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优选九篇

时间:2023-12-17 15:23:23

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

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第1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风险;财务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异军突起、迅猛发展,在注册资本、销售金额、企业税收、就业人数等方面的资料都显示出民营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民营企业的高速发展中,只有极少数的企业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原始积累,发展成为经营规模大、管理规范、资本雄厚、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是影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故对民营企业来说,清楚企业财务环境,充分认识引发财务风险的主客观原因,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对企业的连续生存与健康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财务风险的涵义

财务风险涵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指在筹资决策时,由于负债性资本占全部资本比例过高,使得企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所造成的风险,也称为负债风险或筹资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泛指企业全部财务活动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它不仅包括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利润分配及日常资金营运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还包括企业其他各项关联活动的失败而诱发的财务损失和危机。从短期看,财务风险将使企业无法完成经营计划和经营目标;从长期看,将严重制约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本文所分析的财务风险是广义的财务风险范畴。

二、我国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我国民营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客观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主观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而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民营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例如,通货膨胀,将使企业资金供给发生短缺,货币性资金贬值,实物性资金相对升值,资金成本持续升高;而利率的变动必然会产生利率险包括利息负担过重的风险,产生利息的投资发生亏损的风险和不能履行偿债义务的风险等等。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二)内部原因

1、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还不是很高,掌握的技能还很有限,受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很深,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还认识不足, 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

2、财务关系混乱,决策缺乏科学性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民营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大量的中小民营企业业主既是投资者又是经营管理者,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企业决策、影响企业发展或成败。他们通常喜欢选择走捷径快发展的经营方式,当看到企业资金利润率高于资金成本、特别是行业资金利润率高于社会平均投资报酬率时,往往容易产生激进、甚至是冒进的经营行为。结果企业原有支撑产业营运资金告急,新上项目还没来得及产生效益,财务风险随时可能转化为财务危机、企业经营险象环生。

3、家族式管理使得经营管理水平低下

民营企业的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家族化”和“亲缘化”特征。在家族管理中,重要职位有家族成员担任,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在管理过程中,也通常是以伦理规范代替制度规范和行为规范。家族式管理方式导致了企业目标和家族目标之间的矛盾;家族成员能力与企业发展需要的矛盾;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家族成员与外部成员的矛盾。经营者既是资产的所有者,也是资产的经营者,当企业具备一定规模,管理由于决策层和执行层界限模糊,缺乏“纠偏”机制,民营企业家的局限性、随意性往往易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造成财务风险。

4、人才机制不灵活,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低下

现实条件下大多数民营企业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和信任危机,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家落后的“资本雇佣劳动力观念”,认为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只是劳动力的雇佣关系,认为你劳动我付酬,公平合理,除此之外,都与我无关。缺乏人才关怀,使企业员工没有归宿感,缺乏安全感、进取心和献身精神。很多民营企业家认为只要有高薪,市场上多的是优秀人才,而没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过人才和他们的人格尊严,更没有考虑过这些优秀人才的职业生涯问题,加之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式企业,那种任人唯亲的用人方式深根蒂固,使优秀人才难以真正融入民营企业。由于民营企业任人唯亲的观念严重,认为企业的财务状况只有“自己人”做才可靠,但由于这些“自己人”的财务知识欠缺造成财务混乱,这也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另一大原因。

三、防范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一)认真研究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企业在筹资过程中,要能够预见环境的变化及其影响,提高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经济有效地筹集所需资金。对筹资环境的分析可以从产品的寿命周期、经济周期、通货膨胀、技术发展等方面进行。首先要根据产品的寿命周期的不同、产品对资金占用的不同需要来安排筹资活动。此外,要考虑经济紧缩时期和通胀时期对筹资的影响。最后,还要考虑到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要适时筹措资金的需要。对投资环境的分析可从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政治环境、金融市场环境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如要充分研究国家的财税政策不同行业不同项目的税赋政策,国家对企业财务的干预状况,价格政策对企业投资回收期及预期效益的影响,国家的信贷政策和货币政策等。这样,才能合理地确定资金的流向和现金流量保证投资项目取得预期的效益。

(二)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加强财务运作的规范化

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健全财务监管体制,民营企业要建立内部财务监督管理体制,要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思想教育,特别是加强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加强对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增强他们认识风险、分析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使财务人员从思想上不能松懈,从根本上杜绝侥幸的思想。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理顺企业内部的财务关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作用,提高财务决策水平,力求把财务风险降到最小程度。民营企业应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工作流程,建立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三)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

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理顺企业内部的财务关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做到责、权、利的统一。其次,要兼顾各方的利益,以调动各方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提高财务决策水平,力求把财务风险降到最小程度。

(四)实行多元化经营

实行多元化经营可以分散企业的财务风险。多元化经营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同时经营多种产品,某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从而可以避免经营单一产品造成全面亏损的风险;二是对于投资大、回收期长、风险高的投资项目,可以寻找共同投资的合作单位,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当然,风险和收益有时候成正比,风险越大,可能产生的收益也就越大。企业在与别人分摊风险的同时,也会丧失独家经营所带来的巨大收益,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人力、财力和研发能力,结合具体的项目特点,在风险与收益之间选择最佳结合点。

对家族式的企业模式进行改革,实行两权分离,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产权多元化首先要积极吸收企业高级管理者、技术人员、通过让高级管理、技术人才持股,唤起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参与企业的高级决策层,从而在制度上为民营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保障,避免因个人决策失误为企业所带来的损失。

(五)建立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建立企业财务风险机制,首先,要求企业员工尤其是投资决策者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善于发现风险、研究风险,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其次,要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系统研究风险的影响因素、量化标准、发生概率以及危害后果,对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为企业决策者提供风险控制依据;最后,企业要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本身的缺陷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六)树立全新的财务管理的理念

1、“以人为本”的观念

民营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去更大规模地吸纳管理和技术人才,并克服以往处理劳资关系中的简单化倾向,主动提高人员的福利和待遇,以创造和谐的企业气氛和实现员工队伍的稳定。为此民营企业不但要广招人才,而且必须突破以家族为核心的管理权分配方式,重用人才。

2、信息管理观念

以数字化技术为先导,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的新信息技术革命,使信息的传播量日益增大,传播速度日益加快,从而使经济活动的时间变短,空间变小,出现了“ 媒体空间”和“网上实体”。因此,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必须树立信息管理观念,从全面、准确、迅速、有效地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入手,进行财务决策和资金运筹, 以便寻找企业的发展良机。

3、现金流量观念

如果没有现金流量, 资金周转必然受阻,企业就难以继续下去。不管企业的赢利能力如何,会计账面利润有多大,企业要生存,就必须从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取现金,保持财务生存能力,这也是民营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以现金为手段管理资源的能力,以适应竞争。

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强化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民营企业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因此,对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进行研究、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领山,赵晶.浅谈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及控制[J]. 中国经贸导刊.2010(20).

[2]周春生,赵端端.中国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4).

[3]李梦新.小议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理财世界.2008(12).

[4]张勋阁.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 2007)(3).

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第2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 财务风险 成因 对策

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进行研究,以降低风险、提高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现状

1.机构设置不健全,人员素质偏低,财务管理职能未得到发挥

我国民营企业的组织形式以独资、合伙及股份合作制形式存在,其经营方式多数以家族式经营为主,这必将造成企业管理水平落后,内部分工模糊,职能不清等诸多问题。会计机构的设置上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设置会计机构,但分工不明确,兼职多;二是有些小企业根本不设置会计岗位,只是在必须提交报表和纳税时才突击编报予以应付。民企的特殊性决定了会计机构相对简单,但各种性质的经济活动都会发生,这就决定了民企的会计人员业务技能要求比较全面,综合能力要强。但目前很多民企在财会人员的任用上任人唯亲,致使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直接影响民企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产品的升级换代,如果还认为会计就是“记账”、“算账”,那么财务管理的职能就无从发挥,有效的财务分析与预测信息就不能提供给管理者。

2.财务会计制度形同虚设,内控管理乏力

目前民企的投资者和经营者缺乏基本的会计知识,企业自己设计规章制度的很少,会计凭经验和直觉做事较多,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曾轰动全国的庄妈妈净菜社宣布关门,负债近百万元,究其原因是不懂财务管理和资金运作,从而导致破产。

二、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我国民营企业存在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财务管理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及缺乏风险意识等原因造成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1.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本内因

负债经营和资金周转慢是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本内因。财务风险主要是指无法偿还到期的负债而产生的危机,它与企业负债融资相伴而产生。对民营企业来说,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合理的债务有利于降低民营企业资金成本,给投资者带来超额利益。反之,过度的负债则会加大民营企业经营亏损,使企业增加财务危机成本,甚至会加速企业破产。同时资金周转慢直接导致现金流量少,从而影响偿债能力,由此产生的财务风险严重时可能会影响企业生存。

2.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外因

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外因。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国民经济整体的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以及外汇等政策的调整、银行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程度等等。财务管理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因此财务管理系统必须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否则将直接威胁民营企业的生存。

3.财务决策失误是催化剂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企业财务风险的催化剂。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例如,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和系统的分析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使企业承担着到期付款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风险加剧。

4.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内部财务控制不合理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由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上级之间存在权责不明、职责不清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例如,企业库存周转率不高,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无法实现销售,或者材料物资变质等。这势必造成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造成资金无效占用。同时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进而不进行赊销对象的资信调查,盲目扩大赊销金额,而且各部门之间没有明确收款责任,导致大量坏账的发生,加大了财务风险的出现。

三、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作为一个财务主体必然面临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导致企业财务机制不稳定并可能带来财务损失,因此必须对财务风险加以控制。所以,民营企业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企业内部有效的企业制度和治理结构

制度建设是保证企业能够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家族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的逐步规范化,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决策制度、财务制度、监督制度、法人治理结构等。要丢弃企业创业初期凭经验管理的模式,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体制以及能够相互制衡和约束的权利分配机制,保证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措施的实现。设置专门的机构来讨论与经营相关的家族事务,包括家族理事会、家族控股公司和家族股东会等形式。这样董事会成员能够从繁杂的家族事务中脱身,集中精力考虑公司的战略问题和创造长期的股东价值。

2.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的理念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管理,把强化财务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由于资金的使用周转牵涉到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企业经营者应充分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不单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大事。所以要层层落实,共同为企业资金的管理做出贡献。

3.增强企业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

3.1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建立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专项准备金。如产品制造业可按一定规定和标准计提坏账准备金、商业流通企业计提商品削价准备金,用以弥补风险损失等。

3.2建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监督制度。民营企业应定期对相关财务比率进行考核,加强流动资金的投放和管理,提高流动资产的周转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增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另外,还需盘活存量资产,加快闲置设备的处理,将收回的资金偿还债务。

4.提高财务决策水平,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投资决策是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主要内容之一,其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进行决策时,切忌主观臆断。

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对于经营者来说,它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的萌芽阶段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企业经营;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在企业财务风险初露端倪时及时处理现有投资,以避免更大损失;对于供货单位来说,可以在这种信号帮助下制定商业信用政策,以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等等。

5.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营运能力

加强企业资产管理,防止不良资产产生,提高资产的变现能力是防范财务风险重要的管理手段。从长期看,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而保持高盈利水平的企业往往是其负债能力高、财务风险相对低的有效保证和标志,一个健康企业的偿债资金一般来源于其盈利,而非负债资金。因此,企业应通过合理配置资产,加速资产周转等措施,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同时,较高盈利能力的企业往往享有较高的信誉和良好

的企业形象,这也使得企业有较强的融资能力,相应使企业有较强的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参 考 文 献

[1]潘秀庆.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中财务管理的若干问题[J].广西会计,2002(11).

[2]贾明月.改进民营企业财务管理[J].商业时代,2004(32).

[3]王晓东.关于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工业技术经济,2005(1).

[4]唐红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其改进方法[J].企业经济,2005(6).

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第3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集团;财务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民营企业集团

对民营企业集团理论界尚未有明确的定义。本文定义民营企业集团为: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母公司为主体,通过投资及生产经营协作等多种方式,组成的多级法人结构的经济联合体。

(二)企业集团财务风险

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集团内部的制度架构下的信息缺陷导致的贯穿于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有关资金筹集、投资使用、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及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二、民营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现状

(一)投资分散化,非相关多元化

受多元化投资可分散风险观念的影响,许多民营企业集团缺乏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盲目进行非相关多元化扩张,涉足陌生的领域,忽视商品市场非相关多元化经营的特殊性,不仅没有形成核心竞争能力,却带来管理成本的提高、资金分散,甚至资金链的断裂。

(二)资本充足率不足,盲目产业整合

许多民营企业集团在资本不充足的情况下,甚至不深入细致研究被兼并企业的资产状况,草率进行并购实行产业整合。并购后虽然资产规模迅速扩大,但财务风险增加的程度高于资本规模增加的幅度,且并购后的整合成本也非常高,人、财、力需要投入很大的资本,易造成企业集团负债率更高,出现“四两拨千斤”或称之为“蚂蚁吞大象”的可怕后果。

(三)大股东或其他关联方恶意占用资金

为解决企业集团发展的瓶颈问题资金不足,民营企业常常通过收购,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投资控股具有充足现金流和融资能力的公司,导致集团相关方的经济来往频繁,普遍相互持股,形成复杂的债权债务资金链。如果大股东或其他相关方恶意占用对方资金,就会导致其资金链紧张或者恶化。

(四)子公司数量繁多,关联交易错综复杂

关联交易可以优化配置集团内部资源、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但在实际经济业务运作中,关联交易更多地成为集团内部进行报表操纵和资产转移的工具。这些行为可能造成潜在的财务风险,损害公司所有者、中小股东或债权人的利益。

三、民营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原因

(一)产权关系复杂,财务风险控制主体不明确

我国目前民营企业集团存在产权模糊的现象。一些企业的前身与国家相关部门、机构有密切的关系,经过企业重组改革成为股份公司或民营企业,但产权还是比较模糊,造成责、权、利关系的模糊,形成矛盾冲突的隐患。在公司治理上,没有依据母子公司产权关系建立规范化、法制化公司治理结构。母子公司职能定位不明确,没有按照资本型或混合型母子公司构成关系界定各自的责权利范围。

(二)筹资渠道狭窄,融资风险高

对于外部融资,民营企业面临很多障碍:一是直接融资渠道堵塞,私人权益资本市场联接资本供给方和需求方的渠道尚未沟通,长期票据市场发育程度很低;二是银行贷款期限结构短,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尚未到位。外部融资的正规渠道基本上被堵截,这就意味着民营经济只得主要依靠内部融资。但由于受民营经济自身发展状况的限制,依赖这种融资形式融通的资金非常有限。

(三)对资金运动规律缺乏充分认识、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

许多企业日常营运资金不足、缺少基础性的资金管理,对财务补偿的滞后性严重认识不足,许多企业既没有资金计划、也没有现金流量管理,平时不能对进货与销售中的资金结算实施有效控制、对销售客户缺少信用管理,一旦经营稍有不顺就会引起应收帐款风险存货风险收支平衡困难。

(四)内控制度不健全、用人制度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极少数民营企业集团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大部分民营企业要么没有内部审计人员,要么也只是形同虚设。由于民营企业缺乏约束与激励机制、任人唯亲的用人方式根深蒂固,企业难以形成科学合理理财文化氛围和财务运作,极易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影响企业连续经营。

四、防范和化解民营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措施

(一)规范战略管理体系,引导投资

民营企业家要转变思想观念,重视战略管理部门在集团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合理设置企业战略管理部门并赋予其相应的职责权限,形成企业发展的智囊建立机构,真正担负起经营环境分析、战略信息搜集、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制定,为企业采取正确的投资项目提出合理建议,避免盲目投资分散资金脱离集团发展方向。

(二)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控制机制

选择合理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处理好集团和子公司之间的集权与分权关系。在适度集权的基础上,企业集团应建立权责利相结合的机制。从集团全局出发,针对不同的职能部门规定不同的经济责任,划分不同的经济职能。集团财务部门加强对投资决策、成本控制等方面问题的研究,通过各种形式的内部市场化建设,以及内部结算中心的建设来优化财务管理行为。

(三)加强企业集团的财务预算管理

根据集团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在决策的基础上,提出企业集团财务预算目标。各预算执行部门按照财务预算目标和政策,提出详细的本部门财务预算方案。财务预算委员会应当进行充分协调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初步调整的意见,并反馈给有关预算执行部门予以修正。再逐级下达各预算执行部门执行,做好预算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

(四)充分利用实时信息系统进行财务监制

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监控机制,是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集团财务监控工作建立在各项财务预算的基础上,保证子公司的资本结构良好,财务运作符合企业集团的整体利益,从而更好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促进企业集团的可持续性发展。企业集团充分运用实时财务信息来跟踪监督和控制资金流,以消除无效的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集团财务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朱燕杰,浅析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财会通讯,2007,6

2 柯科,企业集团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会计之友,2007,3

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第4篇

1.1国内化妆品民营企业的总体发展概况我国化妆品市场是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内化妆品行业规模从小到达、发展由弱到强,经营从简单粗放到科技领先、集团化,全行业形成了出具规模、充满发展活力的产业大军。总体而言,国内化妆品企业数量众多,其中以民营企业数量最多,市场竞争激烈。截至2014年末,国内化妆品生产企业数量就超过了5000家,约2万个化妆品牌,其中中小型化妆品民营企业占总数的90%,但民营企业的实际市场份额不到20%。2013年,国内化妆品销售额达到1420亿元,约占全球化妆品市场的7%,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巴西,位居世界第四;2014年,国内化妆品年销售额达到2000多亿元,约占全球化妆品市场的8.8%,仅次于美国。从2005~2014年10年的时间里,我国化妆品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平均达到10.8%,成为全球最快的市场之一。然而,化妆品行业总体市场比较分散,在市场中份额占领超过1%的品牌算是较为知名且常见的化妆品品牌。目前,国内化妆品市场主要被外资企业占据,尽管我国化妆品行业整体已初具规模,但从人均消费而言,与化妆品发达的美国、日本、巴西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在快速发展之下,近几年来,国内化妆品行业的增速明显放缓,未来几年国内化妆品行业将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对化妆品民营企业而言机遇与挑战更明显。

1.2国内化妆品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现状及原因

1.2.1国内化妆品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现状民营企业属于高发展、高跌落的企业,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有着很大的投资冲动,敢于投资,然而在这超常规增长的背后却隐藏着较大的财务风险,但隐藏的财务风险却不为民营企业所重视。例如,三株实业有限公司曾是国内知名生产和销售保健品民营企业,1994年组建而成,1995年分化成三株医药产业集团和三株生态美化妆品产业集团,两个集团相依为命,相互促生长。仅两年的时间,到1996年,三株集团年销售额猛涨到了80.6亿元,该辉煌成绩持续到1997年,1997年其销售额也保持在80亿元,资产负债率为0。在其炽热中天时,其经营管理者却未能事先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在根基不稳的情况下,三株集团因一个危机(服用8瓶三株口服液一名老年消费者病故,诊定为“三株药物高蛋白过敏症”,最后被媒体广泛宣传为三株药业8瓶口服液吃死人)就走向灭亡,不仅医药产业集团付诸一炬,连同三株生态美化妆品产业集团也受到牵连,销售额一度跌到谷底。正因此危机,1998年4月,三株集团销售收入猛然下跌到了1000万元,随后便出现了药物和化妆品的全面亏损,工厂停产。三株集团面临危机突然倒下的例子充分说明了民营企业比其他企业更应重视防范危机,应对财务风险有较强防范意识。总体而言,国内化妆品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及一些高管均缺乏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在巨大的竞争环境与利益诱惑下,其更多关注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场占有额,而正是在此盲目追求下,导致企业缺乏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和防范,盲目地追求发展,使得化妆品民营企业面临危机时不知如何应对。化妆品与消费者的使用健康息息相关,一有不慎,可能引发企业财务危机。而在新兴媒体快速发展之下,企业的一个小危机很可能变成大危机,网络媒介与电视媒介的大肆渲染,将导致化妆品民营企业更快倒闭。

1.2.2国内化妆品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现状存在的原因一是外部宏观环境的复杂化。外部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这些因素正是化妆品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最难以躲避和改变的。在我国市场经济及电子商务平台的快速发展之下,我国化妆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加上跨国企业的引入,使得国内化妆品行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在巨大变化下,将会对化妆品民营企业原先的理财环境及方法造成冲击,进而引发财务风险。二是内部微观环境的不适应。目前,我国化妆品民营企业采取的是个人化经营与家族式管理模式,在此经营管理模式之下,导致化妆品民营企业集权式管理问题极为突出,加上公司治理机制的不完善,导致民营企业与股东和董事会的决策、监控、管理职能难以发挥真实作用。随着企业经营规模日益壮大,以前管理机制的不完善、集权式和家族式的经营管理缺陷遗留下的隐患将会引发企业财务风险,加之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风险防范意识低下,引发的财务风险将在无意识的多环节中滋生并迅速发展。

2国内化妆品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实证分析

当前,对化妆品企业是否存在财务风险或财务风险高低的实证模型主要是Altnan于1968年提出的多远Z值判定模型,该模型也被广泛运用于财务预警中。Z值判定模型是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情况下,产生一个总判别以预测企业财务危机。本文对化妆品民营企业财务风险评定也将以此指标评价为准。本文的样本选取以2010~2014年在上交所和深交所公开上市的民营控股公司(样本数100)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样本数100)作为对比组,所选7家公司均为化妆品上市公司,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包括索芙特(000662)、上海家化(600315)、瑞贝卡(600439)、马应龙(600993);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包括广州浪奇(000523)、两面针(600249)、片仔癀(600436)。所有财务数据均来源于CCER数据库,使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20.0。根据CCER数据库中的数据,在SPSS中输入值,对输出结果进行整理,如表1、表2所示。由表1中可看到,2014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Z值均值为2.416562,而民营控股则为2.000341,两者之间的均值差异为0.416221,这说明了化妆品民营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要普遍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高。表2的均值差异结果也进一步说明了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民营控股公司Z值明显比较低。由此可知,化妆品民营企业存在一定的财务危机,短期出现破产的概率要高于国有企业。2.000341的Z值已经慢慢趋近于Z值判定模型的指标评价的1.8,再不加强风险防范,化妆品民营企业面临的财务危机将越来越大,后果不堪设想。

3国内化妆品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3.1从宏观环境对化妆品民营企业加以引导宏观环境的引导需要政府的协助,这需要政府为化妆品民营企业营造一个激励性的财务金融环境。具体应从两方面进行改善,一方面需要为化妆品民营企业发展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拓宽其直接融资渠道,并帮助化妆品民营企业建立资信评估制度、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为化妆品你民营企业营造一个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需要强化化妆品民营企业外部监督机制,借助外部力量协助其实现财务规范管理。

3.2从公司治理结构加强规范一方面,民营企业应走产权多元化道路,改善以往集权式和家族式经营模式,实行两权分离,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比如应当赋予高级管理者、化妆品高科技研发人员、高精尖业务人员一定的经营权或以入股方式将这类型人才留在企业;另一方面,化妆品民营企业应坚持创新管理,以提升自身竞争力,比如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往工厂制、公司制、集团制、空股制四阶段发展,建立以集团为投资中心的管理创新模式,以稳固化妆品民营企业根基,在风险危机出现时,企业也才有应对的能力。

3.3完善化妆品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化妆品民营企业属于高利润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更注重的是如何提高利润,如何做推广和宣传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进而吸引消费者购买化妆品。也正因如此,化妆品民营企业才缺乏建立并完善财务管理体系,最终在公司出现财务危机时不知如何应对,才会迅速走向灭亡。为避免类似三株集团的例子再重演,国内化妆品民营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第一,化妆品民营企业还应完善自身财务管理制度,包括现金流管理制度、应收账款管理制度、采购制度、报销制度、稽核制度,以及财务风险防范管理制度,保障化妆品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在财务风险发生时能有一系列严谨的制度加以制衡。第二,完善财务处理流程。企业内的账、款、物都应由财务部下分部门和专人分管,以保障账、款、物的分管有序,避免资金外流严重。第三,加强财务监督工作。主要从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三方面严控把关,并在内部建立稽查制度,财务部下还有专门稽查人员,对企业各项财务活动作科学稽查和评价。

4结语

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第5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风险;风险认识;盲目发展[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4-0073-02

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30多年,市场经济逐渐发展壮大,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民营经济规模的不断壮大,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存在严重的财务风险是民营企业应着重注意的问题。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包括融资风险、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由于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其面临的财务风险更大。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它的存在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如何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对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对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问题和防范对策进行浅显分析。

1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在企业生命周期的创立期,由于企业未来的经营情况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企业的经营风险往往很高,因此在创立期,企业的融资一般来源是低风险的权益资本。当年,19岁的胡克铅只身来到义乌,就是用随身揣着父亲给的2万元钱,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扎下根基后,后来为了开第二家连锁超市,胡克铅到处向人借钱,却遭到了别人嘲笑,最后,一贯支持他的母亲回到温州老家,挨家挨户敲开了所有亲朋好友的门,才借来20多万元。在温州,就是亲兄弟借钱也是要算利息的,温州的民间借贷一般是亲戚朋友之间进行,带有一定的互质,如果是陌生人之间借贷的话需要有中间人介绍,同时介绍人也起到担保的作用。一般借贷的利息按月计算,利率一般是按每月每100元3分利息,按照这个利率计算的话年利率是36%。这样高的融资成本,只有短时间倒手,不可能长期使用,且要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才能支撑起高额的利息。

(2)盲目发展的主观行为。短短几年时间,适我公司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壮大,成为中国服饰商贸的一个奇迹。胡克铅凭借其强烈的进取意识和扩张欲望、抓住机会不懈努力,实现了资本原始积累,这也使得他产生了片面的认识,喜欢选择走捷径快发展的经营方式,容易产生激进甚至是冒进的经营行为,忽视财务风险,试图实现与其财务能力不相符的经营目标。这时的胡克铅开始了快速发展,到处开店,而对店面的选置、规模、人脉、消费群体等重要因素开始关注不够,到底是温州人头脑比较聪明,他找来了老乡参与进来,由于他为人诚实讲信用,很多朋友也是看好他的。店面增加了,进货量也大了,到市场拿货的方式也和以往有所不同,当初进货是要付现金的,而现在和供应商有话语权了,一是价钱的优惠,更重要的是付款的延期,这时他感到了业务增量带来的益处。

(3)缺乏资金规划,没有合理的筹资行为。由于店名的连锁效应,适我的人气急剧提升,企业销售看好,以前开一间店的时候,是自己到市场拿货直接到店里销售,有时顾客要买断码的鞋子,他让顾客下午来取,立即骑自行车到市场拿来后再交给人家。后来店面多了他成立了配送中心,由专人分拣、贴码,统一通过配货中心,根据各连锁店的销售情况随时进行配货。“适我鞋服”没有启动企业发展的资金,一切资金全部自筹,而企业的利润却追不上发展的速度,在企业急剧扩张时,所需要的资金就出现了巨大的空缺,而此时的高利贷却张开了血盆大口。以私下借贷而形成规模并让国人震惊的温州民间投资,动辄成兵团级规模,哪里有利润,资金就流向哪里。温州现在财务公司的借贷比较盛行,这些财务公司一般都带有黑社会的背景,借贷的利率按天计算,一般是每天每一万元100元利息,借贷当天先从本金中扣除3~7天的利息,一周之内必须连本带息还钱,如果到期不还,财务公司会想尽各种办法催债,一般人是不会向这些公司借钱的,因为一旦借钱就会有还不清的威胁。据温州银监分局监测显示,2010年累计发生民间借贷164754万元。“适我鞋服”由于快速扩张,资金来源跟不上发展的速度,只有借贷,而银行正常贷款额度的几滴春雨是淋不到小企业头上的,为了维持经营,只有走上这条充满艰辛的路,而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这又是一条不归路。最后“适我鞋服”也是死在高利贷上,高额的贷款利息在市场低迷、经营出现困难的时候,让你没有再翻身的机会。

(4)缺少风险危机管理,没有理性应对投资责任。一场在2007年8月开始出现的金融危机渐渐对中国市场产生了影响,浙江义乌以小商品著称,外贸订单多时,这里聚集了很多外来的打工者,工厂外销货物不畅时,企业停产,而员工开始离厂返乡,人口骤减并直接影响到市场消费,对以打工者为消费对象的“适我鞋服”冲击力是巨大的,当市场销售不好时,那些合资者就开始要求退股,不再合作。理性上说,合资应该是风险共担,而胡克铅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把所有的风险和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主要是他没有对此次经济危机有清醒的认识。随后亏损的店面越来越多,成本开支也越来越高,为摆脱困境,胡克铅开始不冷静了,随着接连几次投资的失误,加大了危机的发生。“适我鞋服”的日常营运资金开始出现不足,供货商的欠款越来越多,到2008年年末,已达1000多万元。

2“适我鞋服”衰落带来的教训和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1)从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的转型。适我由于没有重视筹资风险,饥不择食,终导致企业破产。家族式的管理最终决策权是在老板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民主管理机制,容易导致企业战略决策的失误。民营企业应按照国际通行的原则规范其经营行为,改善其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水平。

(2)提高财务人员的管理素质,规范化财务管理。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会人员的职责不分明,经常按老板的个人意愿做账,一般温州民营企业的典型操作方式是,老板娘管现金,招个会计就是为了对税务应付报税,老板是从不看财务报表的。民营企业应依据《会计法》和会计准则,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3)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重塑企业诚信形象。企业应建立财务预警系统,使经营者能及早采取措施,从而及时地防范财务风险。民营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财务管理制度,在金融机构保持良好的信用,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应收、应付账款的管理,提高在客户中的信用。立自己的守信形象,这样更容易赢得客户和消费者的信赖。

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第6篇

(一)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企业无法及时偿付所筹集资金的本金和利息而产生的风险。筹资风险的产生是由于企业在负债经营之前没能充分明确资金的使用效益。倘若企业的资金流动性较差,而资产负债率又较高,则企业很有可能无法及时偿付债务本息,即存在较大的筹资风险。倘若筹资风险得不到及时解决,将很有可能使企业面临更为严峻的经营困境,甚至破产。

(二)资金运营风险

资金营运风险即企业的资金断裂风险,是指企业在会计期内,资金流入与流出没能够有效衔接而使资金链存在断裂的危险。我国民营企业中的资金营运风险通常是由于应收账款回款不力所导致。资金营运风险同时降低了企业的资金变现能力和企业再生产的资金投入能力。目前,我国很多民营企业都缺乏足够的资本作为银行贷款的抵押担保,为了能够顺利从银行中获取资金,很多民营企业都采取“循环担保、相互取暖”的模式。这种方式虽然能够为民营企业解决一时的“燃眉之急”,但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隐患。

(三)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由于企业对外所投入的资金没有实现预期的回报而产生的风险。投资风险的产生是由于企业没能对投资项目进行准确预判而导致的投资失误。投资风险不容小觑,尤其是对民营企业这种规模小、资金量相对紧张的中小企业。一旦投资失误,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甚至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与发展。此外,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在投资方面,本金基本是依赖于高额负债。这种“激进”的投资行为加剧了企业的风险隐患。

(四)利益分配风险

利益分配风险顾名思义,是指由于企业对利润分配不当所产生的风险隐患;或者是由于企业的利益分配失误,导致的企业用于日后经营的资金不足所产生的风险隐患。企业的利益分配主要是指针对企业的税后利润进行分配,一是对企业的投资者进行分配;二是留作企业的自留资金。二者成反向关系。无论对哪一方的分配不足,都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股票价值受损或者使企业面临较大的筹资和偿债压力。

二、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民营企业管理者等相关人员财务管理观念意识不足,财务管理工作安排不到位

缺乏财务管理理念,是每个民营企业的“通病”。很多民营企业都存在“重经营、轻管理”的观念,对内部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重视不足。很多民营企业的管理者都认为,财务管理只不过就是记账、结账、出报表等例行财务工作,做好了这些基础财务工作即做好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民营企业的财务部门多是集中在处理与管理财务数据,以及与银行税务等各部门的事务性工作。财务数据对企业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能够更好的为企业管理者及利益相关人员提供决策依据,财务部门都并不关注。而且,目前财务部门所从事的财务管理工作都只是顺应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至于如何更合理的配备企业资源、做好筹资投资等工作,都缺乏长远的预见性安排。归根到底,还是由于企业管理者等相关人员对财务管理重视不足,财务管理工作安排不到位所导致。

(二)民营企业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我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重经营、轻管理”的现象,使得民营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足。在聘请会计人员时,多是家族成员或亲朋好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而且财务水平整体较差,不仅不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而且财务工作经验不足,财务管理能力匮乏。再加之有些财务人员是企业管理者的亲属或朋友,在财务方面很容易习惯地一切听从领导,工作缺乏主动性。这也容易使企业出现财务漏洞,产生风险隐患。

(三)财务基础工作薄弱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业务量小、规模不大,财务基础工作简单而薄弱。主要表现有:首先,民营企业的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原始凭证不完备,信息不全;其次,企业应收账款处理不及时,回款不力,催款不严,未达账项较多;再者,企业的明细账、总账,以及资产账簿设置不全面,合并登记会计分录的情况较多,科目之间的勾稽关系不清;还有,财务数据数额不准,会计档案保管不严。总之,民营企业的财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从而容易使企业产生一定的风险隐患。

(四)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会计控制薄弱,监管不力

我国民营企业普遍不重视内部控制,而内控机制是财务管理的有效保证。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内控机制普遍不够完善,无论是资金管理还是业务控制、风险预防等,均存在许多漏洞,无法起到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安全完整、确保企业经营管理有效决策的作用。

(五)投资缺乏科学性,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严重。

很多民营企业的所有者和实际经营者为同一人,故其投资决策往往具有较强的主观性,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严重,这使得民营企业需要时刻面临着巨大的投资风险。民营企业的经营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很少对投资项目进行详细的可行性分析,再加之决策者能力良莠不齐,缺乏长远的投资战略眼光,使得民营企业的投资多以失败告终。另外,部分民营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有利于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但却没有考虑到企业的扩张与企业的资金实力、市场开拓能力等方面的矛盾。

三、我国民营企业应如何加强财务管理,预防潜在风险

(一)民营企业应提高企业管理者、财务等相关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往往直接等同于资金管理。在财务管理渐取代生产管理成为企业内部管理核心的今天,这种做法并不正确。对此,我国民营企业必须提高企业管理者、财务相关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并且要从意识入手,逐渐改变其行为。此外,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应重视财务预算和财务控制等工作,转变财务管理仅停留在生产经营的状况,而将其上升至企业的整体经营与管理的水平。同时,企业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培训学习,使财务人员及时的学习到先进的财务管理知识,提升财务管理业务能力,并通过这种方式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层次。总之,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及相关人员应提高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明确财务管理在整个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

(二)民营企业应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我国民营企业若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必须首先提高资金管理的效率。企业资金的形态易变,周转时间短,在企业总资金中占比较高。对此,民营企业应做好资金管理,具体措施如下:首先,民营企业应做好银行存款和现金的日常管理。现金管理要严格遵守库存现金管理规定,确定每笔现金的适用范围。其次,企业应做好存货和财产等物资的保管工作。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机制。同时,对待资产,还应定期盘点和清查。积极维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此外,民营企业应尽量压低库存,保证资金流的顺畅。再者,民营企业应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三)民营企业应建立健全资本预算体系,及时编制资金流量管理预算

除上述措施之外,笔者建议我国民营企业还应建立健全资本预算体系。健全的资本预算体系能够对民营企业的现金流量进行准确的预判,在资金链出现隐患时,能够及时的发出预警信号,帮助企业经营者及早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对此,我国民营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目标,对各部门的任务计划进行汇总,并据此预估各部门的现金收支情况,定期编制资金流量预算。同时,根据企业的实际运营需要及时调整资金预算。

(四)民营企业应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和内部审计机制

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种有效途径,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民营企业若要彻底完善财务管理,还应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予以实现。该内控机制要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保障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各项规章机制得以顺利实施为目的,在合法、合规、全面、有效的基础上,严格把握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建立健全授权审批机制、财务预算管理机制、资产管理机制,以及会计系统控制等,对民营企业的资产、资金、账务、筹资、投资、采购、销售各环节进行全面的管控。同时,在此基础上建立内部审计机制。通过内部审计,审查企业的各项管理与控制工作是否到位与合规。积极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第7篇

【关键词】并购;民营企业;财务风险

一、民营企业并购中存在的财务风险

民营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并购定价、融资、支付、偿债、运营等各项财务决策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或者说,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一种价值风险,是各种并购风险在价值量上的综合反映,是贯穿企业并购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对预期价值产生的负面作用和影响。财务风险在企业并购风险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到支付困难,大到企业破产,都和财务安排不当有关。

(一)目标锁定阶段的财务风险

目标锁定阶段是并购的前期准备,也称事前阶段。企业在并购前必须对被并购企业的市场环境、行业前景及生产能力和企业价值做详细的了解和评估。同时又要对本企业的自身价值和企业并购能力做出正确的衡量。目标企业的选择、评估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以下风险:

目标企业过去的运营状况等信息披露的是否全面,如果是上市公司相对来说会全面一些,并购企业获得信息相对容易一些。如果不是上市公司,那么信息获取方面相对困难一些。另外,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审计报告水平不尽相同,有的披露的不够充分,有的披露的不够真实,这都使得并购企业处于劣势地位,无法全面真实的了解目标企业,进而出现过高支付,使并购企业负责率过高,陷入困境。

(二)并购交易阶段的财务风险

并购交易阶段也称事中阶段,这阶段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融资和支付。由于企业选择的支付方式和融资策略不同,从而会出现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

企业并购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企业在筹集大量资金,选择融资方式时出现风险,我们通常称其为融资风险。融资方式包括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外部融资又包括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如何利用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在短期内筹到所需资金是企业并购能否成功的关键。选择内部融资还是外部融资需要根据并购企业状况,如大量采用内部融资,就要看企业并购冬季了。企业外部融资的渠道主要有: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股票、认股权证等。如果对目标企业只是短时期拥有,就需要大量的短期资金,这样就可以选择成本相对较低的短期借款,但还本付息负担重。安排不当就会出现财务危机。若要长期持有,就应根据资本运营结构来确定融资方式。不论采取何种融资方式,都可能出现融资风险,这就需要根据目标企业情况,选择适当的融资方式,降低融资风险。

企业并购过程中的支付方式主要有三种:现金支付、股票支付、混合支付。当前,国外大企业并购普遍采用换股并购或混合并购支付模式。我国民营企业的并购中则多以现金支付为主,现金支付不但简易,而且目标企业股东乐于接受,有利于并购的顺利进行。但同时现金支付也会给企业带来较高的风险,使企业在并购后承担过高的财务风险,不利于企业日后的发展。如何选择支付方式事关重大,因此,我国民营企业应当借鉴外国经验,选择适当的并购方式。

(三)运营整合阶段的财务风险

运营整合阶段是并购的最后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据统计,近一半多的并购失败企业最终失败在并购整合阶段。因此,对运营阶段要倍加关注。运营阶段包括整合资源、生产运营、归还债务等活动。在这些活动过程中会产生流动性风险、偿债风险等财务风险。

目标企业的行业背景、企业状况可能与并购企业有所不同。因此,并购企业经营起来会耗用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并购企业可能会遭到损失。

企业并购后,由于债务负担过重,可能导致企业致富困难。尤其是采用现金支付的企业在并购时,使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并购后,如果资金投入跟不上,企业必然举债,这就造成目标企业的债务比率升高,股东权益下降,也会给并购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

(四)其他财务风险

1、财力不足风险

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伴随着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步伐。一些民营企业忽视了收益往往发生在远期,而成本发生在近期,对自身实力认识不清,高估自己的整合能力,在资金实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还不足的情况下,仅凭一时热情采取并购行为。这种超过自身财务能力进行并购“蛇吞象”式的并购行为,往往使民营企业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财务协同效应无法产生。

2信息不对称风险

在并购过程中,信息是非常重要的。目标企业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不会在提供信息时使自己暴露无遗,并购方就不能顺利获得反映目标企业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完整信息资料,处于不利地位的民营企业承担着最终导致并购决策失败的风险。这种现象称为“信息不对称风险”。

3、非理智财务决策风险

企业并购活动是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生存和发展而主动选择的一种企业扩张的发展战略。然而,中国企业并购中一部分不完全是市场经济行为。政府出于挽救亏损国有企业、妥善安置职工、维护社会安定等方面的考虑,鼓励优势企业并购劣势企业。而有些民营企业为了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不从自身实力出发,明知不可为而硬着头皮并购,并购决策从一开始就潜伏着风险,给将来的发展带来了负面效应。

4系统风险

我国现阶段一些企业并购带有一定程度政府推动的特色,这种推动通常会以给并购方带来经济利益的“优惠政策”的形式出现。政府承诺的优惠政策实际上是对民营企业的一种补偿。政府从整个宏观经济、社会稳定出发,为了解决国有困难企业严重亏损的难题,会向民营企业承诺一些如资产定价、税收优惠、土地出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然而有些收购案例中优惠政策最终未能实现,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些政府官员当时为尽快促使并购完成,做出超越自身权限(如税收减免、土地出让等) 的承诺。

某些部门上一届领导许下的承诺由于其调任,下一届领导不予兑现。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健全、有效的社会信用机制,对此缺乏相应的约束治理办法。

二、民营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

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制重组是一个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系统工程。它的成败不但影响到民营企业自身的发展,更影响到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的整体布局。为了防范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问题,以下几点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

民营企业要对自身实力有充分认识,量力而行,不要超越自身财务能力而仅凭一时热情盲目并购。国有企业不同于民营企业,其目标多元化、体制复杂,必须在进入前充分了解,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忌超过自身财力盲目做大。比如个人养老金问题、国有职工身份转换问题、离退休职工医药费报销问题、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问题以及国有企业的隐性债务问题等,这些问题加重了民营企业并购中的负担。针对这一难题,可以采取的策略是在并购时,只买资产,不买产权和人,不承担债务。这种并购模式称为资产并购,即由国有困难企业出资产,民营企业出现金,共同组成一个新企业。利用国有企业的设备、场地、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与民营企业管理、市场、经营的优势,深挖国有企业的潜力,为民营企业所用,实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其好处是负担轻,能顺利解决隐性债务和职工安置等问题。

(二)信息对称化

首先,民营企业要努力消除信息不透明、不公开现象,通过多方大量收集信息改善并购方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民营企业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协助,利用其专业和经验优势,核查目标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表数据是否准确反映了该企业的财务状况,特别是对资产负债、现金流量、获利能力应予以深入核查,及时发现可疑之处。在并购决策时,选择风险较小或基本上没有风险的方案,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的程度。

其次,企业并购过程中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是确定并购交易价格的关键。企业并购工作的核心是资产评估,它对目标企业资产价值科学评价的同时也为企业并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实施并购的一方希望以适当的价格(能使并购方的投资获得满意的回报) 对并购对象进行并购,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企业并不多。在资产评估上,可以借鉴国际通行的尽职调查,全面考虑影响企业价值判断的各项影响因素,对国有企业价值进行准确地评估。既不能让国有资产评估价值高于国有企业净资产的真实价值,使民营企业蒙受损失,也不能让国有资产评估价值低于真实价值,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一些国有企业的账面价值并不能代表企业的真实价值,企业价值有许多账外因素和隐性成分。民营企业可以与目标企业签订责任书,明确相互责任,保证信息披露达到准确、完整和真实的标准。

(三)优化决策程序

政府应当大力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一方面,要加快制定完善对民营企业重组国有企业有利的政策;另一方面,对于并购中出现的问题,政府有责任积极配合民营企业解决。同时,民营企业在进行并购决策时,应当借助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中介机构作为独立第三者能够提供公正、专业、中立的判断,确保民营企业的权益,降低民营企业并购国有困难企业的财务风险,在深化国企改革中达到双赢的结果。(四)妥善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

民营企业要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机会,更要加强自身判断能力。重点是消除并购过程中的摩擦和阻力,强化政府有利角色,营造一个有利于民营企业重组国有困难企业的良好的政务环境。同时,民营企业不能过分依赖政府所承诺的优惠政策,应当根据国有企业与市场的实际情况做出决策,只能将优惠政策作为或然条件,而不是并购的基本条件。

【参考文献】

[1]胥朝阳.民营企业并购国有企业风险诱因与防控[J].审计月刊:2005 (1):68-179.

[2]李道国,高永如.企业购并策略和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47-88.

[3]张文魁,张学源.民营企业参与国企重组把握商机防范“陷阱”[J].投资北京,2004:1617.

[4]财政部企业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M] .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121-211.

[5]辛茂荀,范年茂.公司并购风险的形成与防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9-10.

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第8篇

[关键词]我国民营企业 财务风险 防范措施

一、实施全面风险管理

所谓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对整个机构内各个层次的业务单位,各个种类的风险通盘管理。这种管理要求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各种其他风险以及包含这些风险在内的各种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对各类风险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且依据所有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加强财务管理的职能是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只有让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改变其目前的现状,进而能够更好的去预防财务风险,把全面风险管理的思想运用到企业生产过程当中,使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低。除了要加强财务管理的职能之外,企业要想把这方面做得更好,就必须建立健全机构的设置,机构的设置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它全面风险管理的举措将无法展开。

二、加强财会队伍建设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国有些民营企业的账目不清,信息不通,财务管理混乱;企业的经营者营私舞弊,行贿受贿现象严重;企业内部有账外账,单位一套,报告上级又是另一套,弄虚作假现象严重,虚增资产,虚增利润的现象非常严重,等等。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财务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受制于经营者,会计人员根本没有权利,经营者说了算,本来不可以违规操作的也只能是顺从了,无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二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忽视财务制度,对违法财经法纪的事情视同儿戏。针对上面陈述的问题,我们必须杜绝任人唯亲的现状,加强内部管理,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和专业指导,提高他们整体的财务水平,增强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不仅要从企业的最高层做起,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律观念,而且还要依靠企业全体员工的合作,这样才能使企业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才有可能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加强资金安全管理

由于民营企业在自身的内部控制中,管理乏力,对资金的运用不当,使资金的安全管理受到影响。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可以采取四方面措施来预防它:一是加强筹资管理,使筹资规模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使负债与企业承担的风险相适应;使债务来源分布平衡,还债时间均匀;合理选择筹资的方式,从而降低风险,确保盈利。二是优化企业的现金流,建立有效的财务信息系统,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合理调度资金,加强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投产出比率。三是企业的现金流量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应动态平衡,当现金流充裕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提高资产负债的比率;当现金流不理想的时候,我们可以降低资产负债的比率,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使企业处于良性的发展道路。四是加强投资管理,界定投资决策的权限,有董事会或者授权总经理,控制投资的规模,如果是一些大型的项目必须经过董事会通过,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目标和方向,确定投资方向,以最少的投资来获取高额的利润。

四、增强企业的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一要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在风险还没有发生之前,我们可以采取预提的方式建立用于风险防范的基金。例如我们可以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存款跌价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二要建立有效的资金监督制度。经营者应该定期对各部门的经营运行情况进行考核,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回收与管理,提高流动资产的周转率,进而提高企业自身的变现能力,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三要树立风险意识。加强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其认识风险,分析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财务决策的水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财务管理人员应该树立风险意识,及时发现和估计潜在风险,并善于分散风险。

五、加强融投资财务风险的控制

筹资风险的控制方面,民营企业要合理确定债务资金和自由资金,短长期资金的比例关系,正确选择筹资方式。如果是选择负债筹资和股票投资必须筹措的资金,尽管采用浮动利率的形式计算利息,企业借入的资金比重越高,企业的筹资风险就越大。在借入资金的时候,选择多渠道的筹资方式,使风险分散化。如果企业满足不了自有资金使用者的需求,就会导致股票下跌。投资收益低于借入资金成本率时,就会导致损失,造成自由资金的收益下降。负债比例过高,那么企业出现破产的可能性就越大。在投资风险的控制方面要合理确定资金的需要量和投入时间,及时满足各产品资金的投放比例,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对方案要进行预测和可行性研究,可以降低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的可能性,也可以把风险高收益低的方案排除在外。相关程度越小,越易分散投资风险。反之则越集中投资风险,是企业的状况不会太乐观。

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第9篇

国外大企业并购普遍采用换股并购或“现金+股票”并购支付模式,而我国现有并购融资工具主要以债务融资为主(沈强、郑明川、李辉等,2003),这一并购融资模式的结果是导致并购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断上升,财务杠杆持续上升且居高不下,再加上不合理的债务期限结构,使企业财务风险不断增加,最终恶化并购企业的融资能力,增加并购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概率。我国多家民营大企业财务危机表明,高财务杠杆和高风险的债务期限结构状态下的并购增长模式没有可持续性。本文以湘火炬为案例来详细阐释这一问题。

一、湘火炬并购产业整合模式

湘火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火炬”)是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德隆国际”)控股的上市公司之一,在德隆国际控股公司之前,湘火炬的主导产品是火花塞,1996年的资产规模为3.3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263.65万元,净利润为164.52万元,每股收益0.017元,是一家规模小、业绩偏差的上市公司。1997年11月6日,德隆国际通过受让株洲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所持有的2500万股(占总股本的25.71%)国有股而成为湘火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湘火炬”)的控股股东。此后,德隆国际通过一系列的收购与兼并使湘火炬的资产规模及主营业务收入高速扩张,经过6年的产业整合,截止2003年底,公司的主要业务从火花塞发展为生产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公司主导产品为重型卡车及重型卡车关键零部件。

从公司并购发展历程来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实施“发展大汽配和国际化”的并购扩张战略,实施时间主要集中在1998年~2000年期间,主要策略是通过收购国内和国际相关汽车零配件企业来完成,用于并购的金额约为45893万元;第二阶段是实施“重型卡车及关键总成”等高成长性和高附加值业务的并购扩张战略,时间在2001年~2003年期间,发展模式主要以对外投资为主,通过与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优秀企业合资(即湘火炬出现金,合资方以实物资产方式出资),利用双方的已有优势,通过专业化运作,快速进入新的行业,该期间累计完成投资金额约11.77亿元。自1997年至2003年,公司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从二级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快速转变成国内大型整车企业的一级配套供应商,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转变成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总成的研发和生产商,并迅速成为相关行业的最大研发与生产公司。

从湘火炬的主营业务收入、息税前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化趋势来分析,公司的并购产业整合战略也是很成功的。表1显示,随着公司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息税前利润呈同步增长趋势,并且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息税前利润增长率高于总资产的增长率,这表明公司的并购整合经营状况呈良性循环。

二、湘火炬并购整合融资模式的财务风险分析

从经营和管理的角度分析,湘火炬的并购整合增长模式是成功的,但由于持续大规模的并购资金来源主要依赖债务融资,并且主要依赖于短期债务融资来从事长期投资项目,导致这一并购增长模式存在巨大的财务风险,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它使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逐年上升,股东权益比例快速下降,财务杠杆急剧上升;其二,以短期债务融资从事长期投资项目导致的高风险债务期限结构安排。这一并购融资模式的必然逻辑结果是:(1)随着公司财务风险的增加,公司融资成本也必然不断提高;(2)随着资产负债率的上升,公司债务融资能力不断下降;(3)快速上升且居高不下的财务杠杆率使公司的抗风险能力脆弱,出现财务危机概率增加。一旦银行信用受到怀疑,或遇到国家紧缩的货币政策,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概率极大。因此,从财务角度分析,高财务杠杆和高风险的债务期限结构使湘火炬的并购增长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

(一)高风险的债务期限结构安排导致脆弱的资本结构

合理的债务期限结构安排意味着能够使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时间表与企业的债务支付时间表进行准确的配比,并建立适当的安全边际以应对现金流量不利的波动,这也就是要求企业以短期融资来满足短期资金需求,以长期融资来满足长期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但从湘火炬的整体融资与投资的结果来看,该公司一直以短期融资来从事长期项目的投资,从而是把公司置于高风险的债务期限结构安排中,具体数据参见表2:

从表2的数据可以发现如下特点:(1)湘火炬每年从经营活动得到的现金流量净额远满足不了公司投资对现金的需求,这就意味着公司必须持续对外融资来满足公司持续并购对资金的需求;更为引人关注的是,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经常无法满足债务利息对现金的需求(除1999年、2002年和2004年外),这就表明公司不仅需要对外融资来进行投资,而且还要依赖对外融资来支付利息和股利。这一现金流特点与公司的投资项目有关,公司所投资的重型汽车和汽车关键零部件属于长期投资项目,从项目的投资建设、市场推广与营销、技术研发与技术引进到产生足够的经营现金流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在这一时间里,投资项目本身创造的现金流通常是不足以满足投资项目对资产的持续需求。(2)公司融资主要依赖于短期债务融资,这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债务期限结构短。本文把债务期限结构定义为长期债务占总债务的比例(如Braclay和Smith,1995),1998年-2003年债务期限平均为3.36%,远低于国内上市公司的12.85%的平均水平(肖作平,2005年)。此外,与短期借款金额相比,公司长期借款比例非常低,平均占短期借款的5.56%。第二,自2001年开始,公司每年发生的现金借款与还款的金额大且增长速度非常快。以每年的借款为例,从2000年的约4.5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48.4亿元,三年增长了10倍;这表明公司主要依赖短期债务融资来从事大规模的投资活动。第三,每年借款金额高于还款金额,短期借款金额增长快,自1998年的约1.3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约30亿元,5年增长23倍。

上述财务数据表明,湘火炬主要依赖短期债务融资来为其长期投资项目进行融资,在1998年~2004年期间,公司累计投资现金净流出30.81亿元,2003年末的短期借款余额约30亿元。从财务风

险角度来看,“短融长投”的资金结构是非常脆弱的,当短期融资达到一定的规模后,由任何因素引发的信任危机都会导致公司资金链的断裂,并进而引发银行等债权人的集体挤兑和集体诉讼,导致公司破产。

从资产负债率分析(见表3和图1),随着公司持续大规模的并购活动,导致公司资产负债率呈持续上升趋势,除2000年因配股融资55980万元而使资产负债率略有下降外。从1998年的41.86%上升到2003年69.14%。从银行债务融资的角度分析,70%的资产负债率已经极大地恶化了公司的债务融资能力。这也意味着湘火炬在2003年以后很难从银行进行大规模的债务融资来支持其产业整合战略,即公司并购增长模式走到了极限。

从股东权益/总资产的比率来看,公司自有资本比率逐年快速下降,到2003年底,股东权益比率仅为12.84%,截止2004年第一季度,股东权益比率下降到12.5%,这一自有资本比率与新巴塞尔协议对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水平相当。很显然,公司的股东权益比率已极大地偏离正常经营企业的水平,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已不存在。也就是说,公司已不能进一步扩张资产规模,除非资产来源于股东权益的增加,即公司已不能通过债务融资来实施资产的扩张计划。

此外,从总资产增长率、总负债增长率和股东权益增长率情况分析,在1997年552003年间,总资产的平均增长率为77.08%,而总负债的平均增长率却高达99.13%,高出资产增长率2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的股东权益平均增长率为43.57%,远低于总资产和总负债的平均增长率,这表明公司总资产的增长主要通过增加债务来实现。

(三)财务杠杆太高,财务风险极高

从图2来看,湘火炬的债务/权益比率随着持续大规模并购而快速上升,2003年底达到538.29%,2004年第一季度则高达560.72%。不论是从国内大企业的财务杠杆水平,还是从国际大企业的财务杠杆水平来看,这一财务杠杆比率是非常高,任何大企业都无法在这样高的财务杠杆水平下长期经营。持续上升且居高不下的财务杠杆比率增加了公司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公司抗风险能力明显降低。

(四)随着财务风险的上升,公司的融资成本上升,财务费用压力上升

表4的数据显示,随着公司债务规模的增长,公司的财务费用也随之大幅度增长,到2003年,财务费用的增长率以超过总负债的增长率,显示公司债务融资成本在上升。此外,财务费用平均增长率也高于负债平均增长率。在1997年至2003年间,财务费用的平均增长率为104.20%,负债平均增长率为99.13%,这也表明公司资金成本在上升。

从财务费用与净利润的比例来分析,公司每获得一元净收益所支付的财务费用逐年提高,从1998年的0.29元上升到2003年的0.85元,到2004年第一季度上升到每获取1元收益要支付0.96元的财务费用。财务费用成为吞噬公司利润的主要“杀手”。

(五)庞大的担保金额极大地增大了公司的财务风险

根据公司2003年的年度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截止2003年年底,公司担保总额为183853万元,占公司净资产的140.95%。其中对外担保总额为32150万元,占公司净资产的24.65%,为持股50%以下的参股公司提供的担保为人民币11400万元,占公司净资产的8.74%,对控股子公司的担保为140303万元,占公司净资产的107.56%。

公司之间相互提供担保是获得银行贷款的主要方式之一。湘火炬为获得持续并购所需资金,必然需要其他企业为其提供贷款担保,作为利益交换,公司也必然要为其他企业提供担保,贷款担保是一种或有债务,庞大的贷款担保增加了公司的财务保险。

以上数据分析表明,湘火炬依赖大规模短期融资进行的并购活动导致公司形成高财务杠杆和高风险的债务期限结构,这表明公司的资本结构相当脆弱,公司财务风险很高。

三、公司财务信任危机引发财务危机

2004年,我国消费物价指数持续上升,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为抑制过度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预防通货膨胀,央行采取了一系列的紧缩货币政策,严格控制银行贷款规模。在2004年紧缩货币政策的压力下,湘火炬并购融资模式所固有的缺陷立即暴露出来,持续大规模并购所导致的财务高风险状态成为公司财务信任危机的根源所在。

其一,财务信任危机引发股票大幅度下跌。2004年财务危机的导火索是持续质押股票融资,导致媒体和投资者普遍推测德隆国际的资金链断裂,引发财务信任危机,进而大肆抛售德隆控股的公司股票。

2003年12月16日,湘火炬公告称,新疆德隆因提供借款质押担保,已将其持有的湘火炬法人股10020万股质押给招商银行上海分行,股份质押期限为2003年12月16日至2005年6月10日。3个月后,2004年3月5日,湘火炬再次公告称,德隆固提供借款质押担保,将其持有湘火炬法人股3733万股质押给中信实业银行济南解放路支行,股份质押期限为2004年3月3日起至还款截止日。不到一个月时间,德隆再次质押湘火炬股权,3月31日,湘火炬公告称,德隆因提供借款质押担保,将其持有的湘火炬法人股4341万股质押给中国工商银行乌鲁木齐明德路支行,股份质押期限为2004年2月26日起至还款截止日。经过三次质押,德隆已经合计质押湘火炬18094万股,而德隆持有的湘火炬法人股总共为20520万股,质押股份占所持湘火炬总股份的88.18%。

公司连续大量质押股票融资的行为引起了媒体和市场投资者对德隆集团资金链断裂的猜测,进而演变成恐慌性的股票抛售浪潮。在2003年12月26日,湘火炬的收盘价为15.69元/股,截止2004年4月30日,收盘价为4.76元/股,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跌幅高达69.67%,流通股市值损失65.43亿元,总市值损失102.34亿元,投资者损失惨重。

其二,财务信任危机和股价下跌引发债权人的挤兑和集体诉讼。由于股票价格崩溃性下跌导致湘火炬陷入大量银行债务必须马上偿还的财务危机之中,而财务信任危机使银行等债权人为保全自身借款的安全性而纷纷提出还款要求和资产保全诉讼,债权人的挤兑和集体诉讼使公司陷入财务危机之中。

四、结论与建议

从经营与管理的角度分析,湘火炬并购整合的产业扩张战略是成功的,但由于主要依赖短期债务并购融资模式蕴涵着极大的财务风险,这决定了湘火炬奉行的并购整合增长战略从根本上来说又是不成功的,因为这一模式没有可持续性。从湘火炬的财务状况发展趋势来看,如果公司不能改变并购整合的短期债务融资模式,公司出现财务危机只是时间问题,财务危机是其必然的逻辑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