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学会思考的重要性优选九篇

时间:2023-12-27 15:50:32

学会思考的重要性

学会思考的重要性第1篇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严密学生的逻辑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系统性,对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对学生以后数学能力的发展也十分重要。小学数学教育的成功要达到三个目标:首先是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思维能力的养成是学生快速、敏捷学习的关键;然后是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这是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关键目标,旨在通过教会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解题

方法,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最后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只有拥有学习热情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才能在教育中更易于养成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的现状

1.概念教学的弊端对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的影响

小学数学教育模式,大多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模式弊大于利,不能及时跟进社会教育的发展,不能及时反映数学教育信息的变化,不能全面地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多是:预习、听课、练习、复习,然后考试。这一系列的形式,反而让学生养成了死板的学习模式。如果这种教学模式一成不变,就会束缚学生的思想,严重阻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

2.学生主动性思考能力的欠缺

在小学数学教育的考查中,也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重要

依据。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表现出以教师为中心,形成教师控制整个数学课堂的习惯,由于标准答案掌握在教师手里,就会造成学生依赖于教师和课本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

养非常不利,会造成学生主动性思考能力的欠缺。如果学生对于数学问题和知识难点缺少主动性的主观思考,还谈什么培养学

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呢?要想养成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要先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就要改变现有的授课方式。

三、对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的思考与建议

小学数学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对学生初中、高中数学能力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且当今社会衡量一个优秀人才的标准,其中就包括是否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对现有的数学教育模式,要进行积极改变,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同时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的现实意义,最后必须通过有效途径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1.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的习惯

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批判性是指立足于实际学习情况,严格依据客观标准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对学到的数学知识,要怀着批判性的眼光,敢于思考,敢于质疑,从而养成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独立思考能力。

2.注重学生独立思考的主动性

学会思考的重要性第2篇

关键词:独立思考;教学情境;数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33-02

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批判的有创造能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数学教学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非常重要,我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尝试了以下方式:

一、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

(1)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由重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过程教学。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要由重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过程的教学。(2)教师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由重终结性的评价转向重过程性的评价。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采用过程性评价更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并能起到激励作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包括家长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就是考试成绩,然而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把目光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不利于学生养成科学的探究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只有在关注过程的同时,才能深入了解学生思维发展的进程、思维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进步,这样老师才会对学生的持续发展进行有效的指导、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3)教师要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由被动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开始阶段,也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现在很多学生未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被动式学习。学习基础不扎实,造成他们在学习上缺乏自信心,从而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对外界存在强烈的依赖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预留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和自我探索的能力,并使其自我探索能力得到锻炼,只有充分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才能培养好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基础。

二、抓住课堂教学,提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途径

课堂教学是教学形式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在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方面起着主导作用。课堂教学除了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外,还必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讲授过程中重视思考的过程和方法(1)善于设问激疑,诱发学习主动性,克服思想惰性。求知欲望是从问题开始的,而现在的孩子问题越来越少。究其原因,不是对知识都明白了,而是懒于思考。数学学科是训练学生思维的主阵地,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设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勤思多想,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使全体学生能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们特别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2)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学情境会影响学生的情绪,教师为学生乐学创造条件,通过创造情境寓教于趣,以趣促思,开发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良好的认识、情绪和浓厚的兴趣下参与学习,通过教师教学的艺术性、趣味性,去诱发学生兴奋的情绪,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学生取得较好的成绩时,老师要给以恰当的肯定和鼓励,使其获得心理的满足,成功的快乐。(3)教师讲解不宜过细,要推迟判断,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的过程中,不应讲解过细,因为教师讲解过细,看似面面俱到,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使学生完全跟着教师的步子走,会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中对于最基本最主干的知识要讲清,以利于知识的迁移;而对于一些扩展性的问题、前后知识对比以及区别和联系、对知识和方法的归纳总结等,完全可以留给学生,让学生去钻研思考。(4)以社会实践为源泉,积累学生的感受性知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学生掌握知识、认识事物过程中的感知活动,是以社会实践为源泉,以客观现实为基础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掌握思维工具,加强语言训练。在学生运用学具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加强指导,通过操作、观察、想象之后,及时引导抽象概括,还要靠内部语言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形成较清晰的观念,再进行判断、推理,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述力。

三、重视基础,加强常规训练,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从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反馈等基本教学环节抓起,把独立思考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以预习为例,要求学生改浏览型为思考型,通过例题的形式层层深入,诱发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在课堂上进行相互交流与总结,使预习成为有针对性的自我学习过程。

四、辅导环节不容忽视,巧妙答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学会思考的重要性第3篇

关键词:2011高考;思想政治试题;评析

2011年新课标高考思想政治试题,紧紧围绕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立足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实际,紧扣《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注重能力型、应用型、开放型试题的设计,着力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力求试卷的时代性、开放性、创新性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并对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

一、注重思想性,突出鲜明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帮助学生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因此,命题要突出政治性和思想性,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理解、认同、确信程度,以及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充分体现正确的价值导向和鲜明的政治方向。2011年山东卷文综政治试题第28题和安徽文综政治试题第38题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二、体现实践性,突出能力的综合考查

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对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科知识为支撑,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2011年高考思想政治命题坚持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统一,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试题全面考查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规定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个方面的综合能力。例如:北京卷文综政治第38题,课表卷政治第38题、39题。

2.试题注重考查自主探究能力。例如:2011年安徽卷第38题,以十二五规划为背景,围绕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过程,提出新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根据所学知识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题目的设置上体现了探究性题目的实践性与开放性。

3.试题通过和现实问题的连接,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构建新视角,提出新问题,考查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试题选材较为广泛经典,信息量大,并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从宏观具体、中观具体、微观具体三个层次涉及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多是学生应该关注和能够理解的具体事件。有许多是学生身边的生活场景,生活化的趋向明显。如2011年浙江卷第41题。

4.试题强化辨析,突出了对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如2011年广东卷第36题第3问,运用了辨析观点命题。

三、富有时代性,突出重大热点和现实问题

高中思想政治课强调实践性和开放性,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中感受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要在“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原则的指导下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因此,命题既要与时展趋势相结合,反映社会热点,体现时代性,又要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主题进行设计,把对基本理论观点、原理、知识的考核融入生活题材之中。所以,文综政治以现实问题为中心立意命题,试题大都是从现实社会的重点、热点问题选取材料,创设问题情景,更加真实全面的模拟现实,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时代感。2011年各地新课标文综政治试题显性或隐性考查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建党九十周年、十二五规划、民工荒、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海洋经济、文化体制改革、科学发展观、经济全球化、物价上涨与国家宏观调控、包容性增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基层民主自治进程、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等。现实热点的选取,既注重了具有全局性、长效性的重大现实问题,又突出了本土化和区域性的重大现实问题。以重大社会热点问题为命题素材,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实现了考纲的考点、教材的重点、社会的热点的有机统一。这些设计思路和呈现方式较好地体现了文综测试和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实现了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拉近了学科教学与学生的距离,渗透性地实现了学科教学的价值,较好地体现了国家意志,有利于引导教学更紧密的联系实际。

四、强调基础性,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课程。它以学科知识为支撑,以思想政治观点为统领,引导学生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运用能力。因此,命题要注重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理解、认同、确信程度,以及对理论观点、原理的运用能力。2011年各地新课标高考文综政治试题注重考查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重考查那些同相关现时联系的、基础的核心的学科内容,即主干知识。如:价格的决定与变动有3套试卷涉及,生产与消费有4套试卷涉及,效率与公平有4套试卷涉及,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5套试卷涉及,公民的政治参与有5套试卷涉及,政府的职能有7套试卷涉及,我国的政党制度有10套试卷涉及,文化的作用有9套试卷涉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4套试卷涉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4套试卷涉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有8套试卷涉及,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有5套试卷涉及,发展观有5套试卷涉及,矛盾观有8套试卷涉及。这些思想政治课中的主干知识都是今年试题的高频考点。

五、体现地方性,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学会思考的重要性第4篇

关键词:考核评价方式;多元化;改革探索;高校;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8-0254-02

目前思政课考核评价方式较多,但还有相当部分高校还是以考试为主,考试又往往以闭卷考试为主。考试是一个教学过程的终结,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认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标志,同时它还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考核评价方式是否合理,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统考核评价方式存在的弊端

近些年来,尽管很多高校在考试改革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从考试形式上看,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依旧比较单一、陈旧,大致分为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或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考试形式,考试普遍存在着“闭卷多,开卷少;笔试多,综合评价少”的现象。这样就容易造成学生中普遍存在“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的怪现象。期末考试成绩往往在学生各种考核成绩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种机械地应付考试,导致学生循规蹈矩、缺乏活力,没有积极性;也迫使教师在教学上追求大而全、满堂灌,严重束缚了教师与学生的创造性。

2.从考试内容上看,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注重知识点的考核而忽略了对能力的考核。考试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现象。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如论述题等主观题基本考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答案在课本中可以一字不漏地找到,不需要学生作任何发挥。这样容易造成“划范围、圈重点”现象。因而一些平时不认真学习甚至连课都不上的学生,有可能通过“临时抱佛脚”这种短期突击的方式取得较好的成绩。这种考核方式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弱化了对学生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

3.从考试计分方式上看,思政课考试基本上采用百分制,注重判分,甚至每题要点过于细化,如大量的单选题、多选题,基本上考的是一些比较死的知识点。这种考试和中学时期没有多大区别,也容易让大学生产生厌烦心理。目前,高校课程考核方式大多仅限于课程结束后进行一次性笔试,如闭卷笔试、开卷考试或写论文形式。最终课程成绩中,平时成绩比重少,期末成绩比重多,基本上是以期末考试的高低决定课程的成绩。

4.在评价形式上看,传统成绩考核评价普遍存在评价较为片面、单一,对平时成绩和品行表现考核力度不够甚至处于空白的状态。学生只要卷面考试成绩过关就万事大吉,平时品行表现、学习态度、组织纪律等未完全纳入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故学生的品行难以得到促进和发展。

二、改革思政课考核评价方式的的基本原则

上述思政课对学生的考试考核方法决定了这种考试的功能是不健全的。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转变这种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但无论如何改革都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思政课考试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考试模式,从大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出发,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为目标。因此,需要在考试这一过程中通过了解学生去更加贴近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本着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与接班人的精神,倾注爱心,尽职尽责。

2.坚持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原则。思政课考试的改革要始终坚持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原则,以考促学、以考促教。就是考试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能更好的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考试的价值,更好的保证教学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3.坚持过程与结果考核相统一的原则。考核应该是教学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环节,为了实现以考促学的目的,除了传统的期末考试之外,必须注重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即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统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4.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当代大学生们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知行脱节”。知识是教育得以进行、价值得以传递的必要前提,教育目标的实现必然以知识作为载体,这既是教学本身的要求,也应成为考核的对象之一。实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力,思政课的考试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结合,一方面要考查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关注现实;另一方面要考查学生是否在实践中把思想道德品质内化为实际表现。理论和实践两者相辅相成。

三、关于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的几点思考

尽管很多高校在考试改革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但依然不能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也无法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行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以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取代单一的考试模式,多层面的评价学生,是思政课改革的必然趋势。

1.考试内容多元化,注重应用性。第一,考核的命题不能局限于课堂讲授及课本的内容,适当拓展内容。除考查学生对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情况外,还要考查学生分析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剖析社会现象的能力。第二,思政课各门课程之间知识是密切联系和相互渗透的,因此,考试内容可以打破课程之间的界限,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整体把握知识体系的能力。第三,重点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考查,在命题类型上进行创新。选择以主观题为主的考试内容,增加材料题,案例分析,问题综合探讨,命题写作,课程论文等的分值和比重,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总之,通过丰富多样的考核方式,引导大学生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理论知识考核要多样化。

2.考试方式多元化,注重过程性。改变过去以闭卷和笔试为主“一卷定终身”的考核方式,采取闭卷与开卷并举,笔试与口试、答辩并举,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并举等,综合利用多种考核的形式。考试形式上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相结合,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等。把教学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考核作为教学质量评价手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平时教学过程的考核,将考勤、课堂提问、小组讨论、阶段小测、小论文、写心得体会、技能训练、查阅资料各阶段的成绩记录到平时成绩中。加大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激发学生平时学习动力与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3.评价方式多元化,注重实效性。评价方式要多样性的统一。首先,评价内容多元化。把成绩评定和个人品行表现相结合,把学生课内、课外学习和活动的参与情况相结合。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内容活泼有趣,如讲解、讨论、看录像、演剧、唱歌、辩论等,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讲演、辩论、案例分析,并根据学生参与的情况和次数,做好评价。提升平时成绩的考核比重,实行能力考评方法。其次,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考查和辅导员评价、班级评价和学生自身评价相结合,综合评定学生成绩。根据课堂表现、日常操行、社会调查能力、协调社会关系的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重点放在过程。注重每一个教学环节和阶段上所反映出来的思想动态、行为特征、评定思想政治素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更深内容。这种具有创新性的评价机制的实施,必将调动起学生对于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将对于学生最终学业成绩的关注转向对整个学习环节和过程的关注,将结果与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4.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化,注重针对性。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实践情况和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成为考核的重要部分。各高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根据课程特点充分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会考察、青年自愿者活动,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参观、考察等活动,社会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善于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认识社会、体察民情的自觉性。

不同专业、不同学科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如,我校——长江师范学院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艺术实践》课相结合的方式对2011级音乐专业学生进行了联合期末考试。这是长江师范学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一种改革创新举措。联合考试由“屈辱·探索、爱国·战斗、独立·希望”三部分组成。这是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根据历史知识、历史题材和中国近现代史发展三个阶段的典型历史事件符合课程内容的艺术作品,用舞台演出形式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学习内容展现出来。在创作、展示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提高了学生专业素质和创作能力,也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起到了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音乐专业课相互促进的作用,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各门课程以此形式可以作为参考借鉴。

总之,考核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既要着眼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要关注到学生能力的培养;既要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性原则,又要鼓励他们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努力改变思政课考核模式中长期存在的只注重知识层面考核的问题,形成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统一在一起的既注重全面考核又注重过程考核的全面、多样、合理、科学的考核新模式。

参考文献:

学会思考的重要性第5篇

[论文关键词]思政课 考试 改革

高职思政课考试方法改革是高职思政课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其保障。在大力推进课程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积极开展思政课考试方法的改革,目的是以考试方法改革为杠杆,推动学校管理改革与教学改革的广泛开展和不断深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不断提高。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考试方法改革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考试方法改革可以促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

改革是思政课充满生命力的重要保证,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动力。思政课的改革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这些方面的改革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思政课考试改革既是思政课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思政课改革的重要力量。一方面,考试方法的改革要求思政课内容重组整合,并且要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如我们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思政课的考核内容,就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把握好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如民族团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都成为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使思政课紧扣社会现实生活,更具有针对性和生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考试方法的改革直接带动教学方法的改革,促使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如我们使用无领导小组讨论来进行成绩评定,教师就不能像过去主要采取“预习—讲授—复习—考试”教学方法,而是采用“提出课题—共同研究—指导实施—讲评”,这就使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考试方法改革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是教与学的高度统一,任何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主动接受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中学阶段主要实施的是应试教育,目的是在高考中获取高分,所以基本上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大多是被动学习。我们进行考试方法的改革,目的不仅仅在于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更主要的是考核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知行合一的情况。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在进行考试方法改革的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师生的互动。如无领导小组讨论,讨论的主题、组织、评分都由学生具体负责,由于讨论情况直接影响考核成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而且千方百计查找资料,认真研究题目,学习积极性高涨,学习内容更为宽泛,学习效果更好。再如,笔者运用“研究性考核法”时提出了“民族团结与大学生使命”的考题,分成“和谐”“团结”“平等”“互助”“进步”五个研究主题,一个班分为五个小组,选择主题中的一个命题,最后多方面支撑团队的中心思想。研究成果通过板报形式展出,由思政教师集体评分,学生既可以掌握教学内容,又相互学习。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考试方法改革有利于实现育人目标

我们知道,思政课的育人目标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我们通过考试方法改革,加大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考核,使学生不仅注意理论的学习,还要注重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觉用科学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做到知行合一。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中,我们对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在学校集体活动做出贡献的同学给予加分,使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大大增加,学生的团队意识、奉献精神等都有较大的增强,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高职院校思政课考试方法改革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建立一支适应和服务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良好的思政课教育取决于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团队,思政课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影响受教育者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可见,建设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之一。而思政课考试方法的改革,可以促进思政课教师素质的提高。如我们开展无领导小组讨论、研究性考试等考核方式,教师必须与学生互动,互动过程中学生提的问题更为广泛、更为深刻。要回答学生诸多的“为什么”,教师没有宽泛的知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是非常困难的。思政课要能够驾驭整个教学,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素质。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考试方法改革的做法

传统的思政课程考试机制与思政理论课的性质、功能和特点有诸多不协调处,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考试内容只注重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脱节;二是考试方式把死记硬背作为基本导向,没有注重对学生现实问题分析能力的考核;三是考试形式单一,不能综合反映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思政课考试方法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采取不同的考试方法,即用无领导小组讨论(占成绩权重40%)、研究性学习考核(占成绩权重30%)、实践性综合测评考核(占成绩权重30%)等方法进行考核。

无领导小组讨论考核方法就是把学生分为8~10人一组,思政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个命题,让学生进行一小时左右的讨论。讨论过程中不指定谁是领导者,也不指定受测者应坐的位置,让受测者自行安排组织。通过讨论来观测考生的理论知识理解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辩论的说服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以及自信心、进取心、情绪稳定性、反应灵活性等个性特点,由此来综合评价考生之间的差别。

研究性学习考核方法就是从课程一开始,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提出若干个研究题目,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去研究。可以独立研究,也可以组织研究小组进行研究,最后形成研究报告、小论文,也可以是人生规划、学习心得和总结。

实践性综合考核方法就是把思政课成绩与学生日常表现结合起来,考核依据系部对每个学生思想、学习、遵纪守法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评价进行评分,对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积极参加业余党校学习、入党入团等给予5~10分的适当加分。

三、思政课考试改革应重点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思政课教学与专业教学的关系

从高职人才培养总目标上看,思政课教学与专业教学在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是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社会造就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然而,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又各有特殊性,具体的培养目标有所侧重,它们之间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特别是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政课教育有许多教学内容是相互渗透的,比如职业道德、职业法规、职业操守、就业指导等,如果我们处理不好两者的关系,就无法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因此,在思政课教学和考试方法改革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思政课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主动与专业教师沟通,参与学生的职业实践活动,了解职业岗位的要求,在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的专业进行教学,把思政课融入职业教育中,增强思政课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思政课考核测评的时候,将考核范围延伸到职业教育领域,把学生在职业技能学习和实践性锻炼的表现状况列入思政课考核范围。同时,思政课考核的题目要与学生的职业要求紧密结合,增强思政课吸引力和实用性,使专业教育和思政课教育目标能够有机统一。

(二)正确处理好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的关系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思政课考试方法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高职思政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都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思想。同时,思政课考试方法的改革更应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在考试改革中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改革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导作用,明确考试方法改革的目标,根据教学计划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进步的动力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师生有效互动,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正确处理好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的相互关系

思政课考试方法的改革要求构建和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和运行机制,这是我们实施改革的一项核心工程。与传统的学生评价不同,学生评价无论是在理念、宗旨、内容、标准,还是在方法、要求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要求。思政课考试方法改革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再仅仅是思政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它倡导多主体的参与,在思政课教师的统筹协调下,学生本人、年级辅导员、班主任均享有评价的权利。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教师与学生的评价标准和结果往往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进行思政课考试方法的改革过程中,要注意处理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的关系。一方面,我们要把学生的自我评价作为学生成绩的重要依据,发挥学生在思政课考试改革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受到教育;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应该正确定位在学生自我评价中的角色,努力成为学生自我认识的引导者、自我分析的促进者、自我调整的鼓励者、自我发展的合作者,使学生的自我评价发挥应有的作用。

学会思考的重要性第6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考核评价机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264-02

我国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途径,其教育教学状况的优劣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即“05课程方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门数、设置、学分、学时、教师等做出新的规定,并要求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增强教育实效性。201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再次强调要全面提高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深化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

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性,是摆在我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机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回顾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继续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全面、大胆、深入的改革。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核评价机制改革受到了高校师生、各级教学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考核评价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测定高校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而言,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既可以促进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式的创新,提升课程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又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实效性。因此,我们要坚决贯彻党的十改革创新精神,努力探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新的考试体系,全方位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机制改革,并以此作为着力点,继续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整体改革,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考核评价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1.考试形式机械、单一,受其限制,考试内容大都侧重理论,联系实际不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虽然各个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面有所不同,但总体说来,不外乎将其分为考试课和考查课两大类型。考试课传统的考核方法主要是通过期末统一的闭卷考试进行,考试内容大都侧重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考查课的考核方法相对比较灵活,考核方式多数由任课教师决定,撰写课程论文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同时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考核是比较常用的手段。这样一来,学生们都将主要的学习精力集中到对理论要点的背诵或对论文资料的查阅上,“平时不积极,考前猛突击”,考试作弊现象也屡见不鲜。这种僵化的考核方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不利于大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理论联系实际不够,也无法充分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培养目标——“立德树人”。

2.教考合一,无法真实全面地反映教学效果,影响教学效果的评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往往出卷、评卷人都是由该课程的任课教师担任。这样一来,考前学生会通过各种方式求老师划范围,打探考试重点;考后则找人说情,要高分,卷面成绩无法客观地反映学生实际水平。另外,出卷、评卷都由任课教师自己承担,主观性难以避免,卷面成绩也就无法真实全面地反应教学效果,也不利于教师分析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影响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3.社会实践环节薄弱,教学实效性不强。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一贯作风,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既能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又能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社会实践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与指导下进行,涉及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近年来,教育部门和各高校都十分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问题,实践教学也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受经费、师资等方面的约束,社会实践长期难以全面展开,都是以学生自发调研为主,提交一份调查报告或是实践总结交差,形式单一,时效性不强。

总体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完善,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跳出“应试型”的考核评价理念的束缚,没有形成对学生的全方位的动态考核,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成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瓶颈。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机制改革的途径

(一)树立先进的考核评价理念

要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首先要转变观念,勇于创新,这是考核评价机制改革顺利进行的前提。立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基本要求,我们应当切实树立“以生为本”的考核评价理念,突出学生在课程考核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增强理论联系实际为目标,从“一卷、一文定终身”的应试体系转变为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终端考核相结合的素质型体系。

(二)探索构建新的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评价方式是考核评价机制的具体表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确立以“基本理论考核,能力素质养成”为核心目标,以“知行合一”为主旨的综合考核评价方式。

1.基本理论知识考核。理论知识水平考核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的基础性内容。理论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与人生观的理论基础,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对学生的基本知识水平进行考核,考核形式应多样化。基本理论知识考核要注意不能搞一次性终结测评,要结合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和教学实际,采用阶段性考试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法给出比较客观的结论。要做到既能客观反映学生真实水平,又有利于教师适时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及时作出调整,推进教学改革。阶段性考试要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设置,次数根据教学需要设定,可以采用小组辩论、演讲、实事热点分析、小论文、人物述评等形式完成。主要是锻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期末考试则偏重考查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尝试网络考试,也可以在小班尝试口试等。这样不但可以避免人情分及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也避免了纸质考试造成的资源浪费。

2.能力素质考核。能力素质考核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承担的特殊任务,也是实现其“立德树人”功能的主要体现。根据各门课程的不同特点和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实践考核档案,侧重考核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践行能力与思想道德素养。考核的内容不仅包括学生的课堂或学习表现,还应包括参加院系各种活动的态度以及在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公益活动中的表现等。档案可以设立诚信记录、学风记录、公益记录、社会实践记录等栏目。这样有利于督促学生主动规范自身行为,积极践行理论,实现“知行合一”。

(三)形成多元考核评价主体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全方位考核学生的理论素养和践行能力,不是任课教师能够独立承担的工作,因此,必须形成包括任课教师、校(系)团委、辅导员、班导师、学生(被考核者的同学)在内的多元考核评价主体。在考核评价中,任课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设计考核方案、明确考核任务、安排考核程序、实施具体考核以及统计考核评价结果等。校(系)团委、辅导员、班导师、学生(被考核者的同学)则需要配合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生活作风、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等方面做出客观地评价。大学生在本考核评价机制中具有双重地位,他们不但是考核评价的客体,同时承担着对其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及实践活动进行评价的责任。以主体身份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中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提高自身知识、能力及素质的自觉性,有助于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学会思考的重要性第7篇

摘 要:创新是21世纪信息时代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创新型人才也是如今社会紧缺的人才资源。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在培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学校里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选择中学数学教育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简单地说明数学教育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原因。其次,重点阐述了数学教育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就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这一问题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数学教育;创造性思维;自主思考

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深化,对我国的中学数学教学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数学教育教学不仅仅要传授数学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对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数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原因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而创造力是创新的基础,是人们与生俱来而又可以后天培养的一种宝贵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创造性思维的养成。众所周知,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中学的数学教育在中学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数学一直以严谨性与抽象性著称,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生觉得数学难、不好理解的原因。中学数学的逻辑性、抽象性强,在解一道数学题时,要有严谨的思维,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题目,进而做对这一道题。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日常学习的点点滴滴中很好地锻炼逻辑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中学数学一直以本身独特的抽象性和严谨性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是中学教育中最重要的任务。

二、中学数学教育在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马克思曾说:“数学教育具有创造之本型,数学是人类自由的创造物。”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性和特殊性,数学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基础数学教育的一条必经之路,是传授经验知识,学习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以及进行逻辑教育的重要途径。中学教学在新课程的改革下,已经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中学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型人才是社会亟须的人才,拥有创新性思维的学生到了社会上,有更好的发展前途。在中学数学教育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核心体现。

三、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当今社会亟须创新型人才,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社会、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国家的栋梁。但是传统的中学数学教育为了应试教育更注重学生数学解题技巧、数学基础知识等能力的培养,从而忽略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对于学生来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学会课本知识更重要,想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从中学数学的课堂开始。近几年来,国家也在加快素质教育的改革,中学教师不应该只满足于应试教育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一味灌输的教学方式,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要营造一个轻松、开放的氛围,积极鼓舞学生自主思考,大胆质疑,积极发表不一样的观点,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牟煌的角度思考问题;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其次,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多留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先在小组内思考、探究,自主找到解决的方案。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经常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特别是在考试之后,交流学生对于数学的看法,可以具体到学生对于某道题解法的自我理解,以及考试时学生对于这道题的思考过程,以此找到学生理念方面的错误,使学生善于反思,培养创新性思维。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进取、求异创新的习惯,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科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我国的教育制度更侧重于应试教育,更注重于考试成绩,因此,教师为了适应国家的教育现状,更注重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教授与解题技巧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相对于知识的掌握,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中学的数学教育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严谨的逻辑性,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作为一个要走上社会的学生,创造力是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要从学生时代开始培养创造性思维,从数学教学中汲取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慎思.试析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新校园(中旬),2016(6):80.

学会思考的重要性第8篇

关键词: 中考社会思品复习 问题教学法 知识结构 思维习惯 复习效率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教师通过教学设计,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思考、讨论,然后教师进行指导和释疑;二是教师运用教学技术创设新情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两种模式可以交替使用。问题的设计形式主要有复习式问题、启发式问题、开放式问题等。

一、“问题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种以问题贯穿课堂始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适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利于提高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培养能力,适应当代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1.实施“问题教学法”是现今中考社会思品开卷考试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今中考开卷考试试题立意从以“知识为主”转向以“能力为主”。在这种情况下,中考社会思品复习在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提高,而“问题教学法”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维训练空间,使学生能在突破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社会思品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更好地适应中考形势的变化。

2.实施“问题教学法”符合社会思品复习教学实际与学生学习心理。

现在学生在思想上对社会思品学科的不重视,对繁杂学习内容的惧怕也使九年级社会思品复习面临着很大困难。而“问题教学法”则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既能在复习教学中避免上述矛盾的产生,又能在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社会思品思维能力,改进学习方法。

3.实施“问题教学法”是提高社会思品中考复习效率的重要方法。

提高中考社会思品复习效率的本质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识记、理解、运用三大能力,而“问题教学法”则可以在以问题作为引导的方式下把培养与提高学生这三种能力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从而使学生在充分的自主思维活动中巩固记忆,深化理解,学会灵活运用。

二、“问题教学法”的实施

实施“问题教学法”既符合现今九年级社会思品复习的教与学要求及中考形势的变化,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和综合素质。下面就“问题教学法”在中考社会思品复习中的实施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1.以问题为中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尽管是开卷考试,无需大量背诵,但社会思品复习内容的繁杂使学生在识记能力这一基础环节就出现了很大的困难,学生往往感到社会思品知识无头绪,在脑海中无法形成一定的框架,无法运用知识,造成复习较为被动。“问题教学法”则可以使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分析社会思品,构建社会思品知识的整体结构,从而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提高对知识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

如在复习“改革开放、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问题设问的核心,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①1978年、1993年、1997年、2002年分别指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举行的哪一次重大会议?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离不开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坚强的领导核心,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依次出现了哪三个领导核心及哪三大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③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什么?④社会主义处于什么阶段?⑤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动力是什么?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外部条件是什么?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是什么?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力量、依靠力量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学生可以比较容易地掌握本章中的重点、主要知识点,并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论点的基本知识框架。

2.以“问题教学法”突破复习重难点。

理论联系实际,一直是中考开卷考的重难点。在现在的中考模式中,社会思品学科的考查知识主要以学科主干知识和与社会热点问题相关的知识为主,这是社会思品开卷考复习教学的重点。如何理解与运用这些知识则成为了教学难点。因此中考复习教学要充分地利用问题引导学生突破主干知识,并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创设新情境,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复习“和平与发展”时,一方面用问题形式梳理基本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可以联系当今国内外的时政热点,让学生自主进行提问,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美国攻打伊拉克、全球爆发大规模反战游行、朝核六方会谈的场景,给学生一个大的方向,让学生提出自己所希望了解的问题。如:美国绕过联合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说明了什么?全球爆发大规模的反战游行又说明了什么?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什么?中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立场起到了什么作用?在当今世界,霸权注意和强权政治有哪些新的表现?中国成功推动六方会谈表明我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是什么?经过教师的指点,学生们自己就把提出的问题解决了。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思品复习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更关心国家大事,并培养了分析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

3.以“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中考社会思品复习中,要真正使学生提高识记、理解、运用三大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思品思维能力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在复习时注重对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问题教学法”能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问题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思维的强化训练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在对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中,坚持用两点论、重点论等思维方式全面分析评价;在对时政事件、历史事件比较的问题中,帮助学生在复习中形成较为固定的比较方法与习惯,同时从中得出一定的启示,挖掘思想教育功能。如伊拉克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一个问题即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党的正确领导、稳定是大局等重要思想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在分析时政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等因素的提问时,则可以从中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社会思品的思维习惯。

4.以“问题教学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现今中考更注重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而问题本身的综合性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中考社会思品复习中,以社会热点专题作为问题设计的中心,更利于培养学生社会思品的综合能力。如以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结合各方面的知识理解党的“三个代表思想”,就可以培养学生从党的历史、党的领导、党的重要会议、党的指导思想等问题进行综合的训练。如:①中国共产党是在何时何地成立的?②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组织和思想上做了准备的是哪一次历史事件?③结合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三次重要会议分析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失误中走向成熟的?④90年中,中国共产党出现了哪三代领导集体?请写出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并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丰功伟绩。⑤在现代化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如何体现“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⑥若以“党在我心中”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请你写出主题班会的活动步骤。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解答,学生的识记、理解、综合运用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既可以以此培养学生利用各学科的不同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学科综合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外古今社会知识的综合能力,更符合当前社会思品中考开卷考试的能力要求。

三、实施“问题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要真正发挥“问题教学法”的作用,还必须在复习中注意以下几方面:

1.基础性和层次性相结合。在中考复习中要注意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并进行分层教学。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针对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学习。

2.逻辑性与科学性相结合。问题的设计要符合九年级学生思维的规律和心理特征,设问要具有逻辑性,这样才能在教学提问中真正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3.思想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在社会思品中考的复习中,涉及大量的对时事政治的分析认识,这就必然要求学生有正确的政治思想,避免出现过分偏激的言论;不能挫伤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教师应用科学、合理的指导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鼓励创新思维。

4.全面性与开放性相结合。在中考复习中,问题教学法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增强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创新性,在设计问题时注意设问角度的全面性、答案的开放性。

可见,在中考社会思品复习教学中,如能坚持以“问题教学法”进行中考社会思品复习,则能很好地提高中考社会思品复习效率,使教学真正适应中考改革与素质教育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刘舒生.教学法大全.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

[3]胡学增.现代教学论基础研究.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学会思考的重要性第9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考核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5-0039-02

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有着优良的传统和丰富的经验,并且在学科构建和专业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我们也应当看到,思想政治教育目前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寻找新的理论突破口和实践切入点。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需要面对的是学生考核的问题。如何考核学生,如何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进行有效评定是所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老师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对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和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现行考核方式的特征及弊端

1.考核方式单一化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现行的思想政治考试方式以试卷考试为主,试卷考核这种方式简单、单一,没有与思想政治教学的目标紧密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必须从青年学生身心和谐、健康成长的目的出发,要使学生意识到确立正确的政治意识、道德价值观乃至审美观,对于他们个人成长、社会进步的重要性,要教给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要引导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为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要把握好两个转换,即从以学科专业体系性、逻辑性为主体向以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为主体的模式转换;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转换。在具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考试评价方式和手段是关键,且是容易见成效的。

2.考核内容重知识点,忽视独立分析思考的能力

特别是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传统的教育让学生习惯了背诵和记忆,而没有注重感受和体验。在生活中,只要遇到一些负面事件,学生很容易将老师的教育全盘,而不做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而改变过去传统的重知识点轻分析能力的考核思路,可以帮助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这一转变。我们的学生实际上对社会事件是关注的,本质上是向上向善的。如果考核方式和思路能有所改变,通过考试提醒学生有意识地关心社会、有意识地培养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思想政治教育无疑将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课程可以更好地发挥其观察、关心社会现状,解决问题的优势。

3.考核形式和考核内容落后于实际生活的发展变化

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中大多使用统一的教材,考核方式也大多以教材为核心紧密开展,在实际中方便了学生应对考试,但是,却是本末倒置,重视考试,却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核心,使学生的学是为了考试,而教师的教也被裹挟为为考试而教,实在是得不偿失。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主要体现在德上,而德性的培养需要经历一个外部影响不断内化和内在观念逐渐外显的复杂过程,这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过程,需要主体的自我完成。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强调其政治功能,关注学生的政治方向和思想品德,这无疑是重要的,但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转型时期,教育已呈现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大教育格局,如果还局限于此,显然不能满足社会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需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并不是一定要增设课程、增加课时,更重要的是如何完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改进教育方法,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考核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1.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改革要有益于考核基本作用的发挥

在所有的教学中,考核有其重要的作用。总结下来,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教学情况的检查。考核不仅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教学中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否达到了一致,可以通过考核的方法得到很好的验证。考核还是教学的延伸,设置得当的考核可以起到对教学的补充和拓展的作用。考核也是教学的组成之一,而不是单独独立的成分。考核可以起到指挥棒的作用,指导学生的学,也规定教师的教。可以这样说,考核如何进行指导教学就如何进行。

思想政治教育考核如何进行是需要严肃思考的事情,如果所考和所教的不匹配,那么可以想象思想政治教学会变得如何糟糕和没有边际。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应该要明确地传达出思想政治教学的理念和思路,指明思想政治教学的教育目标和要求。通过考核传达出来的教学理念可以较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引导。这种引导本身就是我们思想政治教学要达到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考核如何进行从某方面讲也对教师的教学设定了很好的边界,使得思想政治教学可以集中注意力,最大程度地发挥思想政治教学的效果。

2.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改革要与素质教育相适应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总体学习资源在不断地扩大,教育机会在总体上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但对教育的要求也提高了。什么是素质教育?笔者以为,素质教育就是帮助学生扫除障碍,实现人的发展,我们接受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发展。学习几乎是人类的本能,受教育对象都想要获得某方面的追求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首先,要满足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价值。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作为教学的一个部分也要能实现受教育对象的发展需求。学生在通过考核的努力中,如果发现思想政治教育考核不仅仅只是考试,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分数,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价值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既然满足了受教育对象对素质教育的追求,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将会收获最好的教学效果和实现最大的教学价值。

3.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改革要与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特点相适应

思想政治教育考核的改革要与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特点相适应。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以社会、以人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思政教育最重要的内容是关心社会的进步,从而实现个人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因为与社会现实的紧密联系性而充满了教学魅力。从这个角度来思考,思想政治教学的考核也应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特别是到了高等教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的不是单一的知识点、原理的背诵和记忆,而是应用这些东西来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思想政治教学的这一特点应贯彻到考试中,考核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度是否足够、考核学生的视野是否开阔、考核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如前所述,思想政治教学的结果主要体现在德上,这种考核将会引导学生不断将外部影响内化成内部价值观念,从而外化为外部道德表现。对社会的关注表面上看是在谈论他人,实际上却是实现对自我的关注。

4.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改革的内容要与学生的特点相适应

教育教的是人不是书,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了解学生的特点,需要理解学生内在的发展规律,才有可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价值和目的。我们的学生在面对什么问题,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哪些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学生解决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改革应该结合我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理解,应该与受教育者的实际特点相结合,才有可能发挥考核的实效性,使对学生的考核与对学生的关怀结合起来。使考核真正起到引导的作用,思想政治教学也才能内化为学生的内在价值观。

三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考核改革的目标和意义

1.坚定不移地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同志曾说:“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思想政治教学对学生的考核要围绕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目标,考查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考查学生对社会的观察能力,考查学生对纷繁芜杂的社会现象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考核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来实现。

2.考核关注社会现实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能真正体现思想政治学科的魅力

思想政治教学对学生的考核要具有时代性,与社会现状密切结合。传统的考核方式重视考核学生对理论的认知,片面强调道德观念和道德知识的灌输。而道德观念和道德知识却不等于道德的行为,出现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分裂的情况。有了好的道德观念却不一定落实在道德实践中。思想政治教学既然与社会、与实践密不可分,笔者主张思想政治教育考核不能回避社会热点、焦点。考核不回避社会热点、焦点,实际上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有较深厚理论功底与较强分析能力的教育者才能担此重任。实际上,笔者的思考是,如果我们能够明确对学生的考核要关注社会,那么长期下去,不仅学生就连教育者本身都会自然而然地培养出一种自觉的能力。对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会摆脱只教书不教人的现状。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紧密关注社会事实和现状是思想政治教学的回归。如果马克思主义者不关注社会,那么该关注什么呢?马克思主义正是在那样一批思想者、实践家、理想家对社会的关注下才产生、发展而且不断丰富的。而以往那种只考核是什么而不讨论为什么,而学生即便考到高分,实际上也只是知道结论,而不懂得方法的考核方式,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最大的误解。

实际上,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他们遭遇到的社会都在他们的观察和思考之中。思想政治教学对社会的关注实际上是对学生本身的关注。换言之,不关注社会现实的思想政治教学是对学生的漠视。思想政治教育考核倘若能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引导思想政治教学聚焦于社会事实,那么将传达出思想政治教学关心人、关心学生的教学本意来。思想政治教学将自然散发其学科魅力、教学效果。如此,思想政治教学怎么可能会不受到重视,怎么可能会不受到学生欢迎。

3.考核改革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灌输与渗透”相结合,重视显性教育,更加注重隐性教育

在高等教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考核要落实在对综合应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核上。要摒弃过去思想政治教育考核重视知识不重视能力的方式。社会发展至今,我们都承认,知识不等于智慧。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改革要体现出对学生智慧的考核。什么是智慧?笔者认为智慧就是个人独立的根本,是思想独立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改革可以与学生的实践密切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使考核与调查——研究——结论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成为一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如果具备了这样的思维方式,那么无论对于其思考社会,还是对于其自身进行选择的能力都将大大增强。社会现象是表,科学的思考方式是本。这样的考核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益。

总之,思想政治教学是与实际特别是社会实际密切联系的教学。思想政治教学对学生的考核应回归这一本质。考核改革要传达出思想政治教学关心社会、关心学生的教学宗旨。让学生在思想政治教学这种关心社会、关心学生自我的考核方式中得到能力上的提高,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立思.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大学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