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通讯技术培训优选九篇

时间:2023-12-21 10:37:31

通讯技术培训

通讯技术培训第1篇

按照采油厂关于岗位培训工作的有关要求,为进一步搞好现役电力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同时针对目前我厂电气运行人才储备缺乏,动力装备日常工作中凸显的理论基础薄弱、维修技术经验欠缺等问题,6月24日,动力装备科在办公楼一楼电教室举办了为期10天的电力技术培训班。

培训开展前动力装备科召开专项会议,科长全面安排部署了各项准备工作。5月底,动力装备科按照厂内培训管理的要求办理了相关手续,并及时向各相关单位培训,同时诚挚邀请机电工程学院的老师来我厂授课。6月20日,动力装备科向参训人员所在单位发出通知,详细说明参训时间地点及具体要求。

6月24日,培训班正式开课,授课老师根据我厂实际情况科学拟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分别从电力安全知识、电工基础知识、实际操作技能等方面进行教学授课,使培训人员从基础理论入手,打好了实践操作的坚实基础。7月2日,课程学习结束,动力装备科组织了严格的理论和实操考试,57名参训学员均以合格成绩顺利完成学业。

培训期间,动力装备科派遣专人进行日常管理,负责学员的考勤、作息、课堂纪律等管理工作,了解学员思想动态及学习情况,积极配合授课老师的教学工作,确保培训任务的顺利完成。

通过此次培训,提高了我厂电力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使参训人员掌握了初级电工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独立上岗,完成一般电气线路及常用电气设备的安装、维护与操作。同时此次培训对提高我厂电力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促进个人全面发展,保障采油厂供配电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通讯技术培训第2篇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通信技术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四个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中兴通讯是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为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信运营商提供创新技术与产品解决方案。中兴通讯学院是中兴通讯创办的企业大学,中兴通讯学院依托中兴通讯强大的技术力量,凭借14年的专业培训经验,利用先进的培训设施、规范的培训管理和优秀的讲师队伍,为近13万名国内外客户提供了系统的、全面的职业岗位技能培训。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兴通讯学院之间的合作,实现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践行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3年的建设周期,通信技术专业在校企合作办学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国家验收。

一、校企签署合作协议

为了进一步加强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强化教师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借助中兴通讯学院企业培训的资源,2009年4月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与中兴通讯学院签订了“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NC教育框架合作协议”,校企双方在实训平台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评价环节、教学实施与信息化平台开发、师资培训与交流、教学管理体系等6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

二、构建“全程职业模拟”人才培养模式

在进行行业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毕业生跟踪回访、召开专家座谈会、本地区高职院校通信类专业设置情况等广泛的市场调研基础上,由校方和中兴通讯学院起草人才培养模式初稿,经反复切磋、修改,最终确定校企合作构建“全程职业模拟”教学环境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了从新生入学到学生课程学习、就业,企业全程参与的人才培养方案。

所谓“全程职业模拟”即把三年专业培养过程转化为通信行业的职业生涯模拟训练过程,实践把通信产品及通信工程的工作领域完整移植到通信专业教学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引导学生提前进行岗前培训和职业规划,科学设计的专业课程体系、运用企业的培训与评估方法为学生在校期间虚拟地创造了在企业中学习与发展的氛围。

与企业合作,整合企业资源进入专业教学过程,借鉴企业的六大资源,与企业签订6个分项的合作协议,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师资、教学评价体系、人才输出、实训平台、课程体系、管理等方面的探索与创新,支持职业模拟环境构建。

“全程职业模拟”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分为三步:企业参与新生入学教育、与企业共同开发“职业模拟”的教学体系、服务区域经济。

三、建立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由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兴通讯学院共同组建“课程体系建设项目小组”,以企业工作岗位技能和职业标准为中心,把企业培训课程与现有教学标准融合,项目小组全程负责和推进课程体系建设项目的执行。

通过优势行业企业资源的整合完整地还原目标岗位的行动领域,转化为符合知识成长规律的学习领域课程,形成校企合作通信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企业参与确定课程内容、编写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参与教学、编写校企合作教材、开发实训项目和实训指导书。

与通讯企业共建5门专业核心课程:《通信系统原理》、《程控交换与软交换技术》、《光纤传输系统组建、运维与管理》、《3G网络组建、运维与优化》、《电信工程项目实施》。校企合作课程在教学情境的设计、课程实施、实训基地建设、教材等方面校企充分融合,实现真正校企合作。

目前,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传统的课程比较,有了很大的突破。已经由原来偏向通信终端制造专业方向转型为通信工程服务和通信终端集成方向,课程设置与企业所需人才岗位紧密结合。

四、建设与现网一致的实训平台

学院投入资金500余万元,重点改造、新建了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模拟真实通信环境的实训平台,其中与中兴通讯共建了数据通信、现代交换技术、SDH光传输、3G移动通信、电信工程5个实训室。购置并使用中兴通讯提供的与现网一致的实验平台和仿真软件,由企业设计实训室布局、进行布线、设备安装调试、设计内外展板,创造真实的企业氛围与环境。

五、组建校企混编的师资团队

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把中兴通讯企业培训师的培养体系与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体系相对接,校企共同组建混编型师资团队,使教师具备企业培训师的素质,从而建设一支更符合通信行业人才培养需要的、双师型师资团队。

通信技术专业教师为了适应课程改革,达到企业的要求,多人次到企业进行理论培训和实习,通过培训的教师均获得了企业职业资格证书,并有3人获NC讲师称号。以通信技术教研室为基础,校企成立职业技术研究所,研究所由学校教师与企业人员构成,由中兴通信公司按照企业方式管理。研究所除了进行教学以外,还将进行教学研究。

2011年双方首次实现了师资互换。由于企业方缺少光纤方面的师资,急需具有企业资格认证的教师补充,我院派出已获企业讲师认证老师去企业授课以解其燃眉之急;同时企业派出老师完成学院3G移动通信系统组、运维与管理课程教学工作,从而实现了师资共享。

六、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效果显著

2008年以来,我院与中兴通讯合作陆续成立“中兴订单班”、“中兴特色班”实现校企全面合作,践行“全程职业模拟”人才培养模式。在近几届新生入学教育中,邀请中兴通信企业技术专家来校实施《通讯行业技术发展报告》,邀请知名企业人力资源专家为新生开展了《通讯行业企业与职业报告》,通过企业参与,把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从传统的学校和专业的认知教育转换为对行业、职业的认知启蒙,引导学生正式进入职业生涯模拟状态。在此基础上,引入中兴通信《企业行业人才职业定向分析》系统为新生实施职业定向评并测对数据分项讲评,使学生了解自己,依据自己的性格特点选择通信行业的岗位,从而明确了今后学习的方向。在课程实施中,企业参与专业课教学,企业派教师亲授《数据通信》、《程控交换与软交换技术》、《光纤传输系统组建、运维与管理》、《3G网络组建、运维与优化》、《电信工程项目实施》等专业课程。企业教师在讲授中将职业标准融入到授课内容中,采取以证代考的方式进行考核,使学生在通过课程考核的同时取得企业或工信部职业资格证书。在专业课教学基础上,企业实施职业素质教育,中兴每学期派教师到校讲授10学时左右的职业素质课程,包括有效沟通、职业形象与商务礼仪、团队协作、执行力、心态调整、求职宝典、企业走进校园等,并通过与学生座谈、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态,传播企业的文化。中兴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如组织演讲比赛,获奖的2位同学到深圳参加企业组织的夏令营,学生通过到中兴总部参观、户外野训营、科技讲座、考察等活动,感受了企业文化,培养了团队合作、不畏磨难的精神;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3G维护及数据网组建”项目是中兴通讯公司冠名、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三网融合与网络优化”项目中兴通讯公司为赞助商、2011全国通信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电信机务员——下一代网络及信息技术应用”赛项是由中兴通讯公司承办,通信专业派各届共24名学生参赛,分别获得全国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3个。对学习优异和在课外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学生,中兴通讯学院还设置了企业奖学金予以奖励。目前,通过中兴通讯推荐,已有40余位学生到南京嘉环、深圳中兴通讯等通信相关企业工作,由于学生扎实的知识和过硬的技能,很快胜任岗位工作,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多人已成为企业的骨干和项目负责人。

“全程职业模拟”将企业的生产流程复制到学校,使学生在3年的学习中加深了对企业生产流程的认识,掌握了行业最新信息,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实现校园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实现学生毕业与上岗的“零过渡”。校企深度合作,实现了学校、企业、社会、学生多赢。在与中兴通讯公司的合作中,学校得到了企业的全力支持,企业为学校提供了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评价体系、师资等;企业融入了学院教师资源,积极参与教学,提升了企业教师的教学能力;社会得到了满意的人才;学生获得了实际的工作体验,提升了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通讯技术培训第3篇

1、我分场在今年安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严格安全治理,力求把治理作为安全生产的基石。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各级职员安全责任制”“安全作业卡制度”和《通讯反事故措施》、《通讯重点部位防火措施》并严格落实。我们年初根据公司下达的安全生产目标制定了分场的安全生产目标,并以之为指导,从加强对分场职员、设备的治理上进手,进一步加强对职工的技术、业务的培训,进步职工整体素质,从而进步设备的健康水平,保证设备的运行率和可靠率。

2、我们采取硬件为主,软件硬件两手抓的方法。一方面保证设备运行安全稳定,为系统和公司提供畅通的信息通道;另一方面加强分场和班组的软件治理,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利用“春检”“秋检”的时机,对微波、载波、交换机、光端机及电源设备和通讯线路进行了全面认真地检查,找有缺陷及时进行处理。我们还牢牢捉住活动主题,开展了“安全生产月”、“安全技术竞赛”等活动,把活动与日常的职工教育结合在一起,以活动促进生产,使职工技术素质和安全意识得到进步,从而带动生产工作的扎实开展。

3、我们认真召开每周的安全分析会,总结一个月的安全工作情况,找出差距,安排下月的安全生产工作。在每周的安全学习活动中,分场职员到各班组与职工一起学习《安全生产法》、《电业系统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系统通讯治理规程》及发生的人身伤亡等事故通报和各类安全文件,认真学习下发的各类安全生产简报、事故通报,对发生的事故进行反思。

4、我们把对员工的教育作为进步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年初提出创建“学习性”分场的目标。在加强技术培训的同时加强对职工的日常安全教育,分场每月下发各班的培训计划。特别在“冬训”等活动中,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分场领导不定期进行检查学习情况,使培训收到了实效。

进步职工的安全素质和技术水平,使我们的职工都能达到安全、技术双丰收。我们进行的培训工作主要体现对各类职工的针对性,我们在今年的培训工作中突出了对新设备、新技术的培训,重点对所辖班组进行了有关的技术培训,派职工参加光传输学习班回来后进行讲解、每月的学习班都进行有关的学习。采取了技术讲课、技术考问、集中练习和自学等多种方式对职工教学和培训,保证了学习时间,生产职员培训时间全部大于40学时。

5、我们对临时性的工作的安全情况也特别重视,加强对通讯抢修治理,接到障碍立即赶到现场及时进行修复。如到7号楼通讯电缆多次被盗导致线路中断,接到障碍后迅速组织抢修,及时恢复了通讯。我们还为电气分场、信息中心接续了几十芯的光缆,打破了我厂光缆施工依靠外包施工的格式,同时也使我厂光缆抢修水平迈上一个重要的台阶,为保证系统通讯畅通提供可了技术支持。

6、我们在检验工作中对每一项工作认真进行工作前危险点分析,检查班组对触电、防止高空坠落等方面的危险点分析是否周到,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安全措施。我们经常到现场检查通讯线路,对不规范的重新整理,力求达到安全、规范。施工中分场主任、安全员经常亲身到场,督促职工严格执行规程制度,基本杜尽了违章作业的发生。

7、安全性评价整改项目中的“未安装调度交换机”的项目也已经完成,符合了电力行业安全性评价要求。我们还按照系统安全性评价标准,对我单位的通讯设备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的现状查评,设备安全情况良好。

通讯技术培训第4篇

以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校企融合的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该学院与通信设备生产企业广泛合作,形成“依托一家、合作十家、服务百家”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成立了中兴通讯电信学院和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混编教师+企业工程师+企业认证讲师的教学团队,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双证融通、就业创业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成效.

关键词:

校企合作;师资建设;职业技术教育

1通信专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对人才的培养更加贴近企业实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深化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培养优秀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是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有效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必然选择[2G3].通信技术是高速发展的技术,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通信技术专业[4].近年来,4G/5G、NBGIoT、SDN/NFV、云计算、大数据、虚拟化等与通信相关的新技术层出不穷,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迫切需要与企业深度合作,从而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也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才能跟上技术的发展,提高教学水平.这也是通信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的特殊性所在[5G6].选择与通信设备生产企业进行合作,是高职院校通信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必然趋势和最佳选择[6].首先,国内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通信设备生产企业在行业发展、市场引导、标准制订方面起到引领作用;其次,这些企业拥有众多的下游企业,而下游企业将是重要的就业市场,能充分满足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7];第三,企业经常对客户和商进行技术培训,拥有成熟的培训平台和培训资源,能够为职业院校教师提供良好的培训条件;第四,企业在进行技术开发、社会服务等方面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因此,高职院校通过与生产企业合作,更便于推进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模式的改革,促进产业链、岗位链、教学链深度融合,实现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集聚和服务社会功能的拓展,最终达到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全面提高[8].

2通信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通信技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中,紧密联系行业企业,紧随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应用潮流,不断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形成“依托一家、合作十家、服务百家”的校企合作模式[9].依托一家,就是依托行业龙头企业———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十家,就是与本地区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多家大型企业开展合作,如兰州电信、兰州移动等;服务百家,就是最终服务于上百家相关企业.

2.1成立中兴通讯电信学院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以校企资源深度融合的方式,共建了中兴通讯电信学院,通过“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机制,开展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兴公司给予学校以企业化管理模式的指导;学校给予中兴公司以学校化管理指导.校企相互配合,共促合作.在教学方面,中兴通讯电信学院遵循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方向,在此基础上引入职业化管理模式,加强学生准职业人的导向训练、职业定位和求职能力提升训练.

2.2共建教育部G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兴公司联合建设ICT行业创新基地.校方提供场地和配套设施,企业负责实训平台的设计、安装和调试工作.基地以通信运营商的商用系统为标本,以通信行业项目端到端交付的全流程为背景,高度贴合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组建了固网实训基地、企业信息化实训基地、移动通信实训基地、通信工程施工实训平台等实训平台和管理系统,总价值达1032万元,成为甘肃省高校通信技术专业中设备最全、仿真系统最多的实训基地.该实训基地于2014年7月被认定为“教育部G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10].实验基地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引入全天候学习实践方式,建立了设备高效率使用机制.实训基地在加强学校专业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形成强大的辐射功能、示范功能和良好的社会服务功能.实训基地向社会开放,与有关部门及行业密切配合,开展广泛的技术培训和社会服务.通过教育资源共享,实现基地资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在师资培训、学生技能集训、产学结合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3混编师资教学团队建设

依托校企合作,构建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组成的双师型混编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共同承担项目任务或实体业务,参与专业的教学建设和教学实施,随着项目的深入和群体的壮大获得可持续的发展,以教师的“增值”实现学生的“增值”.在团队的具体分工上,学校专业教师承担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的授课任务,中兴公司派遣资深工程师承担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课程实践、指导毕业设计工作.企业工程师可以作为学校师资办理入职备案,学校原有师资在符合企业要求的前提下也可以加入企业师资团队.经过几年的持续发展,塑造了一支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业务素质过硬、老中青搭配、“三师”(教师+企业工程师+企业认证讲师)结构优化、开放进取、充满朝气的专业教学团体,获得了学生和行业、企业的一致好评.

3通信技术专业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3.1以行业胜任力模型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根据教学规范和人力资源需求,以通信和ICT行业胜任力模型为导向,与学校专业负责人联合制订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授课计划和课程标准.引进企业的培训教材,实行基于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的技术标准和技能训练方法融入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中[11].人才培养方案在符合学校统一审定的前提下坚持每年更新,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同步.落实“双证书”建设制度,鼓励学生考取职业技能鉴定证书,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3.2以岗位胜任力模型为依据,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中兴通讯电信学院在内部营造了典型的企业环境,实现教与学的紧密结合,使实践教学、实习实训不再完全依赖于企业.在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学院不只是重视教师是否取得了技术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还特别重视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生产管理能力和解决企业疑难问题的能力.中兴通讯电信学院要求教师在企业中承担企业内培讲师、企业项目经理、企业技术总监等角色,实现了教师角色从“双师型”到“三师型”的转变.切实把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过程相结合.专业核心课的教学以通信工程项目端到端交付的全流程为背景,采用以师带徒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将工程项目的交付过程搬到校园内.课程教学以岗位胜任力为依据,导入学生职业化管理、工程师自主教学、按需培养、MIMPS(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就业服务体系等,面向通信行业内的设备生产企业、工程外包商、运营商和代维公司等,培养即懂理论、又具备实际操作技能的工程技术人才[12].

3.3创新学生管理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建立企业化办学氛围,把传统的学生管理升级为职场管理,把传统的校园环境升级为企业环境,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升级为工作过程,建立区域人才培养优势,帮助学生获得职场竞争先机,实现学生管理模式创新.通过工程项目管理的沙盘推演仿真教学和三段式项目驱动工程师培养方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实践,变教师主动教学为受邀指导,实现工程教育的项目式教学创新.学院每年投入经费近5万元,用于开展各种学生技能竞赛活动和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活动.中兴通讯电信学院完全模拟ICT企业的组织架构,成立了由学生完全主导的ICT虚拟公司.学院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担任公司顾问,并在资源和运营方面给予协助,而ICT虚拟公司的日常管理均由学生独立负责.结合企业运营实践,引入了KPI管理考核体系,组建专业的兴趣小组和创新创业团队,在企业资深工程师的带领下开展活动.

3.4人才培养与行业认证紧密融合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试,实现专业技能培养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双证书模式.将行业、企业的技术标准和技能训练方法融入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中,并鼓励学生在毕业前考取ICT认证证书,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目前学生可考取的证书有无线技术工程师(分为LTE、WCDMA、CDMA2000、GSM、网规网优等方向)、交换技术工程师(分为程控交换、NGN等方向)、传输技术工程师(PTN方向)、数通工程师(路由交换方向)、接入网技术工程师(xPON方向)等.

3.5依托企业就业联盟,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质量

选择通信行业适合学生创业的机会点,指导学生掌握创业的思路和基本技能.依托企业的行业龙头地位和人才就业联盟企业分布在全国的行业商和分销商,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和就业推荐,帮助学生找到理想的工作.近几年内,在保障本专业学生100%就业的前提下,更关注学生就业的对口率和升迁率.为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实施全员、全程、全面导师制,对一年级学生实施准职业人导向训练,对二年级学生分别实施职业定位和发展训练,以及求职能力提升训练.

4结语

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是提升职业院校内涵、凸显高职院校教育特色的重要途径.通信设备生产企业非常重视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在网络学院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开展师资培训、双证书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与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引领通信技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要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创新合作思路和方法,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校企合作的探索和实践,共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持续发展,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士辉.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1):86G89.

[2]李衔.关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1):169G172.

[3]王南.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职业学校如何推进校企合作的启示:以德国希斯公司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6(27):142G143.

[4]史红彦.高职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20):31G32.

[5]陈健,唐彦儒,刘昊.浅析基于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校企共建的师资队伍建设[J].才智,2016(1):136.

[6]齐俊峰.浅谈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必要性[J].现代职业教育,2016(9):26.

[7]张士辉.基于CDIO的卓越工程师订单班课程改革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187G190.

[8]谭显波.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10(28):60G63.

[9]张士辉,严玮,田红,等.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1):132G135.

[10]周祖才,胡佳.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以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2):166G168.

[11]刘长生,侯雪梅.职业院校深度“融合式”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2):49G51.

通讯技术培训第5篇

论文摘要:信息经济时代澳大利亚教育部出台了一个宏观地涵盖各级各类教育与培训的总行动计划;本文对此计划的目标框架,学习策略和进程作了介绍。

1998年12月。澳大利亚政府出台了《信息经济的策略框架》(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the Information Eoooomy) 。《框架》的第二条明确规定:对澳大利亚公民要进行适应信息经济时展的理念教育与技能培训。澳大利亚联邦教育、培训和青年事务部部长大卫·坎普同时指出:“科学和技术正日益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为适应信息经济的飞速发展,迎接新世纪的严峻挑战,澳大利亚公民必须寻找一切机会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为响应政府的这一号召,澳大利亚教育网络咨询委员会ERC(the Eciucatian Network Aus-tralia Reference C}mussiam)组织相关的效育和培训机构,特别是委员会下设的信息经济工作小组IEWG(rnfo}rnation Eoanany Worming}P),起草并修改完善了《信息经济的教育与培训行动计划)( Aza Education and TrainingActiom Plan four the Infoaxration }),并得到了联邦教育、培训和青年事务部〔IElYA(IJep-armnent of Education, Training and Youth Affairs)的认可。x.000年3月,教育部支持该行动计划出台作为指导性文件二并同意了基础教育的行动计划“‘在线学习“’( Learning in an OnlineWorld)。职业教育的行动计划’“为信息经济而学习”(Fleaable Leaning for the Inforrnatiari Ecorbo-mY)和高等教育的行动计划“更新更高(The Way Forward)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

(信息经济的教育与培训行动计划)是一个宏观地涵盖各级各类教育与培训的总行动计划,旨在提供共同的目标框架、学习策略和进程,以便所有承担教育与培训的部门各自努力达到国家的共同目标。

该行动计划强调教育与培训结构的改革和创新,同时要求在总的框架下,所有相关行业和部门要做到如下三点:

1.制订规划、采取措施以保证所有公民拥有适应信息经济时代生活、工作、终身学习的技术和技能;同时确保为澳大利亚的信息经济培养大量的信息和通讯(ICT)人才。

2.转变行业观念,充分认识信息经济对教育、培训和研究将产生深远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影响。

3一重新审视商业的运作方式,以保证在国际国内的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教育与培训行动计划成功与否,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是否摆在优先考虑的地位。

1.给教育和培训机构的教师、培训者、研究者及所有的工作人员提供专业发展机会,以帮助全民适应社会的改革与进步;

2.给教育、培训机构、研究所及图书馆提供价格合理的先进信.息和通讯硬件,并提供长期可靠的技术支持;

3.在网络资源开发、网上信息、网络运行管理方面增进教育与培训、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

4,政府为教育和培训机构制订适应信息经济和知识社会的综合政策;

5.出台相应的管理条例,以保证澳大利亚的教育和培训与国际环境接轨。

教育与培训行动总计划涉及五个相关的行动领域:人的素质;硬件保证;资源建设与网上服务;政策保障:网上管理与监控。每个领域同等重要,它规定了自己的目标和措施。

行动领域一:人的素质

1.目标:

(1}所有公民能熟练运用现代技术提高创新能力,管理者、决策者、领导者能充分认识信息通讯技术在其行业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适应信息经济的领导和管理能力。

(2}培养足够数量的拥有信.息通讯技术知识和研究能力的专业人才,以适应信息通讯及其它行业的需要。

(3}教育与培训机构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教师、培训者、研究人员要率先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和研究的实践当中。各级管理和决策者们要提高适应新形势的领导和管理水平。硬件供货商和维护者同样要迅速掌握先进技术。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2优先措施:

(1)在教育和培训机构的所有课程中开设“信息通讯技术ICI"’综合课程;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扩大教育与企业的合作;

(2)检查、监控教育和培训机构中现有人员的信息通讯技术水平;

(3}鼓励专业发展的措施,不断推出新的模式,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中的绝大多数工作者能熟练地把现代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学习过程之中;

(4}鼓励运用信.息通讯技术研究有效的专业发展,鼓励研究运用现代技术和提高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行动领域二:硬件保证

1.目标

所有教育和培训机构的硬件提供者必须提供低价格、高质量的先进信息通讯技术设备,包括用户终端和大容量的网络设备,以支持有效的教学模式,使澳大利亚达到世界级的研究和培训地位;鼓励教育与培训部门内部的竞争,同时为国内外企业提供竞争的机会。

2.优先措施

为教育与培训机构提供价格合理、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带宽支持在线学习、教学和科研。教育和培训机构要:

(1}监控本系统带宽的供应和需求,包括成本因素和国际价格比较;

(2)监督资金和立法到位,以保证硬件供货商在国际竟争中以合理的价格经销带宽;

(3)及时提供教育和培训机构的最新信息,以保证硬件投入的最佳配置;

(4}调查适应未来发展的带宽的最低要求,以及未来教育和培训机构硬件配置和数量的标准:

(5)调查研究资金投入和硬件维护的方式,探讨教育培训机构、信息通讯行业和服务商之间的合作关系,为硬件和带宽建设创造新的模式。

行动领域三:资源建设与网上服务

1.目标

(1}澳大利亚教育和培训机构要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能力提供网上资源和服务以支持新的学习、教学与研究模式和课程体系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以及更好更有效的服务与管理。

(2)澳大利亚要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能力建立强大的网上教育和培训服务系统,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同时宣传澳大利亚独特的民族文化,并利用网上信息出口创汇。

2,优先措施

在网上资源建设和眼务方面,教育和培训机构要加强系统内部的合作,同时加强与其它行业的合作。教育和培训机构应该:

(1)通过项目资助、联合开发和其它方式推动澳大利亚网上教育和培训资源的建设;

(2}保证澳大利亚网上教育和培训资源的质量,包括技术标准、信.息管理标准和知识产权管理;

(3)建设澳大利亚教育网(EDNA On-line ),作为澳大利亚教育培训资源和服务的公共网关;

{4}调查企业战略的发展,预测澳大利亚网上资源建设的发展潜力,包括国内和国际的注册用户,制定充分利用网上资源的措施;

(5)鼓励网上资源的创新发展研究和网上资源与教育学关系的研究。

行动领域四:政策保障

1.目标

澳联邦、州和区域政府出台统一政策,认可教育和培训机构在澳大利亚向信.息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关键地位。

2.优先措施

教育和培训机构要制定跨区域的政策,由联邦教育、就业、培训和青年事务部(MCEETYA)认可。并继续支持教育和培训系统研究信息经济问题的唯一全国性组织—澳大利亚教育网络咨询委员会(ERC)的工作。

行动领域五:网上管理与监控

1.目标

政府出台相关的管理和监控规定,诸如知识产权、通讯、网上资源、域名、电子交易及数据保护等,以推动信息经济的发展。这些管理规定将对教育和培训行业的组织和管理,以及教与学的实施产生积极的影响。

2.优先措施

(1)制定和执行在教育和培训机构中合法使用信息通讯技术的计划;

(2)制定和实施未来通讯战略,以提醒教育和培训工作者注意当前和今后将要出现的影响信.息通讯技术使用的管理问题;

(3)确立与政府管理规定中相关领域的特殊地位,如版权和通讯;

(4)通过澳大利亚教育网络咨询委员会( ERC)继续研究网上管理的若干问题。

在国家总的行动计划指导下,澳大利亚各州根据本地教育的实际情况,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教育发展规划,如昆士兰州就出台了《2010年教育发展战略草案)。《草案》明确指出:教师不再仅仅是传统课堂中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掌握熟练的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实现有效的学习过程。同时,信息技术在学校的管理中应发挥重大的作用。州教育权威机构并承诺:

1‘提供足够的计算机供学生学习;

2‘提供足够的计算机供教师教学与科研;

3.提供计算机网络系统供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交流,并获取广泛的信息资源;

4.提供丰富的网上课程;

通讯技术培训第6篇

通讯分场交换机班管辖的交换机、小光端机等先进的通讯设备,技术含量很高,是全厂通讯系统的“心脏”。这个班13名员工中,原创:仅有1名男同志,如何发挥女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是维护好交换机以至全厂通讯畅通的关键,班组技术员××*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认真抓好班组技术培训和管理工作,并配合班长积极作好女工的思想工作,树立了通讯分场这个“窗口”单位中的“窗口”班组形象。

交换机终端管理是通讯技术前沿,比较难于掌握,对于44岁的班组技术员李玉学来说,这个年龄还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可以说不是很容易的事了。爱人工作繁忙,她要照顾孩子上学,写作业,做家务,身患腰间盘突出,带病坚持工作。可她就是凭借一股坚强韧不拔的精神,与班长和全班人员一起把整个交换机硬件、软件系统维护得畅通无阻,连续多年设备运行率达到100%,超过省调度局标准。多次获得省局“红旗通信站”、厂文明班组、安全生产先进班组等荣誉称号。

2005年11月17日下午,我厂交换网络突然出现阻塞,导致120路中继线相继出现掉线现象,给用户带来不便。她多方查找原因,排除了两台交换机硬件故障的可能,也排除了通道障碍等原因。考虑到是否软件故障引起,于是从管理终端查找各种软件,显示7号信令系统不工作,在与厂家技术人员多次沟通后,修补了支持软件,并进行了系统复位,故障终于排除了,这时时针已经指向晚上7点,才想到家中只有不大的孩子在家……。类似忘我工作的事情对她来说是常事。

为了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她多次参加系统内培训班并到厂家进行实地培训,努力钻研掌握新技术。特别是我公司归属华电公司后,通讯设施的检修维护完全由我们自行承担,为了肩负起这重要的责任,技术员李玉学在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的同时,配合班长加强了对职工,对设备的检修维护培训,并严格保证学习时间,班员培训时间全部达到54学时,培训率达到100%。选派出选手参加省电网通讯知识竞赛,取得了优胜奖。

××*还发挥大姐的作用,努力做好班员的思想工作,增强班员的责任心。与班长一起把《电力系统通讯行业服务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作为树立“窗口”单位的形象行业服务标准为准绳,开展了话务员文明用语活动、设立了170话费查询台等,受到了全厂职工的好评,树立了“窗口”单位的形象。

通讯技术培训第7篇

一、培训方式和要求

1、安全培训。每周三下午进行2小时。

2、技术讲课。举办培训班,针对生产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技术和薄弱环节对全体或个别班组进行讲解;由分场人员和各班长进行有关专业教材的讲课;聘请设备厂家技术人员来厂进行新设备、新技术的讲解。全年共进行2次以上,每次4学时。

3、技术问答栏。各班每月进行一次,全体人员参加;班长、技术员由分场出题。

4、规程考试。分场按照安培部要求,进行《安规》考试和检修、运行规程的考试。

5、其他培训。参加上级单位和厂里举办的各种竞赛活动、培训班等,力争组织人员参加设备厂家举办的培训班。

6、生产人员技术培训时间全年每人不低于40学时。

7、分场总培训率不低于80。

8、各班组要根据分场培训计划制定本班的年度培训计划。各班技术员要协助班长主抓好培训计划的落实。

9、本计划是分场总体培训计划,每月具体培训内容分场按月下达,各班也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二、培训内容

1、交换机班培训计划

交换机硬件结构、各种电路板类型、作用、交换机软件的基本特点;现代通讯新技术、新知识;通信不停电电源;重要配、跳线方法;话务台启用;ISDN接口通路及用途、基本接口采取的传输方式;电话线路诊断;计算机知识和操作;配线架配线情况;光纤通信原理;模拟、数字通信原理;值班员熟悉掌握用户电话号码。

部颁《通信规程》、《电力通信服务质量标准》、《哈三发电公司通信服务质量标准》、《防止触电伤害》、《触电现场急救》、《心肺复苏》、《安全生产法》、《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安全生产工作规程》、《通讯线路规程》、《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安全生产奖罚规定》、《防止人身伤亡事故重点规定》、其他重要规程规定制度。

2、微、载波班培训计划

模拟、数字通信原理;SDH数字微波原理及其运行维护知识;10G光端机原理及其运行维护知识;现代通讯新技术、新知识;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学习选频电平表、振荡器、光功率计等检修仪表的使用方法;学习心肺复苏法等安全知识。

《黑龙江电网通信运行管理规程》、《电网光纤通信运行管理规程》、《电网电力线载波通信运行管理规程》、《电业安全工作规程》、部颁《通信规程》、《通信线路规程》、《电网微波通信运行管理规程》、《电网继电保护及安全稳定装置通信通道管理规定》、《电网电能测量及电力考核通信通道管理规定》、《二十五项重点反措》、《安全生产法》、公司制定的各种应急预案,三级控制措施、本单位和兄弟单位发生过的事故、障碍和反事故措施;其他重要规程规定制度。

3、外线班培训计划

检修工器具、仪表的使用方法;现代通讯新技术、新知识;模拟、数字通信原理;电缆接线方法;电话机原理与维修;掌握线路故障处理方法;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光纤通信原理。

组织学习《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安全规程》、部颁《通信规程》、省公司颁《通信规程》、《通信线路规程》、《二十五项重点反措》、《安全生产法》、公司制定的各种应急预案,三级控制措施、本单位和兄弟单位发生过的事故、障碍和反事故措施、其他重要规程规定制度。

4、检修班培训计划

通讯技术培训第8篇

【关键词】工业自动化 实践教学平台 变频控制组态技术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190-03

培养符合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目标,因此,实践性教学成为高职院校的一大特色,是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当前,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计算机控制、PLC、网络及通讯等技术领域的相互渗透和集成应用,工业自动化技术逐步形成,并在当今工业科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工业自动化设备的操作、维修、检测和管理等岗位对掌握工业自动化技术的技能型人才需求也在日益扩大。因此,在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开展实训教学,首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学生既能掌握工业自动化专业理论知识,又能胜任自动化仪器仪表、设备以及自动化生产线操作、安装、运行维护以及改造设计等技能型工作,同时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养,以适应区域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求。

目前我国工业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如何全方位地培养具备工业自动化工程技术实践能力,能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已成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自动化控制综合实训中心建设的实践,就高职院校工业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进行探讨。

一、工业自动化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及定位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新技术应用能力是当今社会企业对高级技术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高职教育必须是技术性、应用性的教育,其课程定位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其专业技术技能要求较高,并具有针对性。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对往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调研,确立了自动化类专业课程的设置方式为“宽基础、活模块”,并建立了“以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同时,相关教研室也对自动化类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梳理,重新定位了自动化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整合并优化了自动化类专业分散在各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的实验课程,从而构建了一个层级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包括:

素质实验层:以培训学生基础素质为主的训练实验室,包括计算机操作与工具软件使用实习,电工技术、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实训和设计。

工程训练层:以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为目标,包括课程实训及设计、气动技术、电子技术、气动技术、液压技术、电子液压技术、信号检测技术及可编程技术等。

创新开发层:主要培养学生综合动手和创造能力,包括综合实训、综合实验、过控仪表及PLC控制系统设计实训。

实践生产层:加强校企合作,设立生产性实训实践基地,采用“公司化运作”经营管理模式,开设零距离上岗“直通车”,为企业的技术改造、研发提供技术服务。加快专业特色化建设,建设一流的“示范性”的实验(训)基地。包括工业网络综合实训、生产过程仿真投运实训、自动化生产线实训等综合实训内容,工业电梯控制实验(训)室、中兴通信实训基地等,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际运营能力。

上述层级化实践教学平台以工业自动化网络控制实训中心为载体,使课程实践教学做到层次分明、循序渐进,以体现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律,并结合教学安排,使学生的能力培养形成一个从初级到专业逐步深化的过程,包括从基本技能延伸到专业技能,从单一技能拓展到综合技能,从实验室培养逐步过渡到生产实际培养。

二、工业自动化网络控制实训中心的构建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自动化网络控制综合实训中心是通过整合学院原有的各个自动化专业实验室,并融合了西门子全集成自动化网络控制的理念和全局性布局而创建出的一个以自由和开放为特点的实训中心。该中心的建立可以营造出一个更接近生产现场的实验环境,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可以为相关教学实验与研究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整个工业自动化网络控制实训中心主要包括PLC与变频控制实训室、现场总线与组态技术实训室、自动控制技术实训室以及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实训室4部分。

(一)PLC与变频控制实训室的系统构建

PLC与变频控制实训室是基于学院原来的PLC实训室扩建而成。原PLC实训室配备了二十套施耐德PLC变频器,采用PPI计算机通讯形式,计算机之间没有联网。随着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原有设备显得比较落后。因此,实训室的改造扩建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升级,将原有单台设备分开控制模式改为网络控制模式,以体现技术发展趋势;二是通过网络技术的融合,原有单台设备融入控制网络,其原有功能可以得到进一步拓展。

为在资金有限的条件下达成最好的效果,扩建方案并没有考虑购买大型成套设备,而是新购20套带有以太网端口的PLC,把新购的20套以太网PLC组成一个大的工业以太网。网络结构采用两级网络控制拓扑结构,分别应用西门子工业通讯网络中的工业以太网和PROFIBUS-DP现场总线来进行架构,网络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上层采用的是工业以太网,可以实现上位PC机之间的通讯,以及实现整个网络控制实训中心内部网络的通讯;而底层布置的是PROFIBUS-DP现场总线,用以实现下位机PLC和上位机之间的通讯,并同时承担下位机PLC主站和MM440变频器从站之间的通讯。该实训室设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因此其使用频率较高,且面向的专业较广。经过上述配置改造,使整个实训体系既体现了西门子最新的工厂控制集成自动化技术特点,又保留了原有实验设备套数,并从整体上实现了功能提升,以最低的成本实现了最大程度的自动化控制解决方案。

图1 PLC与变频控制实训室网络结构图

(二)现场总线与组态技术实训室的系统构建

现场总线与组态技术实训室在功能上也属于面向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专项实训室,而且近几年控制软件组态技术在职业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为配合组态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学院在近年也购置了四十台计算机,并购买安装了业内主流的组态王和MCGS组态软件。但是,按上述计算机加组态软件的教学模式,学生仅能较浅地掌握组态软件的应用,由于缺乏硬件连接的实践,真正意义上的组态控制系统硬件设备的连接与设置没有教学实践的条件,因此,等毕业生到实际生产企业后真正接触到组态时上手仍然存在困难。有鉴于此,现场总线与组态技术实训室在构建时就定位为采用主流技术标准和较先进控制设备的现场总线与组态技术实训室,其特色就是要融合现场总线技术和组态控制技术。

基于实训室的定位,其整体技术方案充分考虑了如何将当前主流的现场总线技术、设备与原有组态软件相融合的问题。控制网络采用二级拓扑结构,结构示意图详见图2,其中控制网络的上层采用工业以太网,其目的是实现上位PC机之间的通讯,以及整个网络控制实训中心内部网络的通讯;底层则通过PROFIBUS-DP现场总线,用以承担下位机PLC和上位机之间,下位机PLC主站和ET200S远程I/O,以及人机界面TP/OP从站之间的通讯任务。由于下位PLCS7-200中配置了以太网通讯模块CP243-1,上层管理网络可以对底层现场设备进行直接通讯,体现了工业现场应用的多样性,可以让学生实践到较先进的控制技术,还可以为教学科研人员开展基于以太网的PROFINET系统的研究提供平台。

图2 现场总线与组态技术实训室网络结构图

(三)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实训室的系统构建

近年来,过程控制设备主要体现在现场设备的智能化和控制系统的网络化两个方面,而当今工业自动控制发展的趋势是管理和过程控制的一体化。控制技术实训的培训重点是面向流程工业的过程控制技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这一重点,提高实训教学质量,让在校学生得到充分的工程实践锻炼,我们在工业以太网及现场总线的过程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验装置扩展,构建了实训系统。

整个实训系统的控制结构是由上位机监控系统和下位机PLC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控制网络为两层网络拓扑结构,如图3所示。其中上层采用工业以太网来实现上位机PC之间以及上位机和下位机PLC之间的通讯;底层下位机PLC主站和从站之间的通讯则通过布置现场总线来实现。底层从站包括有控制液位、压力和温度流量等过程控制实验装置。网络组态、硬件组态以及PLC控制程序的编写采用SIMATICS STEP7软件,上位机与PLC的动态连结则由组态软件SIMATIC WINCC来实现。采用两台工控机作为上位机,其主机界面应用了西门子的WINCC组态软件,用以显示工业生产、控制及报警等的图形化界面以及对SIMATIC PLC系统的诊断,方便硬件维护。

图3 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实训室网络结构图

经过上述扩展,实训中心可新增变频器应用技术、过程控制和自动检测技术三门课的实验项目20多个,包括变频器的开、闭环调速,变频器的制动,变频器的多机联网控制,小区恒压供水工程的仿真等,教学效用提升明显。

(四)自动控制技术实训室的系统构建

面向制造业中自动生产线的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是自动控制技术实训的主要目标。自动控制技术实训室的构建是在学院原有的两套一体化生产线控制实训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来实现的。原有实训装置在技术上比较先进,控制器是西门子S7-200的PLC,但由于没有联网,难以体现出机电一体化的特征。因此,自动控制技术实训室升级改造方案的重点就确定为实现原有一体化生产线控制实训装置与控制网络的联接。

为控制改造成本,教研室提出了在原有PLC模块上增加通讯模块来实现设备联网的方案,其网络结构如图4所示。其中现场设备通过工控机扩展卡SMP16-COM291和S7-200通讯模块EM277进行PROFIBUS-DP总线通讯,上层网络则由SMP16-COM201卡和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实现连接。通过上述方案的改造,既实现了先进的工业网络联网技术在原有设备上的使用,还为日后的功能扩展改造预留了充分的空间。

图4 自动控制技术实训室网络结构图

高职工业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围绕培养具备高素质的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目标,根据专业教学要求,实现实践教学与行业技术发展水平同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构建工业自动化网络控制实训中心的实践中,通过对实践教学平台的层级化设置,明确了各实训室的功能配置定位,并据此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以适应机电类专业工业现场的要求,让学生经历实现由基础理论实验到专业课程实训、综合实训等递进的实践能力培养过程,其特色包括:

充分把握当前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并依托西门子全集成自动化网络控制系统技术,建立了一个自由、开放式的实训模式,构建了一个接近生产现场的实验环境,既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实训平台,又为相关教学实验与研究人员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

运用STEP7编程软件和WINCC组态软件进行网络组态和监控组态,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人机监控操作界面方便地修改操作参数,观察控制效果;并可在人机监控界面选用不同的程序进行多个实训项目,而不必需要进行硬件接线的更改。

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将学院的部分老设备融入新的系统中去,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节约改造系统产生的费用,而且通过重新布局,还可以开发出原有设备的新功能。

【参考文献】

[1] 胡耀军,刘金云.模糊控制在工业以太网中的实现[J].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2011(3)

[2] 郁聪.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2

[3] 王华,郭梅.从传统工厂到数字化、智能化工厂[J].电子世界,2013(20)

[4] 吴一鸣.PLC在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3(10)

[5] 李爱华.PLC,变频器与通信技术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8)

[6] 刘建华,张同庄,毕文艳.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与应用实验教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3(4)

通讯技术培训第9篇

一、高级职业学校设有国立瑞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国立淡水高级商工职业学校、台北县私立崇义高级中学、台北县私立复兴高级商工职业学校、桃园县私立成功高级工商职业学校、北县私立南强高级工商职业学校、北县私立开明高级工商职业学校、北县私立豫章高级工商职业学校等74所,以国立瑞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2]为代表,是一所位于新北市的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简称为瑞芳高工、瑞工。学校地址在新北市瑞芳区瑞芳街60号。创校于1934年。以培养国家经济建设需要之机械电机电子及土木建筑之工业技术人才为目标,民国八十九年九月教育部公布学年学分制为主之工职课程标准起实施以课程标准调整设科,是一所培养基层工业技术人才的学校,以群科别进行分布:机械群设有机械科与制图科,电机电子群设有电机科、电子科与资讯科,营建群设有建筑科与土木科,实用技能班设有微电脑修理科、机工科、电脑绘图科、电机修理科,其中与《网络工程》专业相关的是资讯科其具体专业特点分析如下:(一)教育目标[2]1.传授资讯技术之基本知识2.训练资讯技术之基本技能3.培育资讯技术相关实务工作能力4.养成资讯的安全工作习惯(二)培养方案[2]1.兼顾社会学生和知识基础2.由技职教育及学校教育目标引领规划3.落实能力本位教育,并进行全人教育4.因学习者的经验、能力与兴趣,力求适性5.统整学术和专业课程,重视生涯发展基础6.加强兴趣选修,提供科际整合和适性发展机会7.兼顾现在和未来的需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变迁的能力。(三)课程规划特色[2]1.培养基本学科能力:据技职体系职校课程发展精神,开设课程着重基础学科的学习,一年级的课程大多是共同科目,培养学生基本学科能力以奠定以后学习之基础。2.发展人文与科技素养:高一阶段着重基本能力的奠定,制定计算机概论为必修科目,指引学生学习电脑科学的概念与原理,培养应用电脑解决问题的能力且奠定进一步学习电脑科学的基础。3.兼顾学生升学与就业需求:生进入学校可依据自己的学习成就能力兴趣选择升学或就业目标,透过课程选修,实现自己的理想。4.重视终身教育理念:为知识的日新月异,科技的突飞猛进,本校开设课程安排,着重开设具有基础性、实用性及发展性的课程,以利于学生就业的发展,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积极运用社会资源与个人潜能使其适性发展,建立生涯发展方向,并能因应社会与环境的发展,培养终身学习能力。5.注重课程的衔接:合台湾技职体系课程,课程注重纵向衔接及横向统整。二、专科学校目前台湾专科学校以五年制为主,二年制的学校不多,其中设有资讯管理科有国立台东专科学校,树人医护管理专科学校,耕莘健康管理专科学校,高美医护管理专科学校,圣母医护管理专科学校5所学校,以树人医护管理专科学校[3]为代表进行分析:是一间位于台湾高雄市路竹区的专科学校,它的前身是树人高级药剂职业学校,系教育事业家林朝家先生,于民国58年秋,为实践其经世济民志业所创,目前有11个学科分别是:护理科、物理治疗科、视光学科、应用英语科、应用日语科、资讯管理科、幼儿保育科、医学影像暨放射技术科、牙体技术科、职能治疗科、美容保健科,与《网络工程》专业相关的学科就是资讯管理科其具体专业特点分析如下:(一)教学目标[4]本科发展以结合本校医护管理之特色,强化与本校护理科、物治科、视光科、医影科及牙技科之科际合作,并发展资讯管理特色,以实务导向观点,参酌资讯演变趋势、国内产业结构人力需求及学生能力,经过分析及讨论,归纳修正「系统与程式设计(助理)人员、「多媒体网页设计人员与「资讯(助理)管理人员为本科毕业生就业之产业定位,并以训练学生未来能够在医护单位与企业中「担任基层或中阶之资讯管理专业人才为本科主要培育目标,并根据培育目标订定须修习之必、选修课程,期使学生完成学业之时,具备「能升学、可就业之学习成效。此外本科并配合学校改制升格技术学院之愿景,规划各专业教室之投资以尽速建立相关教研环境,以达成改制资讯管理系及增设二技、四技之中程发展目标。(二)培养方案[5]落实培育学生未来能够在医护单位及企业中担任基层或中阶资讯管理专业人才之教育目标,本科举凡科务发展计画之拟定、课程设计、师资聘任、证照辅导及设备规划等,都朝向此目标方向努力。现兹将科重点发展特色条列如下:1、务实本位课程发展符合产业需求。2、鼓励在职进修研习提升教师素质。3、改善整体教学环境强化教学品质。4、鼓励参与专题竞赛建立学习自信。5、重视科际合作展现医护管理特色。(三)课程规划特色[6]因应资讯与科技不断创新,并考量结合地区产业特色,符合学校发展目标,本科课程已就资讯科技与管理基础发展整合性课程,将其结合为「管理知识、「资讯技术与「医护资讯等三类特色专长。课程则根据以下二方向进行规划:1.专长课程核心化:培养学生具备专长所需之基本核心能力及知识,训练学生熟悉资讯管理、资讯系统设计、多媒体网页设计与医护资源管理等。2.资管技能证照化:辅导学生参加规划之专业技能检定,取得国、内外资管相关证照以增进竞争力与就业机会。为能藉由上述课程规划方向培育学生未来能够在医护单位与企业中担任基层或中阶之资讯管理专业人才,以协助产业提昇竞争力,本科参酌产业需求、地区产业特色及本位课程。(四)核心课程设计[7]

二、技术学院

目前台湾技术学院设有网络工程专业学校有永达技术学院,大汉技术学院,和春技术学院,慈济技术学院,亚东技术学院,桃园创新技术学院,德霖技术学院,兰阳技术学院华夏技术学院,黎明技术学院,亚太创意技术学院,经国管理暨健康学院共12所,本文以大汉技术学院[8]为代表,学校位于花莲县新城乡大汉村树人街1号,现有九大科系:机械工程系、土木工程与环境资源管理系、电脑与通讯工程系、企业管理系、物流管理系、观光事业管理系、休闲运动管理系、休闲事业经营系、珠宝技术系,与《网络工程》专业相关的系是电脑与通讯工程系其专业特点分析如下:(一)教育目标[9](1)培养电脑与通讯专业技术人员所需专业数学能力、科学原理与工程知识。(2)培养能应用所学原理及技术,进行实作和除错能力。(3)培养能团队合作,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4)培养沟通管理能力,并对社会具有责任感及使命感。(二)培养方案[10]本系培育学生成为电脑与通讯技术应用之专业人才,课程设计为能力本位课程,以产业界所须之就业技能设计,同学接受此课程之训练即可获得就业所须之技能。此外课程中亦涵盖专业技能检定之理论及技术,以利同学通过证照检定,更为就业技能加分。特色发展模式:一、引进业界师资至学校授课,让同学取得第一手就业资讯,并透过产学合作机制,为同学建立合作厂商之就业机会。二、推展符合产业界能力之专业证照检定,并将证照检定内容融入教学课程中,以协助同学取得专业证照,并透过合作厂商,将取得证照同学之资料,公佈于人力网站中,为同学创造就业机会。三、以电脑技术结合通讯技术之专题制作成果,参加各类竞赛,以提升同学之升学及就业竞争力。(三)课程规划特色[9]本系课程发展以下列步骤进行,首先进行S.W.O.T分析,根据本系之优势、劣势、威胁点及机会点,再配合系科本位课程设计,订定学生就业之职业类别,并知悉业界对于该职业类别之能力需求,再依能力需求进行课程之规划与设计,于课程实施后,收集教师及学生之回馈,再修正课程设计,本课程规划之目标希望培养学生之专业能力、人文素养、实作能力及就业之竞争力。系课程委员会负责课程规划及检讨,电脑与通讯工程系的课程规划为三个模组:(1)通讯技术模组。(2)晶片应用与设计模组。(3)基础网路与程式设计模组。(四)核心课程设计[11]四、科技大学目前台湾科技大学设有网络工程专业学校有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国立勤益科技大学,国立勤益科技大学,朝阳科技大学,南台科技大学,昆山科技大学,树德科技大学,龙华科技大学,健行科技大学,弘光科技大学,建国科技大学,岭东科技大学,大仁科技大学,修平科技大学,醒吾科技大学等46所,以建国科技大学[12]为代表,它位于台湾彰化县彰化市,前身为私立建国商业专科学校,建国科技大创立于1965年。1999年改制为建国技术学院,2004年改名为建国科技大学,学院系所有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系暨机电光系统研究所、电机工程系暨研究所、机械工程系、电子工程系、电脑与通讯工程系;管理学院:工业工程与管理系、资讯管理系;国际企业管理系设计学院:空间设计系、商业设计系、土木工程系;人文学院:应用外语系、运动健康与休闲系、美容系,与《网络工程》专业相关的是工程学院中的电脑与通讯工程系其专业特点分析如下:(一)教育目标[13]1.培育计算机与通讯专业知能,训练业界所乐用之人才。2.扩展跨领域知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3.具备实作技能,解决实务问题。4.健全人格发展,涵养职场伦理。(二)培养方案[13]1.本系设立宗旨在于配合国家资通讯科技、计算机网络、电信自由化后之发展与人才需求,以培养专业之计算机与通讯人才为目标,并致力于相关领域之应用研究,期望为台湾中部地区提高计算机与通讯产业之竞争力2.强调通讯与计算器系统整合,尤其着重在计算机操作能力、无线通讯技术、射频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3.专业课程与硬件规划上以建立实务技能教学环境为重,辅以基础理论和工程伦理教育,藉以提升学生素质,强化就业能力并兼顾升学需求。(三)课程规划[14]本系在电脑与通讯的专业课程设计方面,内容专精不失广度、理论与实务并重、课程结构层次分明,对于学生取得证照与实务训练极有帮助。其中,网路电话、网路安全、电脑程式设计、卫星定位与数据广播、射频辨识技术(RFID)、嵌入式系统、电信工程技术等课程,顾及了市场发展趋势及产业需求。本校和工程学院亦制订有跨领域学程,可提供学生多元选择,例如资通讯学程、防灾科技学程。此外,为因应社会多元发展以及培育学生在非专业领域之人文素养,在共同必修通识课程中规划有人生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语文类科及其他类科等五类供学生选择。(四)核心课程设计[15]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