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儿童健康管理现状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1 10:08:09

儿童健康管理现状

儿童健康管理现状第1篇

关键词:流动儿童 保健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568-01

儿童保健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中心工作,儿童卫生保健指标成为衡量城市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我国人口素质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儿童的健康状况。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我国步入了人口流动迁移最活跃的时期,大量流动儿童涌入城市,儿童卫生保健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儿童卫生保健问题与城市文明进展的进程紧密相关,流动儿童保健管理得到了政府的重视。

据调查表明,在2010年初中国流动人口高达2.11亿[1],其中流动儿童占25%左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未来十几年都将是我国人口流动快速增长的时期,导致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1 儿童保健国内状况及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得到日新月异的改进,儿童保健受到的重视日趋广泛。目前社会的显著特征,表现为人口的频繁流动和迁移等。流动儿童保健应该更加具有优质、多层次的特征,预防保健专家在分析儿童保健工作现状时指出,儿童保健服务主要存在经济取向、专业导向与基本保健需求的矛盾[2],导致流动儿童的健康状况比户籍儿童差。流动儿童的居所无法集中,管理的难度比较高,由于居住环境、家庭经济条件、抚养人文化程度之间的差异,导致对抚养儿童的观念也各不相同。绝大部分抚养人没有掌握科学的喂养方式,很多人都以为儿童主要吃饱、睡好就可以,认为儿童说话走路是自然的生理现象,对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黄金时期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所以开展流动儿童保健工作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2 流动儿童保健现状

流动儿童看护人的文化程度比较低,大多只是初中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普遍不高,缺乏全面的健康知识。大部分看护人在添加辅食、纯母乳喂养、补钙等方面的知晓率相当低,甚至对相关政策及流程的了解也比较少。流动儿童发生多种营养性疾病、感染疾病、贫血、缺乏维生素、死亡现象非常多。陈刚[3]等人对国内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进行调查,得出46%的调查对象家庭月平均收入在800~1500元之间,看护人在添加辅食、纯母乳喂养、补钙等方面的知晓率为44%,流动儿童的贫血检出率为20.91%,明显高于户籍儿童的11.83%,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的死亡原因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3 流动儿童保健影响因素

流动儿童保健影响因素多种多样,比如:国家政策落实不到位、区域政策无法协调、卫生服务管理无法提供有力的扶持、无法控制非法接生现象等。流动儿童保健比较明显的问题为[4]:经济收入、保健信息缺乏、流动性比较大、忽视儿童保健措施等,以上的原因导致流动儿童卫生保健利用率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建立“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员管理”模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社区流动儿童免疫建证及接种率。

4 流动儿童保健问题的解决方法

4.1 加强社区医师的日常工作。作为社区医师应该掌握儿童的流动情况,为散居的流动儿童建立完善的保健档案,落实每一项日常医疗服务工作,通过不同的渠道在社区中宣传儿童保健知识,使儿童监护人可以认识到儿童保健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其中,配合医学人员做好育儿知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育儿知识水平。

4.2 各级政府部门加强管理工作。儿科医师与保健专业人员,应该发挥领导作用,在各个地方区域实施国家与政府提供的政策。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流动儿童的管理力度,落实健康教育工作,帮助流动人口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供更多的流动儿童保健服务经费,了解流动儿童的真正情况与需求,使流动儿童与户籍地儿童享有相等的保健服务。充分利用医疗资源,不断建立与完善流动儿童电子档案,并将流动儿童保健服务纳入医疗卫生工作考核中。

4.3 提高全科医生的专业素质。在儿童社区保健工作中,全科医生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作为全科医生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正确诊断儿童疾病,提高基层保健服务水平。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儿童保健宣传方法,提高流动儿童保健的积极参与程度,使社区、教育各个工作部门为加强医疗卫生而共同努力。

5 体会

流动儿童的分布失去平衡,大多分别在经济比较发送的大城市,家庭收入、居住环境等关键因素,使儿童保健状况与户籍儿童存在很大的差异。流动儿童的建卡率、儿童保健服务远远比不上户籍儿童,出现多种营养性疾病、感染发病等不良现象也多于户籍儿童。监护人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水平、母亲的工作情况组成了影响流动儿童系统保健服务的关键因素,特别是父母的语言能力、文化差异、经济条件、医疗保险对移民儿童的保健服务水平影响更大。

我们应该帮助流动人口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家庭儿童保健与计划免疫意识,合理降低儿童健康体检与系统保健管理的费用,为儿童提供经济、良好的卫生保健服务,将流动儿童卫生保健当作儿童健康管理的重要工作,以提高流动儿童卫生保健服务的利用率。通过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掌握我国儿童健康知识普及的现状,分析关键的流动儿童保健因素,从而不断创新健康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 高春梅,杜亚平.流动儿童保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3,11(08):967-970

[2] 金春华,杨慕兰.新世纪城市儿童保健服务模式探讨[J].中华儿科杂志,2011,09(02):283-285

儿童健康管理现状第2篇

[关键词]社区流动人口;儿童健康管理;工作路径

儿童卫生保健属于较为基础的一项工作。针对0~3岁的婴幼儿,其属于体格发育以及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并且此阶段会对终生产生影响。在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属于较为基本并且重要的一项内容,属于社区健康服务工作中的关键工作[1-2]。为了探索新路径促进社区流动人口儿童健康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本研究主要针对我竹村社康中心所辖社区0~36个月儿童,采用“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适宜技术进行健康管理,最终获得的管理效果极为明显,现将观察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竹村社康中心所辖社区面积总达5.8平方公里。总人口共约4万人,流动人口占比95%。选取我社区2012年1月~2013年1月年龄为0~36个月的儿童实施常规管理,儿童平均年龄为(17.7±2.1)个月。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月年龄为0~36个月的儿童针对其实施全程健康管理,儿童平均年龄为(17.6±2.1)个月。两个期间的儿童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所有儿童均为正常生长发育的健康儿童,排除先天性及遗传性疾病的儿童。

1.3方法

2013年2月开始,对本社区流动儿童采取新的儿童健康管理措施,为期一年,具体如下。1.3.1主要参考《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规范》准备实施健康管理具体的健康管理流程、随访流程、管理程序和管理内容、管理技术以及健康档案格式全部按照管理方案中的具体要求准确执行[3-4]。1.3.2创建社区儿童健康管理团队要求社区每一健康服务中心需要安排对应的儿童健康管理人员。可以选择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等人员担当此项职务。有效创建社区儿童健康管理团队。团队主要由全科医生、产后访视人员以及计免护理人员组成[3]。1.3.3统一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对管理进行明确规范针对社区儿童健康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理论培训,保证所有工作人员完成1周的实习后,允许工作人员上岗。每年对所有工作成员进行为期2次的培训。对全科医生以及社区护理人员针对儿童健康管理理念进行不断提高,将最终的管理技能有效提高[5-7]。1.3.4健康管理同计划免疫工作捆绑操作的有效实施同儿童健康管理工作进行比较,计划免疫工作要提早开展,使儿童家属有一明确认识,因此在对儿童实施接种的当天同时对儿童进行体检。当家长带领儿童于社康中心准备实施免疫接种过程中,社区健康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为儿童准确建立健康档案,在准备对儿童进行接种前,为其进行体检[8]。1.3.5畅通儿童保健双向转诊渠道,实现健康管理的无缝连接针对流动人口儿童,在准备进行预防接种过程中,有效完成健康档案的建立。一经发现异常情况,对儿童进行有效处理或转诊[9]。

1.4评价方法

以2012年1月~2013年1月流动儿童健康管理情况为研究对照,对2013年2月~2014年1月本社区流动儿童健康管理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研究;选择模糊数字评分方法对健康管理满意度进行评分。评定分数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针对健康管理满意度越高,并同实施前进行对比[10-11]。

1.5统计学方法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6.0完成本次研究临床数据分析,以(x±s)形式表示级联资料,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儿童健康管理率变化情况“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适宜技术的有效应用和开展,我竹村社区儿童健康管理质量获得显著提高,儿童健康管理人数获得显著增多,流动儿童有效纳入到系统管理范围,在儿童保健技能以及健康管理意识两方面,提高程度明显;在儿童系统管理率以及保健覆盖率两方面,均表现为明显提高。见表1。2.2健康管理评分比较抽取30名儿童家属,通过模糊数字评分方法对健康管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同实施前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社区儿童健康管理工作的成功开展,有效保证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管理人员的思想发生了巨大转变。医务人员具有的保健意识和全科知识获得了有效强化。能够积极开展进行儿童保健的相关工作。此外,儿童家属的思想观念和保健意识也获得了有效转变和提高[13]。对儿童完成体检后,儿保医生可以对儿童进行全面健康评估,对儿童家属详细介绍儿童当前的发展情况。针对儿童的营养喂养以及日常护理等系列工作均进行详细指导,从而有效确保儿童家属针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程度获得了显著提高。此外针对社区居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在其心中的地位获得了显著的提升,医患关系获得了有效改善,居民针对社康中心的满意程度获得显著提高[14-15]。项目的顺利开展,保证流动社区儿童能够有效进行社区儿童的健康管理,有效反映出社区健康服务具有的公平性以及方便性,最终有效确保社区儿童的健康安全[16-17]。本次研究中,“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适宜技术的有效应用,我竹村社康中心所辖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质量获得显著提高,儿童健康管理人数获得显著增加,流动儿童有效纳入到系统管理范围,在儿童保健技能以及健康管理意识两方面,提高程度明显;在儿童系统管理率以及保健覆盖率两方面,也均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提高。有效证明“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适宜技术的应用价值。总之,有效应用“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开展社区流动人口儿童健康管理工作,最终获得显著应用效果,儿童的健康获得了充分保障。

[参考文献]

[1]孔桂花,丘先,徐志浩,等.深圳市宝安区流动儿童保健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9):4824-4826.

[2]孙秀云,张冬梅,梁轩,等.北京市崇文区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及社区卫生需求利用情况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9(5):455-457.

[3]钟素亚,张明君,袁相波,等.流动人口社区卫生管理与服务实践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9):2209-2212.

[4]李惠霞,巫云辉,麦艳冰,等.“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适宜技术的应用与探索[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8):3297-3299.

[5]施萍,吴静雅,何旖旎,等.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在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1):3730-3732.

[6]张瑞.流动人口健康管理与服务问题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14:23-25.

[7]唐琴.6岁以下流动人口儿童保健服务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11:60-62.

[8]杨栗坤,吴辉,温圆圆.上海市田林社区流动儿童保健管理初探[J].当代医学,2010,16(9):373-375.

[9]史俊霞,韦少云,卢明,等.5岁以下流动儿童保健状况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17(6):256-258.

[10]马文元,曹建波,于彤.社区卫生“六位一体”服务解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00.

[11]王丽杰,赵鹏,徐志浩.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与儿童保健质量的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3):474-478.

[12]余红,刘丹.绍兴市省外流动人口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4):730-732.

[13]周海清,高丹丹,常文虎,等.北京市某区流动人口卫生服务需求及利用的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373-376.

[14]许勇刚,解嘉鸿,吴争鸣,等.昆明市流动人口卫生服务站的运行现状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3):1459-1461.

[15]朱舟娜,张明君.企业流动人口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9):76-78.

[16]贾艳红,刘素青,肖平.2003~2005年北京市朝阳区流动人口儿童保健状况[J].中国妇幼保健,2011,10(26):1448-1449.

儿童健康管理现状第3篇

为掌握口区7岁以下儿童保健与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儿童保健服务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特对其保健及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如下。

1 我区0―7岁儿童共有32638名,横向管理分为两大块即散居儿童和集体儿童管理,散居儿童分布在十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纵向管理。

1.1 0―3岁散居儿童健康状况分析: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加强体弱儿的管理,①建立专案管理:在其健康档案上标记“体弱儿”字样,注明病种以便于查找。除按健康儿童管理内容外,根据每一个体弱儿的具体情况,制订出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案,定期到门诊复查,一般是每半月至一月检查一次。逾期未检查者要追访和上门访视;②针对不同疾病,指导合理喂养、正确护理和进行防病知识宣传;③对已恢复健康的体弱儿应及时结案,并转入健康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1.2 影响儿童健康的主要因素为儿童保健管理率,①保健管理覆盖面再扩大,为了使我区儿童都能得到保健,应加大管理力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医生负责辖区内的儿童保健,摸清儿童数,并与预防注射相结合,努力提高儿童保健覆盖面。②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医生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作为一名儿保医生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而且要熟练掌握儿童各期的保健要点、儿童系统管理、常见病的防治技术、体弱儿的管理及婴幼儿早期教育,这样才能确保儿保质量。③应向年轻父母宣传儿童保健的重要性,宣传儿童常见病防治知识,宣传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长能够主动让儿童参加保健,早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治疗,保证儿童健康,提高儿童生活质量。

2 全区共有100所托幼机构,其中有证园所44所,儿童总数为9126人;无证园所56所,儿童总数为3941人。今年全年共查100所幼儿园,体检儿童11888人。

2.1 全区儿童生长发育状况:

通过分析,体重指标≤2SD占0.71%,体重发育在中等水平占94.07%,体重发育在上等水平占5.22%,身长发育在上等水平占4.61%、中等水平占94.86%、下等水平占0.53%,符合儿童体格生长发育正态分布。对少部分体格生长发生偏离的儿童,嘱咐幼儿园采取了一定的干预措施,以促进其健康成长。

2.2 全区肥胖儿情况分析:

通过分析,全区0―7岁以下集体儿童肥胖儿占3.10%,对各个园所肥胖儿童进行专案管理、定期复查,与家长配合制定肥胖儿一日生活制度。

2.3 五官保健情况分析:

通过分析,视力异常占8.50%、沙眼占27.03%、龋齿占28.85%,我们要求视力异常的儿童来我院,进一步散瞳、验光检查、配镜治疗。

儿童健康管理现状第4篇

【关键词】 基层;儿童;健康管理;缺陷分析;对策探讨

在我国,儿童健康管理理念是近几年才提出来的,随着近年来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0-3岁儿童)》及卫生部2009年12月《儿童保健工作规范》的相继出台,儿童保健工作得到了广泛重视和应用。我院儿童保健实践工作已近20年,作者在儿童健康保健管理的实践中发现了诸多的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儿童健康保健管理的工作,如何组建系统管理的质量体系,怎样提升儿童健康管理水平的问题,如何制定监测——评估——指导——干预与治疗——信息平台为一体的操作流程,以达到卫生部《儿童保健工作规范》的要求。现本文对儿童健康管理的现状、缺陷及风险因素等进行分析讨论,探索对策,以达到科学化、规范化的儿童健康管理的目的。

儿童健康管理包含了:儿童亚健康、儿童早期发展、儿童健康教育、营养指导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技术操作。现在直接针对儿童健康管理的表述文献所见不多[1]。我国儿童健康管理的实践工作已有20多年,但理论研究发展较晚,2009年国家卫生部才正式出台《儿童保健工作规范》的规定(试行),本文作者通过20多年的保健工作讨论分析后综述如下。

1 基层儿童保健管理的实践与现状

目前,基层儿童保健的管理模式多样化,各医疗机构、妇幼保健医院、社区乡镇等的管理模式各自为阵,其保健内容不尽相同,尤其是社区基层,基本是检查最基本的内容,过去常以单纯的“查病“、年度例行体检等为主的体检模式;保健内容简单,未能做到长期有序的监测及指导,0-6岁各年龄段的心理行为评估、营养促进、疾病筛查、意外伤害防范以及五官保健,高危儿、特殊儿专案管理等均不完善,现在单位之间相互没有信息交流的平台,均以过去的常规操作持续进行工作,相当一部分仍沿用全纸质档案管理。

2 儿童保健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基层保健工作者对儿童保健管理的理念认识不够,管理模式较为陈旧,思维拓展不够,对管理的内涵、操作流程、运行模式、技术指导、实施标准、风险干预、质量保证等均不完善。基本属于实践中探索管理经验,均缺乏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和实践支撑体系[2]。

2.2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在属地内无统一规划要求,管理体系尚未健全。例如:基层妇幼保健医院、医疗机构、社区与基层诊所等到底该如何划分职责、有序互动,怎样发挥各自的优势和潜力[3];就竟该如何管理健康档案,而程序化、合理流程、各自的优势与潜力,无信息沟通平台,保健功能模糊致儿童保健漏检。

2.3 信息服务平台未建立,未建立网络平台共享,内容各自为政,流程各异,标准不统一,存在管理模式不规范,大多数由电脑由公司开发,缺乏专业人士参与设置流程及内容,一些基层仍然沿用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明显落后。

2.4 一部份儿童保健管理的人员,大多数从业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业务水平及技术操作参差不齐,兼职人员比例大,因而不能真正有效保障健康保健质量,导致检查和评估欠规范,指导和干预不到位。

2.5 特殊儿童管理尚不规范,各基层医院、妇保院、医疗机构缺乏信息沟通,缺乏有效的转诊或双向转诊流程、无具体指导意见,导致区域内流动的婴幼儿保健脱管或未受随访。

3 探讨及对策

3.1 建立科学而规范的管理系统,优化儿童保健流程 建立科学而规范的儿童保健管理体系,注重儿童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按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0-3岁儿童)》和2009年国家卫生部《儿童保健工作规范》的规定(试行)》标准,以0-3岁的婴幼儿体格发育正常、行为能力较好、社会适应力良好、有健全的人格和正常的情感、具有主动、高效的学习和博奕能力,发育商高达到或超过生理年龄等为目标,优化儿童保健流程,把好保健管理质量关。

3.2 进一步提高儿童保健管理的理论和技术研究 目前,国内儿童保健管理的实践已有20多年,但其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还不成熟,比较滞后,虽然现在的国家、卫生部、行业相关专家,提出了管理内涵、技术操作、运行模式、管理内容、保健指导、风险预防干预等,但目前仍未出台规范而完善的理论系统。所以需进一步加大其管理理论的研究。

3.3 提升行业人员的素质,加强其培训学习 从事儿童保健管理的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应尽快提升行业人员的素质,对未经专业培训学习的人员进行儿童健康管理的理论学习机技术操作进行规范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并应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3.4 加大地方经费投入,配置相应的基础设备 希望政府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重视基层保健管理,特别是市级以下妇幼保健机构的基础设施落后[4],应予重点投入,给予相应的经费投入,配置基础设备,确保儿童健康管理工作能顺利开展。(二0一二年十月十六日)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健康管理杂志编委会,健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的中国专家初步共识[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3(3):141-143.

[2] 黄建始,陈君石.健康管理理论与实践溯源[J].中华健康管理杂志,2007,1(1):8-12.

儿童健康管理现状第5篇

【摘要】目的 掌握鄂尔多斯市集体儿童健康状况,为提高集体儿童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将2004~2008年鄂尔多斯市18所幼儿园3~6岁儿童健康检查的资料统计分析。 结果 体格发育指标5年间变化,按年龄别体重(W/A)、年龄别身高(H/A)和身高别体重(W/H)达均值加减标准差人数的百分比呈逐年增加趋势,营养不良患病率波动在2.99%~1.95%;5年间肥胖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贫血患病率波动在3.06%~3.75%;5年间龋齿患病率呈下降趋势,视力低下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结论 儿童营养发展不平衡,今后应进一步加大托幼园所的营养管理,加强口腔保健的管理,广泛推广适合集体儿童使用的预防措施,加强儿童眼保健的管理。

【关键词】动态变化;体格生长;营养

为了掌握鄂尔多斯市集体儿童健康状况,探讨托幼园所儿童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对本市的18所幼儿园的5年健康检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本地区集体儿童健康的变化趋势,为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4~2008年鄂尔多斯市18所幼儿园3~6岁儿童健康检查的统计资料。

1.2 方法 (1)营养不良的评价标准:采用WHO推荐的年龄别体重(W/A)、年龄别身高(H/A)和身高别体重(W/H)的诊断标准诊断低体重、发育迟缓和消瘦。界限值为M-2s;(2)肥胖的评价标准:根据WHO同性别W/H>20%为肥胖诊断标准;(3)贫血诊断标准:血红蛋白测定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末梢血法,血红蛋白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X2检验。

2 结 果

2.1 体格发育指标 5年间变化 W/A、H/A和W/H达标( ±s)人数分别由65.0%、63.5%和66.0%上升到70.9%、69.8%和70.8%,呈逐年增加,差异有显著性(X2分别=25.2,28.1,17.0,P均

2.2 集体儿童患病变化情况 5年间营养不良患病率波动在2.99%~1.95%;肥胖患病率呈上升趋势,2008年比2004年增长1.95个百分点,差异显著(X2=24.91,P

3 讨 论

3.1 体格发育情况 5年资料显示,3~6岁集体儿童W/A、H/A和W/H达标人数的百分比呈上升趋势。反映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托幼园所卫生保健管理得到了加强,托幼园所更注重了对儿童营养、预防疾病方面的管理,儿童整体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3.2 营养性疾病分析 儿童的营养状况是衡量儿童健康水平的灵敏指标,营养不良患病率能反映出该地区群体儿童健康水平。5年间低体重、发育迟缓和消瘦型营养不良患病率波动在2.99%~1.95之间,虽然患病率较低,但下降不明显,说明营养不良患病率达到平台期;肥胖患病率5年间呈上升趋势,单纯性肥胖已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问题,反映出儿童营养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一部分儿童处于营养不良的一端,一部分处于单纯性肥胖的一端。贫血患病率5年间患病率波动在3.06%~3.75%之间,但5年下降也不明显,说明贫血仍是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问题。今后应进一步加大托幼园所的营养管理,打开营养管理的新局面,首先广泛开展健康教育,让家长参与到科学膳食中来;其次对园所的保健医生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科学膳食的管理能力;第三要把科学膳食和适量运动和日常的生活习惯结合起来,改善儿童的行为,让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第四定期的体格生长和营养监测要加强,及早发现体重变化和营养指标的变化,预防和治疗营养问题[3,4]。

3.3 龋齿患病情况 龋齿患病率5年间呈下降趋势,由2004年的37.9%下降至2008年的29.3%,说明托幼园所的口腔保健管理得到加强,与采取的一些口腔预防措施有关。但不能忽视的是龋齿患病率还处于近30%,提示应进一步加强口腔保健的管理,广泛推广适合集体儿童使用的预防措施,同时加强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注重牙齿营养卫生,全面保护儿童牙齿,降低龋齿患病率。

3.4 视力低下情况 视力低下的发生率,5年间呈上升趋势,2008年比2004年增长5.1个百分点。说明儿童的眼保健工作需要深入的开展。一方面要宣传眼保健知识,加强用眼卫生的管理。同时加强对眼的全面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异常,及时确诊,尽早治疗。

【参考文献】

[1] 杨卫平,杜鑫.北京市东城区0~6岁儿童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3):202-203.

[2] 刘湘云,陈荣华.儿童保健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94-424.

儿童健康管理现状第6篇

【关键词】 流动儿童;卫生保健;银川

人口的频繁流动和迁移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特征之一,而流动人口卫生保健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特别是流动妇女及儿童卫生保健水平直接影响整个城市妇幼卫生保健水平。国务院2001年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明确提出了“逐步提高女童及流动儿童的保健覆盖率”的目标,但目前银川市流动儿童卫生保健现状怎样,是否达到纲要中的目标尚不清楚,鉴于此,2009年4~6月作者进行了银川市5岁以下流动儿童的卫生保健利用情况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问卷调查银川市流动人口聚集地区5岁以下流动儿童看护人。参与调查的流动儿童年龄在5岁以下,户口不在银川市且在银川市累计居住满6个月以上。

1.2 调查方法和内容 按照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在流动人口管理部门提供的流动人口聚集比较多的街道、村根据流动人口聚集的比例随机抽取所属的5个社区为调查现场。自制调查表,调查员入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儿童一般情况、儿童卫生保健状况、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儿童两周患病率等。

1.3 质量控制 调查员为具有现场调查经验的公共卫生专业的学生担任,并经过统一培训。当天现场调查结束后由调查员对问卷相互交换审核,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并由调查负责人对所有收回问卷进行第二次审核,发现漏填、错填及时返回修改。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1.5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双录入,并用均数、标准差、率或构成比等指标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推断。

2 结果

2.1 流动儿童基本情况

本次共发放问卷300份,收集有效问卷284份,有效率为94.7%。流动儿童户籍地主要分布在甘肃、河南、四川、陕西等六个地区。其中男孩164例,女孩120例,男女比例为1.4∶1,平均年龄为(2.62±1.43)岁。流动儿童母亲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86.6%,职业妇女占56.3%(主要为个体商贩和零星打工)。家庭月均收入1000元以下者占12.3%,1000~1999元占41.5%,2000~2999元占30.6%,3000元以上者占15.5%。流动儿童基本情况见表1。表1 284名流动儿童基本情况

2.2 流动儿童卫生保健状况

2.2.1 流动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情况 被调查儿童中有22.6%的儿童建立了系统保健卡,仅12.7%的儿童得到产后访视。被调查儿童中过去一年半以来进行健康体检者占58.8%,5岁以下儿童体检小于4次的占84.8%, 4次以上的占15.2%。按照卫生部规定的5岁以下儿童系统保健“4-2-1”健康体检原则,流动儿童合计健康体检达标率为22.7%(见表2)。表2 284名流动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情况

2.2.2 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情况 在284名流动儿童中, 271名(95.6%)儿童建立了免疫接种卡,282名(99.3%)的儿童接种过疫苗,“五苗”合格接种(指满1周岁完成卡介苗、糖丸、百白破、麻疹疫苗及乙肝疫苗认定为合格)202名(71.1%)。

2.2.3 流动儿童两周患病、就医情况 90名(31.8%)流动儿童报告过去两周内有腹泻、咳嗽等患病及不适,患病后到医院治疗32名(36.0%),自我医疗30名(34.7%),到个体诊所看病28名(29.3%)。

2.3 流动儿童卫生保健影响因素分析

2.3.1 流动儿童系统保健卡建立影响因素分析 由表3可见,母亲文化程度进入了多因素回归方程,其中流动儿童母亲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儿童系统保健建卡率高于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3 影响流动儿童系统保健卡建立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2 流动儿童健康体检影响因素分析 将健康体检影响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其他混杂因素后,母亲年龄25岁以上、儿童建立系统保健卡、母亲文化程度三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母亲年龄的增长,儿童健康体检率也相应增加,建立了儿童系统保健卡,母亲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其儿童健康体检率均高于未建立者和文盲及半文盲文化程度者(见表4)。

2.3.3 流动儿童“五苗”接种合格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流动儿童“五苗”接种合格情况多因素分析显示母亲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母亲有职业其儿童“五苗”接种合格率均高于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及无职业母亲的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表4 流动儿童健康体检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ΔP

表5 影响流动儿童“五苗”接种合格状况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新生儿访视率是评价儿童卫生保健水平的重要指标。其中儿童系统保健是指父母在孩子出生满月后到居住地所属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理儿童系统保健卡,并接受儿童系统体检(儿童5岁以下“4-2-1”健康体检原则是1岁以内每3个月进行1次,1岁至2岁儿童每半年1次,3岁及以上儿童每年1次[1])。其目的是发现并消除影响儿童健康的不利因素,促进有利因素,从而全面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作为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健康体检可以了解儿童在某一阶段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及早发现偏离和缺陷,采取措施,予以矫正[2],因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系统保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结果发现,银川市流动儿童系统保健覆盖率只有22.6%,远远低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提出的儿童保健覆盖率在城市达到90%以上,在农村达到60%以上的目标,且低于2001年全国儿童保健管理率(74.47%)及陈刚等人于北京、上海、广州、杭州4个城市的调查结果(45.27%)[3-4]。

本次调查儿童健康体检率为58.8%,按卫生部要求的体检达标率仅为22.7%,此结果提示目前银川市流动儿童系统保健状况整体相对较差。本次调查对影响儿童卫生保健的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母亲的文化程度与儿童系统保健建卡率及健康体检率呈正相关,中等文化程度的母亲其儿童健卡率与健康体检率要高于低文化程度的儿童,而本次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流动儿童母亲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了86.6%,因此流动儿童低建卡率、低体检率与流动儿童看护人的文化程度较低,卫生保健意识不强有一定关系。另外儿童健康体检率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建立系统保健卡的儿童其健康体检率明显高于未建立儿童,OR值为2.67,与闫淑娟等[5]调查结果一致。提示,普及和管理儿童健康档案的建立,提高流动儿童系统保健建档率,将对提高流动儿童健康体检率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提示流动儿童有较高的计划免疫建卡率,但“五苗”覆盖率只有71.1%,与2007年杭州地区调查结果接近(75%-85%)[6],但均与纲要中提出的免疫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90%以上的目标有一定差距。对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母亲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有职业其儿童“五苗”接种合格率均高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及无职业母亲的儿童,OR值分别为3.09和1.79,提示,流动儿童较低的计划免疫系统接种率一方面与看护人文化程度较低,未能充分认识免疫接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与看护人无固定的职业,因而流动性强,随意性大,全程及按期接种的持续性差,从而使一部分儿童失去了计划免疫的保护作用,因此成为常见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和爆发流行的高危人群有关。有调查显示东莞市已连续12年未发现户籍人口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所有病例均发生在流动儿童[7],而上海市2004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病例中, 70%以上的的流行性乙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麻疹病例均为流动儿童[8]。因此还需加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管理,进一步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降低其传染病的发病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流动儿童两周患病率达31.8%,生病后超过64.0%的儿童到私人诊所治疗或进行自我医疗。这可能与流动儿童家庭经济收入低、父母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有一定关系。

总之,为总体上降低银川市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卫生部门应就目前影响流动儿童卫生保健的各种因素入手,制定相关保障政策,重点加强对低文化程度流动人群的支持,以彻底改变目前流动儿童卫生保健水平较低的状况。

参考文献

[1] 石淑华.儿童保健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147-149.

[2] 黄爱群,潘晓平,叶健莉,等.城市5岁以下流动儿童健康保健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3):4730.

[3] 卫生部网站.2004中国卫生统计年鉴[EB/OL].http: //moh.gov.cn/statistics/years2004 /p161.htm.

[4] 陈刚,吕军,刘英涛,等.流动儿童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6,9(8):643.

[5] 闫淑娟,陈欣欣,段建华.北京市5岁以下流动儿童保健状况与需求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5):542.

[6] 林君英.萧山区流动儿童免疫状况调查及对策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23(6):549.

儿童健康管理现状第7篇

贺小华 张建育 梅小健

内容提要 本文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对江西省4所中小学随机抽取的412名中小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应用SPSS11.5软件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了新时期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对策

作者简介 贺小华(1982-),男,赣南师范学院党政办助教;张建育(1978-),女,赣南师范学院讲师;梅小健(1981-),男,赣南师范学院助教。(江西赣州 341000)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07YB300)

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失家庭关爱和教育,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在学习、生活中都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些儿童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21世纪以来,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特别是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各级政府部门、学校和社会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促进其健康成长方面,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和有益的探索。经过多年来各级政府、学校和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帮助,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为进一步了解新时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为今后教育管理提供翔实的依据,笔者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

2007年4月,笔者对江西省赣州和九江两个地区4所中小学的412名中小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此次调查主要目的就是了解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提出符合留守儿童实际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教育管理对策和建议。此次接受调查的412名中小学生,留守儿童198名,其中男98名、女100名,年龄在10~15岁之间。此次调查以班级为单位,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在统一指导语下进行测试,现场匿名独立填写,当场收回。最后收回有效问卷374份,有效率90.78%。调查采用的测量工具是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 health test简称MHT量表),由8个内容量表构成: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全量表分>65分,说明总焦虑程度较高;每个内容量表得分>8分,说明在该项焦虑程度较高。

通过应用SPSS11.5软件对留守儿童MHT量表各内容量表及总焦虑倾向的均数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留守儿童的焦虑总均分39.52分在正常范围内,除学习焦虑分量表的平均分高于标准不健康值8分外,其他7个分量表的平均分均在正常范围内。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集中表现在学习焦虑上,阳性检出率为70.20%,其他依次为自责倾向(28.28%)、身体症状(15.66%)、对人焦虑(12.12%)、过敏倾向(9.6%)、恐怖倾向(9.6%)、冲动倾向(8.59%)和孤独倾向(1.51%)(见表1)。

通过调查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处于正常范围之内,但是仍存在学习焦虑。这说明,各级政府、学校和社会对留守儿童采取的关爱工程、家长和寄宿制学校等教育管理措施、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对填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空白、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同时,留守儿童自身在政府、学校、社会和老师的关心、关爱下,通过与父母远程对话、写信和主动沟通,逐渐能接受父母外出的现实,正确面对生活中种种困难和问题。

从调查研究中可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集中表现在学习焦虑上。对此,笔者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在接受调查4所中小学的留守儿童中,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双差生”、“问题儿”,学习成绩低下,课堂作业完成较差,家庭作业普遍不能完成,对学习缺乏自觉性和刻苦精神。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信心,进取心、自觉性不强,厌学情绪较为普遍,流失和辍学现象日趋严重。与之同时,笔者发现,留守儿童实际上很看重学习成绩,如果他们未能在学习上取得成功,就容易自责,产生较强的焦虑感,怀疑自己在学习上的能力,容易将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自己能力的一个标杆,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正是受到这种心理的影响,很多留守儿童若在学习上未能取得成功,就会放任自流、得过且过,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在研究过程中,笔者还发现,当留守儿童学习焦虑过度时,会有身体异常表现,害怕与人交往,退缩,表现出对人焦虑,学习焦虑会产生迁移,引起其它方面的焦虑,严重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从调查研究结果看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改观,但也存在新的突出问题。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对做好新时期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我们可以从以下二个方面入手:

一、以学习为中心,构建全方位的教育管理网络

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存在学习焦虑,如果他们在学习上未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这种焦虑就会发生转移,引起其它方面的不安和焦虑,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我们在教育管理留守儿童过程中,要以提高留守儿童学习能力为中心,构建全方位的教育管理网络。

1 突出教育重点,做到教育全覆盖。要根据留守儿童实际情况和动态变化,有针对性抓好教育管理工作,做到留守儿童教育全覆盖。一是建档案。建立动态的电子管理档案,并分别为每个留守儿童设立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并及时予以更新,确保不漏登、不错登、不重登。二是上硬件。一方面进一步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项目建设和托管中心建设,从根本上使农村留守儿童得到有效托管、统一管理和精心服务;另一方面各级学校要继续配置相关教学设施、活动设施和生活设施,尽力满足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所需,尽可能为留守儿童与远方父母的“视频亲情会”创造条件。三是抓协作。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突出部门联动,积极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加大儿童合法权益的维护力度,为留守儿童开展心理教育、卫生防疫知识讲座和免费体检、法制教育等,并对留守儿童中的问题少年进行重点帮教。通过联动,拓宽教育领域,丰富教育内容,为实现教育的全覆盖夯实基础。

2 突出学习中心,做到学习全程跟踪。要根据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做好分析引导工作,做到留守儿童学习全程跟踪。首先,要建立完整的留守儿童学习档案,根据他们学习情况变化,做好鼓励和引导工作。对于学习成绩有进步的,要多给予他们鼓励,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对于学习成绩有退步的,要共同分析原因,找出不足,提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其次,做好结对帮扶工作。对于留守儿童中部分“双差生”、“问题儿”,要为他们找好学习的伙伴,通过结队伙伴的辅导和相互学习,消除这些儿童学习上的焦虑和不

安,使他们能正确对待学习上的问题和不足,提高学习能力。

3 加强组织保障,做到管理全天候。要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组织领导。在具体举措上,一是建机构,调整并充实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二是抓队伍,建立一支由校长总抓、专干分管、班主任负责、任课教师配合参与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骨干队伍和管理网络,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和分工,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三是筑阵地,进一步完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心”、“心灵驿站”和托管场所的建设工作,确保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的服务设施更加健全;四是定方案,要针对留守儿童的长远发展制订科学合理的关爱方案,针对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突出关爱重点,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开展关爱活动,力求将留守儿童课内外的思品、学习、生活表现统筹兼顾好,实现管理全天候。

二、以家校互动为手段,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

家长是留守儿童的精神支持和动力源泉。对于留守儿童来讲,产生各种问题的根源是缺乏家庭教育,或者说缺乏好的家庭教育。对于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要积极开展联动教育,不断提高家校互动水平,共解留守儿童教育难题。

1 加强互动,提高家校合作水平。要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家长认识,充分利用春节、农忙等民工返流契机,组织好家长学校和网上家长学校,向家长倡导科学育人,鼓励家长与亲子互动,多打亲情电话,多写亲子书信。要建立“留守儿童”家庭联系卡,通过打电话给外出的父母,写联系卡向监护人反馈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将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及时向家长反映,做到联动教育。要针对留守儿童成长变化,及时与其家长沟通联系,同家长一起制定留守儿童成长和发展的计划和方案,一起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引导和教育,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儿童健康管理现状第8篇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儿童健康护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通常情况下的儿童保健护理指的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发育特征以及心理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尽量减少儿童疾病的发生,进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2]。

儿童健康教育是我们社会整体教育的一部分,它本身就具有自身的价值和其特殊的规律,这种特殊规律的特殊性具体就表现在人的体魄、心理和美育的过程当中,在我们社会主体快速变化和发展的当今社会,完全可以说健康教育的特殊性、重要性、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是做好事业和创造奇迹的坚实基础。

儿童保健护理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运用我们现代护理理论和技术对儿童进行整体的护理,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儿童的健康发育。其研究内容包括儿童整张发育、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保健措施及患病儿童的护理。广义上讲,一切涉及儿童时期健康和卫生的问题都属于儿童护理保健的范围。

我们常说的儿童保健护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护理评估难度大,这就体现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已经成为父母日常消费的主要体现,父母为了孩子所付出的精力和金钱远比以前多,孩子的健康自然也就成为父母心中的头等大事,所以父母在为孩子保健付出了代价之后就要求达到相应的效果,这就对我们儿童护理保健提出了新的挑战;②病情观察任务较重;③护理项目繁杂琐碎,由于当今社会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先进设备的不断更新,儿童护理方面也涌现出了相当多的门类,这就要求我们儿童护理保健人员掌握更多的知识,熟练先进设备的操作,为日常护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④护理技术要求较高, 由于儿童的身体免疫力不是很好,所以,比较容易感染疾病,在平时,注意给孩子摄入均衡且丰富的营养,这是保证孩子的关键要素,另外,要注意让宝宝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3]。

1怎么进行儿童护理保健

采用科学方法养育孩子能使孩子少生病,一旦生了病,护理得当,恢复起来就快。疾病痊愈要靠身体的抵抗力,打针吃药只是协助身体战胜疾病。俗话说,"三分病七分养"。

1.1休息是恢复身体疲劳、减少身体能量消耗的最好方法。婴幼儿身体的调节机能还未完善,有时往往出现孩子发烧至40℃,精神却很好,因此很难做到卧床休息。为了不使孩子出去玩耍能好好休息,尽可能让他在房间内或床上听音乐、看画、讲故事、搭积木等,当孩子对游戏不感兴趣的时候,适当地抱抱他。

1.2要多喝开水领孩子到医院看病,常常听到医生讲:"回去多喝水"。多喝水对身体起什么作用呢?水分在身体组织成分中占很大的比重,年龄越小比重越大,婴幼儿身体内水分的总量占体重的70%~75%。由于发烧,出汗较多,水分消耗增加,这就需要多喝水及时加以补充。多喝水能促进血液循环,但是常常碰到孩子不肯喝水,这就要家长想方设法,如在水中加些鲜果汁。对大便稀薄的孩子,不宜多喝糖水,可喝些淡茶水,茶叶内有鞣酸,对大便有收敛作用[4]。

1.3饮食调理孩子患病后消化机能降低,出现食欲下降,胃口不好。这时过多吃营养食物是不能吸收和利用的,反而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最好能根据患儿平时饮食习惯,在原来饮食的基础上吃些富于营养、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豆浆、蒸蛋、粥、面等。

1.4要给孩子测量体温一般说体温高低是疾病变化的标志之一。体温高时每隔4h测量1次,如体温在38℃以下,上下午各测量1次就可以了,采用腋下测量比较安全。体温的波动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早上起床时体温比较低,上午8:00~9:00时开始体温逐渐上升,到晚上21:00~22:00时达到最高,以后又慢慢下降。患儿体温一般呈波浪形,但是像下楼梯一样,逐步下降到正常。假若患儿的体温变化符合这个规律,家长可不必担心了[5]。

2特殊儿童进行儿童护理保健的方法

2.1发热发热是儿童时期许多疾病发生过程中一个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儿童的正常体温在一昼夜间会有一定的波动,但波动的范围不会超过1℃。儿童正常体温温度36.9℃~37.5℃,腋温36℃~37℃,舌下温度较温度低0.3℃~0.5℃,一般认为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以上,则认为是"发热"。发热的可分为:低热37.5℃~38℃,中度发热38.1℃~38.9℃,高热39℃以上。

儿童发热护理要点:①体温在38.9℃以下,物理降温。冷湿敷、温水洗澡、擦浴;②体温在39℃以上,药物降温;③卧床休息多饮水;④注意孩子精神状态和病情变化。

2.2惊厥儿童惊厥常常是突然发生,发作时可出现两眼凝视,口吐泡沫,四肢抽动,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儿童惊厥护理要点:①让患儿马上躺平侧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窒息;②将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放人口腔内的上下磨牙之间,防止舌咬伤。

2.3呕吐儿童呕吐可以是单独出现,也可以与其他症状同时存在。如果儿童出现呕吐的症状作为儿童护理保健人员首先须注意:①呕吐物的性状与颜色:呕吐物是否有酸臭等异味,有否含有咖啡色样的物体;②呕吐的同时是否伴腹泻、腹痛;③呕吐的同时是否有咳嗽、流涕、气急等;④呕吐的同时是否伴有发热、精神萎靡、头痛等。

儿童呕吐的护理要点:①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如睡觉时呕吐,马上给予侧卧位);②呕吐时仅有少量咳嗽或无其他症状时,吐后小儿精神状态良好,继续观察;③如呕吐呈喷射状并伴发热、精神萎、腹痛加剧等症状,应送医院诊治。

2.4儿童支气管哮喘病的护理儿童哮喘是由于过敏所致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疾病护理的重点是预防哮喘发作:首先防止灰尘污染,室内避免放置花草、鸟羽等易引起过敏的物质。进行户外阳光下活动,不要在易引起过敏的某种花草中乱跑。合理膳食,因哮喘发作使消化功能减弱,严重咳喘易呕吐,应食富于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诱发哮喘发作的食物,应及早发现喉痒、胸闷、干咳等发作先兆。

总的来说,儿童自身的抵抗力比较薄弱,在特定的时期容易患各种疾病,所以,更需要针对性的儿童保健护理。儿童保健护理主要是针对各个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及心理的特点,在护士的指导下,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解决儿童常出现的问题,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准。由此可见, 儿童综合保健护理对儿童成长发育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能够进一步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防止儿童在成长的各个阶段出现各种营养性疾病,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郝波,王临虹,张文坤.中国部分城市2岁儿童行为偏离的多因素水平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1(12):273-274.

[2]朱宗涵.儿童早期发展面临的的挑战[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1):53.

[3]梅建国.儿童护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110.

儿童健康管理现状第9篇

方法:选取80例儿童,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进行早期保健知识教育,对照组未进行早期保健知识教育。对两组儿童的发育健康状况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观察组出现发育不良或患病的几率为5%,对照组为37.5%,观察组发育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的(P

结论:早期保健知识教育对儿童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社区干预保健计划的实施有效的提高了医师的专业技能,增强了父母对孩子的保健意识,促进了儿童早期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保健知识儿童发育影响研究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105-01

早期保健知识教育在儿童健康教育领域中占有晚间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儿童健康教育的基础。通过对儿童早期健康状体的影响因素进行医学研究,接受早期生理健康教育的儿童身体健康状况良好,而没有接受早期生理健康教育的儿童身体发育出现问题的几率在10%以上[1]。本文对早期儿童生理健康教育对儿童身体健康发育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生产的80例儿童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孩38例,女孩42例,年龄范围在4-12个月之间,平均年龄为(8.12±2.03)个月。将所有儿童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儿童从出生情况、性别、成长环境以及父母的健康状况等情况进行对照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对研究组儿童进行早期保健知识教育,对照组儿童则不进行早期保健知识教育。对两组儿童在早期保健知识教育后4、8、12个月时采用运动发育指数(PDI)和智能发育指数(MDI) 进行测评。

1.3早期保健知识教育内容。在对婴幼儿进行早期保健知识教育过程中,按评估、指导分类、预防和接种4个部分进行教育管理。在婴儿出生时,医院就要对其进行发育评估,结合健康检查将1岁婴幼儿的发育状况进行评估,分为发育正常、发育迟缓、存在生理问3类;针对其评估结果分别进行不同程度的健康管理指导,对存在严重发育健康问题的儿童,建议其父母带孩子到相关综合儿童医院进行诊治并且对其进行相应的早期儿童保健教育,按照医生要求制订教育计划规范,并且将身体发育体检时间与早期保健教育时间相结合。根据其影响结果,使早期保健教育计划制定的更加完善。健康体检的内容主要包括:心理、生理发育检查,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必须及时将儿童转诊至高级医院,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进行早期保健教育的儿童极其父母进行调查问卷,提高父母对儿童早期保健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提高父母对儿童早期保健教育的重视程度[2]。

1.4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以P

2结果

2.1发育健康状况比较。观察组出现发育不良或患病的几率为5%,对照组为37.5%,观察组发育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2.2MDI评分比较。早期保健知识教育后对两组儿童的MDI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4个月和12个月时MD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2.3PDI评分比较。早期保健知识教育后对两组儿童的PDI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4个月和8个月时PD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

3讨论

早期保健知识教育对于儿童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这也是成人对儿童教育的开始,其意义十分重要[3]。本次研究当中对观察组儿童进行早期保健知识教育,其健康状况、MDI评分以及PDI评分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本研究表明早期保健知识教育能够显著加强儿童的健康发育,并且能够将运动与智能两者进行综合提高,在儿童的成长当中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智超.儿童保健早教知识对儿童发育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229