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资产管理的核心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1 16:23:11

资产管理的核心

资产管理的核心第1篇

一、资产负债匹配的含义

二、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的主要特征及风险

三、资产负债匹配不善导致破产的案例

四、资产负债匹配的目标

五、建立利率敏感现金流量分析模式

六、资产负债匹配的实现方法:久期(duration)管理

七、实现资产负债匹配的组织结构保证

八、资产负债匹配的基本运用

资产管理的核心第2篇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实物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会计核算方式的一次变革,有利于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但资产管理,特别是实物资产的管理,长期不被行政事业单位所重视,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其问题变得更加突出。随着会计核算制度的普遍推行,财政财务管理的重点需要从货币形态向实物形态延伸,加强对实物资产的管理尤为重要。

一、会计集中核算后实物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账实不符。各单位财务纳入核算中心后,由于会计核算中心业务量大,客观上很难对各核算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控制。同时,行政事业单位长期存在着重钱轻物,重投入轻管理的观念,不重视对实物资产的日常管理,单位没有严格的管理约束机制,缺乏有效的日常管理意识和监督,账实不符的现象日益增多。审计调查发现,由于核算中心管账不管物,单位管物不管账,账与物的管理相分离,使得单位对内部各个部门的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掌控不严,不能及时进行账实核对,并且各职能部门对其使用的实物资产也不承担管理责任。从而导致单位的固定资产不按规定程序处置、资产及收益流失、新形成的资产特别是非购置原因增加的资产不入账、私自处置资产的收入不入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等现象时有发生。

2、管理混乱。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的财政性资金按照规定必须全部纳入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统一核算,财务管理的权限也发生了部分转移,造成单位对资产的管理职能弱化。由于实物资产的管理归属于单位,而会计核算归属于会计核算中心,形成会计核算游离于单位资产管理之外的局面,客观上也会诱发实物资产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审计调查发现,部分单位实物资产卡片和实物资产备查簿普遍没有使用,单位报账人员和实物资产管理人员对资产的具体状况心中无数、管理针对性不强;材料入库、领用不履行手续,消耗性物资没有制定定额,随用随领,缺乏控制;多数单位出借资产无手续、内部转移使用不交接、存放地点改变不登记、资产去向不明无人负责。

3、闲置突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移至中心,但单位的财产物资仍由单位管理。特别是实物资产,中心只核算一级总账科目,未深入到详细的物、件管理,报废处置的管理也呈粗线条,账面上反映不出实物资产的类别,财务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各项资产实物状况,不能真实反映资产的实际数量和增减变化情况。同时,从审计情况看,会计集中核算后大部分单位存在不需用或未使用资产,个别单位的闲置资产超过同类资产数量的20%以上,价值占实物资产总额的比例达10%,有些资产闲置达数年以上。其范围之广、数量之多、金额之大、时间之长,令人担忧。

4、流失严重。单位由于会计集中核算而有意无意弱化了资产管理,认为一切有中心“统”着、“管”着而放弃了实物资产管理。久而久之,势必形成会计核算游离于单位资产管理之外的局面,造成实物资产“财”、“产”脱节,家底不清。从审计发现的情况看,这些大额的固定资产购置大都未登记固定资产账和资产卡片,出售资产也未登记减少固定资产账,而是由会计核算中心列作经费支出,使单位资产游离于账外,失去了对其有效监督。有的单位将固定资产变价收入不入账,或开小收大,将此笔收入置于会计核算之外,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使用过程中的因人为事故及火灾、洪水等自然灾害或丢失、因故障而提前报废、不当处置等,都会导致资产流失。

二、会计集中核算后加强实物资产管理的对策

各单位的资产既是各单位履行其职能的必要基础,也是整个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虽然不能直接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但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对实物资产管理也是打造“高效政府”、建设节约型社会、降低行政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实物资产管理的现状,为规范资产管理,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实物资产的管理:

1、强化实物资产管理意识。虽然财务核算纳入会计核算中心,但单位仍然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资产的保值增值负有责任。单位应建立以法人代表为核心、以专职人员管理为依托、以分级负责为手段,以全员参与为目标的资产管理模式。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实物资产的特点,通过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以内部财务制度约束资产管理行为,自上而下提高理财理念和理财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完善约束机制,订立实物资产管理目标责任制,加强考核,提高全员的参与实物资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实行财产定期清查制度。首先,会计核算中心、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行政事业单位应联合进行一次全面的实物资产清查,掌握实物资产盘存和使用的真实、准确信息。根据清查情况,依照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对非正常盘亏的资产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各单位要按清查盘存的实物资产开设实物资产登记簿,逐个填写实物资产卡片;会计核算中心根据财务处理程序,及时调整实物资产账面记录,设立实物资产明细账。其次,单位要建立起财产物资实物账,并由财务主管负责登记,定期组织人员进行财产物资的盘点和核实,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财产物资增减变动和领用手续,定期与核算中心的资产账进行核对,切实做到账账、账实相符,会计核算中心要和各行政事业单位结合,定期不定期地对实物资产进行清查,以保证实物资产的账账、账卡、账实相符。再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资产管理的制度完善和监督,对资产的管理不能只停留在对数字的监督,要深入到各单位,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单位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内控制度。

3、加强资产日常管理。(1)资产的购置。购置完成后,要有专职管理人员验收。如为大批材料,应入库保管,领用时填写领料单,并根据入库单、领料单登记实物资产备查簿;如为固定资产,则填写实物资产卡片(一式二份,一份由会计核算中心负责登记保管,一份由专职管理人员负责登记保管,卡片应标明该资产的名称、类别、编号、购置时间、来源、金额、使用单位或人员、存放地点、附属设备情况、内部转移使用记录、出借出租记录、设卡日期、卡片编号、专职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签名等),并及时转移给资产使用者。(2)资产的使用。材料的消耗要制定定额并严格执行;固定资产应实行全程管理,责任到人。对一些特定的设备要制定操作规程,实行规范操作,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使用;使用人员或存放地点发生变动时,要履行移交手续,及时更改固定资产卡片的相关记录;日常维护保养维修,应由专人负责,以保持资产的正常使用;非专门配备的工具器具,用后应及时交还专职管理人员,并办理缴销手续。(3)资产的处置。资产的处置应由单位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并报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审核备案。出售资产的,需聘请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出具资产评估报告;落后需淘汰的资产,应由有关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出具技术鉴定意见书;报废无法继续使用的资产,按规定程序转入清理;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应查明原因,追究相关人员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4、健全资产报账手续。(1)资产的购置和增加。购置完成后应及时到会计核算中心报账,报账时如为外购资产,必须提供外购资产原始发票和政府采购中心的相关凭据,并附单位专职资产管理人员的验收证明,连同填写完整的实物资产卡片一并交会计核算中心,经审核无误后方可入账;如为自建自制资产,应提供外购工程物资的原始发票、验收入库单、实物资产卡片,领用的库存材料、产成品应提供原始领料单,以便确定资产原始价值;如为发包工程,在报账时应提供建造合同、预决算报告、验收报告单、工程结算等原始凭证、实物资产卡片等;外单位拨入、捐赠的资产应附相关可以证明资产价值的原始凭证,如调拨单、捐赠方提供的有关凭证等,连同实物资产卡片审核入账;盘盈的资产,应填写实物资产卡片,根据有关规定及时入账。(2)资产的处置和减少。资产处置完成后应及时到会计核算中心报账,报账时应提供相关的原始凭证或证明,包括单位领导批准处置资产的书面材料,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审核意见书,资产评估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技术部门出具的技术鉴定报告,单位撤销、改制、分立、合并、改变隶属关系等的批准文件,非正常损失资产的有关情况说明以及对责任人、相关领导的处理情况,按规定应上缴财政的变价收入、残值收入的缴款凭证等。会计核算中心对上述凭证审核无误后方可入账,同时将实物资产卡片注销,另行保管。

5、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政府要加大对会计核算中心的软硬件投资力度,实现对实物资产管理的电子化,细化实物资产核算,建立财务管理与实物资产管理相结合的网络系统,使会计核算中心与单位联网,依托现代电子技术,解决信息传输不畅的问题。通过共享数据信息,可以使各单位及时直观地掌握最新数据,实现对实物资产的实时监控。单位要及时检查资产的动态,对闲置的资产进行分析评估。如为不需用的资产,应早清理、早盘活;如为暂时停用的资产,应做好保养维护,保证资产的性能和安全完整;如为已报废或应报废资产,应尽快处置。争取采用科学的方法,如出售、出租、对外投资等,盘活闲置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作者单位:山东省汶上县审计局)

参考文献:

[1]叶振鹏主编,《中国财政改革:难点与热点》,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4.

资产管理的核心第3篇

江苏省宿迁市会计核算中心成立于1999年,截止2014年12月,全市158家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全部纳入市会计核算中心实行集中报账,取消了纳入核算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岗位、会计人员及银行账户。会计核算中心在规范各单位会计核算、监控资金支付、执行财经法规和从源头上治理腐败规范财务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会计核算中心在运行过程中,尤其是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为此,笔者就宿迁市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了以几点看法:

一、账实不符问题

一是购入固定资产过程中,会计核算中心按照固定资产记账而单位未按照固定资产管理现象。目前,各行政事业单位设兼职或专职报账员,购置、核销固定原始凭证由报账员整理后交会计核算中心统一记账。由于在,固定资产概念上,新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单位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报账员往往将一些价值较小、使用时间超过一年的资产理解成低值易耗品或办公用品,未当固定资产管理。二是各单位盘亏、毁损、报废的固定资产销账不及时,往往等全市统一清产核资时才发现账实不符。三是借入、接受捐赠、借出、无偿调出固定资产未及时报会计核算中心进行账务处理,往往只是在单位固定资产备查簿中进行登记。四是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修缮后的固定资产,各单位报账员往往当作维修费支出报账,会计核算中心未能及时调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五、固定资产不及时入账,甚至不入账,尤其是房屋建筑物。行政事业单位一些基本建设,建设周期长、资金缺口较大,部分工程款由施工单位代垫,发生的财务纠纷较多,发票不能及时开出,不能及时进行工程决算审计,导致部分固定资产已完工使用多年,却还没有入账。六、有些部门由于预算缺口等原因,往往形成上级单位单位购置固定给下级使用、或者下级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给上级单位使用、下级单位之间互相购置固定资产混用现象。资产领用过程中往往只要求领用单位经办人签字,未到会计核算中心办理固定资产移交账务手续。固定资产清查时常出现有实物找不到单位,或者单位有账,查不到实物现象。

二、职责不分,核算与管理脱节问题

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会计核算中心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实际上扮演的是一个代理记账的角色,被核算单位实际上仍然是国有资产管理的主体。不少单位负责人却认为,本单位没有账户及会计人员,有关固定资产核算及管理上的责任应由会计核算中心承担,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及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推诿扯皮。这就形成了核算中心与被核算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相脱离,会计核算中心难以控制固定资产购置、验收、核销过程中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从而产生了支付风险。另一方面,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与会计工作紧密联系,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职能从原单位分离出来交由会计核算中心行使,客观上也造成了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监督的脱节。

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问题

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仍未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导致执行过程中无章可循,有些单位虽建立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缺乏可操作性。

四、固定资产管理不善,资产收益流失问题

一是固定资产不入账问题,例如部分有行政执法权通过单位罚没手段取得的房屋、车辆等固定资产,未及时办理产权登记手续,实际上已经占有使用甚至用于经营取得收益,而账上却没反映。会计核算中心会计往往一人兼顾十几家单位账务处理,远离原始凭证记载事项的发生环境和地点,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关注此类资产的管理使用和收益问题。二是固定资产利用效率不高,浪费现象严重。单位购置固定资产往往不考虑资产存量,部分可调配使用的资产例如数码相机等完全没有必要每个部门均购置,造成闲置浪费。三是使用人责任心不强,部分破损的固定资产不及时进行维修改良,也未及时履行手续进行核销,造成本可通过维修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不用,重新购买。对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1.树立资产管理主体责任意识

增强单位负责人和各级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的责任意识,会计核算中心并不是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主体,单位负责人仍是国有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及收益负总责。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处置是否合法、真实,会计核算中心无法监督和管理,其责任必须由单位来承担。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固定资产卡片管理。各单位必须制定完整可靠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加大对固定资产毁损、流失责任人的追责力度。利用“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这一平台,使固定资产在购置、使用、内部调拨、价值变更、报废处置都处于制度的严密监控和管理之下。

2.定期指导各单位进行资产清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人员一般都具备较高的专业责任,在固定资产清查等方面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应定期组织各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目前各单位的报账员大都是兼职,相当比例是非会计出身,对财务管理尤其是资产管理意识淡化。会计核算中心应通过业务培训,明确报账员对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监督责任,保证会计事项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资产管理的核心第4篇

什么是会计集中核算?就是在企业预算管理体制、会计主体及资金支配权不变的条件下,取消企业单位的银行账户、会计岗位,仅设立报账员,让其负责企业财务资料的收集,传递以及报销,然后由财务部门设立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在银行开设账户,统一、集中的进行会计核算,办理资金支付结算,统一财务公开及管理会计档案的核算机制。

我国部分企业单位为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与工作效率,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会计中心被纳入到企业的会计业务中进行统一核算,会计中心会任用拥有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利用会计电算化,严格的按照国家所规定的会计制度进行核算。这样做,可以极大地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及工作的效率,也保障了信息资料的完整及真实程度。再者,在企业单位成立了会计中心后,财政资金都集中在会计中心的单一账户里, 利于财政部门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使资金灵活度更高,有效地提高资金的使用率,也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尽管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诸多的优点,但是在实行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不进行实物资产的明细账登记、资产随意处置导致流失严重等。

二、如何实行会计集中核算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可以使会计中心将核算与管理相结合,督促企业单位建立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实行管理责任制,从而加强企业的资产管理。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并不是单方面的努力,而是需要多方势力共同合作、互相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的目的。

1、理清会计与财务之间的关系

将会计核算从财务管理部门当中分离出来,即把财务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的职能留在企业。企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任务是合理编制单位预算、积极筹措资金,以保障企业正常的运转资金需求;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指导、监督……认真管理好会计核算工作,及时地向企业各部门提供准确、真实的会计信息。在正确的分清会计与财务的关系后,就能明确企业和内部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责范围。这样做,在制度上保证了财务自的实施、单位资金的所有权,也使得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会计职能能较大的发挥。

2、利用现代化的集成企业管理软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单方面管理软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随之而产生的大型ERP管理软件,OA办公系统,企业进销存管理软件等迅速普及;特别是网络快速发展,网速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近两年来智能化手机迅速推广,手机终端软件的不断开发和完善,给企业远程异地传递会计信息,准确及时的进行会计集中核算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在加强综合性ERP软件的使用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也为企业进行会计集中核算提供技术了平台。

3、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现在是新的经济时代,而会计是企业主要的管理人员,因此,会计人员要不断地进行专业知识的更新及培养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每年可以参加后续教育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领导层要不断提高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领导人除了自身提高管理意识之外,还要在思想上重视对报账员的管理。资产管理人员自身也要多多学习,为自身充电以便更好的工作,为公司谋发展,为自身谋福利。从而,使单位的会计人员的结构层次提高,提高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促进单位健康快速发展。

三、施行会计集中核算,加强单位资产管理

1、建立资产管理体制

为了提高实物资产管理的水平,保障实物资产的完整、安全及高效使用,以便能更好地维护会计核算中心及企业的利益,建立切实可行的机制来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性是非常有必要的。企业可以以法人代表为中心,以责任分级为手段,以专职管理人员为依托,建立以全体工作人员参与为目标的资产管理模式。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从上而下的提高理财理念、管理财务的意识。订立企业资产管理目标责任制,加强人员的考核,提高全体员工参与公司资产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明确企业的资产使用人为第一责任人可以订立资产使用责任书,以确保资产的安全与完整。设置专门的管理职位,对企业的资产的增加或减少及使用情况做一个及时的登记,并且要定期的进行对账。用“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统一领导。”之法对企业资产进行管理。归口管理的意思是实行专业的管理,跟车队管理汽车、老师管理学生是一个道理。再者,在资产的计划管理、定期盘点、职责分工等方面也可建立相关制度,使企业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使管理更加规范。通过这一系列的规定,可以强有力的对企业资产进行管理。

2、明确资产管理的工作程序与核算手续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核算公司在发生资产的调入、调出、购入、清理、报废等增减变动业务的时候,应该及时到核算部门进行报账,核算部门以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且登记企业资产的总账和明细账。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缺点:核算部门不能及时对实物资产进行检查、核对与管理。所以,建立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核算部门要保留资产备查登记簿。资产备查登记簿由资产核算部门负责管理,依据资产的类别设置帐页、使用企业设置栏,每个月登记资产的使用、增减变动和结存状况。相关人员要保留好企业领导批准的处置资产的书面资料、企业的批准文件、相关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等。如要购买大批的材料,专职人员应在购置任务完成之后对其进行验收、检查。在入库存放时,要认真的填写领料单,根据填写的这张单据对材料进行适当的管理。材料的使用也要有严格的规定并执行。资产管理要责任到人,实行全程管理,以确保资产的安全使用。资产的处置同样非常的重要。其处置问题应该由企业的领导集体讨论、决定。要出售的资产,要由鉴定机构进行评估,得到资产评估报告;需要淘汰的资产要有相关部门的技术鉴定书;无法再继续使用的资产要按规定程序进行清理。

3、多方强化资产管理意识,建立资产管理奖惩制

近年来,在实现了会计集中核算后,企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中心存在着脱节的现象。出现脱节的主要原因是企业领导对资产管理的认识不够、财务人员的责任心不够强、会计核算中心对资产没有认真进行盘点等。要消除这一现象,领导要提高认识,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将资产管理作为重要工作切实的来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控制制度。在移交会计工作时,要组织企业的资产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对资产进行全面盘查,与相关资产管理部门根据评估报告入账,避免资产的流失。

各企业还可以把资产管理制度纳入到各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中来进行考核评比、检查验收,对在资产管理工作中成绩突出者进行奖励、表彰;对那些有过失、给企业造成损失的人员要追究责任,依据情节严重状况给予一定的处罚。核算部门在盘点账务时,发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地方要依照相关审批手续进行账务的相应调整。借此,来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参与力度,调动他们管理资产的热情。

4、做好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率

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科学性,将具体项目的支出及全部收入列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单位资金滥用的方法,为单位财务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严格的执行企业采购制度,加强企业支出的控制,杜绝单位盲目采购、违法采购,以免企业在自行采购中出现行为。企业严格依法采购,不断规范企业的采购支出。会计核算人员要对往来款项全面清理:呆账及时报销、能够收回或支出的账目要及时提醒单位清收或支付。切实解决企业资金外设小金库及资金体外循环等问题,从而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率。

四、结语

会计集中核算是管理监督与会计服务为一体的新型会计管理模式,是我国财政管理体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会计核算方式的变革。会计核算中心对企业的财务收支采取“分户核算、集中管理、统筹资金管理”的方法。核算中心应严格地按照规定的标准对纳入集中核算企业的各项资金进行核算,统管预算内外资金。实行集中核算能够有效防止资金的挪用、相互挤占等现象,促进廉政建设;能够加紧对核算企业日常财务管理,提高管理费用与财务资金的使用率,加快资金使用频率以及流通速度。除此之外,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还能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会计核算行为及加强企业资金管理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企业的资产管理是一项既复杂又连续的工作,在会计集中核算下,需要工作人员尽职尽责,需要核算中心、预算企业的共同努力,审计部门、财政部门等各方监督,确保企业财产的完整及安全,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胡亚林.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9(20)

资产管理的核心第5篇

一、建立核心能力的动态管理

在动态的环境中,企业经营的宏观环境时刻在发生变化,顾客的需求在不断变化,竞争对手的竞争力在不断提高以及不断变化的技术同时在直接影响核心能力的领先性,那么企业就需要动态的核心能力及动态管理能力。所以对企业核心能力的有效管理应是对核心能力整个演变过程的循环和实时的动态管理,核心能力的动态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1、管理过程的连续性。一个完整的合理的核心能力管理过程应包括四个阶段:核心能力的确定、培育、应用、评价与发展等阶段。核心能力的确定是指根据企业的战略展望等确定出为支撑企业发展战略实施所应建立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的培育是指积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能力,通过事先的统筹规划在遵循一定的原则下以一定的方法有效地培育出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的应用是指如何寻找核心能力的应用机会,尽可能发挥核心能力的作用,为企业带来优良的经营业绩和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核心能力的评价与发展是指企业定期或不定期地评价核心能力的适应性、领先性等,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企业核心能力保持与市场环境相适应的领先性,从而为企业带来可持续竞争优势。

2、管理的循环性。对核心能力的动态管理绝不是在评价完成之后便告结束,而是根据评价的结果再返回培育、确定或应用阶段,即或在原有核心能力基础上的单纯强化提高,或是确定应培育的新的核心能力,或是加强核心能力的应用,通过每一次循环,核心能力的内涵和价值都将得到提升,从而形成一个动态的循环的并不断提高核心能力的管理过程。

3、管理的实时性。对核心能力的四个阶段的管理可能同时存在,由于管理的循环性和实时性存在于各管理阶段中,对动态管理的管理手段就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并进行实时、动态管理进行操作。

二、对公司的核心能力进行保护

关于公司核心能力的可持续,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它进行充分有效的保护。所谓对公司的核心能力的有效保护,是指公司通过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或手段提高竞争对手的“模仿门槛”,使公司的核心能力保持对竞争对手的一定的领先距离,为公司的核心能力“制造”出一块隔离带或安全区。

1、核心技术的保密与垄断。拥有核心能力的公司对其核心技术都非常注重保密,因为他们深知核心技术一旦被竞争对手轻而易举地掌握则意味着竞争优势的丧失。因此,他们在核心技术的保密方面会坚持这样的原则,即输出产品不输出技术;输出非核心技术不输出核心技术。如可口可乐公司在全世界有许多合资厂,也尽管其配方99%的成分都已被研究分析出来,就是剩余的1%(可称为核心配方),可口可乐公司对外界从不公开。另外,许多拥有核心能力的公司,还通过注册专利以使核心技术获得垄断地位来实现对其的有效保护。同时,制定大量的保密规则,对公司内部员工特别是掌握公司核心技术的人员的保密行为实行有效的约束,已成为这些公司的惯例。

2、核心技术的谨慎推出。拥有核心能力的公司在制定市场战略时注重在客户需求和核心技术保护方面寻求平衡。对其核心技术的推出是谨慎的,并非一下子把核心技术都拿出来到市场上推广。如IBM公司、微软公司等都有一套完整的技术战略。他们以雄厚的人力、财力、研发能力等,贮备几个档次的新技术,但只推出比其他公司先进半步的技术,以保持技术领先和对核心技术的垄断地位。对于尚未利用的技术或一时很难转化为商品的技术,则让技术保持原有的状态加以储存,绝不拿出来推广或出售。

3、围绕核心技术的经济威慑。拥有核心能力的公司通常是抢在竞争对手之前对一项资产大规模投资。竞争对手尽管同样可以使用这种资产,因为市场规模较小,以现在的盈利水平无法支持两家厂商。显然,通过围绕核心技术的经济威慑可能使潜在的竞争对手驻足不前,从而达到核心技术的可持续性。所以,我们经常可以观察到核心能力与大公司,特别与跨国公司是紧密相联的。这是因为,大公司的发展需要核心能力的支持,而围绕核心能力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又通常具有安全的收益。中小公司在某个时段上也不是没有核心能力。但是,因其资源配置的规模较小,使其面临竞争对手的“模仿式冲击”所带来的风险较大,因而中小公司的核心能力容易呈现出不稳定性。三、对公司的核心能力进行投资

鉴于所有资源都会贬值,核心能力作为公司最具竞争力的资源也是如此。如果不保持对核心能力的持续投资,核心能力的丧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因此,有效的公司战略需要不断地对其核心能力保持高强度的投资。对公司的核心能力进行投资大体有三个方向:

1、对核心技术进行投资。公司核心能力在实体构成上,必须以作为无形资产的卓越品牌为主导,大力实施并推进第四代R&D战略管理。实际上,品牌是以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战略性无形资产,它是企业核心技术的结晶,是消费者获得高消费者剩余的产品的“身份证”。顾客可以从名牌获得满意,并同时避免了一系列消费风险。毫无疑问,实施品牌战略、核心能力机制的打造及其整个新型战略管理体系的构造,关乎整个现代社会生产价值链条,从产品设计开发、做成样品、零部件生产、半成品组装,到成品组装、包装、运输、分销,再到售后服务等所有环节。然而,这一整条价值链上的不同环节,不同部分对产品的价值增值功能是不同的。而最能增大价值的两大环节之一就是上游的核心技术开发。

2、对人力资源特别是核心员工进行投资。公司核心能力的人格载体必须以知识资本化为主导。另一方面,以知识资本化为基本线索而具体实施的人力资本化战略管理,将使公司战略的有效推进获得更深厚的人力资源基础和保障。随着整个经济社会由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演进步伐的加快,人力资本的社会经济地位日益提高。知识正在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正在成为主导生产力,知识工作者正在成为资本。因此,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较之传统经济更为必要。核心能力理念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它认识到在具有传统部门结构的公司,对公司的核心能力进行投资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核心能力确定了公司行政机构的关键角色应该是充当公司核心能力的保护人。有时,为做好保护工作,甚至可以指定一位管理人员,负责对核心能力的投资。公司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时,尤其要注重对核心员工的投资。因为,核心员工的丧失或其人力资本价值的下降,将意味着公司核心能力的丧失或下降。在这方面,必须关注的重点是:①从客户层面考察,核心员工能为客户、公司创造巨大价值。这种价值创造分别来源于核心员工的预见力与执行力。②相对竞争对手,专家可以出高薪聘请,但忠诚的核心员工无法用高薪招聘。拥有卓越预见力与执行力,又忠诚于企业的员工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但问题在于要时刻爱护员工的忠诚。③核心员工能力是公司自学习积累的结果,教育与培训导致人力资源的不断丰厚。公司必须建立基于“能本管理”的员工预见力、执行力开发机制。④为了使公司的命运不掌握在个别员工手里,必须倡导并实现人力资本向组织资本的转化。通过结构化的知识平台,构筑合理有效的知识分享机制与公司制度安排。

3、对核心营销能力进行投资。核心能力的调整轨迹一般是以生产环节为起点向价值链两端延伸,即向研发和营销延伸。公司拥有核心技术不是目的所在,目的在于优化公司的利润。而公司的营销能力正是把“技术变为财富”的最后一站,因此,对公司的核心营销能力进行投资也就成为必要。从为客户创造新生活这一核心能力本质内涵的视角出发,公司核心能力亦即公司核心价值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获得顾客的忠诚度,这是全部营销管理的聚集点,也是公司核心能力的最本质内涵。营销就是要使传统的公司销售经营化,在深刻认识和了解顾客的基础上,使产品或服务完全适应客户的需要,形成产品自我销售。

四、对公司的核心能力进行升级

如果一家公司的核心能力正在被竞争对手所效仿,那么该如何保持维系公司的核心能力?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对公司的核心能力进行升级。

1、将核心能力升级到结构上更有吸引力的行业。夏普公司的做法为如何针对技术和产品的连续升级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提供了很好的示范。20世纪50年代,夏普公司是电视机和收音机的组装公司,表面上属于日本二类消费电气公司。为打破这种局面,公司创始人早川笃治(ToKujiHayakaova)建立起研发机构。当日本通产省禁止夏普公司设计计算机时,公司在1964年利用其有限的技术生产出全球第一台数字计算器。为巩固其在该领域的地位,夏普公司向后集成,生产自己的专业化半导体,并大力投资开发新的液晶显示技术。夏普公司押在LCD技术上的赌注得到了回报,并使其开发出一系列新产品,如Wizard电子管理器。一段时间后,其卓越的显示技术令夏普公司在以前拼搏的领域(如便携式摄像机)拥有了竞争优势。

2、将核心能力移植到地域上更有吸引力的市场。如果说创新是发展核心能力的推动力,那么跨国经营则是催化核心能力的拉动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许多拥有核心能力的公司无不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力求在国际竞争中放大自身的核心能力,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如沃尔玛、通用电气公司、索尼公司等著名跨国公司,均是将核心能力移到地域上更有吸引力的海外市场,以使自己的核心能力得到升级与放大,从而摆脱竞争对手的模仿威胁,有效地保持维系了公司的核心能力。

3、以公司核心能力为主线实施资本运作。能力学派管理专家指出:业务流程再造的关键是把公司的内部组织和产品——市场战略有效联结起来,就是变业务流程为战略性资产。所谓战略性资产亦可认定为具有核心能力的资产,因而以核心能力为主线进行资本运作的主旨在于:透过各个层面将资本运作直接同市场结构联系起来。所以重组必须贯彻以下原则:产权重组以产业重组为导向,不能为重组而重组,产权重组只有按照产业结构进行重组才能体现核心能力的需求;产业结构重组以产品结构重组为导向;产品结构重组以市场开发结构重组为导向;市场开发结构重组以居民消费结构为导向。

4、将核心技术能力升级到核心管理能力。著名的通用电气公司之所以成为世界百年的旗帜公司,过去靠的是技术,现在其核心能力则在于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通用电气式培训。从中国海尔公司的成长转变也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一点。可以说,世界著名的公司之所以长盛不衰的奥秘,也在于其完成了核心技术能力升级到核心管理能力的公司改造。在将公司的核心技术能力升级到核心管理能力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提升重点是公司的组织能力。因此,必须关注的方面是:①从客户层面考察,核心管理能力能为公司创造巨大价值,这种价值源于公司的经营理念。②公司良好的界面管理机制是公司效率的关键。③必须解决好管理责任制问题,构造能上能下、持续上下的变动机制。④基础管理水平是核心管理能力的基本功,也是竞争对手很难一时就能模仿的。

五、建立企业学习力的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知识的创新、积累、转移和共享,这就要求企业应该成为一个学习型企业和知识型企业,在不断修炼中增加企业的专用性资产和隐性的不可模仿性知识等。在新的竞争时代,光靠雄厚的资源和强大的规模并不能保证企业能够在市场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学习的能力才是突破生存不利格局、实现永续发展的根本,只有重视学习、用心学习,企业才能适应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的市场,才能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那么什么是学习力呢?

学习力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的总和,企业员工必须具有较强的学习力,才能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才能获得惟一持久的竞争力。因为企业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真正能够笑到最后的企业必将是那些能够想方设法使组织内所有人员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因为学习是提高核心能力的必要手段;是实现知识螺旋上升的惟一渠道;学习可以增强企业的活力;学习有助于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资产管理的核心第6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经营战略;作用

1、引言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管理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是依照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风险最小化这一经营目标凑集资金、进行资金投放并监督控制财务活动。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1]。在企业发展中,财务管理处于其核心地位,企业财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发展后劲。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市场经济高度发达,贸易壁垒逐步消除,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趋于融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相对的、动态的特点,成为企业生存过程中相对持久的竞争能力,而非一成不变的竞争能力。由于企业竞争优势的表现之处不是仅仅在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某个单一环节上,而是贯穿于从投入到产出的整个过程中。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更体现为一种持续创新、持续学习的能力,是不易模仿,而非不能模仿。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丰厚利润及清洁生产意识等综合因素影响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3]。企业是否面向环境的产品设计、营销、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4,5],企业是否保护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环境,体现着企业的软实力及可持续发展[6]。根据财务管理的目标,结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财务管理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财务管理的创新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稳定性

企业获得稳定的超额利润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知识经济视野下的企业运行及发展,由于知识的特殊性,在二元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了含有知识的三维结构特点。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要积极推进财务管理,特别是融资管理的创新,形成了筹集物质资本与知识资本并重,并向知识资本倾斜的新模式。知识资本是企业投资方案科学评价的核心,知识资本的内容逐渐超出现行无形资产的基本范畴。除企业的专利权、企业的版权、企业的计算机软件外,企业的商誉、企业管理能力等无形实力将变得越来越重要。现代企业融资决策的重点表现为低成本、低风险的筹措金融资本。财务管理的创新有利于企业的生产活动更需重视相关的投资、员工、技术、市场等因素有利于企业考虑节约资金成本,使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化和投资收益最大化为基本原则,实现投资的增值性。

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有利于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重新整合自己的内部资源,构造新的、适合自己企业环境特点的企业经营格局,调整产业链结构、产品结构和经营模式,构建新的企业经营机制及经营网络,从而达到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因此,财务管理创新模式下的企业兼并成为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一条捷径。由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处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是企业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综合体现,是企业的竞争对手在一个较长时期内难以超越的竞争力。所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和较高的稳定性,能使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从而能够获得稳定的超额利润。财务管理创新模式下的企业企业竞争优势的表现之处,不仅只表现在企业产品、服务的某个单一环节上,而且表现在贯穿于从投入到产出的全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企业产品的价值是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参与创造的结果。企业从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投入到产出的每个环节创造的价值增值,才构成了企业的利润。市场竞争者价值链之间的差异决定了产品竞争优势的差异,因此要准确的进行经营战略定位,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稳定增强。

3、全面提升财务管理的层次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要想在新环境中做到防范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企业资金效率,必须全面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层次。企业要提升财务管理层次,就要向金融风险管理、税金管理、保险管理以及技术、人才、信息等管理拓展财务管理的创新。企业要研究知识资本的构成要素和市场化形式,寻求知识资本的有效运作管理方法,确定知识资本价值,研究知识资本的证券化形式,总结企业知识资本运作的具体操作方案。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层次有利于企业确定好自己的位置,从容地迎接挑战,获得无限的发展机会,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否则,不仅原有的企业核心竞争力难以保持,还会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衰退,甚至丧失。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层次有利于企业明确自己的产业战略定位,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根本前提;有利于企业恰当的市场战略定位,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途径;有利于企业准确的经营战略定位,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有利于企业适宜的联盟战略定位,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事实证明,在传统的企业关系中,当一方获益时,往往意味着另一方的吃亏。而当企业结成联盟关系时,能够实现双赢和多赢,加速企业由自我型的发展战略向广泛借助外力型的发展战略转变。

4、结束语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运行、发展的动力源。要提高财务管理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还应当通过知识联盟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应该培育更多的更忠诚的稳定顾客群,需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塑造独特的企业文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对企业财务管理造成了一定影响,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强化资金管理、建立财务监督制度、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全面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依靠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冯国珍,易艳红.基于财务视角的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J].管理纵横,2012,(12):52-55.

[2]王瑾.生态经济视野下的清洁生产技术[J].商场现代化,2006,(18):209-210.

[3]解念锁.环境材料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商场现代化,2006,(15):178-177.

[4],韦英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及措施探讨[J].中国锰业,2007,(11):57-58

[5]王瑾.面向环境的产品设计制造及应用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1,(1):59-60.

[6]解念锁.我国硬质合金工业发展现状与资源保护[J].中国钨业,2006,21(3):4-6.

资产管理的核心第7篇

【关键词】 石油企业集团;固定资产;动态管理

石油企业集团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渐次推进和逐步深化,石油企业集团逐步推向市场,面临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新趋势,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已成为石油企业集团的共识。石油企业集团的固定资产管理虽然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管理制度,形成了比较规范、系统的管理方法,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尚未得到足够的规范和控制。石油企业集团加强固定资产统一管理的意义不仅在于大幅度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而且可以通过资产管理提升企业形象,促进集团内部营销、投资等方面有效的规范和改善。

一、石油企业集团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一)考核体系不健全,资产管理松散

集团内部对下级公司考核主要是纵向考核即分专业中心考核,如销售板块主要分为五个专业中心,分别为零售管理中心、商业客户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润燃中心、会计核算中心。资产考核主要应在会计核算中心,而会计核算中心事务繁杂,仅靠一名资产管理员工作根本无法到位。其他专业中心对资产的考核仅限于实物管理模块PM与财务模块AM是否一致。上级会计核算中心事实上无法真正考核到下级各专业中心的资产运营状况,因为考核机制不健全,对其他专业中心的约束力度不够,客观上造成了部门之间相互推脱、管理不到位等现象。同时由于反映资产总量、结构等的考核指标内容不够准确,资产账实相符程度、数据更新程度、资产利用合理比例、资产闲置存在问题没有相应的考核指标,考核指标的不完善,导致当前资产管理不能真实反映财务管理状况、资产问题及结构状况,监控的职能不能有效发挥。

(二)资产账实不符,资产清查起不到应有作用

由于上级公司重点考核账务系统之间的对应情况,而账务系统与实物状况的相符情况因为考核难度较大在考核中处于略化状态,资产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贯彻和落实。每年例行的资产清查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因种种原因账面迟迟得不到调整。账实不符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账有实无资产,如锅炉,固定资产模块中使用年限25年,加油站配置的均为小型锅炉,至多5年即处在报废状态,供暖效果大为减弱,各片区只有占用其他费用重新配置新锅炉,账面上的锅炉已不是原来的锅炉;二是账无实有资产,账面使用年限已到,作报废处置,资产仍在用;三是由于资产调拨引起的账实不符。

(三)责任主体不明,各职能部门管理相互脱节

石油企业上市以来,集团在全面建立落实各项制度、加强资产管理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了显著的进步,但由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和历史遗留,现有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仍不到位,各专业中心与职能部门之间仍缺乏协调统一。固定资产的购建与运营管理涉及到多个专业中心和职能部门,各个部门职能不同,角度不同,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部门之间缺乏很好的配合,事先控制意识不强,存在一定的漏洞和风险。

二、对固定资产实施动态管理是解决其现状的根本途径

针对以上固定资产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保证信息完整准确,核算真实,为加强固定资产控制管理提供翔实数据。

(一)健全机制,解决实物资产管理者缺位的问题

通过建立权责清晰、分工明确、互相沟通、紧密配合的资产管理体制,为资产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针对石油企业集团资产存放地点分散、资产管理涉及部门多、管理难度大等特点,成立专职或兼职的实物资产管理部门。主要对本企业所使用资产的实物形态进行管理,具体负责存量资产基础数据的管理,并加强与其他资产管理部门的配合,及时掌握和了解实物资产的动态变动情况;全程参与固定资产的投资至处置全过程,投资项目的审批、评估、决算等资产管理工作,参与本单位中长期投资规划、制订资产管理制度,进行资产运营分析;组织存量资产的清查盘点,监督检查、统筹各单位的资产管理,定期对各单位资产管理情况进行通报。使用单元的资产变动需在第一时间向实物资产管理部门申报,由其登记后转至财务及各管理部门,保证资产的变更步调统一,各部门账账、账实相符,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二)摸清家底,加强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

由实物资产管理部门牵头,财务部门(负责维护ERP中的AM模块)、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维护ERP中的PM模块)、使用部门等相关部门组成清查小组定期不定期地进行盘点。根据盘点结果详细填写盘点报告表,并与AM及PM核对。发现账实不符的,应编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设备使用部门发生变动的,应补办固定资产调拨单,并及时作出报告。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应查明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原因,包括状态的改变、使用部门的改变等,提出初步处理意见,经有权人批准后作出相应处理。固定资产清查包括房屋建筑物、油品集输设施、运输设备、机器设备及其他设备。此外,还需将土地和在建工程列入清查范围,对盘盈、盘亏的资产进行技术鉴定,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置,并上传到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更新AM和PM系统中的数据,确保固定资产账实相符。清查盘点结束后,实物资产管理部门应整理、汇总清查情况,查明固定资产的实有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维修等情况是否正常,并对清查盘点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形成资产清查报告。对于清查中发现的资产内部存放地点或使用人等相关信息发生变化的,要出具“实物资产调整单”,对于盘盈、盘亏的资产,要出具“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处理单”,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后,交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

(三)强化管理,全面建立资产管理档案

根据资产清查结果,同时借助固定资产数据集中核算模块,结合存量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需求,将固定资产卡片中的相关内容纳入系统,并将资产使用、管理部门、保管责任人、资产调拨、转移、报废以及实物资产的图片纳入集中核算系统,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档案,实现统一固定资产账目、统一核算,通过软件实时查询全系统任何一项实物资产的相关数据信息,直接打印资产管理卡片、下载资产图片。固定资产管理档案主要包括各项存量资产的保管责任人、管理承诺书、管理卡片、图片、证照资料、建筑图纸、盘点、报废、毁损情况等资产管理内容,旨在对全部实物资产逐项建立数据和图片档案,将其作为会计资产价值核算的补充和延伸,与会计账簿相辅相成,为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提供初始依据。一是整理相关数据及图片,实地测绘制图。对全部固定资产逐项进行实地拍摄、测绘制图、账实核对,并记录各项资产规格型号、数量、品牌等重要信息,将资产的各项信息全部纳入固定资产集中核算信息系统。实地拍摄要做到全局与部分相结合,既包括资产组全貌图片,又包括分类资产图片,还包括单项资产图片。如加油站资产图片音像资料应包括加油站全貌图片、所属加油机图片、单台加油机图片、加油机标签(品牌规格型号)等内容。实地测绘制图指平面投影制图,要标明位置、刻度及比例尺,如加油站测绘制图包括占地面积、房屋、罩棚、加油岛等建筑物投影图、消防通道等虚拟标示图标。二是规范资产管理档案样本。区分不同资产管理单元和资产性质和类别,充分考虑了资产变动、更新及维护等情况,设计加油站资产管理档案、油库资产管理档案和办公资产管理档案等不同的模版,并制订出规范性文件,对资产管理档案编制的方法步骤、各类资产的数据项目内容、图片格式以及图片拍摄方法、测绘制图标准、软件的操作流程等各项具体工作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保证资产管理档案内容的规范和格式的统一,建立一套内容翔实、数据准确、直观明了、查阅方便的固定资产电子数据库。三是集团公司对各单位的资产管理档案进行了考核验收和综合评定,对部分单位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整改建议,并督促落实,确保了固定资产管理档案的编制质量。通过资产管理档案的建立,将资产的会计账目、实物资产明细表、资产实物图片、测绘制图信息和资产管理卡片登记册的相关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了资产核算、保管信息的完整、准确和一致。

(四)理顺流程,加强资产的动态管理

实现存量资产的动态管理,首先需要明确实物资产增减变动管理流程,规范固定资产的购建、验收、入账、交付使用、调拨、维修、更新、出租、出借、报废、盘盈、盘亏等事项的审批程序、交接手续、操作流程、各相关部门应提交的核算单据、资料以及核算方法等内容。同时,要求各实物资产管理单元完善实物资产管理台账PM,及时与财务部门的数据AM进行核对。未按要求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和交接手续的实物资产,不得擅自变动,从而使实物资产的增减变动与财务资产核算实现实时链接,保证固定资产的账实相符。对于新增的资产或低值易耗品必须附验收单,更新的资产必须要有旧资产的处置方式方可付款。设置《废旧资产处置审批表》,经相关部门认证后将处置收入及时交入银行。对于未处置闲置的资产,实物资产部门、财务部门同基建部门共同管理,在处置和调用时须有三方人员签字。其次,严格执行定期全面清查盘点制度,了解资产变动状况,并及时对资产管理数据进行维护、更新。再次,以资产管理档案为依托,建立资产管理档案数据维护、更新制度,将数据的维护和更新作为资产日常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明确管理单元和资产管理员的责任,对变更资产和新增资产及闲置资产每月进行调查,及时补建、更新和维护资产管理档案;对处置资产账面处置与实物处置不同步的,要区别对待、分步进行销账,提足折旧实物资产继续使用的,可对残值先计提减值,待实物处置时再核销账面。在资产的整个运营周期,发生变动均实时拍照归档,不断提高和完善资产管理档案的质量和实用性,保证资产管理档案内容的完整,达到资产动态管理的目标。

(五)经营资产,实行保值增值责任制

对闲置不用或利用率不高的资产制定专门的制度和措施,鼓励并监督合理流动或参与市场经营,通过资产的优化配置,充分挖掘资产的效能,获取相应的经济利益。将资产利用率、资产租赁收入等指标纳入考核范畴。同时对账销案存资产加强后续管理,核定变价收入预算,跟踪监管,避免资产的流失。

(六)强化监督,建立资产绩效考核机制

建立资产运营分析制度,定期对资产运行情况和经营质量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作出真实客观的综合评价,提高资产投资回报率。重点关注加油站的营率分析,准确把握加油站运营情况,及时分析暂时关闭加油站的原因,可以从加油站的销量、年租金支付额、运行费用、差价收入、可研报告销量等多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资产投资和运营质量的分析,构建资产绩效考核机制,将资产管理状况纳入年度考核指标,变纵向考核为纵横结合考核,即对专业中心考核与对分(子)公司考核相结合,上级及同级实物资产管理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具体负责资产管理的监督检查工作,检查监督各部门职责履行情况、实物资产的管理情况、资产定期清查制度的落实情况、资产管理档案的管理情况、资产数据的维护和更新情况等内容,每月随机抽点样本,检查账实相符程度,并及时通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奖优罚劣,跟踪整改落实情况。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企业的各级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对固定资产加强动态管理,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效、长足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冬香.如何加强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会计之友,2009(10).

资产管理的核心第8篇

一、核算中心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核算中心的机构设置存在的问题。一些单位的核算中心隶属于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在工作中就要受到财务管理部门的影响,体现财务管理部门的意图,这样容易形成财务管理部门代替核算中心行使职能,违背了核算中心成立的初衷,形成产、供、销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职能、职责划分不清,核算中心与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职能划分不清,不利于企业内部的控制和核算中心职能的发挥。

2、核算中心在核算范围的确定上存在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大部分企业的核算中心都隶属于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核算中心的核算范围大部分也是由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确定,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有些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往往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只将一小部分固定性支出(如人员工资、电费、电话费等)纳入核算中心核算,而将一些灵活性大的支出(如业务招待费、企业教育培训费等),留到财务管理部门,发生业务时,核算中心的所属单位再到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处理业务,使核算中心不能全面核算所属单位部门的财务事项,而只核算其中的一部分,其它部分在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核算,核算范围的划分既没有按照核算单位划分,也没有按照核算费用划分,甚至有的财务管理部门直接把计划留一部分,只下达一些固定性支出的计划,其它的酌量性支出,直接留到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形成一个单位在两处核算费用的现象,给企业管理者对所属单位的监督、管理造成一定的难度。

3、核算中心的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核算中心是将企业所属单位的财务及银行账户撤销,统一纳入企业的核算中心进行核算,所属的单位较多,如何快捷、准确、明析的提供有关的财务信息,充分发挥核算中心的核算、监督、服务的职能,也是强化核算中心管理的重要问题。

4、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集中核算将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进行了集中,而对实物、资产、合同等需要反映的经济事项分散在单位,造成会计管理职能难以深入,虽然强化了会计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但弱化了会计管理职能。给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如果不加强对所属单位财产物资管理,又将造成新的腐败之源。

二、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

1、成立总会计师领导下的财务管理中心和会计核算中心,将管理职能与核算职能分开,使财务管理中心侧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中心侧重实际核算。为了能从源头加强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中心主要职能是通过对采购、生产、销售成本的分析,制定各项成本计划和产品的销售价格;通过对资金使用效果的分析,进行企业资金的筹集,制定资金管理办法,制定企业的财务管理办法等,而核算中心则主要是对会计事项进行核算、监督,并执行企业的财务管理办法以及成本计划和产品的定价。由总会计师直接管理核算中心,由核算中心执行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制度、办法,以及执行企业的各项计划和产品定价,这样既有利于规范核算,又有利于对各部门的监督和与财务管理部门的协调,并做到各项计划的制定和计划执行的分离,更加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核算中心职能的发挥。

2、建立由总会计师或企业的管理部门确定核算中心核算范围的机制,保证核算范围的相对稳定。在核算中心的核算范围确定上,应该由企业的管理部门或总会计师进行确定,而不是由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确定,同时企业管理部门应该从客观、实际出发,以方案或制度等文件的形式,明确规定核算中心的核算范围,并保证核算范围的相对稳定性,使核算中心的工作有所依据。

3、规范核算中心的业务,强化内部管理,重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1)加强预算管理。预算的制定和执行应分属两个不同的管理部门,这样才能起到监督、制约作用,使预算更加具有客观性。(2)加强费用要素管理。建立工资管理台账,在工资费用发生时同事登记各部门的人员变动和工资额的变动情况,本月发生的工资情况与上月的工资情况对比,如有不同,分析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形成台账作为今后管理的依据,使工资管理规范化,加强工资的事前监督。建立办公用品备查账,监督和管理办公用品的采购和使用,在各部门采购消耗性的办公品到核算中心报账时,同时要提供一份与所报办公品名细相同的采购名细表,核算中心审核完毕后,分部门建立办公用品备查账,下次发生时,在审核办公用品的采购是否合理时,同时与办公用品备查账进行对照,看是否有突击采购,虚开发票的现象,同时也从数量上对单位使用办公费用品进行监督,促进各部门例行节约,避免各部门大量采购办公用品的现象的发生。(3)加强业务流程管理。建立一套由总会计师、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财务核算中心、各部门领导、部门报账员共同管理的财务管理体系。第一,各部门实际发生业务的相关票据费(各部门领导审批后)各部门报账员(提出费用支出有效发票)――核算中心主任――核算会计(审核、填制凭证)――综合会计(审查、复合)――出纳员(审核、支付)――各部门报账员。第二,应收、应付款项的核算:部门领导(审批)――财务主管领导或总会计师(审批)――财务主管部门(审核)――核算中心主任(审核)――核算会计(审核、填制凭证)――综合会计(审查、复合)――出纳员(审核、支付)――部门报账员。

4、核算中心内设财务稽查人员,负责对大批量的采购进行核查和对金额大的资产购置进行认证,加强财产物资的管理,避免资产流失与浪费现象的发生。并对各单位实物资产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盘点,对往来款项也要及时清理,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资产管理的核心第9篇

关键词 “三资”管理;成效;措施;山西蒲县

中图分类号 F30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341-02

开展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要求;是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也是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的主要诱因。加强对农村集体所拥有的资产、资源、资金的管理,对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提高基层党组织公信力、实现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临汾市蒲县农经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有力提升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取得良好的成效。

1 基本情况

临汾市蒲县位于吕梁山南段西坡,境内沟壑纵横,黄河一级支流昕水河东西穿境而过,无霜期平均180 d,年降雨量500 mm左右,50年平均气温10 ℃,最高温度38.5 ℃,最低温度-23.9 ℃,海拔平均逾700 m。全县辖5乡4镇,99个村委,10万人口,其中农户17 016户,集体土地7.34万hm2。

2 取得成效

蒲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按照省、市要求,采取建立领导组、健全机制、建立制度、规范流程等多项措施,稳步扎实地推进此项工作走上规范化管理道路。一是健全了机制。全县9个乡镇全部实行了“三资”委托制度,成立了“三资” 委托中心,配套了办公设施,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二是摸清了家底。主要以摸清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和农村土地资源为主,并将“三资”状况全部录入计算机,实现了电算化管理。 全县99个村委,10万人口,其中农户17 016户,集体土地7.34万hm2,其中:家庭承包的耕地为1.68万hm2,庄园户承包耕地1 200 hm2、四荒地3.30万hm2、林地2.18万hm2、机动地486.67万hm2、草地55.33 hm2、水面地2.67 hm2。各村账内固定资产合计5 312.64万元,账外固定资产合计1 127.24万元。三是规范了运行模式。全县99个行政村全部签订了委托协议书,将村集体经济纳入了乡镇“三资”服务中心,各村财务都实行了账户统设、集中核算、统一管理、规范收支、定期公开、上下监督的管理运行模式。

3 主要措施

3.1 加强领导

各乡镇均成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领导组,组长由党委书记或乡(镇)长担任,副组长由乡(镇)纪检书记或分管副乡(镇)长担任。成员由经管站站长、财政所所长、民政助理员及有关人员组成。

3.2 清产核资

清产核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一是在资产清查上,要清查库存物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既包括账内资产,也包括账外资产,还包括自建、有关部门投资兴建、接受捐赠、五保户遗留等未入账资产[1];二是在债权债务清查上,要一查到底,对内部往来、应收应付款项、长短期借款、长短期投资进行逐户核实;三是在资源清查上,要分类清查,对农户承包耕地、草地、林地、集体机动地、新开垦地、“四荒”地、果园、林木等分类进行清查,查明集体土地及林木的类别、数量、坐落四至、承租拍卖和开发经营情况。

在实施三资清理中,一是要严格按照清理、登记、核实、公示、确认、上报的程序及县农经局统一制定的清理核查登记表,逐项登记,不遗不漏;二是清理结果经公示期满,确认无异议后,乡镇三资服务中心依据清理结果(清理表和汇总表)与各村办理三资管理移交手续,并分村记账,建档保管;三是村委会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将村集体三资管理业务委托给乡镇三资服务中心委托管理,并签订委托协议书[2]。

3.3 抓好“五个落实”

一是机构落实,各乡镇成立了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服务中心,中心内设会计核算窗口和资产资源管理窗口;二是人员落实,乡镇三资中心应设主任、总会计、总出纳等岗位,会计人数根据工作量大小设置,三资中心工作人员由所在乡镇政府选用,并在县农经办备案,各村委只设报账员1名;三是经费落实,乡镇三资中心日常办公费在村级转移支付资金中提取5%,不足部分由乡镇政府补齐,县农廉办协调县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四是场所落实,各乡镇要为三资中心提供单独的办公用房、档案室,确保三资管理工作安全、有序的进行;五是设施落实,各乡镇三资中心电脑软件及会计电算化专用设施由县农廉办、财政局统一配备。

3.4 抓好“六个统一”

一是统一开设账户。各村委须在属地信用社设立一个基本账户,严禁多行开户,所有收支都要按规定办理银行结算手续,银行资金支取要严格实行村委主任和乡镇三资中心总会计“双印鉴制”。二是统一管理印章。各乡镇三资中心启用“XX乡(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服务中心专用章”。各村财务专用章交回乡镇三资中心统一管理。三是统一收款收据。各村财务收入事项要统一使用《蒲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款收据》,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统一使用《山西省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收据》。以上票据由县农经办按照分次限量、核旧领新的原则,向乡镇三资管理中心发放,乡镇三资中心按照票款同行、以票管收的原则规范管理。四是统一建立台账。乡镇三资中心严格按照一村一账的方式,对各村三资进行分户核算管理,村民小组一律不单独设立账户,在所属村委账户下设立明细账目进行管理。要建立统一的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经济合同等各类台账。资金台账要建立健全总账、现金账、银行账、明细账、固定资产账、内部往来账,分类登记,及时更新;资产台账要对本村资产购置、处置情况及时登记,严禁存在账外资产,对固定资产的拍卖、转让、入股的账务处理,应当以资产评估报告为依据,无资产评估报告的,不得擅自处理;资源台账要对本村耕地、林地、草地、四荒地等逐一进行登记,建立土地公开挂牌出让制度[3]。五是统一记账审核。每季度末月的20―30日为报账日,由村报账员到乡镇三资中心,统一审核、记账,业务量大的村委可实行一月一报账。各村委民主理财小组要坚持定期审核账务,由民主理财小组组长负责组织召开会议,对村集体收支原始单据进行审核,对符合或者不符合规定的原始单据分别加盖“同意记账”或者“不同意记账”的印章。六是统一档案管理。各乡镇三资中心要建立档案室,规范三资档案管理,实行一村一柜,专人管理,专人负责,达到完整无缺,存放有序,查询方便,安全保密的标准。

3.5 抓好“七个规范”

3.5.1 规范管理制度。资金管理方面,要建立健全财务收入管理制度、财务开支审批制度、村务公开制度;资产管理方面,要建立健全资产清查制度,资产台账制度,资产评估制度,资产承包、租赁、出让制度,资产经营管理制度;资源管理方面,要建立健全资源登记薄制度,工程招投标制度,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等[4]。

3.5.2 规范岗位责任。三资中心要负责辖区内各村的资金、资产、资源的清查、审核、认定;受村集体委托,统一代管村集体的会计账目、银行账户、财务收支、会计档案和会计信息等;负责审核原始凭证,正确填制记账凭证,如实登记账薄,做到手续完备;指导各村报账员的工作;负责集体资产、资源台账和经济合同的登记、编制、归档;对村集体三资实行动态管理,如资产的评估、土地承包合同的签订、土地流转、“四荒”拍卖、资产资源使用权的处置等[5-6]。

3.5.3 规范财务审批。在财务收支上,实行“五签一审”、“五单一表”制度。“五签一审”即每张开支单据由经办人签字说明事由、报账员对原始单据审核签字、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核签章、村委负责人签字准支、村委支部负责人签字同意列支、报乡镇三资中心主任审核签章入账,大额资金(由乡镇根据本地实际确定资金限额)或工程项目支出要经乡镇长审批;“五单一表”即村级重大开支项目审核单、农村一事一议审议报告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支出审批(审核)单、三资中心内部存款进账单,村集体用工(人、车)记工表。

3.5.4 规范业务流程。一是资金服务流程:①村集体从乡镇三资中心领取《蒲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款收据》,收取村集体经济的各项收入;②票款及时交乡镇三资中心进行核算;③财务开支事项发生时,经手人将取得合法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字(盖章),重大事项开支应当履行民主程序;④村报账员报经主任、支书审批同意并签字(盖章);⑤定期交村理财小组集体审核,审核同意后,由理财小组组长审核(盖章);⑥报乡镇三资中心主任审核盖章;⑦村报账员填写财务报账单,办理转账业务或兑付现金;⑧报三资中心记账、编印报表,财务公开表在村公开栏公开;⑨将财务会计资料装订成册,归档管理。二是资产服务流程:①将原有集体资产、新增资产,通过“四议两公开”无异议后,进行资产登记并公示;②建立资产明细台账,并报三资中心备案;③三资中心建立固定资产台账;④村资产的承包、租赁、出让要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进行;⑤资产损毁要经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报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进行处置;⑥三资中心变更台账上相应资产。三是资源服务流程:①建立农村集体资源登记簿;②按照“四议两公开”履行民主程序承包、租赁资源;③经过公开协商或招标投标方式发包集体资源,村务监督委员会要全程参与监督;④经三资中心主任审核,双方在三资中心签订书面合同或协议并备案;⑤经济合同及有关资料及时归档[7-9]。

3.5.5 规范核算程序。三资中心会计对各村委财务会计业务事项进行分类账务处理,编制记账凭证,并登记现金日记账和存款日记账;总会计根据记账凭证进行手工登记有关帐薄,并进行电算化财务处理;账务处理完毕,将财务会计资料装订成册,交档案员归档管理。按季度反馈各类会计报表、会计数据、财务公开表等,并在村务公开栏公开[10-11]。

3.5.6 规范民主监督。各乡镇、村委要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民主监督工作的细则》(蒲民发〔2013〕12号文件),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主理财小组的职能作用,把村级民主监督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3.5.7 规范网络监管。依托阳光农联网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化平台,由县农廉办负责日常管理维护;各乡镇三资中心要严格内容审核程序,坚持分级审核、层层把关,认真做好三资管理数据的录入、上传、更新,确保规范内容不缺项、执行程序不走样、公开信息不虚假、正常运转不间断[12]。

4 参考文献

[1] 陈宗琼.合浦县革命老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306-307.

[2] 冯云忠.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3(8):197.

[3] 赵喜梅.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探讨[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3(10):41.

[4] 郜艳.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0):60-61

[5] 蔡宁.浅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3(16):123.

[6] 高玉真.农村“三资管理”会计制度的创新与发展[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3):38-39.

[7] 郑清爱.完善财务制度建设 强化农村三资管理[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2(5):70,72.

[8] 汪小洪.实行村会计出纳双 提升村级三资管理水平[J].新农村,2013(8):12-13.

[9] 谢培河.浅析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强化管理之对策[J].福建农业,2010(1):6-7.

[10] 徐捷.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7):143-144.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