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艺术教育前景优选九篇

时间:2023-11-06 10:11:33

艺术教育前景

艺术教育前景第1篇

【关键词】艺术教育;学前教育;学前艺术

一、什么是学前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专业: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艺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具有音乐、体育、美术、舞蹈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学校的艺术教育教学、训练、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艺术学科的研究工作、学校艺术管理工作及社会艺术指导等工作,具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艺术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专业要求:人才通过系统的培养,让学生能系统地掌握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艺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各科艺术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学、心理学,并掌握学科的基本理论。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综合性艺术人才,为学前教育、学前艺术教育、社会基础教育、特殊教育学校、及一切教育机构,输送能从事儿童综合艺术教育的老师和社会工作者。主要课程开设:乐理、视唱练耳、声乐学、钢琴、钢琴伴奏、和声、曲式、歌曲伴奏写作、歌曲创作、艺术概论、学前教育概论、特殊教育概论、艺术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音乐史、美术史、艺术欣赏、文学欣赏、综合艺术创作原理与实践、艺术康复与治疗、合唱与指挥、学校乐队编配与排练、舞蹈、儿童舞蹈表演与创作、素描、中国画、书法、色彩、写生、美术创作、设计、艺术专业外语、日常口语等。艺术专业核心课程:1、美术类:色彩、素描、手工课,剪纸艺术等。2、音乐类:声乐、钢琴、古筝及音乐基训等。3、舞蹈类:形体、基本功、各民族舞蹈、芭蕾舞等。4、体育类:体操、艺术操、课间操、各种简单球类等。学前艺术教育不但有利于大脑的健康发育,而且有利于大脑潜能的开发,艺术教育能够教会孩子变相的看待问题,培养人的发散思维,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人际关系是每个人都面临的一个关系,对于人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艺术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教材、教法,通过教育完善孩子的人格,健全孩子的自我意识,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实现艺术教育的目标——培养具有高情商的人。

二、学前艺术教育的市场情况

(一)国家对学前教育增加了经费投入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2011年到2013年之间,中央财政学前教育项目经费投入500亿元人民币,同时带动地方财政加大对此的投入,主要用于园区的建设和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在2013年到2016年之间,对此的投入还将加大,学前艺术教育也将迎来最佳发展时机。

(二)国家教育部增加了学龄前儿童教育的优惠性资源

比如:增加幼儿园建设数量、大力投入中、西部农村的学龄前教育资源,制定专门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促进了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学前艺术教育也将从中受益。

(三)民办幼儿园在国家学前教育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

是我国开办幼儿园的主要经济主体,学前教育发展迅猛,且依然供不应求,国家经费相对不足,民营经济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所以国家大力提倡开办民营幼儿园,随着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优惠政策支持民办幼儿园的快速发展,民办幼儿园在学前教育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学前艺术教育拥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市场。

三、学前艺术教育的前景

艺术教育前景第2篇

关键词 教育评价系统 创新理念 文化元素

一、中国艺术设计教育落后的历史原因

中国现在的艺术设计落后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有着历史原因的。

首先,中国近代史上中国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盲目的认为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强大富裕的国家,万事靠自己就能解决搞定,与外界通商联系甚少,这就导致了中国国内信息的闭塞,外来事物减少,人们的外来观念少,人们自己的大脑也被蒙蔽了而缺乏创造性。

再者,中国的闭关导致了经济的落后,经济落后了,创新就缺乏了物质基础,人们会缺少动力去搞创新发明。

第三,中国的闭关使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不能充分的在国内传播应用,对我国的工业设计发展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第四,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禁锢了中国人的思想,官本位的封建官僚思想使得人们忘记了去追求民主开放,传统文化里太多的一层不变的东西使得人的思想也跟着变得腐朽。

第五,封建政府不重视教育改革,不能使得教育跟着时代的步伐走,固步自封在传统文化里,直重视到传统美术的发展,却没有真正树立“设计”的理念。

第六,清政府灭亡后,中国又是军阀割据,民生凋敝,经济不发达,时代动乱,外来的入侵,国内的内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等等社会始终处在动荡之中,艺术设计真正有所抬头还是1978年的改革开放以后,艺术设计教育也与之相应的步入正轨。

二、中国艺术教育近现代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后和国外的各方面的交往增多,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这就迫切的需要大量的艺术设计人才,同时对艺术设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最初的艺术设计教育,偏重到了传统美术教育和西方美术教育,误认为只要把美术教育好了也就能把设计教育好,一时间各大院校纷纷建立的艺术设计专业,80年代大约有近百所高校筹办或开设了工艺美术、装潢设计、室内设计等艺术设计专业,这些设计专业都是偏重于美术教育的专业。

第二种情况是随着开办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增多,在是艺术设计的高等教育中形成了理工科类院校和艺术院校两种办学风格。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艺术素质和技能高,艺术表现能力强,艺术审美能力也很高,但基础文化素质差,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低;理工类院校的学生正好相反,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基础文化课强,但实际绘画和审美能力低,不够感性。

第三种情况是投入到艺术设计教育的老师分两种情况,一是搞传统美术教育的老师经过稍微的培训后变开始从事艺术设计教学,这样产生的艺术设计老师其实是缺乏真正的设计理念的,二是一些搞理工科的老师经过艺术培训后开始教艺术设计,这样的老师理性很好也有一定的设计理念但往往他们的审美意识不够,动手能力不足,这也不是理想的类型,而真正的通过正规艺术设计教育文理兼修既感性又理性的老师倒是没有多少,这就给我国的真正艺术教育的发展带来困难。

三、当代中国艺术教育落后的主要方面

中国当代的艺术设计落后首要是教育体制的落后,艺术设计教育是简单的把美术教育和理论教育生硬的罗列到一块,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创造性的结合。中国的教育业过于浮躁不能够踏踏实实从实际需要出发,只是草草的在应付任务于是就产生了培养不出创造力的教育体制。

第二是教育观念的落后,我们现在的艺术设计教育多是让学生养成了模仿和抄袭的毛病,学生没有自己的创意,教育只重视基础美术的教育,过多的要求素描基本功,色彩基本功,而真正设计的理念没有得到重视和培养,这就导致了就算美术功底再好那也只能是表现能力很强但设计的能力不强。

第三整体教育体制缺乏一个公正的评价系统,如果教育评价系统不能做到切实的公平公正,就会挫伤学生的踏实学习的状态,学生都会浮躁起来投机取巧以获得虚名,这样是很难在艺术设计上有真正造诣的。

第四教育体系招募人才的制度有问题,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唯才是举的制度,导致很多高校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学生在学校学不到真正的设计技能还需要到社会上报班学习,当然这也和学校的学习目标的制定有关系,教育体系根本就没有制定出确切的学习目标没有真正重视起来。

四、中国艺术设计的改革措施和前景

首先,教育体系应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切实制定出能够招来优秀人才的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组建成高质量高素质的教育队伍,有了这样优秀的教师队伍才有可能教育出符合实际要求的学生。

其次,要组建公平合理的教育评价系统,评价系统公平合理了才能调动学生的真正的学习动力,调动出他们积极的创造性,主动的去学好基础,主动的去开动脑筋积极创造。

再者就是在教学结构设置上,美术基础练习和创意练习想结合,重点放在创意练习上,有些手上基础功夫不是太强的学生也一样应该多引导到设计创意上,而不是苦苦要求其去练习美术基础,课程的开设要多元化,在专业涉及到的学科要开设出来给学生以了解,另外要把学习和实习真正的结合起来而不是完任务,对于没有能够达到目标的教学活动,由制度做出评判。

最后是艺术设计创新的观念培养,好的艺术设计的本质是思想观念上的创新,创新的思维分为逻辑思维和感性思维,两种思维少了哪一个都不能实现设计上的真正创新,教师首先应给学生民主自由的气氛,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错乱的颓废的慌乱的激进的凡是能给人新的感觉的设计理念都要首先予以承认,然后再分析辨别判断,鼓励学生开阔眼界读各种各样的书籍,接触各种各样的文化,吸收各种各样的文化元素,最后按照自己的喜好走出一条自己的设计思路,这样才能培养出灵活多变的创新理念。

五、结论

中国艺术设计教育要想迅速发展进步,需要建立公平的选拔人才体系,需要建立客观的教育评价体系,需要改革课程设置,需要积极引导人激发人的创新设计理念,需要积极搞设计、学术对外交流,切实的做到改革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定能走在世界的前端。

艺术教育前景第3篇

“艺术教育”在狭义上可解释为在艺术活动中进行的各种开拓型和创新性的教育研究,“艺术教育”的内容包括思想观念和形式语言这两个基本方面的教育,而在实际过程中它可能表现在对艺术思维、艺术媒介、艺术形式以及艺术表现手法上的实验,它不是一种纯粹精神领域的“空想”和“建构”活动,而是一个从思维到实践创作的结构导致了艺术一定是不断地和社会发生关系,并不断推进和繁衍艺术自身不断创新进取的可能性的教育活动。

2008年中国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0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中指出:“艺术类实验教学中心应按照艺术类相关专业的教学需要和特点,根据学校学科设置的实际情况,整合有关实验教学资源,利用现代技术与设备,建设形成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提升综合能力的实验教学平台,加强理论与实际、传统与现代、实验与实践的相互融合,吸收德艺双馨、热爱教育的高水平专业人员参与教学,增进实验教学与艺术发展实际的良性互动,引导学生广泛参与艺术创作和艺术实践,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成为培养具有良好艺术素养、艺术创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艺术类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

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艺术教育的目标是,在艺术教育中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创作和艺术实践,促进学生的个性化艺术发展,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艺术素养、艺术创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能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艺术类专业人才。

二、总结国外艺术教育的经验

近几年来,得益于学校的国际交流和跨国教学课程安排,有幸多次带学生去国外艺术院校交流学习,通过互访和交流学习期间的调查研究,对国外的艺术教育得出以下几点感受:

(一)注重现实项目的开发设计或模拟课题的创新

在国外,学生的专业创作多是基于教师带来的企业课题和模拟项目设计,教师会在课堂中拿来企业产品研发课题中的现实课题,如针对特定用户开发设计的新型手机,从使用者需求设定,以及使用功能开拓一直进展到手机商品外形开发设计,以及手机界面游戏等一系列的设计开发,都由学生站在不同设计思想下自由进行探索创新,这样的教学和企业的实际项目开发,成为艺术设计类实践教学的前端实践,可能从一方面觉得学生的思想是单纯而不一定可操作或可实现,但在校园中的学生可能确实在专业上有不太完善的设计,但就是有很多的不现实在企业中却将他们转化成为现实,成为企业现实再设计,并将之转化为产品的项目研发。

(二)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设计拥有极大的空间,学生在研究探索中锻炼成长。

国内的艺术专业教学多从设计软件开始入手讲解,但在国外的教学中几乎不见基础软件在课程内教学,学生对所用软件自主进行学习,在设计项目中根据需要学习使用,在项目中学习求索,而不进行孤立而无目的的软件学习,并且各个软件在项目中进行相互贯通应用,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在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快速得到成长,通过项目实践活动学到的专业知识掌握扎实理解深刻。

(三)充分利用团队协作进行实践活动,以综合性、实践性教学为主,引导并提升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

教授的项目多为综合性的课题或项目,由于工作量较大,因此大多数都以团队形式进行综合设计开发,工作中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同时,专业教师在各课程之间进行横向或纵向的协调讲解,如界面设计课程中教授会讲到如何将游戏开发和产品造型设计的开发理念贯穿思考,以完善其作品。因此学生在完成一个界面设计课程学习后,发现自己同时也完成了一个产品造型设计作品,以及也许并非完整的游戏开发作品。而国内实践教学中各课程之间互不关联,各专业课程仅对本实践教学进行教授,因而造成学生在学完了各课程后,不能独立或团队协作完成一个完整的设计项目,因为学生只是因学而学,而非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综合总结可以看到,在国外的艺术教学中重视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教学实践和社会实际要求相结合,注重团队分工协作,学生对专业能力的自我学习和提升,通过项目锻炼而对专业内容的横向和纵向贯通学习等一系列的艺术教育特色。

三、探索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艺术教育的出路

对于艺术类的实践教学探索首先要从重视艺术教育,提高实践教学的地位开始,在专业的培养体系中确立实践教学的地位,要结合艺术专业特有教学特色,通过学习国际艺术教育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充分注意溶入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利用本地创意产业发达的优势条件,创造艺术结合相应产业和市场的现代艺术实践教学的出路,培养艺术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这种能力是多元化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体,为此,在艺术实践教学中要致力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的不断更新和优化,尽力完善实践教育体系,强调创新、实践以及艺术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重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学生提供富有专业特色并具有较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平台和创新实践场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为了能提升学生对艺术专业的实践兴趣,并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出优秀的作品,需要艺术类教师通过在实践教学环节上进行的认真思考,研究本艺术专业的实践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度开发;在实践管理方面加强开放性和服务性思想;致力于探索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创新活动,不断探索和总结教学经验,特别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艺术实践教学思路的开拓:

(一)坚持学生在专业上的差异发展、特色发展的指导原则,实践教学体系设置围绕学生从事艺术设计活动能力需求这一主线,进一步突出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

(二)抓住创意产业的发展优势,立足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完善建设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强化理论教学与项目制实践教学统筹协调的教学氛围;

(三)坚持教学与实验,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并重的原则,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理论研究、教学方案研究和设计项目开发等研究,不断提高创新性实践教学水平。

(四)通过项目开发和竞赛锻炼学生对专业的爱好和兴趣,能在独立或团体的实践锻炼中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效是最有切身体会和感受的,学生在比赛中获得成绩,极大地提升了专业能力和专业兴趣,激励了学生的学习意志,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艺术教育前景第4篇

关键词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1-0070-02

当前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正在逐步普及,各地在发展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以江西为例,既有因理解不够而导致的发展方向偏离,也有执行不利使公共艺术教育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众多专家学者对此深感忧虑,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试图寻找造成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困境的原因和解决措施,并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如在专业化和精细化方面的探讨得到业界的肯定。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试从管理的重视和内容的深化角度入手,以求管中窥豹。

1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

1.1 对公共艺术教育理念理解不深

1)高校领导认识不足和执行不到位。我国普通高校多对理工科情有独钟,缺乏人文与艺术思想氛围,这在江西普通高校表现得尤为突出。这就导致高校领导对公共艺术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对相关文件要求的贯彻落实也缺乏足够的力度,既没有完整的教学计划,也没有足够的师资支持,只是简单地增加一些艺术类课程,相关的管理制度也不够健全和完善,严重影响了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2)高校教师和学生理解片面和浅显。高校固有的学术氛围和文化性格极易影响教师和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这导致高校管理者对公共艺术教育重视不够的隐患直接在教师和学生身上显现。在现实就业压力下,教师和学生一般都将力量用在知识性和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课上,缺乏对学生人文和艺术潜力的挖掘。公共艺术教育放在选修课甚至还不如选修课的地位,在江西更被学生戏谑为“豆芽”学科,只当作专业课学习疲惫时的一种放松和消遣,听老师讲讲课,听听音乐,欣赏一下名画,都是蜻蜓点水式学习,缺乏足够的深度,公共艺术课被边缘化。

1.2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实践的盲目性和非理性

1)课程安排简单随意。高校各专业课程的开设是各领域专家立足学科内在规律,考虑社会发展对各专业学生提出的新要求,经过深刻讨论和缜密设计后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适当地微调,始终保持学科对社会发展的敏感性和关注度。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推广对高校来讲,既没有自身历史的积淀,也没有依附某个发展成熟的专业,加上高校管理者的重视不够,造成高校管理者对其课程的安排十分简单随意,一般较少聘请专业教师,设置专业的教室,大多学校只是临时由音乐或美术专业教师兼任,教室和设备也是向这两个专业院系借用。据调查,这种现象在江西各普通高校大量存在,对江西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科学性造成较大影响。

2)课程内容涵盖狭窄。孔子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艺术能陶冶人的情操,普通高校开设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人文和艺术素养,公共艺术教育要求学科内容尽可能丰富,涉及各艺术门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事实上,在江西很多普通高校还存在课程内容设置狭窄的现象,将公共艺术简单理解为音乐加美术,授课内容局限在这两个艺术领域,限制了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对教学目的也存在理解不清的问题,只是将音乐和美术专业课程简单删减处理后应用,将精英化的深度教育与大众化的广度教育混为一体。

2 解决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困境的有效措施

2.1 管理的重视

1)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力度。管理离不开制度,目前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困境与管理制度的缺失和不健全有直接关系。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要想摆脱困境,必须更新观念,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公共艺术教育能像其他专业学科一样,形成规范化的发展道路。制度的建立将保障公共艺术教育各方面逐步走向正规,包括教师的专业化、教室和教材的专业化等。任何制度都要靠人去执行,有了完善的制度还要有强有力的执行力度,这是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必须加强管理力度,为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保驾护航。

2)加大师资力量和硬件建设的投入。师资力量是当前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专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严重影响了公共艺术的发展。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已经迫在眉睫。但是“资”容易,“师”却难,专业教师严重缺乏。目前,江西的多所普通高校师资配备不均衡,理工居多,文艺类教师储备明显不够用,公共艺术课程缺少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多由中青年教师在勉强支撑,这与公共艺术教育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教学目标严重偏离。在多种艺术领域有深刻造诣的大师才是能将各艺术学科联系起来的重要保障。硬件投入也不容忽视,必须为公共教育课配备合适的教室和器材,否则,艺术欣赏终因没有载体而流于形式。

2.2 教学的深化

1)深刻认识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目标。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不同于专业艺术教育的非专业艺术教育,其教学目标在于提高非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它侧重艺术广度的培养。所以,针对江西各普通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专业的发展要重新认识,找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着力点,不求将学生培养成专业人才,只求提高艺术素养和高尚情操。尽可能提高广度,除已广泛开设的音乐和美术课之外,还要涵盖舞蹈、摄影、戏剧、文学等内容,最大程度满足学生对不同艺术欣赏知识的积累需求,

2)利用校园文化塑造艺术氛围。校园文化是公共艺术传播和发展的重要阵地,普通高校发展公共艺术教育决不可忽视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目前,艺术团是江西各高校校园文化展示的重要舞台,据统计,各高校拥有艺术团个数都在30个以上,艺术团形式多样的特点深受求知欲强的大学生的青睐,纷纷参与其中。这在某种程度上使江西各高校艺术团的水平成为其公共艺术教育开展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高校的公共教育管理者和教师要很好地利用这一载体,开拓公共艺术教育的第二课堂,塑造浓厚的艺术氛围。

3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前景

3.1 专业化

专业化是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未来发展的立足根本,离开专业化,公共教育将永远处于边缘化的地带,改变不了“豆芽”课的命运。首先,专业化发展除了上文提到的教师、教室的专业化之外,还要继续发展教材的专业化,不能简单地借用专业艺术课的教材。其次,还要向专业的管理机构、管理制度更深的层次发展,使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专业的发展在高校管理系统内部拥有独立的代言人和有章可循。最后,要逐步建立公共艺术教育专业的评价机制,任何措施的实施都离不开考评机制的参与,评价机制的及时跟进可以有效地监督公共艺术教育教学过程的执行情况,保障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3.2 氛围化

氛围化是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手段。公共艺术教育作为针对全体大学生的公共课,课时少于各专业课的数量,这有限的课时难以达到效果的最大化。有限的课堂教学侧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则必然要求开辟第二课堂。这第二课堂不仅包括大学校园常见的各种艺术团体,还要发展各种专门的艺术欣赏活动和交流讨论会等,使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践课以多种不同于课堂的形式开展起来,更符合“实践”二字的本意,在全校范围内甚至与其他高校和校外专业艺术团体之间建立交流学习的平台,塑造浓厚的艺术氛围,达到人人学艺术、人人懂艺术、人人会欣赏艺术的效果。

3.3 持续化

持续化是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持续化发展思想也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持续化的概念不仅表现在时间的连续性上,更表现在高校公共艺术涵盖的各个艺术学科面对非艺术专业大学生教育的公共艺术教育方向上,这是不同于专业艺术发展方向的一种新追求。持续化发展也体现在不同艺术种类之间的融合发展上,这种融合发展是大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提高的最高体现,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最终理想。融合发展更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持续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总而言之,公共艺术教育是普通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整体艺术素养的重要手段和措施。高校管理者要转变观念,积极促成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地位的上升,给予规范的学科管理和师资力量与硬件建设的支持。追根溯源,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还要靠本身内容的深化,否则,公共艺术教育会流于形式或依附其他专业,都不利于自身发展和教学效果的改善。

参考文献

[1]许晖.普通高校非艺术专业艺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州师院学报,2000(10).

[2]朱汉城,穆礼弟.普通大学艺术类课程的设置与学科分布:清华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普通艺术类课程比较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4(10):70-72.

[3]庞海芍.大学公共艺术教育面l临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高教研究,2005(12).

[4]谭妤晗.试论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主要途径[J].探索研究,2010(24).

艺术教育前景第5篇

一、多元文化艺术教育的内涵

多元文化艺术教育是指在多种族、多文化共存的社会背景下,在充分尊重和保障不同民族文化平等发展的基础上,丰富国家整体艺术文化的一种教育。多元文化艺术教育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并在之后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多元文化艺术教育的主要精神是允许文化艺术存在差异,并让学生对不同的文化进行科学的认知,进而产生对艺术的尊重。这种多元文化思潮对艺术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台湾学者郭祯祥就曾指出,艺术教育应该涵盖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作品,学生能够通过欣赏不同艺术文化的过程对不同的文化艺术背景及其社会价值进行认知。

二、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多元文化发展现状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艺术教育相比,我国高等艺术教育有自身的特点。首先,在文化观念的认知上存在两极分化现象。由于我国加入全球化进程相对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在艺术教育领域的发展也处在起步阶段,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文化观念的认知上。就整体状况来看,虽然我国在艺术教育的多元文化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两种现象:部分文艺工作者过度重视国外文化,认为国外文化才是最先进的;还有部分文艺工作者认为我国的传统文化才是最好的。这两种极端的一元文化论都是不科学的,会阻碍我国艺术教育的多元文化发展,使我国艺术教育缺乏多元化视角的创新精神,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复制品。其次,从另一个角度看,虽然我国高校在文化观念的认知上存在一些不足,但是整体的艺术教育多元文化发展意识在不断增强。我国与其他不同国家、地区日渐频繁的文化交流活动和各个高校举办的艺术文化研讨会,都能够充分体现出我国对多元文化发展的重视。这种多元文化发展意识的增强也符合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教学宗旨。新课标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以开阔的视野学习不同文化的精髓,逐渐形成平等、尊重的多元化文化观念,进而促进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这对当前广大高校的艺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所以当前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多元文化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三、多元文化对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影响

多元文化发展是当今乃至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趋势,其对于艺术教育的发展有着促进意义。从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现状来看,多元文化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促进以往教育模式的转变。多元文化的发展必然会冲击我国以往的艺术教育模式,由于受到多元文化发展的影响,无论是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有很大程度的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讲授丰富的知识内容,以符合当前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只有改变以往的艺术教育教学模式,才能够培养出满足当前时代需求的艺术专业人才。其二,有利于学生艺术情怀的塑造。美作为艺术教育追求的目标,学生通过多元文化的艺术教育,可以感受到不同艺术的内在魅力,这个学习的过程将极大地增加学生的审美体验。学生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学习,进而体会到不同的文化价值与时代特征,这对于学生的自身情感陶冶和艺术个性的塑造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三,促进艺术与其他学科的交融发展。多元文化的发展对艺术教育所产生的影响还体现在促进艺术与其他不同学科的交融上。任何艺术作品都有其内在思想,涵盖了不同的创作历史、人文情感和地理风貌。如,要想理解长城的艺术价值,就要从其产生的原因、时代背景和所处的地理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才能最终体会其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对埃及的古建筑金字塔、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等艺术作品的理解同样要如此。只有将这些艺术作品还原到当时所创立的环境,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其艺术思想。艺术所具有的学科交融性的特点,在多元文化发展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四、促进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多元文化发展的建议

其一,改善教学模式,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施教理念,在艺术教育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应该改变以往教师作为主角的传授型教学模式,一切艺术教学活动的开展都以学生作为基础,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从学生角度展开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艺术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文化艺术学习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从主观意识上渴望追求艺术作品的内在价值,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情操是极为重要的。其二,重视本土文化,树立正确的艺术价值观。提倡多元文化的发展并不意味着要忽略本土文化,而是强调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融合发展。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大国,本身的文化底蕴是非常深厚的,本土文化在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是无可替代的。本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情感和精神的凝聚体现,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我国当前的一些艺术教育者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存在不足,对西方文化存在过度崇拜,这就要求高校艺术教育立足于本土文化,正确看待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差异和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认同价值观。其三,创新艺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艺术教育的本质是追求美,而美好的事物总是会让人浮想联翩。在丰富的想象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得到极大的拓展,这也是获得艺术思维的过程,而创造能力的培养便是以这种想象力作为基础的,因而艺术教育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上有着其他学科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鉴于此,在日常的艺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多元文化艺术教育的魅力,创新艺术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情感认知,进而由抽象的艺术概念理解转变为具体的艺术价值领悟,发现新的规律和特点,促进学生创新。其四,开放思维,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艺术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外延不断得到拓展。这就要求在艺术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前沿知识的传授,设计出多元文化的艺术教学活动,使艺术课堂呈现出一种包容开放的姿态,从而提高学生接纳新鲜事物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拓展思维和艺术视野,进而增加对艺术学习的激情。

五、结语

艺术教育前景第6篇

艺术教育专业主要课程

艺术概论、学前教育概论、特殊教育概论、艺术教育、现代教育 技术培训、中外音乐史、中外美术史、艺术欣赏、中外文学名篇欣赏、综合艺术创作原理与 实践、艺术康复与治疗、乐理、视唱练耳、声乐基础、钢琴基础、钢琴合奏、和声学、曲式 学、歌曲伴奏写作、歌曲创作、乐器基础、合唱与指挥、学校乐队编配与排练、舞蹈、儿童 舞蹈表演与创作、素描、色彩、中国画、书法、写生、美术创作、美术设计、艺术专业外语等。

艺术教育专业就业前景

艺术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的广泛,对于现今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就业前景和其他专业相比已经很好了。

艺术教育则是强调一般意义上的艺术知识原理的普及和提高,且通过优秀的艺术作品的展示、评论让人们的艺术修养和鉴赏水平得以提高,培育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从而对人的道德的完善,智力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艺术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还不错。毕业生适宜从事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工作,亦可在艺术研究单位从事研究工作,或在各级文化单位和业余艺术学校从事艺术训练工作。

艺术教育专业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声乐演唱、钢琴伴奏、舞蹈表演、绘画、书法创作等艺术教育专业能力;

2.具备基础教育、学前教育所需的艺术教育教学能力;

3.具备声乐、器乐、舞蹈、美术、书法等课外活动的组织能力;

4.具备一定的少年儿童歌曲、舞蹈创编以及绘画、书法创作能力;

5.具备一定的童声合唱、小型乐队的排练、指挥、编创以及演出组织、管理能力;

艺术教育前景第7篇

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建立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之上,是人民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提升后对精神生活的必然结果。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的层面来看,群众文化艺术并不是局限于个人自娱自乐,而是谋求人民群众把握住大的时代背景,促进时代的发展,并寻求一种自我发展途径。文化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成果,与人类自身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群众文化艺术正是对人类艺术审美和艺术创作的培养,群众文化艺术教育与科学技术教育有着相同重要的作用。我们应重视群众文化艺术教育,不仅仅追求物质文明建设,还要加快精神文明建设。我国有五千年文明历史,这为我们发展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但是我们不但要学会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更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引进其他国家优秀的文化内容。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变化迅速的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更加促进信息的流通,使世界越来越多元。就我国音乐学理论教学目前的情况来看,音乐学理论教学课程仍在延续传统音乐学理论教学模式,就地画圆,课程延续以往的模式,并没有做到随时更新,与时俱进。这种现象导致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方向与时代不符。而且在音乐学理论大纲编写、课程设计、教材更新更加缓慢,这严重影响了音乐学理论教学的效果。先进文化背景下发展群众文化艺术教育,还需要营造群众文化艺术的学习、发展氛围,使人民群众得到艺术熏陶,激发人民群众的艺术激情。从每个人的发展来看,文化艺术的学习能以使其更加适应社会生活,也可以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就音乐学理论教学而言,目前国内音乐理论教学课堂上学生学习情绪低落、课堂散漫、教学效率不高,严重影响音乐学理论教学质量。但是这种现象也不能单单责怪音乐学理论老师没有责任心,我国音乐学理论教学一向都比较轻视音乐学理论教学,因此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还要对音乐学理论教学体制进行改革。

二、先进文化背景下群众文化艺术教育的意义

群众文化艺术教育牵涉的内容相当广泛,从城市到农村,从国家大事到个人生活,所以发展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大发展顺应我国社会主义和谐建设,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越来越关注精神生活质量。尤其是目前在先进文化背景下,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已经逐渐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广大的人民群众通过学习文化艺术的鉴赏、创作,活跃自己的生活,提升生活质量。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大发展加快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大发展不但有利于人民群众精神层次的需求,也开拓了人们群众生存技能,顺应时代的发展。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大发展促进国民审美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国民审美境界。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大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精神支柱,丰富社会主义精神内涵。

三、结语

艺术教育前景第8篇

【关键词】高等艺术教育;发展问题;改革策略

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高校艺术人才的培养得到了更加普遍的关注,极大地推动了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然而在高等艺术教育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不利于高等艺术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基于此种背景,分析高等艺术教育发展的问题以及改革的策略,对完善高等艺术教育教学有了重要作用。

一、新时期背景下的高等艺术教育发展的问题

在新时期的背景下,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有了重要的变化,其中意识形态淡化、教育理念不完善、艺术教育边缘化等问题也逐渐显现。

(一)意识形态淡化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各地区艺术文化交流也有了长足发展,丰富的艺术交流出现了艺术思想、艺术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使得各地文化相互融合、影响[1]。同时,单纯的娱乐逐渐向大众化休闲文化发展,大量快餐文化不断涌现。在社会发展大环境下,高等艺术教育在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受到影响,意识形态弱化现象也愈加明显。

(二)教育理念不完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对高等艺术教育的影响作用也逐渐凸显。然而,在这种背景下,我国高等院校在进行艺术人才培养仍存在发展不完善的问题。在大力推崇艺术文化修养时,忽视了艺术科学技术、技法的培养;而在提高学生艺术技术手段时,其艺术文化沉淀有所不足[2]。从源头上来看,是高等艺术教育发展理念的不完善,使得艺术教育活动过程中没有将文化、技术两者同时并重。

(三)艺术教育边缘化

艺术教育边缘化现象由来已久。相较于传统高等教育,当前的艺术教育依旧没有取得和文科、理科相等的重视。同时,大部分高等院校将艺术教育视为传统教学的附属,学生在文化课的成绩较差的情况下,才会被考虑接受艺术教育。这都使得艺术教育的发展重视程度不够,出现边缘化现象。

二、新时期背景下高等艺术教育发展的改革策略

(一)完善艺术教育目标

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终究是育人,培养艺术教育人才。这要求艺术教育发展时培养艺术学生的基本技术素养,也要提升其艺术技能。只有当艺术教育学生同时满足这两项技能,才能符合基本的艺术人员要求。而高等艺术教育要培养全方面的艺术人才,还需要重视科学技术、信息社会发展的影响,使得学生的专业能力可以与社会发展相适应。[3]教育目标对教育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要实现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这要求高等院校完善艺术教育目标,为实现艺术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改进艺术教育方案

制定合理的艺术教育方案对艺术教育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艺术分为试听艺术、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分别以影视、美术以及音乐为艺术教育门类。其在不同的门类中,培养方案与教学手段上均有差异,只有针对性开展教学才能提升教学效率,实现艺术教育的合理发展。[4]同时,教育方案的改进更新,是适应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必然需求。因此,在开展艺术教过程中,要深刻认识艺术教育学科,针对不同的门类制定艺术教育方案,促进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转变艺术创作理念

树立良好的艺术创作理念对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正确合理的艺术创作理念,能促进学生艺术创作能力的提升。长期的创作熏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人艺术创作风格和技能,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在离开校园后的艺术创作力,从而为社会输送优质的艺术人才。因此,在艺术教育发展中,要树立良好的艺术创作理念,启迪学生朋友健康的创作思想,从而指导学生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艺术教育的发展认识和重视程度有所不同。新时期背景下,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备受重视,探析其在发展过程中问题和改革策略,对完善高等艺术教育教育,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实现高等艺术教育的改革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各个环节、多个领域的共同作用。艺术的多元化、全球化以及科技化发展是学科发展的重要特征,需要高等艺术教育的正确认识,从而正确发挥这些因素的影响,促进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夏燕靖.对我国高等艺术院校人才培养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艺术教育,2014,11:28-33.

[2]郑艺.从柳暗花明到负重致远――2012年中国高等艺术教育发展观察[J].艺术教育,2013,02:7-11.

艺术教育前景第9篇

【关键词】艺术类院校 艺术性特色 本科景观课程体系

近年来,中国行业的持续发展带动了景观教育的高速增长,开办景观设计的院校及景观专业的学生也与日俱增。当下的景观艺术设计教育主要集中在农林院校、建筑院校、艺术院校以及综合性大学,但由于景观涉及的范围不尽相同,景观艺术设计的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都应该各具特征。遗憾的是,目前中国的景观艺术设计教育同质性太强,从而导致无论何种学科基础,专业设计教育都是大一统的状况,无法真正显现出景观设计教育的专业性,也无法满足社会的真正需求。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进步的标志就是社会分工的日益细致化。因此,景观设计的多向度化的发展同样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具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本科景观专业点2617个,其中以艺术设计专业最多,达到了696个,而这些院校中开设景观艺术设计方向的有536所,开设比例超过77%。[1]因此,如果我们的景观设计不能将艺术性特色进行扩大与强调,必将有损于艺术类学科的专业地位与社会需求,因此本文的范畴定位为艺术院校的本科景观设计课程体系构建思路研究。

艺术类院校的景观设计,是从原来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而来的,景观设计基本上沿用的是景观建筑学的学科体系及范畴,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专业课程体系。因此如何快速形成艺术设计学科的景观教学体系,与景观建筑学、景观生态学、景观哲学产生差异性教学,构筑符合艺术类院校自身特点的景观设计方向课程体系,是学界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社会发展专业性的客观需求。

一、相关概念

1.景观的多向度性

景观设计的专业名称一直以来广受争议,不同的专业人士站在各自不同的立场和专业角度,对景观设计具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类:

景观建筑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景观作为解决人类的栖息地功能时,其所需要处理的是人类生存与场地条件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这个层面上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是场地的规划问题,表现出的就是与景观建筑学相关联的问题。我们可以将这类课题划分到景观建筑学的范畴。

景观美学(Landscape Gardening):人类在生存的基本功能满足后,接下来就需要解决心理性的需求问题,而对美好环境的诉求就直接导致景观美学的诞生,从某种层面上讲景观美学与中文的风景园林的词义有某种契合的部分。当然,此时的景观绝对不是狭义的园林概念。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Biology):人们生存下来后,还应考虑如何可持续性生存的问题,因此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就纳入了议事日程上。

景观哲学(Landscape Philosophy):人们对人类生存意义与价值的讨论直接引发出景观哲学的范畴。由上文可知,景观的涉及范围相当丰富,其学科横跨面异常宽泛,因此研究景观必须站在整体性的高度对其予以认识。唯有此,才不至于以偏就全,同时还应该分门别类地对景观的不同涉足领域区别对待,才能体现出不同的专业特征与社会需求。

2.多向度上的学科体系

景观建筑学的学科体系建立在以规划学、建筑学等为核心的学科体系之上;景观生态学则建立在生物学、气候学、土壤学、地质学、地构学、植物学、生态学等科学体系之上;景观哲学则是与文化学、考古学、人类学、哲学等相关联。因此,作为以艺术学为本体的景观设计学绝不能与其他类型专业方向的学科体系雷同,而应该建立在以形态学、色彩学、心理学、材料学、美学为核心的学科体系之上。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1.国内研究

景观设计专业名词在国内经历了造园―城市及居民区绿化――园林――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学的变化过程。通过对我国景观教育发展历程的回顾,经历了从农林学为主体的园林教育――农林工结合的风景园林教育――农林工理文多元化并存的景观教育的转变。各类院校从不同专业学科角度对景观设计课程建设提供了自身的实践经验,大致可以归纳为农林院校以林学为主体,建筑类院校偏重建筑学与规划学,艺术类院校偏重设计美学的格局。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