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医学检验常用的方法优选九篇

时间:2023-11-27 10:25:40

医学检验常用的方法

医学检验常用的方法第1篇

关键词:医学检验;准确性;治疗;检验手段;干扰因素

医学免疫检验方式作为现代医学临床诊断的重要内容,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和医学检验意义。目前,许多事实证明在医学免疫检验的过程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很难实现合理的控制和确定,因为对其干扰的因素复杂难测[1]。如何加强医学免疫检验的结果精准性,值得我们探索。本文将试着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我院的122例患者的血清样本研究检验,分析受到的干扰因素,研究解决对策,提高医学免疫检验的准确性,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下文具体检验方式和过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试验的检验对象为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122例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检验,对照组有61例,使用常规方法;观察组有61例,使用强化免疫检验方法。其中对照组男44例,女17例;年龄范围在28至48岁之间,均龄是36.8±1.5岁。观察组男41例,女20例;年龄范围在26至52岁之间,均龄是38.8±2.4岁。这些数据内容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的61例患者使用常规方式进行医学免疫检验,观察组的61例患者使用强化医学免疫检验方式进行。试验对采用强化医学免疫检验法进行的样本中的胰岛素、胰岛素抗体数、甲状腺数值、甲胎蛋白的均数统计记录,对其结果的差异比对,探究准确性。首先,做好血清标本的管理准备,保证标本的新鲜度、无病毒感染,做好质量监督。对医学免疫检验的相关设备质量监控,设置好标本监控的时间节点。其次,准备好消毒的止血带,使用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采血时摆好正确的姿势,然后进行采血。备好恒温箱、水箱等相关仪器工具,使用前检测到位,确保质量合格,性能完整[2],反复调试仪器的指数精度,保证零失误和零偏差。最后,临床免疫检验的时候,按照相关标准,对样本的胰岛素、胰岛素抗体数、甲状腺数值、甲胎蛋白进行试剂检验,进一步将结果统计分析,记录下来计算出均值,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2结果

2.1两组临床医学免疫检验对结果准确性的比较本次医学检验结果显示,强化医学免疫检验方法的准确性高于常规方法的结果。试验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详情见表1.2.2两组样本的平均差异指数检验对比本次医学检验对两种样本进行比对研究,内容包括胰岛素、胰岛素抗体数、甲状腺功能检测、甲胎蛋白的均数,四类数值分别是46.6±3.8、39.9±5.9、39.4±1.8、28.8±3.7,各数值都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差异产生统计学意义。具体分析如下表2

3讨论

强化医学免疫检验的方式对临床诊断具有可靠的结果准确性和数据客观性,对医学检验实践的效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本次医学检验通过对比分析,认为此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验的结果表明强化医学免疫检验的方法强于常规检验方法,效果更加科学合理,值得推广使用。综上所述,强化医学免疫检验管理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给的真实准确率有所提高。医学免疫检验专业属于新兴医学检验门类,从开始的不为人知到现在备受关注,可见其重要性和临床价值,虽然它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积极的价值,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们相信随着这种检验方法的不断完善,日后会为医学检验提供更大的帮助,毕竟从实践意义讲,具备了这种可能性。

参考文献:

[1]马洪滨,王晗,刘立明,等.质量控制在临床免疫检验中的作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4):114-115.

[2]赵海建,张传宝,汪静,等.全国肿瘤标志物不同检测系统质量水平分析[J].检验医学,2014,12(5):545-548,552.

医学检验常用的方法第2篇

关键词:统计方法;t检验;医学统计;分析研究

引言

医学实验中统计方法的运用是医学科研分析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就目前医学论文的发展而言,其已经逐渐成文论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采用统计方法对医学试验中获得的各项资料进行科学有效合理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工作,从而解决医学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统计学近年来的不断发展,统计学方法也获得了不断地扩充,而t检验作为这其中最为常见也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在医学实验方面的应用也较为常见,科学的利用t检验的统计推断方法对医学实验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和对比分析,对于推动医学实验的发展具有较高的实际价值。也正是由于t检验应用的多样性,其出现错误的机会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本文就其应用以及可能出现的错误情况展开讨论,为之后有关工作中如何有效避免错误,提高研究水平提出可行化的建议。

一、t检验的概念简析

探讨t检验的具体概念,应当从假设检验的基本目的说起,一般来说,假设检验的直接和基础性目的就是推断各个样本所代表的总体之间具有怎样的理论关系或者是推断某一样本所代表的总体与其他已知总体之间的关系情况。在假设检验中表现出来的方式一般为通过对各总体均数是否相等的判断给出探究的结论。而本文所探讨的t检验的作用主体主要是总的来说样本含量相对较小,并且总体的标准方差表现为未知的一类资料上[1]。T检验究竟有哪些使用情况,本文将会展开讨论。首先,t检验要求样本必须服从正态分布的相关要求;其次,t检验还要求在均数比较的过程中,样本对应总体的方差必须相等;此外,各观察值之间应当满足基本的独立性条件。以上三个重要的约束条件可以概括为正态性、方差齐性以及独立性。

一般来说,t检验可以在三类医学实验情况下具体应用,将在第二节中详细探究。

二、t检验在医学实验中的使用实例

2.1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

在这一类t检验中,通常要求作出的推断是将小样本均属所代表的总体均数与已知的总体均数比较,并推断是否存在明显差异[2]。通常来说,已知总体均数一般而言是通过大量观察后获得的稳定值或者是医学实验中的理论值和标准值。这一类推断给出的结果通常可以推断样本是否来自已知的总体[3]。

例如,在判断某种病人的血红蛋白是否与正常人的血红蛋白含量相同的医学实验中,测定25例该病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并计算其均数为150g/L,标准差为16.5g/L,而该地正常人的血红蛋白均数为132g/L。这是典型的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医学应用实例。按照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现确定检验水准,再进一步计算检验统计量,

2.2组配对t检验

在医学实验的分析中,可以用这种组配对t检验的方式对比服药前后以及手术前后的差异的情况较为常见,在使用这一类统计推断的方式进行推断的时候应当注意没对数据一旦成对便具有了不可拆分的性质[4]。例如医学实验中,用两种测肺活量的仪器对一组12名女性的肺活量进行测试,判断两个一起是否存在明显差异的问题。假设检验应当先确定假设检验的水准,即假设两台机器无明显差异,μ=0,进而计算检验统计量,以查表的方式判断不能拒绝原假设,也就是说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能否认两仪器效果无差异。

2.3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在比较两总体均数是否相同的实验中,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方法较为常见。试验设计要求是完全随机的设计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将医学实验资料中的数据按照随机性分为两组,并分别对这两组给予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而比较独立的两组样本的均数情况,在使用这一方法的过程中,可以不要求两组样本量一致。

三、t检验在应用中存在哪些问题

t检验在医学实验中应用的过程中通常会比较容易出现三类比较典型的错误,分别是:第一种自身配对的t检验通常可能被误用成组之间的t检验、第二种在计量所得的数据呈现出方差不齐时仍然沿用传统的t检验、第三种多组实验数据比较时,仍然采用t检验。具体来说讨论如下[5]。

3.1自身配对的t检验通常可能被误用成组之间的t检验

这一种类型的问题,造成的典型错误有如下情况:用两种仪器分别测量一组15人的血红蛋白含量,并判断两组一起有无明显差异。这种问题的情况是,对同一对象采取了两种处理方式,从医学实验设计的角度来说属于配对设计,但是实际上研究前后的设计并不是相互独立的数据,而如果生硬地将其套用到独立数据所使用的统计方法上,从而采取t检验对问题进行处理,则是造成明显的处理方法与设计类型相左的问题出现。在这种类型的医学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应当采用的正确方法是计算每一对数据的差值,进而利用所计算的差值大小,来反映两组效果差大小。

3.2在计量所得的数据呈现出方差不齐时仍然沿用传统的t检验

这一类型的错误在医学实验的分析中表现得较为明显和直观。经过方差齐性检验的两组数据如果判断为方差不齐,就不能直接使用t检验进行处理,这时候采用校正的t检验会更为合适。例如,在某医学实验的论文中,测得热症组的样本量为27,均值为37.68摄氏度,方差为0.66摄氏度,对比组测得正常人的样本量为36,均值37.19摄氏度,方差为0.33摄氏度。在这一实验中,该作者没有考虑方差齐性存在方差不齐的问题,就直接使用了t检验进行比较,就很容易造成错误。正确的方法应当是校正t检验,并算出校正结果,与P值进行相互比较,从而做出是否拒绝原假设的结论。在一般的医学实验中,参数检验的前提条件应当获得更多的注意力,例如只有经过了严密的方差齐性检验和正态性检验才能够使用t检验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如果这一基本条件并不能直接满足,就应当考虑选择适应数据类型的非参数检验方式进行分析,当然,某些情况下变量变换从而使其满足条件也是比较常见的处理方式。

3.3多组实验数据比较时,仍然采用t检验

在医学实验的分析中,t检验与LSD统计方法最大的区别在于,t检验适用于两组数据的比较,而LSD在多组数据的两两比较中应用较为广泛,不应当将二者混用造成混淆,影响实验结论的获得。例如,探究粉尘环境对尘肺的影响情况时,将实验白鼠分别放在三种环境中,测得数据,将三组数据用t检验两两比较,得出某两组无统计学意义,另外两种情况却均有统计学意义,这种错误是非常明显的。而如果采用方差分析,并且进一步采取多重检验,应用统计软件配合LSD方法的使用,将会得出不同而且更有意义的结论。

四、结束语

从目前医学实验的发展情况看,统计方法已经逐渐成文论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采用统计方法对医学试验中获得的各项资料进行科学有效合理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工作,从而解决医学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t检验作为统计学中最为常见的方法应用面极其广泛,近年来医学工作者的广泛的应用到各自的科研成果当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也正是由于t检验应用的多样性,其出现错误的机会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本文就其应用以及可能出现的错误情况展开讨论,为之后有关工作中如何有效避免错误,提高研究水平提出可行化的建议。在所有的医学实验中,都应当充分考虑医学统计方法选择适当与否,从而选择正确的统计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子建. 医学统计学典型错误辨析及其辅助教学系统的实现[D].中国人民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

[2]关红阳,郭轶男. 医学统计t检验的分析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3,30:114.

[3]张小龙. 医学统计在中国的起步与发展(1840-1937)[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

[4]廖珊,刘冬生,魏丽娜,梁一霞. 我院医学统计服务调查分析[J]. 现代医院,2007,07:135-136.

[5]徐勇勇,韦丽琴,刘丹红. 医学统计教材内容的标准化问题[J]. 中国卫生统计,2004,06:22-25.

医学检验常用的方法第3篇

关键词 医学检验仪器;临床检验仪器学;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6-0074-02

1 引言

虽然医学是一种古老的学术,但实际上即便是时至今日,同数理化等精确科学相比,临床医学还常被认为是一种实用技艺而非严密科学。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并不断向医学检验仪器深入渗透,医学检验仪器的性能得到巨大提高,医学检验仪器成为现代医学重要的临床诊断手段,对疾病诊断、病情监测、健康评价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在医学检验仪器性能不断提高,各类高灵敏度、多功能、智能化的检验仪器不断出现和广泛应用的同时,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检验仪器知识、技术、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培养相关专业各层次学生熟练掌握和使用各类医学检验仪器,成为医学检验仪器课程的重要任务。

2 医学检验仪器课程特点

医学检验仪器课程教学目的 现代医学检验仪器功能越来越为复杂,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灵敏度越来越强,并有大量新仪器新设备不断涌现并投入实践应用。与此同时,现代医学对医学检验仪器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这对相关专业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学检验仪器课程的设置,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提高相关专业学生熟练掌握、运用现代医学检验仪器的能力,以使其能更好地运用医学检验仪器,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支撑。需要让各相关专业学生及工作人员掌握医学检验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工作原理、故障排除、计算技术,并提高其医学检验仪器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临床医学检验仪器实践能力。

医学检验仪器特点分析 目前多数医学检验仪器都应用于组织、细胞的存在、组成、结构、特性方面的检验,需要高精度的定性或定量分析结果,任何一点儿误差都可能造成诊断偏差,带来错误的诊断和评价。医学检验仪器课程是一门以提高学生医学检验仪器应用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现代医学检验仪器通常集光、电、机于一体,其种类繁多、功能复杂,自动化、智能化不断增强,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包括如分离分析检验、光谱分析检验、目视检验、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检验以及临床常规检验和非常规检验仪器。医学检验仪器通常涉及光学、电子、计算机、材料、传感器、生物化学、放射等多种技术领域,除了需要了解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外,还需要不断掌握新材料、新器件、新的检验分析方法。

3 医学检验仪器课程教学策略

强化基础理论知识教学 基础理论知识是医学检验仪器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医学检验仪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常见检验仪器设备的原理、结构、性能评估、使用方法、保养维护、常见故障排除方法等,这些理论知识是正确使用医学检验仪器的重要基础,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对实践操作极为重要。包括:光谱分析仪的结构,分光光度计质量评价方法;荧光分析仪的基本结构,荧光分析的原理,荧光发生的机理;光学显微镜的基本光学参数、基本结构、各部分的作用,各种显微镜的工作原理;离心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离心力的计算方法,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尿液分析仪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尿液分析仪的分类、功能应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基本结构、评价方法、参数设定、仪器分类、性能指标;电化学分析原理,电解质及血气分析仪的基本结构、常见分类及功能应用;血液分析仪中血细胞分析仪、血液凝固分析仪、血液流变学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功能实现、性能指标、参数设置;微生物快速检测仪的自动鉴定,药敏系统工作原理、性能评价、功能实现;等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不断应用于医学检验中,如果仅局限于教材内容,势必会造成基础知识的相对滞后,无法适应科学的发展。因此,在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中,不能仅局限于教材,还应当充分利用各种资料,如报纸、期刊、网络等媒体,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促使其能更快更好地适应今后的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同时,只是枯燥的仪器知识教学会极为枯燥,在教学中还应当尽量应用实物和多媒体进行演示,让学生能直观、清晰地了解仪器设备的构造、性能、原理等知识。

重视实践,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医学检验仪器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技能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非常重要。医学检验仪器课程的实践内容,可以分为课程实验、课间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在教学中应当综合运用这五个途径,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操作训练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训练掌握各类医学检验仪器的使用方法、评价手段、计算策略、日常维护保养以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明晰各类医学检验仪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这样一方面能巩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工作实践需要。

应当适当增加实验课,根据不同仪器的特点、需要掌握的内容、学院仪器设备现状,精心设计实验操作课程,让每一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常用医学检验仪器的使用与维护。实验操作可按仪器设备、仪器特点、设备现状,采用分组、个人、见习等多种方法进行。例如:分析天平、显微镜、酸度计、血细胞计数器、电泳仪等可以采用个人实践操作的方式;设备维护保养、常见故障排除、大型仪器可采用分组实践操作的方式;一些贵重的、稀有的、自动化程度高不适合学生亲自操作实验的检验仪器,如自动生化分析仪、气相色谱仪、血气酸碱分析仪等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演示,再组织学生以见习的方式进行。

促进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医学检验仪器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局限于已有的仪器设备,即便教会了学生再多仪器设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构造,让学生掌握了再多的仪器操作、维护方法,如果学生不会变通,只会照本宣科地应用,依然很难满足未来工作的需要,因此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极为重要。在医学检验仪器课程中,应当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让学生在今后面对新仪器、新功能、新方法时能很快地学会并应用于实践中。要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教师应当将自己放到引导地位,更多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和指导,而不只是简单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如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主分析仪器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在实践操作中可以适当提供一些非课程内容的仪器让学生探索操作方法、维护方法;在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学习。只有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使其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和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乔忠,蒋长顺.医学检验专业进行检验仪器技能培养的探索[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96-97.

[2]陈文成,农乐根,韦叶生,等.《临床检验仪器学》教学平台建设初探[J].南方医学教育,2013(2):20-22.

医学检验常用的方法第4篇

    近50多年来,随着我国医学和世界医学的不断向前发展,我国临床医学发展迅速,随着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我国临床医学日臻成熟。在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方面有了不断改进和发展,同时我国临床医学在医疗创新和自主研发方面为我国和世界作出不少贡献。但是当前我国临床医学的医疗设备大部分还靠引进国外医疗设备,自主研发的能力相对薄弱,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尤其是我国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合作还不够加强,这方面还有待完善管理措施和加强两者的交流与合作。

    二、如何加强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交流与合作

    医院里检验科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准确、可靠和及时的检验报告,从而给临床医生提供有关诊断依据,便于临床医生对病人的病情作出及时的诊断。如果临床实验室提供的检验报告是不准确的或检验数据不够全面,这将给患者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在正常的检查过程中必须严格把好检验质量关,相关检验科领导对检验人员必须进行严格管理。此外,检验医生还要加强临床医疗知识方面的研究,并认真听取临床医生的意见和建议,对资历高的临床医师的交流与沟通应更加予以重视。在检验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实践创新的检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的检验工作水平,提高检测技术,达到全方位地给临床医学提供更可靠,更准确,更全面的检验报告,从而提高现代医学的整体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1.检验医学检验人员队伍和检验设备的管理

    严格按照检验标准,加强各检验科室人员的管理,对检验过程进行严格的全程监管和控制,医院要建立健全相关检验监管制度和责任制度,加强对检验队伍的建设管理。同时,检验设备要长期保养好,经常对检验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做到检验设备无检验失误,达到极高的准确率,从而保证检验报告的准确度。

    2.加强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交流与合作

    检验科医生和临床医生在工作上其实有着必然的联系,双方在整个医疗进行过程中都相互渗透对方的医学知识。如果临床科室人员对检验方面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和知识的渗透,就很快地对检验报告作出准确的判断,这对临床医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而且,检验科室对临床医学知识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这对检验报告产生的检验过程中就具有很大的帮助,为更有效更准确地作出检验报告作出更大的贡献,所以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是十分必要的。从检验方面的角度来看,检验项目包括定性法或定量法,老方法或新方法,生化法或免疫法等项目。而各种方法的报告方式、灵敏度、临床意义、正常参考值都有所不同。这就需要临床医生讲明这些方法的具体区别,从而对医生选择适合的检验项目有帮助,能够准确地分析和合理使用检验报告。加强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交流与合作应从双方科室医生人员互动交流和进行经验的沟通方面入手,检验医师更应主动走出去,到临床科查看病人或病例,对检验过程中的可疑结果,进行调查核实;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强调医学检验的分析前、中、后全过程管理;检验科主动参与协作,由检验医学的地位与作用,说明检验医学的任务绝不仅是被动地提供数据或结果,而是主动的参与进来。

医学检验常用的方法第5篇

关键词:医学检验;检测系统;性能评价

1评价实验的内容

评价实验大致上可分为3类:

1.1检测系统的特性

(1)患者结果可报告范围:这是评估的前提;

(2)分析灵敏度:是检测系统的可报告定量结果的最低限,也是整个可报告范围的起点。

1.2需证实的基本性能

(1)精密度:分批内、批间和天间的重复检测,以天间的标准差计算该均值下的随机误差;

(2)准确度:进行方法学比较实验,并计算系统误差;

(3)总误差:由不精密度和不准确度估计总误差水平,判断检测系统的可接受性。

1.3检测系统整个分析性能的其他内容

(1)分析特异性。

(2)参考范围的建立。

(3)其他必要的性能。

检测系统性能评估的最低需求:精密度、准确度、可报告范围和临床参考区间(正常值),即医学检验部门必须至少对所选用检测系统的这4项指标进行验证。对于低值在临床上特别有用的项目,还需加做分析灵敏度。

2评价实验的目标

评价实验进行之前应首先确立目标或标准来判断评价实验的成功与否。通常有3种可能的性能和目标类型可供医学检验部门工作人员使用:(1)医学目标:临床医生可接受的性能,如由检测项目生理学变异得出的精密度目标;(2)管理目标:保证医学检验部门的本身可接受的性能;(3)厂商声明:由制造商声明的性能,往往可以在试剂说明书中获得。医学检验部门工作人员应注意上述每种类型的目标都有其优缺点。虽然在文献中有很多关于医学目标的理论文章,但是在实践中临床上和医学检验部门很少能沟通[3]。厂商声明作为一个销售的工具,更多地是为了争取客户,然而可能造成超越医学的实际需求。医学检验部门管理人员应确定一系列的定量目标以评估评价实验的结果。当定量目标评估结果一直不理想时,医学检验部门不可使用没有证实性能特征的每个分析。如果医学检验部门一直不能建立定量目标,分析性能不能被评价,那么最后医学检验部门可能将陷于分析方法学的、临床医学中的和行政管理上的诸多问题的困扰之中。

3评价实验的类型

(1)建立:通常由制造商进行,在产品研发阶段用来描述其操作性能特征; (2)证实:通常由制造商进行,确保其产品设备性能满足使用者(如医学检验部门)的需求;(3):通常由制造商进行,显示特殊的性能规格和一系列满足的规格;(4)验证:由医学检验部门进行,验证所使用系统获得预期性能方面的能力。不同评价实验的类型决定了评价实验方案的不同。简单来说,由制造商进行的建立、证实或确认实验往往需要大型的、相对复杂的实验方案,而由医学检验部门进行的验证实验的实验方案则要求简便、实用、易于操作。

4评价实验的方案

各仪器厂商在进行性能确认过程也有各自的评价方案。不同方案繁易不同,可以满足不同类型评价实验的需要。

(1)精密度:仪器厂商如强生公司的Vitros系统验证实验方案中提出了精密度指数的概念。使用Vitros系统重复检测强生公司的生化质控品,计算批内变异系数,与厂商声明的变异系数比较后得到精密度指数,并以1作为评价目标。如精密度指数

(2)准确度:即检测均值与真值的一致性,它们的差异称为“偏倚”,亦即系统误差。度量准确度亦以不准确度即偏倚来表示。系统误差是组成总误差的重要部分。对于系统误差,医学检验部门必须通过代表性的患者样本进行一个方法比较试验来确认。

(3)总误差:总误差反映了检验部门对检测性能的估计,是判断检测系统可接受性中最重要的参数,检验结果内具有的总误差,常以95%或更高可能性出现的最大总误差量表示。若这样的总误差低于临床允许误差,则医学检验部门可认为该检测系统可以用来检测患者样本。总误差是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加成,所以通过对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评估可以得到对总误差的评估。

(4)患者结果可报告范围:定义为患者样本未经任何预处理,由检验方法得到可靠的结果范围。可报告范围的高、低值应是检验方法所能达到线性限。所以患者结果可报告范围可视为对系统线性范围的验证。线性反映了分析结果与样本的浓度或者活性之间的比例关系。

(5)参考范围:医学检验部门必须为检验项目提供可靠的参考区间,才能使临床对健康普查者的检验结果作出判断,对患者检验结果有大致的了解,发挥检验报告的作用。依据所有参考值的分布特性以及临床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归纳分析后,确定参考范围中的一部分为参考区间,区间的两端为参考区间的限值,分为低参考限和高参考限。一般情况下,常选择95%分布范围的大小表示参考值区间。

(6)交叉污染:患者样本的交叉污染是另一个重要的性能参数。如果清洗机械装置、稀释设备或仪器共用反应杯出现问题,即存在有交叉污染的可能。当准备使用新仪器或定期保养维护后,证明不存在交叉污染是非常重要的。

(7)分析灵敏度:医学检验部门也应评价新仪器的分析灵敏度,即可检测的最低分析物浓度。分析灵敏度可通过空白或阴性样本的分析来检测,并计算分析信号响应。当使用质控溶液时,应选择一个基质合适的样本,因为水为基质的样本与阴性血清或包含其他代谢物的尿液,可得出非常不同的结果。分析灵敏度一般被定义为一个阴性样本的5次或10次重复测试的平均结果的2~10倍的标准偏差。分析灵敏度应与分析的可报告范围相区别,最低的可报告限通常被定义为精密度≤20%时的分析浓度。

(8)分析特异性:即潜在的分析干扰。当安装一台新的仪器时,应注意普遍的干扰,包括溶血,脂血和黄疸。药物和其代谢产物是其他潜在的干扰。医学检验部门执行新药的临床试验应特别警惕潜在的分析干扰。

5结论

总之,新的检测分析系统提供了改进医学检验部门检测质量并进一步保证测试结果的机会。现今分析仪器的种类和分析的项目繁多,描述分析的性能可能是件令人头痛的任务,组织和协调资源是成功安装仪器的关键。一个好的计划将使医学检验部门更好地安排分析仪器的替换,更好地进行仪器的验证,以保证工作中高质量的测试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王永伦,付书南,潘娟,童华波. 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实

验教学改革探讨[J].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7, (01)

[2] 侯新丽. 影响检验质量的常见因素与对策[J]. 中国误诊

学杂志, 2005,(04)

医学检验常用的方法第6篇

为加强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的领导,进一步促进毕业后医学教育科学化、规范化,提高毕业后医学教育质量,逐步建立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卫生部于2005年12月31日成立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

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由卫生部、有关部委、部分卫生厅(局)、高等学校、社团组织和医疗卫生机构的代表及专家组成。

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的任务是在卫生部的领导下,对全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管理;开展全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政策的研究;拟定全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规划和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执行委员会决议,落实委员会确定的各项工作,处理日常事务。办公室设在卫生部科教司。

为促进检验医学的发展,推动我国血液学、体液学及临床输血水平的提高,加强检验与临床的结合,扩大对教学、科研、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由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主办、湖北省医学会承办的全国“血液学、体液学、输血学”学术会议将于2006年4月中下旬在美丽的东湖之滨――武汉科技会展中心举行。

大会将邀请血液学、体液学、血栓与止血、输血等著名专家做专题学术报告,并从会议投稿论文中遴选出优秀论文进行大会专题学术交流。录取论文的参会代表可获得论文证书,所有参加会议的代表可获得部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学术会议征文要求

(一) 征文领域

血液学检验 体液学检验 血栓与止血

临床输血 基因诊断 质量管理

实验室管理与认可

(二) 征文的主要内容范围

1.血液学检验

常规检测标准化及质量控制

新的检测方法及指标在血常规检测中的应用

血细胞镜检规则的制定及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质量管理

贫血与白血病的形态学特征

关于血液病的基础研究

2.体液学检验

尿液常规检测标准化及质量控制

脑脊液、胸腹水常规检验与形态学

常规检验与遗传学分析

其他体液检验与质量控制

3.血栓与止血

新的检测方法在血栓与止血检验中的应用

项目的优化组合用于血栓病与出血病的筛检

关于质量控制,检测标准化

关于血栓与止血的基础研究

4.临床输血

临床输血安全与成分输血

临床输血质量控制和管理

临床输血新技术、新进展

免疫血液学

5.基因诊断

细胞遗传学检验

疾病的分子学诊断

6.实验室管理及其他

医学实验室认可

医学实验室的现代化管理、检验结果的溯源性和检验过程的规范化

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及实验室质量管理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循证检验医学

计算机网络化、信息化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

检验与临床的沟通

检验医学教育的新技术、新进展、新方法、新经验

(三) 大会征文摘要格式要求及投稿方式

1.未公开发表的原创研究性论文、综述、工作报告、经验交流等,来稿请寄全文和800字以内的摘要各一份。

2.论文摘要语言为中文或英文,以Microsoft Word编辑,DOC文件格式,A4纸打印。中文用宋体,不超过800字;英文用Time New Roman字体,不超过300字,单倍行距。

3.论文提交方式:

(1)通过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至下列E-mail地址:

192.168.0.省略 ;有关本次会议的动态信息请上网查阅:jinyi.省略/

(2)如电子邮件发送方式确有困难的,也可将论文打印稿及软盘用邮件方式邮寄。

来稿请寄:湖北省 武汉市 汉口 解放大道1277号协和医院检验科 崔天盆收

医学检验常用的方法第7篇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检测系统检测生化指标结果的可比性,为实现医院间检验结果的互认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参照NCCIS的EP9-A2文件要求,对检测系统的精密度和线性进行检验,通过检测系统对新鲜血清进行生化检测,然后对不同的检测系统的生化指标结果进行比对。 结果:数据显示,对生化仪器的参数进行校正,各检测系统的生化指标结果无统计学差异,即,P〉0.05。偏倚率在可接受范围,目标监测系统间存在可比性。 结论:不同检测系统的生化指标结果具有可比性,对于同一检验项目应进行多个检测系统的检查,确保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关键词】检测系统;生化指标结果;比对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177-01

美国临床检验修正法规[1]要求对同一项目不同测定方法产生的报告间要有可比性。检测系统一般是指完成一个检验项目所涉及的仪器、试剂、校准物、操作程序等的组合[2]。国际上使用的检测系统都是得到了美国FDA等权威机构的评估和检测的,在使用这些检测系统时,其检测结果是具有可比性的。但国内的许多医院,其检测系统为自发系统或国内的检测系统品牌,导致了检测结间没有可比性。本研究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即CLSI的EP9-A2文件标准,对不同检测系统进行同样的生化指标结果比对,为实现检测结果的不同医院互认提供可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仪器:本研究采用正规生产厂家生产的生化分析仪、试剂及校准物,批号及合格证齐备。比对实验前对检测系统进行常规保养与维护。

1.1.2 样本:按照EP9-A2文件要求,本研究选用医院新鲜血清样本。样本测定严格要求在1个小时内,每个样本测定两次。各项目的测定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校准物及反应物合乎标准。

1.2 方法:对结果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倚评估。偏倚评估使用离群测定点的判断与处理法,检查各项目配对测试结果有无离群点,有离群点,删除离群点或者补充测定相应的实验数据。计算线性回归方程YbX+a。将实验收集的数据利用EPIDATA3.2软件包录入,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检测系统的精密度评价:根据Aalto的方法,分别计算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结果为6.29%,检测系统的精密度符合国家要求。

2.2 生化指标结果的比对:将所得生化指标结果录入后进行统计分析,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检测系统对各生化指标结果没有可比性。通过计算线性回归方程YbX+a,对检验系统进行参数校正后,各检测系统对生化指标结果有可比性,P〉0.05。

2.3 偏倚评估:偏倚评估实验数据显示,在进行参数校正前,各检测系统存在差异,其检测系统生化指标的结果稍偏于正常范围,检测系统在可接受范围,检测项目结果偏倚较小,对临床诊断等不造成较大影响。对检测系统进行参数校正后,检测系统进行偏倚评估未发现问题,即偏倚率在可接受范围,目标监测系统间存在可比性。

3 讨论

“医改”及“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已经成为这几年公众关注的焦点,生化指标检验结果的不能互认也成为这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无法实现本区域不同等级医院的检验结果互认,直接导致患者就医成本增加,也同时也间接的导致“医改”一改再改,还是无法彻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更合理有效的利用医疗资源,减少重复检查,切实为患者减轻负担。目前国内医院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医院的生化检验结果不能互认,患者在不同医院就医,同样的生化指标要重复的检验,给患者增加了经济负担,同时也是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究其原因在于各医院检测系统及仪器设备等不统一。2006年,卫生部了《关于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互认有关问题的通知》[3],文件中指出, 医疗机构间检查互认包括检查资料互认和检验结果互认。由于以上分析等原因,当前,各地区、各医院对于生化检验结果的互认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临床上,因为检测结果的不能互认,给医生的诊断带来一定难度,也给患者带来了心理负担和经济压力,同时这也是发生医疗纠纷和医疗差错的一个重要因素。导致检验结果不能互认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各医院检测系统不统一。各医院使用不同仪器,不同的机器配置不同,这就导致了检测结果的不一致。此外,检测方法也存在差异,试剂不同,检测采用的介质不同等,也导致检验结果的差异。即使使用同一检测系统,或同一医院的不同仪器,也会有检验结果的差异。这些差异给临床诊断等带来了难度,也给患者带来恐慌。对检验结果的互认实现标准化是目前医疗行政监管单位面临的重要问题,寻求一种兼顾各方的解决途径,实现医院间的检验结果互认[4]。

在本研究中,通过偏倚评估,使用常用的离群测定点的判断与处理法,检查各项目配对测试结果有无离群点,如发现有离群点,删除离群点或者补充测定相应的实验数据,以此保证实验数据的科学性。实验数据显示,在进行参数校正前,各检测系统存在差异,偏倚评估发现,其检测系统结果的稍偏于正常范围,检测系统在可接受范围,检测项目结果偏倚较小,对临床诊断等不造成较大影响[5]。对检测系统进行参数校正后,对检测系统进行偏倚评估未发现问题,即目标监测系统间是存在可比性的。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回归方程的斜率和截距在规定范围内,结合偏倚评估的结果,数据显示,目标检测系统具有可比性。

目前,各医院检验结果互认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室间质评成绩合格。室间质评使用经过冰冻干燥或是天价稳定剂等处理过的样本,由于不是患者的新鲜样本,是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也是造成检测系统间结果没有可比性的一个重要原因[6]。本研究采用的检测样本为患者的新鲜血清,实验结果显示,各检测系统间具有可比性。所以,改变各医院间检测结果不能互认的现状,以上也一个重要的依据。实现各医院检验科检测结果互认的,使偏倚评估的结果不断缩小,使用新鲜样本进行检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实现医院间的检验结果互认是实验室溯源的最终目标。本研究结果显示,检测系统的日常保养对于检测结果的互认有着重要影响,应引起广大管理者的注意。选择正规检测系统的制造商生产的产品、试剂和校准物进行检验工作,对检测系统进行日常维护与保养,定期校准,这对保证检测结果的互认是有保证的,也可以实现检测系统的可比。此外,对于检验人员来说,也要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检验工作,使检验结果更科学可信,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患者负责。

参考文献

[1] CLIA’88 Rules and regulation [S].Federal Register, Vo157 NO40, l992.

[2] 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细菌学检验规程[J]. 中国防痨杂志,1996,18(1):28―31.

[3]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关于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互认有关问题的通知[S].2006―02―24.

[4] 丛玉隆,冯仁丰,陈晓东.临床实验室管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社.2O04.111-114.

医学检验常用的方法第8篇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327-01

随着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快速发展和各种高新技术向检验医学领域拓展,使检验医学的发展越来越迅速,检验与临床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在临床诊治工作中,临床医生依靠对检验信息综合分析来进行诊断和治疗,检验结果准确与否与患者疾病的诊治息息相关。因此,以加强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把有限的检验数据变为高效的诊疗信息,从而达到提高检验服务质量,有效避免医患纠纷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根据我院检验和临床实际工作,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一些有效措施。

1 正确认识检验与临床沟通的必要性

1.1 现代医学已经进入到了循证医学时代,循证医学要求医生在对患者做出初步的诊断后,进一步选择检查手段来确诊或鉴别疾病。因此循证医学要求加强检验与临床沟通,只有改变脱离临床的现状,才能发现问题、回答临床的问题、并完善检验的临床应用和正确选择检验项目。检验医学通过与临床医学的有效沟通,可促进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以及检验结果的正确解释和应用,把实验室单方面的质量控制发展为全面质量控制,同时实验室也可从临床上获得许多有用的反馈信息,借此进一步综合评判实验的方法学及其临床价值,以便不断完善操作规程并推进新项目、新方法的开展、普及。在检验新项目层出不穷的现代检验医学时代,加强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意义深远。在对患者的疾病诊治过程中,医生越来越依靠对检验信息综合分析来进行诊断和治疗,如果临床医生不了解检验科工作的进展,就不能及时把新技术、新项目有效利用到实际工作中,就不能合理选择检验项目,更多更有效地各种检验证据和信息。

1.2 检验是临床医学的一部分,检验科应该与临床科室加强联系并融为一体。检验科要较好地完成工作并不断发展,离不开临床医生和护士的理解、帮助、支持和参与以及患者的积极配合。因此,检验人员应定期到临床科室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对检验科工作的需求和建议,通过一系列整改措施,促使检验工作的不断改进和发展。

2 加强医学检验的质量管理

2.1 加强检验人员医德医风建设和敬业精神,用院规院纪规范自己的言行,加强责任心,杜绝检验人员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态度的生、冷、硬、顶等现象。无论临床医生和患者态度如何.检验人员都要态度和蔼,语言诚恳,保持优良的服务态度。

2.2 检验科的主要任务是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及时的检验报告,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否与临床医生对患者疾病的诊治息息相关。因此检验科工作的核心是制定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规程,强调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全过程的质量管理。通过检验科的规范化管理和制度落实,保证向临床提供的检验结果可靠性和准确性。

2.3 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随着各种检验新技术不断更新,检验科定期组织检验人员开展业务学习和业务培训。除本专业的知识外,还学习一些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知识,能够解答临床医护人员和患者提出的相关的检验医学知识,提高检验人员综合分析检验报告单的能力,能够和临床医生共同分析与讨论检验结果,将“检验数据”转化为高效的“临床诊断信息”,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3 加强检验与临床的沟通

3.1 检验人员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和联系,建立沟通制度和沟通热线,要求检验人员应积极参与对所测结果进行合理分析和解释,并收集临床科室的反馈意见,接受合理建议、需求,改进检验科工作,或开展新业务,满足临床需求。检验科人员应积极向临床医生宣传、介绍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意义,使得一些新技术、新项目能够尽早的获得临床应用。检验人员应经常深入到临床一线,积极参加临床查房、会诊和病例讨论等,有利于双方的沟通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医学检验的特定地位决定了它们必须与临床保持双向联系。检验科除了加强自身建设,还必须加强临床意识,才能更好地使检验与临床紧密结合,促进检验和临床的共同发展。

3.2 加强与临床沟通促进临床医护人员对医学检验的学习和认识。由于检验项目的不断增多与临床检验应用的复杂性等因素,检验与临床的关系,反而越来越不和谐,甚至常常处于一种相互对立状态。为此应加强检验与临床的主动沟通,检验科应主动参与临床科研工作,经常性地与临床科室进行学术讨论和信息交流,临床医护人员也有更多的机会熟悉和了解检验科的实际工作情况,特别要着重宣讲新开展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方法原理和临床意义、影响因素、生物学变异、药物影响、参考区间等知识,让医护人员充分了解检验新技术的发展动态。目前,多数临床医生不能合理申请检验项目,其主要原因就是不了解检验医学的进展,不能有效地利用检验新技术、新项目,习惯于旧检验项目。当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合时,不少临床医生常常怀疑检验科的水平甚至当着患者或患者家属的面指责检验科的结果不可靠,增加了医患纠纷的风险。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经常存在护士采集标本不符合检验要求的情况,标本采集方法不正确、标本送检不及时及临床使用药物等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质量的提高需要医生、护士的配合沟通,检验科在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标本的采集,运送是最基础,是最重要的方面之一。而这部分工作绝大多数过程是由医生、护士完成的。标本采集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也是检验科与临床配合最容易发生问题的部分。因此开展定期的业务讲座是检验与临床相互配合、沟通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针对样品采集、存放问题的具体要求,利用这种方式,对医护人员进行详细讲解,使他们对检验业务的认识不断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只有随时加强沟通,才能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检验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愈发的明显,已经从医疗辅助角色转变为现代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患者、医生息息相关,还跟整个医院的医疗水平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检验医学发展到今天,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已密不可分,一个检验医学工作者没有同临床沟通和对话的能力是不能生存,在临床医生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下,检验人员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跟临床进行交流和沟通,促进大家共同努力,团结协作,才能提高临床的诊疗水平。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又能促进了检验科发展,检验与临床是不可分割的相互关系,唯有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支持,消除双方的不满与误解,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促进医院建设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丛玉隆,秦小玲.检验科管理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与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11).

[2] 蔡军.加强医学检验与临床沟通.提高医疗质量[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29(1).

[3] 屈爱春,赵俊娟.加强医学检验与临床沟通的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2009.18(1).

医学检验常用的方法第9篇

【关键词】 微生物检验;感染控制;价值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68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64-01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许多新方法、新材料与新技术不断地被应用到临床治疗当中,这也不可避免的为医院带来了更多的感染可能。所以,目前有一个比较紧急的课题就是探讨怎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医院的感染问题,才能为新科技的临床诊治减少感染。医院里的感染问题都和微生物具有很大的关系[1]。常见的医院感染一般都有三个比较重要的环节,一个是易感人群,一个是传染源的传播途径,另一个则是传染源的存在。微生物的检验可以为医院相关的感染问题做出一个明确的诊断,进一步确定医院感染时发生在哪个环节,是内源性的感染还是外源性的感染。而且还可以用微生物的检验来控制其感染的进一步扩散等问题,所以,微生物检验是现代医院控制感染的一个有效手段[2]。下面本文就对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当中的具体价值进行探讨与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我区的6家市级医院。这6家市级医院当中,有3家在这段时间里采用了微生物检验的方法来控制医院发生的感染问题,而且还为临床的诊断提供了一定的病原学依据。另外3家则只是单纯的使用一些常规的方式来处理医院感染的问题。我们把使用了生物监测的3家医院划为实验组,没有使用微生物检测,只是使用一些旧有的比较常规的控制手段的3家医院划为对照组。

1.2 方法 当医院里感染问题出现的时候,对照组的3加医院只是使用一些旧有的常规性控制措施进行控制,并没有对医院的感染问题做深一步的研究与鉴别。而实验组的3家医院则利用了微生物检验的方法对医院所出现的感染问题作了病原菌的快速鉴定,与此同时,还鉴别出了具体是何种类型的感染。对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我们可以对病原菌的种进行鉴别,而细菌的具体分型方法也是比较多的,这包括:血清学分型、分子分型、细菌素分析、噬菌体分型,以及质粒图分析等方法。具体的方法就是:

加强监测医院细菌的耐药性。首先,要仔细观察细菌耐药性的一些具体表现,例如:凝固酶的阴形葡萄球菌可以增加感染;耐万古毒素的屎肠球菌穿线感染现象;耐青毒素的肺炎链球菌在各地区的传播速度快等[3];其次,实验组的医院还会加强微生物实验室监测的功能。对实验室的资料进行及时反馈,例如:每天对临床的一些标本的耐药性都进行微生物检验,为医院的感染控制部门提供最新的资料,以便于医师在临床治疗中合理地选择抗生素;此外微生物实验室还要利用K-B纸片法定期做好药敏试验,为临床治疗选择药物提供依据。

使用细菌学检测,主要包括对感染源与媒介的监测。其中,感染源包括医护人员、患者,医院环境等,所以要加强消毒工作,预防感染问题。在此期间可采用生物指标法来消毒灭菌,并监测是否达到了卫生标准的相关要求。医院感染的主要媒介因素为医疗器械、医护人员的手、环境污染、空气污染,以及医疗用品的污染等。

同时,实验组医院还要加强度易感人群和正常菌群的相关监测。其中,易感人群主要包括ICU监护患者、癌症患者与白血病的骨髓移植患者等,所以要做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对于正常菌群,则要做好环境细菌的相关检测。

此外,实验组的医院还高度重视医院微生物检验者的相关问题。不断提高微生物检验者的理论素养,丰富其关于治疗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方面的工作;努力调动微生物检验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之上海牙做好和临床的沟通,指导临床进行科学的隔离与消毒等工作。

2 结果

实验组的3家医院在感染控制当中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98%的患者在住院期间都未受到任何感染。只有2%的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过低等原因被轻度感染,但是大多也在一周之后痊愈。对照组的3家医院则比较差。有34%的患者在住院期间被感染,其中60%是由于医院环境卫生差引起的;30%是由于临床抗生素的使用不当引起的;还有10%是有其他因素造成的[4]。在这一年当中很少发生大的医院感染事件,大多数都被及时的控制住了。两个小组的对比说明,微生物检验的方法对于医院控制感染有很大的价值,这主要应用在:预测感染传播途径、监测病原菌与监测易感人群等各个方面。

3 讨论

微生物检验已经成为当今医学界十分重要的一个生命学科了,同时也为指导我国临床的感染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它作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科室,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全部检测任务与责任。而且微生物检验对于我国临床当中的抗生素的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为临床的医师提供一些及时、有效的关于抗菌药的相关信息。

目前,国内医院的感染发生情况很多,很常见,所以必须要做好监测工作,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而且,微生物检验直接关系着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与诊断,以及整个医院的感染监测工作,三者呈现正相关[5]。要控制好医院的感染问题就要从监测易感人群、阻断传播途径与检测好病原菌三个最主要的环节入手。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医院的感染控制工作。而微生物的检验方法在这三个环节当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于微生物监测方法的推广与应用,有效地控制医院的感染问题。

参考文献

[1] 董艳娥.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5):94-95.

[2] 段巧玲.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地位和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16):1021-1022.

[3] 张伟.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4):351-35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