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通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3 09:40:44

通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通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第1篇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专业技术 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的教育,是进行知识更新,提高专业技能的高层次追加教育。在信息化时代,如何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是我们当前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务。

1.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现状

1.1理念陈旧,重视程度不高。

国家人事部在1995年和1996年先后制定了《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和《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九五”规划纲要》,要求各行各业把继续教育培养人才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然而,一些领导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并没有将继续教育纳入工作日程,继续教育在一些部门甚至是空白的。此外,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进取意识和钻研精神,他们普遍认为继续教育和评定职称没有关系,学习再多也是浪费。这些陈旧和错误的理念严重制约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

1.2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许多部门受财政收入的影响无继续教育专项经费,从而导致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培训费用一般采用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的方式,一些效益不好的企事业单位培训费用全部由个人承担,无形中增加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经济负担,影响了他们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1.3继续教育模式落后、形式单一。

大部分继续教育培训都没有一套完全符合专业技术人员实际的课程大纲和教材,培训只限于了解新知识,拓宽知识面,结合实际工作的比较少,未考虑成人教育的特点,以至于培训的内容无法和工作联系起来。此外,教学形式也比较单一,多数采用上大课、“一刀切”的方式,很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难以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无法满足科技日益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的培训要求。

1.4工学矛盾较突出。

有些专业技术员工作繁忙、工作压力大,很难抽出时间参加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成为他们的一项额外负担,无法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继续教育仅停留在应付或被动学习状态。只有少数高级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有少量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从而导致继续教育工作很难推进。

2.网络培训平台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提供了新的学习平台,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网络不分时空地进行在线学习和辅导。网络培训平台的建立是解决现今专业技术继续教育经费不足、教学模式单一、培训范围窄、培训质量不高、工学矛盾等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3.网络培训平台设计

3.1网络培训平台模型。

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现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笔者设计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平台功能模块,其总体结构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网络培训平台模型

3.2功能简介。

3.2.1前台系统功能

3.2.1.1信息反馈功能。用户通过网站广泛搜集学员对继续教育及其他培训的各种意见和建议,主要是关于教学内容、教学质量、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实现方法:开发一个信息反馈系统,学员可以在登录网站后填写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后,提交到网站的后台,后台管理员可以及时地查看到该信息,并可以对信息进行按反馈信息类别进行相关的操作。填写时将反馈信息动态的分成教学内容、教学质量、教学方式等类型,学员填写反馈信息必须选择信息的类型,这样便于管理员对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及查看,提高工作效率。

3.2.1.2信息查询功能。学员可以通过网站查询到继续教育培训的课程、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方式、以往学习记录、成绩,以及关于其他培训信息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等信息。实现方法:在网站的每一个页面都会有一个功能完善的、操作简便的搜索框,使每一个学员都能快速、准确地查找到需要的信息。

3.2.1.3网上报名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进入报名系统填写报名表并提交,完成报名。实现方法:学员登录网站后,可进入报名系统,按提示一步一步地完成报名表的填写,学员填写报名表的时候,每一项内容都会进行提示及判断是否符合要求,并及时地提醒学员修改。

3.2.1.4网上学习功能。学员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和下载学习资料学习,这两种学习的主要形式都是通过在线学习视频和下载视频学习及相关课件和文章的学习来完成的。

3.2.1.5网上考试功能。系统通过建立题库随机抽题的形式完成,答题完毕提交后自动生成成绩。实现方法:管理员由后台添加各科目的客观题目后,考生在登录网站后进行网上考试系统就可以开始考试,考试的科目由前面提到的网上报名系统提供。考试设置相应的时间限制,该时间由后台网上考试管理系统设置。当考生考试时间一到,系统会直接交卷并根据管理员提前设置好的正确答案自动生成考生的成绩,并送到相关的数据库中以备后用。

3.2.2后台系统功能

3.2.2.1网站内容管理功能。主要是对整个网站的用户、权限等进行管理,由整个平台的系统管理员进行统一管理。用户管理包括基本信息管理、用户增加、删除、修改等,权限管理包括用户界面访问权限、管理员权限。管理员权限可以分配不同的管理员对应管理不同系统模块。平台除提供学员操作功能外,还提供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各项功能。教师教学模块包括:课件管理、问题管理、作业管理、试题管理等功能。试题管理分为自动组卷和手动组卷两种方式生成试题。自动组卷从试题库中按规则自动生成试卷,手动组卷由教师或管理人员在试题库中手动选取试题。管理模块包括:培训实施管理、培训资源管理、数据管理、调查评估管理功能。

3.2.2.2上传下载功能。通过后台将资料、图片、视频及软件等上传到网站,浏览者可在网站随时方便下载保存或在线播放视频;管理员可通过后台随时、方便地对下载资料进行添加、删除、更新等管理。

4.结语

教育信息化已成为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专业技术人员能利用继续教育网络培训平台接受在线培训和指导,这是有效解决传统的继续教育经费不足、教学模式单一、培训范围窄、培训质量不高、工学矛盾等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参考文献:

通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第2篇

【关键词】进阶式 铁路通信工 培训 体系 构建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167-02

近年来,我国铁路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铁路专用通信技术也随之进入全面更新的时代。面对铁路的跨越式发展,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是铁路通信部门当务之急的任务。各大铁路局加大了铁路职工综合素质的培训力度。而其对职工的培训大多采取外送高校或送厂家培训的方式,偏重理论的宣贯而忽视实作技能的培训。职工文化程度不同,接受理论知识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而在现场作业中往往要求基层职工会干、能干,除对理论知识的要求外,更多的是要求其能解决铁路专用通信设备维护中的实际问题,对职工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此,本文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进阶式”铁路通信工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一、校企合作,构建“进阶式”4级培训体系

(一)开展校企合作,构建“进阶式”4级培训体系的必要性。第一,铁道部对于新职工的入职前上岗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岗位资格性培训、岗位适应性培训等均有文件要求,但只是原则性的指导意见,缺乏具体培训方案和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指导,且不成体系。第二,各铁路局职教部门根据铁道部的文件要求也开展了一些培训,但由于受师资、实训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未能形成针对铁路新形势下的铁路通信职工的分阶段、有计划、成体系的系统培训方案。第三,国内办有铁路通信专业的相关高职院校脱离铁路系统后,也未能对铁路通信职工的培训进行深入研究,没有形成完善的培训机制,特别是在校企合作进行铁路通信工培训上成效不是很明显。因此,有必要开展校企合作,构建“进阶式”4级培训体系。

(二)校企合作,具体构建“进阶式”4级培训体系。为提高铁路通信基层职工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相关岗位的上岗要求,由学校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同构建“进阶式”培训体系。按4个阶段进行“进阶式”培训方案设计,精心选择培训内容,采取合适的培训方式,科学地进行质量考核验收,分别达到不同的就职岗位要求,以满足铁路通信部门基层设备维护与管理的用人需要。

1.入职培训。新入职人员包括新职、转岗、晋升人员,对新入职人员必须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并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这就是新入职人员的入职培训。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南宁铁路局通信段采取订单式培养方式,在校学生和南宁铁路局签订合同后,在第六学期按照铁路局新入职人员培训的要求,由企业指派兼职教师来校进行授课,并进行考核,合格者方能被铁路局录用。

2.岗位资格性培训。岗位资格性培训是指按照岗位规范要求取得上岗资格、转岗资格、晋升资格的培训,包括新职人员培训、转岗人员培训、晋升人员培训、返岗人员培训、调入人员培训和特种设备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培训等。如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南宁铁路局举办的高铁通信人员培训班,便属于岗位资格性培训。

3.岗位适应性培训。岗位适应性培训是指对在职人员适应本岗位生产要求和安全生产需要而进行的各种培训,包括安全知识培训、基本功演练、标准化作业培训、季节性培训,以及新技术、新设备、新规章、新工艺和非正常情况下应急处理能力培训等。

4.技能鉴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对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职业技能鉴定是员工岗位成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员工专业技能的重要载体。铁路职业技能鉴定等级一般根据不同工种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5个级别。

二、制订“进阶式”4级培训方案

一是根据入职培训、岗位资格性培训、岗位适应性培训、技能鉴定培训的不同培训要求,精心设计培训方案,包括每级培训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考核方式、设备条件、师资条件等。二是选择培训内容,确定培训方式。根据铁道部和各铁路局对各种培训的指导原则和具体要求,结合铁路通信现场岗位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内容,并由铁路局电务处与职业院校协商、调研,研究确定不同培训阶段和不同培训对象的培训内容,进而确定培训方式。三是建设培训资源包。以学校教师为主,与铁路通信段协同开发培训资源包。资源包包括培训大纲、教案、课件、实训指导书、题库、兼职教师资源库等。“进阶式”4级培训方案详见表1。

表1 “进阶式”4级培训方案表

序号 培训阶段 培训内容 培训对象 培训方式 考核方式 师资配置

1 入职培训 铁道通信专业知识、铁路规章制度、安全教育 与南宁铁路局签约应届毕业生 订单培养 理论考试、实做考核 高校教师、企业讲师

2 岗位资格性培训 企业管理、人际沟通、常用通信设备操作维护 预备工班长 脱产,理论授课兼实做 实做考核 高校教师、企业讲师

高铁通信知识、常用通信设备操作维护 转高铁岗位员工 脱产,理论授课兼实做 理论考试、实做考核 高校教师、企业讲师

3 岗位适应性培训 企业管理、人际沟通、常用通信设备操作维护 工班长 脱产,理论授课兼实做 实做考核 高校教师、企业讲师

4 技能鉴定培训 铁路通信工职业技能鉴定内容 在职员工 针对技能鉴定标准脱产 技能鉴定考试 高校教师、企业讲师

三、创新“进阶式”校企合作培训机制,搭建“互聘互兼共享型”资源平台

组建专兼结合的培训教师团队,校企共同完善培训装备。新职工入职前的岗前培训、上岗后的技能培训与鉴定、工班长任职前的资格培训和工班长的适应性培训等方面的基层职工的培训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南宁铁路局电务处和通信段合作,利用学院铁道通信专业40多年的办学历史积淀和专业教学经验,共同研究“进阶式”校企合作培训机制。

(一)创新“进阶式”校企合作培训机制。在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平台基础上,按照铁道部铁道通信信号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建立“职工培训、多方评价、反馈完善”机制,建设兼职教师资源库,实训校企设备、技术共享,文化互补,管理互通,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铁路通信业务骨干和学院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培训团队。资源是高职院校自然环境的核心,重点包括课程、师资、实践教学基地等。由于高等职业院校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整体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中存在一定的滞后,同时单一的投入无法支撑学校高速发展,需要进一步共享资源、凝聚资源、整合资源。校企之间通过合作、共建等多种形式,实现“双师型”教师、校内外实训基地、课程开发、教学设备等资源的整合,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及社会的良性互动。

(二)搭建“互聘互兼共享型”资源平台。学校与企业合作探索建设互聘互兼的教师资源库,整合校企双方设备资源,建设共享型实训基地,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师资和设备资源整合,搭建“互聘互兼共享型”资源平台,深化校企合作。与铁路电务部门合作共同探索设计培训方案和建设培训基地,按照互利互惠的原则,创建与现场环境一致的培训环境。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示范性实训基地,有较完善的通信设备,但由于通信技术的日益更新,学院的实训设备无法和现场设备完全同步。对此,可借助铁路通信的更换设备或备用设备,与学院实训室资源整合,形成利于教学、和现场设备同步的实训环境。

(三)改革质量验收考核方式。目前的考核方式大多数还是笔试,由教师出题,学员进行纸质试卷答题。这种方式工作量较大,而且效率不高。对此,可与电务处、通信段合作探讨开发题库,采用机试这一考核方式,利用电脑随机抽取试题,这样,每个学员的考题不同,而且通过电脑评分,能大大提高评卷的准确率,降低教师的工作量,排除人为干扰考核结果的可能。

四、扎实推进“进阶式”4级培训体系

为铁路通信部门培训基层职工,通过对刚入职员工的上岗培训、在职职工的岗位技能培训与鉴定以及工班长上岗前的资格性培训和上岗后的适应性培训,提高铁路通信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实作技能和管理能力,为铁路通信的高效通畅提供技术人才支持。2012~2013年培训统计信息详见表2。

表2 2012~2013年培训统计表

序号 培训内容 培训人数 通过率

1 新入职员工 148 98%

2 高铁培训班(资格性) 36 100%

3 铁路通信工(高级工)技能鉴定培训 102 71.5%

4 工班长培训班(资格性) 30 100%

5 工班长培训班(适应性) 28 100%

从表2可看出,经过培训,无论是工作能力还是技术水平均有较大提高,有较高的通过率。学员回到相应的工作岗位后,业务技术水平有明显提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较大提升。按照“进阶式”4级培训体系开展培训,能够为南宁铁路局通信专业员工培养提供有效的支持。

总之,可通过校企合作开展铁路通信工培训,完善实训基地的装备,锻炼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提升学院通信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同时,还可引导本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将培训体系引入全日制高职专业教学计划,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本专业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武汉铁路局武汉通信段.铁路通信工应知应会[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2]铁道部.高速铁路通信综合维修岗位(高速铁路岗位培训规范)[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A404)

通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第3篇

一、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围绕提高能力这个核心,全面开展公务员各类培训

(一)抓好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凡是新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的公务员一律要在试用期内参加以提高适应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初任培训,公共基础理论课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5天;专业课培训时间不得少于5天。通过培训,培养新录用公务员的良好职业道德,树立敬业、奉献精神,尽快转换角色,适应机关工作要求。在培训中继续推行新录用公务员宣誓仪式,增强新录用公务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市直拟于3月(*新警)、10月各举办一至两期,各县(市、区)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申请在当地办班。

(二)做好科级干部任职培训。实施公务员制度和参照、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单位中已晋升科级职务(含非领导职务)的人员,应从任职之日起一年内参加任职培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0天。凡晋升科级职务尚未参加任职培训的人员,今年分两期,组织到市行政学院参加培训,时间为5月、9月各举办一期。各县(市、区)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申请在当地办班。

(三)大力开展更新知识培训。探索公务员全员公共必修课培训与专业课培训项目相结合的运作机制,*年按省的要求,着重抓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全员培训,通过培训,树立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掌握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的基本常识、原则和方法;有效捕捉带倾向性、潜在性的问题,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面对突发公共事件,保持头脑清醒、处置得当,尽可能减少损失和危害。各级政府人事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公务员全员培训的牵头和协调工作,公共必修课由省人事厅统一部署,专业课由省直各主管部门负责,培训时间每人不得少于5天,培训结束要进行考核和考试。其中,公共必修课全省统一考试。

(四)举办优秀公务员培训班。选调科级以下职务并在*年度考核获优秀档次的公务员,组织到北京中国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进行以提高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培训。

(五)开展公务员计算机能力培训和考核工作。根据肇府办[*]60号文规定的要求,凡需参加计算机能力培训的公务员(含近年过渡为公务员、新录用的公务员),而尚未参加培训的,必须在今年内参训完毕。对虽未参加培训,但已具备掌握一定计算机知识的公务员,可选择参加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通过3个模块考试的,可视为完成计算机培训考核任务。

6、协调政府相关工作部门开展公务员专门业务培训。各部门应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本部门业务发展的需要,制定各时期的专门业务培训计划,选定1—2门专业课,进行强化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原则上以部门为单位,分级组织实施。在开展培训前应以书面形式向同级政府人事部门申报,并在培训结束后将培训名册及成绩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备案,否则,培训成绩将不得登记在《公务员培训证书》内,人事部门不予确认。

二、围绕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继续教育

(一)认真贯彻人事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实施方案》,有计划地开设高新技术研修班。

(二)积极组织继续教育公共必修课培训。根据人事部和省人事厅的文件规定,专业技术人员在每一个周期内必须完成两门公修课的学习,并从*年起,每年应当分别选修公共必修科目和专业必修科目各1门。为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完成公修课的培训任务,我局委托*市干部学校举办公共必修课培训班。主要开设《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教程》、《专业技术人员科技论文写作教程》、《专业技术人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教程》、《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护教程》、《教师礼仪》、《交往艺术与沟通技巧》等课程。每年还将提供部分专业必修科目自选课程菜单供专业技术人员选择学习。今年的公共必修课培训将在提交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材料前完成。各县(市、区)可提出申请在当地举办公修课培训班,以方便专业技术人员就地参加培训。

(三)开展各类专业技术资格、执业资格考前辅导培训。

1、举办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前辅导班。专业技术人员可根据个人实际,自行选择参加考前培训或直接参加考试。从*年起,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范围增至20个模块。为提高我市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通过率,培训班将严格按“考前指导大纲”进行辅导;通过直观教学、重点辅导、题型讲解、上机实习、模拟考试等形式,帮助考生提高计算机能力及应试技巧。凡参加三个模块以上(含三个模块)培训的,可视为完成一门公共必修课的学习。

2、根据我市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实际情况,为帮助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应考能力,特开设职称外语、经济专业等考前辅导培训班,以整理复习知识点为抓手,侧重讲解重点难点,传授复习方法和应试技巧,帮助考生在短时间内提高应试能力。凡参加同一专业两天以上(含两天)培训的,可视为完成一门公修课的学习。

(四)组织信息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项培训工作。依据省人事厅、省*厅的通知精神,组建信息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互联网服务单位以及其他信息网络服务或使用单位信息网络管理组织的负责人、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增强信息网络服务及安全保护能力。

(五)启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考前辅导网上报名系统,并逐步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档案库,做好继续教育证书的登记和管理工作。

(六)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的验证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常规验证和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的验证工作,固定安排在每年的5月—8月,并加强对完成专业课学习情况的验证。

三、探讨新的培训方式,抓好各类培训工作

(一)办好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卫星远程培训学院广东*分院,推动网络远程培训教育的发展。全年直播600课时公共管理课程、600课时企业管理课程、1000课时录播(重播)课程,每月一次政府高官、知名企业家、著名专家学者高层管理论坛。分院重点抓好培训内容系列化、模块化设置,提供优质精选、具有实操性的课程,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卫星传输技术的专业优势,为我市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管理者提供最权威、最有效的培训课程。帮助他们分析及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举办市直事业(企业)单位新招聘人员(包括办理人事新招聘人员)上岗前培训班,使新录用人员尽快转换角色,适应单位工作的要求。根据广东省人事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国家公务员初任培训试行办法》的通知(粤人培[*]9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暂行办法的通知》(肇府办[*]33号)的要求,此项培训作为我市人事培训教育的一项常规性工作,每年分批完成。

(三)为提高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岗位专项能力,以适应岗位工作需求,我局今年启动专项能力培训项目。

1、举办办公室岗位专项能力培训班。为提高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培训班将重点讲授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工作中的协调艺术以及行为规范、文秘管理、信息工作、会务等业务,使其进一步做好“三服务”工作。

2、举办公文处理及应用文书写作培训班。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承担着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决议,请求和答复问题、布置任务、指导工作、调查研究、总结报告等任务,需具备良好的公文写作能力,培训班将重点讲授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工作总结撰写、调研报告的撰写技巧、领导讲话稿的撰写技巧等内容,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写作水平。

3、举办培训管理者培训班。组织县(市、区)人事局、市直机关负责培训工作的管理者,到有关高校进行以现代培训理论、培训新方法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以不断提高其组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严格执行省建立的培训教育调训纪律

通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第4篇

五、树立“榜样”,营造氛围,调动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公司在肯定培训工作的成绩时,应加强对在各个领域和各种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公司争光的技能个人和技能培训集体的表彰和奖励。树立榜样形象,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在公司内部掀起学榜样、学科学技术的浪潮,调动全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因此公司应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培训激励机制,对参加培训并取得较好培训效果的员工给予各种方式的激励。培训结束后“榜样”下到施工现场,言传身教“以点带面”带出一批技能操作较好的员工,进一步提升公司员工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高度重视对专业技能人才的培训,切实提高专业技能人才的待遇,了解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时刻了解技能人才的动向,同时关注公司外部企业对各专业技能人才的吸引,防止培训出来的专业技能人才的流失。建立独特的讲原则讲情感的员工关系。大胆培养和选拔一批青年技能人才成为公司在新技术领域的骨干力量,为高新技术的应用推广服务,让他们成为公司重大项目工程保驾护航的生力军,这是增强公司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公司科技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

六、培训方法的多元化:

因为我公司所处行业的区域性和特殊性,对员工进行培训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培训工作力求做到即不耽误企业项目施工进度的要求,又要保证达到培训的目的。不能改变培训为施工一线服务的理念。培训的方式根据现场施工情况而定,在人员安排上可以分期分批的进行:在培训项目上也可以进行拆分培训:培训的地点也可针对送培单位的特殊情况进行现场培训:对于难度较小的技能培训,可以让培训师直接在产品上做现场指导培训:而相对较难的,则可以用替代方法进行先期的适应性培训,在完全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后,转入正式项目培训,这样即达到培训目的,又为公司节省培训成本。

七、做好培训效果评估工作,提高培训质量。

培训效果的评估,它主要是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在受训人员培训过程中或培训结束后进行的行为。调查和收集受培训人员对培训项目的看法及建议, 对培训机构起着信息反馈作用,是对培训的一种检验,同时也是对培训人员在接受培训后工作能力的考察。是通过人员在未受培训前与培训后之间的比较获得的信息,也是对培训效果的体现。具体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培训人员对培训工作的反映,即培训人员在接受培训的反应程度和对培训内容理解吸收程度两项。二:是培训内容对实际项目施工的适用性,即人员通过培训获得的知识是否对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所学到的操作技能是否可以用到实际工作中。三:是人员在受培训后的工作能力变化,主要指工作中的操作技能行为、工作绩效等。四:是培训效果,即培训后产生的影响。包括送培单位满意度、是否达到送培目的、培训后人员工作能力的提高,创造的产值是否上升等。培训部门通过从四个不同的方面收集的信息,发现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检验培训是否符送培单位的实际需要,有效地促使培训部门、送培单位、受培训人员三方优化培训计划,以提高培训质量达到培训目标。通过对人员培训效果的评估,使培训中心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改进、总结,为下一阶段培训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使培训为公司带来丰厚的回报。

通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第5篇

(一)抓好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凡是新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的公务员一律要在试用期内参加以提高适应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初任培训,公共基础理论课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5天;专业课培训时间不得少于5天。通过培训,培养新录用公务员的良好职业道德,树立敬业、奉献精神,尽快转换角色,适应机关工作要求。在培训中继续推行新录用公务员宣誓仪式,增强新录用公务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市直拟于3月(公安新警)、10月各举办一至两期,各县(市、区)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申请在当地办班。

(二)做好科级干部任职培训。实施公务员制度和参照、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单位中已晋升科级职务(含非领导职务)的人员,应从任职之日起一年内参加任职培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0天。凡晋升科级职务尚未参加任职培训的人员,今年分两期,组织到市行政学院参加培训,时间为5月、9月各举办一期。各县(市、区)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申请在当地办班。

(三)大力开展更新知识培训。探索公务员全员公共必修课培训与专业课培训项目相结合的运作机制,20*年按省的要求,着重抓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全员培训,通过培训,树立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掌握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的基本常识、原则和方法;有效捕捉带倾向性、潜在性的问题,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面对突发公共事件,保持头脑清醒、处置得当,尽可能减少损失和危害。各级政府人事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公务员全员培训的牵头和协调工作,公共必修课由省人事厅统一部署,专业课由省直各主管部门负责,培训时间每人不得少于5天,培训结束要进行考核和考试。其中,公共必修课全省统一考试。

(四)举办优秀公务员培训班。选调科级以下职务并在20*年度考核获优秀档次的公务员,组织到北京中国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进行以提高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培训。

(五)开展公务员计算机能力培训和考核工作。根据肇府办*号文规定的要求,凡需参加计算机能力培训的公务员(含近年过渡为公务员、新录用的公务员),而尚未参加培训的,必须在今年内参训完毕。对虽未参加培训,但已具备掌握一定计算机知识的公务员,可选择参加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通过3个模块考试的,可视为完成计算机培训考核任务。

(六)协调政府相关工作部门开展公务员专门业务培训。各部门应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本部门业务发展的需要,制定各时期的专门业务培训计划,选定1-2门专业课,进行强化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原则上以部门为单位,分级组织实施。在开展培训前应以书面形式向同级政府人事部门申报,并在培训结束后将培训名册及成绩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备案,否则,培训成绩将不得登记在《公务员培训证书》内,人事部门不予确认。

二、围绕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继续教育

(一)认真贯彻人事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实施方案》,有计划地开设高新技术研修班。

(二)积极组织继续教育公共必修课培训。根据人事部和省人事厅的文件规定,专业技术人员在每一个周期内必须完成两门公修课的学习,并从20*年起,每年应当分别选修公共必修科目和专业必修科目各1门。为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完成公修课的培训任务,我局委托*市干部学校举办公共必修课培训班。主要开设《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教程》、《专业技术人员科技论文写作教程》、《专业技术人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教程》、《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护教程》、《教师礼仪》、《交往艺术与沟通技巧》等课程。每年还将提供部分专业必修科目自选课程菜单供专业技术人员选择学习。今年的公共必修课培训将在提交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材料前完成。各县(市、区)可提出申请在当地举办公修课培训班,以方便专业技术人员就地参加培训。

(三)开展各类专业技术资格、执业资格考前辅导培训。

1、举办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前辅导班。专业技术人员可根据个人实际,自行选择参加考前培训或直接参加考试。从20*年起,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范围增至20个模块。为提高我市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通过率,培训班将严格按“考前指导大纲”进行辅导;通过直观教学、重点辅导、题型讲解、上机实习、模拟考试等形式,帮助考生提高计算机能力及应试技巧。凡参加三个模块以上(含三个模块)培训的,可视为完成一门公共必修课的学习。

2、根据我市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实际情况,为帮助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应考能力,特开设职称外语、经济专业等考前辅导培训班,以整理复习知识点为抓手,侧重讲解重点难点,传授复习方法和应试技巧,帮助考生在短时间内提高应试能力。凡参加同一专业两天以上(含两天)培训的,可视为完成一门公修课的学习。

(四)组织信息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项培训工作。依据省人事厅、省公安厅的通知精神,组建信息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互联网服务单位以及其他信息网络服务或使用单位信息网络管理组织的负责人、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增强信息网络服务及安全保护能力。

(五)启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考前辅导网上报名系统,并逐步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档案库,做好继续教育证书的登记和管理工作。

(六)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的验证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常规验证和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的验证工作,固定安排在每年的5月-8月,并加强对完成专业课学习情况的验证。

三、探讨新的培训方式,抓好各类培训工作

(一)办好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卫星远程培训学院广东*分院,推动网络远程培训教育的发展。全年直播600课时公共管理课程、600课时企业管理课程、1000课时录播(重播)课程,每月一次政府高官、知名企业家、著名专家学者高层管理论坛。分院重点抓好培训内容系列化、模块化设置,提供优质精选、具有实操性的课程,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卫星传输技术的专业优势,为我市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管理者提供最权威、最有效的培训课程。帮助他们分析及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举办市直事业(企业)单位新招聘人员(包括办理人事新招聘人员)上岗前培训班,使新录用人员尽快转换角色,适应单位工作的要求。根据广东省人事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国家公务员初任培训试行办法》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暂行办法的通知》的要求,此项培训作为我市人事培训教育的一项常规性工作,每年分批完成。

(三)为提高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岗位专项能力,以适应岗位工作需求,我局今年启动专项能力培训项目。

1、举办办公室岗位专项能力培训班。为提高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培训班将重点讲授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工作中的协调艺术以及行为规范、文秘管理、信息工作、会务等业务,使其进一步做好“三服务”工作。

2、举办公文处理及应用文书写作培训班。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承担着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决议,请求和答复问题、布置任务、指导工作、调查研究、总结报告等任务,需具备良好的公文写作能力,培训班将重点讲授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工作总结撰写、调研报告的撰写技巧、领导讲话稿的撰写技巧等内容,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写作水平。

3、举办培训管理者培训班。组织县(市、区)人事局、市直机关负责培训工作的管理者,到有关高校进行以现代培训理论、培训新方法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以不断提高其组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严格执行省建立的培训教育调训纪律

通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第6篇

论文摘要:要增强专业技术人员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素质提升,必须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而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网络培训无疑是较为适合的培训方式,四川省绵阳市在创新和构建继续教育模式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实践,积累了较为完善的经验。

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时展与创新的代名词,教育信息化是我国培训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信息社会的发展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网上在线学习是培训工作应对信息社会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成人教育,特别是职后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去年“5.12”大地震后,绵阳在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中,针对灾后培训场地和设施毁损、集中面授无法开展的现状,及时调整培训思路,大胆创新培训手段,有效整合培训资源,变革了传统培训模式,构建了基于网络的培训模式。本文就近几年绵阳市在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培训的实践与创新进行研究,力求实现网络培训短期效应向长效机制转变,促进继续教育的科学发展、长远发展。

一、网络培训的实践探索

传统的培训模式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工学矛盾突出,组织管理难度大,培训成本高,培训效益低,培训质量难以保证等等,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突破这些问题的关键点在于施教机构能够提供针对性强的课程资源,创设良好的培训环境,采取有效的培训手段和创新培训管理机制。而网络培训模式对于这些目标的实现能够提供重要和有效的支撑,因为网络与培训的结合是由现代信息技术所支持的,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其在培训教育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网络既是培训工具,又是培训资源、培训环境,在网络环境中,时间和空间不再是培训的阻力,培训课程更新速度更快,接受名师高质量的教育更加直接,这种所谓的远程网络培训其实可称得上是真正的更近距离的培训。

1.提高认识、转变理念、创新手段是网络培训顺利实施的前提。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只有充分发挥培训教育工作的战略性、基础性作用,围绕人才队伍能力素质建设开展培训教育工作,才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撑。“5.12”特大地震发生后,面对绵阳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灾后恢复重建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急需得到提升的现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心迎难而上,积极推进培训模式的创新,及时将原定的“集中培训为主、网络培训试运行”转变为全面实施远程网络培训,将培训网络平台作为灾后培训工作的“主阵地”,灾后仅仅4个多月时间就培训了3万余名专业技术人员,既达到了快速提高灾区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和能力的目的,又探索了新的培训手段,大大提高了培训教育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2.领导重视、机制健全、协调配合是网络培训取得成功的保障。在全面推开网络培训后,无论是市县人事部门领导,还是基层单位领导都非常重视对网络培训的宣传和协调,建立了条块合理、分工明晰、责任明确、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出现了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一是绵阳市人事局综合管理、指导和监督全市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以职称晋升和年度考核为抓手,狠抓学用结合,以结果使用来刚性推动培训工作。二是绵阳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心具体负责培训规划制定、任务实施和质量保证。三是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人事局负责培训工作的宣传组织和协调落实,并通过会议、文件、骨干培训等形式营造氛围,把继续教育的政策规定,传达到各行政主管部门,传达到各基层单位,传达到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四是各基层单位认识到位,配合积极,宣传认真,支持到位。

3.整合资源、狠抓质量、强化服务是网络培训得到认同的关键。在网络培训课程设置上,施教机构将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提供的全国知名专家、教授学者视频授课与当地专家教授的授课有机结合,既考虑到专业技术人员拓宽视野、提升创新能力,又考虑到他们灾后恢复重建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的提高。在实施网络培训过程中,切实帮助广大专业技术人员解决学习考试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调动培训者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开办了网络学习骨干培训班,印发了网络学习方法步骤资料,添加了网络学习动画演示,开通了网络学习专线,降低了灾区学员的培训费。

二、网络培训面临的困惑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几年的培训实践来看,网络培训模式体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但同时也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网络课程资源的可利用问题。尽管网络培训资源的主要提供者——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逐年增大,课程类型不断完善,课程数量越来越多。但是,网络课程的信息承载量无法与时代的飞速发展实时同步,这种滞后性局限了施教机构对课程的更新,况且,现有课程资源在系统性与专题性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经验性与创新性结合、前沿性与针对性结合上也嫌不足,施教机构对网络课程资源进行筛选、分享及利用的困难变得更为突出。

2.专业技术人员的自主学习问题。网络培训促进了学习方式自主化和个性化,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培训理念。然而,从一年的网络培训实践来看,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对自主化学习形式上接受和欢迎,但行为上是背离的,存在应付学习,甚至弄虚作假的情况,有的是不下载课件资源、不听课不学习,直接就进入考试程序,以尽快完成规定学时为最终目标;有的是请别人代为挂网,代为考试。究其原因,一是名目繁多的培训和日常工作压力造成专业技术人员身心疲惫,二是以往传统培训方式的经验降低了对新培训形式的期望和信任,三是部分年龄较大和电脑基础差的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和进取的内在动力不足。

3.网络学习的管理问题。培训机构的管理职能面临着一种根本性的转变,即从传统的以培训计划、培训师资、培训内容和培训过程为关注核心的管理变为利用一个网络平台、筛选优质资源、学习权限处理、培训结果确认等方面。管理对象虚拟化、管理语言网络化,这对培训管理机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培训环境中,培训机构的管理,注重的是平等与服务、沟通与配合,依靠优质资源共享,提高培训效益。但实际情况是,现有管理方式是自上而下单向的,培训对象个性化的需求无有效的满足途径,培训对象作为培训设计者之一的角色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三、网络培训完善与创新的路径思考

针对培训体系开放化、培训内容信息化、学习方式自主化和个性化、培训者与学习者的关系平等化等网络培训新特征,要以破解网络困惑、解决培训问题为突破口,不断健全管理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创新网络培训。

1.创新课程设置,不断提高培训内容的实效性。培训内容直接关系到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影响到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兴趣,乃至培训效果。这就要求施教机构对培训内容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到培训对象的需求,应体现三个原则:一是时代性原则,即所选课程应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如当前形势下,就应将继续教育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及震后心理调适相结合起来;二是针对性原则,即所选课程应符合培训对象的需求,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培训需求,采用“菜单式”培训或将核心课程与辅助课程结合起来,增大灵活性;三是系统性原则,要结合终身教育的理念来统筹规划课程,要让培训者一年一个收获,通过培训较为系统地了解相关知识,全面提升能力素质。总之,网络课程设置要做到:立足岗位需求,紧扣时代脉搏,少而精,新而实,真正将远程网络培训平台打造成为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成长和不断发展的平台,成为专业技术人员难以割舍的良师益友。

2.创新培训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做到管理工作的有序化、科学化和人本化。网络培训催生了管理职能的转变,创新培训管理,就是要通过专业的、人文化的教学管理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员顺利完成培训任务。首先,做好继续教育相关政策和网络培训方法步骤的宣传;其次,加强调研,听取基层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对网络培训的意见与建议;再次,开好工作安排会、工作总结表彰会。培训工作必须自始至终突出抓好培训效能提升,网络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究竟如何,基层单位和参训人员最有发言权。要通过广泛的问卷调查和经常的基层调研,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将调研情况和工作决策有机结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为龙头,重点关注自主创新、社会发展、民生建设等方面的继续教育任务,有效整合培训资源,统筹推进各类培训,为继续教育的持续发展和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创新培训评估,不断激发专业技术人员自主学习的热情。网络培训是一种先进的培训手段,培训的目的是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的发展。如何通过培训实现发展的目的?笔者认为,在重视培训过程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发挥培训结果的效应。现实中,往往是以拿到合格证为目的,至于学习什么,学得怎样不太关注,这种现象造成培训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无论是施教机构还是基层单位都应重视培训评估,培训评估既是对学习者参加网络培训行为和结果的判断和评定,更是对施教机构工作情况的全方位评价。基于网络培训的特点,培训评价的主要功能在于提供及时反馈,监控学习进程,保证学习质量。而创新培训评估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仅仅看重结果的做法,要在评价功能、评价主体、评价过程等方面进行创新。有效的培训,其评价功能应当是激励性和诊断性的,评价方式应当是开放的,评价主体应当是多元的,评价过程应当是交互的,在开放、交互、多元的培训评估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评促学。

参考文献:

1.朱祥平. 网络培训:实践、困惑和创新,《中小学教师培训》(J)2007.8,18-20;

2.李辉.现代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模式研究与探索,《中小学教师培训》(J)2008.3,20-22;

通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第7篇

【关键字】实践平台 内训师 技术人才

企业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往往会走入理论型技术人才培养的怪圈,重理论轻实践,培训结果在实践中反映出较大的差距,这是由于没有检验培训效果的实践平台存在,造成理论培训与实际工作的严重脱节。要在企业中培养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都非常过硬技术型人才,就需要通过打造强大的专业化实践平台,挖掘企业内训师队伍潜力,才能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培养出适合行业的技术型人才,实现教学与企业应用的无缝对接。现以铁通新疆分公司自建通信企业的内训师平台为模式进行阐述。

一、通信实践基地建设的功能

1.使基地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基地。

根据现在企业培训的特点,企业职工要在短期内完成就职岗位所需的岗位能力训练,而通信设备多为高端计算机产品,为保证工作安全,不能在运行的通信设备上进行实做演练,没有实践演练平台,不动手实做就无法上岗的技能要求。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不仅成为员工掌握基本专业技能的场所,还可以加强现场模拟教学的组织与设计,提供一个与实际职业岗位相贴近的技能训练空间,让学员在有目标的实践训练前提下,通过一些设计性、探索性、开发性、应用性和综合性等的模拟训练,使学员到达就职岗位后,不会对所处的环境、所遇到的技术、设备、生产组织管理等问题感到陌生,从而实现教学与通信企业应用的无缝对接。同时培养并逐步使学员形成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良好的工作品质和职业道德的个人能力以及与人协作、交往的社会能力,使之具备实践性强和有利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特点。

2.使基地成为行业技术、信息资源和培训的中心。

加强与设备应用部门和相关培训机构的联合与协作,加强与通信行业管理部门的沟通,及时把行业的新技术、新设备反馈到实践基地,使实践教育能及时体现出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同时充分发挥基地高新设备的功能,开拓为其它运营商及通信行业相关单位提供技能鉴定、技能等级考核、劳务培训等多方面的服务功能,使之具备开放性特点。

3.使基地成为教学、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基地。

充分发挥人、财、物优势,通过面向社会开放、与行业相关单位合作、与高校高职等院校联办、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对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难题进行研究、探讨和解决等途径,使基地逐步形成在通信行业中具有教学、生产的条件,使之具备产、学、研为一体的特点。

二、通信实践基地建设的作用

1.与其它运营商和通信行业其它单位协作,推动教学创新。

以实践基地为桥梁纽带。加强与其它运营商的协作,发挥设备优势、环境优势,优先为亟需在通信行业进行实习学习的高职、高校做好服务。将企业在现场应用中所遇到的技术性难题及故障案例,作为专题,由师生共同研究探讨实践,以此来带动教学,使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逐渐形成实践基地技术创新、技术交流、技术转化的氛围,提升学员学习积极性。

2、建设面向社会的行业技能培训、考核与鉴定中心。

实践基地除了本单位在职人员和新入职人员开展实践性教学外,还应着眼于社会,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社会化功能,把实践基地社会化作为基地建设的一项重要的目标。

(1)向社会开展对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使之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并通过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使之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

(2)开展对企业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培训。由于企业发展或行业技术发展决定了在人才需求上有着不同的要求,由对熟练劳动者和中初级人才的需求,转化为对中高级人才的需求。基地应为企业和行业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服务。

(3)开展对企业因技术软件更新、先进设备引进而进行的知识更新和岗位培训,为企业在岗人员及时掌握行业最新技术、掌握高新设备的操作积极提供服务。

因此,在建设实践基地时,无论在实训设备、教学计划及师资配置上,都将考虑实践基地社会化的因素。

将完善的内训机制做为企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软件,构建与企业运用相同的实践操作平台做为硬件,“软硬结合”、内外兼修,再利用数字多媒体、视频通信等先进技术,突破时空限制,为学员和内训师提供更便捷的教、学机会,在大数据时代到来的今天,完全能够保证通信行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的需求。

通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第8篇

关键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一体化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0-0064-04

一、引言

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先后开展计算机培训、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新课程培训、Intel未来教育培训和省培国培。培训的有效性问题越来越凸显:面对一般都有繁重工作任务的教师,培训者面临重重困难和种种挑战!一方面,广大教师对培训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希望培训方实行按需施教,以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希望培训内容前沿和与时俱进,避免与其之前参加过的培训内容重复。另一方面,教师参训的积极性和投入度却在下降。“身在曹营心在汉”和中途放弃培训的学员比例逐年增加。面对大量的培训机会和唾手可得的网络学习资源,广大教师不再视培训为“稀缺资源”和“福利”,有效性和培训机构的品牌、声誉和口碑成为教师是否参训的主要考量点。

那么,如何提升培训的有效性?基于多年的教师培训研究与实践,笔者认为一体化改革才是有效培训之出路。培训者必须加强培训项目的顶层设计,进行包括培训理念(指导思想)、模式(方式)、内容、方法(手段)、课程资源和教学评价在内的一体化改革,方可达到优化组合培训系统各要素、各子系统,实现系统整体优化,从而大幅度提升培训有效性的效果。总体策略是,视培训为项目研究,做到培训设计系统化(一体化)、培训研究常态化(课题化)、培训工作项目化(项目管理)、培训流程规范化(标准化)、培训方法多样化、培训人员团队化、培训师资专业化、培训内容模块化、培训教学个性化、培训资源微课化、培训成果可视化(数字化)、评价方式多元化。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一体化改革策略

1.培训理念改革

培训理念在整个培训项目中处于最上位,是培训项目顶层设计的核心,决定着培训项目是否既立意高远(顶天)又贴近一线教师(立地)。

(1)一体化改革理念

培训是个大系统,人员构成方面包括培训决策者、培训者、受训教师等。其中,培训者又包括项目负责人、学科首席专家、主讲教师、助教(辅导教师)、班主任和其他支持人员。要素构成方面包括培训的需求、目标、理念(指导思想)、模式(方式)、内容、方法手段、课程资源和评价方式等。因此,培训项目必须以系统论和系统方法为指导,进行一体化改革,实现以上人员和要素的优化组合,提升培训的有效性。

(2)教师专业发展理念

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的根本目的不是教师学习信息技术,而是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进而提升自身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为此,必须确立“技术培训、教育理论指导和专业发展引领并举”[1]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信息化教研教改、网络化学习、个人知识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一盘棋思想[2],走出“理论、技术、实践、教师专业发展”油水分离的困境[1]。

(3)“学思行省”与“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理念

“学思行省”是“学习-思考-行动-内省”的缩写。波斯纳提出了著名的教师专业发展成长公式“经验+反思=专业发展”,可见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学思行省”理念应贯穿于培训全过程,包括课程模块设置、课程资源开发、课程专题教学、技能操作、作业任务设计、教与学活动设计、教学管理与评价等环节。“学思行省”与“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理念一脉相承。

(4)“导-训-研-赛”一体化理念

“导-训-研-赛”一体化是指“引导(理念、理论知识、方法策略层面)-实训(技能、实操、工具层面)-研究(信息化教学研究与改革)-竞赛(信息化教学设计、说课、课件、微课等)”一体化,与“学思行省”一脉相承,贯穿于培训全过程。

2.培训模式、方式、方法和手段改革

(1)针对集中培训的弊端,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学习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

(2)探索以微课、慕课为主要载体的“导-训-研-赛”一体化培训模式

开发系列培训微课程、慕课,方便教师利用日益普及的智能手机、平板和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指导学员开展基于微课的说课、上课、评课、分享和交流,提升信息化教学研究与改革能力。

(3)综合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创建网络研修社区

发挥教师博客(博客群)、QQ(QQ群)、微信(微信群、微信公共平台)、K12教育网络空间、网易云课堂、慕课平台、教师工作坊的各自优势,创建适合不同类型学员需要的网络研修社区,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

(4)组建复合型培训团队,探索教研式培训新模式

例如,在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块的教学中,组建包括教育技术专家、信息化教学专家、教研员、名师(学科教学专家)、一线优秀教师、行业企业职教专家在内的复合型研训团队,开展现场教学诊断和观课磨课,提升学习实效性。

(5)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开展专题学习

对于理论专题的学习,主要采取专家讲座、问题研讨、课后反思与课题拓展等培训方式,充分发挥专家讲座高端前沿、专业引领、信息量大、引发学员深度思考的优势,配以问题研讨、课后反思和课题拓展,引发学员观念转变和行动跟进。对于设计、开发和技术应用专题的学习,主要采取问题导向、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实地考察、项目学习等培训方式,采用“范例演示赏析评价基本技能训练模仿借鉴改造改良创新”的教学模式[1]。

(6)开放机房,加强实操实训

中午和晚上开放机房给学员上机操作,多安排上机辅导教师,兼顾两端。根据学员学科专业背景的差异,主讲教师为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学员提供多样化的案例素材,更贴近学员的学科专业。集中培训学员人数较多,可采取理论课大班制,技能课分班制,充分发挥优秀学员对其他学员的带动作用,使学员获得比较充分的技能指导和训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地点受限和学员基础差异大、教学进度难统一等问题。

3.培训内容改革

依据现代教育技术最新发展、相关培训标准、学员基础和需求,确立以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开发、应用为核心内容模块,以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为主要目标的培训方案,设置理论提升、信息化教学设计、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信息化教学研究与改革四大课程模块,并且保持滚动式迭代更新。其中,理论提升模块包括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新角色、信息化教学现状与趋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路径等专题。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块包括什么是信息化教学设计、什么是说课、信息化教学设计常见误区、说课常见误区、全国获奖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赏析、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及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模块包括网络搜索与下载、动态与可视化PPT制作、国内外优秀微课赏析、微课设计与创作、慕课开发、Flas技法、课件艺术性与美工、数字校园资源建设等专题。信息化教学研究与改革模块包括信息化教研教改项目的选题、申报、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验收、论文写作、教学成果培育,翻转课堂课例研讨,数字校园教学应用,教育新媒体新技术等专题。依据学科最新发展态势,每年新增2-3个前沿性专题,依据学员培训效果反馈删减2-3个旧专题,保留的所有专题保持20%以上的内容更新。

4.培训课程资源改革

由于培训对象大多数为各学科专业一线教师,部分为教学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其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迥异,必须开发支持学员自主选学的多样化、多层次课程模块:①除公共必修课程模块以外,面向不同对象开发针对性的选学课程模块。②面向不同学习基础的教师开发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梯度、递进式课程资源(案例)。③开发培训管理平台,实现学员基础评测分级、分级呈现课程模块,在完成相应必修课程模块后,可自主选学扩展课程模块。培训管理平台具有注册、选课、在线学习、在线作业、在线测验、反馈诊断、在线互动、学分管理等功能。④培训课程微课化。开发培训课程系列微课,形成短小精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微课程,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个性化学习方式。⑤创建以微课程资源为基础的系列培训MOOC,支持大规模学员在线自主学习。⑥与参训教师和参赛教师合作,将培训班课程资源和信息化教学大赛参赛作品纳入中职信息化教学资源库,重点建设各学科专业优秀微课资源。⑦根据时展、技术更新和教师实际需要,开发前沿新课程模块,更新原有课程模块。

5.培训评价方式改革

针对学习内容设计性、开发性、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主要采用电子作品集评价为主的考核方式。培训过程中各技术学习专题教师适时组织课堂学习竞赛,评选技术学习优胜奖进行教学激励,最后培训团队根据学员出勤、纪律、提问、回答问题、专题优胜奖、电子作品集汇报和评价结果评选优秀学员,实现培训成果可视化和评价方法多样化。鼓励、推荐和指导优秀学员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大赛、说课大赛和课件大赛,充分体现“导-训-研-赛”一体化的培训理念。

6.培训研究常态化、课题化

围绕培训有效性的提升,将培训涉及的诸多问题特别是培训理念的创新、培训模式的建构、培训理论的整合应用、培训内容的更新、培训方法的优化、培训流程的标准化,以及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网络化学习能力、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和专业化发展能力的提升策略等,作为常态化的课题研究内容。近年来,笔者先后主持了“高师生网络化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高师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中职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理论整合研究”、“面向教教育的示范性精品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中职教师品牌培训项目设计开发与实施研究”等8个自治区级教研教改项目,尝试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培训中,提升了培训的有效性。

7.培训团队专业化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依托专业化培训团队。例如,笔者连续十年主持广西中小学和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相关培训项目,均依托自治区级教师教育学科(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团队,该团队以信息化教育研究、信息化教学人才培养和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为己任,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教师培训于一体。团队成员长期从事中小学和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各有专长,配合默契,已打造成为颇具实力的专业化培训团队。

8.培训标准化

培训者必须总结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标准化培训流程:

每次正式培训前,首先要进行相关课题研究,集中解决以往培训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培训的有效性问题。

其次,进行培训调研,分析参训中职教师的真实需求。

第三,组建培训项目团队,研制培训方案,参加培训项目竞标。

第四,竞标成功获得培训项目后,第一时间根据学员需求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最新发展,开发培训新课程(专题)资源包,更新原有课程模块资源包。

第五,成立培训班筹备小组和备课小组,召开筹备会和集体备课会,总结以往培训的经验教训,对历届培训班学员的学习基础与学习需求调研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初步掌握我区中职教师的学习基础与学习需求,明晰培训的总目标、总要求、基本理念、基本模式和专题目标。

第六,多渠道培训通知和培训信息。除了邮寄纸质版通知,还利用博客、QQ群、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微信等多种现代化通信方式,确保参训教师及时获得培训通知和后续培训信息(例如住宿订房、路线图、训前学习准备等),同时解答学员的一些问题,使学员提前做好学习准备。

第七,提前做好训前准备工作。代学员联系就近宾馆,订购桶装水,安排学校食堂就餐,确定教室和机房,打印课表,购置资料袋;放置欢迎牌,打印并粘贴前往报到教室的路标;安排接待人员轮流接待学员;在网络教室的每台机子上安装培训要用的软件;检查设备,布置会场,确保开班典礼和培训的顺利开展;制作和安放学员学习证,提高学员的学习角色意识。

第八,学员报到前或报到当天,安排学员填写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信息技术基础、学习需求、教研教改和专业发展现状的网络问卷,第一时间将统计分析结果发给各专题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以提高培训教学的针对性。

第九,加强教学监控和反馈。通过课后面谈、QQ群 、短信、微信、电话和邮件等方式加强学员与主讲教师、班主任、辅导老师之间的沟通和反馈,及时获取教学改进意见和建议,使各专题协调、有序地进行。

第十,加强班级管理和人文关怀,为学员创造最佳学习环境[3]。主要做法包括:佩戴学员证,严格考勤;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加强作业管理;安排最好的机房;中午和晚上开放机房,辅导教师重点指导基础差的学员,多听取学员意见。

第十一,将往期培训资源和本期培训新生成的优质资源汇总刻录成光盘发给W员,以支持学员的后续网络自学、校本研修和可持续专业发展。

三、培训一体化改革成效

培训一体化改革实施以来,笔者所主持的培训项目均获得满意效果,满意度均在95%以上。学员在问卷调查、座谈会、QQ群留言和培训日记中纷纷表示自己在知识与技能、意识与态度、理论与实践等多个层面均有较大提升。以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为例,300多位参训教师参加2009年全国中职优秀多媒体课件评选活动、2010年-2012年全国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和2013-2016年“创新杯”全国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说课大赛,共获得全国一等奖46个、二等奖110个、三等奖120个、组织奖16个、最佳单项奖2个、大赛闭幕式最佳展示3个的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郑小军,杨满福等.基于Web2.0的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整合培训模式创新实践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22):73-76.

通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第9篇

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和关键,在信息安全保障的三大要素(人员、技术、管理)中,管理要素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安全威胁,不单在IT技术领域,各行业的企业组织都越来越意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但单纯依靠技术方案来并不能解决如何保护企业信息资产的问题,因此这对当前高校的信息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信息安全培训体系概况

 

信息安全培训作为高校信息安全专业教育的一种重要补充,主要用于解决学历教育和社会实践、社会认证培训的结合、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不规范等问题。现有培训主要可分为四类。

 

第一,安全意识培训:其面向机构一般员工、非技术人员以及所有信息系统的用户,目的是提高整个组织普遍的安全意识和人员安全防护能力,使组织员工充分了解既定的安全策略,并能够切实执行。

 

第二,安全技能培训:其面向机构网络和系统管理员、安全专职人员、技术开发人员等,目的是让其掌握基本的安全攻防技术,提升其安全技术操作水平,培养解决安全问题和杜绝安全隐患的技能。

 

第三,安全管理培训:其面向组织的管理职能和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目的是提升组织整体的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和能力,帮助组织有效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第四,认证资质培训:其针对特殊岗位所需的职能人员,包括审核部门、监管部门、信息保障部门等。通过提供国际信息安全相关认证考试的辅导培训,可以帮助人员顺利通过考试获得各类信息安全资质认证培训。

 

前三类认证主要依托专业的培训机构或安全设备厂商进行。第四类培训是当前培训的主体。

二、信息安全相关资质认证培训情况

 

资质认证类培训是针对资质认证特点和内容要求设计,依托专业机构进行的。一些认证的培训机构是由资质管理机构专门指定的。当前,信息安全相关资质认证主要分三类:

 

第一,国内以信息产业部,信息安全评测机构为代表的组织来管理实施的信息安全资格认证(或与国际组织联合颁发);这类的认证培训有:CISP培训、NCSE培训、CISM培训、INSPC培训、CIW认证培训等。

 

第二,由国外软件、网络产品厂商自己组织管理的产品专家认证(侧重于厂商产品、技术认证);相关的认证培训有:微软Microsoft认证培训、思科安全认证CCSP培训、趋势认证信息安全TCSE培训等。

 

第三,国际权威信息安全组织、研究部门或培训机构组来管理组织的国际化专业资格认证。相关的认证培训有:信息系统安全认证CISSP培训、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主任审核员ISO 27001培训、国际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认证CISA培训、国际IT运营与服务管理资格认证ITIL培训等。

 

下面以CISP培训为例,分析其知识体系构建情况。

 

CISP即“注册信息安全专家”,是国家对信息安全人员资质的最高认可。其经由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实施国家认证。CISP认证和培训赋予如下专业资质和能力:有关信息安全企业、咨询服务机构、测评认证机构、授权测评机构和企事业有关信息系统建设、运行和应用管理的技术部门和标准化部门必备的专业岗位人员。

 

在整个CISP的知识体系结构中,共包括信息安全保障概述、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工程和信息安全标准法规这五个知识类。 CISP知识体系以信息安全保障为主线,全面覆盖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所需的基础、标准、法规、技术、管理和工程等领域。CISP培训知识体系结构共包含五个知识类,分别为:(1)信息安全保障概述:介绍了信息安全保障的框架、基本原理和实践,它是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首先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2)信息安全技术:主要包括密码技术、访问控制、审计监控等安全技术机制,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等方面的基本安全原理和实践,以及信息安全攻防和软件安全开发相关的技术知识和实践。(3)信息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安全管理措施等相关的管理知识和实践。(4)信息安全工程:主要包括信息安全相关的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5)信息安全标准法规:主要包括信息安全相关的标准、法律法规、政策和道德规范,是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需要掌握的通用基础知识。

 

CISP的注册要求如下:

 

第一,教育与工作经历:硕士研究生以上,具有1年工作经历;或本科毕业,具有2年工作经历;或大专毕业,具有4年工作经历。

 

第二,专业工作经历:至少具备1年从事信息安全有关的工作经历。

 

第三,培训资格:在申请注册前,成功地完成了CNITSEC或其授权培训机构组织的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培训课程相应资质所需的分类课程,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第四,通过由CNITSEC举行的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考试。

 

三、信息安全专业培训体系构建的建议

 

1.构建完善的高校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训体系

 

传统的培训体系,比较侧重于知识和技能传授的过程控制,在对知识的共享、隐性知识的转换等方面,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要求,高校可以通过借鉴、学习CISP认证和培训体系结构和CISSP认证课程内容设置,从信安全岗位所需的基础、标准、法规、技术、管理和工程等领域来完善信息安 全专业人才培训体系。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将课程分为五种类型(层次):操作层面的基本安全意识培训;

 

技术层面的各项安全技能培训;管理层面的信息安全管理培训;专家级的资质认证培训。当然在培训体系里面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的培训仍然是重点,为了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等新兴重点网络安全技术领域的培训,可以参考思科安全认证CCSP培训的模式,对当前使用的防火墙、侵入检测、VPN、身份验证和安全管理等主流网络安全防护装备进行系统性的专题培训。

 

2.建立逐级培训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训模式

 

当前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的网络攻防形式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对于信息安全专业人员的培训,仅靠一两次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连续、有针对性的接受相应岗位和层次的逐级培训,才能保证知识、能力结构的不断优化和提高。在逐级培训过程中要明确不同职务、技术等级的不同要求,使得逐级培训过程级与级之间层次清晰又衔接有序。如果没有通过低级别的培训、认证,便不能参加后门高级别的培训。同时利用职业资格证、学历证书、执行证书等为牵引,通过多阶段培训、资格培训、升级培训使得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岗位需求同步发展,取得相应的职业证书才能晋升上岗,否则不予任用。

 

3.通过合理的认证标准来动态更新和完善培训体系的目标任务

 

只有对培训成果进行合理判断,确定受训人员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幅度,才能了解培训项目是否达到原定的目标和要求,从而为进一步改进培训体系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对培训人员最终考评成绩的分析以及部队调研,培训学员信息反馈等方式,针对培训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听取意见,并及时调整,使得培训效果真正适应培训学员的实际需求,提高培训效果。这样才能在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对培训内容实施动态更新,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