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配音技巧学习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2 09:33:58

配音技巧学习

配音技巧学习第1篇

【关键词】琵琶左手;技巧训练

乐手在演奏乐曲时,基本上都是左右手一起进行的,所以一般比较注重双手的配合训练,缺乏对单手技巧的训练的重视。单手技巧的训练很重要,特别是左手技巧的练习,它和右手技巧的练习是同等重要的。左手也是旋律歌唱的重要工具之一,比如在乐曲《春蚕》中,左手的音乐表达作用就很明显。若能单独地进行左手技巧的训练,然后再进行组合训练,就会对双手的配合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就琵琶左手技巧的训练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 左手的姿势

在进行左手技巧的训练之前,要先弄清楚左手的正确姿势。很多学琴者之所以没办法完成左手的技巧(特别是快速把位的移动),主要原因在于左手的姿势不正确。左手正确的姿势是:拇指一般放在琵琶背上,食、中、无名、小指放在面板的相品处,手心向内,手背向外,虎口悬靠或者倚靠在琵琶的边侧处。肘部在按奏相位、品位第一把、第二把时作下垂状,在按奏品位第三、第四把位时作平行状。在演奏时,不要刻意去把身体挺直,应该是把肩膀放松、放平,以自身觉得最自然松弛的姿势去演奏。

左手手腕的姿势起着很关键的作用。腕部具有调节臂部与手部位置、角度关系的功能。在左手系统中最主要的功能,是给予手部动作以位置和框架的支持。手部在按音时的变化,须在腕部的灵活配合下才能够实现。左手的手腕在把位的移动过程中应当保持平稳。

二. 左手变位技巧的训练

变位技巧是左手的两个不同的音位之间的移动方式,主要由移位、换位、跳位三种基本的技巧构成。变位技巧考验的是演奏者的肩部、肘部、腕部关节相互协调的能力。在变位技巧的训练中,琴体重心的稳定性起着基础作用,人与琴体之间形成动态的协调关系。很多初学者在练习变位技巧时,容易产生肩部跟随臂部位置变化的情况,这样的姿势是不正确的。变位过程中,肩部应始终保持自然松弛状态,为左手提供稳定的支撑。变位时,左手移动的速度必须与旋律进行的速度保持一致,因此需要合理地设计左手按音的指序,左手手指应尽可能保持在弦上移动。其中,拇指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应配合其他手指的变位保持轻巧灵活的移动能力。

移位是指相同弦序的三度音程以内(包含三度),同一手指在两个音位之间的一次性垂直移动。左手手指与琴弦的距离影响着移动的速度,所以在移位技巧的训练中关键是采用手指贴弦移动的方式,灵活地上下滑动。此技巧的训练可自己随意搭配指序进行各个把位的移位练习。

换位是指同一手指一次性四度音程距离的上下移动。食指在换位技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最常用的换位手指。当食指贴弦移动的时候,其他手指的按音动作要同时进行,以增加换位动作的平稳性和准确性。

跳位是同一手指的按音动作一次性大于四度音程的上下移动。跳位动作的指序设计应考虑到速度和动作衔接的流畅性,尽可能避免采用同一手指跳位。

变位技巧的训练可以根据不同种类进行音阶、琶音、不同度数音程的练习。练习中应做到心中有数,动作轻巧而果断,保持手指的均衡用力,声音清晰,保证音乐的连贯。

三. 左手发音技巧的训练

左手发音技巧分为基本发音和腔韵润音两种。它们之间是互相支撑的关系。

左手的基本发音动作由实音、虚音、独立发音构成。

实音动作时左手技术构成的基本条件,是其他发音体系的动作基础。实音技巧中关键是手指的抬起和落下。左手手指的触弦位置一般采用指腹,但通常食指采用指腹上侧,小指采用指腹下侧。手指应自然抬起和落下,而不是刻意抬高。其中拇指的实音技巧较有难度。拇指单音一般以手指侧面约在指甲二分之一触弦,并注意保持肩部的平稳。

虚音技巧主要包括泛音和浮按虚滑,其独特的音色具有独立的表现功能。泛音分为自然泛音和人工泛音。泛音有它独特的音色,在乐曲中适当地运用,可使乐曲的色彩更为丰富多样。泛音被广泛运用于抒情写意的文曲中。自然泛音是将左手手指浮点在泛音音位处的弦身上,同时右手指甲弹弦。左手手指的姿势犹如蜻蜓尾巴点水的样子,触弦轻巧。人工泛音是右手采用小指在左手发音音位下方的八度音品上,与弦体轻触,并采用食指中关节的屈伸方式拨弦发音。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双手离弦速度的一致性。浮按虚滑技巧的演奏过程中没有严格的要求,带有很大的即兴性,随音乐的发展而添加。

独立发音技巧包括打、带、擞。这三个技巧具有动态、音色、律动和意境方面的表现功能。在传统音乐作品的文曲中,它们是最常用的表现手段之一。打音注重的是落下,带音注重的是抬起,擞音注重的是经过。这三种发音技巧具有独特的音响效果,可以为旋律增添意境的趣味,产生音色的对比和色彩的变化。

腔韵润音技巧包括吟、揉、猱、推、拉、扭、绰、注、压、撞等。腔韵润音技巧的训练要注意依据不同作品的风格作变化。比如在《春雨》中,具有浓厚的江南地域色彩,在润音的发音上要注意柔缓,不宜幅度过大。腔韵技巧是通过手指对弦体张力变化的控制,传递出作品的细腻情感。

琵琶左手的技巧十分丰富,其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左手要熟悉各个把位,做到心中有琴,并加强音阶的练习,换把、跳把、快速活指的练习,让左手更加灵活准确。随之增加润音腔音的练习,提高乐曲韵味的表现。琵琶学习者在平时练习过程中应注重左手技巧的训练,根据自己的弱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日后在演奏乐曲中将会有一定的辅助效果。

参考文献

配音技巧学习第2篇

手风琴是我国乐器中的一种,手风琴所特有的音域宽广、音色甜美、和声变化多样、音响浑厚有力等魅力不言而喻,它既可以独奏,也可以配合其他乐器联合演奏,效果震撼。并且手风琴小巧灵便便于携带,是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喜爱的一款乐器。手风琴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键盘式,一种是键钮式,而键钮式的键盘布置和钢琴很相像,因此这种类型的手风琴是比较常见的和被人们所认可的。手风琴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高音键盘、风箱以及左手低音键盘,其余配件主要有左、右手的变音器和背带等。在手风琴的弹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变化各种姿势,比如手法的灵活变化、风箱的熟练掌控等,这些都是在长期的学习训练中摸索并逐渐熟练的,而在手风琴演奏时,就必须做到各部分协调配合完好,这样演奏出来的曲子才能和谐动听。正因为手风琴的独特魅力和便于上手,才吸引了一大批爱好者投身到手风琴的学习钻研中。从手风琴的学习到熟练弹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特别是对于手风琴零基础的爱好者,入门的难度是挺大的,但是只要能耐心学习,勤加练习,入门后的学习进程就会很快,基于此,朱春铃、李锐、杨光灿编写了《手L琴演奏与技法分析》(2006年9月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该著作是编者多年从事手风琴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后,针对高校手风琴普修课和选修课的特点以及本专业硕士生的基础理论研究编写而成。该书将键盘手风琴多种基本演奏技巧进行了较详尽、系统的说明,其中包含许多规律性、科学性的内容,对基础技法进行了整理归类和规律性的总结,力求使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积累得到较为系统、规范的专业化训练;综合练习选编了多种演奏技巧,让练习者逐步进行技术技巧的多项学习;按教学目标对乐曲进行了编选,并做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从作家、作品到作曲技法,让练习者注重演奏技巧与音乐的密切结合,将演奏技法运用于具体的情感表达的音乐表演中。

该书共分为三部分: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和乐曲演奏。编者在基本练习部分讲解了左手和弦练习和双手配合练习,这是手风琴入门的必修课,只有将左手和弦练习熟练到位,才能进行双手配合的练习。而在左手和弦练习的篇章里,编者分五个步法进行讲解:大三和弦原位及其转位练习、小三和弦原位及其转位练习、属七和弦原位及其转位练习、减七和弦原位及其转位练习和低音和弦的综合练习。这五个和弦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引导初学者逐步熟悉并入门手风琴。学习完左手和弦练习的基本方法后,编者开始讲解双手配合练习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右手五指练习、双手配合练习、音阶练习、半音阶练习、琶音练习、分解和弦练习、三度音阶和六度音阶练习、和弦的断奏练习、四度音阶和五度音阶练习、八度音阶练习。这部分的练习是基于右手和双手配合练习熟练的前提下进行的,也是层层深入的练习方法,经过这部分的逐步练习,更能加深初学者对于手风琴的了解,使他们加快掌握这门乐器。经过基本练习后,才开始教授综合练习的相关内容,综合练习部分共讲述22首曲子的练习,是对基本练习的一次总结升华。最后一部分是18首曲子的自我演奏,先将曲子的谱子等呈现给读者,让他们将前文所学知识发挥出来,自主练习达到检验巩固的效果。

手风琴这门乐器比较特殊,它在音色和音域上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这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并学习这门乐器。初学手风琴的时候,除了学习基本方法之外,还应把握住一些技巧,首先要对乐曲进行了解,对手风琴的构造进行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手风琴,才能逐步演奏出美妙的曲子。尽管手风琴教育的发展正处于上升趋势,但对基础理论和专业文化的研究还较少,这有待于专业人士的开拓和发展。《手风琴演奏与技法分析》一书的出版可谓久旱后的甘霖,在手风琴教学这片领域上滋润着众多初学者,编者首先将理论知识讲解得特别系统透彻,易于初学者理解,而且还对众多知名曲目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指导,可以说该著作对手风琴教学指导作用不言而喻。它不仅是为本科生的基础课而编写,也为手风琴专业硕士生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思路。在本科生学习进程的基础上,对演奏技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因此,编者编写的目的在于:不仅为本科生提供学习、演奏的教材,也为手风琴专业硕士生的学位课程提供研究素材。该著作也在教育界得到普遍推广,并且获得了上自教育管理者、下至广大手风琴爱好者以及学生的一致好评,对提高手风琴的演奏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是一本值得手风琴学习者和教育工作者深入学习研究的好书。

(包颖/北方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讲师)

配音技巧学习第3篇

【关键字】案例模仿;影视配音;教学方法

一、模仿教学的概念

“模仿”在辞海里是这样解释的:“依照一定的榜样,做出类似动作和行为的过程。人在掌握语言和各种技能的过程中,以及艺术习作的最初阶段,都要借助于模仿。”笔者认为模仿在配音技巧学习中不是惰性、机械性的学习方法,而是一种积极诚实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在初学阶段应予提倡与引导,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入门,更快地掌握基础知识,从模仿开始,走向传承发展,提高创新。模仿教学的几个步骤如下:

1在模仿中入门,解放天性,学习配音的贴合技巧、表演技巧、用声技巧;

2在模仿中找准自我,熟悉和发现自己的音型并学会控制;

3在模仿中巩固和学习为不同类型人物和作品配音的不同用声技巧;

4在模仿中发展完善自己的技能并且在实战中创新使用学到的技能。

二、案例模仿教学法导入配音课程中

《影视配音艺术》这门课程除了配音发展历程、配音佳作赏析、配音环节和基本技巧讲解之外,还有实训操作部分,在这部分中学生需要亲自实践影视剧人物配音、各类电视片配音以及广告作品的配音等。这些从案例模仿入手是最可行也最有收效的教学方法。

1基本思路:在《影视配音艺术》这门课的教学中,不再缩手缩脚地操作实践环节,大大方方地从模仿入手,先是大量模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音型的最佳表现方面,最后在创新实践中大胆尝试各种新的作品。

2模仿的过程中选择优秀的案例作品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优秀案例种类和风格是不尽相同的,同学们可以在练习中可以拓展自己的音域和控制,也能找到自己更能把握的风格。

3案例作品仔细讲解后,交给学生选择性地模仿练习。接下来的点评指导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与赏析的经验,加上对学生专业基础的了解,对他们的练习作品给予最合适最有效的分析与指导,甚至示范。

4最后一个环节是回课环节。多数初次的配音作品不够理想,经过分析讲解示范练习之后,学生会有激情再重新配音制作,吸取了老师的教导之后,通常会有长足的进步。这个回课环节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设置为两次、三次或者更多。

5技术方面的动手能力会相应得到提高。通过配音和制作,学生对音视频制作环节的知识掌握不少,Edius,cooledit,moviemaker,等软件的操作也逐渐熟练。

三、《影视配音艺术》具体操作实践方案

1、课时具体分配方案和教学组织形式

将总课时48节分为24节理论大课和24节实训课。理论大课的内容主要为配音艺术发展历程、五大环节、优秀译制片、电视片、广告的案例分析与技巧讲解。实训课程内容为影视剧人物(含动画美术片)、电视专题片与广告配音练习与回课。

2、教材与教学资源介绍

本课程配套使用的教材是施玲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十月版的《电影电视配音艺术》。本书翔实介绍和分析了传播学中影视传播分支下的影视配音艺术的相关知识和创作技巧,第一编概述篇:分析声音及其在电影中的表现与作用,回顾影视配音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第二编赏析篇:精选十部优秀译制片,将影片背景、译制艺术特色评析、演员配音表演艺术分析等有机地融为一体进行介绍;第三编创作篇:详尽阐述了影视剧配音、电视片及广告配音的创作基础、创作环节和方法、技巧等。

本教材配套的经典译制作品、电视片和广告配音片段DVD以及台词,方便学生练习。第一部分:影视剧片段(含19部影片中的48个片段):1爱德华大夫;2霸王别姬;3办公室的故事;4悲惨世界;5西游记;6哪吒闹海;7宝莲灯;8国王与小鸟;9红楼梦;10虎口脱险;11魂断蓝桥;12简爱;13流浪者;14尼罗河上的惨案;15牛虻;16狮子王;17王子复仇记;18追捕;19佐罗第二部分:电视片解说片段(含六大类型10部电视片片段):1复活的军团;2草莓的种植;3动物世界;4江南;5走近;6鲁豫有约――背景资料解说;7电影传奇――背景资料解说;8苏州园林;9主食的故事;10龙游石窟。第三部分:广告词文字(含广告角色配音与旁白五类风格配音的17个片段):1.IMB援救中心广告之货车篇;2英特尔全新超级本电视广告――埃及篇;3范冰冰--诺基亚N9广告;4聚美优品广告;5上海通用五菱;6利群广告片;7央视公益广告――打包篇;8央视皮革城广告片;9哈尔冰啤酒1;10哈尔冰啤酒2;11泸州老窖国窖1573广告历史篇;12.创意家电;13梦之蓝;14可伶可俐升级控油洗面乳;15张子宣――美宝莲广告;16.杜蕾斯;17 上海大众――常回家看看

3、案例模仿教学环节的精华案例:电视片解说类型与实训的示范授课内容:

电视片内容包罗万象,现实中的任何事物、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表现对象。因此,电视片的解说在形式上也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根据其表现形式的主要特征,大致可以分为议论型、讲解型、抒写型、白描型、陈述型和悬疑型等等。本节出现的实训1-10的视频范例收录于本书所附数据DVD中,以便大家练习。

1.议论型

这种解说样式往往出现在以政治、经济、军事、历史等为题材的政论片中。解说往往是站在有一定高度的视角上,整体听来严肃、庄重、大气。声音上以实声为主,力度较强,吐字圆润集中,节奏多凝重或高亢。在解说中,这种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片子风格以及解说者自身嗓音条件的不同做调整。不能一味地拔高调,政论片也有解说平实、相对客观、语势较平缓的。

实训一:复活的军团 解说(节选)

四千多年前,文明的曙光开始照耀中国大地,在黄河流域的原始部落中,第一个国家―― 夏 诞生了。

500多年后,商取代了夏。(……文字略)

实训提示:本段是大型历史纪录片《复活的军团》的解说词节选。基调是苍凉、厚重、富有历史感的。练习时注意这样类型段落的用声状态和重音处理以及与画面的融合。

2.讲解型

这种解说样式多出现在以介绍科技、卫生、文体等领域知识为内容的科教片中,这类电视片所讲述的内容很多都是观众所不了解或者不熟悉的知识,所以,解说主要承担的是讲解说明的任务,解说中,用声适当、语言质朴、节奏平缓、需要耐心、热情、内行,不一定让观众听来觉得解说者是所讲述内容方面的专家,但至少是懂得其中知识的。

实训二:科教电视片 《草莓的种植》

草莓种植新技术――温室无土栽培

草莓属蔷薇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其果实色艳形美,酸甜适度,营养丰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在胶东半岛,草莓保护地栽培已成为主要栽培方式,约占栽培面积的60%。(……文字略)

实训三 动物世界

动物世界 野性澳大利亚 南方的海洋(下)

澳大利亚大陆东南角附近更为寒冷的海洋,也在波涛下面孕育着生命。海水冰冷刺骨,但比起澳大利亚大海湾来说,这里无异于天堂,仿佛天门洞开,生命如潮水般蜂拥而出,光是海藻就有一千多种。

(……文字略)

实训提示:科技知识类的解说要多从受众的角度考虑,节奏要适当,耐心讲解,遇到专有名词或生活中不常出现的词汇要适当减慢节奏,吐字清楚。《动物世界》也属于讲解式的配音,由于内容的独特它显得更加轻松愉快和有趣。并且由于赵忠祥老师多年一贯的独特的配音风格的呈现,有些自成一体的感觉。大家可以在这个视频的鉴赏中从基调把握、吐词方式、用声用气、声画融合等多个角度来揣摩一个配音员独特风格的形成。

……

四、考核与总结

1实训考核方式的改革

学生上交四份配音音视频作业,考核与点评结合,提高学生技巧。核分形式如下:影视剧人物配音作业(25%)+动画片配音(25%)+电视专题片配音(20%)+广告(20%)+考勤10%=100分

这样的核分方式比较科学和全面地考查了学生在配音技巧的方方面面呈现出的实力。而且由于考查项目分得比较细致,并且穿插有回课程序,学生可以最后上交自己反复锤炼过的作品,这精益求精的过程便是学习和进步的过程。

2、考核存档形式

每人上交一张碟片存档,写好详细的作品目录。包含自己的四项不同类型的配音作品――影视剧人物配音、动画片人物配音、电视专题片配音、广告配音。

配音技巧学习第4篇

关键词:声乐学习 心理活动 心灵的歌声

声乐艺术是人的艺术,它通过人的思想、感情利用声学上的各种技能而获得成功。它的整个过程,既是技能方法上的过程,又是充满了心理意识的过程。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长、短,共鸣的嘹亮,声音的优美,色泽的圆润,以至个性、风格、色彩,激情演绎,无不从心理意识上打动人心。声乐学习从开始学习发声到表演,处处都离不开思想意识和心理准备。本文从心理学角度谈笔者对声乐学习的几点思考。

一、声乐学习从感觉入手是很有效的方法

模仿的运用

歌唱与发声技能技巧离不开歌唱者的感觉。对于初学声乐的学生来说,有些歌唱发声技能技巧很难用语言描绘,即使语言能描绘清楚,初学声乐的学生也很难理解。此时,就需要有一种最初级最直接的、让学生认知和理解声乐学习的方法——模仿的运用。

对于声乐的学习来说,模仿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手段,恰当的模仿可以很快达到学习的目的。早在2000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认为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模仿。他说:“从蜘蛛那里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天鹅和黄莺等鸟的歌唱我们学会了唱歌。”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只是模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用的方式不同。教师的示范极其重要,一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技巧,如“声音位置的感觉”“声音共鸣的感觉 ”“气息控制感觉”等,如果从心理、意识上着手,运用模仿手段,就会变得简单、容易,心理意识使复杂的肌肉运动过程自动实现。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的模仿,学生才能对“难以理解”“难以控制”的复杂过程得到感知。由此可见,模仿这种学习方法不仅出自人的本能,而且能最大限度地适应音乐艺术的规律和人的心理特征,它是通过视觉、听觉、动觉等感觉产生的,也是人类“呀呀”学语本能对位性的显现。

灵敏的听觉训练

初学声乐的学生,总是要不断认识歌唱的科学规律,一切声乐技巧都靠意识来统治发声器官,使它按照预定要求进行动作的结果。意识指导正确与否,通过声音效果和演唱效果来进行判断,耳朵最先对这种效果进行感受,通过听觉反应,经过思维的分析、综合,便形成一个正确的心理及科学意识,进而指导肌体动作。有些学生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热情非常高,歌唱的欲望非常强,张口就唱,对听觉反应没有任何心理意识,没有内心的自觉意识,演唱盲目,这是非常错误而有害的。灵敏的听觉反应是声乐之舟的导航器,它可以让你感受声音的刚、柔、强、弱,节奏时值的长、短,声音的喜、怒、哀、乐。灵敏的耳朵不但要聆听“优美、动听”的科学声音,还要听紧张、虚散等不对路的声音,通过这样的对比,找到正确声音的路子和方向。不但要听自己的声音,还要听别人的声音,分析别人的缺点自己是否存在,别人的优点自己如何学习借鉴。通过灵敏耳朵的聆听来进行自我观察,逐渐提高对歌唱发声技能技巧的认识能力。

声音既不像文学所用的语言那样具有清晰具体的语言性,也不像雕塑所用的形体那样具有鲜明实在的造型性。声音在现实中缺乏原型,造成了它的朦胧性,看不见、摸不着,但是通过听觉,我们却可以掌握它的一些基本特征,从而可以根据相应的感受作出肌体的反应。所以,耳朵的听觉反应,是声乐学习者的良师益友。

二、声乐学习要注意分配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声乐学习中的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歌唱技能、发声技巧等)的指向和集中。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同时指向不同的几种对象叫做注意的分配。实践证明注意分配是可能的。如歌唱家在舞台上表演时,眼睛看着观众、耳朵听着伴奏、嘴里唱着歌词、手在表演,注意还指向速度、节奏节拍、技巧、情绪和情感、人物形象等等。

声乐学习中要合理分配注意的能量,没有反复的、长时期的训练是不可能做到注意能量的分配进而达到自如运用。认知心理学家把注意的能量分配看作“聚光灯效应”,即:“在灯的瓦特数不变的情况下,聚焦大小与灯的亮度成正比”。 当注意心理指向多种活动或一个系列的运动时,注意的能量就会有意识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分配问题。

人的注意分配技能是后天培养和训练出来的,我们能否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几种活动上,必须依靠一定的条件。同时进行着的两种或几种活动中,必须至少有一两种活动是已经熟练和自动化了的,只有这样才不至于顾此失彼。声乐学习是多种活动的训练,如呼吸训练、打开喉咙训练、吐字训练、表情训练、放松下巴训练、歌唱姿势训练、表演训练、情感体验训练等等。当这些活动都很生疏时,把注意同时指向各种活动肯定是不行的。因此,必须分别练习、各个突破,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反射系统,演唱时才可以不费力气地同时完成各种活动。

三、声乐学习离不开丰富的想象与积极的联想

想象与联想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通过积极主动地想象与联想,能生动形象地间接概括歌唱的发声特点。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想象与联想的空间是无限的,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声乐学习者的进步。

积极主动的想象与联想是声乐学习的必需方法之一。音乐家史开勒斯说:“在唱一首歌的时候,是思想把歌儿唱起来。”歌唱者本人就是自己的“乐器”,在操纵自身乐器的过程中,人的声音看不见、摸不着、难以观察,是种抽象的物理音响。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声音、习得演唱方法,会用上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教学语言,例如用比喻性词语、某种场景的写实或夸张性的描述等等。学生依据教师的启发与引导,展开想象与联想,想象与联想越丰富,对音乐、发声技巧的感觉力就愈加敏锐、愈加强烈,对抽象声音、技巧的概括重组就越快。

想象与联想为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掌握正确发声技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例如“哼鸣”练习,要求口腔里像含着一小块糖,脸部保持含蓄的微笑,声音靠前,集中在鼻腔,像小声哭泣般送出来,学生通过以上的语言引导,通过积极想象,联想“伤心、小声哭泣”的情景,便可以很快找到声音的位置以及面罩感。再如“闻花式”吸气,为了让学生在吸气过程中能充分打开鼻咽腔而又不至于提气,要求“把花的香味闻到肚子里去,甚至更深的丹田周围去”。通过这样的引导启发,学生加以想象联想的积极配合,不但能打开鼻、咽、口腔通道,还能很好地稳定气息,达到更好地演唱的目的。

四、声乐学习需要坚强的意志行动和自信心

意志行动

“意志”在《辞海》的解释是为达到既定的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在每一个声乐学生的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学好,唱好。在这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中,所谓“自觉努力”,应该是指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强烈的歌唱欲望和积极的学习心态。来到声乐课堂,看见老师,看见钢琴,内心就要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我想唱”“我很想唱”,把老师所讲的歌唱方法在内心进行意念式练习,从无声的气息练习开始,从简单的发声练习开始,就要表现出这种兴奋状态。在演唱或发声之前,演唱和发声的效果已经作为行动的目的存在于大脑之中。通过意志的心理调控,带动意志的行为调控,促使肌体肌肉微妙恰当协调,这样,口、咽腔打开了,气息顺畅了,声音通道建立了,声带的张力精确了。随着音高的逐渐增高,意志的支配力量也越强。

实践证明,意志坚强的歌唱者克服歌唱发声中缺点和错误很快,接受正确方法也较快。意志力薄弱者,不仅克服歌唱发声中的缺点和错误较慢,接受正确方法也较慢。歌唱家卡鲁索毕生刻苦磨练,意志坚强,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男高音。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出身贫苦,小时候做过鞋匠、艺徒及商店抄写员,还在流动剧团当配角,由于酷爱声乐,刻苦好学,毅力超人,唱作俱佳,表达歌曲入木三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具有崇高的国际威望。声乐学生运用意志心理进行声乐学习,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方法。

声乐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不但要付出辛勤的汗水,还要求学习者有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一般来说,基础训练并无速成的诀窍,一个技术、技巧的获得,声音观念的树立,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歌唱的技术、技巧只有在实践中反复训练,在对与错中反复感觉、分辨,才能理解进而掌握。

“自我意识”与自信心

声乐学习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强烈的歌唱欲和表现欲是十分重要的,没有信心就不会有饱满的热情,更谈不上学好声乐。多唱(歌唱欲望)、敢唱(表现欲望)对声乐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在歌唱的“不自然”阶段,有些学生的心理会产生微妙的变化,意识到自己的声音离老师的要求较远、有差距。一段时间内仍没有找到理想的声音,缺乏学习声乐应有的耐心、恒心,以至逐渐失去了歌唱的信心,认为自己唱不好,对自己的声音没把握,便不愿去练,不敢开口,纵使是开口唱了,也是被动、消极应付,久而久之便产生歌唱恐惧心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多唱、敢唱的目的,并不是去炫耀你的声音有多么好,而是通过多唱、敢唱来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这就是歌唱中的“自我意识”。通过这样的自我意识,接受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总结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当自己的心理意识评价与老师对自己的评价相矛盾时,学生就应该对自己的心理意识进行实事求是的检查,从而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进步。

多唱、敢唱为别人和自己提供了正确评价自己歌唱能力的良好途径,这对于提高学生歌唱发声的认识能力,培养和发展歌唱发声正确的心理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五、多种记忆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声乐技巧的提高

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通过演唱实践感知过的技能技巧、思考过的内容、练习学过的动作、体验过的情感等等,在演唱完毕后,并不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仍会在大脑皮层留下演唱兴奋过程的痕迹。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多回忆演唱感觉,勤做声乐学习笔记,不失为声乐学习的好方法。笔记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唱某个高音的肌体感受,对好与不好的声音色彩的听觉感受、气息运用的控制感受、酝酿某种歌唱情绪的心理过程、咬字吐字方式方法、自己的某些演唱发声想法等等。通过多回忆、勤笔记的方式,就能使在声乐课堂上习得的歌唱技能技巧得到进一步强化。歌唱神经联系的形成,就是要依赖反复的练习,反复强化才能暂时巩固神经联系,识记的东西才能得以保持。声乐笔记可以很好地帮助学习者进行歌唱技能技巧的重现、再认、巩固并保持下来,逐渐积累成演唱经验。

正是由于音乐记忆,才使声乐学习者的歌唱技能技巧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浅到深,从单调到丰富。在声乐学习中,必须运用各种记忆方法,把知识巩固起来,否则永远是个“新生儿”。

六、声乐学习需要加强情感体验

音乐艺术不是反映事物的具体形象,而是侧重表现自我内心的情感、精神体验。在艺术实践过程中,人们必须通过各种音乐表现手段才能实现自己的艺术目标。假如把歌唱完善的技能技巧比作一棵大树,歌唱者的文化素养就是装饰这棵大树的绿叶,它对于歌曲演唱的内涵表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同的一首歌曲,为什么有些人唱起来像一杯白开水,而有的人却唱得叫人回味无穷?这正是文化素养体现在歌曲中的理解力和表现力。

随着声乐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建立起稳定的声音通道,声音色彩调整俱佳之后,在歌曲演唱方面的要求更多的就是怎样表达歌曲的思想情感,表现这种“自我内心的情感体验”,在这种“自我”的感悟过程中进行二度创作。此间二度创作过程正是检阅歌唱者文化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过程,一个优秀的歌唱者不仅要有精湛的歌唱技能技巧,更要有丰富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演唱一首声乐作品,只有深入地分析其内涵,理解其内容,才能把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演唱歌曲《黄河怨》,为了恰当准确表现“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深重苦难以及“清算血债”的决心,演唱者首先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抗战历史,了解此音乐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作曲家的生平,甚至要去欣赏相关的影视资料,如《南京大屠杀》等,激发强烈的爱国热情,在演唱时通过内心积极想象联想,心潮澎湃,在这样的情绪之中就一定能很好地表现这首声乐作品。

可见,学习声乐不但要有好的嗓音、乐感和良好的声乐基础训练,还应有较高的音乐素养、艺术修养和相应的文化水准,这里且将其统称为文化素养。要通过文化素养来加强情感体验,提高声乐学习者的悟性、理解力和表现力。因此,声乐学生在歌唱技能技巧提高的同时,不要忘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让歌声真正成为“心灵的歌声”。

参考文献 :

配音技巧学习第5篇

关键词:声乐学习 心理活动 心灵的歌声

声乐艺术是人的艺术,它通过人的思想、感情利用声学上的各种技能而获得成功。它的整个过程,既是技能方法上的过程,又是充满了心理意识的过程。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长、短,共鸣的嘹亮,声音的优美,色泽的圆润,以至个性、风格、色彩,激情演绎,无不从心理意识上打动人心。声乐学习从开始学习发声到表演,处处都离不开思想意识和心理准备。本文从心理学角度谈笔者对声乐学习的几点思考。

一、声乐学习从感觉入手是很有效的方法

模仿的运用

歌唱与发声技能技巧离不开歌唱者的感觉。对于初学声乐的学生来说,有些歌唱发声技能技巧很难用语言描绘,即使语言能描绘清楚,初学声乐的学生也很难理解。此时,就需要有一种最初级最直接的、让学生认知和理解声乐学习的方法——模仿的运用。

对于声乐的学习来说,模仿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手段,恰当的模仿可以很快达到学习的目的。早在2000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认为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模仿。他说:“从蜘蛛那里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天鹅和黄莺等鸟的歌唱我们学会了唱歌。”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只是模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用的方式不同。教师的示范极其重要,一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技巧,如“声音位置的感觉”“声音共鸣的感觉 ”“气息控制感觉”等,如果从心理、意识上着手,运用模仿手段,就会变得简单、容易,心理意识使复杂的肌肉运动过程自动实现。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的模仿,学生才能对“难以理解”“难以控制”的复杂过程得到感知。由此可见,模仿这种学习方法不仅出自人的本能,而且能最大限度地适应音乐艺术的规律和人的心理特征,它是通过视觉、听觉、动觉等感觉产生的,也是人类“呀呀”学语本能对位性的显现。

灵敏的听觉训练

初学声乐的学生,总是要不断认识歌唱的科学规律,一切声乐技巧都靠意识来统治发声器官,使它按照预定要求进行动作的结果。意识指导正确与否,通过声音效果和演唱效果来进行判断,耳朵最先对这种效果进行感受,通过听觉反应,经过思维的分析、综合,便形成一个正确的心理及科学意识,进而指导肌体动作。有些学生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热情非常高,歌唱的欲望非常强,张口就唱,对听觉反应没有任何心理意识,没有内心的自觉意识,演唱盲目,这是非常错误而有害的。灵敏的听觉反应是声乐之舟的导航器,它可以让你感受声音的刚、柔、强、弱,节奏时值的长、短,声音的喜、怒、哀、乐。灵敏的耳朵不但要聆听“优美、动听”的科学声音,还要听紧张、虚散等不对路的声音,通过这样的对比,找到正确声音的路子和方向。不但要听自己的声音,还要听别人的声音,分析别人的缺点自己是否存在,别人的优点自己如何学习借鉴。通过灵敏耳朵的聆听来进行自我观察,逐渐提高对歌唱发声技能技巧的认识能力。

声音既不像文学所用的语言那样具有清晰具体的语言性,也不像雕塑所用的形体那样具有鲜明实在的造型性。声音在现实中缺乏原型,造成了它的朦胧性,看不见、摸不着,但是通过听觉,我们却可以掌握它的一些基本特征,从而可以根据相应的感受作出肌体的反应。所以,耳朵的听觉反应,是声乐学习者的良师益友。

二、声乐学习要注意分配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声乐学习中的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歌唱技能、发声技巧等)的指向和集中。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同时指向不同的几种对象叫做注意的分配。实践证明注意分配是可能的。如歌唱家在舞台上表演时,眼睛看着观众、耳朵听着伴奏、嘴里唱着歌词、手在表演,注意还指向速度、节奏节拍、技巧、情绪和情感、人物形象等等。

声乐学习中要合理分配注意的能量,没有反复的、长时期的训练是不可能做到注意能量的分配进而达到自如运用。认知心理学家把注意的能量分配看作“聚光灯效应”,即:“在灯的瓦特数不变的情况下,聚焦大小与灯的亮度成正比”。 当注意心理指向多种活动或一个系列的运动时,注意的能量就会有意识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分配问题。

人的注意分配技能是后天培养和训练出来的,我们能否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几种活动上,必须依靠一定的条件。同时进行着的两种或几种活动中,必须至少有一两种活动是已经熟练和自动化了的,只有这样才不至于顾此失彼。声乐学习是多种活动的训练,如呼吸训练、打开喉咙训练、吐字训练、表情训练、放松下巴训练、歌唱姿势训练、表演训练、情感体验训练等等。当这些活动都很生疏时,把注意同时指向各种活动肯定是不行的。因此,必须分别练习、各个突破,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反射系统,演唱时才可以不费力气地同时完成各种活动。

三、声乐学习离不开丰富的想象与积极的联想

想象与联想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通过积极主动地想象与联想,能生动形象地间接概括歌唱的发声特点。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想象与联想的空间是无限的,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声乐学习者的进步。

积极主动的想象与联想是声乐学习的必需方法之一。音乐家史开勒斯说:“在唱一首歌的时候,是思想把歌儿唱起来。”歌唱者本人就是自己的“乐器”,在操纵自身乐器的过程中,人的声音看不见、摸不着、难以观察,是种抽象的物理音响。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声音、习得演唱方法,会用上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教学语言,例如用比喻性词语、某种场景的写实或夸张性的描述等等。学生依据教师的启发与引导,展开想象与联想,想象与联想越丰富,对音乐、发声技巧的感觉力就愈加敏锐、愈加强烈,对抽象声音、技巧的概括重组就越快。

想象与联想为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掌握正确发声技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例如“哼鸣”练习,要求口腔里像含着一小块糖,脸部保持含蓄的微笑,声音靠前,集中在鼻腔,像小声哭泣般送出来,学生通过以上的语言引导,通过积极想象,联想“伤心、小声哭泣”的情景,便可以很快找到声音的位置以及面罩感。再如“闻花式”吸气,为了让学生在吸气过程中能充分打开鼻咽腔而又不至于提气,要求“把花的香味闻到肚子里去,甚至更深的丹田周围去”。通过这样的引导启发,学生加以想象联想的积极配合,不但能打开鼻、咽、口腔通道,还能很好地稳定气息,达到更好地演唱的目的。

四、声乐学习需要坚强的意志行动和自信心

意志行动

“意志”在《辞海》的解释是为达到既定的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在每一个声乐学生的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学好,唱好。在这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中,所谓“自觉努力”,应该是指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强烈的歌唱欲望和积极的学习心态。来到声乐课堂,看见老师,看见钢琴,内心就要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我想唱”“我很想唱”,把老师所讲的歌唱方法在内心进行意念式练习,从无声的气息练习开始,从简单的发声练习开始,就要表现出这种兴奋状态。在演唱或发声之前,演唱和发声的效果已经作为行动的目的存在于大脑之中。通过意志的心理调控,带动意志的行为调控,促使肌体肌肉微妙恰当协调,这样,口、咽腔打开了,气息顺畅了,声音通道建立了,声带的张力精确了。随着音高的逐渐增高,意志的支配力量也越强。

实践证明,意志坚强的歌唱者克服歌唱发声中缺点和错误很快,接受正确方法也较快。意志力薄弱者,不仅克服歌唱发声中的缺点和错误较慢,接受正确方法也较慢。歌唱家卡鲁索毕生刻苦磨练,意志坚强,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男高音。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出身贫苦,小时候做过鞋匠、艺徒及商店抄写员,还在流动剧团当配角,由于酷爱声乐,刻苦好学,毅力超人,唱作俱佳,表达歌曲入木三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具有崇高的国际威望。声乐学生运用意志心理进行声乐学习,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方法。

声乐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不但要付出辛勤的汗水,还要求学习者有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一般来说,基础训练并无速成的诀窍,一个技术、技巧的获得,声音观念的树立,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歌唱的技术、技巧只有在实践中反复训练,在对与错中反复感觉、分辨,才能理解进而掌握。

“自我意识”与自信心

声乐学习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强烈的歌唱欲和表现欲是十分重要的,没有信心就不会有饱满的热情,更谈不上学好声乐。多唱(歌唱欲望)、敢唱(表现欲望)对声乐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在歌唱的“不自然”阶段,有些学生的心理会产生微妙的变化,意识到自己的声音离老师的要求较远、有差距。一段时间内仍没有找到理想的声音,缺乏学习声乐应有的耐心、恒心,以至逐渐失去了歌唱的信心,认为自己唱不好,对自己的声音没把握,便不愿去练,不敢开口,纵使是开口唱了,也是被动、消极应付,久而久之便产生歌唱恐惧心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多唱、敢唱的目的,并不是去炫耀你的声音有多么好,而是通过多唱、敢唱来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这就是歌唱中的“自我意识”。通过这样的自我意识,接受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总结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当自己的心理意识评价与老师对自己的评价相矛盾时,学生就应该对自己的心理意识进行实事求是的检查,从而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进步。

多唱、敢唱为别人和自己提供了正确评价自己歌唱能力的良好途径,这对于提高学生歌唱发声的认识能力,培养和发展歌唱发声正确的心理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五、多种记忆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声乐技巧的提高

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通过演唱实践感知过的技能技巧、思考过的内容、练习学过的动作、体验过的情感等等,在演唱完毕后,并不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仍会在大脑皮层留下演唱兴奋过程的痕迹。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多回忆演唱感觉,勤做声乐学习笔记,不失为声乐学习的好方法。笔记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唱某个高音的肌体感受,对好与不好的声音色彩的听觉感受、气息运用的控制感受、酝酿某种歌唱情绪的心理过程、咬字吐字方式方法、自己的某些演唱发声想法等等。通过多回忆、勤笔记的方式,就能使在声乐课堂上习得的歌唱技能技巧得到进一步强化。歌唱神经联系的形成,就是要依赖反复的练习,反复强化才能暂时巩固神经联系,识记的东西才能得以保持。声乐笔记可以很好地帮助学习者进行歌唱技能技巧的重现、再认、巩固并保持下来,逐渐积累成演唱经验。

正是由于音乐记忆,才使声乐学习者的歌唱技能技巧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浅到深,从单调到丰富。在声乐学习中,必须运用各种记忆方法,把知识巩固起来,否则永远是个“新生儿”。

六、声乐学习需要加强情感体验

音乐艺术不是反映事物的具体形象,而是侧重表现自我内心的情感、精神体验。在艺术实践过程中,人们必须通过各种音乐表现手段才能实现自己的艺术目标。假如把歌唱完善的技能技巧比作一棵大树,歌唱者的文化素养就是装饰这棵大树的绿叶,它对于歌曲演唱的内涵表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同的一首歌曲,为什么有些人唱起来像一杯白开水,而有的人却唱得叫人回味无穷?这正是文化素养体现在歌曲中的理解力和表现力。

随着声乐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建立起稳定的声音通道,声音色彩调整俱佳之后,在歌曲演唱方面的要求更多的就是怎样表达歌曲的思想情感,表现这种“自我内心的情感体验”,在这种“自我”的感悟过程中进行二度创作。此间二度创作过程正是检阅歌唱者文化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过程,一个优秀的歌唱者不仅要有精湛的歌唱技能技巧,更要有丰富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演唱一首声乐作品,只有深入地分析其内涵,理解其内容,才能把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演唱歌曲《黄河怨》,为了恰当准确表现“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深重苦难以及“清算血债”的决心,演唱者首先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抗战历史,了解此音乐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作曲家的生平,甚至要去欣赏相关的影视资料,如《南京大屠杀》等,激发强烈的爱国热情,在演唱时通过内心积极想象联想,心潮澎湃,在这样的情绪之中就一定能很好地表现这首声乐作品。

可见,学习声乐不但要有好的嗓音、乐感和良好的声乐基础训练,还应有较高的音乐素养、艺术修养和相应的文化水准,这里且将其统称为文化素养。要通过文化素养来加强情感体验,提高声乐学习者的悟性、理解力和表现力。因此,声乐学生在歌唱技能技巧提高的同时,不要忘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让歌声真正成为“心灵的歌声”。

参考文献 :

配音技巧学习第6篇

一.儿童歌曲弹唱课程教学现状

在儿童歌曲弹唱课程的教学方面,许多学校的教学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教学问题就是将弹唱简单地进行了弹与唱的叠加。弹唱需要的是一种技术性与艺术性要求均较高的综合艺术修养能力。我国许多城市的教育教学及研究机构普遍存在问题,不仅是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而且弹唱方法的失误与失策。我国目前有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小学校甚至根本未开设弹唱这门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音乐教师仅仅能够做到音乐的理论教学阶段,而未能将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去,就更谈不上使得儿童们能够达到五官与肢体的自如配合与音乐技巧以及音乐语言的灵活运用了。针对上述儿童歌曲弹唱课程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提出了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方面的解决之道。

二.儿童歌曲弹唱课程教学方法解决之道

从整个音乐理论来看,弹唱教育与弹唱训练不仅与音乐实践密不可分,而且还与作曲理论、和声理论等音乐理论息息相关,好的弹唱教师不仅可以在弹唱教学的过程中将这些音乐理论潜移默化地教导给儿童,而且还可以通过弹唱达到提高儿童的整体艺术修养的超出教育预期期望的目的。弹唱也常常被通俗地称之为自弹自唱,弹唱的表现形式已经充斥于各大媒体与各种“秀”的现场,弹唱也因其较强的实用性、大众性、艺术性而被应用到包括影视剧、电影等更多的艺术形式当中。

儿童歌曲弹唱方法在单纯练习弹奏技巧的同时必须兼顾其艺术性,同时还要考虑到演唱的配合。弹唱与其他音乐形式的特殊性在于弹奏与演唱之间的弹奏动作触觉与演唱声觉的完美融合。无论是演唱技巧还是弹奏技巧都是音乐艺术的一部分,绝对不能脱离音乐艺术单独存在。在教授音乐弹唱方法时应该将音乐对弹奏的技巧要求交待清楚,同样一个音在与不同的演唱配合时要弹成不一样的效果,不一样的弹奏效果可以从触击键盘的角度、柔音保留延音踏板等技巧加以实现。初学弹唱的儿童最易出现的问题绝大多数表现在手指与键盘的距离过远,这就使得弹奏的半径过长,对于较为紧凑的乐句就会显得有点忙乱。应训练儿童们对于音乐的表达应融入到每一句唱腔之中与每一个击键动作之中,久而久之,儿童们会主动从音乐的内容中自然而然地找到恰当的音乐表达方式。和弦弹奏是弹唱的一个必备的基本功,娴熟地掌握所有和弦的弹奏技法与表现是弹唱所必需的支撑技能,在熟练掌握了和弦之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实现音乐艺术的艺术性表达与感情的渲泄。

三.儿童歌曲弹唱课程的教学策略解决之道

儿童歌曲弹唱课程是融弹奏技巧、和弦技法、乐理基本知识、曲式与作品分析理解等于一身的音乐课程。儿童歌曲弹唱课程的基本方法的练习策略亦不外乎在键盘方面熟练掌握与领会和弦的使用与表现方式以及音乐元素的技巧处理方法。儿童的音乐弹唱练习是儿童学习音乐的最为重要的基础,不仅可以在练习弹唱的过程不知不觉地学会视唱的基本知识与演奏的基本技巧,而且还因为儿童的音乐素养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使得儿童从小就具备了不练习弹唱的儿童所不具备的音乐气质与艺术修养。弹唱的基本练习策略应从声乐练习配合机体的肩、臂、肘、腕、指有序的进行,以发掘儿童的对于音乐的理解潜力为主,教师宜采用实践为主,理论随辅的原则,在实践教学中将理论知识内化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之中去。根据演奏风格的变化对弹奏技巧做出相应变化,进阶的练习可以以乐句为主,逐渐变成乐段、乐曲练习。儿童歌曲弹唱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教会儿童改变弹奏风格的技巧,不仅可以通过和弦的变化,还可以通过踏板的恰到好处的控制与指力的触击角度、方式、力度对音乐的表现力加以铨释。在讲解弹唱的基本方法的练策略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慢动作的方式,将手指触碰键盘的角度直观演示给儿童们,让他们真切了解弹奏的高级技巧及其与演唱的完美配合。弹奏与其他音乐的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演奏者必须学会情绪与身体机能最快的融入音乐配合实现音乐艺术的表达。儿童歌曲弹唱课程的练习策略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形式,从最基本的视唱开始,然后发展到边弹边视唱,让音节与键位在儿童的脑海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然后再进行双音、三音、乐句的一步步的进阶练习,每一步练习都要求边弹边唱。儿童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就可以采取练习中学习的方法向儿童教授更多的音乐理论,这些技巧一旦融入到儿童歌曲弹唱课程教学实践中去,儿童们就会觉得这些音乐理论并不是太难,是完全可以通过练习与音乐实践获得的。

(一)协调与配合是儿童歌曲弹唱课程教学中的关键策略

钢琴弹唱的老三样要求弹唱者在演唱过程中与弹奏过程中必须很好地把控音准的正确性、节奏的稳定性、速度的均衡性。在老三样的基础素质要求上,随着新时期音乐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为老三样赋予了新的话题。首先在音准方面,发音的正确性与弹奏的按键的正确性已经成为基本要求,优秀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们还会在儿童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为儿童指出弹奏乐音的柔化以及演唱发声的感情化。其次在节奏方面,节奏的稳定性之外,还要指导儿童在实现基本节奏的前提下有意识地调整按键的触点角度与力度以及踏板的初级应用,同时在发声的过程中应依节奏的要求注意发声的铿锵。在速度的均衡性之外,还可以教授儿童们注意连奏与断奏的灵活运用以及演唱过程中的速度疾徐的稳定控制以实现演唱与演奏的流畅性配合。

(二)技术性与艺术性之有机结合的儿童歌曲弹唱课程教学方式

音乐的技术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也是老生常谈的一种音乐教学企盼,但是往往在训练方式方法上觉得无从下手。其实,技术性的发声与弹奏的一点一滴的微小组合与积聚过程中,只有每一步教授的都是正确的方向,那么最终的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必将是水到渠成。但是,如果训练方式方法有误,那么后期的矫正也是极困难的事情。

(三)儿童歌曲弹唱课程教学方法策略探究

弹唱方法的策略是音乐教育教学中的战略性问题,那些只将究墨守固定流程式的音乐教育教学是过于死板与机械的,音乐的教育与教学首先应该形成策略,然后按照既定的策略实现教育与教学框架,在框架之下实现各种弹唱训练方法。一个好的弹唱方法策略的示例是教育与教学工作应从分析作品着手,将作品本身的曲式架构、伴奏织体的改进、和声对位的调整以及调式特点内涵的理解,并将其消化成教学的策略,然后就可以根据音乐作品中的这些精髓进行弹唱方法的系统性策略安排。在儿童的弹唱教学中的主要策略可以将气息的练习方法、音域的拓展练习方法等纳入其中。

四、儿童歌曲弹唱课程方法策略探析

弹唱方法策略大致包括弹唱的和谐性、伴奏的渲染性、伴奏的引导性、弹唱的双重内涵性以及乐感的多重性等策略。虽然从理论上儿童可能无法全部理解这些策略,但是做为音乐工作者至少必须了解这些策略,并在这些策略的指导下进行音乐教育工作。

(一)儿童歌曲弹唱课程教学之和谐性探析

弹与唱的和谐统一是儿童弹唱方法策略中的基础,也是以下各项策略的大前提,对于儿童们而言,达到这一点相对要比成人初学者容易许多,这也是许多音乐教育家们呼吁对儿童进行早期音乐教育启蒙的一个重要原因。传统的弹唱和谐策略是先从儿童的右手练习开始,逐渐加入右手与左手的配合,自如以后就可以加入左脚的配合,然后就可以加入演唱的配合。但是,这种传统式的练习方式从一开始就忽略了演唱与手脚的配合,使得儿童从一开始就会出现弹与唱的人为不和谐屏障,正确的策略就是从一开始练习就力求演唱的加入。

(二)儿童歌曲弹唱课程教学之伴奏的渲染性探析

相对于小提琴、小号等其他“人味十足”的乐器而言,钢琴是人味化、歌唱化较差的乐器,但是其在烘托乐曲的氛围、创建宏大的场景、补充和声与对位、产生丰富的旋律方面则更擅胜场,因此弹唱过程中应善加利用钢琴的特性更好地增加钢琴对于环境的渲染性。因此,在教授弹唱技法的过程中必须着重对儿童进行连奏、音色变化、踏板运用等方面的训练,使儿童从小就将优美的连奏、丰富的音色转换、踏板的灵活应用熟稔于心。

(三)儿童歌曲弹唱课程之由内心乐感到多重乐感的飞跃

儿童歌曲弹唱课程中的声乐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钢琴艺术指导的作用及其与声乐教学的关系常常被忽视,是其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声乐艺术指导应该受到声乐演唱者与钢琴演奏者的重视。

配音技巧学习第7篇

技巧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表达音乐和旋律,突出乐曲的美。演奏者只有学习和掌握了高水平的二胡演奏技巧,才能在表达音乐和旋律时游刃有余。如果想更好地展现二胡这件乐器的丰富表现力,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技巧到位。掌握技巧,就必须完成大量枯燥、艰苦的练习。在时间上,必须尽可能地抓住最好的学琴练习时间,一般在6岁至20岁这个阶段。甚至更早一点,着重强调学习者在音准、节奏、音色、左右手配合、快弓等方面的训练。之所以选择这个年龄段,是因为这个阶段练琴者在掌握各种二胡技巧时有最好的练琴环境和条件,演奏者可以更好地掌握左、右手及大臂的放松配合演奏状态,并且达到一定的高度。在开始练习这些技巧时,就要必须严格地从音准和节奏着手。很多人说:“民族乐器发展不规范,音准节奏差一点是可以理解的。”还有人觉得:“民族乐器因为制琴的原因在演奏中本身音就可能不会很准。这些观点本来就是错误并带有偏见的。民族传统乐器,尤其二胡在演奏实践中,音准相比较外国弦乐器来讲是有一定的难度,比如二胡左手悬空、两根弦在按指过程中无指板依托,但这些都不应该成为音不准的借口和理由。在实际的演奏实践中证明,二胡不仅可以演奏小提琴、大提琴及各类弦乐中的高难度作品,而且在实际演奏效果中,音准也完全可以达到要求。关键在于二胡学习者在平时的练习中能不能严格要求自我的音准。在平时的二胡教学中提倡多听、多唱。

在练习中提倡耳朵要勤,充分调动练习者听的积极性,训练演奏者能够清晰地记住每个音的位置。演奏者只有在平时的练习中严格遵循左手规范化训练,音准才能够得到不断的提高。在选择左右音准训练的练习曲时,要重点强调音阶和琶音的训练,虽然枯燥,但这才是音准练习的必经过程。首先做的就是打好左手的基础,必须要学习正确的按弦和稳定的手型。左手手型不规范,就会影响演奏者一生的演奏,并且手型的正确度和稳定性将会为演奏者今后技巧的提高,提供坚实的基础。具体方法是,初期开始练琴时,要注意改正左大臂夹肘和左胳膊抬得过高的错误。而在手型的控制上,要注意左手手腕的自然性,避免手腕的过分突起或过分塌陷,以及小拇指的过分紧张,大拇指的过分上挺或夹死。左手按指练习时,要注意保持左手手型的稳定性,左右保持半握状放松,在触弦过程中不能抠指、立掌。具体训练时,要注意分开练习,即四个手指轮番练习,力度较弱的无名指和小指可多加练习,最先练习小指时可将三指保持放在弦上,以增加小指的稳定性。在选择左手训练的练习曲时,可将一定难度的指序和指距练习、保留指练习、手指按弦张力、小指练习、活指练习按照难易,循序渐进。

另外一些手指的独立性练习、弹性练习也是固定左手手型、找准各类把位以及练习音准最好的方法。在二胡的实际演奏中,为了达到音域扩张和音色变化的需求,提高二胡的乐曲表现张力,二胡演奏就必须运用换把,所以换把就成为了二胡左手演奏技法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二胡左手换把必须规范,运用正确的方法,不能过分僵硬,强上强下。左手手腕要灵活自然,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音准并且准确地到达新把位进行演奏。在实际演奏中要将左手手腕主动换把和左手手指触弦同步。开始练习时,要最先练习空弦音的换把,用耳朵记忆空弦音辨别换把音位的高低,等掌握后再进行同指异音换把的练习,最后进行异指异音换把。在这个过程中,勤用耳,多哼唱,多比较。另外要多练习三个八度的琶音音阶,并且要注意换把后第一个音的准确度。也就是新换把位的准确度。等这些基础音准训练掌握后,就要开始大跳换把练习,在练习中必须做到要有换把的心理准备、换把位置果断到达、多加练习达到熟能生巧。揉弦是二胡演奏里非常重要的一项技巧,掌握科学的揉弦可以起到美化音符和装饰音乐旋律的效果,使得二胡更好地陈述旋律,表达音乐思想感情,使其具有歌唱性。它也是二胡左手技巧必须掌握的重要环节,在揉弦的过程中,左手手指的第一关节要注意打开,配合手指准确按弦后均匀滚动。在实际的演奏中,揉弦的常用种类非常多,具体有慢速揉弦、中速揉弦、快速揉弦、轻揉弦、重揉弦、空弦揉弦、由慢渐快揉弦、由快渐慢揉弦,压揉、滑揉、滚揉等等。揉弦的差别在于不同幅度、频率以及力度,不同的揉弦可以使得旋律传达不同的情绪,演奏者要根据实际演奏音乐的差异加以运用。最后在左手技法中还有一些上滑音、下滑音、大滑音、回滑音、垫指滑音、颤音等装饰音的演奏,这些装饰音要在音准的情况下多加练习,并适当运用在一些风格乐曲中。

二、声音二胡的演奏

首先演奏者在初学时就要注意规范持弓的重要性:注意右手大拇指、食指与弓杆在外弦运功中的关系以及中指、无名指与弓毛在内弦运功中的关系,要避免右手持弓过浅或者过深。其次在右手运弓中,演奏者清晰掌握右大臂、右肘、小臂、手腕、持弓手指以及弓毛触弦点的连续动作,要做到自然流畅。实践练习中,很多演奏者不太注意空弦长弓的练习,认为枯燥的练习长弓没有过多的意义。这种观点是狭隘的,空弦长弓的稳定性决定了右手音色的平、稳、实,以及运弓方向的正确性。实际上,空弦音的好坏决定了演奏者今后在演奏乐曲中声音的通、美、亮、柔、厚,空弦长弓是所有音的基础。在演奏中,右手大臂和小臂的相互动作,右手手腕的自然屈伸,在正确的运用下,会出现突出肘部,运弓划弧线、手腕过僵或屈伸过于主动的毛病,这些都是需要演奏者注意的。另外,二胡的右手技巧多种多样,有长弓、短弓、快弓、慢弓、自然跳弓、顿弓、抛弓等等弓法,这些弓法在演奏中从技法上来说有弓子的长短之分,从弓速上来说有快、慢之分,从弓子方向上来说有拉、推之分,从实际演奏中来说有分、连之分,从演奏技法上来说有顿、跳、抛之分。如果演奏者在平时练琴当中不下一番苦工是不可能熟练掌握这些弓法的。在练习阶段上,要注意应该从空弦长弓练习开始,然后是空弦换弓、换弦换弓等等,在这个基础上再逐渐加入弓段练习,左右半弓、长短弓运用和分配的练习。等掌握以后,就可以练习颤、顿、跳、抛等弓法使右手技法全方能得到提升。好的二胡演奏家是非常注意右手运弓位置和力度的,要想右手的力度及弓速在实际中达到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需要演奏者的严格规范化练习。二胡的发声是由弓毛摩擦琴弦使弦振动,同时带动琴筒的振动。

声音的好坏,关键在于弓毛与弦的擦弦点上。所以,掌握好弓毛和弦的关系,使其在实际演奏过程中力度运用得恰到好处,才能够使其声音的振动达到理想状态,这对一个已经基本掌握右手运功技巧的演奏者来说,还是有继续领悟和提高的必要性的。当前有很多的演奏者在实际演奏中,不太注意右手的音色和琴筒声音,拉出的声音或虚或燥,或软或强,有的人在演奏中琴筒甚至没有完全地振动起来。一个成熟的演奏者如果不讲究音色或者声音的好坏,那就会严重影响演奏者的音乐表现力。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在练习长弓或短弓中不注意弓子的力度传导,不去体验弓毛与弦究竟是什么样的共存关系。声音的振动到位同运弓及触弦张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触弦的力度、角度的适当,对弓力、音色、运弓都会产生很好的效果。所以说弓子的通透就是音色好,声音振动到位,弓子轻松轻快。流畅的声音除了右手运弓动作要自然协调外,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就是弓子的速度以及右手的力度传导问题。在实际演奏过程里,右手运弓中细微的力度变化都会影响音色和音量,这种力度应当恰当地溶解在弓子运行中,弓速也会参与影响力度的变化。饱满、浑厚的音色来自于快的弓速,昏暗、平淡、安静的声音出自相对较慢的弓速。弓速的快慢直接影响了声音的效果,要想比较好地掌握弓速,就要了解右手手指在弓毛振动中所起的作用,并加以练习。

成熟的演奏者可以熟练地演奏出声音的松弛和通透性,而这种声音是通过右手传递给弓子适当的力,而这种力会恰当地融合在运动的弓子中。实践中得知,如果琴弦已经被充分地振动起来,这时右手如果继续向弓毛施加压力振动琴弦,那么发出的声音就会变得干涩、紧张,很多人觉得要想琴声响,就需要大力拉琴,人为地使用过多的力去振动琴弦,压弓毛,实际这样发出的声音适得其反,会对弓毛造成损害,而且琴的振动也不会到位,琴发出的声音也不好听。要想在演奏中达到琴的声音到位,琴的振动到位,就需要右手大臂力度传导、左手触弦张力、音准等等一系列的技巧配合和运用。首先,要关注运弓的方向和持运弓的平直,只有琴杆和弓子在运动中成90度角垂直振动,这样发出的声音才是最理想的。其次,演奏者的肩与肘,大臂都要保持放松的状态,这是使右手力度自然贯穿的最根本条件。在运弓的过程中能感觉到右手手腕带动弓子,并使弓子成为右手的延伸,把出自于大臂的力通过小臂与右手腕,最后运用到擦弦点上,这中间也会牵扯到右手力度的传导通顺问题,也有小臂带动大臂、大臂收回小臂等等最根本的运弓方法问题。不论是在哪一个环节做得不够到位,所发出的琴声都不会到位。所以在练琴中不但要科学地练习,还要求演奏者注重“悟”,只有领悟、掌握,演奏才不会静止不前。

三、情绪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旋律的美不能用静止的媒介刻画,也不是可以用语言所描述的,在所有的艺术种类中,只有音乐最擅长抒感,拨动心弦。那么二胡演奏艺术,最终所要追求的是音乐作品的“韵”和旋律的“情”,只有在旋律的陈述和音乐人物刻画上传神,有韵律,有韵味,这才是对二胡科学化的训练,对音乐作品理解升华的集中展现。在实际演奏中,音乐形象的刻画和表达都来自于二胡演奏者情感的注入。音乐中所展现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这些感情的刻画都来自于演奏者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这种理解和传达中沉淀了演奏者对历史、人文、生活、社会等等的多方面认识。一位成熟、优秀的演奏者,除了要重视技巧,还一定要重视旋律及旋律所刻画的形象,有神韵则雅,无神韵则俗。好的演奏,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二胡演奏艺术需要演奏者勤奋,并且有感悟和理解,有一种说法叫“二弦在手,悟性在心”,这句话很客观地表达了二胡演奏的最高追求。心的参悟和演奏者的感情到位是成为成功的演奏家重要的一点。从最初的模仿学习到最后的领悟阶段,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达到的,但却是人人都追求的。

四、总结

配音技巧学习第8篇

关键词:钢琴社会考级;钢琴初级练习曲;技术训练;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118-01

一、钢琴社会考级初级练习曲概述

目前,常用的钢琴初级阶段练习曲主要有以下几部:

1、《钢琴基本教程》

通常被简称为《拜厄》,成书于19世纪50年代的德国,这时钢琴音乐已经迈入浪漫时期,而且制作工艺、技术技巧等方面也相当成熟,现代钢琴的形制也已基本确定,一批又一批伟大的钢琴作品横空出世。

整部练习曲的主要侧重点在于技术训练上,在此基础上也保持了一定的音乐性和趣味性。作为钢琴初级练习曲的首选教材《拜厄》的实用性很强。首先,它的音符简单,容易掌握,且左右手训练分配较为合理,技术练习的针对性较强。其次,整部练习曲有着很强的系统性和循序性,随着程度的逐步提高,所涉及的技巧也开始越来越复杂。同时将指法与音符固定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

2、《钢琴初步教程》

就是我们俗称的“599”,由奥地利著名钢琴教育家、作曲家卡尔・车尔尼(Carl・Czerny,1791―1857)所创,是我国钢琴教学当中运用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刻的“599、849、781”系列练习曲之一。

该部练习曲有很多综合技巧练习,主要涉及的基本技巧大致上有固定五指练习、音阶及半音阶练习、琶音练习、双音及和弦练习、跳音练习、休止符练习、左手低音练习等几个方面的训练内容。对训练和培养学生手指与手腕技术,音阶琶音双音和弦技术及对钢琴音乐的初步认识有很大帮助。

布格缪勒《25首钢琴进阶练习曲》

本书25首练习曲都自带标题,对作品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描述,有助于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把握和理解。通过此书的练习,可使短句的处理、呼吸、力度强弱和其他的音乐表现等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莱蒙《初级钢琴练习曲》

此书在技术程度上比“599”深,连音、跳音、断奏、小连线运用更多广泛,弹奏技巧更为复杂,但演奏习惯和音乐风格是一致的,可作为“599”的延续。故此书一般在“599”与“849”之间进行学习,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哈农》

《哈农》是钢琴学习者必不可少的练习,这本书通常会伴随我们的整个钢琴学习生涯。本书涉及到了钢琴常用的基本技术,使手指灵活敏捷、结实有力,手腕放松自然、平稳而不失弹性,是一本非常有练习价值的教材。

6、《钢琴流畅练习曲》

即“849”,此书是初级钢琴练习曲中难度最大、单曲篇幅最长的一部。本书的特点是每首作品都有速度标记和要求,要求在贴近速度的同时尽可能保持流畅。

二、教学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其适应的解决对策

(一)只注重技术训练,忽视音乐艺术解读

钢琴练习曲不仅是为了技术训练性,也要与音乐表现性完美结合。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侧重于技术技巧训练,而忽略音乐综合能力。特别是在考级的压力之下,钢琴技术速成而忽视钢琴音乐解读能力,成为制约学生钢琴音乐素养全面发展的最大障碍。

技巧终究是为音乐服务的。练习钢琴技术,说到底是为增强手指灵活度、提高双手配合度、优化触键的敏感度等,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在钢琴弹奏过程中表现出不同层次的音色变化,制造出美妙的音乐。因此把握练习曲的艺术性与技术性同样重要,技术和音乐必须同时进行。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从作品艺术性方面上来把握练习曲,进行整体音乐分析。在学习中除了熟悉音符,更要了解乐谱上的各种标记,挖掘隐藏在背后的音乐,明确作曲家的生平、风格和文化背景及作品本身的音乐内容、形象、结构、情绪、风格等。

从初级入门阶段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敏锐触觉,引导和培养学生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对所演奏作品进行全方位审视、理解的态度与习惯,做到“弹奏必有音乐”。

(二)忽视钢琴启蒙教育的趣味性

儿童作为钢琴初级练习曲的主体使用者,应当通过趣味教育来激发和唤醒孩子的学习兴趣。但这些练习曲多采用主调旋律配以重复伴奏音型的作曲形式,显得乐曲单调生硬,容易使人感觉枯燥乏味,音乐形象也较为单一。

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融入趣味教育,对幼儿学生可采用游戏化教学,拉近师生关系的同时也可弥补练习曲讲授缺乏趣味的境况。教材选择方面,可适当加入趣味性高的作品。

配音技巧学习第9篇

关键词:钢琴;触键;技巧;演奏

伴随着手指如精灵般的跳动,创作的不仅仅是一首首优美的曲子,更是一个个情感与灵魂的表露。钢琴作为“乐器之王”与小提琴、古典吉他并称为世界三大乐器。不仅仅因为他悠久的历史,更是因为他对技巧的严格要求。只有高超灵活的技巧,才能更好的控制钢琴、融入钢琴。钢琴家只有有技巧的去演奏钢琴曲,才能赋予它真正的灵魂,钢琴演奏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有着很强的技巧性。著名钢琴演奏家霍夫曼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演奏必须取得曹工钢琴的,这个操纵权就是技巧。自从十八世纪末,钢琴随着社会的发展,他的基本构造与性能已经基本定型,钢琴曲的优美旋律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受到钢琴制造工艺的巨大限制。钢琴的触键技巧已成为钢琴演奏的决定性因素。同一首曲子、同一架钢琴不同的人弹奏却可能产生不同的风格与情感,在钢琴的演奏和学习中,触键技巧作为最基本的因素却成为了最复杂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钢琴的触键技巧已逐渐发展为弹奏训练中的一个基本体系,那么如何去掌握并灵活运用这种技巧呢?手指是一个钢琴演奏家的全部生命与灵魂所在,正是由于手指的灵活跳动赋予了钢琴曲灵魂与生命。也正是由于手势上的深厚功底,将一个个单调的音符组成了一首首或跌宕起伏,或优美动听,或狂风暴雨,或柔美动听的曲子。

1 力量因素在触键技巧中的“重量”

力量给予了生命足够的爆发力,但是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保证良好触键的基础和关键。本来手指作为身体上最灵活的部位,却成为了初学者的噩梦,手指的灵活运用对他们来说是那样的遥不可及,手指在庞大的钢琴面前却是那样的笨拙。这不仅仅是因为手指力量与身体的复杂联系,更是由于演奏家对每个音符力量的选择。一首简单的曲子,可能因为一个手指不小心用力过大或过小彻底破坏了他的美感。手指力度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好的,初学者在练习钢琴曲时,弹奏的声音可能听起来很虚,手指手臂也可能很容易疲劳。因此,只有脚踏实地的不断练习,才会掌握好自己的手指力度。钢琴的弹奏更加讲求力度的均匀传递,只有在弹奏时保持手指下力的均匀,和旋才会听起来更加饱满动听。力量是钢琴演奏的基础,在触键技巧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2 从高抬指和贴键训练中看触键技巧

在世纪的钢琴弹奏中,影响弹奏的各种因素其实是相互矛盾却又相互依存的。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高抬指和贴键都是不可或缺的训练,高抬指提高了手指的独立运动性,也提高了手指力量的爆发力和耐力,更加强了手指、腕、臂和身体的协调配合。在初学阶段他有着自身无法替代的价值。可能人们在观看钢琴家演奏时会发现,很少有人去高抬手指,讲求的更多的是松弛随意,更多的是在贴键弹奏,这是因为贴键弹奏虽然和高抬指相互矛盾,但他却是高抬指的升华和发展。手指力量在满足了弹奏所需要的爆发力和独立性之后,就不再需要刻意的去高抬指。贴键演奏会使弹奏者的手指跳动更加灵活有力,圆滑流利,更节约了一些不必要的动作和力量,给人们行云流水般的感觉。只有在不同的训练中,在不同的矛盾中才能创造出完美的乐曲。

3 身体的协调配合对音乐的影响

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身体的协调配合就是手指、腕、臂以及腰部甚至整个身体的协调配合,很多钢琴家在演奏时,整个身体都会随音乐跳跃起来,以满足各种力量的需求。弹奏过程中的基本坐姿和都将对音乐的演奏产生巨大的影响。朗朗作为首位冲出中国的国际著名钢琴家,是所有音乐家的榜样,他的演奏想必大家一定看过不少,他的演奏不仅是音乐的表演,他的整个身体都会随着音乐去跳动,仿佛整个人已经融入了音乐。看似毫无章法的跳动,却把身体的协调运用发挥到了极致,演奏过程中无论是过度紧张还是过度放松,都会对身体的协调产生巨大的影响。“钢琴诗人”肖邦和“钢琴之王”李斯特都曾试图去解放手臂和手腕,探索一种更加完美的演奏方法,希望仅仅通过手指的灵活跳动去演绎出完美的音乐,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无论何种水平的钢琴演奏者,只有做到身体与钢琴的完美配合,才能创造出音乐的灵魂。

4 让触键技巧成为一种习惯

一个行为决定了一种习惯,孰能生巧,自古至今都是一个不变的真理。钢琴演奏讲求的不仅仅只有天赋,更需要的是后天你的不断努力。有哪个钢琴家的童年离开了枯燥烦闷的练习却创造出了后来的成就,又有哪个钢琴家不是凭借不断的努力创造了演奏的升华与积淀。只有让演奏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你的习惯,你才能更好的融入钢琴。只有在不断练习中你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有机会去创造属于自己的风格。习惯是一个看似虚无缥缈的东西,但他却决定着你的钢琴之路能走多远。

5 结语

钢琴看似简简单单的黑白双键却有着不简单的内涵,看似简简单单的触键技巧却包含了沉重的汗水,没有真正的天才,也没有完美的触键技巧,只有刻苦的学者,用自己的汗水去换取完美的演奏,用自己的人生去创造曲子的灵魂。钢琴演奏是完美的音乐升华,不是简简单单的去创作,无论学习还是演奏都离不开触键技巧,也都离不开演奏者的真正投入,离不开汗水与灵魂的交融。

参考文献:

[1]徐迁乔.技术与音乐:乐而得兼―――做好一个钢琴演奏者[J].四川戏剧,2007(02).

[2]关越寒.钢琴演奏中的基础技术训练[J].北方音乐,2011(0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