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初中音乐教学理念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2 09:33:59

初中音乐教学理念

初中音乐教学理念第1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297-01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音乐通过生动、优美、感人的旋律,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展示了自由、广阔的想象、联想与创造的空间。提高人们的音乐文化素质,尤其是提高中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是关系到未来人才知识构成和能力范围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塑造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有着深远的意义。要使新课标倡导的全新教育理念落实到日常的音乐教学中,建立新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笔者结合实践,对初中音乐教学的开展进行了初步探索。

1.要注意对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培养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听觉区分各种音乐中音高、时值、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等的差异,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如教学渐强、渐弱记号时,教师可模仿轮船鸣笛的声音,让学生来判断,并说明理由,然后师生共同模仿。不断的模仿过程中,学生的耳朵就能分辨渐强、渐弱记号了。又如:教学四四拍子的强弱规律时,可指导学生用"掌一指~拳一指"敲击桌面发出不同强度的声音来听辨节拍的强弱规律,用触觉感受带动听觉感受。这比照本宣科要生动得多,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在增长音乐知识的同时,又加强了听辨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听音乐,使他们在反复听赏中加深记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增强音乐感受力。提高音乐的记忆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进程,不可操之过急。可先进行简单的"拍手练习":两人一对,一位任意拍手数下,另一位闭起双眼聆听,然后将对方所拍次数、方位重复拍击出来,再进行听节奏朗诵。如:

然后是听记歌曲和旋律。经过这样的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音乐是诉诸情感的表演艺术,必须重视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任何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都有助于学生理解音乐形象,增强情感体验。如学唱《友谊地久天长》时,让学生闭上眼睛,在歌曲的旋律中,动手做动作,自由地想像,用身体的"动"配合音乐的"动",并使他们的各感官"通感"活动起来,逐渐体会音乐的情感和意境。

2.寻找快乐的音乐课

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健康人格、高尚情操、审美能力,而不是把所有孩子都培养成音乐家。对孩子们,他们有时高兴了就唱唱跳跳,无非是用音乐去激发美好生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以往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站在讲台上讲、唱歌和弹奏,学生坐在下面听。学生非常被动,深怕自己的行动在某个时候出现差错被老师发现而受批评,因而造成学生神经极度紧张,课堂气氛沉闷没有活力。现在的教学方式则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调整师生的位置,形式多样地排列学生的座位和顺序(圆形、三角形、八字形、方正队等等),改变了长尊幼卑的传统思想,构建了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如教唱《阳春三月》时,我以"春天"这一主题,选择了许多描绘春天的作品:乐曲《新疆之春》、歌曲《渴望春天》、美术画《春》、散文《春晓》等,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奏、演唱、朗诵和绘画,师生一起走进美好的春天,共同歌唱,共同舞蹈,使学生从音乐课中体验和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

3.多鼓励,少挑剔,重感情,少冷眼,平等地评价,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对自己充满自信

新课标理念重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也就是说,不能歧视个别学生,应该给每一个学生爱心和机会,使他们得到锻炼。对爱好该专业的学生要关注他们的发展和进步,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帮助。现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以挑剔的眼光去对待学生,而是采取欣赏关爱的态度去发现学生的优点,用表扬、鼓励的方法去对待学生。在评价中关注"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平等对待,重在参与,增强学生的勇气、自信。如在教学中,对那些第一个敢于发表对作品看法的,第一个敢在全班同学面前唱歌的同学,不管他们说的、唱的、跳的水平如何,只要是积极踊跃参与活动,都要表扬和鼓励他们,消除他们的自卑、怯场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

4.我们可以把音乐课看作学生彰显自我的舞台

音乐课,有的课题浅显易懂学生也乐于学。比如《游击队》一节,本来歌曲的故事性就比较强,再加上电教手段的运用,我们就有很多种方法来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可以通过电教手段解决节奏的难点;可以通过拍手等简单肢体练习,培养学生的乐感;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分组练习,通过舞蹈、歌曲、表演及打击乐配乐来再现作品,进行作品的二次创作。

一些比较深奥的欣赏内容,我们要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才行。"比如《猎人合唱》,我们在欣赏过程中就可以加入一些简单的拍手练习来调动学生,还可以加人小合唱分组练习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比如《九寨沟音画》,我们就可以加入"绘画"来再现作品。通过多种艺术的融合不正好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吗?有了上面多彩的练习,学生兴趣还怕不浓吗?课堂还怕不生动吗?

5.我们要把课外活动搞好,以便为课堂培养更为深层次的人才

初中音乐教学理念第2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多元智能;教学特点

一、目前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音乐教学授课的时候,往往忽视了音乐课程本身的价值,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需求。以传统教学方式讲授音乐内容,以教材内容为中心,把课程教育当做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在学习音乐方面的兴趣爱好,导致了音乐内在和本质审美价值的丧失,使学生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以目前的教育方式来看,教学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还局限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当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当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十分被动。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把备课内容全都展现在课堂上,就算完成教学任务。在教育教学目标中,忽略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学内容中呈现专业化倾向,以单线条的模式设计到音乐课程中,学生接触的只是知识点,而不是完整的音乐。

二、对多元智能教学模式的认识

音乐教学模式就是根据音乐教学目标和任务,对课程进行优化的教学结构。音乐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脱离传统教学思想,敢于创新。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单一陈旧的教学思路展现给学生,不仅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差异,同时也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多元智能教学的引入,让音乐教学变得更有意义。由于每个人的智能不同,然而潜在的、隐形的智能状态有待于教师的开发与挖掘。在音乐教学的授课过程中,借鉴多元智能的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潜能。跟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多元智能的教学理念让音乐教学不再单一、陈旧,同时促进了学生对学习音乐的热情。多元智能教学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倡导自主、自由综合式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为师生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教学环境,促进师生友好关系。

三、适当地选择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为主,在原有音乐素材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现在的教学内容,教师以教材为主是远远不够的,教师所传递的知识学生不能够完全掌握,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借助外界因素进行辅助。利用多元智能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仅让学生深刻地记住音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创造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四、创建多元智能教学的教学环境

所谓多元智能教学,就是从多元化的角度了解世界。虽然有些智能是先天遗传的,但是后天的培养与开发也十分重要,也就是说后天的学习环境和学生所能接受的内容都影响着智力潜能的开发。因此,为学生提供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创造更多的音乐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多元智能教学中接触更多的音乐主题,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把自我价值发挥到极限。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对乐器以及电脑里存放的音乐资料很感兴趣。因此,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可以让教室里有音乐图书角,在这里摆放一些音乐书籍以及音乐课学习的相关资料供学生阅读。

五、多元智能教学对音乐教学的影响及作用

1.教学特点的展现以及教学视野的拓展

通过多元智能教学,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满足学生对教学的需求,让学生充满对音乐教学的热情,提高音乐的素质教育。多元智能教学的特点了传统教学理念,凸显出教学特征,让学生轻松地接受,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享受生活的美好。音乐是渗透历史以及风土人情的一种文化,初中音乐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是对学生欣赏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2.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由于教育环境以及遗传的不同,学生在学习音乐方面就会展现出千差万别的个性,有的善于表达自己,有的不善言辞。每个学生都是单独的个体,兴趣爱好不同,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在音乐教材过程中,教师要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为音乐教学制定出最佳教学方案,引用多元智能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充满对音乐的求知欲。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学成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部分。音乐不仅能提升个人修养以及个人欣赏能力,同时也能陶冶情操。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个性,多元智能教学模式是教育领域中的必然手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满足不同学生对音乐的需求。依据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同时在传统教学思想基础上,要适当地调整我们的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方式。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同时也激起学生对学习音乐的热情,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奠定了基础,挖掘学生的潜能。

参考文献:

初中音乐教学理念第3篇

关键词:

当前,随着知识经济占主流的时代到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使得音乐教学必须要适应新形势下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跟上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那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有效教学呢?

一、创设情境,进行情境教学

音乐是以流动的音响塑造形象的情感艺术,教学中教师就是要创设一种可以让学生听、视、感、触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分享着音乐本身所蕴涵的情感世界。

1、创设语言情境

语言是一种最普通又最特殊的教学手段,不经意地使用语言,谁也不会意识到语言的特殊性,但当教师巧妙地使用语言时,语言便会发挥神奇的妙用。当欣赏无伴奏合唱《放牧》时,柔美悠扬的音响,充盈着整个教室,学生竖起耳朵,捕捉着每一个音符,寻觅着音乐中的信息,此时教师调低音量,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着草原的美景,给学生创设了一个优美的教学情境,那迷离的音乐和撩人的语丝交织在一起,牵着学生的情思与遐想,将学生带入一种梦幻般的意境,仿佛听到天地合一的苍弯里,发生天籁般的声音;仿佛看到微风吹过的草原,串串珍珠洒落在绿缎上的美景。学生陶醉了,痴迷了,体验了,感动了,达到了“咫尺之内,而瞻万巢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的艺术效果。

2、创设音源情境

音源是指现代音乐课堂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境养创新意识而选用的生活中的自然音响素材。例如:自制打击乐器发出的声音、人体乐器发出的声一音、塑料瓶模拟的水声与蛙鸣声、揉搓报纸模拟的风雨声、盆桶发出的雷电声、口技模拟的鸟叫声等等。师生共同利用音源为音乐创设情境是一项非常有创造意义的活动,学生通过发现、探究、表现的过程创造出教学内容所需要的自然情境,提高了兴趣,培养了创新意识,锻炼了实际能力。

二、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音乐体验

    音乐新课程的核心目标是通过音乐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当情感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上升为审美情趣,最终通过“审美”达到“育人”的目的。

1、要重视体验的独特性

人类社会是由一个富有个性、富有创造性的个体组成的,社会的发展与活力是与每个人的发展与活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尊重个性便是尊重人格、尊重创造。但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却往往忽视个体的存在,忽视对人情感的关注,忽视每个人情感体验的独特性。统一标准.统一答案、统一体验,这种大统一的趋同教育,必定导致千人一面的僵化状态,造成缺乏个性、缺少创新的局面。西方一位学者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树叶尚且如此,何况结构精细、情感复杂的人呢?音乐的声音是富于创造性的,它具有不可指向性的特点。个人的领悟和情感不同,对音乐的创造也会不尽相同。教师创设一个环境,把每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充分表现出来,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多样性,这也是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例如:播放《大海》和《空山鸟语》两段音乐给同学们听,要求他们各自发挥创造力给它们取名字。就有一位农村的学生为《空山鸟语》起了个别出心裁的名字“捉鸡”,并写了注解:“老太太的鸡从鸡窝跑到院子里,她急着到处捉,又来了一群小伙子,拿着扫帚一起捉,打翻了院子里所有的东西,也没捉到。”这样的听后感,说明了同学们之间想像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是正常的,不能用“谁想像得好,谁想像得差”单纯地评价。教师的作用是通过写听后感活动给学生们提供一个自由的创作空间,让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

2、要重视体验的过程性

体验是在过程中实现的,没有过程就谈不到体验,尤其是音乐情感体验。由于音乐是音响的时间艺术,又是音响的情感艺术,即情感蕴含在音响的时间流动中,没有时间流动过程,音乐中的情感便无从释放。学生在听赏、表现、游戏、律动、创造活动等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接触音乐的同时,便接触到音乐表达的情感,学习音乐的过程,便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因此,引导学生直接面对音乐,直接与音乐作品释放的情感碰撞,在音响的流动中,在主客体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融合、升华音乐作品的情感受因素,使音乐释放的情感与学生的心灵发生共振,使音乐论释的乐思在每一个学生头脑中奔涌。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必须注意这样几个方面:多倾听、多感受、多思考。凡听过北京特级音乐教师李存的《黄河》欣赏教学的人,无不切身感到,这40分钟背后浓缩着教师几十年的审美心理积淀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他简短的语言提示,能够迅速将学生带入一个遐想万千的情感世界,其感人的艺术魅力激励着所有在场的人。这里没有“教参”的痕迹,有的只是教师对作AC,从音响到总谱的理解与亲身体验;这里没有支离破碎的分析讲解,有的只是浑然一体的作品风格与人格魅力。

三、加强音乐与其他学科的交融

初中音乐教学理念第4篇

关键词:直观教学 主体参与 营造氛围 情感互动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的审美修养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端正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师生积极性,普及音乐教育,发挥音乐教育的特长,这是着眼未来,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大好事。几年来,在音乐欣赏教学里,我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现实中很多学生虽然喜欢音乐,对流行音乐热衷痴迷,但是对课本上的音乐欣赏内容却不是很感兴趣。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在现代社会中对流行音乐接触比较多,但是对美声、民歌、戏剧、古典音乐等认识不足、理解肤浅,对各种音乐的内在价值不能充分认识。为此,教师可以积极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定情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文艺汇演等对各种风格的音乐进行介绍,让学生体会到不同形式音乐的美感,在教学中对经典名曲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进行介绍,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另一方面,教师也适当引入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推广到更多风格的音乐欣赏之中。

二、营造和谐、融洽、平等、愉快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既是老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音乐课堂上学生是否愿意相互交流,用心感受音乐并积极讨论发表意见,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它要通过耳朵的聆听达到一种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因此欣赏教学要从听入手,鼓励学生用心感受和鉴赏音乐之美,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并能开展有创造性的音乐实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少说多鼓励,营造和谐、融洽、平等、愉快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课堂的气氛才会更加浓郁、活跃,也才能提高学生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如在《长江两岸》民歌欣赏中,教师可以从具有民族风的一首流行歌曲中导入,让学生感受歌曲古典美和民族乐器的音色美,课堂气氛从开始就十分活泼。民歌欣赏后又引入了不同流行歌手演唱的改版后的民歌,这让平时喜欢流行歌曲的学生对民族音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感受到了我们中华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而后我又在伴奏下现场演唱了两首新疆的民歌,这样也使得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更加的身临其境,更具个人直觉性,这对学生也尤其重要,也让课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整堂课学生都是在愉快的气氛中度过的。

三、通过演唱让学生切身感受音乐的气息

欣赏时除了让学生听,让学生唱一下乐曲的主题,对学生理解乐曲有很大的帮助,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是乐思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引导学生唱乐曲主题,有利于学生在聆听时进一步分辨作品的各种节奏,速度,力度的不同。如:在欣赏歌曲《太阳岛上》,这首歌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歌曲,它的第二段节奏跳跃欢快,与节奏舒展自如的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歌曲更富于生气,充满了青春的活力,通过唱乐曲的主题,分辨对比学生更了解歌曲的情感变化。再如:欣赏《梁祝》聆听前让学生唱乐曲主题,欣赏时,对于乐曲的主题,主题变奏及乐曲的分析就不会有困难了,通过听前唱主题,不仅为欣赏作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在欣赏时能进一步的去体验作品,而且能使学生更好的展开联想和想像。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对音乐加深了解

音乐欣赏主要是靠听觉和合理想象来完成的。在初中音乐欣赏的教学中,可以采用直观式的教学方法,引入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多感官参与体验能够提高音乐欣赏的效果。例如,在欣赏《保卫黄河》时,可以在播放音乐的同时出示黄河壶口瀑布的惊涛骇浪,有利于学生体会歌曲中的滔天气势。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视频同时展现浩瀚的春日江边,有皓月、波涛、沙洲,一幅辽阔、悠远的景象,同时,可以出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让学生在民族器乐展现的优美意境中流连。在《梨园金曲》的教学中,也可以将戏曲的录像给学生展示,让学生以视觉的形式了解脸谱、戏装、念白、走步等戏剧元素,从而加深对戏曲艺术的了解。

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感受音乐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声音的艺术。教师在学生欣赏音乐之前对乐曲的解说,总是会起到一种先入为主的作用,使学生无法客观地理解乐曲内涵。让学生自己聆听并辅以教师的启发,让学生感受、想象、理解、再现音乐形象。如在欣赏《高山流水》时,当听到柔和流畅的琴声,能联想到清澈的小溪;在欣赏《瀑布与溪流》中听到弦乐队演奏时,能联想起涓涓细流和飞流直下的瀑布等。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想象到的音乐形象或意境,用写诗、写散文、写听后感、画图画等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艺术表现能力。采用这种方法,一定要精心引导,而且还要有较充裕的时间。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又应注意教师的指导作用。由于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审美经验等的限制,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往往会与音乐的基本情绪和内容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具体做法是:既不允许学生漫无边际的想象、联想,也不要求学生按图数骥地从音乐中衍化出一段情节或一个故事,而要有分寸地启发学生,在不脱离音乐的前提下,感受音乐,展开想象与联想,最终达到自主地理解音乐的目的。

六、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能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而,倾听自然是欣赏音乐的主要方式。“在沉默中听伟大的音乐作品而不加以评论也有巨大的价值。”欣赏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听,初听、有目的地分段听、有分析评论地听、复听等,都是以听为本。音乐艺术及欣赏教学的本质规律决定了欣赏教学的根本方法就是倾听。

初中音乐教学理念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初中音乐教学 素质教育 教学效果

在初中音乐教学活动者中,主要包括音乐欣赏、歌曲演唱、舞蹈以及音乐优秀等内容,其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初中音乐教学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方向和目标,要求教师在开展音乐教育活动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以审美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创新能力。接下来本文将从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案设计、重视情感体验、音乐教学生活化、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等角度出发,对初中音乐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索。

一、积极转变音乐教师的教学观念

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音乐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各种需要。在初中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首先要对自身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要将更多的课堂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初中音乐课堂的主人,自己则主要是充当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这和合作者的角色,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和表达权,对学生的音乐情绪进行更好的引导和控制,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引导学生在合作、自主、探究的音乐课堂氛围下,更好的感受音乐的魅力以及带来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升华自身的情感和能力。此外,要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打破应试教育传统思维的影响,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避免音乐课时被挤压或压缩等情况的发生。

二、创新教学方案的制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初中音乐教育的目的主要是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感受力和创造力,具备一定的动手、动脑以及创新的能力,初中音乐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学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据此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丰富自身的音乐技能,不断巩固自身所掌握的音乐知识。例如,在欣赏彝族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一曲目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宣讲彝族民众的生活习惯和环境特征,让学生先了解彝族民众的好客心理和周边生活环境,然后再让学生欣赏这一歌曲时,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对音乐的感知,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旋律中感受到彝族同胞的好客情怀,激发了初中生热爱民族同胞以及热爱祖国的情怀。

三、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增强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情感体验,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在尊重音乐教材内容和帮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音乐教师应当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从引导学生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出发,要增强音乐教学的艺术性,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例如,在开展《欢乐颂》这一课时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对这一交响曲带来的心灵震撼,教师应当先对贝多芬创作这首音乐的背景进行介绍,像学生传达《欢乐颂》在维也纳初次演出时的空前盛况以及这首音乐的风格、旋律和欣赏要点,先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行充分的调动,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音乐情感体验的准备,然后教师在接下来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结合曲子的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感知力,充分感受音乐的魅力以及给人心灵上带来的震撼。

四、让初中音乐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音乐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因此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时,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将音乐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这样可能有效拉近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情趣。例如,在《给未来一片绿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将教室内的座次形式改变成“圆形”的座位形式,教室的中间就是教师讲解和学生表演的舞台。在学生学完新歌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新歌词,并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自己制作乐器进行演奏,这样不仅可以缩短师生之间沟通的距离,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深刻领悟到音乐无处不在的真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课堂教学效果。

五、实现音乐教学评价的积极改变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随意,评价手段过于单一,甚至存在很多教师的主观因素,这都不利于对学生音乐兴趣和音乐能力的保护与培养,甚至会抹杀学生在音乐创作与探索中的个性与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要积极开展综合性的评价,坚持以激励为主的原则,让学生在综合性的评价体系下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和愉悦感,增强学习音乐的动力。此外,音乐教师在开展初中生的音乐教学评价时,不仅要考核学生的音乐学习态度和学习状况,还要考核学生的音乐特长和创新能力,并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丰富音乐教学评价的主体,促进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结语

基于以上所述,在初中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初中音乐教师只有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对音乐教学给予更高的重视,认真、细致地研究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将音乐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在音乐课堂上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紫玲.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艺术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邹芸,李育斌.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初中音乐教学理念第6篇

一、新课程理念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理念倡导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它强调教师是学生的主导,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这种新型的教师观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对于音乐而言,我们的课堂更需要学生的参与,需要他们积极地投身体验,倘若少了他们,任何音乐教学都会事倍而功半。音乐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音乐课堂应是充满鲜活生命力的课堂,这种课堂建立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三个教学因素相辅相成的基础上。少了师生的情感交流,音乐课堂将丧失其本来的面貌,就会成为色彩苍白的花架子和没有灵魂的空壳子。这需要重视情感交流,在课堂中善于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新课程理念强调情绪在音乐教学方法中的作用

新课程理念强调音乐教学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恰当的、合理的教学方法从知、情、意、行去引导。音乐属情感性艺术,情绪在音乐教学方法中的作用比其他学科更显得重要。积极的情绪会产生兴奋感、自豪感,给音乐教学活动注入活力,使每个音符伴随着情感。新课程理念还改变了传统音乐教学中一味强调知识、技能技巧而忽视情绪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克服了学生在学习音乐时的枯燥和厌烦。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满激情,才能感染学生的情绪。换言之,要求学生投入角色,教师必须首先投入角色。教师情感冷漠,是很难在音乐教学中唤起学生的积极情绪的。大量的优秀音乐课表明,教师都精力充沛、全身心地、充满激情地进行音乐教学活动,将很容易感染学生的情绪,并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教师默契配合,从而使整个课堂气氛活泼而富有乐感。所以,要重视情绪在音乐教学方法中的作用。

三、新课程理念注重初中音乐的情境式教学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提出要给学生多一些情趣,少一些枯燥,要打开学生心扉,激发学生灵感。创设一定的情境,培养学生倾听的兴趣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是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的前提条件。为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在教唱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时,笔者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听音乐进教室的作法,自己带领学生共同扎起彩绸、在欢快和热烈的秧歌音乐伴奏下、扭着秧歌进教室。又如,利用美丽的画面及动听的歌声去看、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教师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在学生的座位排列上笔者也有所改变,将传统的成排成行的座位形式改变成“马蹄形”、“圆形”的座位形式。这些作法不但消除了教学中师生间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的心理障碍,而且还大大地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这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初中音乐教学理念第7篇

关键词 新课程 理念 实施 音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诸如 “淡化教育活动中裸的知识传授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人的发展为本”、“注重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等等,不断被音乐教师们所理解和接受,并实践于各自的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在不断的学习、研究、探索、实践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课程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大的冲击,也真正体验到了有滋有味的职业生涯。为此,本文特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施初中音乐教学作如下探讨: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无论是有音乐天赋还是没有音乐天赋的学生,老师都需要与他们取得相互之间的信任和支持。音乐课堂上,表现活跃的通常是有音乐天赋的学生。他们自信、活跃,音乐天赋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肯定,已经取得大家的一致认可。而对于那些自以为是音乐“差生”的学生来说,音乐课似乎与他们无关,有的则干脆放弃音乐课。

对这些产生了自卑心理,对音乐学习缺乏信心的学生来讲,尤其需要音乐教师的激励和信任。在教育界有这么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这时候老师选择放弃,有可能会使这些自以为是“音盲”的学生终身与音乐无缘。我们老师不能选择天赋,但可以选择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在每位学生身上,教师都要看到他们的长处,找出他们行为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优点。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应注重乐理教学

传统的音乐教学过于注重歌唱的训练,侧重情感、兴趣的培养,忽略对中学生乐理知识的传授。但这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学生只有掌握了乐理知识才能更深层次地感受、理解音乐。我们要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但不是像以前那样简单机械地训练,而是应该运用各种手段让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让这种训练隐藏于各种活动之中,蕴涵在情境教学当中,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学会这些知识与技能,为今后更好地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这一点,我在课堂上比较注重依据课标要求,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制定教学计划,确定音乐教学进度中乐理知识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乐理教学。

三、加强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队伍的建设

1.对比传统音乐教学,教师观念应转变。

传统音乐教材以音乐知识为中心,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音乐情境感受,学生感觉枯燥,兴趣不高,甚至有的学生有厌学情绪,传统音乐教材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新课改的发展,教师需要更新观念,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受到音乐艺术的陶冶,触动他们的心灵,激发表演激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适应新课程发展的要求。 (1)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新课程音乐教育主张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教育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的人。(2)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和学习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与突变。(3)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设计者。

新课程赋予教学以新的涵义,它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研究、生成和创造。(4)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交流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接受、理解、平等地对待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个性受到尊重,都能感受教师对自己的关注。(5)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意味着教师不再只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得与开发者,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的作用。

2.音乐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新课程环境下,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而且需要持续的知识更新具备音乐教学必备的专业技能(歌唱技能、乐器演奏技能、识读乐谱技能、创作技能和指挥技能),还须不断提高音乐教育理论水平。(1)引进音乐教师时应该严格考核其专业知识和道德水平,看他是否具备现代教学观念;对于已上岗的教师要从行为方面进行考核。(2)提倡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成长。(3)改善教师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为教师终身学习提供保障。同时也可通过开展各种相关活动来促进教师的素质,比如:师校学习和培训,校内外讲座等。

四、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音乐教学需要教师更新教学方式

为了使音乐知识能更好地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我们的教学观念要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也要更新。一方面,我们要教学生音乐知识的用途,另一方面也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途径去获取知识并注意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为学生今后热爱音乐,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初中音乐教学理念第8篇

一、把握音乐教师角色定位,提升音乐课程内涵性

在传统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经常自觉不自觉的充当的课堂的“主体”,忽视了学生自身对音乐的感受和感悟。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教师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首先情感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首先就要对自身进行定位。因为课堂教学是服务学生的,学生对于音乐学习收获多少才是对教师讲课水平的直接评价。因此,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主体”变成“主导“。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导向性作用,结合教学目标和学情开展有声有色的教学活动,特别是提倡个性化教学,把学生的音乐天赋发挥出来,让学生充分体验到音乐课程给他们带来的惊喜和快乐。教师还应拓宽教学的渠道,借助于网络、多媒体、器材等多种手段创新教育教学形式,提升音乐课程的内涵性。

二、设计多彩的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以此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教师可以举办“小小音乐会”活动,配合歌曲、舞蹈、乐器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我推荐歌曲,让大家共同点评,在学生交流与讨论中提高音乐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借助于多媒体软件,让学生自行设计MTV活动,引导学生们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设计属于自己的MTV。有的还能利用节假日,把电影剪辑、图片、画面结合起来,兴趣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活动中,音乐教师应以主持人的身份加入到学生的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等活动中,引导他们去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地去动,去唱,去跳,真正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真正做到以人的发展为本。

三、加强生生之间的协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音乐教育既是专业教育又是情感教育,要想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长远发展,学会团结与协作是必不可少的。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个性、自信心,把音乐放在社会大环境下进行。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信地在他人面前表演,这似乎和音乐没有联系,但它体现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培养21世纪人才所应具备的一种品质。例如:在七年级音乐课《阳关三叠》情景剧教学中,设置为一人扮演诗人、一人扮演诗人的朋友、一人吹萧、一人扮演酒保、一人或几人伴舞,模仿诗人和朋友在阳关话别的情景,在教室前面表演。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又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可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中,因为中小学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以音乐为工具和手段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四、转变音乐教学的方式,促进多个学科的整合

1.从课内到课外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等。比如:在初一第二单元的《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在大自然中找音乐中表现内容、也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表现自己生活中的音乐。

2.从本学科到跨学科。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如在各门课程中:语文、历史、地理、生物……等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了可能。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便都成为,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等。

五、开放音乐教学评价方式,保证学生持久学习动机

初中音乐教学理念第9篇

一、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案,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一定音乐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创造力的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积极动手、动脑、动肢体,促进其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发展。有的音乐作品歌词、曲谱都很简单,学生学起来很快,但是如果不及时在课堂上用各种方式加深学生的记忆,学生很快就会忘记。教师对这些歌曲可以深入挖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歌词创作能力又达到了加深理解记忆的目的。如在七年级下册《杨柳青》的教学中,在学完新歌后,笔者用自己创作的歌词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歌词的创作,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创作出很多有新意的歌词。创作好之后让学生再唱起来,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这样的练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同时寓教于乐,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对歌曲轻松掌握。另外,还可以为歌曲配打击乐节奏、填空完成旋律、改编旋律,可以让学生利用废旧饮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等材料自制打击乐器。这些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提高学生创造力,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让音乐走进生活,灵活渗透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教学要贴近生活,教学要从生活中汲取——模仿——演绎,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加以引导。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音乐创新教学的基础和源泉,课堂教学中的愉悦,会极大地引发学生学习的冲动,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教师适时恰当的开放性评价会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

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来获得教学效果的最佳。如:在教唱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时,我一改以往教学风格,不让学生听着音乐进教室。事先带领学生像节日搞活动那样,扎起彩绸,吊起彩花,伴以欢快、热烈的秧歌音乐,要求学生扭着秧歌进教室。学生兴趣盎然,自我表现强烈。为了营造更为强烈的音乐氛围,可以将传统的成排成行的座次形式改变成“马蹄形”“圆形”的座位形式。这样可以消除师生间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的心理障碍,大大地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三、发挥多媒体的教学辅助作用,培养学生能力

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有了美好的视听感受,能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将乐曲要表达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不少学生所描述的语言比音乐、画面本身还要优美!比如:在教学《春江花月夜》时,学生在欣赏完尾声部分音乐之后,是这样说出自己的感受:“我在欣赏过程中思绪很集中,脑海里浮想联翩,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自己好像沉浸在幽静的夜色当中。夜深了,江水平静,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迷人。此时,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已经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沉浸在醉人的夜色当中……”学生在赏析每段音乐的时候,能很容易地区分每一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由此可见,多媒体的运用发挥了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视、听、想等方面综合欣赏音乐,从叙述的角度去分析音乐,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感受、想象、理解及表达的能力。假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的时候,学生只是单一的听磁带录音,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只凭单一的听觉、想象去感受音乐,远不及运动多媒体欣赏音乐的效果显著;而利用多媒体进行欣赏教学则调动了学生的欣赏积极性,极大的发挥了他的作用,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拓展音乐教学,更加注重音乐与生活的结合

我们都知道,音乐是美育教育,音乐的课堂教育不仅要起到知识灌输还要有更多的拓展面,比如爱国情操的教育,对人生的理解,对社会流行元素的认知,对当前音乐与生活话题的讨论,其实这些都是目前的学习热点。初中学生在通过这种媒介传输后的课后话题,音乐课堂中,教师将这些话题归总和引导到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人生关怀,那么一节音乐教学的意义就不仅仅是美育了。可能会对学生们形成长期的逐渐的熏陶式的影响。例如当我们唱《我的中国心》,其实就反映了华人以及中国人自身对国家对祖国的认识,在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知其实大都来源于音乐、舞蹈、美术中,藏族的锅庄舞蹈,蒙古族的歌曲、西北少数民族的花儿,南方少数民族苗族、瑶族等民族的音乐都是在一代代人自幼的传习中逐渐形成民族的情感和认知。因此,在音乐的课堂教学中,就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音乐知识,还要有与音乐相关的其他知识。以及在备课的过程中,对音乐的生活理解,以及音乐和人生的阅历和感受,通过一节音乐教学,将源于生活的音乐知识和音乐的美育功能上升到形成一种健康的、能够引发学生积极上进,引发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做人情操和人生理想和追求的教学影响力和感染力。

总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和细心观察的眼睛……要做个教育的有心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总结,让学生在快乐的音乐学习中信心百倍,个性飞扬,超越自我,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更加灿烂多姿,光芒四射!

【参考文献】

[1]孙岩.音乐课堂教学的情感艺术[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4(1)

[2]应倩.初中音乐课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和实施[J].英语教学研究.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