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法律知识解答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7 09:40:57

法律知识解答

法律知识解答第1篇

―、调查概况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抽样调查、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本次问卷的设计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和信息,包括被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民族、专业等共四项。设计性别选项的目的在于了解性别对法律意识的影响;设计年龄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同的年龄段对法律意识的影响因素;设计民族的目的在于限定这次的调查对象;设计专业的目的在于排除法学专业的大学生参与此次调查问卷;第二部分共计26道问题,可以分为六类:第一类(1~5题) 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研究被调查者的法律知识。第二类(6~9题)问题设计的目的在于研究被调查者的法律理想。第三类(10~14题)问题设计的目的在于研究被调查者的法律情感。第四类(15~16题)问题设计的目的在于研究被调查者的法律意志。第五类(17~23题) 问题设计的目的在于研究被调查者的法律评价。第六类(24~26题) 问题设计的目的在于研究被调查者的法律信仰。

为保证答卷内容的真实性,被调查者以匿名的方式答卷。我们共发放问卷500份,实收478份,其回收率为95.6%,符合统计要求,保证了抽样调查的可靠性。

二、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和信息,包括被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籍贯、专业等共四项。

性别问题的调查表明,性别因素并未对此次问卷调查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由于本次调查是随机抽取,这从另外一个侧面也表明研究者设计这项调查项目是欠考虑的。

关于年龄问题的调查表明,被调查的民族地区的大学生,其年龄段都在18~22周岁之间,其中18~19周岁的有405人,占被调查总数的81%名。20周岁以上(包括20周岁)的有73人,占被调查总数的14.6%。这表明民族地区大学生从法律责任能力上来讲,都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因为本次研究者主要研究西部民族地区民族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问题,故而研究者在培训调查员的过程中就已经明确指出被调查对象必须是民族地区大学生他们占被调查人数总数的100%。

关于专业问题的调查表明,专业和法律意识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专业对法律意识的影响是非常小的,或者说几乎不产生影响。

三、被调查对象对“法律知识”回答的相关分析

法律知识是人们关于社会法律现象科学认识活动结果,它是人们关于法的一般理论和法律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以及一个国家和地区现行法律的内容和特点等方面的知识的总和。法律知识是公民形成法律意识的知识和理性基础。[2]显然,法律知识也是民族地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认识和理性基础。

为此,我们设计了5道问题。它们包括:(1)您知道我们国家施行的《国家法》吗?(2)您知道我们国家施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吗?(3)您知道我们国家施行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吗?(4)您知道我们国家正在准备制定《民法典》吗?(5)您知道我们国家已经修订了《公司法》和《合伙企业法》吗?

研究者在这里用“听说”、“知道”、“知道该法的原则精神”、“熟知”和“不知道”来验证被调查者对于上述问题的认知状况。按照《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听说”是指“听人说”,[3]也就是听别人说;“知道”的解释是“对于事实或者道理有认识”;[4]“熟知”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清楚地知道”。[5]按照语言学的一般常识,我们得知五者认知程度的一般关系是:“熟知”>“知道”>“知道该法的原则精神”>“听说”>“不知道”。

通过调查,研究者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一)爱国和维护祖国统一意识非常强烈

众所周知,《国家法》是我们国家对台政策的法律化,而其本身也是对台政策的新发展,体现了我党执政水平的发展和提高,获得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理解,为反对和遏制“”分裂势力作出了重大贡献。[6]从调查结果来看,回答“听说”者占调查总数的26.9%,回答“知道”者占调查总数的37.1%,回答“知道该法的原则精神”者占调查总数的12.8%,回答“熟知者”占调查总数的22%,回答“不知道”者仅占调查总数的1%。这说明民族地区民族大学生对于国家政治层面的大事是十分关注的,这体现出其完美的政治理想、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强烈的维护祖国统一的精神。

(二)《民族区域自治法》深入人心

我们知道,《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20多年来,对于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保证民族自治地方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考察民族地区大学生对于这项法律的认知程度,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考察他们法律意识的基础问题。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回答“听说”者占调查总数的25.6%,回答“知道”者占调查总数的42.3%,回答“知道该法的原则精神”者占调查总数的10.2%,回答“熟知者”占调查总数的21.2%,回答“不知道”者仅占调查总数的0.5%。这说明民族地区大学生除了极个别的同学不知道外,99.5%的同学最低限度均知晓这项法律,而这对于他们将来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在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利,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高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与自身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之法律法规了解和掌握甚多

从“您知道我们国家施行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吗?”这一设问的调查来

看,回答“听说”者占调查总数的19.2%,回答“知道”者占调查总数的55.1%,回答“知道该法的原则精神”者占调查总数的11.5%,回答“熟知者”占调查总数的7%,回答“不知道”者仅占调查总数的7%。这说明对于像《治安管理处罚法》这样与民族地区的大学生之间有切身的影响和关系的法律,即便是新修订的,他们也会及时的予以关注。所以他们回答不知道者仅占总数的7%,这也就不足为怪了。

(四)对个别部门法了解甚少,部门法意识较为淡薄

我国著名的民法学学者苏永钦教授认为,民法典至少有五个方面的历史功能:统一国法、揭橥价值、建立体系、集中资讯、整套继受。[7]对于这样一部对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民法典来说,民族地区大学生群体应该了解和掌握。但从问题的回答来看,回答“听说”者占调查总数的23%,回答“知道”者占调查总数的17.9%,回答“知道该法的原则精神”者占调查总数的3.8%,回答“熟知者”占调查总数的1.2%,回答“不知道”者竟然占调查总数的53.8%。这说明民族地区大学生对于仅次于宪法的基本部门法的民法的相关内容并不十分了解,虽然知道民法与自己有很大的关系。这反映出我们在对新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及最新的法律法规动态方面还存在不足。这从另一个层面说明了西部民族地区大学生群体对于我国部分法律的漠视,法制意识在某些部门法中相对较淡薄,还说明了民族院校在《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中相关内容并没有及时更新,教师在讲授时也缺乏对新知识的吸纳。

四、最终结论和讨论

通过对作为形成西部民族地区民族大学生群体法律意识的知识和理性基础的法律知识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一)西部民族地区民族大学生群体对法律知识的吸纳主要来源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课程的讲授,故而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进行改革以适应新形式和新时代的需要就显得尤为必要。有学者建议,对《法律基础》课程改革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新的编排,可将教材的内容分为五部分:政治行为编;经济行为编;日常行为编;家庭行为编;专业部分。其次是教学方式的改革,在教学中要突出四种教学方式:一是与社会的重大时事热点结合起来;二是通过让学生更多的走出课堂,参观公开的司法行政部门的活动;三是设立相关校外法律实践基地;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亦应将单向的法律知识灌输式方式转变为双向互动的模式;最后需要改善的方面是考试模式应采取开放的命题形式。[8]对此,笔者甚以为然。

(二)西部民族地区民族大学生群体虽然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维护祖国统一的决心,但对于诸如像《民族区域自治法》这样与其将来从事的工作息息相关的法律缺乏相关的认知度。如上文所指出的调查结果,“知道该《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原则精神”者仅占调查总数的10.2%,这样的结果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因此,我们认为,在民族地区的高等院校中,加大诸如像《民族区域自治法》这样与其将来从事的岗位或者工作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并通过相关的知识竞赛、社团活动等形式来更为深入的学习和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如上所述,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振兴、文化的发展、社会管理秩序的维护主要是靠现在还在民族地区院校的大学生尤其是民族地区的大学生。

(三)西部民族地区民族大学生群体受市场经济“利益”价值取向影响较大,应在实际工作中对此群体予以必要的正面引导。从对《治安管理处罚法》回答“不知道”者仅占调查总数的7%这个调查结果来看,有93%的民族大学生群体“知道”或者“听说”或者“熟知”这项法律,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数据。而这样的调查结果与西方法社会学中对于这个问题提出的两种基本的解释视角是基本吻合的。

西方法社会学认为,在研究人们的法律意识中有两种可供选择的视角:一种是工具性视角,即认为人们之所以服从法律,是基于实际利益的考虑,人们是否服从法律,取决于他们在法律服从过程中所获取的收益和所付出的代价。另一种是规范性视角,即认为法律服从的动因是内在的价值取向。人们之所以服从法律,不是因为这样做对自己“有用”,而是因为认为这样做是“正义的”,是“正确的”,是“应该的”。[9]显然,民族地区的大学生群体从法律意识纵向结构之法律知识的角度来看,更多的是工具性视角,在他们的“显意识层面上涌动的是道德符号,而在潜意识层面上涌动的则是利益追求”。[10]这说明,市场经济中过多的追求效率,过多的追求利益的价值观念已经影响到了“象牙塔”内的学子,而这样的价值观念应该重新引起人们的反思和探讨。

研究者认为,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价值理念就应该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而与时俱进,强调“效率”、“利益”等价值观念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当越来越多的人以“利益”等价值观念来衡量对人或者物的取舍时,我们是否已经意识到,这样一种单一的价值观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当现代社会的各个群体把利益的追求推向极端,异化成为一种“利益拜物教”的时候,这样的价值观念是否应该引起我们长久的反思?而事实上,已经有很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探讨。①学术界的探讨应该和实务界结合起来才能起应有的作用,否则就是闭门造车。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对价值观重新认识无疑能够给西部民族地区的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起到必要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朱玉福.民族高等院校实施民族法学教育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6(1).

[2]刘旺洪.法律意识之结构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1(6).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134.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457.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056.

[6]张帆.国家法析[J].求实,2005(S2).

[7]苏永钦.民法典的时代意义[EB/OL]法律思想网.

[8]赵雪梅.《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江苏高教,2006(3)

法律知识解答第2篇

简答题是政治考试中的传统题型。随着开卷考试的实施,简答题出现了材料分析型、图表型、漫画型、活动设计型等多种形式。要想做好简答题,就要了解各种简答题的特点,掌握解答技巧及解答步骤。

简答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类型:直问式简答题、比较式简答题、材料式简答题。

解答简答题的一般要求是:第一,要认真审题准确把握命题的含义,明确考查的知识重点及能力要求。第二,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答案的要点。第三,文字要简练、准确,条理清楚。

解答简答题的一般思路是:先回答是什么,再回答为什么或怎么做。但是,要根据命题内容的变化,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下面就此对三种类型的简答题的答题方法和解题思路,举例加以说明。

一、直问式简答题

这类试题一般是以对某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基本观点的理解为命题内容,提的问题比较明确,回答起来也比较容易,根据材料内容直接回答即可。例如:正义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区分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是什么?

剖析:这是一道直问式简答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这两个基本观点的掌握情况。这道题接连两问,要求按题目次序逐一回答,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展开说明,但答案内容必须完整、准确,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准确记忆的能力。

附答案:正义的基本要求是不伤害他人(首要要求)和不侵犯他人的财产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其它基本权利。

区分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是看是否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正当权益、促进社会进步。

二、比较式简答题

这类简答题一般是要求答出异同的表现或异同的原因。例如,法律与其他社会生活准则相比有哪些不同点?

剖析:此题是对法律具有其他社会生活准则不同特点认识的考查。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准则,与其他社会生活准则不同,道德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纪律则按本单位团体的需要,定出局部适用的准则;只有法律才是惟一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准则。

附答案:

1.法律是惟一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准则。

2.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人人都必须遵守。

3.法律具有权威性,任何人都不得违犯。

三、材料式简答题

多年来,在中考考试试卷中都采用了这种命题方式。命题所引用的材料包括引文和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社会现象的材料,还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的材料。在命题中设计新情景、新材料,提出新问题,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这类简答题第一步是认真审题。首先要认真阅读命题中的引文和材料,准确把握其中心意思。第二步结合引文和材料的中心意思,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和命题的要求,确定答案。答案要简明扼要、准确,一般不需展开论述。

例如:某学校学生小明的父母工作都很忙,没时间管他的学习和生活。小明自从在网吧迷上电脑游戏后就变得无心上学。上初中后,小明经常迟到、旷课,还恶意扰乱课堂教学秩序,学校对他进行了记过、处分。小明与在网吧结交的“兄弟”一起勒索几个小学生,公安机关对他实行了拘留三天的处罚。但小明并没有因此而改过,还是常与这帮“兄弟”纠结在一起闹事。一次,在勒索中,把一个学生打成重伤,小明被人民法院判处了有期徒刑2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在材料中,小明的哪些行为属于违纪行为?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你是怎样来区分小明的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

小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是什么因素引起的?

小明由违纪行为到一般违法行为,最后走上犯罪行为,给我们有什么启示?

本题是材料式简答题,这是中考的常见题型。题中的材料有一定的迷惑性,给审题设置了一定的障碍。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透过材料解决问题,本题既考查学生对违法、违纪等行为的区分,又要结合自己实际来谈感悟。回答问题时要联系材料,观点要求简明扼要。

附答案:

1.违纪行为:经常迟到、旷课;恶意扰乱课堂教学秩序。一般违法行为:与在网吧结交的“兄弟”一起勒索几个小学生。犯罪行为:把学生打成重伤。

2.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可从三个方面区分:是否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是否触犯刑法,是否应依法受刑法处罚。

3.小明自制能力不强,自我防范意识不强,缺乏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未经受住电脑游戏的诱惑,尔后,不知改过,发展到违纪,再到违法,最后滑向犯罪的深渊。

法律知识解答第3篇

简答题是近年来的中考思想品德常见的题型之一,题目设计灵活,角度多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活于教材。从形式上看,大多采用设置情景材料的方式,联系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重点和热点问题,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命题形式上看,一般要求从三个角度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理论等基础知识的认知、理解和运用,通常要求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对所提问题作简明扼要的回答。

简答题,顾名思义就是对问题进行简要回答。其题型特点有:

1.回答要准确

它要求考生在答题时,体现一个“准”字。

2.答案要清晰

考生组织答案要思路清晰、逻辑严密,体现一个“清”字。

3.答题要全面

答题角度要面面俱到,体现一个“全”字。

4.语言要简练

语言叙述要求简洁明了,体现一个“简”字。

二、简答题的解题步骤

简答题的解题步骤一般包括:

1.要认真审题,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明确考查的知识点以及能力要求

具体要求为:首先要在认真阅读情景材料的基础上弄清材料包含哪几层意思,然后归纳出各层意思所提示的中心意旨。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设问角度,抓住设问中的中心词并将之具体化,准确把握设问中所要求回答的是属于“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做”。

2.链接教材作比较,找依据,厘定答案要点

在审题的基础上,要从材料中“折射”出理论依据,即课本在这个问题上所运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答案要点。

3.运用书本知识解决材料所反映的问题

即运用课本所讲的理论依据简明扼要地分析说明材料中所反映的系列问题,精确地组织答案。具体要求包括:①问什么则答什么,不必小题大做、画蛇添足,更不能“韩信点兵”;②一问一答、一问一段,格式规范,切忌列清单;③观点齐全、准确、简要;④切忌含糊其辞和口语化,注意运用专用术语;⑤根据分值控制答题层次及答案要点的个数;⑥注意文字简练准确,有条理,言简意赅,不拖泥带水。

三、简答题的分类解析

依据不同的标准,简答题可分为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简答题,又有各自不同的解题技巧。比如,依据问题提出的形式可分为直问式简答题、分步型简答题、辨析式简答题、演绎式简答题、启示类简答题、认识式简答题、自问自答型简答题等;依据题干情景材料的设置又可分为情景探究型、时政材料型、案例启示型、漫画设计型、图示图表型等。本文着重以第二种分类的五种情况为主,结合2011年全国各地中考典型试题对简答题的解题技巧作一分析。

1.情景探究型

这类试题通常是先设置一个具体情景,然后让考生融入特定的情景或扮演特定的角色,对有关人物的言行作出行为判断或选择,或补充情景中的人物对话,或对情景中的人物提出自己的建议等。

例1.(2011・山东烟台)情景分析:小丽是某初中应届毕业生,近半年来她的心情一直很烦:妈妈希望她考上重点高中,老师希望她中考考第一;在与同学相处时,自己的作业没完成,其他同学又来找她帮忙……小丽的精神几乎崩溃,她感觉“太累了!”

(1)你认为小丽感觉“太累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假如你是小丽的好友,你打算给小丽提出哪些建议,让她从“累”中解脱出来?

解析:本题以初三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为背景,考查学生理智面对压力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时,必须注意两点:一是阅读材料,分析原因。要充分理解情景材料的内涵,抓住材料中让小丽感觉累的表现,根据试题的设问,逐一找出小丽感觉“太累了”的主要原因;二是融入情景,扮好角色。根据情景材料,以“小丽的好友”的身份向小丽提出建议,不但要符合角色身份特点,还要做到建议必须合情合理合法,尤其要注意在第一问的基础上作出有针对性的回答。

参考答案:(1)①来自家庭、学校的学习压力大。②作业负担过重。③同学交往带来的烦恼。④精神压力大。(答出三个方面即可)

(2)①确立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②多与父母、老师、同学沟通,寻求帮助。③学会在困境中调整心态,缓解来自各方面的压力。④正确处理同学关系,发展同学友谊等。(答出三个方面即可)

失分警示:分析不全面,不能从多角度回答是第一向失分的主要原因;第二问失分主要是学生回答缺乏针对性,脱离教材随意作答。

2.时政材料型

通常以中考前一年的国内外某一重大时事政治或社会生活热点材料为载体,要求考生通过分析题目中时事政治或社会生活事件,说明其中蕴涵的道理。所用材料可以是党和国家重大会议决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或行动,也可以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事件。通常考查学生对国情的认识,或引导学生完善人格,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2.(2011・贵州贵阳)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郭明义,20年无偿献血6万毫升,为群众捐款12万元,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几十年如一日,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无怨无悔,不求回报。感动之余,给我们带来以下思考:

(1)我们为什么要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2)我们可以参加哪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请举两例)

解析:该题以“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郭明义”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承担社会责任的理解及其态度体验,在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具有很强的情感熏陶和导行功能。答题时要仔细阅读材料,从中归纳出题目的意思,明白题中设问――“为什么”以及“怎么做”,弄清答题要求――第一问回答原因,第二问举两例回答“怎么做”。具体作答时,第一问可以选取教材中有关“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内容作答;至于第二问,具有开放性,答案不唯一。只要根据身边实际,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及要求,观点正确,均可得分。

参考答案:(1)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2)参加义务植树、向居民宣传防火知识、向灾区捐款等等。

失分警示:如果学生对教材中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原因的知识掌握得不准确,第一问就容易失分;学生不注意观察生活,平时缺少参加公益活动的实践经验也可能导致第二问的失分。

3.案例启示型

是指试题以某一案例为载体,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对案例中的相关人物的行为进行分析,并结合材料写出启示。这种试题形式比较生动、新鲜、有趣。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受学生欢迎。

例3.(2011・广西南宁)2010年10月20

日,西安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又刺了伤者数刀致其死亡。2011年1月11日,西安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药家鑫提起了公诉。2011年4月20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2011年5月20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药家鑫案二审,维持一审死刑判决。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011年6月7日,药家鑫被依法执行死刑。

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药家鑫一案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解析:本题以发人深省的药家鑫杀人一案为背景材料,考查生命健康权、做一个守法公民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较好地做到了三维目标的统一。解答案例启示题时应注意:①读案例,找出案例中的主人公发生了什么行为,并判断其行为违反什么法律,或者侵犯公民什么权利;②回归教材,找到与此案例相关的知识点或法律条款;③结合材料,运用教材中的法律术语或法律条款简明扼要地写出启示,并指出中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正确态度或做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主旨的全面、核心把握,根据设问找到有效信息,并能够与教材知识有机对接。

参考答案:①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身权利;②公民在享有人身权利的同时,负有不得侵犯他^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③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④我们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

失分警示:失分的原因主要是答案不够全面,不能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4.漫画设计型

这类题是通过直观生动、极富趣味和幽默感的漫画创设某种情景,从而引导学生揭寓意、析现象、谈启发、提建议、说做法等。试题由一幅或几幅漫画和问题组成,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漫画揭示的原理,其形式直观有趣、寓理于趣,因而深受命题者和考生的喜爱。

例4.(2011・浙江衢州)阅读漫画,回答问题:

(1)从消费者权益的角度,简要评析图1中消费者的行为。

(2)图2中反映的问题损害了消费者的哪些权利?

(3)请从消费者或国家的角度谈谈如何保障消费安全。

解析:解答此题,一要仔细观察漫画,包括漫画的标题、主题和画内文字,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要揭示出漫画的真正或主要寓意,分析漫画的本意,弄明白漫画所蕴涵的寓意。二要联系教材,看看漫画中反映的主题与教材中的哪些知识点相联系,找准切合点。三要根据分析,恰当运用教材中的有关知识解答题目提出的问题,明确答题范围,做到紧扣教材知识,结合漫画内容,概括出漫画的寓意。通过把漫画标题与漫画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联系起来,可知这两幅漫画直观地表达了“消费环境复杂,我们要提高警惕,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依法维权”等寓意,旨在批评当今社会存在的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现象,进而强调了增强维权意识,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1)消费者在商品交易的过程中缺乏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为贪图小便宜而没有索要发票,结果损害了自己的依法求偿权。

(2)安全保障权、知悉真情权、公平交易权。

(3)消费者:增强权利意识,努力掌握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知识;尽量到信誉好的商场或超市去消费;购买产品时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和商品相关标志;索要相关票据等;不公平交易发生之后,要敢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要敢于举报。国家: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经营者职业道德水平;加强法制建设,健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相关法律;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市场秩序,打击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

失分警示:第一问失分主要在于对消费者的行为评析不全面;如果没有读懂漫画,第二问也容易失分。解答第三问时应该注意题目的要求是从消费者或国家中任选一个角度,但同一个角度还要求从不同层面去回答,否则就容易丢分。

5.图示图表型

试题由图表和问题组成,这类题具有形象具体、简洁明了、形式多样、信息量大等特点,要求考生对图表中的相关数据和材料进行比较,从中找出规律与联系,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和社会实际进行简要回答。其形式也比较直观有趣,是常见题型。

例5.(2011・江苏盐城)2011年是建党90周年,也是和平解放60周年。小华借助网络了解了“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情况(见下表),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懂得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党的领导、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等方面分不开。

“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情况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表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2)请你为解决表中所反映的问题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包括文字和图表)进行详细阅读,准确提炼和把握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同时还要准确掌握教材中有关知识点。解题时要注意四点:第一,仔细阅读文字和图表(包括标题、项目和数据、附注及关键的年份等),特别要注意图表中说明性文字(如标题)和提示性文字,以便找到作答的方向或要点;第二,对图表中的文字和数字进行比较(包括横向的和纵向的比较,不要只注意某一方向),找出有哪些变化,注意图表之间或图表与文字之间的联系;第三,找到材料与教材中相切合的知识点;第四,解读题目,准确答题。如在此题中,考生要把握“经济发展”、“反映”、“经济现象”、“解决问题”、“建议”等关键词,同时对表格中的有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结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等),同时提出符合题意的合理化建议等。

参考答案:(1)上表反映了:“十一五”时期,经济快速发展(或:地区生产总值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或:城镇居民、农牧民收入不断提高),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或城乡发展不平衡)。

法律知识解答第4篇

【关键词】

护士;法律法规;掌握及应用情况

面临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质量及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用法律尺度衡量医疗行为和后果的意识不断提高,而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比较薄弱,这不仅伤害了自己,同时也让一些无辜的患者受到伤害,患者与医院的纠纷也就逐年增加,在这种局势下,还有一部分护士的法律意识淡薄,无视法律,总觉得患者与护理纠纷少,抱着侥幸心理,盲目地工作着。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通过对298名不同职称的护士进行有关《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及《十项核心制度》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298名护士中能够回答正确的占53.2%,不能正确回答的占46.8%。这一结果表明,护士对法律意识淡漠,针对这种情况,本院采取了如下措施:

1首先了解护士对法律法规认识程度和缺乏的知识面

对法律法规认识程度调查中,68.1%的护士认为医疗纠纷中,大多是医疗方面的问题,与护士无关,护士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了,法律认识不足,法律知识掌握的不好。具体调查情况:在对法律法规颁布者及颁布时间、医疗事故的分析严重医疗事故及刑事责任、出现医疗纠纷后处理,如何对待就医者的隐私,护士的工作职责和义务,护理文件的书写,如何对待医生口头医嘱等12项内容表明,298名被调查人的员中:法律法规颁发时间回答正确率1.00%,医疗事故分析回答正确率19.33%,严重医疗事故及刑事责任回答正确率为11.66%,出现医疗纠纷后处理回答正确率为60.10%,如何对待就医者的隐私回答正确率为100%,护士的职责和义务回答正确率为92%,护理文件的书写回答的正确率为76.33%,如何对待医生的口头医嘱回答正确率为76%

2调查了解法律法规在护士临床工作中掌握和应用的情况

有71%的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感到法律法规与护士工作关系不大,对法律知识掌握不足,所以,遇有法律纠纷发生时不知如何处理,100%的被调查人群认为在基础教育中应该增设护理法学课程,有93%的护理人员认为,在目前的继续教育学科中应开展法律知识培训,这是提高护士法律意识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调查了解,被调查的298名护士都希望掌握患者的权利及护士的权利和义务、了解护患之间存在哪些法律责任、掌握护患之间发生纠纷时的处理程序,了解哪些护理记录资料在护患纠纷中起者重要的证据作用。所有被调查的护士都希望掌握哪些医疗责任保险能保障护士的合法权益。综合以上调查结果,本院护理专家小组制定了以下措施。

2.1加强护士法律法规培训,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①成立护理法律法规培训小组,由他们制定学习计划,定期对法律法规进行系统培训,主要学习内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及《十项核心制度》。②学习后跟踪培训效果,进行定期考核,了解护士们对法律法规的掌握情况③加强护理安全意识培训,强化安全意识,确保护理安全。

2.2改变护士法律意识淡漠的现状,强调法律法规在临床上不仅保护患者利益,同时也保护护士权益,提高护士法律意识。

2.3加强护理记录书写管理,培训护理记录书写标准,确保护理记录书写的质量。

2.4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强化护士安全意识,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2.5加强质量督查力度,充分发挥护理小组的作用,定期培训、考核、督促、检查,确保护理质量。

2.6提高服务理念,将优质护理服务落到实处,提高患者满意率。

法律知识解答第5篇

第一、抓住设问中的中心词并将之具体化。

第二、准确把握设问中所要求回答的是属于“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办”。

第三、链接教材作比较。

第四、看分值控制答题点数。

最后,注意言简意赅,不拖泥带水。

开卷形式下,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发展,简答题的类型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的简答题,还应该注意不同的答题技巧。接下来就简答题的几种常见的类型来谈谈一些特殊的解题技巧。

1.材料型:即给出材料,据材料回答问题。做此类题时应注意:读材料,明确其中心或主题;动脑筋,找出教材与此材料相关的知识点;扣紧题意,抓住材料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整合答案。

2.图表型:这类题具有形象具体、简洁明了、形式多样、信息量大等特点,要求考生对图表中的相关数据和材料进行比较,从中找出规律与联系,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和社会实际进行简要回答。做题时应注意:对数据或材料进行比较,找出有哪些变化;推测数据或材料变化的趋势,即随时间的推移还会怎样进一步变化;观察时要考虑图表中纵向和横向的对比及变化,不要只注意某一方向;特别还要注意图表中说明性文字和提示性文字,以便找到作答的方向或要点。

3.漫画型:这类题是通过直观生动、极富趣味和幽默感的漫画创设某种情景,从而引导学生揭寓意、析现象、谈启发、提建议、说做法等。作答时应注意:仔细观察漫画,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要揭示出漫画的真正或主要寓意,而且观察时多注意图中的说明性文字和提示性文字或话外音以及漫画的“题目”等;开动脑筋,找出教材中的哪些观点或原理与漫画的寓意相吻合或有联系;看问题,明确答题范围。

4.行为评价型:这类题属案例分析题的一种,表现为给出一个具体的案例,要求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对案例中的相关人物的行为进行简要评析。作答时应注意:读案例,找出案例中的主人公发生了哪些行为,并判断其行为是否合法;回归教材,找到与此行为相关的知识点或法律条款;运用法律术语或法律条款简明扼要地解释案例中主人公的行为,必要时指出正确的做法应该怎样做。

中考分析说明题型及应对策略

分析说明题是中考的重要题型,一般要求考生结合背景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这类题具有材料丰富、答案开放、知识综合等特点。一般可按以下步骤去做:概括主题表明态度写出含义 讲出原理 联系实际 具体分析 归纳小结 体会认识。下面分类说明:

法律知识解答第6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简答题;方法

近年来,简答题在中考物理试题中占据一定比例的位置,这种比例且有上升的趋势。然而学生在解答简答题的过程中,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抓不住要点、理不清头绪,解答不全或答非所问,因此失分比较多,在平时物理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也常常会遇到学生对于简答题难于解答的现象发生。那么,怎样才能解答好初中物理简答题呢? 这是我们每一个物理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工作几年,虽然对教导学生解答简答题也感到很盲目,但在努力过程中也有一些体会,下面浅显地谈谈供大家参考。

一、简答题的重要作用

简答题顾名思义,即:简要回答的问答题。其实质属于说理性质型的问答题。在问答题中简答题约占很大的比例。这类题对培养和训练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另外,简答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比计算题强烈。因此,简答题在中考中占据比重越来越大。在今后的初中物理素质教育考查中,简答题也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因为简答题:一是能使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在物理教学活动过程中,总有许许多多的概念和规律性的东西需要学生去学习,但要达到真正的理解、掌握、运用,就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才能实现,但是通过解答一些与其相对应的简答题,可以帮助学生认清规律以及物理概念的真正含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掌握。例1:通过对“一大缸水的比热比一水桶的比热大,对吗?为什么?”和“一小杯水和一大桶水的密度哪个大?为什么?”这样两个简答题的解答,就很容易使学生对“比热”和“密度”这两个概念作为物质特性的真正理解和掌握了。二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口头、书面的表达能力。无论解答哪种类型的简答题,都需要比较严谨的判断、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简答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的这些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书面表达,使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三是通过解答一些简答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使学生了解身边的许多物理现象,如:露雪冰霜、风雨雷电等的形成,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激情,也进而巩固了物理知识。

二、简答题的特点

1.简答题十分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简答题的题目情景多创设于生活、科技、实验、社会等学生熟知的热点问题。

2.简答题充分体现STS思想。出题者是想通过题目让学生深刻认识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科技中的广泛应用。

3.简答题结合时政。简答题与当地的文化、经济、科技的进步相联系。因其应用性强、开放程度高,所以倍受中考命题者的喜爱。

简答题一般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合理选择信息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思维开放有一定的综合能力。解答时要使用物理语言做针对性的回答。语言要精练,观点要明确,条理要清楚,内容要完整。不少学生对一些简答题“似曾相识”。但又不能用合适的语言或物理方法将它们清楚地表述出来,普遍感到头痛。学生一是限于初中的语文水平,二是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对解答问答题有据不能依,有理不能用。尤其对物理概念、定律、现象和过程等抓不到对问题的实际性分析和概括,无法用文字或语言贯通起来,甚至即使作业做了,也无法领会其要领。这表明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有待提高。所以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要搞好问答题的强化训练。

三、简答题的分类

尽管在初中物理的教学和测试中,会遇到许多不同类型的简答题,但从其内容上来分析,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一) 物理现象的简答题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常常会有一些包括自然界和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以及科学生产和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这些统称为物理现象。有很多的物理简答题就是从这些物理现象出发来进行命题的。诸如:“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从红色故都——瑞金始发的。长征途中,不少革命先烈过草地时陷入了沼泽地,为了减少红军战士的牺牲,请同学们应用所学的压强知识,谈谈红军战士过草地时可采取的预防或营救措施”。这是一道江西省中考物理试卷第27题。它是一道情景试题,就是抓住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类似现象来命题的。

(二) 物理概念的理解及规律应用的简答题

在物理简答题中还有一些是针对于初中物理概念的理解及规律的应用上来命题的。它的特点就是针对一些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性质或注意事项给出一种或数种错误的或模糊不清的说法或由此而引出的错误的结论,然后提问。多以让学生分析判断和比较物理量的大小的形式出现。这类试题有利于考察学生对所学的物理概念的理解深度和规律的应用程度。例如:“每当节日,北京的天安门用成千万只灯泡装点起来,到晚上,这些灯泡同时亮起来,点亮的灯泡映出天安门的轮廓,显得十分美丽、壮观。到了天亮时,这些灯泡又同时熄灭了,因此这些灯泡都是串联的,对吗?”又如:“灯泡接入电路中时,灯泡和电线中流过相同的电流,灯泡和电线都要发热,可是实际上灯泡热得发光,电线的发热却觉察不出来。[1] 这是为什么?”等等就是考察学生对串并联电路特点的理解和焦耳定律的应用。

(三)物理实验内容的简答题

在物理简答题中还有一些是针对于物理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和实验仪器的使用等为出发点而命题的。它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步骤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实验仪器的使用情况。例如:“现有一只蓄电池,仍能向外供电,但正负极标志已模糊不清,请你设计出两种方法,判断它的正负极。”这也是江西省中考物理试卷,就属于这一类型的题目。

(四)阅读理解题

此类考题特点是材料内容多、蕴含信息多,有的考题答案就在材料之中,需要学生通过阅读从众多的信息中提取出与所问问题的有关的内容。

法律知识解答第7篇

一、案例分析题的隐性规律

1.问题规律

案例分析题的题干表达方法通常有这样的规律:先用很大的篇幅叙述某个企业的具体情况,最后提出两个以上的问题,这些问题中前面几个是比较具体的,给学生的感觉是只要回答几个字就可以了。比如:运用什么策略?是什么渠道?细分标准是什么?这类问题其实就相当于简答题。而最后一个问题往往问的比较笼统,让学生觉得找不着回答的主线。比如:你的观点是什么?企业应如何做?这其实就相当于论述题。也就是说案例分析题就是简答题和论述题通过企业案例变相结合而成的。

2.答案规律

从历年案例分析题给出的答案分析可以看出,其答题有明显的规律可循。(1)对于题干中比较具体的那几个问题,答题的思路始终是固定的,必须全部用课本上对应的知识点来回答,即使有的答案需要用案例中的原文来作答,也必须结合或转化成课本上的知识点。(2)对于问的比较笼统的问题,我们要把它看成是论述题来对待。具体的答题方法是:首先找准答题的主线,这个主线就是指解决这个问题的知识点,这个知识点也必须来自课本;然后将这个知识点展开叙述,展开的内容也必须来自课本上关于对这个知识点的分析要点。最后是结合案例作简要分析。

二、案例分析题的应试技巧

摸清了问题和答案的规律,只要遵循规律找到对应的解答方法,不仅可以保证得分率,还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本人通过摸索总结出如下应试技巧:一读,二想,三答。虽然只有三个字,但各自存在很强的技巧性,不是简答的读想答,现结合考试题目进行具体分析。

以下是2008年单招《市场营销》综合理论试卷第101题的题干:

美国某皮鞋生产厂资金实力很差,只能找到猪皮的皮革原料,设计师年轻且富于想象。为顺利进入皮鞋市场,企业决定以生产款式时尚的轻便皮鞋作为市场突破口。他们的做法是:先设计了男、女各一个系列的轻便皮鞋,在城市的闹市区租了一个十平方米的门面房进行皮鞋试穿活动;与此同时在当地报纸刊登了皮鞋试穿一个月的广告,广告告诉消费者试穿是免费的,但要求试穿者在试穿后为皮鞋起一个名字。一个月后,企业在门面房进行了皮鞋的命名仪式,仪式邀请了当地名流及媒体的记者参加。在仪式上企业宣布皮鞋的名字为“小狗乖”。他们解释说名字寓意是“当你穿上我们生产的皮鞋就像心爱的宠物小狗趴在你的脚边上那样舒适惬意”。“小狗乖”皮鞋很快被市场接受。企业这时集中所有资金购置了一条皮鞋生产线和一台猪皮专用剥皮机从事轻便猪皮鞋的生产。

(1)请叙述企业采用了何种目标市场策略;这种目标市场策略的优、缺点各是

什么?

(2)请解释企业是用什么样的促销手段把产品推向市场的。

1.读的技巧

学生对题干的内容要分为两个阶段来阅读。第一阶段是粗略地浏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就行了,即整体浏览。第二阶段发现有的问题是要分析案例内容的,要进行局部细品。以上题为例:当考生做到101题时,首先是用最短的时间整体浏览一下案例内容,对案例中三个主要的事件要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是看后面的问题,当看到第一问:“请叙述企业采用何种目标市场策略”时,就要对与目标市场策略有关的内容进行第二次局部细品阅读。本案例中与目标市场策略有关的内容是这句话:“为顺利进入皮鞋市场,企业决定以生产款式时尚的轻便皮鞋作为市场突破口,他们的做法是:先设计了男、女各一个系列的轻便皮鞋”。

2.想的技巧

读完之后一定不要急着去写答案,要根据问题仔细的想想。想什么呢?一是想想这个问题是考什么知识点的,这个知识点书上讲了哪些方面。二是想想我该用这个知识点的哪个方面来答题。

3.答的技巧

根据前面总结的问题的规律可知:问题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比较具体的,一种是笼统的。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答案的来源有三个方面。

(1)从案例的原文找答案。有时会出现一些比较具体且简单的问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案例内容的理解,不需要其他的知识就可以作答。

(2)用书本上对应的知识点来作答。有一部分问题其实与案例没有一点关系,就相当于是简答题。对于这类问题就不需要第二次去阅读案例内容了,只要对应的用所学的知识来作答就可以了。

法律知识解答第8篇

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如何,对一个国家的法治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解我国政府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现状与提高途径,2003年至2004年,我们对湖南省政府官员进行了一次范围广泛的问卷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答卷230份,回收率为77%。在230位被调查者中,有61.7%的被调查人员来自政府机关和部门。从职务级别构成看,被调查人员以处级官员为主,占全部被调查人员的65.2%,而厅局级、科级和其他级别分别占15.2%、12.6%和7%。从被调查者年龄构成看,被调查人员以30—50岁之间为主。以上数据说明,此次调查的对象无论是工作机关还是分布区域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且重点反映了中高层政府官员的法律意识和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 一、意识到法律对于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对法律知识有强烈的需求和渴望 随着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理念的逐步树立,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认识到法律对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调查显示,有27.83%的人认为法律对自己工作“非常重要”,还有55.22%的人认为“重要”,二项合计达到83.05%。只有1.3%的人选择“不重要”。当回答“领导干部当前最缺乏的知识是什么”时,有64.3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法律知识,居第一位,居第二、三位的依次是市场经济知识和公共管理知识。在所有的法律知识中,有70%的领导干部认为行政法律知识最重要,其他依次为法理学知识和宪法知识。随着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的转变,有66.96%的人认为自己的法律知识已不适应或不够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并有91.3%的人认为自己所在单位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不好或一般。正因为如此,领导干部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也很高,有88.26%的人表示除开工作需要,自己平常自觉地学习和了解一些法律。 二、基本认同普法对提高法律意识的意义 调查显示,有相当多的领导干部愿意参加普法学习,而参加的理由,有60%的人认为是因为法律对自己行政工作很重要,11.3%和38.26%的人则是出于单位要求或维护自身权益有好处。可见,大部分领导干部都能认识到普法教育对提高自己依法行政能力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作用和意义。 三、应加强法律知识的系统培训与学习,并将法律培训经常化、制度化 被调查者普遍认为,法律变化快,专业性强,数量多,单纯依靠自学还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经常的、系统的培训和学习非常重要。调查结果显示,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来自于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有91.3%的人认为在行政学院或党校培训课程中设置法学专题有必要或很有必要。并有近一半(48.7%)的人希望法学课程内容占到全部培训内容的1/3以上。 四、领导干部普遍认为:法的生命在于法律被人们信赖,这既是法本身的要求也是提高政府官员法律意识重要途径 调查显示:有60.43%的人认为法的生命在于法律被人们信赖和信仰。有54.78%的人认为之所以被遵守是因为法本身的要求。在回答:“通过什么事件,你感觉法的神圣被玷污”时,51.3%的人选择政府官员的行为,居第一位,33.04%的人选择法院判决,居第二位。而在回答:“通过什么事件,你最感觉法的正义性”时,67.83%的人选择法院判决,居第一位,13.91%的人选择政府官员的行为,居第二位。可见,领导干部普遍都意识到法的神圣与正义是通过行政权与司法权的行使体现出来。在回答“如何提高政府官员的法律意识”时,43.91%的人表示树立法律信念与信仰最重要。其余依次为26.52%的人认为理解法律的本质与精神更重要,20.43%的人认为学习法律知识和理解法律原理都很重要。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领导干部在学法的问题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领导干部学法的主动性不强,功利性明显,重实用轻理论,重法条轻法理。 统计结果表明,领导干部对法律知识的认识,有70%的人认为对工作和实用最重要的是行政法知识。而对法律基本理论知识的认同却只有37.31%,只及前者的一半强。在回答“法律学习中,侧重于哪一部分学习”时,有54.35%的人选择法律条文,居第一位,只有20.87%和13.04%的人分别选择法的精神和法律理论。调查显示,仅有34.78%的人表示除开工作需要外,自己平常也主动学习和了解一些法律。在回答“如果得到通知有一个系统进行法律知识培训的机会”时,选择会积极报名参加的只有39.13%。可见,大部分领导学习法律的功利性明显、主动性不强,停留在客观情况“要我学”阶段,还没有进入到主观意志支配下的“我要学”阶段。 二是尽管普法教育对提高法律意识有意义,但大多数领导干部认为这些年来普法的效果不十分理想。 统计数据表明,有41.2%的人认为我国逐年开展的普法教育有一定成效,但总体效果一般,还有16.52%的人认为我国普法基本是搞形式,走过场。有29.13%的人认为普法的重点不应是法律知识而应注重法律意识的培养。可见,普法教育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面临着大挑战。 三是尽管领导干部对法律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但与上级指示和政策的学习相比,法律学习仍处于次要地位。 在回答“一个新的基本法律通过了,你作为部门负责人会组织大家学习吗”时,48.26%回答会,居第一位,还有16.52%的人表示上级要求就学,否则就不学。3.04%的人表示不会。在回答“对于上级的指示和政策,你作为部门负责人会组织大家学习吗”时,70%的人表示当然会,选择不会的为0%,可见,在对待法律与上级指示或政策上,领导干部心中明显有一个轻重位次,学习上级指示和政策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高于法律的学习。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有了加强和提高,法律正日益成为领导干部判断是非、行使权力、实施管理的重要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但另一方面,调查结果也显示出我国政府官员法律意识的现状不容乐观,对领导干部法律意识的培养途径和方式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提高领导班子干部依法执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能力。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和任务,首先就必须实现领导干部从人治观念向法治观念的转变,全面提升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唯有如此,我国的法治方略才能得到实施,我们的民主才能真正得以完善。

法律知识解答第9篇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题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覆盖度和适当的难度,要注意试题的科学性。所谓思想品德试题命制的科学性是指试题必须符合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理论,党和国家有关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和论述等;必须符合我国现行的宪法和法律的相关规定;必须符合社会主义道德、伦理、社会交往常识等相关知识;必须符合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和规则等相关内容。在试题命制时,要吃透和把握准教材,要保证试题内容的正确性,设计的试题内容无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技术性等错误。试题表述要规范,问题明确,语言简洁,图形清楚,专业术语准确。试题命制要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反映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根据题目组织的答案,应该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参考答案应简明、扼要、准确、有定论,其所涉及的内容不应引起争议或与较高要求的内容相互矛盾,经得起推敲,答案要避免出现歧义。

思想品德中考试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时事政治、宪法和相关法律命制。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要坚持正面的、积极的价值取向,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试题应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注意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试题命制要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但中考试题中仍出现了一些有问题的题目和答案。

1.出现了不符合现行宪法和法律的题目:如,《泰州市2008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思想品德试题》第21题第(2)小题“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此类情形,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命题者给出的答案:“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打‘12315’申诉举报),可以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司法部门提出法律诉讼(打官司)。”这是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中“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出的试题。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讼。”据此“向司法部门提出法律诉讼(打官司)”改为“向人民法院提讼(打官司)”。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