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生命的重要性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31 10:29:32
生命的重要性第1篇

关键词:生命教育;生存困境;心理境遇

海德格尔说:“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当飞鸟翱翔于天际,当鲜花盛开于大地,当人们脸上绽放出微笑,诗意便开始在生活当中流淌。人应当诗意地生活。然而,在行政管理日趋民主化、社会建设不断法制化、大众言论愈发自由化的当今社会,人们在享受物质充盈与制度民主的同时亦遭遇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正如马尔库塞所言,当技术理性融入制度化建设,整个社会都呈现出一种“单向度”的特点:人们对物质的满足遮蔽了其精神上的需求,人的劳动异化成一种“外在的劳动”。即便是拥有高学历的在校研究生也不例外,受工具理性的驱使,毕业季研究生对成功的渴望与就业的焦虑和迷茫,使得一部分研究生倍感存在意义感的缺失与生命的孤独,这种心理的困境也是近年来高校研究生自杀或他杀案件的一个极大的诱因。关注毕业季研究生的生存困境及心理境遇并对其进行适当的生命教育,对于研究生健康成人成才、稳步踏入社会将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毕业季研究生的生存困境与心理境遇分析

目前,北京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的一项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北京市研究生毕业人数达7.9万,较2013年增加7千余人,创历史新高。随着近年来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那么,在压力面前,毕业季研究生的心境及表现又是怎样的呢?

在访谈中,曾有同学告诉我说,求职的挫败感使他一度自责,怀疑自己,焦虑,迷茫,觉得对不起家人。也有同学说,读研比工作压力更大,经常失眠,精神状态很不好等。

综上所述,顺利毕业、就业是毕业季研究生普遍焦虑的一个问题。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焦虑是证明人存在的最根本的方式,而且焦虑是不可避免的。焦虑来自对生存困境的抗争。”他告诫我们要直面焦虑,勇于承担,实现自我本真的存在,而不能一味地逃避,逃避焦虑就等于逃避自由。然而,面对扑面而来的学业压力与就业压力,总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理性面对困难与挫折,而选择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在花样的年华让生命之花过早凋谢是每个社会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然而现象背后反映的总是本质,死亡在带给我们伤痛之余更多给予我们的是警醒、是反思。

二、毕业季研究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及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我国的高校教育体制也在不断调整。表现为高校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由原来的国家统包分配向毕业生自主择业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会原因

首先,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近年来我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人数始终保持在2400万人次以上,而新增岗位和补充自然减员却只有1200万人左右,供大于求的缺口几近一半,大批农业人口向非农领域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概率。此外,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自发性和滞后性,市场在调节资源配置方面存在很大的弊端,而国家又缺乏有力的政策导向,一度造成了就业岗位的结构性失衡。从区域结构上看,许多研究生毕业后根本不会选择回到偏远农村及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去奉献,而是“一窝蜂”地涌向中东部相对较发达的沿海城市,这样就造成了贫困地区高素质人才稀缺,而发达地区人才扎堆却无法有效配置的怪象;从产业结构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我国主要大力发展以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型产业,需要的是高精专人才,而大多数毕业生主要是应用型人才。这样就从源头上造成了一种供给与需求的断层。

(二)学校原因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走过了异常曲折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百废待兴的教育事业得以恢复,但教育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未能相得益彰;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老式的“灌输式”教学法,而不善于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在教学目标上,一味强调高分、高升学率,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致使好多高材生就业时出现了“高分低能”的尴尬现象;在教学内容上,高校专业的设置和扩招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相脱节。比如,2010年度大学生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英语、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而这十个专业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难就业使好多毕业生无奈奔向了考研的大军,虽然暂时缓解了这部分人的就业危机,但等到他们毕业时,危机又卷土重来。就业难始终成为他们走向社会的难题。

(三)个人原因

本科毕业时好多同学选择考研是想要未来就业时有一个高的起点和平台,步入研究生大门之后,课题的忙碌,学业的繁重,使好多同学还是像本科一样整日穿梭于图书馆、实验室埋头苦学,充实头脑,兼考各类证书。光阴飞逝,一眨眼已临近毕业,由于读研期间对就业形势和政策的极少关注,毕业时好多学生依旧感到前途迷茫。大部分研究生还存在一个很严重的心理误区,就是对自我估计过高,在毕业之际都希望能得到一份高薪、高职、自己又感兴趣的工作,然而往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经历了就业的挫折之后,面对学位论文的压力,焦虑、紧张感便萦绕心中,常常顾此失彼。对于那些不能合理规划自我人生职业生涯、坦然面对困难与挫折的毕业生来讲,往往容易采取不理智的行为来逃避问题。生命教育在此阶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生命教育对毕业季研究生的意义

近年来,针对我国青少年群体中日益显现的道德滑坡、拜金主义、对生命的轻视、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价值取向,生命教育引起了国内不少学者的关注。对生命教育内涵的认识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较一致的观点是“生命教育是教人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包括生理卫生健康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生命价值教育、挫折教育、死亡教育等内容。针对毕业季研究生普遍存在的求职压力大、内心焦虑、生命孤独、生活意义感缺失等茫然现状,适时地对其进行生命教育将具有很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有利于减少毕业季校园暴力事件和学生自杀、他杀现象的发生

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主张生命发展的一切作为。”教育要回归生命的本真。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教育受知识本位、技术至上理念的影响,学校更多注重的是教给学生“何以为生”的本领,而忽视了对学生内心的关怀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毕业季研究生承担着比本科生更大的心理压力,基于大多数研究生在毕业时已到了适婚年龄,他们不仅要考虑如何毕业、如何就业的问题,更要为成家做准备。这三座大山压在一个几近而立之年却事业尚未起步的年轻人身上,焦虑、孤独也在情理之中。生命教育作为一种全人的教育,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教育从根本上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和生命体验,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存在,注重对学生的精神教育、心灵教育和意义教育。针对毕业季研究生就业压力大而倍感生命孤独、生命意义感缺失的状况,高校辅导员、导师作为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人,应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学生的心理、思想动态及其求职意向和求职进度,并给予指导和帮助,及时排解学生存在的思想和情感困惑。研究生处、各学院也可开展生命教育专题讲座,请一些人生阅历丰富的老师、企业家、名人向学生做一些就业心理和就业技能方面的指导,从精神上激励学生自信、从容地去面对挑战、迎接新生活。也可以通过直面死亡的教育,引起学生向生的渴望。针对近年来高校发生的研究生自杀或他杀案件开展一次讨论课等,相信当学生在身心受到很大感触时,他们对生活、生命的体悟将会更加深刻,也会更加热爱生活,从而减少校园暴力事件和自杀、他杀事件的发生。

(二)有利于毕业季研究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就业观

着眼于毕业季研究生普遍因就业难而引发的焦虑不安状态,高校在开展生命价值教育的同时,也要给予学生关于就业方面的一些实际帮助,这将有助于毕业季研究生树立起正确的生命观和就业观。其实,通过对近几年来研究生就业状况的分析,不难发现研究生就业难并不是难在岗位的缺乏,而是难在研究生对自我定位及社会需求的认知错位方面。研究生普遍从心理上觉得自己的学历高于本科生,求职时一味要求高职、高薪,而用人单位更看重的则是员工的工作经验和实干能力,这就要求研究生在求职时要适当放低就业姿态,先就业后择业,初次就业注重能力储备,以为再就业积累经验。同时高校也要对研究生就业给予足够重视,多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主张生命的自由选择和自由创造。他认为自由与责任是密不可分的,焦虑是自由的后果,而畏惧、焦虑、绝望、孤独这些非理性的情绪体验正是人存在的基本状态。从小我们就知道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没有奋斗的目标。道理大家都懂,执拗、迷失常起因于内心的茫然与胆怯,失败于从未付诸行动。毕业季研究生同学在就业时,应在心理上做好碰壁的准备,让自己内心强大起来,要认识到遭遇挫折、焦虑、苦闷是常态,关键在于如何反常态。正如萨特所言,焦虑是自由的后果,自由与责任密不可分,要想自由就要勇于承担责任,努力处理好自己手头的事,不拖沓、不懈怠,方法总比困难多。切忌轻生抑或某些消极处理问题的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唯一的,我们有责任让它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李艳.存在主义哲学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启示[J].学理论,2015.

生命的重要性第2篇

关键词:生命教育 学前教育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073-02

1 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是美国上世纪60年代针对社会中的吸毒、自杀、他杀、性危机等危害生命的现象的一项对策而来的。[1]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生命教育指教导个体了解、体会和实践“爱惜自己、尊重他人”的价值性活动。

教育的产业化及对金钱的追求是当今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之一,教育的功利化,学生个人全面发展和自由成长的权利被忽视。[2]当今中国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接受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但不幸福感、空虚感弥漫,物质可以令人富有却不能令人幸福,唯有健康积极的教育能够拯救迷茫的心灵。人生是一辈子的“马拉松”,不在于走的多快,而在于走的多远以及沿途的风景。然而世俗的教育、激烈的社会竞争使人们不得不终日承受“百米冲刺”的压迫,假如没有在幼年接受生命教育的启蒙,一生将会痛苦不堪,难以承受生活的压力,甚至轻视生命。

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公布:每年约100万人死于自杀,大于死于战争和谋杀的死亡人数。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上升至150万。另外,每年约有1000-2000万人自杀未遂。[3]死亡是生命存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思考死亡,也就是思考生命的意义,之所以死亡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是因为死亡为生命加以期限, 人才能倍加珍惜,便显得生命是如此珍贵。

2 学前儿童生命教育分析

学前教育是针对胎儿至入学前儿童的。学前教育包括胎儿教育、婴儿(初生至3岁)教育、幼儿(3岁至6岁)教育,推动儿童当下的身心发展,让孩子更加顺利的适应小学教育,为儿童的终身发展进行启蒙教育。[4]学前教育目前被众多的家长所误解,学前教育并不是“让娃娃赢在起跑线”,这是现代人典型过早的“精英教育”,关注的不是孩子童年的健康成长,而是功利成就。“精英”是社会普遍的价值观中的成功人士,他们为社会贡献正能量,完成自身的梦想,受到人们的尊重。在经过传统教育模式的筛选之后,大多数的人显然归于平凡,结果内心失落痛苦,造成了更多生命的过早凋谢。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不是为了一小部分人。盘点时下围绕中国教育的话语,我以为,概括其病症的最流行词汇莫过于“应试教育”,指示其出路的最高拼词的词汇当推于“素质教育”。无论是哪种教育,都要建立在生命教育之上,人要学习健康的人生态度,保障身体健康。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并不是必须成为社会精英,是让每个孩子发挥自身最大潜力,为社会创造价值,获得人生的满足感,塑造生命的伊始。

学前儿童生命教育的意义在于:尊重学前儿童,尊重大自然和社会,帮助孩子与天地万物建立和谐的关系,使孩子更健康、安全、快乐的成长。在尊重孩子兴趣和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学会尊重和珍惜生命。生命教育的出发点是生命,由于学前儿童的心智尚未发展成熟,学前儿童的生命教育就要落实到生活中具体事物之中。教育要遵循儿童生命发展的内在逻辑,采取更为生动浅显的方式使孩子们从小事中感受生命存在的意义。[5]

幼儿生命教育可以涉及认识自我教育、安全意识教育、死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性教育等内容,最重要的是树立健康的生命观。生命教育让孩子懂得保障安全、自我防护,也要学会关爱他人,体会到生命的幸福感,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从而心怀感恩的珍惜爱护一切的生命。健康教育是为儿童的发展提供有计划的学习经验的过程,旨在提高儿童对有关健康科学的认知水平,以健康的心态对待自己与他人,从容的面对生理、心理的疾病或状况,永远保持乐观积极的生命态度。[6]

总之,进行生命教育的启蒙最佳时间就是学前阶段。智力教育要在生理基础发育之水平适当的时候开展,由于学前期儿童特殊的人生阶段,尽早令幼儿理解生命的意义,就越能防止悲剧的发生,为其一生奠定积极的人生态度,创造人生的美丽绽放。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生命教育刻不容缓。

3 学前教育期进行生命教育的思考

全世界每年都有100多万14岁以下的儿童死于意外伤害。我国意外伤害占儿童死因总数的26.1%,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至10%的速度递增。学前期间的儿童,受到外界的影响作用最大。是自我意识、性格、生存技能、世界观等的最初形成阶段。作为教育者必须抓住这一关键期,让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的生命观念。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有独立的人格和自身的权利,因此幼儿园要肯定幼儿受教育的主体地位。幼儿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有其自身发展特点和规律。教育者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教导孩子走向生命的快乐而不是一味追求功利性成功。针对不同的孩子,教师要研究其发展水平、学习方式、个体经验和能力,尊重他们的选择,使之爱上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主动参与学习。让孩子带着愉快的心情主动求知以及与他人友好相处。生命教育体现在生活的点滴,它是令大人或孩子都感到喜悦的教育。《幼儿园指导纲要》[7]中的指标,明确了学前教育工作者、幼儿园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

李阿芳、杨晓萍指出,当前幼儿园课程实践中生命意义的缺失现象严重,课程内容太过照搬教材,课程评价形式单一,课程实施忽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主导作用太大。幼儿园关注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幼儿园的教育不仅仅是培养智力和生活能力,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使其感恩生命的存在意义,促进幼儿个性化、多元化发展是学前工作者的使命。[8]实施学前生命教育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风土人情,经济、人口、政策状况等,结合幼儿、父母的意愿和幼儿园的资源。

生命化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对生命的感受。生命化教师不只是要求一般的具备知识、能力和道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求对教育、生命有着独特的体验、感悟、关怀和追求。[9]生命教育启蒙之于老师,使教师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更为用心地研读孩子,让教育更有意义;充分利用幼儿园生命教育的资源,开展各具特色的丰富课程,使孩子不过分以自我为中心,开始关注其他的生命,明白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了解到自己在大千世界中是多么渺小,敬畏自然,同时又认识到每个生命都是那么神奇和独特,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责任和意义,不断的实现自身的价值,世界因自己而更加的美丽。学前儿童的生命教育不仅仅让孩子热爱生命,而是让他们从生命起点找到人生的方向,一生保持一颗爱世界、爱自己的童心。

参考文献:

[1]肖川.生命教育的三个层次[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3).

[2]郑晓江.生命教育演讲录[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12.1-2.

[3]中国日报网站[EB/OL]. http:///20040910/n221972012.shtml.2004.09.10

[4]郑也夫.吾国教育病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9.3-11.

[5]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366-368.

[6]朱家雄 汪乃铭 戈柔.学前儿童卫生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198-200.

[7]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1.11.1.1-2

[8]李阿芳、杨晓萍 试论幼儿园课程实践中生命意义的缺失[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379(9).7.

[9]冯建军.生命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236-240.

生命的重要性第3篇

【关键词】 山寨文化;生命力;重要性

2008年,“山寨”一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大江南北,除了大家熟悉的山寨手机之外,又相继出现了山寨明星、山寨电影、山寨百家讲坛等诸多山寨文化现象,而山寨春晚的出现,无疑将山寨文化推到了风口浪尖上,顿时全国上下掀起了讨论山寨文化的浪潮。有人认为山寨文化就是盗版文化,是对民族创新力的扼杀,没有什么生命力,很快就会消亡。相反,有人则力挺山寨文化,认为山寨文化是草根创新的表现,是大众自娱自乐的文化,会长久的发展下去。其实,之多以对山寨文化的生命力存在这么大的分歧,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分清楚山寨文化和山寨产品的区别,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山寨文化。只有弄清了山寨文化的本质才能更好的探讨山寨文化的生命力和重要性。

一、山寨文化与山寨产品的区别

山寨产品很早就在深圳广州等南方发达城市出现,当时还没被统称为山寨产品,在大众眼里,它们不过还是仿制和盗版产品。直到最近几年,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山寨产品开始大行其道。山寨产品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和功能,加以整合和创新,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这个产品,主要特点是低价化、快速化和平民化。山寨文化则是继山寨产品发展而来,如山寨春晚、山寨百家讲坛等,它具有很强的创新、模仿、调侃等功能,是对主流文化的颠覆和挑战,是我国社会进入新的转型期,社会阶层日益多元化之后价值追求多元化的体现,是广大群众自娱自乐的亚文化,是广大草根阶层发表自身观点,争取话语权的有效途径之一。山寨产品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不完善、法律监管不到位的结果,它以极低的价格满足了大众对消费的需求。虽然它也有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垄断的挑战,能丰富市场供应,它始终逃脱不了抄袭和侵权之嫌,而且往往是商业利益的推动,因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山寨文化,不具有山寨文化的本质特征。

二、山寨文化有生命力

可以说,2008年山寨文化着实风光了一回,因而有人称2008年称为“中国山寨年”,到现在,山寨文化并没有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消失,反而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参与山寨文化或者关注山寨文化。现在人们不把山寨文化当成一种稀奇而是一种常态恰恰说明了山寨文化已经落地生根,有了自己生存的空间,得到人们的认可。山寨文化的生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

1.山寨文化扎根于当前的社会现实。山寨精神其实古已有之,比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是山寨文化集中爆发于现在,理所当然的是与时代背景相联系。当前我国社会进入新的转型期,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正在逐步改革,社会矛盾急剧增多,社会阶层分化日益明显,与之伴随的是价值追求的多元化。正处于转型期的当下中国,其文化存在方式必然是多元共存,多样发展,正因为每种文化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所以多种文化共存的社会,必然会充斥着各种话语和声音。在社会转型加速期由于种种新职业的出现、社会分化和社会流动的加剧,各类群体的数量也急剧增加。社会分化的同时,也在发生文化分化,其结果就是亚文化的广泛崛起且日益多样化。山寨文化作为亚文化的一种,得到了一定阶层的拥护和追捧,有了发展的坚实基础。

2.民众思想意识的觉醒。改革开放以来,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相互交融,人们看到了另一个不同的世界,思想发生很大的变化,民主自由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主体意识增强,人们积极关注社会,主动参与社会事务,发表自己的观点。由于精英阶层与大众的距离越来越远,他们显然不能代表大众的心声,加上他们控制着主流媒体,对价值观进行把关,大众日益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于是他们极力寻求表达自己利益和需求的途径。随着全球性经济文化一体化过程的深化和人们意识的觉醒,尤其是80后、90后的崛起,他们对自我、个性、非主流的崇尚以及对新事物的追捧是的山寨文化有了很好的发展空间。山寨文化对权威的挑战,其模仿、调侃和自娱自乐的一面与人们的追求发生了共鸣。主文化不再能依赖高压手段成为世人接受的唯一文化,亚文化广泛、迅捷的传播使主文化在一定领域、一定层面上被空置。山寨文化作为亚文化的一种存在形式,理所当然受到人们的拥戴,成为表达他们想法的工具。

3.网络为其发展提供了土壤。社会文化的资源分配从来就不是合理的,少数精英控制着大部分的资源,大众却鲜有选择的余地。这就导致了发言渠道的不畅通,人们没有表达需求和心声的有效途径,互联网web2.0时代的到来则改变了这样境况,它成了交互的场所。这种交互不仅体现在不同的网站服务之间,还体现在用户和Web之间在浏览器上的交互。互联网具有低门槛、高参与、开放性、自主性的特征,为民间文化提供了天然的表现舞台。山寨文化正是借助网络而走红,同时也将靠它继续延续下去。

当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山寨文化便有了发展的广大舞台,他不会是昙花一现,而是会深入社会的每个角落,落地生根。

三、发展山寨文化的重要性

1.山寨文化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丰富了文化生活,是对主流文化的补充。山寨文化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受到一部分人的追捧,它的创新、模仿、调侃的一面为草根阶层创造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文化形态。比如山寨春晚,就是一帮热爱表演的人的晚会,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展现自己的绝活,这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展示,在满足自身文化追求的同时也使喜爱这些文化的人得到了精神的愉悦。主流文化所宣扬的内容并不能为所有人接受,一味的强制推行只会招来更多的反抗和抵制。山寨文化是对主流文化的合理补充,它的存在可以促使主流文化自身的反省,寻找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更好的发展自己,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2.有利于社会良性发展,创建和谐社会与文化。在当前社会矛盾不断增多的今天,民众需要一个发泄的途径,排解心中的苦闷。山寨文化有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模仿社会上的著名人物或者事件,进行调侃和讽刺,通过网络的广泛宣传,引起社会注意,这样甚至可以揭露社会的阴暗面,使那些社会矛盾暴露出来,尽早得到解决,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如果社会矛盾和不满情绪得不到合理解决,越积越多,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就会大增,危害社会和谐。

3.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除了经济和科技的硬实力的竞争外,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的竞争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我国最近几年一直大力建设文化产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都是以官方文化为主体与他国竞争,很少见到民间文化的身影。民间文化有着突出的民族特色,可以弥补主流文化的不足,增加文化产业的多样性,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山寨文化是民间智慧的体现,虽说难登大雅之堂,但是只要加以创新和改造,是有其发挥的空间。

四、山寨文化向何处去

备受争议的山寨文化到底会怎样发展下去?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首先应该加强对要正确的山寨文化观的宣传,使大众了解真正的山寨文化。其次山寨文化要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继续向前发展,就要加强自身的创新成分,创造出更多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文化内容,丰富大众的文化生活,真正的深入人心。尤其是对于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山寨文化的山寨产品若能突破盗版、侵权的嫌疑,掌握核心技术,这对增强我国的技术创新和名族创新力都是很有必要的。最后山寨文化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尺度,在调侃和挑战权威时,不能出现恶意的诋毁或者低俗等不好的方式,要站在建设和谐文化和社会的高度,求同存异,共同发展,防止人们对其产生厌恶情绪。

参考文献

生命的重要性第4篇

【关 键 词】 闰土;悲剧;儿童;迫切性;重要性

闰土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里的人物,读完小说,我们就会感觉到有一种悲伤情绪笼罩着心头,这对我们现在的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无疑是敲响了警钟――一个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的人生注定是要失败的。

一、闰土的人生履历写满了辛酸,封建社会摧残了他的身心健康

1. 少年闰土错失了读书的机会,美丽的故乡并没有给闰土之后的生活带来幸福。“我”回忆中的故乡是一个带有神异色彩的美丽故乡。它的“美”,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感受得出来:

“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里有“深蓝”的天空,有“金黄”的圆月,有“碧绿”的西瓜,少年闰土有一副“紫色”的圆脸,脖子上带着“明晃晃”的、“银白”色的项圈,海边有五色贝壳,“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还有各种颜色的鸟类:稻鸡,角鸡,鹁鸪,蓝背……在这里,没有一种色彩不是鲜艳的、明丽的,任何两种色彩之间的对比都是鲜明的,它构成的是一幅“神异”的图画,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我”回忆中的“故乡”是一个美好的世界,这个世界实际是少年“我”美好心灵的反映,是少年“我”与少年闰土和谐心灵关系的产物。但是,这种心灵状态不是固定的,这种心灵关系也是无法维持久远的。社会生活使人的心灵变得更加沉重,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当成年的“我”重新回到“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时,这个回忆中的“故乡”就一去不复返了。在这时,他看到的是一个由成年人构成的“现实的故乡”。

很遗憾,少年闰土虽然生活在这样美丽的故乡,但是,他没有读过书,成了文盲,这就给他后来的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

2. 中年闰土生活艰辛,这可从作者对他的描写上看得出来。外貌上,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动作上,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显得迟钝麻木。对人的态度态度上,对“我”恭恭敬敬,称呼“我”为老爷,和“我”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对生活的态度上:悲哀、痛苦,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只好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这样的人可怜又可悲!

3. 封建社会的客观因素是造成闰土的悲惨命运的条件之一。小说《故乡》中的闰土,是一个旧中国的农民,处于辛亥革命前后那特定时代和环境之中,以海边沙地为生活来源,成为一个精神近乎麻木,在生活中只是默默承受和挣扎的贫苦农民,他的希望和精神寄托,只是在于神佛之类的偶像,让人们看到国民的麻木认命和精神空虚的弱点。

生活剥蚀了他的青春,辛劳却没有得到幸福生活,任其挑选东西也只要长桌、椅子、香炉、烛台、抬秤和草灰,他的这种选择,是出于自己是个农民的身份,出于农民身份的实用,是为了生计和精神寄托。他看望近三十年未见而且早就想见的老朋友,带上土产品,抽空而来,匆匆而去,也是出于农活的繁忙,这是中国勤劳质朴的农民的一些共性特点。已经是一个被封建礼教毒入骨髓的形骸了,是一个被掏空了灵魂的躯壳,哪里还有一点少年闰土的形迹。

二、闰土的悲剧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个人原因也难逃其咎

我个人觉得闰土的悲剧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按作者的意思是那万恶的封建社会,但我觉得这并不完全,闰土的悲剧固然是封建社会下的一个普通农民的悲剧,闰土的卑微与奴性很大程度上是深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和观念造成的,但这一切并不都归咎于封建社会,也有个人的原因,归纳起来,就是:(1)闰土从小爱贪玩,白天到海边拾贝壳,夜里守西瓜地,有刺杀猹的行为。(2)12岁了,根本没有读书的念头,荒废了学业。(3)捕杀野生动物,不懂得动物也是人类的朋友,散志。(4)闰土的父亲对子女教育方法不当,将希望寄托在后代闰土身上,为了怕儿子死了就给他取名为闰土,还在神佛面前许下心愿,并给他戴银项圈,相信封建迷信。(5)闰土深受父亲的影响,也学会了崇拜偶像,具有浓厚的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等级观念。(6)孩子生多了,生活当然会受到影响,这也是造成闰土贫穷的一个重要原因。(7)没有远大的理想抱负,没有崇高的追求目标,逆来顺受,变得满脸愁容,麻木迟钝。(8)不珍爱生命,抽旱烟,摧残身体。

三、闰土的成长经历凸显出儿童教育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闰土所处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然而,闰土的影子还时常浮现于我们脑海中,闰土的悲伤成长经历不妨可以当作对当今青少年教育的反面教材,能对我们的青少年教育起到警示作用。下面,本人针对当今青少年的生命教育问题,谈三点看法:

1. 青少年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教育学》指出:“影响儿童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遗传和环境的影响,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这些影响中起着主导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日益发展,文化日益多元,观念日益开放,资源日益丰富,为青少年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给青少年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此外,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迫切需要培养青少年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进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2. 青少年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的生命质量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生命教育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根基。全面发展的青少年只有拥有健康的生命根基,才能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和塑造,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把他们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加剧,个体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与此相伴,青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重视生命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课题,也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必然趋势。

3. 青少年生命教育是由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生理发育逐步成熟,但心理发育却相对滞后。在这个时期,青少年极易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如果青少年在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常常得不到及时的指导,对无法预料且时有发生的隐性伤害往往难于应对,就会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等现象。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之家庭贫困、就业困难等问题的客观存在,特别是当代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社会经验不足,缺乏一定的耐挫力,稍有不顺,容易走极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这些特殊性,决定了教育必须正视青少年心理发展落后于生理发展的实际,对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及时加以疏导,使其向积极的方面转化。

综上所述,《故乡》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深刻的,闰土也就成了人生中失败者的典型,他的成长经历,也就是旧中国的普通农民的成长经历――曲折、痛苦、心酸。闰土的悲剧可以警示后人:教育要从儿童抓起,否则就是闰土的翻版!

【参考文献】

[1] 钱理群,王得后. 鲁迅小说全编[M].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63~65.

生命的重要性第5篇

关键词:幼儿园与家庭教育;幼儿着装问题与策略;着装的重要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83-1一、幼儿着装问题的危害

1.幼儿着装问题看起来是小事,有时它也是威胁幼儿安全的大事。着装不安全对于幼儿来说隐患多,有的隐患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很难发现,但当幼儿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时,服饰的安全与实用就非常重要了,如果成人不注意幼儿的着装安全,那么将会给幼儿的生活,甚至生命带来危害。例如:小班小朋友手的肌肉发育较差,不能完成系鞋带这样困难的动作,当鞋带松开没被老师及时发现就容易摔倒摔伤;有的小朋友鞋子、衣裤过大或过紧,行动起来极不方便,一不小心就会摔跤。大、中班孩子能力稍强,但是往往衣服的式样更加的时尚和成人化,有的衣服拉链在后面或者侧面,孩子们就难以操作,生拉硬拽就会掉扣子或者拉链头,午睡时孩子会偷偷拿出来玩,将扣子吞到肚子里,也将造成危险……这些安全隐患,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在幼儿园过上集体生活就暴露出危险性来。

2.幼儿着装成人化也影响着幼儿审美心理的养成。在幼儿生活成长的环境中,任何一种刺激都会影响着幼儿审美观的形成,其中也包括幼儿的穿着打扮。现在很多家长给女孩子暴露或者时尚前卫的造型,在无形中扭曲了孩子们的审美观,让孩子穿这样的衣服不是培养真正的自信和个性,相反对孩子是一种误导,倘若长大了,形成了以“露”为美的习惯的话,将会失去最起码的廉耻观,也影响了幼儿审美心理的养成。

3.幼儿着装问题也在无形中助长了幼儿间或者是家长间的攀比心理。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们在选择孩子衣服时,衣服的质量似乎已经不是最首选的条件,考虑更多的是各种童装的品牌,似乎衣服的品牌越大就越能满足自己的攀比心理,这也在无形中让孩子们在自己的着装中产生了和同伴的攀比心理,影响幼儿健康心理的养成。

二、深刻认识幼儿健康着装的重要性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的健康不仅包括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同时也应了解幼儿着装的安全健康,因为幼儿的着装安全关系着其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首先健康着装促进幼儿健康体魄的发展。健康的着装可以让幼儿自由的活动,少了衣服的牵扯,少了裤子的束缚,少了鞋子的不跟脚,孩子们才能快乐活动,有了健康快乐的活动,才能让孩子们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其次健康着装树立幼儿正确的审美观。作为父母或者老师,应从小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品味,笔者认为最直接的就是从穿着上让幼儿认识到什么是美。幼儿的服饰装扮,既是他们审美观的反映,也是其审美能力的反映,我们如果能及时、正确地引导幼儿追求服饰美,对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幼儿优雅的审美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解决幼儿着装问题的些许策略

1.引导家长为孩子选择适宜的服装。成人在为幼儿挑选衣服时首先应该注意服装的舒适性,其中包括服装的面料、式样以及大小的问题,幼儿的服装宜以全棉材质的面料为主,式样以童趣、简单大方为宜,而服装的大小应该是方便幼儿的活动;其次幼儿的服装应该便于幼儿自己的穿脱,选择能够让幼儿清晰分辨衣服前后的服装;最后幼儿的服装应该要适合集体生活,因此不宜选择过于贵重的衣服,或者式样和花纹过于繁杂花哨的衣服,以免影响幼儿的注意力。

2.注意成人自己穿着打扮的适宜性。80后的一代如今已为父为母,生活在时尚的前沿,他们的穿着打扮也是紧跟时尚潮流,而他们的穿着打扮无形中影响了孩子们的审美观,同时也激起了孩子们模仿的欲望。而在孩子们生活的幼儿园,一些教师的穿着打扮也显得不得体,如吊带衫、超短裤以及高跟鞋的穿着也影响孩子,因此我们要解决幼儿着装中存在的问题,成人自己的穿着打扮首先应该适宜,给孩子们一个健康的穿衣榜样。

生命的重要性第6篇

一、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之所在

初中生物学科是渗透生命教育的最佳学科,生命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展开。作为生物学老师,我们不能单纯地传播教材里的知识点,不能单纯地按照大纲和教材的理论说教,应当把生命的丰富内容以及生命的奥妙传达给学生;并结合实际,渗透到各部分的相关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更接近生命的本质。因此,将说教改为让学生单独体验和感悟,这样得出来的结论才更能让学生有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更能让学生对生命的奥秘充满探索的欲望,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生命。

任何一个新生命的到来都要经过孕育的过程,生命的孕育和生命的发展是生命教育中的一个方面。初中生物学教材中包含着生命的孕育、发展等过程,渗透生命教育后的生物课不仅仅是让学生明白这些知识,而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来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惜,在生活中以热爱生命的积极态度应对每一天。通过生命教育的渗透,学生也会懂得对他人尊重、关怀和欣赏,这有利于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二、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所包含的生命教育的内容

1.初中生物学教材中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内容

生命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初中生物学教材中讲述的重要内容,新生命的孕育、发展到诞生的过程也是重要内容。此外,初中的生物教材中还有一个人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征、人体遗传和变异,对人的整体性也有一定的涉及。同时在初中生物学教材中还有一些常见遗传病和常见的传染病的介绍。通过对初中生物学教材的学习可以懂得健康的概念,从而形成健康的饮食作息规律。同时也能懂得一些遗传病的特征,懂得预防一些常见的传染病,对一些常用药也会有一定的认识。通过对初中生物学教材的学习可以认识生命的基本状况。

2.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生命,进而珍惜生命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包含了一些生物繁殖的内容,通过对此的学习和老师的讲解,可以让学生认识生命,感受到生命到来的不易。这些知识能让学生懂得生命在大自然中的渺小和神奇性,从而让学生体会生命到来的艰难程度,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珍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利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生命的本质,比如,在讲到“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时,就可以利用电子教学的模式,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让学生较为直观地认识这个过程。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豪,因为在父亲的几亿个精子中,经过层层的筛选,最终只有一个最强壮的可以与卵细胞结合,从而产生新生命。从受精卵形成,再到新生命的降生,这其中需要经过母亲长时间的孕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

3.让学生对于生与死有自己的思考

世间有生命的万物都有生死,生老病死是世间永恒的规律。通过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加强生命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生命的珍贵,正是因为每一个生命都会死去,生命才显得更加珍贵、更有价值。如何活在这个世界上才更有尊严,是生命价值的重要体现。让学生对生与死有更好的思考,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也是生命教育的终极目标。有意义、有价值、有尊严的生命应该是每一个学生的追求。

4.启发学生思考平等对待生命、尊重每一个生命

生命的重要性第7篇

关键词:营销策略;营销管理;产品;生命周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行业的竞争已经异常激烈。企业要使自己的产品适时打入市场并迅速扩大市场份额,企业要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并保持高速的发展,企业的营销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产品生命周期的营销策略管理作为营销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之一,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

一、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

通常,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与盈利情况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这种变化的规律与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命一样都有出生、成长、成熟直到衰亡的过程。产品生命周期也称产品寿命周期,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所经历的全过程,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共四个阶段。每个时期都反映出顾客、竞争者、经销商、利润状况等方面的不同特征,企业可以根据产品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显著特征而采取适当的营销策略,满足顾客需求,赢得长期利润。制定最佳产品组合和营销策略必须了解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市场特征,产品组合和营销策略也相应不同。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分析主要是通过对产品的销售量和利润随时间的变化来进行研究的。

二、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营销策略

(一)导入期

在导入期,不论企业强弱,它们所注重的都是独特企业竞争力的开发和与之相关的商业模式的建立。在这一阶段,投入的需求很大,此时的指导思想是迅速建立市场份额,采用各种办法加快产品扩散的速度,利用竞争者少的有利时机抢先占领市场。企业要主动缩短导入期的时间,降低产品的市场风险。此时应积极收集市场夺新产品的反应与意见,以促成产品的技术完善和最终定型,在很好地把握市场需求变化的基础上,完善生产技术,保证产品性能的实现和质量的稳定,并确保生产能力的协调和销售渠道的通畅。产品销售的重点在于吸引对新产品不了解的顾客和向潜在的消费者介绍新产品,引导他们进行试用。企业可以“创造”需要,突出强调新产品所能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和利益,可以采用赠送、试用、较大的折扣等方式来争取消费者。在销售渠道的建立和拓展方面,应给予中间商较大的利益和保证,刺激中间商积极推销新产品,如给予较大的让利,加大合作广告津贴,给予中间商强有力的技术和服务支持,适当减少中间商的进货风险等。

(二)成长期

产品由导入期进入成长期的显著标志是消费者对该类产品的需求加速增长,市场也很快地扩大,使得产品销售量急剧上升。如果说导入期的市场等待企业去开发,而成长期的市场就已被大部分的占领,企业发扬“钻”劲和“挤”劲才有可能进入。在成长期,企业面临的任务是巩固自己的地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为幸存者。营销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在竞争中开拓市场,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就是说是一种成长策略,其目标是在快速扩张的市场中保持相对的竞争地位,只要有可能就加以扩大,即在扩张的市场上成长。

此时企业营销策略的核心是维持其市场增长率,使获取最大利润的时间得以延长。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已不再是“如何让顾客试用其产品”,而是“如何使顾客偏爱其品牌”。所以企业在营销策略与方法上也需要进行相应调整,企业在此基础上还需投入资源发展新的销售和营销能力,并根据现有的财务需求和相对竞争地位决定投资于哪一种相对优势:差异化、低成本还是集中战略。

1、产品方面。注重产品的质量,并配合以良好的包装和完善的服务,力争创出名牌。在同类竞争性产品很多的情况下,名牌产品往往是一枝独秀,供不应求,所以创立名牌是增加销售的根本保证。

2、价格方面。分析竞争者的价格策略,维持原价或在适当的时机降价以吸引价格敏感型顾客,这样既可以增强竞争力,又可以吸引消费者。但是企业必须慎重对待降价方式,以免引发残酷的价格竞争,使得企业与竞争者两败俱伤。例如,近几年格兰仕微波炉的大规模降价促销,带来了微波炉市场的价格大战。格兰仕凭借其雄厚的实力和低成本战略,挤垮了大部分竞争对手,迅速占据了国内的微波炉市场的半壁江山。

3、渠道方面。面对较高的产品销售增长率,企业不仅应保持其销售渠道的通畅,而且应积极开发新的销售渠道,并加强各渠道之间的联系,使产品的销售面更加广泛;这时由于产品的品牌形象已经建立,采用广泛的销售渠道不会影响产品形象。

4、促销方面。继续开展各种促销活动,此时的促销重点不再是新产品的介绍,而是转向对消费者的诱导和说服,使其产生购买欲望与购买行为。广告的重点由提高产品的知名度逐渐转向建立产品信赖度与购买量,把报道消息的广告转换为强调自己的产品优于竞争者产品的广告。成长期的广告不仅要使潜在的顾客知道本产品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了解本产品的质量、性能、特点以及在哪些方面优于竞争者。例如,现在市场中有很多同类的保健品,有的企业在广告中多次强调其产品是蓝瓶包装,提示消费者将其与竞争者品牌区别开来。

5、市场方面。竞争者的进入,使原有市场的需求趋于饱和,使产品的销售增长率趋于下降,企业应积极寻找和进入新的市场。企业在对市场进行重新的细分后,寻求与识别尚未满足的细分市场并迅速进入。

(三)成熟期

成熟期是产品生命周期中最长的一个阶段,它又可以细分为三个小阶段,首先是“成长成熟期”,这一时期商品销售在缓慢增长,这是由于晚期大多数加入购买和现有顾客重复购买引起;其次是“稳定成熟期”,这一时期商品销售量到达顶点;最后是“下降成熟期”,这一时期商品销售缓慢下降,部分顾客转向其他更新的产品。

成熟期的营销策略的指导思想是:首先维持已有的市场占有率,不要被竞争对手挤出市场;然后选择进攻性策略,扩大销售并尽量延长这一阶段的时间,或是促使产品生命周期出现再度循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收益。此时企业的突出问题是“如何更有效地竞争”。一般来说,可供企业选择的策略有市场改良、产品改良、营销组合改良三种。

1、市场改良策略。市场改良策略的目的是为了在巩固老顾客,尽可能赢得新顾客的基础上,开拓新的市场,提高成熟期内的产品销售量。它是通过改变产品的用途和销售方式或消费方式来实现的。第一,通过市场的再次细分,寻找和进入那些还没有使用该产品的新市场。第二,加强品牌地位,争取竞争者的市场。设法吸引竞争者的顾客试用或使用本企业的产品。第三,通过开发现有产品的新用途来延长产品成熟期,并开拓崭新的市场。第四,通过促销努力来激励消费者增加其产品的使用率或使用量。例如,牙膏广告可以说服人们不仅要早晨刷牙,晚上也要刷牙以保护牙齿的健康。

2、产品改良策略。产品改良策略是产品本身经过适当的改变后,重新推向市场,使之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要。产品改良有以下方式可供选择:第一,品质改善。其目的是增强产品的功能及各项技术指标,如耐久性、可靠性、安全性、方便性等。第二,特性改善。指增加产品的新的特性或功能,扩大产品的多方面的适应性。如电视机增加自动选台与录像功能。第三,式样改善。其目的是加强产品外观上的艺术诉求,增加产品的外观美感。第四,用途改革。指在改变技术和设备的条件下发展产品的新用途。不断发展产品的新用途,产品就会不断再生,不会陷入销售饱状态。第五,服务改善。其目的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对服务的改善,实际上就是增加了产品的价值,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利益,并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海尔公司就是以优质的售后服务而著称的。

3、营销组合改良策略。针对成熟期产品的特点,企业有必要通过改变其营销组合因素中的一个要素或若干要素,来刺激产品的销售,以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第一,价格改革。在成熟期的产品一般采用降价的策略,以打入新的市场并吸引同类竞争性品牌的使用者。第二,渠道改革。力争进入各种类型的、更加广泛的销售渠道。第三,促销改革。包括销售促进改革(优惠、折扣、展销等),加强售前售后服务和保证,加强人员推销力量,增加广告力度等。

(四)衰退期

产品销售量在成熟期缓慢增加直至缓慢下降,一般来说可以稳定一段时间。若销售量的下降速度开始加剧,且利润水平很低,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产品已进入衰退期。此时,产品供过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并且企业过去所采用的增加销售费用、降低产品价格等营销策略亦基本无效。因此在衰退期企业营销策略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有效地处理衰退产品。当企业分析产品确实进入衰退期后,则应在继留决策或丢弃决策中选择其一。继留决策指企业决定在产品衰退时,不应盲目地立即撤退,而是应首先观察市场。由于竞争企业相继撤出市场,继续留在市场内的企业往往可以接收他们留下的顾客而暂时增加销售量。丢弃决策指企业决定在产品衰退期丢弃产品,撤出市场。当产品衰退期到来时,企业也不应盲目坚持或犹豫不决,尽快撤出市场。

1、继留决策。如果企业选择了继留决策,有三种营销策略可供选择。第一,连继策略,即过去的营销策略维持不变,市场、价格、渠道、促销等与过去完全相同。第二,集中策略,即将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于一些最有潜力的市场与销售渠道,开展比以前更强的全力以赴的促销活动。第三,收割策略,即大幅降低促销费用,减少促销人员,价格维持不变甚至稍有提高。虽然这会加速产品衰退,但可以增加眼前的利润。在顾客对本品牌高度信任与忠诚的条件下,实行这种策略也能维持以往的销售水准从而增加利润。

2、丢弃决策。如果企业决定在产品衰退期撤出市场,则应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丢弃方式,企业必须决定是直接丢弃产品,还是将产品的商标、生产权和设备转让给小企业继续生产。通常后者较为有利,不仅可增加企业收入,还可满足市场剩余顾客的需求。第二,丢弃时机,企业必须决定是当机立断地快速撤出市场,还是逐步减少产量,有序地撤出市场。

三、推动产品生命周期的营销策略管理的主要因素

现在不管是在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越来越重视产品生命周期的营销策略管理,在很多的客观因素推动下,这种管理方法确实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第一,市场需求。消费者需求变动的方向和变化的速度与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和长短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随着消费者需求的离散化和需求更新的速度加快,大大缩短了很多产品的生命周期。

第二,技术变革。技术的革新是是影响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因素,随着技术的革新速度的日益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已呈现出不断缩短的趋势,不少行业从而不得不面对新产品的开发和新一轮的竞争。例如,在小汽车行业,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种车型的生命周期长达15-20年;在50年代其生命周期平均为10年左右;在80年代缩短到3年左右;到现在基本上半年就有一种新车型出现了。

第三,市场竞争环境。随着很多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和国内市场的国际化程度的提升,将使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同时也要求企业对产品的开发与维护投入更多的资金,管理也应更加专业。

第四,政策法规。政府从维护社会整体的利益出发,可能会采取一些经济手段,例如,用提高关税、减少银行贷款等方法限制某些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甚至可能采用行政手段来干预产品的市场生命,如通过产品质量、卫生检验标准等方法来保护一些产品或加速其淘汰。

第五,内部压力。例如,股东对利润过低而不满、销售人员对产品推销产品压力过大而抱怨等因素也会迫使企业采取必要的行动。

四、判断产品生命周期的方法

判断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将较直观地反映企业产品的现有销售和利润情况,而且能够反映产品所处阶段的特点以及未来的市场趋势,从而更好地客观指导企业实施恰当的营销策略。通常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方法来判断产品生命周期。

第一,从企业的角度看销售增长率。从每个产品的销售增长或缓慢、增长快速或负增长就可以判断其大体的趋势。当然有些产品的销售情况忽高忽低,变化不规律而难以把握。这时就要应用回归分析技术找出规律。一般来说,当销售额的逐年的实际增长率为0.1-10%时,产品处于导入期或成熟期;当销售增长率大于10%时,产品处于成长期;当销售增长率小于零时,产品处于衰退期。在做销售分析时,一定要把历史数据按月排列出来,在两年或更长的时间内进行趋势分析,并且注意淡旺季的销售差距和促销与正常销售的差距,这样就能看出一个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第二,类比判断法。参照类似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和各个阶段的特征来划分新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的阶段。

第三,普及率法。以产品普及率来划分产品市场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当普及率小于5%时为导入期;当普及率为5-50%时为成长期;当普及率为90%以上为衰退期。

第四,消费者角度来看市场渗透率和忠诚度。如果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是靠渗透率取得的,说明产品还是处于成长期;如果企业的产品是靠忠诚度来达成的,则产品进入了成熟期。

第五,从竞争者的数量来看。如果竞争者激剧增多,产品仍然处于成长期;当竞争者开始退出,竞争者的数量减少时,应该注意产品是否开始进入成熟期后期或是衰退期。

五、产品生命周期的营销策略管理的其他注意事项

第一,加强数据库的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的营销策略管理是以统计资料为基础进行的理论推导的结果,它是主要通过产品的销售量和利润随时间的变化来进行研究的。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来支持,所以企业加强信息数据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没有信息数据的管理,也就无法进行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

第二,判断方法的综合应用。以上判断方法主要是依据主观经验,辅以少量的数据计算,仍属于定性分析范畴,并且在应用时要根据产品的自身特点与所处的市场环境特点综合利用数种方法。

第三,产品生命周期变化与营销策略的相互影响。企业根据产品生命周期曲线的变化趋势和特征,来做出营销策略的调整;而营销策略的调整又可能引起产品的销售量的变化,从而改变产品生命曲线的下一个阶段的变化。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使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判断、预测工作更加复杂。

六、结束语

产品生命周期的营销策略管理为企业产品的更新提供了战略指导,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对企业制定营销目标的影响是不同的。市场经济的竞争复杂多变,企业只有掌握市场的主动权,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进行正确的产品生命周期的营销策略管理,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致胜的有力方法,企业应在营销管理工作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营销策略,以求在发展道路上闯出一条适合于自身发展的、独特的成长之路。

参考文献:

1、李业.营销管理[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生命的重要性第8篇

论文摘要:人对生命的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科学的生命观,导致他们不能正确理解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知道怎样去实现生命的价值。因此,明确生命观的内容,在大学生中开展一定的以生命观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对于他们如何通过社会实践去实现生命的价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人的生命的产生有其特殊性,即人类个体生命是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所谓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个生殖细胞(通常是精子和卵)的结合从而产生后代的方式”。有性生殖的好处在于它所提供的后代总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个体的重复性,永远保持着人类生命的生机与活力。因此人类个体生命总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无可替代”的具有唯一性的生命。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栋梁、接班人和充满生机活力的群体,不仅要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生命观,而且更应该懂得珍惜和热爱生命,以及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实现生命价值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生命观缺失的主要表现

我们的教育从小学到中学,采取的主要是应试教育模式,教育内容主要围绕升学而展开,基本上忽视了对生命本身的教育,偏离了人是教育的目的这一根本的指导思想,大学教育也是如此。目前中国的大学教育模式,主要分为公共课教育和专业课教育。而作为公共课教育重要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本应该承担起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任务,但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分注重政治陛和方向性,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生命观的教育,这不能不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一个很大的遗感。正是因为这一教育内容的缺乏,导致了大学生生命观的缺乏,从而造成了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由于生命观教育的缺乏所导致的大学生生命观缺失的主要表现有:

一是忽视了生命存在的基础性价值。人的生命是特殊的存在,具有特殊的存在价值。这种特殊的存在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的生命相对于其他非人类生命而言具有特殊的价值,就是人具有其他生物所没有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功能;二是人类个体相对于人类其他个体而言,生命存在具有唯一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因而所有人类的个体生命都是地球上唯一存在的个体,所以我们应该热爱和敬畏生命,因为这是个体用生命去创造所有可能性的基础。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缺乏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认识不到生命存在的基础性价值,因而导致在大学校园经常出现大学生自杀和杀人事件。无论是自杀还是杀人,都是漠视生命存在的表现,都是否定生命存在基础性价值的表现。

二是忽视了生命实现的创造性价值。认识到生命具有存在性价值只是理解了生命的最基本层面。如果仅仅把生命理解为存在性价值,则人类的生命就和其他动物的生命没有实质上的区别,因为任何生命都有存在的价值。我国高校扩招所导致的教育产业化使大学生群体空前膨胀,相当多的大学生丧失了天之骄子的优越感,整天沉溺在网络游戏、恋爱和赚钱之中,思想颓废、不思进取,不断在浪费宝贵的生命。他们没有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不仅仅是存在,而更重要的是去实现生命的价值。也就是说,生命更高的、更大的价值在于:以保存和珍惜生命为基础,通过社会实践实现生命的价值。所以生命存在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可以创造出远远大于生命本身的价值。

三是忽视了生命本身的超越性价值。人的生命具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去超越生命本身的能力。生命正是在不断超越自身的过程中体现其价值的,这也是人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动物的生命是既定的,它们无法完成对自身的超越;而人的生命是未定的,其本质具有超越性。相当一部分当代大学生看不到生命的创造性和超越性,他们或是被动享受社会提供的物质条件,简单地重复生命消费活动;或是以一种经验的方式重复生命的其他活动。没有了超越本性的生命,不仅导致个人无法超越自己,更为重要的是,也使社会的发展受到影响。

四是忽视生命意识对行为的指导性作用。生命意识是对生命认识的自觉,是对生命的体认和感悟。生命意识对人的行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缺乏生命意识,就认识不到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不会去热爱和珍惜生命,也就不会理解生命的超越本性。当代大学生由于缺乏生命观教育所导致的生命意识淡薄现象非常普遍。一是表现在有部分大学生因为恋爱受挫、成绩不好等简单的事情而选择自杀来解决问题;二是有少数大学生因为一些小事而伤害甚至杀死其他的同学或老师,比如云南大学马加爵杀害同学的事件及中国政法大学程春明副教授被学生杀死在课堂上等,都反映了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淡漠,从而无法正确指导自己生命中的行为。"

二、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处在人生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因为这个时期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教育,将会对其一生产生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而生命观又是大学生个体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思想内容。缺乏生命观或者具有不正确的生命观,会使大学生无法正确认识和理解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严重制约和影响大学生生命质量的提升和生命品质的实现。另外,生命观教育还是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针对大学生生命观缺乏的现状,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在培养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优势,在大学中开展生命观内容的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1.生命存在观教育。马克思说过,“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有生命个体的存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性条件,而个体只有首先保持有生命的存在,才能在社会中实现生命的价值和体现生命的社会性意义。因此大学生首先要树立生命存在观,充分认识到生命存在的重要性,学会有意识地有效地保存自己的生命,学会热爱和珍惜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存在。“每一个存在者都满足于自身。没有一个存在者会否定自.己,会否定自己的本质性;没有一个存在者对自身来说是有限的。”人不仅有保存生命的强烈欲望,并且生命还有朝向未来的无限可能性,会在生命历程中不断扩充其内涵。大学生应该把保存生命作为自己人生的基础性价值,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充实生命的存在内涵。

2.生命独特观教育。人类生命是自然界伟大的奇迹。人的生命既有相对于动物生命而言的独特性,又有相对于他人生命而言的独特性。生命独特观包含三个层次:一是生命现象对非生命现象的独特性。生命现象的出现是物质世界演化的奇迹,是对非生命现象存在方式的根本性超越。二是人类生命对其他生命的特殊性。马克思曾经说过,“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而动物则是无意识的个体存在物;人能够意识到自己和其他事物的存在并能改造他物,而其他生命则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只能适应环境。三是人类个体相对于其他人类个体生命的独特性。每个个体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生命无论从肉体到精神都有不同于其他生命的特殊性。大学生要学会理解人类及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学会尊重和敬畏人类生命。如果大学生缺乏生命独特观,就会忽视人类生命存在的独特价值,也就无法理解生命在展开和实现过程中的精彩。

3.生命品质观教育。个体生命虽有其独特性,但独特性却不是它的最主要的存在方式。“每一种生命都十分脆弱,当它的生存之境突变之时;每一种生命又可以是相当强大,那是它依存于和谐的生存之间。”所以生命在存在过程中具有极大的变异性。生命品质的高低取决于个体把自己的生命放在一个怎样的位置。大学生怎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生命品质?一方面要努力学习,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不断充实生命的内涵;另一方面要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到社会中,通过社会实现生命的价值,不应该把自己的生命封闭在自我的狭小天地。生命只有融人社会,在生命的相互依存中才能变得强大。当生命从社会和他人那里获得支持的时候,就具备了提高生命品质、创造生命基础的前提和基础。

4.生命超越观教育。人类生命是一种超越的存在。生命超越观有两层含义:一是生命对物质世界的改造和超越。生命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完成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并创造出世界上没有的东西,从而达到影响和改变客观世界并满足人类需要的目的。二是人类生命对自身的超越。生命从来就不满足于自身存在的现状,它会通过生命本身的实践活动不断超越生命存在的现实,提升生命存在的价值,以其超越性不断更新生命存在的内容和方式。存在不是生命唯一的和主要的目的,超越才是生命的本质所在。大学生只有认识到生命是在不断超越自身的过程中体现其真正的价值,才能体验到生命存在的幸福感,也才能意识到社会对其生命存在的认同。"

三、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途径

人的生命观不能自发地形成,即使可以自发形成,也是不系统的和不完善的。因此,进行生命观的教育就成为了培养大学生生命观的最主要的途径。那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途径来培养大学生的生命观呢?有学者认为,生命教育主要包括尊重生命、体验生命和超越生命的教育。根据国外生命及生命观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生命观的内容,培养大学生的生命观至少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的转变。大学生生命观教育首先是一个思想和观念上的问题。在生命观的问题上,中国人注重对外在的物质层面的追求。我们现在也还在宣传人为了抢救或维护国家、集体和他人财产而牺牲生命的行为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当然,维护国家、集体和他人的财产不受侵犯是十分合法和道德的行为,问题是为此而牺牲生命的行为值不值得提倡。根据生命神圣和生命至上的原则,人的价值应该大于其他任何东西的价值,因此为物而牺牲生命的行为无疑违反了生命存在的基本原则,对此不应该加以提倡。培养生命观,首先就要大学生转变思想和观念,把人而不是把物确定为社会的中心,充分意识到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同时还要认识到生命价值的两个层面:即存在价值和超越价值。存在价值是超越价值的基础,超越价值是存在价值的深化和生命最本质的内涵,人只有在存在价值的基础上才能最终实现超越价值。

2.改善社会环境。一个正常的人类社会,应该是以人为中心,始终把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的社会;应该是尊重人的生命,给人的生命价值的实现提供广阔发展空间的社会。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生命观,就是要他们都来真正关注人的存在和人的生命,形成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社会意识。大学生也生活在社会中,其意识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的影响,只有在一个以重视生命为基础条件的社会里,人才能形成真正的科学的生命观。

3.开展生命观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仅应该成为大学生世界观培养的重要途径,也应该是培养大学生生命观的重要途径。结合国外生命观教育的实践,实施生命观的理论教育应该从三个方面人手:一是以学校教育为主,在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增加有关生命意识观的内容;二是开设生命观教育方面的专门课程,让大学生接受系统化、理论化的生命观教育;三是可以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介进行生命观方面的理论教育。生命观教育的实践教育方面主要是要求大学生多接触和了解社会,多参与到与生命活动有关的社会实践中去,让大学生充分体会人的存在的意义和人在改造社会中的伟大作用和现实价值,从而使大学生认识到生命存在的重要性,坚定他们珍惜生命、投身社会和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信心。

生命的重要性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4)01-0094-04

近年来,随着生命教育在世界范围的广泛开展,我国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探索掀起了一股热潮,许多专家学者和教育行政部门从多个角度和层次对大学生生命教育开展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还缺乏深度和系统性。因而,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推进大学生生命教育,必须坚持科学化统领,不断提高大学生生命教育科学化水平。

大学生生命教育科学化是指在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遵循生命教育的客观规律并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生命发展的个性特点,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有创造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培养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具有人文精神、关爱情怀和高生命品质的人。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科学化的内涵

大学生生命教育科学化内涵的界定,必须考虑到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独特性,生命教育的规律以及时代的发展等因素。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是个体生命发展的最高目标,也是衡量生命教育的最终尺度。

1.以人为本:大学生生命教育科学化的灵魂

以人为本,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已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和积极实践。在现代教育工作中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把人才培养放在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尊重人的本性,重视人的能动作用,挖掘人的潜能,体现人的价值;就是要“坚持一切从人出发,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充分调动和激发教育对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的观念” [1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生命教育科学化的灵魂。对于肩负着重要使命的高校来说,“以人为本”实际上就是以大学生为本,高校不能只传授大学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领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这也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价值追求。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中心,教育和引导他们关爱、珍惜生命,提高生命价值和质量,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生命的意义。

大学生生命教育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必须以提升大学生个体的生命质量为宗旨,为大学生个体的生命成长和发展服务,关注大学生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第一,强化大学生生命发展的主体地位。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而只有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才具备条件和保障。因此,我们要尊重大学生生命发展的主体地位,给他们广阔的发展空间,帮助他们实现个人价值,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有责任、有意义的人。第二,重视大学生生命发展的情感因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是促进大学生生命发展的重要因素。尊重、理解、关爱、重视每个大学生的生命发展,才能为大学生生命的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生命情感氛围。第三,张扬大学生生命发展的个性化。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性,张扬其个性,促进他们全面、自由、可持续的发展,是大学生生命教育“以人为本”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尊重和关注大学生生命发展的主体性、情感性和个性化,实现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人本转向 [2 ]。

2.全面发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科学化的主题

马克思主义的主导价值取向是人的解放,而人的解放的最高境界和目标就是人的全面发展 [3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也一直是生命教育价值追求的永恒主题。诚然,“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有初级和高级之分 [4 ]。初级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指根据社会的现实条件尽可能地发现、挖掘、培养人的才能;而高级层次的人的全面发展则是使人的智慧、思维、能力、个性、心理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可见,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生命教育虽然难以达到高级的层次,但它的每一次发展都是朝着高级层次更进一步。

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化的生命教育其实是一种全人教育,其目的在于促进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个性、智力、能力等全面、协调、均衡的发展。它不仅力图促进大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发展,还试图满足大学生的身心、灵性、人际关系以及道德修养等方面的需要。这就是说,通过生命教育使大学生懂得生命有多种层次和内涵,使他们明白一个人的成长不仅包括身体、生理的成长、成熟,还包括心理、人格的健全与完善以及社会适应性、社会关系的良好状态,从而能够注意自我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把握生命之本,提升自我价值,使自己健康成长起来。

3.可持续性:大学生生命教育科学化的重要体现

人的可持续发展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终极因素。人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人的发展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人的发展性是指从根本上调动和发挥人的生命潜能,使人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而自由的成长。可持续性则是从连续性的角度关注人的发展。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是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畸形、片面的发展容易破坏发展的连续性和持续性。因此,只有全面发展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发展。而生命教育就是通过尊重生命、立足生命、发展生命,最终达成完善生命的目标,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可持续发展。

生命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时间上是终生的、可持续的。追求生命的终生的、可持续发展正是生命教育科学化的价值追求和重要体现。柏拉图主张人要从3岁一直学习到50岁,彰显了终生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华特士曾用专门的章节详细论述了人的终生发展,他认为不同时期应予以不同的教育,以促使人们顺利地向下一阶段发展,并为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 [5 ]。许世平认为,生命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贯穿于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持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个体生命的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升华其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进而使其生命质量得以充分的展现。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宗旨正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珍惜生命,注重生命质量,凸显生命价值。由此可见,促进生命的可持续发展是生命教育科学化的重要体现。

4.开放性:大学生生命教育科学化的内在要求

由于生命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内隐性和不确定性,以及生命教育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所以倡导大学生生命教育系统化、科学化,既要研究生命教育的内外部规律,又要保证生命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不能把生命教育模式化、狭隘化;既要借鉴其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又要注重自身体系的构建,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地把生命教育对号入座,也不能把生命教育当做一个大筐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这样的话生命教育将无法研究并走向封闭和形式主义。有人将生命教育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安全教育、青春期教育、性教育等,这显然是不正确的,他们与生命教育相关但不能完全替代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可以在确定自身研究对象和研究边界的基础上,保持自身系统的开放性,主动吸纳生命科学、生命哲学和心理科学、道德教育等的先进成果和成功经验,不断调整自身对现实需求的适应能力,从而保持系统的勃勃生机和强劲的更新能力。同时以自身的变化求得在环境中的生存能力,也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由此可见,开放性是生命教育科学化的内在要求。坚持开放原则,积极融入社会,首先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社会和家庭开放,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同时提高教育的适应力和实效性,而不能局限在封闭、半封闭的教育群体或教育系统中。其次,体现生命教育的开放性,就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走出大学校园,主动接触现实社会,只有在社会的大熔炉中,才能对社会生活有更好的认知;也只有勇敢地去面对生命的困惑,才能帮助学生更快地走出价值虚无和理想主义,从而提高生命的质量,完善人生意义。

二、推进大学生生命教育科学化的要求

1.明确导向性,是推进大学生生命教育科学化的前提

导向是教育的旗帜,明确正确的导向,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科学化的基本前提。首先,必须坚持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非常复杂,所面临的压力也多种多样,加上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他们往往会迷失在前所未有的生命困境中。因此,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要坚持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只有坚持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才能让生命教育少走弯路,才能提高大学生生命教育科学化水平。其次,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的导向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多种价值观念的侵蚀,使不少大学生陷入了深刻的精神迷惘和生命意义危机。生命教育要充分发挥其对大学生生命发展的导向作用,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学生生命发展的困顿时期引领大学生明确人生的目标,实现生命的价值。

2.把握规律性,是推进大学生生命教育科学化的基础

高校要贯彻生命教育科学化的要求,不仅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还要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生命发展的特殊规律,即“90后”大学生特殊的身心发展规律。目前,“9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高校的主力军,他们的思维方式、心理特点和价值观念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他们思维活跃、反应敏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往往缺乏磨砺,经不起挫折,其心理成熟远远落后于生理成熟,呈现出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相矛盾的特征,如追求独立性与心理依赖性的矛盾、感性与理性的纠结、求知欲强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这种生命发展的不平衡性往往是导致当代大学生抑郁、狂躁等心理问题,甚至自杀等极端行为的内在主因。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特殊性还在于大学生与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的不同。与中小学相比,大学生的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大大增强,这也决定了大学生生命教育更侧重于抽象层次上的生命教育,诸如社会关系的正确处理、社会责任的担当、生命价值的凸显和升华,等等;在于它着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爱情观、婚姻观、家庭伦理、社会责任教育等。使得大学生能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增强家庭、社会责任感等;还在于它着重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生命观、世界观等方面的教育。所以遵循当代大学生生命发展的特殊规律是推进大学生生命教育科学化的基础。

3.体现时代性,是推进大学生生命教育科学化的要求

时代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的总和,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任何教育要想始终保持生命力,就必须与时展的进程相一致,反映时代的特征。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社会是各种思想相互影响和激荡,各种文化相互融合和碰撞的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为大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另一方面,一些不良信息也影响到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们所面临的种种压力,导致了当代大学生常常遇到超出他们自身应付能力的事情。长期高负荷的压力,极易导致他们产生挫折感加剧及自卑等负面心理。这使本来就处于“心理断乳期”的青年大学生根本无法承受这种长期的生理及心理上的压力,如果其心理一旦失衡,只有通过外在的支持和帮助,才会重新获得平衡,才能有效缓解生命危机感并增强应对不幸的能力。

因此,要提高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必须立足于当今这个信息社会,结合当今时代的特点和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努力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使之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特点;与此同时,创新生命教育的形式,采用手机报、微博等新媒体以及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法,提高生命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促进大学生个体生命的全面、自由、和谐、可持续发展。

4.富于创新性,是推进大学生生命教育科学化的关键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也是推进生命教育科学化的关键。创新生命教育,不仅是教育方法的革新,还包括教育内容的丰富、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等方面的要求。比如,在教育方法上,要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课程形式方面要尽量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对于我国大陆高校来说,似乎很少有学校设置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绝大部分高校是以在“两课”教育中渗入生命教育为主,以适当的生命教育主题讲座为辅,这种方式自然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创新大学生生命教育,首先要打破常态,设置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同时辅之以一定的主题教育和专题教育。满足大学生叩问生命意蕴、渴望成长关怀的需求,是生命教育课堂教学的使命。而主题教育、专题教育则是以讲座、论坛等形式,对大学生们所关注的有关生命教育的热门话题,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它不仅是纯粹的理念或是在某种理念支配下的一套规则,而且是涵盖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领域 [6 ]。因此,创新大学生生命教育,不能满足于在思想教育课中渗透生命教育,而要改变学生被动、呆板的学习状况,开展一些活动体验、情景体验的体验式生命教育,或许能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对生命教育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反思等过程,促进大学生对生命教育有关主题的认识与理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由此可见,全面提高生命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明确导向性是前提,只有把握好方向,才能驶向理想的彼岸。要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的导向作用,加强对大学生的人生观、生命观、价值观及崇高理想信念教育。把握规律性是基础,只有准确把握生命教育的规律性,才能使生命教育走向正确的轨道,发挥其导向作用。与此同时,体现时代性,富于创新性,是推进生命教育科学化的基本要求和关键。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丰富其内容,创新其形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提高生命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推动生命教育在科学化的轨道上不断迈出新步伐。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孟献丽.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4]黄凤漳.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生的科学性与革命实践性[J].广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1):27;陈桂生.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几个基本概念[J].教育丛刊,1987,(3-4):18.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