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通信技术支持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2 09:34:04

通信技术支持

通信技术支持第1篇

[关键词] 技术标准 信息通信技术 政策支持

一、有计划地参与、跟踪和采用国际标准

对国际标准的参与是指积极参与事关中国利益的国际标准审查及相应的国际会议,争取使国际标准反映中国重点领域技术要求。在中国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实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来反映本国技术要求,是投资少见效快的实用策略。

采用、跟踪国际标准是中国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政策,是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出口,加快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措施。国际标准作为世界各国协商一致的产物,反映了国际普遍达到的、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是多边贸易都能接受且最具公正的标准,是解决贸易争端的依据,也是消除贸易技术壁垒的有力武器,更是中国企业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把采用国际标准放在企业技术标准战略的突出位置,是促进中国企业站在国际经济发展的同一平台上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

二、建立适应中国市场的技术标准形成机制

技术标准最终都将由市场来检验自己,所以标准的市场导向非常重要。这个市场导向一是指标准影响的产业和产品最终都将由市场上的消费者来决定;二是指标准制定应该以企业作为主体。企业要逐渐取代政府成为制修订标准的主体;标准作为一种特殊的技术产品,其设定过程应该公开、透明并成为企业、广泛参与的产物;政府应由标准制修订的直接组织者逐渐成为标准和标准化工作的监护人、委托人和用户;标准生产中的各项投入不但要准确核算,也要开辟多种渠道,合理解决。与此同时,标准在实施时,既要满足公众利益的需要,不以盈利为目的,也要适当地收取成本,实现投入和产出的良性循环。在这种机制下,各类标准化的技术委员会将不再具有行政色彩,而成为像ETSI那样的标准的组织和协调机构。整个标准化生产体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各级标准化组织靠生产技术标准这种特殊产品为政府和全社会提供公益,并从中获取相应的回报,实现自身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实施“技术创新化-创新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许可化”策略

以专利为核心的知识产权在现代ICT标准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核心专利、版权、标识等知识产权都会成为标准竞争的利器。通过推广形成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知识产权能够借助于技术标准的扩散获得权利人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激励政策至关重要。同时,逐步建立完善本国的知识产权政策,要将知识产权政策、产业研发创新政策和标准化政策协调起来,通过将企业的创新技术融入标准中,将企业的研发优势延续到产品开发中,进而获得市场优势。尤其是作为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寻求标准突破策略。即利用产业转型、产业融合或者产业扩展机会,积极寻求标准的制定。而这种机会主要是由于ICT技术彻底创新和融合导致的产业标准构架的重构造成的。在ICT技术开发的初始就要有计划地将企业专利工作、标准化工作与创新研发工作同步。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同时,力争把这些专利渗入到相应的国际标准中去,通过标准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知识产权的效用。

四、建立自愿联盟性标准

政府是技术标准体制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欧盟的标准化运作模式,积极寻求政府参与标准化的程度和有效的方式,是中国标准政策亟需明确和解决的问题。首先,各级政府标准化管理部门应通过对系列标准的宣贯实施,推动企业建立一个完善的、先进的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标准体系,为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奠定基础。第二,鼓励企业在采用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制定高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的企业标准,并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反映到标准中去。第三,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参加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支持企业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标准推荐为国际标准草案,争取成为国际标准。通过政策鼓励企业借鉴国外企业的有益经验,采用研发联盟、技术联盟的方式集中人力、物力研发ICT相关技术。第四,建立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为企业快速便捷地获得最新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信息提供服务。第五,加强国际标准化人才的培训,协助企业培养一批熟悉国际标准审议规则并具有专业知识的标准化人才。第六,通过非政府途径,建立政府间接干预的标准化的市场协调机制。

中国大多数企业研发能力较差且拥有核心知识产权较少,依靠单个企业建立一个拥有市场扩散能力的标准显然是不现实的。2G移动通信的实践证明,开放的兼容性联盟标准更能够在标准竞争中取得优势,欧洲开放式的联盟标准或混合标准方式是较为有效的标准形成和运作模式,它是美国市场事实标准和日本法定标准模式间有效的折中,能够相对较大限度的扩大公共利益和私有知识产权之间两难折中的范围。这样,在兼容性联盟标准中,几个企业互相制约,不会形成某个企业对标准的垄断,从而破坏公共利益的结局。同时,企业之间通过交叉许可解决了知识产权与标准制度冲突的难题,又能够获得最大的市场力,为下一步标准扩散打下基础。尤其对于研发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均有限的中国企业,建立技术联盟既可分摊高额的开发成本,分散新技术开发和标准化的不确定性风险,又可以获得兼容标准的网络效应,彼此取长补短,获得事业互补效益。尤其可以减少企业标准之争,达到共赢目的。

参考文献:

通信技术支持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普通话推广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6-0101-03

推广普通话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探索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普通话测试、推广普通话是时展的需要。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使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普通话水平测试成为了现实,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由人工管理走向信息化的里程碑,使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是进一步加强推普工作,使普通话测试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信息化建设及发展

1994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随后普通话水平测试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目前国内每年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人数已超过300万人,且增长速度非常快。原有人工测试方法、测试手段由于存在测试效率低、成本高等缺点,难以推动普通话测试在全国范围内深入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普通话推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语音识别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使普通话水平测试手段信息化成为了可能。国家语委在2007年度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普通话水平测试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具体工作包括两个方面:(1)测试管理的信息化:对测试点、测试员、考生、测试成绩、证书等的信息化管理。(2)测试手段的现代化:开展计算机辅助测试,提高测试效率、降低测试成本、提高测试结果的公证性”。为推动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化建设,国家语委与科大讯飞公司共同开展了“智能语音技术在普通话辅助学习中的应用”项目研究工作,开发了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现已在全国19个省市推广使用。

二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概述

1 系统设计目标及功能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的开发着力于实现普通水平测试工作全过程的信息化,该主要包括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管理系统和国家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两个部分。前者实现的是普通话水平测试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在系统中进行考生报名、测试员打分、成绩管理、数据管理等操作,该系统部署在远程WEB服务器上,相关人员通过浏览器登录,在线完成相应的操作,主要供省中心管理人员、测试站管理人员和测试员使用。后者基于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能对命题说话之外的测试题型实现自动评测,考生在监考机上考试后,系统能自动给出前三项的成绩,主要供测试站操作人员和考生使用。

2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流程

利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实施普通话测试流程如下:

(1)准备工作:测试站启动新一期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下发普通话水平测试通知,组织学生报名:

(2)建立测试任务:根据报名人数,建立测试任务,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向省语委办上传考生数据;

(3)审批测试任务:省语委办审批测试站的测试任务,审批通过后,测试站下载考生数据、试卷等信息;

(4)上机考试:考生在规定时间到机房进行测试,系统自动对考生前三题进行测评,对第四题说话内容进行录音:

(5)上传考生数据:所有考生测试结束,测试站将考生测试数据及前三题评分结果通过WEB上传到省语委办服务器,并向测试员分配测试任务;

(6)第四题评测:测试员通过WEB登录信息管理系统,对考生第四题的命题说话进行在线打分;

(7)复审:管理员根据需要,将考生语音数据通过网络分配给测试员进行复审;

(8)打印证书:测试站打印考生证书,到省语委办盖章后下发给考生。

三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应用实践

2007年12月31日,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批复同意安徽、上海和天津3省市开展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试点,江苏省在2008年开始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我校日前开展了4期7257人次的测试,在实施及应用过程中,在考生报名、测试实施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尝试,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与教务管理系统相结合,加强考前培训,设计合理的测试流水线,确保了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1 与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实现数据共享

利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开展普通话测试,在建立测试任务、上传考生数据时,需上传考生的身份证号、电r照片等信息,如果采用人工录入、照片采集的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出错。我校采取与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务网上报名,报名结束后从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中导出学生的报名数据和电子照片,实现数据共享,既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也减少了录入工作,不需要学生提供电子照片,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

2 利用现有机房开展测试,提高设备利用率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适用于不同的测试模式,可以建立专用测试机房,也可以利用现有机房测试。建设专用测试机房,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测试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机房建设需要相当大的资金投入,用于改造房间和购买设备,同时利用率也很低,在测试之后,机房和设备都处于闲置状态。利用现有机房开展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测试站不需要增加额外设备投入,节省了机房建设场地,也不需购买电脑设备,各测试站可以很快开展计算机测试。将测试软件安装后,对考试机的系统盘进行硬盘保护,减少后期软件的维护工作。

3 加强测前培训,适应测试新模式

在测试前对考生进行考前基础培训,是普通话水平测试顺利实施的基础。在测试过程中,有些考生由于不熟悉测试流程而影响测试整体进度;有些考生因操作方法不正确,如声音太小、麦克佩带不正确导致评测失败;有些考生在第四项说话题时,内容说得过快,不满3分钟就无话可说,导致因“语音空白”过长而扣分,还有的考生出现离题、背稿、无效话语等现象,影响考生成绩。因此在测前进行必要的基础培训,对测试流程进行介绍、演示,讲解机测评分规则,可以避免考生因操作不当或不熟悉测评规则而失分,有利于考生取得好成绩。

4 合理设计测试流程,确保测试的顺利进行

配备相关考务人员,并对考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步骤。在测试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对设备检测、调试到位。设计切合实际的、操作性强的测试流水线,考生报到、抽签、准备、上机考试依次进行,叫号员、

抽签员、监考员及技术人员各司其职,明确分工,测试过程有条不紊。

四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优缺点分析

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项革命性突破,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它带来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1 提高测试效率,降低测试成本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实现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测试、组织和管理的信息化,与江苏省各测试站使用的原有测试管理软件相比,在系统功能、测试效率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

人工测试时,由于受测试员人数限制,每场只能同时测试几名考生。利用系统进行测试,每场测试可以同时测试20名考生,每天大约可测试800名考生,测试效率、规模大幅提高。人工测试每组需配有一个辅助人员,而在利用系统进行测试时,整个考场只需要2名考务人员,测试成本随之降低。使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时,试卷由系统通过网络分发,不需要复印、分发考卷,成绩由系统自动生成,不需要人工录入成绩,工作效率得以大幅度提高。

2 评判更加客观准确

使用计算机辅助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前三项由系统为每位考生进行打分,评分尺度的把握做到全国统一,杜绝了人工打分时可能出现的人情分,使得测试信度进一步得到保证。用系统进行评测,无论测试多少人次,都不会出现人工测试时测试员因为体力、心理等因素产生的波动而出现的误差,最大程度避免了人为因素。

3 实现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信息化

实施计算机辅助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能够实现管理过程和测试过程的信息化,测前报名、测中控制、测后数据整理、考生成绩查询及数据分析等功能都能在系统中实现,提高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当然,在实施和应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系统的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1)对高分段和低分段考生的测评准确度有待加强,如图2所示为我校自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以来的测试成绩等级分布图,在我校所测试的7257名学生中,获得一级甲等的学生数为O,获得三级乙等的学生数也非常少,仅占了总测试人数的0.3%,这与我校实施人工测试时的成绩等级分布相差较大:(2)系统只给出了每位考生的总得分,不能显示单项得分;不能显示具体错误,没有给出考生读错的字、词、语句,考生测试后只知道自己的分数和证书等级,却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发音缺陷是什么,不利于进一步提高其普通话水平:(3)上传考生数据速度慢,不支持断点续传,如果有个别考生数据上传不成功,所有数据要重新上传;(4)测试员在对第四项打分是独立进行的,相互之间不能沟通、协商。

通信技术支持第3篇

【关键词】 4G 移动通信 技术特点 分析 实践应用

前言: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的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给人们带来了无限便利。保证4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系统能够充分的得到科学技术支持,要求工作在这一领域的专业人员能够清晰的认识到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并致力于此项事业的科研。

通过对4G移动通信的技术特点进行观察,不难发现多媒体方式的融合提升了信息传递的速度,高效率的兼容性成功取代了传统通讯模式,带动通信服务进入全新时代。本文针对4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进行分析,在实践应用中总结工作进步途径。

一、4G移动通信技术概念

4G移动通信技术,就是将传统通信系统和网络进行专业的链接,保证在信息传递的速率上得到前所未有的科技成果展现。

4G支持的移动通信系统,成功的与多入多出的技术网络相连接,与此同时还进行与多跳网进行组合,加上无线的局域网络相扶持,做到数据的高速传导。因为4G移动通信技术支持无缝的链接操作执行,保证了独特的工作优势。在这种优势引导下的工作流程更加严谨,不会出现数据传递的不稳定性。

另外,对于数据的保密性质做的更加透彻,不容易受到外来的侵入。因为有完善的保密系统支持,确保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安全性,便可以更多的链接和兼容其他网络和系统的支持。随着人们越来越高的网络应用需求,实现4G移动通信技术的网络支持变得更加重要,而且具备特殊优势的4G网络也更受到人们的亲睐[1]。

二、4G移动通信技术特点

4G移动通信的技术特点有很多,也非常具有通信技术优势。首先,4G移动通信技术支持下的信息传递效率更高。针对当下社会,大数据传递的特殊要求越来越高标准,能够实现大量数据存储和保留的信息平台,需要有良好的流转渠道,4G网络的支持正好符合了当下人们的需求,是传统通信技术的上万倍。

其次,4G移动通信技术支持的通讯方式更加多样化,不单单可以执行电话这项语音功能的通讯,还可以执行电脑能够操作的影响通讯。现代人们对于通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能够充分利用4G网络环境,就能够满足人们对不同时间和空间下执行的影音通信需要。

再者,4G网络支持下的移动通信智能化提升迅速,能够保证高程度的智能操作,可以减少用户不必要的麻烦。4G移动通信技术相当于成为用户的管家,帮助用户记录特殊事件和特别时间,成功的转型成掌上电脑的形式,满足人们随时随地的各种需要。

最后,4G网络支持下的移动通讯技术具备极高的质量。因为4G网络通信技术远远超过之前的2G和3G服务网络,能够超强的覆盖环境,满足通信的质量要求。比如,原本的移动通信支持很难做到画面无延误的清晰,但是现代科技支持的4G网络就可以实现对数据、信息无延误的传递要求,成为当下用户可以信任和使用的终端服务平台[2]。

三、4G移动通信技术实践应用

4G移动通信的技术已经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之中,进行社会实践应用的过程中看到了4G移动通信技术的优势和发展前景。4G移动通信依靠使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进行数据质量的控制,在传递的过程中效率被高速提升。而且,坚持正交频分复用技术还可以实现对数据信息的保存功能,在传递的过程中避免衰落。智能优越的传递性能保证了实践的应用,利用广大移动用户作为检测平台,实现了对性能的高标准要求[3]。

四、结论

当下,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使用移动通信,不仅是因为通讯传递的便利性,还因为不断发展的4G网络能够为人们提供最先进的信息能源。4G移动通信技术支持人们生活的最基本需求,为人们提供快捷服务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我,实现了多媒体的服务网络,能够充分实现服务精神的同时,保障了计算机技术终端管理的需求实现。

全新的信息时代到来,智能化的操作手段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沟通的环境,成为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阶段。综上所述,4G移动通信技术是时展的优秀产物,带动了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还为我国社会提供了一个着眼世界的发展路径。

参 考 文 献

[1]姚志刚.4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中国新通信,2015,08:75-76.

通信技术支持第4篇

关键词:5G移动通信技术;通信工程;应用;研究

5G移动通信技术是在对传统的4G、3G与2G等通信技术特点和优势进行不断总结和改进基础上实现一种新型技术,它也是未来通信工程领域中最为核心的一项技术。现代化生产中,通过将现代生产需求与5G通信的技术功能进行深度融合,从而推动我国各行业生产逐渐向着无人化与少人化方向发展,实现现代化生产与技术研究的全面提升,也是未来人们研究和关注的重要目标领域和发展方向。其中,我国的通信工程建设与发展中,受现代化发展的信息技术等时代背景影响,在各项通信技术研究与工程建设不断提升,从而实现对人们日常生活以及生产的通信建设需求有效满足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下文将围绕5G移动通信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15G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应用优势分析

1.15G移动通信技术

5G移动通信技术,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它是在4G与3G等技术基础上兴起与发展的一种新型技术。对5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特点,有关研究显示,与4G技术相比,5G通信网络的数据传输速度能够达到4G的100倍左右。由此可见,5G移动通信技术的通信传输速度不仅存在大幅的提升,而且其通信质量也具有显著改善,在通信工程领域所受的关注和重视程度更高。此外,根据5G移动通信技术的标准技术参数分析,可知由于其通信传输的标准频谱在中高频段表现较为集中,使其与传统的通信技术相比,虽然具有传输速度更快的特征和优势,但也会导致其覆盖成本增加,同时由于5G通信传输中采用毫米波频率的设置较宽,但存在绕射和衍射不足情况,需要通过对MIMO引入应用来促进其天线增益提升,最终实现网络覆盖的范围拓展。如下图1所示,即为5G组网的基本结构形式。

1.25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优势

对5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优势,与传统的4G技术相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多天线传输优势。5G移动通信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也是当前通信领域中具有较高安全性与覆盖性、传输灵敏性特征的最新技术手段,它在通信传输中通过多天线传输方式,能够实现更加精准的信号传输效果,从而与传统通信技术相比,不仅在传输速度上大幅提升,而且能够实现对新兴资源的有效运用,技术优势更加显著。MIMO技术的引入应用。5G移动通信技术进行传输中进行支持的天线数量明显高出4G技术约十几倍,使其传输基站的信号接收与容纳量显著提升,在一定层面和MIMO技术的多输出与多输入特征基本相似,因此,在不同用户之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情况下,能够通过5G移动通信技术对MIMO的导入应用,从而对各个不同用户的信息传输需求进行有效满足,使其技术应用的作用和优势更加显著。小基站传播优势。5G移动通信技术在通信应用中,其多天线传输形式会造成传输尺寸的不断减少,同时对传统通信技术的大基站传输弊端进行有效避免,通过小基站部署与传输应用,促进其信号传输与覆盖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并在通信网络布置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择与设置,从而形成更加密集与强大的通信网络,为信号传输的质量和效率提升提供支持。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小基站建站与通信应用的功耗与大基站相比更高,因此,在5G移动通信技术应用中进行小基站部署与应用的成本也相对较高。波束成形优势。波束成形技术在通信领域中应用,是通过对有限能量的有效聚集,从而在特定方向实现传输,以对其能量传输过程中的损耗进行降低和控制,同时通过形成很窄的波束,来降低其他信号的干扰影响,并促进传输距离增加。此外,5G移动通信中波束成形技术的应用实现,还能够促进频谱利用率提升,即通过计算对信号传输的最佳路径进行确定后,使其按照设定的传输路线进行传输,以避免信号受到阻碍或干扰时的远距离传输引起的衰减风险发生。

25G移动通信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结合上述对5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征和优势分析,在对5G移动通信技术在通信工程的应用进行研究中,根据实际情况,需要从通信工程建设中对5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和智能通信工程领域的5G移动通信技术应用、物联网通信中的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2.15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

(1)全双工通信技术。全双工通信技术在5G移动通信技术系统中的应用实现,能够促进其通信系统的灵敏性显著提升,同时实现移动通信过程中的频谱运用水平显著提升,且其提升水平能够达到一倍甚至更高,从而对同一地区与同一频谱之间的数据传输进行支持,并降低数据传输中对无功功率的消耗,具有更为显著的通信应用优势。(2)多载波技术。与传统的4G通信技术相比,5G通信移动通信的数据传输速度更快,最大可达到1GHz的标准。而5G移动通信技术的这一特征优势,与当前我国移动通信网络中应用的多载波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应用中,对传统通信系统数据传输的频谱效率以及抗多径衰落等不足有了明显的改善。其中,多载波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能够通过对发送端数据功能和作用和应用,进行滤波器组有效调制,从而在滤波器组的作用和优势支持下,为多载波运行的更加高效与合理性提供支持。(3)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时代,数据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通信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但是,对大数据的有效应用,离不开对数据的存储与计算、加工等处理,同时也需要相应的数据平台进行支持。其中,云计算就是实现大数据应用的支持平台。5G移动通信技术在人们生产与生活领域的应用,也离不开云计算技术的支持和平台应用,与一般的数据处理和应用平台不同,云计算技术支持下的大数据处理,能够有效省略掉对数据的下载和存储等过程,是通过直接在云端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从而使数据应用更加方便。

2.25G移动通信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1)通信工程建设以及5G移动通信技术应用5G移动通信技术在我国城市未来通信工程建设中应用,具有较为突出的紧迫性特征,并且不仅能够促进城市通信网络的覆盖增加,而且在促进用户满意度提升方面也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和意义。当前,我国的城市通信工程建设与发展中,采用无线通信技术进行通信网络构建所花费的物力与人力成本较高,同时会受到网络拓扑结构的影响,对通信容量产生较大限制,不能满足其实时通信需求。而5G移动通信技术在通信工程建设中应用,能够通过端与端连接进行直接通信,在有效满足数据传输的近距离通信需求,从而对数据通信与传输的完整性、准确性等要求进行满足基础上,还能够有效避免中间节点的干扰影响,促进其通信传输的速度与效率提升,降低通信过程中的资源损耗。除上述作用和优势外,我国城市通信工程建设中对5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还能够在实现多结构、多渠道与自由配置的复合型通信网络体系建立基础上,通过网络联动,推动我国互联网行业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2)智能通信以及5G移动通信技术应用5G移动通信技术在现代通信工程建设与发展中应用,是以智能化为首要考虑和发展的目标,它能够促进智能通信建设与发展,从而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智能化与信息化建设需求进行有效满足。其中,5G移动通信技术在智能通信建设中的应用,除表现为手机等移动终端与电子设备中对5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通过将5G通信技术与物联网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在电子显示牌以及路灯等公共设施的智能化管理中也能够实现较好应用,并促进城市建设向着智能化与信息化方向快速发展(如下图2)。以5G移动通信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等多种现代化技术为支持,进行智能通信以及智能城市系统建设中,需要先对其具体架构进行明确,从而在网络全面化建设与应用基础上,通过信息的安全与高效传输,为智能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3)物联网通信以及5G移动通信技术应用物联网通信中对5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为通过5G移动通信技术支持,能够根据其网络信息的需求,在针对性解决有关问题的基础上,为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提供良好支持。尤其是在现代化建设推动下,随着网络平台的不断增多,使得物联网的接入设备数量及类型也越来越多,同时也对物联网的信息传递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移动通信和物联网平台之间的相互联系性,使得在现代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中进行通信工程领域的物联网平台建立(如下图3所示),具有更加突出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因此也推动了5G移动通信技术与物联网通信的联合应用。(4)云端生活与5G移动通信技术随着信息快速传输与实时分享支持下的智能化与信息化时代到来,促进了云技术在各行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同时也实现了对信息存储数量的不断扩展,并促进信息传输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提升,在现代信息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其中,云技术的广泛运用,与网络信息技术的有效支持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数据流量的快速增加以及通信传输速度不断提升下,也会为云技术的更为广泛应用和安全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尤其是5G移动通信技术在各行业领域的应用实现,也为云技术以及云端生活的开发应用提供了更加良好的技术支持和基础条件。比如,在进行大量的数据文件传输中,通过5G移动通信与云技术支持的数据传输,不需要对数据文件的可存储空间及其内存大小进行考虑,而是在5G移动同学滚技术的支持下,即能实现对数据信息的快速与高效传输。此外,对5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实现及其在云技术开发应用中的优势表现,还可以从5G移动通信技术支持下的更加人性化与便捷化的云服务开发和应用实现,以及以5G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移动终端设备云层面持续拓展等方面进行分析。由此可见,5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不仅在云端生活的开发和应用上有广泛的表现,而且对云端生活的持续发展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通信技术支持第5篇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内涵、特点与发展趋势

(一)内涵

当前,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最新概念界定是2011年3月16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的重中之重。具体包括六个方面:分别是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高端软件。

国家层面虽然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概念还没有一个明确界定,但是业界和学界达成的基本共识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电子核心基础产业,包括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以及新型平板产业;第二个层次是现代信息网络产业,包括下一代移动通信产业以及物联网和三网融合带动的相关产业;第三个层次是现代信息服务产业,强调应用,包括一些基于网络的应用,如云计算、软件的服务等。

(二)特点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产业范围广,内涵变化快。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新概念、新技术、新模式的涌现,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内涵和外延将不断扩展。二是技术含量高,发展速度快。在技术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新型网络技术得到规模化应用,相关软硬件产品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基础设施向全覆盖和宽带化方向发展,信息技术服务涵盖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三是渗透能力强,带动作用大。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以及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深入融合,已衍生出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网络动漫等诸多细分行业;并且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衍生产业的发展,还能够带动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基础元器件、软件和信息服务、数据传输与服务、文化教育等产业的发展,并有效地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进步。

(三)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进一步深入,信息技术产业数字化、网络化、融合化的发展趋势更加明显:一是信息技术集成化、融合化特征更加显著,信息技术越来越表现为技术群的协同发展。例如以集成电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群带来了通讯产业的革命,并渗透了各个学科和领域。二是更加注重商业模式创新,例如云计算将是未来产业服务重要的商业模式之一,正在颠覆现有的产业竞争局面。三是重构产业链体系,服务的整合能力日益成为抢占产业发展主导权的关键。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已从单个产品或企业的竞争进入了全产业链竞争阶段,产业链整合及运营能力成为决定竞争成败的核心关键。四是跨国公司兼并重组步伐加快,国际竞争压力加剧,世界各大it企业以延伸业务领域、强化产业链整合能力为目标,围绕产业新兴增长点展开并购及战略合作。面对各跨国it巨头更为频繁的兼并收购,以及由此在产业链各环节逐步确立的整体优势,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压力会不断加剧。五是绿色it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如日本提出要开发和实施无所不在的绿色ict,韩国提出加大研发投入,以实现低碳工作环境,欧盟也制定出各种利用ict实现节能减排的政策构架。

财政政策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相应的措施。财政政策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和国家债务等各个方面。因此,财政政策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组成的一个完整政策体系。财政政策在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上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

第一,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历来都是支持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在政府培育和支持信息产业的各种政策手段体系中,财政政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也是最有效的政策工具。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自主创新,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占领技术的战略制高点。而自主创新的正外溢性、高风险性和高投入性往往导致市场供应不足,需要政府采取政策予以干预,校正市场失灵。国家通过财政直接投入和税收政策的激励措施调节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能够培育和扩大与新一代信息产业相关的市场,能够加快新一代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

第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发展初期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需求,盈利能力较弱,为缺少竞争优势的弱势产业。能否实现快速发展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包括技术成熟度、市场前景、产业化能力等。既涉及技术政策,也涉及财政、金融、税收、贸易等政策,具有较强的政策依赖性。通过政府和财政政策进行培育和扶持,是促使其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三,国外在信息产业发展上的实践也表明,政府强有力的扶持和推动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普遍运用财税政策扶持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大对信息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借鉴国际经验,我国要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行战略指导,及时总结国内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已有的发展经验和教训,避免国内企业陷入重复探索和盲目竞争等“泥潭”,最大限度地降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代价和成本;同时,要对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核心技术、关键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等给予资金支持,并出台细化的有关税收、融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发展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

(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化财政投入方式

一是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增加中央财政的资金投入,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关键领域和环节,着力支持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成果产业化示范、市场应用示范、创新能力建设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等。二是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划出一定比例,支持高科技园区内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科研开发、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能力建设;在电子发展基金、集成电路研发资金、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等专项资金安排上,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支持力度,集中力量突破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三是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四是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龙头企业的财政投入和扶持力度。对经认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龙头企业,除享受一般产业优惠政策外,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转贴于

(二)完善税收扶持政策,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一是制定实施资格认证制度。参照或者结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制度,制定实施资格认定制度,确定优惠政策的具体标准,解决新一代信息产业享受税收优惠的主体资格问题。二是加大税收激励政策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应加大税收激励政策对信息技术产业前沿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三是将税收政策支持重点放在补偿和降低科技企业的投资风险上,加大有关风险投资的税收倾斜政策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四是进一步完善税基式的间接优惠政策,适当扩大间接税收优惠政策对科技研发企业技术研发事前引导的作用。五是合理设计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期。六是延长软件企业增值税即征即返政策执行期,并适度拓宽该政策的适用范围。

(三)灵活运用政府采购,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一是建立完善自主创新信息技术产品认定制度。要设立自主创新信息技术产品的认定标准、评价体系和建立严格规范的认证制度。二是建立激励自主创新的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三是尽快制定自主创新信息技术产品政府采购目录。财政部门要将通过认证的自主创新信息技术产品及时纳入政府采购目录中并向社会公布。对列入《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信息技术产品目录》的信息技术产品和企业,国家要在预算安排、采购评审和合同管理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四是强化财政预算控制。在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时,要求采购人将采购自主创新产品优先列入预算。五是优先采购自主创新国产设备。六是改进政府采购评审方法。在满足采购需求的条件下,给予自主创新产品优先待遇。

(四)创新财政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一是创新财政资金管理机制,完善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加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推动资源整合,引导创业投资发展,鼓励科技产业化,搭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支撑平台。三是建立税式支出制度和事中评价系统,掌握税收的扶持力度和评价税收政策的效果。四是建立财政扶持政策监管和跟踪问效制度,营造公平竞争环境。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管制度,避免专项资金被各种名义侵吞,同时严厉打击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学术与产业腐败问题,以较好保障支持资金的应用效果。五是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机制和退出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财政政策绩效考评,将财政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下年财政支持对象和资金数量的重要依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设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财政优惠政策的有效期限,提出财政政策绩效目标,并据此进行绩效考评。同时,对已到期和达到预期目标的财政政策,要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及时退出。六是建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预算支出制度。从制度上进一步细化预算制度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支持,单独设立相应支出科目,从预算编制上对政府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预算投入作出明确要求。

通信技术支持第6篇

随着社会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交换技术也在随之发展起来,在未来IP网络逐渐发展演进过程中,将软交换技术同电力通信行业融合起来极为重要。在通信电网的调度自动化以及管理现代化等目标的实现都需要软交换技术的应用,从而逐渐提高电力通信中的质量,保证通信的合理、安全、高效等。文章将通过对软交换技术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出软交换技术在通信中的指导意义。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软交换技术 电力通信 应用探讨

在电力通信的逐渐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运营商自身数据业务的发展,软交换技术在其中起着关键的动力作用。自从1876年以来,在第一次语音传输试验成功到今天,电话交换技术随之应运而生,交换系统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这也逐渐的促进了网络信息的进步以及IP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很好的将软交换技术运用到电力通信中,下面文章将对其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探讨。

1 软交换的基本概念

软交换是一种功能实体,主要是为下一代网络NGN提供实时性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的作用。同传统的交换技术对比来看,传统的呼叫控制必须同业务相连接,并且对于不同的业务,呼叫控制功能也会存在差异,但是软交换就很好的克服了连接呼叫控制这一繁杂过程,软交换与业务无甚关系,其包括三要素:生成接口、接入能力和支持系统。软技术现已越来越被接受和采用。

2 在电力通信中软交换技术具有的主要功能及意义

2.1 主要功能

2.1.1 业务提供功能

软交换技术能够通过ISDN/PSTN等交换机系统提供业务支持,除此之外,软交换技术在电信各行业中对补充业务提供支持等的功能。而当软交换技术在信管设备的作用下,能够将智能网络进行充分的融合,并可以支持智能电网中的相关业务,逐渐的扩展电力通信业务的应用各个方面。

2.1.2 媒体网关接入功能

在媒体中对网关的接入主要通过软交换技术来对其所具备的性能进行合理的适配,在软交换技术的支持下,软交换设备能够与各种相关媒体进行紧密的连接,在适用性和兼容性等方面又同传统的技术有较大的突破,从而可以看出软交换技术能够对性能进行优化。在一般的可兼容的媒体网关中,包括四种类型:IP中继媒体网管、ATM媒体网管、数据媒体网管和无线媒体网关。通过交换技术可以支持通信中的与客户进行连接的功能,从而提供业务支持。

2.1.3 呼叫控制功能

在软交换技术中最为主要的功能就是呼叫控制功能,通过软交换技术的支持,可实现呼叫的建立、呼叫维持、呼叫释放等呼叫功能,在建立支持呼叫业务的同时,还可以建立呼叫连接、智能呼叫和呼叫资源等业务,从而极大的维持在通信中的业务安全有效的进行。

2.2 意义

在电力通信中软交换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软交换技术可以将不同的系统接入设备建立统一融合,可以避免经济资源的浪费,同时极大的提高了网络运用的可靠性和简化性,可以支持多种业务服务,在众多的业务服务中软交换显现出了可行性及其独特的优点。

3 软交换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探讨

同传统交换网络相比,软交换技术电力通信中不需要单独铺设网络,通过与局域网共享便可以实现对通信管理与维护的统一,这样便可以远远的降低成本,同时保证电力通信网络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很好的满足通信的各种要求。

3.1 业务功能

在现阶段的电力行业中,软交换技术主要提供三种业务功能:语音业务、数据业务和视频多媒体业务。语音业务中,主要是通过所涉及到的各个行业领域的语音服务以及调度电话;在数据业务中,其一方面为电力市场的各类相互支持系统的所对应的数据信息,另一方面值在电力信息生产过程中同实时相关信息相互对应的数据信息;而在视频多媒体业务中,软交换主要通过为电力通信中信息的提供进行支持和保障。

3.2 软交换技术的应用模式

在软交换技术快发展中,其主要通过新的网络架构提供灵活的新业务或现有业务,从而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在电力通信中,软交换技术通过呼叫控制、媒体交换和承载分离等功能逐渐的实现网络的开放性分层结构。这就很好的解决了基于软交换技术对于不同用户可以体现的各种方案。这之中包括:长途语音软交换技术、驻地网语音接入技术、以太网IAD接入技术、智能终端接入技术和软终端接入技术等。

3.3 软交换技术在电力行政长途电话网中的应用

在长途的电话网中,由于会涉及到多个汇接局,所以在各省市以2M的宽带进行单一的通路接入汇接局中会存在相关问题:主要问题在于当电力通信行政在进行长途电话网中汇接局运行时可能会出现通信故障,而这就会导致整个汇接局在长途电话汇接中出现中断状态;在各局同汇接局进行通信传输时,其中的传输通道会出现故障,这就会导致长途电话通信出现同样的电话中断问题;即使在整个电力通信行政长途电话网网络完全正常时,也会出现在各分局与汇接局之间的传输话务量低,质量不高等问题,而这又会造成电信资源浪费的问题。

3.4 软交换在电力通信网组网中的应用

在各地的电力通信网组网中,可以在通信中心地带建立一套独立可运行的软交换设备,由此来逐渐进行建设由中心来科学配置的计费和统一的网络管理等的相关系统,然后根据不同的地域区别,同广大区域用户容量进行结合,表现出不同需求的业务差异,逐渐的满足市场的通信需求。在电力通信网组网中同区域用户进行接入时一般采用窄带接入作业方式,像:LAN接入、双绞线接入和xDSL接入等,同时在进行通信网组网接入过程中还需要软交换设备和接入网络设备提供的电力IP承载网作为其中的技术支持,从而逐渐的完善电力通信在实际中运行时的效率。

4 结论

文章通过在电力通信中软交换技术具有的主要功能和软交换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两个大的方面对电力通信中软交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在当前的技术支持下,结合软交换技术所具有的功能,同实际中电力通信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软交换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电力通信中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还可以保障在电力通信中接线等的安全可靠性,所以说在电力通信中应用好软交换技术,不仅可以在整体上改善我国的电力通信的缺陷,同时可以逐渐的推动电力电信在社会中更加快速的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晖.软交换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3,30(6):98-100.

[2]席世文.浅谈软交换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2,09(20):103-109.

通信技术支持第7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维护支持;系统;探讨

1前言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维护支持系统对于城市轨道建设及运行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随着交通领域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在这一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及部门及时的加以解决和完善,这样才能使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为我国城市人民的出行带来更大的便利。

2信号维护支持之于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性

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设备,信号维护支持系统不仅能够起到保护行车安全的作用,同时对于交通运行效率的提高也能够其到极大的积极效果,因此在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领域,这一系统的应用率是非常高的,同时也为领域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对于信号维护支持系统来说,其基本原理及工作内容便是对城市轨道交通中的整个信号系统的设备进行监测,根据监测,信号维护支持系统能够有效的判断出所有被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一旦设备的运行状况出现了问题,那么系统则会自动的对出现问题的时间进行确定,并对出现问题的设备地点进行定位,这就为维修人员对设备的维修工作的进行提供了便利,从而保证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的安全性与运行效率,因此可以说,信号维护支持对于城市轨道交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必须不断加以完善的。

3信号维护支持系统的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3.1信号维护支持系统的现状

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信号维护支持系统无论在性能还是在对技术的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通过对相关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的调查显示,我国信号维护支持系统已经涵括了包括微机监测系统、电源监测系统以及维护监测系统在内的三部分内容,其中前两者主要是针对停车场或车辆段来讲的,而后者则是针对整个系统来讲的,目前,微机监测系统已经完成了准移动闭塞信号系统的应用,从而使整个系统的技术含量以及工作效率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后两者同样。

3.2信号维护支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的信号维护支持系统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我国信号维护支持系统虽然在不断发展,但需要维护的问题以及内容也在不断的增加,且系统发展的步伐明显已经无法充分有效的解决所出现的问题,这就使两者之间产生了矛盾,而为解决这一矛盾,最为有效的做法便是完善信号维护支持系统。其次,在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维护支持过程中,相关领域并未形成一定的维护标准,这就使得相应的维护过程没有标准可以支撑与依靠,而这种情况的出现一定会导致维护过程的混乱,因此,维护工作也便无法顺利的实施,这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设备使用性的保证是非常不利的。最后,由于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并未形成一系列有关信号维护支持的技术标准,这就使得信号维护的过程对信息的采集不全面。对轨道交通设备的维修工作需要根据对其各方面信息的了解来实现,而如果相关人员无法全面的了解有关设备的各项信息,那么整个维护及维修的过程便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设备的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也便无法得到保证。

4完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维护支持的策略

通过上述文章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维护支持系统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同时其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被解决,因此,提出一系列有关完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维护支持系统的策略便开始变得迫不及待,具体而言,其完善过程主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首先,由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维护支持系统的技术含量与轨道交通中出现的问题的频率以及问题的难度之间存在矛盾,而这又是阻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维护支持系统发展的一个主要困难,因此,想要使这一系统得到完善,首先就一定要加大力度对这一矛盾进行解决。具体而言,在解决这一矛盾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力度予以支持,一方面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提供足够的资金去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一方面,还要通过自身的努力,争取在国内研究出属于自己的技术,从而使上述矛盾能够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其次,由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存在技术标准缺乏的问题,而技术标准的缺乏对于维护以及维修过程的实现十分不利,因此,国家必须针对这一领域制定出相关的技术标准,这是使领域内技术水平能够得到保证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完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维护支持系统发展的一个主要措施。最后,针对信号采集不全面的问题,如果相关的技术标准能够得到完善,那么便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具体的解决过程还是要靠对技术的完善来实现的。总的来说,解决信号采集不全面的问题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出发:首先要根据不同城市轨道交通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对信号的监测系统进行完善;其次,要对各个信号检测系统的报警设备进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信号采集不全面的问题,从而保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顺利运行。

5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对于一个城市人民生产及生活来讲是十分重要的,作为城市轨道交通中的一项重要系统,信号维护支持系统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状况的保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的这一系统在无论在技术标准方面还是在信息采集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严重的阻碍了城市交通的顺利运行,因此,国家及有关部门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实施相关的策略,以使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维护支持系统能够得到完善,从而使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伶伶.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维护系统现状及需求分析[J].市场研究,2015(7).

[2]贾萍.完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维护支持系统的必要性[J].城市轨道交通,2012(04).

通信技术支持第8篇

 

1 概述

 

软交换综合通信系统以综合媒体网关为硬件平台,以软交换为软件平台,复用或修改电路交换综通系统中的部分软硬件模块、UC统一通信中的部分软件模块 ,并引入栅格化辅助服务,最终实现基于栅格化架构,融合了软交换、统一通信、呼叫中心、指挥调度、无线通信等多种技术的智能综合通信系统。

 

2 系统架构

 

1)系统组成。a.软交换机;b.综合通信调度系统;c.网关及终端接入设备;d.录音系统;e.网管系统。

 

2) 软交换综合通信系统体系结构

 

3 业务功能

 

软交换综合通信系统提供综合通信及调度业务、补充业务、数据业务、业务开发接口。1)综合通信及调度业务。a.支持终端接入:支持模拟用户、IP电话、电话软件;b.支持中继接入:模拟环路中继、数字PRI中继、IP中继;c.支持电台接入:数字/模拟集群电台、常规电台、超短波电台接入;d.内部分机拨号功能:在内部分机上拨号可以直接呼叫数字中继、模拟中继、GSM/CDMA、IP电话和电台等,可实现保持、转移、会议等业务;e.调度功能及接口:支持多种调度终端,如PSTN电话、IP电话、GSM/CDMA手机、电台等,可以实现拒绝呼叫、强插、强拆、监听、会议合并、会议释放等快速调度能力;f.支持图形化指挥调度应用,通过指挥调度软件可以完成各种对外呼叫、会议及终端状态监视;g.实时监听,坐席电话可以实时监听系统内的任何通话;h.支持自动PTT和手动PTT,实现有线/无线等双工和半双工终端之间的通信通畅,并且可以在手动和自动控制之间进行切换。2)数据业务。提供电子白板、文件传输、位置信息等功能。

 

4 关键技术

 

1)不同制式通信网络互联互通技术

 

a.电路交换网络PRI、ETSI、SS7接入技术;b.下一代网络SIP、XMPP接入技术;c.电台接入技术;d.多种协议适配技术;e.互联互通技术解决了目前各行业有线、无线 等通信系统互相独立形成的“孤岛”现象,提高了指挥效率。

 

2)业务封装技术。业务封装技术,使软交换综合通信系统完全满足人防、电力、军队等行业的扁平化指挥调度系统对通信系统融合的要求,便于应用业务针对具体用户需求进行定制功能的开发。

 

3)多种终端及接口接入技术。a.模拟终端;b.IP终端;c.数字中继接口;d.手机模块;e.电台终端;f.视频接口;g.多终端及接口接入技术,解决了现有通信终端的综合接入问题,降低了系统建设及部署成本,提高了系统的扩展性。

 

5 系统安全性

 

1)组网应用安全性。a.关闭系统不使用的协议接口。在软交换综合通信系统对外提供的协议接口上,除了系统需要使用的服务(如MGCP,H.248, SIP, H.323等)以外,系统将关闭其它任何不使用的网络服务,以防止非法用户通过非法的服务入侵设备。b.支持完整的IPSec协议,具有防止各种DoS攻击的能力。软交换综合通信系统利用网络路由器实现防火墙功能,支持完整的IPSec协议(IPSecurity Protocol),可有效地防止非法用户通过DoS攻击(如TCP同步洪泛攻击、PING超大包、ICMP攻击、IP分片等)、恶意攻击、窃听等手段破坏合法用户的正常服务。c.支持通过SBC保护核心设备。通过SBC和其他网络隔离,并实现私网穿越。

 

2)用户安全性

 

a.软交换综合通信系统支持对媒体网关、接入网关、各种分组终端、各种软终端的认证处理,可有效防止非法注册。对用鉴权用户名称和密码字段通过MD5等哈希算法进行信息摘要,防止密码信息被窃听。b.通过Pre Sharekey或者第三方认证技术对于软交换通信的实体进行认证,通过IPSEC或者TLS传输呼叫信令,保证合法用户的通信安全,防止软交换机接收和处理未经授权通信实体发送的消息。对非法用户消息进行识别并记录,协助完成对未授权用户的跟踪。

 

3)数据安全性。a.支持主备机架间数据的实时同步备份机制。当主架修改数据并保存后,会自动将数据保存到备份机架。b.支持话单的自动备份机制。c.支持审计机制,周期性的对呼叫数据进行审计,当发现数据错误时,会主动对数据进行一致性处理,并同时产生告警。

 

6 结语

 

软交换综合通信系统由于其业务提供能力强、网络建设和维护成本低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部署,目前专网市场也有向软交换发展的趋势。现阶段电力、应急指挥以及军队都已经有了对软交换综合通信系统的明确需求。软交换综合通信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公安、电力、人防、军队等部门和行业,并可分级部署。

通信技术支持第9篇

    (一)内涵

    当前,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最新概念界定是2011年3月16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的重中之重。具体包括六个方面:分别是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高端软件。

    国家层面虽然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概念还没有一个明确界定,但是业界和学界达成的基本共识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电子核心基础产业,包括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以及新型平板产业;第二个层次是现代信息网络产业,包括下一代移动通信产业以及物联网和三网融合带动的相关产业;第三个层次是现代信息服务产业,强调应用,包括一些基于网络的应用,如云计算、软件的服务等。

    (二)特点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产业范围广,内涵变化快。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新概念、新技术、新模式的涌现,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内涵和外延将不断扩展。二是技术含量高,发展速度快。在技术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新型网络技术得到规模化应用,相关软硬件产品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基础设施向全覆盖和宽带化方向发展,信息技术服务涵盖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三是渗透能力强,带动作用大。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以及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深入融合,已衍生出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网络动漫等诸多细分行业;并且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衍生产业的发展,还能够带动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基础元器件、软件和信息服务、数据传输与服务、文化教育等产业的发展,并有效地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进步。

    (三)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进一步深入,信息技术产业数字化、网络化、融合化的发展趋势更加明显:一是信息技术集成化、融合化特征更加显着,信息技术越来越表现为技术群的协同发展。例如以集成电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群带来了通讯产业的革命,并渗透了各个学科和领域。二是更加注重商业模式创新,例如云计算将是未来产业服务重要的商业模式之一,正在颠覆现有的产业竞争局面。三是重构产业链体系,服务的整合能力日益成为抢占产业发展主导权的关键。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已从单个产品或企业的竞争进入了全产业链竞争阶段,产业链整合及运营能力成为决定竞争成败的核心关键。四是跨国公司兼并重组步伐加快,国际竞争压力加剧,世界各大IT企业以延伸业务领域、强化产业链整合能力为目标,围绕产业新兴增长点展开并购及战略合作。面对各跨国IT巨头更为频繁的兼并收购,以及由此在产业链各环节逐步确立的整体优势,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压力会不断加剧。五是绿色IT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如日本提出要开发和实施无所不在的绿色ICT,韩国提出加大研发投入,以实现低碳工作环境,欧盟也制定出各种利用ICT实现节能减排的政策构架。

    财政政策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相应的措施。财政政策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和国家债务等各个方面。因此,财政政策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组成的一个完整政策体系。财政政策在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上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

    第一,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历来都是支持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在政府培育和支持信息产业的各种政策手段体系中,财政政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也是最有效的政策工具。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自主创新,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占领技术的战略制高点。而自主创新的正外溢性、高风险性和高投入性往往导致市场供应不足,需要政府采取政策予以干预,校正市场失灵。国家通过财政直接投入和税收政策的激励措施调节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能够培育和扩大与新一代信息产业相关的市场,能够加快新一代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

    第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发展初期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需求,盈利能力较弱,为缺少竞争优势的弱势产业。能否实现快速发展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包括技术成熟度、市场前景、产业化能力等。既涉及技术政策,也涉及财政、金融、税收、贸易等政策,具有较强的政策依赖性。通过政府和财政政策进行培育和扶持,是促使其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三,国外在信息产业发展上的实践也表明,政府强有力的扶持和推动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普遍运用财税政策扶持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大对信息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借鉴国际经验,我国要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行战略指导,及时总结国内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已有的发展经验和教训,避免国内企业陷入重复探索和盲目竞争等“泥潭”,最大限度地降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代价和成本;同时,要对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核心技术、关键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等给予资金支持,并出台细化的有关税收、融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发展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

    (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化财政投入方式

    一是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增加中央财政的资金投入,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关键领域和环节,着力支持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成果产业化示范、市场应用示范、创新能力建设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等。二是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划出一定比例,支持高科技园区内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科研开发、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能力建设;在电子发展基金、集成电路研发资金、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等专项资金安排上,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支持力度,集中力量突破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三是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四是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龙头企业的财政投入和扶持力度。对经认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龙头企业,除享受一般产业优惠政策外,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二)完善税收扶持政策,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一是制定实施资格认证制度。参照或者结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制度,制定实施资格认定制度,确定优惠政策的具体标准,解决新一代信息产业享受税收优惠的主体资格问题。二是加大税收激励政策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应加大税收激励政策对信息技术产业前沿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三是将税收政策支持重点放在补偿和降低科技企业的投资风险上,加大有关风险投资的税收倾斜政策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四是进一步完善税基式的间接优惠政策,适当扩大间接税收优惠政策对科技研发企业技术研发事前引导的作用。五是合理设计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期。六是延长软件企业增值税即征即返政策执行期,并适度拓宽该政策的适用范围。

    (三)灵活运用政府采购,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一是建立完善自主创新信息技术产品认定制度。要设立自主创新信息技术产品的认定标准、评价体系和建立严格规范的认证制度。二是建立激励自主创新的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三是尽快制定自主创新信息技术产品政府采购目录。财政部门要将通过认证的自主创新信息技术产品及时纳入政府采购目录中并向社会公布。对列入《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信息技术产品目录》的信息技术产品和企业,国家要在预算安排、采购评审和合同管理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四是强化财政预算控制。在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时,要求采购人将采购自主创新产品优先列入预算。五是优先采购自主创新国产设备。六是改进政府采购评审方法。在满足采购需求的条件下,给予自主创新产品优先待遇。

    (四)创新财政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一是创新财政资金管理机制,完善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加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推动资源整合,引导创业投资发展,鼓励科技产业化,搭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支撑平台。三是建立税式支出制度和事中评价系统,掌握税收的扶持力度和评价税收政策的效果。四是建立财政扶持政策监管和跟踪问效制度,营造公平竞争环境。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管制度,避免专项资金被各种名义侵吞,同时严厉打击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学术与产业腐败问题,以较好保障支持资金的应用效果。五是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机制和退出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财政政策绩效考评,将财政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下年财政支持对象和资金数量的重要依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设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财政优惠政策的有效期限,提出财政政策绩效目标,并据此进行绩效考评。同时,对已到期和达到预期目标的财政政策,要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及时退出。六是建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预算支出制度。从制度上进一步细化预算制度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支持,单独设立相应支出科目,从预算编制上对政府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预算投入作出明确要求。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