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8 10:21:49

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

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第1篇

关键词:身高 体重 选材 训练

田径是所有运动项目的基础,也是奥运会金牌最多的项目,体育强国都是田径强国。虽然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奖牌总数居世界第二,但田径项目仅获2枚金牌。其中短跑是一个典型的速度项目,其水平高低对田径水平产生重要影响。在北京奥运会中牙买加人尤塞恩博尔特以9.69秒的成绩再次刷新了世界纪录,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专家认为:造成短跑成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步长与步频技术动作质量的差异,步长与步频是决定短跑速度的直接因素。身高、体重与运动员的步长与步频密切相关[2]。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国内外优秀短跑运动员

1.2 研究方法 ①文献资料法。参阅和搜索了河西学院图书馆CNKI全文数据库有关中、外男子短跑优秀运动员资料参考文献多篇,图书馆报刊、杂志,并利用Internet广泛收集国内相关的文献资料;观看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比赛视频,并统计和分析相关全程跑的技术参数,作为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参考依据。②对比分析法。运用所查资料对国内外运动员的身体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2 国内外优秀短跑运动员对比分析

2.1 步长、步频是影响短跑成绩的主要因素 从表1 可以看出国外运动员的步频与国内运动员的步频大小差距并不是很大,更甚至超过了国外运动员。

从表1可以看出,博尔特跑完100m全程步数仅用了41.247步,比鲍威尔少了3.242步。在整个队伍中亦以“超大步伐”处于首位。而博尔特的平均步频只有4.257步/s,在整个队伍中是最慢的。博尔特的平均步长达到了2.424米,而国内只有陈家全达到2.18米。但是陈家全的步频要比博尔特的步频快0.309步/s,从而更加进一步说明了步长、步频是影响成绩的主要因素。

2.2 身高对短跑成绩的影响 体育专家认为:身高与短跑运动员的步频、步幅成正比,身高高的短跑运动员特点是:步频慢、步幅大;身高低的短跑运动员的特点是:步频快、步幅小,那么是身材高大的运动员适宜从事短跑运动吗[2]?从表2、3中发现,国外优秀短跑运动员的平均身高是1.82米,国内优秀短跑运动员的身高是1.74米,相差了0.08米。而从步频反面来看,双方的步频差距并不是很大,但是步长差距却较为明显。从表1中,伯纳尔只有1.78m的身高,也能跑出略低于博尔特的步长。可见,身高与短跑有着一定的潜在关系,但不是主要因素。

专家们认为,身材高的运动员其灵活性、协调性相对要比矮个运动员差些,因而,步频能力并不十分突出[3]。从表1中可以看出,国内优秀男子100米跑的步频已经超过了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步频,只是国内优秀短跑运动员步长与身高的差别相对国外优秀短跑运动员比较大。

2.3 身体形态的差异性分析 身体形态是人体结构的外部表现。包括身高、体重以及四肢的长度和比例等。短跑运动员的体能能力的高低,集中表现于身体形态、身体技能和运动素质,以及三者之间最佳组合,而身体形态又是其运动素质水平的物质基础条件。[1]

3 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基本要求

3.1 身体形态 ①身高。在短跑运动员的选材方面,首先,要考虑短跑运动员的身高。以优秀短跑运动员身高、躯干短、下肢较长的特点为选材提供了理论依据。如表1中,博尔特的身高1.96米,体重88公斤,本身就具备躯干短、下肢较长的特点,从而保证了他跑时的超大步幅。②下肢。下肢长直接影响步长和步频。所以要求在一定的身高条件下,下肢较长,尤其小腿长于大腿的运动员练短跑更为理想。比大小腿长[大腿长/(小腿长十足高)×100],大腿相对较短,能使跑时支撑阶段重心前移速度较快,大小腿折叠前摆快而省力。小腿较长者,在角速度相同情况下,“扒地”速度较快,有利于完成支撑缓冲动作及缩短支撑时间。

3.2 遗传 遗传因素一直以来是运动选材过程中被忽视的问题。进行短跑运动员选材时要看:第一,父母的身体形态、机能和健康情况;第二,母亲孕育时的年龄及健康情况;第三,兄弟姐妹及家族情况。

3.3 身体素质 ①速度:主要测试30m-60m跑的能力。②速度力量:短跑运动员除要求腿部具有快速力量之外,还要求上肢也要具有良好的快速力量素质。③速度耐力:是指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和各种素质在运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

3.4 跑步的技术动作 跑是单脚支撑与腾空相交替,蹬与摆相结合的周期动力。周期性技术不仅表现在动作结构方面,还表现在节奏方面。由于技术结构的逐步完善与短跑运动水平的提高成正比。

3.5 心理素质 运动员在进行竞技体育运动时,既是身体运动(生理运动),又是心理活动。心理活动可以控制和调节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1]选短跑运动员一般选外向性、活泼性和心理平衡、稳定性好的;以及自控能力、竞争意识强的短跑运动员。

4 短跑训练方法的设想

4.1 步频与步幅 步频和步幅是决定短跑速度的主要因素。它们相互影响、制约,并对立统一。改善步频和步幅是提高短跑速度的关键,其练习方法主要有:原地快慢交替摆臂;高抬腿跑、后蹬跑;快速小步跑和跑台阶练习等。

4.2 力量练习 力量是短跑运动员最典型、最重要的力量。爆发力是力量典型的表现形式、是力量训练的核心。运动员只有具备良好的爆发力素质才能在短跑运动项目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4.3 全身性训练 ①以提高步长为突破口,加强步长能力训练。②加强上肢、腰腹肌力量训练,重视运动员的整体训练水平的提高。③正确处理好步长、步频能力的发展关系,优化训练效果,促进步长、步频能力的协同发展。④在神经支配下,发展快速力量的训练,即爆发力。

4.4 放松技术 放松技术是掌握运动技术的前提,高速跑中的放松能力是短跑获胜的关键。放松技术对短跑运动员的作用:一是减轻神经系统的负担,加快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的转换,有利于提高步频;二是增强神经对肌肉系统的控制能力,增加主动肌的收缩力量,减小对抗肌的阻力;三是增大肌肉、关节的运动幅度,有效地提高步幅;四是增强技术动作的节奏感,减小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的能量消耗。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身体形态是客观存在的因素,直接影响着短跑运动成绩。步长和步频始终是影响短跑成绩的主要因素。所以,根据短跑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差异性,要求我们必须对短跑运动员的选材精挑细选;对运动员的训练要做到科学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并制定出科学有效地训练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田径短跑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永辉.对我国100m跑成绩滞后的主因透视与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2(2):146-150.

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第2篇

关键词:少年短跑运动员 体能素质 方法和手段

一、研究目的

发展体能素质为运动员取得优异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出真正的水平。因此本文通过对少年短跑运动员提高体能素质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探讨,找出促进学生体能素质的发展,减少运动损伤,提高少年短跑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为运动训练和教学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通过文献、互联网搜索方式收集、整理了国内外有关田径短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理论及实践经验的文献资料,阅读大量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以及运动训练学的资料。

2.专家访谈法

通过专家访谈了解少年短跑项目的技术特点,少年短跑运动员生理特点以及在运动训练时应注意的事项,听取专家对少年短跑运动员体能素质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归纳和分析。

3.总结法

三、结果与分析

1.短跑的项目特点

短跑项目是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规定的距离,主要是以无氧供能的方式为主的速度力量型的项目(如60米、100米、200米)。较强的爆发力、较高的速度、合理的跑步技术、良好的协调性、柔韧性和灵活性,以及较强的心理稳定调节能力,是从事短跑项目必备的基本的素质。因此必须对运动员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才能达到较高的运动水平。

2.少年短跑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青少年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青少年特别是少年短跑运动员的体能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据少年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科学合理的选择和安排运动练习内容,对少年短跑运动员短跑技术的发展、培养运动兴趣和能力、促进运动员身心发展,为田径运动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十分重要。

3.少年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生理学特点

少年短跑运动员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早期的体能训练时运动员掌握短跑专项技术、避免运动损伤,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之处。少年短跑运动员的骨骼中水分较多,骨密质较好,这个时期运动员的骨骼弹性较好,但是坚固性差。肌肉组织中水分较多,蛋白质和无机盐较少,肌肉的横截面积较小,这时肌肉的力量、耐力、弹性均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的力量和弹性会不断提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育也较差。心肌收缩能力差,心里高,但是每搏输出量较少,呼吸较浅,肺活量较少。神经系统的发展也处于初级阶段,模仿能力较强。

4.少年短跑运动员体能素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4.1速度素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短跑运动时对速度要求极高的田径项目,所以速度素质对于短跑运动员尤其重要。短跑的成绩由步长和步频组成,其中步频取决于神经对腿部的支配的协调能力,步长取决于力量素质。

步频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但是通过后天的训练还是可以提高步频的。进行一些变速跑、下坡跑等练习。步长取决于力量素质主要是指爆发力,发展爆发力训练,要用极限或接近极限的速度来完成每一次的重复练习。发展短跑运动员爆发力的训练手段:(1)发展上肢爆发力的手段和方法有:杠铃快速上举、俯卧撑、俯卧起手离地拍手成屈俯卧撑,快速平推、卧推等方法;(2)发展下肢爆发力的手段和方法有:快速连续向前摆腿、肋木快速举腿练习,连续的纵跳摸高练习。(3)发展腰腹部和背部爆发力的手段有:小负荷的模仿短跑动作,拉弹力带等方法。同时应注意发展跑速要与柔韧、灵敏、协调性相结合。发展反应速度的方法有跳跃练习、活动性游戏、听、看信号完成各种练习等。练习次数因人而定,次数不宜过多,时间不宜太长,重点放在质量上,增强实效性。

4.2耐力素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耐力素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长,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要求。研究表明,从9岁开始可以进行耐力训练。8~13岁应以发展有氧耐力为主,无氧耐力的发展应在青春期开始进行。发展有氧耐力的手段主要是场地定时跑、变速跑以及反复跑等,少年的短跑运动员进行无氧耐力素质的训练一般是采用25%~40%强度的练习手段,采用1分钟超级量强度跑、间歇4分钟共重复五次的间歇训练,为使运动中能产生高浓度的乳酸,练习强度和密度要大,间歇时间要短。发展耐力素质重复次数最为重要,要求多次重复。训练以提高心肺功能为主,主要是提高最大摄氧量的水平,已达到发展耐力素质的水平。

4.3柔韧和协调、灵敏能力的训练

采用科学的练习手段和必要的柔韧性训练,对于运动员掌握正确的短跑技术、增加动作幅度,预防运动损伤和加快肌肉的恢复,提高短跑的成绩由及其重要的作用。发展柔韧性的方法和手段有主动和被动两种。依靠练习过程中主动拉长的方法称之为主动性发展方法;依靠外力作用于身体运动部分来发展柔韧性属于被动性发展方法。柔韧性训练一般可分为一般性和专项性训练两种,通常采用静力和动力拉伸法,或者是两者结合运用的方法。静力性拉伸的方法有:(1)体前屈双脚由开立到逐渐并拢,全蹲抱膝压踝,停顿6-10秒;(2)劈叉:前后左右劈;(3)原地的弓步压腿、侧压腿等。动力性拉伸方法有:(1)肩负杠铃做转体转髋练习;(2)摆腿练习。在训练中要跑结合,提高训练效果。发展灵敏、协调性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各种复杂的条件下完成身体练习,不断改变动作的开始姿势、完成动作的方式和方法;要有意识地培养“平衡感”、“时间感”、“器械感”等灵敏协调的能力。各种跑的专门练习和辅助练习,以及全面的身体训练都能促进灵敏素质的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1.在对少年短跑运动员进行必要的体能训练时要注意其生理特点,避免出现职业化的现象。

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第3篇

【关键词】 短跑 体能训练 内容 原则

在田径运动中,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在其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居于主导和核心地位,良好的体能是运动员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创造优异成绩的保证。现代田径运动的高速发展,高强度的激烈对抗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加强短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的研究,对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和竞技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1.体能及短跑运动员体能概念

我国1984年出版的《体育词典》和1992年出版的《现代汉语新词典》中对体能做出了解释:“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和柔韧等基本的身体素质与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如走、跑、跳、投掷和攀爬等两部分构成。田麦久等专家认为,体能是指运动员为提高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这些能力包括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健康和运动素质,其中运动素质是最重要的身体运动能力,而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健康是形成良好运动素质的基础。

2.短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内容

2.1身体形态。《田径运动高级教程》(1994)中对短跑运动员的形态描述为:形体外观一般是中等或中等以上身材,肌肉发达且成束形,皮下脂肪较少,下肢较长,大腿比小腿稍短;踝围细,跟键长或扁平,清晰;脚趾齐且较短。教练员可参考上述指标选材和指导运动训练。

2.2 机能。短跑机能评定的主要指标有脉搏、血压、血乳酸等。大强度或速度训练后即刻脉搏30-35次/10秒中等强度或速度训练后26-30次/10秒,均在2-3分钟即可恢复到19-22次/10秒,表明运动员机能好。短跑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后收缩压上升或舒张压下降明显,且恢复较快,表明身体机能良好。教练员可参考上述指标在训练中加强相应指标的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机能状况,提高训练成绩。

2.3运动素质。运动素质是体能的外在表现,是人体最重要的运动能力。体能水平主要通过运动素质表现出来,近年来国外常把运动素质称为体能,体能的训练也就是运动素质的训练。短跑运动员的运动素主要有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

2.3.1速度训练。速度素质是短跑运动的核心,运动员速度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短跑运动成绩。速度训练要安排在运动员体力充沛时。练习时间应控制在5-10秒之间,距离在80米以下,重复3-5次为宜,强度可在90%或接近全速进行。

2.3.2 力量训练(1)最大力量是快速力量的基础,爆发力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最大力量的水平。训练采用本人最大的极限负荷量的60-85%的强度进行练习,每组4-8次,做5组,练习持续时间通常在4秒左右,组织间歇3分钟。(2)快速力量是爆发力的体现,强调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动作表现出的最大力量。发展快速力量的负荷强度的变化区间很大,30%-100%都可。训练通常采用单双脚跳、台阶跳、蛙跳、身跳等练习下肢力量,这些超等长的练习速度快、强度大。

2.3.3 耐力练习。短跑运动员全程保持快速时间的长短,很大程度取决于速度耐力的发展水平。首先要注意发展运动员的速度水平,同时提高他的速度耐力。

3.短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原则

3.1 遗传优势优先性原则。人们把短跑比赛比喻为运动天赋者的项目。运动员天赋越好,就越有机会在短跑项目上获得成功。曾经创造百米佳绩的欧文斯、刘易斯、贝利等全是黑人也说明了这点。教练员按特征选拔运动员并依据遗传优势制定出科学的体能训练计划,这样才能取得好的训练成绩。

3.2 渐进性原则。训练实践证明,人体参与运动的各项因素自身的改善需经过多次反复的训练。在体能训练中,渐进原则是指动作结构从易到难,量从少到多,强度从小到大,训练时间从短到长。循序渐进的增加体能负荷的数量强度是逐步增大短跑专项负荷的前提,也是最终实现整体大负荷训练的基础。

3.3 个体化原则。个性化原则是指根据短跑不同项目的特征和个人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训练任务,选择训练方法及训练负荷。在训练中教练员要根据每个运动员的个人特点、特长、特定需要及发展目标来制定训练计划,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

3.4 专项化原则。教练员在训练中要根据短跑运动的特点,进行专项化的体能训练。一是要针对特定运动员的体能、技术状况、心理特征等,另一方面要针对短跑项目的动作结构、用力性质和参与作用的肌肉。因此训练的手段一定要有针对性。

3.5 激励性原则。在短跑体能训练中,教练员要激发运动员的动力,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运动员更加积极的参加训练。训练中教练员要加强训练的目的性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了解运动员的需要以满足,发挥运动员的主体作用激发运动员参与训练和比赛的兴趣等,以提高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 运动训练学.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M].北京:人民 体育出版社.2000(8).

[2] 袁运平.短跑运动员体能训练内容与方法学体系.[J]中国体 育科技.2004.40(2).P1-6.

[3] 关吉臣.田径训练短跑运动员生理机能评定及负荷诊断.[J].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6(4).P102-104.

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第4篇

关键词:田径运动 短跑速度 影响因素

体育训练在各个领域普遍存在,一方面可以放松身心,另一方面可以强身健体。但是对需要参加竞赛性质比赛的运动员,国家及相关机构都会对运动员进行严格的筛选,并根据田径运动员不同的条件安排不同的训练,在发挥他们本身优势的同时,把他们的潜能调动出来,实现均衡发展。而影响短跑速度的因素有很多方面,教练应该结合运动员的训练表现,找出原因,并作出合理的调整。

1、田径运动短跑运动员的选择条件

1.1 对田径短跑运动员的要求

对于参加竞争性比赛的田径运动员,硬性条件要符合要求才能入选,体现了选材的重要性,正确选材是比赛成功的一半,对于具有良好资质的运动员,教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着重速度,提高运动员的相关技能。由于本身条件优良,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做到事半功倍,提高教学质量。田径短跑运动员的基本要求是年龄,身高、身体结构,生理及心理素质要符合要求,短跑训练应当从小抓起,青年正出去发育阶段,适当的锻炼能让他们发育得更加全面,运动员的体征也要符合要求,双腿修长,肌肉分布均与,双足不能是扁平脚,生理机能及心理素质良好。双腿修长在跨步时迈出的步子较大,肌肉分布均匀有助于个个方面的平衡发展,扁平足不利于脚部的发力,对运动员的跳跃及脚面使力会有一定的影响。这些因素对平时的田径运动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如果是竞赛性的运动对运动员的要求较高。短跑是否有兴趣,是否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运动员的个人兴趣爱好对以后的训练有影响,训练辛苦,要求运动员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1.2 如何训练短跑运动员

对于合适的人员有应该如何进行训练呢?注意从小就进行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短跑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应当从小练起,青年的身体体型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从小进行锻炼可以发掘出运动员是否适合这项运动,发现其潜能,为其找到合适的项目,充分发挥个人长处。教练对运动员的训练具有目的性。针对不同运动员的特性,进行具有目的性的训练。由于短跑运动是具有竞争性的活动,培训运动员的胜利心理,为胜利努力奋斗,但也不能因为失败而放弃。重视文化学科方面的学习。严格训练运动员的纪律性,运动员的纪律性强弱体现他对此项运动的热爱程度,同时也能规范运动员在比赛时的行为,一个纪律性强的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犯规的次数少,并且能做到与对手公平竞争。一个运动员也需要服从教练的安排,一个没有纪律性的队伍是很难在训练当中学到东西的。

2、田径运动短跑速度影响因素

2.1 影响田径运动短跑的因素

在田径比赛当中,有许多因素会导致运动员在比赛当中没有正常发挥。运动员本身的条件不足,或者后天训练不到位。田径运动员的选拔是非常严格的,才体态到心理素质各个方面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但是对于部分运动员,可能先天因素,其条件并不十分适合短跑这个项目,或者是先天条件非常优越,但是后天没有经过刻苦的训练,其效果是不能达到预想值的。反应速度没有达到标准,短跑运动员的速度主要分为反应速度,移动速度和爆发速度。这三个速度都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得到加强,移动速度通过不断的跑步训练及体能训练来加强,爆发速度计反应速度应该通过跳远、跳绳等运动来提高运动员的反应能力和爆发能力。短跑项目中起跑需要反应快才能从众多的运动员当中脱颖而出,在起跑线上就已经把他人超越。不能快速持久、加速速度不快。短跑项目比的是在同样的距离,利用更短的时间到达终点,这就需要运动员的快速跑步速度在短时间内维持不变,在保持速度的同时要不断的加快速度,这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爆发能力,在弹跳方面的力量足够。短跑运动时,没有做到最佳的直线范围和速度距离曲线。运动员如果没有做出正确合理的摆臂运动,那么在比赛的过程中,多余的动作会使整体速度下降,在训练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发现最短的摆臂路径。加快运动员短跑速度的训练及对心理和智力方面的训练不足。训练不足也是影响短跑速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平时对训练次数和方法要合理安排。

2.2 提高短跑运动员的技术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提高运动员技术训练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掌握技巧,切勿盲目地进行大量不规则训练。大量的、不规则的运动只会对运动员带来更大的负担,有可能对身体带来伤害,而且预期的运动效果也没有体现出来。重视身心全面训练,着重速度的发展。不少教练往往会忽视对运动员全面的训练,全面的训练不仅能提高运动员全方位的素质,还能对速度训练带来一定的辅助效果。不同的短跑运动员进行不同的训练,实现平衡发展。教练应该坚持因材施教的方法,突显每位运动员的长处,让他们更好地展现出来。通过加强基本训练及爆发力训练,加快运动员的速度。除了基本训练之外,也要加强运动员各个方面的技能。

3、结语

体育教练对田径短跑运动员的要求非常高,选择具有良好体质的运动员是成功的一半,往往有良好的资质能使训练事半功倍。对于影响田径短跑速度的因素,教练及运动员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自身的不足,并且进行有针对性、目的性的训练。提高短跑速度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教练及运动员都应该保持持之以恒的态度,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认真刻苦地进行训练。

参考文献

[1]方永明.现代体育田径项目的分类及对各类运动员的要求[J].北京体育社,2009.5.

[2]李向江.田径项目中长跑与短跑运动员的区别[J].中国体育出版社,2008.9.

[3]范明艳.我国对田径运动短跑运动员的训练与培养[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8.

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第5篇

短跑运动员的选材由来已久,大致可分为优胜选材、经验选材及科学选材三个阶段。当今世界田径强国都越来越重视选材的重要性。一致认为科学选材是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与前提。即通过一些客观手段和长期积累的经验,根据短跑运动项目特点,把那些具有从事短跑运动特殊先天能力的少年儿童选,给予专门训练,使他们先天的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和发展。

一、良好的遗传因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前提

许多学者认为,遗传对人体发育、体形、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运动素质的发展速度等关系密切,良好的遗传因素直接影响短跑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提升。运动能力是指运动员有效地参加训练和比赛所具有的能力,是运动员的体能、机能、智能和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按获得途径的不同,运动能力可分为先天性能力和后天性能力。先天性能力就是指运动员与生俱来的一些特性,即运动员的遗传特性。先天性运动能力在训练过程中不发生改变或变化很小,但在某种程度上对运动能力起着主要影响,甚至在一些项目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后天性能力是指运动员在后天训练中所获得的一些特性改变,它的改变主要取决于训练水平的高低。因此,在短跑运动员选材阶段。必须把重点放在适合从事短跑的遗传因素上来,把那些具有短跑天赋的运动员选出来,再通过系统科学的训练,使运动员的各项指标达到更高的水平。

二、全面的身体素质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条件

身体素质是运动能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全面的反应速度、无氧代谢能力、灵敏、弹跳等素质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和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对短跑运动员,专项素质指标如反应时、动作频率、步频指数、步幅指数等几个方面应高度重视。当然,现有身体素质选材模式往往都是一种理论上的理想模式,真正全面达标的运动员几乎是没有的,往往是在某些指标上超过群体理想模式的标准,而在另一项指标上却可有低于群体模式标准。实际上运动员的某些高水平的指标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低水平指标起到一定的互补的作用。只要对专项起主导因素的身体素质指标处于较理想的水平,即使一些次要指标稍差。也可以考虑选材。要充分考虑运动员的个体特点,从身体素质各个指标之间的互补和迁移关系上去全面、整体地预测和评价一名运动员成才的可能性。

三、突出的机能素质是取得优异成绩的有力保证

随着体育科技的日益发达,国内外的研究多以运动生物力学和生理学为切入点展开对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研究。优秀的短跑运动员都具有较高的身体机能。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突出;对训练的负荷、训练强度的承受能力及训练后的快速恢复能力较强;运动员的肌肉纤维类型,白肌纤维的比例,自身睾酮水平的高低适度等。这些方面都是短跑运动员成材的素质基础。因此,要高度重视短跑运动员心率、血压、台阶实验后心率和血红蛋白指标的评估,以期获得优良的机能素质基础。

四、顽强的心理素质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内在动力

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第6篇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女子短跑100米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进行剖析探究,为改善我国女子短跑项目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女子100米 运动成绩 对策研究

一、前言

本文对近几年我国女子短跑运动项目在国内外大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和国外运动员成绩进行比较与分析,探讨我国女子短跑运动员与世界先进水平运动员之间的差距以及停滞不前的主要因素,寻求解决的途径,以促使我国女子短跑竞技水平提高到目的,为我国女子百米运动员的科学选材、训练及比赛提供参考依据。

二、结果与分析

(一)我国女子100米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1.对我国女子100米运动员的管理体制和培养模式的分析

目前,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为“金字塔”式。这种培养模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首先是成才率低;其次是受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生源减少,质量下降,严重影响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究其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三级训练网”的发展渠道过窄

“三级训练网”包括:传统体育学校及中小学运动队为代表的初级训练形式;以体育运动学校及业余体校为代表的中级训练形式;以各省专业队及国家集训队为代表的高级训练形式,所共同建立的运动员培养体制。主要问题表现在:初、中级训练形式缺少经费支持、教练水平逐年下降、人才输送渠道相对混乱,人才储备来源相对比较单一等。因此,应加大对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拓宽人才培养途径,保证生源量。

(2)运动员的培养管理体制不完善

主要问题存在于:选材、训练不够科学;训练比重大,学习时间少,学训矛盾突出;医疗、住房、退役后就业等保障体制不够完善;运动员待遇千差万别,影响着运动员训练积极性;同时,有限的经费使用不够合理;此外,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关系极大影响运动员的成材率。

2.对我国优秀女子100米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分析

(1)我国优秀女子100米运动员在世界大型比赛中的状态分析

通过观看近几年的比赛录像及查阅相关资料,不难发现在参加世界级大赛(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等)中,只要跑出11秒4左右的成绩,运动员就有机会进入前16名;跑出11秒2左右成绩,就有机会进入前8名。而代表我国参赛的运动员在国内比赛中都曾跑出11秒4左右甚至11秒2左右的成绩。但在国际赛场上通常难以取得理想成绩。这说明我国女子短跑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不适应大赛气氛,心理素质不过硬,适应比赛能力差。因此,应为运动员多创造参加国际比赛的机会,积累比赛经验,提升临场比赛的心理素质。

(2)中外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在最大速度及节奏方面的对比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的前30米加速能力与世界优秀女子百米运动员比较差距较小,且启动阶段几乎持平,但在转入途中跑时,保持速度的能力交差;40-50米是我国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的最大速度阶段,而世界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则在50-60米处达到最大速度;比较而言,世界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速度保持的能力优于我国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同时,我国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与世界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相比较,最大速度出现的位置相差在10米左右,最大速度相差在0.46米/秒;以95%的最大速度跑过的距离相差在20米左右。这说明我国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与世界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在最大速度和保持速度节奏的能力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这正是我国优秀女子短跑选手需要改进和提高之处。

(3)我国女子优秀短跑运动员后程减速的原因分析

首先,通过分析可知我国女子优秀短跑运动员在过度加速时容易引发肌紧张,致使技术动作僵硬并变形,对途中跑的继续加速和获得最大速度影响较大。其次,由于过度加速和由此引起的肌肉紧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有限能量的过早及过度消耗,对后程继续保持高速前进影响较大。再次,动作频率越快能量消耗就越大疲劳出现的就越早。当运动员在加速跑阶段依靠增加步频来提高速度时,动作频率快肌肉收缩与放松的时间短,极易产生疲劳,致使后程减速明显。

(4)我国优秀女子100米运动员运动寿命年限的分析

我国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的最好成绩大约出现在23―26岁之间,而世界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的最好成绩大约在25―29岁之间。我国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成才晚,但是最高成绩出现的早,退役年龄偏早,而世界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成才较早,出现最好的成绩晚,运动寿命长。这说明我国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的运动生命远远不及国外优秀运动员。

3.对我国优秀女子100米运动员身体素质现状分析

(1)中外优秀女子100m运动员身体条件的对比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步幅、身高、步频是影响运动员成绩的主要身体条件。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步幅的大小,除受身高、腿长的影响外,还与运动员跑步时蹬地力量的大小、蹬地速度的快慢、技术掌握的合理与否,以及运动员的协调性和柔韧性等条件密切联系。而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后天因素影响。在上述因素中,力量因素对步幅的影响比较大,且专项快速力量最大。世界纪录保持者乔伊娜身材(1.69 m)并不是很高,柔韧性并不比其他\动员更出众,技术也称不上完美,但她凭借很好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增大了步幅,成为至今为止最优秀的女子100m跑运动员。因此,中国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如要在现有基础上取得步幅的突破,就必须大力发展力量素质,特别是快速专项力量。

(2)我国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在力量素质分析

我国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与世界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相比在力量上有较大的差距,而这一点很大程度制约了我国短跑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短跑训练以速度训练为核心,专项力量训练较少,这样总在这种低强度的状态下训练,不能充分发展大肌肉群的力量素质,竞技能力不能得到充分挖掘。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我国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管理制度及保障体制均有待完善,极大影响运动员的成材率。

2.我国女子100m运动员心理素质较差,适应比赛能力差,在国际大赛中难以发挥出自身水平。

3.我国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与世界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在最大速度和保持速度节奏的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4.我国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运动寿命较世界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运动平均寿命要短。

5.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与世界女子100m跑运动员步频、步幅方面有较大差距,运动技术要待提高。

(二)建议

1.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完善运动员的管理与保障体制,更好的解决退役运动员的后顾之忧。

2.科学选材、训练,完善训练体系,尽量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3.增加运动员参加大赛的机会,增长经验,增强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 李风雷.我国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100m跑速度节奏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1):93-96.

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第7篇

关键词: 初中生;中长跑;方法;探究

一、初中生业余短跑训练手段对中长跑的促进作用

在中长跑的训练中加入短跑的专项练习,进行60米和100米的重复间歇跑的训练手段,每组的短跑训练可以间隔在1分30秒左右完成,每组进行5―6次,每次短跑训练跑都要以提高速度的成绩来完成分配完成的训练任务。通过在中长跑练习过程中融入短跑的训练手段,不仅能够使运动员适应长跑中的位移速度的抢道反应能力,还能在中长跑加速跑、变速跑的过程中提供更好的综合因素。现在长跑的训练不再是单单训练长跑过程的耐力,增加供氧动能,通过中长跑的耐力训练供氧的能力增强的同时,用训练短跑的方法增加中长跑运动员短跑的训练量。这样在帮助长跑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训练一致性与训练过程的负荷量与训练节奏相一致,身体素质与专项相结合的训练手段。

二、业余长跑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性

在中长跑的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发展决定着中长跑成绩的取得。例如,身体素质较好的中长跑运动员不管是在肌肉组织的发育上,还是韧带的韧性方面都强于其他的运动员,能够较好的减少运动训练过程中产生的运动损伤。那么,对于中长跑运动员增加身体素质的训练也就成了训练中重要的一项任务。无论是对中长跑运动员运用短跑的专项训练,还是中长跑的耐力无氧阈的训练都是针对运动员的专项训练。那么在中长跑和短跑训练之余,还得加强对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以及肺活量的训练,因此训练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计划当中,就要设计较为合理的循序渐进的训练计划。与此同时,还要留出一定训练时间增加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打好坚实的身体基础。这样在训练结构上的分配就较为合理。

三、业余长跑训练方法与手段

在发展初中生的业余中长跑的训练方法与手段当中,发展专项训练的方法有上下坡跑的训练以及上下坡跑接力游戏设计。还有就是利用上下坡的地势进行跳跃式训练以及连续的跨步跳训练,这样都是增加初中生的专项力量的训练。在进行间歇性训练的同时,也要注意增加初中生的综合身体素质练习。

教练员在初中生业余中长跑的训练方法上,除了循序渐进的发展方式,还有就是要注意逐渐地增加初中生的速度练习以及初中生中长跑运动员无氧阈的发展,而且教练要在训练过程中注重对初中生的间歇训练时间与次数,以及训练过程中的训练负荷量的问题。因为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身体成长较快,教练员如果制订的训练计划较多或是负荷量较大,那么对于初中生业余运动员来说就是较大的负担,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还要影响身体正常发育。在训练的间歇问题上,教练员还得注意初中运动员的间歇时间能够较好的把握初中生训练过程中的间歇时间,既不能损伤初中生运动员的身体造成运动损伤,也要达到一定的训练量,达到发展身体素质与运动成绩取得相并行的训练效果。

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第8篇

关键词 青少年 短跑 身体素质训练

1技术训练的重要性

1.1技术观念的更新

动力来源是短跑技术的发展核心。传统的短跑训练理论认为:在后支撑阶段腿部向后快速蹬伸的能力,是提高跑速的关键的生物力学因素。快速有力的蹬伸作用的重要性在后蹬和加速阶段是不容置疑的。然而研究表明,当短跑运动员接近最大速度时,随着送髋—这是下压大腿和脚扒地的反应动作,这种蹬伸的重要性在减小,在最大速度阶段,脚的扒地动作才是良好短跑技术的真正关键。通过高速摄影技术分析发现:优秀的男子短跑运动员在跑动过程中,从起跑开始直到冲刺,膝关节始终不曾伸直,传统的后蹬用力被以腰为轴积极送髋、前脚掌积极扒地所取代成为跑动前进的动力来源。优秀的女子短跑运动员在后程出现腿部用力蹬伸的现象,用以弥补力量的不足。

1.2在高等师范院校田径专项学生的短跑技术训练中,技术的改进一直是一个难题。固有的技术规格、传统的认知观念、老一套的训练方法是制约短跑技术水平提高的障碍。先进的技术难以被较低水平的学生运动员掌握。我们认为,短跑训练应该以先进技术作为标尺,通过从技术理念的更新着手,循序渐进提高学生运动员的身体专项素质,进一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2.短跑训练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性

2.1身体素质训练是短跑训练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适应专项需要以及合理负荷的素质练习,充分提高田径专项学生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

2.2提高身体素质水平有利于掌握复杂、先进的技术和提高运动成绩。

2.3发展身体素质有利于田径专项学生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

3短跑身体素质练习内容及手段:

3.1速度训练

发展速度训练时,在注重动作速率的同时,还要强调动作的协调性,放松能力的训练,把速度训练的内容融进力量练习及素质练习中,在训练手段的选择上,充分调动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肌肉快速收缩的能力,利用短距离反复跑、行进间计时跑、追逐跑及下坡跑等手段来发展绝对速度,并在练习中强调跑的动作协调性及防晒能力。

手段训练方法可采用以下手段:(1)最快速度做原地摆臂练习。(2)原地或支撑以最高频率做高抬腿跑。(3)40~80米的加速度跑。(4)30~60米站立式或蹲踞式听枪起跑。(5)让距离的追着跑。(6)30~60米行进间跑。(7)标志跑。(8)让距接力跑和接力跑。(9)60~80米的反复跑。(10)顺风跑、下坡跑、牵引跑(牵引力为0.5~2kg)。(11)速度训练利用短距离反复跑、行进间计时跑、追逐跑及下坡跑等手段来发展绝对速度,并在练习中强调跑的动作协调性及放松能力。

3.2速度耐力训练

速度耐力是短跑运动员首要素质,是获得优异成绩的保障,速度耐力的发展水平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1)无氧代谢能力,这是构成无氧耐力的最重要因素。(2)能源物质(ATP、CP、糖无)的储备。(3)肌肉、关节、韧带等支撑运动器官承受大强度工作的能力。

因此,提高人体无氧代谢能力和肌肉活动时必需的能源物质储备以及支撑运动器官的功能,是发展无氧耐力的主要途径。

在速度耐力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上,必须结合田径专项学生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实效性。

3.3力量速度训练

短跑运动员做动作时肌肉收缩的爆发力强,力量大,特别是相对力量和肌肉弹性好,只有加强和突出力量素质训练。才能产生良好的爆发力。根据研究。肌肉力量的性质、状态与短跑全程各部分相关程度如下:(1)肌肉的最大力量与短跑的起跑、起跑后加速度能力相关最为密切。(2)肌肉的爆发力与加速度、最大速度跑的能力相关最为密切。(3)肌肉的力量需力与终点跑保持速度能力相关最为密切。

力量特别是快速力量和柔韧性,是影响速度素质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发展速度素质中,首先要注意发展快速力量。其次,通过各种手段提高柔韧素质。柔韧性提高后可以增加力的作用范围和时间,同时能使肌肉内协调性得到改善,从而减少肌肉阻力,最终导致运动速度的提高。

3.4柔韧性训练

发展柔韧性素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胯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性。发展柔韧素质不仅可以加大动作幅度,而且能加大动作力量,减少受伤的可能性,期练习方法主要有:主动和被动的静力拉伸方法,主动和被动的动力拉伸方法,两方法可单独采用亦可混合运用,练习时间根据需要确定。

3.5灵敏性训练

灵敏、协调性作为一种综合能力包括了身体素质的发展程度和运动技巧的熟练程度,短跑运动员在发展灵敏性和协调性时也要结合专项特点,有针对性有步骤地进行。

练习手段有:(1)各种球类活动。如篮球、排球、足球等;(2)各种体操、技巧技术动作练习;(3)其他发展灵敏性、协调性的练习。

4发展身体素质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

发展身体素质训练时必须结合短跑的专项特点;练习手段要多样化,以便提高田径专项学生的练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根据田径专项学生的自身特点,有目的提高其所必需的身体素质;发展力量素质时应根据田径专项学生的特征以快速力量训练为重点;身体素质发展要具有均衡性;在训练中避免大负荷和大强度的训练;以免田径专项学生疲劳过度造成损伤。

参考文献:

[1]熊西北,等.田径基础教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第9篇

1 跨栏跑专项速度的特点

1.1 特有的节奏

跨栏跑专项速度具有特有的节奏,每个跨栏跑都具有相同的周期距离,步固定,步频是提高周期速度的主要途径,其中栏间跑和跨栏步的各步长具有明显差异,腾空时间和支撑具有特殊的比例关系,这些都使得跨栏跑具有特有的节奏。所以在争取最大位移速度时,跨栏运动员的大脑皮质动中枢兴奋以及抑制的转换下肢肉用力性质,放松和收缩的交替过程,都比短跑要复杂得多。

1.2 特有的速度

跨栏跑由于加速度水平低,加速度距离短,所以会较早出现最大周期速度,且速度水平较低。大多数优秀男子跨栏运动员的最大周期速度会表现在第五栏至第六栏上,周期速度超过了9.5米/秒,跨越栏架是造成加速度和最大速差距的主要原因。由此可以看出,跨栏跑具有特有的速度。

1.3 特有的速度感

跨栏运动员为了能够准确地过栏,所以就对其自身运动分析器的敏感性具有较高的要求,要求自己具有良好的肌肉平衡能力和敏锐的空间定位感。由于跨栏运动员蹬地用力角度的变换、步长的变化、控制身体的合理姿势、过栏腾空后的重力感觉、注意力的高度集中等都需要消耗能量,所以跨栏跑时需要发挥最高速度的条件相对较复杂,难度也较大,跨栏跑运动员只有具有特有的速度感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2 发展跨栏跑专项速度素质训练的意义

2.1 良好的速度训练对跨栏跑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具有积极的影响

在速度训练中,肌肉的快速收缩可以产生更大的力量,高度发展的速度素质又可以为耐力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另外,速度素质训练既可以提高人体的快速运动能力,也可以提高人体中枢神经过程灵活性及兴奋与抑制的转换能力,提高人体三磷酸腺苷(ATP)和磷酸肌酸(CP)的储存量,促进供能能力的提高及改善代谢过程。所以说,良好的速度训练对跨栏跑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2.2 速度素质是决定跨栏跑运动员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

随着现代运动技术的发展。时间因素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研究构成技术的因素中,也更重视对时间因素的研究。与此同时,在现代训练中,教练员们也以提高速度来增大训练的难度与强度,提高专项能力,适应当今激烈竞赛的要求。

3 跨栏跑专项速度素质训练

跨栏运动员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与一定的障碍打交道的短跑者。速度是跨栏跑运动员取得良好成绩的必备要素,平跑速度和过栏动作的速度是决定全程跑速度的最基本因素。跨栏运动员进行专项速度素质训练的基本内容是熟练动作技能,缩短起跑反应时、提高神经过程灵敏性、加强相应肌肉群力量、加快动作频率等。

3.1 发展平跑速度素质

根据跨栏跑运动的技术特点。在练习平跑时要强调运动员突出高重心、高抬腿、跑得有节奏、动作放松省力,并在能够保证适宜步长的情况下加快频率。常用的练习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变速跑100米和150米。(2)反复跑110米、150米和200米。(3)起跑30米和60米。(4)60米的上、下坡跑。(5)缩短步长的海绵块标志跑。(6)有标志物的快速高抬腿跑。(7)抓举,全蹲、腰背肌等力量素质练习。(8)原地栏侧练习和原地攻栏练习等髓部灵活性练习。

3.2 发展过栏动作速度素质

(1)后蹬跑、跨步跳、高抬腿跳、单腿跳、一步一跳、半蹲蛙跳等原地或短程助跑快速多级跳。(2)行进间高抬腿跑、高频率的原地跑、车轮跑、小步跑等跑的练习。(3)连续快速做起跨腿和摆动腿的模仿练习。(4)走或慢跑快速做起跨腿或摆动腿栏的侧过栏练习。(5)扶墙壁或肋木做支撑高抬腿跑lO秒到15秒,计抬腿次数。(6)栏间距离缩短,做高抬膝跨栏跑,抬膝要高,步频要快。

3.3 发展专项速度素质

(1)变换栏间节奏的跨栏跑,三步节奏上栏要重点突出。(2)缩短栏距等降低难度的跨栏跑。(3)在跨栏练习时使用海绵格,按照跨栏跑的规则,将30到40厘米高的海绵块放在跑道上让运动员进行跑栏练习,可以让其连续跑过6到8个栏。

3.4 发展跑跨结合素质

跨栏跑的基础是平跑速度与过栏速度的结合,它关系到跨栏运动员能否在运动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力。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跨栏跑中还要注意实现跑与跨的完美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专项素质,提高自己的动作速度,最终取得好成绩。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更好地发展跑跨结合的素质。

(1)栏中、栏侧高抬腿跑栏练习。(2)缩短栏距跨栏跑练习。(3)两手支撑或者腰系绳带的原地计时高抬腿跑。(4)行进间跨栏计时跑练习、成组跨栏计时练习。(5)栏架高度降低,不缩短栏间跟离的跨栏跑。

4 跨栏跑专项速度素质训练的注意事项

4.1 以发展柔韧和力量等来促进速度素质

应通过各种手段发展柔韧素质,柔韧素质提高后可以增加力的作用时间和范围,同时能使肌肉内协调性得到改善,从而减少肌肉阻力和增太肌肉合力,最终导致运动速度的提高。另外,力量尤其是快速力量,也是影响速度素质的重要因素,所以应注意发展快速力量。

4.2 合理安排速度素质训练的顺序

在发展速素素质时应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合理安排练习的顺序,这是因为各种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之间都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和制约的关系,在发展某一素质的同时,都会或多或少地引起其他素质的变化。在速度练习中,常使用发展力量的手段来促进速度,但力量素质要求肌肉收缩用力也大,神经过程强度大,尤其是静力性力量练习,由于动作缓慢,会降低神经过程和肌肉活动的灵活性。

总之,跨栏跑是一项高速度,短时的以无氧代谢为主的极限运动。它对运动员的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等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对速迪魔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因为只有拥有了一定的速度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成绩。所以,一定要重视对跨栏跑运动员的速度素质训练。

参考文献

[1]钟大鹏,刘建国,对跨栏跑的速度和速度训练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4)

[2]刘旭东,梅峰.高栏跨栏跑速度特点及其训练[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2(2)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