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儿童应急安全教育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6 10:40:27

儿童应急安全教育

儿童应急安全教育第1篇

关键词:学校;安全教育;数字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D6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7-0149-02

一、学校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历数近三年来国内所发生的灾难中,少年儿童都是受到伤害最严重的社会群体;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每年约有16万0~14岁的儿童死于意外伤害,约有64万儿童因伤致残,平均每天约有44名学生死于各种伤害事故,相当于每天有一个教学班“集体死亡”,约80%的非正常死亡本来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得到避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我国已进入突发公共事件高危期,对少年儿童构成的潜在威胁呈现新的形态和特点,关注儿童少年健康、保护儿童少年成长刻不容缓,如何对中小学生开展尊重生命的教育已迫在眉睫。

没有生命,无从谈起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应该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教育知识的主动普及和良好的普及效果,将大大减少伤害的发生率。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应包含在整个教育过程之中,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重视。

二、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现状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取得的进展

1.大型公益电视节目《开学第一课》;《开学第一课》电视节目可以视为推进生命教育的积极尝试。2008年,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合制作了大型公益电视节目《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它以生命意识教育为主题,倡议全国的中小学学生每年每学期都进行应急避险教育;9月1日,全国各地学校组织学生和家长约2.2亿人收看了该节目。

2.安康计划安全应急教育工程安全应急教育工程专项基金。为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关于加强全社会灾害防范教育、完善应急机制的号召,体现儿童少年权利保护的完整性和时代性,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倡议发起并实施了专项大型公益项目——“安康计划安全应急教育工程”,同时设立了“安全应急教育工程专项基金”;“安康计划安全应急教育工程”的推出和实施,旨在凝聚社会爱心力量,唤起全社会对安全应急教育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开展系列宣传普及、教育培训活动,改善有关设施,培养儿童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强化对意外伤害应急技能的训练,全面提升安全应急综合素质,提高广大儿童少年安全应急技能和相关场所的安全管理水平,从而更好的促进少年儿童的安全健康成长,让孩子们在灾难和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多一些镇定、少一些伤害,多一些经验、少一些意外,使广大中小学生真正远离伤害、远离事故、远离犯罪、更加安全健康地成长。

3.中国安全教育网;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主办省略/。

(二)安全教育的实施模式

总体来说,加强儿童少年的应急教育、培养他们的自救技能,着重从教育的力度和效果即教育的有效性上来考虑未来安全教育的研究方重点。

1.传统教育模式。目前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以学校老师灌输式为主,学生对安全事件的应对能力极差。从现状来看,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我国中小学还普遍存在着应急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材缺乏、教育教学手段单一等诸多问题。很多学校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仅有一次相关课程,课程内容陈旧,无法与现在社会生活有效对接;课程设置单一,缺乏针对性;教育形态多以大课堂宣讲为主,单向灌输,不利于少年儿童的理解和接受,互动交流性差;缺乏实际演练,即使有演练,也是走过场,直接导致学生对各种潜在危险和灾害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缺乏学习兴趣,对讲授的内容不理解;安全教育的定义相对狭隘单一,没有从多层面、多角度关注少年儿童的安全问题。

要解决这些困境,在传统模式下则需要投入更多的财力和人力,教育成本大大提高:教育人员需要接受专业培训,相关配套设施需要跟进,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理解、接受安全教育知识。教育的可行性和普及度也因此受限。

2.数字化教育模式。在现代高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的背景下,借助数字技术讲解安全知识、推广安全理念,可以大大降低投入成本并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安全教育”的渠道和形态在现代数码技术的支持下,教育对象和教学内容均将大为扩展。以安全教育电子出版物为例,其设计制作完成后,可推出光盘与网络两种版本,小学、中学、大学三种版本,并就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城市与乡村不同设计制作不同的教学版块,推广到国内城乡学校。数字技术的介入使安全教育的实施具有更为现实的针对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现代媒体均可作为安全教育的载体

现代媒体的受众面广,不仅针对学生,而且将通过学生,带动家长、带动全社会学会真正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守护生命,构筑起全民安全防范教育体系。

(一)安全教育数字化的意义

1.用数码技术,以形象的、动态的、交互的方式讲解安全知识,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体验和演练的过程中树立“生命高于一切”的观念,尊重生命。在培养生存能力和训练应急避险技能的互动过程中直观、感性的学习和接受安全教育的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相关问题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规避和解决,并能将知识举一反三,提高生存技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触摸屏、LED展示屏等现代多媒体传播手段,通过生动、形象、丰富、多样的多媒体教育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直观的“避险自救”知识普及教育,教学生掌握避灾的常识和技巧。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这将使少年儿童有兴趣学习如何“用知识守护生命”。

以电子出版物为例,分为可以观看的动画视频和互动性的动画游戏两个部分。动画视频以演示、讲述为主。电子出版物拟设计虚拟人物形象,如生命守护小精灵、生命守护神爷爷、小朋友平平、安安等,将一些抗灾避险知识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画面表现出来。学生通过观看动画视频了解各种交通、自然灾害、溺水等事件发生的原因、学习急避险技能。在掌握一定常识后,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或触摸屏参与互动性动画游戏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在选择题中,选择一种选项后,即有相对应的动画形象显示出选择的结果:选择答案错误即会看到非常严重的后果,选择正确答案则会得到数码的精神奖励。电子出版物经过悉心策划,将丰富的内容融入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动画角色设计活泼可爱,语言自然,不生硬说教。画面制作使用painter、illustrator、photoshop等平面设计软件与flash等交互设计软件,并配合AE软件制作效果,三维软件制作场景。形式生动,交互性强,寓教于乐,注重应用是电子出版物的特点。使各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以及课余时间娱乐中学习到有用的紧急避险、防患于未然的知识与技能。电子出版物通过生动、形象、丰富、多样的多媒体教育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避险自救”知识普及教育,培养学生生存能力和训练应急避险技能,以有限的投入满足广大师生、家长的需要,最大可能避免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而将构筑起全民安全防范教育体系。

2.数字载体和呈现方式还有利于安全教育内容的时效性和跟动性。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安全教育已经不再囿于过去简单的形态和内容,少年儿童所面临的安全隐患类型多、形态新,数字技术构架下的安全教育平台和载体可以随时更新,突出新情况下的高发问题及解决方案。可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季节和不同问题分别解决。这扩大了安全教育的范畴和概念,同时,也扩大了受教育的人群,有利于不同群体的少年儿童找到自身所面临的困境并得到及时的帮助。

3.数字化还有助于构建复合型安全教育公共平台。安全教育公共平台除了有传播安全知识的作用,还将发挥“构架少年儿童和社会之间交流的桥梁”等功能。少年儿童作为国家的未来,需要社会的关注。其中,离异儿童、遭受暴力创伤的儿童、留守儿童、孤儿、残疾儿童、艾滋儿童等弱势群体需要更多的关爱。网络的优势在于它可以让更多的人聚焦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问题上,给予物资和精神上的救助;网络还可以针对少年儿童问题的焦点,引发公众的反思,并有利于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改善症结,消除弊病。充分考虑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从身体和心理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和辅导,使少年儿童得到全面发展。

(二)期 望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特别是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是包括学校家长在内的全社会的责任。少年儿童安全教育的数字化设计研究,有助于孩子的成长,有利于家庭的幸福,有益于社会的进步。《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曾指出:“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

四、小 结

数字技术使安全教育以全新的面貌和内容将更多的群体、单位纳入到安全教育的建设体系中,这将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紧密结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系统工程。这在显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高全民素质、提升社会整体精神文明的发展上均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先蓉,罗紫初.数字出版与出版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儿童应急安全教育第2篇

在经过电话沟通、走访调查、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摸底调研之后,县妇联在2015年4月份牵头成立三支队伍。一是组建“小桔灯”儿童安全守护队,做好基础防护工作。由乡妇联主席、村妇代会主任16人组建成“小桔灯”儿童安全守护队,在醒目位置张贴标语横幅等,做好日常照看与应急衔接工作。二是成立安全守护宣讲团,做好宣讲轮训工作。由法院法官、检察院检察官、公安局警官、优秀教师等组成的宣讲团队伍,针对儿童及监护人开展巡回宣讲活动。三是成立应急协调小组,做好应急联动工作。成立由公安、检察、法院、教育、卫生局、交通、民政局、文广体等单位妇委会主任组成的应届协调小组,针对突发状况能迅速有效采取应急措施,将事件危害性降到最低。

今年6月1日,留守儿童安全守护视线圈项目在__正式启动,第一轮安全守护宣讲拉开序幕,检察院未检科在__中心小学作《留守儿童自护教育与犯罪预防》专题讲座,并就留守女童防问题作引导。在暑假之前,县妇联、巾帼志愿者协会组织安全守护宣讲团成员走进各村小,开展暑期安全教育与危机事件应对处理活动,加强知识宣传与应急防范工作。来自教育局、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的专家志愿者们分别就儿童用水用电逃生及交通安全常识、儿童防拐防骗防盗抢及留守自护教育、女童防教育、儿童法制宣传与犯罪预防等主题开展了专题讲座,有效提升了学生及家长的安全意识和守护技能。自__县儿童安全守护宣讲团成立以来,已集中开展各类专题讲座18讲,既发展壮大了妇联组织执行项目的工作力量,又有效服务了少年儿童的需求,社会反响效果良好。

利用现代科技传媒知识,订制集gps定位、手表功能为一体的“视线圈”手环,统一与公安系统110报警平台对接,安装“一对多”电脑终端,及时关注重点儿童行踪。既保证孩子的隐私不被泄露,又能在紧急情况下协助监护人定位孩子行踪、查找历史行动轨迹,让监护人更好的履行安全守护责任。7月3日下午,在__中心小学举行安全守护“视线圈”手环集中发放暨试用活动,为62名困境儿童戴上定位手环。7月9日上午,先后到__镇__小学、__小学、__小学、__小学、中学小学部、__小学为88名同学发放“视线圈”定位手环。截至目前,__镇150名困境儿童的“视线圈”手环已经在暑假前全部发放到位,为监护人更好的履行安全守护责任提供科技支持。现又在石梁河等乡镇推开。

儿童应急安全教育第3篇

当前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广大家长对于校园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其中幼儿园的安全问题更为突出。孩子在幼儿期,安全概念模糊,安全意识淡薄;加上幼儿园安全设施配备不全,幼儿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等因素,都可能造成儿童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中出现安全隐患。

如何减少儿童在幼儿园安全风险的发生,需要幼师、家长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儿童自身安全意识和预防风险能力的提高,能从根本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幼儿园要加强幼师安全知识的学习,加强园内各类安全设施的检查。

二、当前学前教育中儿童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被动”式安全教育

传统的儿童安全教育,往往是划定“安全区”。老师和家长会对孩子规定,什么东西不能碰,什么区域要远离,不能和小朋友追逐打闹等。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拿减少儿童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需要家长幼师的寸步不离。但是,幼儿园孩子很多,幼师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每个孩子都特别关注。有的时候关注不到的孩子,就有可能出现安全风险。

(二)幼师安全意识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幼儿园配置和入园儿童数量的增加,幼儿教师也在扩招。虽然都具备幼儿教师资格证,但是她们的安全业务素质不近相同。有的幼师格外注重对儿童文化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儿童的安全教育,安全意识淡薄。

(三)家长对儿童的教育方式欠妥

现在幼儿园儿童的家长多数为80后,他们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上幼儿园之前多数交给老人代管。而老人对孩子的教导多数按照老套的方式进行,为了安全考虑,老人都不会让孩子接触危险的事物,而不是教育孩子如何了解危险的情况;孩子父母下班后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不够,一些家庭处在父母玩手机,孩子玩平板的状态,游戏上的追逐和打杀情节,对于孩子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

三、当前如何做好学前教育中儿童安全教育工作

(一)强化幼师安全意识,提高幼儿园安全硬件水平

幼师是儿童在幼儿园的直接陪伴者,老师的安全意识高低直接决定着所带孩子的安全状况。幼儿园要利用例会等形式,开展在园教师的安全教育。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等形式,结合当今发生的校园安全案例,总结出儿童安全工作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开展“一人一案例”形式,由每位幼师设计安全隐患案例,编制安全应急预案,进行多媒体模拟,已达到倘若真的发生相关安全隐患,能有的放矢处理解决的效果。

幼儿园要加强自身安全设施的检查力度。对于电源,电线等危险设置,要派专人定期巡查,遇到问题及时换新整改;对于儿童午休床位床板,要逐一检查,确保牢靠;午休时要随时巡回检查,注意幼儿午睡状态;定期检查幼儿园内灭火器配备和有效情况,确保都在有效期内且性能良好;特别注意幼儿园食品安全问题,确保所有采购都按照程序规范进行,保证儿童饮食安全。

(二)创新安全教育方法,由“被动”变“主动”

被动的保护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儿童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在日常的安全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开展形象生动的安全教育课堂,让孩子知道插座不能碰,热水不能摸,红灯停,绿灯行等常识。同时通过设置安全情景课堂,对于儿童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安全隐患,比如摔倒后伤口如何处置,自己独自在家不给陌生人开门等情景,让孩子不仅知道要时刻注意安全,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遇到危险情况如何处置。

通过定期开展亲子课堂,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安全教育,对儿童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提高危险处置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例如开展交通安全亲子课,在教室里摆放各种交通安全标示,幼儿园老师讲解各个标示的含义并设置相关交通安全情景,由家长带领孩子如何安全的行走和过马路。在老师放置红灯时,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停在斑马线外,并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停下;绿灯的时候带领孩子快速通过斑马线。

(三)开展实地安全教育课堂,让孩子理解真正的安全

幼儿园孩子理解能力有限,幼师要开展形象生动的课堂形式给孩子们讲安全。要组织孩子参观各类安全设施,告诉他们设备的样子和使用方法;开展应急火灾演练,地震演练等方式,带领孩子正确处置遇到的火灾和地震等危险情形。每周开展儿童安全应急演练,让孩子担任演练中的各项角色,让他们真正领会安全隐患的正确处理方法,从根本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正确引导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督促家长以身作则

告知家长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对于孩子视力和自身安全的影响因素,督促家长下班时间放下手机,多陪陪孩子;多带领孩子到实地体验各类安全设置和案例。因为家长对于孩子安全教育的效果,是幼儿园老师和幼儿园都无法达到的。

儿童应急安全教育第4篇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突发事故的原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我科2000年6月~2008年6月急诊诊治的121例急诊儿童突发事故的临床资料。结果:儿童突发事故主要以误服、外伤、烧伤烫伤、溺水居前四位,占90.9%,多发生于4岁以下儿童(81.9%),发生地点:以家里为主(85%);监护人文化程度: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母亲59.5%,父亲54.5%;性别:男孩61.2%,女孩38.8%;发生后未采取措施为74%。结论:儿童突发事故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关键词】儿童;突发事故;年龄因素;性别因素;性格;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2-0081-01

突发事故是指突然发生的事件对人体造成的损伤,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突发事件已成为当达国家威胁儿童健康和生命的主要问题,是儿童青少年的第一死因[1]。儿童误服是儿童突发事故的常见原因之一。本文将2000年6月~2008年6月急诊诊治突发事件儿童121例原因进行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21例,其中男71例(58.6%),女50例(41.4%);年龄最小1岁,最大11岁;≤3岁78例,占64.5%;3~5岁28例,占21.1%;≥6岁15例,占12.4%。

1.2突发事故种类误服32例(26.4%),外伤30例(24.8%),烧伤烫伤27例(22.3%),溺水21例(17.4%),其他18例(15.1%)。

2原因分析

2.1年龄儿童意外伤害是突发事故的高危人群,美国意外发生的高峰年龄在1~4岁[2]。这方面,与我们国内和本次探讨的结果是一致的。1~4岁儿童尚未形成自我保护意识的能力且好奇心强、模仿能力也极强。≤3岁71例(64.5%);3~5岁28例(21.1%);≥6岁15(12.4%)。

2.2性别性别既具有生理性,又具有社会性,且随年龄增加差异也逐渐加大。在本研究中发现男孩的误服发生率约是女孩的1.7倍。男76例(62.8%);女性45例(37.2%)。

2.3性格不同气质类型儿童突发事故状况具有神经兴奋性增高而上升的趋势。行为动机和气质、能力都与儿童突发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中好动91例,占78.4%;好奇21例,占18.1%,模仿力强2例,占1.7%,内向2例,占1.7%。

2.4发生误服的地点对于孩子来说家是是最安全的。从本次资料看,家里是发生儿童突发事故的重要隐患,因此父母不能疏忽。家中57例(47.1%);幼儿园23例(19.0%);单独活动21例(17.4%);其他20例(16.5%)。

2.5及时采取措施从本次资料分析,突发事故发生后有74%发现意外发生后未采取任何急救措施,由此可见,教育父母等如何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对于减少毒素吸收、提高抢救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

3预防对策

3.1环境对于4岁以下的小孩应有专人看护,做到“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为儿童创造一个安全、良好的生活环境,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3.2教育干预在儿童突发事故中提出了4项干预措施:教育干预(education)、技术干预(engineering)、强制干预(enforcement)和经济干预(economics)。有研究认为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控制突发事故的发生[3]。

3.2.1专业人员的教育医疗机构应加强对职工的培训,急诊工作人员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执行者,应担负起重要角色,利用自己的节假日到社区或幼儿园开展健康教育,减少突发事故的发生,促进儿童及其家庭的健康。

3.2.2幼儿园、学校老师的教育父母和老师的管教方式是影响儿童伤害发生的重要因素。故对家长和老师的培训是必须和重要的。

3.2.3开展社区教育通过电视、报纸、小册子、家长会、专题讲座及奶粉公司、保险公司的宣传资料以及网络等各种渠道和形式进行宣教,告知监护人及有关人员在怀疑儿童发生突发事故后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必要时进行初步处理。

3.3加强对危险源的管理药物的管理,危险品放在小孩摸不到的地方,并告知小孩药物的用途和危险品危害性,不能随便自取。

4结论

儿童的突发事故大多数是可以避免的,关键在于社会的重视以及监护人的安全教育,提高和强化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以减少意外伤害地发生。

参考文献

[1]张美丽.儿童意外伤害及预防对策[J].现代护理,2004,10(6):553-554

[2]姚应水,叶冬青,等.儿童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3,22(2):150

儿童应急安全教育第5篇

[关键词] 意外伤;0~6岁;儿童;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 R17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1(c)-0123-03

Analysis of related factors of unintentional injuries among 627 cases of children aged 0-6 years old

LU Liangjian LI Guoying LU Xuezhen WU Qi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Service Centre of Haizhu District in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24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aus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nintentional injuries among children aged 0-6 years old in Haizhu district, in order to provide guide for injury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Methods The datas of unintentional injuries among 627 cases of children aged 0-6 years old in Haizhu district were collected by child health care routine report of Guangzhou city, the data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commonest five reasons of unintentional injuries among children aged 0-6 years old were falling injury (77.99%), scalding injury (6.06%), instrument injury (6.06%), road traffic injury (3.99%) and bite injury of animal (1.59%). Preschool children were accounted for the highest proportion (79.11%) of unintentional injuries among 0-6 years old children. The ratio of male to female was 2.17:1.00. Play or recreation was the primary activity when injury happened, auounted for 54.38%. 59.65% children were taken to hospital timely, 98.88% children restored to health, 1.12% children were disabled or died. Conclusion Unintentional injuries threat the health and life of children severely. Prevention of children unintentional injury requires participa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strengthening the safety legislation, safety education, safety 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support.

[Key words] Unintentional injury; 0-6 years old; Children; Related factor

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的事件对人体造成的损伤,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1]。意外伤害不仅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正常生活和学习,而且可以导致儿童死亡、残疾及发育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2]。儿童意外伤害已是一个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也是21世纪儿科和儿童保健领域里的一个前沿课题。预防儿童意外伤害是当前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627例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原因和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预防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海珠区0~6岁发生的意外伤害儿童627例,其中,男429例,女198例;婴儿期(0~11个月)23例,幼儿期(1~2岁)108例,学龄前期(3~6岁)496例。

1.2 方法

采用广州市统一的儿童意外伤害监测报告卡,由海珠区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报辖区内0~6岁儿童(包括散居和集体儿童)发生的意外伤害或因意外伤害造成的死亡情况,填写意外伤害报告卡,上报至区妇幼保健院。由区妇幼保健院汇总全区意外伤害发生情况,根据伤害的原因、年龄、性别等进行分类整理。

1.3 诊断标准

伤害是指凡是因为能量(机械能、热能、化学能等)的传递或干扰超过人体的耐受性造成组织损害,或窒息导致缺氧,影响了正常生活,需要医治或看护的损伤[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意外伤害原因及年龄分布特征

海珠区0~6岁儿童意外伤害原因以跌伤为主,意外伤害原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跌伤(77.99%)、烫伤(6.06%)、器械伤(6.06%)、道路交通伤(3.99%)及动物伤害(1.59%)。婴幼儿期意外伤害以跌伤、烫伤为主,学龄前期以跌伤、器械伤为主。婴儿期发生的意外伤害占总伤害数的3.67%,幼儿期占17.22%,学龄前期占79.11%,提示年龄越大,其在意外伤害中所占的比例越高。

进一步分析各类意外伤害原因在各年龄组中的分布情况,除窒息外,其余各类意外伤害原因随年龄增大,所占比例增大。对婴幼儿期(合并婴儿期和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儿童的各类意外伤害原因构成比行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96,P < 0.01)。见表1。

表1 海珠区0~6岁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在各年龄组分布情况

2.2 意外伤害的性别分布特征

627例意外伤害儿童中,男429例,占68.42%,女198例,占31.58%,男∶女=2.17∶1.00。不同性别患儿各类意外伤害原因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8,P > 0.05)。见表2。

表2 海珠区0~6岁儿童意外伤害的性别分布情况

2.3 意外伤害发生时的活动情况

儿童在玩耍/娱乐活动和行走时容易发生意外伤害,意外伤害发生时活动前5位的顺位依次是玩耍/娱乐活动(54.39%)、行走(17.07%)、体育运动(7.02%)、日常生活护理(6.38%)、进食(4.47%)。见表3。

2.4 意外伤害的紧急处理方式

及时送到医院就诊的儿童374例,占59.65%;由校医或家长处理的各112例,占17.86%;未处理的29例,占4.63%。

2.5 意外伤害的结局

627例意外伤害儿童中,620例治愈,占98.88%;6例死亡,占0.97%;1例致残,占0.16%。6例死亡病例中,3例为意外窒息,2例为溺水,1例为意外跌落。

3 讨论

3.1 0~6岁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及年龄分布特征

本组资料显示,跌伤在所有意外伤害原因中所占比例最高,为77.99%,其次为烫伤和器械伤,与国内报道接近[4]。提示应加强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的防护。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活泼好动,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和探索不断增加,但自身各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危险的识别及防范意识差,因而容易发生跌伤等意外伤害。本组资料显示,0~6岁发生意外伤害的儿童中,学龄前期儿童所占比例最高,提示在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工作中,应把学龄前期儿童作为重点人群。婴幼儿发生窒息的比例高于学龄前期儿童,且发生窒息的3例婴幼儿均导致死亡。因此,在窒息的预防工作中,婴幼儿是重点人群。

3.2 意外伤害的性别分布特征

本研究资料627例意外伤害儿童中,男∶女=2.17∶1.00,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5]。考虑与男女行为差异有关。男孩生性好动,活动频率高、范围广,喜欢刺激性游戏,而女孩更倾向于安静的活动。因此,男孩受伤的几率较高,应作为预防伤害的重点人群。

3.3 意外伤害发生时的活动

本调查结果显示,意外伤害发生时,儿童进行的活动主要为玩耍/娱乐活动、行走、体育运动、日常生活护理等,且玩耍/娱乐活动所占比例最高,为54.38%,提示意外伤害的预防要贯穿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0~6岁儿童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运动能力逐渐发展,对外界环境逐渐好奇,如果监护不利,易导致跌伤、烫伤等意外伤害。

3.4 意外伤害的紧急处理方式

本组资料显示,由校医或家长处理的意外伤害儿童均占17.86%,未处理的占4.63%,提示应加强社区和学校的意外伤害教育,使家长和学校相关人员掌握简单的紧急救护知识。在意外发生时,如家长或老师能对儿童及时采取初步紧急救护措施,可以显著改变某些意外伤害的预后。同时,通过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家长和老师识别伤害的轻重缓急,以便及时将受伤儿童送往医院就诊,避免耽误治疗时机。

3.5 意外伤害的结局

意外伤害是我国儿童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几乎每天都有儿童因可预防的意外伤害而死亡或残疾。在我国意外死亡是1~4岁儿童第一死因,死亡率高达658/10万~941/10万[6]。本组资料显示,627例意外伤害儿童中,6例死亡,1例致残。儿童死亡或残疾对我国大多数只有1个孩子的家庭来说是难以接受的,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因此,警醒我们预防意外伤害是刻不容缓的工作。

3.6 干预措施

3.6.1 立法 立法即强制干预管理,通过法律对增加伤害危险的行为进行干预,如对交通规则、建筑安全、食品卫生等管理立法,提高全社会预防儿童意外伤害、保障儿童安全的意识,从而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率。

3.6.2 安全教育和安全训练 在社区长期、有效地开展意外伤害健康教育和安全训练,通过健康教育增强人们对伤害危险的认识,改变不良的行为方式。儿童、家长和教师均应接受安全教育,对有理解能力的儿童,家长和教师不应仅给其被动的防护,而应该教会他们安全知识和技能[7]。家长和教师应对儿童伤害的发生有一定预见性,具备预防伤害和急救的基本常识。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投入少、效益大,是有效降低意外伤害发生的措施。

3.6.3 加强安全管理 减少或去除危险因素存在的环境,如将刀、热水瓶、打火机、药品等放在儿童不能拿到的安全地方,窗户安装护栏等。在托幼机构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由领导、教师、保健医生、后勤人员组成安全管理小组,科学制定预防措施,做好细节防范,如儿童游乐器材安全、食品卫生安全防范、增强儿童的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习惯等,从而减少和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3.6.4 技术干预 改善环境和产品的设计革新,减少或杜绝伤害风险,强调安全设计、安全控制,如设计安全的儿童玩具、衣物,药品使用安全瓶盖以减少儿童中毒风险等。

3.6.5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同预防意外伤害 儿童伤害的预防与控制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的密切配合,需要医生、教师、家长、社会工作者、警务人员、消防人员、急救人员等的共同参与,各类人员需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出谋划策,根据不同地域特点,构建有效的社会安全管理模式,减少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共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Haddon W. Injury control disease etiology and prevention 2nd ed [M]. Boston: Little Brown Se Co,1981:109-140.

[2] 黄叶莉,蔡伟萍,霍世英,等.儿童意外伤害的原因与预防研究进展[J].海军总医院学报,2005,18(1):41-43.

[3] 王声.伤害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16.

[4] 孙春阳,武慧敏,申杰,等.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现状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0,7(17):132-133.

[5] 梅萍萍,陈晓荷.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129-130.

[6] 蒋竞雄.全国儿童意外损伤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1999,37(11):655-656.

儿童应急安全教育第6篇

[关键词] 意外伤害;庆城县;儿童;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R1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6-89-02

庆城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区,山川塬兼有,全县总人口32万人,人口出生率13.3‰,人口死亡率6.71‰,人口增长率6.61‰,0~14岁儿童占23.4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保健意识不断提高,产前筛查得到了普及,儿童出生缺陷与疾病造成的死亡控制能力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意外伤害却威胁着儿童的生命健康,意外伤残比较多、死亡率也较高,这不仅要消耗巨额的医疗费用,而且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和痛苦。因此,预防儿童意外伤害、降低儿童死亡率已成为全社会的责任。本文对2006年6月~2009年8月庆城县人民医院门诊急诊136例儿童意外伤害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2006年6月1日~2009年8月1日在庆城县人民医院门诊抢救病例记录及急诊工作日志登记为依据,筛选儿童意外伤害136例,男86例,女50例,男女比例为1.72∶1,年龄0~14岁。年龄段分组:0~3岁为婴幼儿组,3~6岁为学龄前儿童组,6~14岁为学龄期儿童组。

1.2诊断标准及分类

伤害的诊断标准:为有意外伤害的原因所致,参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损害和中毒的外部原因分类。

2结果

136例意外伤害中交通事故42例(30.9%),其中男性占58.6%、女性占41.4%,跌落伤33例(24.2%),中毒27例(19.9%),烧烫伤20例(14.7%),刀伤及锐器伤8例(5.9%),意外窒息6例(4.4%)。从以上结果说明,交通事故居首位,男性多于女性,居第2位的为跌落伤。136例中6例死亡,其中交通事故3例,中毒、意外窒息、其他各1例,死亡率为4.4%。不同年龄儿童意外伤害分布和构成情况见表1。

3讨论

意外伤害死亡的危险因素与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生活习惯、安全知识普及、自我保健意识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正确认识这些危险因素,有益于预防[2]。意外伤害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所致,不同类型事故常造成伤残,严重者死亡。有关资料报道,儿童期意外死亡以每年7%~10%的速度增加,某些地区意外死亡与伤害的发生比例高达1∶19,已经成为我国0~14岁儿童第一位死因[3],因此预防儿童意外伤害死亡是降低我国儿童死亡的重要措施,也是当前儿童保健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大力推行安全教育宣传,积极预防儿童的交通伤害及交通事故。尽管交通事故不是0~14岁儿童主要死因,但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交通事故引起的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交通伤发生事故与儿童年龄、性别发生时间上有明显相关。从资料表明,发生交通事故42例儿童中死亡3例,均发生在上下班时间,学生放学时,男孩骑自行车的机会和时间比女孩多,因而男孩车祸发生率比女孩高。目前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城市中车辆急速增加,造成路况拥挤;加上儿童不遵守交通规则,在狭窄拥挤的路上打闹,应急能力又处于半成人状态,易发生交通伤,尤其10~14岁的少年儿童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家长及学校对其安全教育意识放松而致。因此,全社会每年开展几次集中安全教育活动,从幼儿园到小学专设有交通安全的游戏、课程等,使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意识深深扎根于全体公民之中[4]。再者,应加强司机的安全意识教育。

跌落伤位居第二位,幼儿在室内活动中发生的损伤,大多是床上掉下、碰在桌角、椅背、床沿、墙边等处所导致,因此儿童起居室的家具应尽量避免有棱角,经常接触的家具(像椅子等)可选用橡胶之类的材料制成。在安装楼梯栏杆时应考虑到孩子的安全,栏杆的间距不能过大,以防孩子在玩耍时穿过栏杆而滑落,楼梯应采用防滑材料,避免孩子在上下楼时跌倒[5]。

中毒在意外伤害中也不少见,在27例各类中毒病例中,主要发生在3~6岁农村孩子中,此时期活动能力逐渐增强,活动范围也逐渐扩大,主要原因有药物中毒、农药中毒,农村孩子糖果、饼干吃得少,误把糖衣药片当糖果食用造成药物中毒,部分农民拿饮料瓶装农药,孩子误当成饮料服用造成农药中毒。因此家长要加强药物、农药的保管,放在孩子不易拿到的地方。孩子好奇心强、认知能力差,易发生烧烫伤及刀伤等伤害,家长应有针对性地对儿童进行看护。

及时的急救措施也是控制儿童意外伤害的关键之一。提高医务人员的急救业务技能,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在急诊多,死亡率高,后遗症发生及致残多,不但给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畸形,给家庭、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经济损失惨重,而且日后面临教育、就业一系列问题。因此在急诊接诊过程中,遇到送来意外伤害患者,除具备良好的业务技能外,应争分夺秒处理好每一位意外伤害儿童,对抢救生效、降低死亡率及伤残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经常组织公众参与急救常识的教育培训,全民掌握基本的急救方法,以及第一时间的现场救护,也能大大减少意外损伤所造成的危害[5]。

[参考文献]

[1] 杨荣华. 0~4岁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的危险因素及干预[J]. 中华医学丛刊,2004,4(8):83-84.

[2] 许积德. 意外损伤的预防[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9(4):252- 253.

[3] 张世平. 中国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数据和分析[M].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6:58.

[4] 王声涌. 我国的伤害流行病学研究亟需开展[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18(3)∶131-133.

儿童应急安全教育第7篇

【摘要】 目的 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和需求的现状,为学前专业健康教育理论体系构建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对257名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儿童保健相关知识与技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回答正确率达56.70%;来自城市、高中阶段读理科及接受过生理卫生教育者的知晓率高于来自农村、文科及未接受过生理卫生教育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527.09、139.16和348.33,P均0.05)外,生理心理基础知识、日常护理技能和传染病预防的知晓率与总体知晓率相近。知识主要来源于网络、电视等媒体;90.7%的学生认为从事学前教育者需要系统学习儿童保健知识,主要需求为日常护理与急救等技能;76.7%的学生认为教育的方式以互动教学模式为佳。结论 学前专业学生对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有较高的需求,应采用互动教育模式。

【关键词】学前教育 儿童保健 知识 态度 健康教育

【Abstract】 Objective: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pre-professional students in the awareness of knowledge related to child health situation and needs of the situation, for pre-professional health education theory to provide reference System.Methods: A cluster sampling of 257 pre-professional college students were anonymous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 pre-professional students in health-related knowledge and skills children have some degree of understanding, the correct answer rate of 56.70%; from the city,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Science, and received physical health awareness education than those from rural areas, arts and physical health education did not receive those,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X2 respectively, 527.09,139.16 and 348.33, P all 0.05),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basis of knowledge, skills and daily care awareness and preven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s similar to the overall awareness. Knowledge came from the network, television and other media; 90.7% of the students that need to engage in systematic study of pre-school child care knowledge, the main demand for day care and first aid skills; 76.7% of students believe that education is better approach to 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l . Conclusion: The pre-professional student health-related knowledge and awareness of children low, there is high demand, interactive education model should be used.

【Key words】pre-school education child care knowledge attitude health education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学前教育的普及以及社会和各阶层人士对校园突发事件[1]应急认识的提高,对幼师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尽管国内学前教育专业均开设了“儿童健康教育学”或“幼儿卫生学”等相关课程,但新形势下学前教育专业健康教育理论体系如何构建[2],目前的研究尚不多。同时,对幼师及家长有关儿童保健认知和需要调查的文献虽较多,但尚未见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调查的相关文献。为此,我们对荆楚理工学院师范学院(原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05级至08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了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需求调查,以期为学前专业健康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荆楚理工学院师范学院2004级至2008级学前专业学生。

1.2 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参照儿童保健相关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经2003级学前专业学生、住院儿童家长及部分幼师预调查后确定。内容分3部分:被调查者的一般信息、儿童保健相关知识、对儿童健康维护的需求。儿童保健相关知识分为生理心理基础知识、日常护理基本知识、传染病预防及急救与安全防范等4个方面共80个问题;问题选择以幼师在工作中经常遇见或重要的知识点与技能为主;每一个问题,提供5个备选答案,采用单项选择题型。问卷调查在学生入学的第二学期(开课前)采用匿名答卷方式进行,由专人负责,当场发放并收回。

数据处理:收集整理后采用SPSS15.0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共261名学生参加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57份,有效回收率为98.5%。学生年龄在18~20岁之间。其中男生10人(3.9%)、女生247人(占96.1%);高中阶段为文科的学生152人(占59.1%)、高中阶段为理科的学生105人(占40.9%);来自农村的177人(占68.9%)、来自城市的80人(占31.1%)。

2.2 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知晓情况:257名学生总的回答正确率为56.7%。不同届别学生4个方面知识的知晓情况见表1。其中,紧急救

表1

257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援电话知晓率达100%,知晓率在85%以上的知识点从高至低依次是牙齿清洁方法、艾滋病预防、正常人心脏的位置、传染病报告、火灾逃生、停课决定机构、乙肝预防、语言发育及配方奶的应用等;知晓率最低的是婴幼儿骨骼锻炼的方法与注意事项,知晓率仅15.6%,其他知晓率在1/3以下的知识点从低到高依次是首任现场救援者、现场救援基本原则、蛲虫病预防、麻疹检疫、佝偻病预防、给药方法、抽搐的急救处理、止血包扎及喂养技能等。另外,05级以前的学生在洗手、消毒与隔离技术的知晓率较06级以后的学生低,3项技能知识前后总知晓率分别为40.8%和63.3%;07级学生在现场徒手心肺复苏、包扎止血及固定搬运等技能知识方面的知晓率较07级以前的知晓率为高,总知晓率分别为34.8%和52.9%。

不同来源及高中文理科学生在4个方面的知晓情况见表2和表3。

表2 不同来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表3 文理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来自于城市的学生除急救与安全防范的知晓率与来自于农村(含县及乡镇)的学生相近外(X2=1.46,P>0.05),其他均高于农村学生,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关于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主要来源:32.7%的学生主要为网络,

表4 接受过教育的学生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其他依次为电视29.2%、书本或报刊杂志12.8%、学校7.4%、家人6.2%同学朋友或其他人员11.7%。

2.4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儿童保健知识与技能的需求:90.7%的学生认为非常需要接受儿童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学习,仅有1.1%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其中76.7%的学生认为需要接受系统教育的主要包括解剖生理基础知识、疾病防治常识、日常护理技能、急救与安全防范的知识与技能等,以技能为主;96.5%的学生认为现行的考试大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76.7%的学生认为教育的方式以互动的教学模式为佳。

3 讨论

3.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前健康教育中地位与作用

健康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排在学前教育目标的首位。学龄前期儿童除了家庭外,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托幼机构中度过的,儿童的心理行为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的较高信任度。目前我国开展儿童早期教育的主要机构是托幼机构[3],作为未来托幼机构的老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儿童保健相关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及其态度、行为对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国内外的研究显示,意外伤害已成为14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4];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而传染病高居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首位[1] 。儿童一旦在校园内发生意外,老师常常是现场第一目击者;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老师可在黄金时间内使发生意外的儿童得到有效的现场救护。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老师也可使校园内传染病的流行得到有效控制。

3.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认知与需求

本资料显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儿童保健相关知识与技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知晓率达56.7%,较国内报道的儿童父母、幼师及保育员的知晓率为低[5.6]。对止血包扎等现场急救技能的认知普遍较低,与国内师范生急救认知调查的结果相似[7]。是否接受过生理卫生等相关教育是影响认知的重要因素,农村学生大多未接受过相关教育,因而知晓率较低;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对认知也有影响。另外,本资料还显示,在07年手足口病流行及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的年份,学生传染病与急救的认知均有明显的提升,与此前学生的认知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41.65和22.18,P均

3.3学前教育专业儿童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及教育模式

尽管国内学前教育专业均开设了“幼儿卫生学”或“儿童健康教育学”等相关课程,但多侧重于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教育活动的组织及教育活动的评价,而忽略或缺乏对儿童健康、疾病的影响因素、危害的认识[2]。开展儿童健康教育应该综合分析、评价儿童的身心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针对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进行相应内容的教育,同时应符合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儿童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也应与此相适应。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除了儿童生理心理等基础知识外,还应包括传染病预防、现场急救与安全防范的内容,且应将后者作为重点,尤其是技能应作为重中之重。教学模式应采用互动的模式。

参 考 文 献

[1]鲁琴宝,龚震宇,林君芬.浙江省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8):718-719.

[2]欧新明.论儿童健康教育基本理论体系的建构[J].中国学校卫生,2001,22(3):193-194.

[3]张静,杜玉开,樊利春,等.社区儿童早期教育资源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8):2470-2472.

[4]高峻璞.我国儿童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7):555-557.

[5]易美霞,田本淳,刘翠霞,等. 卫Ⅸ项目省7岁以下儿童母亲妇幼保健知、信、行现状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0):4247-4248.

儿童应急安全教育第8篇

1.幼儿园基础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很多幼儿园开放时间久,各种基础设施老化,不能达到标准,甚至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安全隐患。首先,儿童最喜欢的游戏玩具,如滑滑梯、秋千、木马、弹弹球等,年久失修,器具松动,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其次,大多数幼儿园的走廊窄小,课间容易发生拥堵踩踏事件;扶梯过于矮短,儿童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容易攀爬扶梯,导致翻滚下去。最后,幼儿园内容易发生事故的地段没有设置安全标志。综上各类问题,给好奇心重、安全意识薄弱的儿童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2.幼儿园安全制度不严,管理不善

在幼儿园安全管理中,有些幼儿园安全制度很不健全,内部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如门卫责任心不强,管理疏忽,导致任何人都可以进出;食堂食物安全管理不周到,导致儿童食物中毒等。这些都是由于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操作性不强引起的。

3.教育者对安全教育认识不深刻

幼儿教师都知道要注意儿童的言行举止,首先要制止其危险动作。但是,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教师对发生的危险动作未能及时制止,更有甚者对幼儿进行体罚,更谈不上给予儿童较好的安全指导。有些幼儿园中,幼儿教师还存在着严重的脱岗现象,在儿童吃饭休息时间,很多教师因各种各样的事情出去,不能专心照管正在幼儿园内的儿童,这显然将儿童的安全问题置之度外。

二、解决对策

1.完善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幼儿园建立时间的长短,做好幼儿园设施设备安全检查工作。要定时检查幼儿园玩具设施、场地、大型活动器具的安全性能,在出现安全隐患的同时,要尽快安排维修工人负责改整,避免坍塌、摔伤、烫伤等事故的发生。另外,在容易发生意外事故的地区贴上醒目的安全标志,或者将卡通人物制作成可爱的标识语,让儿童更为注意和提防。

2.加大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力度,建立应急预案

要做好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就必须建立一套系统全面可行的安全管理机制,对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幼儿园内包括园长在内的多名工作人员建立一支领导小组,并对各个部门进行定期检查。上述问题中,我们提到门卫责任心不强,那针对这一问题,就要加强门卫管理。一方面,要配备素质好的专职门卫,实行24小时值班制;另一方面,严格执行外来人员登记制度,定期对门卫进行培训和检查。针对食堂食物安全问题,要加强食堂卫生安全管理。一方面,从采购再到加工到发放层层把关,杜绝使用变质腐烂的食材,让儿童在校园内吃到放心安全的食物;另一方面,要合理安排儿童食谱,保证食物营养充足均衡。在幼儿园中,如有突发事件,就需要建立一套应急预案,第一时间采取有效合理的方法对意外伤害人员进行急救和安顿,将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最小化。

3.提高幼儿教育者的认识,转变观念

在幼儿教育工作中,一定要做到言行一致,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教师在对安全管理教育方面,要有积极主动的认识,而不是被动地知晓。一方面,加强幼儿教师自身的教育素质,严禁在工作时间因为个人问题擅自离职,杜绝体罚这一恶劣的行为;另一方面,幼儿教育者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生动形象地给充满好奇心的儿童讲解安全常识,不断提高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总之,提高幼儿教育者的认识,使其对安全教育的认知和行为相一致,让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深入人心。

三、结语

儿童应急安全教育第9篇

关键词:幼儿 安全教育 问题 对策

在幼儿生活状态下,导致安全事故的原因诸多,有日常生活中的安全事故,有意外事故,有幼儿园安全设施不全,还有家长安全意识薄弱等等原因。日常生活中的安全事故指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有可能出现的摔伤、烫伤、误食等事故,意外事故主要指自然灾害或社会危害等不可控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导致幼儿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但究其根本,是幼儿安全意识不高且自我保护能力弱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1]

一、幼儿园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只有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基础上,孩子才能健康成长,才能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近年来,社会非常关注儿童的安全,从中央到地方,从教育部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所有学校都采用了各种适当的手段,以加强学校的安全管理。然而,目前孩子们的安全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幼儿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发生在学校的各种不安全事故屡见报端,意外伤害已成为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杀手。

2006年,由于幼儿园的事故频发,教育部和公安部等10个部门发出《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是第一个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规范性文件,是第一个与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办法》全面地对校园周边安全管理职责,教育部门和学校安全管理职责,其他部门的安全管理责任都做了详细的要求,并强调校长负责制,门卫制度,校外人员登记或验证制度建设,其中包括幼儿园学校安全方面。采用该《办法》来解决幼儿园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对确定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履行学校的管理职责,指导学校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推进学校依法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

二、当前,幼儿园安全教育与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 安全制度不严,管理不善

安全工作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这说明幼儿园安全责任意识不够,对安全工作不够重视,幼儿园安全制度不健全,内部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如有些幼儿园门卫管理不当,责任心不强,幼儿趁门卫不注意,溜出幼儿园而走失。又如,有些幼儿园食堂卫生工作不到位或者食物不符合标准而导致幼儿食物中毒。这些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幼儿园管理制度不健全而造成的。当前有些幼儿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尚不健全,幼儿园虽然有应急预案,但操作性不强。结合幼儿园实际开展紧急疏散、演练活动,包括避险、逃生、自救、互救等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方面的演练活动开展不够。[3]

2. 设施设备存在不安全隐患

幼儿园设施、设备陈旧老化,如大型玩具年久失修,存在不安全隐患,而幼儿园对此重视程度不够。消防设施也存在落后、陈旧,消防器材不足,消防通道不符合要求等多方面的问题,这类问题同样长期存在着,且并未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3. 幼儿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差

由于幼儿年龄小,缺乏安全知识经验,识别危险和自我保护能力差,加上活泼好动、好奇、好探索,在活动中对危险事物不能作出正确判断,不能预见行为后果,如幼儿在跑来跑去时,对迎面跑来的其他幼儿却不知要躲闪。有的幼儿在骑木马时,不顾坐在后面的小朋友,自己突然走开等,都是幼儿不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出现什么后果的表现。

三、关于幼儿园安全教育与管理的相关建议

提高安全意识,降低安全风险,完善安全体系,使幼儿园成为真正放心的儿童教育基地,是幼儿园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我们需要进行幼儿园各个环节安全措施的加强,以下是笔者关于幼儿园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几点建议:

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首先,便是要加强幼儿园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危险的时候知道如何进行基本的自救行动,联系相关的政府社会机构,这些老师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课程中进行渗入,并配合相应的教学手段。比如绘画课上,绘出警察叔叔的形象,并告诉学生在危险的时候可以拨打110,还有120、119等其他号码,可以结合这种方式来加深孩子们的印象,从而牢固他们的安全知识。[4]

2构建安全体系,加强保护工作

对于学生的人身安全,幼儿园方面需要加强安全保护工作,招用更多的安保工作人员,保证学生的在校安全。同时,幼儿园也应该积极征求政府及社会机构的合作,比如联合当地派出所进行紧急状况的联动,并在校设立民警值班室,从而真正解决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

3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管理工作

对于幼儿园保健室和幼儿园食堂,同样需要幼儿园方面进行认真的负责与监督,保证儿童的医疗安全及食品安全。由于儿童的身体状况同成年人相比较为脆弱,因此,当儿童患病时必须做到及时诊断,并监督儿童的用药,才能够保证儿童的身体健康。此外,关于幼儿园食堂,幼儿园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对餐具卫生、食品卫生进行严格的规定和管理,控制集体中毒等事件的发生,并定期邀请卫生单位前来检验,确定食品卫生和用餐卫生。

4优化教育团队,杜绝教育暴力问题

幼儿园虐待问题慢慢成为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焦点,对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提出了很大的质疑,因此,幼儿园方面必须做好对幼儿园教育团队的管理和优化工作,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在幼师招聘时,将幼师个人素质放在考核选拔第一位,幼师个人素质问题是导致虐待事件的关键。其次,幼儿园要定期组织幼师的培训工作,加强对幼师的教育工作和教育素质的养成,转变幼师的不良教育手段,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同时,再从根本上杜绝教育暴力问题的发生。

总之,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幼儿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更应让幼儿懂得面对危险要如何处理。以上策略的实施,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也将得到较大提高。有效的安全教育活动,不仅使家长放心、教师宽心,更使孩子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中增强安全意识,为保护幼儿的身心健康打下扎实基础。当然,幼儿的安全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应该形成幼儿、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的安全教育氛围,使它成为幼儿教育的一个长期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炳珍. 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J]. 教育科研论坛, 2008 .

[2]杨桂芳. 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之策略[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