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研究方向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22 09:24:3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通信研究方向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通信研究方向

第1篇

关键词:网络信息共享;聚合型;通信系统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1.134

1 聚合型跨域通信方案设想

本文所设计的聚合型跨域通信方案体系首先将不同源的网址或者是站点视为一个个独立的信任域,并封装为可以交互访问、交互传播的内部组件,随后再利用HTML5新添的跨文档通信技术来实现各个组件之间的具体通信活动,由此真正满足便捷、高效、安全的跨域信息访问需求。具体来说,以HTML为基础所建立起来的最新版本HTML5另外增加了一项跨文档通信机制或者是跨文档通信技术,由此实现不同站点之间的跨域信息访问需求。它主要是在信息需求发送端的内嵌框架或者是具体的窗口中调用PostMessage方法,而信息需求接收端则设置一个事件处理函数来接收发送过来的信息需求信号,从而实现不同站点之间的信息互动对接。其具体步骤为:首先在希望发送消息的iframe或者是window中调用PostMessage方法,来发送data、origin、source三种属性的元数据需求消息;其次是指定消息发送对象或者是消息来源;最后再在接受元数据需求消息的窗口之中,为消息事件添加一个相应的事件侦听器,便于其元数据提取和返回活动,保证其聚合数据的精确性,满足拥有预取的信息聚合需求。

2 聚合型网络通信系统的安全设计

众所周知,Web页面主要包括JavaScript脚本和静态文档内容两项元素。其中,JavaScript脚本或者是来自于第三方页面,或者是存在于原文档,基本上具有相同的权限;而静态文档则是由文档对象模型DOM进行表示。在已有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文章将通过封装对象view机制来进一步封装细粒度对象共享,从而避免访问权限被进一步提升,由此降低其遭致恶意攻击的潜在风险。当JavaScript脚本存在于原文档的情况下,其共享全局变量和一个DOM,可能访问同一域下的该文档,也可能访问其它文档中的相关对象,但却无法访问其它域中的文档。诸如服务器脚本重写工具、浏览器框架工具等可信任机制在此过程中承担着封装脚本的功能,以保持脚本间的相互独立。首先,在同源策略下,如果信息聚合程序要在聚合主页面嵌入第三方页面应用程序,而浏览器则在两者之间无法提供有效的隔离保护,因此,系统设计者需要在嵌入第三方页面应用程序之前,采用服务器脚本重写工具来自动认证并修改第三方程序,由此实现信息聚合主页面与第三方页面应用程序之间的隔离。其次,系统内的可信任平台能够对各个组件进行重复封装,由此来有效地控制JavaScript语言自身的攻击行为,而封装器wrapper安全机制则能够有效地解决非完整策略攻击、非完全仲裁攻击、非信任参数回调攻击以及参数类型伪造攻击行为等等,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跨域通信系统可能存在的一系列安全隐患问题。

3 聚合型网络通信系统测试

文章采用多个参数集来衡量组件数量以及轮询时间间隔对于数据吞吐率的作用效果。组件数量从1至32逐渐增加,而轮询时间间隔则取10ms、20ms、40ms、80ms等等。从最终的测试结果来看,信息聚合应用系统最初在向各个组件传输诸如4KB、8KB等小数据量的时候,所需要的时间非常短,然而当数据量增加至1MB时,所花费的时间则开始大幅度增加。这充分说明随着组件数量的不断增加,基于网站信息共享的聚合型网络通信系统的吞吐率也在不断增大,而且是组件数量越大,系统吞吐率增大的幅度却越小。为了评估该系统的事件发生率,文章采用小型事件的标准负载15字符作为系统测试事件的负载量,由此进行具体的测试活动。从测试结果来看,各个浏览器的事件发生率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却呈现出相似的发展规律,也即是伴随着组件数量的增加以及轮询时间间隔的不断扩大,各个浏览器运行过程中的事件发生率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该系统随着装载的组件数量的不断增加,组件装载延迟的时间呈现出不断下降、不断降低的趋势,尤其是Safari浏览器置入有浏览器缓存,从而使组件装载延迟时间非常短,使整个系统表现出较高的组件装载效率和装载质量,大大缩短了网民在特定站点的信息聚合时间。除此之外,将文章所设计的基于网站信息共享的聚合型网络通信系统与FIM系统在IE8.0、Safari4.0.5、Firefox3.6.3、Google Chrome6.0.401.1、Opera10.54等浏览器下分别进行测试发现,该系统的组件装载时间明显低于FIM系统的组件装载时间,由此也表现出明显的系统运行效率优势。

4 结束语

文章所设计出的基于网站信息共享的聚合型网络通信系统在数据吞吐率、事件发生率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而组件装载延迟却随着组件数量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减少,对象共享下的JS执行事件开销也非常有限,尤其是所采用的可信平台和递归封装的方式,建构起双重输入与双重输出封装,由此大大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使文章所设计的安全跨域通信系统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高波.网络时代的资源共享[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3(01).

[2]李蔚泽.企业信息平台实战彻底攻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

第2篇

【关键字】 电力系统 通信技术 发展方向 研究

一、电力通信网的发展

随着我国电力领域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对于安全性、稳定性以及高效生产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电力通信网能够在很多方面提高电力系统各项指标,对电力系统的整体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许多新型的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逐渐投入使用极大的通信网的智能化,比如光纤环路、数字程控、以及ATM等。同时,通信技术在具体的业务服务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在电力通信业务方面,系统已从调度电话、低速率远动通道扩展到高速、数字化、大容量的用户业务。比如,在当前的电力系统各业务处理中,逐渐投入计算机互联网、广域网以及视频传送等先进技术。此外,为了能够满足日益需要的电力传输需求,我国电力通信网络的结构已经从简单星形方式发展到中心的网状网络。

二、电力通信的发展方向研究

2.1 实现全面网络建设

当前,我国许多城市的电力通信系统中,电力光纤通信网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中主要表现在纤芯容量不足以及设备容量小的问题。因此,未来电力通信方面要在加快光纤传输网的设置,加大全面网络建设两方面进行努力。而且,在通信系统设计中,很有必要加大在加快传输网的建设方面的投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加大对该地区主干光纤传输网的改造和建设力度,从而提高电力生产过程中的通信网容量。其次,电力系统设计人员还要加大开拓和推广通信网的非话业务方面和网内IP技术等方面力度。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网络建设的效果,电力系统设计人员还要优化各交换机制的组网工作,进而实现扩大电力通信网络覆盖面的效果。

2.2电力通信新科技的研究

随着电力领域的迅速发展,电力系统的优化和升级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需求。电力领域管理者逐渐提高了对应电力通信新科技的重视程度。从国内许多电力系统的发展情况来看,已有的传统传输模式由于存在局限性,逐渐被取代。许多新的通信技术和方法广泛投入电力系统中,是电力系统整体的业务管理能力大幅度提升。电力通信新科技,是未来电力系统的需求。我们在以后的研究中,要鼓励科技创新,将宽带IP等新技术科学、合理的运用到现代通信网络的建设当中,为优化和升级我国电力系统努力。

2.3 优化通信电路的设计

优化通信电路的设计,是电力通信系统优化的一个重点方面。当今,我国电力通信快速发展,对于电力通信信息的准确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未来电力通信方面,要努力减少通信电路误码率、公务监控不力以及监控系统不通等问题,提高整体的通信质量,为电力系统的各项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在电力通信网络工程中的设计过程中,要提高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力度,其工程项目负责人还要实行责任制,从而保证电力设计的整体质量。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设计水平,在网络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还要努力加大科研力度和投入,实现最高的通信系统建设质量。

2.4实现宽带多业务数字网络平台

未来通信系统将越来越注重数字化。因此,在电力通信发展规划中,要积极地建设宽带多业务数字网络平台。通过拓展电力通信的各种途径和平台,提高系统的实际应用水平。同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要加强在语音、图像、数据、媒体以及新闻等各业务领域的工作,从而为深层次建设电力通信系统提供坚实保障。

三、结束语

总之,提高电力通信技术,对于我国电力系统的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意义重大。在以后电力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过程中,我们要在坚固的电网结构、先进的通信网络基础上,努力完善通信质量水平和各项功能。我国的电力通信技术每年都在进步,但是速度整体较慢。因此,电力领域的管理者,在未来通信技术研究方面以及系统优化和升级方面,还要继续加大投入,加大研发力度。同时,政府各部门也应该加大关注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在技术和装备上不断改进。最后,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实现我国电力通信系统的快速优化和升级,促进电力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地址:广西贵港市港北区民主路89号 范少伟

邮编:537100

手机:18269612917

参 考 文 献

[1] 郑勇. 光纤通信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13)

[2] 武学君,杨春华. 论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J].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0(12)

[3] 章旺. 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25)

第3篇

自从1999年MSN和QQ的第一个版本问世以来,互联网通信应用快速发展,用户规模持续增长。3G牌照发放之前,互联网通信应用主要聚焦在固定互联网领域;3G牌照发放之后,随着无线网络带宽的增长、带宽资费的下调,互联网通信应用聚焦点逐步向移动互联网领域迁移,微博、米聊、微信等移动互联网通信应用更是一面世即得到广大用户的追捧和持续关注。

互联网企业一般以互联网通信为切入点,通过互联网通信应用工具迅速扩大用户规模,占领用户终端入口,并以此为基础向用户提供其它互联网应用(如社交、娱乐、云存储等),与电信运营商在增值业务领域展开正面竞争,对电信运营商造成重大威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互联网应用对运营商传统增值业务形成替代效应,例如手机QQ对短信应用的替代;其次,电信运营商开发的互联网应用与互联网企业提供的应用相比,明显缺乏竞争力,例如Mobile Market的下载量为数亿次,而App Store下载量超过数十亿次,类似还包括像139邮箱与QQ邮箱、139社区与开心网等。

面对互联网企业的激烈竞争,运营商应该如何切入移动互联网领域,如何将自身优势体现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以向用户提供满意服务,值得探讨。本文尝试从移动互联网角度出发,分析中国移动在开展互联网融合通信方面的优势,提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通信技术方案。

2互联网通信应用特点分析

目前主流互联网通信应用工具包括手机QQ/微信、米聊、Skype、Gtalk、Facetime等。互联网通信应用发展情况如图1所示:

通过分析,可发现互联网通信应用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移动化、IP化、多媒体化;

跨平台、跨运营商;

以应用商店为第一营销平台,依托社会关系快速发展用户;

注重用户体验。

虽然,目前在与互联网企业的竞争中,运营商处于劣势,但运营商在开展互联网通信应用方面也存在优势:

(1)号码资源:运营商最核心的资产为号码,通过与手机地址簿紧耦合,运营商可引导终端用户使用其互联网融合通信业务。

(2)网络通道:运营商对于通道的把控能力优于互联网企业,可提供分等级、有QoS保障的通道能力。

(3)通信质量:目前互联网通信的质量无法与运营商基于语音通道的通信质量相提并论,后者具有绝对优势。

(4)对通信业务的理解:对通信业务的深厚理解使运营商可以提供最好的通信业务。IT产品主要聚焦在应用层,而运营商可以从端到端的角度设计和提供良好的通信服务,这正是运营商最擅长的。

3融合通信设计思路

3.1 融合通信设计思路

自2011年2月美国KPCB风险投资公司合伙人约翰・杜尔第一次提出“SoLoMo”概念[1]以来,由Social(社交)、Local(本地化)和Mobile(移动)整合而来的这六个字母随即风靡全球,被一致认为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从Facebook到开心网、人人网等,代表社交的“So”已经无处不在;而“Lo”所代表的以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地理位置服务)为基础的定位和签到也开始风靡,包括Foursquare、街旁,以及社会化媒体所延伸而来的Facebook Places和人人报到等;“Mo”则涵盖了智能手机带来的各种移动互联网应用。同时,在“SoLoMo”之外,云计算技术已经改变整个IT界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云计算在降低IT建设成本的同时,还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

本文探讨的融合通信是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互联网通信应用,融合通信应符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并基于云计算技术提供跨终端、无缝切换、体验一致的服务。

基于以上的分析,提出融合通信设计思路如下:

第一、通过用户的通信关系来掌控用户的社交关系;第二、发挥移动自身优势,整合现有通信手段,促使用户强化社交关系,并且能延伸社会关系;第三、在自身优势及吸取的互联网优秀基因的基础上,平滑向互联网延伸和渗透。

3.2 融合通信产品定位

基于融合通信设计思路设计的融合通信应用产品,定位为“云应用+多终端”的业务形态,将用户在各种设备上存储的数据、使用移动服务所产生的UGC内容,通过移动互联网整合到云端,允许用户通过不同的终端,随时随地管理、访问和分享;同时融合通信也为用户提供了以融合地址簿为核心的各种应用聚合,实现“一站式”业务体验。

4融合通信技术架构

4.1 融合通信总体技术架构

融合通信平台以云计算平台为基础,功能模块包括云服务模块、通讯录模块、统一认证鉴权中心、统一用户接入平台、管理模块和运营模块等。融合通信总体技术架构如图3所示:

融合通信平台定位为互联网通信应用平台,采用LAMP(Linux、Apache、MySQL、PHP)作为其技术架构,引入相关开源技术如Hadoop and Hive等进行融合通信技术平台开发。基于对融合通信应用的定位分析,融合通信平台架构的技术关键点主要包括:统一用户身份认证、用户核心资产云化以及用户体验一致性。

4.2 关键点一:统一用户身份认证

统一用户身份认证是指用户通过不同终端及网络访问云端通信资产及应用时,云端能够为用户提供数字证书、静态密码、动态口令等多种认证方式(或者多种认证组合),以方便、安全的形式为用户进行鉴权与认证,当用户进行应用切换时,可避免重复登陆鉴权,提升用户的业务体验。

在进行统一身份认证中心建设时,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内容:

(1)统一认证中心:需支持静态密码、动态密码、动态验证码和数字证书等多种认证方式以及不同的加密算法。统一认证中心统一存储用户的标识、密码,存在现有用户信息向认证中心迁移的风险;若保存在BOSS上,则会实时和BOSS系统进行交互,并发性能存在难度。统一认证涉及到用户标识方案,若采用手机号码则支持非移动用户存在困难;若使用新的标识,则涉及到标识的规则和现网用户的迁移,难度大。

(2)各个业务平台增加对认证凭证的识别:中国移动现有各业务平台需要增加对统一认证中心生成的认证凭证的识别,能够根据认证凭证给予对应的访问权限,须对各个业务平台进行改造。

4.3 关键点二:用户通信资产云化

用户通信资产包括通信录、通话记录、短彩信、照片、视频、图书和应用程序等。用户通信资产云化是指,用户通过任何终端产生(或更新)的通信资产,都会自动上传到云端,并且自动同步到其他用户终端。

在进行云服务平台建设时,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内容:

(1)存储硬件能力:海量数据的存储对于存储设备能力的高效性、高性能接口、高IO能力提出了要求。对于存储设备,要求支持多种类型数据的存储和接口的标准化。存储基础设施和平台层都需要支持水平扩展能力,支持平滑地扩容。最大可支持EB级海量存储能力、百亿级目录和文件数。

(2)数据库能力:多种结构和类别的数据要求对现行数据存储管理机制进行优化,确保数据使用和硬件资源利用的高效。

(3)终端能力:终端类型多种多样,部分操作系统不开放,导致部分用户的信息获取困难。

4.4 关键点三:用户体验一致性

用户体验一致性是指,用户采用任何终端、通过任何网络均可访问云端的通信资产与应用,云端能够自动适配用户的终端及网络,并将云端的内容与用户终端及网络通道能力进行适配,向用户推送最适合的内容格式,为用户提供基于不同终端与网络的一致性体验。

提升用户体验一致性,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内容:

(1)接入终端类型的识别:终端类型多种多样,部分操作系统不开放,平台对多操作系统进行适配以及客户端接入系统后,平台识别客户端类型等存在困难。

(2)网络通道能力测试:用户通过鉴权认证接入平台后,平台终端发起和用户终端之间带宽能力的测试,会涉及一定的流量计费及网关的跨越;同时网络能力存在动态变化的情形,会影响用户的体验。在涉及大流量业务,如视频呼叫、上传下载时,要进行实时网络能力测试。

(3)功能模块的权限设置:对于每个功能模块根据终端类型和网络能力判定是否可用,但如何界定不同能力下的服务功能存在困难,如当网络能力不足时,视频功能不可使用。

(4)客户端中间状态记录:当用户从一个客户端退出(包括异常退出),然后从另外一个客户端登录时,原来的状态记录不一定准确。

4.5 融合通信平台对现网的要求

在探讨融合通信平台技术架构的同时,有必要探讨融合通信平台对中国移动现有网络的要求,本文从互联网视角出发加以探讨。融合通信平台对现网主要提出两点要求:首先,中国移动现有通信网络为用户提供融合通信应用的网络接入。无论用户基于何种终端接入融合通信应用平台,都需要中国移动现有网络提供相应的支撑服务,例如现有网络需要配合融合通信平台为用户提供网络QoS服务,为用户提供相应的带宽保证用户的融合通信应用等。其次,中国移动现有通信网络为用户提供网络基础通信能力。例如短信、彩信、WAP、飞信、音乐和阅读等基础能力,都需要现网相关平台开放出来提供给融合通信平台,融合通信平台再将其开放给第三方应用,从而进一步丰富融合通信应用类型,同时也能增加中国移动自有业务的使用量。

目前,WAP网关所处的网络位置非常适合为用户提供统一接入与认证鉴权服务,但WAP网关主要是为WAP请求进行协议转换;笔者建议在原有WAP网关基础上增加业务控制、灵活计费、运营支撑和安全优化等功能,建设成综合网关。用户通过综合网关进行统一接入,融合通信平台通过与综合网关交互,判断用户的接入方式、终端类型及网络状况,并实施相应的控制策略。

对于基础能力的调用,可通过开放移动互联网平台(OMP,能力开放及业务生成平台)实现,目前浙江移动公司正在进行OMP平台的试点建设。现有网络的基础通信能力通过OMP平台对外开放,供融合通信应用调用,同时融合通信自身的能力也可以通过OMP平台开放。融合通信平台与现网的关系如图4所示:

5融合通信应用功能展望

融合通信以融合地址簿为核心,以统一接入和统一鉴权为手段,以互联网通信应用为切入点,以满足基于多种终端的应用体验一致性为目标,融合各种网络,集成各种应用,提供丰富的移动互联网服务。近期可考虑基于融合通信平台向用户提供融合地址簿、云存储、多业务统一认证、基础语音/视频、短/彩信、即时消息和状态呈现等服务;远期则需要在更高的高度进行融合通信的应用规划,将融合通信打造成云通信中心、云数据中心以及云应用中心,向用户提供丰富的移动互联网通信应用及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第4篇

【关键词】城市发展 经营方向 创新发展 环保 人文元素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404-01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发展特别是中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的城市经营方向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经济发展、人文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发展。大同市是我国北方山西省的一座大城市,城市发展不容忽视,城市的经营方向更具十足的研究性,进一步研究山西省大同市的城市经营方向将为大同市的城市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文素养、环境保护以及城市形象带来更大的发展契机和创新的可行性。

城市的发展无非考虑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发展。一个城市能够达到具备可持续性地不断向前发展,永葆城市的生机,具备城市的无限魅力,主要是在城市经营方向上时刻考虑经济、环境、人文、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是城市的发展时刻具备创新性与发展前瞻性。

一、大同市城市发展概况

山西省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地处我国黄土高原东北边缘。东经112°15′-114°15′之间,北纬39°00′-40°30′之间,交通方面处在京包铁路、北同蒲铁路、大秦铁路的交点之上,北邻乌兰察布市、东濒临河北省张家口市、西南与山西省朔州市相接、南靠山西省忻州市。大同市总面积为14176平方千米,占山西省全省总面积的9.1%。2011年全市总人口约为331万,人口密度为226人/平方千米,大同市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九大古都之一。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华北地区区域中心城市,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主要生产能源矿产煤炭,在国际大都城市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该城市素有“中国雕塑之都”,“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美称。

二、大同市当前城市经营发展现状

大同市曾是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拥有2300多年的建城史,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拥有千年的历史风华底蕴。然而,大同又是中国重要的煤炭重化工基地,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被誉为“中国煤都”。长期的煤炭开采,造成地质灾害、生态恶化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曾在中国113个重点城市中环境质量排名倒数第三。

大同是历史文化名城,是重要的能源城市,是山西省北部的中心城市――这就是刚刚被国务院批准的《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下称《总体规划》)为我们确定的今后15年大同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定位。大同将步入一个新的发展周期,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正酝酿着新的发展激情,将显现出不竭的活力,有了新的方向,有了新的路径,大同崛起的又一个春天就要来到了。历史文化名城是大同的标志性品牌大同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三代京华、两朝重镇”,是大同城的真实写照。大同拥有几千年来历史文化发展的丰富遗存,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三、大同市当前城市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因大同市是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的城市,被称为“煤都”,煤炭的挖掘和开发利用的同时对水资源的深层污染,加之山西省气候条件的限制,降水量偏少的原因,城市水污染及其严重。同时煤炭的开采和排污等条件受到经济利益的限制,造成及其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城市空气污染也及其严重,城市健康指数令人担忧。

(二)交通拥堵是大同市一大现实问题

交通拥堵是现代特大城市或者的城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大通也在交通问题上难以得到解决,城市发展和交通建设不尽达到完全配套的指标,人口的发展和交通工具的不断现代化,交通工具数量的不断增加给大同市城市交通建设带来极大的压力,交通问题也是大同市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旅游资源的分散建设和发展给现代化旅游资源建设提出难题

大同市是我国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大城市,极具旅游资源开发价值。但是该市理由景点建设分散,旅游资源布局不够合理,这就给本来极具旅游资源价值的大同市蒙上了一层旅游业发展的黑影,很难达到该市本来具备旅游开发潜能的指标,从经济和文化价值观上来看也是给大同市造成相对数量的损失。

四、大同市城市经营方向的创新几点建议和措施

(一)确定大同应着力开发旅游业,打造大同市极具竞争力的产业品牌。

从历史文化名城的角度,“城”的旅游系统建设概念将会着重突出。以城的历史轴线展现大同从起源到发展的清晰脉络,向深处挖掘展现大同历史文化内涵;以城为空间概念整合旅游资源,变目前独立、分散的景点为有机一体的大系统,大幅度地提高大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整体形象和影响力;以城为新的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通过系统的建设形成“平城历史风貌城区”这一整体,为大同创造新的面向世界的旅游资源。

让旅游资源焕发出新的生机,发挥历史文化的作用,转变经济发展观念,减轻城市发展的工业污染。旅游文化发展替代了以污染为代价的部分煤炭开采和加工工业,从而降低城市污染程度。

(二)依托能源工业优势建设新的加工工业

从大同市能源资源出发,在煤炭开采和加工方面做足文章,整体上从经济发展出发,立足于城市环境保护出发,以人为本,一牺牲小我的精神来促进环境保护的持续性发展工作的前面展开。运用现代化国际一流技术,变废为宝,煤炭开采的主要污染物和次要污染物在科研发展方面实现变废为宝,在改善大同市城市环境的同时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实现以环境治理增加当地经济收入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在定位中强调,应依托大同几十年来营造出的能源工业的支柱优势并结合目前宏观产业政策和市场情况加以利用和转化。

简单地说就是从“开采――输出”的模式,转化为“开采――加工”的模式,从全程污染的工业类型,通过技术改造等途径,引进国外高精尖端的技术,专研和自主研发实践创新能源开采和深加工技术,向清洁能源生产目标转化,从而为大同丰富的矿产资源寻求新的出路。

(四)优化城市交通环境,实现交通点线面的全面协调发展

运用现代化交通建设理念,改进和促进平城交通建设,建立城内交通桥梁立交环绕交叉是新型模式,同时多向式发展地铁建设,点站式分散交通拥堵现状,实现文明交通和持续性发展的交通建设发展新模式,促进城市交通建设发展。

结束语

总之,大同市在静候的经营发展方向上要做好做足发展与环境方面的协调工作,经济在稳步发展的同时要做好环境方面的保护,同时要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促进经济的发展。城市文明的持续发展依靠的是经济、环境、人文、交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共同协调发展。那么,大同市在今后的经营发展方向上应大胆创新,深度挖掘平成的历史文化潜能,打造新型品牌的历史文化旅游名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在能源开发和发展中进行深加工,实现环境、经济、旅游、历史文化、交通建设等诸多方面协调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富强.基于城市竞争力的城市经营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

第5篇

【关键词】载波通信电力通信

一、引言

电力线载波技术作为市电力系统特有的一种通信方式,主要满足电力调度通信的需要,是电力系统运行、控制、维护和管理的一种重要工具[1]。近年来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以SDH、WDM等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通信技术逐渐占据主流,载波技术在电力通信新增投资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其应用已经从电力系统通信的主要方式转为备用通信方式,电压等级也已经向配网倾斜。

作为一种低投入,见效快的通信方式,载波技术在数字化[2]之后仍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势,例如网络范围可以无限大,载波技术可以渗透到输电网络的每个角落;投入成本低廉,无需额外敷设通信线路;可以与电源同时在线等。如何在新的环境下,在智能化的发展中,找准电力载波设备的应用需求并做技术改进,提高现有载波设备利用率,更好的为电力系统运营服务,是本文考虑的问题。

二、电力载波通信技术介绍

电力载波就是利用专门的调制解调器,将通信信号调制到电力线路上进行传输的方式。电力载波通信模型一般包括通信管理模块,载波调制解调模块,耦合模块,其中调制解调模块的效率直接影响载波通信质量。模型图如下所示:

通信管理模块主要由主控芯片组成,管理电源,提供时钟等,新型的载波设备调制解调模块通常都已经数字化,借助先进的DSP处理芯片,实现信号的快速变换;耦合模块主要由结合滤波器,耦合电容器和高频阻波器组成。

电力网络的阻抗特性及衰减制约了信号的传输距离,低压电力线的噪声干扰又制约了信号的传输质量[3],要想把电力线变成理想的信道,必须进行调制。其调制方式从FSK,PSK,到DSS直接序列FH跳频,CHIRP宽带线性调频,OFDM正交频分等不断演进,其信道的有效频谱利用率和抗突发干扰噪声的能力越来越强。

三、载波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现状

从七十年代开始,模拟制式的电力载波机已经较为成熟。随着技术的发展,到八十年代中期,载波技术开始了单片机和集成化革命,一些小型化的多功能载波机开始应用。到九十年代中期,结合了DSP功能的软件调制技术和增益控制技术的数字化载波机开始流行,而全数字化载波机的问世,进一步提高了通信容量和信道可靠度,使得高、中、低压电网上都开始应用载波技术。

长久以来,载波技术一直是电力通信网的基础通信网络,在调度、远动、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电网规模的增大,其对管理和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电力线载波通信由于其固有的弱点:通道干扰大,容易产生反射、驻波、谐振等现象[4],传送信息量小,管理维护造成的故障率高等,已经不适应现代电网对通信多方面、多功能的要求。

随着光纤通信的发展,载波通信已经慢慢变成辅助通信方式。由于我国电力通信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在一些不发达省份,载波通信技术在高压电力线路属于主用或备用通信方式,在中低压电网仍然是主要通信方式。而在一些发达省份或地区,主要的站点和线路的通信方式早已升级为可以传送大信息量且可靠性高的光纤通信。可以预见,随着经济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高压线路的载波通信必将被更加可靠的光纤通信取代,而中压线路和站点的通信方式将由其是否属于骨干线路来决定是否淘汰载波设备,唯一无法取代载波通信技术的的就是低压配电线路。

四、未来载波技术应用方向

4.1电力通信

在35KV及以上的高压电力线路中,载波设备的升级或者淘汰将不可避免,但是偏远地区的变电站,通信光缆难以敷设的地区,载波技术仍会继续发挥作用。而且随着载波技术的不断升级,除了提供电话,保护等功能外,计量、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等功能也将被应用到载波技术上,在光缆无法到达的地区,这种载波通信方式将仍然是主流通信通道。同时,由于电力通信规程规定,站点的通信必须有两条不同物理路径的路由,这就表示,在升级单一光缆通信的同时,载波通道仍会作为一种备用的通信通道保留下来。

智能电网的兴起,使得配电网负荷实时统计控制和智能化调度切换显得尤为重要,而配电网通信末端的载波设备由于其明显的成本优势和地理优势,如果作为“最后一千米[6]”的接入网来考虑,其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另外,微型电网技术在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因为其规模灵活,移动性强,地域限制小等优点,带来了与主网通信上的不便,这使得以往由调度中心统一判断、调度的集中式控制方法难以有效运行[7],而通过电力线通信的载波技术无疑是这种新型电网通信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

4.2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是指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防和自动控制技术等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备集成控制的一套系统。由于现有家居很多不具备联网通信功能,需要一种具备载波通信功能的智能插座,利用家用220V电力线作为家用设备的载波通信通道,通过嵌入式系统感应,自动控制家用设备的电源,既可以达到人走断电的节电效果,又可以检测配电网负荷情况,并利用户外配电线路与配电调度主端进行通信,智能收集负荷,方便调度。

同时,使用扩频通信技术将配网电力线作为上网通信路由已经得到实现,德国已经研制出“电网在线”技术,通过公共电网的电力线来代替传统的电话网络实现数据传输,只需要一台专用的调制解调器插入电源插座,即可实现上网。

按照致力于制定家用电力线网络通信技术标准的“家庭插电联盟(HPA:Home PlugPowerline Alliance)”推出标准的描述,只需要在事先安装好的插座上插入电源插头即可构筑起电力线家庭局域网,其传输速率可达14Mbit/s[8],未来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发展潜力巨大。

五、结论

可以看出,载波通信技术虽然在中高压电力网中应用在逐渐减少,但是由于其便利的架设条件,这一技术在低压配电网中的应用开发才刚刚兴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电网的建设普及,多样化的通信技术得到长足发展,而载波技术作为一种成本低廉而又开发潜力巨大的通信方式,必将会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Baid A. Opening up powerful lines of communication[J]. Potentials,IEEE,2005,24(5):41-45.

[2]舒辉.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状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3(3):37-40.

[3]杜琼,周一届.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J].华北电力技术,2005,2: 46-47

[4]蔡伟,乐健,刘开培,等.基于信息节点的智能配电网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建模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32(028):150-156.

[5]何海波,周拥华.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研究与应用现状[J].继电器,2001,29(7):12-16.

[6]林建华.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在智能配网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通信,2011,32(8):74-77.

第6篇

【关键词】通信工程;综合后评价;方法

引文:建立后评价机制,并与公司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必要的接口,能够约束各项目需求单位的行为,降低它们在报项目需求时的故意夸大行为,增强项目前评估的准确性和可信性,使项目筛选的依据更加可靠,筛选结果更加科学。

一、 通信工程项目后评价的特点及原则

(1)项目后评价的现实性:投资项目后评价研究的是项目的实际情况,是在项目投产的一定时期内,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成果,或是根据实际情况重新预测数据,总结的是现实存在的经验教训,提出的实际可行的对策措施。项目评价的现实性决定了其评价结论的客观可靠性。

(2)项目后评价的全面性:项目后评价的内容具有全面性,即不仅要分析项目的投资过程,还要分析其生产经营过程不仅要分析项目的投资经济效益,还要分析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另外,它还要分析项目经营管理水平和项目发展的后劲和潜力。

(3)反馈性:项目后评价的目的是对现有情况进行总结和回顾,并为有关部门反馈信息,以提高投资项目决策和管理水平,为以后的宏观决策、微观决策和项目建设提供依据和借鉴。

(4)探索性:投资项目后评价要在分析企业现状的基础上,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以探索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

(5)合作性:项目后评价涉及面广,人员多,难度较大,因此需要各方面组织和有关人员的通力合作,齐心协力才能做好。

二、通信工程项目后评价方法分析

逻辑框架法是应用矩阵式图形对项目进行定性分析的方法。它将项目关键要素组合起来,分析其间因果关系与逻辑关系,从项目目标、目的、产出和投入的确定及相应保证措施来评价投资活动,为项目策划者和评价者提供一种分析思维框架,从而达到对项目清晰描述、得到明确结论的目的。逻辑框架法通过垂直逻辑关系来清晰表达投入、产出、目的和目标之间的因果关系,并直观描述项目消耗及其实现的微观和宏观目标。项目投入指项目投入的资源和时间;项目产出指项目建设的内容和产出物;项目目的指项目的直接效果及作用;项目目标指项目的宏观目标和影响。逻辑框架法通过采用水平逻辑关系对资源和成果进行说明和评价。验证指标是客观、准确、公正的量化指标。对于一些项目中难以直接量化的指标,可采用能够说明问题的间接量化指标。项目后评价逻辑框架在水平关系中更加详细地反映了项目原定指标和实际指标的对比及变化原因分析。逻辑框架法是一种综合、系统研究和分析问题的框架模式。使用逻辑框架,可以在各个层面上识别出问题的关键因素,指导对问题做出系统、合乎逻辑的分析。

项目后评价的一条基本原则是要进行对比,即采用对比法进行分析评价。对比法包括前后对比和有无对比,对比的目的是要找出变化和差距,为提出问题和分析原因找到重点。前后对比在项目后评价中是将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和评估预测的结论以及初步设计时的技术经济指标与项目的实际运行结果及在后评价时所做的新预测相比较,以发现产生的变化,并分析其中的原因。这种对比主要用于揭示项目计划、决策和实施的质量。有无对比是在项目后评价中将项目实际发生的情况与没有该项目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以度量项目的真实效益、影响和作用。有无对比分析的重点是要分清项目的作用和影响以及项目以外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这种方法多用于对技术改造类项目的效益和影响进行的后评价。

项目后评价的成功度法是依靠评价专家的经验,综合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对项目的成功程度作出定性结论。成功度评价以逻辑框架法所分析的项目目标实现程度和经济效益分析评价结论为基础,以项目的目标和效益为核心,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在评价具体项目的成功度时,可以根据项目的类型和特点,确定指标与项目的相关程度,将其分为重要、次重要以及不重要三类,只需对重要和次重要的指标进行测定。对各指标的成功度评价分为五个等级:①完全成功,即项目各项指标都已全面实现或超出既定目标,项目取得巨大的效益和影响;②基本成功,即项目大部分目标已经实现,项目达到了预期的效益和影响;③部分成功,即项目实现了原定部分目标,项目只取得了一定效益和影响;④不成功,即项目实现的目标非常有限,项目几乎没有产生正效益和影响;⑤失败,即项目目标不现实或无法实现,项目不得不终止。

三、通信工程项目后评价的组织实施

通信工程项目后评价的组织实施从后评价计划制订开始,包括选择评价项目、确定评价机构和专家、收集和调研资料、编写后评价报告、反馈评价信息等。后评价计划一般由投资决策者制订,在项目准备和前期评估阶段就应予以确定,用于指导项目执行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收集资料。在项目完成后,后评价项目的业主单位负责组织编写《项目自我评价报告》,项目主管部门在对自评报告审查的基础上选择具有特殊性、可行性、典型性的项目进行重点后评价。所选的项目要具有一定的特性,如特大型项目、行业第一个项目、重大技改项目、特别成功或不成功的项目、公众特别关注的项目等;所选项目应具备开展后评价的时间、经费、人员等保障条件;所选项目在同类项目中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需要特别了解发生重大变更、建设延期、投资超额、影响特殊的项目。项目主管部门应根据项目的特点,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咨询机构,委托其承担后评价任务。凡参与项目可研、评估、设计、监理等业务的咨询机构,不宜负责该项目的后评价。后评价机构接受委托后,应与项目委托单位签订后评价合同和相关协议,明确后评价的目的、范围、内容、深度、经费、时间等。后评价机构成立评价小组,设计后评价调查方案,包括调查内容、计划、方式、对象、经费以及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定后评价专家。评价小组收集项目资料,包括竣工验收报告、自评报告、可研及评估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决算审计报告等,并从中提取对后评价有用的信息。为核实情况和进一步收集信息,评价小组必须赴项目现场调研,了解项目真实情况。在资料收集和现场调研的基础上,评价小组利用本文所述方法,对相关信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将评价结果汇总,编写初步项目后评价报告,并向后评价委托单位和项目业主反馈报告内容,征求他们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对项目后评价报告进行修改调整,最终形成正式的后评价报告。

结束语:

结合通信工程建设的特点,目前各种通信业务日新月异、用户数量突飞猛进,大部分通信企业几乎每年都要进行一次甚至几次的扩容、新建工程项目,从这个角度来讲,后评价工作对于通信工程项目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林.基于逻辑框架法的政府投资项目目标评价研究[J].财政研究,2007,(11):16- 19.

第7篇

【摘要】

目的 观察氯沙坦联用胺碘酮在持续性房颤转复后窦性心律的作用及对左房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持续性房颤患者93例,药物或电复律后随机分2组:对照组予胺碘酮0.2g,1次/d;观察组在服胺碘酮的基础上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氯沙坦)50mg,1 次/d,2周后无低血压,第3周加量 100mg,1次/d。观察复律后第2天及6、12个月后测定左心房功能变化和房颤复况。结果 随访1年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房颤复发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 胺碘酮 氯沙坦 心房颤动 左房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benazepril in maintenance of sinus rhythm after cardiovers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AF) and its influence on left atrial (LA) function. Methods 93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AF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wo groups after cardioversion using either antiarrhythmic medicines or synchronized direct current.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GroupⅠwas treated with amiodarone 0.2 qd for 6 months. Group Ⅱwas treated with amiodarone 0.2 qd plus angiotensin receptor antagonist , Losartan 50 mg qd in the same period, the dose was increased to 100mg ,qd if there was no low blood pressure effect after two weeks .Two days and six、twelve months after cardioversion , left atrial function and AF recurrence were evaluated. Results After one year of of follow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F recurrence between GroupⅠand Ⅱ(P

【Key words】 Amiodarone Atrial Losortan Arrhythmia Echocardiography Left atrial function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60岁的人群,其发病率可>6%[1], 该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可致残、致死。但无论是阵发性或是持续性房颤,由于电重构存在,大多数在复律成功后复发[2]。本研究选择心功能正常的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逆转心房电和组织等重物的净效应。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1月至2006年11月门诊和住院的心功能(NYHA)Ⅰ~Ⅱ级、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二尖瓣病变、房颤>7d,经药物或电复律转为窦性心律的持续性房颤患者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37~75岁,平均45.3岁),观察组48例(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35~76岁,平均47.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压、左房内径及基础疾病分布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对照组胺碘酮服用法:第1周600mg/d,第2周减至400mg/d,第3周减至200mg/d,持续至试验结束或房颤复发。观察组胺碘酮服用法同对照组,氯沙坦服用方法:前2周50mg,1次/d,如无低血压,第3周加量至100mg,1次/d。两组均对原发病进行相应治疗,对照组的19例高血压患者予除ACEI及ARB以外的降压药,观察组的21例高血压患者予氯沙坦100mg,1次/d,如不能有效控制血压者则合用除ACEI以外的降压药。

1.3 观察项目

随访:电话随访1次/15d,门诊随访1次/30d,包括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服药期间出现症状,立即就诊,并作心电图和血压检查。3个月做胸部X线摄片和肝、肾及甲状腺功能检查。复律后第2天及6、1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房内径(LAD),左房舒张末期容量(LAEDV),左房收缩末期容量(LAESV)及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评价左房功能。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分析均使用SPSS 13.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2.1 心房颤动复况

93例中81例完成整个实验,其中8例因甲状腺功能异常,4例因失去联系而中止实验。6个月随访期间,对照组40例中14例房颤复发(35%),观察组41例中7例房颤复发(17.1%);1年随访对照组有18例复发(45%),观察组9例复发(21.9%)。两组在6个月及1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2.2 左心房功能检测结果

房颤复律后第2天、6个月及1年后超声心动图测得对照组患者LAD、 LAEDV、 LAESV、 LAEF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复律后6个月及1年后测量LAD较复律后第2天均明显减小, LAEF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论

房颤的产生机制尚未明了,但是据现有的研究提示,多数房颤的发生与心房特殊结构内存在“类起搏细胞”有关。这些细胞具有发放快速冲动的能力,同时心房及在快速心房冲动的驱动下,在左房后壁形成快速的自旋波,因此随着房颤病程的进展,心脏也会出现结构和功能的减退,以及心脏的神经重构,特别是心房的交感神经重构[3],这些因素反过来可促进房颤的永久性化[4]。而其病理、生理基础被认为与心房组织中的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血管紧张素依赖性的心房及细胞内钙超载和心房肌的纤维化密切相关。因此,干预这一病理生理过程有可能减少房颤的发作。Goette等[5]的研究发现人类房颤的心房肌细胞存在AT1受体上调及AT2受体下调,房颤患者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ERK2和MEK1/2含量较窦性心律患者增加,用ACEI治疗的患者活化ERK1/ERK2量下降,房颤患者心肌间质细胞ERK1/ERK2表达增加[6],标志着心房纤维化,这些结果可能有助于明确血管紧张素系统在房颤心房重构中的意义,并可能对房颤的治疗带来重大影响。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在左室肥厚或心力衰竭患者中可能有效。在国际上较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包括回顾分析AFFIRM试验、Madrid[7]前瞻性研究、Ueny等[8]的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系统抑制剂与有效抗心律失常药的联合治疗能进一步改善心脏复律后无心律失常复发的结局。上述研究的对象包含了较大比例的心功能不全和高血压患者,ACEI、ARB可明显改善心室重构,降低心室舒张末期压,进而降低心房压,改善因牵张刺激导致的左房电和组织等重构,因此,ACEI和ARB不能显示对心房肌电和组织学重构的直接效应。本研究选择心功能正常的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了因ARB改善心室功能对房颤控制带来的益处。本研究结果表明,氯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对维持窦律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而且可明显限制左房的扩大,说明ARB长期应用具有除改善心室重构以外的改善心房重构的作用。

ARB预防房颤的机制:(1)延长心房不应期,从而阻止心房电重构,李悦等[9]的动物实验表明,氯沙坦能阻止心房肌不应期离散度的增加,Nakashima等[10]的动物实验显示,快速心房起搏可使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心房压也同时明显增高,而应用ARB者心房快速起搏过程中心房压及心房有效不应期均无明显变化;(2)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从而可以降低血液循环中去甲肾上腺以及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3)增敏压力反射,提高迷走神经张力;(4)升钾作用可以减少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Prystowsky EN, Benson DW Jr, Fuster V, et al.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subcommittee on electrocardiography and electrophysiology,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1996,93:1262~1277.

2 Ewy GA, Horan WJ. Effectiveness of direct current defibrillation: role of paddle electrode size:II. Am Heart J, 1977, 93:674~675.

3 Chevalier P,Tabib A, Meyreanet D, et al. Quantitative study of nerves of the human left atrium.Heart Rhythm,2005,2:518~522.

4 Wijffels Mcff,Kirchhof Cjhj, Dorland R, et al. Atrial fibrillation begets atrial fibrillatiea a study in awake chreaically instrumented gets Circulation,1995,92:1954~1968.

5 Goett A ,Arndt M,Rlcken C, et al. Regulation of angiotens in receptor subtypes during atrial fibrillation in human ,Circulation,2000,10:2678~2681.

6 Goett A ,Strack T,Rocken C,et al.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exru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and angiltension-converting enzyme in human atria during atrial fibrillation. J Am Coll Cardiol,2000,35:1669~1677.

7 Madrid AH, Bueno MG, Rebollo JM, Marin I, Pena G, Bemal E, Rodriguez A, Cano L, Cano JM, Cabeza P, Moro, C. Use of irbesartan to maintain sinus rhythm in patients with long-lasting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a prospective and randomized study. Circulation 2002;106:331~336.

8 Ueng KC, Tsai TP, Yu WC, Tsai CF, Lin MC, Chan KC, Chen CY, Wu DJ, Lin CS, Chen SA. Use of enalapril to facilitate sinus rhythm maintenance after xeternal cardioversion of long-standing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and controlled study. Eur Heart J,2003,24:2090~2098.

第8篇

关键词:通信勘察设计企业多项目管理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S801文献标识码: A

一、通信勘察设计业务概况

为顺利地完成工程项目,通常要把每一个工程项目划分成若干个项目阶段,以便进行更好地控制。每一个工程项目阶段都以一个或数个可交付成果作为其完成的标志。工程项目建设周期一般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工程项目策划和决策阶段,工程项目准备阶段,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工程项目竣工验收阶段。

通信勘察设计是建设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的前期阶段一项目策划决策及项目准备阶段。

1)工程项目策划决策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工程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及决策。本阶段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和业主决策,对工程项目投资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为什么要投资、何时投资、如何实施等重大问题,进行科学论证和多方案比较。

2)工程项目准备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工程项目计划的制定和工程项目征地及建设条件的准备,设备、工程招标及承包商的选定、签订承包合同。本阶段是战略决策的具体化。

通信勘察设计行业的核心工作为在项目策划和准备阶段进行勘测、规划、设计,并提交产品,各概念内涵如下:

①勘测:为取得规划、设计所需要的自然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水质、地震等)资料而实施的观测、测量、数据收集等生产技术和管理的活动。

②规划:在一定区域和一定时期内,为合理地建设通信网络,将通信公司的要求和法律法规以及标准规范要求转化为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的总体开局方案(文件、图纸)全过程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③设计:针对工程项目的自然条件和社会要求,通过技术经济全面论证,用先进的技术,将顾客(通信公司)的要求和法律法规以及标准规范要求转化为建设方案和图纸文件,直至派出设计代表进行现场服务和工程设计回访或工程技术总结整个过程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④产品:勘测、规划、设计过程的输出结果。指工程设计文件,一般包括报告、图纸、说明书及其他文件。

二、通信勘察设计企业多项目管理理论综述

1、多项目管理的定义

多项目管理是指针对组织中同时进行的多个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主要包括:一般多项目管理、大项目管理、项目成组管理、项目群管理、项目组合管理等。其中,研究较多的是项目群管理和项目组合管理。

大项目管理,顾名思义就是规模比较大型的项目管理,其本质上与单项目管理没有区别,只是项目的规模较大,通常是一个系统工程,例如三峡工程。

项目群管理是一个临时组织,为了实现某一个目的,而将类似的、相近的项目结合在一起进行管理,一系列项目可能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集群,因而形成项目群,并创造超出单个个体项目总和的价值。项目群管理致力于解决了不同项目和目标之间的差异所导致的资源浪费以及管理成本增加等问题,有助于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

项目组合管理是从组织的整个大局出发,动态选择不具有类似性的项目,对组织现有的或可能得到的生产要素和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有效、最优地分配组织的资源,以降低风险,使效益最大化,通过这样的组合可为组织的战略服务,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能力。项目的组合是根据组织的需要或战略目标而选定的,不是任意的多项目组合。

2、单项目管理与多项目管理的区别

传统单项目管理与多项目管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多项目管理不是单项目管理的简单叠加。多项目管理更注重于组织层面,从上而下,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的选择合适的项目,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可执行多个项目,以及项目间的动态调配,从宏观上去管理项目。多项目管理,需对一系列的项目进行排序、控制、平衡资源分配,解决冲突,以求通过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收益。其与单项目管理的区别归纳如下:

①战略需求:多项目管理需在战略层面对组织中所有项目进行评估、选择、计划、执行与控制。单项目管理则只是站在执行层面进行项目管理,它注重项目自身,侧重项目细节,计划、执行、控制的范围仅在单个项目范围之内,项目与项目之间是完全分隔开的,缺乏整体的宏观的控制。

②动态调配能力:多项目管理能根据随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而动态变化,调整战略目标、需求等,并对项目进行调整,动态调配项目间资源和效益等,这是单项目管理理论未能解决的。

③最优资源配置:单项目管理理论的前提均建立在项目资源得到保障的基础上的,用既定的资源实现既定目标。多项目管理则是假设处于多个项目的环境下,通过协调和分配现有组织内的资源,或者是项目周期内分时段占用资源,从而得到最佳项目实施组合,通过对有限的既定资源的最优配置夺取最大的利益。

④企业的有效整合:单项目管理中,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同项目的项目经理、项目组成员相互沟通少,组织内部沟通效率低。在多项目管理中,组织中各个项目小组成员在统一的合作体中工作,彼此的信息、技术以及知识共享度高,强化而统一的合作理念,沟通效率和成功的可复制性较高.

三、通信勘察设计企业多项目选择和协同管理

1、通信勘察设计企业项目选择分析

每个企业都希望能承接更多的项目,但一个企业能同时承接的项目的数量和种类是受限的,这取决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质量。对通信勘察设计企业而言,其核心资源就是人力资源、智力资源,人是第一位的。因为人力资源总是有限的,通信勘察设计企业对可能存在市场和项目,尤其是需要同时进行的项目进行选择,然后按照项目的重要性和紧迫程度进行资源的优先级分配。

2、通信勘察设计项目战略层面的优先排序

通信勘察设计项目战略层面的优先排序主要解决的是项目“承接”还是“不承接”,“选择”还是“放弃”的问题。荷勒.卡萨诺提出一种投资组合矩阵的方法来进行项目的优先排序。首先,对潜在项目按照机会强、机会一般、机会弱以及风险四大类进行分析,然后将项目产生的利益和所需的资源质量分别进行评定,按照高、中、低三个等级,最后,将评定的结果画入“九方格”的矩阵里面。

从上图可以看出,图中的九方格,颜色越深的就代表重要性越高,在项目选择方面的优先级别也越高.

3、通信勘察设计项目实施层面的优先排序

在完成上述战略层级的优先级排序之后,我们已经选择了需要着手准备的对组织战略发展目标最有利的项目或者项目群、项目组合。而到了实施层面,接下来我们需要决定这些需要实施项目中,那些需要先做,那些可以后做。

理想状态下,如果一个组织有足够的资源、设备、资金,能够保证所有实施的项目都可以在合同期内或者约定的时间内完成,则不需要对项目进行优先级排序。事实却告诉我们,在一定的时间内,通信设计院能够获得的资源、设计人员是有限的,但通信设计院却往往承担着超出自身能力以外的设计任务。这些设计任务中,有的是项目计划内的,有的是项目计划外,不可预见的设计项目。

通信勘察设计项目实施层面的多项目优先排序,是为了制定一个优先排序规则,在人力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对优先级别高的项目保障设计人员资源以及支撑辅助资源,使得对整个设计企业而言,效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资源投入最合理,所需的时间最短。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在实施层面的多项目或者项目群创建具有三个层次的关系列表:

①具有高优先级的项目:优先于其他所有项目的项目;

②常规项目:已投入资源、人力的现行项目,但没有优先级的要求;

③后备项目:等待人力、资源到位就可以马上启动的项目。

四、通信勘察设计企业多项目过程管理

1、过程管理的定义

过程管理,又称为为流程管理(PROCESS)。过程的定义,包括了六大要素:输入的资源,活动,活动的相互作用,输出的结果,顾客,价值。

过程管理,是指一种以规范化的制度构造出端到端的以业务流程作为中心,以持续地提高组织的业务质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

过程管理,重要的是规范化,业务化,系统化,应规范地对流程进行设计,需要重新设计的就进行重新设计,不需要的就进行改造。

过程管理,核心在于过程,构造业务流程作为根本目的。过程管理是面向客户的流程,流程中的每个活动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2、多项目过程管理的方法

项目过程管理有三个层面:

①、规范流程

②、优化流程

③、再造流程

过程管理的方法论是一种循环的,可持续的方法论。也就是说,过程管理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不断就进行循环,反复,保证业务流程的卓越性,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结语:

本文以通信勘察设计企业为背景,结合作者在通信勘察设计企业的相关工作,通过对多项目理论的学习、对通信勘察设计企业多项目管理方法的研究,为该类企业多项目管理工作提出了探索.

参考文献:

[1]马宏伟、贺国海.多工程管理在大型建筑企业工程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管理工程学报,2005(增刊):121-124

第9篇

关键词:信息系统 软件成本 估算

软件成本估算主要指软件开发过程中所花费的工作量及相应的代价的估计。软件开发过程包括软件计划、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到认证测试等。这一过程所耗费的工作量和成本主要是人的劳动的消耗和人的劳动成本。

国内外虽已有一些成本估算的方法和模型,但软件技术和开发方法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源软件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开发的难度和工作量;随着组件化技术的发展,大多功能已被抽象封装使用,造成工作量的减少;而集成化和可视化的开发工具的出现,也使得很多的代码是开发工具自动生成,大大提高了开发人员的劳动效率;此外,SOA理念的提出和逐步被认可、新的开发模型的广泛应用等的出现,比如RUP,敏捷开发等开发理念应用,同样对软件开发的工作量和成本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些软件技术与方法的变化导致了软件开发工作量和成本的影响因素发生变化。

目前已有的成本估算方法模型很多已经与当前软件开发技术实际符合性降低,有效性和精确性已经大大降低,甚至偏差巨大。本文以提高软件成本估算的精确性为目标,给出了适合当前我国一般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或电子政务工程中软件建设项目成本估算的方法模型。

在一般信息系统项目或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中,软件产品成本可总结为软件开发费用、软件实施费用、软件维护费用的定价估算的总和,下面分别阐述这三方面成本的估算方法。

1.软件开发费用估算方法

软件开发费用指对项目进行详细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等方面的工作所需支出的费用。软件开发费用由开发工作量和软件人员月人工费用决定。

软件开发费用A=软件开发工作量(人月)B×软件人员月人工费用C

软件开发工作量B=估算工作量经验值B′×风险系数σ×复用系数τ

工作量的单位可以用“人月”或“人天”表示,1人月=22人天。

估算工作量经验值B′

建议软件承建单位按照国家标准“GB/T8566-2001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所规定的软件开发过程的各项活动来计算工作量。

软件工作量的估算过程建议如下:首先由承建单位估算软件开发工作量,报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可以组织内部业务和技术方面专家,同时可以委托监理单位或聘请外部熟悉此类项目的项目管理人员和专家,根据相关资料,结合承建单位估算结果进行评估;承建单位、建设单位和建设单位委托的单位和专家共同协商就估算的软件工作量达成一致,即为B′。

风险系数σ

估算工作量经验值也有可能存在较大风险,特别当软件承建单位对该软件项目的业务领域不熟悉或不太熟悉,而且用户又无法或不能完整明白地表达他们的真实的需求、开发周期长、协调难度大、业务的复杂程度高等因素,从而造成承建单位需要不断地完善需求获取,修改设计等各项工作。因此:

1≤风险系数σ≤1.5

根据对软件企业的了解,超过估算工作量经验值的一半,已是不可接受,所以我们确定“1.5”为极限值。当然这既要看承建单位的能力,也要看建设单位能接受的程度。

复用系数τ

估算工作量经验值是承建单位根据承担原有项目来估算的,但如果承建单位已经采用“基于构件的开发方法”,并已建立起能够复用的构件库(核心资产库),或者已有一些类似的软件产品,仅作二次开发,从而使软件开发工作量减少。因此:

0.25≤复用系数τ≤1

根据国内外软件企业在实施基于构件开发方法(软件产品线)的经验数据,提高工作效率达到25%(最高值)。

软件人员月人工费用C

软件人员月人工费用是指一个软件人员工作一个月平均需要的所有成本开销(包括工资、奖金、福利、办公成本、国家各种税费、管理费用等等)及软件企业合理利润的总和。

软件人员月人工费用C=(平均工资D+奖金E+福利F+办公成本G+资源储备H+基础建设J+税收利润K)×(1+管理费用百分比l)

=(D+0.20×D+0.486×D+D /3+0.20×D+0.15×D+D/3)×1.2

=3.24×D

平均工资D

指软件企业需要支付给员工的平均工资,设该值为D。

奖金及各项物质奖励E

指企业支付给企业的奖金及过年过节的一些物质奖励和基本福利。根据经验及广东省软件行业情况,该项成本约为20%×D。

福利待遇F

按照国家政策的缴费基数缴纳的职工福利,其中公积金12%,医疗保险金10%,养老金20%,失业金2%,另外还有按工资总额计征的工伤保证金0.5%,生育保证金0.5%,残疾基金1.6%,工会基金2%,累计为48.6%。故该项成本为48.6%×D。

办公成本G

办公成本包括办公场地租赁费、水电费、差旅费、企业为项目顺利运作所支付的其他费用等各项。根据经验及研究,该项支出约占企业员工成本的三分之一,即该项成本为D/3。

人力资源储备费H

企业人员流动、人员储备及人员的学习、培养、知识更新,不能创造价值但需要支付成本,该项成本为20%×D。

基础设施建设、设备的购置、折旧费等J

基础设施建设、设备的购置、折旧费等,该项成本约为15%×D。

国家税收和企业利润K

国家税收和企业利润,根据经验和统计数据,约占企业员工成本的三分之一,故该项成本约为D/3。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服务与支付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润稿咨询 文秘咨询 购买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