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动画片配音技巧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2 09:36:44

动画片配音技巧

动画片配音技巧第1篇

关键词:Premiere;片头动画;视频;配音;字幕

中图分类号:TP31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4-0000-02

片头动画是影视节目前的一个简要展示,时间较短,通常用影片内容中典型的片段和3D动画或后期特效组合演绎而成,是对整个节目的浓缩与概括,使观众对节目内容一目了然。Premiere软件作为目前较流行的一款视音频编辑软件,可以通过其强大的视音频编辑处理功能和多样的字幕制作为片头动画的制作增光添彩[1]。

一、Premiere在制作片头动画视频中的应用

在制作片头动画过程中,视频内容的采集多是来自于影片内部的高潮或具有冲击力的片段,将这些内容通过剪辑、组接等不同手段使呈现连续的,更具动感的画面,以最大限度的感染观众。

(一)画面的剪切

片头动画的最大特点就是要产生冲击力,使观众立即被吸引。为达到这样的效果,在简短的片头动画中,选取的画面要尽可能的具有代表性。一般来说,主要是选取影片中突出的片段,如故事的起始、发生、高潮、结果以及具有明显冲突的画面,以此来吸引眼球。截取出这些最佳画面后,后期要对其进行编辑,使画面更连续,产生更具冲击的视觉效果。在影片画面的截取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选取最具代表性的镜头,要体现出影片的震撼和精彩;

(2)要有重点的突出不同画面,尤其是火爆或高潮场景,同时要给观众留下悬念和想象的空间;

(3)不同画面的衔接要连贯和流畅,不能有明显的修饰痕迹和断裂感。

当然,Premiere作为功能强大的多媒体视频、音频编辑软件,可以轻松进行视频剪辑的工作。一般情况下,首先通过文件导入素材,然后将选好的素材拖到视频编辑区监视窗口,设置进入点和出入点,根据上述的原则选择合适的镜头片段,确定满意的视频片段后截取并对其时间长短进行调整。选好设置成功后,点“覆盖”,刚才剪切的片段就自动存储到了视频1的位置,方便查看和后期的编辑操作。

当选好用于制作片头动画的精彩画面之后,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工作―将这些画面进行组接和编辑。不同的组接和编辑技巧可以呈现完全不同的宣传效果。组接的最重要原则就是抓住观众的心理,通过不同镜头间的组接使片头动画表现出影片的精彩之处进而使观众心里产生一定的联想和兴趣,这样才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在进行画面的组接时,要通过不同的组合顺序使动画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从而更具有冲击性和吸引力。

Premiere动画的组接和编辑功能是其精华部分,合适使用可以充分发挥其强大的视频处理功能。Premiere中常用的编辑工具有轨道选择工具、波纹编辑工具、旋转编辑工具、比例伸展工具、剃刀工具、滑动工具、钢笔工具、手动工具和缩放工具等。充分发挥这些工具的作用就可以制作出特效视频。使用Premiere进行动画的编辑时,有几个小技巧是值得注意的。一是镜头的衔接要自然连贯,符合逻辑;二是对于不同的镜头要分配不同的时间,既要做到重点突出,又要吸引观众眼球;三是画面色调一般要一致,不能出现明暗反差很大的情况(特殊情况除外);四是动画的播放要有节奏感,通过镜头切换和音乐的配合等表现出来。

(三)Premiere在视频应用中的其它技巧

Premiere中有很多的组合编辑功能,充分发挥这些功能可以更大的提高动画的处理效果。如插入与覆盖编辑、提取与挤压编辑、三点与四点编辑、分割与分离编辑、波纹与滚动编辑、滑动与滑行编辑和伸展与链组编辑等[2]。充分利用好这些技巧就能制作出更具效果的视频。另外,要注意视频的输出格式,保证视频的图像质量。

二、Premiere在制作片头动画音频中的应用

配音就是在片头动画中加入声音的过程,可以是外在的音乐也可以是配音演员自己根据画面的变化而录制的声音。这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可以使片头动画更具有感染力。

使用Premiere为片头动画加入配音的过程中一般是遵循以下步骤[3]:

(1)视频原有声音的去除:去除剪辑好的视频片段的背景音乐,以消除干扰。将前面已经编辑好的动画片段导入Premiere中,拖入时间轴中,右击音频选项并选择“解除视音频链接”中的音频,进行删除;

(2)准备好将要导入的录音,配音演员要反复练习直到准备好配音台词;

(3)导入录音:按照如下操作即可,“序列”“添加轨道”选择“立体”打开调音台“启用录制轨”等该按钮变成红色“录制”,等其也变成粉红色“播放”开始录音了。当录音结束后,点击“停止”即可。此时Premiere将自动产生一个录音文件并保存为“音频1.wav”,选择合适的文件名进行重命名后拖入时间线,并调整到与视频对应的位置;

对于原始的背景音,在片头动画中要保证其与影片中一致,这样才会让观众观影时产生更真实的体验。当然,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调整原始背景音的大小,以更适应片头动画的需要。

三、Premiere在制作片头动画字幕中的应用

字幕,就是以出现在屏幕上的各种效果的文字,其作为动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为片头动画增色不少。Premiere具有强大的字幕编辑和处理功能,主要是通过Adobe title Designer字幕编辑器窗口来完成的[4]。

当需要创建新字幕时,可以通过新建/字幕命令打开字幕设计器,进行字幕的创建。一般的字幕效果包括静止、上滚和左飞。另外,我们可以通过Premiere中的特殊功能实现特效字幕,如给字幕文件的插入点位置添加视频转场或滚动卷页效果,也可以通过调用多轨视频实现逐字的变色效果,还可以插入滚动字幕、花样字幕等,这些都可以在Premiere中相应的工具箱中进行设置。

四、结束语

片头动画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宣传影片和吸引观众,因此必须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Premiere作为目前流行的视频编辑软件,充分发挥其强大的视频处理功能,一定可以制作出令人满意的片头动画。

参考文献:

[1]王亚萍.剖析premiere制作片头动画[J].科技资讯,2008,35:197-197

[2]郑向阳.Premiere Pro 2.0高级编辑技巧组合[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9,10:56-57,71

动画片配音技巧第2篇

关键词 动画;配音;声音;技巧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7-0179-02

0 引言

配音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配音是指将未经现场录音所拍摄的画面在银屏上放映,按照人物口形、动作和片中的情节需要,配录人物语言、解说、音响效果和音乐,使之成为声画并茂的艺术品。这个过一般统称为配音。狭义的配音是指在影视作品当中,由配音演员或演员本人面对未经现场录音的银屏上的人物画面,按照人物的口形、动作和片中情节需要,专为人物语言的对白、独白等所进行的配音。①而我国的动画配音主要是源于历史悠久的木偶戏,再到之后主要以旁白形式出现的配音,而今动画配音早已形成规模,并且对于动画片的整体呈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国内对于如何塑造动画人物“声命力”的研究并不多见,从本文我在专业学习以及课后实践过程当中归纳出的动画配音技巧,主要以前段时间风靡一时的《疯狂原始人》为例,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塑造动画人物。

1 动画人物“声命力”塑造技巧

1.1 人物形象定位(职业、身形、正负、善恶、常识判断)

动画片以及所有影片当中的人物都有属于他们的荧屏形象,配音演员要在自己的声音条件和银色范围内使用自己的语言声音尽量贴合人物形象的定位。

一般而言,配音导演会尽可能找音色与原片人物相同的演员来配该人物。这可以给该原片人物的形象打好基础。比如在《冰雪奇缘》当中,成年安娜这一角色是由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国际女子学院的张安琪所配,她得声音甜亮而不失沉稳,和原片中作为公主的安娜较为贴合。而亚洲一带东方国家,年轻、漂亮的女性声音多为清亮的小高音,人们也以这种音色为美,这一选择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欣赏习惯。同时,有时候配音演员会根据本土审美进行调换,这也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除了外部条件,比如已知的年纪等等,对于所配人物的出身、经历、性格、气质、职业、爱好等进行全方位的把控,把握其内心、思维、说话方式的特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动画片当中也是如此,对于人物形象的定位可谓是重中之重,否则会影响到作品最后的传播效果。《疯狂原始人》讲述一个原始人家庭冒险旅行的喜剧动画片。主要角色包括6个人物和2只动物,下面是我对动画片人物的形象定位及有声语言分析,他们的形象定位有一点是具有通性的――都是穴居人,大家的语言和表述都不可能太文弱和文绉绉,语言大体上是直率干脆的,也有存在不同的地方。(表1)

1.2 情绪基调夸张(喜、怒、哀、疑、惧,音高与音强的变化)

因为动画与动漫同属一源,漫画作品生来具有的夸张、变形等特性在动画作品中同样显现,这在画面语言和与之相配合的声音语言都具有夸张性、变形性。

在配音演员配音过程中,所夸张的其实不是所配人物的内心,而是语言的外在表达,比如音调的提高,音长的刻意拉长,故意的拿腔拿调,调整口腔开合度,持续更长时间的强控制或是弱控制,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所配人物的情绪基调,情绪饱满最容易感染受众,配音演员要准确地贴合片中人物在规定情境中的反应,自己要学会幻化成所配人物。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配音是表演加模拟的艺术。比如《疯狂原始人》中,当一家人在丛林中分散后重聚,瓜哥焦虑地开始清点人数,他的气息是不稳定的,忽上忽下;发现人数少了一个,认为讨厌的丈母娘可能已经走散,心中暗喜,他的气息渐渐上提,期待现实和心中的美好愿景相同,这时候气息位置偏上是表示期待;结果没过多久,听到了丈母娘的声音,无奈沮丧,他的气息瞬间由提到放,声音状态低沉。

另外,瓜哥而在走进盖之前,他一直坚信自己的治家理念,声音也是铿锵的,不予质疑的,而之后在屡屡受挫后渐渐开始自省,语气和语态都更具交流感和包容感,仔细对比梁家辉在配音过程中的声音状态会感觉到有明显转折。因为情绪是贯穿始终的,而情绪的凸起、转折、延续都是需要配音演员和片中人物同步发展进

行的。

而情绪的表达也有技巧运用,在学习和实践当中也总结归纳了诠释情绪中的声音和气息的运用技巧:由衷赞扬时要做到气徐声柔,憎恨厌恶时做到气足声硬,冷漠敷衍时做到气少声平,唧哝嘲讽时做到气浮声跳,谄媚讨好时做到气虚声假,害怕恐惧时做到气提声凝,愤怒斥责时做到气粗声重。

1.3 口部状态贴合(时长、闭合、肌肉松紧)

口部的贴合是在配音创作中最具特点的,也是与一种集艺术和技术为一体的配音技巧。人们在观看配音的影片,首先最直观的便是关注配音与原片人物说话时嘴部动作的开合、长短是否相合。如果声画不同步,就破坏了完整、逼真的配音效果。此外,还要做到前文提到的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把握人物综合感受,还要准确把握原片语言和译文文本的时长不同来添减词语,通过有声语言赋予其“声”命力。

除了口部状态中的时长和开合之外,还要注意口部肌肉的松紧状态,一是呼吸肌,二是咬字肌。比如,《疯狂原始人》之中最为典型的“外婆”,她得面部就是松弛的,说话时嘴角是绷紧的,那么在俞红老师配音过程中,她得口部肌肉也是模仿画面中的外婆一样,咬字肌紧绷,使人观之,内外统一,声像结合。而在大家从高处掉进丛林的过程当中,画面捕捉到的都是大家张口齐呼的画面,试想在垂直坠落的过程当中,全身势必是收缩状态,口部肌肉也是处于绷紧的状态,所以在配简单一个“啊”的时候,也要做到口腔肌肉绷紧,与原片人物和场景贴合。

1.4 动作气息一致(面部表情、走跑跳卧等动作与气息吞吐相一致)

在诠释人物时应该和他们保持一样的表情和动作,这点十分受用。虽然动画片中的人物面部表情或许没有其他影片的演员如此丰富和细微,不过在整体当中体会细节也是需要配音演员坚持的。

如果配音演员找不准人物气息节律便根本无法配准人物台词。或者是片中人物有走动、站起、坐下、跑步等形体动作及思考等不同情状,即使没有语言,都会有气息的显露,细致表现出一定的思维与情感、表情与动作。比如我们之前谈到的在清点人数时瓜哥配音的变化。另外一个片段是瓜哥在努力把家人一个接一个投向光明的定格,在分离一掷的瞬间,气息和力量都达到统一,所以要求配音演员传神的贴合原片,有积蓄的力量瞬间迸发的气息。其实片中有很多这样的细节,比如盖在思考过程中,每每伴有轻微的其牺牲可以透出其思维的一些信息;外婆在坐下时,往往伴以出气或松气的生意;甚至在小伊站起时,会发出提气得声音;在鹦鹉虎快跑时,还伴有较重较促并且和一跳一跑能够吻合上的喘气声等等。

配音演员一方面要从自己的内部体验出发,另一方面还要去感受模拟片中人物。比如自己的体验和片中人物有距离,也应该从人物的外部表现来反推、揣摩并靠拢人物的感觉及表现形式。在气息方面,要严格贴合原片人物的气息状态,如长短、强弱、深浅、停断、松紧和节律等。一般而言,只要配音演员跟上原片人物的心理和表演,气息就会基本相合,再仔细参看原片人物的具体处理便会贴合得更好。

2 结论

一部优秀的动画片需要具备诸多条件,而配音在其中占据重要一环,有声语言的良好应用会使得整部动画片乃至影片大放异彩,而有声语言的应用技巧就是需要从业者不断摸索学习和掌握而来,做好配音这一环节,把技巧用感情和专业带入,也会一定程度上我国呈现出更多更好感动世界的动画作品,也会让我国的动画配音事业推陈出新,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张颂.中国播音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2]罗莉.文艺作品演播技巧(修订版)[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

[3]王明军,阎亮.影视配音艺术[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4]施玲.影视配音艺术[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5]田园曲.电影电视配音艺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动画片配音技巧第3篇

预告片的艺术构思和结构设计

剪辑预告片的第一步工作是选择画面素材,来源于影片拍摄前已将预告片设计好;在拍摄过程中附带着拍摄的预告片素材;来源于影片拍完后,再设计预告片,这就需要在完成片中或在备用镜头中来选择素材;来源于拍摄前没有设计好而影片尚未完成就需要编剪预告片,在这种情况下,只好从备用镜头中选择素材。

画面素材。首先要选用能够显示出影片题材、风格的画面,其次要选用能反映时代背景、能代表原片中人物精神面貌和动作性强的画面。选择画面素材时要注意,不宜用较长的运动镜头,不宜用与主题无关的景物镜头,不宜用画面不够完美的镜头,不宜用作用不大的过场戏镜头,而尽可能地从有关影片戏剧主线的画面来选择素材。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预告片的镜头宜多不宜长。

结构方法。有了较为完美的画面素材,还要予以适当的处理,也就是要有适当的结构方法。预告片在结构上一定要采取虚实结合的方式。所谓虚,主要是指省略那些次要的情节和人物,给观众以想象和预示,引起观众的期待和错觉,从而加大观众的悬念。所谓实,主要是指把原片中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以及关键性细节具体地表现出来。预告片画面的内在联系与外在联系、连续组接与对列组接,在剪辑过程中也是结构方法上的两个重要方面。内在联系一般指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情节、事件发展的必然性等,在剪辑方法上,宜于采取对列的组接技法。外在联系一般指主体的动作、方向、速度、光影、色彩、景别大小、镜头的有机转换等,在剪辑方法上必然要采取连续的组接技巧。内在与外在的联系和连续与对列的组接,是不可分割的。只有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预告片的意图完整地表现出来。更多地是采取对列组接的形式。

演员的推介。在电影的预告片中常常推介演员,这是其必不可少的内容。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介绍:一种方式是戏中介绍,即从剧中人物的活动中,选择演员单独表演的近景进行介绍。这种介绍方式由于是结合扮演的人物,往往能使观众对剧中人物有所了解。另一种方式是单独介绍,画面是有动作、有表情的演员的近景或特写,这种介绍方式能更好地突出演员。

字幕和画面技巧

字幕。首先,在预告片中,字幕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担负着点明主题和宣传、介绍、解释影片以及吸引观众的作用。其次,它还可以转换、协调预告片的节奏。预告片的字幕内容一般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主题字幕,是介绍原片主题的。第二类是解释字幕,是解释画面内容的。第三类是宣传字幕,利用广告式的词句,以便引起观众的注意。编写字幕,一般要选择有鼓动性和感染力的词句,并且要使其与影片的主题思想、画面内容和人物表演紧密结合。词语要简单明了,不宜过长,从头到尾词句上应精练、生动,富有强烈的艺术冲击力。并且,应该前后呼应,成为篇章。字幕的字体可以是多种形式,楷书、草书、行书、隶书、美术字。字幕的排列和结构形式,应当根据句子的长短以及与画面的构图关系来决定。字幕的构图形式不一,字幕的出现,则是随着画面中主体动作、方向以及镜头运动而出入画面的。要根据画面构图、主体动作、镜头运动的形式与速度以及镜头运动的方向等,来决定字幕的构图形式和拍摄方法。字幕的拍摄方法及技巧的运用,主要是根据内容来确定,同时也要结合画面的运动、方向以及主体动作来处理。预告片字幕的出现与音乐的节奏也有关系。字幕技巧的长度,随着字幕技巧的性质不同而不同。

画面技巧。预告片画面技巧的运用,一方面可以起到增强悬念的作用,另外,它又是吸引观众兴趣的手段。在预告片中,运动镜头是比较少见的,但有时由于镜头的内容需要而选用,这就必须使技巧与镜头的运动相结合。画面技巧的长度,一般以八格到十二格最为合适,特别长的可以用十六格,特别短的可用六格,长的节奏缓慢,短的节奏紧凑。预告片中字幕技巧与画面技巧的有机结合,也很重要。

声音的构成

预告片声音画面技巧的表现形式。以音乐、音响为主,以音乐、解说词为主,对白、音乐、音响相结合。三种方式可根据不同的片种和内容分别采用。

预告片的声音来源。拍摄前有设计的,在拍摄预告片的画面素材时进行同期录音。在拍摄前没有设计的,则在完成样片中选择需要的声音。有时也根据预告片的设计要求,后配一些音响或解说,而预告片的音乐,有时是从原片中选择出来的,有时则请作曲家根据预告片的要求,专门为预告片谱曲。一般来说,喜剧片、惊险片的预告片,专门谱曲是比较常见的。

预告片的声音剪辑。预告片声音的选择是剪辑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环。首先,对白应当选择能够反映主题思想和反映人们思想感情的关键性语言。音响在预告片的声音中主要是渲染影片气氛的,同时它也可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增强影片的节奏。预告片主要是通过丰富的视觉形象来达到它的宣传目的,因此,人物的语言运用一定要简练、生动,具有深刻的含义,避免用大量的对话以及那些并非直接一语道破主题思想和人物精神情感的语言。对白、音乐、音响三者在预告片中的运用,应该如同原片的声音处理一样,构成一个有机的完整的听觉形象。要通过声音的运用,显示出原片的内容、风格和特色。三者的结合,关系着画面内容的生动感人以及声音与画面的有机配合的节奏感,对反映影片的主题思想、风格、特色等起到重要作用。预告片和原片一样,也需要生动的内容和完美的形式相统一。

影视剪辑技术还有很多有趣的和有待开发的新技法需要我们去探寻,有时候并不是靠纯技术就能出一段好片子,更重要的是想法和方法,想要使自己制作的宣传片达到良好的广告宣传效果,唯一可以确定的好办法就是:必须不停地创新。

动画片配音技巧第4篇

关键词:动画电影 视听语言

检 索:.cn

本文对于美日动画电影的比较,没有局限在角色造型、电影配乐或设计思维某一个方面的理论性比较,而是从视听语言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

动画作为一种电影类型,是通过视觉和听觉传达信息的。动画视听语言在借鉴了电影视听语言的基础上,形成了完整的语言体系,影像与声音是视听语言的语言元素,剪辑或蒙太奇是它的语法结构。美日动画电影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动画艺术并不是靠画面创作的简单片面的呈现来吸引观者的,而是给观者带来了无尽的视听享受的动画视听语言综合的应用,分析美国和日本两国的视觉语言符号和声音创作模式的差异,对于我们研究动画电影视听语言和如何用动画语言讲好故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美日动画电影中“视觉语言”差异

(一)造型的“夸张”与“唯美”

角色造型是构成动画视觉语言的重要元素,角色是动画影片的核心。深入人心的角色一般具备夸张的造型结构、突出的性格特点、鲜明的地域和时代特征等元素。

美国动画角色造型是根据角色所处的时空背景、身份等加入相应设计元素,采用变形、夸张、弹性、拟人设计手法,具有程式化的特点。例如:善良可爱或女性角色多使用圆形、柔和的曲线,如《白雪公主》,勇敢坚强或男性角色造型则采用方形,坚硬的直线,如《狮子王》,反面角色则多使用三角形、尖锐的线条,如《睡美人》中的巫婆。美式动物造型基本都有大幅度的夸张:大头、大眼、大手、大脚,多为结构写实,立体感强,强调力量、动感的英雄形象,充满了喜感的弹性与夸张,这种夸张与变形是符合剧情的要求的。而角色的动作是通过速度性和效果性流线来表现速度上的夸张。甚至把物体的物理性能加以夸张,有种出人意料的视觉效果。

由漫画发展而来的日本“有限动画”,在控制成本上有着自己独特的造型模式。在视觉冲击力强大部分借用漫画的手法,减少动作幅度,甚至静帧处理,但是漫画中细腻的造型特征在动画中得到延续,主角一般是人物,动物只是作为配角出现,在角色造型风格上相对统一,多采用写实风格,对形象变形处理的不多,追求角色的偶像化、造型的美感、面部特征的模式化等极致唯美的造型特点,风格细腻、造型甜美且富于时代感和视觉美感,“唯美化、模式化”是日本动画角色造型的鲜明特点。如:押井守《人狼》里写实的人物造型,宫崎骏的《龙猫》中可爱清新的角色造型、新海诚的《云之彼端》里极致唯美的造型,这些深入人心的动画造型奠定了影片成功的基础。

(二)色彩――“对比”与“衬托”

动画是利用光线照射物体产生色彩的基本原理来表现光感的。色彩作为重要的视觉语言,具有人类共同感知和心理体验。动画中的喜悦、悲伤、恐惧、冷漠等情绪都可以通过色彩渲染和表达。把握色彩的隐喻,是动画创作的关键。

美国动画电影中的色彩运用讲究每个镜头里设定冷暖色的对比原则,如:《埃及王子》的摩西在沙漠中的红与黑的对比,运用不同的单色变化来烘托特定空间的气氛,造成前后段落情绪的对比:小摩西被装进竹篮,最后顺水飘至皇宫,影片的色调也由红调变蓝调,表现了杀戮的危险到安全的情绪转化。同时,美国动画注重用色彩的对比表现正反角色的不同性格:纯净明快的色彩搭配表现正角,而反面角色则常使用阴险神秘的黑紫色等色彩对比搭配,色彩的对比原则在这里起着刻画和区别角色的作用。

日本动画比较写实,独特的漫动画形式决定了日本动画需要借助复杂细腻的场景制作来弥补相对简单的角色表情和动作,在只有景的空镜头中,日本动画的色彩通过丰富、逼真的场景色彩变化烘托角色情绪,对于人景合一的画面中,角彩多设定为鲜艳和高纯度的色彩,并适当降低场景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使得角色更为突出,协调“图”与“底”的关系[1],有助于更好的衬托和刻画角色,塑造角色和场景的空间层次感。如《千与千寻》中的色彩设定注重运用同一色调但纯度较低的场景色彩对高纯度的角彩的衬托。让影片画面的色彩既和谐统一又增强了人与景的层次感。

(三)光影――“非真实”与“真实”

光和影是一对孪生兄弟,光影是使动画更加电影化的主要途径,也是最具有变化性的造型手段,动画影片中运用光影模拟真实的视觉效果,从而可以塑造空间、营造气氛、刻画角色和体现视觉风格。

由于动画的“假定性”特点,美国动画电影中的光影变化相对比较“随意”,甚至一个场景或是一个镜头中的光影都会出现不统一的现象,但光影的处理只要满足了观众的心理认同,这个现象就是成立的。如《小美人鱼》中的海巫乌苏拉把爱丽儿从鱼变成人的场景中同时出现了冷暖色两种光效,这种场景中的光影变化不统一的处理方式,正是美国动画电影在同一场景用“非真实”的光影变化,制造神秘气氛和悬念,从而塑造正反角色性格,达到观众的心理认同的“真实”的反映。

日本动画中的光影贯穿影片始终,多以模拟现实世界的光影效果,在动画电影中再现“真实”的光影变化,非常注重光源和投射在角色身上影子的微妙变化:新海诚的《云之彼端》中细腻温暖的视觉画面,全片充满朦胧的光晕,无论是因场景中的自然光或是人造光产生的不同光影,还是光影在角色身上随之产生的光影变化,角色和场景的光影在同一画面都是极其协调真实的,“真实”的光影处理手法使得日本动画更加生动和具有一种独特而强烈的视觉风格。

(四)镜头――“以小见大”和“三镜头”

镜头组接是一种充分利用视听语言特性的导演手法。是视听语言里最重要的表现手段。美国动画电影中利用三维技术的优越性,打破了传统局限性的镜头运动,不论是运动镜头还是镜头内角色物体的运动都具有无限性,更接近真实。《小马王》中摄影机随鸟的飞行轨迹实现了现实中无法实现的镜头拍摄,一个完整的空中飞行镜头连续展现了平原、山川、河流广阔空间以及奔跑中的马群,环绕奔跑马群旋转的运动镜头,包含了旋转、升降、移动等综合镜头运动形式,流畅的镜头空间运动,突出表达马群自由自在的生存状态,与影片后面的奴役生活形成鲜明对照。同时,经典的“以小到大”:特写―近景―中景,再由特写―近景拉中景―全景的镜头组接方式,也在很多美式动画电影中大量采用。

日本动画的二维动画创作方式和理念仍旧占据着主流地位,宫崎峻至今仍坚持传统二维动画的创作,在他的动画作品中经常有被称作“三镜头”的镜头组接方式的运用。“三镜头”是将三个不同镜头画面的连续组接,表现同一场面空间的立体空间感。这种方式对于城市、战争场面等结构错综复杂的组合场景的展现,具有非常全面和细致的塑造功能。如《风之谷》中运动镜头和角色运动结合拍摄三个方向的运动:从左至右、从下到上,角色由画内向画外,通过xyz轴的水平、垂直、纵深三维角度展现城市废墟场面,塑造全方位的三维立体空间感和复杂的场面结构。此标志性的镜头语言在宫崎骏的其他动画中也十分常见,是利用二维手段表现三维空间和运动的成功典范。

二、美日动画“听觉语言”的差异

声音创作――“世界”与“民族”。

“音乐对画面的选择和节奏构成起决定作用,画面只是被用来以各种方式反应音乐的情调和含义。动画影片利用模仿现实的画面和抽象画面的混合,来把音乐翻译成可视的东西。”可见,音乐对影片画面的重要作用。

美式动画中以人声歌唱的歌剧形式是很常见的。在吸取和复活了古老经典戏剧中艺术表现元素的基础上,将声音在视听语言的位置提到了空前重要的高度。具有间离和预叙的叙事功能,独白式歌唱起着叙事、省略、刻画角色心理的作用,旁白式的歌唱风格不仅没有打断观者的观影思维和情绪,而且还能与全片音乐的整体风格和谐统一。美式的声音创作使得动画声音更加诗化,同时也赢得观者的喜爱和接受。值得一提的是美国配乐中广泛吸取了各国的民族音乐元素,这种融合“世界”各国民族元素的音乐创作方式,为民族题材的动画影片提供了的听觉支柱,如《埃及王子》中“神秘而沧桑”的埃及音乐元素,《狮子王》中“古老与原始”的非洲音乐元素,《花木兰》中采用了“朴素而古老”的中国音乐元素。

日本动画电影的声音创作模式更加“民族”和“本土”,家喻户晓的动画配乐大师――久石让,他的音乐风格大气磅礴,悠扬美妙,将音乐与画面完美结合。久石让将日本民族音乐和影片题材结合的无可挑剔。音乐的丰富变化让人真切的感到日本的民族之魂。其中以《幽灵公主》为代表的配乐最具有日本传统色彩,它的主题歌采取美声演唱方式演绎出典型的日本韵味。《龙猫》音乐中运用民族打击乐谱写了一段幽默的配乐,成功的塑造了龙猫这一憨态可掬的精灵形象。音乐在这里增强了动画的立体感。此外,日本动画电影对于配音也是非常重视的,好的配音,充满张力,富有激情,给观者强烈的认同感。他们对于角色的对白配音方面有着相当专业优秀的配音演员,如林原惠、高山南、岩男润子都是出色的声优。

三、美日动画“视听语言”结合的差异

转场――“技巧”与“无技巧”。

动画电影的转场意味着空间和时间的转换,转场的方式直接影响影片的节奏和叙事的流畅性。动画语言的独特性决定了动画的剪辑手法和转场方式比真人电影更加追求视觉的蒙太奇。

动画片配音技巧第5篇

    在新闻类专题片中,为了能够十分到位地展现画面主体的情感、节奏、情绪,增画面主体的感染力,应当在剪辑的过程中将运动镜头组合到一起,处理好画面镜头的组接工作。

    1遵循镜头组接原则

    “静”与“静”、“动”与“动”进行组接是画面镜头组接的基本原则,遵循该原则不仅可以规避造成跳轴或视觉错位现象的产生,还可以保持视觉的和谐流畅感,避免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动”、“静”是指在摄像机或画面主体处于的运动状态或精致状态。“静”接“静”中,要求两个画面镜头是静止的,剪辑点的选择要根据画面内容来决定。组接固定镜头时,若一个镜头是静止的,另一个镜头是运动的,可选取主体动作的停顿处进行切换处理,也可以在运动主体处于不醒目位置或被遮挡位置时进行切换处理;若两个镜头均是运动的,可以在主体运动过程中选择剪辑点。如,可以将景色的镜头按照初、夏、秋、冬的顺序进行组接,也可以将游人划船、留影、观赏的画面组接到一起。“动”接“动”中,根据主体动作的运动因素作为镜头组接的依据,一般情况下多留大景别的动作、少留小景别的动作,组接镜头要考虑运动主体方向性和动感一致性因素。若两个镜头均为运动镜头时,且满足运动方向一致的条件,可去剔除上一镜头的落幅和下一镜头起幅进行组接;若两个运动镜头的运动方向不一致,可选择在两个镜头中主体运动稳定后进行组接,即组接上一镜头的落幅和下一镜头的起幅。“半截子”是“动”接“动”的特殊用法,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对不同运动镜头和运动主体进行切换组接,增强画面的韵律动感,突显鲜明的节奏感。如,对一组竞技体育的运动镜头进行组接时,可将游泳入水、百米起跑、滑雪腾空、足球射门、篮球扣篮等镜头进行组接,精选精彩动作的一瞬间,以形成强烈的画面节奏感。除了以上两种组接方式外,还有“静”接“动”、“动”接“静”的方式。这两种画面组接要考虑主体对应关系、因果关系、呼应关系和运动节奏变化等因素,以确保组接镜头由静到动、由动到静能够自然过渡。

    2运用叠化方式

    在新闻类专题片剪辑中,如果存在切换镜头生硬或连续不畅的问题,那么就可以运用叠化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确保镜头转换自然。对画面镜头进行组接要掌握好叠化的功能,对其进行合理运用:叠化既可以表示时间的消逝或转换,又可以表示空间的变化;即可以表示回忆、想象、梦境等回叙、插叙场景,又可以展现景物的丰富多彩、琳琅满目、变幻莫测。此外,在运用叠化方式时也可以配合静帧操作,给人以视觉停顿,主要适用于不同主题内容间的转换。静帧操作是指在两个镜头画面切换时,对前一个镜头画面的最后一帧进行静帧处理,而后出现另一个镜头画面。

    3合理运用电子特技

    对于新闻类专题片而言,通常情况下排斥使用复杂的电视特技手段,其原因在于电子特技容易破坏新闻的纪实性,使专题片丧失真实、朴素的特质。但是,新闻类专题片可以接受一些简单的电子特技,并且使用这些特技也是十分必要的。如,在关于美国“9?11”新闻事件的专题片中,可以运用慢动作镜头播放飞机撞向世贸大厦转瞬即逝的场景,使观众能够清晰明了地观看该事件发生的细节过程;再如,记者在报道行人乱穿高速公路造成人员伤亡时,应当用慢动作重复某行人被撞身亡的场面,使慢动作的使用可以达到凸显报道本质的效果。

    声音的剪辑技巧

    声音剪辑是新闻类专题片剪辑工作的组成部分,与镜头画面组接同样重要,它既能够延伸画面外延、丰富画面语言,又可以深化新闻内涵、再现真实场景。新闻类专题片中的声音构成较为复杂,包括解说词、人物同期声、效果音响、音乐和自然音响等,在声音剪辑时必须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画面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声音剪辑是以最小可分段落为单位,将其与其他声音和对应画面进行有机整合,充分发挥烘托、解释和渲染画面的功效。声音剪辑的技巧主要包括声画同步、声音转场、声音错位、声音与静默交替、声音渐入渐出等。声画同步是指声音与画面同步出现,使声音与画面在空间上达成一致,有利于增强专题片的真实性;声画错位是指画面转换时,声音不与画面同时转换。可将声音提前到画面未出现之前,营造先声夺人的氛围效果,也可在画面转换后,前一画面的声音以画外音的形式存在于下一个画面中;声音转场是指利用声音来处理画面段落的转换衔接,也就是通过利用前后场景转换时声音的相似或相同,作为前后镜头组接的过渡因素进行剪辑处理;声音与静默交替是一种特殊的声音剪辑技巧,会给人以停顿、静止的感觉,这种剪辑技巧可以用于情绪和节奏的鲜明对比之处,让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声音渐入渐出是指前一个画面中的声音逐渐消失,而后一个画面中的声音逐渐响起,用以表示时空的转换。

    在新闻类专题片声音剪辑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这些声音剪辑技巧,力求达到声音与画面配合的最佳效果。如,在新闻专题片《为了人民的嘱托》中,主要讲述是的一位身患癌症的检察官为了改变农村面貌,深入基层、为民伸冤、惩治腐败的事实。临别时,一位老人扑到在检察官怀中,热泪盈眶喊着:“老张,你不能走!”,在这段镜头画面剪辑中,利用激昂而深沉的音乐旋律瞬间响起,渲染了一种情深意长的氛围;再如,对于内容严肃、节奏缓慢的重要会议等新闻专题片而言,在进行声音和画面剪辑时,必须确保声音与画面形象的同时出现,增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动画片配音技巧第6篇

《料理鼠王》的影片配乐是具有独特风格的,它具有以往美国迪士尼动画影片的配乐风格,即用适宜于欢快、兴奋特点的诸如小提琴等乐器进行配乐,同时还将各种音乐风格融会贯通,这是与以往迪士尼动画作品的配乐不同的。《料理鼠王》中,影片音乐创作者将传统的交响音乐、现代游戏配乐等音乐创作手法交汇运用,使观众在看影片的同时感受到管弦乐、电子音乐融合在一起的新式风格。事实证明,影片音乐人的这种“混搭”配乐让影片的音乐创作既具有现代精神又具有丰富细腻的内涵,这种多元音乐文化的交融创新,使影片的配乐效果与众不同,十分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料理鼠王》中的配乐根据主要是剧中的卡通角色及其所引领的故事情节、主题思想,同时,影片本身要求做到准确把握不同的角色心理以刻画出不同的任务形象,揭示角色行为下的主人公小米的思想感情,上述因素都使得配乐各不相同。如《料理鼠王》用长笛演奏了多首经典欢快名曲,但它们分别被用于不同场合以渲染主人公———小米鼠的情感、思想和行为的变化。应当说,长笛贯穿小米鼠在剧中行为展现的整个过程,将小米鼠这一坚强小老鼠的形象刻画的极其生动。1.长笛曲渲染了《料理鼠王》的整体欢快气氛。正如前面所说,长笛可以通过音色、旋律的变换表现出诸如自然等场景和气氛。《料理鼠王》在描述整个剧情时,是以灰鼠小米作为绝对的主线,而小米的整个行为过程都搭配有长笛做铺底,这些长笛曲随剧情尤其是小米的遭遇有时加上一些欢快、幽默的配曲,有时则加上压抑的、不协和的旋律,让音乐透露出飘忽不定的感觉,不仅给小米笼罩上了坚强的神秘色彩,更给整部影片的向上基调定了位。2.长笛演奏成为小米的心理情感象征。长笛是一种音色变化多样细腻的乐器,它的音色轻盈柔和,这正切合小米作为一只小老鼠外表温柔孱弱的特征,同时也符合小米对烹饪的情感。尤其是在描绘小米各项为了烹饪而进行的不懈努力行为时,音乐创作者选用了不同风格的音乐用长笛采用不同的演奏技巧进行配乐。这些穿插在影片中代表小米心理情感元素的长笛曲,时而柔和、时而轻快,再配合上长笛吹奏出上行小二度的旋律进行,从音乐上给小米这个人物描绘上了励志向上的色彩。如在哥哥及爸爸被老太太追打走散之后,曾出现了一段长笛主奏的柔和旋律,低沉阴郁,不仅表现出了小米心中的难过,也为小米本身性格的感情细腻画上了一笔浓墨重彩,为后面它的成功打下了性格基调。

二、长笛演奏技巧在影片《料理鼠王》中的应用

正如前面所说,长笛演奏技巧可称得上是木管乐器中最灵活最全面的,各种乐句、调式音节等都能比较灵活的吹奏出来。正因如此,其在影片《料理鼠王》中的应用可谓既广泛又深刻。《料理鼠王》虽然是传统意义上的迪士尼动画影片,相应的音乐也应当与剧情相符,但由于音乐创作人对长笛的理解与准确把握,使世俗的和神圣的音乐在长笛上达到交融、古典的和现代的音乐在长笛上共鸣。

(一)《料理鼠王》中长笛演奏的总体原则

1.演奏技术精妙。《料理鼠王》全剧贯穿了长笛演奏作为配乐,并对长笛配乐演奏进行了精细加工,无论在呼吸技法还是吐音、颤音等技术方面,都体现出了演奏者精妙的技术。演奏者在对这些技术进行精雕细琢时,充分考虑到了演奏方式与剧情内容的契合,从音强、音准方面都给予了适度的刻画。2.演奏技巧创新独特。在对演奏技术进行精妙改进的同时,《料理鼠王》的长笛配乐演奏者在演奏技巧方面也进行了创新———在剧情允许的范围内扩大或缩小原本规范的音色范围;在吐音、颤音的合理呼吸运用基础上开创了半吐、半颤音等,这些创新不仅有效的推动了影片情节的发展,更对影视音乐发展起到了借鉴作用。

(二)长笛演奏在《料理鼠王》中的具体应用及表现

正是鉴于上述原则,长笛演奏在影片《料理鼠王》中得到了十分有效且适当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气息和呼吸的适度转化应用长笛作为吹奏乐器,在演奏时需要大量气息的运用,尤其是在以情节为主的影视剧音乐中,对气息和呼吸的把握应用更需适当。在《料理鼠王》中,主人公小米的命运是跌宕起伏的,这就决定了在演奏中演奏者的气息和呼吸运用一定不会是从一而终平缓的,需要演奏者根据剧情配乐的需要适度转化气息和呼吸运用:当小米的语言、行为散发出对烹饪的情感、对厨王之子的帮助时,长笛演奏定会适时出现,同时运用大量调性的转换,较大尺度的突出气息的铺垫和呼吸的程度技巧;小米每次在老板的打击下由安转危或是由危转安,长笛演奏都会变换演奏音彩,将气息轻重加以转换,时而将呼吸改换方式及频率,以形成气息与呼吸搭配剧情的新体系,突出小米这一角色的形象及性格特征。

2.规范吐音与颤音吹奏的有效穿插吐音是长笛吹奏时的一种典型且重要的吹奏方式,它在《料理鼠王》中也有着不少应用。当小米的命运得到转折,尤其是由悲开始转喜时,长笛配乐就会出现吐音的元素,演奏者往往将较为欢快的乐曲配以相应的吐音,以配合小米命运的跳跃,让观众听众在看到剧情的同时伴随着听觉的协调搭配,真正达到全方位多立体的观赏效果;同时,颤音总是伴随在《料理鼠王》吐音的左右,小米每次眼看就要历险,长笛配乐就会出现些许的类似波浪形的声音,这些声音既以其自然柔美使听者感受到影片中的音乐美,更带有着俏皮的元素让观众对小米这一角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音色的自由转换在旋律方面,长笛之所以能够成为《料理鼠王》中最主要的配乐乐器,主要就在于其好听的音色效果上。长笛的音色有时就在于其不仅不受以往诸如钢琴之类的主流乐器所受的“修辞学”般的规范和约束,更有助于利用自身的旋律跳跃性对主题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保证配乐的连贯性。在《料理鼠王》中,长笛的旋律之所以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正是由于其音色的灵活自由转换能够使配乐与剧情的搭配契合感空前的加强,不仅能是剧情得以凸显,又融合了较强的即兴性,改变了以往影片音乐中往往以动机展开方式为基础的器乐性旋律的面貌。尤其是在小米一次一次受到打击,由一次一次坚强应对,最终实现了自己烹饪梦想的过程中,音乐创作者们将配乐的力度、速度等方面与音色的自由转换有机结合,进行了精心布局,使每首舒缓柔情的名曲在长笛的演奏下发出了震撼人心的力量,极度抒发了小米这一主人公不同时期分明的各类情感。

三、结语

动画片配音技巧第7篇

关键词:中美日;动漫音乐;艺术特色;比较;启示

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2-0052-02

动画与动漫同一源,漫画作品具有的夸张、变形、幽默等特性在动画作品中显然可见,这不仅表现在画面语言上,与画面语言相配合的音乐也明显具有夸张、变形、幽默的艺术特色。纵观影视动画音乐八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虽然中美日各国动画音乐风格与特点在不断地演变,但都离不开动画音乐与生俱有的共同的艺术特征

一、动画片音乐共同的艺术特色

(一)动画片音乐的夸张性

想像和夸张是影视动画作品与生俱来的特点,在不少影视动画作品中都会用强化的音乐效果配合相应的夸张动作来表现剧情。例如在动画片《猫和老鼠》中快节奏的钢琴音表现了猫和老鼠追逐与逃跑的急速脚步,鼓声和擦声表现了它们剧烈的撞击。小提琴的快速滑音表现了种种令人捧腹的滑稽动作。

(二)动画片音乐的幽默性

幽默、风趣、搞笑是许多动画作品的主要特点,动画片音乐在配合画面上也凸显幽默和风趣。动画片音乐的幽默性可以通过很多音乐表现来实现,例如在音色、节奏、速度、演奏技巧等很多动画片运用音乐的音色表现力来突出动画的幽默性。例如我国著名动画片《三个和尚》中三个和尚有高有矮有胖,作曲家金复载选用三件民族乐器代表高矮胖三个和尚。用高音板胡中音区来表现矮个小和尚,高音板音色明亮、透彻,这与表现小和尚的清纯、简单、透彻、伶俐个性很吻合。用坠胡来表现高个子和尚。坠胡音域非常宽,声音柔和,音量大,可以模仿人声来演唱戏曲和歌曲,用这种充满戏剧变化音色的民族乐器来诠释高个和尚再合适不过。用北方管子表现胖和尚,北方管子音量较大,音色高亢明亮、粗犷质朴,富有强烈的乡土气息与胖和尚个性吻合。用这三种乐器来表现三个和尚形成强烈反差的幽默效果。

另一种体现就是在特殊演奏技巧上,例如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用大提琴的拨弦演奏方法表现老鼠蹑手蹑脚的风趣、诙谐神态,经常用弦乐器的滑音演奏技巧来表现猫和老鼠的滑稽动作。有时运用连续的半音滑奏加上短暂的休止,时断时连,形象地再现了两只可爱小动物既是朋友又是天敌的微妙关系,生动形象、趣味横生,让人忍俊不禁。另外跳音演奏、装饰音演奏、奏、滑奏都是表现幽默性常用的演奏技巧。

(三)动画音乐的易记性

儿童动画片的音乐一般欢快活泼,简单易记。如《喜洋洋与灰太狼》中音乐用的是同一音乐主题的简单重复,或者是同一音乐主题变奏重复。比较单调的乐器音色,贯彻始终的同一音乐主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让人们记住主旋律。旋律起伏不大,音域较窄,节奏跳跃,郎朗上口,符合儿童天真可爱的性格,也符合他们接受心理,乐曲简单易记,易学易唱。

二、中美日动画音乐艺术特色的区别

由于社会、民族和艺术家不同,中美日各国动画音乐大多秉持着自身风格特色在向前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优势品牌和艺术特色。

(一)中国动画片音乐艺术特色。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动画片音乐一直在走民族特色的道路,动画片不仅在画面表现民族性,在动画音乐的设计上也显现民族特色。

动画片《牧笛》是一部水墨动画片。影片运用画风来自水墨大师李可染,作曲家吴应炬写作的配乐风格清新自然,采用我国民族吹奏乐器竹笛为主奏乐器。由于声音画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音画有机的和谐,在1979年获丹麦第三届欧登塞国际童话电影节金质奖。动画片《打闹天宫》音乐大量参照京剧艺术表现形式,以京剧锣鼓乐器为主,结合多种民族乐器来配合人物动作节奏、表现人物性格,例如在孙悟空的主题音乐是以唢呐和锣鼓乐队奏出来。唢呐音色嘹亮、辨识度的特点尤其符合孙悟空张扬的性格特点。影片善于使用中国戏曲音乐素材。“玉帝观乐”“仙女摘桃”的歌唱场面取材于中国古典音乐“春江花月夜”。影片在诞生后二十余年中曾先后获得十余个国内外重要奖项,且已经在四十多个国家地区展映,创下我国动画片出口最高纪录。动画片《小红军长征记》片尾曲由民族吹奏乐器唢呐演奏的《十送红军》《十送红军》改编自江西赣州客家山歌《送郎调》,是一首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和民族特色的歌曲。

(二)美国动画片音乐艺术特色。

从沃尔特.迪士尼的《威廉号汽艇》(1928)至今日佳作纷呈的美国动画,大量使用音乐、重视音乐在影片中的使用成为其票房制胜的看家法宝和艺术创新的有效途径,可以这样说,音乐是美国动画片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1.娱乐性

美国动画片为迎合受众心理需求常常以大团圆结局,带给受众以轻松、幽默、娱乐的感受,相应的动画片音乐也充分体现了美国动画轻松、幽默、娱乐的艺术风格。动画片《猫和老鼠 》中不断追逐的钢琴音乐,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律动加上快速如飞、起伏绵连的旋律进行,断断续续的大提琴声伴随着猫和老鼠踮着脚尖走路的脚,体现了美国动画片的喜剧性、幽默性和高度娱乐性。

2.华丽性

美国动画片因为具有一定的商业性,为了吸引观众眼球,作曲家特别注重音乐的唯美、华丽。《狮子王》中《今晚你能感受到爱吗》,优美的旋律,精致的画面营造出浪漫而不失童趣氛围。梦工厂制作的《埃及王子》中《灾难之歌》,声势浩大、华丽、高贵。《怪物史莱克》影片以饱含激情的原始交响乐为基调,遵循传统好莱坞管弦乐配置方式,营造出古典、大气、华丽的基调。

3.创新性

美国动画片在产生初期就表现出鲜明的创新性。第14届奥斯卡评奖中,就把特别奖授予了在《幻想曲》担任指挥的斯托科夫斯基及其助手们,在片中成功使用新的录音方法的沃尔特.迪士尼等人。影片将七个风格不同的著名古典音乐片段如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组曲》、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等乐曲,用不同形式的动画故事来表现,给人全新的艺术享受。

新时期动画音乐制作人不断尝试将各种音乐风格进行整合和创新,以寻求视听效果上的新突破,比如以传统交响乐打底,将符合年轻人口味的摇滚音乐、电子音乐、爵士音乐等融到其中。例如青春偶像歌手艾希莉.蒂丝黛融合了流行与嘻哈的时尚元素唱腔,重新演绎《小美人鱼》插曲《Kiss the Girl》,将听众带到一个轻松奔放、活泼动人的人鱼音乐国度。

(三)日本动画片音乐艺术特色

日本动画片在世界上较有影响力,之所以能够受到广泛欢迎,是因为日本动画已经形成产业,日本把动画当成专业性较强的产业来运作,在动画片音乐制作过程中,也体现了很强的专业性。

1.专业性

日本动画片音乐的专业化主要体现在有专业的动画片音乐制作人,著名配乐演奏大师久石让是日本动画音乐专业化的代表人物。久石让的音乐唯美、细致,与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交相呼应,刻画精准,电影情感的些许变化,也能在他的音乐中完整展现,更加能够触动观众内心,引起共鸣。他的音符五彩缤纷,配合上宫崎骏的动画电影简直相得益彰,既赋予动画灵动性,也带给音乐真实性。从 1985 年的《风之谷》开始,久石让先生与宫崎骏先生进行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合作。

2.善于运用电子乐器、民族乐器、以及人声来创作动画音乐

日本音频设备在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在动画音乐配乐中,比其他国家更多使用电子乐器作为配器,使动画音乐的乐器音色更加丰富,例如《风之谷》《天空之城》等动画片中多用电子音乐配器来表现虚幻世界,这种音色使用让观众容易接受。

例如《龙猫》(1988)的插曲“风之甬道”在电声乐器中加入了鼓,木琴等民族乐器,以鼓声与木琴的叮咚声作为基调,并加以情绪饱满的童声吟唱,成功地营造一种日本乡间独特的祈福式风格的音乐。《千与千寻》的音乐加入了具有强烈民族风俗气息的三味线、笛子、鼓等日本民族乐器。更重要的是还采用了日本民族调式。

三、美日动画音乐给中国动画音乐的启示

通过中美日动画音乐艺术特色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动画音乐一直走民族特色的道路是正确的,但是,近几年美日动漫产业的迅猛发展,其中一直不乏拥有世界知名度的好作品,受到日本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影响,我国的动画电影产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的幅度和速度都并不理想,这也要求动画创作者们对我国动画音乐的发展做出新的思考。

首先,我们应当学习美国和日本重视人才、重视教育的思想理念,关注动漫音乐的人才培养;中国目前对动漫音乐制作人才培养不够重视,好多高校动漫专业连音乐课都没开设。其次,思想观念的革新是动漫音乐崛起的关键和根本。中国动画音乐创作人应积极思考将富于时代特色的创作理念融到民族性来。可以尝试将西洋写作技巧和传统民族技法结合起来,兼收并蓄,灵活运用;大胆加入新型电声乐器来丰富和提升作品音乐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竞,尹章伟.影视动画音乐[M].北京:化学工业社出版,2011(8).

[2]李飞雪.影视声音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01).

[3]乔仁铭.有关中美日三国动画音乐的比较与分析[J].大众文艺,2012.

动画片配音技巧第8篇

关键词:科普兰;《猫和老鼠》;演奏风格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1-0052-01

引 言

动画片《猫和老鼠》曾在世界上一度引起观看的热潮,尤其是该动画片中的演奏风格让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美国作曲家科普兰也正因为这部动画片而蜚声乐坛。科普兰(Aaron Copland)是第一位被大众认为有本土风味的美国作曲家之一。他著名的代表作《猫和老鼠》,充分体现了他独特的演奏风格。这主要体现在其对作品银色的巧妙处理上,同时,其用旋律塑造了鲜活生动的动画形象,同时在作品演奏技巧方面也得到了巧妙的处理,这些都使《猫和老鼠》中的音乐成了动画影片音乐中的经典。

一、作品音色处理

科普兰在这部动画片中不仅运用了现代音乐语言来阐释音乐主题,而且还在其中采用了古典音乐的逻辑思维方式来对和弦及和声进行处理,从而在听觉上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也突出了作曲者的创新精神。

比如在塑造猫和老鼠这两个动物形象时,科普兰运用了三度叠置和弦作为独立的音乐章节,这不仅有别于传统和声对和弦的选择,同时,其独特的声响创作方式也使得音乐具有对音乐形象的塑造功能,并有利于对音乐表情的抒发,从而让观众在音乐的感染下加深对动画形象的深刻印象。

如在《猫和老鼠》中,科普兰对托卡塔音型的巧妙处理,他为了使演奏显得紧凑和灵巧,现在演奏托卡塔音型时采取了慢弹,以让演奏者更好地去演绎音乐中的每一个音符;同时采用分手练习,以让演奏者掌握同速度中旋律的位置,甚至为了让音色更和谐动听,他还双手分开弹奏,一只手用Piano弹奏,一只手用forte弹奏,以更好地去掌握双手演奏时的速度和节奏。这些对音色的处理,大大增强了音乐的形象性,从而给听众带来难以磨灭的听觉印象。

二、用旋律塑造动画形象

科普兰善于借用音乐旋律来塑造生动形象的动画角色,这主要得益于他精湛的作曲技法和与众不同的钢琴演奏方法,因此,《猫和老鼠》中的猫和老鼠形象,不仅表现出了作曲家独特的创作风格,同时也是其代表音乐水平的代表作。

《猫和老鼠》这部享誉中外的动画,在钢琴曲中属于一首典型的幽默谐谑曲。其本义为“搞笑曲”或“开玩笑”,其最初来源于法文“ Badinerie ”,是西方社会比较流行的音乐体裁,甚至在古典的交响乐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被人们所喜爱。而科普兰在这部动画片中,运用的则是二十世纪流行的多调性音乐,其在曲调上具有谐谑曲的特征,尽管曲风观众很难理解,但是在动画中作曲家会提供一个蕴含着章节意义的标题,以此让观众根据情节去想象动画所要阐释的音乐主题,这就较好地加深了观众对音乐的体会。

同时,在《猫和老鼠》这部动画片中,全曲自始至终都贯穿了双手快速交替、上下行移动、带装饰音音型夸张的强弱对比和自上而下的滑奏手法,生动地表现了猫和老鼠的音乐形象。比如在塑造猫咪的形象时,科普兰主要运用了旋律音型。这种旋律音型第一次是出现在动画片的引子部分,其旋律具有连贯性的特点,以显示出与第13小节左手低音的不同。在引子部分,作曲家很少用踏板,二十通过变换了调式的同样的旋律来弹奏音乐,从而来展现猫的生动形象。

三、作品弹奏技巧处理

科普兰在这部动画中充分发挥出了音乐在动画中的渲染作用,其音乐配合动画形象的每一个动作完美地阐释了音乐所要抒发的情感。并且他还采用现代流行音乐的元素,巧妙融合古典、爵士和流行音乐运用到动画中,从而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听觉感受。

如在《猫和老鼠》主题音乐部分,其 每个乐章都是E—C—D—C调式来变换不同的音乐主题,同时变换节奏来改变固定的音乐模式,并在开放的动机基础上组合并转换调式,如主题音乐起始的第一至第二小节),主要运用的是四音动机,其由两个连续的三度音程组成,同时配合大三度音程及小三度音程,来体现音乐主题部分的含蓄性和模糊性,加上频繁转换的八度音程,从而使得音乐形象极其鲜明立体。

尤其是在音乐的第三主题中,科普兰将E调升为F调,接着将10—ll小节过渡到C小调,从而使得整个变奏曲在变化中巧妙地融为一个音乐整体,并使得整个曲子的动力化因素相互关联,从而完美地表现出了作曲家的鲜明个性和音乐才华。

结 语

《猫和老鼠》这部作品以其生动逼真的形象、新颖且富有生活化的题材,以及巧妙又独特的构思,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尤其是其诙谐幽默的风格给观众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快乐,同时其独具风格的演奏音乐在带给观众武赏心悦耳享受的同时,也给了人们无尽的想象和情感上的陶冶。

参考文献:

[1]蔡良玉.访科普兰.人民音乐[M].1983(05):55.

动画片配音技巧第9篇

前言

音乐是影视作品的另一种语言表达,影视作品与音乐编辑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缺少音乐声音的衬托,作品的情感表达也将缺少一定的生命力。因此,提高影视作品中的音乐编辑技巧,对于诠释作品内在寓意具有重要意义。

一、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存在方式

一般来说,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存在方式包括主题曲、插曲、片尾曲,以及部分场景的配乐。主题曲是整部影视作品的情感基调。电影《泰坦尼克号》历经十几年的时间再上银幕,其主题曲《我心依旧》始终是脍炙人口的曲目,聆听歌曲仿佛使人更加清澈地认识到生命的永恒意义;影视插曲随剧情的发展而不定时出现,特别是在剧情跌宕起伏之时,音乐的出现与画面浑然一体;片尾曲是在剧作结束时的总结式表达。另外,配乐也是以灵动的方式不时出现,成为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因此,影视作品是一种艺术成果,在表达过程中,音乐成为贯穿作品始终的侧面语言。

二、音乐编辑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科学认识音乐编辑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是编辑工作的前提。音乐编辑人员只有深刻认识音乐的艺术力量,才能更好地诠释音乐表达。

第一,烘托和渲染气氛。一部电影的时间长度有限,电视剧每集也不过几十分钟。在有限的时间内表达现场气氛,单纯依靠人物对外和场景特写仍是有限的,音乐编辑则成为现场气氛表达的有力武器。电影《无间道》中配合警务人员的无辜牺牲,配合近乎没有歌词的凄婉歌唱,声音悠远绵长,震撼人的心灵,现场气氛烘托得惟妙惟肖。而电影《三枪拍案惊奇》中的配乐,恰到好处地将那种恐怖而又不乏幽默的氛围呈现出来。

第二,诠释作品的寓意。一部影视作品的内涵和寓意是吸引观众的主线,但对于作品寓意的诠释,除语言和场景的支持以外,音乐能够给人以更深刻的联想,音乐编辑成为牵动人情感的杠杆。电视剧《金枝玉叶》的片尾音乐中,钢琴声悠扬而意境深远,仿佛把主人公充满艰辛、终获幸福的历程贯穿起来,使人更深刻地理解人生旅途的意义。外国经典歌曲《Without You》曾在《刑事侦缉档案》中作为片尾曲,和画面的进程相融合,诠释出主人公心心相依的细腻情感。

第三,延续作品的生命力。影视作品中的音乐编辑成果不仅仅体现在作品播放的过程,此后随着时间的流逝,音乐声音也会在人们的生活中继续闪亮。正如《千年等一回》经久不衰、《浪漫满屋》中的音乐被很多人作为彩铃歌声一样,每当听到这些动听的曲目,就会使人联想到影视作品,所以音乐编辑的效果、出现的时机直接影响到作品价值的延续。

三、影视作品中音乐编辑的技巧

为更好地实现音乐编辑效果,编辑人员应把握以下编辑技巧:

第一,深刻认知音乐编辑的物理属性和心理属性。影视作品的音乐编辑是围绕作品进行的,其编辑的技巧除编辑人员的技术功底外,不可忽视的就是作品编辑应具备的心理属性。编辑人员如果缺少对作品心理属性的诉求分析,也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影视作品的实质是声音和画面的综合体,编辑人员应结合影视作品的性质题材,对音乐作品进本文转自dylw.net行歌词、曲调、器乐的分析,同时要注意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考察作品的精髓,将人物的内心情感、未直接表述的语言借音乐编辑表达出来。因此,音乐表达融合了内在的情感,与作品的表演形成共鸣是编辑人员把握作品心理属性的关键。编辑人员首先要深刻解读作品,将作品的诉求、内涵反复品味,进而划分出音乐编辑的不同层次,从作品开始直至结束,渐进地输入音乐频率,使观众也能从中感受到作品丰富的情感层次。

第二,音乐编辑应重视作品的系统关联。一部影视作品是由多部音乐编辑作品进行贯穿,正如音乐在作品中的存在方式一样,从主题曲、片尾曲、插曲到配乐,每个部分都是有机关联的,这些音乐编辑的作品共同构成该部影视剧的音乐语言系统。其作用是观众可以从该剧的多个音乐作品中受到启发,使该剧的“音乐系统”全面解读作品的内涵。

第三,确保编辑现场的协调一致。在达到以上编辑要求的基础上,编辑现场的把握也会对编辑效果产生影响。一部影视作品的编辑需要现场中各个元素的协调配合,录音场地的保证,录音和调音设备的保证,监听和反馈的保证,音频的转换保证等等,都关系着最终的编辑质量。编辑人员应制定明确的编辑流程,在现场对相关设备调试后,按照剧情所需,插入相应的音乐频率。其中一是时间的把握,例如在剧情突然出现高潮阶段,音频的介入一定要恰到好处,而且声音应随剧情需要,或是渐渐缓进,或是突然出现,达到与现场画面的精准对接。

第四,善于捕捉声音注入的画面。编辑人员对于画面的捕捉也是一项重要的技巧。当画面和声音同时刺激观众的视觉和听觉时,整个影视作品的内容就会在观众的视觉和听觉方面形成一种较高层次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的存在,即使作品中出现了声音或画面单独存在的片段,观众也不会明显地觉察到。影视作品中已经成形的插曲及配乐在作品中是可以多次出现的,因此,编辑人员要善于对那些看似单一的画面进行配乐,恰如其分地插入声音效果,使观众领悟其中的剧情。这种配乐往往带有铺垫、预示的作用,编辑人员在技巧上应注意把握同一段音频出现的频率,也要确保所需的场景具备完善的配乐。

总结

影视作品中的音乐编辑具有重要意义。在电影和电视作品中,除人物语言外,声音的融入是通过听觉的体验向观众传达隐含的语言,编辑人员要善于根据作品情感主线,将声音编辑与剧情场景融会贯通,巧妙地从侧面诠释剧情,渲染气氛,从而为观众带来生动逼真的传神效果。

参考文献:

李娜娜.影视等传播媒介中广告音乐之美学特征探析.中国报业,2011(1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