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儿童口腔保健内容优选九篇

时间:2023-12-29 10:41:35

儿童口腔保健内容

儿童口腔保健内容第1篇

【关键词】 口腔保健;托幼机构;分级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05-02

儿童口腔保健是托幼机构保健内容之一,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普遍认为乳牙要替换,家长和老师们的保健意识不足,导致托幼机构的口腔保健工作一直难于开展,或开展后效果不佳。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从2006年开始研究托幼机构的儿童口腔保健工作的管理方法,2010年基本形成适宜本地区开展的口腔保健工作模式,即分级管理模式。

1 分级管理模式的建立

2006年根据我院对全市托幼机构的口腔检查结果显示,全市共93所托幼机构,其中开展口腔保健的只有21所,所开展的保健内容也只是氟离子透析。从2006年开始,口腔科开始接管口腔保健的工作后,逐步研究完善分级管理的模式。内容包括:托幼机构的评估分级,保健工作的常规开展,定期复评。

1.1 托幼机构的评估分级 主要根据实检率和患龋率将托幼机构初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实检率主要反映家长的保健意识水平及托幼机构对口腔保健工作的重视度与执行力度;患龋率主要反映龋病的流行程度,见表1。

1.2 根据分级的情况开展相应的口腔保健工作 保健工作内容:①初级:宣教、体检。②中级:宣教、体检、预防(氟化物防龋)。③高级:宣教、体检、预防(氟化物+窝沟封闭)、治疗等。

1.2.1 宣教内容 ①每学年对新生家长普及基本的口腔保健常识。②对于中班的孩子教授鼓漱技能,对于中班孩子的家长讲授窝沟封闭的概念。③对于大班的孩子教授有效刷牙的技能,对大班孩子的家长讲授龋齿的治疗。④对于学前班孩子的家长讲授替牙的知识。

1.2.2 体检内容 初级的口腔保健,由儿童保健科的医师在进行六一体检时对龋齿初步检查;中级及高级的口腔保健由口腔科医师对龋齿、牙齿牙列发育、口腔黏膜病等进行专业的检查。

1.2.3 预防 中级保健的预防是应用氟化物进行龋齿预防,主要是氟化泡沫。高级保健的预防工作还包括在幼儿园内进行窝沟封闭。

1.2.4 治疗 开展高级口腔保健的托幼机构,我们会每半年在体检后将便携式牙椅搬到幼儿园,对简单的浅龋、中龋进行充填治疗。

1.3 定期评估工作的效果及基本情况予以评级调整 一般每2年对托幼机构的保健工作效果进行评估。首先根据统计的全园患龋率、龋均、充填率、口腔卫生指数等指标,分析保健工作的效果,针对性地进行提高改善。其次再次评估托幼机构的基本情况,看其是否具备提高保健工作级别的条件,同时结合园长和保健医的意愿。

以上工作同时还配合“创建广西口腔健康幼儿园”的项目同时进行。对于保健工作认真、出色、有成效的幼儿园予以“口腔健康幼儿园”的称号,颁匾、给予一定的奖金。还有年终托幼机构的检查给予评优和奖励。通过以上两个途径来激励托幼机构的口腔保健工作的开展。

2 模式的效果评估

通过六年的管理模式探讨,柳州市儿童口腔保健的覆盖率不断提高,至2012年覆盖率达到52.8%,见表2。可见,根据不同等级的幼儿园开展不同内容的口腔保健工作,得到了幼儿园的认可和接受,同时也合理分配了医疗资源。

一部分幼儿园从初级模式提高到中级模式,一部分幼儿园从中级模式提高到高级模式,患龋率、龋均、充填率均有了提高,见表3。这也反映了随着保健工作等级的提高,医疗机构在托幼机构投入的精力、人力、物力的增多,防龋治龋的方法多样而全面,孩子们能得到更多种方式的口腔保健,自然口腔保健工作的其效果也应该是越好的。

分级管理模式不仅对托幼机构的保健工作的规划起到一种指导作用,托幼机构能根据自身硬件软件等条件,相应开展适合的口腔保健工作;同时对各级医院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社区医院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能开展哪级的保健工作,负责管理哪些幼儿园都是挺有参考意义的。

3 问题与展望

根据柳州市的情况,针对儿童保健需求层次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保健工作内容,这样的分级管理模式取得的一定的效果。但在以后的工作中仍需进一步完善该管理模式,如在高级保健内容中开展龋齿高危人群的监测等新项目,使它能成为促进儿童口腔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策略之一,同时为社区医院、公立医院的职能划分提供参考。

虽然该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因为经济杠杆和有效的奖惩措施尚不完善,部分托幼机构的积极性并不是太高。

而且现在一些非儿童牙病专科的医院口腔科及口腔诊所对儿童牙病的诊疗水平低下也限制口腔保健工作的开展。以上的问题仍急需我们继续努力去解决。

总之,在健全的儿童保健三级网络中,实施有效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是维护儿童口腔健康的有效途径,如何更好地开展需要各界仁人志士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黄华,邓汉辉,李志辉,等.互动式集体儿童口腔保健模式效果评价[J].广东牙病防治,2006,14(1).

[2] 杨少萍,张斌,杨蓉,等.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7).

[3] 寇艳松,张运平,胡丽萍.0-3岁儿童口腔保健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1).

[4] 石启明,刘寿桃.深圳市社区口腔保健网络模式初探[J].临床和检验医学杂志,2006,5(8).

儿童口腔保健内容第2篇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采用回顾分析法,搜集乌鲁木齐市某社区120例

1.2方法 调查问卷截取《国际生存质量评价(IQOLA)》中有关口腔健康的调查研究项目,组合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天之内刷牙次数、刷牙是否由自己完成、喜欢吃的食物、一周内甜食的摄入量、有无口腔病史、口腔检查次数等等,共计10项,以偏向于口腔健康一方为标准,列为三种程度,记0、1、2分,总分20分。围绕调查问卷对120例儿童进行简单的口腔健康检查,合并两份结论的结果,评估每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分析影响口腔健康的原因,提出科学对策。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

2结果

120份调查表显示,儿童口腔健康平均分为(8.32±3.22)分,与国家规定的《儿童口腔健康标准》中指定的分数存在一定差异(15~20)分,由于调查对象儿童全部

3讨论及建议

口腔健康是儿童健康保护的关键和基础,蛀牙、虫牙属于口腔流行病,在12岁以下儿童群体中发病率最高[2]。从2008年开始,国家公共卫生局便开展了多项调研活动,如:儿童口腔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基层社区医院儿童口腔护理项目;儿童口腔科学技术研究;在早期教育中引入口腔健康知识等等。上述措施,①能通过行政手段将儿童口腔健康带入了寻常百姓家,真正做到"从娃娃抓起",②其完善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了疾病预防教育的重要性。

对儿童口腔疾病"致病因"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口腔健康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在儿童漫长的成长期中,口腔疾病威胁始终存在,要想从方方面面杜绝、躲避、战胜口腔疾病,保护儿童口腔健康,关键要从思想上重视、行为上积极,具体内容包括:①父母要协助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鼓励、劝导儿童多使用富含纤维素、高蛋白质、高钙食物,补充营养,使他们的牙齿结构更加坚固、健康。②关注"习惯"培养,餐后一定要陪着儿童漱口,确保口腔干净、清洁才行,这点父母也要以身作则,在监督儿童的同时,也要约束自己,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此外,购买一些刷毛软的牙刷或漱口液,帮助儿童完成"刷牙"工作,多体谅儿童的感受,不要一味强迫、压制他们刷牙,避免其产生逆反情绪,多用理解、爱护的情绪,让儿童从主观上接受,并乐于通过刷牙来保护自己的口腔健康。关注社区医院开展的儿童口腔疾病监测、调查活动,积极参与其中,以便时刻了解、掌握儿童口腔状况,医院相关医护人员也应主动将儿童口腔健康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儿童家长和儿童,帮助其从科学的角度理解口腔健康保护措施的规范性和有效性。③大力推动口腔保健工作,扎根基层,关注社区。社区是儿童生活、玩耍的主要区域,在社区中开展儿童口腔保健工 作[3-4],能为儿童参与、加入到口腔保健工作提供诸多便利条件。①社区医院可以专门为儿童口腔检查设立"儿童口腔监测室",里面放置卡通玩具或娱乐器材,吸引儿童到社区医院来,配合儿童口腔健康的调查;②印发一些有关儿童口腔健康的宣传手册,安排医护人员到社区各个活动区域内发放,重点是看孩子的老年人、自己带孩子的年轻父母,鼓励、影响他们关注儿童口腔健康。

综上所述,乌鲁木齐市某社区

参考文献:

[1]王琳,林居红,刘渝嘉,等.重庆市12岁儿童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的调查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8,33(1):91-94.

[2]杨兰,陶永炜,马力扬,等.甘肃省5岁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及其家长口腔卫生知识状况调查[J].山东医药,2010,50(24):89-91.

儿童口腔保健内容第3篇

儿童口腔健康是一生健康的基础,我国儿童龋病患病率高,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5岁儿童、12岁儿童、35岁-44岁人群组、65岁-74岁人群组的龋齿患病率分别是66.0%、28.9%、88.1%和98.4%。其中,5岁儿童龋齿患病状况处于世界较高水平,且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养成率低,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口腔卫生服务能力较弱,儿童口腔卫生工作亟需加强。

我县于2011年开始实施该项工作,通过有组织地开展群体口腔疾病预防干预,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促进了我县儿童口腔健康,提高了儿童口腔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带动了口腔疾病防治队伍建设。但口腔疾病防治的严峻形势迫使我们需要探索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1 现状

儿童口腔疾病防治是业务广泛,多学科、跨部门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综合性。中央财政从2008年起设立了中西部地区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支持在项目地区建立儿童口腔卫生工作机制,开展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基层口腔卫生专业人员培训,对适龄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窝沟封闭等。项目对探索适合我国中西部地区特点的口腔卫生工作模式,增强中西部地区口腔卫生保健服务能力,改善中西部地区儿童口腔健康状况,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口腔干预不仅是在防治的方法,还体现组织管理、宣传动员等方面,是社会化的工作体系,综合性防治措施。

1.1 覆盖范围较少 我县开展的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由于受经费和医疗水平的限制,导致该项工作不能全面覆盖,受益人群较少,大部分儿童仍不能得到较好地口腔卫生保健服务。

1.2 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发展不平衡 由于受领导重视程度、技术条件,地区经济状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县各地也存在口腔卫生保健工作不平衡,部分地区缺乏长期有效地工作机制,网络建设、服务内容和质量都处于较低的水平。

1.3 口腔专业医务人员和设备缺乏 目前全县67个公立医疗卫生单位,能从事口腔治疗的单位只有15个,有资格人员25人,且相应医疗设备不足,远远无法满足我县口腔卫生保健的需求。部分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低、主动性和责任心不强,对工作方法、工作内容不了解,也在一定程度影响项目的开展。

1.4 口腔疾病综合干预单一 口腔综合干预还只停留在单一的宣传和窝沟封闭的方式上,未更深入开展干预工作,虽然项目的实施为我县在口腔疾病预防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但相对日益增长的口腔卫生保健需求来说,无论从内容、形式还是服务的质量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 对策

2.1 加强组织领导 在实施过程中各相关单位或部门应充分认识当前口腔综合干预项目工作的重要性,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各尽其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组织管理体系,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规划。充分发县级医院的资源和技术优势,逐步建立以卫生行政部门为主导,县级医院为技术主体,各镇乡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的口腔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

2.2 加强口腔医师和相关工作人员培训力度 加强基层口腔医师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各级已经从事口腔综合干预的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培训内容要符合实际工作需要,要让基层管理人员明白做什么、怎样做,使他们掌握工作方法、程序,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技术水平,同时在全科医生培训中增加口腔防治内容。

儿童口腔保健内容第4篇

1.1一般资料

对某小学进行分层随机抽取100名小学生,其中三年级学生有34名,四年级学生有35名,五年级学生有31名。男同学有48名,女同学有52名,他们的年龄在8~12之间岁,平均为(10.69±1.25)岁。

1.2调查方法

(1)口腔保健知识、行为的调查:用问卷的形式对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的知识以及行为进行调查,其评估标准是我国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坚持饭前饭后洗手,饭后刷牙,每天刷牙的次数在两次以上,牙刷应该选用小头软毛牙刷,因为这能够有效避免牙龈出血以及龋齿的发生,同时可以减少局部细菌的滋生。(2)口腔检查方法:对全部儿童进行口腔体检,评估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口腔监测标准,监测儿童进食前口腔的牙菌斑指数,然后对所有儿童的评估结果建立档案。

1.3健康教育内容

1.3.1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就是宣传口腔的基本知识,主要请专业的口腔医师为儿童进行讲解,其讲解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些基本概念,如儿童乳牙、恒牙的概念,还有牙齿的基本结构,以及牙齿有几种类型,同时介绍不同类型牙齿的功能;除此之外,应该着重向儿童介绍有关牙菌斑和龋齿的知识,明确告诉他们导致龋齿的主要病因就是细菌、口腔内碳水化合物等。

1.3.2其次是指导儿童要养成正确的生活饮食卫生习惯:家长要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饮食习惯,合理饮食,禁止暴饮暴食,禁止食用大量含有糖及淀粉的食用,同时要明确告诉孩儿童口腔卫生疾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邹玲1,赛玉拉2(1.新疆阿拉山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疆博乐833418;2.新疆博州蒙医院口腔科,新疆博州833400)摘要:目的对健康教育应用于儿童口腔保健的作用以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某所小学中的小学生共100名进行研究,然后进行为期一年的口腔卫生疾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并对教育前后儿童对口腔卫生知识、口腔保健行为以及口腔状况的了解进行对比,评估结果。结果在进行健康教育前儿童普遍缺乏对口腔的知识,在经过为期一年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之后,儿童对口腔知识有了明显提高,并且其口腔疾病的患病率也显著降低。结论对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口腔保健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儿童对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同时也能够纠正其错误保健习惯,从而显著提高口腔卫生状况,降低口腔发病率,值得在临床上大为推广。关键词: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R780.1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5.21.180子牙菌斑的主要致病因素就是糖类和淀粉,他们会在结合后产生酸性物质,造成牙釉质的受损,并最终形成龋齿。此外,禁止儿童在睡前吃含糖较高以及淀粉的食物,因为在夜间这些食物残渣会腐蚀牙齿。在日常生活中还应该控制食物的进食量,饭后坚持刷牙或者漱口,用温开水或者淡盐水漱口,防止糖分以及淀粉积聚在牙齿上。此期儿童可以多食富含高纤维食物,例如瘦肉和水果蔬菜,因为这些食物能够清洁牙齿比如蔬菜以及瘦肉等,因为高纤维的食物可以对牙齿产生摩擦而起到清洁的作用。

1.3.3指导儿童学会使用正确方法刷牙:最先要大力宣传进行刷牙的目的,明确告诉儿童坚持刷牙能够去除牙菌斑,同时也能够保障个人口腔健康。最好使用小头软毛牙刷进行刷牙,因为这不但适合儿童口腔的大小,而且能够充分接触到孩子牙齿的周围,可以彻底对牙周进行清扫。牙膏的选择应该使用含氟牙膏并且定期更换品牌。坚持每天刷牙两次,采用竖刷法。

1.3.4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每隔半年去口腔医院检查一次口腔卫生,做到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治疗,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卫生习惯,防止疾病的发生。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若P<0.05说明存在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结果

对实验中的儿童进行健康教育,然后对比教育前后儿童的口腔卫生知识、口腔保健行为以及口腔状况,结果教育后儿童对于口腔知识的了解,口腔保健行为以及口腔疾病状况均大大优于教育之前(P<0.05),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3讨论

儿童口腔保健内容第5篇

【关键词】互动式集体儿童;口腔保健模式;龋齿;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R7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131-02

在现阶段,龋齿已经被WHO视为除心血管疾病以及恶性肿瘤之外的一种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的第三大疾病。曾有调查研究显示我国5岁儿童的龋齿发生率在70%左右。乳牙在儿童生长发育时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不但负责咀嚼、发音、美观而且还具有维持恒牙萌出空间的功能。由于儿童年龄的不断增长, 乳牙会被恒牙逐渐替代。所以有不少分家长认为乳牙为一种临时性器官,在发生龋齿后,不痛便可以不用进行治疗,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互动式集体儿童口腔保健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的目的,对我市两所幼儿园展开了关于儿童口腔保健模式效果的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两所幼儿园条件相似,分别包含有198名和200名儿童。其中一所接受常规口腔保健,另外一所接受互动式集体儿童口腔保健。这两所幼儿园在同一时间和条件下接受口腔检查,并展开效果对比。

1.2 方法

互动式集体儿童口腔保健模式:① 口腔健康状况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有龋病以及口腔卫生状况等,并且针对每个儿童制定有针对性的《口腔保健手册》, 同时调查分析家长以及老师的口腔保健知识以及行为。② 依照反馈的调查结果,制定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案。③ 针对家长以及老师展开关于口腔健康知识的相关讲座。④ 在幼儿园对氟保护液防龋项目、非创伤性修复技术(ART) 等予以开展[2]。⑤ 同时展开儿童牙病集体治疗的相关项目。在活动期间应贯穿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的培养,譬如说采用“鼓漱法”在饭后漱口,并对早晚刷牙予以提倡,应将晚上刷牙更重要予以传授,对5岁以上儿童自行有效刷牙进行科学指导, 而对于6岁以下儿童则需要每天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1-2次的刷牙,同时开展合理的饮食指导, 譬如说嘱咐儿童少食甜食,尽量多食耐咀嚼且富含纤维的食物等。两所幼儿园在接受口腔健康检查时采用方法,每个检查医师均不知晓检查对象的分组情况[3]。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口腔检查结果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所幼儿园的龋齿发生率比较

统计得知,观察组龋齿发生率为48.5%,平均每人2.7颗;对照组龋齿发生率为62.0%,平均每人5.2颗。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

2.2 实验前后两所幼儿园院口腔卫生行为比较

统计发现,观察组在互动式集体儿童口腔保健模式后,含氟牙膏的使用率以及家长帮助儿童刷牙的比率发生显著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对于儿童而言乳牙龋病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有:① 龋齿容易发生松动脱落,对幼儿的咀嚼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幼儿的生长发育十分不利,还可能会对幼儿颜面颌骨的发育产生严重影响;② 乳牙患有长期慢性炎症,会导致恒牙牙胚发育发生中断,从而对恒牙的正常萌出产生影响;③ 龋齿还会成为原发病灶,若是机体的抵抗力发生显著下降,会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譬如说肾炎、关节炎、心肌炎等。所以,父母以及老师必须对幼儿乳牙的生长情形予以高度的重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4]。

互动式集体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模式也就是由老师、家长、牙医以及儿童一起参与的、各负其责、防与治进行有效结合的一种幼儿口腔保健工作模式。该保健的主要特点为在口腔专业人员的科学指导下,对托幼机构的儿童监护人展开有效的口腔保健知识教育,从而使 “知、信、行”的改变得到有效的促进,进而对托幼机构口腔保健工作质量进行有效的规范和提升, 改善儿童口腔健康效果[5]。

本次研究证实,科学实施互动式集体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模式,能够有效降低龋齿的发生率,且研究中我们体会到经合理的口腔健康知识讲座和针对5岁以上儿童展开的有效刷牙指导,可以有效提高家长帮孩子刷牙比率,同时也会使含氟牙膏使用率得以显著增加,提高了儿童口腔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孙英.健康教育在儿童口腔保健中应用的初步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0,13(29):415-416.

[2] 黄薇,台保军,杜民权,等.湖北省宜昌市6-7岁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口腔医学研究,2008,14(03):728-729.

[3] 黄华,韦惠萍,谭敏红,等.广西5岁儿童家长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及儿童行为抽样调查[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15(03):182-183.

儿童口腔保健内容第6篇

1材料和方法

1.1问卷设计

本研究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设计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主观口腔健康程度、购买口腔保险意愿、口腔健康重视程度、口腔医保信息、口腔保险需求和基本信息共6个部分。

1.2调查对象及抽样设计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7-8]选择成都市5所小学,其中武侯区2所,金牛区1所,双流县2所。小学内采用分层整群系统抽样方法,在每所学校各随机抽取2~5年级的各一个班对其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成都市6~14岁儿童家长。排除标准:问卷空缺大于5%或有逻辑问题。

1.3统计方法

采取双人双盲录入法录入数据,录入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以保证数据录入的正确性。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多元回归和相关性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共发放问卷650份,收回有效问卷562份,有效率86.46%(562/650)。男生297人(52.85%),女生265人(47.15%);儿童年龄最小者6岁,最大者14岁,平均年龄(9.36±1.62)岁;家长年龄(37.84±4.67)岁;家长学历高中及其以上者占76.51%(430/562);家庭平均人口(3.94±1.38)人;家庭平均月收入(6.80±3.70)千元。1年内儿童有口腔疾病治疗花费的家长为176人,占31.32%(176/562),平均花费(988.13±1499.36)元。

2.2口腔健康情况

变量“口腔疾病困扰程度”反映了每个调查对象受口腔疾病困扰的主观感受,满分为50,分值越高表示越不受困扰。本研究调查结果为40.39±8.35。单个疾病的困扰程度分值为1~5,分值越高越不受困扰;同时采用二分类方法,分数小于或等于3的儿童认为受到困扰。本研究受到各项疾病困扰和有购买保险意愿的人数和比例见表1。龋齿的困扰程度分值均值为3.40,受龋齿困扰的儿童占全体被调查对象的48.40%(272/562);牙周病的困扰程度均值为3.80,受牙周病困扰的儿童占全体被调查对象的37.19%(209/562);正畸的困扰程度均值为3.74,受正畸困扰的儿童占全体被调查对象的38.08%(214/562);外伤的困扰程度均值为4.49,受外伤困扰的儿童占全体被调查对象的13.70%(77/562)。

2.3口腔保健意识

有21.89%(123/562)的家长带孩子作常规口腔健康检查,46.98%(264/562)的家长在孩子感到轻微不适时即带孩子看口腔医生;有93.06%(523/562)的家长在孩子口腔健康出现问题时选择带孩子去口腔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口腔科。家长自身做过牙周洁治术的比例为53.38%(300/562),1年以内做过牙周洁治术的人有21.53%(121/562)。

2.4影响口腔保险参加意愿的因素

本研究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将因变量定义为“家长购买口腔保险意向”,为赋值法所得的每个调查对象对各项口腔疾病购买口腔保险意向的评价之和;自变量为其影响因素,将问卷中列出的口腔保险影响因素纳入模型,从中筛选出对口腔保险购买起到显著作用的影响因素。首先应用相关性检验对变量进行初筛,对影响调查对象购买口腔医疗保险的因素进行分析,具体变量见表2。为了不漏掉可能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定为0.15,从中筛选出显著性变量。通过筛选,发现儿童年龄、家长年龄、家长最高学历、家庭人口、户口类型、口腔疾病困扰程度、1年内有无口腔花费、儿童口腔就医行为、就诊医疗机构、家长上次洁牙时间和有无其他的商业保险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将这些变量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其中儿童年龄、家长年龄、口腔疾病困扰程度、1年内有无口腔花费、家长上次洁牙时间及有无其他的商业保险对家长购买口腔保险意向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表3)。方程经F检验得R2=0.320(P<0.05)。

3讨论

3.1研究意义

口腔医疗保险是指为了在口腔疾病治疗或预防性治疗中得到一定比例偿付医疗费用的险种。虽然口腔保险在我国的发展才刚开始起步,还没有实践经验可以证实它对我国口腔医疗卫生服务的影响,但从医疗保险发展的国际经验看来,医疗保险可以显著影响人的就医行为[9],促进对卫生服务的利用以增进健康。儿童口腔健康与家长引导下的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密切相关。抓好儿童口腔健康是逐步改善人群整体口腔健康的重要举措。目前,从国家计生委到各级医院,都在强调儿童口腔预防保健的重要性。如何从个人角度来增强自我口腔保健意识,是公共卫生、卫生经济都需要探讨的重要话题。目前,口腔疾病(主要指门诊就诊)没有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也多强调大病补充保险,对口腔保险的关注程度不够。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3]显示,35~44岁年龄组口腔保健消费患者自付率占87%以上,45~64岁年龄组达83%以上,儿童则更高。高自付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口腔健康需求,是导致我国口腔疾病仍然存在以治疗为主、预防为辅的治疗模式的原因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口腔保健意识增强,口腔保险可以很好地满足口腔保健从意识转变为行为,改善人群的整体口腔健康。

3.2影响家长购买口腔保险的因素

儿童口腔保健内容第7篇

关键词: 儿童龋齿 危害 防治对策

龋齿是牙齿硬组织逐渐破坏消失的一种疾病,是最常见、多发的口腔疾病,龋齿严重影响人类健康[1]。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5岁儿童组龋齿患病率是66%,离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实现5岁儿童90%没有龋齿的目标相去甚远,儿童患龋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在我国,每年9月20日为全国“爱牙日”,旨在普及口腔卫生知识,推动全社会关注儿童口腔健康。

1.儿童龋齿的危害

1.1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由于乳牙龋坏早失,导致咀嚼功能下降,食物咀嚼不充分,胃肠消化吸收减弱,影响儿童营养摄入,对颌面部和全身的生长造成影响。

1.2影响恒牙生长。龋洞内食物残渣滞留,细菌聚集,龋洞会越来越深,龋齿继发牙根尖周炎后,可以影响恒牙牙胚,造成恒牙的牙釉质发育障碍及正常萌出。如果乳牙因龋齿缺失,还会使恒牙间隙缩小,导致恒牙牙列不齐。

1.3损伤口腔黏膜。乳牙龋坏破损的牙冠易损伤局部的口腔黏膜组织,造成口腔溃疡。

14引起疼痛及继发性感染。龋齿属于细菌性感染,一旦形成龋洞就会越变越大,其病灶就会损伤到牙髓,产生剧烈疼痛,严重时引起牙髓炎、牙根周围炎,甚至面部感染等。

1.5心理影响。多个乳牙发生龋坏时,可影响孩子正确发音和面部美观,同时龋齿还会引起口臭,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

2.儿童龋齿的原因

2.1致龋细菌和菌斑。口腔内细菌总类多、数量大,口腔内的温度、湿度、营养物质为各种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儿童牙齿刚萌出时,牙的钙化程度低,表面不光滑且有许多微孔,这样的牙齿耐酸性差,细菌易附着在牙齿表面上形成菌斑而发生龋齿。

2.2食物因素。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和龋齿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儿童牙齿咀嚼功能差,吃的多为精细质软食物,且其中又常含有大量的糖分,同时,儿童零食中含糖量高,粘着性强,长期食用口腔内易发酵产酸,侵蚀牙齿而致龋齿。

2.3牙齿的结构、形态和位置。牙齿发育时期,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使牙齿发育和钙化不良,组织结构比较疏松,抗龋能力低,发病后发展也较快。牙齿的窝沟,邻接面由于排列拥挤、重叠、错位等原因造成的相互接触不良、牙颈部易嵌塞滞留食物,积聚菌斑,又不易清除,所以最容易患龋齿。

2.4口腔卫生差。睡前不刷牙,饭后、吃零食后不漱口,经常吃含糖食物,导致口腔环境恶化。

3.儿童龋齿的防治对策

儿童龋齿的发生是致龋菌、食物、牙齿的形态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牙齿龋病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小变大、从无症状到疼痛难忍呈逐渐发展而加重的过程。从早期损坏到龋洞,平均需15个月的时间[2],如能从小预防及时发现给予干预,就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因此儿童口腔健康状况与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保健知识水平、对儿童口腔卫生重视程度及卫生习惯的培养关系密切。

3.1增强口腔保健意识,关注孩子口腔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牙齿健康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齿牙龈的颜色正常、无出血、牙齿排列整齐。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口腔健康观念,走出对儿童龋齿认识的误区,即“乳牙坏了不用补”、“儿童牙小不用刷”、“儿童食物要精细”。因此儿童口腔保健要发挥家庭的优势和作用,从生活细节做起,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其一生健康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3.2保持良好的口腔环境。3岁以内儿童进食任何食物、甜饮料后均应用凉白开水漱口;3岁后开始教儿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为孩子准备儿童专用牙膏牙刷,养成早晚刷牙、饭后及进食零食饮料后漱口的习惯。

3.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儿童生长发育阶段,家长应提供平衡膳食,保证有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才会有利于牙齿的发育。针对儿童喜吃甜食的特点,应掌握每天糖的摄入量不得超过15―25g,用糖的次数每天不超过两次,少喝碳酸饮料,睡前刷牙后不再进食。为孩子提供多样化食物,不挑食、不偏食,鼓励孩子多吃水果蔬菜,提高儿童的咀嚼能力。

3.4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每年定期口腔检查1―2次,发现乳牙有龋齿斑要及时治疗,防止龋洞变大变深伤及牙根。

3.5通过氟化物、窝沟封闭、预防性填充的方法达到防龋目的。窝沟是牙后咬合面凹凸不平的凹陷部分,每颗牙齿的窝沟形状各异、深浅不一,是细菌生长繁殖的适宜场所。在我国儿童与青少年中,后牙窝沟占牙齿龋病的80―90%。窝沟封闭是将液态树脂注入窝沟后固化变硬,形成一层保护性的屏障,覆盖在窝沟上,外面的致龋菌不能进入,从而达到预防窝沟龋的目的。这是预防儿童窝沟龋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氟化物是一种化学防龋的方法,将氟化物涂抹在牙齿表面,通过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和促进再矿化,有效预防牙齿光滑面及邻面龋病的发生。

4.饮食结构和不良口腔卫生习惯成为儿童致龋突出问题

尽管窝沟封闭和氟化物使用是预防儿童龋齿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如果儿童不能从日常生活习惯中做好预防,那么龋齿的发病率还是不容乐观。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饮食结构的改变,特别是糖消耗量的增加,儿童龋齿率逐年上升。根据北京2010年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日常饮食结构和不良口腔卫生习惯直接导致儿童龋齿率增高。

4.1主要表现在只有50%的孩子坚持每天早晚刷牙、35%一天只刷一次,2%不刷牙;在时间上,只有6%的孩子刷牙时间达到3分钟,66%的孩子在1分钟以下。

4.2饮食习惯上60%以上的儿童每天进食甜点、糖果、碳酸饮料的频率为1―2次,23.5%超过2次,65%的孩子在喝完碳酸饮料后没有漱口习惯,72%儿童睡前进食甜食或喝饮料,能做到睡前进食刷牙的仅占40%。

4.3不良口腔卫生直接导致儿童龋齿的发生。其中76%的龋齿开始发生在6岁之前,这说明幼儿口腔健康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一般都要等到深龋孩子牙痛难忍后才会引起家长的重视。

4.4儿童食物质软精细,导致儿童咀嚼功能下降,牙列不齐、颌骨发育不全,促使儿童口腔环境恶化,使龋齿进一步发展。

5.结语

由于受传统观念“牙疼不是病”的影响,家长对儿童口腔卫生保健和饮食结构与习惯缺乏足够的认识,尽管儿童龋齿的形成时间长,儿童患龋齿主动就诊做填补的却少之又少,直到孩子牙痛难忍,才会就医。政府免费提供的窝沟封闭项目并没有得到家长的积极响应,因此,目前我国防控龋齿的形势依然严峻,只有健全家庭、幼儿园、学校、社会口腔保健体系,加大口腔保健宣传力度,家长真正从思想上得到重视,儿童龋齿发病率才会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儿童口腔保健内容第8篇

【关键词】 乳牙;龋病;健康教育

乳牙龋病是学龄前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临床资料显示,儿童乳牙患龋率高、发病早,多数集中在3~6岁。石四箴等报告,上海市1991年儿童乳牙患龋率分别是:3岁59.53%,4岁77.25%,5岁83.39%,6岁88.7%。冯军等1994年报告,西安市6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97.2%,受检者的龋均数位2.65~5.87[1]。根据1995至1998年进行的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结果,5岁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率是76.55%,龋均为4.48;北京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75.56%,龋均为4.18。

乳牙龋病高发病率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积极预防儿童牙病已刻不容缓。因此,加强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儿童及家长的爱牙意识,做好预防保健,降低患龋率,提高口腔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乳牙易患龋的原因

由于儿童乳牙的生理结构特点和饮食结构特点,以及口腔自洁和清洁作用差等原因,儿童乳牙较恒牙更易患龋。(1)乳牙的牙釉质、牙本质薄,矿化度低,抗酸力弱。一旦发生龋病则迅速达深龋。(2)乳牙牙颈部明显缩窄,邻牙之间为面接触,牙列中的生理间隙易致食物滞留,且易成为不洁区。(3)小儿的饮食细软,对牙齿的粘着性强,含糖量高,易发酵产酸,可使牙釉质脱钙,产生龋病。(4)口腔卫生差,不良生活习惯,喜食零食,含着奶瓶或含糖饮料睡觉,没有刷牙的习惯。

2 乳牙龋病的危害

乳牙龋病对儿童口腔局部和全身都有不良的影响。一是影响咀嚼功能。龋坏早期牙齿酸痛,儿童不敢咀嚼,影响进食;龋坏后期会导致牙体缺损或缺失,不能咀嚼,会直接影响儿童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进而影响身体的发育。二是影响颌面部的生长发育。乳牙早失或者不敢咀嚼,造成颌骨的发育不足,或偏侧咀嚼引起面部不对称。乳牙早失会致咬合关系紊乱,从而导致恒牙的排列不齐,影响面容。三是影响恒牙的健康。如果乳牙龋缺损或龋早失,就会影响恒牙萌出的顺序和位置。牙列不齐又会导致口腔自洁作用差,使口腔卫生恶化。在龋齿细菌不断增长的环境下生长,恒牙就会形成新的龋齿。四是由龋病转成的口腔病灶牙与机体的其他感染有关,影响全身的健康。五是影响儿童学习发音。六是龋蚀的牙齿也影响美观,还会给儿童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压抑,对身心健康有不良的影响。因此,虽然乳牙终将被恒牙替换,但是不能忽视乳牙龋病。

3 开展口腔健康教育的内容、对象和方法

3.1 口腔健康教育的内容 (1)宣传乳牙龋病的病因及其危害,提高家长的爱牙意识。(2)指导家长对幼儿的口腔正确护理,预防乳牙龋病的发生。(3)宣传窝沟封闭技术,纠正不良习惯等。

3.2 口腔健康教育的对象 幼儿家长、幼儿教师、准妈妈及其他愿意学习口腔保健者。

4 开展口腔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4.1 习惯是根基,从小做起 2岁以前,婴幼儿自己不能清洁口腔,要求家长在每次饮食之后用棉签蘸清水,最好是淡盐水,给小儿轻轻擦洗牙面、牙龈和口腔各部位软组织。3岁以后,要教会儿童自己刷牙。4岁以后,可以开始用含氟牙膏。让幼儿从小养成爱牙护齿的良好习惯。家庭是幼儿的第一生活场所,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是儿童建立良好口腔习惯的重要指导者和督促者,家长本身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也是儿童效仿的榜样[2]。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正确辅导;家长以身示范,让每位幼儿能够掌握正确爱牙护齿的方法。做好幼儿龋齿预防工作,对幼儿一生的健康至关重要。

4.2 通过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参与,共同预防龋齿的发生。一些家长错误地认为“乳牙反正是要被替换掉的,有龋齿也无所谓,对儿童的口腔保健意识淡漠,不重视对乳牙的保护。幼儿园通过指导和干预,提高家长对幼儿龋齿危害的认识和了解,提升家长保护幼儿口腔健康的意识,以达到家园同步,共同对幼儿采取各种科学的干预措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目的。

4.3 定期检查、防治结合。定期请口腔科医师到幼儿园检查幼儿的口腔健康情况,或者家长定期带儿童到医院检查或做窝沟封闭,及早发现或预防龋齿。

4.4 结合全国爱牙日,将每年的9月份定为爱牙护齿月。可以通过宣传栏、宣传页、宣传图片、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教育手册等,开展爱牙护齿的系列活动,提出保护牙齿、从小做起、从我做起的爱牙护齿目标。每年的爱牙日,邀请牙防医生到幼儿园为全体幼儿家长、教师进行爱牙护齿的健康教育讲座,发放爱牙健齿资料,共同了解和掌握龋齿对幼儿的危害,以及刷牙小常识,正确选购牙刷、牙膏。掌握刷牙的基本要领、牙刷正确握法及刷牙的正确方法,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爱牙护齿的意识,使家长意识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重要性。

4.5 营养膳食、科学安排。龋齿的发生往往与口腔环境、口腔卫生习惯、生活方式、饮食和卫生习惯等密切相关[3]。因此,在安排幼儿饮食的时候,严格控制食糖用量,注重甜咸搭配、粗细搭配、干湿搭配、荤素搭配;在菜肴的安排上,尽量让幼儿多吃些富含纤维的蔬菜、新鲜水果、粗粮,如玉米、高粱、小米、荞麦、燕麦、薯类及各种豆类,让幼儿有规律地咀嚼硬度适当、弹性纤维素的食物。这样既可以除去附着在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软垢,还可以防止幼儿牙齿生长排列不整齐,有利于牙齿和牙龈组织的健康。

5 小 结

乳牙龋病的发生是一个慢性、渐进的过程,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家长应加强对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教育,使儿童逐步树立正确的爱牙护齿的意识,养成口腔保健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降低龋齿发生率,使儿童能更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石四箴.儿童口腔医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3.

儿童口腔保健内容第9篇

【关键词】 龋齿;牙龈出血;牙石;儿童

【中图分类号】 R 788+.1 R 78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1-1008-02

为了解安徽省12岁年龄组儿童口腔的龋病患病状况、口腔卫生状况,实现《安徽省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2004-2010年)》提出的目标,促进中小学生口腔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笔者进行了此项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在安徽省范围内,城乡按照GDP水平(大中小城市)兼顾南北地理区划,在2市(合肥市、芜湖市)4县(蒙城县、枞阳县、颍上县、含山县)的36个居委会(村)调查点进行。在相关街道的居委会/村庄进行了随机抽样,选中的居委会/村庄作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随机抽取12岁儿童22名,男、女各半。共抽取794名,其中男生396名,女生398名。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口腔健康临床检查是在同样光源、同样便携式牙椅及参加过专门培训的同一检查员的条件下,对12岁儿童按照同样的调查要求检查牙齿的冠部龋损和牙龈出血及牙石情况,记录员记录检查结果。按城乡和性别分别随机抽取55%的受检者433名进行口腔健康问卷调查,由学校教师和问卷调查员共同组织,在教室统一说明,集体自填答案的方式收集数据。内容重点是口腔健康知识的掌握是否正确,口腔卫生行为现状及自我感觉到的口腔健康问题等。

1.2.2 质量控制 调查前各流调目标市、县卫生局成立流调领导组,并确定1名有卫生行政及基层工作经验的专职联络员,协调相关街道、居委会、学校等单位,做好流调对象的具体安排、物资器械准备等工作。成立技术组织,由全国第3次口腔流调技术组统一培训技术人员,统一龋病、牙周疾病诊断标准[1],进行龋病标准一致性检验,K值检验超过0.8者作为检查者,调查中期再由全国技术组专家进行一次标准一致性检验。为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每天资料由现场技术负责人收集、核查、验收。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恒牙龋患病情况 在受调查的12岁组儿童中,恒牙患龋率为19.3%,男、女儿童分别为16.7%和2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41,P=0.064)。人均恒牙龋(D)失(M)补(F)牙数(龋均DMF)为(0.3±0.7),男、女儿童分别为(0.2±0.6)和(0.4±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57,P=0.019)。

2.2 牙龈出血及牙石情况 12岁组儿童口腔内的牙龈出血率为43.7%,人均牙龈出血牙数为1.2,人均牙石牙数为3.4,男、女儿童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情况 12岁组儿童对口腔健康知识的掌握正确率较高,城、乡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每天刷牙次数方面,城、乡儿童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3。

3 讨论

研究发现,12岁组儿童的龋均和患龋率均有明显下降趋势[2]。要继续提倡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完全依靠口腔专业人员来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是不够的,有研究表明,受试者在接受健康教育一段时间后,会逐渐淡忘所学知识, 并恢复到以前的行为习惯[3]。要把口腔卫生知识教育纳入公共卫生健康教育体系,推动全社会尤其是家庭和学校的广泛参与。提倡对儿童、青少年开展每年1次的口腔健康检查,预防和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

龋病、牙周病的防治关键是要在中小学校开展口腔健康服务和口腔健康教育,在学校中学到的口腔保健知识和技能对于成年后的口腔健康有显著的意义[4]。要提供龋病的早期充填、洁治等保健服务,积极推广窝沟封闭、非创伤性修复等防治适宜技术。

4 参考文献

[1]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调技术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2005:28.

[2] 韩晓兰,颜雨春,蒋勇,等.安徽省口腔健康状况及行为分析.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3,17(6):553-554.

[3] FISHWICK MR, ASHLEY FP, WILSON RF. Can a workplace preventive programme affect periodontal health. British Dental J, 1998,184(6):290-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