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生阅读教学优选九篇

时间:2023-11-21 11:14:03

小学生阅读教学

小学生阅读教学第1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课内阅读 课外阅读 培养能力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智力的竞争;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学会学习的人。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更加着力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提高民族素质这个总目标服务,使学生尽早成为有用之才。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其思想性、工具性、综合性的三大特点,启迪学生智慧,发展学生智力,教会学生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优化阅读教学,必须在抓好课内阅读教学的基础上,抓好课外阅读的指导,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课内阅读传授方法,训练思维,发展智力

阅读教学应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源,以训练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主旨”的原则。教师要根据教材特色,深入挖掘、精心挑选教材中可供发展智力的因素,合理设计教学程序,形成教学高峰,并通过教学对学生的认知结构施加影响,通过引导学生对字、词、句、篇的理解和阅读,使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明确各段之间、各段与整体之间的联系,为他们理解课文和熟悉课文打基础,也为读写结合找准结合点和生长点。在课内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指导学生“粗、精、细”三读阅读指导。粗读能从整体上了解所学的内容和所学内容的基本思想。精读是用点、线、圈、勾等学习符号标示出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特点、关键词句,做到边画边读边想。细读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好以下五读:比读,比较所学内容的异同点;联读,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进行知识系统化、脉络化的加工;续读,做完练习后,再读课文,加深知识的理解;写读,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梳理知识,写心得笔记,小结知识;忆读,熟读成诵,为写作积累素材,储存词汇。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发掘课文中固有的可供发展智力的因素,切实把培养学生智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促进教学的改革。如教学《将相和》中“负荆请罪”一段时,提出以下三个问题:1. 蔺相如的什么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2. 廉颇听到这些话后为什么会认为“自己真是不应该”?3. 蔺相如这种忍让的精神,你觉得可贵在哪里?廉颇知错就改,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这又说明了什么?教师设计的问题先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获取基本的知识,接着是启发学生从句与句的关系中领悟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合乎情理的推理,最后要求学生把学习课文和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发表个人独立的见解。这样通过教学完成了“发现事实——进行推理——个人见解”的过程,先一步步地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感知,提取知识;再通过联想,与生活经验沟通,进行再造想象,使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以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同时把外部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这充分体现了阅读教学凭借语言文字去发掘学生思维、发展智力的基本特征,达到了阅读教学所企求的效果。

二、课外阅读巩固方法,形成能力,培养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阅读习惯的培养,应从儿童入学时启动,帮助学生树立语文学习中的自我意识,使他们建立起这样的意念:我是学生,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情。帮助他们克服对家长、对老师的依赖心理,鼓励他们勇于实践、勤于实践、善于实践,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目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由于受应试教育处在一种随意状态。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必须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的指导下进行,同课内阅读教学有机结合,以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建立读书兴趣小组。这种小组能以点带面,使全校的读书活动得以健康发展。读书兴趣小组,可定期组织活动,指派辅导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掌握读书方法;还可以在学生中搞阅读情况调查,分析学生的阅读倾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组织学生读书知识竞赛。即使农村学校现在大部分都能达到每校生均拥有图书10册以上,不能把这些宝贵的丰富的知识入库封存,而要发挥其育人成材的功效,开展群众性读书活动。组织学生读书知识竞赛,首先要确定主题,然后推荐一组书目,并根据这些书的内容,设计出一套问题发给学生,最后在广泛参与的基础上,选出代表,举行比赛。

组织不同范围的讨论会。讨论会的内容一般涉及学习体会的交流、读书信息的沟通。另外,还可以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针对读书中的问题展开讨论。这样能帮助学生从一般的阅读转入积极的思考。

举办读书报告会或故事会。这种活动,可以请校外辅导员作专题讲座,它很容易在学生当中产生轰动效应,从而诱发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还可以组织故事会或主题班队会,把阅读中读到的英雄事迹、感人故事、人情风俗等绘声绘色地进行演讲,培养学生的再创作能力。

小学生阅读教学第2篇

关键词 必要性;原则;改革创新

1 提高小学生创新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首先,提高小学生创新阅读能力是时代进步的需要。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实施兴国安邦战略的一项关,键性决策,而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要靠教育,小学教育是这种人才培养的奠基阶段,我们必须从小抓起,通过学校创新性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性的学习,切实培养年轻一代的创新精神和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其次,提高小学生的创新阅读能力是适应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的规模和培养能力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但是应试教育仍影响着民族文化素质,成为青少年个性发展和创造精神培养的障碍。

近几年来,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不断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能力。因此,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而且,提高小学生创新阅读能力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所以,在阅读中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发学生在阅读方面的潜能,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保证。

2 在阅读中,实施创新教育应当遵循的原则

2,1科学原则。对学生的教育一定要在科学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从一开始就教育学生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在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时,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教会学生在有了新的主义或想法之后学会自己去验证,宝库而去收集相关的资料、相关的信息,以及如何去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最后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去检验,坚持科学原则是创新教育的基石。

2,2开放原则。与封闭式教学相对,让学生从书本中解放出来,注重联系实际进行教学。传统教学往往把学生禁锢在书本中,注重学生接受式学习,认为学习书本知识才是最有用的。显然这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如果要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将学生从书本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自然,通过发展感性认识来触发其创新的灵感。所以在教学重要打破书本的局限,要结合实际,从现实中汲取营养,创造丰富的直观,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知识,来活跃学生的思想,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其丰富的创新精神。

3 提高小学生创新阅读能力应当进行的改革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听、说、读、写的训练,虽各有要求和渠道,但是其根本便是阅读教学。因此,推进语文素质教育,首先必须落实好阅读的素质教育。

3,1改革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教师在阅读教学重要创设开放的、多维互动的阅读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学习创新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通过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实践操作,掌握知识,领悟学法,形成能力,并迁移至课外去学习教材以外的知识,去探索独立阅读中发现的问题,去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3,2教师要走出“传授式”和“应试式”教学误区。创新潜能能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得以体现,首先取决与语文教师是否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观。我认为创新能力培养教育所需要的教学观是以“三个方向”为指针,以激励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行为教学的主要反面,以帮助学生具备语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教学的本质内涵,以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人为教学的根本不目标。有了这样的教学观,在教学中才能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关系,才能使师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开发和拓展。

小学生阅读教学第3篇

一、扩大学生阅读量,让学生汲取大量的文学养分

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讲一些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这类书本有《西游记》、《安徒生童话集》、《伊索寓言》等,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积累一些原始素材。高年级的学生,要求适当高一点,为此,我们必须得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1)要求学生有目的、有选择的读书。由于小学生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使得他们辨别事非的能力有限,在要求阅读时,要加以正确引导不然学生凡是厚一点的书就看,看不懂的书也看,不该看的书也拿起来看,反正是老师要求让看。这样既加重了学生地负担,不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而且效果也不会好的。(2)让学生从开始读书便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每个学生都用一本专用的笔记本,在平时阅读中将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积累下来。

二、兴趣是阅读的动力,关键是要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1. 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我先介绍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刘备派诸葛亮到东吴配合孙权作战的史实,接着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题意(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箭),进而激疑:这就怪了,诸葛亮是来配合孙权跟曹操作战的,他与曹操是势不两立的敌我双方,他为何向曹操借箭,又为何用草船借箭呢?此时,学生们寻求答案的欲望被调动起来了,便产生了阅读的兴趣,从而投入到阅读中去。2. 教师本身要有丰富的文学常识。在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随机应变,善于综合运用文学常识,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也使学生因教师丰富的文学知识,流利的口才等现象产生一种敬重老师,羡慕老师“卓越出众”才华的心理反映,这种心理反映效果在无形中不自觉地起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这也是小学生“爱模仿”天性的必然。3. 开展多种相关的班级或学校大型的文学活动。如: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摘录笔记评比、速拟提纲复述比赛,心得体会交流活动等,由易而难,根据各自的实际隋况开展一些不同类型的活动,更有效的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鼓励质疑,自主阅读

我在阅读教学中,是比较注意唤醒他们潜在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的兴趣,注重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启发他们互相交流,解决疑难,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我在教《田忌赛马》一课时,学生读题后,我提问:“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提出问题:“田忌是什么时候的人?他和谁赛马?结果是谁取胜?”接着,我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看看能不能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如果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再进行讨论。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的学习劲头更足了。出现了人人欲试的局面,课堂的气氛也真正活跃起来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由此调动起来,他们会积极地思考,去解决疑难问题。这样,他们的创造意识就会凸现出来,创造能力也逐步形成。

小学生阅读教学第4篇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要求下,阅读教学已经不单单是语文知识的传递过程,更是发展形象思维,提高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不学以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为中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涯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教师要积极探索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1、 丰富小学生的知识。

小学生在知识获得方面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小学神话通过吱声的实践经验来直接获取知识,另一种是通过阅读课外知识与材料来间接获取知识。书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知识的保存与传递,书本对于人的教育作用与自身的教育功能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作用,小学生通过阅读教学能够丰富自身的知识,辨别是非,明晓道理,所以,小学生阅读教学可以使小学生扩大阅读量,丰富知识。

2、 促进小学生智力的发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育功能不仅体现在传授知识上,还体现在促进小学生智力发展培养阅读能力,促进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语文的新课标的要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在小学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势在必行。

3、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新课标下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阅读要极力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要促进学生处立文字信息,认知世界能力的提升与形象思维的发展,阅读教学中,小学生对于字词的理解,对于文章思想感情的感悟,对于优美文字的欣赏等等都有利于学生感悟能力的发展,认知思维的提高与审美情趣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阅读能力等具有重要有意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探索小学生阅读能力替身的有效策略。

二、 小学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1、 教师在教学中要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讲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分别对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矫正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开发者、在学习中占有主动权,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要将自身作为课堂教学中的权威者,而对于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与阅读的重要意义,学生的求知欲望无法得到激发,学习中情绪低迷,兴趣低落,参与度与主观能动性不能够充分完全的调度,学生最基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都不具备,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提升,例如在学习《可贵的沉默》这样比较长的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并且布置相关的有价值的问题,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学生在阅读中会聚精会神,既能够全面的阅读文章,又能够找到文章需要的重点与难点,学生会产生学习的激情与兴趣,逐渐的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2、 教师在教学中要倡导合理的多元解读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合理的多元解读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多元解读,这一前提条件就是教师自身能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刻的认知与理解,教师在不断题设自身的专业素质与文化素养的基础上,对与阅读文本进行深刻的理解,教师在自身对于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角度的对阅读文本进行理解,倡导学生多元阅读,学生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视角,学生在多元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探讨与探索,教师的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差异,尊重学生在同一问题上的不同理解,尊重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阅读兴趣与学习激情逐渐得到激发,学生逐渐爱上学习,爱上阅读,积极与学生进行探索,主动进行合作探究,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种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的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在多元阅读的方向要进行积极探索。

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统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只追求阅读教学的工具性,那么教学过程只剩下了组词、造句、理解文章的意义,阅读教学本身的魅力与内涵将会得不到发挥,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将也会感受不到阅读文本的语言美、意境美与深刻的思想内涵,如果过度强度阅读教学的人文性,那么阅读教学就单单的成为了知识的传递,不论是重视哪一方面与,语文阅读教学都失去了他应该有的魅力与内涵呢,学生都会失去阅读的兴趣与热情,只有将二者完美结合,学生才会将阅读教学的魅力进行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心灵会受到感触,心为情动,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都会得到巨大的提升,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若想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要寻找阅读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并且将这两节完美结合。

总而言之,小学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的阅读教学对于其他学科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探索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与策略,让语文阅读教学简单实用,返璞归真,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实用性与时效性,让语文课堂散发出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5,(5)

【2】 王斌.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教育探索,2003,(10)

【3】 肖静芬.认真学习新《语文课程标准》 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天津郊游,2002,(2)

小学生阅读教学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阅读量

小学语文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的知识内容,语文知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所以,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阅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语文这门课程能够加深学生对语言和文字的理解,使他们能更好地识字和写作。在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要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使学生掌握阅读的要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小学语文课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阅读,通过阅读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阅读可以带给学生不同的情感,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成绩的有效途径。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提高阅读量,掌握更多的词汇。为了满足新课标的要求,为了使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师必须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不断学习与研讨,使小学生喜欢阅读,对语文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自主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并在阅读后进行合理的反思,在学生将来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1.通过合理提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不断进步。由于小学生对一些事物没有明确的认识与了解,在学习过程中对新鲜的事物也充满了好奇,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提问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松鼠》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关于小动物的谜语,然后让他们到课文中去搜索答案,他们自然就会充满兴趣,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知识内容,最后,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有利于学生找到正确的谜底。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才会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紧跟教师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找到学习的关键,最终使自己的成绩与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2.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感,让他们具有正确的情感。教师可以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生活与知识的密切关系。例如,在学习《扁鹊治病》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朗读相应的话语,运用合适的语气、语速与音调,找到更好的阅读技巧,体会到不同的情感与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对事物或事情形成正确的认识与理解,能够以正确的心态去看待人或事,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他们具有传统的美德,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通过举办竞赛促使学生反复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举办学习竞赛,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更能使他们热爱语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例如,在学习《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这篇课文的生字、生词以及课文的中心思想,然后让他们进行写作,并将自己的写作内容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他们为了使自己的阅读过程更加顺利,就会反复地进行阅读。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总而言之,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是每一位具有责任心的教师都应具备的能力,语文教师应从小学生阅读时的面部表情、阅读的声调、阅读速度等方面进行观察,时刻鼓舞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心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及语文成绩,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小学生阅读教学第6篇

一、正确解读阅读教学的目标与内容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应该做到:①圆满完成词、句、段、篇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多掌握词汇,能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能正确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文章的中心思想。②加强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的训练。③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的方法。④对指定的课文熟读成诵。⑤加强课外阅读,并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形成较理想的阅读能力。需要养成哪些阅读习惯呢?①认真使用字典、词典,会自己辨别字词。②标画重点,提出问题,疑难之处,向别人请教或查阅资料予以解决。③记读书笔记。④消化书报中的知识为己所用。

(2)阅读教学在知识方面的要求。以课本为凭借,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掌握一定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了解一些中外史地方面的知识,并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3)阅读教学在情感价值观方面的要求。紧密结合教材,通过教学,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做有道德、有文化、有品位的人。

小学高段的阅读教学在内容上我们应着重抓住以下三个方面:①词句段篇教学:词汇教学、句子教学、篇章教学。②听说读写训练。③课外阅读指导。课外阅读可丰富学生的词汇,发展学生的语言,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巩固和扩大课内阅读的成果,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并受到思想教育,对学生的情感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教育的需要选择恰当而有益的读物,并进行具体的阅读指导。

二、掌握阅读教学的原则

(1)文道结合。阅读教学要坚持“文道结合”原则,既要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又要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把学习语文和提高认识能力结合起来。

(2)精讲熟练,以读为本。教师要善于提问和讲解。所谓“善”,就是设问要好,讲的内容要精,时机要准,语言要深入浅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读书的经验总结,论述精辟,有真知灼见,是读书的好方法。

小学生阅读教学第7篇

我认为,阅读是学生个,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生动、活泼、自主地发展阅读能力。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有一个从萌芽到形成的发展过程。一般儿童的课外阅读都是从连环画和大量图画的低幼读物开始的,据调查,有72%的儿童在学龄前或一年级看第一本连环画,至于看第一本的时间,25%的学生认为始于二年级,36%的学生认为始于三年级,两者总计,有61%的学生自认为看第一本文学书的时间在二、三年级。台湾省的一项研究对儿童阅读兴趣作了更具体的区分:4―6岁是神话传说期,儿童对没有时间、空间限制的空想世界所出现的生命与生物的神话传说发生兴趣;6―8岁是寓言故事期,儿童对人类生活的法则寓于传说故事中的语言发生兴趣;8―10岁是童话故事期,儿童对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经过想象构成的故事发生兴趣;10―13岁是传说及传纪故事期,儿童对人类谋求生存,征服及开发自然的紧张冒险故事或传纪故事发生兴趣。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生低年级儿童普遍喜欢童话故事,充分的早期阅读对儿童想象力的启迪、审美情趣的陶冶以及是非、善恶等道德观念的形成都是很有价值的。

《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有:能用正确、流利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课堂为阵地,以学生为主体,以不同的方式切实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提倡语文阅读教学应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领学生经历自主阅读的过程。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同课文所提示的深刻道理及情感之间的差距,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自主地去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扩大阅读面,增大阅读量,并提出拓展性阅读的量化要求。然而,细观我们的校园,我们看到在学生中间,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并不喜欢课外阅读。对于课外时间,他们更喜欢玩耍、游戏。而一些喜欢看书的同学,有目的有很盲目,收效甚低。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上好指导课,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结合实际,要求教师在阅读指导课上,向学生讲明课外阅读的好处、要求、方法,还可以介绍如何摘抄、写读后感。另外,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指导如何提高课外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2]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快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可以谈自己的读书体会,让学生乐于读书,也可以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还可以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

[3]加强阅读交流,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之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但如果不给他提供食物(与事实和现象进行生动的接触,体验到认识的欢乐),这种需要就会枯萎,而对知识的兴趣也就随之熄灭。”苏霍姆林斯基在这里强调的是知识的运用。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学生只有感到阅读有用、有意义,才会越读越起劲,越读越想读。通过一个阶段的阅读,学生有了自己的“所得”,我们就应该及时创设条件,搭建平台,让学生的成功体验飞扬起来。每期组织读书交流会等,让学生谈谈自己采用的阅读方法,讲讲阅读到的生动故事,说说阅读的所获等等。

[4]组织竞赛评比,不断增强阅读兴趣

小学生阅读教学第8篇

关键词:生态阅读 小学语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191-01

随着新课改的落实,对于小学语文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能力,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有序开展,要积极解决现代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要将生态阅读进行融合,积极发挥生态阅读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才能够更加显著。

1 生态阅读的涵义

在生态阅读中,其主体为学生,学生对阅读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利于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利于吸引学生阅读的注意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潜能。在此基础上,学生的阅读具有高效性,不仅能够感受阅读的魅力,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此时,小学语文阅读的效果才能够得以实现,其阅读教学的质量才能够得到可靠的保障[1]。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生态阅读的实施

2.1实施原则

生态阅读十分关注学生的兴趣,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具体的内容如下:

2.1.1结合自主与推荐

生态阅读根据学生的兴趣对阅读进行选择,此时的选择具有个性化与自主性,但学生的选择也具有同一性,在此背景下,学生所涉猎的知识范围较为狭窄,影响了学生视野的扩展,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书籍进行推荐,保证学生阅读的丰富性与广泛性,并且对于不适合的、不健康的书籍,教师要进行干预,从而保证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例如:小学生对于动物类书籍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其选择的书籍也基本在此范围内,对于其他内容的关注则较小,如:科学、艺术与人物等,在此时,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选择情况进行掌握,并对其他书籍进行介绍,使其了解其他刊物的精彩,进而学生的选择范围也将有所扩展。

2.1.2结合泛读与精读

泛读主要是指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广泛的涉猎;精读主要是指对阅读内容进行逐字与逐句的品读,在阅读过程中,要融合自身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实现对阅读内容的深刻理解与全面认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精读主要是对重点内容的书籍内容进行使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泛读与精读进行有效地结合,此时,阅读教学的效果与目标才能够实现,同时阅读教学的作用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2]。

2.1.3结合快速浏览与定格阅读

此原则的运用是对于某一本阅读内容而言的,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结合快读与慢读,通过快读对有效的信息进行获取,保证了学生视野的扩展;通过慢读对自身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记录,在此基础上,学生的阅读才更加深刻,其兴趣也能够实现转移,进而学生的阅读能力将得到提高。

2.2实施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生态阅读的运用,主要目标是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生态阅读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因此,利于学生实现全方位的发展。生态阅读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方法,具体环节包括自主阅读、适度引导、深入拓展与灵活运用。

第一个环节,生态阅读的前提便是自主阅读,对于阅读的选择依据为学生的兴趣。小学生由于其生活环境的不同,其阅读兴趣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其阅读的选择也有所区别。教师要树立生态阅读的意识,让学生对读物进行自主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学生的阅读潜能才能够被激发,其发展才能够具有全面性。

第二个环节,生态阅读理论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掌握与引导,此时的引导要具有适度性。教师要对学生选择的读物进行筛选,使其选择的读物具有合理性,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参与,一旦学生的阅读遇到障碍,教师可以为其提供及时的解答,从而保证了学生阅读的高效性与愉悦性。

第三个环节,生态阅读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便是深度拓展,在此基础上,学生的知识才能够得到积累,其综合能力才能够得到锻炼。生态阅读的深度拓展是十分关键的,因此,教师要注重此环节。小学生的拓展能力普遍不足,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其通过阅读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

第四个环节,生态阅读的应用要保证其具有灵活性与实效性,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够通过阅读获得知识,因此,教师要对生态阅读的应用进行设计,可以让学生进行口语复述,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文字表达,进而逐渐提升阅读教学的水平[3]。

例如:关于《月光启蒙》的教学,教师通过阅读设计,让学生进行自我回忆的讲述,具体的内容围绕月光下,父母、亲人为我们所做的事情。不同的学生其回忆的事件也有所不同,主要的事情有讲故事、猜谜语、唱歌与表演等,通过学生的讲述,虽然记忆较为模糊,但其情感是真实的,在此氛围下,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极易形成心灵相通的感觉,其阅读的水平也将有所提升。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生态阅读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不仅适合现代语文教学的需求,还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与学生均要注重生态阅读教学,在应用过程中,要坚持相应的原则,同时要掌握其应用的方法,相信,随着生态阅读教学的全面运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水评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裘静芬.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态阅读”的构建[J].新课程学习(中),2014,03:46.

小学生阅读教学第9篇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教育价值一、数学阅读的教育价值

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实现,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国内的一些较成功的教改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如卢仲衡先生的“自学辅导教学法”采用启、读、练、知的学与教模式,上海、广东等先进的课改地区小学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等,都得益于课堂阅读的教学环节。

1.数学阅读能促进学生数学语言水平的发展。数学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数学交流形式,它能使学生通过与课本标准语言的交流,来规范自己的数学用语,增强数学语言的理解力,提高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语言水平的发展,提高学生合乎逻辑、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数学思想和观点的能力,从而也就能避免出现那种不能正确、有序、逻辑合理地书写解题过程的学习困难。

2.数学阅读能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数学阅读是一个包括诸多认知因素的心理活动过程,阅读中,学生要不断的同化和顺应新的数学概念、术语、符号,不断地进行假设、预测、检验、推理、想象,不断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便能得到自由发展。

3.数学阅读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创新始于问题,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会不时地遇到问题。如果一个人不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大胆地提出问题,就不能深入地分析问题,并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自然无法进行探究活动。因此,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数学阅读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数学阅读应该是一种主动式的阅读,要求手脑结合,要求在适当的地方,通过思维或推理主动预测或概括下文将要给出的结论,而不是直接去阅读结论。在这经常性的数学阅读过程中,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可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正是由于数学阅读具有上述重要作用,而且这些作用中有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数学教育界才提出,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数学阅读。

二、如何有效地进行数学阅读

1.对于不同的阅读内容,应提出相应不同的阅读要求和采用有效的阅读策略。粗读,即先浏览整篇课文的枝干,然后边读、边勾、边划、边圈,粗略懂得教材的内容及其重、难点的所在,对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记号(以便求教);细读,即根据每章节的学习要求,仔细阅读教材内容,理解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的实质及其因果关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复读,重温课本内容,消化所学知识。要求学生能将所学内容完整地、仔细地阅读,圈出或画出重点的内容,回忆教师的讲解过程,增强记忆。当学生掌握了这三种读法,形成习惯之后,就能从本质上改变其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2.进行归纳小结。读完一章一节后,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小结,要理清脉络,形成知识网络,即带着发展的观点研讨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编排意图,并归纳要点,把书读“薄”,完善认知结构。

3.增强理解,提高速度。数学阅读的核心目标在于理解,包括通过联想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对知识系统化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善于捕捉数学问题并回答问题。能否根据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语义转换和语句分析,是阅读理解的关键,也是阅读能力水平的标志。

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分析阅读速度慢的原因,纠正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如出声阅读、默念等。其次要养成阅读的习惯,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调动思维的能量。

三、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除了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精心组织问题,选择阅读指导方法外,还有几个问题需特别注意。

1.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控制阅读进程。时间太长,影响教学进度,也不利于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时间太短,学生来不及思考,阅读也就会流于形式;

2.及时反馈阅读信息。教师可采用提问、练习、互相讨论等方式加强信息交流,检查阅读效果,随时发现问题,使指导更具针对性;

3.要鼓励学生主动地阅读。课内读,更要课外读,不仅读课本,还要学会选择参考读物,指导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把读书心得上升为数学小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