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供应商财务风险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2 09:34:12

供应商财务风险管理

供应商财务风险管理第1篇

【关键词】财务外包 风险 规避

一、中小企业财务外包风险的内涵

企业财务外包是指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可将财务管理活动分为工资核算、固定资产管理和总账核算等几个方面,然后再把不擅长管理的部分挑出来,承包给那些比较有专业水准的机构来进行管理,这样既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益,又避免给企业经济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对于企业来说,从企业成立到最后企业消失,企业生存的整个过程中都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风险,企业能够发展、能够盈利是在不断克服风险的基础上取得的。财务外包的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财务外包过程中,由于受企业自身因素或者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财务外包的最终结果与企业期望之间出现偏差,导致企业利益损失的可能性。

二、财务外包存在的主要风险类型

对于企业财务外包的风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可测的系统风险,一类是可以进行控制的可控风险。系统风险是指在财务外包过程中因为外部宏观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的风险,如政策突变、自然灾害、经济大形势的变化等。可控风险是指企业以及外包服务提供商因为主观能力限制、主观判断错误、行为意识不准确等人为方面的因素所造成的风险。可控风险可以通过精确的判断进行降低或者消除。可控风险可能来自于企业内部,也可能来自于外包服务提供商,还有可能因为双方之间沟通协调的过程。主要包括:企业决策风险、外包范围确定风险、外包服务商选择风险、合同约定风险、信息保密风险、实施风险等。

(一)企业决策方面的风险因素

企业决策方面的风险因素指的是企业在计划实施财务外包策略时,对财务外包的可能获得收益与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付出的成本等预计估计不足。

(二)外包范围界定凤险

外包范围界定风险指的是企业在实施财务外包策略时,对于哪些财务业务流程需要外包、外包的范围、外包的程度等的界定不合理而导致的潜在风险。企业应根据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外包范围的界定。例如当企业的薪酬管理受众多历史因素影响,改革压力比较大,员工对薪削改革抵触情绪比较高时不宜将此项业务进行外包。否则会导致较大风险。

(三)外包服务商选择风险

企业在进行外包服务商选择上,会面临比较大的决策层面风险。如果企业选择了一个优秀的服务商,服务商与企业之间可以进行良好的沟通协调,帮助企业处理相关问题,优化业务流程,则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多额外的收益。反过来,如果服务商不能提供良好的服务,与企业之间沟通困难,则不但不能帮助企业提高效率,优化业务流程,反而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甚至将企业推入管理财务深渊。企业在选择服务商时,不可能完全掌握服务商的所有信息,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性,服务商往往承诺较好,但是在具体的外包业务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不但达不到企业实施财务外包的目的,反而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四)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指的是企业在与外包服务商签订相关财务外包合同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合同漏洞或者合同欺骗行为。如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可能对具体的财务业务流程约定不规范,或者相关条款约定不明确的情况,后期在提供服务时外包服务提供商可能根据合同的不规范或者不明确拒绝提供相关服务或者服务质量达不到预期目的。

(五)信息保密方面的风险

信息保密方面的风险是指企业在实施财务外包策略时,企业内部的一些重要资料,如客户资料、供应商资料、内部财务流程、产品成本以及定价策略等可能会出现通过服务商或者中间的沟通环节而泄露的情况,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导致财务外包的风险。财务工作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都非常重要,在整个公司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都积累了大量的电子信息数据,这信息数据可能涉及公司经营的商业机密,如果这些信息发生泄漏,将会给公司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财务外包风险规避的必要性

虽然财务外包保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且无法预测它的结局是什么样的,但我们仍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对各种风险的频率进行估计后给出相应的措施。因此,为了使我们能将风险降到最低,我们有必要通过风险管理、辨别及规避等方式对中小企业外包保险进行规避,从而为中小企业实现多的利益。

(一)符合出资人出资的基本要求

依据法律规定,当中小企业破产时,中小企业的剩余财产分配必须先考虑管理层和员工的薪资,然后再对公司的外债进行偿还,再有剩余才给股东支付。在进行财务外包时,因它所引起的资产减少都会严重影响中小企业所有权的利益。因此,股东是中小企业财务外包风险最基础的承受者,当中小企业出现外包管理问题时,会影响到他们的利益,所要我们有必要多外包保险进行规避。

(二)便于委托方能够实行有效管理

在当代的中小企业制度中,两权分离造成了很多方面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表现在方和委托方的信息不对称。这种存在于客观现实的信息不对称,能够给带来方造成严重的道德风险。在外包方的财务流程方面,财务外包承包方有着更多的优势。但是,财务外包承包方承担的风险,以及所得的酬薪是不对称的。这样就容易让承包方产生较强的不满情绪。因此,在财务外包过程中,委托方要想获得成功,让公司资本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必须要进行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

(三)持续监控,避免损失

随着企业外包活动的开展以及双方合作的加强和磨合,在财务外包业务的实施过程中,外包的风险开始逐渐暴露,之前在外包实施计划阶段分析的风险因素以及风险因素的重要性等可能随着外包服务的持续进行而发生变化,之前预估的风险因素以及风险因素的排序可能需要重新进行分析和计量。而这些的进行都需要对外包的风险进行持续的监控。对外包的风险进行持续不断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外包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而及时处理风险,避免因此造成的损失。

四、应对中小企业财务外包风险的策略

(一)加快财务外包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

当前,在我国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渐出台了外包方面的法律法规,2010年5月由国家财政部下发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中界定出了外包业务的延伸式定义,外包的构成是由研发、信誉调查、评估调研、加工委托、物业管理、客服、计算机服务等,同时对承包方的风险方面提出了要求,如承包方自愿选择风险,由于外包监控质量风险及行贿受贿引发的道德风险加以关注。不过,在该法规中对发包方面对风险如何解决,如何进退维谷等仍没有明确说法,财务外包等出现的风险如何应对方面的法律就更不用提,几乎只字未见。所以说,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为中小企业财务外包创造良好条件,减少和控制其风险存在,构建良好外包环境,是目前财务外包风险阶段的必然之举。

(二)组建优秀团队

团结就是力量,成功是智慧的结晶。成功与领导的方向正确指引和员工辛勤劳作分不开,事实如此。国外TJB高层管理昂特・萨耶外包经验非常多,对于外包来财务项目经理来讲,他认为必须有准确的判断力,精确的数字信息及对外沟通能力,从中小企业经营及工作流程就能进行评估分析,从而确定可以外包的工作流程,本部技术能力和工作水平和外包能给公司带来的经济效益,决定财务外包的形式及选择哪些供货商。由此可见,团队里必须有一个优秀的财务领队,并且领导必须与团队合作紧密,专业素质过硬,独立思考能力强,能够忠诚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所以说,发包应该这样组建。首先成立高管,高管下面再设决策组,决策组由财务,人事等行政部门负责人组成,核心是即使所管部门全部外包出去。

(三)谨慎选择外包服务商

外包服务商在整个财务外包的实施过程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首先外包服务商的人员素质、专业技术水平等决定了外包实施过程中服务提供商提供服务的水平。其次企业实施财务外包策略时,非常容易形成对外包服务商的依赖,并且企业需要充分考虑财务管理业务转移的巨大成本,以及频繁更换财务管理服务商可能造成的信息泄露风险。所以企业在选择外包服务商的过程中,需要对外包服务商有充分的了解。对服务商的专业技术水平、人员素质情况、服务理念、信誉情况等多方面的情况都要有比较好的了解。企业选择的外包服务商,首先应该对企业所从事的行业有具体的了解,并且能够为这个行业的财务管理业务流程提供一定水平A服务。企业在选择服务商时,需要考虑成本方面的因素,但是也不能只考虑成本,如果只是一味的考虑降低成本,那么服务商在低成本的条件下将无法提供比较好的服务水平。好的服务商是能够站在企业角度,积极为企业解决所承包服务的公司,企业与服务商之间不是单纯的合作的关系,应该是利益共同体。企业应该对服务商进行充分的了解,然后对其服务进行比较全面的评估。企业在最终选择时,最好选择那些与企业业务有一定A关联,并且具有足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能够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的机构如银行或者其他的金融机构等作为长期的合作伙伴。

(四)制定详细合同

企业确定需要实施财务外包策略,对需要外包的业务类型和业务内容进行确定之后,就需要与服务商一起拟定一份详细的服务合同或者服务协议,在这份服务合同中,需要明确合同双方的责、权、利等。首先,合同中应该包括实施外包的具体的业务,进行这些服务外包的价格,合同实施的期限等。此外合同中还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外包业务的情况,对一些其他需要约定适宜进行特别说明。如企业与外包服务商之间应该在合同中明确资金运营管理的收益分配问题和风险分担的问题。通过合同的制约,在企业与外包服务商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制约的机制,对收益的分配原则和分配比例等有明确的约定,对风险的分担也有实现的约定,使的企业与服务商之间在权利和义务、风险和收益之间有个合理A平衡点。其次,企业的财务管理业务有很多企业内部的商业机密,这些机密泄露将会给企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企业与服务商在制定合同时必须充分的考虑服务商在信息安全、信息保密方面的措施,以及万一发生信息泄露的话,服务商所承担的责任问题。鉴于此,合同中应该对信息的保密和安全制定专门的条款,是企业在享受财务外包便捷服务A同时,免受信息泄露的烦恼。最后,由于财务外包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合同中应该对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的应对措施,考虑到发生变化时双方企业协商的原则。这样可以保证财务外包合同的正常执行。企业与外包服务商之间制定合同时应充分考虑可能的影响因素,并要分清责、权、利等。但是企业与外包服务商之间的合作是基于相互信任的关系,如果在制定合同时只考虑违约责任,对违约的约定条款占的比例很大,而对履约的激励措施较少的话,将会挫伤服务商提供服务的积极性。在外包实施过程中出现态度消极的问题。所以在合同制定时应同时考虑违约责任和激励措施,基于双方目标一致的条件下实现双方企业共赢。

(五)加强与服务商沟通

在企业财务外包的实施阶段,企业原有的财务部门并未丧失作用,他们并不把业务流程拿给外包商就无事可做了,而是应该与外包服务商进行积极的沟通协调,使外包服务商按企业财务活动以及财务业务的预期顺利哉挂滴瘛0凑詹莆裢獍的特点,企业应该与外包服务商之间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沟通:(1)企业财务活动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因此企业在实施财务外包的同时,需要加强双方的互信,企业方人员应该积极、主动的与外包服务人员进行沟通,加强之间的交流,增进互信,建立起良好的战略伙伴关系,积极避免合作突然中断给企业带来的冲击。(2)企业方人员还应该对外包服务商人员的活动提供必要的帮助,让他们更好的熟悉企业环境,让他们能够更快的投入到财务管理业务中去,更好的为企业服务。(3)企业方的财务管理人员还需要对整个财务外包服务的业务以及流程进行监督和监控,特别是对财务外包中风险比较大的因素进行重点的监控,积极主动的与服务商交换意见,以及时的避免或者减少风险,是财务外包风险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总之,我国对于财务外包这一形式还处于摸索阶段,面对外包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应及时掌握政策想到对策。通过加快财务外包方面的法规建设、组建优秀的财务外包领导团队、完善财务外包合同构建信息安全堡垒、加强与服务商的沟通等来完善中小企业财务外包风险规避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柳金叶.企业财务外包风险管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

供应商财务风险管理第2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 企业财务管理 对策

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猛,据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已达8.1万亿元,2015年预测将达到18万亿元。随着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越来越大,很多企业成为全球网络供应链中的一个节点,企业的采购付款、销售收款、货物保险等众多经济业务活动都可通过网络进行,使企业的交易模式和结算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改变,这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可能,也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研究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对策,成为推动我国企业新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新要求

(一)电子商务要求企业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所导致的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主要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营运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等。在传统经营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是对以物质变化活动为特征的实体运动管理,而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有时并不表现为具体的实物形态,如电子商务的交易双方从贸易磋商、签订合同到货款支付等都可以通过网络快速完成,使得整个交易远程化、实时化和虚拟化,这些变化使财务预测、计划、决策等工作的时间大大缩短,对企业财务管理方法的及时性、适应性、弹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企业带来了网络信用、网络安全、网络操作和信息处理等新的风险,还增加了财务风险管理的难度。这就要求企业要重新识别电子商务环境下不同业务过程风险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对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以规避企业财务风险。

(二)电子商务要求企业改变财务管理模式

在传统经营环境下,由于缺乏支持集中式财务管理的技术手段,企业的发展受到地域的限制,致使很多企业特别是分支机构较多的公司制企业不得不采取分散财务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容易造成对下属机构监管不力、信息反馈滞后、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采购付款、销售收款、货物保险等业务活动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企业经营中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通过引入网络财务系统等先进技术管理手段,企业可以即时、有效的直接获取经济业务活动数据,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与信息共享;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对所有分支机构实现集中账务处理、集中资金调配;企业管理层可以随时掌握各分支机构的生产、库存、销售和资金流情况,有效监督本企业和客户及供应商的资金往来情况,还可以对所有的分支机构实行远程控制、在线管理,将财务管理能力延伸到每一个结点,从而为集中式财务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企业必须建立与电子商务环境相适应的集中财务管理模式,以适应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要求。

(三)电子商务要求企业财务管理突破时空界限

与传统的财务管理相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管理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使得财务管理更加从企业总部走向企业全部,从企业内部走向企业外部,会计核算由事后核算转变为实时核算,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这不仅丰富了反映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的会计信息内容,而且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时间价值,提升了财务管理的质量。因此,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管理要突破传统的时空界限,在空间上可实现远程报账、远程查账、远程报表、远程审计等远程处理,在时间上可实现在线资金调配、在线财务控制等在线管理,财务管理人员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获取有效的财务信息与业务经营活动数据,并在最短的时间内生成动态报表,企业高层管理者可以针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并做出财务安排。

(四)电子商务要求企业财务与业务协同处理

在传统经营环境下,企业财务与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数据交流和有效的信息支持,影响了企业决策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与业务活动可以协同处理,财务管理方式能够消除财务与业务活动运作上的时间差,从根本上改变财务与业务互不对称的滞后现状,使企业的财务资源配置和业务运作协调同步,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为此,企业要充分利用网络财务的优势,推进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处理,这种协同既包括采购、生产、销售以及服务等业务的企业内部协同,也包括根据上下游企业情况实时地调整计划、执行交付和客户管理等企业间供应链的协同,还包括网上银行、网上报税、网上报关等与社会部门的协同,使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同步生成并集成各种管理信息,企业管理者都能按照同一实时的信息源做出决策,以实现财务与采购、生产、销售等业务活动的一体化管理。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一)构建基于电子商务的网络财务系统和安全保障体系

1.建立网络财务系统。电子商务不仅需要有互联网作为物质基础,而且还需要有功能强大的网络财务软件来支持其运作。可以说,网络财务是电子商务应用的基础,也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财务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具备支持电子单据与电子货币的功能,改变了财务信息的获取和利用方式,相应的财务数据也一改传统的纸质和磁盘数据的形式,而转化为页面数据,可有效解决网络环境中电子商务运行过程的相关财务问题。为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企业应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网络财务系统,具体包括:首先是进行需求分析。企业要从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环境可行性等方面分析确定需要网络财务系统完成的工作,要达到什么目标和要求。其次是进行软件评价与选择。企业要从软件的适用性、操作性、扩展性、稳定性、售后服务以及与电子商务系统的融合等方面对各种不同的网络财务软件进行分析评价并做出慎重选择,确保软件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并能有效地支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第三是方案的具体设计与实施。企业要根据网络财务的体系结构选择适用的网型结构、服务器操作系统、工作站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等软硬件平台,并由软件开发商或经销商提供软件安装、参数设置、初始化数据、人员培训等服务;在系统建成以后,还要进行各种功能的测试,全面检测其运行情况,确保网络财务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2.构建网络财务下的安全保障体系。网络财务所依托的Internet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协议,而且电子商务又涉及大量的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等,使得网络财务面临着更多的安全威胁。同时,企业建立网络财务系统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几乎完全依赖于网络系统,如果企业内部控制不严或疏于监控维护,将严重影响企业的整体运作甚至导致网络系统瘫痪,特别是财务数据的商业机密性要求高的企业,如果信息被破坏或被泄密,将给企业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可以说网络财务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就是安全问题。因此,企业应构建严密的网络财务安全保障体系,以杜绝安全隐患。企业一方面要建立严格的网络财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从组织机构设置到人员管理,从系统操作到文档资料管理,从系统环境控制到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消除等都应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制度上保证网络财务系统的安全;另一方面要通过防止外来入侵的防火墙、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故障检测和漏洞扫描技术、财务信息双层加密等安全防范措施,在技术上保证各种财务信息在网络财务系统中储存、加工处理和传递接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管理层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管理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并做出财务决策,实现动态的财务管理。但由于商业交易的远程化、实时化和虚拟化,给企业带来新的财务风险并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这必然要求企业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化被动的风险管理为主动的、有预见性的风险管理。为此,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动力来自于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将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确保风险管理机制得到有效的执行。在电子商务模式下,企业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监督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实施有效风险管理,企业应根据电子商务的特点及其风险来源,建立和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为此,企业要积极营造适合的内部和外部控制环境,建立对系统安装、更新、扩展、备份等各项内容的系统维护控制制度,调查和分析上下游企业的运作方式,使企业能够根据电子商务管理的内容、处于供应链中的角色和电子商务活动规律对内部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标准进行重组调整;企业的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要围绕业务流程对可能存在的交易风险、信用风险和安全风险等全面加以识别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控制活动,建立起与企业业务流程相匹配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岗位的权限和责任,确保用户授权、身份验证、系统维护和应用人员等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和授权审批控制;要优化信息的传递和处理程序,建立通畅的信息沟通机制,确保信息及时地反馈到相关部门与人员,提高信息沟通的实时性和有效性;在系统开发时要将内部控制嵌入业务流程中,使得业务运营与日常监督融合在一起,将事后监督、时点监督转变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全程监督,保证内部监督的有效性。

2.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指企业在财务风险管控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预警职能体系,是企业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重要载体和关键所在,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优化企业财务状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通过建立与电子商务环境相适应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并根据预警指标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优化资源配置,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首先是编制现金流量预算表,预警短期财务风险。一个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表能够给相应的企业提供财务预警的信号,从而让企业的经营者或者管理者提早采取保护措施或者相应的补救措施,最终能够更好地保护企业正常地运转。因此,企业要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环境下财务与业务协同的优势,滚动编制现金流量预算表,通过现金流量、现金流程、现金流向和现金流速等要素识别与预警企业财务风险;其次是建立和完善财务指标体系,预警长期财务风险。企业可通过建立由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等组成的财务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本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如Z计分模型、Edmister模型、F分数模型等),对企业筹资、投资和分配等关键环节进行全面的风险防范。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可由网络财务系统的预设功能自动生成预警指标,将预警指标与临界值进行比较并发出预警信号;财务预警系统一旦发出风险预报,企业管理者就可以根据预警信息类型、性质和风险程度等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使企业财务状况的异常变动状况得到收敛和控制,从而规避企业财务风险。

(三)重构企业组织结构,优化企业业务流程

1.重构企业组织结构。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一种自上而下“金字塔”型的纵向层次结构,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各自独立。这种企业组织结构存在着很多中间管理层,财务信息从金字塔顶部依次流向底部,信息传递慢,也不利于信息的交流与沟通,直接导致了财务管理的低效率。电子商务环境下,随着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的建立,企业财务与业务实现了协同,极大地增强了企业内部纵向之间和各职能部门横向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使得管理幅度明显增大,中间管理层的作用显著降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功能划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从财务决策到预算制定,到业务审批和授权执行,再到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分工界限也日益模糊并趋于融合,以往由财务部门处理的一些业务将按其发生地点归到供应、制造、营销等部门来完成,跨职能型群体大量出现。为此,必须重构与电子商务环境相适应的企业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中间层次少,管理幅度大,是一种扁平式的网络型组织结构。在这种组织结构下,以节点为依托,通过定义节点的属性和职能,将传统的部门管理改为节点管理,并通过节点的管理来实现对企业的管理。

2.优化企业业务流程。电子商务突破了传统企业中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是一种以物流为依据、信息流为核心、资金流为主体的新的贸易服务方式,这就要求企业应以价值链为核心,优化企业业务流程。首先,要对行业价值链进行深入分析。企业要从行业角度、战略的高度看待自己与供应商和经销商的关系,寻求利用行业价值链降低成本的方法;要对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进行准确的定位,判断企业是否有必要进行价值链延伸,是否需要剥离或外包非核心业务,以强化核心业务,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其次,要进行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企业要通过调查和分析竞争对手的价值链信息,模拟测算竞争对手的成本,客观评价本企业的成本优势、劣势及其成因,从而为改善企业自身的价值链,有的放矢地制定竞争策略提供依据。第三,要对企业内部价值链进行分析。企业要从产品订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进行内部价值链分析,减少供应链中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优化企业业务流程,实现财务管理与整个供应链的整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创新财务管理模式,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

1.创新财务管理模式。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了财务管理从桌面财务走向网络财务,为集中式财务管理提供了技术手段。因此,企业必须创新与电子商务环境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即必须从过去的局部、分散管理向远程处理和集中式管理转变。在集中财务管理模式下,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对其下属分支机构实行数据处理和财务资源的集中管理,使得集中管理的优势凸现出来。利用财务集中管理可将众多的财务数据进行集中处理,实现权力的集中监控、资金的集中调配和信息的集中共享,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可以进行及时的会计核算、快速的报表编制、有效的风险控制和严格的资金管理,提高财务数据处理的适时性和企业抗风险水平;还可以减少企业管理层次与管理人员,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财务集中管理包括会计核算集中化、财务控制集中化和财务决策集中化三个组成部分。其中,会计核算集中化是基础,财务控制集中化和财务决策集中化都必须依赖于会计核算集中化。会计核算集中化是基于网络下财务管理的一大特点,它将每个分支机构变成一个报账单位,账务处理和报表的生成工作集中在总部进行;财务控制集中化是指财务信息直接送往企业高层,通过高层与基层人员的直接联系,实现对财务收支的集中控制,合理调配流动资金,提高闲散资金的利用度;财务决策集中化是指财务决策权集中由企业高层决策者行使,决策者就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虚拟结算,及时发现市场动态并做作出财务决策。

2.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精细化财务管理就是以“细”为基础,做到细致入微,对每一个岗位、每一项业务,都建立起一套与之对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实践中的重点在落实,并且将财务管理的范围延伸到企业的每一个领域,充分行使财务监督职能,以便拓展财务管理和服务职能,实现财务管理无死角,发掘财务活动的潜在价值。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经济活动的网络化和数字化使企业突破了传统的活动空间,企业的财务管理日趋走向信息化,为财务预算、税收筹划、风险管理等现代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提供了相应的平台支持,也为财务数据和其他业务数据的高效率采集、整理、反馈和利用,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因此,企业应以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制度为平台,以预算编制执行精细化、资金管理精细化和成本控制精细化等为主要内容,在企业内实施“大财务”战略,不断拓展财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形成以财务预算为指导的“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调整――优化”的工作程序,使财务管理与生产经营管理相融合,挖掘生产经营活动的潜在价值,追求财务活动的高附加值,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总之,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管理者应从构建网络财务系统、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优化企业业务流程和创新财务管理模式等方面采取对策,以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J

参考文献:

1.李志敏.论电子商务环境下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构建的抉择[J].中国证券期货,2013,(6).

2.李梅.对建立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思考[J].西部财会,2009,(12).

3.俞尧明.对风险管理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2,(10).

4.贾伟.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探讨[J].经济视野,2012,(6).

5.蔡元萍.电子商务对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影响[J].中国农业会计,2007,(3).

6.刘玉红.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商贸,2011,(20).

7.朱尧.浅析网络环境下的企业财务管理转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

供应商财务风险管理第3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居民财富的迅速增加和个人投资意识的增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由于受到金融管理体制和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等方面的制约,使得目前我国理财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风险隐患,研究如何妥善地处理好在理财业务发展中的风险问题,完善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商业银行对理财业务风险的管理水平,是保证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规范发展的基础,对促进理财业务在规范中快速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含义

近几年来,随着个人财富的增长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非常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个人理财业务正在成为国内各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个人理财,又称理财规划、理财策划、个人财务规划等,根据美国理财师资格鉴定委员会的定义,个人理财是“制定合理利用财务资源,实现客户个人人生目标的程序”。国际理财协会对个人理财的定义是“理财策划是理财师通过收集、整理顾客的收入、资产、负债等数据,倾听顾客的希望、要求、目标等,在专家的协助下,为顾客进行储蓄策划、投资策划、保险策划、税收策划、财产事业继承策划、经营策略等生活设计方案,并为顾客进行具体的实施提供合理的建议。”我国银监会在2005年颁发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指出:“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1]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主要风险及成因分析

(一)缺乏战略规划,导致决策风险

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时面临的最重大的风险就是决策风险,它甚至影响着其他风险的产生。面对复杂多变的客户需求和激烈的同业竞争,如果自身缺乏有效和长期的战略规划和谨慎的风险意识,就会出现决策风险。银行以客户为中心开发产品、制定战略规划,第一步就是确定目标客户。目前,各家银行进行理财服务时,大都以高端客户为目标,为他们尽可能提供丰富的理财产品,而忽略了中、低端客户的理财需求,这导致了各家银行在战略决策上具有盲从性,缺乏足够的市场调查研究,造成产品服务同质化,加大了决策风险。

(二)内控制度不完善,造成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由于不完善或失灵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情况。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内控机制正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内控执行不严格、人员业务能力有限,以及外部的欺诈加大了个人理财的风险程度。个人理财业务的内控执行不严格,柜台人员和理财人员挪用或盗取客户资金的机会增加,或者为客户提供服务时代替客户操作,产生损失后出现不必要的纠纷。

(三)忽视信息披露,产生信誉风险

商业银行时下开展的个人理财业务,其实并不规范,如果站在风险角度进行评估,可以说是透支银行信誉。部分银行对个人理财产品推销宣传中存在误导,夸大预期收益率;有的甚至将几年的预计最高收益累加;有的在协议中,重点描述了保证本金安全和高收益率,风险揭示过于简单。这些宣传有可能导致一般投资者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忽视并低估了隐含的风险。并且大部分理财产品中,投资者无提前终止权,仅是银行保留了单方提前终止的权利,且缺乏协商与告知的程序,投资者很难行使应有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四)员工的职业操守意识淡薄,引发道德风险

个人理财师的职业操守很大程度上反映出银行理财服务的水平。现实中,个人理财师为追求业务的增长往往在销售理财产品时会尽力向客户推荐当期银行的主打产品,而没有向客户揭示产品的潜在风险,或将预期收益宣传为保证收益来误导客户。这种强调保本、淡化风险的行为将给银行带来重大负面影响。而且,掌握着客户大量私人信息的个人理财师还有可能未经客户同意,向第三方泄漏客户的相关资料和服务与交易记录,使广大客户对银行各种业务的信任度降低,对银行造成不利影响。

(五)不能有效评估客户的个人信用,造成信用风险

目前,由于还没有完善的相关法律制度作保障,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并且在我国传统的“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下,许多消费者的信用记录还是零。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中进行信贷服务时,客户基础信息的缺欠就加大了对个人贷款的风险评估难度。此外,个人理财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的个人客户,银行提供服务的前提是能够以较低的成本了解客户的履约意愿和履约能力。如果成本过高,就会因为个人业务固有的分散性而降低业务收益,不利于规模经营。因此,银行不会花高额成本对个人信用进行全面评估。由于缺乏咨询和调查客户资信的有效手段,银行难以对客户的财产、个人收入的稳定性等状况做出正确判断,信用风险便由此产生。[2]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策略

(一)加快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

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针对的是个人,因此该业务的风险管理不同于以往,应当建立适应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首先,银行应该意识到个人理财业务面临的多种风险,并在事前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和评估,确定银行所能承受的风险程度,并且对应银行可承受的风险程度进行指标量化,针对不同的风险进行不同的风险限额管理。其次,银行应该建立有效的内部审核监督机制,保证银行各相关部门都必须在规定的限额内进行交易,以及各项操作过程的规范性。最后,银行应对理财产品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及时向客户提供银行所持有的所有相关资产的账单和其他有关报表与报告,完善市场外部的监督机制,从而减少法律风险。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理财人员素质

站在客户面前的理财师应该是根据客户财务实力和风险承受力,为其规划出一整套资产配置方案,将各种银行理财产品组合到一起,按照风险高低做一个理财计划。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作为一项新业务,由于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服务要求高等特点,应加强对个人理财客户经理的培训和对业务营销高级人才的培养,建立起一支以个人客户经理为主的理财队伍,减少风险。个人客户经理制要求理财人员不仅要了解银行的各项产品和功能,还要掌握证券、保险、房地产等行业的相关知识。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人员具备理财策划师资格的人不多,且理财人员素质的提高需要大量细致的工作,加强建立系统、规范、高效的个人客户经理培训体系,推动理财人员资格认证是目前较为可行的方法之一。此外,还应高度重视理财营销过程中的合规性管理。商业银行应禁止理财业务人员进行大众化推销;禁止理财业务人员误导客户购买与其风险认知和承受能力不相符合的理财产品;禁止有意歪曲或隐瞒理财产品的重要信息。商业银行应对现有理财产品的广告或宣传材料的内容、形式和渠道进行全面审核[3]。

(三)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建设,防范个人理财业务中的道德风险

防范个人理财业务中道德风险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尤其是个人理财师要有更为严格的职业道德操守。我国银监会2005年9月29日颁布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中的第十九条就规定:“商业银行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个人理财业务人员资格考核与认定、继续培训、跟踪评价等管理制度,保证相关业务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行业经验和管理能力,充分了解所从事业务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章,理解所推介产品的风险特性,遵守职业道德。”

(四)建立全面的信息披露制度,维护银行较高的行业信誉

银行应建立全面的信息披露制度,保证客户应有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从而维护银行固有的较高信誉。在全面的产品信息披露制度下,银行要将对某个产品风险做定性和定量分析、采取的风险管理策略、具有可比性的历史数据提供给客户。对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难于定量的风险,银行也应当披露其检查、发现和处理风险因素的内部程序和组织机构。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的所有可能影响客户投资决策的材料,销售的各类投资产品介绍,以及对客户投资情况的评估和分析等,都应包含相应的风险揭示内容。

(五)建立个人信用体系,有效评估信用风险

建立科学有效的个人信用体系是银行控制风险的前提保证,而体系的核心是个人信用制度。基于目前还没有建立统一、专业的信用机构,银行为了化解信用风险,必须在其审批个人理财产品消费资格的过程中扮演好信用机构的角色。商业银行可以在其内部以信用卡个人信息资料为基础,将其他各专业部门保存的个人客户信息资料集中起来,建立全行性个人客户信用数据库,并建立信用缺失的预警机制。同时,加快建立国内各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换制度,信息的共享将使银行更加高效、准确地做出决策。[4]

四、总结

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虽然正在蓬勃发展,但它毕竟还是属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新的风险和问题。如何根据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风险点,制定适合自身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风险防范对策,是当前商业银行应该关注的一个课题,也是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稳固发展的重要保证。市场风险是个人理财业务的主要风险。针对这一风险,商业银行应该在内部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围绕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的理念、管理体系、管理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加以改进。只有有效的风险管理,才能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颖.个人理财教程[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7.

[2]李姝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6(1).

供应商财务风险管理第4篇

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活动的管理,促进个人理财业务健康有序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

第三条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应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

商业银行不得利用个人理财业务,违反国家利率管理政策进行变相高息揽储。

第四条商业银行应按照符合客户利益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原则,审慎尽责地开展个人理财业务。

第五条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应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制度,严格实行授权管理制度。

第六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照本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分类及定义

第七条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按照管理运作方式不同,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

第八条理财顾问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建议、个人投资产品推介等专业化服务。

商业银行为销售储蓄存款产品、信贷产品等进行的产品介绍、宣传和推介等一般性业务咨询活动,不属于前款所称理财顾问服务。

在理财顾问服务活动中,客户根据商业银行提供的理财顾问服务管理和运用资金,并承担由此产生的收益和风险。

第九条综合理财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提供理财顾问服务的基础上,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

在综合理财服务活动中,客户授权银行代表客户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方向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承担。

第十条商业银行在综合理财服务活动中,可以向特定目标客户群销售理财计划。

理财计划是指商业银行在对潜在目标客户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

第十一条按照客户获取收益方式的不同,理财计划可以分为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和非保证收益理财计划。

第十二条保证收益理财计划,是指商业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承诺支付固定收益,银行承担由此产生的投资风险,或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承诺支付最低收益并承担相关风险,其他投资收益由银行和客户按照合同约定分配,并共同承担相关投资风险的理财计划。

第十三条非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可以分为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

第十四条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是指商业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保证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投资风险由客户承担,并依据实际投资收益情况确定客户实际收益的理财计划。

第十五条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是指商业银行根据约定条件和实际投资收益情况向客户支付收益,并不保证客户本金安全的理财计划。

第三章个人理财业务的管理

第十六条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个人理财业务管理体系,明确个人理财业务的管理部门,针对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的不同特点,分别制定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的管理规章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第十七条商业银行应区分理财顾问服务与一般性业务咨询活动,按照防止误导客户或不当销售的原则制定个人理财业务人员的工作守则与工作规范。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人员,应包括为客户提供财务分析、规划或投资建议的业务人员,销售理财计划或投资性产品的业务人员,以及其他与个人理财业务销售和管理活动紧密相关的专业人员。

第十八条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综合理财服务的内部控制和定期检查制度,保证综合理财服务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银行与客户的约定。

第十九条商业银行应对理财计划的研发、定价、风险管理、销售、资金管理运用、账务处理、收益分配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和内部审核程序,严格内部审查和稽核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商业银行应配备与开展的个人理财业务相适应的理财业务人员,保证个人理财业务人员每年的培训时间不少于20小时。

商业银行应详细记录理财业务人员的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及考核结果等,未达到培训要求的理财业务人员应暂停从事个人理财业务活动。

第二十一条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应与客户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并根据业务需要签署必要的客户委托授权书和其他客户投资所必须的法律文件。

第二十二条商业银行销售的理财计划中包括结构性存款产品的,其结构性存款产品应将基础资产与衍生交易部分相分离,基础资产应按照储蓄存款业务管理,衍生交易部分应按照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管理。

第二十三条商业银行不得将一般储蓄存款产品单独当作理财计划销售,或者将理财计划与本行储蓄存款进行强制性搭配销售。

第二十四条保证收益理财计划或相关产品中高于同期储蓄存款利率的保证收益,应是对客户有附加条件的保证收益。商业银行不得无条件向客户承诺高于同期储蓄存款利率的保证收益率。

商业银行不得承诺或变相承诺除保证收益以外的任何可获得收益。

第二十五条商业银行向客户承诺保证收益的附加条件,可以是对理财计划期限调整、币种转换等权利,也可以是对最终支付货币和工具的选择权利等。商业银行使用保证收益理财计划附加条件所产生的投资风险应由客户承担。

第二十六条商业银行应根据理财计划或相关产品的风险状况,设置适当的期限和销售起点金额。

第二十七条商业银行销售理财计划汇集的理财资金,应按照理财合同约定管理和使用。

商业银行除对理财计划所汇集的资金进行正常的会计核算外,还应为每一个理财计划制作明细记录。

第二十八条在理财计划的存续期内,商业银行应向客户提供其所持有的所有相关资产的账单,账单应列明资产变动、收入和费用、期末资产估值等情况。账单提供应不少于两次,并且至少每月提供一次。商业银行与客户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二十九条商业银行应按季度准备理财计划各投资工具的财务报表、市场表现情况及相关材料,相关客户有权查询或要求商业银行向其提供上述信息。

第三十条商业银行应在理财计划终止时,或理财计划投资收益分配时,向客户提供理财计划投资、收益的详细情况报告。

第三十一条商业银行应根据个人理财业务的性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用适宜的会计核算和税务处理方法。

现行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商业银行应积极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并就所采用的会计核算和税务处理方法,制定专门的说明性文件,以备有关部门检查。

第三十二条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可根据相关规定向客户收取适当的费用,收费标准和收费方式应在与客户签订的合同中明示。

商业银行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需要统一调整与客户签订的收费标准和收费方式时,应将有关情况及时告知客户;除非在相关协议中另有约定,商业银行根据业务发展和投资管理情况,需要对已签订的收费标准和收费方式进行调整时,应获得客户同意。

第三十三条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涉及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和外汇管理规定的,应按照有关规定获得相应的经营资格。

第三十四条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服务,发现客户有涉嫌洗钱、恶意逃避税收管理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第四章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

第三十五条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应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并将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纳入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之中。

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应覆盖个人理财业务面临的各类风险,并就相关风险制定有效的管控措施。

第三十六条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应进行严格的合规性审查,准确界定个人理财业务所包含的各种法律关系,明确可能涉及的法律和政策问题,研究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切实防范法律风险。

第三十七条商业银行利用理财顾问服务向客户推介投资产品时,应了解客户的风险偏好、风险认知能力和承受能力,评估客户的财务状况,提供合适的投资产品由客户自主选择,并应向客户解释相关投资工具的运作市场及方式,揭示相关风险。

商业银行应妥善保存有关客户评估和顾问服务的记录,并妥善保存客户资料和其他文件资料。

第三十八条商业银行应制定理财计划或产品的研发设计工作流程,制定内部审批程序,明确主要风险以及应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并按照有关要求向监管部门报送。

第三十九条商业银行应对理财计划的资金成本与收益进行独立测算,采用科学合理的测算方式预测理财投资组合的收益率。

商业银行不得销售不能独立测算或收益率为零或负值的理财计划。

第四十条商业银行理财计划的宣传和介绍材料,应包含对产品风险的揭示,并以醒目、通俗的文字表达;对非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在与客户签订合同前,应提供理财计划预期收益率的测算数据、测算方式和测算的主要依据。

第四十一条商业银行应对理财计划设置市场风险监测指标,建立有效的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体系。

商业银行将有关市场监测指标作为理财计划合同的终止条件或终止参考条件时,应在理财计划合同中对相关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式作出明确解释。

第四十二条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在进行相关市场风险管理时,应对利率和汇率等主要金融政策的改革与调整进行充分的压力测试,评估可能对银行经营活动产生的影响,制定相应的风险处置和应急预案。

商业银行不应销售压力测试显示潜在损失超过商业银行警戒标准的理财计划。

第四十三条商业银行应当制定个人理财业务应急计划,并纳入商业银行整体业务应急计划体系之中,保证个人理财服务的连续性、有效性。

第四十四条个人理财业务涉及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或者外汇管理规定的,商业银行应按照有关规定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

第五章个人理财业务的监督管理

第四十五条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实行审批制和报告制。

第四十六条商业银行开展以下个人理财业务,应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申请批准:

(一)保证收益理财计划;

(二)为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而设计的具有保证收益性质的新的投资性产品;

(三)需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个人理财业务。

第四十七条商业银行申请需要批准的个人理财业务之前,应就有关业务方案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或其派出机构进行会谈,分析说明相关业务资源配备的情况、对主要风险的认识和相应的管理措施等,并应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或其派出机构的意见对有关业务方案进行修改。

第四十八条商业银行开展需要批准的个人理财业务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制度;

(二)有具备开展相关业务工作经验和知识的高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

(三)具备有效的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体系;

(四)信誉良好,近两年内未发生损害客户利益的重大事件;

(五)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第四十九条商业银行申请需要批准的个人理财业务,应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报送以下材料(一式三份):

(一)由商业银行负责人签署的申请书;

(二)拟申请业务介绍,包括业务性质、目标客户群以及相关分析预测;

(三)业务实施方案,包括拟申请业务的管理体系、主要风险及拟采取的管理措施等;

(四)商业银行内部相关部门的审核意见;

(五)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的其他文件和资料。

第五十条中资商业银行(不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开办需要批准的个人理财业务,应由其法人统一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申请,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批。

外资独资银行、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开办需要批准的个人理财业务,应按照有关外资银行业务审批程序的规定,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批。

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开办需要批准的个人理财业务,应由其法人按照有关程序规定,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或其派出机构审批。

第五十一条商业银行开展其他个人理财业务活动,不需要审批,但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或其派出机构报告。

第五十二条商业银行销售不需要审批的理财计划之前,应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或其派出机构报告。商业银行最迟应在销售理财计划前10日,将以下资料按照有关业务报告的程序规定报送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或其派出机构:

(一)理财计划拟销售的客户群,以及相关分析说明;

(二)理财计划拟销售的规模,资金成本与收益测算,以及相关计算说明;

(三)拟销售理财计划的对外介绍材料和宣传材料;

(四)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五十三条中资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可以根据其总行的授权开展相应的个人理财业务。外资银行分支机构可以根据其总行或地区总部等的授权开展相应的个人理财业务。

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开展相关个人理财业务之前,应持其总行(地区总部等)的授权文件,按照有关规定,向所在地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派出机构报告。

第五十四条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人员应满足以下资格要求:

(一)对个人理财业务活动相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监管要求等,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二)遵守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制定的个人理财业务人员职业道德标准或守则;

(三)掌握所推介产品或向客户提供咨询顾问意见所涉及产品的特性,并对有关产品市场有所认识和理解;

(四)具备相应的学历水平和工作经验;

(五)具备相关监管部门要求的行业资格;

(六)具备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第五十五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将根据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与监管的需要,组织、指导个人理财业务人员的从业培训和考核。

有关要求和考核办法,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另行规定。

第五十六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可以根据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与监管的实际需要,按照相应的监管权限,组织相关调查和检查活动。

对于以下事项,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调查:

(一)商业银行从事产品咨询、财务规划或投资顾问服务业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操守情况,以及上述服务对投资者的保护情况;

(二)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客户授权的充分性与合规性,操作程序的规范性,以及客户资产保管人员和账户操作人员职责的分离情况等;

(三)商业银行销售和管理理财计划过程中对投资人的保护情况,以及对相关产品风险的控制情况。

第五十七条商业银行应按季度对个人理财业务进行统计分析,并于下一季度的第一个月内,将有关统计分析报告(一式三份)报送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第五十八条商业银行对个人理财业务的季度统计分析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当期开展的所有个人理财业务简介及相关统计数据;

(二)当期推出的理财计划简介,理财计划的相关合同、内部法律审查意见、管理模式(包括会计核算和税务处理方式等)、销售预测及当期销售和投资情况;

(三)相关风险监测与控制情况;

(四)当期理财计划的收益分配和终止情况;

(五)涉及的法律诉讼情况;

(六)其他重大事项。

第五十九条商业银行应在每一会计年度终了编制本年度个人理财业务报告。个人理财业务年度报告,应全面反映本年度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情况,理财计划的销售情况、投资情况、收益分配情况,以及个人理财业务的综合收益情况等,并附年度报表。

年度报告和相关报表(一式三份),应于下一年度的2月底前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第六十条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统计指标、统计方式,有关报表的编制,以及相关信息和报表报告的披露等,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另行规定。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六十一条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和《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的相关规定对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规开展个人理财业务造成银行或客户重大经济损失的;

(二)未建立相关风险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或虽建立了相关制度但未实际落实风险评估、监测与管控措施,造成银行重大损失的;

(三)泄露或不当使用客户个人资料和交易信息记录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利用个人理财业务从事洗钱、逃税等违法犯罪活动的;

(五)挪用单独管理的客户资产的。

第六十二条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规定实施处罚:

(一)违反规定销售未经批准的理财计划或产品的;

(二)将一般储蓄存款产品作为理财计划销售并违反国家利率管理政策,进行变相高息揽储的;

(三)提供虚假的成本收益分析报告或风险收益预测数据的;

(四)未按规定进行风险揭示和信息披露的;

(五)未按规定进行客户评估的。

第六十三条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由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六十四条商业银行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或利用个人理财业务进行不公平竞争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暂停商业银行销售新的理财计划或产品;

(二)建议商业银行调整个人理财业务管理部门负责人;

(三)建议商业银行调整相关风险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

第六十五条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有下列情形之一,并造成客户经济损失的,应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承担责任:

(一)商业银行未保存有关客户评估记录和相关资料,不能证明理财计划或产品的销售是符合客户利益原则的;

(二)商业银行未按客户指令进行操作,或者未保存相关证明文件的;

(三)不具备理财业务人员资格的业务人员向客户提供理财顾问服务、销售理财计划或产品的。

第七章附则

第六十六条本办法中的“日”指工作日,“月”指日历“月”。

第六十七条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等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参照本办法执行。

供应商财务风险管理第5篇

(新疆新兴科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由于商贸企业的经营活动直接面向消费者,其财务风险具有市场决定性和突发性的明显特征。形成我国商贸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是资金流与业务流不相匹配、资金来源结构不合理、流动资产管理不当以及内部财务管理混乱。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商贸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关键词 商贸企业 财务风险 债务结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贸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管是投资、筹资还是企业日常经营形成现金流量周转、利润分配、资金管理等等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只有充分认清商贸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正确地预测和权衡商贸企业的风险与收益,进行适当的控制,尽量减少风险损失,才能使商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险中求胜。

一、商贸企业财务风险特征分析

1. 商贸企业的行业特殊性。依据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45-2002)》标准,商贸企业是指开展各类销售、经营、贸易的经济单位,主要包括餐饮业、零售业、批发业等行业的企业。与生产性企业相比,商贸企业存在一定的行业特殊性:

(1)经营模式的特殊性。与生产性企业的价值由产品生产环节来创造相比,商贸企业的价值增值则来源于商品的流通,商品流通的速度和数量直接决定了其经营的效益;另一方面,生产性企业主要面对固定、长期和大批量的采购商和批发商,市场相对稳定;商贸企业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消费者购买欲望与偏好以及购买能力的多变性,使得商贸企业市场销售的稳定性较差。

(2)现金流的特殊性。商贸企业价值增值来自于商品流通环节,具有商品经营周期短、流动性大、存货周转速度快、资金周转需求量大、货币与商品的交换同时实现、应收账款数额少等特殊性,使得现金流周转数额急剧增加、增长速度加快。

(3)财务指标的特殊性。与生产性企业注重固定资产投资额指标、订单应收账款数额指标、资产负债率指标相比,商贸企业的经营模式决定了其关注的财务指标主要是商品的周转率、存货的库存量、资金周转率、现金流等指标。

2.商贸企业的财务风险特征。商贸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其在商品流通领域的各项财务活动中,受到内外部环境以及不可预测或不可控制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的财务收益形成巨大偏差,严重影响商贸企业正常运营的经济损失性。商贸企业经营模式、现金流和财务指标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财务风险的特殊性。

(1)商贸企业财务风险的市场决定性。消费市场决定了商贸企业财务危机的出现,商贸企业在经营方面如没有准确把握市场的定位,商品促销手段不得当,则很有可能导致商品库存积压,从而严重影响了商贸企业的流动性,长此以往,造成恶性循环,最终使商贸企业财务步入危机。另外,如果消费市场出现重大经济波动,商品价格急剧下跌、上涨,导致出现消费市场低谷,这将对商贸企业的营运、销售带来致命的影响,使商贸企业陷入经营和财务的危机。

(2)商贸企业财务风险的突发性。商贸企业在经营、理财的过程中,会受到许多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然而在这些主客观因素当中,有些因素是可以把握和控制的,但是还有许多因素是突发的、意外的,有的甚至是急转直下的,这些因素是商贸企业无法进行控制的。例如,有的商贸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比例较高,但自有资产所占比重偏低。而且商贸企业比一般企业对资金的流动性依赖程度要高,如果商贸企业对财务活动不进行合理的控制与规划,并出现一些资本结构不合理、筹资结构与投资不匹配等问题,一旦出现突如其来的变化,商贸企业将无法应对,从而导致企业出现突发性的财务危机。

(3)现金流财务指标的敏感性。商贸企业流通环节创造价值的特性,使得其对现金流等指标尤为敏感。商贸企业缺乏必要的现金,将不能满足交易性、预防性和投机性的需要,使企业经营蒙受损失;而持有现金过多,将增大企业的机会成本,降低现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商贸企业特别关注现金流量、现金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财务指标。

二、商贸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目前,我国许多商贸企业的财务风险令人担忧,预防和解决财务风险的任务日益紧迫。商贸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只有通过科学的财务预算才能加强商贸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以下根据商贸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分析形成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

1.商贸企业资金流和业务流的不匹配。许多商贸企业的经营模式比较传统,缺乏科学设计和组织规划,在企业资金流与业务流之间存在着一些不协调、不匹配的问题。更为严重的后果是使商贸企业的一些到期应付账款和负债结构之间出现严重的失衡,导致了商贸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

2.商贸企业资金来源结构不合理。债务资金和自有资金是商贸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不合理的资金结构直接影响了商贸企业财务,导致商贸企业财务出现风险。在当前情况下,银行贷款是我国一些商贸企业经营资金的主要来源,如果商贸企业资金结构中银行贷款比例过高,将会给商贸企业带来过高的资产负债率,进而形成商贸企业财务较大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的经营状况出现问题,难以偿还到期的银行贷款,则就出现了商贸企业财务风险。

3.商贸企业流动资产管理不当。商贸企业流动资产是指商贸企业可以在一年或者越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是商贸企业资产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商贸企业的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和流动资产中的存货三项流动资产管理是商贸企业资金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流动资金管理的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商贸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在实际管理中,我们一些商贸企业常常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商贸企业在不十分清楚客户信用的状况下,大量采用赊销的营销方式,导致企业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企业资金长期被占用,使企业造成坏账,给商贸企业日常资金周转埋下风险隐患;第二,商贸企业难以对预付账款进行有效控制,供货商容易出现不交货或者晚交货的问题,造成企业预付账款被长期占用,特别是在产品市场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供货商不交货,产品市场价格下跌的时候集中交货,企业在此时容易出现经营亏损的问题;第三,企业存货结构的不合理,容易使企业出现存货不能得到及时销售,存货周转率较低的问题。

4.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财务控制,管理较为混乱。商贸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混乱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特别是在那些上下级之间,利益分配、资金管理和使用方面出现管理混乱的情况下,容易使企业资金出现严重流失、使用效率低下、资金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等问题,特别是在一些企业的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较为薄弱的情况下,企业财务风险容易出现。缺乏有效的内部财务控制是引发商贸企业财务风险的关键原因。目前,大部分商贸企业都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各项财务管理活动比较混乱,导致企业现金流量不合理、资金使用率和周转率低、资产流失严重,使得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增大。另外,财务人员没有严格遵守财务工作的职业道德要求,随意泄露商贸企业的各种商业信息和商业秘密,也间接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商贸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针对商贸企业财务风险不同原因及其表现出来的特征,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为切入点来控制:

1.优化企业的债务结构。商贸企业采用负债的办法来筹集发展所急需的资金确实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让企业在短期内获取杠杆利益,但这极易造成企业财务风险。因此,商贸企业在实际的筹资活动中,要认真全面评估债务筹资方式的成本、收益以及由此可能生成的财务风险。商贸企业因自身的特点,需要能够适应消费市场的波动幅度,这就要求商贸企业控制好资产负债率来降低财务风险。其一,企业在优化自身债务结构的时候,需要以权益资本作为后盾,通过提升企业的资本收益率来保障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假若发生资产负债率较高的情形就需要企业能及时地降低资产负债率。其二,企业在优化债务结构的时候,尽可能做到债务的到期数额与日期同未来所预期的现金流量这二者间能够实现一致。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防止企业为了偿还到期债务而影响自身的正常经营,保障企业的偿还能力。

2.使企业保持良好的财务信用。财务信用作为商贸企业的一项重要无形资产,对于企业进行正常的信用结算、原材料赊购、产品销售和资金筹集等方面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增进企业的潜在筹资能力,对于企业化解财务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有效保持企业良好的财务信用,一方面,商贸企业要能够和企业保持良好的信用关系,要和银行之间共享企业的经营信息和资金管理状况,从而建立双方互信基础;其次,商贸企业要能够和供货商之间保持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尽量减少货款拖欠问题,因为一旦失去供货商的信任和支持,商贸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将直接受到影响,特别是在企业出现暂时资金困境的时候,供货商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3.建立并完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作为防范企业资金风险的一项重要措施,建立并完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不仅可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是各项企业财务活动的合法性的重要保证。通过这项措施的实施,将从企业内部形成有效防范企业财务风险机制。对此,一方面要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严格的商贸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重点放在对企业的现金流量预算、成本控制、财务风险预警、实物资产及应收账款管理等方面;另一方面,企业也应该能够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4.科学管理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商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商贸企业要重点加强现金流量、仓库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商贸企业可以根据现金的周转速度来确定最佳的现金持有量,合理分布和应用现金,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率;对于存货,要充分考虑其仓储成本和市场缺货成本,在保证存货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最大化减少仓储成本;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上,要进行全程的系统性跟踪管理,确定合理的收账程序和讨债方法,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日常控制体系。

四、结束语

商贸企业主要从事的是商品的流通及其相关服务,而市场行情瞬息万变,这就对企业资金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贸企业在进行资金管理时必须具有较强的控制力,可以果断应对因多种原因产生的资金风险因素。我国商贸企业要不断优化公司债务融资的构成比例,精心组织实施企业经营策略,树立良好的商业信誉,并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将财务风险限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王化成.财务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吴羚.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及防范对策[J].海南金融,2005,(1).

供应商财务风险管理第6篇

(一)财富管理的含义

财富管理是指以客户为中心,设计出一套全面的财务规划,通过向客户提供现金、信用、保险、投资组合等一系列的金融服务,将客户的资产、负债、流动性进行管理,以满足客户不同阶段的财务需求,帮助客户达到降低风险、实现财富增值的目的。

财富管理的核心是:以客户为中心,合理分配资产和收入,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积累,更要考虑财富的保障。在外延上可以包括对个人的财富管理和对企业的资产管理。

(二)财富管理业务与一般意义上的理财业务的区别

“财富管理”是近年来在我国金融服务业中出现的一个新名词。“财富管理”,顾名思义,就是管理个人和机构的财富,也可以简单概括为“理财”,但有区别于一般的理财业务。“财富管理”的出现划分了我国金融服务业的两个不同的理财业务时代:一个是早期的理财业务时代;另一个则是经过发展与改进的成熟的理财业务时代——财富管理时代。

一般意义上的理财业务属于早期的理财概念,它的营销模式是以产品为中心,金融机构(主要指商业银行)通过客户分层、差别化服务培养优质客户的忠诚度,从而更好地销售自己的产品;而财富管理业务则是以客户为中心,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根据客户不同人生阶段的财务需求,设计相应的产品与服务,以满足客户财富管理需要,这些金融机构成为客户长期的财富管理顾问。财富管理业务属于成熟的理财业务。

财富管理与一般意义上理财业务的区别主要有三点。

其一,从本质上看,财富管理业务是以客户为中心,目的是为客户设计一套全面的财务规划,以满足客户的财务需求;而一般意义上的理财业务是以产品为中心,目的是更好的销售自己的理财产品。

其二,从提供服务的主体来看,财富管理业务属于成熟意义上的理财业务,它的主体众多,不仅限于银行业,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都在推出财富管理业务。一般意义的理财业务多局限于商业银行所提供的传统业务和中间业务。

其三,从服务对象上说,财富管理业务不仅限于对个人的财富管理,还包括对企业、机构的资产管理,服务对象较广;而一般意义的理财业务处于理财业务发展的较早阶段,作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一类金融产品推出,主要指的是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产品的打包,服务对象多为私人。财富管理的三个鲜明特征“以客户为中心”、“服务主体众多”以及“服务对象较广”,使它区别于一般意义的理财业务,成为理财服务的成熟阶段。

(三)我国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主要内容

目前各家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品种丰富,品牌各具特色,然而服务内容大多类似,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账户管理服务。利用银行便利的短期融资条件和先进的电子清算系统,为客户提供存取款、投资、贷款、结算、智能转账等服务。这是财富管理服务中最基本、最简单的内容。对于银行的财富管理客户,这些服务基本上免收服务费用。

账户管理服务是以信用卡作为载体的。现阶段招行“金葵花”理财也是紧密结合其领先国内同业的信用卡的技术优势,同时与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多条服务渠道配合推出的。财富卡体现了财富管理业务的第一大要素——资金集中,财富卡的推出一方面推进了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消费、透支等信用卡业务的发展。

其次,交易类服务。这是目前银行用来吸引客户的主要财富管理业务,也是银行财富管理业务中的强项。包括人民币理财业务和外汇理财业务。

(1)人民币理财,是指银行用散户集合的大基数本金购买收益高于普通凭证式国债的记账式国债、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央行票据等收益更高的产品。由于银行在操作上涉及了一些普通投资者无法投资的业务,像银行间债券市场产品等,其预期收益率一般高于传统的短期储蓄存款。中行、工行、建行最近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起点金额都是5万元,收益各有所不同,但利率都高于相应期限的储蓄存款。

(2)银行所拥有的庞大的外汇交易平台和金融衍生业务的交易资格是其能够设计出丰富的外汇理财产品的前提条件。外汇理财产品实质是银行利用衍生产品交易帮助客户提高资产的收益率。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外汇理财业务一方面有利于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留住外汇存款客户;另一方面银行可以充分利用已有技术、人力、客户资源,通过开发外汇理财业务潜力,拓展新的盈利空间。

再次,财富管理顾问服务。银行依靠自身在资讯和人才方面的优势,以及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的广泛合作,为客户提供理财规划、投资建议、金融咨询等一系列的理财顾问服务。财富管理顾问服务是财富管理的高级阶段。其实施载体是一对一、一站式的客户经理服务。提供的是针对客户的预期收益率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所量身定做的、独一无二的财富管理计划。财富管理计划中为客户设计的投资产品多为银行特有的金融产品,如储蓄、外汇买卖,以及银行的各种国债、基金、保险产品。

第四,各种优先优惠措施。这是银行为稳定财富管理客户资源、争取更多的客户而设计的附带服务,可以视为餐前小食、餐后甜点。这些服务均是免费提供。作为银行的财富管理客户,一般可以享受到优先办理各项业务,优先提供各种紧俏投资理财产品(如预留国债额度),享受多项业务费用减免等服务。银行的财富管理客户多属于社会中高级收入阶层,这些彰显身份的优惠服务和贵宾待遇对他们来说还是具有相当吸引力的。

最后,企业资产管理业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企业资产管理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为企业提供日常财务监理、资金调拨等账户管理服务,以及为企业兼并收购、债券及票据发行、基金托管、工程造价咨询等提供顾问服务。

二、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认识

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在货币经营和信用活动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因素的影响,使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招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银行业务发展和人们对金融风险认识不断加深的产物。最初,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主要偏重于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强调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这主要是与当时商业银行业务以资产业务,如贷款等为主有关。20世纪60年代以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转向负债风险管理方面,强调通过使用借入资金来保持或增加资产规模和收益,既为银行扩大业务创造了条件,但也加大了银行经营的不确定性。20世纪70年代末,国际市场利率剧烈波动,单一的资产风险管理或负债风险管理已不再适用,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应运而生,突出强调对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协调管理,通过偿还期对称、经营目标互相替代和资产分散实现总量平衡和风险控制。80年代之后,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存贷利差变窄、衍生金融工具被广泛使用,银行风险管理有了新的内容。表外风险管理理论、金融工程学等一系列思想、技术逐渐应用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在风险管理方法上更多地应用数学、信息学、工程学等方法,进一步扩大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内涵。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正式出台并不断完善,标志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统一。在1997年9月颁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中,商业银行风险分类为信用风险、国家和转移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奉献。其中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是目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对象。

(1)信用风险,是指合同的一方不履行义务的可能性,包括贷款、拆借、贴现及结算等过程中交易对手违约所带来损失的风险。

(2)市场风险,是指市场价格的变化使头寸蒙受损失的风险,包括利率、汇率、价格的波动风险及金融产品价格风险等。

(3)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或规章制度),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三、财富管理业务中的信用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中的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信用体系的缺失,导致商业银行无法全面了解客户的资信。因此,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以及行内的征信系统,是财富管理业务中信用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

从财富管理业务下游的客户端来说,由于财富管理业务中的短期融资业务离不开对个人和企业信用评估,因此要尽快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和商业银行内部的征信系统,便于商业银行选择优质的目标客户,减少融资性业务的风险。

首先,从整个市场环境上说,要动员整个社会的资源,建立一套系统的自信调查制度和信用评估制度。上海等一些地方近几年对此进行了认真探索,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应当进一步扩大试点城市的范围,由中央银行、财政税务部门和劳动人事部门共同配合,并与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合作,建立健全的消费信贷保证体系。通过各种监控保证措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防范化解风险。

其次,针对我国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的现实情况,商业银行应当全面整理客户资料,筹组和完善行内征信系统。商业银行还可以在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兼业合作的同时,做到咨询共

享,利用合作机构的客户信息,扩充行内的征信系统。

四、财富管理业务中的市场风险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市场风险上。按照有关规定,银行、证券、基金、信托等理财方式都不允许承诺最低收益,而商业银行在最初宣传销售理财产品时,为了吸引客户,所推出的理财产品普遍以保本、收益保底来招揽客户,过于强调对“保底收益”的承诺。这就要求产品发售银行必须在瞬息万变的债市和票据市场上,具有足够的风险承受能力,否则将会使银行被迫承担价格与利率波动的相应风险。同时,产品的同质化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各家银行不可避免地陷入价格战,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不断走高。收益率持续走高的理财产品需要在市场上找到足以支撑的投资组合,如果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率,亏损的差额就必须由银行自己承担。

防范和管理市场风险就是要求商业银行注意财富管理业务创新中蕴涵的风险,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首先将市场风险的监管对象延伸到由本币到外币,由境内到境外,由表内到表外,由简单产品到复杂的衍生产品。其次,在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自营与、前中后台之间建立有效的风险隔离带。特别要将商业银行开立在中央结算公司的自营资金账户和代客理财资金账户实行严格的分离,建立风险防火墙。此外,要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准确的向客户披露财富管理业务中各项创新产品可能发生的风险,不要误导客户,只谈收益、不谈风险。

财富管理业务的风险管理除了在业务操作办法和制度中予以防范外,需要从风险总量上予以控制,制定财富管理业务的风险额度管理制度,即确定某项中间业务能够承担的风险总额。该风险额度的确定应当与该业务在一段时期内的收益水平结合起来考虑。

五、财富管理业务中的操作风险管理

目前,我国不少商业银行为了大力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对员工下达一定的客户数量指标,按任务完成情况来评判员工的业绩。这就导致商业银行出现了只重客户数量、不重客户质量,大批招揽客户的局面。这从表面上看是扩大了银行的客户群体,增加了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实际上却无形中加大了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风险。从业务的操作风险角度看,这一业绩考核机制不符合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长远发展。因此,应当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富管理业绩考核机制。

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部门是直接面对客户的营销服务部门,具备资源整合的功能,而不是用来推销某一种或几种特定的产品。因此,银行考核财富管理从业人员的标准不是拉存款数和拉客户数,而应当是销售各种理财产品给银行带来的利润数。这样,财富管理从业人员的自由度比较大,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客户的需要推荐产品,客户的满意度也会比较高。总之,对于银行财富管理部门的考核适宜直接和其效益挂钩,在按照区域、业务和客户三种进行考核方式中选择按照客户贡献度来考核,并同具体业务经办部门区别对待。

此外,商业银行还要加强和完善财富管理业务的风险控制授权制度,建立健全一整套规章制度权限和财富管理业务评审小组。该小组可由相关业务处室的专家组成,对新的财富管理业务的客户进行全面评估与审核,寻求客户利益、特点与产品的最佳结合点,使财富管理业务给银行和客户所带来的风险最小化。特别是对于涉及到有关个贷方面的操作,要充分考虑其从审批、发放、跟踪管理等一系列操作过程中的遵循性要求,努力实现全程电脑规范化管理操作要求。

六、加强兼业合作的风险管理

从业务合作方看,应当加强财富管理业务中的银证、银基、银保、银信等兼业合作的风险管理,建立有效的防火墙。

对于财富管理业务上游的理财产品端来说,其风险主要体现在兼业合作上。

兼业合作一方面带来了财富管理业务的创新,另一方面也加大了风险在各金融机构之间传递的可能性。商业银行应当在兼业合作方之间建立一个防火墙,将风险有效隔离在商业银行之外,从而有效的预防跨行业风险传染。

(1)银证、银保联合,以及银行同基金、信托合作开发理财产品时,首先应当充分了解、掌握证券市场、保险市场、信托市场本身所具有的风险。

(2)其次,要全面了解作为合作方的有关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的资信,以及具体的经营、盈利情况。

(3)再次,要对合作事宜进行深入的可行性研究,充分考虑合作时银行自身所能承受的风险和所期望的利润。

(4)在进行兼业合作之前,应当明确商业银行在合作中的地位,规定商业银行在合作中的职责,同时明确规定财富管理业务产品出现意外时商业银行的责任有哪些,防止发生跨行业风险传染。

(5)财富管理业务的兼业合作还应当重视合作中和合作后的监管,监督资金的流向,防止合作方挪用资金,阻止合作方违规操作;同时通过事后监管,了解客户对理财业务的反馈意见,为兼业合作的继续开展打下基础。

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才刚刚起步,面临着基金、证券、保险、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激烈的市场竞争,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充分认识并发挥自身的优势,树立正确的市场定位,从客户价值最大化出发,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深层次合作,共同设计财富管理业务产品,注重风险防范,推行财富管理中心加财富管理专家的服务模式,实行差别化服务,分阶段、稳步的推进财富管理业务的健康发展。

【摘要】“财富管理”是近年来在我国金融服务中出现的一个新名词。近十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个人可支配收入大幅度提高。人们希望借助财富管理服务,在资金供应上寻求安全与保障,在投资决策上得到专业建议。同时,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促使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全面合作,为开展综合财富管理服务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财富管理业务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同时,也存在巨大的风险。为此,研究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风险管理,提高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财富管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落实《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2002-04-22.

[2]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2004,2005-1-13.

供应商财务风险管理第7篇

以下几个主要问题正在使供应链风险更加普遍:在当今经济中监控风险的传统方法的无效性;压榨供应商使企业成本削减的规则;财务部门和采购部门的分离。

监督风险的老方法巳不再有效。仅仅监控供应商的信用评级或者让分析师对供应基地进行年度,甚至季度财务收支审计通常会忽略日常交易中的早期预警信号。在当前风云变幻的经济环境之下,许多公司还没有使用与之相适应的监督风险的方法。2009年11月,巴斯威尔(Basware)完成了一项跟踪研究,阐明了全世界的CFO和CPO(首席采购官)们面临的包括供应商风险在内的战略问题和挑战。有趣的是,在之前进行的“控制的成本”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公司都错误地致力于识别他们供应链中主要的破坏性事件,却没有解决更小的、增量问题方面的更有可能发生的风险,比如供应商在产品质量和服务方面的偷工减料,或者努力用别的方式满足客户的需求。

削减成本“新标准”的现行经营方式加剧了未能实施持续供应商监管所引起的问题。目前,公司实施有效成本削减措施的急迫性超过了对长期投资的关注度。一些行业(比如汽车制造业)为了缩减短期开支正在与供应商进行艰难的谈判,但是这些供应商需要确保收支相抵。当供应商被迫屈从不切实际的要求和显著的价格下降时,他们的现金流、获利能力,甚至生存能力都会受到影响。在对CFO和CPO的采访中,我们发现他们大多都关注供应链方面因为不停的成本削减而导致的不稳定性,并且他们也正在努力采取措施使供应商在不受影响的情况下保持低成本,比如通过自动化提高效率。

财务和采购分离的风险

增加供应链风险的另一个因素是CFO和CPO之间的分离。财务部和采购部之间的矛盾主要集中于所有权问题、权限和透明度,在谁该负责的问题上以及谁应该拥有供应链所有权的分歧上缺乏清晰度。

对CFO和CPO来说,在他们不知道应收账款(AP)和采购方面真正发生了什么,以及没有接近财务价值链关键信息的通行证的情况下,而在解决供应链风险方面变得真正的有效率和有经验是困难的。CFO和CPO需要实时观察公司在多个领域,比如厂商、地区、货币和行业等披露的信息(比如现金流和供应基地方面的信息)。公司还需要一定的可视性来满足法规和政策需要。没有适当的可视性和一方对另一方的购买一支付功能的控制,公司不会注意到未记账的负债,他们不会知晓钱花在哪些方面以及如何花的,并且他们也不能有效地管理开支和现金流。当采购部门拥有公司支出计划的信息时,应付账款就可以反映钱实际上是如何花的以及花在哪些方面,即支出管理计划是如何实施的。只有在公司采购和应付账款程序都可见的情况下,有关供应商风险的重要信息才是容易取得的。风险的预警信号可以从供应商在采购和应付账款方面的表现识别出。例如现金流少的供应商可能有着较高的破产风险,会要求更短的支付期限以及为了让买者提前支付而授予更高的折扣。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CFO认为供应商的稳定性是财务战略中--的一个主要风险,但是他们并没有充分认识到采购对保持组织财务状况健康的价值。实际上,除了最小化风险以及确保供应商的稳定性,采购还能找到节省开支的方法,比如巩固供应商、获取数量优惠和提前付款折扣等等。举个例子,一个公司可能同时有几个供应商在提供同种商品或者产品,通过锁定订货在少数几个供应商,则可能协商出更好的总体价格以及更满意的付款期限。

怎样管理风险

许多世界级的公司能够识别和管理供应链的风险,以下是对他们进行得最好的实践的总结以及印地安那大学凯莱商学院经营管理专业副教授马克弗洛里奇提出的有关如何有效控制风险的建议。

内部审计队伍定位风险。内部审计员经常被许多职责压得喘不过气来。这些职责包括分析运营的有效性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防止和调查舞弊,确保财产的安全,以及遵守法律和规章。在如此沉重的职责压力下,内部审计员通常会把供应风险放在比较次要的地位。然而对于一个内部审计组来说,在分析应付流程和供应商风险方面担任一个关键角色是重要的。企业不应该认为供应链风险仅仅是采购、财务或者是经营方面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商业运作的许多领域一从基本的采购到IT共享服务的外包、人力资源和生产制造。通过建立一个采购一付款的平台,采购部和财务部能帮助内部审计人员识别供应链上潜在的风险领域。他们还可以帮助识别出隐藏着不稳定性的供应商行为,比如强烈要求更短的付款期限,或者是给予更大的提前付款折扣。

打破财务和采购之间的障碍。只有通过战略合作,这两个部门才能做出对公司总体有益的决策。CFO和CPO在很多方面都有共性和相同的目标,比如缩减开支,监测和控制风险,巧妙得利用技术和过程以取得更大的透明度和更大的价值。CFO和CPO可以通过合作有效地削减开支,获得关键的可见性和控制,减少潜在的债务。在购买一支付整个循环过程中透明度高的企业最有能力管理和监测风险,并且从经济衰退中脱离出来进入最佳状态。打破CFO和CPO之间的障碍可能具有挑战性,但以下几条建议可以让这两个部门有效地联合起来解决供应商风险和其他关键问题:

创立一个大股东的指导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主要负责协调和关注购买一支付过程的合作。让财务经理、采购经理、CFO、CPO等中高级管理人员加入这个委员会是非常重要的。

明确委员会要达到标准的和目标。根据目标分配角色和任务,并定期开会以检查进展情况。

确保所有花销、供应商、付款和其他相关的即时数据对每个人都可见。当主要的财务决策制定者对花销和采购一付款的流程有着既独特又统一的见解时,他们便能识别出重要问题和关键领域,从而制定出更好的财务决策。

根据之前的研究,自动化水平越高的公司财务和采购之间的融合性越好。

使整个财务价值链可见。企业正在运用自动化方法使购买一支付流程可见,这种方法包括收集相关信息(通常来自ERP和财务系统),和在这些相关信息基础上进行分析、报告和决策。如果从购买计划到结账等与企业支出相关的所有方面都可见,就能通过数量折扣和其他活动来识别出自己的支付习惯和发现削减支出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观察供应商的行为迹象来识别潜在的风险。

采购一支付的自动化流程――从供应商选择、合同管理、购买、供应商协作到自动计价――提高了信息的可见性,并且使财务和采购方面的专家能及时获得准确一致的信息。自动化除了有助于企业监测、管理和改善供应商关系之外,还能帮助企业管理开销、现金流和营运资金。企业通过观察购买和发票信息来识别供应商在

质量和交货方面任何潜在的变化,并依照这些信息调整支付和其他条款来帮助有需要的供应商。

积极寻找供应商的行为迹象。如果财务价值链可见,可以通过分析供应商的行为动态来预测风险。根据度量的标准,诸如潜在的质量问题或供应商绩效问题亮起的红灯就可预见。使用自动化系统可以根据设计好的KPI来收集行为问题方面的信息,比如采取折扣的趋势、支付条款的变化、交货日期、交付准确数量和质量的货物、在发票到期之前频繁催款等行为问题;使用自动化系统可以审核带有印花的供应商运输票据――把订单同零售商实际运送到仓库的货物以及他们实际上签单的货物进行比较。供应商行为动态方面的信息会让公司对他们日常的财务状况有更好的了解。把这些信息同财务和银行数据结合起来,就会获得任何问题的早期预警信号。

对供应商进行排序。确定哪些供应商是经营中最重要的。例如负责大部分订货的供应商和提供关键商品和服务的供应商。一旦对供应商进行了排序,就能确定如何同顶级供应商保持伙伴关系来支持公司业务的稳定。

使用自动化方法收集有关供应商风险的关键信息。五方向匹配法使公司能够确保购买一支付整个流程的以下所有环节都连贯一致:账单、交货的时间、货物的质量和数量、合同条款、发票。购买一支付软件能自动匹配和核对一张发票的五个方面:发票信息、采购订单、收到的货物、质量检测和一个完整的跟踪审计。既然五方向匹配法对所有的商业运作都重要,毫无疑问它在全球供应链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全球供应链中,订单从世界的一端传递到另一端可能间隔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此外先进的自动化系统还能进行多方向匹配,在多方向匹配法中,除了那五个标准,任何一个匹配点都可以包括在购买一支付链中,例如公司可以校验违反任何既定商业规则的发票,这些商业规则可以是:公司政策和实践(实际合同)、购买合同之类的合法的具有约束力的合约、记账规则、采购凭证(如电子订购单、货物收讫回执等)以及供应商信息之类的基本数据。

供应商财务风险管理第8篇

【关键词】财富管理 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一、关于财富管理业务的理解

(一)财富管理的含义

财富管理是指以客户为中心,设计出一套全面的财务规划,通过向客户提供现金、信用、保险、投资组合等一系列的金融服务,将客户的资产、负债、流动性进行管理,以满足客户不同阶段的财务需求,帮助客户达到降低风险、实现财富增值的目的。

财富管理的核心是:以客户为中心,合理分配资产和收入,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积累,更要考虑财富的保障。在外延上可以包括对个人的财富管理和对 企业 的资产管理。

(二)财富管理业务与一般意义上的理财业务的区别

“财富管理”是近年来在我国金融服务业中出现的一个新名词。“财富管理”,顾名思义,就是管理个人和机构的财富,也可以简单概括为“理财”,但有区别于一般的理财业务。“财富管理”的出现划分了我国金融服务业的两个不同的理财业务时代:一个是早期的理财业务时代;另一个则是经过发展与改进的成熟的理财业务时代——财富管理时代。

一般意义上的理财业务属于早期的理财概念,它的营销模式是以产品为中心,金融机构(主要指商业银行)通过客户分层、差别化服务培养优质客户的忠诚度,从而更好地销售自己的产品;而财富管理业务则是以客户为中心,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根据客户不同人生阶段的财务需求,设计相应的产品与服务,以满足客户财富管理需要,这些金融机构成为客户长期的财富管理顾问。财富管理业务属于成熟的理财业务。

财富管理与一般意义上理财业务的区别主要有三点。

其一,从本质上看,财富管理业务是以客户为中心,目的是为客户设计一套全面的财务规划,以满足客户的财务需求;而一般意义上的理财业务是以产品为中心,目的是更好的销售自己的理财产品。

其二,从提供服务的主体来看,财富管理业务属于成熟意义上的理财业务,它的主体众多,不仅限于银行业,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都在推出财富管理业务。一般意义的理财业务多局限于商业银行所提供的传统业务和中间业务。

其三,从服务对象上说,财富管理业务不仅限于对个人的财富管理,还包括对企业、机构的资产管理,服务对象较广;而一般意义的理财业务处于理财业务发展的较早阶段,作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一类金融产品推出,主要指的是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产品的打包,服务对象多为私人。财富管理的三个鲜明特征“以客户为中心”、“服务主体众多”以及“服务对象较广”,使它区别于一般意义的理财业务,成为理财服务的成熟阶段。

(三)我国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主要内容

目前各家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品种丰富,品牌各具特色,然而服务内容大多类似,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账户管理服务。利用银行便利的短期融资条件和先进的 电子 清算系统,为客户提供存取款、投资、贷款、结算、智能转账等服务。这是财富管理服务中最基本、最简单的内容。对于银行的财富管理客户,这些服务基本上免收服务费用。

账户管理服务是以信用卡作为载体的。现阶段招行“金葵花”理财也是紧密结合其领先国内同业的信用卡的技术优势,同时与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多条服务渠道配合推出的。财富卡体现了财富管理业务的第一大要素——资金集中,财富卡的推出一方面推进了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消费、透支等信用卡业务的发展。

其次,交易类服务。这是目前银行用来吸引客户的主要财富管理业务,也是银行财富管理业务中的强项。包括人民币理财业务和外汇理财业务。

(1)人民币理财,是指银行用散户集合的大基数本金购买收益高于普通凭证式国债的记账式国债、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央行票据等收益更高的产品。由于银行在操作上涉及了一些普通投资者无法投资的业务,像银行间债券市场产品等,其预期收益率一般高于传统的短期储蓄存款。中行、工行、建行最近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起点金额都是5万元,收益各有所不同,但利率都高于相应期限的储蓄存款。

(2)银行所拥有的庞大的外汇交易平台和金融衍生业务的交易资格是其能够设计出丰富的外汇理财产品的前提条件。外汇理财产品实质是银行利用衍生产品交易帮助客户提高资产的收益率。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外汇理财业务一方面有利于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留住外汇存款客户;另一方面银行可以充分利用已有技术、人力、客户资源,通过开发外汇理财业务潜力,拓展新的盈利空间。

再次,财富管理顾问服务。银行依靠自身在资讯和人才方面的优势,以及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的广泛合作,为客户提供理财规划、投资建议、金融咨询等一系列的理财顾问服务。财富管理顾问服务是财富管理的高级阶段。其实施载体是一对一、一站式的客户经理服务。提供的是针对客户的预期收益率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所量身定做的、独一无二的财富管理计划。财富管理计划中为客户设计的投资产品多为银行特有的金融产品,如储蓄、外汇买卖,以及银行的各种国债、基金、保险产品。

第四,各种优先优惠措施。这是银行为稳定财富管理客户资源、争取更多的客户而设计的附带服务,可以视为餐前小食、餐后甜点。这些服务均是免费提供。作为银行的财富管理客户,一般可以享受到优先办理各项业务,优先提供各种紧俏投资理财产品(如预留国债额度),享受多项业务费用减免等服务。银行的财富管理客户多属于社会中高级收入阶层,这些彰显身份的优惠服务和贵宾待遇对他们来说还是具有相当吸引力的。

最后,企业资产管理业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企业资产管理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为企业提供日常财务监理、资金调拨等账户管理服务,以及为企业兼并收购、债券及票据发行、基金托管、工程造价咨询等提供顾问服务。

二、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认识

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在货币经营和信用活动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因素的影响,使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招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银行业务发展和人们对金融风险认识不断加深的产物。最初,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主要偏重于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强调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这主要是与当时商业银行业务以资产业务,如贷款等为主有关。20 世纪60 年代以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转向负债风险管理方面,强调通过使用借入资金来保持或增加资产规模和收益,既为银行扩大业务创造了条件,但也加大了银行经营的不确定性。20 世纪70 年代末,国际市场利率剧烈波动,单一的资产风险管理或负债风险管理已不再适用,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应运而生,突出强调对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协调管理,通过偿还期对称、经营目标互相替代和资产分散实现总量平衡和风险控制。80 年代之后,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存贷利差变窄、衍生金融工具被广泛使用,银行风险管理有了新的内容。表外风险管理理论、金融工程学等一系列思想、技术逐渐应用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在风险管理方法上更多地应用数学、信息学、工程学等方法,进一步扩大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内涵。1988 年,《巴塞尔资本协议》正式出台并不断完善,标志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统一。

在1997年9月颁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中,商业银行风险分类为信用风险、国家和转移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 法律 风险和声誉奉献。其中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是目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对象。

(1)信用风险,是指合同的一方不履行义务的可能性,包括贷款、拆借、贴现及结算等过程中交易对手违约所带来损失的风险。

(2)市场风险,是指市场价格的变化使头寸蒙受损失的风险,包括利率、汇率、价格的波动风险及 金融 产品价格风险等。

(3)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或规章制度),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三、财富管理业务中的信用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中的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信用体系的缺失,导致商业银行无法全面了解客户的资信。因此,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以及行内的征信系统,是财富管理业务中信用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

从财富管理业务下游的客户端来说,由于财富管理业务中的短期融资业务离不开对个人和 企业 信用评估,因此要尽快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和商业银行内部的征信系统,便于商业银行选择优质的目标客户,减少融资性业务的风险。

首先,从整个市场环境上说,要动员整个社会的资源,建立一套系统的自信调查制度和信用评估制度。上海等一些地方近几年对此进行了认真探索,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应当进一步扩大试点城市的范围,由中央银行、财政税务部门和劳动人事部门共同配合,并与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合作,建立健全的消费信贷保证体系。通过各种监控保证措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防范化解风险。

其次,针对我国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的现实情况,商业银行应当全面整理客户资料,筹组和完善行内征信系统。商业银行还可以在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兼业合作的同时,做到咨询共

享,利用合作机构的客户信息,扩充行内的征信系统。

四、财富管理业务中的市场风险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市场风险上。按照有关规定,银行、证券、基金、信托等理财方式都不允许承诺最低收益,而商业银行在最初宣传销售理财产品时,为了吸引客户,所推出的理财产品普遍以保本、收益保底来招揽客户,过于强调对“保底收益”的承诺。这就要求产品发售银行必须在瞬息万变的债市和票据市场上,具有足够的风险承受能力,否则将会使银行被迫承担价格与利率波动的相应风险。同时,产品的同质化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各家银行不可避免地陷入价格战,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不断走高。收益率持续走高的理财产品需要在市场上找到足以支撑的投资组合,如果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率,亏损的差额就必须由银行自己承担。

防范和管理市场风险就是要求商业银行注意财富管理业务创新中蕴涵的风险,在 经济 全球化的背景下,首先将市场风险的监管对象延伸到由本币到外币,由境内到境外,由表内到表外,由简单产品到复杂的衍生产品。其次,在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自营与、前中后台之间建立有效的风险隔离带。特别要将商业银行开立在中央结算公司的自营资金账户和代客理财资金账户实行严格的分离,建立风险防火墙。此外,要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准确的向客户披露财富管理业务中各项创新产品可能发生的风险,不要误导客户,只谈收益、不谈风险。

财富管理业务的风险管理除了在业务操作办法和制度中予以防范外,需要从风险总量上予以控制,制定财富管理业务的风险额度管理制度,即确定某项中间业务能够承担的风险总额。该风险额度的确定应当与该业务在一段时期内的收益水平结合起来考虑。

五、财富管理业务中的操作风险管理

目前,我国不少商业银行为了大力 发展 财富管理业务,对员工下达一定的客户数量指标,按任务完成情况来评判员工的业绩。这就导致商业银行出现了只重客户数量、不重客户质量,大批招揽客户的局面。这从表面上看是扩大了银行的客户群体,增加了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实际上却无形中加大了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风险。从业务的操作风险角度看,这一业绩考核机制不符合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长远发展。因此,应当建立一套 科学 合理的财富管理业绩考核机制。

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部门是直接面对客户的营销服务部门,具备资源整合的功能,而不是用来推销某一种或几种特定的产品。因此,银行考核财富管理从业人员的标准不是拉存款数和拉客户数,而应当是销售各种理财产品给银行带来的利润数。这样,财富管理从业人员的自由度比较大,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客户的需要推荐产品,客户的满意度也会比较高。总之,对于银行财富管理部门的考核适宜直接和其效益挂钩,在按照区域、业务和客户三种进行考核方式中选择按照客户贡献度来考核,并同具体业务经办部门区别对待。

此外,商业银行还要加强和完善财富管理业务的风险控制授权制度,建立健全一整套规章制度权限和财富管理业务评审小组。该小组可由相关业务处室的专家组成,对新的财富管理业务的客户进行全面评估与审核,寻求客户利益、特点与产品的最佳结合点,使财富管理业务给银行和客户所带来的风险最小化。特别是对于涉及到有关个贷方面的操作,要充分考虑其从审批、发放、跟踪管理等一系列操作过程中的遵循性要求,努力实现全程电脑规范化管理操作要求。

六、加强兼业合作的风险管理

从业务合作方看,应当加强财富管理业务中的银证、银基、银保、银信等兼业合作的风险管理,建立有效的防火墙。

对于财富管理业务上游的理财产品端来说,其风险主要体现在兼业合作上。

兼业合作一方面带来了财富管理业务的创新,另一方面也加大了风险在各金融机构之间传递的可能性。商业银行应当在兼业合作方之间建立一个防火墙,将风险有效隔离在商业银行之外,从而有效的预防跨行业风险传染。

(1)银证、银保联合,以及银行同基金、信托合作开发理财产品时,首先应当充分了解、掌握证券市场、保险市场、信托市场本身所具有的风险。

(2)其次,要全面了解作为合作方的有关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的资信,以及具体的经营、盈利情况。

(3)再次,要对合作事宜进行深入的可行性研究,充分考虑合作时银行自身所能承受的风险和所期望的利润。

(4)在进行兼业合作之前,应当明确商业银行在合作中的地位,规定商业银行在合作中的职责,同时明确规定财富管理业务产品出现意外时商业银行的责任有哪些,防止发生跨行业风险传染。

(5)财富管理业务的兼业合作还应当重视合作中和合作后的监管,监督资金的流向,防止合作方挪用资金,阻止合作方违规操作;同时通过事后监管,了解客户对理财业务的反馈意见,为兼业合作的继续开展打下基础。

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才刚刚起步,面临着基金、证券、保险、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激烈的市场竞争,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充分认识并发挥自身的优势,树立正确的市场定位,从客户价值最大化出发,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深层次合作,共同设计财富管理业务产品,注重风险防范,推行财富管理中心加财富管理专家的服务模式,实行差别化服务,分阶段、稳步的推进财富管理业务的健康发展。

供应商财务风险管理第9篇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传统商务是一种现货交易模式,主要采用传统的交易与支付方式进行。在传统商务模式下,交易双方从洽谈、签约到付款这一系列的交易过程都是在面对面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也是其与电子商务最大的不同。在电子商务时代,交易双方的交易行为都是通过网络和相应的平台进行的,直到交易行为完成,双方都不需要见面。尽管电子商务为企业的交易提供了更为快捷和方便的途径,但与此同时,其带来的财务风险也不容小觑。因为电子商务下的交易活动,大多是大量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的,整个交易过程更多的被电子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了,在减少了交易环节的同时,交易过程的可控性也减弱了,这就给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着重论述电子商务时代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对策,希望能为电子商务时代下人们的商务活动提供更为可靠和安全的支撑。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文研究内容和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国内外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现状,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寻找新的角度进行阐述和理解;第二,电子商务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从实际出发,深入了解当前企业在电子商务交易中的财务管理状况;第三,从以上了解到的资料和实际入手,深入探析电子商务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着重从企业的存筹资用资信用风险和产品定位、营销风险两点出发,并就此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基于以上研究内容,本文主要采用的是文献研究法和资料分析法,在财务管理理念和形式的创新这一部分还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相比于我国,西方国家对财务管理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也更为丰富。目前,已经形成了各方面都比较完善的财产风险控制体系。同时,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关于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方面的研究也出现了很多,并且都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越来越多的企业财务管理软件平台的出现也预示着电子商务时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将逐渐走向信息化和系统化,例如,Oracle 开发的Toarele 财务管理应用软件,一面世就得到广泛应用,该软件拥有强大的数据分析整合能力,能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取出关键数据,进而对企业的降低财务风险提出建议,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有很大的帮助。我国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相关文献的研究对多集中于财务管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上。相对,对电子商务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的研究比较少,更没有对财务风险理论应用的系统进行研究。总的来说,国内外关于电子商务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方面的研究有很多,但都是基于财务管理软件的开发,或是针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因此,本文的研究是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

二、电子商务时代企业财务管理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顾名思义是一种商务活动,这种商务活动是以商品交换为核心内容,以信息技术为重要依托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相比,相同的是两者都是以商品交换为核心内容,不同的是进行商品交换的手段和途径,电子商务活动的整个交易过程都要依托信息技术建立的平台来进行,各个环节都更加电子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交易双方不需谋面即可完成货物选择、传递、货款支付等过程,更加方便、快捷。

2.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来说,财务管理就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这项工作是在遵循企业整体经营目标的前提下,对投资、融资及经营中现金流量的管理。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二)电子商务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1. 财务管理理念和形式的创新

近年来,企业流程再造理论逐渐应用于电子商务企业的财务风险规避措施中,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企业致力于通过改变企业运作流程,来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的新发展,避免财务风险。改变企业的运作流程首先要从货物的流通开始,在电子商务时代,物资的流通更加便捷,此时企业的整个供应和销售链的信息需要实现全面共享,进而使整个交易环节中的供应、生产和销售,甚至于售后都能有一个非常及时的反馈。电子商务时代的货物交易,能有效降低企业的资金和货物储备要求,减少企业的资金成本和库存压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宽松的条件。简单来说,电子商务企业的生产原材料、产品和成品的库存量随时都可以趋近为零,而这是传统商务交易中绝对不能出现的情况。同时,电子商务企业真正依据客户的需求来调整生产计划,实现按需生产,有效防止货物的积压和过时等问题。然后是在企业资本流动方面,与传统商务不同的是,电子商务企业的风险抵抗能力增强,此时企业可以尽量将自身的流动性比率控制在1 左右,也就是尽量缩小企业资本额与短期债务额之间的差距,甚至于将这种差距缩小为零。

2. 企业面临各种财务风险

我国的财务风险理论是直到21 世纪才开始被提出的,目前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集中在信用风险、资金风险和技术风险方面。信用风险主要是由于电子商务交易的模拟性而产生的,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出现和繁荣是必然的,但新事物出现也必定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如电子商务交易中可能出现个人信息被盗、信用卡被伪造或者是一些不法分子通过虚拟的平台来对消费者进行欺骗式的交易等,这些都会给企业的信用带来很大的威胁,严重影响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资金风险主要也是通过以上提到的一些途径而产生的。因为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投资不再局限于实物资产,反而更集中于对无形资产的投资。为了使企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解决资金困难,企业往往会通过贷款、发行股票的手段来进行融资,并将这些资金都投入到无形资产中,但因为网络平台的不稳定性和虚拟交易的不确定性,也使得企业的资金存在较大的风险。技术风险主要指在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下,电子商务活动中交易双方的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被栏截、窃听等情况,也可能因网络口令的失窃导致身份信息被破解或者黑客入侵等问题,进而造成企业商业机密泄露,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三、电子商务时代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1. 围绕电子商务建立用资管理系统

电子商务企业的用资管理系统主要用于承担企业的资金管理、融资、支付以及担保等工作,基于互联网时代建立起来的电子商务企业,需要将这一系列的工作建立成一个系统,从而使企业的资金流通更加有保障。企业可以通过用资管理系统来对资金进行长期有条理的规划,并且更好地进行企业的投资和融资等活动。同时,该系统还能实时监控企业的资金流向和总体状况,有效避免企业的资金风险。只有在统一的用资管理系统中,才能使企业内部资金信息及时共享,并且及时发现企业资金存在的问题,及时预测企业资金的变化,为投资融资等行为提供依据,更加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 建立完善财务风险监控和应急方案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存在很大的不同,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电子商务在发展初期,将长时期处于高投入、低回报的经营状态中,甚至于整个企业都处于利润负增长的状态。这种情况下,企业就需要建立一整套财务风险监控和应急方案,以应对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类财务问题。财务风险监控和应急方案没有固定的模式,其建立需要依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包括经营业绩、客户的好评率以及开户数等,还要考虑市场环境、发展趋势、品牌能力、营销能力和目标市场潜力等问题,分析企业所面临的信用风险、业务风险、法律风险、技术风险和金融风险,进而建立起完善的财务风险监控预警系统。该系统将使企业财务风险得到实时的监控和预警,准确反应出企业财务风险状况,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