网的独立发电公司。

2、区域电网电力市场结构:约束参与和自愿参与相结合的结构模式。省网公司必须参与,独立发电公司自愿参与并取得准入资格。

3、区域电网电力市场特点:区域电网电力市场的运作和调度,由区域电网公司本级的电力市场交易中心负责操作。该中心应依据市场交易规则,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市场运作。

结算中心设在区域内各省、市电网公司所在地。

区域交易中心和省网结算中心,都接受同级电力监管机构的监管。

4、区域电网电力市场性质:主要表现为:它是有多个购买者市场,购买者可以是电网经营企业,也可以是准入的独立发电公司(主要是处在区域接网处的电厂,购进电量作为转供电量向邻域市场上市);它是一个批发市场,电量成交在多个购买者之间。市场初期,不直接向大用户售电;市场后期,先采用省网公司集中购售、加收过网费的模式试点直供;后逐步开放,向大用户直接购电。

5、区域电网电力市场竞价模式:

5.1设计区域电网电力市场竞价模式的指导思想:

从我国区域电网的现状出发,引入竞争机制,在省网电力市场“竞价上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交换电量的竞争力度,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激励电网经营和发电企业强化管理,提高效率,降低上网电价。

借鉴我国建立省网级电力市场的运作经验,区域电网电力市场竞价模式为:多个购买者+差价合约多个购买者:指代表所有电力用户,统一收购市场竞价上网电力的区域电网公司;指需要进行电力交换的区域内各省网公司和部级独立发电公司(如三峡发电总公司)。

同时,多个购买者自身,通过各自区域内同级电力市场,向发电企业竞价购电。

区域市场组建初期,可以是区域电网公司统一上网电量的购售。

差价合约:指买卖双方的一种期货合同。用于抑制现货市场价格波动、过大引起的金融风波。

5.2交易种类:现货交易和合同交易。

5.3竞价电量份额:建议采用全电量竞价上网;部分电量按市场清算价结算,部分电量按合同价结算。市场初期,建议按市场清算价结算的电量比例不超过20%,以后视市场发育情况逐年递增,直至全部。

5.4市场价格机制:与竞价电量额度匹配。前期采取过渡电价:市场卖方报价,满足需求的系统边际价格为市场清算价;合同电量按合同价。同时根据区域市场规则要求,规定市场上限价格。市场后期,全电量完全竞价,取消合同价后,以一部制电价结算。

5.5交易方式:

5.5.1现货实时交易,指交易当日二十四小时内。

5.5.2期货日前交易,指交易前一日二十四小时内。

5.5.3期货合同交易,指合同期有效期内。

6、建立电价调节库;

在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形成联动机制之前,上网机组竞价产生的差价部分资金,由电力监管机构负责监用,用以规避电力市场价格波动、市场管制时段等产生的风险。该资金的使用,应以国家电监会规定规范、透明操作。

7、区域电力市场的辅助服务:

进入区域电力市场的所有发电机组,都有义务承担电力系统的备用、调频、无功、黑启动等辅助服务。市场初期,对实施辅助服务的机组,建立合理的按上网电量计算的补偿机制;中期,可对备用和调频等辅助服务,初步建立竞争市场;市场远期,则可进一步完善竞争市场。

8、区域电力市场的电力监管机构:

按照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的相关规定,设立区城电力市场的监管机构。

三、建立区域市场配套的相关措施

在建立电力市场的过程中,如何使得建立的电力市场,既促进电力工业高效率、高效益发展,又保证电网高度安全可靠,同时达到改革的预期目标。这个问题是至关重要的,矛盾的焦点在打破省际壁垒与统一调度上。

1、制定区域电力市场监管办法、运营规则

在总结省级电网“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经验基础上,结合省级发电市场规则和监管办法的实践经验,制订《区域电力市场运营规则》、《区域电力市场监管办法》等市场运作必须具备的约束性文件,确保区域电力市场的正常运营。

2、建立区域电力市场交易调度中心

具体负责区域电力市场交易运作与调度,市场信息,履行市场监管机构授予的其它职能。

3、建立和规范区域电网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

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是应用计算机、量测和通信技术,把市场规则的具体执行计算机化的支持系统。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满足“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在省级发电市场支持系统基础上,研制和开发区域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

结合实践,建议采用浙江省网“预调度+实时调度的电力系统运作模式”,作为区域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的雏型模式。按《区域电力市场运营规则》编排交易程序。

4、理顺电价机制、促进电价改革

将电价划分为上网电价、输电电价、配电电价和终端销售电价。发电、售电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输配电价格由政府制定。同时尽快制订发电排放的环保折价标准。

四、其他需同步研究的问题

建立区域电力市场后,现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电职能随之发生变化。在建立区域电力市场试点工作中,我们要加以重点研究。

1、网调与省调在市场中的功能定位

网调与省调进入市场电力交易平台的主体,分别是区域公司电力市场交易中心、省网公司电力市场交易中心。两个交易中心分别主持两个交易平台,同时分别向上一级电网或其它同级电网电力市场,归口提交本网电力交易标的。

两级调度的其它职能不变。

到进入完全竞争阶段,上下级电网交易中心应是单纯的供售电契约关系。

涉及电网系统安全等调度指令,仍需网、省两级调度按规程严行。

根据电网统一调度的原则,在网厂分开后,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网调与省调,对电厂应继续按电网现有规定和《区域电力市场运营规则》,加强调度运行管理。

2、缺电风险和历史遗留问题的研究

2.1电力体制改革后,原网、省公司行政管电职能已分别移交同级经贸委,但区域、省网公司仍要协助政府主管部门“三做好”,即做好电力建设的规划、发展建议工作;做好相应的技术咨询服务工作;做好同级电网缺电预案,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决策服务。

2.2区域、省网公司有职责搜集电力市场信息,研究电能价格波动规律,及时根据市场供需关系的规律性变化,及早提出弥补缺电风险的建议,供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2.3慎重、规范处理历史遗留问题,针对“一机一价”、“一厂一价”等涉及历史定价的状况,要区别不同投资主体、机组经营期限、合同电价等情况,既慎重又规范地予以妥善处理。既要兑现承诺,又要结合电力市场建立和运作的实际,还要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分期分批解决此类问题。

3、管理模式与市场模式的协调

进入区域市场运营后,网、省两级电力(网)公司的职能与其相应的企业管理模式,亦将随市场模式重新整合。但管理职责界面的划定应与建立区域电力市场相适应。建议在市场过渡阶段,在管理模式与市场模式的协调上,尚需协调和磨合。参照浙江电网电力市场的作法,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3.1关于市场运营机构问题。区域电力市场进入试运后,要明确市场运营机构。在现“网公司电力调度通讯中心”上加挂“某某区域电力市场交易调度中心”名称,增加承担市场交易职能。

3.2关于年度合约电量的预测、计算、分解与调整职能。此项工作由区域电网公司计划与规划部门履行适宜。

3.3关于购电合同的准备、修改、签约及发电市场的实时与合同的财务结算职能。此项工作由区域电网公司财务与产权部门履行适宜。

3.4关于电力市场的前期培训工作。此项工作涉及到市场运作机构和各有关职能部门,建议由网公司总经理工作部牵头为宜。

电力市场调研第8篇

1996年的北美西部大范畴断电让各界人士对电力系统运作技术层面的相关认识有了提升;而2000年的美国加州电力危机自最初形成,直至后来影响程度甚重,都说明了电力市场稳定性与其对应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各方面扰动因素等的研究至关重要;2003年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北美东部“.814”大停电发生后,又回过头来重新在技术层面上进行讨论。这种在思维方式上孤立地仅从技术上寻找原因,或仅从经济上寻找原因的状况必须改变。从事实角度去看待这一问题我们不难看出,随着规模化电力市场的形成与电力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电力系统的运作条件、稳定情况、以及实际电力容量等因素都与以往的适应能力产生较大变化;同时,电网系统中的资金流、信息流以及能源利用程度与形成电力市场规模化的持续时间等因素的差别也较以往有所提升。也就是说,电力市场运作与市场消费关系必须始终处于制衡状态,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市场流通与其运作规律具备一定垄断性,并且市场规模化的壮大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一方面,由于缓解电网滞涩并争取引导输电与发电的正确投资,输电环节中也就必须考虑物理形态的风险形成,即维持电力系统当前的运作需求,其必须留有足够的备用能量。但是,当时不论是美国加州大范畴断电还是“北美8.14”断电事件,都说明了技术因素及其他干扰因素对电力市场稳定性运作有很大程度的影响。由此可见,电力市场中电力系统和市场化固有的密切联系,决定了必须将技术问题和经济问题融合在一起,并以此来研究电力市场的长期稳定性。只有趋于常态的维持电力市场稳定性,才能真正使得电力市场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并保持它正常运作,进而也就保障了电力系统的安全运作。由此可知,世界各国与我国电力市场的建设都是当前一项重点研究课题,目前非常迫切需求电力市场实现健康、稳定运作。

电力市场稳定性研究因素分析

电力系统实现常态稳定运作不仅需要投资力度大、技术有保障、并且还需要一个规模化形成周期,而发电与输电总量协调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另外,电力市场规模化初步形成阶段,电力能源可以说相当充足,所以相对忽视了可持续化发展建设这一问题。而基于电力市场形态下,发电投资仅能通过市场交易来实现,所以这时的市场规则形成至关重要。即市场规则体系不成熟,会影响投资的激励成效;发电投资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就不可能真正使得发电与输电容量需求得以满足。总的来说,电力市场环境下,长期稳定供需关系被诸多因素所牵制,加州电力市场的历史教训就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由此可见,当前电力市场下的风险管理课题研究却始终处于短期均衡状态。为了促进电力市场能够实现正规化与稳定形态发展,政府机关单位与电力市场中各参与主体都希望通过电力市场的量化指标分析或评估出电力市场稳定程度,并期望通过可行性的风险计算模型指导其决策,防止出现市场崩溃现象。目前来说,电力市场稳定性的研究算法模型主要包括:线性化模型;特征值分析;静态稳定分析;局限于均衡点附近的扰动因素,缺乏对大扰动的研究与预警作用发挥;短期稳定性因素研究,对发电容量的变化程度不作考虑;不考虑投资市场与交易市场的作用影响,缺乏闭环反馈控制观念;不计及动态稳定阻塞;不考虑电力市场经济稳定性与电力系统物理稳定性之间的相互制约。显然,要正确解决电力市场的稳定性问题,就必须克服上述限制。下图为电力市场稳定性研究内容的基本模块。

风险管理对电力市场稳定性的研究分析

我们知道,电力市场稳定性与其风险管理正好相对立,实现电力市场与其运作系统的稳定运营实际上属于风险问题的遏止。也就是说,电力市场稳定性研究的目的在于对其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控制与研究,从而才能保证技术层面与电力建设发展经济能够相互协调。另外,我们也知道,有运营风险的存在就会有获得经济收益的机会,并随之产生激烈的竞争环境。因此,基于此种观念看待电力市场的风险管理问题,再从国家宏观经济发面的能源政策、环境法规调剂、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电力市场规则、电力市场参与主体、技术层面、电力系统的物理特性等方面去考虑与电力市场的稳定性这一问题,我们不难发现,电力市场稳定性与其对应的风险管理相互对立,但又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从微观角度看待我们可知,电力系统安全运作的运行工况是由市场需求以及竞争环境与市场交易份额来决定的。也就是说,电力系统系统间大量的电能交换、不可预测的潮流和线损等因素都增加了运行调度的不确定性,更容易遇到离线分析未考虑的工况。竞争参与者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使得系统越来越接近运行极限,扰动场景更为复杂与不确定,系统被引入了大量风险因素,进而会影响到电力市场的短期稳定性、长期稳定性和偏移可接受性。(一)发电规划的风险研究发电规划的实质作用载体是发电投资。以往发电规划都是由政府机关单位做主,统一规划制定。而电力市场形态下的发电投资可以由参与主体自行部署决策,所以也就存在着微观意义上的电容量增长需求是否能够满足电力市场运营需求的问题。但是,在国家电力市场政策、法规制度改革作用下,电力市场投资事宜却显现出了不确定性因素居高不下的现象,如电力价格、能源燃料波动价格、使用负荷需求、市场规划以及监理政策等方面或多或少都体现了不确定性。所以,发电投资风险研究对电力市场的安全运作的现实意义与指导价值非常大;发电投资决策模型的建议一般对电力市场中计及风险的最大化研究有着重要推进作用。不少相关文献也说明了这一问题,即不少市场参与主体的投资人都在规划期内以发电投资收益最大化作为衡量目标。因此,对于电力市场中投资企业主体可以依据电力市场环境的相关需求建立出发电投资决策模型。如计及模型中的负荷增长、电价需求、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市场改革相应机制、以及同行业群体中的竞争者持有的信息程度等因素的分析,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投资者分析出风险决策整体框架,而市场下的风险投资回报却可利用蒙特卡罗模拟去评估收益风险。由于电力生产具有无法大规模经济存储且要求供需实时平衡的特点,电力投资呈现出比其他行业更强的周期性现象。基于控制理论方法,采用动态模型能够分析出发电投资的周期性问题,并通过仿真研究证实了采用容量费用法可以有效地抑制发电投资的周期性;另外,我们也知道完全依赖能量市场来保证发电容量充裕性存在着相当的风险。因此,通过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影响发电容量充裕性的各种因素之后,指出通过建立装机容量市场或向发电公司支付容量费用有助于保证发电容量充裕性。(二)输电规划的风险研究电力工业组织机构的市场化改革举措也为输电规划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因素,进而风险形成的几率也就大幅度提升。这主要是由于风险具备的不确定性因素众多,这是风险存在的一个主要特征。而未来电力系统实现稳定运作的系统负荷需求与相关所持有的信息具备的不确定性因素也较为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能导致市场合作与竞争之间的不确定因素上升;加之,经济建设发展与市场环境、电力市场相关政策调整与法规机制深化、以及监管方面与举措整治的不当,势必也会促使风险程度增加,即不确定性因素的形成程度非常大。也就是说,有效解决电力市场输电规划的投资风险的不确定性因素问题,必须要保证输电系统决策方面正确,即能够计及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输电系统灵活规划方法成为了新的发展方向。输电定价是电力市场有效运转的关键之一。合理的输电定价不但可以正确引导电力的生产和消费,引导新建电源的布点,减少输电阻塞,也可以激励输电公司有效地改善电网结构,提高系统稳定性。输电费用包括:输送服务费。即电能损耗费用、电网设备使用费用、电网扩建费用等;辅助服务费。即用于潮流和频率控制、无功支持和电压控制、系统安全控制的费用等;管理服务费。用于信息处理分析与预测、运行方式与调度计划的确定、结算及收支平衡的费用等。

电力市场调研第9篇

[关键词] 区域性电力市场;省间壁垒;输电阻塞;系统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 F40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7-0106-03

[作者简介] 陈剑萍,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讲师,工学硕士,研究方向为电能质量与电力市场;(浙江 杭州 310027)

张利庭,嘉兴电力局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浙江 嘉兴 314001)

吴为麟,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硕士,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浙江 杭州 315010)

一、引言

我国电力市场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市场模式,一种是完全以省级电力网为基础的省级电力市场模式;一种是以区域性电力系统为基础的区域电力市场模式。如果采用纯粹的省级电力市场模式,它实际上会与现有的区域性电力系统模式产生严重的矛盾,显然是无法实现的,它只能与独立的省级电力系统相适应。但是,从电力系统的运行技术方面来看,区域性电力系统具有独立的省级电力系统所无法比拟的许多技术优势,它是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纯粹的省级电力市场模式在我国现有的情况下是不太行得通的。因此,区域电力市场模式应该是在我国电力系统现有情况下较好的选择。

二、我国建立区域电力市场的基础

1.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的不对称结构是建立区域电力市场的自然基础

我国发电资源与市场需求分布不平衡决定了推进全国性的资源优化配置是我国电力工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建立区域电力市场是实现全国资源优化配置的第一步。

2.区域电网结构的发展为区域电力市场的建立提供了物质基础

目前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南方电网基本上已经形成以500kV电压等级为骨干的省间互联网框架;西北电网建成了覆盖陕甘宁青四省区的330kV主网架。区域电网的形成已经为实现区域内资源互补奠定了物质基础,建立区域电力市场能够进一步发挥区域电网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

3.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为建立区域电力市场提供了体制基础

国务院电力体制改革文件中指出:我国电力工业垄断经营的体制性缺陷日益明显,省际间壁垒阻碍了跨省电力市场的形成和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现行管理方式不适应发展要求。同时改革方案中确定了厂网分开、建立国家和区域电网公司、建立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并向区域电力调度交易中心派驻分支机构。这些为建立区域电力市场提供了体制基础。

三、区域电力市场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

1.从如何打破省间壁垒看在区域性电力市场下的体制改革

电力交易障碍。我国地域广阔,资源分布不平衡,在省网电力市场的条件下,各省间的发电、输电成本不全相同,甚至相差很远。有些省区水电资源极其丰富,但由于或多或少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和一些现实问题(如二滩电站并网发电后,原来小火电厂及煤矿职工的去留问题),使在一些情况下,明知经济效益很差,仍是保证本省的电厂多发电,而相邻省的富余廉价水电反而卖不出去,以致白白丢弃。所谓省间壁垒,就是指省与省之间由于体制上或是其它方面的原因所引起的电力交易障碍。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省间的经济利益分配问题。互联电网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不能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这种情况显然跟建立电力市场的初衷相违背。因此,建立区域性电力市场的首要问题就是要打破省间壁垒,形成在区域性的范围内电力交易自由公开进行。要打破省间壁垒,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考虑:

(1)加强管制,制订电力行业的行政命令机制或法规

根据我国实际,电力市场的省间壁垒问题主要是体制上的原因,因此电力市场的管制机构要相对独立,并与省政府之间没有经济纠葛,作为一种非盈利性的组织来协调各方的关系,其管制费应来自征收经营许可证。

(2)对省调及网调的职能进行合理分工

区域性联网后,调度要充分体现“网调为主,统一调度”的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调度,以经济性原则为指导。省间壁垒的产生从根本上说就是联网产生的效益在各省分配不均所引起的。因此,作为与电厂效益直接相关的电力调度,一定要注意效益分配的问题。在区域性联网后,网调的职责有较大变化,应该说比原先有了很大的加强,任务更重,责任更大。

(3)经济手段进行补偿

区域性联网,在区域性的范围内建立电力市场,这不仅是一个电力行业的重大举措,而且也会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是一个社会问题。它势必会牵涉到社会的其它方面,其它行业,我们要建立区域性电力市场,固然是从国家的利益出发,从电力行业的发展出发,但我们也不能因为其确实有益而损害其它行业和集团的利益。因此,对其中牵涉到的经济利益问题,我们必须要做出合理的补偿。

2.区域性联网在技术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系统可靠性问题

在竞争的电力市场中,投资商是否出资兴建电力设施,取决于项目的回报,而不是预期的备用率。因此,与发电系统有关的可靠性是由电能价格维持的;在电力市场的环境下,特别是如果在区域性的基础上建立电力市场,显然对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考验。在区域性的环境下,电力交易更加复杂多变,电力调度既要保证公平竞争,又要保证安全运行,是不容易做到的。笔者认为有必要全面审定并研究和制订新的安全运行导则,并开发新的为运行服务的软件。电力市场的辅助服务是一个重要特征,区域性电力市场又给予它新的内容,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可靠和安全。

在电力市场条件下,用户可任意选择供电者以双边交易的形式确定发用电的模式,因此系统的潮流很难预测。从而,像输电阻塞,电压崩溃及不稳定等新问题就可能出现。同时,为了维持系统安全运行,调度员必须要安排足够的辅助服务如运行备用,无功支持及负荷调节等,这种情况和垄断时就大不一样了。

笔者认为在当前情况下,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区域性电力市场条件下,输电阻塞问题将更加严重

双边交易的模式虽能体现市场自由竞争的效益,但会给全网的统一调度带来困难,使电力网络一些部分可能趋于功率极限。缓解阻塞是保证电力市场环境下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应从缓解手段,预防策略及分析方法上进行研究。

(2)开发新的运行服务软件

这些软件的主要任务应包括维持系统稳定运行,稳定校验,规划,安排辅助服务,确定辅助服务要求及定价,是否接受电能交易合同,确定开机的最低要求,进行阻塞调度,确定阻塞电价,及对发电机组的过负荷调整。

(3)重视辅助服务

辅助服务是电力系统必须具备的一种满足供电质量和电力系统安全水平的机制。辅助服务与发电,输电,配电的各个环节紧密相关,而且为达到一种期望的运行状态,系统调度员需要采购并协调各种辅助服务,这就增加了电网运行和控制的复杂性,使电网功角不稳定,电压不稳定,过负荷和电力系统崩溃等。对区域性电力系统而言,辅助服务还包括以下几种:大面积停电启动,损耗补偿,动态调度,备用支持,负荷跟踪等。

(4)加强商业可靠性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区域性联网”已势在必行。机组竞价上网的电价与其自身的可靠性水平有密切联系,这里所说的可靠性包括了技术可靠性和商业可靠性两个方面。建议,我国应着手进行商业可靠性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以便使我国的可靠性能够紧密地与中国的电力市场结合起来,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3.输电阻塞问题

建立区域性电力市场,其首先面临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即是输电阻塞问题。在电力市场的条件下,输电网络完全开放,由于电力传输的约束和限制(如输电的不确定性和不可任意性),加上竞价上网,电力自由交易的竞争性,当输电网络容量不足时,就会时常出现输电阻塞问题。为了输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输电网运营商不得不对电力传输加以限制和约束。这就一方面使区域性范围内的省间的发电商不能进入本省的电力市场,降低了联网效益。另一方面,本省的发电商也减少了竞争对手,为其利用市场力哄抬电价创造了条件。这两方面都使电力市场竞争机制削弱了,不仅使发电商和用户得不到好处,而且电网的运行商也失去了创造利润的机会。然而,随着电力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电市场和输电市场要求进一步开放,输电的自由性必然会引起输电阻塞。输电阻塞对电力传输调度和电价界定都有重要影响。笔者认为在区域性电力市场条件下的电力传输调度,要遵循两点:首先,要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对输电线路制定出极限容量,使输电网络在总成交量最大的情况下运行。其次,按照容量以竞价从低到高排列,低电价优先上网发电。在一定的电力交易量下,电价最低的先上网,依次类推,直到容量平衡为止。由此体现竞争下的公平。

四、建立和完善区域电力市场的相关机制

1.电力供应安全保障机制

系统的供电能力能够满足负荷需求发展的需要,是建立电力市场的前提条件。从目前国际经验看,存在几种保障机制:①完全依靠市场价格尤其是现货市场的价格来引导长期投资;②采用集中计划备用方法,并确定市场成员应分摊的备用容量需求,建立容量市场,允许市场成员进行容量交易;③采用直接支付容量费机制来吸引投资。

2.建立备用容量共享机制

为了保证系统运行及长期供电的安全性,发挥区域电网的作用,在建立区域电力市场时应该引入备用容量共享机制,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备用的确定、分摊办法及相应的处罚原则。统一考虑区域电网备用,分规划阶段和运行阶段规定备用确定方法和分摊原则,按统一规则在各省电网公司之间分摊。各省电网公司必须满足备用要求,没有履行备用义务的公司将受到惩罚。②省间备用支援和付费原则:主要是运行过程中事故支援原则及付费问题。③备用容量市场:备用容量市场为各省电网公司提供买卖备用容量的交易机制。

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还不完善,电力市场的建立更是一个初步尝试的过程,因此还无法全依靠第一种机制来提供引导长期投资的信号,可能考虑第2、3种机制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备用共享和规划协调机制。

3.建立电力电量平衡机制

电力市场与其他商品市场不同之一是必须存在一个负责系统实时电力电量平衡的机构,该机构需要建立一定的机制对市场参与者进行规范,寻找解决实时电力电量平衡的措施,例如通过建立竞争的平衡市场,或与市场参与者事先签定辅助合同等,并采取措施将保证系统平衡发生的费用分摊给各市场成员。

4.建立市场价格和用户销售价格的有机联系

建立竞争性电力市场的目的之一是提高电力工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使用户从市场中收益。我国的市场化改革从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单一购电机构模式开始,这种模式的弱点是用户和市场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关系,需要建立合理的联动机制使销售价格能够反映市场价格的变化,以弥补市场手段的不足。同时为了保护用户利益,可以采用市场最高限价的办法,以避免发电公司在市场资源稀缺时获取高额利润,损害用户利益。

五、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论证了我国具有建立区域性电力市场的良好基础,区域性电力市场在中国应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对于区域性电力市场管理中的关键问题――省间壁垒问题,通过采取制订电力行业的行政命令机制或法规、对省调及网调的职能进行合理分工、采取经济手段进行补偿等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该难题,从而打破省间壁垒。

对于区域性电力市场中的阻塞问题的技术难题,在区域性电力市场情况下主要是要提高电力传输调度。首先应对输电线路制定出极限容量,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其次,按照容量以竞价从低到高排列,低电价优先上网发电。

对于区域性电力市场,建立和完善区域电力市场的相关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其中重点要建立:电力供应安全保障机制、备用容量共享机制、电力电量平衡机制等多种机制,另外还要建立市场价格和用户销售价格的有机联系。

参考文献:

[1]Competition and Choice in Electricity,world bank, 1996.1 “arket-Based operation of Restructured Power Sys-tems”, Pro.Yong-huasong,2001/10.

[2] 傅书?,白晓民,张扬,朱泽. 区域电力市场模式及运营方式[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9).

[3]傅书逖. 国外电力市场的研究与浅析[J].电网技术,1998,(12).

[4]宋永华,孙锦鑫.英国电力市场面临新的改革――现行模式比较及其问题[J].电网技术,1999,(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